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世界遗产对联-世界遗产资料故事

世界遗产对联-世界遗产资料故事

世界遗产对联-世界遗产资料故事

世界文化遗产复习资料

世界文化遗产复习资料

世界遗产包括:“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世界文化景观”四类。

1972年10月17日至11月21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举行第十七届会议,通过了《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公约》,明确了文化遗产的定义:1)、文物: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建筑物、碑雕和碑画、具有考古性质成份或结构、铭文、洞窟以及联合体;

2)、建筑群: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在建筑式样分布均匀或与环境景

色结合方面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单立或连接的建筑群;

3)、遗址:从历史、审美、人种学或人类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人类工程或自然与人联合工程以及考古遗址等地方。

大革命期间,法国人明确提出了“文物建筑是过去某个时代的活的见证”这一重要观点,认识到了文物建筑的价值所在,提出以艺术和历史的名义保护历代的遗产;还提出文物建筑是国民的共同遗产,要收归国有。1796年创立了法国建筑遗迹博物馆。1810年法国政府进行了第一次文物遗产清查,并由内政部成立了文物建筑遗产保护委员会,设立了视察员。并实施了第一批保护项目(如Saint Denis圣丹尼大教堂、Vezelay维泽勒大教堂的保护)。法国政府任命了第一位文物建筑总监---历史学家、考古学家、浪漫主义戏剧作家梅里美。

在勒.杜克之前的19世纪初年,欧洲盛行的是“设计式”修复:当时的建筑师

们对哥特式和罗马式建筑感兴趣,进行了一批修复活动。由于他们对这些风格类型的建筑了解甚少,在修复理论上、方法学上及艺术史方面未做必要的学习、研究和考证,所以没有一贯的修复原则和准确的修复方法,修复工作做得很随意,修复者常常是在创新,象是在做哥特式或罗马式建筑的设计练习,甚至常常根据自己的的想象给建筑物加上一些原本没有的部件,如塔楼、尖顶之类。他们的这种修复缺乏科学性,不是保护而是破坏。有很多中世纪的建筑经过这样的修复变成了新时期的作品。而勒·杜克提出了一套较完整的修复理论,即“风格修复”理论,形成了遗产保护的法国学派。风格修复很快传遍了欧洲,成为当时欧洲各国修复文物建筑的主导理论思想。

法国学派

1.原则---“每一座建筑物,或者建筑物的每一个局部,都应当修复到它原有的风格,不仅在外表上要这样,而且在

结构上也这样。”

2.要求---进行修复的建筑师要“确实熟悉艺术史各时期特有的风格,…要有丰富的结构知识和经验,…熟知各个不同时代的和不同流派的建筑物的建造方法”。“在修复工作开始之前,首要的是确切地查明每个部分的年代和特点,根据它们拟定一个有可靠文献为依据的逐项实施计划,

或者是文字的,或者是图像的”。“只许用更好的材料、更牢靠的或更完善的方法来取代坏掉了的部分”。

3.目的---修复建筑是为了把它传给将来。“修复一座建筑,不是保存它,不是修缮它,也不是重建它,而是要把它恢复到完完整整的状态,即使这种状态从来没有真正存在过”。

如何评价法国学派?

法国学派的理论是有关遗产保护的第一套科学理论,其科学性表现在:注重建筑物的整体性,从外观到内部结构,表里如一;要求从事修复工作的建筑师

要具备扎实的建筑史理论知识及相关的结构、构造的知识和经验。在经过充分的准备工作、有可靠依据的前提下才可以开始修复,这都表现出了严谨、科学的工作态度;对文物建筑保护的目的有了较明确的认识,那就是要“传给将来”,与我们今天的遗产保护的目的是一致的。是在实际使用中施行保护的十分先进的、积极主动的保护观念。

但是同时法国学派理论上的缺陷与错误也是十分明显的,最根本的就是以恢复文物建筑在某个特定历史时间里的艺术特色为修复工作的基本目标,过分追求建筑物在艺术风格上的完整性。

为了这种风格上的“统一”与“完整”(因为强调建筑物整体上的风格一致,所以风格修复也叫做整体修复),对建筑物进行改动也在所不惜。对建筑物原本就没有的,或是现在没有了的,还有现有的但是风格却不够“纯正”的部分依照通过考察、研究建筑物鼎盛时期的形式特征得出的设计思路与手法进行增添、

修改、删除。修复工作过多地带有修复者的主观意图。

这种风格修复理论完全忽视或者说在那个历史时期里还根本没有意识到尊重和保持文物建筑的“原真性”这一问题,对文物建筑的“完整性”的理解也是片面的,只认识到了“完整性”的表面内容,那就是物质形式的完整而不是所携带信息的完整。在造成的严重后果方面风格修复不亚于“设计式”修复,不同的只是风格修复以有根有据的设计代替了“设计式”修复的自由随意的创作。当时大量的在19世纪之前还保持着原初状态的文物建筑经过风格修复后呈现出崭新的面貌,有的甚至被拆除重建为修复者设计的理想形式。

英国学派

原则---对于过去年代里创造的文物建筑,最有效的方法是保持其在物质上的原真性。任何必须的修缮或修复决不可使历史见证失真,而又必须明白无误地是现代的。

主张---修复是根本不可能的。用保护代替修复,保护古建筑身上的全部历史,用经常的照料来防止破坏。为加固而用的措施应该让人一下就能辨别出,决不能伪装成什么。决不窜改古建筑的本体和装饰。

对英国学派的评价

与法国学派较多的人为干预相比,英国学派在浪漫主义思想的影响下更多地表现出“无为”,主

张不要以过多的人为手段与措施改变文物建筑自身的自然发展与衰亡,认为这人为的干预实际上不起根本性的作用。只需要以日常的维护、管理使文物建筑保持健康的状态就可以了,这种观点是科学的、正确的,而强调加固措施的可识别性和真实的表达则表明英国学派对文物建筑的原真性的理解和重视达到了一个很高的层次,比起法国学派先进很多了。然而过于绝对地否定修复使英国学派的理论与做法显得有些脱离实际,因为构成建筑物的各种材料的寿命

都是有限的,在文物建筑处在即将破坏的危急关头仍反对一切修复,只会使文物建筑得不到应有的保护而最终衰亡。

第一届国际历史古迹建筑师及技术专家国际会议在雅典召开--“修复历史性文物建筑的”《雅典宪章》。

《雅典宪章》由“基本原则”、“关于保护历史性文物建筑的行政和立法措施’,“文物建筑的审美保护”、“文物建筑的修复’,、“文物建筑的损坏”、“保护的技术”、“历史性文物建筑保护与国际合作”七个部分组成。提出了“彻底放弃修复以避免修复工作所造成的危害,而代之以经常持久的维护”,“由于坍塌或破坏而必须修复时,应该尊重过去的历史和艺术作品,不排斥任何一个特定时期的风格”,“为了延续文物建筑的生命,必须继续使用它们。但使用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它们的历史和艺术特性”这三个基本的保护原则。

《雅典宪章》第一次以国际文件的形式确定了文物建筑保护的原则。其理

论基础是意大利学派的、经过乔万诺尼修改的博伊托的理论。这也说明意大利学派的理论观点得到了国际范围内的广泛认可,成为国际性的指导思想。《雅典宪章》是一个对于遗产保护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的国际性文件,它的重要意义在于开始确立遗产保护的观念与行动的科学规范。

CIAM[国际现代建筑协会」在雅典召开会议,中心议题是“功能与城市”,专门研究建筑与城市的规划问题。所提出的会议文件即是CIAM的《雅典宪章》。其中的第七章--“有历史价值的建筑和地区”是针对文物建筑保护的。

内容:

“有历史价值的古建筑均应妥为保存,不可加以破坏:

(1)确能代表某一时期的建筑物,可以引起普遍兴趣,可以教育人民的;

(2)保留下来不妨害居民健康的;

(3)在所有可能条件下,将所有干道避免穿行古建筑区,并且不增加交通的

拥挤,也不妨碍城市有机的新发展。在古建筑附近的贫民窟如果有计划的清除,可以改善附近住宅区的生活环境并保护该地区的居民的健康。”

意大利学派的理论

文物建筑具有多方面的价值,所以保护工作不能只着眼于构图的完整或风格的纯正,而是要保存它所携带的全部历史信息。

要保护全部的历史信息,并使其清晰可读。历史上添加、改动的部分是文物建筑的原真性的重要部分,是其生命中的积极因素。

为必需所补足的部分必需与原来所用的材料不同,特点不同,容易识别也容易去掉。反对片面追求恢复文物建筑的初始风格。修缮者要客观地、无个性地研究文物建筑。保持文物建筑的原有环境。

1959年法国文化部成立。第一任部长是安德烈·马尔罗。马尔罗于1962年制定了《历史性街区保存法》(又称《马

尔罗法》),规定依据法律划定建筑遗产保护区,展开了对历史区域和历史环境的保护。

“历史性街区保存法”确定了两个原则:一是保护与利用建筑遗产,文物建筑及其周围环境应一起加以保护;二是保护要从城市发展的角度出发促进保护区的生存发展,保护与利用要为保护区恢复生机活力提供有效的途径,所以保护、改造、利用都是可以采用的方式。

德国慕尼黑市在进行城市建成区的扩展建设时制订了一份所有值得保护的住宅建筑的清单,率先提出了“整体风貌”的概念。内政部并先后做出决定保护伊萨尔河(从12世纪开始慕尼黑就是依傍此河形成、发展的)两岸的风景,对城南巨大的城市广场“特勒森草坪”南侧的建筑物实行高度控制,以免它们遮挡从广场眺望阿尔卑斯山的视线。城中某些地段也实行高度控制,为的是行走在城中的人们都能抬头看见位于城市中心广场的弗劳恩大教堂(建于15世纪,慕尼

黑市的标志建筑)的塔楼。这样做的目的是要“保持慕尼黑城市的特色”。

1907-1913年

法国政府在早期的文物建筑遗产保护委员会解散后,成立了专门负责文物建筑保护的国家建筑师团,这一保护管理制度一直沿用到今天。1914年成立了国家建筑保护单位财政处,专门负责为文物建筑保护提供资金上的支持。

1913年

英国政府颁布《古迹维护和修缮条例》与《古迹保护条例》,这是英国政府第一个落实到保护实践中、具有实际意义的保护条例。1931年又对此条例进行了补充,增加了授权地方政府通过编制古建筑保护规划来保护古建筑本身及其相邻地区。英国人首次以政府法律条文的形式提出了文物建筑的“群体保护”概念,这是保护方法的重大发展。同年,意大利艺术史家、工程师G.乔万诺尼在其著作中论及古代城市的保护问题,并提出了“城市遗产”这个新词汇。他还对

博伊托的理论进行了修改和补充。

1930年

法国政府制定了有关自然遗产保护的立法—保护天然纪念物及富有艺术、历史科学、传奇和画

境特色的地点。

1964年5月ICOM〔国际古迹理事会〕(1947年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领导成立)在威尼斯

召开第二次大会,改名为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大会通过了《国际古迹保护与修复宪章》,即《威尼斯宪章》。《威尼斯宪章》重申了1931年第一次大会通过的《雅典宪章》在考古学基础上提出的关于文物建筑的价值观念和保护方法与原则。它的理论来源主要是意大利学派的思想观念,在基本概念和具体规定上更加全面、更加明确、更加严谨。内容反映出现代保护运动的工作重心和方向从文物建筑向文物建筑与历史地段并重转变。

《威尼斯宪章》的诞生是遗产保护

运动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它确定了建筑遗产保护的观念和行为的科学规范,标志着遗产保护运动步入成熟并受到国际范围内的普遍重视。同时,它也成为ICOMOS的奠基性文献。由于ICOMOS 在日后的发展中逐渐居于国际性的建筑遗产保护的主要专业技术咨询者的地位,《威尼斯宪章》遂成为世界范围内建筑遗产保护的“宪法”性文件。

1987年10月ICOMOS的第八届全体大会在华盛顿通过了《保护历史城市与城市化地区的宪章》,也称为《华盛顿宪章》。这是关于历史城市保护的最重要的国际文件,是历史城市和历史地段的保护工作开展多年以后的经验的全面总结。《华盛顿宪章》在“历史地区”的基础上提出了“历史城市”的名称,把“整体保护”的概念加以扩大和提升。明确了“不论是逐渐自发地形成的还是经过精心规划的,世界上所有的城市都是社会在历史中的多样性的物质表现,因而都是历史性的”这一城市具有的作为人类记忆

的见证者和物质载体的基本属性。

基本原则--《华盛顿宪章》确立了保护历史城市及地区的基本原则,“为了最大限度地生效,历史城市和地区的保护应该成为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整体政策的组成部分,并列入各个层次的城市规划和管理计划中去。强调历史城市和地区与生活其中的居民的难以分离的联系,“切切不要忘记,保护历史城市或地区首先关系到它们的居民”。保护的对象不只是历史城市和地区,更应该包括它们的居民的生活。

1994年11月“世界遗产委员会”第18次会议在日本古都奈良召开。会议以《世界文化遗产公约实施指南》中的“原真性”问题为主题展开了详尽的讨论,形成为《关于原真性的奈良文献》,简称为《奈良文献》。《奈良文献》的制订是为了对文化遗产的“原真性”概念以及在实际保护工作中的应用做出更详细的阐述。它是根据《威尼斯宪章》的精神,并结合当前世界文化遗产保护运动发展

的状况形成的。主要内容--在《世界文化遗产公约实施指南》所阐明的文化多样性的基础上进一步强调了文化多样性对人类发展的本质性意义;“原真性”是决定遗产价值的基本因素。对“原真性”的理解直接影响到文化遗产的保护、相关的科学研究还有《世界遗产公约》的实际执行情况;指出了用以判定“原真性”的文化遗产内部和外部的各类信息:形式与设计,材料与物质,使用与功能,传统与技术,位置与环境,精神与感受,及其他…。

世界遗产排名第一位的西班牙

1903年

中国第一个博物馆--“南通博物苑”由实业家张謇创建,这是维新运动的成果之一。提出的宗旨是“留存往绩,启发后来”。

1922年北京大学设立考古学研究所,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文物保护学术研究机构。

1929年中国营造学社(初名中国营

造学会)成立。地址设在故宫天安门内西侧西朝房。学社由清末的一位退休官员、并曾在民国初年任交通、内务总长和北平市长的朱桂辛(启铃,1872--1964 )创办,由于发现了《营造法式》这部消失多年、已无人能够解读的古籍而发起了这个旨在研究中国的传统营造学的学术团体。“中华文化基金董事会”和“中英庚款董事会”赞助部分经费。学社重印了《营造法式》在当时的学术界引起很大反响。因最初的学社成员无人懂建筑,朱启铃遂耐心地说服正主持沈阳东北大学建筑系的梁思成,于1931年6月加入学社并领导研究工作。

旅游与遗产的关系

中国旅游业发展过程中世界遗产发挥了多方面的突出作用

1、世界遗产资源是中国旅游业发展的重要资源基础。

2、世界遗产地在全国范围分布的逐步拓展,有力带动了全国旅游业的均衡发展

3、有力提升了中国旅游的主题形象,提升了旅游市场的拓展能力

旅游

来源于拉丁语的“tornare”和希腊语的“tornos”,其含义是“车床或圆圈;围绕一个中心点或轴的运动。”这个含义在现代英语中演变为“顺序”。后缀—ism被定义为“一个行动或过程;以及特定行为或特性”,而后缀—ist则意指“从事特定活动的人”。词根tour与后缀—ism和—ist连在一起,指按照圆形轨迹的移动,所以旅游指一种往复的行程,即指离开后再回到起点的活动;完成这个行程的人也就被称为旅游者(Tourist)。

“旅游”从字意上。“旅”是旅行,外出,即为了实现某一目的而在空间上从甲地到乙地的行进过程;“游”是外出游览、观光、娱乐。即为达到这些目的所作的旅行。二者合起来即旅游。所以,旅行偏重于行,旅游不但有“行”,且有观光、娱乐含义。

旅游起源

旅游的先驱是商人,最早旅游的人是海上民族腓尼基人.在旅行作为一种社会行为,古代即以存在,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旅行活动的兴起同样居世界前列,中国早在公元前22世纪就有了。当时最典型的旅行家大概要数大禹了,他为了疏浚九江十八河,游览了大好河山。春秋战国时的老子、孔子二人了。老子传道,骑青牛西去。孔子讲学周游列国。

汉时张骞出使西域,远至波斯,今伊朗和叙利亚。

唐时玄奘取经到印度,明时郑和七下西洋,远至东非海岸,旅行家徐霞客作了游记。

3、概念定义:

旨在提供一个理论框架,用以确定旅游的基本特点以及将它与其他类似的、有时是相关的,但是又不相同的活动区别开来。

国际上普遍接受的艾斯特定义,1942年,瑞士学者汉沃克尔和克拉普夫

旅游是非定居者的旅行和暂时居留而引起的一种现象及关系的总和。这些人不会因而永久居留,并且主要不从事赚钱的活动。

4、技术定义:

用它来为统计和立法提供旅游信息。各种旅游技术定义所提供的含义或限定在国内和国际范畴上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技术定义的采用有助于实现可比性国际旅游数据收集工作的标准化。世界旅游组织和联合国统计委员会推荐的技术性的统计定义--旅游指为了休闲、商务或其他目的离开他她们惯常环境,到某些地方并停留在那里,但连续不超过一年的活动。旅游目的包括六大类:休闲、娱乐、度假,探亲访友,商务、专业访问,健康医疗,宗教/朝拜,其他。

5、其他相关定义

交往定义:1927年,德国的蒙根·罗德对旅游的定义,旅游从狭义的理解是那些暂时离开自己的住地,为了满足生活和文化的需要,或各种各样的愿望,

关于世界遗产的资料

关于世界遗产的资料 世界遗产是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遗产委员会确认的人类罕见的、目前无法替代的财富,是全人类公认的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文物古迹及自然景观。狭义的世界遗产包括“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和“文化景观”四类。广义概念,根据形态和性质,世界遗产分为文化遗产、自然遗产、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记忆遗产、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简称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景观遗产。我国的世界遗产有以下方面: 一、文化遗产:(26处) 1.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北京) 2.长城(北京) 3.敦煌莫高窟(甘肃) 4.明清皇宫(北京故宫) ;沈阳故宫(辽宁) 5.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陕西) 6.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河北) 7.曲阜孔府、孔庙、孔林(山东) 8.武当山古建筑群(湖北) 9.布达拉宫(大昭寺、罗布林卡)(西藏)10.丽江古城(云南) 11.平遥古城(山西,) 12.苏州古典园林(拙政园、网师园、留园、环秀山庄(江苏)(狮子林、沧浪亭、退思园、耦园、艺圃(江苏)) 13.颐和园(北京,) 14.天坛(北京)15.大足石刻(重庆)16.明清皇家陵寝(明显陵(湖北)、清东陵(河北)、清西陵(河北)明孝陵(江苏)、十三陵(北京),;盛京三陵(辽宁) 17.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安徽)18.龙门石窟(河南) 19.都江堰—青城山(四川) 20.云冈石窟(山西) 21.中国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吉林,辽宁) 22.澳门历史城区(澳门) 23.安阳殷墟(河南,) 24.开平碉楼与古村落(广东) 25.福建土楼(福建) 26.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河南) 二、自然遗产(8处) 1.九寨沟(四川) 2.黄龙(四川) 3.武陵源(湖南) 4.三江并流(云南) 5.大熊猫栖息地(四川) 6.中国南方喀斯特(云南石林、贵州荔波、重庆武隆) 7.三清山(江西) 8.中国丹霞(贵州赤水、福建泰宁、湖南崀山、广东丹霞山、江西龙虎山(包含龟峰)、浙江江郎山) 三、双重遗产(4处) 1.泰山(山东) 2.黄山(安徽) 3.峨眉山—乐山(四川) 4.武夷山(福建) 文化景观(3处) 1.庐山(江西2 ) 2.五台山(山西) 3.西湖(浙江),

关于我国世界文化遗产研究的文献综述

本科生专业文献综述 题目: 关于我国世界文化遗产研究的文献综述姓名: 郑雪 学院: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专业: 公共事业管理 班级: 公管41 学号: 2234126 指导教师: 陈瑞红职称: 副教授 2007 年6 月20 日 南京农业大学教务处制

关于我国世界文化遗产研究的文献综述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生郑雪 指导教师陈瑞红 摘要:世界文化遗产是全人类文明的结晶,是世界不同地区、地域文化的典型代表,是世界 文明发展的见证。鉴于世界文化遗产的脆弱性、不可再生性和无价性,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研究在世界各国均引起了高度重视.本文从文化遗产的基本内涵、现状和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这三个方面来对前人的研究进行了简要的概述和总结,针对研究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并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文化遗产;基本概况;存在问题 A Summary of China’s Cultural Heritage Student majoring in the public institution administration Zhengxue Tutor Chenruihong Abstract: World cultural heritage, a crystallization of human being, tropical representation of culture in all sort of area and regions, witness of development of world’s civilization, has been destroyed in a larger and larger degree over years. Protecting world’s cultural heritage is taken seriously by countries all over the world. This paper, based on other’s research, introduces and sums cultural heritage from three aspects: its content, pres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in the course of protecting it. In view of theirs , I give my own opinion and analysis. Keywords: cultural heritage; basic connotation; problem 世界文化遗产是全人类文明的结晶,是世界不同地区、地域文化的典型代表,是世界文明发展的见证。多年来,世界各国文化遗产受自然或人为破坏的程度逐渐加大,鉴于世界文化遗产的脆弱性、不可再生性和无价性,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在世界各国均引起了高度重视。 我国是文明古国,有着丰富而独特的历史文化遗产, 当今如何对这些文化遗产进行很好的传承、保护和利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对1997年以来各种相关书籍、学术期刊和研究论文进行检索、统计、分析发现,已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世界文化遗产的基本内涵研究,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的基本现状研究和世界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研究等方面。

世界遗产的导游词

世界遗产的导游词 出guo为大家提供了丰富的关于世界遗产导游词相关资料,更 多内容尽在出guo的导游词范文专题栏目中,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我国世界文化遗产导游词---黄山(韩冰) 叔叔阿姨,你们好!我们现在已经到达黄山风景区南边重镇汤口。现在,就由我来向大家介绍一下黄山风景的概况。 黄山,位于中国安徽省南部,属中国南岭山脉的部分,全山面 积约1200平方公里。黄山山系中段,是黄山的精华部分,也就我们 要游览的黄山风景区,面积约154平方公里。它在黄山市境内,南邻歙县、徽州区、休宁县和黟县,北连黄山区;这五个县、区也都属于 黄山市管辖。 黄山在中国唐代以前叫黟山,黟是黑样子,因为山上岩石多青 黑青黑的,古人就给它起这样一名字。传说咱们中华族的先祖轩辕黄帝在完成中原统一在业、开创中华文明之后,来到这里采药炼丹,在温泉里洗澡,因而得道仙。唐朝著名的皇帝明皇李隆基非常相信这个说法,就在天宝六年(747年)下了一道诏书,将黟山改名黄山。意思是,这座山是黄帝的山。从那以后,黄山这个名字就一直到现在。 朋友们,你们不远千,甚至万里到这里,就要亲眼看一看黄山 的美吗?不就是要感受一次人生快乐吗?是的,黄山是绝美绝美的,可说天第奇山,能够登临它,亲眼看看它,确实是人生的一大乐事。在

很久很久前,在漫长地质历史代,大自然的无穷力,塑造了黄山那绝美的风采和种种奇特的景观,令人倾倒,令人心醉。 下面,我再把黄山“四绝”分别作个介绍。 说起黄山“四绝”,排在第一的当是奇松。黄山松奇在什么地方呢?首先是奇在它无比顽强的生命力,你见了不能不称奇。一般说,凡有土的方就能出草木和庄稼,而黄松则是从坚硬的黄岗岩石里长出来的。黄山到处都生长着松树,它们长峰顶,长悬崖峭壁,长在深壑幽谷,郁郁葱葱,生机勃勃。千百年来,它们就是这样从岩石迸裂出来,根儿深深扎进岩石缝里,不怕贫瘠干旱,不怕风雷雨雪。黄山四季分明:春天青峰滴翠,山花烂漫;夏季清凉一片,处处飞瀑;秋天天高气爽,红叶如霞;寒冬则是银装素裹,冰雕玉砌。黄山确实是一个旅游、避暑、赏雪的绝好去处。 尊敬的游客朋友: 大家好!欢迎您来到长城游玩,希望我们的服务能让您多一份欢乐,也希望您能玩得开心,玩得尽兴,玩得满足。 接下来,我先向诸位介绍一下长城的概况。 长城位于北京的北面,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那时各个诸侯国为了互相防御,就在自己境内地势险要的地方修筑长城。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为防御北方匈奴的入侵,便将各诸侯国的长城连接起来,并将其延长,号称“万里长城”。

中国世界自然文化遗产介绍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 长城 举世闻名的中国古建筑万里长城,东起渤海湾山海 关,西至甘肃省的嘉峪关。穿过崇山峻岭、山涧峡谷, 绵延起伏1.2万余华里,横跨中国北方七个省、市、自 治区。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各国为了御敌,便据险修筑 长城。秦统一中国后,把分段的防卫墙连接起来,建成 规模宏伟的万里长城,以后各朝又陆续加固增修。到了 明代(1368年至1644年),在旧有的基础上逐渐改建 成如今的面貌。万里长城气魄雄伟,是世界历史上伟大 的工程之一。198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故宫 位于北京市区中心。旧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我国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始建于明永乐四年至十八年(1406-1420年),后经多次重修与改建,仍保持原有布局。占地72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屋宇9000余间,周围宫墙高10余米,长约3公里,四脚矗立风格绮丽的角楼,墙外有宽52米的护城河环绕。整个建筑群气势宏伟豪华,布局开阔对称,内外装饰壮丽辉煌,是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华。198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04年7月1日,沈阳故宫作为明清皇宫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莫高窟 位于甘肃省敦煌市鸣沙山东麓断崖上。俗 称千佛洞,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的佛教艺术 宝库。始凿于前秦建元二年(366年),以后 历代相继凿建。洞窟分上下五层,高低错落, 依次排列,南北长1600多米。其形制主要有禅 窟、中心柱窟和覆斗顶窟。现存已编号洞窟492 个,壁画4.5万多平方米,彩塑3000余尊,唐、 宋木构 建筑5 座。1900年于藏经洞发现西晋至宋 代经、史、子、集各类文书绘画作 品5万余件。莫高窟集建筑、绘画、 雕塑于一体,是我国内容最丰富的 石窟艺术宝库。1987年被列入《世 界文化遗产名录》。 秦始皇陵 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骊山北 麓。陵墓建于公元前246年至公元前208年,现存墓封土高40米。陵园布局仿秦都咸阳,分内外两城,内城周长约2.5公里,外城周长约6.3公里。兵马俑坑位于秦始皇陵东侧,是秦陵的大型陪葬坑,1974年被发现。现已挖掘四个坑,面积共2.5万余平方米。能内丛葬大量与真人真马等同大小的陶制彩绘兵马俑和当时实战使用的各种兵器。出土文物达万件之多。198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 位于北京市房山区周口店龙骨山。是中国旧石器 时代的重要遗址。1927年开始发掘,洞内曾发现3 个完整的头盖骨和一些残骨,是北京猿人和山顶洞人 化石的发现地。山顶洞人代表一万多年前新人的类型, 是研究人类进化的重要实物资料。建国以来,又陆续 发现了北京猿人化石,打制石器和用火遗迹等新材料, 是研究人类发展史和中国原始社会史极其珍贵的资 料。198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承德避暑山庄与周围寺庙 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又称“承德离宫”、“热河行宫”。建于清康熙四十二

最新世界遗产地保护规划编制指南资料

四川省世界遗产保护规划编制大纲 一、世界遗产的定义: 1、根据《保护世界遗产公约》和《实施保护世界遗产公约操作指南》,世界遗产分为文化遗产、自然遗产、文化与自 然遗产和文化景观。 《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中规定: 第1条 在本公约中,以下各项为“文化遗产”: -文物: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建筑、碑雕和碑画、具有考古性质成份或结构、铭文、窟洞以及联合体; -建筑群: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在建筑式样、分布均匀或与环境景色结合方面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独立的或连接的建筑群; -遗址:从历史、审美、人种学或人类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人类工程或自然与人联合的工程以及考古地址等地方。 第2条 在本公约中,以下各项为“自然遗产”:. -从审美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由物质和生物结构或这类结构群组成的自然面貌; -从科学或保护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地质和自然

地理结构以及明确划为受威胁的动物和植物生境区; -从科学、保存或自然美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天然名胜或明确划分的自然区域。 《指南》中第46条规定: 只有同时部分满足或完全满足《公约》第1条和第2条关于文化和自然遗产定义的财产才能认为是“文化和自然混合遗产”。 第47条规定: 《公约》第1条就指出文化景观属于文化财产,代表着“自然与人联合的工程”。它们反映了因物质条件的限制和/或自然环境带来的机遇,在一系列社会、经济和文化因素的内外作用下,人类社会和定居地的历史沿革。 2、根据国家七部委2012年的联合发文(发改社会[2012]1549号)《关于印发国家“十二五”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设施规划的通知》,我国对世界遗产的定义为“指在科学研究、自然多样性保护、历史、艺术和审美角度具有国家意义的文化、自然或文化和自然混合型的遗产,既包括以物质形态存在的遗产,也包括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文化遗产。”根据我国现行保护管理政策,国家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主要针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

世界文化遗产的故事(三)

世界文化遗产的故事(三) 云冈石窟云冈石窟位于中国北部山西省大同市西郊17公里处的武周山南麓,石窟依山开凿,东西绵延1公里。存有主要洞窟45个,大小窟龛252个,石雕造像51000余躯,为中国规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与敦煌莫高窟、洛阳龙门石窟和天水麦积山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艺术宝库。2001年12月14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四川青城山和都江堰青城山位于成都市都江堰市西南,处于都江堰水利工程西南10公里处。主峰老霄顶海拔1260米。青城山群峰环绕起伏、林木葱茏幽翠,享有“青城天下幽”的美誊。青城山历史悠久,是中国道教发祥地之一,被誉为“天下第五名山”。都江堰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是公元前250 年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前人鳖灵开凿的基础上组织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由鱼嘴、飞沙堰、宝瓶口三大工程组成,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的作用,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2000 年11月,四川青城山和都江堰被确定为世界文化遗产。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龙门石窟开凿于北魏孝文帝年间,之后历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五代、宋等朝代连续大规模营造达400余年之久,南北长达1 公里,今存有窟龛2345个,造像10万余尊,碑刻题记2800余品。龙门石窟延续时间长,跨越朝代多,以大量的实物形象和文字资料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等许多领域的发展变化,对中国石窟艺术的创新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2000年11月,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明清皇家陵寝明清皇家陵寝是中国明、清两朝皇帝悉心规划营建的文物建筑,分布于北京、河北、辽宁、安徽、江苏、湖北等地,主要建筑保存完整,反映了明清皇家陵寝原貌。现保存完好的是明清皇家陵寝有:明皇陵、明孝陵、明祖陵、明十三陵、明显陵、清永陵、清福陵、清东陵和清西陵。在2000年至2004年间先后成为世界文化遗产。 安徽古村落:西递、宏村西递和宏村的街道结构、建筑和装饰、房屋布局以及人工水系都完好地保存着原始状态。2000年11月30日,安徽古村落被列 入世界遗产名录。重庆大足石刻大足石刻群有石刻造像70多处,总计 10万多躯,其中以宝顶山和北山摩崖石刻最为著名,其以佛教造像为主,是中 国晚期石窟造像艺术的典范。与敦煌莫高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麦积山石窟等中国四大石窟齐名。1999年12月1日,在被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世界遗产资料小结

《实施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操作指南》中关于 预备名单的内容 II.C 《预备名录》 II.D 突出的普遍价值的评估标准文化:1~6 自然:7~10 这些标准起初分为两组,标准(i)至(vi)适用于文化遗产,标准(i)至(iv)适用于自然遗产。 世界遗产委员会第6届特别会议决定将这十个标准合起来(第https://www.doczj.com/doc/b711832754.html, 5.1号决定) 62.如果遗产符合下列一项或多项标准,委员会将会认为该遗产具有突 出的普遍价值(见49-53段)。所申报遗产因而必须: (i) 是人类创造天才的代表作; (ii) 体现出在一段时期内或世界某一文化区域内,人类在建筑、技术、古迹艺术、城镇规划或景观设计的发展过程中的重 要交流; (iii) 能为传衍至今的或者是已消逝的文明或文化传统提供独特的,或至少是特殊的见证; (iv) 能够阐释人类历史重要阶段的某种建筑物类型、构筑物类型、技术展示手段或景观类型的杰出范例。; (v) 是人类传统定居、土地利用或海洋利用方式的杰出范例,它代表一种(或几种)文化或者人类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特别 是当此典型范例因不可逆变化的冲击而脆弱时; (vi) 与具有突出的普遍意义的事件、活传统、观点、信仰、艺术作品或文学作品有直接或实质的联系。(委员会认为本标 准最好与其他标准一起使用);

(vii) 绝妙的自然现象或具有罕见自然美的地区; (viii) 是地球演化史中重要阶段的突出例证,包括生命记载和地貌演变中的地质过程或显著的地质或地貌特征; (ix) 突出代表了陆地、淡水、海岸和海洋生物系统及动植物群落演变、发展的生态和生理过程; (x) 是生物多样性原地保护的最重要的自然栖息地,包括从科学和保护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濒危物种栖息地。 全部的6项文化遗产基准都达到的有世界文化遗产2处:敦煌莫高窟(中国)和威尼斯(意大利),以及自然文化遗产的 泰山(中国)一处。 多数世界自然遗产都能满足上面多项基准条款,其中全部的4项判断基准都达到的有:大堡礁(澳大利亚),次南极群岛 (新西兰),姆禄国家公园(马来西亚),卡耐马国家公园 (委内瑞拉),贝加尔湖(俄罗斯),中国南方喀斯特以及 三江并流等。 63.只有具有完整性和/或真实性的特征,且有足够的保护和管理机制 确保遗产得到保护,遗产才能被视为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 II.E 完整性和/或真实性 真实性 64.依据标准(i)至(vi)申报的遗产须具备真实性。附件4中包括了关 于真实性规定的《奈良文件》,为评估遗产的真实性提供了操作基 础,概要如下: 65.理解遗产价值的能力取决于关于该价值信息来源的真实度或可信 度。对涉及文化遗产原始及后来特征的信息来源的知晓和理解,是 评价真实性各方面的必要基础。 66.对于文化遗产价值和相关信息来源可信性的评价标准可能因文化

关于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措施的讨论

关于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措施的讨论 前言:简略论述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现状,努力从中找出开发与保护的平衡点. 摘要:文化遗产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见证,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载体,它既属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也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近年文化遗产越来越受到世人的关注,但是,在改革开放、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时期,不同的人往往看到遗产不同的价值,而其经济价值与经济效益往往成为很多人关注的头等目标,更加倾向于将文化遗产看作一种能够产生经济价值的资源,这就必然带来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矛盾问题。如何做到遗产保护与旅游业发展和谐统一,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 关键词:中国世界文化遗产商业价值开发保护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觉得文化遗产的珍贵,近现代工业化过程以及其他人为和自然灾害对这世界遗产所造成的破坏,已经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随着时间的不断流失,和世界上的所有物种和文化一样,一些稀有珍贵的东西也会慢慢消失。地球上的东西是亿万年逐渐演变而来,保护世界遗产(自然遗产,文化遗产,物质,非物质遗产等)都对人类对历史的了解与人类的发展和保护自然环境有着

莫大的关系,保护世界遗产,爱护生命,爱好和平,我们这个蓝色的星球才会转得更久...所以,合理开发与保护世界遗产刻不容缓!确定并保护世界遗产,对于我们今天传承文明、审视生命、认识历史、认识自然,进一步改善和创造人类的生存环境,意义重大。它的认识价值绝不是任何文献资料和用文字写成的历史书所能替代的。中国的29处世界遗产,绝大多数已经成为旅游景点,为中国和世界所知,吸引着来自海内外的大量游人,这给国家和地方政府带来了可观的收入。但过分开发世界遗产的旅游潜力,又会带来可怕的后果。拿敦煌莫高窟壁画来说,因旅游人数的倍增,呼出二氧化碳增多加速了壁画氧化。另外张家界景区因为滥建房屋,游人过多,导致植被和自然环境遭到破坏。泰山景区因增加观光缆车方面引起诸多争议等等。早在1998年, 中国社科院环境和发展研究中心就写过“国家风景名胜区不宜上市经营”的报告,有关部门和领导1999年作出了暂停国家风景名胜区上市的决定。中国科学院地理所陶伟博士认为,世界遗产绝对不仅仅是来旅游的,是世界遗产的名声扩展了旅游资源,而不是本末倒置。我们国家申报的世界遗产很多已经成为旅游的目的地,申报本身带有功利性,出发点有了变异。时至今日,许多风景点不顾其本身是否达到“遗产”标准,而把旅游的不景气归咎于遗产申报未获成功和不得力。在他们看来,世界遗产是一块“金字招牌”、一棵“摇钱树”。已进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一些风景名胜

_世界遗产_的价值和意义

/世界遗产0的价值和意义 赵鑫珊 我们只有用七、八千年人类文明之旅的宽广视野才能把握、吃透世界遗产的全部涵义;也只有把它放到/全球问题0或/世界各种长期问题0的大框架中,我们才能见出它的意义和价值,尤其是在世界面临种种矛盾、冲突和危机的今天。 /世界遗产0理应成为联合全人类的一根黄金纽带。 /世界遗产0的全称是/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0。 至2000年12月,该公约已由160多个国家和地区批准,表达出了世界各国人民将全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保护下去的共同愿望和迫切要求。)))这是时代的兴趣和要求,代表了人类文明之旅的健康,建设世界的善方向。 世界遗产没有国界。 缔结公约的各个国家达成了共识:将超出本国国宝价值的、具有世界普遍意义的优秀文化遗产与自然环境,推荐为世界遗产登录名册,并依靠国际间的协作加以保护,使之永远留传下去,交给我们的子孙,交给未来。 为什么该公约在1972年通过?而不是早在1952年或1962年? 我把该公约看成是当年世界一批对人类文明前途和命运有责任心、良心、道德心和正义心的精英们的觉醒。它是当年世界先进思潮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或表述。 不要忘了,罗马俱乐部(T he Club of Rome)诞生于1968年4月8日。该俱乐部的第一篇报告是由麻省理工学院教授梅多斯(D.L.Meadow s)等人于1972年3月完成的5增长的极限)))罗马俱乐部关于人类困境的报告6(全文译成中文约14万字)。 该书在后来二十几年的时间里,用37种语言印了1200万册,1000多所大学院校将它作为教材。它的成功鼓舞了罗马俱乐部的其他成员,一系列高质量的以宇宙万物为友、人间哀乐为怀、关心人类文明命运的学术报告相继问世,如: 1974年的5人类处于转折点6; 1976年的5重建国际秩序6; 1978年的5人类的目标6。 在5增长的极限6一书扉页上,作者梅多斯有段献辞:/献给A#佩切伊博士,他对人类的极度关切鼓舞着我们和其他人来思考世界各种长期问题。0 这段话很重要,我想有必要把英文原文抄录在此: T o Dr.Aurelio Peccei,w hose profound concern for humanity has inspired us and many others to think about the world.s long-term problems. 佩切伊(有人译成佩西)是意大利实业家。他很早就将眼光转向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即/全球问题0,并对这些世界长期问题作了系统的鸟瞰和观照。 他肩负着对人类文明高度负责的使命感:在为时过晚但还不是完全绝望的时刻尽自己一份锦薄。他把世界看成是一个大系统。人口爆炸、环境恶化、核扩散、战争、道德弱化、政治腐败和恐怖主义,以及各种各样的冲突,由潜伏变成明显,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这一系列问题是相互关系的。对整体的鸟瞰和观照离不开对各个部分相互关系的考察。 佩切伊和罗马俱乐部其他主要成员有两个特质值得我重点指出来: 第一,对人类极度关切; 第二,思考世界各种长期的和带有根本性的重大问题。 第14卷第2期2003年4月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Tongji Universi ty Journal Social Science Sect ion Vol.14No.2 Apr.2003 赵鑫珊:上海社会科学院教授

中国世界遗产名录

中国世界遗产名录 概述 截至2012年7月1日,中国已有43处世界遗产。其中世界文化遗产27处,世界自然遗产9处,文化和自然混合遗产4处,文化景观3处[2]。 文化遗产(27处) 1.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北京,1987.12) 2.长城(甘肃、青海、宁夏、陕西、内蒙古、山西、河北、北京、天津、辽宁,1987.12) 3.敦煌莫高窟(甘肃酒泉,1987.12) 4.明清皇宫(北京故宫(北京),1987.12 ;沈阳故宫(辽宁沈阳),2004.7) 5.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陕西西安,1987.12) 6.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河北承德,1994.12) 7.曲阜孔府、孔庙、孔林(山东济宁,1994.12) 8.武当山古建筑群(湖北十堰,1994.12) 9.布达拉宫、大昭寺与罗布林卡(西藏拉萨,1994.12) 10.丽江古城(云南丽江,1997.12) 11.平遥古城(山西晋中,1997.12) 12.苏州古典园林(拙政园、网师园、留园、环秀山庄(江苏苏州)1997.12(狮子林、沧浪亭、退思园、耦园、艺圃(江苏苏州)2000.12) 13.颐和园(北京,1998.11) 14.天坛(北京,1998.11) 15.大足石刻(重庆,1999.12) 16.明清皇家陵寝(明显陵(湖北荆门)、清东陵(河北唐山)、清西陵(河北保定),2000.11 ;明孝陵(江苏南京)、十三陵(北京),2003.7 ;盛京三陵(辽宁沈阳、抚顺),2004.7) 17.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安徽黄山,2000.11) 18.龙门石窟(河南洛阳,2000.11) 19.都江堰及青城山(四川成都,2000.11) 20.云冈石窟(山西大同,2001.12) 21.中国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吉林通化,辽宁本溪) 22.澳门历史城区(澳门,2005) 23.安阳殷墟(河南安阳,2006.7.13) 24.开平碉楼与古村落(广东江门,2007.6.28) 25.福建土楼(福建漳州、龙岩,2008.7.7) 26.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河南郑州,2010.8.1) 27.元上都遗址(内蒙古锡林郭勒,2012.6.29) 自然遗产(9处) 1.九寨沟(四川阿坝,199 2.12) 2.黄龙(四川阿坝,1992.12) 3.武陵源(湖南张家界,1992.12) 4.三江并流(云南迪庆、怒江、丽江,2003.7) 5.四川大熊猫栖息地(四川雅安、成都、甘孜、阿坝,200 6.7) 6.中国南方喀斯特(云南石林、贵州荔波、重庆武隆,200 7.6.27) 7.三清山(江西上饶,2008.7.8) 8.中国丹霞(贵州赤水、福建泰宁、湖南崀山、广东丹霞山、江西龙虎山(含龟峰)、浙江

中国的世界遗产简介1-9资料

中国的世界遗产简介(1987年至2010年批准项目) 石遐识

中国的世界遗产目录一.泰山 二.长城 三.明清皇宫 四.敦煌莫高窟 五.秦始皇陵与兵马俑坑 六.周口店“北京人”遗址 七.黄山 八.九寨沟 九.黄龙 十.武陵源 十一.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庙宇 十二.孔庙、孔墓和孔府 十三.武当山古建筑群 十四.布达拉宫、大昭寺和罗布林卡 十五.庐山 十六.峨眉山——乐山大佛 十七.丽江古城 十八.平遥古城 十九.苏州古典园林 二十.颐和园 二十一.天坛 二十二.武夷山 二十三.大足石刻 二十四.青城山与都江堰 二十五.皖南古村落——西递和宏村 二十六.龙门石窟 二十七.明清皇家陵寝 二十八.云冈石窟 二十九.三江并流保护区 三十.高句丽遗址 三十一.澳门历史城区 三十二.四川大熊猫栖息地——卧龙、四姑娘山、夹金山脉三十三.殷墟 三十四.广东开平碉楼和村落 三十五.南方喀斯特地貌 三十六.福建土楼 三十七.三清山风景名胜区 三十八.五台山 三十九.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 四十.中国丹霞

前言 世界遗产,特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确认的,具有特殊意义和普遍价值的自然景观与文物古迹,是人类罕见的且目前无法代替的财产。 世界遗产分为文化遗产、自然遗产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文化景观四大类别。文化遗产是指具有历史、美学、考古、科学、文化、人类学或具有人类学价值的古迹、建筑群和遗址;自然遗产是指突出的自然、生态和地理结构,濒危动植物品种的生态环境以及具有科学、保存或美学价值的地区;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则具有文化遗产与自然遗产的双重性;文化景观这一概念是1992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美国圣菲召开的第16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提出并纳入的,它包括由人类有意设计和建筑的景观、有机进化的景观、关联性文化景观等内容。 1972年11月26日,在法国巴黎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17届大会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1977年6月27日第1届世界遗产大会在法国巴黎召开,以后每年召开一次,会议期间批准世界遗产名录。中国于1985年加入《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1987年12月,中国的泰山、长城等6个项目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2010年8月,中国已有40项遗产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中国世界遗产数位居世界第三,仅次于西班牙和意大利。 笔者将中国40项世界遗产简介后,在北京方寸斋邮市的帮

世界遗产介绍之澳门历史城区

世界遗产介绍之澳门历史城区 中国作为著名的文明古国,自1985年加入世界遗产公约,至2012年7月,共有43个项目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中世界文化遗产27处,世界自然遗产9处,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4处,世界文化景观遗产3处。源远流长的历史使中国继承了一份十分宝贵的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它们是人类的共同瑰宝。 下面,我要介绍的就是属于这27处世界文化遗产之一的澳门历史城区。 一、澳门历史城区的遗产类型、列入时间、符合标准及遗产地概述 首先,澳门历史城区是作为世界文化遗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澳门历史城区,旧称澳门历史建筑群,位于澳门,是由22座位于澳门半岛的建筑物和相邻的8块前地所组成,是中国境内现存最古老,保存最完整和最集中的东西方风格共存建筑群,其中包括中国最古老的教堂遗址和修道院、最古老的基督教坟场、最古老的西式炮台建筑群、第一座西式剧院、第一座现代化灯塔和第一所西式大学等。作为欧洲国家在东亚建立的第一个领地,城区见证了澳门四百多年来中华文化与西方文化互相交流、多元共存的历史。澳门历史城区在第29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的2005年7月15日会议上,获得21个成员国全体一致通过,正式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内,成为中国第31处世界遗产。 “澳门历史城区”是中国境内现存年代最远、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和最集中的中西建筑互相辉映的历史城区,也是2005年中国申报的唯一的世界遗产项目。“澳门历史城区”以澳门的旧城为中心,通过相邻的广场和街道,串连起逾20个历史建筑,包括:妈阁庙、港务局大楼、郑家大屋、圣老楞佐敎堂、圣若瑟修院及圣堂、岗顶剧院、何东图书馆、圣奥斯定敎堂、民政总署大楼、三街会馆(关帝庙)、仁慈堂大楼、大堂、卢家大屋、玫瑰堂、大三巴牌坊、哪吒庙、旧城墙遗址、大炮台、圣安多尼敎堂、东方基金会会址、基督敎坟场、东望洋炮台(含东望洋灯塔及圣母雪地殿圣堂)等,以及同分散建筑紧密相连的妈阁庙前地、阿婆井前地、岗顶前地、议事亭前地、板樟堂前地、耶稣会纪念广场、白鸽巢前地等7个广场空间。其范围东起东望洋山,西至新马路靠内港码头,南起妈阁山,北至白鸽巢公园。 作为中国的底31项世界遗产,澳门历史城区依据《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对文化遗产(C)的具体世界遗产评定准则,符合当中的4项登录标准分别是第ⅱ、ⅲ、ⅳ和ⅵ条,

我国世界文化遗产的资料

我国世界文化遗产的资料 1、长城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时间:1987年12月 中国的长城始建于二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秦朝统一中国后联成万里长城。汉、明两代又曾大规模修筑。长城是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丰碑和智慧结晶,象征着中华民族的血脉相承和民族精神。 长城位于中国北部,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全长约6700公里,通称万里长城。从公元前7世纪楚国筑“方城”开始,至明代(1368~1644年)共有20多个诸侯国和封建王朝持续了两千多年修筑过长城,今天所见到的主要是明长城。 长城大都建在山岭最高处,沿着山脊把蜿蜒无尽的山势勾画出清晰的轮廓。在万里城墙上,分布着百座雄关、隘口,成千上万座敌台、烽火台,使高低起伏的地形更显得雄奇险峻,充满巨大的艺术魅力。 2、西藏布达拉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时间:1994年12月布达拉宫在中国西藏拉萨西北的玛布日山上,海拔3700多米,始建于公元7世纪,是历世达赖喇嘛的冬宫,也是过去西藏地方统治者政教合一的统治中心。依山而建的布达拉宫是著名的宫堡式建筑群,现占地4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宫体主楼13层,高115米,全部为石木结构,5座宫顶覆盖镏金铜瓦,金光灿烂,气势雄伟,体现了藏族古建筑迷人的特色。 宫殿的设计和建造根据高原地区阳光照射的规律,墙基宽而坚固,墙基下面有四通八达的地道和通风口。屋内有柱、斗拱、雀替、梁、椽木等,组成撑架。铺地和盖屋顶用的是叫“阿尔嘎”的硬土,各大厅和寝室的顶部都有天窗,便于采光,调节空气。宫内的柱梁上有各种雕刻,墙壁上的彩色壁画面积有2500多平方米。宫内还收藏了西藏特有的、在棉布绸缎上彩绘的唐卡以及历代文物。 3、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时间:1987年12月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位于北京市房山区周口店龙骨山,距北京城约50公里。1929年中国古生物学家裴文中在此发现原始人类牙齿、骨骼和一块完整的头盖骨,并找到了“北京人”生活、狩猎及使用火的遗迹,以后陆续在龙骨山上发现一些猿人

高中历史选修六《世界文化遗产荟萃》知识总结doc资料

高中历史选修六《世界文化遗产荟萃》知 识总结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1、世界文化遗产的由来 世界遗产、世界自然遗产、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和文化双重遗产。 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世界遗产公约》(《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登录《世界遗产名录》的有关世界文化遗产的标准。《濒危世界遗产名录》、帕特里莫尼托 中国的世界遗产名录。 线索说明:⑴世界遗产是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它所属的世界遗产委员会确认的人类罕见的、目前无法代替的财富,是人类公认的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文物古迹和自然景观。世界遗产包括地球进化形成的自然遗产和人类生存而产生的文化遗产,以及同时含有文化与自然两方面因素的双重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通过民间口头形式传播下来的无形文化遗产,它与上述有形物质遗产共同构成了世界遗产的四种基本形态。由于文化景观这一类遗产与文化遗产、双重遗产有直接关联,登录标准又运用文化遗产和双重遗产的条件,故不单独列入类型。 ⑵了解《世界遗产公约》产生的背景,主要内容和重大意义。 关于“主要内容”需掌握四个要点: ①确立了在人类生存环境里文化与自然协调一致思想的指导原则 ②各缔约国负有保护本国文化与自然遗产的责任,必要时可以利用国际援助与合作 ③将一部分“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文化与自然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作为全人类共同财富,加以重点保护。保护的原则是“真实性和完整性”。 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下属的世界遗产委员会对《世界遗产名录》的遗产提供经费与技术援助。 ⑶知道世界文化遗产登录的标准,文化遗产是指从历史、艺术或科学的角度看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文物、建筑或遗址。登录《世界文化名录》的文化遗此,必须具有真实性和完整性,并且必须符合下列一项或几项标准: ①代表一种独特的艺术成就,一种创造性的天才杰作; ②在一定时期内或世界某一文化区域内,对建筑艺术、纪念物艺术、城镇规划或景观设计方面的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 摘要:世界文化遗产是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遗产委员会确认的人类罕见的、目前无法替代的财富,是全世界公认的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文物古迹和自然景观。中国作为文化古国,到目前中国已有48处文化古迹、历史名城和自然景区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这些文化遗产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和文化价值,是中国珍贵的文化财富。就目前来说,一些文化遗产是及其脆弱的,在城镇化和工业化的浪潮中,我国一些文化遗产遭到破坏。如何处理好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关系是当前我们必须重视的问题。 关键词: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现状及原因保护与开发开发转变 为了使物质文明的进步与环境保护相协调,为了全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员国于1972年倡导并缔结了《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公约》。 中国于1985年成为该公约的缔约国并于1999年10月29日,当选为世界遗产委员会成员。。于1986年开始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世界遗产项目。中国虽然起步较晚,但却后来居上,自1987年至2015年国先后被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世界遗产已达48。名列第二,仅在意大利之后。 文化遗产是我们的祖先智慧的结晶,它直观地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这一重要过程,具体有历史的、社会的、科技的、经济的和审美的价值,是我们社会发

展不可或缺的物证。纵观中国所有世界性的文化遗产,它们都蕴含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特色,几千年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重要的历史意义。 世界文化遗产其价值如此丰富,如何对待中国世界文化遗产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一方面,为了最大发挥文化遗产的价值,对文化遗产进行推广与开发是必不可少的。这不仅可以促使人民去了解我们身边不可多得的文化财富,也可以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文化遗产历经岁月的冲刷,其本身已经很脆弱了,需要得到系统科学的保护。如何处理好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的关系是我们面对文化遗产必须思考与重视的问题。 就目前而言,中国对世界文化遗产的对待态度仍不够合理,存在着“重开发,轻保护”的现象。申报文化遗产的成功往往会给当地带来旅游产业的繁荣发展。但世界文化遗产旅游的市场化炒作,商业化经营,超容量开发,甚至建设性破坏,会导致濒危物种生存环境的恶化,生物多样性减少,历史文化景观变质,违背了遗产资源保护和持续化利用的原则,损害了世界文化遗产的完整性。比如说近几年来,一些古遗址上建起房地产,古建筑里开起大饭店,络绎不绝的游客,这与世界文化遗产的文化氛围极不协调。如此既破坏了环境,影响了景区的美貌,也严重影响了文化遗产游客的评价和在国内外的名声。类似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如武当山遇真宫主殿被烧毁,泰山炸山建索道,“曲阜三孔水洗”事件等等。这些不不合理的开发行为需要引起我们的关注与重视。 究其原因,一些世界文化遗产频遭破坏,往往是“利”字当头、“利”字驱使。一些地方打着“开发保护”、“发展旅游”的旗号,大搞旅游业,导致过度开发。古遗址上建起房地产,古建筑里开起大饭店,说到底就是“利”字当头,就是为了赚钱。但过度地开发会破坏世界文化遗产的原貌和价值。在我看来,所谓的历史文化遗

高中历史选修六《世界文化遗产荟萃》知识总结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1、世界文化遗产的由来 世界遗产、世界自然遗产、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和文化双重遗产。 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世界遗产公约》(《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登录《世界遗产名录》的有关世界文化遗产的标准。《濒危世界遗产名录》、帕特里莫尼托 中国的世界遗产名录。 线索说明:⑴世界遗产是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它所属的世界遗产委员会确认的人类罕见的、目前无法代替的财富,是人类公认的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文物古迹和自然景观。世界遗产包括地球进化形成的自然遗产和人类生存而产生的文化遗产,以及同时含有文化与自然两方面因素的双重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通过民间口头形式传播下来的无形文化遗产,它与上述有形物质遗产共同构成了世界遗产的四种基本形态。由于文化景观这一类遗产与文化遗产、双重遗产有直接关联,登录标准又运用文化遗产和双重遗产的条件,故不单独列入类型。 ⑵了解《世界遗产公约》产生的背景,主要内容和重大意义。 关于“主要内容”需掌握四个要点: ①确立了在人类生存环境里文化与自然协调一致思想的指导原则 ②各缔约国负有保护本国文化与自然遗产的责任,必要时可以利用国际援助与合作 ③将一部分“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文化与自然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作为全人类共同财富,加以重点保护。保护的原则是“真实性和完整性”。 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下属的世界遗产委员会对《世界遗产名录》的遗产提供经费与技术援助。 ⑶知道世界文化遗产登录的标准,文化遗产是指从历史、艺术或科学的角度看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文物、建筑或遗址。登录《世界文化名录》的文化遗此,必须具有真实性和完整性,并且必须符合下列一项或几项标准: ①代表一种独特的艺术成就,一种创造性的天才杰作; ②在一定时期内或世界某一文化区域内,对建筑艺术、纪念物艺术、城镇规划或景观设计方面的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 ③能为一种已消逝的文明或文化传统,提供一种独特的或至少是特殊的见证;

走近世界文化遗产手抄报资料

走近世界文化遗产手抄报资料 一、走近世界文化遗产手抄报图片: 二、走近世界文化遗产手抄报资料: 1、世界遗产的概念 世界遗产是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遗产委员会确认的人类罕见的、目前无法替代的财富,是全人类公认的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文物古迹及自然景观。世界遗产包括文化遗产、自然遗产、文化与自然遗产和文化景观四类。广义概念,根据形态和性质,世界遗产分为文化遗产、自然遗产、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记忆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景观。 2、大世界遗产之长城 长城是古代中国在不同时期为抵御塞北游牧部落联盟侵袭而修筑的规模浩大的军事工程的统称。长城东西绵延上万华里,因此又称作万里长城。现存的长城遗迹主要为始建于14世纪的明长城,西起嘉峪关,东至辽东虎山,全长8851.8公里,平均高6至7米、宽4至5米。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伟大的奇迹,是中国悠久历史的见证。它与天安门,兵马俑一起被世人视为中国的象征。 它是中华文明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化遗产,可与埃及金字塔齐名,是人间的奇迹。在遥远的二千多年以前,劳动人民以血肉之躯修筑了万里长城,谈何容易。长城是中华民族聪明才智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因长度逾万里,故又称作“万里长城”。据记载,秦始皇使用了近百万劳动力修筑长城,占全国人口的二十分之一,当时没有任何机械,全部劳动都得靠人力,而工作环境又是崇山峻岭、峭壁深壑,十分艰难。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各国为了防御别国入侵,修筑烽火台,用城墙连接起来,形成最早的长城。以后历代君王大都加固增修。长城东起河北省山海关,西至甘肃嘉峪关,从东向西行经10个省区市。长城的总长度为8851.8千米,其中人工墙体长度为6259.6千米,壕堑和天然形成长度为2592.2千米。 3、中国的世界遗产有哪些? (1)世界文化遗产:1、长城2、北京故宫3、北京颐和园4、北京天坛5、敦煌莫高窟6、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7、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8、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9、孔府、孔庙、孔林10、武当山古建筑群11、西藏布达拉宫和大昭寺12、平遥古城13、丽江古城14、苏州古典园林15、明清皇家陵寝16、龙门石窟17、大足石刻18、都江堰―青城山19、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20、山西云岗石窟21、澳门历史城区 (2)世界文化自然遗产:1、泰山风景名胜区2、黄山风景名胜区3、庐山风景名胜区4、峨眉山-乐山大佛5、武夷山 (3)世界自然遗产:1、武陵源风景名胜区2、九寨沟风景名胜区3、黄龙风景名胜区4、三江并流 (4)人类口述和物质文化遗产:1、昆曲2、古琴3、木卡姆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