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数字经济发展与就业白皮书

中国数字经济发展与就业白皮书

中国数字经济发展与就业白皮书
中国数字经济发展与就业白皮书

2015中国电子银行调查报告

CONTENTS 2015年个人电子银行调查2015年企业电子银行调查电子银行评测 直销银行用户使用行为研究

2015年新增调查内容 ?个人电子银行部分新增的调查内容: ?个人手机银行开发上的热点问题: ?电子银行用户对系统版本、安全认证、首页布局、个性化设置、快捷功能的需求; ?电子银行用户对个人手机银行的网点服务、财务分析、理财投资、小微企业服务、生活服务等模块的功能需求。 ?针对支付、转账、投资理财业务的使用行为和态度的研究. ?企业电子银行部分新增的调查内容: ?企业用户使用企业手机银行的频率、角色、功能,对制单审核模式的偏好研究。 ?分析小微企业网银的三种模式,并以三家银行的小微企业网银为例,对小微企业网银的特色功能进行了对比分析。

调查对象及调查方法 ?本年度调查的对象仍分为个人用户和企业用户两类。并都采用了电话随机调查方式。 ?为了解个人电子银行用户的使用行为及态度,我们采用了在线样组调查。 调查对象调查对象定义和范围调查方法 个人用户?13岁及以上常住人口 ?华北、东北、华南、华东、华中、西南、西北七大区, 全国3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 电话随机调查 在线样组调查 企业用户?注册时间一年以上的企业,财务部相关人员 ?华北、东北、华东、华中、华南、西南、西北七大区 电话随机调查

2015年个人电子银行调查

主要使用的渠道 办理的 主要业务 用户比例 2015年,个人网银用户比例为40%,手机银行用户比例为32%,电话银行用户比例为23%,微信银行用户比例为18%。 用户在最近一年内在电子银行渠道办理的业务主要为查询余额/交易明细 网络支付和转账汇款三大业务。用户购买银行渠道投资理财产品的比例为 29%,进行跨行资金归集的比例为8%。 个人电子银行发展状况 个人电子银行发展状况 63%的用户主要使用网上银行,网上银行依旧是主渠道; 手机银行虽然用户比例增长迅猛,但最主要使用比例为26%,并未跟随用户比例同步增长,说明使用深度有待提升; 微信银行功能有限,但最主要使用比例有6%

当代中国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任何社会都不可能没有问题,人类社会正是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前进的。我国当前的社会热点问题,是伴随改革开放不断推进、经济社会不断发展而逐步产生并日益凸显的,是改革进入攻坚阶段的一个现实国情。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更关注自己毕业以后就业的形势与问题。看着这些即将毕业的师兄师姐们,他们的脸庞上流连着对校园的不舍,还有对未来的茫然与失措。而即将进入大三的我们,越来越开始疑惑今后工作跟升学的问题。 近年来,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显得越来越突出。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因素很多 一是教育与生产相脱离。我国现在生产模式是“世界加工厂”,主要需要的是廉价劳动力的“血汗工人”和有经验的技工,是体力劳动者,而大学教育培养的是高价劳动力的脑力劳动者。所以,要说“头脑还缺乏市场经济意识”,那不是大学生,而是指责大学生的专家、学者和领导者自己。但这不是我们认识问题的出发点,我们认识问题的出发点应当是:中国不应该是降低大学生的价值体现,而是要尽快改变我国的生产模式,使大学生的价值能够充分体现;使中国能够走上自主创新,科学生产的道路。 二是观念问题。中国是有社会主义特色的国家。因此,中国的教育应当是“公有制为主体”,不应该是个人的投资,而应当是社会对发展的投入,是一种社会积累。教育费用应当由国家、社会承担,从物质基础上培养学生的为祖国、为社会“回报”而学习的思想观念。教育费用由国家、社会承担之后,还缩小了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劳动力的生产价值的个人差别。这不仅有现实的意义,而且有很深远的意义。 三是大学生自身素质因素。具体来说有以下几方面:(1)、诚信问题,不少毕业生发现求职时有一定的证书、文凭、履历能为找工作带来方便,有的大学生凭勤奋刻苦,在大学期间努力争取获得相关证书,不刻苦学生则通过投机取巧或造假来骗取企业初步信任,对大学毕业生整体形象造成一定的损害。(2)、大学生整体素质有下降趋势。由于近几年公办高校扩招,加之民办高校急增,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招生分数不断降低,加上不少大学生大学学习不认真,动手能力差,缺乏实践经验,大学生整体素质有下降趋势。(3)、大学生自身定位偏颇。都希望找收入高、待遇好的单位。由于我国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东西部地区之间、沿海地区和内地之间的差距较大,大学毕业生选择就业区域时,过度集中于北京、上海、深圳等热点地区,造成这些地区的就业压力明显增加。(4)、求职途径把握不准。不少大学生通过参加各种各样人才交流会“广泛撒网”的方法,或希望通过熟人“托关系”、“找门路”以捧上“金饭碗”, 不善于“推销”自己,没有针对自己的切实优势,通过重点了解用人单位实际需求情况,提高就业率。 四、用人单位误区。(1)、存在性别歧视。女大学生明显处于劣势,不少用人单位考虑女大学生生理因素、婚姻因素、成就动机,以及生育保险费和女工劳动保护费用等。同等情况下女大学生将来工作成本比男大学生大,这是女大学就业难的主要原因。(2)、生源地域歧视。不少用人单位考虑到本单位的业务情况与当地联系紧密程度,希望招聘的大学生熟悉当地方言及风俗,甚至有一定的人际关系网等, 选用人才时优先考虑本地人才。甚至一些地方政府招聘公务员时也存在生源地域歧视,实行地区保护主义,不利于大学生公平竞争。(3)、过分看重工作经验。经验不足是大学毕业生最大的劣势,不少用人企业经营有困难,急于招聘某一方面能人,并且希望很快给企业带来变化,而一般大学生则无法满足用人单位要求。用人单位忽视大学生的潜力和可塑性,其实经验总是在实践中培养起来的,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四种模式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四种模式 进入21世纪以来,在改革开放已近30年的中国内地,在长三角、珠三角、浙江以及福建沿海地区,区域经济的活力丝毫不弱于任何小“龙”小“虎”。 温州进入“凯恩斯主义”时代? 曾是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教科书式范本的“温州模式”正在悄然发生转变。 温州这个令人惊叹的地方,生产出了占全国市场份额10%的服装、20%的鞋、60%的剃须刀、65%的锁具、80%的眼镜、90%的金属外壳打火机和90%的水彩笔。电器、泵、拉链、五金制品、汽摩配件、文教具等产业在国内也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1986年,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教授以“小商品、大市场”6字概括了“温州模式”,称其重要意义在于激活了一个民间自发的、遍及全国的大市场,并直接在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建立起了流通网络。 近年来,温州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前面的标兵越行越远,后面的追兵咄咄逼人”,传统产业的低技术含量和低附加值,成为影响温州竞争力和成长性的重要因素。 “温州模式”扬名世界的三件“利器”也出现了钝化的迹象:一是温州价廉物美的轻工产品频繁遭遇国际贸易壁垒,出口受阻;二是温州资本难寻出路;三是温州第一代创业者的市场精神在第二代接班人中已难觅踪迹。 温州市政府在经济发展初期的施政理念为温州民营经济的自由发展开辟了道路,但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在“无为”的旗帜下受到削弱。 2005年之后的温州经历了政府职能的一次巨大转变,从一向奉行的“无为”到“有为”,从“不管”到“强管”,招商引资成为这个地级市的“一号工程”。温州市委书记王建满表示:“如果没有外来资金的投入,没有先进设备的引进,没有先进智力的引入,温州要实现又快又好发展,难度很大。” 凯恩斯主义的出现标志着西方自由放任经济时代的结束,温州在经过20多年的自由发展之后,是否也进入了某种意义上的“凯恩斯主义”时代呢?一个强势的政府又会将“温州模式”引入怎样一条道路? 苏州模式只长骨头不长肉? “只长骨头不长肉”,对于多年来中国最耀眼的城市经济明星苏州而言,可能是最具争议的一种评价了。 所谓“苏州模式”,实际上是类似于早年日本和韩国“政府主导型”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但又有自己的特色。政府除了提供制度和政策环境外,还通过制定非常明确的发展规划和战略来吸引外资。有外商笑称,“在苏州办事,找厂长、经理没有用,要找局长、找书记”。

中国直销银行白皮书

中国直销银行白皮书 本期为第一期,报告正文如下: 国内大部分直销银行目前正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即直销银行1.0 时代。直销银行1.0 是指传统零售银行业务互联网化、用户自助化,该阶段直销银行是手机银行和网上银行的简单延伸,具有以产品为中心、注重“存投贷支付”产品服务、以零散获客为主等特点。 第一节直销银行1.0 运营模式 考察我国100 多家直销银行,1.0 时代的直销银行主要存在三种运营模式:一是纯自主线上综合平台模式:不设实体机构,仅利用电话银行、互联网营销平台、网上银行和移动银行等电子化渠道为客户提供金融服务。客户开户无需去到实体网点,在互联网上操作就能完成,开户成功后即可享受直销银行金融服务。二是“自主线上综合平台+线下自助门店”模式:采取线上、线下融合互通的方式,线上渠道由互联网综合营销平台、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多元化电子服务渠道构成;线下渠道则是布放VTM、ATM 和缴费终端等多种自助设备,客户可借助门店的自助设备与银行客服人员进行实时视频对话,并完成开户、开卡等步骤,客户在现场拿到银行卡后即可办理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业务。三是“自主线上综合平台+第三方互联网企业”模式:直销银行通过此模式在线上建设综合平台,同时与有经验的第三方互联网企业形成合作联盟,通过共享大数据信息等方式,对客户和产品进行共同开发。 第二节直销银行1.0 功能服务 从功能服务来看,直销银行1.0主要有金融产品交易、借贷服务和生活服务三大类。在金融产品方面,行业内超过半数直销银行提供银行理财、货币基金和非货币基金等理财产品。其中货币基金占比最高,银行理财排在第二位;部分直销银行还提供保险、贵金属和外汇等理财投资服务。在贷款端,超过半数直销银行部署了贷款功能,各直销银行积极创新该业务,通过提供差异化服务打造自身特色,如平安银行在汽融贷方面提供车贷、车险、延保等一揽子金融产品,南京银行推出“你好E 贷”个人

中国大学生就业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中国大学生就业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姓名:崔志颖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产业经济学指导教师:任燕燕20091020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中文摘要1999年高校第一次扩大招生规模,2003年扩招后第一批大学生毕业,毕业生人数是212万,从这一年开始,我国的高校毕业生数量每年都在增长,到2009年毕业生人数已达到611万,这个数字相比2003年翻了近三倍之多,大学毕业生“毕业即失业”的现象非常普遍,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与此同时,我国的GDP也一直以世界最快的速度增长,2008年就已经跻身世界第三大经济体。然而,经济的高速发展对大学生就业的促进作用并不明显,也就是说奥肯定律在中国并不适用,那么,在我国经济增长与大学生就业存在着一种怎样的关系呢? 本文结合大学生就业现状和经济发展现状,运用1978年-2008年的城镇人口失业率数据并结合当年的DGP 数据对奥肯定律进行了验证,并进一步运用扩招后(1998年-2009年)的大学生就业率数据结合当年的DGP数据对大学生就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尝试探索适合中国实际的大学生就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问题,对促进大学生就业具有指导意义。近年来国内外研究经济增长和就业问题的研究文献很多,但是关于研究大学生就业和经济增长的关系的文献却非常少,并且国外学者对此问题

现有的研究更多的是围绕各种非经济因素,采用不同的计量方法对其影响程度进行评价,而国内学者除了对非经济因素的研究以外,对经济因素的研究主要验证奥肯定律在中国适用性,且大多只是对奥肯定律是否适用做了一个验证,极少有对奥肯定律加以修正的研究。本文不仅对奥肯定律的两种经典表达式进行了验证,而且建立了适合中国实际情况的大学生就业与经济增长关系的二次曲线模型,经计算得出二次曲线的拐点出现在经济增长率为8.5%的附近,当经济增长率处于8.5%以下,经济增长的就业率弹性就为正,当经济增长率处于8.5%以上,则经济增长的就业率弹性为负。本文共分为七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阐述本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文章主要内容和结构,以及本文的创新与不足。第二部分是文献综述,主要列举国内外学者对奥肯定律的研究及对大学生就业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成果。第三部分是现状分析,根据权威部门已经公布的大学生就业的有关数据和经济增长情况的有关数据,运用理论和案例相结合的方法,对扩招后大学生就业的现状及经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济发展情况进行了分析。第四部分是影响大学生就业的经济因素分析,对公开发表的文献中提到的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各种经济因素进行了定性与定量分析。第五部分是奥肯定律在中国适用性的实证分析,利用1978~2008年城镇人口失业率对奥肯定律的两种表达式进行验证,结

“为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提出三条合理化建议”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数字经济是指以使用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作为重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的有效使用作为效率提升和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推动力的一系列经济活动。其内涵包括两大部分:一是信息通信产业部分,包括电子信息制造业、电信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互联网行业等;二是数字经济融合部分,即传统产业由于应用数字技术所带来的生产数量、质量和生产效率提升,其新增产出构成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和世界其他国家相比,中国数字经济特色鲜明。首先中国的数字经济覆盖面更加广泛,囊括制造业、服务业和农业等多个领域。其次,中国数字经济独有的政府支持和企业创新双驱动模式效果显著,推动中国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此外,中国数字经济的市场应用较为广泛,民众接受度高于世界其他国家。最后,不同于其他国家只有大企业参与数字经济创新,中国不仅有大企业引领创新,各中小企业的创新参与度也很高,表现活跃。 (摘编自张莉《中国数字经济须正视挑战》)材料二 当下,我国数字经济蓬勃发展,不断实现历史性突破,已经成为世界公认的数字经济大国。同时,数字经济发展规模已位居世界前列,联合国《2019年数字经济报告》显示,中美两国是全球数字经济领跑国家。据有关研究机构测算,2018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已达31.3万亿元,占GDP比重为34.8%。产业数字化效能也在不断提升,2018年,产业数字化规模为24.9万亿元,占GDP的比重为27.6%。一批工业互联网平台加速崛起,网络零售额、移动支付交易规模均位居全球首位。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改变了人们的正常工作与生活轨迹。在抗击情过程中,数字经济依托5G、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大型互联网平台优势,不仅为疫情联防联控和复工复产作出贡献,更成为对冲疫情影响、提振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让行业、企业、政府、学术界甚至是个人都越来越意识到数字经济的重要性。 (摘编自高晓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材料三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我国传统产业利用数字技术的广度深度不断扩展,新模式新业态持续涌现,产业组织形态和实体经济形态不断重塑,数字经济已经成为我国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力量。但同时,数字经济发展中面临的一些问题也逐渐显现。 首先是发展不平衡现象突出。当前,数字经济在第三产业中发展较为超前,第一、二产业相对滞后;在东南沿海发达省市数字经济发展较好,而西部省区市在规模和增速上都普遍落后;在消费领域数字经济发展较快,而生产领域技术和资源投入仍然不足,创新、设计、生产制造等核心环节的实质性变革与发达国家还有差距。 其次是融合发展基础仍然薄弱。传统产业利用数字技术的能力不足,信息化投入的试错成本和试错风险超出企业承受能力。新兴产业虽然发展快但体量尚小,平台经济、分享经济等新模式新业态对经济增长支撑作用有限。 再次是治理能力和制度建设滞后。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线下线上问题聚合交错,市场运行更加复杂,线下不规范问题在线上被快速复制放大,一些新型经营不规范问题持续涌现。现有监管框架条块化与属地化分割,而数字经济发展跨领域与跨地区特点突出,传统监管已不能适应跨界融合发展需要。还有些新的业务领域存在制度空白,给行业发展带来较大的不确定性。 (摘编自洪慧民《夯实数字经济发展基础》) 4.下列关于“数字经济”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学习《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心得体会

学习《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心得体会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显示,2019年我国数字经济增加值规模达到35.8万亿元,占GDP比重达到36.2%。专家指出,近年来数字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进一步凸显,规模不断扩张、贡献不断增强。 在国际经济环境复杂严峻的背景下,2019年我国数字经济继续保持了较快增长,按照可比口径计算名义增幅达15.6%,北京、上海数字经济GDP占比已超过50%,数字经济在地区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数字经济疾步快跑,看点显然更在“数字”之外,反映出不断增强的中国创新能力和创新实力,表明了中国经济活力充沛、增长动能澎湃。 数字经济疾步快跑是践行创新发展理念的重大成果。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在关键领域的创新不断取得新的成果、实现新的突破、走向世界前沿。数字经济风起云涌,逐渐形成较为完整的数据供应链,有力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集成融合,显著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正是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席卷

全球态势,持续推进信息化、大数据领域创新发展取得的积极成果。 数字经济蓬勃发展为经济转型升级持续注入强动能。数字经济的魅力在于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字化治理和数据价值化。研究显示,2019年数字产业化增加值达7.1万亿元,同比增长11.1%。数字经济减少信息流动障碍,加速资源要素跨产业、跨区域合理流动,给产业转型、经济转型提供支持。疫情防控期间,网络购物、视频会议、远程医疗、云课堂等新模式层出不穷,数字经济在支撑复工复产、保障就业、提振经济等方面的作用充分凸显,也进一步说明了其应用广泛、潜能巨大、前景广阔的优势特点。 数字经济奋楫逐浪,中国巨轮风劲帆满。信息技术、大数据、智慧治理加速向工业、服务业、社会事业等各个领域渗透。助推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推陈出新,激发了社会创新活力和发展动能,数字经济站上了新的风口、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有预测认为到2025年规模可达到60万亿元。国家和地方提速、加码布局“新基建”,推动云计算、5G、物联网等技术的发展与落地,进一步夯实数字经济发展基础,从短期看有望拉动投资、内需,助力“六稳”“六保”政策落实,加快经济复苏步伐,从长远看可望有

最新中国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对策建议

2011中国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对策建议 一、大学生就业形势 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形势或就业问题,按其性质划分,大致表现为三种类型,即一般性就业问题、结构性就业问题和个人职业选择性就业问题。在我国,一般性就业问题不仅过去存在,现在和将来也不可能完全消失。同时,结构性就业问题和个人职业选择性就业问题又日趋严重。 (一)一般性就业问题 一般性就业问题是指缺乏足够的工作岗位而产生的就业问题,即人多岗位少,基本特征是“人找事”。从总体上来说,中国目前仍属人才奇缺的发展中国家。据国家统计局统计,中国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数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有非常大的差距。因此,从理论和实际上说,中国在今后相当长时间内,急需大量大学生,也就是说,在我国相当长时间内,大学生并不是多了,而是太少了。 (二)结构性就业问题 结构性就业问题是由于经济结构和劳动力结构不对应而形成的工作岗位与劳动者文化技术水平不相适应而产生的就业问题。具体说来,结构性矛盾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不同学校和专业之间的需求冷热差距相当明显。不少用人单位在招聘大学生时主要瞄准的是全国重点大学的学生,甚至非北大、清华的不要。另外,一些理工科专业的大学生被用人单位以“批发”方式要走,而许多文科专业的大学生则只能“零售”。二是学历需求越来越高。用人单位对大学生学历层次的需求越来越高。研究生比较“抢手”,本科生的需求基本持平,专科生则比较明显地呈现供过于求的态势。三是不同地区需求反差明显。越是经济发达、人才密集的地区,对于大学生的需求越急迫,接收的量越大;越是经济落后、人才稀少的地区,反而越不好安排大学生,接收也不积极。 (三)个人职业选择性就业问题 个人职业选择性就业问题是指由于个人出于对职业的选择未能就业而导致的就业问题。它与结构性就业问题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一定的区别。相同的是:它们都表现为“人找事”与“事找人”。区别在于:结构性就业问题表现为有空闲的岗位,劳动者也有意去填补,但由于缺乏必要的文化和技术,不能适应这项工作的需要,因而不能就业;个人职业选择性就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分析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分析 (一)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主要表现 1、沿海与内地经济发展的差距 2、东、中、西部经济发展的差距 3、省区之间经济发展的差距 4、南北之间经济发展的差距 5、城乡之间经济发展的差距 (二)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形成原因 1、历史基础 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历史差异,是构成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现实差距的重要 因素之一。 2、区位条件 区位条件是指一个地区与周围各种社会经济事物关系的总和,包括位置关系、地域分工关系、地缘政治关系、地缘经济关系以及交通、信息关系等。区位条件作为经济区域的成长基础,是一种重要的经济资源,它在实现工业化和经济起飞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甚至决定性作用。 3、制度因素 中国的改革,发展了市场经济,也同时造成了富裕的城市和东部地区更加 富裕,贫穷的农村和西部地区更加贫穷,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 4、政策倾斜效应 政策的倾斜是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主要原因。 5、人力资源差异

区域间人力资源差异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存在差异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有 思想文化因素和教育共同组成的人力资源是区域发展的基础条件。应当看到,中国东、中、西部地区以及城市与农村之间,由于历史和现实的种种原因,思想文化和教育存在着较大差异。 (三)对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评价 1、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积极意义 (1)区域经济一定程度的发展差距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泉。 (2)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是区际竞争与合作的基础。 (3)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给落后地区造成一种压力。 2、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消极影响 (1)区域经济发展差距过大,会制约国民经济的总体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2)区域经济发展差距过大,会损害落后地区自我发展的能力,加剧区域经济的矛盾。 (3)区域经济发展差距过大,不利于社会公平和共同富裕的实现。 (4)区域经济发展差距扩大,不利于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 (四)解决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政策思路 1、在经济全球化时代背景之下,各地区经济都应融于世界经济体系之中。 2、遵循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继续允许和鼓励有优势的地区发展得更快、更好,以此引领全国经济发展。 3、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努力缓解区域经济差距扩大的趋势。 4、落后地区要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发挥自身优势,赶超发达地区。所谓落后地区,是指一定地域范围内经济发展水平处于低下层次的地区。它包括以下含义:① 落后地区是一个相对的地域概念。

中国直销银行排行榜

中国直销银行排行榜 自从2014年2月28日民生直销银行上线,并推出'如意宝'产品,由于低风险、收益高,且转进转出灵活的特点,仅仅一个月总申购额便已近200亿元,并累计为客户回馈收益1700万元。这一模式的成功吸引了众多股份制银行跟进,很快国内的直销银行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兴业、平安银行等先后加入,截止目前国内上线的直销银行已经有36家,并且正在筹建之中的直销银行也不在少数,这些直销银行多数由股份制银行或城商行开办,但也不乏工行这样的国有银行。有预测认为2015年底,直销银行或将增至百家。 直销银行相对实体银行的三大不同点 何谓直销银行?其实这是一种新型的银行运作模式,它的经营模式不以实体网店和物理柜台为基础,不发放实体银行卡,客户主要通过电脑、手机、电话等远程渠道获取银行产品和服务,因没有网点经营费用,直销银行可以为客户提供更有竞争力的存贷款价格及更低的手续费率,降低运营成本,回馈客户是直销银行的核心价值。直销银行是互联网时代应运而生的新模式,具体说来,使用直销银行的客户,业务全流程办理可自助在线完成,客户自己可以掌握业务处理进度。 直销银行模式最早出现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北美及欧洲等

发达国家,其作为一支'舶来品',对广大民众来说,仍属于新鲜事物,普及率不高,很多人质疑,当前的'直销银行'是否为重新包装的电子银行、手机银行的一种营销噱头和一种延伸,和网络上购买银行新发行的金融产品具有相同的原理和操作,并非产业创新。表面上,直销银行与传统银行的线上渠道并无区别,似乎已经实现了直销银行的功能,但二者存在着本质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模式是否独立方面 直销银行不依赖于实体网点,是脱离了传统银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组织。而电子银行只是实体网点的一个补充渠道,依托的还是实体营业网点。现在人们的使用习惯更倾向于通过互联网形式,而直销银行强调简单化,它可以突破地域的限制,弥补传统银行物理网点的不足。 二、效率与成本方面 直销银行实行完全的互联网运作模式,所有服务和产品都是通过客服电话和互联网方式来完成,体现了电子媒介对于原有银行组织架构的分离;而电子银行业务仅为一种渠道和工具,是传统存贷业务在空间上的拓展,服务于传统银行的各个业务板块,更多是用来充当对庞大实体网点的辅助和补充,并未完全脱离背后的实体网点而独立存在。比如电子银行需要以实体网点为依托,办理银行卡并开通网银服务后,才能进行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操作;直销银行则不需要银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 (农经081 ) 摘要:“统筹区域发展”,是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要求之一。当前,我国正在为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而奋斗,在此发展进程中,全国各地都有自己的区域发展特色。怎样正视我国东南西北地区的差距和发展潜力,是统筹区域发展的前提之一。 关键词:中国区域经济发展 1.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概述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是实现经济和社会目标的需要。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相应的是:启动经济高速发展的车轮,实行非均衡发展战略;进一步加速经济发展,实行全局较均衡但局部不均衡的发展战略;保持协调发展、实现共同富裕,实行协调发展战略。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是走向共同富裕的需要。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需要,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精髓就是从“先富到后富再到共同富裕”。邓小平指出:“我们提倡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是为了激励和带动其他地区也富裕起来,并且先富起来的地区帮助落后的地区更好的发展。”在视察南方讲话中,小平同志又一次强调了这个问题,他说:“走社会主义道路,就是要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同时,他又指出:“如果富的愈来愈富,穷的愈来愈穷,两极分化就会产生,而社会主义制度就应该而且能够避免两极分化。” 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其实质是顺应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允许而不是限制一部分地区先发展起来:而其最终目的则是实现共同富裕。中央对东部沿海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关系高度重视,明确提出了加快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方针,并进一步提出,“促进地区经济合理发展和协调发展。东部地区要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在推进改革开放中实现更高水平的发展,有条件的地区要率先实现现代化。中西部地区要加快改革开放和开发,发挥资源优势,发展优势企业”,要“从多方面努力,逐步缩小地区发展差距”。在“坚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方针的指导下,党中央下决心加快中西部地区的发展步伐。这将使我国地区经济结构发生重要变化,与此相适应,将逐步形成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新格局,并为最终实现全国的共同富裕奠定基础。 2.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国情 2.1 我国是个大国,经济区域众多,条件千差万别,因而区域经济发展的水平和状况有差异。

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白皮书

中国企业 数字化转型白皮书
CHINESE ENTERPRISES DIGITAL TRANSFORMATION WHITE PAPER

什么是数字化转型
什么是 数字化转型
从2015年G20大会将数字化转型作为大会议题以来, 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新经济时代即数字经济时代政府及 产业界关注的重大课题。数字经济意味着数字化已经成 为经济发展的新动能,数字化转型则是各类社会经济实 体进入数字经济的主要途径。

01|02
1.什么是数字化转型
中国数字经济的发展已经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到数字化转型的基本路径。2010年以来,物联网、云计算、 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在各个行业带来了一道又一道的风口,但是这些技术究竟是如何影响着 我们的客户、企业的运营、企业的商业模式的?如何抓住这些新的机会趁势而上,打造数字经济时代的 新优势? 我们认为,企业数字化转型就是企业借助数字化解决方案,将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化、智能 化技术应用于企业,通过规划及实施商业模式转型、管理运营转型,为客户、企业和员工带来全新的数 字化价值提升,不断提升企业数字经济环境下的新型核心竞争能力。 今天的数字化转型是从昨天的互联网转型走来。互联网转型的基本出点是“连接”,数字化转型的基本 出发点是“虚实融合”、物理世界与信息世界的数字化融合正在改变制造、零售、金融、建筑和房地产 等行业,新制造、新零售、新金融、新服务等数字化的新产业生态正在加速形成。
数字化转型在企业的推行有五种基本类型,根据企业的数字化战略,企业可能选取其中一种或 多种数字化转型战略:
数字化营销转型:“两微一商”(微信、微博和电商)让数字化营销在中国企业中快速普及, 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成为数字化营销的重要创新利器; 数字化运营转型:以ERP为核心,包括CRM及SRM的数字化运营平台成为企业完善管理流 程、实现业务协作、提升决策透明度的重要基础; 数字化产品转型:数字化成为产品的新内核,远程连接、云体验和场景化体验给用户带来全新 的产品体验价值。数字化产品需要以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为理念,以数字化设计、数字化制造 为手段,加快产品创新速度,快速满足产品个性化定制需求; 数字化服务转型:基于物联网、大数据、云平台,实现产品远程连接、场景感知、需求预测、 远程诊断、主动服务,传统的响应型、低响应的服务需要加快向主动的、可预知的、实时感 知、快速适应的数字化服务转型。 数字化人才转型:数字化时代,需要实现流程、资产、设备与人员的数字化连接,亟需通过人 员赋能加快人员的数字化连接、协同、分析、决策能力,提升数字化时代人员的自治管理、自 主决策、自主经营、自我提升的能力。

2015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光明日报)

《2015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自主创业持续上升 来源:光明日报作者:麦克斯研究所 文章地址https://www.doczj.com/doc/b712120148.html,/dybg/gqdy_ttxw/201507/t20150722_2089598.shtml 自主创业持续上升“重心下沉”趋势初显 2015年中国大学毕业生就业报告 麦可思—2014届较2013届月收入增长较快的主要本科专业类(前5位)

编者按 又是一年毕业季。今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近750万,再创历史新高。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情况怎样?大学生毕业后职业发展如何?毕业生需求有哪些新的趋势?这些问题牵涉千千万万毕业生和家长的心。今天,我们特别编发麦可思研究院日前发布的《2015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该报告基于麦可思研究院对2014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的调查研究,以及对2011届大学生毕业三年后的跟踪调查研究,其中的数据及结论,期望能对教育主管部门、高校和大学生就业创业具有参考价值。 1.近三届大学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稳定 1.近三届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稳定

2014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92.1%)比2013届(91.4%)略有上升,比2012届(90.9%)上升1.2个百分点。其中,本科院校2014届毕业生半年后的就业率为92.6%,比2013届、2012届(分别为91.8%、91.5%)均有所上升(分别上升0.8、1.1个百分点);高职高专院校2014届毕业生半年后的就业率为91.5%,比2013届(90.9%)略有上升,比2012届(90.4%)上升1.1个百分点。近三届大学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呈现稳定趋势。 2.选择创业、升学的毕业生比例持续增加 2014届大学毕业生“受雇全职工作”的比例(79.2%)与2013届、2012届(分别为80.6%、81.3%)相比有所下降,但总体就业情况能保持稳定。主要是因为自主创业的毕业生比例从上届的2.3%上升到了 2.9%;同时本科毕业生读研比例从上届的10.8%上升到11.7%,高职高专读本的比例从上届的 3.8%上升到 4.2%。 3.各专业就业状况具有持续性 根据就业状况,可以把各专业分为“红、黄、绿牌”专业。红牌专业指的是失业量较大,就业率、薪资和就业满意度综合较低的专业,为高失业风险型专业。黄牌专业指的是除红牌专业外,失业量较大,就业率、薪资和就业满意度综合较低的专业。绿牌指的是失业量较小,就业率、薪资和就业满意度综合较高的专业,为需求增长型专业。 2015年大学毕业生红牌本科和高职高专专业,与2014年相比,部分专业一致,各专业就业状况具有持续性。2015年本科就业红牌专业有生物工程、美术学、生物科学、应用物理学、应用心理学、法学、音乐表演,其中法学、生物工程、美术学专业上届也是红牌专业。高职高专红牌专业有法律事务、语文教育、初等教育、投资与理财、应用日语、国际金融,其中法律事务、语文教育专业上届也是红牌专业。2015年本科就业黄牌专业有体育教育、动画、英语、工商管理、汉语言文学。高职高专黄牌专业有会计电算化、工商企业管理、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2015年本科绿牌专业有建筑学、软件工程、网络工程、通信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车辆工程、矿物加工工程。高职高专绿牌专业有:铁道工程技术、电气化铁道技术、石油化工生产技术、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供用电技术、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出现红、黄牌专业的原因既可能是供大于求,也可能是培养质量达不到岗位需求,反映的是全国本专业的总体状态。 2.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持续上升

十四五时期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新机遇

十四五时期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新机遇 经过数十年的发展,我国发展数字经济所依托的基础软硬件技术和产业取得了较大进展,初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产业链。未来10年,得益于我国政策规划的红利效应、新一代信息技术驱动下的产业结构升级效应、数据资源禀赋效应、中国模式的国际扩散效应,我国数字经济还将迎来飞速发展。 一是政策规划的红利效应。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先后颁布《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网络安全法》,明确了宽带中国、互联网+行动计划、大数据发展战略、《“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等顶层设计,绘制了今后5到10年信息化发展蓝图,也给全社会释放了积极有利的信号。未来10年,将是信息化政策规划红利充分释放极为关键的重要历史时期。 二是新一代信息技术驱动下的产业结构升级效应。当前,信息技术已成为我国第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平台和枢纽。在工业生产领域,信息技术促进生产向协同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设计、工艺、装备、管理、服务全面升级,柔性制造、网络制造、绿色制造、智能制造不断发展,基于大数据技术的精确预判、精益生产、精细管理、精准营销充分发展,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随之获得极大提升;在服务消费领域,平台经济、分享经济、体验经济发展迅速。现代物流、在线金融服务、数据资源支撑等配套电子商务要素不断完善,基于自媒体、网络直播、社交网络、微视频等新型传播手段的商业模式创新不断涌现,数字经济发展迎来难得历史机遇。 三是数据资源禀赋效应。数据资源,是数字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也是提升信息社会智能水平和运行效率的关键要素,被视为决定未来竞争能力的战略资产。我国拥有大国市场优势,网民数量巨大;网络企业运营能力优秀;本土互联网企业发展迅速;网络媒体、电子政务、网上银行、医疗信息等领域数字化水平较高。这些资源要素禀赋使我国在获取数据、积累数据和开发数据等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四是中国模式的国际扩散效应。当前,世界经济依旧处于后金融危机时代的深度调整期,我国拥有相对完整的信息产业链和较高的生产能力,随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信息化建设的深入,我国网信企业将迎来难得的成长机遇。

全球化的中国经济与大学生就业

全球化的中国经济与大学生就业 全球化就是指全球经济和社会一体化的趋势,包括在全球内形成共同市场、共同行为规则以及文化相互交流融合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各种主体或组织为争夺资源、利益和话语权,会采取各种经济、政治、文化手段,在全球范围内展开竞争。全球贸易往来增多、资金在国际间流动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正在推倒各国的经济壁垒,使其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一个相互依赖、相互发展的整体。经济全球化已呈不可逆转之势,并对世界政治、经济、文化产生重大影响。随着中国加入WTO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深入,全球化将对中国经济产生越来越深远的影响。在全球化的影响,人力市场不仅受到全球经济因素的影响,还受到政治等因素的干扰,实际后果因而变得复杂。 全球化使得中国经济的发展对外依赖度大副提高,这意味着中国企业进入世界市场的获利和发展机会增多,而反过来也使中国的国内市场成为各国企业纷纷抢占市场份额的制高点。在这个过程中,具有高素质和掌握着高知识技能的中国大学生毫无疑问将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人群。同时,在”全球化”的这个平台上,作为大学生们应该懂得如何把握有限的机会和创造机会。并且在“全球化”的趋势下,网络经济的发展也给大学生们带来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大学生们应该充分利用自身条件和已有的知识经济去创收。 一全球化为大学生就业提供的有利条件 1、国内经济增长将给大学生带来新 的就业机会 全球化使我国经济增加了新的增长点。同时,外商在中国的直接投资逐渐增长,使我国的GDP增长速度将会提高。由于经济增长而产生的就业岗位每年至少在百万以上,这将为大学毕业生提供一个基本的就业空间.因此,我国大学生结业的前景应该是乐观的,对大学生将来的发展是有利的. 2、对外开放的逐渐扩大创造新机遇 中国为全球化提供了一个广大、最有潜力的市场。按照国际规则来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中国将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领域,特别是要有步骤的开发金融、电信、保险、外贸、商业、旅游等服务业,这将对跨国公司产生更强烈的吸引力,国外货币资本、商业资本将纷纷抢摊,引发新一轮的对华投资热潮。外企进入中国市场后,出于经营开拓和事业发展的迫切需要,它们首先必需要了解并适应我国的国情,从而了解国情、民情、行业的现状和相关的法规,其最便捷和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吸纳当地人才,而中国的大学生正可成为他们的首选。大量外资企业的进入,可为我国的各项专业人才带来更多的发展空间与机遇。 3、国内政策对大学生就业的支持 中国政府在应对全球化对大学生就业影响方面也采取了许多有效措施,其核心是为大学生创造就业机会。中国政府连续几年出台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文件,

《数字政府白皮书——AI时代的数字政府发展指引》(PPT全文详解)

《数字政府白皮书——AI时代的数字政府发展指引》(PPT 全文详解) 数据观获悉,近日,在“2017互联网+智慧中国年会”——数字政府与互联网+政务服务论坛上,国脉研究院副院长金婧发表了在数字政府领域的研究成果《数字政府白皮书——AI时代的数字政府发展指引》报告,以下为详情(实录系根据现场速记和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核)。金婧:今天我的主题是《AI时代的数字政府发展指引》。最近大家一直在谈论数字政府,那么数字化概念对大家来说已经不陌生了。从1998年美国前副总统艾伯特·戈尔提出“数字地球”的概念之后,数字国家、数字城市、数字社区等概念都出来了,世界各国将数字治理提升为国家治理,乃至全球治理的战略层面。通过这样一组数据,我们也可以看到近几年在人工智能、共享经济、公益方面出现了很多值得关注的变化。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实际上也在经历着数字化洗礼、网络化重塑和分权化再造,这种情况下我们政府治理模式也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国脉对于数字政府相关研究主要是从基本内涵与表现特征、发展模式与实践案例、评价体系和未来展望这三方面展开的。今天时间有限我就其中观点和要点与大家分享。 一、基本内涵与表现特征

▊信息社会具有一体化、社会联动性高、复杂不确定性的特征,这种背景下需要从三个维度来理解数字政府:○数字政府是一种不断演进的政府形态 在不同的技术条件、需求阶段、社会响应趋势下,其所表现出来的特色、价值和影响等均不一样,本质上,数字政府是在web2.0技术、移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不同技术的作用下,不同服务模式的驱动与用户需求的倒逼下,逐渐生成的政府新形态。 ○数字政府是一种数据驱动的组织范式 本质是数据驱动,无论是治理精细化、服务个性化,其背后是对数据价值的挖掘与运营,作为数据驱动的组织,数据作为一种资产、能源和组织灵魂与依归,电子政府、网络政府、智能政府等都是不同的数据价值爆发阶段对数字政府的再 定义。 ○数字政府是一种社会创新的开源平台 数字政府的终极模式是公民社会的成熟与自组织,主动参与政府事务并分担责任贡献力量解决问题,类似于Appstore的应用市场模式将出现,政府以开源平台模式呈现自身能力与资源,为社会创新力量提供二次创新与开发的基础资源。通过数字政府演进路线图可以直观看到以2013年大数据为基点,所有应用、设备、需求都出现爆发式增长和转变,数字化形态也从信息数字化到业务数字化再到组织数字化转变,

麦可思201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

麦可思研究院的201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蓝皮书 《201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 2012年6月9日,由麦可思研究院(MyCOS Institute)独家撰写、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正式出版的2012年就业蓝皮书《201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正式发布。此次蓝皮书发布得到了诸多教育专家、学者、关心高等教育和大学生发展的社会知名人士的关注,他们都对2012年就业蓝皮书给予了高度评价。 《201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是自2009年以来的第四次年度报告。就业蓝皮书首度出版以来,受到ZF、高校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是一份基于科学的数据调查来研究高等教育的权威报告。报告通过对毕业生的就业数量、就业质量、就业流向、能力与知识的满足程度、为读研所做的本科学术准备的分析,来反映社会需求与就业质量。就业质量是大学生培养质量的最主要的社会评价指标。 大学生就业状况既反映了大学生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状况,也反映了大学生培养质量。《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建立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中国近20年的经济高速增长,其职业和能力需求变化已属世界最快的行列,中国需要跟踪社会对大学毕业生的需求,为调整高校的专业结构、课程设置、教学方式提供科学依据。 2012年就业蓝皮书基于麦可思公司对2011届大学毕业生半年后的抽样调查以及对2007届大学毕业生三年后的抽样跟踪调查研究撰写。2011届大学毕业生半年后调查抽样达到46万余人,回收问卷约22.7万份;大学生毕业三年后职业发展调查对象为曾经在其毕业半年后参与过调查的2007届毕业生群体(回收问卷约20.3万份),本次调查为该答题群体三年后的连续跟踪调查,回收问卷约10.95万份。 今年的年度报告共分为三个子报告:“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报告”、“大学毕业生中期职业发展报告”和专题研究“高等教育人口流动分析”。其中,“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报告”是对全国层面的应届大学毕业生的社会需求与就业质量的分析。就业率、薪资、专业对口率、职业期待吻合度、毕业半年内离职率、毕业生满意度是主要的分析指标。“大学毕业生中期职业发展报告”是本年度报告的全新部分,是基于对2007届大学毕业生的半年后和三年后两次跟踪调查而得。“高等教育人口流动分析”分析了各地区的应届大学毕业生吸引力、大学教育引起的区域性人才流动、家庭的职业阶层上升和“北上广”地区的流动。 一、2011届大学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跟踪调查结果 1、 2011届大学毕业生就业率超过了金融危机前的水平,就业率和月收入持续上升 2012年就业蓝皮书指出,2009届和2011届大学毕业生半年后的就业率[ 就业率: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率=已就业本科毕业生数/需就业的总本科毕业生数;需要注意的是,按劳动经济学的就业率定义,已就业人数不包括国内外读研人数,需就业的总毕业生数也不包括国内外读研的人数;ZF教育机构统计的就业率通常包括国内外读研人数,也就是本报告中的非失业率。高职高专毕业生的就业率=已就业高职高专毕业生数/需就业的总高职高专毕业生数;其中,已就业人数不包括专转本人数,需就业的总毕业生数也不包括专转本人数。]连续两届呈现上升,2011届大学毕业生半年后的就业率增长趋势更为明显。2011届大学毕业生半年后的全国总体就业率为89.6%,比2009届全国总体(86.6%)上升了3个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