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诗歌鉴赏——走进诗人内心

诗歌鉴赏——走进诗人内心

诗歌鉴赏——走进诗人内心
诗歌鉴赏——走进诗人内心

诗歌鉴赏

——走进诗人内心一首古诗词,就是一段真情的流露,哪怕只是诗人的片刻情绪。这段真情,或许是缠绵悱恻你侬我侬、或许是旷达豪迈雄壮奔腾、或许是思乡怀远漂沦憔悴。解读诗词,我们首先应该走进作者内心,将他们当做普通人看,和我们一样,他们有爱有恨,有天真幼稚的想法,有为国捐躯的大志,有为了爱情茶不思饭不想的情愫……把诗人当做朋友,甚至是自己,我们才能真正懂得他们笔下的世界。

一、了解他们的生活和经历,走进他们的世界

每一个人的思想都是从人生经历及各方各面的影响逐渐形成的,有的人因看尽世人的虚伪,尝尽尘世折难而放弃这“千疮百孔”的世界,选择远离浊秽,保住心中唯一的洁净,如陶潜就愿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李白就发出“安能遂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感叹。甚至屈原宁愿投身汨罗也不愿与人同醉。故而,山水花草就成了他们的朋友,宣告自身的精神独立便是他们诗歌的重要体现。然而,在高考中,有许多诗人是我们不曾熟悉的,更谈不上了解其生平了。那么,此时,诗人所属的朝代以及后文的注释就十分重要了。如:

小孤山

【宋谢枋得】

人言此是海门关,海眼地涯骇众观。

天地偶然留砥柱,江山有此障狂澜。

坚如勇士专场立,危比孤臣末世难。

明日登峰须造极,渺观宇宙我心宽

[注]①小孤山:位于安徽宿松县城南65公里的长江之中,四无依傍,地势险要,是南宋军事要地。②谢枋得:宋弋阳(今属江西)人,以忠义自任,曾率军抗元。兵败后隐居福建一带,后被元人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③海眼:急流遇阻所形成的大漩涡。

首先,主意作者所属朝代——宋,在历史潮流中,宋,是一个战乱的时代,被外族侵扰,朝廷昏庸,大好河山的丧失造就了一批爱国志士。在诗歌中也大有体现。

其次看注解①②,我们可以了解到小孤山的地势险要,是军事要地,而且谢枋得是个忠君爱国之士。

两者联系起来,我们至少可以确定作者的爱国情怀。

二、从意象、意境中找到作者的情感根源

当我们在诗歌王国中邂逅一些“无名之士”的时候,既无法知晓其生平,又没有人物注解信息的时候,不要灰心,这时候,诗篇就是最好的途径,其中,找准意象,解读意境便的最有效的钥匙。古人的诗歌写作讲究很多,比如平仄、字数、押韵等等。意象及其所构成的意境便是其中之一。古诗词总是委婉的以他物代此情,我们只要找到意象的“密码”进而解读“密码”,变能找到作者情感根源,得心应手的完成诗歌鉴赏了。当然,了解、熟悉甚至背诵这些意象是首要。

三、看辅助词,洞察作者的小情绪

“一切景语皆情语”,当诗人心有所感时,其笔下之词也会备受感染。同样的细雨朦胧,在杜甫的笔下是“知时节”的“好雨”,能“润物细无声”、在杜牧的笔下却是湮没了“南朝四百八十寺”无数楼台的“烟雨”,是让人“断魂”的清明纷纷雨。同样是秋风,许多人总是感叹其悲凉,而毛泽东却说“秋风劲”,从而透露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乐观。如:07年全国卷2中诗歌鉴赏题

新晴野望

王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

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首联以“新”“旷”“极”“无”写出一副雨过天晴,原野空旷开阔清新的田园美景远望图。颔联以“临”“连”写出了城门,渡头,村庄,小溪的近观美景。颈联更以“明”“出”写出了溪水在阳光照耀下的波光粼粼和远处碧色峰峦的高俊,有调皮孩子之感。尾联,“倾家”更写出了田园美景中的人文景观。从描景之词到写人之语,无不充满着诗情画意,透露出浓郁的生活气息,一片祥和安乐。这些充分表现了诗人爱自然、爱田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诗歌鉴赏和交朋友一样,只有用心才能换得对方的心。所以,只有我们用真心走进诗人内心世界,去感受他们的一举一动,一悲一喜,仔细体会,我们才能准确把握诗歌主旨,真正鉴赏到诗歌的精髓!

姓名:黄静

单位:重庆云阳养鹿中学

地址:重庆云阳关市镇养鹿中学邮编:404512

电话:

E-mail:

身份证号:

古代诗歌鉴赏之人物形象

古代诗歌鉴赏之人物形象导学案 一、真题预习 1,(2010福建卷)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访隐者[宋]郭祥正 一径沿崖踏苍壁,半坞①寒云抱泉石。 山翁②酒熟不出门,残花满地无人迹。 [注] ①坞:山坳。②山翁:此处指隐者。 结合第三、四句,赏析“隐者”的形象 2、2013年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竹轩诗兴张镃 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烟来。 暑天倦卧星穿过,冬昼闲吟雪压摧。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 [注]篆烟:盘香的烟缕。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的形象。(6分) 二、知识解说 (一)什么是诗歌中的形象,大致分类? 所谓“形象”就是诗歌中所展示出来的生活图景,一般可分为人物形象、景物形象、事物形象。 (1)人物形象: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既指诗歌中的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如《雨霖铃》中的“我”、陶渊明《饮酒》中所塑造的形象)。也指诗歌中塑造的人物形象(如《赤壁怀古》中的周瑜、白居易《长恨歌》中的唐玄宗和杨贵妃的形象), (2)景物形象: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表现出来的主观感情形象,也就是含有“意”的形象,即“意象”。诗人一般借意象来表现自我,诗人作为主体,往往与意象这个客体合而为一。有时诗中有几个意象,各个意象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形成画面、意境。 (3)事物形象:咏物诗的物象.往往由物及人,从物人一体的角度来把握事物的特点. 人(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 景(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象) 物(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 (二)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的方法有哪些? (1)借助意象、重要词语或典故感知形象。如杜甫的《江汉》: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要分析人物形象,就要分析“片云”“孤月”“落日”“秋风”等意象,还要了解“老马识途”这个典故。本诗塑造了一个漂泊异乡、孤苦无依、年老多病但仍然不忘报国思用的儒士形象。诗人不但用“片云”“孤月”写自己孤独漂泊之苦,还用“落日”“秋风”等意象比喻自己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尾联用“老马识途”的典故表明还可以为国家效力,也含有对朝廷的怨愤。(2)抓住描写分析人物形象。要注意诗人对诗中人物形象描写,通过其语言、肖像、动作,特别是细节描写,体悟情感,定格形象。如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结合诗中的“逢”“抱膝”“伴”“说”等动词,再联想当时作者客居在外的情景,可以将形象定格为:刻画了除夕之夜客居旅馆、彻夜难眠、思念亲人的孤独的游子形象。 (3)结合背景,展开想象,把握形象。 分析抒情主人公形象,就要联系作者的身世来分析。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陈子昂,唐代诗人,官至右拾遗,参与东征契丹,多次进谏,未被采纳,却被降职。幽州台:战国时期燕昭王所建的黄金台,用于招纳贤才。师的前两句俯仰古今,不遇明君,第三句写出了空间的辽阔,第四句在广阔的时空背景下突出孤独的诗人形象。结合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将抒情主人公的形象概括为:塑造了一位胸怀大志却因报国无门而异常孤独苦闷的诗人形象。 (三)人物形象鉴赏题答题步骤? (1)答题步骤分三步:

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学案37古代诗歌鉴赏一(形象篇)解析版

古代诗歌鉴赏一(形象篇) 基础过关 一、[2019·皖北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渭上秋夕闲望① 潘'阆 秋色满秦川,登临渭水边。残阳初过雨,何地不鸣蝉。 极浦涵明月,孤帆没远烟。渔人空老尽,谁似太公②贤? 【注】①此诗作于潘阆早年落拓江湖之时。②太公:指吕尚。相传他垂钓于渭滨,周文王和他相遇,谈得极为投机,即拜他为师。后来他帮助武王伐纣灭殷,建立周朝。 1.下列对诗歌相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 A.诗题中的“渭上”,点明了诗歌作于长安,“秋夕”点明具体的时令和时间,“闲望”是悠闲远眺的意思,暗示了诗歌的情感基调。 B.首联写景、叙事,“满”字突出了秋意的浓烈,“渭水边”是诗人选取的登临之地,为下文详细地描写秦川秋色做了铺垫。 C.颈联中的“明月”两字,照应了诗题中的“秋夕”,“没远烟”写出了水面上孤帆疾驰前进的情状,含有一个时间、空间的变化过程。 D.尾联使用对比手法,拿“渔人”的“空老”和“太公”的“贤”进行对比,同时也揭示出“渔人”悲剧命运的根源在于自身才德不够。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A项,“暗示了诗歌的情感基调”说法有误,由诗歌内容来看,诗中抒发的并非“闲望”的悠闲之情。C项,“写出了水面上孤帆疾驰前进的情状”分析有误,“没”指消失不见,根据“孤帆”可知这是一只小船,慢慢地消失在缥缈的水烟之中才符合常理和诗歌意境,从诗中看不出“疾驰前进”的意思。D项,“同时也揭示出‘渔人’悲剧命运的根源在于自身才德不够”分析有误,尾联表面上是感叹没有哪个渔人像太公那样贤能,实则是自叹不受赏识,没有太公的际遇。 2.本诗颔联写了哪些意象?运用了什么手法?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诗歌颔联主要写了残阳、雨、鸣蝉三种意象。运用了视听结合的手法,“残阳初过雨”属于视觉描写,“何地不鸣蝉”属于听觉描写。(如答“动静结合”“声色结合”也可)画面:静谧的黄昏时分,一阵小雨刚过,天上挂着一轮西沉的残阳,四周响起了蝉的鸣叫声。诗人借助不同景物,勾勒出一幅静中有动、时空交融的清新幽美的秋日雨后黄昏图。

2015学年高考语文复习专题诗歌鉴赏之送别诗总结

2015学年高考语文复习专题——诗歌鉴赏之送别诗 一、关于送别诗 1.风格和抒情方式 从风格上来看,送别诗分为两类:伤感型和豪迈型。古人出行原因大体可分为赴考、出使、迁谪(宦游)、征戎、乡旅、归隐等。由于道路崎岖难行,交通工具落后,一别动辄多年,再会难期,因而古人更重离别,或折柳送别,或摆酒饯行,或写诗相送,其间充满了殷殷的叮嘱和深深的情谊。这类诗大多缠绵凄切,充满感伤情调。如柳永的《雨霖铃》、王勃的《别薛华》、宋之问的《送别杜审言》、柳宗元的《重别梦得》等。离别并非全都是伤感的,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一洗送别的悲酸之态,意境开阔而音调爽朗;陈子昂的《送魏大从军》丝毫不落儿女情长、凄苦悲切的窠臼,从大处着眼,抒发了作者的慷慨壮志和奋发向上的精神,感情豪放激昂,英气逼人,气壮山河。此外还有高适《别董大》,表现了对朋友美好的祝愿;岑参的《送李副使碛西行军》,充满豪情壮志,感情慷慨激昂。鉴赏送别诗风格时,做到知人论世,体察诗情。如李白生活在盛唐,他具有乐观进取的精神,心胸开阔、性格豪爽、甚至狂放不羁。因此他的送别诗景象宏阔、别情深挚豁达开朗,没有伤感情调,如《送友人》,这是李白送别诗的特色。 送别诗主要抒写离别之情。考察其抒情方式,有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两种方式。直接抒情的,如唐诗人高适意境高远的七绝《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诗的前两句以粗犷笔调和白描手法,绘出一幅北国寒冬图:日暮黄昏,大雪纷飞, 于北风狂吹中,惟见遥空断雁,寒云出没。这两句以叙景而见内心之郁积,虽不涉人事,已使人如置身于风雪之中,似闻山巅水涯有壮士长啸。联系上下文,可知诗人友情之深挚,别意之凄酸。接着,作者以豪迈的气势,开朗的胸襟,叙写离情,激励友人,创造了一种慷慨悲歌、出自肺腑的风格,以它的真诚情谊和坚强信念为灞桥柳色和渭城风雨涂上了另一种豪放健美的色彩。 间接抒情的,又有多种形式。以喻显情的,如李白景象宏阔、别情深挚的七绝《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诗的后两句 看起来是写景,但在写景中又包含了一个充满诗意的细节。李白一直把朋友送上船,船已经扬帆远去,而他还在江边目送,直到帆影消失在碧空的尽头,这才注意到一江春水在浩浩荡荡地流向远远的水天交接之处。李白的向往,李白对朋友的一片深情,不正体现在这富有诗意的神驰目注之中吗?诗人的心潮起伏,不正像浩浩东去的一江春水吗? 借酒抒情的,如王维构思精巧、语言新鲜的七绝《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首诗在交待了送别时间、地点和环境气氛后,对 如何设宴饯别,宴席上如何频频举杯、殷切话别等等一概舍去,只剪取宴会即将结束时对主人的劝酒辞。主客之间惜别之情在这一刻都到了顶点,主人这一句似乎脱口而出的劝酒辞就是此刻强烈、深挚的惜别之情的集中体现。这种安排,很好地写出了送别的深情。 借景抒情的,如唐诗人刘长卿虚处藏神、用笔神妙的五绝《送灵澈上人》:“苍苍竹林寺,杳杳

诗歌鉴赏之形象

诗歌鉴赏之形象

————————————————————————————————作者: ————————————————————————————————日期:

诗歌鉴赏之形象 ——事物形象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积累事物形象的基础知识。 2.了解鉴赏景物形象的常见题型并掌握其答题方法。 二、考纲解读、知识链接 1、考点分析 物象,指有些作品以某些事物为具体描写对象,在形象描写中赋予事物以人格化。从全诗来说,即以象征性的形象描写来曲折地表现诗人的品格节操或思想感情,或托物言志。即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诗人通过这种象征性的物象描写来曲折地表现他的品格节操、思想感情。作者塑造物象是为了言志、言情、言心声。 2、事物形象分类 (1)具有象征意义的形象:咏物诗运用的是托物言志(象征)的手法,通过对某一具体事物的描绘来表达自己的某种理想和人格,以物喻人,言在此而意在彼。 (2)具有特定含义的形象:古诗词中有一些意象具有特定的含义,比如:柳,谐音“留”古代有折柳送别之俗,所以有惜别怀远之意。 3、认知理解形象 例一:具有象征意义的形象 画菊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从,独立疏篱趣未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注]郑思肖:南宋故臣,宋亡后不仕。 ★本诗中作者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参考答案】作者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以菊花自况,借菊花傲然不屈的品格,表达了自己不屈从于元朝统治者,对宋朝耿耿忠心、铮铮铁骨,“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高风亮节。

例二:具有特定含意的形象 鹧鸪天晏几道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 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古人认为杜鹃的啼叫声好像在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极易勾起游子的思乡之情。这首词的主题是写游子思乡,最适宜从描写杜鹃的啼叫声入手,形象生动,委婉含蓄。最后两句是说:不是不想回家,只是自己也不知道回家的日期。表达了作者无法主宰自己的生活,浪迹天涯,有家难归的感慨。 三、质疑探究成果展示 活动一:真题导航,明确考点(完成下列高考题,明确考点) 例1:(2013年江西卷)14.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水调歌头 壬子被召,端仁相饯席上作① 辛弃疾 长恨复长恨,裁作短歌行。何人为我楚舞,听我楚狂声?余既滋兰九畹,又树蕙之百亩,秋菊更餐英②。门外沧浪水,可以濯吾缨。 一杯酒,问何似,身后名?人间万事,毫发常重泰山轻。悲莫悲生离别,乐莫乐新相识,儿女古今情。富贵非吾事,归与白鸥盟。 【注】①绍熙三年(壬子),辛弃疾奉召赴临安,在陈端仁的饯行席上赋此词。②“余既”三句出自《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又树蕙之百亩”“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1)概括“兰”“蕙”“菊”三种意象的共同内涵。(2分) 答:兰、蕙、菊都是花草,在词中都用来象征词人高尚、纯洁的品格和节操。 例2、(2011年重庆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渡江[明]张弼

古代诗歌鉴赏人物形象

一、概念解析: 所谓“形象”就是诗歌中所展示出来地生活图景,一般可分为人物形象、自然景物形象和客观事物地形象.在命题时,主要考察对“形象”地情感认知和理性思考. .人物形象.诗中地诗人形象“我”,一般指地就是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有别于小说中地“我”(非作者本人). .景物形象.诗中地景物形象是情中景.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表现出来地主观感情形象,也就是含有“意”地形象,即“意象”.诗人一般借意象来表现自我,诗人作为主体,往往与意象这个客体合而为一.有时诗中有几个意象,各个意象之间都有一定地联系. .事物形象即指咏物诗地物象.往往由物及人,从物人一体地角度来把握事物地特点. 人(诗中塑造地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 形象(意象) 景(写景诗或杂诗中地景象) 物(咏物诗或杂诗中地物象) 二、鉴赏指导: .具体要求:把握形象地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地思想感情,理解形象地典型意义. .怎样把握人物形象? ()知人论世,关注背景. 高考诗词一般都注明了作者,这些诗人绝大多数在课本中出现过,是考生比较熟悉地.虽不是考查他们地代表作品,但一般是接近主创风格地.这就为我们理解诗歌,把握人物形象提供了条件.另外,背景地了解对把握人物形象也有重要作用.我们可以从诗歌内容中揣摩其写作背景,更多地时候,出题者会在诗词后附注释给我们以暗示. ()抓抒情主人公地语言神态、动作、心理. 人物形象地塑造离不开人物地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等方面地刻画,诗歌也不例外.古典诗词中地人物形象一般不如小说中地形象丰满、完整,它可以是人物地一个神态、一个笑容、一个动作、一个微妙地心理变化,或一组人物地语言、声音,或是一个典型地细节等等.通过精当地描写,以简练地笔法刻画人物地形象,表现人物地性格,反映人物地思想感情..答案构成: ()什么形象 ()分析形象地基本特征 ()形象地意义. 文段开头(也可是文末)要注意“盖帽”,即说出诗人地形象地总体特征,再以此为“中心论点”,从诗歌地具体语词方围绕这个论点具体分析其特征并概括形象地意义.注意一定要围绕“这个”论点来写.初学者往往失去重点,分散笔墨,在简短地文字中写到各方面地内容. .评分标准: 要在文段地开头或结尾点出诗人地形象特点,即用一句话“盖帽”.然后再结合全诗中地文句进行分析说解,注意要围绕“诗人形象”这个中心来写.缺第一方面,扣分;没有分析,而写出形象和诗中地一部分内容,扣分;不能围绕中心写,扣分. .例题分析: ()简析下面这首宋词地人物形象.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戊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古代诗歌鉴赏之人物形象教学设计

古代诗歌鉴赏之人物形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①了解人物形象的类型; ②学会分析人物形象的特征。 能力目标:①鉴赏诗歌的人物形象; ②学会解答鉴赏人物形象类题型。 情感目标:体会人物形象的情感,激发学生诵读诗歌的热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分析人物形象 难点:人物形象类题型如何规范解答 【教学方法】 引导法自主探究法讨论分析法等 【教学手段】 借助多媒体进行文字图片处理,以期提高课堂效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吟诵着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可知诗仙之恃才放旷;吟诵着杜甫“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可知诗圣之心忧百姓;吟诵着陶潜“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可知五柳之怡情田园。在诗歌的天空里,英雄、征人、游子、悲士、隐士、宫女、思妇……一个个鲜明的形象如群星闪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鉴赏诗歌的人物形象。

二、明确概念 人物形象:作品中描写的人物;诗人自我形象。 三、鉴赏人物形象的方法 1、知人论世,关注背景 示儿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2、分析描写技巧,抓住人物特点 小儿垂钓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3、通过分析周围环境、景物等的烘托作用来抓住人物形象的特征 军城早秋严武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四、高考链接·规范答题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的形象。 竹轩诗兴 张镃 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 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烟来。 暑天倦卧星穿过,冬昼闲吟雪压摧。

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 参考答案: 塑造了一个闲适、洒脱、高雅的诗人形象。(形象特征) 通过对“竹轩”“柴门”“狭径”等简朴清幽的生活环境的描写,表现了诗人日常生活的闲适自得;“倦卧”“闲吟”等反映了诗人洒脱的生活态度;“竹”“雪”“梅”等意象表现出诗人高雅的人生志趣。(具体分析) 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诗人对闲适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形象作用) 五、答题步骤归纳 1、总括:刻画了一个怎样的形象。(概说特征、身份) 2、分析:结合具体诗句分析特征是如何表现出来的。(结合表达技巧) 3、评价:指出描绘形象的作用或效果。(作者的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 六、随堂演练 请概括邹明府这个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并做简要分析。 送邹明府游灵武 唐贾岛 曾宰西畿县,三年马不肥。债多凭剑与,官满载书归。 边雪藏行径,林风透卧衣。灵州听晓角,客馆未开扉。 【注】明府:对县令的尊称。灵武:即灵州(治所在今宁夏灵武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人物形象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人物形象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人物形象 执信中学霍东强 学习目标:1.了解常见诗歌人物形象类别;2. 学 会鉴赏人物形象的方法;3.掌握解答 诗歌人物形象鉴赏题的答题模式教 学重点:掌握诗歌鉴赏形象类人物形 象的方法。 学习难点:掌握人物形象鉴赏的答题要领和方法。 学习方法:讲练结合,以练习巩固基础,提高能力。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1.《考纲》解读与命题探讨: 《考纲》要求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D级。 ⑴考情回顾 年份数量选材考查内容赋分2005 1首宋诗·寇准《春日意境,思想8分2006 1首清诗·谭敬昭《粤意象;炼字6分2007 1首宋诗·林景熙《溪意象;炼字6分2008 2首宋诗·吕本中《春表达技巧;7分

2009 1首唐诗·杜甫《月》思想感情;7分2010 1首宋词·黄庭坚《望炼字;表达7分2011 1首宋词·苏轼《减字意象意境;7分2012 1首元诗·白珽《余表达技巧;7分2013 1首宋词·张炎《鹧鸪表达技巧;7分 (2) 命题探究: 考查点主要涉及意象意境、思想感情、语言(诗眼、炼字、一般字词的理解等)、表达技巧(修辞方法、表现手法等)等等。 ①从选材看,2005年至2009年和2012年选择的都是诗,2010年、2011、2013年年选了词,曲还没有选;7年选了唐宋诗人作品,两年选的是清代和元代作品;所选诗大多数是律诗,如果是绝句则是两首,词的长度也基本上与律诗长度相近。选两首诗则势必涉及比较鉴赏。2008年开始所选诗词逐渐向名家回归,但为了选材的公平性,也选非名家的名篇。 ②从考查内容看:能严格遵循和落实《考试说明》的要求,“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成为必考内容,而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则选择一个或两个小点作为考查点,语言尤其注重对炼字的考查。

学考复习——诗歌鉴赏中的表现手法(学案)

高中语文学考复习——诗歌鉴赏中的表现手法(学案) 学习要点: 1、了解诗歌中各主要表现手法的名称和内涵。 2、学会准确判断诗歌表现手法的方法。 学习过程:一、考点分析 2009年学考试题。 卜算子·咏梅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梅”是古代诗词中常用来抒怀的意象。这首词是“咏梅”的杰作,它意在言外,成功地运用了的艺术手法,表现了词人的品格。(4分) 2011年学考试题 题都城南庄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问题:这首诗运用了的艺术手法,表现了诗人的思想情感。 艺术手法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A、表达方式(记叙、说明、描写、抒情、议论); B、修辞手法;C表现手法;D结构技巧(卒章显志、首尾呼应、意象组合等) 二、知识积累:表现手法的分类 (一)抒情方式:表达作者强烈的主观感情所用的手法。 1、直接抒情: 直抒胸臆:直接抒发情感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间接抒情: ①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不直接抒情,通过景物来抒发情感。“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毛泽东《沁园春长沙》)“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屈原《湘夫人》)②托物言志:对一个物极力地描绘,融入自己的情感,用它来寄托作者的情感。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 ③怀古抒怀、借古讽今、怀古伤今、借古言志:借怀念古代人物和事迹,来感慨个人遭遇、抒发志趣或抨击现实,感伤时事。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二)、描写方式:对人物、事件、环境做具体描绘和刻画所用的手法。 1、正侧描写: (1)正面描写:就是对对象进行直接描写。 (2)侧面描写:从侧面对对象进行描写,描写对象周围的事物,使对象更鲜明、突出。(烘托) 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白居易《琵琶行》) 2、渲染:从多角度、多方面对环境或对象进行描写,以突出形象,加强艺术效果。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前两联描绘所见所闻,多个特写镜头,渲染秋江景物的特点) 3白描:用朴素简炼的文字描摹形象,不重词藻修饰与渲染烘托。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柳永《望海潮》) 4、细节描写: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赵师秀《约客》) 5、

2020届专题复习诗歌鉴赏之形象

诗歌鉴赏之形象 1.人物形象诗中的“我”,一般指的是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有别于小说中的“我”(非作者本人)。人物形象还包括塑造的人物形象。 2.景物形象诗中的景物形象指诗中描绘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诗歌的景物形象是情中之景,包括意象和意境。 3.事物形象诗人借助具有某种特定内涵的事物来表明自己的心志或某种情感。如咏物诗中的“事物”。 人物形象 【例题剖析】 1、阅读《独坐敬亭山》,分析诗中所塑造的诗人形象。 独坐敬亭山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⑴两个山头,一座亭子,一个人,所有的鸟儿都飞走了,连云儿都不愿停留。清冷的环境中,诗人守望山头,“相看两不厌”写出了作者的凄凉,最后“只有敬亭山”道出了作者内心的感受。 误例分析:整个文段没有谈到作者的形象,后文也没有围绕这个中心来写,故判为0分。 ⑵我双手背在身后,抬头仰望天上那群鸟儿不停地向远处飞去,眼睛充满无限的忧伤。天空的最后一片云彩随着冷冷的风闲散地飘向远方,这时,我的衣襟被风吹起。望着那高高的敬亭山,无语,望着它,渐渐地,我觉得我变得与它一样高大,我用我忧伤的眼神看着它,而它也用那浑然的自然的眼神看着我,一样的无语,但我俩彼此都不觉得厌烦,此时我孤独寂寞的心情大概只有敬亭山了解了。 误例分析:扩写语段的好例子,诗歌鉴赏的坏典型。判为0分。 ⑶诗人李白是一位豪放不羁的才子,在敬亭山之上,与敬亭山厮守,不去理睬“众鸟”与“孤云”,清高自傲的诗人形象自然流露,但从诗中我们隐约可见诗人的寂寞心情,或为功名,或为宦海浮沉,无论是何种原因,在敬亭山上屹立的仍然是衣襟似云,须发似烟的诗仙形象,也许只有人格化的敬亭山才能与李白的孤傲豪迈相比。 误例分析:这是对李白的客观而公正、简洁而诗意的评价,但不合本题的要求,只能判为0分。 评分标准: 开头或结尾简明扼要地点出诗人的形象特点。然后再结合诗句进行分析,注意要围绕“人物形象”这个中心来写。 参考答案: ⑴全诗展现了一个孤僻高傲的诗人形象。众鸟皆向高空飞去,唯留诗人独坐敬亭山,体现了他的孤僻。那孤云正是诗人自己的写照,虽然孤独但乐得清闲,体现出他的高傲。 人物形象 常见人物形象类举

(完整版)学考诗歌鉴赏复习学案(学用)参考资料

学考诗歌鉴赏复习学案 一、习题反思 1、(3.10模考1第15题)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后面题目。(每空2分,共4分) 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梅”是古代诗词中常用来抒怀的意象。这首词是“咏梅”的杰作,它意在言外,成功地运用了的艺术手法,表现了词人的品格。 第一空:托物言志/以梅自喻/以物喻人/借物抒怀/象征(2分,答出一点得2分。答比兴/拟人/比喻得1分) 第二空:孤高、傲世、坚贞自守(2分,意思对即可,答对两点得满分 2、(4.10模考2第15题)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后的填空题。(每空2分)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运用了对比(或烘托)的表现手法,以昔日春天的杨柳表达依依不舍的感情,以今日雨雪纷飞表现返家路途的艰辛和内心的悲苦。 3、(4.29周考第15题)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后面的填空题。(4分) 哭宣城善酿纪叟 李白 纪叟黄泉里,还应酿老春。 夜台无李白,沽酒与何人? 这首五绝是李白在宣城为悼念一位善于酿酒的老师傅而写的。最后一句运 用了修辞手法,表现了李白的思想情感。 4、(2011泸溪二中模考)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后面的填空题。(4分) 宿新市徐公店 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这首诗写了春末夏初的郊野田间景象,诗人运用(表达技巧)表达了 (情感)。 反思:由以上的4题对学考诗歌鉴赏你有何感触? 二、变式训练 5、(2011师大附中模考第15题)阅读下面唐诗,完成后面题目。(每空2分,共4分) 陇西行 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诗中“貂锦”一词运用了的修辞,指的是,“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

高考诗歌鉴赏复习:诗歌鉴赏形象题专练(附答案解析)

高考诗歌鉴赏复习:诗歌鉴赏形象题专练 (附答案解析)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问题。(6分) 海棠春己未清明对海棠有赋 吴潜① 海棠亭午沾疏雨。便一饷、胭脂尽吐。老去惜花心,相对花无语。 羽书万里飞来处。报扫荡、狐嗥兔舞②。濯锦古江头③,飞景还如许。 【注】①吴潜(1195-1262):宣州宁国(今属安徽)人。曾几度官居台辅,几度削职,历经宦海沉浮。此词为其六十五岁在庆元府(今宁波)任沿海制监大使时所作。②狐嗥兔舞:吴潜作此词前一年,蒙古可汗蒙哥率十万军队扑向川蜀,连败宋军,但到达合州(今合川)时,遭到守将王坚的顽强抵抗,蒙古派往招降的使臣也被王坚处死,这使蒙哥的军事行动一度受挫,曾考虑退兵。这大约就是捷书所报的内容。③锦古江头:指蜀地。蜀地有“香海棠国”之称。 问:这首词刻画出一个怎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请结合词句作简要分析。(6分) 2、(2019·高考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6分) 早秋过龙武李将军书斋 [唐]王建 高树蝉声秋巷里,朱门冷静似闲居。 重装墨画数茎竹,长著香薰一架书。 语笑侍儿知礼数,吟哦野客任狂疏。 就中爱读英雄传,欲立功勋恐不如。 问:全诗是如何运用多种手法塑造李将军的独特形象的?请结合诗句分析。(6分) 3、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后面的问题。(6分) 和仲蒙《夜坐》 文同 宿鸟惊飞断雁号,独凭幽几静尘劳。 风鸣北户霜威重,云压南山雪意高。 少睡始知茶效力,大寒须遣酒争豪。 砚冰已合灯花老,犹对群书拥敝袍。 问: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的形象特点。(6分)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问题。(6分) 北塘避暑[注] 韩琦 尽室林塘涤暑烦,旷然如不在尘寰。 谁人敢议清风价,无乐能过百日闲。 水鸟得鱼长自足,岭云含雨只空还。 酒阑何物醒魂梦,万柄莲香一枕山。 【注】此诗大约作于韩琦晚年因反对王安石变法,罢相退居北京(今河北大名)之后。 问:诗歌塑造了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长安春望 卢纶 东风吹雨过青山,却望千门草色闲。 家在梦中何日到,春来江上几人还? 川原缭绕浮云外,宫阙参差落照间。 谁念为儒逢世难,独将衰鬓客秦关。 【注】卢纶:字允言,大历十才子之一。曾于唐玄宗天宝末年中进士,旋即安史之乱爆发,未能为官,后重新应试,但屡试不第。受举荐为官,但因政治斗争受到牵连,终身不得重用。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开篇紧扣题目,写于长安“春望”,侧重写望中所见,运用了借代和拟人的修辞手法,以“千门”代指京城长安,以“草色闲”衬托诗人的闲适之情。 B.颔联为全诗的警句,是春望时所产生的联想。出句是恨自己不能回去,家乡只能在梦中出现,对句是羡慕他人得归,恨自己难返,语中包含一种嫉妒之情。 C.颈联又转人写景,诗人先极目远望,家乡在浮云之外,远不可及;转而写近景,写眼前的长安宫殿。这一联表面上写景很壮观,其实隐含着一种衰飒之意。 D.尾联蕴含的情感非常丰富,“逢世难”“衰鬂”表达了对遭逢世难的伤感和怀才不遇的忧愤,“独将”“客秦关”表达了诗人孤独寂寞的愁苦和客居他乡的羁旅惆怅之情。 E.诗人感乱思家,眼中所见,心中所思,无非都是伤心之景,悲哀之情;浅吟低唱,—咏三叹,读后容易引起人们的同情和怜悯,表现出一种阴柔美。 (2)颈联刻画了诗人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学内容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 习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 意象意境篇 学习要点 1理解“意象”和“意境”两个概念及其区别。 2初步鉴赏诗歌意境 3了解考查模式 4掌握答题步骤 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一.知识铺垫 1理解“意象”和“意境”两个概念及其区别。 (一) 意象:“意”是指作者的思想感情,“象”就是具体事物,又叫“物象”。“意象”就是意中之象,指包含作者思想感情的具体事物。 例: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薛道衡《人日思归》: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李白《菩萨蛮》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柳永《雨霖铃》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 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雨时。——卢纶《送李端》(二)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 古典诗歌意境有:

雄浑壮丽----“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开阔苍凉-----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高远辽阔----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幽清明净----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沉郁孤愁----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和谐静谧----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三)意象与意境的区别: 区别:(1)从形式上看,意象与词句相关,是可以感知的,实在的,具体的;意境则与全篇对应,是要体悟的、抽象的,是一种氛围。 (2)意象是分析诗歌散文时的用语,指构成一种意境的各个事物,这些事物往往带有作者主观的情感。意象组合起来,就构成了意境。 用简单的关系式来表示: 意象=物象×情思 意境=意象+氛围 意象+意象=意境。 如果意象是花朵,意境就是春天;如果意象是美人,意境就是良宵;如果意象是鬼火,意境就是令人毛骨悚然的夜色;如果意象是狼狗、铁丝网、警棍、坦克,意境即白色恐怖。 【例1】小楼一夜听风雨,深巷明朝卖杏花。(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意象:小楼深巷氛围:静谧幽邃,诗人客居临安的寂寞 意象:春雨杏花氛围:江南早春的气息,预告一个万紫千红的局面即将到来

诗歌鉴赏之形象

诗歌鉴赏之形象 ——事物形象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积累事物形象的基础知识。 2.了解鉴赏景物形象的常见题型并掌握其答题方法。 二、考纲解读、知识链接 1、考点分析 物象,指有些作品以某些事物为具体描写对象,在形象描写中赋予事物以人格化。从全诗来说,即以象征性的形象描写来曲折地表现诗人的品格节操或思想感情,或托物言志。即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诗人通过这种象征性的物象描写来曲折地表现他的品格节操、思想感情。作者塑造物象是为了言志、言情、言心声。 2、事物形象分类 (1)具有象征意义的形象:咏物诗运用的是托物言志(象征)的手法,通过对某一具体事物的描绘来表达自己的某种理想和人格,以物喻人,言在此而意在彼。 (2)具有特定含义的形象:古诗词中有一些意象具有特定的含义,比如:柳,谐音“留”古代有折柳送别之俗,所以有惜别怀远之意。 3、认知理解形象 例一:具有象征意义的形象 画菊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从,独立疏篱趣未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注]郑思肖:南宋故臣,宋亡后不仕。 ★本诗中作者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参考答案】作者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以菊花自况,借菊花傲然不屈的品格,表达了自己不屈从于元朝统治者,对宋朝耿耿忠心、铮铮铁骨,“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高风亮节。

例二:具有特定含意的形象 鹧鸪天晏几道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 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古人认为杜鹃的啼叫声好像在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极易勾起游子的思乡之情。这首词的主题是写游子思乡,最适宜从描写杜鹃的啼叫声入手,形象生动,委婉含蓄。最后两句是说:不是不想回家,只是自己也不知道回家的日期。表达了作者无法主宰自己的生活,浪迹天涯,有家难归的感慨。 三、质疑探究成果展示 活动一:真题导航,明确考点(完成下列高考题,明确考点) 例1:(2013年江西卷)14.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水调歌头 壬子被召,端仁相饯席上作① 辛弃疾 长恨复长恨,裁作短歌行。何人为我楚舞,听我楚狂声?余既滋兰九畹,又树蕙之百亩,秋菊更餐英②。门外沧浪水,可以濯吾缨。 一杯酒,问何似,身后名?人间万事,毫发常重泰山轻。悲莫悲生离别,乐莫乐新相识,儿女古今情。富贵非吾事,归与白鸥盟。 【注】①绍熙三年(壬子),辛弃疾奉召赴临安,在陈端仁的饯行席上赋此词。②“余既”三句出自《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又树蕙之百亩”“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1)概括“兰”“蕙”“菊”三种意象的共同内涵。(2分) 答:兰、蕙、菊都是花草,在词中都用来象征词人高尚、纯洁的品格和节操。 例2、(2011年重庆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渡江[明]张弼

学考诗歌鉴赏题汇编.docx

学考真题汇编之诗歌鉴赏题(杨) (15年10月)10.下列对《氓》(节选)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A.每句四字,两字一顿,重章叠唱,形成回环往复的韵律。 B.以桑比兴,让人联想到女子年华老去、备受冷落的不幸。 C.女子感叹斑鸠贪食桑葚,痛悔遇人不淑,落到悲惨境地。 D.“女也不爽”四句暗示女子的过错:私奔而婚,终被抛弃。 答案:D (16年4月)10.下列对《蜀道难》(节选)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A.深化与夸张融合,“黄鹤不得过”“猿猱愁”做衬,极写山势高危险峻。 B.仰胁息、抚膺长叹等细节,绘声绘色地刻画出诗人攀登蜀道的豪情。 C.借“问君”引出描述,情境真切,把读者带入令人惊悚的蜀道深处。 D. “悲鸟号古木”“子规愁空山”等句渲染了蜀道荒凉、悲凄的氛围。 10.解析:选B。“诗人攀登蜀道”说法不对。 (16年10月)10.对《长亭送别》(节选)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红云)姐姐不曾吃早饭,饮一口儿汤水。(旦云)红娘,甚么汤水咽得下! [快活三]将来的酒共食,尝着似土和泥。假若便是土和泥,也有些土气息,泥滋味。 [朝天子]暖溶溶玉醅,白泠泠似水,多半是相思泪。眼面前茶饭怕不待要吃,恨塞满愁肠胃。“蜗角虚名,蝇头微利”,拆鸳鸯在两下里。一个这壁,一个那壁,一递一声长吁气。 A.“云”意思是道白,“旦”这里指正旦崔莺莺。“快活三”“朝天子”是曲牌名。 B.在长亭别筵上,美酒佳肴不如“土和泥”,反映了崔莺莺内心的痛苦和煎熬。 C.“相思泪”化用范仲淹的名句,典雅蕴藉;“这壁”“那壁”等口语活泼自然。 D. “蜗角虚名,蝇头虚利”,表现了崔莺莺清高自傲,看不上“虚名”“微利”。 解析:选D。“崔莺莺清高自傲,看不上”说法不对。 (17年4月)10.下列对《登高》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A.本诗前半写景,有对景物的细致刻画,也有对长江秋色的全景描写。 B.作者触景生情,思绪纵横“万里”“百年”,将家愁与国难融于一体。 C.猿啸的“哀”与作者的“悲”“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强化了强化了情感表达。

诗歌鉴赏形象篇—事物(教师版)

诗歌专题复习学案 考点一 形象 课案三:事物形象 【学习目标】 1.认识古代诗歌中事物形象的作用——托物言志。 2.熟练掌握鉴赏诗歌事物形象的方法、步骤。 【考点探究】 1.(2012?天津卷)阅读下面这首律诗,按要求作答。(4分) 野菊 (宋)杨万里 未与骚人当糗粮①, 况随流俗作重阳。 政②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 已晚相逢半山碧, 便忙也折一枝黄。 花应冷笑东篱族, 犹向陶翁觅宠光。 【注】①糗粮:干粮。首句典出屈原《离骚》“夕餐秋菊之落英”句。 ②政:通“正” 颔联描绘了怎样的野菊形象?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古代诗歌事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注 意“野菊”的色、香、生活环境以及内心世界。 参考答案:野菊生长于山野,花色清淡,香气清馨。(2分)不因无人 欣赏而减其香,不为外部环境而改变内心的高洁。(2分) 2.(2011·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4分) 咏山泉 储光羲 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恬澹无人见,年年长自清。 这首诗中的“山泉”具有什么品格?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怎样的情怀?答: 解析:这是一首有所寄托的咏物诗。作者采用拟人手法,写山泉的“不知名”“无人见”“恬澹”“长自清”,以此暗示读者,“山泉”即诗人自己。解答此题时一定要抓住山泉的这些特点,找出其内在的品格精神,把“山泉”转换成诗人。 参考答案:这首诗在表现山泉得天地之声色,具有满涧平池之能的同时,(1分)又表现了山泉恬淡自然,清高自守的品格。(1分)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淡薄清高,任性自然的情怀。(2分) 三、规律总结 1.诗歌中的事物形象,是一种象征性的物象,诗人在描写这个形象时,

近十年高考诗歌鉴赏题分析

分类号论文选题类型 U D C 编号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近十年新课标卷高考语文 诗歌鉴赏题分析 学院文学院 专业汉语言文学(师) 年级2010级 学生姓名张玉洁 学号44 指导教师李晓晖 二○一四年四月

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障、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有关学位论文管理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省级优秀学士学位论文评选机构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本学位论文属于 1、保密□,在_____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2、不保密□。 (请在以上相应方框内打“√”)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 导师签名:日期:年月日

目录 摘要 ....................................................................................................... 错误!未定义书签。关键词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诗歌鉴赏命题依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与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与语文教材(新课标)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与语文考试大纲(新课标)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诗歌鉴赏试题的选材情况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诗歌鉴赏试题的命题特点及解题思路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鉴赏形象类........................................................................... 错误!未定义书签。 1.指认意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品味意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再现情景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鉴赏语言类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炼字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语言风格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鉴赏表达技巧类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修辞手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表现手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表达方式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鉴赏诗歌内容类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鉴赏情感类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先要分析内容再归纳情感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先分析表达技巧再归纳情感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诗歌鉴赏试题的“套作”现象及教学建议 ............................... 错误!未定义书签。参考文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