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流体力学与热工基础》教学大纲

《流体力学与热工基础》教学大纲

《流体力学与热工基础》教学大纲
《流体力学与热工基础》教学大纲

《流体力学与热工基础》教学大纲

(学时范围:90-100学时,使用专业:制冷工程,制定人陈礼)

一、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本课程系专业基础课,旨在为专业课的学习奠定必要的基础,是进入专业理论和技能学习的一级重要台阶。因此,也是本专业的主干课和核心课。

二、课程的目的和任务

使学生掌握热力学、流体力学和传热学的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和计算,以便进入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的学习,也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

三、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是应用数学基础和工程制图,后续课程是制冷技术、空气调节系统、中央空调、流体机械与制冷压缩机、冰箱空调器及其维修、综合实训等专业理论课和实训课。本课程涉及制冷装置的热力学基础、工质及其它介质的流动计算,制冷装置中换热过程的基本原理及计算。但只涉及到装置的热力过程,不涉及装置的结构、分类、选型及制造工艺等。

四、课程的基本要求

课程分热力学、流体力学和传热学三篇,使学生了解能量转换所用工质状态及基本参数,气体状态方程,掌握热力学第一定律、第二定律,了解蒸汽的定压产生过程及制冷循环的热力学原理;了解流体静压强分布规律,深刻理解能量方程及其应用,掌握阻力损失的计算方法;了解传热的三种方式及其规律,重点掌握单相对流和相变对流换热及换热器热力计算思想。

五、课程内容和教学要求

第一篇工程热力学

第一章工质与气态方程

1.热能与机械能的相互转换

2.工质的热力学状态及其基本参数

3.气体状态方程

4.气体的比热

要求:理解工质、状态、状态参数的物理意义,掌握其单位换算;深刻理解气态工质的状态方程,工质的比热,并能熟练运用和计算。

*第二章热力学基本定律

1. 热力学第一定律

2. 稳定流能量方程式

3. 能量方程式在制冷装置部件中的应用

4. 气体的基本热力过程

5. 热力学第二定律

6. 熵和温熵图

要求:在理解内能和膨胀功的基础上理解热力学第一定律;在理解闭口系、开口系、推动功、轴功的基础上深刻理解稳定流能量方程式及焓的物理意义;熟练运用能量方程式解决压缩机、节流、换热器等装置的热和功的计算。掌握过程、过程方程式,并运用第一定律确定状态参数和对外的热量、功量交换。理解热力学第二定律,掌握卡诺循环、逆卡诺循环的构成、在P-V图和T-S

图上的表示及循环经济性指标的计算。

第三章蒸汽

1.液体的汽化

2.蒸汽定压产生过程

3.蒸汽图表及其应用

4.蒸发器和冷凝器中的蒸汽热力过程

要求:了解蒸汽产生过程,理解饱和状态、过热状态、汽化热与凝结热等概念,掌握蒸汽图表的使用,了解制冷装置中蒸发器和冷凝器中的蒸汽热力过程。

第四章制冷循环

1.压缩蒸汽制冷循环

2.热泵循环

要求:了解压缩蒸汽制冷循环的构成及在P-V图和T-S图上的表示,掌握压缩蒸汽制冷循环的热量、功量和制冷系数的计算。了解热泵循环的基本知识。

第五章湿空气

1.气体混合物

2.湿空气性质

3.湿空气的焓—湿图及其应用

要求:掌握道尔顿定律及混合气体的比热计算;掌握湿度、相对湿度、饱和湿空气、未饱和湿空气、湿度比、含湿量等概念的物理意义及计算,能在湿空气焓-湿图上表示出湿空气的加热(或冷却)、绝热加湿、冷却去湿等过程,了解这些过程的特点,并进行热力计算。

第二篇流体力学

第六章流体性质及基本参数

1.流体的力学性质

2.流体静压强分布规律

3.静压强基本方程式及其应用

要求:了解流体的惯性、重力特性、沾滞性、压缩性和热胀性,掌握流体静压强分布规律、静压强基本方程及其在连通器、液柱式测压计中的应用。

*第七章流体动力学基础

1.流体动力学基本概念

2.连续性方程

3.恒定流能量方程

4.恒定气流能量方程式

要求:深刻理解连续方程和能量方程的物理意义,熟练运用恒定流能量方程和恒定气流能量方程式计算流速和压强。

第八章流体流动阻力及管路计算

1.沿程损失和局部损失

2.层流与紊流雷诺数

3.圆管层流沿程损失

4.圆管紊流沿程损失

5.局部阻力损失

6.减小流动阻力的途径

7.管路计算

要求:了解阻力计算在制冷系统中的应用和作用,理解层流和紊流的概念及其判定准则,熟练掌握层流的沿程阻力计算;了解阻力分区图和紊流各区沿层阻力计算的基本思想,并能借助设计手册进行计算。掌握局部损失的计算,了解减少阻力损失的方法。

本章可作层流、紊流的演示实验。

第三篇传热学

第九章导热

1.导热基本定律

2.平壁的稳定导热

3.圆筒壁的稳定导热

要求:理解温度场、温度梯度和导热系数的含义,掌握傅里叶定律的物理意义,熟练进行平壁和圆筒壁的导热计算。

*第十章对流换热

1.对流换热过程

2.相似理论及其在对流换热分析中的应用

3.液体自由运动和受迫运动时的换热

4.沸腾与凝结换热

要求:了解牛顿冷却定律及影响对流换热的因素,理解相似理论的基本思想、相似准则、准则方程、定性温度和定形尺寸的意义和作用。熟练地利用准则方程计算大空间自然对流、管内受迫流动、流体横掠管束时的换热。能利用换热公式计算大容积沸腾换热、管内沸腾换热、竖管和竖壁的凝结换热。

第十一章辐射换热

1. 热辐射的基本定律

2. 物体之间的辐射换热

要求:理解吸收、反射、透射、黑体、灰体、辐射强度等概念,掌握斯蒂芬—玻尔兹曼与基尔霍夫定律。理解有效辐射和角系数,掌握两平行平板、空腔内物体与空腔内壁之间的辐射换热计算。

第十二章传热过程与换热器

1.传热过程分析

2.传热的增强与削弱

3.换热器

要求:掌握平壁和圆筒壁的复合传热计算,了解换热器类型,掌握平均温差的计算及换热器设计计算的基本思想。

六、学时分配建议

七、说明

1.可安排流型转换演示实验及管内强迫对流换热实验。

2.打“*”者为重点章节。

学时分配建议表

八、教学内容优化整合特点

将传统的热力学、流体力学和传热学的内容优化组合为一门课,注意减少不必要的推导,侧重理论、公式概念的理解和应用;注重宏观的物理现象,不涉及微观的领域;内容贴近专业,体现针对性和实用性。各部分内容有以下特点:

(一)工程热力学

1. 精选了五大部分内容以体现专业特点。传统的理想气体及其热力过程只略讲;实际气体的性质、气体和蒸汽的流动、压气机的热力过程、内燃机和循环、燃气轮机装置循环、蒸汽动力装置循环及化学热力学基础均不讲授。

2. 第一章直接从能量转换入手,介绍动力循环和制冷循环的转换过程。既为热力学的研究定下基调,又为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应用埋下伏笔。

3. 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合为一章。内能只讲宏观的概念,第一定律的应用着重在制冷装置部件的热力过程,气体的热力过程不涉及多变过程。的概念用得不多,不必讲述。

4. 由于制冷装置中存在工质的相变,因此蒸汽自成一章,让学生了解定压产生过程及在P-V、T-S图上的两线、三区、五状态。

5. 第四章只讲压缩蒸汽制冷循环和热泵循环,其余制冷方式在制冷技术中讲授。

(二)流体力学

1. 只选择了必要的三部分,各部分内容的重点和传统的本科教学也有很大的差异。

2. 流体力学性质和静力学合为一章。流体平衡的微分方程不讲,利用开口容器简单推导出

Z+P/γ=C的结论即可。作用于曲面的压力、加速运动及等角速运动中液体的平衡均不在讲授范围。

3. 动力学部分以欧拉法为主,不涉及非稳定流。重点是能量方程的理解和应用。

4. 第八章解决沿程阻力和局部阻力的工程计算。紊流的沿程损失从尼古拉兹曲线出发,引出紊流的分区,按不同的公式计算。

(三)传热学

1. 包括三种基本传热方式及传热过程和换热器,内容精炼、实用、不涉及非稳态。

2. 对流部分不引入边界层概念,但却包含相似理论。要求正确使用准则方程计算单相介质和相变时的对流换热。根据专业需要,计算包括管内受迫对流、横掠管束、大容积沸腾、管内沸腾及竖管竖壁的凝结换热。

3. 辐射换热的定律较多,但不涉及微观的概念,着重介绍斯蒂芬---玻尔兹曼定律和基尔霍夫定律。物体间换热应引入有效辐射和角系数等概念。重点不在角系数的推导和计算,而在理解和应用。

流体力学与热工基础

新闻编辑:admin 点击率:220 发表时间:2007-12-6

《流体力学与热工基础》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12205

适合专业:复合材料

学时:64学时,其中讲课:56学时,实验学时:8学时

学分:4

课程性质:学科专业基础课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

参考教材:周谟仁主编《流体力学泵与风机》中国建工出版社

主要参考书:(1)上海化工学院华南工学院合编《流体力学泵与风机》(2)孔珑编《工程流体力学》水电工业出版社

(3)于荣宪编《工程流体力学》东南大学出版社

(4)于荣宪编《工厂动力机械》东南大学出版社

(5)杨世铭,陶文铨编《传热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6)张洪济编《传热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7)韩昭论主编《燃料及燃烧》冶金工业出版社

(8)岑可法主编《高等燃烧学》浙江大学出版社

课程的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集流体力学、传热学和燃烧学知识于一体,是无机非金属材料科学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其特点是以中学关于流体、传热等概念为基础,以高等数学讲解的数学方法为工具,详细的讲解了一些问题答案或者理论计算公式的来龙去脉,讲解各理论的应用背景,它是一门理论与应用都非常强的课程。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分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是“流体力学与设备”:“流体力学”部分,它从建立流体的连续介质模型出发,运用数学工具来研究流体的平衡及运动规律,着重讨论流体的连续性方程、能量方程、动量方程等;“流体设备”部分,它以工厂中常见的流体设备——泵与风机为研究对象,研究叶轮机械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第二部分是“传热学”部分,主要介绍三种传热方式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应用。

第三部分是“燃烧学”部分,主要介绍燃料的基本特性和燃烧的基本理论与计算。

课程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具备分析﹑解决硅酸盐行业中流体流动、流体设备、热工过程中所遇问题的能力。

授课中,以教材为主,同时针对教材中存在的陈旧知识、内容稍少等不足,适当补充一些内容及习题,补充一些定理的图示说明。讲授过程中,通过介绍解题方法和思路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规范学生解题格式,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强实验技能的培养。

在授课中选择适当的时机,组织课堂讨论或请在本课程相关领域卓有成绩的专家教授来授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并培养学生相应的能力。

流体力学课程课程内容与学时数分配

上篇流体力学授课学时:30

第一章绪论授课学时:4

§1.1 流体的定义及特征

§1.2 流体力学的研究对象及在工程上的应用

§1.3 流体的连续介质模型

§1.4 流体的主要物理特性

一、密度二、压缩性与膨胀性三、粘性

§1.5 作用在流体的力

一、表面力二、质量力

第二章流体静力学授课学时:6

§2.1 流体静压强及其特性

§2.2 流体的平衡微分方程式

§2.3 流体的静力学基本方程式

§2.4 静力学基本方程式的应用——静压测量

§2.5 静止流体作用于平壁上的总压力

§2.6 静止流体作用于曲面上的总压力

§2.7 流体的相对平衡

第三章流体动力学授课学时:8

§3.1 流体动力学的基本概念

一、研究方法二、流动的分类三、流线与迹线

四、流管、流速、总流五、有效截面、平均流速

§3.2 流体运动的连续性方程

§3.3 理想流体的运动微分方程

§3.4 柏努利方程

§3.5 柏努利方程的应用

§3.6 流体的动量方程

第四章流动阻力与能量损失授课学时:6 §4.1 沿程损失和局部损失

§4.2 层流与紊流、雷诺数

§4.3 圆管中的层流运动

§4.4 紊流运动的特征和紊流阻力

§4.5 尼古拉兹实验

§4.6 非圆管的沿程损失

§4.7 管道流动的局部损失

第五章孔口管嘴管路流动授课学时:4 §5.1 孔口自由出流

§5.2 孔口淹没出流

§5.3 管嘴出流

§5.4 简单管路

§5.5 管路的串联和并联

第六章相似原理和因次分析授课学时:2 §6.1 力学相似原理

§6.2 相似准数

下篇泵与风机(12学时)

第七章离心式泵与风机的理论基础授课学时:6 §7.1 工作原理和性能参数

§7.2 离心式泵与风机的基本方程式——欧拉方程

§7.3 叶型及其对性能的影响

§7.4 理论流量-压头曲线和流量-功率曲线

§7.5 泵与风机的实际性能曲线

§7.6 相似率与比转数

§7.7 相似率的实际应用

第八章离心式泵与风机在管路上的工作分析及调节授课学时:4

§8.1 管路特性曲线及工作点

§8.2 泵与风机的联合工作

§8.3 离心式泵与风机的工况调节

§8.3 管道中的压力分布

第九章鼓风机授课学时:6 §9.1 离心式泵的构造特点

§9.2 离心泵正常工作所需附件及养成计算

§9.3 泵的气蚀与安装高度

§9.4 离心式风机的构造特点

§9.5 通风机的安装

§9.6 泵与风机的选择

集中实验授课学时:2

传热学课程内容与学时数分配

第一章绪论授课学时:2

§1.1 热量传递的三种基本方式

§1.2 传热过程和传热系数

§1.3 传热学发展简史

第二章导热基本定律及稳态导热授课学时:4 §2.1 导热基本定律

§2.2 导热微分方程式及定解条件

§2.3 通过平壁、圆筒壁、球壳和其他变截面物体的导热

§2.4 具有内热源的导热及多维导热

第三章对流换热授课学时:8 §3.1 对流换热概说

§3.2 对流换热问题的数学描述

§3.3 对流换热的边界层微分方程式

§3.4 边界层积分方程式的求解及比拟理论

§3.5 相似原理

§3.6 相似原理的应用

§3.7 内部流动强制对流换热实验关联式

§3.8 外部流动强制对流换热实验关联式

§3.9 自然对流换热及其实验关联式

第四章热辐射基本定律及物体的辐射特性授课学时:4

§4.1 热辐射的基本特性

§4.2 黑体辐射基本定律

§4.3 实际固体和液体的辐射特性

§4.4 实际物体的吸收比与基尔霍夫定律

第五章辐射换热的计算授课学时:6 §5.1 角系数的定义、性质及计算

§5.2 被透热介质隔开的两固体表面间的辐射换热

§5.3 多表面系统辐射换热的计算

§5.4 辐射换热的强化与削弱

§5.5 气体辐射

燃料与燃烧课程内容与学时数分配建议

燃料及其燃烧过程

§1.1 燃料的种类及组成授课学时:2 一.燃料的种类

二.燃料的组成及换算

§1.2 燃烧的热工性质及选用原则授课学时:2 一.发热量

二.燃烧的其它热工性质

三.三.燃烧的选用原则

§1.3 燃烧计算授课学时:2 一.分析计算

二.检测计算

三.燃烧温度的计算

§1.4 燃烧过程的基本原理授课学时:2 一.燃烧的条件

二.燃烧的反应机理

三.火焰的形成.传播及其问定性

四.燃烧室内燃烧过程分析

流体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流体力学

课程名称:Mechanics of Fluids

课程编号:082458

课程类型:专业课

学时:28

适用专业: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本科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理论力学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本门课程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的专业课。主要包括了解流体的性能,深刻认识和掌握流体静力学及流体动力学原理,了解离心式泵与风机的理论基础和基本结构,为以后学习无机材料热工基础打下比较扎实的理论基础。

二、课程的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单元绪论(建议学时数:2学时)

学习目的和要求:了解作用在流体上的力。理解流体的主要性质,流动阻力。

重点和难点:重度,牛顿内摩擦定律、力学模型

第二单元流体静力学(建议学时数:4学时)

学习目的和要求:了解静压强及其特性。理解静压强的分布规律。掌握流体静力学方程。

重点和难点:静压强分布规律及方程,压强的表示方法及计量

第三单元一元流体动力学基础(建议学时数:4学时)

学习目的和要求:了解描述流体运动的两种方法,恒定流动与非恒定流动,迹线与流线。理解一元流动模型。掌握连续性方程,恒定流能量方程。

重点和难点:恒定流动与非恒定流动,迹线与流线,连续性方程,恒定流能量方程。

第四单元流动阻力及沿管路的流动(建议学时数:6学时)

学习目的和要求:了解流动阻力类型。理解阻力系数,管路的串联和并联。掌握阻力计算公式,管路计算公式。

重点和难点:层流、紊流,流动阻力系数的确定

第五单元理想流体动力学基础(建议学时数:4学时)

学习目的和要求:了解方程推导方法。理解加速度概念。掌握理想流体连续性及运动微分方程。一元流体动力学基础。

重点和难点:理想流体连续性及运动微分方程。

第六单元相似性原理(建议学时数:4学时)

学习目的和要求:了解准数的推导过程。理解相似及准数概念。掌握因次分析方法。

重点和难点:相似及准数概念,因次分析方法。

第七单元离心式泵与风机(建议学时数:4学时)

学习目的和要求:了解离心式泵与风机的基本结构,理解离心式泵与风机工作原理,掌握离心式泵与风机的参数计算及选型。

重点和难点:离心式泵与风机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参数计算及选型。

三、教材及参考书

教材:

蔡增基.流体力学泵与风机.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12

参考书:

白扩社.流体力学.泵与风机.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1

《热工与流体机械》课程教学大纲

学时:60

适应专业:生产自动化(发电厂方向)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课程性质:《热工与流体机械》是生产自动化专业一门的专业基础课,为日后从事发电厂设备热工控制的高等职业教育学员提供必备的专业基础知识。

课程任务:本课程主要研究内容分上下两篇,上篇——热工基础:介绍工程热力学、传热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重点讲述应用基本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下篇——流体机械:阐明流体静止和运动的基本规律,泵与风机的分类、结构、工作原理,以性能曲线和工作点为主线阐述泵与风机的运行调节原理和近年来常用的调节方法。

本课程着重培养学生应用基本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对提高热能的利用效率等问题有了清晰明了的认识。结合发电厂常用的泵与风机,介绍其分类、结构、工作原理,着重在泵与风机工作点和调节方法的确定,使学生掌握提高泵与风机的效率和运行经济性的方法。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一)理论教学要求:

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会应用基本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对提高热能的利用效率等问题有了清晰明了的认识。掌握发电厂常用的泵与风机的类型、结构和工作原理,掌握泵与风机的运行调节原理和近年来常用的调节方法。

(二)课内实践要求:能进行管道流动伯努利方程的验定,水泵的性能试验。

(三)其他要求:无

三、教学内容

上篇热工基础

(一)热力学基本概念

一、主要内容:

1.介绍工程热力学中的一些术语和概念:热力学系统、工质、基本状态参数(温度、

压力、比容)等;

2.讲述平衡状态与状态参数坐标图,引出热力过程、热力循环与准静态过程;

3.讲述状态参数的变化规律、引出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

4.通过功与热量的定义,明确作功与传热是使工质状态变化和能量传递的两种方

法,准静态过程的容积功在p-v图上表示和准静态过程的热量在T-s图上的表示。

二、基本要求

1.理解和掌握工程热力学中的一些术语和概念:热力学系统、状态参数、平衡状态、

准静态过程等。

2.掌握状态参数的特征,状态参数坐标图、状态方程式、

3.掌握热量和功量的特征,及利用系统的状态参数计算准静态过程的容积功和热量

的方法。

4.理解热力循环、热力过程的基本概念。

三、重点和难点

状态参数,状态参数坐标图、状态方程式。

(二)热力学基本定律

一、主要内容:

1.介绍热力学第一定律及其实质,介绍内能、焓、熵的概念;

2.介绍稳定流动能量方程式及其分析,叙述稳定流动能量方程式在锅炉及换热器、

汽轮机、泵与风机、喷管中的应用;

3.介绍热力循环的类型和循环热效率的概念,叙述卡诺循环的组成和卡诺定理,通

过例题讲述卡诺循环和卡诺定理的应用;

4.叙述热力学第二定律的表达与实质,并用热力学第二定律分析工程实际问题。

二、基本要求

1.深刻理解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实质,熟练掌握热力学第一定律的表达式;

2.理解内能、焓、熵的物理意义;

3.掌握稳定流动能量方程式和其应用;

4.理解介绍分析热力过程的目的和一般方法,掌握定容过程、定压过程、定温过程、

绝热过程的状态参数图的表达和能量转化规律;

5.深刻理解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本质。

6.掌握卡诺定理及其应用。

三、重点和难点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表达式;掌握定容过程、定压过程、定温过程、绝热过程的状态参数图的表达;卡诺定理及其应用

(三)气体流动

一、主要内容:

1.介绍稳定流动时气流的基本方程式(连续性方程式、能量方程式、过程方程

式)的意义和表达式;

2.介绍气体在喷管中流动时状态参数的变化及喷管截面变化对流动的影响;介

绍音速、马赫数、临界压力比的概念;

3.通过例题讲述喷管内流速和流量的计算;

4.介绍绝热节流的概念、绝热节流后蒸汽能量的变化及在h-s图上的表式;

5.叙述工程上利用节流降压的特性为生产服务的方法,如利用节流减少汽轮机

的轴封漏气、利用节流测定流量、利用节流调节汽轮机的功率等。

二、基本要求

1.理解并掌握稳定流动时气流的基本方程式(连续性方程式、能量方程式、过程方

程式);

2.理解喷管的分类和流动特性,会进行喷管内流速和流量的计算;

3.理解绝热节流的概念、绝热节流后蒸汽能量的变化,掌握绝热节流的实际应用;

三、重点和难点

绝热节流的概念、绝热节流后蒸汽能量的变化及在h-s图上的表式;工程上利用节流降压的特性为生产服务的方法。

(四)基本循环

一、主要内容:

1.介绍水蒸气的性质和水蒸气的定压发生过程;

2.叙述水蒸气的p-v 图、T-s 图、h-s图;

3.分析水蒸气的热力过程,通过例题介绍利用水蒸气图表计算状态参数、内能

的变化量、热量及功的方法;

4.分析水蒸气参数变化对热力设备的影响;

5.叙述朗肯循环的装置系统、T-s图,掌握朗肯循环的热经济指标和提高朗肯循

环热效率的方法;

6.介绍回热循环的目的、系统装置图及T-s图,采用回热循环的经济性的分析;

7.介绍再热循环的目的、系统装置图及T-s图,采用一次再热循环的热经济分析;

8.介绍多联产联合循环的目的,热电联合循环的两种基本方式:背压式汽轮机

热电联合循环、调节抽气式汽轮机热电联合循环。介绍蒸汽燃气联合循环的系

统装置图,特点。

二、基本要求

1.了解水蒸气的定压发生过程,掌握水蒸气的性质;

2.了解并掌握水蒸气的热力性质表和图的结构及使用方法,熟悉状态特点:一点(临

界点)、二线(两条饱和曲线)、三区、五态(五种状态);

3.掌握水蒸气的热力过程;

4.重点掌握朗肯循环的装置系统、T-s图,掌握朗肯循环的热经济指标和提高朗肯循

环热效率的方法;

5.掌握回热循环的目的、系统装置图及T-s图,理解回热循环的分析;

6.掌握再热循环的目的、系统装置图及T-s图,理解一次再热循环的热经济分析;

7.了解多联产联合循环的目的,了解背压式汽轮机热电联合循环系统装置图、经济

性分析及调节抽气式汽轮机热电联合循环系统装置图、经济性分析,了解热电冷三

联产、热电煤气三联产的优点、系统流程图;

8.了解蒸汽燃气联合循环的系统装置图,特点。

三、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朗肯循环的装置系统、T-s图,掌握朗肯循环的热经济指标和提高朗肯循环热效率的方法;重点掌握回热循环的目的、系统装置图及T-s图;掌握再热循环的目的、系统装置图及T-s图。

(五)传热的基本方式

一、主要内容:

1.介绍导热的机理、导热的基本概念(温度场、等温面、导热系数等)、分析导热系

数的影响因素;

2.介绍傅立叶定律,重点通过例题讲述通过单层和多层平壁和圆筒壁的导热问题;

3.讲述对流换热的机理和影响对流换热系数的因素;

4.分析自然对流换热、强制对流换热、沸腾换热、凝结换热的特点和应用场合,通

过例题叙述各种换热量的计算方法;

5.叙述热辐射的基本机理和基本定律(斯蒂芬-波尔兹曼定律、基尔霍夫定律),通过

例题讲述物体间辐射换热的计算方法,分析影响辐射换热的主要因素。

二、基本要求

1.理解传热的三种基本方式的概念;

2.熟悉三种传热方式基本换热规律;

3.掌握各种换热方式的分析及热流量的计算;

4.简单叙述气体辐射的特点,从而了解温室效应产生的原因。

三、重点和难点

传热的三种基本方式的概念;三种传热方式基本换热规律。

(六)传热过程与换热器

一、主要内容:

1.分析冷热介质热量传递的传热过程,引导出传热方程和传热系数、传热热阻;

2.分析传热强化和削弱的措施;

3.叙述换热器的类型;

4.通过例题讲述几种典型换热器的计算方法。

二、基本要求

1.要求理解传热过程、传热系数、传热热阻的概念;

2.理解传热方程的意义;

3.了解平壁、圆筒壁的传热计算;

4.掌握传热增强与削弱的措施;

5.要求理解换热器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及特性;

6.了解表面式换热器的传热计算方法。

三、重点和难点

传热过程、传热系数、传热热阻的概念;掌握传热增强与削弱的措施。

下篇流体机械

(七)流体力学的基本知识

一、主要内容:

1.介绍流体的基本物理性质:流动性、压缩性和膨胀性,黏性;

2.介绍常用的流体模型:不可压缩流体、理想流体等;

3.讲述作用在流体上的力:压力和黏性力属于表面力,重力和惯性力属于质量力;

二、基本要求

1.理解流体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的物理性质。

2.掌握作用在流体上的力。

《材料物理》 课程教学大纲

《材料物理》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中英文) 中文名称:材料物理 英文名称:Physics of Materials 二、课程代码及性质 课程代码:0801142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 三、学时与学分 总学时:40(理论学时:40学时;实践学时:0学时) 学分:2.5 四、先修课程 大学物理、材料科学基础 五、授课对象 本课程面向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功能材料专业学生开设。 六、课程教学目的(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培养的贡献和作用)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 1、掌握材料物理(能带论、晶格振动、材料磁性)的基本理论,具备解决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掌握功能材料的物理(电学、热学、磁学、光学)现象与本质规律,培养学生开发新型功能材料的能力; 3、了解功能材料的发展趋势和动态,培养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能力。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影响材料物理性质的基本理论。晶体结合、能带论、晶格振动与热学性质、

材料的磁性 教学难点: 能带论、材料的磁性、材料的介电性、超导电性 八、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1)以课堂讲授为主,阐述该课程的基本内容,保证主要教学内容的完成; (2)从材料的物理性质及物理现象为引导、探讨产生光、电、磁的材料物理本质,掌握重要的理论。。 教学手段: (1)运用现代教学工具,在课堂上通过PPT讲授方式,实现图文并茂,形象直观; (2)强调研究思路的创新过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每一个基本理论学习介绍后再增加介绍其带来新功能材料与器件的研究突破,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 九、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1)总体安排 教学内容与学时的总体安排,如表2所示。 (2)具体内容 各章节的具体内容如下: 绪论(2h) 第一章晶体结构(4h) 1.1 晶格的周期性 1.2晶格的对称性 1.3 倒格子 1.4 准晶 第二章晶体结合 (4h) 2.1晶体结合的普遍描述 2.2 晶体结合的基本类型及特性

大学美育教学内容

大学美育

《大学美育》 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 授课对象为大学各专业本科生,课程属性为公共必修课。 二、课程教学目的 本课程为大学本科各专业必修课。 讲授美育和美学理论知识是高等学校对学生实施审美教育的基础环节。开设本课程的目的,在于使学生比较系统地了解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基本原理,以及美育的意义、任务和途径,从而初步树立正确、进步的审美观,培养高尚、健康的审美理想和审美情趣,发展对美的事物的感受力、鉴赏力、创造力,提高在审美欣赏活动和审美创造活动中陶冶情操、完善人格、进行自我教育的自觉性。 三、教学基本内容及基本要求 绪论培养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 1、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育人,就是要培养做人的基本素质,使青年一代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美育的根本问题是要培养完美的人格,它是人的基本素质教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具有独特功能和重要地位。 2、了解教育的根本任务,美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的重要意义。 第一章人类美化自身的学科 1、高校美育的首要任务,是要教育学生逐步树立马克思主义的审美观。基本任务,是要培养正确的审美理想,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表现力和创造力。根本任务,是要塑造完美的人格:以美引善,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以美启真,增强学生的智力;以美怡情,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总之要促进大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高校美育的实施,①教学活动(设置美育和文学艺术教育方面的课程,开掘和发挥所有课程的美育因素);②课外活动(组织文艺社团,举办美育方面的讲座演出、展览、参观、比赛等等);③校园环境的美化和文明校园建设等。 2、掌握美育的任务,了解美育的实施。 第二章美是什么 1、美学史上关于美的本质问题的代表性观点:美是理念,美是主观观念,美是事物的属性,美是关系,美是生活。以上观点对于认识美的本质的意义及局限性。

大学美育论文

通 识 教 育 课 程 论 文 (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 课程论文题目:浅谈中国古代园林中的古典美学特征 姓名:XXX

浅谈中国古代园林中的古典美学特征 姓名:XXX 摘要中国古代园林风景如画,别具风格,历史悠久,以追求自然精神境界为最终和最高目的,以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为宗旨,是东方园林的典范,被誉为“世界园林之母”。中国古代园林在造园时,注重以整体为美,以期达到和谐统一的审美情趣。中国千百年来形成的古典美学在古代园林中得到了完美的演绎和阐释。 关键词中国古代园林古典美学审美情趣以和为美 中国古典美学自先秦到清末,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演变过程。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由于人们的生产力低下,人民几乎是靠天吃饭,使得人们对自然、对天地都有一种敬畏的精神。这也就促使古典美学风格的形成。其间儒家、道家、释家、禅宗美学等都有各自不同的美学思想及学派,他们共同构成了风格独特的中国古典美学。 中国古典美学以宇宙整体和谐为基础,以整体为美,以整体的和谐为美。在以和为美的思想影响下,从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出发,中国古代伟大的园林艺术家创造了别具一格的东方古典园林。同时,中国古典美学相比西方美学,更加注重意境的美感。道家美学认为道是浑然虚无的,它是一个包罗万象、生息变化的整体。它是天地万物的根源,也是美学产生的根源。受道家的影响,古典美学兼重虚实相生,追求若有若无的那种飘渺之美。 据典籍记载,最早的园林始于商周的囿,秦汉的苑,明清时达到创作的高峰。总的来说,看过这些园林的图片,我们会发现这些园林的自然风景以山、水地貌为基础,植被做装点。但是中国古典园林绝非简单地摹仿这些构景的要素,而是有意识地加以改造、调整、加工、提炼,从而表现一个精练概括浓缩的自然,达到了中国美学中的“天人合一”的美学境界。这一点和西方的园林有极大的区别,对比之下,中国古代园林做到了源于自然,师法自然,回到自然的和谐统一。 如果有仔细观察,我们会很容易的发现,每一个园林都有一个名字。他们

教学大纲-安徽大学

《大学物理A》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情况 课程中文名称:大学物理A 课程英文名称:College Physics A 课程代码:GG32001、GG32002 学分/学时:8/136 开课学期:第二、三学期 课程类別:公共基础课 适用专业:电子信息工程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 后修课程: 开课单位: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 二、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教学目标 1. 课程性质:《大学物理A》课程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公共基础课程,它所涉及的内容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本科生知识结构的必要组成部分。 2. 教学目标:通过《大学物理A》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悉自然界物质的结构、性质、相互作用及其运动的基本规律,为后继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程的学习及进一步获取有关知识奠定必要的物理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逐步掌握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养成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学生建立物理模型的能力、定性分析、估算与定量计算的能力,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获得同步提高与发展,提升其科学技术的整体素养。 3. 本课程知识与能力符合下列毕业要求指标点: 1.能够运用数学与自然科学基础知识,理解电子信息工程工作过程中涉及的相关科学原理。 2.能够将数学与自然科学的基本概念运用到复杂工程问题的适当表述之中。(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绪论(2学时) (1)教学内容:物理学与我们周围的世界、物理学研究对象、物理学与哲学、自然科学和 工程技术的关系、物理学的发展、学习物理学方法及对学生要求。 (2)基本要求:让学生明确学习物理学目的、方法、激发学习物理学兴趣。

(3)教学重点难点:物理学的地位和作用及发展。 第一章质点运动学(4学时) §1-1 质点运动的描述 §1-2 圆周运动 §1-3 相对运动 (1)教学重点:位矢、位移、速度、加速度、角速度和角加速度、切向加速度和法向加速度的概念和相互关联,伽利略坐标、速度变换。 (2)教学难点:各物理量的微积分运算、伽利略坐标、速度变换。 第二章牛顿运动定律(3学时) §2-1 牛顿运动定律 §2-2 物理量的单位和量纲 §2-3 牛顿定律的应用举例 (1)教学重点:牛顿运动定律及其应用;几种常见力的基本作用规律。 (2)教学难点:用微积分方法求解一维变力作用下简单的质点动力学问题;牛顿定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第三章功能原理和机械能守恒定律(4学时) §3-1 变力的功动能定理 §3-2 保守力与非保守力势能 §3-3 功能原理及机械能守恒定律 (1)教学重点:变力的功,质点的动能定理;保守力,势能,功能原理及其应用。 (2)教学难点:功能原理及其在工程技术中的应用。 第四章动量定理与动量守恒定律(4学时) §4-1 质点和质点系的动量定理 §4-2 动量守恒定律 §4-3 质心质心运动定理 (1)教学重点:质点和质点系的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2)教学难点:动量守恒定律及其在工程技术中的应用。 第五章角动量守恒与刚体的定轴转动(7学时) §5-1 角动量与角动量守恒定律 §5-2 刚体的定轴转动 §5-3 刚体定轴转动中的功能关系 (1)教学重点:刚体定轴转动定律,定轴转动的角动量守恒定律;转动惯量的概念;变力矩作用下的定轴转动问题;定轴转动角动量守恒的判别。 (2)教学难点:转动惯量的概念;变力矩作用下的定轴转动问题;定轴转动角动量守恒的判别;刚体的转动在工程技术中的应用。 第七章狭义相对论力学基础(10学时) §7-2 狭义相对论的两个基本假设 §7-3 洛仑兹坐标变换和速度变换

大学美育2019尔雅答案

绪论 1 【单选题】 《大学美育》课程学习内容的逻辑路径是:A ?A、 认识美,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传递美 ?B、 发现美、认识美,欣赏美,创造美,传递美 ?C、 欣赏美,创造美,发现美、认识美,传递美

?D、 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认识美,传递美 认识美 1 【单选题】下列哪部作品是萨缪尔·亨廷顿的著作?B ?A、《尼科马克伦理学》 ?B、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C、历史的起源与目标》 ?D、论语》 2 【单选题】下面哲学家不属于古希腊时期的是B ?A、格拉底 ?B、卡尔 ?C、拉图 ?D、里士多德

【单选题】下面论述不符合车尔尼雪夫斯基“美是生活”命题的是:D ?A、尔尼雪夫斯基认为现实美高于艺术美 ?B、美是生活”命题关注艺术美与现实美的关系 ?C、尔尼雪夫斯基斯基通过“美是生活”命题强调了美的理想性?D、“美是生活”说体现了科学主义精神 4 【单选题】“劳动生产了美”出自马克思的哪本著作?D ?A、《共产党宣言》 ?B、《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C、《资本论》 ?D、《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5 【单选题】 在孔子的政治思想里,主要不包括下列哪一项内容D ?A、 “礼”

?B、 “中庸” ?C、 “仁” ?D、 “兼爱” 6 【单选题】下列内容,哪一项不是出自老子《道德经》C ?A、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B、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C、即世界,世界即我。 ?D、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

【单选题】冯友兰先生认为什么学说是中国传统哲学中最有价值的内容?()A ?A、人生境界 ?B、天人合一 ?C、阴阳五行 ?D、中庸思想 自然美之美育 1 【单选题】从动物的快感进化到人的美感的根本前提是()D ?A、以模仿动物为美 ?B、对祖先动物形象的反感 ?C、性的选择 ?D、工具的制造和使用 2 【单选题】

经济政治与社会 心得

《经济政治与社会》教材体会 根据《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同时为适应我校新的教学改革的要求,我有幸接触《经济政治与社会》这门课程,在拿到教材的短短两周时间里,我对教材进行了认真阅读与学习,因时间紧,我深知对教材体会还很显浅,不足之处还望各位领导与同事指正。 我对教材的体会用五个“走进”来概括,即走进历史、走进社会、走进生活、走进心灵、走进网络,从而激发学生对政治课的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一、走进历史 《经济政治与社会》教材具有鲜明的政治导向性和强烈的时代感,要让学生体会到经济、政治与社会三者的关系,就必须运用历史观点来分析世界各国或民族的发展进程。曾经有人说过“说当今的时事,用历史的观点来看问题”,因此应通过重温历史来让中专生认识人类社会发展进程,同时也让他们看到发展已成为当代世界的主题。 如讲“货币产生发展的过程”时,可以通过货币的相关图片和资料来让学生认识货币是商业发展的产物,其演变反映了商业发展水平,又与政治环境有关,政治安定、国家统一,则货币统一。又如,要讲“人民当家作主”时,我想先播放一段新中国成立时的录像,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让学生知道毛泽东建立并领导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也可以看到人民当家作主是从哪些地方体现出来的,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再如,要讲“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改革开放”时,可以通过《我国改革开

放三十年》专题片更好地让学生了解过去,正视现实,展望未来。 二、走进社会 《经济政治与社会》教材中注重把思想道德教育融入学生生活、职业发展和社会服务的各个环节,帮助学生提高思想政治素质,提高辨析社会现象、主动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结合社会时事,选取中职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将知识点与社会焦点融为一体,帮助学生既消化和掌握教学内容,又能关心变化莫测的世界,把书读“活”。如,要讲“个人所得税”时,可以结合我国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初次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的经过,将修正前后的个人所得税法作比较,使学生对本知识点更清晰。又如,要讲“遵循市场规则,维护市场秩序”时,可以借助2011年3月中旬的日本大地震引发中国少数商家哄抬盐价的实例,让学生清楚认识到事件所折射出来的问题,绝非只是几包盐的事情,而是与经济、市场秩序、社会公德、国民教育相关的大事,这样的做法不仅破坏市场经济秩序,也毁坏商业伦理和商业道德。整个社会正常秩序的维护,社会道德的养成,需要公共部门防微杜渐,尽早向民众释疑解惑,传播科学的知识、正确的信息。再如,要讲“依法行使民主权利”时,我觉得应该带学生们到当地的行政服务中心进行调查,了解民众行使民主权利的情况及人民政府如何为民办事、服务于民,走访相关窗口负责人,对政府职能部门的“服务质量、公共形象、职能履行”的公众满意度进行调查总结。“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专读圣贤书”的传统教育正在被世人所抛弃。应让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把书本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三、走进生活 我认为,思想政治课教学关键是要做到“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这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机械创新设计教学大纲培训课件

《机械创新设计》教学大纲 一、基本信息 1.课程编号:193Z703 2.课程体系/类别:专业类/专业实践课 3.课程性质:必修 4.学时/学分:1W/1学分 5.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画法几何、机械原理 6.适用专业:机械电子工程专业 二、课程目标及学生应达到的能力 机械创新设计是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中一个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机械创新设计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独立确定系统运动方案设计与选型的能力,提高创造力、想象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利用慧鱼创意组合模型搭建机电一体化产品模型,探索产品各功能的实现方法,真正做到充分理解,活学活用,举一反三;通过该课程实习,使学生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实践动手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真正做到勤于动手、勤于观察,善于阅读、善于思考,独立钻研、精诚协作。 课程目标及能力要求具体如下: 课程目标1. 通过机电一体化产品的系统运动方案的构思,培养学生独立确定系统运动方案设计与选型的能力,提高创造力、想象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程目标2.利用慧鱼创意组合模型搭建机电一体化产品模型,探索产品各功能的实现方法,真正做到充分理解,活学活用,举一反三; 课程目标3. 能够针对自己的创新设计目标,清晰的讲述创新设计思路、依据和设计结果等,较好的完成答辩;同时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勤于动手、勤于观察,善于阅读、善于思考,独立钻研、精诚协作。

三、课程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表所示为《机械创新设计》课程在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方面的教学设计。 表《机械创新设计》课程的教学设计

四、课程的考核环节及课程目标达成度自评方式 (一)课程的考核环节 1.学生的课程设计成绩由平时成绩(含设计表现、到课率等)和业务考核成绩(实习报告的完成及质量情况,答辩情况)组成,均按百分制记分,其中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业务考核成绩占70%。 2.指导教师按照课程设计的评分标准,对指导的学生进行业务考核,并填写、上报成绩单。 3.课程设计按优秀(90~100分)、良好(80~89分)、中等(70~79分)、及格(60~69分)和不及格(60分以下)五个等级评定总成绩。 各考核环节所占分值比例也可根据教学安排进行调整,建议值及考核细则如下。 (二)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方式 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包括课程分目标达成度评价和课程总目标达成度评价,具体计算方法如下: 总分 目标相关考核环节目标总评成绩中支撑该课程得分 目标相关考核环节平均总评成绩中支撑该课程课程分目标达成度= 分) (该课程总评成绩总分均值 该课程学生总评成绩平课程总目标达成度100= 课程目标评价内容及符号意义说明如下表,字母A 、B 、C 分别表示学生考勤、课堂表现、业务考核的实际平均得分,其中,C = C 1+C 2;C 1为设计说明书、图纸等资料的分数,C 2为答辩得分。

大学美育

《大学美育》 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 授课对象为大学各专业本科生,课程属性为公共必修课。 二、课程教学目得 本课程为大学本科各专业必修课. 讲授美育与美学理论知识就是高等学校对学生实施审美教育得基础环节。开设本课程得目得,在于使学生比较系统地了解马克思主义美学得基本原理,以及美育得意义、任务与途径,从而初步树立正确、进步得审美观,培养高尚、健康得审美理想与审美情趣,发展对美得事物得感受力、鉴赏力、创造力,提高在审美欣赏活动与审美创造活动中陶冶情操、完善人格、进行自我教育得自觉性。 三、教学基本内容及基本要求 绪论培养全面发展得一代新人 1、教育得根本任务在于育人,就就是要培养做人得基本素质,使青年一代成为全面发展得人。 美育得根本问题就是要培养完美得人格,它就是人得基本素质教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具有独特功能与重要地位。 2、了解教育得根本任务,美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得重要意义。 第一章人类美化自身得学科 1、高校美育得首要任务,就是要教育学生逐步树立马克思主义得审美观.基本任务,就是要培养正确得审美理想,健康得审美情趣,提高对美得感受力、鉴赏力、表现力与创造力。根本任务,就是要塑造完美得人格:以美引善,提高学生得思想品德;以美启真,增强学生得智力;以美怡情,增进学生得身心健康,总之要促进大学生全面、与谐得发展。 高校美育得实施,①教学活动(设置美育与文学艺术教育方面得课程,开掘与发挥所有课程得美育因素);②课外活动(组织文艺社团,举办美育方面得讲座演出、展览、参观、比赛等等);③校园环境得美化与文明校园建设等. 2、掌握美育得任务,了解美育得实施。 第二章美就是什么 1、美学史上关于美得本质问题得代表性观点:美就是理念,美就是主观观念,美就是事物得属性,美就是关系,美就是生活。以上观点对于认识美得本质得意义及局限性。 美得本质在于人得本质力量得对象化,在于人得本质力量得肯定与确证。所谓人得本质力量得对象化,人得本质力量得肯定与确证,就是指人在一定得社

《经济政治与社会》课程教学大纲

徐州中健科技职业技术学校 《经济政治与社会》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经济政治与社会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本课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相关基本观点教育和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与社会建设常识教育。其任务是使学生认同我国的经济、政治制度,了解所处的文化和社会环境,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积极投身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 二、课程教学总体目标 引导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相关基本观点和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有关知识;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提高辨析社会现象、主动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具体教学目标和要求 (一)透视经济现象。 教学目标 使学生透过常见的经济现象,掌握有关的经济知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劳动观,增强创新、诚信、效率、公平等意识,树立依法纳税的观念,提高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 教学要求 认知:了解有关商品交换、消费、生产以及收入分配的基本知识,

理解价值规律的作用、企业发展的重要条件、我国的分配制度。 情感态度观念:正确看待金钱,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崇尚诚信,树立依法纳税的观念。 运用:正确辨析常见的经济现象,理性消费,以实际行动提高自身素质,尝试设计家庭理财方案。 教学内容 1.商品的交换与消费 (1)透视商品交换的现象,了解商品的基本属性,理解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 (2)透视商品价格的变化,懂得影响价格的因素,认识价格变动的影响,理解价值规律的作用。 (3)透视选购商品的现象,评析常见的消费心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2.企业的生产与经营 (1)透视企业的不同类型,了解企业的含义和分类,理解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主要途径。 (2)透视企业经营的状况,理解企业形象、诚实守信、名牌产品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增强诚信意识和创新意识。 (3)透视人在生产经营中的作用,理解提高劳动者素质的重要意义,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3.个人的收入与理财 (1)透视家庭收入的多元化,理解我国的分配制度、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关系的意义,增强劳动光荣、热爱劳动的情感,增强效率意识和公平意识。

自然科学基础大纲汇总

《自然科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311ZB003 课程名称:《自然科学基础》 natural science base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授课学时:64 学分: 4 课程性质:本课程是小学教育专业的一门必修的综合基础课。本课程将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及地学、天文学的基础知识及其应用加以综合,理论联系实际,体现应用性和针对性。 课程目标: 知识: 使学生掌握以下知识: ?从现代综合性的视野了解世界的物质性; ?宇宙世界的形成和演化;太阳系结构、起源、特征、演化 ?地球环境及演化、自然地理分异、环境科学与生态学 ?物质构造之迷、运动和力、分子运动和热、电磁与光 ?化学反应的实质及类型、无机界与无机化学、有机物与有机化学 ?生命的起源、基本特征与结构生物的进化、生物的多样性、生物与环境、生物工程技术 能力与技能: 通过学习,使学员获得一些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与实际应用,了解一些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及理解自然科学的基本思想方法。,拓宽学生知识面,形成的综合性的知识结构,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态度与情感: 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获得研究和探究相关学科的乐趣。用科学的方法及科学的态度关心环境、能源、卫生、健康等与现代社会有关的化学问题。善于用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解决实际的问题,培养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提高科学素养。 先修后续课程:先修中学化学、中学物理、中学生物及中学地理等课程 课程内容: 第一章绪论 【目的要求】

1.了解自然科学的对象、性质和作用。了解自然科学的历史演进。 2.理解自然科学的体系结构。 【重点与难点】 自然科学的体系结构。 【主要内容】 1.1 自然科学的对象、性质和作用 1.2 自然科学的体系结构 1.3 自然科学的历史演进 第二章宇宙世界 【目的要求】 1.了解宇宙的形成和演化及太阳系的组成。 2.理解宇宙的形成和演化的基本理论、太阳系的形成和演化演说。 3.掌握宇宙大爆炸理论及太阳的圈层构造及各圈层的特征。 【重点与难点】 1.宇宙的形成和演化的基本理论、太阳系的形成和演化演说。 2.宇宙大爆炸理论及太阳的圈层构造及各圈层的特征。 【主要内容】 2.1宇宙的形成和演化:大爆炸宇宙论、天体系统及其演化、银河系。 2.2太阳和太阳系:太阳系的结构与起源、太阳的特征与演化、太阳系的行星和卫星。 第三章地球环境系统 【目的要求】 1.了解地球的圈层结构。环境科学的产生与研究内容;生态学的产生与研究内容。 2.理解地球各圈层的成分和特点以及各圈层之间的联系,地球系统及其演变,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环境问题的产生与解决。 3. 掌握大地构造理论;人类与自然地理环境的相互作用, 【重点与难点】 1.地球各圈层的成分和特点以及各圈层之间的联系,地球系统及其演变,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环境问题的产生与解决。 2.大地构造理论;人类与自然地理环境的相互作用, 【主要内容】 3.1 地球环境:地球的圈层构造、大地构造理论、地表形态及其演化、地球大气、地球上的

《大学美育》课程问卷调查表一

安徽新华学院2013-2014第二学期素质教育选修课作业 《大学美育》课程问卷调查表一 说明:本调查表由《大学美育》课程组教师设计,目的在于了解选修该课程学生的基本状况,真实回答是唯一要求,不做最后成绩评定的依据。请同学们认真回答以下问题,作为我们了解情况,改进教学的主要依据。谢谢同学们的配合!下载后打印纸质稿一份,完成后,于第二次上课时交给授课教师。 院系姓名学号年级专业 认真阅读以下题目,在你认定的选项后面画√,可以多选. 1.你的基本状况 性别 A男 B女 专业 A文 B理 C经管 D医药 E艺术 F其他 年级 A大一 B大二 C大三 D大四 E其他 2. 你选修大学美育的目的 A增加审美修养 B获得学分 C其他 3. 你对大学美育课程的理解 A知识学习类课程 B思想品德类课程 C审美教育类课程 D其他 4. 你以前学习过艺术类的课程主要有 A绘画 B音乐 C舞蹈 D书法 E其它 F无 5. 你学习过美育或者美学方面的课程吗? A学习过一段时间 B深入学习过 C听说过 D从来没有 6. 你认为审美教育对大学生个人成长有没有作用? A有很大作用 B作用不明显 C没有作用 7. 如果你认为审美教育对个人的成长有作用的话,这种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A拥有关于美的知识 B提升审美能力 C美化日常生活 D改变精神气质 8. 在美育与智育的关系上,你的看法是: A 美育促进智育的发展 B 美育影响智育的发展 C美育和智育没有必然联系 9. 在美育与德育的关系上,你的看法是: A美育促进德育的发展 B美育影响德育的发展 C美育和德育没有必然联系 10. 你对着装方面的时尚风格的看法是: A时尚的必定是美的 B时尚的不一定是美的 C时尚的对一部分人来说是美的11.在美感和性感问题上,你的看法是: A美感就是性感 B性感包含美感 C美感作用于人的精神方面,性感作用于人的心理和生理方面 D不清楚二者的关系 12. 分辨一幅人体图片是属于艺术或者色情的主要依据是: A图片表现的是否具有精神方面的美感 B图片表现的是否具有心理和生理方面的快感C无法区分 13. 你希望在大学美育课程中获得哪些方面的知识? A分清美丑的界线 B能学到与艺术有关的知识(如绘画、书法、音乐、舞蹈等) C日常生活美化方面的知识和技巧 D提升人的精神品位方面的知识

中等职业学校《经济政治与社会》教学大纲(省颁)

中等职业学校《经济政治与社会》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经济政治与社会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本课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相关基本观点教育和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与社会建设常识教育。其任务是使学生认同我国的经济、政治制度,了解所处的文化和社会环境,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积极投身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 二、课程教学总体目标 引导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相关基本观点和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有关知识;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提高辨析社会现象、主动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具体教学目标和要求 (一)透视经济现象。 教学目标 使学生透过常见的经济现象,掌握有关的经济知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劳动观,增强创新、诚信、效率、公平等意识,树立依法纳税的观念,提高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 教学要求 认知:了解有关商品交换、消费、生产以及收入分配的基本知识,理解价值规律的作用、企业发展的重要条件、我国的分配制度。 情感态度观念:正确看待金钱,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崇尚诚信,树立依法纳税的观念。

运用:正确辨析常见的经济现象,理性消费,以实际行动提高自身素质,尝试设计家庭理财方案。 教学内容 1.商品的交换与消费 (1)透视商品交换的现象,了解商品的基本属性,理解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 (2)透视商品价格的变化,懂得影响价格的因素,认识价格变动的影响,理解价值规律的作用。 (3)透视选购商品的现象,评析常见的消费心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2.企业的生产与经营 (1)透视企业的不同类型,了解企业的含义和分类,理解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主要途径。 (2)透视企业经营的状况,理解企业形象、诚实守信、名牌产品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增强诚信意识和创新意识。 (3)透视人在生产经营中的作用,理解提高劳动者素质的重要意义,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3.个人的收入与理财 (1)透视家庭收入的多元化,理解我国的分配制度、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关系的意义,增强劳动光荣、热爱劳动的情感,增强效率意识和公平意识。 (2)透视个人所得要依法纳税的现象,了解税收在我国财政收入中的地位和作用,增强自觉纳税意识。 (3)透视财富增值的不同渠道,理解存款储蓄、债券、股票、

大学美育教学计划

《大学美育》教学计划 一、本课程的目的。 讲授美育和美学理论知识是高等学校对学生实施审美教育的基础环节。开设本课程的目的,在于使学生比较系统地了解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基本原理,以及美育的意义、任务和途径,从而初步树立正确、进步的审美观,培养高尚、健康的审美理想和审美情趣,发展对美的事物的感受力、鉴赏力、创造力,提高在审美欣赏活动和审美创造活动中陶冶情操、完善人格、进行自我教育的自觉性。 二、教学基本内容及基本要求 绪论培养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 1、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育人,就是要培养做人的基本素质,使青年一代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美育的根本问题是要培养完美的人格,它是人的基本素质教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具有独特功能和重要地位。 2、了解教育的根本任务,美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的重要意义。 第一章人类美化自身的学科 1、高校美育的首要任务,是要教育学生逐步树立马克思主义的审美观。基本任务,是要培养正确的审美理想,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表现力和创造力。根本任务,是要塑造完美的人格:以美引善,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以美启真,增强学生的智力;以美怡情,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总之要促进大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高校美育的实施,①教学活动(设置美育和文学艺术教育方面的课程,开掘和发挥所有课程的美育因素);②课外活动(组织文艺社团,举办美育方面的讲座演出、展览、参观、比赛等等);③校园环境的美化和文明校园建设等。 2、掌握美育的任务,了解美育的实施。 第二章美是什么 1、美学史上关于美的本质问题的代表性观点:美是理念,美是主观观念,美是事物的属性,美是关系,美是生活。以上观点对于认识美的本质的意义及局限性。 美的本质在于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在于人的本质力量的肯定和确证。所谓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人的本质力量的肯定和确证,是指人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展开的自由自觉的活动的特性以及具体表现这一特性的人的创造才能、智慧、勇敢、思想、情感等本质力量,通过社会实践(首先是生产劳动,还包括社会斗争、科学实验、艺术活动等等),在人类的实践对象(自然和社会)、人类创造的产品(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上体现出来。 美是由一定的内容和相应的形式构成的。美以宜人的感性形式显现对人的本质力量的肯定和确证,形象性和感染性是美的显著特征。 美根源于实践之中。美最初是从人类的生产实践中产生的。 美和真、善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辩证统一于社会实践。 2、了解美学史上关于美的本质的主要观点; 理解美的本质在于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美是宜人的感性形式显现对人的本质力量的肯定和确证;

外科学教学大纲完整版

外科学教学大纲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外科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外科学课程编号: 英文名称:Surgery 课程性质:必修课 总学时:128讲课学时:96实践学时:32 学分:8 适用对象:临床医学专业 先修课程:《外科学总论》、《系统解剖学》、《内科学》、《病理学》、《生理学》等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外科疾病包括损伤、感染、肿瘤、畸形和其他疾病,一般以手术为主要治疗手段,但外科决不等于手术。外科学研究外科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和技能,同时也研究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规律,涉及实验外科及自然科学基础。 外科学教学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较全面的外科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得到较严格的基本技能训练。 二、课程教学和教改基本要求 该课程的教学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与自学相结合、灌输与启发相结合、讲解与提问相结合、讨论和发言相结合,阐述了外科疾病的发生、发展、诊断和治疗。 三、课程各章重点与难点、教学要求与教学内容 第十九章颅内压增高和脑疝 【目的和要求】 1、掌握颅内压增高的临床表现。 2、熟悉颅内压增高的病理生理变化和处理原则。 3、熟悉脑疝的临床表现。 4、了解颅内压增高的病因。 【教学内容】 1、颅内压增高的概念、颅内压的调节与代谢、颅内压增高的原因。 2、颅内压增高的后果。 3、颅内压增高的诊断及治疗原则。 4、脑疝的诊断及治疗原则。 第二十章颅脑损伤 【目的和要求】 1、掌握脑震荡、脑挫裂伤的临床表现、诊断和处理原则。

经济政治与社会教学大纲2017

附件: 《经济政治与社会》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 课程归属单位:贵阳职业技术学院 编写人:余墨林编写日期:2017年02月28日 审核人:审核日期:年月日 一、课程的性质、任务 1.说明课程的基本类型、基本属性和为实现培养目标所承担的任务。 2.教学的基本要求:学生学完课程后,在知识、技能和能力上分别应达到的程度。 3.适用专业与学时数:说明教学大纲适用的专业及学时数。 4.本门课程与其他课程关系:简要说明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及学生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应具备的基础知识。 5.推荐教材及参考书:推荐教材及参考书能反映该学科最新的研究成果、理论动态。 6.主要教学方法与媒体要求:说明本课程教学所采取的主要教学方法及在教学过程中所需要的基本实验仪器、设备、教学辅助设施等。 二、各章教学内容和要求 1.该章的基本内容、基本要求与基本知识点。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 3.教学重点和难点。 4.具体教学内容和学时要求。内容详略以能表达清楚知识、技能的范围和深度为度,充分反映课程的知识和技能要求,体现出课程的特点。 三、实践教学内容与要求 实践教学内容。有实践教学要求的,应说明实践教学目的、要求、作业与实践报告、时间与学时分配等相关内容。单独开设实践性教学课程的,要单独编写实践教学大纲。

《经济政治与社会》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经济政治与社会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本课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相关基本观点教育和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与社会建设常识教育。其任务是使学生认同我国的经济、政治制度,了解所处的文化和社会环境,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积极投身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 二、课程教学总体目标 引导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相关基本观点和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有关知识;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提高辨析社会现象、主动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具体教学目标和要求 (一)透视经济现象 教学目标 使学生透过常见的经济现象,掌握有关的经济知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劳动观,增强创新、诚信、效率、公平等意识,树立依法纳税的观念,提高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 教学要求

大学美育课程教学大纲

大学美育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University Aesthetic 课程类别:公共基础课 学时:54 学分:1 考核方式:考试 适用对象:学院航服专业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为人文素质教育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基本原理,以及美育的意义、任务和途径,从而初步树立正确、进步的审美观,培养高尚、健康的审美理想和审美情趣,发展对美的事物的感受力、鉴赏力、创造力,提高在审美欣赏活动和审美创造活动中陶冶情操、完善人格、进行自我教育的自觉性。 二、教学基本要求: 1、第一章要求了解美育教育的根本任务,美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的重要意义。了解大学生审美活动的特征;以及大学生和美育的关系。 2、第二章要求了解美学史上关于美的本质的主要观点,以及美根源于社会实践,劳动创造了美。了解构成形式美的感性质料:色彩、形状、声音;掌握形式美的法则。 3、第三章要求了解自然美与社会美的本质和特征。了解风光美的三种类型和风光美的构成;掌握风光美的主要风格。掌握人的美的两个方面及其相互关系;了解社会生活美、社会环境美的构成。 4、第四章要求艺术美和科技美之间的区别。了解科学技术与审美文化的关系,以及科学美、技术美的本质特征。 5、第五章要求掌握审美的四种基本范畴,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6、第六章要求了解艺术的分类和社会功能。 7、第七章要求掌握文学艺术的真实性与倾向性的关系以及它的虚构问题是什么。 8、第八章要求了解文学艺术的典型问题。 9、第九章要求了解形象思维的定义,掌握它的特点以及一些潜思维与灵感的关系。 10、第十章要求掌握文学艺术的构成的细节,了解它的结构与情节。 11、第十一章要求了解文学艺术的风格、流派与思潮。

自然科学基础教学大纲

《自然科学基础》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与目的 本课程是教育管理专业的必修课,它将分科的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及地学的基础知识及它们在生产技术和生活中的一些应用加以综合,力求理论性、实践性、应用性并重。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员获得一些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使其有利于现代生活及个人生活的实际应用,学习一些自然科学的基本思想方法,进一步树立辨证唯物主义观点,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开阔眼界,培养学员的科学态度,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以适应21世纪初等教育的改革、发展和需要。 二、与相关课程的联系和衔接 本课程注重与中等师范及高等师范本科阶段的知识结构相衔接,通过学习,为后继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三、课程基本内容及要求 课程内容按照物质的发展规律,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从无生命到有生命、从运用到改造,将理、化、生、地的内容综合在一起。以包容性强、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课题,如自然、地球、能量、生活、环境等来兼容素材,并加以定式化、组织化,让学员了解自然科学的发展简史、自然科学的基本原理与实际应用,学习一些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并能动地改造环境,使之协调发展。 教学要求中,“掌握”的部分作为重点考核内容,学员应彻底弄清楚,融汇贯通;“理解”为一般考核内容,学员应弄清其基本原理并能应用;“了解”属较低要求,要求学生知道一般概况。 四、课程总学时:本课程4学分,共72学时,开设一学期。 五、教学进度时间分配表

第二部分大纲正文 第一章自然的探索 一、教学要求 1.了解自然科学发展的历史轨迹,了解现代科技发展趋势,了解实验结果的整理和总结,了解科学、技术、社会与教育。 2.理解自然科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3.掌握观察、实验方法。 二、内容要点 第一节自然科学发展的历史轨迹 1.古代自然科学:古希腊的科学、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 2.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近代自然科学诞生阶段的三件大事,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 3.现代科技发展趋势:科学技术经历了全面空前的革命,科学走向新的综合,科学技术的巨大作用 第二节自然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1.观察、实验计划的制订:选题过程、实验计划的制定 2.观察、实验方法:观察和实验的作用、观察和实验的主要方法 3.观察、实验结果的整理和总结:逻辑方法、数学方法、假说及其检验 第三节科学、技术、社会与教育 1.世纪之交人们关注的问题:能源、环境、信息 2.科学技术与理科教育:科学、科学教育 三、重点难点 重点:现代科技发展趋势,观察、实验方法,实验结果的整理和总结 四、教学建议 1.讲解与学员自学相结合的方式 2.自学时以阅读为主,可配合相关录像片进行 第二章自然界的物质性 一、教学要求 1.了解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它在宇宙中的位置,地球的起源、结构和地表的形态:了解大气、水物质的组成、分类、大气和水对生命的意义;了解酸碱指示剂;了解重要有机化

经济政治与社会 教学大纲

经济政治与社会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经济政治与社会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本课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相关基本观点教育和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与社会建设常识教育。其任务是使学生认同我国的经济、政治制度,了解所处的文化和社会环境,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积极投身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 二、课程教学总体目标 引导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相关基本观点和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有关知识;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提高辨析社会现象、主动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具体教学目标和要求 (一)透视经济现象。 教学目标 使学生透过常见的经济现象,掌握有关的经济知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劳动观,增强创新、诚信、效率、公平等意识,树立依法纳税的观念,提高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 教学要求 认知:了解有关商品交换、消费、生产以及收入分配的基本知识,理解价值规律的作用、企业发展的重要条件、我国的分配制度。 情感态度观念:正确看待金钱,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崇尚诚信,树立依法纳税的观念。 运用:正确辨析常见的经济现象,理性消费,以实际行动提高自身素质,尝试设计家庭理财方案。 教学内容 1.商品的生产、交换与消费 (1)透视商品交换的现象,了解商品的基本属性,理解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 (2)透视商品价格的变化,懂得影响价格的因素,认识价格变动的影响,理解价值规律的作用。 (3)透视选购商品的现象,评析常见的消费心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2.增加个人收入

论大学美育的功能、困境及对策

论大学美育的功能、困境及对策 近年来,大学美育在课程内容、改革发展以及功能等领域成就显著。而与此同时,大学美育所存在的诸多不足以及面临的种种问题依然亟待解决,因此,应辩证的了解和认识大学美育在高校发展中的功能与意义、所需面对和解决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大学美育的对策探究与理论探讨,来进一步科学推进和发展完善我国新时期的大学美育。 标签:大学美育素质教育对策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要“大力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学术、科技、体育、艺术和娱乐活动,把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有机结合起来,寓教育于文化活动之中。”由此可见,美育与素质教育在本质上是一脉相承的。大学美育是一种以德育为主体的教育模式,它不同于传统的文化教育,是一种主要通过对学生心理的疏导贯通,以及精神上的陶冶和启发为方式和目标,来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素质和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在高等教育中不可缺少的是实施美育,美育是在高等教育中使素质教育的成果更加完美光亮的一种教育形式载体。 一、大学美育的功能与意义 在大学中开设美学课程,使学生接受美育,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审美修养和文化素质,还能陶冶他们的高尚情操。美育具有一种不可替代的作用,承担着培养新型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重大责任,是高等教育内容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大学课程体系内一门必不可少的课程。我们应充分认识美育在高等教育中所具有的功能与意义。 1.大学美育能升级学生的道德文化素质。在实施大学美育的过程中,它能为学生提供纯净的思想环境,有利于学生在认识和发现“美”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分辨能力和道德情操,并对学生在一定领域里的认知能力和视线维度都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感染。不仅如此,在提高精神素养和道德情操的同时,学生个人的学习能力也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同时,学生在接受大学美育的过程中,自身的某些探索能力和梳理能力得以较好地发展提高,在日常的学习研究中能够获取更多更优质的知识储备,并可以很好地对一些自然社会规律进行理解和掌握,更有利于提高当代大学生精神文化的素养,丰富新一代人才的道德审美诉求。 2.大学美育能滋养净化学生的心灵与提高学生的审美情操。大学美育对于协调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促进学生的心灵净化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它能够引导学生主动接近单纯而富有意义和价值的东西,从而使学生的情感得到慰藉,其心灵的符号也可以在漫无边际中找到共鸣,就像是寻觅到了可以让人吸收了便可以获得力量的阳光,心灵得以在愉悦的状态下得到强化,能在很大程度上滋养和净化学生的心灵。接受美育对学生的审美情怀也有着独特的熏陶作用。通过学习美育,学生得以获取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或者说,他们的眼界因此多了些宽阔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