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地理必修1精品学案20:4.3 河流地貌的发育

高中地理必修1精品学案20:4.3 河流地貌的发育

高中地理必修1精品学案20:4.3 河流地貌的发育
高中地理必修1精品学案20:4.3 河流地貌的发育

第三节 河流地貌的发育

学习目标:

1.了解河流侵蚀地貌的形成,学会通过示意图,判断河流的不同发育阶段,明确河流侵蚀作用和地貌特点的关系。(重点)

2.了解河流堆积地貌的形成,掌握冲积平原的三种地貌类型及形成过程。(重点、难点)

3.结合具体案例,理解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难点)

[自 主 预 习·探 新 知]

一、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 1.河流侵蚀地貌

(1)形成:河水在流动过程中,和地表物质而形成。 (2)河谷的发育过程及特点:

(1)

形成:被河流的物质,在河流搬运能力的情况下堆积而成。 (2)冲积平原的类型

1.河流对聚落形成的作用 (1)提供充足的生产、用水。

(2)方便对外联系和。

(3)提供丰富的。

2.河流对聚落规模的影响

(1)耕地破碎地区:乡村的规模。

(2)耕地连片地区:乡村规模。

3.河流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1)平原低地区:聚落一般沿河呈分布。

(2)山区河谷中:聚落一般分布在冲积平原向山坡过渡的地带,即高于的地方。

[自主诊断]

1.河谷的不断延长是向下游侵蚀作用的结果。( )

2.河流侵蚀地貌只在河流上游发生,下游只有堆积地貌。( )

3.所有的冲积平原地区都是人类居住密集区。( )

4.所有大河在入海口都能形成三角洲。( )

5.聚落靠近河流分布主要是为了利用水运便利条件。( )

6.山区的聚落都分布在河谷中河流阶地上。( )

[合作探究·攻重难]

探究点1 河流的侵蚀与堆积地貌

虎跳峡距离丽江市市区80千米,这条峡谷在金沙江上游,全长17千米,分上虎跳、中虎跳、下虎跳三段,迂迥道路25千米,东面为玉龙雪山,西面为香格里拉市的哈巴雪山,峡谷垂直高差3900多米,是世界上最深的峡谷之一。江流最窄处,仅约30余米,相传猛虎下山,在江中的礁石上稍抬脚,便可腾空越过,故称虎跳峡。峡内礁石林立,有险滩18处,高达10来米的跌坎7处,瀑布10条。

『思考交流』

1.你知道虎跳峡是怎样形成的吗?

2.虎跳峡是河流地貌中的哪一种?

[归纳总结]

1.河谷的形成

河谷是典型的河流侵蚀地貌,它是由沟谷发育而成,其形成过程如下图所示:

2.常见的河流堆积地貌

河流的堆积地貌包括三种常见的类型:洪积—冲积平原、河漫滩平原、三角洲平原,其形成机制和地貌特点各不相同,具体如下表所示:

1.下图为河流地貌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图示河流地貌形成的原因,主要是( )

A.流水侵蚀和堆积作用B.风力搬运作用

C.流水溶蚀作用D.风化作用

(2)图乙所示地形剖面对应图甲中的( )

A.①②B.②③

C.①③D.①④

探究点2 河流地貌对聚落的影响

材料聚落泛指人口聚居的社会性空间,是乡土社会的基本单元,一个聚落能否形成与发展,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河流,故大城市多位于大川旁,而小村庄则近于小河边,“在水一方”是聚落分布的突出特点。下图是我国长江流域聚落分布图(图A)和某山区聚落分布图

(图B)。

『思考交流』

1.长江中下游平原的聚落分布有何特点?

2.山区聚落大多分布在河流出山口的原因是什么?

[归纳总结] 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不同地形区,河流地貌类型不同,对聚落形态、密度、成因及分布的影响不同,具体表解如下:

2.读图,回答(1)~(2)题。

(1)在a、c两处最有可能形成的河流堆积地貌是( )

A.洪(冲)积扇、河漫滩平原B.洪(冲)积扇、三角洲

C.河漫滩平原、三角洲D.三角洲、河漫滩平原

(2)a 区建于河流上游地势较低处,b、c、d区建于河流中下游地势较高处,其原因是( )

A.a区位于河流上游地势较高的平坦之处,利于人类定居

B.b、c、d区位于河流中下游地势较高处,减少河流洪水的威胁

C.b、c、d区位于河流中下游地势较高处,容易获取淡水资源

D.a区位于河流上游地势较平坦处,有利于引用河流淡水

[图表解读·悟技巧]

[图表探讨]

河流地貌示意图

探讨1.能正确反映图1中A河段河谷剖面的是图2中哪一幅?该河段主要的河流侵蚀作用是什么?

探讨2.图1中河岸D、E哪个最有可能形成浅滩,原因是什么?

[读图方法]

阅读上图要注意:首先区分河流的上、中、下游,然后根据不同河段侵蚀作用的差异判断出河谷形状。判断河流两岸属于侵蚀还是堆积时,要根据河流流向、弯曲方向判别出凸岸、凹岸,根据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得出两岸的地貌类型。

[读图训练]

蛇曲是像蛇一样蜿蜒的河流地貌。下图为山西永和黄河蛇曲景观图。读图,回答(1)~(2)题。

(1)永和黄河蛇曲地貌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A.地壳运动B.断裂下陷

C.流水作用D.风力作用

(2)甲、乙两处对应的外力作用为( )

A.甲—侵蚀作用、乙—堆积作用B.甲—侵蚀作用、乙—侵蚀作用C.甲—堆积作用、乙—堆积作用D.甲—堆积作用、乙—侵蚀作用

[课堂小结]

[当堂达标·固双基]

下面为河谷发育阶段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按河谷发育程度由先到后的顺序,正确的排序是( )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①

C.③①②④D.④②①③

2.阶段④表现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A.地壳上升B.断裂下沉

C.变质作用D.流水沉积

读图某河流弯曲处的示意图,回答3~4题。

3.下图的四幅河床横剖面示意中,能正确反映沿EF断面的是( )

4.有关该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若规划在EF两地建一河港,应选择E地

B.此河流位于南半球

C.若规划在EF两地建一河港,应选择F地

D.此河流位于北半球

下图为某地区自然景观分布示意图以及P、Q两区域的等高线图。读图,回答5~6题。

5.图中P处的地貌名称是( )

A.河漫滩B.冲积扇

C.三角洲D.侵蚀平原

6.按照“在地势平坦、取水方便、无水患洪灾之地建立聚落”的原则,在Q地聚落选址的最佳位置是( )

A.甲B.乙

C.丙D.丁

下图是我国某历史遗址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7~8题。

7.宫室遗址分布在( )

①河流右岸②河流左岸

③被堆积的河岸④被侵蚀的河岸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③

8.村落沿河谷分布的主要原因是( )

①便于观测水情②利于取水灌溉

③土壤肥沃,适宜农业发展④矿产资源丰富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③

[教材活动点拨]

教材P79~80活动

1.可以明显地看出堆积体具有山前洪积扇的扇形特征。

2.洪积扇扇顶物质较粗,主要为砂、砾,分选性较差。随着流水搬运能力向扇缘减弱,堆积物质变细,分选性也较好,一般为沙、粉沙等。

3.不能。因为实验选用的颗粒物大小比较均匀,作用力为重力。

4.选择颗粒大小和形状不同、质量不等的物质混合后作为实验材料,用流水作搬运媒介。

教材P81活动

(1)河流上游海拔较高,平坦地形较少,聚落靠近河流分布,取水比较方便。河流中下游海拔较低,聚落建在地势较高的地方,可避免洪水的威胁。

(2)B地聚落更有可能发展成为城市。因为B地聚落位于两河流的交汇处,往往有大量的人流、物流在此集聚中转。同时,河流为城市发展提供充足的水源,而且B地周围地形开阔平坦,便于农耕和基建,是城市发育的比较理想环境。

——★参考答案★——

自主诊断

『提示』

1.×河谷向源头侵蚀使河谷不断延长。

2.×河流的侵蚀和堆积地貌在河流的全河段都有发生,只是不同河段表现程度不同。

3.×人类居住地不仅要考虑水源、地形,还要考虑气候等要素,如亚马孙平原虽然地势低平,用水便利,但气温太高,不适合人类居住。

4.×三角洲的形成需要河流在入海口流速降低,并有大量泥沙沉积,如入海口落差较大或河水含沙量少,就不能形成三角洲。

5.×聚落靠近河流分布主要是利用河流的供水和运输功能,其中供水是占首位的。

6.×山区的聚落多选择在靠近水源充足的地方,有的在河谷中分布,有的则靠近地下水丰富的地方分布。

[合作探究·攻重难]

探究点1

『思考交流』

1.『提示』虎跳峡在河流上游,是河流下切侵蚀形成的。

2.『提示』虎跳峡属于典型的侵蚀地貌。

题组对练

1.(1)A (2)C [第(1)题,图中河流凸岸是由流水堆积作用形成的,凹岸是由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第(2)题,图乙中T岸为侵蚀岸,P岸为堆积岸;图甲中,凹岸为侵蚀岸,凸岸为堆积岸。]

探究点2

『思考交流』

1.『提示』聚落为充分利用河流,多沿河分布。

2.『提示』河流出山口靠近取水点,地势开阔,土壤接受堆积相对肥沃。

题组对练

2.(1)A (2)B [ 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a位于河流冲出山谷口的开阔地带,最有可能发育洪(冲)积扇;c处位于河流开阔的干流地区,可能会形成河漫滩平原。第(2)题,a 处聚落建在上游地势较低平的河谷地带,温度适宜且耕作方便,便于定居;而河流的中、下游地区,易发生洪水,为减少其对生存的威胁,居民区多选在地势较高处。]

[图表解读·悟技巧]

[图表探讨]

探讨1『提示』在河流的上游地区,河流侵蚀以溯源侵蚀和下蚀为主,河流横剖面呈

“V”型。

探讨2『提示』在河流中下游地区,河流多在凹岸侵蚀,在凸岸堆积,浅滩是堆积作用的结果。

[读图训练]

(1)C (2)A [第(1)题,图中河流呈弯曲形态,主要是由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形成的。第(2)题,甲处为凹岸,是由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乙处为凸岸,是由流水堆积作用形成的。]

[当堂达标·固双基]

1.C 2.D [第1题,依据河谷宽度由窄到宽加以判断。第2题,河谷变宽,河流流速降低,沉积作用增强。]

3.D 4.A [河流方向既向右偏又向左偏,题中的信息也无法判定南北半球,这时我们要考虑凹岸和凸岸对河道的影响,凹岸如E处在水流直接冲刷处,水较深,比较适合修建港口,而凸岸水流慢,易沉积,水较浅。]

5.B 6.B [第5题,由等高线可知P处是山区向平原过渡的地带,河流流出山口多形成冲积扇。第6题,乙地地势较高,等高线稀疏,平坦开阔且临河,是聚落的最佳选址。] 7.D 8.B [第7题,根据图中河流的流向可知,宫室遗址位于河流的右岸;从理论上讲,位于北半球的河流,右岸侵蚀明显,但由于该遗址位于河流的曲流处,受离心力的影响,常是凸岸堆积、凹岸侵蚀。第8题,村落沿河谷分布,一方面有利于取水灌溉;另一方面,河谷地区一般土壤肥沃,有利于农业生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