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对导体处于静电平衡状态几个问题的讨论_渊小春

对导体处于静电平衡状态几个问题的讨论_渊小春

对导体处于静电平衡状态几个问题的讨论_渊小春
对导体处于静电平衡状态几个问题的讨论_渊小春

关于大学物理答案第章

17-3 有一单缝,缝宽为,在缝后放一焦距为50cm 的汇聚透镜,用波长为的平行光垂直照射单缝,试求位于透镜焦平面处屏上中央明纹的宽度。 解:单缝衍射中央明条纹的宽度为 代入数据得 17-4 用波长为的激光垂直照射单缝时,其夫琅禾费衍射图样第一极小与单缝法线的夹角为50,试求该缝宽。 解:单缝衍射极小的条件 依题意有 17-5 波长为20m 的海面波垂直进入宽50m 的港口。在港内海面上衍射波的中央波束的角宽是多少? 解:单缝衍射极小条件为 依题意有 0115.234.0sin 5 2sin 20sin 50===→=--θθ 中央波束的角宽为00475.2322=?=θ 17-6 一单色平行光垂直入射一单缝,其衍射第3级明纹位置恰与波长为600nm 的单色光垂直入射该缝时衍射的第2级明纹位置重合,试求该单色光的波长。 解:单缝衍射明纹条件为 依题意有 2 )122(2)132(21λλ+?=+? 代入数据得 nm 6.428760057521=?== λλ 17-7 用肉眼观察星体时,星光通过瞳孔的衍射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亮斑。 (1)瞳孔最大直径为,入射光波长为550nm 。星体在视网膜上像的角宽度多大? (2)瞳孔到视网膜的距离为23mm 。视网膜上星体的像的直径多大? (3)视网膜中央小凹(直径)中的柱状感光细胞每平方毫米约×105个。星体的像照亮了几个这样的细胞? 解:(1)据爱里斑角宽公式,星体在视网膜上像的角宽度为 (2)视网膜上星体的像的直径为 (3)细胞数目应为3.2105.14)104.4(52 3=????=-πn 个 17-8 在迎面驶来的汽车上,两盏前灯相距120cm 。试问汽车离人多远的地方,眼睛恰能分辨这两盏前灯?设夜间人眼瞳孔直径为,入射光波长为550nm.。 解: 17-9 据说间谍卫星上的照相机能清楚识别地面上汽车的牌照号码。(1)若被识别的牌照上的字划间的距离为5cm ,在160km 高空的卫星上的照相机的角分辨率应多大? (2)此照相机的孔径需多大?光的波长按500nm 计算。 解:装置的光路如图所示。 17-10 一光栅每厘米刻有4000 位)已知?和?谱线的波长分别为656nm 和解: S 1S 2

高二物理选修3-1 专题静电平衡

高二物理选修3-1 专题:静电平衡 【教学三维目标】 1.知道静电感应产生的原因,理解什么是静电平衡状态 2.理解静电平衡时,净电荷只分布在导体表面且内部场强处处为零 3.知道静电屏蔽及其应用 【重点难点】 静电平衡状态 电场中导体的特点 【教学方法】 推理归纳法、问题解决法、实验法 【教具准备】 验电器、法拉第圆筒、有绝缘柄的金属球一个、金属网罩、收音机、感应起电机、导线若干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什么是静电感应现象? 2、静电感应现象的实质是什么? 3、在静电感应时用手摸一下导体,再移走源电荷,则导体带什么电? 若将导体接地则情况如何?左端接地呢? (二)新课教学 一、电场中的导体 1、 金属导体的特征: 由做热振动的正离子和做无规则热运动的自由电子组成 2、 静电感应现象 问题:在源电荷的电场中引入金属导体后会对空间各点的场强有影响吗? 是什么作用使金属内的电子定向移动的?此移动一直进行吗? 金属导体内部有电场吗? 答:使空间电场重新分布 源电荷的电场使导体内部自由电子定向移动 静电平衡状态:导体(包括表面)

中没有电荷定向移动时的状态叫静电平衡状态 4、静电平衡状态下导体的特点: ⑴内部场强处处为零(不为0则自由电子将继续移动直至合场强为0) ⑵导体中没有自由电荷定向移动 ⑶净电荷分布在导体表面 实验证明:法拉第圆筒实验 ⑷导体表面附近电场线与表面垂直 理论证明:中性导体带电后,由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净电荷只能分布在表面 反证法:若内部有自由电荷,则内部场强不为0,导体就不是处于静电平衡状态 5 上图空间实际电场分布,不会出现虚线电场线 二、静电屏蔽 1、 空腔导体的特点: 净电荷只分布在外表面,内表面不带电,空腔内没有电场 2、 静电屏蔽 外部电场对内部仪器没有影响 若将源电荷置于空腔内,则外对内没有影响, 但内对外有影响 实验演示:将收音机置于金属网罩内则声音大小减小

大学物理答案第1~2章

大学物理答案第1~2 章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第一章 质点的运动 1-1已知质点运动方程为t R x ω-=sin ,)cos 1(t R y ω-=,式中R ,ω为常量,试求质点作什么运动,并求其速度和加速度。 解:22 cos ,sin x y x y dx dy v Rw wt v Rw wt dt dt v v v Rw ==-==-∴=+= 2 222 2 sin ,cos y x x y x y dv dv a Rw wt a Rw wt dt dt a a a Rw ====∴=+= sin ,(1cos )x R wt y R wt ==- 222()x y R R ∴+-=轨迹方程为 质点轨迹方程以R 为半径,圆心位于(0,R )点的圆的方程,即质点 作匀速率圆周运动,角速度为ω;速度v = R ω;加速度 a = R ω2 1-2竖直上抛运动的物体上升到高度h 处所需时间为t 1,自抛出经最高点再回到同一高度h 处所需时间为t 2,求证:h =gt 1 t 2/2 解:设抛出点的速度为v 0,从高度h 到最高点的时间为t 3,则 012132 012221201112()0,2()/2 ()11 222 12 v g t t t t t v g t t t t h v t gt g t gt gt t -+=+=∴=++∴=- =-= 1-3一艘正以v 0匀速直线行驶的汽艇,关闭发动机后,得到一个与船速反向大小与船速平方成正比的加速度,即a =kv 2,k 为一常数,求证船在行驶距离x 时的速率为v=v 0e kx . 解:取汽艇行驶的方向为正方向,则 020 0,,ln v x v kx dv dx a kv v dt dt dv dv kvdt kdx v v dv kdx v v kx v v v e -==-= ∴=-=-∴=-=-∴=?? 1-4行人身高为h ,若人以匀速v 0用绳拉一小车行走,而小车放在距地面高为H 的光滑平台上,求小车移动的速度和加速度。 解:人前进的速度V 0,则绳子前进的速度大小等于车移动的速度大小,

第9章导体和电介质中的静电场

第第九九章章 导导体体和和电电介介质质中中的的静静电电场场 引言: 一、导体、电介质、半导体 导体:导电性能很好的材料;例如:各种金属、电解质溶液。 电介质(绝缘体):导电性能很差的材料;例如:云母、胶木等。 半导体:导电性能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材料; 二、本章内容简介 三、本章重点和难点 1. 重点 (1)导体的静电平衡性质; (2)空腔导体及静电屏蔽; (3)电容、电容器; 2. 难点 导体静电平衡下电场强度矢量、电势和电荷分布的计算; 第一节 静电场中的导体 一、静电感应 静电平衡 1. 静电感应 (1)金属导体的电结构 从微观角度来看,金属导体是由带正电的晶格点阵和自由电子构成,晶格不动,相当于骨架,而自由电子可自由运动,充满整个导体,是公有化的。例如:金属铜中的自由电子密度为: () 328108-?=m n Cu 。 当没有外电场时,导体中的正负电荷等量均匀分布,宏观上呈电中性。 (2)静电感应 当导体处于外电场E 0中时,电子受力后作定向运动,引起导体中电荷的重新分布。结果在导体一侧因电子的堆积而出现负电荷,在另 一侧因相对缺少负电荷而出现正电荷。这就是静电感应现象,出现的电荷叫感应电荷。 2. 静电平衡 不管导体原来是否带电和有无外电场的作用,导体内部和表面都没有电荷的宏观定向运动的状态称为导体的静电平衡状态。

(a )自由电子定向运动 (b )静电平衡状态 3. 静电平衡条件(静电平衡态下导体的电性质) (1)导体内部任何一点处的电场强度为零;导体表面处电场强度的方向,都与 导体表面垂直。 (2)在静电平衡时,导体内上的电势处处相等,导体是一个等势体。 证明: 假设导体表面电场强度有切向分量,即0≠τE ,则自由电子将沿导体表 面有宏观定向运动,导体未达到静电平衡状态,和命题条件矛盾。 因为00==τE E ,内,所以0,0==τd dU dl dU ,即导体为等势体,导体表面为等势 面。 二、静电平衡时导体上电荷的分布 1. 实心导体 (1)处于静电平衡态的实心导体,其内部各处净电荷为零,电荷只能分布于导体外表面。 证明:在导体内包围P 点作闭合曲面S ,由静电平衡条件 =内E ,所以由高斯定理: ==?? ∑S q S d E ε内内 ,得0 =∑内q 。 (2)处于静电平衡的导体,其表面上各点的电荷面密度与表面邻近处场强大小成正比。 证明:在导体表面任取无限小面积元ΔS ,认为它是电荷分布均匀的带电平面,电荷面密度为σ,作高斯面(如图:扁平圆柱面),轴线与表面垂直,Δl 很小,由高斯定理: 2 cos 0εσπ S S E S E S S E S d E S d E S d E S d E S ?= ?=?+??+?=?+?+?=??? ??表侧表表侧 表下底 内上底 由此得 表E 0εσ=,即n E 0 εσ=表 (9-1) 注意和结论: ★ 表E ∝σ; ★ n 为导体表面的外法线方向单位矢量; ★ 表E 由导体上及导体外全部电荷所产生的合场强,而非仅由导体表面该 点处的电荷面密度所产生。 例如:孤立的半径为R 的均匀带电球面,球面外邻近处P 点的场强大小为 02 04εσ πε= = R q E P 由整个球面上电荷共同产生。 带电球附近有点电荷q 1时,同一P 点处的场强由球面上原有电荷q 和点

大学物理答案第12章汇总

第十二章电磁感应电磁场和电磁波 12- 1 一根无限长平行直导线载有电流 I , 一矩形线圈位于导线平面内沿垂直于载流导线方 向以恒定速率运动(如图所示),则( ) (A ) 线圈中无感应电流 (B ) 线圈中感应电流为顺时针方向 (C ) 线圈中感应电流为逆时针方向 (D ) 线圈中感应电流方向无法确定 题12-1图 分析与解 由右手定则可以判断, 在矩形线圈附近磁场垂直纸面朝里, 磁场是非均匀场, 距 离长直载流导线越远,磁场越弱.因而当矩形线圈朝下运动时,在线圈中产生感应电流,感 应电流方向由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可以判定.因而正确答案为( B ). 12- 2 将形状完全相同的铜环和木环静止放置在交变磁场中, 并假设通过两环面的磁通量 随时间的变化率相等,不计自感时则( ) (A )铜环中有感应电流,木环中无感应电流 (B ) 铜环中有感应电流,木环中有感应电流 (C ) 铜环中感应电动势大,木环中感应电动势小 (D ) 铜环中感应电动势小,木环中感应电动势大 分析与解 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铜环、木环中的感应电场大小相等, 但在木环中不会形成电流?因而正确答案为( A ). 12- 3 有两个线圈,线圈1对线圈2的互感系数为M 21,而线圈2对线圈1的互感系数为 感电动势为12,由i 1变化在线圈2中产生的互感电动势为 0 ,下述论断正确的是 ( ). (A ) M 12 M 21 ,蚣1 @2 M12 ?若它们分别流过 i1 和 i2 的变化电流且石 di 2 dt ,并设由i 2变化在线圈1中产生的互

@2 (B) M 12 M 21 , %1 § 2 (C) M 12 M 21 , ◎1 @2 (D) M 12 M 21 , 蚣1 12 而正确答案为(D ) 12- 4对位移电流,下述说法正确的是( ) (A )位移电流的实质是变化的电场 (B ) 位移电流和传导电流一样是定向运动的电荷 (C ) 位移电流服从传导电流遵循的所有定律 (D ) 位移电流的磁效应不服从安培环路定理 分析与解 位移电流的实质是变化的电场. 变化的电场激发磁场, 在这一点位移电流等效于 传导电流,但是位移电流不是走向运动的电荷,也就不服从焦耳热效应、安培力等定律.因 而正确答案为(A ). 12- 5 下列概念正确的是( ) (A )感应电场是保守场 (B ) 感应电场的电场线是一组闭合曲线 (C ) ①m LI ,因而线圈的自感系数与回路的电流成反比 (D ) ①m LI ,回路的磁通量越大,回路的自感系数也一定大 分析与解对照感应电场的性质,感应电场的电场线是一组闭合曲线.因而 正确答案为(B ). 12— 6 一铁心上绕有线圈100匝,已知铁心中磁通量与时间的关系为 5 2 ① 8.0 10 sin 100 n ,式中 ①的单位为Wb t 的单位为s ,求在t 1.0 10 s 时,线 圈中的感应电动势. 分析 由于线圈有N 匝相同回路,线圈中的感应电动势等于各匝回路的感应电动势的代数 d ① d ^ 和,在此情况下,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通常写成 E N ,其中书N ①称为磁 dt dt 链. 解线圈中总的感应电动势 分析与解 教材中已经证明M21 = M12,电磁感应定律 %1 M 21di 1 dt M i2-di 2 ?因 dt

大学物理第12章习题解答

第十二章 习题答案 12.1 选择题 (1) 对位移电流,下述四种说法哪个正确( ) A. 位移电流是由线性变化磁场产生的. B. 位移电流是指变化的电场. C. 位移电流的热效应服从焦耳-楞次定律. D. 位移电流的磁效应不服从安培环路定理. (2) 空气中有一无限长金属薄壁圆筒,在表面上沿圆周方向均匀地流着一层随时间变化的面电流i (t),则( ) A. 圆筒内均匀地分布着变化磁场和变化电场. B. 任意时刻通过圆筒内假象的任一球面的磁通量和电通量均为 零. C. 沿圆筒内任意闭合环路上电场强度的环流为零. D. 沿圆筒外任意闭合环路上磁感应强度的环流不为零. (3) 如图12.1(3)所示为一充电后的平行板电容器,A 板带正电,B 板 带负电,开关K 合上时,A ?B 板间位移电流的方向为(按图上所标x 轴 正方向回答) A .x 轴正向 B .x 轴负向 C .x 轴正向或负向 D .不确定 题12.1(3)图 答案:(1) B, (2)B, (3)B. 12.2 填空题 1. S t B l E L S d d ??????-= ① 0d =??S B S ② S t D I l H S L i d d ????∑??+= ③ 试判断下列结论是否包含于或等效于哪一个麦克斯韦方程式的.将确定的方程式用代号填在相应结论的空白处. (1) 变化的电场一定伴随有磁场__________________. (2) 变化的磁场一定伴随有电场__________________. (3) 磁感线是无头无尾的闭合曲线________________. 2.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C 为20 μF ,两板上的电压变化率V/s 105.1d d 5?=t U ,则该平行板电容器中的位移电流为____________. 3.一空气平行板电容器的两极板是半径为R 的圆形导体片,在充电时,板间电场强度的变化率为t E d d .若略去边缘效应,则两板间的位移电流为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③①②, (2)3 A, (3)20 R dt dE πε

大学物理第十二章练习题答案

班级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 练习 十 二 一、选择题 1.半径为a 的圆线圈置于磁感强度为B 的均匀磁场中,线圈平面与磁场方向垂直,线圈电阻为R ;当把 线圈转动使其法向与B 的夹角α =60°时,线圈中通过的电荷与线圈面积及转动所用的时间的关系是( A ) (A) 与线圈面积成正比,与时间无关. (B) 与线圈面积成正比,与时间成正比. (C) 与线圈面积成反比,与时间成正比. (D) 与线圈面积成反比,与时间无关. 2.一矩形线框长为a 宽为b ,置于均匀磁场中,线框绕OO ′轴,以匀角速度ω旋转(如图所示).设t =0时,线框平面处于纸面内,则任一时刻感应电动势的大小为 ( D ) (A) 2abB | cos ω t |. (B) ω abB (C) t abB ωωcos 2 1 . (D) ω abB | cos ω t |. 3.两个相距不太远的平面圆线圈,怎样可使其互感系数近似为零?设其中一线圈的轴线恰通过另一线圈的圆心.( C ) (A) 两线圈的轴线互相平行放置. (B) 两线圈并联. (C) 两线圈的轴线互相垂直放置. (D) 两线圈串联. 4.有两个长直密绕螺线管,长度及线圈匝数均相同,半径分别为r 1和r 2.管内充满均匀介质,其磁导率分别为μ1和μ2.设r 1∶r 2=1∶2,μ1∶μ2=2∶1,当将两只螺线管串联在电路中通电稳定后,其自感系数之比L 1∶L 2与磁能之比W m 1∶W m 2分别为:( C ) (A) L 1∶L 2=1∶1,W m 1∶W m 2 =1∶1. (B) L 1∶L 2=1∶2,W m 1∶W m 2 =1∶1. (C) L 1∶L 2=1∶2,W m 1∶W m 2 =1∶2. (D) L 1∶L 2=2∶1,W m 1∶W m 2 =2∶1. 5.对位移电流,有下述四种说法,请指出哪一种说法正确. ( A ) (A) 位移电流是指变化电场. (B) 位移电流是由线性变化磁场产生的. (C) 位移电流的热效应服从焦耳─楞次定律. (D) 位移电流的磁效应不服从安培环路定理. 6.圆铜盘水平放置在均匀磁场中,B 的方向垂直盘面向上.当铜盘绕通过中心垂直于盘面的轴沿图示方向转动时,( C ) (A) 铜盘上有感应电流产生,沿着铜盘转动的相反方向流动. (B) 铜盘上有感应电流产生,沿着铜盘转动的方向流动. (C) 铜盘上有感应电动势产生,铜盘边缘处电势最高. (D) 铜盘上有感应电动势产生,铜盘中心处电势最高.

大学物理答案第6章

大学物理答案第6章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第六章 气体动理论 6-1 一容积为10L 的真空系统已被抽成1.0×10-5 mmHg 的真空,初态温度为20℃。为了提高其真空度,将它放在300℃的烘箱内烘烤,使器壁释放出所吸附的气体,如果烘烤后压强为1.0×10-2 mmHg ,问器壁原来吸附了多少个气体分子 解:由式nkT p =,有 3 2023 52/1068.1573 1038.1760/10013.1100.1m kT p n 个?≈?????==-- 因而器壁原来吸附的气体分子数为 个183201068.110101068.1?=???==?-nV N 6-2 一容器内储有氧气,其压强为1.01105 Pa ,温度为27℃,求:(l ) 气体分子的数密度;(2)氧气的密度;(3)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4)分子间的平均距离。(设分子间等距排列) 分析:在题中压强和温度的条件下,氧气可视为理想气体。因此,可由理想气体的物态方程、密度的定义以及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与温度的关系等求解。又因可将分子看成是均匀等距排列的,故每个分子占有的体积为30d V =,由数密度的含意可知d n V ,10=即可求出。 解:(l )单位体积分子数 3 25m 1044.2-?==kT p n (2)氧气的密度 3m kg 30.1-?===RT pM V m ρ (3)氧气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 J 1021.62321k -?==kT ε (4)氧气分子的平均距离 m 1045.3193-?==n d 6-3 本题图中I 、II 两条曲线是两种不同气体(氢气和氧气)在同一温度下的麦克斯韦分子速率分布曲线。试由图中数据求:(1)氢气分子和氧气分子的最概然速率;(2)两种气体所处的温度。

关于大学物理答案第全新章

17-3 有一单缝,缝宽为0.1mm ,在缝后放一焦距为50cm 的汇聚透镜,用波长为546.1nm 的平行光垂直照射单缝,试求位于透镜焦平面处屏上中央明纹的宽度。 解:单缝衍射中央明条纹的宽度为 代入数据得 17-4 用波长为632.8nm 的激光垂直照射单缝时,其夫琅禾费衍射图样第一极小与单缝法线的夹角为50,试求该缝宽。 解:单缝衍射极小的条件 依题意有 17-5 波长为20m 的海面波垂直进入宽50m 的港口。在港内海面上衍射波的中央波束的角宽是多少? 解:单缝衍射极小条件为 依题意有 0115.234.0sin 5 2sin 20sin 50===→=--θθ 中央波束的角宽为00475.2322=?=θ 17-6 一单色平行光垂直入射一单缝,其衍射第3级明纹位置恰与波长为600nm 的单色光垂直入射该缝时衍射的第2级明纹位置重合,试求该单色光的波长。 解:单缝衍射明纹条件为 依题意有 2 )122(2)132(21λλ+?=+? 代入数据得 nm 6.428760057521=?==λλ 17-7 用肉眼观察星体时,星光通过瞳孔的衍射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亮斑。

(1)瞳孔最大直径为7.0mm ,入射光波长为550nm 。星体在视网膜上像的角宽度多大? (2)瞳孔到视网膜的距离为23mm 。视网膜上星体的像的直径多大? (3)视网膜中央小凹(直径0.25mm )中的柱状感光细胞每平方毫米约1.5×105个。星体的像照亮了几个这样的细胞? 解:(1)据爱里斑角宽公式,星体在视网膜上像的角宽度为 (2)视网膜上星体的像的直径为 (3)细胞数目应为3.2105.14)104.4(52 3=????=-πn 个 17-8 在迎面驶来的汽车上,两盏前灯相距120cm 。试问汽车离人多远的地方,眼睛恰能分辨这两盏前灯?设夜间人眼瞳孔直径为5.0mm ,入射光波长为550nm.。 解: 17-9 据说间谍卫星上的照相机能清楚识别地面上汽车的牌照号码。 (1)若被识别的牌照上的字划间的距离为5cm ,在160km 高空的卫星上的照相机的角分辨率应多大? (2)此照相机的孔径需多大?光的波长按500nm 计算。 17-10 一光栅每厘米刻有的?和?656nm 和410nm ,假定是正入射。 解: S 1 S 2

静电平衡状态下导体

静电平衡状态下导体 ●难点磁场 1.一金属球,原来不带电,现沿球的直径的延长线放置一 均匀带电细杆MN ,如图8-1所示,金属球上感应电荷产生的 电场在球内直径上a ,b ,c 三点的场强大小分别为E a ,E b ,E c ,三者相 比 A.E a 最大 B.E b 最大 C.E c 最大 D.E a =E b =E c 2.在正电荷附近有两个绝缘导体M 、N ,由于静电感 应发生了如图8-2的电荷分布,当用导线将a b 两点联接 起来时,导线中是否有电流流过,如果有电流,电流的方 向是怎样的? 3.如图8-3所示,面积足够大的、板间距离为d 的两平行金属 板竖直放置,与直流电压为U 的电源连接,板间放一半径为R (2R <d )的绝缘金属球壳,C 、D 是球壳水平直径上的两点,则以下 说法正确的是 A.由于静电感应,球壳上C 、D 两点电势差为d RU B.由于静电感应,球壳中心O 点场强为零 C.用手摸一下球壳,再拿去平行金属板,球壳带正电 D.用手摸一下球壳,再拿去平行金属板,球壳带负电 ●案例探究 [例1]如图8-4所示,水平放置的金属板正上方有一固 定的正点电荷Q ,一表面绝缘的带电的小球(可视为质点且不 影响Q 的电场),从左端以初速度v 0滑上金属板,沿光滑的上表面向右运动到右端,在该运动过程中 A.小球做匀速直线运动 B.小球做先减速,后加速运动 C.小球的电势能保持不变 D.电场力对小球所做的功为零 命题意图:考查对静电平衡导体特点的理解与应用能力.B 级要求. 错解分析:由于受思维定势的影响,误选B ,没有充分考虑到导体的放入.由于静电感应而导致空间电场的变化因素,思维片面化. 解题方法与技巧:水平放置的金属板处于点电荷Q 的电场中而达到静 电平衡状态,是一个等势体,其表面处电场线处处与表面垂直,故带电小 球(表面绝缘,电量不变)在导体表面滑动时,电场力不做功,故小球做 匀速直线运动,所以A 、C 、D 选项正确. [例2]如图8-5所示,绝缘导体A 带正电,导体不带电,由于静电 感应,使导体B 的M 端带上负电,而N 端则带等量的正电荷. (1)用导线连接M 、N ,导线中有无电流流过? (2)若将M 、N 分别用导线与大地相连,导线中有无电流流过?方 向如何? 命题意图:考查对静电平衡特点及电流产生条件的理解能力.B 级要求. 错解分析:对电流形成的条件理解不深刻,误认为将M 、N 两点相连会进行电中和现象,有电流通过 . 图 8-1 图8— 2 图 8-3 图 8-4 图8-5

大学物理答案第17章

大学物理答案第17章

17-3 有一单缝,缝宽为0.1mm ,在缝后放一焦距为50cm 的汇聚透镜,用波长为546.1nm 的平行光垂直照射单缝,试求位于透镜焦平面处屏上中央明纹的宽度。 解:单缝衍射中央明条纹的宽度为 a f x λ 2=? 代入数据得 mm x 461.510 1.0101.54610 5023 9 2 =????=?--- 17-4 用波长为632.8nm 的激光垂直照射单缝时,其夫琅禾费衍射图样第一极小与单缝法线的夹角为50,试求该缝宽。 解:单缝衍射极小的条件 λθk a =sin 依题意有 m a μλ 26.70872 .0108.6325sin 9 =?==- 17-5 波长为20m 的海面波垂直进入宽50m 的港口。在港内海面上衍射波的中央波束的角宽是多少? 解:单缝衍射极小条件为 λθk a =sin

依题意有 011 5.234.0sin 5 2 sin 20sin 50===→=--θθ 中央波束的角宽为0 475 .2322=?=θ 17-6 一单色平行光垂直入射一单缝,其衍射第3级明纹位置恰与波长为600nm 的单色光垂直入射该缝时衍射的第2级明纹位置重合,试求该单色光的波长。 解:单缝衍射明纹条件为 2 ) 12(sin λ θ+=k a 依题意有 2)122(2)132(2 1λλ+?=+? 代入数据得 nm 6.4287 60057521=?== λλ 17-7 用肉眼观察星体时,星光通过瞳孔的衍射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亮斑。 (1)瞳孔最大直径为7.0mm ,入射光波长为550nm 。星体在视网膜上像的角宽度多大? (2)瞳孔到视网膜的距离为23mm 。视网膜上星体的像的直径多大? (3)视网膜中央小凹(直径0.25mm )中的柱状感光细胞每平方毫米约1.5×105个。星体的像照亮了几个这样的细胞?

导体静电平衡时的讨论方法(精)

导体静电平衡时的讨论方法 高中阶段,关于静电平衡状态及其应用,历来是物理教学中的难点,同时,也是历年高考的一个热点。由于中学生知识储备所限,教师不能用高斯定律及环路定理来讨论静电学的问题。这就遇到一个困难:正确地讨论必须遵从静电学的这两个基本定律,而应用这两个规律又常涉及过多的数学知识。笔者发现,克服这个困难的办法就是,从静电平衡的性质出发,必要时借助电场线这一形象工具,就可以定性讨论有关静电平衡的问题。现通过几个具体实例分析说明如下。 例1 证明在图1的静电感应现象中,导体B左端的感应负电荷绝对值qB 小于或等于施感电荷qA。 证明:根据电场线的性质,B的左端一定有电场线终止于其负电荷。这些电场线不能从没有电荷的地方发出,它们的发源地只有三种可能:①A上的正电荷;②B右端的正电荷;③无穷远。下面先用反证法排除掉②③两种可能。 假设终于B左端的电场线发自B右端的正电荷,根据电场线的性质,同一条电场线上不能有电势相等的点,于是B的左、右两端电势不等,这就与导体在静电平衡时是等势体的结论矛盾,可见第②种可能性不成立。再假定终于B 左端的电场线发自无穷远,根据电场线的性质,就有U∞>UB。另一方面,B右端的正电荷发出的电场线既然不能终止于B左端的负电荷,就只能终止于无穷远,于是又有U∞UB矛盾,可见第③种可能性也不成立,于是,我们肯定终于B左端的电场线全部发自A上的正电荷。再根据电场线的性质,电场线的条数与电荷量有关,由于终止于B左端的电场线的条数必然小于或等于A发出的电场线条数,因此可得出结论qB≤qA。 一般来说,施感电荷发出的电场线总有一些不终止于B的左端,故往往有qB 例2,中性封闭金属壳内有一个电荷量为q的正电荷,如图2,求壳内、外感应电荷的数量。 解析:根据电场线的性质,假设 q的电荷总共发出n条电场线,这n条电场线既不能在无电荷处中断,又不能穿过导体(内部场强为零),就只能终于壳的内壁,故壳内壁的总电量一定为-q。已知壳为中性,内外壁电荷代数和一定为零,故外壁的总电量为 q。需要说明的是,以上证明并没有要求壳外一定没有带电体,因此所得结论不论在壳外有无带电体的情况下都是正确的。壳外带 A和B按图3中位置安放。如果用导线将A球与P的内壁。点相连,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两球都不带电,电势都为零 B 两球都不带电,电势相同 C 两球都带正电,电势与P的电势相同 D A球带正电,B球不带电,两球电势相同解析:因A在P的外部空间处,由于静电感应,有电场线落在A球上如图4。电场线的指向是电势降低的方向,从图中可见此时A的电势低于P的电势。当用导线将A与P的内壁相接时,正电荷在电场力作用下将从电势高的P移向电势低的A(实质上是自由电子

大学物理答案第12章讲课教案

大学物理答案第12 章

第十二章电磁感应电磁场和电磁波 12-1一根无限长平行直导线载有电流I,一矩形线圈位于导线平面内沿垂直于载流导线方向以恒定速率运动(如图所示),则() (A)线圈中无感应电流 (B)线圈中感应电流为顺时针方向 (C)线圈中感应电流为逆时针方向 (D)线圈中感应电流方向无法确定 题 12-1 图 分析与解由右手定则可以判断,在矩形线圈附近磁场垂直纸面朝里,磁场是非均匀场,距离长直载流导线越远,磁场越弱.因而当矩形线圈朝下运动时,在线圈中产生感应电流,感应电流方向由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可以判定.因而正确答案为(B). 12-2将形状完全相同的铜环和木环静止放置在交变磁场中,并假设通过两环面的磁通量随时间的变化率相等,不计自感时则() (A)铜环中有感应电流,木环中无感应电流 (B)铜环中有感应电流,木环中有感应电流 (C)铜环中感应电动势大,木环中感应电动势小 (D)铜环中感应电动势小,木环中感应电动势大 分析与解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铜环、木环中的感应电场大小相等,

但在木环中不会形成电流.因而正确答案为(A ). 12-3 有两个线圈,线圈1对线圈2 的互感系数为M 21 ,而线圈2 对线圈1的互感系数为M 12 .若它们分别流过i 1 和i 2 的变化电流且t i t i d d d d 21<,并设由i 2变化在线圈1 中产生的互感电动势为12 ,由i 1 变化在线圈2 中产生的互感电动势为ε21 ,下述论断正确的是( ). (A )2112M M = ,1221εε= (B )2112M M ≠ ,1221εε≠ (C )2112M M =, 1221εε< (D )2112M M = ,1221εε< 分析与解 教材中已经证明M21 =M12 ,电磁感应定律t i M εd d 121 21=;t i M εd d 212 12=.因而正确答案为(D ). 12-4 对位移电流,下述说法正确的是( ) (A ) 位移电流的实质是变化的电场 (B ) 位移电流和传导电流一样是定向运动的电荷 (C ) 位移电流服从传导电流遵循的所有定律 (D ) 位移电流的磁效应不服从安培环路定理 分析与解 位移电流的实质是变化的电场.变化的电场激发磁场,在这一点位移电流等效于传导电流,但是位移电流不是走向运动的电荷,也就不服从焦耳热效应、安培力等定律.因而正确答案为(A ). 12-5 下列概念正确的是( ) (A ) 感应电场是保守场

静电平衡状态下导体特点与应用

难点11 静电平衡状态下导体特点与应用 以静电平衡状态下的导体为命题点的考题时现于高考卷面,充分表明当今高考已无热点,然而该类命题以其背景的抽象性、知识的综合性,始终是考生应考的难点。 ●难点展台 1.(★★★)一金属球,原来不带电,现沿球的直径的延 长线放置一均匀带电细杆MN ,如图11-1所示,金属球上感应 电荷产生的电场在球内直径上a ,b ,c 三点的场强大小分别为 E a ,E b ,E c ,三者相比 A.E a 最大 B.E b 最大 C.E c 最大 D.E a =E b =E c 2.(★★★★)在正电荷附近有两个绝缘导体M 、N ,由于静电感应发生了如图11-2的电荷分布,当用导 线将a b 两点联接起来时,导线中是否有电流流过,如果有电流, 电流的方向是怎样的? 3.(★★★)如图11-3所示,面积足够大的、板间距离为d 的两平行金属板竖直放置,与直流电压为U 的电源连接,板间放 一半径为R (2R <d )的绝缘金属球壳,C 、D 是球壳水平直径上的 两点,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由于静电感应,球壳上C 、D 两点电势差为 d RU B.由于静电感应,球壳中心O 点场强为零 C.用手摸一下球壳,再拿去平行金属板,球壳带正电 D.用手摸一下球壳,再拿去平行金属板,球壳带负电 ●案例探究 [例1](★★★★)如图11-4所示,水平放置的金属板 正上方有一固定的正点电荷Q ,一表面绝缘的带电的小球(可视为质点且不影响Q 的电场),从左端以初速度v 0滑上金属板,沿光滑的上表面向右运动到右端,在该运动过程中 A.小球做匀速直线运动 B.小球做先减速,后加速运动 C.小球的电势能保持不变 D.电场力对小球所做的功为零 图 11-1 图11— 2 图 11-3 图11-4

于静电平衡中导体感应电荷分布的问题

于静电平衡中导体感应电荷分布的问题 (2008-09-10 15:54:39) 转载 分类:教学资料 标签: 静电平衡 导体 点电荷 电场线 从“处于静电平衡的导体,内部场强处处为零,导体是等势体”等性质出发,并利用电场线这一形象工具,可以定性地讨论导体静电平衡的一些问题,但是,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对于导体表面上感应电荷的分布问题,常常会由于“想当然”而出现错误提出了这样的讨论题:在带正电的点电荷(带电量为Q) 的电场中,不带电的导体球处于静电平衡状态,设球的半径为R ,点电荷到球心的距离为 a = 2 R (1) 画出导体球面感应电荷的分布情况; (2) 将导体球接地, 问:稳定后球面上最左边(远端) 的感应电荷面密度是σ> 0、σ= 0、还是σ< 0 ? (3) 若把(2) 中的导体球改为一般形状的导体, 情况又如何? 1 接地前导体球面上感应电荷的分布情况 对于问题(1) ,在研讨课上, 有教师介绍了他们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一种方法(并得到许多人的赞同) :“处于静电平衡的导体, 内部的场强必定处处为零,这说明感应电荷在导体内产生的附加场与点电荷Q 的电场刚好抵消,即感应电荷在导体内的电力线刚好与点电荷Q 的电场线相反,因此, 导体球面的感应电荷的分布情况如图2 所示,而Q 的电场线与球面的切点T(即θ= 60°)处就是感应电荷正负号的转换点(线) . ” 但是,以上结论是不对的.根据电磁场理论〔1〕, 不接地时, 球外 ( r ≥R)任一点的电势为:σ随θ的变化关系实线为未接地σ1 ;虚线为接未接地时导体球面,地后σ2. 取Q = 1 , R = 1 , a = 2 .上感应电荷分布情况由(2) 式容易求得:当R/ a = 1/ 2 时, 正负电荷的分界点(线) 为θ= 1. 13 弧度= 65°(而不是60°!) . 可见, 所示的感应电荷分布图是错误的.那么,问题出在哪里呢?诚然,感应电荷在导体内产生的电场线刚好与点电荷Q 的电场线相反(如图2 所示) ,但是每条电场线的形状都是全体感应电荷共同作用的结果,而不是由左右一对正负感应电荷决定的,图2 所示的感应电荷分布图的错误在于:把集体共同作用的结果归功于个别感应电荷(即左右一对正负感应电荷) . 2 接地稳定后导体球面上感应电荷的分布情况 对于问题(2) ,在研讨课上, 许多高中物理教师都认为:接地稳定后球面上最左边无感应电荷(即σ=0) . 他们的理由是:“接地前, 导体的电势高于地球电势;接地后,地球上的负电荷(电子) 移到导体球上,与左边的正电荷中和

大学物理第十二章课后习题答案

第四篇 气体动理论 热力学基础 求解气体动理论和热力学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热运动包含气体动理论和热力学基础两部分.气体动理论从物质的微观结构出发,运用统计方法研究气体的热现象,通过寻求宏观量与微观量之间的关系,阐明气体的一些宏观性质和规律.而热力学基础是从宏观角度通过实验现象研究热运动规律.在求解这两章习题时要注意它们处理问题方法的差异.气体动理论主要研究对象是理想气体,求解这部分习题主要围绕以下三个方面:(1) 理想气体物态方程和能量均分定理的应用;(2) 麦克斯韦速率分布率的应用;(3)有关分子碰撞平均自由程和平均碰撞频率.热力学基础方面的习题则是围绕第一定律对理想气体的四个特殊过程(三个等值过程和一个绝热过程)和循环过程的应用,以及计算热力学过程的熵变,并用熵增定理判别过程的方向. 1.近似计算的应用 一般气体在温度不太低、压强不太大时,可近似当作理想气体,故理想气体也是一个理想模型.气体动理论是以理想气体为模型建立起来的,因此,气体动理论所述的定律、定理和公式只能在一定条件下使用.我们在求解气体动理论中有关问题时必须明确这一点.然而,这种从理想模型得出的结果在理论和实践上是有意义的.例如理想气体的内能公式以及由此得出的理想气体的摩尔定容热容2/m V,iR C =和摩尔定压热容()2/2m P,R i C +=都是近似公式,它们与在通常温度下的实验值相差不大,因此,除了在低温情况下以外,它们还都是可以使用的.在实际工作时如果要求精度较高,摩尔定容热容和摩尔定压热容应采用实验值.本书习题中有少数题给出了在某种条件下m V,C 和m P,C 的实验值就是这个道理.如习题中不给出实验值,可以采用近似的理论公式计算.

大学物理学(课后答案)第2章

第 2 章牛顿运动定律 习题 一选择题 2-1 关于惯性有下面四种表述,正确的为[ ] (A)物体静止或作匀速运动时才具有惯性 (B)物体受力作变速运动才具有惯性 (C)物体受力作变速运动时才没有惯性 (D)物体在任何情况下均有惯性解析:惯性是物体具有的固有特性,因此物体在任何情况下均有惯性,答案选 D 。 2-2 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 (A)质点运动的方向和它所受的合外力方向相同 (B)质点的速度为零,它所受的合外力一定为零 (C)质点作匀速率圆周运动,它所受的合外力必定与运动方向垂直 (D)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它的方向总是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向 解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质点所受的合外力等于动量随时间的变化率,因此A、B 错误。质点作匀速率圆周运动,合外力指向圆心,运动方向沿切线方向,二者垂直,因此选项 C 正确。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它的方向沿着物体运动或运动趋势的切线方向,但并不是总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向,因此选项 D 错误。 2-3 一质点在力F =5m(5-2t)(SI)的作用下,t = 0时从静止开始作直线运动,式中,m为质点质量,t为时间。则当t = 5s,质点的速率为[ ](A)25ms(B)-50ms(C)0 (D)50ms 解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 =ma=m dv可得,dv = F =5(5-2t),所以dt dt m

dv = 5(5- 2t )dt ,两边积分可得v = 25t - 5t 2 ,即得v = 0 。答案选C 。 2-4 如图 2-4(A )所示,m A m B 时,算出m B 向右的加速度为a ,今去 掉m A 而代之以拉力T = m A g ,如图 2-4(B )所示,算出m B 的加速度a ,则[ ] (A ) a a (B ) a a (C ) a = a (D )无法判断 习题 2-4 图 去掉m A 后,T -m B g = m A g - m B g = m B a ,求得a = mA -mB g a 。故答 A B A B B mB 案选 B 。 2-5 把一块砖轻放在原来静止的斜面上,砖不往下滑动,如图 2-5 所示, 斜 ] ( B )斜面向左运动 ( D )无法判断斜面是否运动 解析:对整个系统而言,在水平方向上并没有受到外力的作用,因此运动 状态不会发生改变,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答案选 A 。 2-6 如图 2-6 所示,手提一根下端系着重物的轻弹簧,竖直向上作匀加速运 动,当手突然停止运动的瞬间,物体将[ ] (A )向上作加速运动 m B m A (A) (B) 解析:去掉 m A 前, m A g -T =m A a T -m g =m a 联立求得a = m A -m B g ; m A + m B 面与地面之间无摩擦,则[ (A )斜面保持静止 (C )斜面向右运动 <<< < <

静电平衡习题典型

静电平衡状态下导体特点与应用 以静电平衡状态下的导体为命题点的考题时现于高考卷面,充分表明当今高考已无热点,然而该类命题以其背景的抽象性、知识的综合性,始终是考生应考的难点。 高考对静电平衡内容的命题考查主要集中于对导体达到静电平衡的动态过程的分析以及对静电平衡导体特点的把握与运用.命题综合性强,背景抽象,常以填空与选择题型呈现于卷面,能考查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及严密的逻辑推理能力,有较高的区分度.预计在"3+X"的理综测试中仍有可能再现. 一、静电平衡导体的特点 孤立的带电导体和处于感应电场中的感应导体,当达到静电平衡时,具有以下特点: 1.导体内部的场强处处为零,E内=0.没有电场线. 2.整个导体是等势体,导体表面是等势面,但导体表面的场强并不一定相同. 3. 导体外部电场线与导体表面垂直,表面场强不一定为零. 4.对孤立导体,净电荷分布在外表面上,并且电荷的分布与表面的曲率有关,曲率大的地方电荷分布密. 二、用导线连接不同静电平衡导体或同一导体不同部位时,判断电流方向的方法 1.判断有无电流要看导线两连接点有无电势差,判断电流流向要看两点电势高低(电流总是由高电势点流向低电势点). 2.一般思路:首先要明确哪个导体是场源电荷,哪个导体是电场中的导体.其次,判明两不同导体或同一导体不同部位的两点间电势的高低,最后确定有无电流产生及电流的流向. [例1]如图11-4所示,水平放置的金属板正上方有一固定的正点电荷Q,一表面绝缘的带电的小球(可视为质点且不影响Q的电场),从左端以初速度v0滑上金属板,沿光滑的上表面向右运动到右 端,在该运动过程中 A.小球做匀速直线运动 B.小球做先减速,后加速运动 图11-4 C.小球的电势能保持不变 D.电场力对小球所做的功为零 命题意图:考查对静电平衡导体特点的理解与应用能力.B级要求. 错解分析:由于受思维定势的影响,误选B,没有充分考虑到导体的放入.由于静电感应而导致空间电场的变化因素,思维片面化. 解题方法与技巧:水平放置的金属板处于点电荷Q的电场中而达到静电平衡状态,是一个等势体,其表面处电场线处处与表面垂直,故带电小球(表面绝缘,电量不变)在导体表面滑动时,电场力不做功,故小球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A、C、D选项正确. 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