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政治必修2优质教案24:8.2 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利益教学设计

高中政治必修2优质教案24:8.2 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利益教学设计

高中政治必修2优质教案24:8.2 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利益教学设计
高中政治必修2优质教案24:8.2 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利益教学设计

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利益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课必修2《政治生活》第四单元第八课第二框的内容。本节课框题下设三目。第一目“国家交往剪影”是情景导入,通过五幅有关国际关系的内容与形式的图片及文字介绍,引导学生感悟,探究国际关系的内容与形式的知识。第二目“国际关系及其决定因素”是情景分析,是对课程标准规定关于国际关系及其决定因素的知识点的系统表述。阐明了国际关系的含义,国际关系的内容,形式及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是国际利益。第三目“坚定地维护我国的利益”是情景回归,意在明确国际关系及其决定性因素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中国通过壮大综合国力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抵制外国的干涉等努力,维护我国国家利益。本框题是第一框《国际社会的主要成员》内容的延伸,也为第九课《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学习打下基础,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了解国际关系的含义、内容和形式;识记维护我国国家利益的原因、我国国家利益的主要内容;理解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理解在维护本国利益的同时,必须尊重他国合理的国家利益。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分析中美两国交往中合作和冲突的典型事例,说明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通过分析维护我国国家利益的重要性以及如何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坚定地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培养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同时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课前准备

多媒体播放设备,投影片(PPT)。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图片):

一、国际交往剪影

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

1、国际交往的内容和形式是怎样的?

2、国家间合作与冲突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

(设计意图:从一组国际交往的剪影入手,遵循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运用正确的理性认识分析当前发生或正在发生的国际政治现象的认识规律,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学生可以通过新闻图片感悟当今国际关系错综复杂,引发对新课内容的思考。展示国际新闻图片既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导入新课内容做铺垫)

(二)讲授新课

二、决定国际关系的因素

1、国际关系

(1)含义:国家之间、国际组织之间以及国家与国际组织之间的关系。其中最主要的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

(2)内容:国际关系的内容是多方面的,有政治关系、经济关系、文化关系、军事关系等等。

政治关系:如俄罗斯加入八国集团

经济关系:如中国向美国出口纺织品

文化关系:如中国中央民族乐团在维也纳金色大厅演出

军事关系:如美英联军进攻伊拉克

(3)表现形式:国际关系的形式也是多样的,竞争、合作和冲突是其基本形式。

竞争:如冷战时期美苏之间的军备竞争。

合作:如中国与俄罗斯建立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冲突:如美英联军进攻伊拉克。

(多媒体展示材料和图片)

材料:2015年6月23日,第七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和第六轮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在美国华盛顿正式开幕。此次对话议题涉及政治安全、经济金融等各个领域,涵盖双边、地区、全球各个层面。此次对话把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精神贯彻到中美关系的方方面面,以创新思维和实际行动增进互信、深化合作、妥善处理分歧,推动中美关系在今年以及未来更长时期内健康稳定持续发展。

探究问题一: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涵盖了国际关系哪些方面的内容?主要属于国际关系的哪

种形式?

学生结合教材自主探究得出结论: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涵盖了国际关系内容方面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关系等方方面面,属于国际关系基本形式中的合作关系。

(设计意图:先借助课本资源让学生感悟知识,初步感受当今国际关系的内容和形式错综复杂。再选用一则刚发生的新闻材料,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而且中美关系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双边关系。我决定以中美关系为例,引导学生探究本框题的核心观点。重点采用刚发生的第七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和第六轮中美人文交流的时政新闻,让学生养成关注时政的习惯。)

探究问题二: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已经召开了七轮,其实中美关系不是一帆风顺的,其中历经了风风雨雨。请思考其中隐含的政治学道理。

学生分组讨论,合作探究。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思考,透过政治现象探究蕴含的政治学规律。采用合作探究的方式,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其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

(教学过程教师可补充材料和借助教材资源)

虽然这次中美是进行合作,但并不意味着没有摩擦和冲突,例如2014年的中美关系是起伏不定。中美之间在东海防空识别区、西藏、乌克兰危机、网络安全等问题上的分歧一度使得中美关系陡转直下。但从2014年六七月开始,以筹备第六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和第五轮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为起点,双方都致力于管控分歧,改善双边关系的氛围。借助APEC 在北京举行的契机,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

让我们再共同回顾中美关系风风雨雨的60年。(指导学生阅读教材95页中国与美国交往的一些重要事件)

复杂多变的中美关系:

新中国成立至今,中美关系走过了三个重要的阶段:

①20世纪50、60年代:紧张对峙

②20实际70、80年代:正常化;进入“蜜月期”

③上世纪90年代至今:错综多变,冷热交替问题

思考:国家之间为什么会出现分离聚合、亲疏冷热的复杂关系?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得出其中蕴含的政治学道理。

中美之间的合作与冲突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国家利益

(设计意图:了解到高一上学期的历史课上学生已学过冷战结束以后中美关系发展的基本情况。教材以中美关系为例创设探究活动,可在此基础上进行大胆利用和进行创新教学。)2、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

(1)国际关系的变化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2)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各国间存在着复杂的利益关系,既存在某些共同的利益,也存在利益的差别和对立。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而利益对立则是引起国家冲突的根源。

探究问题三:中美双方愿意召开战略与经济对话,保持中美关系在今年以及未来更长时期内健康稳定持续发展。试分析两国这样做的根本原因

学生结合教材自主探究得出结论:国际关系的实质是一种利益关系。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中美双方增进互信、深化合作、妥善处理分歧的根本原因在于维护自己国家的国家利益。

(3)国际关系的实质是利益关系。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各国的国家性质与利益追求不同,执行的对外政策不同,使得国际关系复杂多变。正如丘吉尔所说:“世界上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

(设计意图:采用一个材料贯穿主体问题,易于学生理解把握重点。采用合作探究的方式,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其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多媒体展示材料)

材料:中国社科院2015年6月4日举办《美国研究报告(2015)》(美国蓝皮书)发布式暨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新挑战学术研讨会。蓝皮书指出,随着近年来南海问题越来越成为一个国际热点问题,美国插手南海问题并以南海问题牵制中国的企图也越来越明显。尤其是在2009年提出“重返亚洲”(后来改称“亚太再平衡”)的战略之后,美国对南海问题的干预有一种变本加厉的趋势。这使得南海问题已经成为一个能够对中美关系和国际局势产生重大影响的重要变量。

教师提出辨析观点

“有人说,国家利益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权益,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为了维护本国的国家利益,可以采取一切手段。”你如何评价这种观点?学生分组讨论,得出结论: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但是,任何国家都不应以维护本国国家利益为由,侵犯别国的主权和安全,干涉别国的内政。侵犯别国主权、干涉别国内政的行为,是非正义的、错误的,应当受到谴责和反对。“为维护本国

利益可采取一切方式和手段”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正如美国为了到达“重返亚洲”的目的,干涉我国内政,我们应坚决反对。

(设计意图:通过对这一辩题的辩论,让同学们明白在维护本国国家利益的同时也要尊重别国正当的国家利益。让学生树立维护本国利益和维护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相统一的理念,培养世界眼光。

(教师设置活动问题,学生自由发言)

选择你最熟悉的事例,对影响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作出自己的解释。

例如:由于历史宿怨、领土争端和区域竞争,中日关系近几年一直很冷淡。中国与菲律宾因为南海问题关系也很紧张。等等。

(多媒体展示材料)

材料:2015年6月5日,中国驻菲律宾大使赵鉴华在官邸会见记者,就中菲关系、南海问题等接受采访。今年是中菲建交40周年。过去40年来,两国秉承和平、友好、合作的原则,双边关系总体发展良好,合作潜力巨大。当前两国关系确实因南海问题面临困难。中方的政策主张是一贯和明确的,即中方对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中国维护主权和权益的决心和意志坚如磐石。

阅读课本P95,结合材料思考以下问题:

(1)我国为什么要坚定维护国家利益?

(2)国家利益包括哪些内容?

(3)结合P96探究活动,为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我们需要进行哪些方面的努力?

(设计意图:一方面,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运用刚学习的理论分析当前发生或正在发生的国际政治现象,通过启发式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学习中增强分析问题能力。另一方面也让学生体会到我国维护国家利益的必要性和坚定立场。过渡到下一个知识点的学习。)

三、坚定地维护我国的利益

1、坚定地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的原因

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利益与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就是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完全正当的、正义的

2、我国国家利益的主要内容

我国的国家利益主要包括国家主权、国家安全、领土完整、国家统一、我国宪法确立的国家政治制度和社会大局稳定、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

3、我国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

为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我们应该:

首先,要树立国家观念、民族意识,增强民族自豪感、自尊心、自信心。

其次,努力学习,学好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素质。

再次,努力维护国家安定、社会稳定的政治局面。

最后,必须同一切损害国家利益的行为作斗争。等等。

(设计意图:通过对热点问题的关注讨论,培养学生关心祖国命运,引导学生树立维护本国利益和维护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相统一的理念,培养世界眼光。同时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坚定地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培养学生的历史使命感)

课堂小结

本节学习了国际关系及其决定因素,通过学习深刻领会国家利益、国家力量在国际关系中的重要作用,这对于我们认识国家之间的关系,立志壮大我国的综合国力,自觉维护国家利益等,有重要意义。

(设计意图:让学生掌握本节课的知识体系,强化知识点,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和判断能力,使学生能主动地、有目的去体验学习,探究问题,为将来成才打下扎实的基础。)

高中政治必修4《世界永恒发展》教案

高中政治必修4《世界永恒发展》教案 Lesson plan for senior high school politics compulsory 4 "worl d eternal development"

高中政治必修4《世界永恒发展》教案 前言:政治教育是指有目的地形成人们一定的政治观点、信念和政治信仰的教育,学校德育的组成部分。其性质由一定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所决定,受教育方针、目的制约,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方向性。本教案根据政治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 1、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懂得世界是永恒发展的,了解发展的普遍性,正确理解发展的实质。 2、能力目标:通过教学,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分析和归纳能力,提高学生判断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教学,培养学生辩证法的思想,并树立马克思主义科学的发展观。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发展的普遍性 2、难点:发展的实质 教学过程

【导入】复习巩固 .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总特征“联系观”,整个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联系是客观的,也是多样的,整体与部分是普遍联系的一种,因此,我们要做到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今天我们来学习唯物辩证法的第二个总特征“发展观”,哲学中将整个世界分为三大领域: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是永恒发展的,我们就从这三大领域理解发展的普遍性。 【讲授】讲授新课 . 一、发展的普遍性(教学重点) 1、自然界是发展的 活动探究:观看视频《人类进化的过程》 思考:从生命产生到人的出现,经历了一个什么样的过程?它说明了什么? 教师总结:①从生命产生到人的出现是一个低级到高级,简单到复杂的变化发展的过程,而且这一过程是一个前进的、上升的过程。 ②这也说明了一个怎样的观点呢?——自然界是发展的。

新课标高中政治必修二政治生活教案

高中政治新教材政治生活 [教案]政治生活-前言 前言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政治活动,正确区分政治现象。 (2)正确理解政治的科学含义,从政治与经济、与阶级、与国家政权三个方面去理解和把握。(3)简单了解本课程的主要框架内容。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运用基本原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 (2)通过事例说明政治与经济的关系,能够运用“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理论分析现实政治生活中的政治现象。 (3)通过学习这门课程,获得相关知识,提升学生参与政治生活的素养和能力,增强公民意识和国家观念。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理解一切政治活动都是围绕着国家政权展开的,政治核心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政治立场、政治观点和方法,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 (2)促进学生了解我国公民政治生活的基本内容,明确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性,激发参与热情,提高学生政治参与技能。 二、教材分析: 1、教学重难点 (1)政治的科学含义。 (2)我国当前最大的政治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1)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2)阶级性是政治的根本属性; (3)政治核心问题是国家政权的问题。 2、教学工具:传统教学工具(黑板、粉笔)和多媒体课件。 3、教法:设问法、事例说明法、讲授法、多媒体演示法等。 三、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设问:同学们寒假“政治”作业做完没有啊?(答略)我们这里说的政治作业是不是我们这学期所要学到的政治模块呢?(引起学生思考,重点理解政治含义)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说到的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态度等都包含“政治”二字,这学期我们要学习政治生活这模块,首先也要弄明白什么是“政治”?可是,“政治”二字不是三言两语可以讲清楚的,要从多方面来理解。 『讲授新课』 一、政治的科学含义(重点) 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与经济、政治与阶级、政治与国家政权有着密切的联系,应该从这三个方面来理解:

高中政治必修二·政治生活知识点总结

高考政治复习全套知识点总结(政治生活) 1.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 人民当家作主。 2、人民民主的特点: (1)人民民主的广泛性: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民主主体的广泛性。 (2)真实性: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法律、物质的保障,人民能够自己管理国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广大人民的利益得到日益充分的实现。国家尊重和保护人权。 3.民主与专政的关系: (1)相互区别、相互对立,民主只适用于人民内部,专政适用于敌对势力。 (2)相辅相成、互为前提,民主是专政的基础,专政是民主的保障。 4.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意义: (1)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四项基本原则之一,是我国的立国之本,已经写入宪法。 (2)是社会主义的政治保证。 (3)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条件下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容。 5.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的内容: 权利和自由:(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基本的政治权利) (2)政治自由 (3)监督权(批评权、建议权、申诉权和控告权) 义务的内容:(1)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2)遵守宪法和法律 (3)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 (4)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6.公民在参与政治生活时,要遵循的基本原则: (1)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2)坚持权利和义务统一的原则 (3)坚持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结合的原则。 7.在我国,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1)统一的,不可分割的 (2)在法律关系上是相对应而存在的 (3)履行义务是实现人民利益的手段和途径 (4)公民在法律上既是权利的主体,又是义务的主体 (5)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确保权力的实现 8、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的结合: 原因:在根本利益上是一致的。 要求(1)我们要积极履行公民义务,以维护国家利益。 (2)当三者出现矛盾时,公民的个人利益必须服从国家利益。 9、我国公民政治生活的本质,内容,要求: 本质:崇尚民主与法制 内容(1)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 (2)参与社会公共管理活动 (3)参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4)关注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要求(1)明确政治生活的作用 (2)学习政治知识,贵在实践 10.民主选举的方式? (1)直接选举或间接选举

高中政治必修四教案全册

《生活与哲学》教案 所教班级 执教者

目录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彭琳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彭琳第三课时代精神的精华………………………………………段霞 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第四课探索世界的本质………………………………………段霞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陈婷婷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陈婷婷 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忽丽霞 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忽丽霞 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张琳第十课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张琳 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李永朝 第十二课实现人生的价值……………………………………李永朝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 第一框生活处处有哲学 一、【教学目标】 1、哲学的本义和任务; 2、哲学与生活的关系;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哲学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产生于人们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难点: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三、【知识梳理】 1.哲学怎么产生的? 2.哲学的本义? 3.哲学的任务?(功能.作用) 四、【提出疑惑】 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 五、【课堂检测】 1.下列关于哲学智慧的产生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哲学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B.哲学产生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C.哲学产生于哲学家的实践活动和主观情绪中 D.哲学产生于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 2.人们面对人口、资源、环境之间日益加剧的矛盾而进行的思考,不可回避地触及具有哲 学性质的问题。这说明( ) A.哲学的智慧是人努力想象出来的 B.在生活实践中产生的思想都是哲学思想 C.哲学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践中产生的 D.实践的发展是为了适应哲学的需要 3.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古往今来人们开始哲理探索,都应起于对自然万 物的惊异。一个有所迷惑与惊异的人,每每惭愧自己的愚昧无知;他们探索哲理的目的就是为了脱出愚蠢。”这句话意在说明( )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二第一课第二框教案

1.2 政治权利和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准则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目标 1、识记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 2、理解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权利与义务的关系、选举权与被选举权。 3、运用实例说明如何正确行使权利、履行义务,积极参与政治生活。 (二)能力目标 从具体材料入手,逐步提高辩证分析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和从现象到本质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体会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激发爱国热情,坚定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立场。★教学重点 理解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 ★教学难点 理解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建议 本框题涉及的概念、原理较多,知识容量较大,学生理解起来有比较大的难度,建议用2课时时间学习。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回顾上一节学习内容,提出问题: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公民有哪些政治权利和义务?如何行使公民的政治权利? (二)进行新课 一、神圣的权利,庄严的义务 1、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仔细阅读第8-9页,同时提出问题:什么是政治权利和自由?包括哪些内容? (1)、含义 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就是依法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表达意愿的权利和自由。它包括: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监督权等。 (2)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

思想政治必修二政治生活知识点总结

思想政治必修二政治生活 第一单元公民的政治生活 第一课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第一框人民民主专政: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1.什么是国家?它的根本属性是什么? (1)含义:从产生上看,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 本质上讲,国家都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 (2)阶级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 2.什么是国家性质?它由什么决定? (1)国家性质又称国体,是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不同地位。 (强调谁是统治者,谁掌握国家政权) (2)国家性质是由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性质决定。国家政权掌握在哪个阶级手中,实行为哪个阶级服务的政策,是判断国家性质的根本标志。 3.国家可以划分为哪些类型?其区别是什么? (1)根据国家性质的不同,国家可以划分为: 奴隶制国家、封建制国家、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 (2)其中,前三种属于剥削阶级统治的国家,是少数人统治多数人; 社会主义国家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新型国家,是多数人统治少数人。 4.我国的国家性质是什么? 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中最根本的制度。 5.人民民主专政的最大特点和本质分别是什么? (1)人民民主专政的最大特点:对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人民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对分子实行专政。 (2)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6.人民民主的特点是什么?每个特点的表现又有哪些? (1)广泛性: ①不仅表现在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 ②而且表现在民主主体的广泛性。

提示:在我国现阶段,包括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解放军指战员和其他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在内的全体人民,都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 (2)真实性: ①不仅表现在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质保障; ②也表现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广大人民的利益得到充分实现; ③还表现在我国在尊重和保障人权方面取得的成就。 提示:我国政府关于人权问题的观点—— A人权的范围十分广泛,其中最根本的是人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还有公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利、少数民族的权利等。 B促进人权的根本途径是: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国家主权是全国人民充分享受人权的前提和保障。主权高于人权。 C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必要性:这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内在要求。 D特点:人权是具体的、相对的。即一个国家的人权及其实现,是受该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制约的,不可能超越该国的具体国情。所以说,人权不能超越国家主权。 7.我国专政职能的对象、措施和目的分别是什么? (1)对象:对极少数敌人实行专政 (2)措施:①依法打击极少数敌对分子和敌对势力的破坏活动; ②依法打击各种犯罪活动。 (3)目的:①维护社会治安和社会秩序; ②保护国家、集体和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③保障人民民主; ④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8.民主与专政的关系是什么? (1)民主与专政相互区别、相互对立。 ①民主只适用于人民内部,专政则适用于敌对分子和敌对势力。 ②两者含义也不相同:民主是指在一定阶级范围内按照平等的原则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共同管理国家事务的国家制度。专政是主要依靠暴力实行的统治。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二【教学设计】:《2.1 民主选举:投出理性一票》

《2.1 民主选举:投出理性一票》 《民主选举:投出理性的一票》是新课标人教版高一思想政治必修二政治生活第一单元第二课第一框安排的内容。本框题承接第一课所讲到的国家的本质和公民的民主权利,进一步研究了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实现途径问题。人民当家作主是全方位、多层次的,其中选举是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途径,学好本框题,能提升学生将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的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知道不同的选举方式既有各自的优点,又存在各自的局限性,了解民主选举方式的制约因素; 2.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懂得公民积极参加民主选举的意义; 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对有关错误观点和行为进行分析和批判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能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联系实际,评价、权衡四种选举方式的利弊。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理解民主建设是要与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理解我国目前采取的民主选举;懂得我国民主选举权利来之不易,珍惜自己享有的民主权利,提高自身的民主参与意识,增强主人翁责任感。 直接选举、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差额选举之间的区别和利弊。

【教学难点】 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利。 多媒体课件,选举的案例。 导入新课:经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公民依法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关于民主选举,同学们了解多少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关于民主选举的内容。 学习新课: 选举方式是指选举的形式和方法。选举方式是影响选举结果的一个重要因素,决定着选举人个体选举意愿表达的方式和质量,也直接会影响到选举结果。 如果从选民的角度划分,选举方式可以分为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直接选举是由选民直接投票选举被选举人的方式,间接选举是由选民选出自己的代表,再由代表参加选举投票的选举方式。 (观点辨析:选举我知道) 问题一:有的同学认为:“还是直接选举好,直接选举比间接选举更民主。”你是怎样看待这种观点的。 教师总结:我们先通过填图表比较这两种选举方式,然后再来分析这种观点。请同学首先填表。 同学填表:直接选举的优点是每个选民都有直接表达自己的意愿机会,实现选民意志,选民参加选举热情高。由于当选者是由选民直接投票产生,这有助于加强选民与当选者的联系,可以更好地调动公民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的积极性。视频一中出现的西王平村的村民积极参加村委会成员的选举,热情很高,就是因为村民可以亲自投票选出代表自己利益的村民委员会成员,实现本村经济的发展。但是,直接选举在选民较多、分布较广泛的情况下,实施过程中,组织、技术工作等方面存在较大难度,选举成本较高。 间接选举和直接选举相比较,优点是在选民较多、分布较广的情况下,由于

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四第十课第二框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预习、巩固,识记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通过课前搜集素材和课上实例分析理解创新与社会进步的关系;列举实例、运用相关原理,说明创新推动了社会进步,创新推动了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创新推动了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 2.能力目标:通过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感知问题的能力及关注创新、大胆创新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创新意识。 二、学情分析 高二学生,对事物有自己的看法,对政治生活关心,但也不轻易认同别人的观点。因此,要结合具体实例,让学生亲身参与、感受达到深刻理解知识进而树立正确的观念。 三、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教学难点:树立创新意识。 四、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合作探究法、讲授法等 五、课时安排:1课时 六、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古代的中国有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印刷术“四大发明”,现代的中国有高铁、移动支付、共享单车、网购“新四大发明”,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影响了世界,中国现代的“新四大发明”改变了中国。

新四大发明的全世界走红,说明我们国家在鼓励、引导、促进创新这条路已走上正轨。无论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还是中国现代的“新四大发明”,都是广大中国人民的智慧结晶。高铁、移动支付、共享单车、网购,都是值得我们中国人民为之自豪的发明创造,它们改变了中国,影响着世界。中国人民有着无穷的创造力,可以预见中国以后也会继续创造更多让世界惊叹的“中国发明”。 新课教学: (一)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说一说:你熟悉的手机品牌有哪些? 篇一:科技华为与创新中国 探究一:以“通信业巨人”华为为例,思考科技创新是如何推动生产力发展的?(二)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 篇二:管理华为与中国道路 思考:从经济生活的角度分析华为的分配模式? 探究二:如果你是公司员工,你更愿意现在拿高薪还是拿股权?说说你的理由。 (1)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2)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科技、文化创新等 列举:我国在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方面有哪些创新的事例? (三)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 篇三:文化华为和思维变革 探究三:华为的文化创新说明了什么? 1.创新推动着人类思维的变革 2.创新推动了人类文化的发展

高中政治必修二《政治生活》知识点填空Word版

必修二《政治生活》 第一单元:公民的政治生活 第一课: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1、国家是__________的工具,_________是国家的根本属性。我国宪法第一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__________领导的、以__________为基础的 _____________ 的社会主义国家。”_____________是我国的_______,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中 _________的制度。 2、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根本不同于_________ 掌握的_______,对占人口_______的______实行______,对________ 敌视和破坏__________的_______实行_______。 3、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________________。在我国,人民民主具有_________和 ___________。人民民主的广泛性,不仅表现在________享有_______的________,而且表现在_________的__________。人民民主的真实性,表现在人民_________的_______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保障,人民能够 _____________,也表现在随着_______的发展和_______的进步,广大人们的_______得到日益充分的 _______。 4、我们的全部政治生活,是以依法行使________、履行________为_____和______。 5、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指公民依法享有________国家权力机关代表和________国家 权力机关代表的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是公民________的民主权利,行使这个权利是公民参与________ 和__________的______和________。 6、政治自由。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自由”。人民参与____________,充分表达自己的______,这是人民行使__________ 权利的__________,是社会主义_______的_________。 7、公民的监督权是指______有监督一切_________ 和_________的权利。它包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等。 8、我国公民必须履行的政治义务:维护_________和_________;遵守___________, 维护国家______、______和________;服______和参加_______组织。 9、公民参与政治生活,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则。坚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则; 坚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原则;坚持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则。

高中政治必修2《政治生活》教案

必修2《政治生活》教案 第一课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全课概述 本课从学生最熟悉的国家入手,分析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揭示人民当家作主的本质。让学生懂得人们是国家的主人,享有广泛而真实的权利,同时履行义务。作为公民,要正确地行使权利、履行义务,自觉树立主人翁意识,积极参与国家政治生活。 本课可分为3个框题 一、人民民主专政: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二、政治权利和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准则 三、政治生活:崇尚民主与法制 新课程学习 1.1 人民民主专政: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目标 1、识记国家的本质、我国的国家性质、人民民主专政的特点。 2、理解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民主与专政的关系。 3、运用生活实际说明我国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分析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意义。 (二)能力目标 从具体材料入手,逐步提高辩证分析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和从现象到本质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体会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激发爱国热情,坚定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立场。 ★教学重点 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人民民主的广泛性、真实性,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意义。 ★教学难点 民主与专政的关系。 ★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建议 本框题是政治生活的入口课,涉及的概念、原理有较大的抽象性,学生理解起来有比较大的难度,建议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具体材料、数据等辅助学习、理解。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同学们知道,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在这样性质的国家中,我们公民处于什么地位,有哪些政治权利、政治义务,如何参与国家政治生活?本课将我国的国家性质、公民的权利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等方面去揭开国家政治生活的神秘面纱。 (二)进行新课 面对新旧社会两次特大洪灾的思考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仔细阅读教材第4页材料,同时思考所提出的问题。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讨论问题。 教师点评:1、从社会制度方面看,两次洪灾发生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中国废除了半殖民地半封建制度,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2、从国家政权方面看,国家政权从掌握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手中,并为其服务,转

高中政治必修二《政治生活》知识点总结

必修二《政治生活》知识总结 1.我国的国家性质(国体)和政体 (1)国家性质(国体):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2)政体(政权组织形式):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和内涵 (1)本质:人民当家作主(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2)内涵:①民主:在统治阶级内部,按平等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来共同管理国家事务的制度; ②专政:依靠暴力对被统治阶级和敌对势力实行统治。 (3)民主与专政的关系:两者是辩证(对立)统一的:一方面,民主与专政相互区别和对立,民主用于人民内部,专政对于敌对分子和势力;另一方面,民主与专政相辅相成、互为前提,民主是专政的基础,专政是民主的保障。 3.人民民主的特点及其表现 (1)广泛性:民主权利的广泛性和民主主体的广泛性; (2)真实性: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质保障。 4.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以及公民必须履行政治性义务 (1)政治权利:①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的基础和标志)②政治自由。(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重要方式) ③监督权。(包括批评权、建议权、检举权、申诉权、控告权) (2)政治性义务:①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我国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 ②遵守宪法和法律(公民的根本行为准则);③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④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公民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表现); 5.公民参与政治生活(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要新遵循的基本原则 ①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②坚持权利和义务统一的原则 ③坚持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④遵守宪法和法律 6.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和意义 (1)社情民意反映制度。有助于决策充分反映民意,体现决策的民主性; 7.公民参与民主监督的方式和意义以及行使监督权的要求 近年来出现的民主监督的新形式:监督听证会、民主评议会,网上评议政府等活动(2)意义:①有利于改进被监督者(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 ②有利于激发广大公民关心国家大事、为现代化建设筹谋划策的主人翁精神。 (3)要求:①敢于同邪恶势力进行斗争,勇于使用宪法和法律赋予的监督权; ②必须采取合法方式,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能干扰公务活动。

高中政治必修2第二课教案新部编本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第二课文化对人的影响 第一框感受文化影响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文化对人的影响的表现:文化影响人们交往行为和交行方式,文化影响人们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2)识记文化的来源 (3)理解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潜移默化、深远持久 (二)能力目标: 结合文化对人的影响,理解和感悟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特点,从而积极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培养自己正确的交往方式、思维方式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更加自觉地接受健康向上文化的影响,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 教学重点: 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特点 教学难点: 区分文化对人影响的两个特点 教学方法: 学生自主探究、讨论,教师进行引导总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通过第一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精神力量,对个人与社会的发展都产生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尤其是通过学习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我们更深刻地感受到了文化对社会的影响,那么文化对人的影响具体又是怎样的呢?在接下来的第二课中,我们一起来感受文化对人的影响。 二、讲授新课: 牛顿是我们都非常熟悉的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他18岁进入剑桥大学学习,26岁就成为剑桥大学的教授,29岁成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创立了微积分,发现了万有引力,创建了经典力学,被誉为人类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但是,他的成就基本上都是在前半生取得的,晚年在科学上却再无建树,大家知道是为什么吗? 牛顿晚年由于深受宗教神学的影响,沉迷于宗教世界,这使他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发生了变化,再不能象以前那样正确的认识事物和思考问题。 牛顿的事例也正说明了文化对人的影响之大。那么,文化对人产生影响来自于哪里呢? 1、文化影响人的来源:文化环境、文化活动(板书) 我们每一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之中,不同的文化环境下,有不同的文化活动。一定的文化环境和文化活动,使人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打上特定文化的烙印。 比如:为什么藏族同胞一般都能歌善舞、精于骑术?因为他们生长于那样的文化环境,经常参与那样的文化活动。

高中政治必修4《价值与价值观》教案

高中政治必修4《价值与价值观》教案 High school politics compulsory 4 "values and values" teaching plan 编订:JinTai College

高中政治必修4《价值与价值观》教案 前言:政治教育是指有目的地形成人们一定的政治观点、信念和政治信仰的教育,学校德育的组成部分。其性质由一定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所决定,受教育方针、目的制约,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方向性。本教案根据政治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教学目标 联系实际,说明人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教学重难点 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教学过程 一、人的价值 1、哲学上的价值 人们的生活离不开有价值的事物。粮食、水果等食物具 有满足人们营养需要的属性;衣物、房屋等具有满足人们穿、 住需要的属性;书籍、艺术等具有满足人们精神需要的属性。 这些具体事物对人来说具有什么共性?(这些事物对人都有积 极意义,这些事物都能以自身的属性和功能满足人们的需要,

这就是哲学所要研究的价值范畴。哲学上所说的价值是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人的需要的属性和功能。)哲学上的价值涵盖了各个不同领域事物的价值,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普遍性。因此哲学上的价值与各个不同领域事物的价值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西红柿原来是南美洲森林里的野生植物。后来作为观赏 植物引入欧洲种植,进而发现它能食用,对人来说有丰富的营养价值。西红柿是否天生就有价值?(西红柿如果生长在野外而不被人所发现,没有与人发生关系时是没有价值的。价值是一种主体的人与客体的事物之间的关系,主体的需要与事物的属性和功能是构成价值的两个不可缺少的方面。) 2、人的价值 既然哲学上所说的价值是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 需要的属性和功能,那么人的价值就是人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他人和社会需要的属性和功能。 物的价值的特点在于事物能够以自身的属性和功能来满 足人的需要,但事物自身没有需要,物的价值具有单向性。一个农民的价值在于通过自己的劳动为人们提供更多的农副产品;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二政治生活主要知识点整理

政治生活主要知识点整理 一、公民 1、公民的政治权利与义务 ⑴政治权利: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监督权; ⑵义务: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服兵役、参加民兵组织。 2、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四个环节 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3、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 ⑴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⑵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 ⑶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4、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要求 依法有序的政治参与 5、公民政治参与的原因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人民当家作主。 6、公民政治参与的意义 ⑴有助于政府改进工作,更好的履行职能,体现政府的原则和宗旨。 ⑵公民能够更准确的表达意愿,激发参与政治生活的热情,提高参与政治生活的素养和能力,提高主人翁意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⑶体现我国国体,人民当家作主。 7、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 ⑴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 ⑵参与社会公共管理活动。 ⑶参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⑷关注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政府 1、性质 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国家行政机关 2、职能 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 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 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 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 3、宗旨 为人民服务 4、基本原则 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 为人民负责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5、依法行政 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提高行政管理水平的基本要求,体现了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6、审慎行使权力,科学民主决策 7、权力行使,需要监督 关键: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 8、树立政府权威 三、政党 1、中国共产党 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2、宗旨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3、地位 是执政党,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4、执政方式 科学执政、依法执政、民主执政 5、领导方式 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组织领导 6、指导思想 M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7、执政理念 以人为本 四、国家制度或政策 1、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政体):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⑴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⑵广大人民通过民主选举选出各级人大代表,由他们组成各级国家权力机关,代表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决定全国和各级地方的一切重大事务,并由权力机关产生行政、审判、检察等机关,具体行使管理国家和社会的权力。 ⑶民主集中制(具体内容) 2、我国的政党制度(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 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基本政治制度) 通力合作的友党关系 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基本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根本活动准则:遵守宪法和法律 重要机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简称人民政协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坚持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核心内容:自治权 意义:⑴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 ⑵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得以实现 ⑶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人教版高二下册政治必修四教案全集

目录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第二课时) (4) 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 (5) 第一框题生活处处有哲学 (5) 第二框题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7)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 (10) 第一框题哲学的基本问题 (10) 第二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12) 第三课时代精神的精华 (15) 第一框题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 (16) 第二框题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18) 第二单元探索世界和追求真理 (23) 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 (24) 第一框题世界的物质性 (25) 第二框题认识运动把握规律 (27) 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 (31) 第一框题意识的本质 (32) 第二框题意识的作用 (34)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 (37)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 (38) 第一框、人的认识论从何而来 (38) 第二框、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40) 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43) 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45) 第一框题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46) 第二框题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48) 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51) 第一框题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52) 第二框题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53) 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55) 第一款题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56) 第二框题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64) 第十课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 (72) 第一框题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 (72) 第二框题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 (79) 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82) 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 (83) 第一框题社会发展的规律 (84) 第二框题社会历史的主体 (89) 第十二课实现人生价值 (92) 第一框题价值与价值观 (93) 第二框题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95) 第三框题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98)

高中政治必修2优质教案21:1.3 政治生活:自觉参与教学设计

政治生活:自觉参与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政治生活的内容以及怎样有序地参与政治生活。 2.能力目标 提高参与政治生活的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收集公民行使民主权利和亲身参与政治生活的事例,培养学生关心社会和国家大事的意识,增强公民的责任感、权利意识与义务意识,激发参与政治生活的热情,提高参与政治生活的素养,自觉投身政治生活之中。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 2.参与政治生活的方式 三、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四、教学课时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置身于政治生活 在下面的这组镜头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学生正以不同的方式参与政治生活。 多媒体展示四个镜头(见教材P11~12的一组镜头) 合作探究:根据四个镜头结合教材P12—14的内容,分组讨论完成以下问题 (1)这些中学生的行为有什么共同之处? (2)你是如何看待政治生活的? (3)作为一名中学生,你认为应该怎样参与政治生活? (二)情境分析:当代中国公民的政治生活 我国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 1、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义务 (1)地位:是我们政治生活的基本内容

(2)为什么? 我国宪法赋予了公民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同时也规定了公民必须履行的政治性义务。国家以法律规定并保护公民享有的圣神权利,公民有关心国家和社会、履行义务的责任。所以,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是我们政治生活的基本内容。 2、参与社会公共管理活动——重要内容 参与方式:A.自治组织和民主管理-村民自治、居民自治;B.参与、监督政府工作 如:西南交通大学、四川省人大代表张世昌教授在一份关于沱江污染事故的汇报材料上再次提出了四川省长应向全省群众道歉的要求。沱江污染事件使至少100万人受损失,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亿元。干吗要省长道歉?他说:因为环境保护法讲得很清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辖区的环境质量问题负责,而地方各级政府实行的是首长负责制。 网上评议政府、长沙地铁票价听众会等都是参与、监督政府的工作。 3、参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重要目标 怎样建设? 最根本的就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4、关注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情境回归:我们要参与我们会参与 探究活动: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13页图表,分组讨论,探究以下问题: (1)看了这张图表,你有什么感受? (2)谈谈你参与政治生活的看法。(提示:为什么要参与?怎样参与?) 学生讨论后,充分表达其观点,再引导归纳总结。 中学生怎样参与政治生活? 1、参与政治生活,必须明确政治生活的作用 政治生活与经济生活、文化生活是相辅相成的。政治生活的内容更多地涉及社会公共管理和公共利益的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人民民主的实现程度,影响人民利益,也会影响我们的经济生活、文化生活。我们要培养关心社会事务和国家大事的观念,增强主人翁意识,自觉投身于政治生活之中。 2、参与政治生活,需要学习政治知识 学习政治知识有助于提高辨别是非能力,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有助于紧扣时代脉搏,开阔眼界;有助于树立国家观念,维护国家利益;有助于增强民主法制观念培养公民意识;有助于提高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

高中政治必修4教案

活与哲学全册教案 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1)哲学的含义(2)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含义(3)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4)哲学与方法论的关系◇理解(1)哲学就在我们身边(2)哲学的本义和任务(3)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分析(1)联系身边的生活分析其中的哲学思想(2)列举人们具体的世界观并分析哲学的含义 (3)用史实分析哲学与具体科学的相互关系(4)分析马克思、恩格斯、黑格尔等哲学家的哲学思想 2、能力目标 (1)通过对身边的哲学的分析,培养通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2)通过对哲学思想的历史渊源的分析,培养跨学科的综合能力 (3)通过对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具体知识三对关系的分析,培养辩证思维的能力 (4)通过对身边生活事例、哲理故事、哲学家观点的体悟,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对哲学的产生、哲学与生活的关系的分析,增强我们对哲学的体悟和思想认同 (2)通过对哲学概念、世界观概念的分析,激发自觉树立科学世界观、自觉增强哲学修养的热情 (3)通过对哲学与具体知识的学习,增强我们以哲学为指导,学好具体知识的自觉性二、【重点、难点】1、哲学与爱智之学2、哲学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产生于人们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3、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的 三、【整体感知】:通过本课学习,同学们将从生活中的哲学思想入手,体验哲学与我们生活的密切联系,进而了解哲学概念,为开始全书的学习做好思想准备。四、【方法点津】:(1)运用比较法,理解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 (2)运用辩证的方法,全面地理解哲学与具体知识的关系。 (3)利用网络平台,搜集、整理哲理故事。 (4)理论联系实际,用科学的世界观自觉地指导学生的学习。 第一框题生活处处有哲学 一、生活处处有哲学(一)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课堂探究:(1)在排名问题上,人们的看法往往各不相同,这是为什么? (2)为什么我们应看到排名的“二重性”? (3)联系生活中类似的事例,谈谈生活与哲学的关系。 ◇探究提示:(1)在排名问题上,人们的看法不同,主要是因为人们的思维方法不同。 (2)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要求我们一分为二地来看待。片面地看待排名问题,不利于提高自己的学习水平。 (3)全面的思维方法本身就是一种哲学智慧,看待别人、分析自己等都应该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这说明生活与哲学密切相关。 1、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1)、认识世界、办好事情,都需要智慧。(2)哲学应当提供让人惊异、惊讶、惊醒的创新论断。◇名言题化:(结合课本P2名言) 恩格斯说:“人在怎样的程度上学会改变自然界,人的智力就在怎样的程度上发展起来。”这句话主要说明( ) A.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B.认识世界需要智慧 C.哲学是从人们的主观情绪中凭空产生的 D改变自然界,需要发展人的智力答案:A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二《政治生活》教案:第2课第1框民主选举:投出理性一票1

民主选举:投出理性的一票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识记直接选举、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差额选举的含义;理解直接选举、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差额选举的优缺点,珍惜选举权的重要性;运用生活实际说明制约选举方式选择的因素。 2、能力目标:从具体材料入手,逐步提高政治参与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培养学生政治参与意识和责任感。 教学重点:选举方式的选择,选举权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选举方式的选择 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同学们知道,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公民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政治权利,如何参与国家政治生活,正确行使好自己的选举权?这是本节内容要学习的。 新课教学 一、民主选举面面观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仔细阅读教材第15页材料,同时思考所提出的问题。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讨论问题。 教师点评:1、镜头一反映的是直接选举,镜头二反映的是间接选举,它们都是差额选举的方式。2、选举权是公民基本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应该珍惜并行使好自己的选举权;要不断提高参与民主选举的素质和能力,增强当家作主的主人翁责任感。 二、选举方式的选择 1、我国当前的选举方式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说明我国当前有哪些选举方式? 学生活动:思考问题,讨论后作出进行点评。 (1)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 直接选举:由公民直接投票选举被选举人的方式。 优缺点:每个选民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意愿,选择自己信赖的人。但在选民较多、分布较广情况下无法使用。 间接选举:先由选民选举自己的代表,再由代表选举产生上一级代表机关的代表或政府领导成员。 优缺点:每个选民不能直接选择自己信赖的人。但可以弥补直接选举在选民较多、分布较广情况下无法使用。 (2)等额选举和差额选举 正式候选人名额与应选名额相等,为等额选举。 优缺点:能比较充分的考虑当选者结构的合理性,但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选民的自由选择,影响积极性。 正式候选人名额多于应选名额,为差额选举。 优缺点:能为选民行使选举权提供选择的余地,在被选举人之间形成相应的竞争。但如果对竞选活动不加以有效规范,容易造成虚假宣传。金钱交易等。 可见。各种选举方式都各有自己的优点和局限性。采取什么选举方式,在不同时期、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