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环境法练习题

环境法练习题

环境法练习题
环境法练习题

环境法练习题

一、单选题

1.“人类环境”这个概念是在哪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上提出的,它是指______为中心、为主题的外部世界。(A)A.人类B.人类和其他生物

C.其他生物很无生命物质D.整个生物界

2.环境科学中最有名的绪论性着作是为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而出版的(C)

A.《我们共同的未来》B.《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声明》

C.《只有一个地球》D.《人类环境宣言》

3.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必须把大量的技术规范、操作规程、环境标准、控制污染的各种工艺技术要求等包括在法律体系之中,这就使环境与保护法成为一个____极强的法律部门。(C)A.综合性B.共同性

C.技术性D.社会性

4.1968年,国际性学术组织《罗马俱乐部》在其研究报告《增长的极限》提出(B)

A.环境优越论B.零增长理论

C.经济优越论D.负增长理论

5.在国际环境法律中_______是法律关系的主体。(D)A.国家机关B.联合国

C.不同社会D.国家

6.在保护珍稀动植物的法律关系中,负有法律义务的是(A)A.所有公民B.法律工作者

C.国家D.打猎者

7.最早提出“公害”一词的是(B)A.日本1896年《矿业法》B.日本1896年《河川法》

C.美国1864年《煤烟法》D.英国1913年《煤烟防治法》8.外国环境法向完备阶段发展的重要标志是(C)A.环境法体系的建立B.国家对环境管理的加强

C.环境保护基本法在各国的出现D.大量环境保护专门法规的制定9.既是我国环境保护工作进入法治阶段的标志,又是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体系开始建立的标志是(B)

A.1978年的《宪法》关于环境保护的规定

B.《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施行)》的颁布

C.一些列环境标准的制定和颁布

D.一些列环境保护单行法规的制定和颁布

10.环境与资源保护基本法发展的基础是(A)A.宪法关于环境与资源保护的规定

B.单行环境与资源保护法规

C.环境标准

D.其他部门法中的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规范

11.进行环境管理、处理环境纠纷的直接依据是(B)A.环境与资源保护基本法B.单行环境与资源保护法规

C.宪法关于环境保护的规定D.环境标准

12.环境问题中最突出、最尖锐的部分是(B)

A.自然环境的破坏B.环境污染

C.大气污染D.水土流失

13.环境法中有关控制污染物排放量的规定所依据的生态学原理主要是(D)A.“物物相关”律B.“协调稳定”律

C.“相生相克”律D.“负载定额”律

14.我国首次明确规定“开展现行政政策和法律的全面评价,制定可持续发展的法律、政策体系,突出经济、社会和环境之间的联系与协调”的规范性文件是(C)

A.1986年的《对外经济开放地区环境管理暂行规定》

B.1992年的《环境与发展十大对策》

C.1994年的《中国21世界议程》

D.2000年的《立法法》

15.国家为加强环境保护管理而采取的最主要的手段是(A)A.建立和强化环境行政管理机构B.应用环境经济调节措施

C.强化环境刑事制裁D.与企业订立环境协议

16.广义的环境与资源管理主要是指(C)A.污染控制与资源利用相结合

B.污染预防与治理相结合

C.污染防治与自然保护相结合

D.协调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土地利用规划,生产力布局等的关系17.首次确立了公众参加原则,鼓励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以适当方式参与环境的法律是(B)A.《环境保护法》B.《环境影响评价法》

C.《大气污染防治法》D.《行政许可法》

18.基于环境问题自身的特点和发达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经验教训,首先提出的“预期的环境政策”、强调采取预防性措施的是(B)A.《人类环境宣言》B.《世界自然资源保护大纲》

C.《内罗毕宣言》D.《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19.《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将突破环境事件的预警分为四级,分别用不同的颜色加以表示。其中预警级别最高的是(B)A.蓝色B.红色

C.黄色D.橙色

20.根据《生产清洁促进法》的规定,有权在当地主要媒体上定期公布污染超标或者污染排放总量超过限额的污染严重企业名单的政府部门是(B)A.省级人民政府经济综合部门B.省级人民政府环保部门

C.县级人民政府经济综合部门D.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保部门21.我国自然资源保护管理中最基本的法律制度是(B)A.自然保护区制度B.自然资源权属制度

C.土地资源管理制度D.自然资源规划制度

22.为弥补、恢复、更新自然资源的减少、流失或破坏而向开发利用自然资源者收取的费用是(D)A.开发使用费B.保护管理费

C.惩罚性收费D.自然补偿费

23.体现环境目标的要求、据以评价环境是否受到污染和制定污染物排放标准依据的环境标准是(A)A.环境质量标准B.环境标准样品标准

C.环境保护方法标准D.环境基础标准

24.依据《大气污染防治法》的规定,向大气排放污染物的,其污染排放浓度(B)A.不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的,免于缴纳排污费

B.不得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并交纳排污费

C.可以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但需缴纳超标排污费

D.可以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但需缴纳排污费和超标排污费25.我国大气污染防治立法的主要任务是(C)A.防治废气、粉尘和恶臭污染B.防治机动车船污染

C.防治煤烟型污染D.防治臭氧层破坏

26.依照我国《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保部门对在用机动车的污染物排放状况进行监督抽测的场所是(A)A.机动车停放地B.高速公路收费站

C.机动车行驶的道路D.公共停车场

27.某建筑公司在城市市区进行建筑施工时,未采取扬尘防治措施,致使周围大气环境受到严重污染。依照《大气污染防治法》的规定应当由下列哪个部门处理(B)

A.环保部门B.建设部门

C.卫生部门D.规划部门

28.我国《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定,可以划定为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区的是(D)

A.尚未达到规定的大气质量标准的区域

B.国务院批准划定的酸雨控制区

C.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

D.尚未达到规定的大气环境质量标准的区域、国务院批准划定的酸雨控制区以及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

29.当船舶发生海南事故,造成或者可能造成海洋重大污染损害的,法律规定有权强制采取避免或者减少污染损害措施的部门是(C)A.国家海洋行政主管部门

B.国家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C.国家海事行政主管部门

D.军队环境保护部门

30.我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的规定,环保部门在批准设置入海排污口之前,处理必须征求海洋、海事和渔业部门的意见之外,还必须征求意见的部门是(D)

A.建设部门B.规划部门

C.水利部门D.军队环保部门

31.海洋污染限期限治理适用条件包括(ACE)

A.在规定的期限内未完成污染排放削减任务的

B.未缴纳排污费

C.超过污染物排放标准的

D.未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

E.造成海洋环境严重污染损害的

32.根据我国《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的规定,适用于以居住、文教机关为主的区域噪声数值为(B)A.昼间50dB,夜间40 dB

B.昼间55 dB,夜间45 dB

C.昼间60 dB,夜间50 dB

D.昼间65 dB,夜间55 dB

33.根据《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保护法》的规定,除排入水体的废水外,液态废物是污染防治应当使用的法律是(D)A.《环境保护法》B.《水污染防治法》

C.《水法》D.《固体废弃污染环境防治法》34.我国《水法》规定,国家对水资源实行的管理体制是(D)A.以流域管理为主、行政区域管理为辅

B.在国家确立的重要江河、湖泊设立流域管理机构

C.以行政区域管理为主、流域管理为辅

D.流域管理与行政管区域管理相结合

35.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域内设置排污口,由_______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责令限期拆除,恢复原状(B)A.乡级B.县级

C.省级D.市级

36.国家控制森林年采伐量所依据的原则是(B)A.以市场需求量为根据

B.用材林的消耗量低于生产量

C.用材林每年的种植量高于消耗量

D.以用材林的生产量为根据

37.下列各项中,不需要申请采伐许可证的是(D)A.国有企业林业单位采伐林木

B.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采伐林木

C.农村居民采伐自留山和个人承包集体的林木

D.农村居民采伐自留地和房前屋后个人所有的零星林木

38.我国森林工作的方针是(B)A.预防为主,积极消灭B.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C.综合治理,积极消灭D.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39.按照______原则,向排污者和捕捞者征收渔业资源补偿税。(D)A.谁污染谁治理B.谁受益谁负责

C.谁开发水养护D.谁污染谁治理,谁开发谁保护40.在渔业资源的保护管理体制方面,目前我国实行的是(D)A.国务院一级管理B.统筹领导

C.各级自主负责D.统一领导,分级管理体制41.海洋大型拖网、围网作业的捕捞许可证,有_______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发放。(D)A.县级以上B.市级以上

C.省级以上D.国务院

42.在我国,矿业资源的所有权属于(D)A.个人B.企业组织

C.集体D.国家

43.探矿人享有的权利不包括(A)A.自行销售勘查中按照批准的工程设计施工回收的矿产品

B.按照勘查许可证规定的区域、期限、工作对象进行勘察

C.优先取得勘查作业区内新发现矿种的探矿权

D.优先取得勘查作业区内矿产资源的采矿权

44.我国矿产资源的探矿权、采矿权实行(A)A.有限制的转让B.无偿取得制度

C.任意转让D.倒卖牟利

45.自然保护区内只准进入从事科学研究观测活动的区域是(B)A.核心区B.缓冲区

C.实验区D.外围地带

46.建立海上自然保护区必须经________批准(C)A.省级人民政府B.省级人民政府渔业部门

C.国务院D.国家环境总局

47.在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和缓冲区内,不得建设(B)A.居民住宅

B.任何生产设施

C.任何污染或破坏环境的生产设施

D.任何有可能污染或破坏环境的生产设施

48.国际环境法最主要的渊源是(A)

A.国际条约B.国际习惯

C.“软法”D.一般法律原则

49.“人类环境”这个概念是在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上被提出的,它是指以( A )为中心.为主体的外部世界。

A.人类B.人类和其他生物C.其他生物和无生命物质D.整个生物界

50.把环境分为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的标准是(A ) A.环境的形成B.环境的功能C.环境的范围D.环境的不同要素51.国际海洋环境领域,最早的多边国际条约(A)A.《国际防止油污公约》

B.《国际防止船舶污染公约》

C.《油污准备、回应和合作公约》

D.《日内瓦海洋公约》

52.下列选项不属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的是(C)A.建设项目概况

B.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现状

C.对建设项目实施环境监测的限制

D.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53.最找提出清洁生产概念的是(B)A.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B.联合国环境规划署

C.经济合作与组织发展D.世界自然保护同盟

54.下列有关环境诉讼时效的说法不正确的是(C)A.最长时效二十年从权利从权利被侵害时算起

B.超过诉讼时效,权利人就丧失了胜诉权

C.超过诉讼时效期限,权利人就不能向法院提起诉讼

D.因环境污染损害赔偿提起诉讼的时效期间为三年,当事人知道或应当知道受到污染损害时起计算

55.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在用机动车实行新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并对其进行改造的,须经报_______批准(A)A.国务院B.全国人大

C.直辖市人民政府D.全国人大常委会

56.为紧急处置一类废弃物而确立的海洋倾倒区是(A)A.一类倾倒区B.二类倾倒区

C.实验倾倒区D.临时倾倒区

57.我国《固体废弃物环境污染防治法》规定,当事人可以就赔偿责任和赔偿金额的纠纷请求环保部门处理。此处“处理”的性质是(C)A.行政指导B.行政处分

C.行政调解D.行政裁决

58.从预防的角度看,国家实施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防治以及进行环境管理的主要手段是(B)A.环境立法B.环境行政

C.环境司法D.环境教育

59.把环境分为居室环境、车间环境、全球环境及宇宙环境等的标准是(C ) A.环境的形成 B.环境的功能C.环境的范围D.环境的不同要素60.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上是在( B )召开的。

A.里约B.斯德哥尔摩C.纽约D.内罗毕

61.次生环境问题或第二环境问题的产生是由于(C )

A.自然原因B.利用环境不当C.人为原因D.社会原因62.原生环境问题或第一环境问题的产生是由于( A )

A.自然原因B.利用环境不当C.人为原因D.社会原因

63、环境影响评价制度首创于( B )

A.英国B.美国C.瑞士D.中国

64、下列制度中,实施总量控制的制度是(A )

A.排污许可证制度B.经济刺激制度

C.征收排污费制度D.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65、在国外,被称为20世纪最伟大的制度发明的制度是(D )

A.许可证制度 B.经济刺激制度C.征收排污费制度D.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67、美国的“泡泡政策”创设了哪种环境法律制度( C )

A.排污收费制度

B.排污许可制度

C.排污权交易制度

D.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68、根据国际条约的规定,全球气候保护属于( C )

A. 共享自然资源??

B. 人类共同遗产

C. 人类共同关切事项??

D. 完全国家主权管辖事项

69、“可持续发展”概念首次提出是在(?????A ?)

A. 《我们共同的未来》??

B. 《联合国人类环境宣言》

C. 《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声明》??

D. 《人类环境行动计划》

70、下列不属于环境行政处罚的是(A )

A. 责令限期治理??

B. 责令关闭

C. 责令停产??

D.罚款

71、根据国际条约的规定,生物多样性保护属于(C )

A. 共享自然资源??

B. 人类共同遗产

C. 人类共同关切事项??

D. 完全国

家主权管辖事项

72、非法处置进口固体废物罪的主观方面是( B )

A. 直接故意?

B. 间接故意

C. 过失??

D.以上都不对

73、《京都议定书》所设定的灵活三机制中的“排放贸易机制”适用于(B )

A. 发达国家与前苏联东欧经济转型国家之间??

B. 发达国家之间

C.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

D. 发展中国家之间

74、“受害人故意或重大过失”是哪一部环境污染防治法规定的民事责任免责事由(C )

A. 《环境保护法》?

B. 《海洋环境保护法》

C. 《水污染防治法》??

D.《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75、下列属于环境行政处罚的是(C )

A. 责令限期治理??

B. 责令重新安装使用

C. 责令停产??

D.收缴排污费

76、行政“罚款”与刑事责任的“罚金”的相同点表述正确的是( B )

A.都与造成的损失等额B.都应上缴国库

C.都基于违法或犯罪行为的既遂D.都应支付给受害人

77、“受害人故意或重大过失”是哪一部环境污染防治法规定的民事责任免责事由(C )

A. 《环境保护法》?

B. 《海洋环境保护法》

C. 《水污染防治法》??

D.《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78、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的主观方面是( B )

A. 直接故意?

B. 间接故意

C. 过失??

D.以上都不对

79、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是(B )

A. 行为犯

B. 结果犯

C.结果加重犯??

D.危险犯

80、擅自进口固体废物罪是(B )

A. 行为犯

B. 结果犯

C.结果加重犯??

D.危险犯

81、根据我国《环境保护法》的规定,对本辖区环境质量负责的是(A )

A.地方各级人民政府B.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C.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D.地方司法机关

82、《大气污染防治法》对排污收费的规定为( A )

A.排污即收费,超标即违法

B.排污即收费,超标征收超标排污费

C.超标才征收排污费

D.排污即收费

83、《水污染防治法》对排污收费的规定为( A )

A.排污即收费,超标即违法

B.排污即收费,超标征收超标排污费

C.超标才征收排污费

D.排污即收费

84、在环境管理中使用最为广泛的许可证是 (D )

A.规划许可证B.开发许可证C.生产销售许可证D.排污许可证83、按照法律规定,对环境行政处罚不服的,当事人可以在接到行政处罚通知之日起(C )28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A.15日B.30日C.3个月D.60日

84、根据我国有关法律规定,环境污染的损害赔偿,实行(D )

A.结果责任原则B.过错责任原则

C.推定过失责任原则D.无过错责任原则

85、征收排污费是( D )

A.排污者对污染损失的经济赔偿B.筹集环保资金的主要形式

C.国家税收的一种 D .为促使排污者治理污染而令其承担的一种经济责任

86、被人们形象地比喻为“从摇篮到坟墓”的管理固体废物方法是(B )

A.三化管理B.全过程管理C.分类管理D.减量管理

87、根据我国有关法律规定,环境污染的损害赔偿,实行( D )

A.结果责任原则B.过错责任原则

C.推定过失责任原则D.无过错责任原则

88、批准建立自然保护区的人民政府认为:必要时,可以在自然保护区的外围划定一定面积的( B )

A.核心区;B.缓冲区;C.实验区;D.外围保护地带

89、根据我国现行法律,普遍实施排污许可制度的环境污染防治法是(B )

A.《大气污染防治法》B.《水污染防治法》

C.《海洋环境保护法》D.《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

90、《卡塔赫纳生物安全议定书》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科学的不确定性以及在国际环境条约中如何处理科学不确定性,因此被称为“(B )原则的宣言”。

A.防止环境损害B.谨慎C.污染者负担D.可持续发展

91、批准建立自然保护区的人民政府认为:必要时,可以在自然保护区的外围划定一定面积的(B )

A.核心区B.缓冲区C.实验区D.外围保护地带

92、下列关于野生动物资源所有权的说法中,正确的是(D )

A.野生无主,谁猎谁有

B.野生动物资源的所有权取决于其所依存的土地或水体的所有权

C.野生动物资源的所有权可分为国家所有权和集体所有权

D.野生动物资源属于国家所有

93.首次提出建立一个国际性的保护自然机构的建议是1909年在________召开的“保护自然大会”上。(C)

A.伦敦B.纽约

C.巴黎C.东京

二、多选题

1.作为我国《环境保护法》保护对象的环境要素包括(ABCD)A.大气B.海洋

C.矿藏D.自然保护区

2.未来维持人类环境的动态平衡,人类经济活动和改造自然的活动必须不超过两个界限:(BD)

A.人得从自然界提取物质

B.从自然界取出的各种资源,不能超过自然界的再生增值能力

C.人得向自然界排放废弃物

D.排放到自然界的废弃物不能超过环境的纳污量,即环境的自净能力

E.严格限制向环境排放废物物

3.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产生的条件是(AC)A.现行的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规范的存在

B.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客体的存在

C.法律事实的出现

D.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主体的存在

E.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规范规定的权利的的行使和义务的履行

4.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产生时期的立法最多的是关注(ACD)A.自然资源的保护B.单行法规的规定

C.防止环境破坏D.环境污染

E.提高环境质量

5.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已经成为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它的标志是(AB)A.环境所与资源保护法有其调整的明确的、特定的社会关系领域

B.环境与资源保护立法迅速发展,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体系已经形成

C.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调整手段和方式具有多样性并涉及多种法律部门D.环境与资源保护法调整的社会关系十分广泛

E.国家已经承担起管理和保护环境的职能

6.下列关于土地所有权的规定正确的有(AC)

A.城市的土地属于国家

B.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属集体所有

C.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集体所有

D.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属于个人所有

E.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属于家庭所有

7.我国环境标准包括(ABE)

A.环境质量标准B.污染物排放标准

C.国家级标准D.地方级标准

E.基础标准和检测方法标准

8.将环境外部不经济性内部化的主要法律手段包括(ABCDE)A.直接对污染物排放量做出限制性规定

B.对开发、利用资源及其排污行为进行全程管制

C.实行排污收费制度

D.实行排污权交易制度

E.采用税收、财政补贴、优惠贷款、换几个标志等经济刺激措施

9.下列情形中,不需要缴纳污水处理费用的是(ABE)A.向城市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排放污水,缴纳污水处理费用的

B.排污者建成工业固体废物储存或设置设施、场所并符合环境保护标准的C.排污者因超标排污已经被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处以罚款的

D.达标排放水污染物的

E.达标排放噪声的

10.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确立的许可证形式有(ABDE)

A.城市建设用地许可证B.海洋倾废许可证

C.总量控制许可证D.森林采伐许可证

E.矿产资源勘探许可证、开发许可证

11.在我国,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的取得方式主要有(ACD)A.法定取得B.开发利用取得

C.强制取得D.天然孳息与自然添附取得

E.确认取得

12.在我国,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的取得方式主要有(ACD)A.法定取得B.开发利用取得

C.强制取得D.天然孳息与自然添附取得

E.确认取得

13.我国《海洋环境保护法》规定的防治陆源污染物造成海洋环境污染损害的主要措施是防止(ABCD)A.沿海地区的工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所产生的废弃物直接向海域排放

B.在海岸滩涂设施废弃物堆放场和处理场污染海洋

C.沿海农田施用化肥农药进入海洋环境

D.陆源污染物通过江河进入海洋环境

E.海岸工程对海洋环境造成污染损害

14.《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上的“噪声敏感建筑物”包括(ABCDE)A.医院B.学校

C.机关D.科研单位

E.住宅

15.我国《固体废弃污染环境防治法》规定固体废弃实行“三化”原则是(BCD)A.再生化B.无害化

C.减量化D.资源化

E.有效化

16.自然资源法所调整的社会关系主要包括(ABCE)

A.资源权属关系B.资源流转关系

C.资源管理关系D.资源保护关系

E.涉及资源的其他经济关系

17.我国《水法》所说是水资源包括(AB)

A.地表水B.地下水

C.空气中的水D.动植物体内的水

E.海水

18.根据森林用途可将其分为(ABCD)

A.防护林B.用材林

C.经济林D.薪炭林

E.特殊用途林

19.我国《森林法》把林权分为(ABDE)

A.国家林权B.集体林权

C.政府林权D.机关团体林权

E.公民个人林权

20.我国法律对林权的保护,主要采取的措施有(ABDE)A.确认权属B.返还非法占有

C.土地承包D.排除障碍

E.赔偿损失

21.野生动植物物种濒危或灭绝的原因主要有(ACDE)

A.生态破坏B.环境污染

C.滥捕、烂采D.外来物种的引入

E.农药等杀虫剂的大量使用

22.禁止在_______内猎捕野生动物(ABC)

A.自然保护区B.禁猎区

C.禁猎期D.风景名胜区

E.物保护单位

23、我国宪法按环境功能的不同,把环境分为( CD )

A.自然环境B.人工环境

C.生态环境D.生活环境

24、按照《环境保护行政处罚办法》,环境保护行政处罚的种类包括(AC )

A.责令停产关闭B.责令重新安装或使用

C.行政拘留D.责令限期治理

25、环境标准包括(ABD )

A.环境质量标准B.污染物排放标准

C.国家级标准D.基础标准和监测方法标准

26、我国哪些环境污染防治法律对征收排污费实行“排污收费,超标处罚”原则(ABC )

A.《大气污染防治法》

B.《海洋环境保护法》

C.《水污染防治法》

D.《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

27、环境与资源保持法基本原则包括(ABCD )

A.环境保护同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相协调原则

B.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原则

C.开发者养护、污染者治理原则

D.公众参与原则

28、我国环境影响评价的适用范围包括:(AB )

A.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B.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C.战略环境影响评价

D.政策环境影响评价

29、作为我国《环境保护法》保护对象的环境要素包括(ABCD )

A.大气B.海洋C.矿藏D.自然保护区

30、《野生动物保护法》所称的野生动物的范围包括(ABCD )

A.珍贵、濒危的陆生野生动物;

B.珍贵、濒危的水生野生动物;

C.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价值、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

D.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价值、科学研究价值的水生野生动物;

E.珍贵、濒危的两栖野生动物

31、按照我国国家环境质量标准,可以作为饮用水水源的水质包括(ABC )

A.一类水

B.二类水

C.三类水

D. 四类水

三、简答题

1、简述介绍我国环境民事责任的免责事由。

2、民法中关于环境资源类的法律规范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3、简述我国环境资源法律体系的范围。

4、简述环境行政处分与环境行政处罚的区别。

5、简述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几种形式。

6、简述环境民事纠纷行政处理的适用范围及法律效力。

7、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的构成要件。

8、简述我国《水污染防治法》对于生活饮用水源保护区的主要保护措施。

9、《土地管理法》中的土地按用途可以分为几类?

10、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基本内容有那些?

11、环境法的基本原则有那些?

12、环境法体系有那些组成部分?

13、我国有关环境刑事立法罪名规定有那些?

14、我国环境民事诉讼有那些特殊性表现?

15、我国环境监督管理制度有那些具体内容?

16、我国排污收费制度主要有那些内容?

17、我国自然保护区法规定自然保护区种类有那些?

18、我国法律规定野生动物保护具体法律制度措施有那些?

19、我国法律规定的防止检疫对象传入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20、简述我国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21、简述我国环境民事诉讼的特点。

22、简述环境权的性质和内容。

23、简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法律要求。

24、简述国际环境法与国内环境法的关系。

25、简述国际环境法中共同但有差别的责任原则。

26、简述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内容。

27、简述运用环境经济学方法的原则。

28、简述在环境与资源保护立法基础的生态学规律。

30、简述以“预防为主”的综合性的环境管理机构的目的和特征。

33、简述我国环境与资源管理机构的设置。

34、简述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基本原则的含义。

35、简述如何贯彻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原则。

36、我国法律规定的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方式有哪些?

37、简述《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规定的应急响应机制。

38、简述我国资源纳税的纳税人及纳税范围。

39、简述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及其意义。

40、什么是环境标准?我国环境标准分为哪几类?

41、简述环境表批准的性质和作用。

42、简述行政责任的构成要件。

43、简述环境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

44、简述理论上的环境污染防治行政的目标及确定和实施过程。

45、简述中国环境污染防治法的体系的构成。

46、简述如何防治燃煤产生的大气污染。

47、我国《大气污染防治法》有关排污收费制度有什么特点?

48、简述建立海洋自然保护区应具备的条件。

49、简述陆源污染物排放的禁限措施。

50、简述水污染的定义及《水污染防治法》的适用范围。

51、简述在生活饮用水地下水源保护区呢禁止从事的活动。

52、简述环境噪声的特点。

53、简述“环境噪声”与“环境噪声污染”的区别。

54、简述国家在建立、健全企业污染环境防治制度方面所采取的措施。

55、简述《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法》对城市生活垃圾管理的规定。

56、简述对生产和使用危险化学品的管理措施。

57、简述电磁辐射活动的环境管理措施。

58、简述自然资源的定义和分类。

59、简述我国利用总体利用规划编制的限制性要求。

60、简述保护耕地的主要措施。

61、简述我国水资源保护的基本原则。

62、简述我国《水法》关于解决水事纠纷方式的规定。

63、简述我国森林资源的特点。

64、简述森林防火的措施。

65、简述编制草原保护、建设、利用规划应遵循的原则。

66、简述我国《草原法》对合理利用草原规定的措施。

67、简述对水生野生动物的保护措施。

68、简述对水生野生动物的管理措施。

69、简述矿产资源保护监管管理制度的规定。

70、简述我国《矿产资源法》确立的矿场资源补偿费制度。

71、简述我国野生动物保护的基本方针和综合性措施。

72、简述法律规定的防止检疫对象传入的主要措施。

73、简述自然保护区的概念及其类别。

74、简述文化遗迹地的概念及我国对其的保护手段。

75、简述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宣言》在国际环境法发展中的作用。

76、简述国际环境合作的内容。

77、简述《维也纳臭氧层保护公约》要求缔约方保护臭氧层应采取的措施。

环境法案例分析题

一、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2题,42题12分,43题8分,共20分) 42、某化肥厂通过专用明渠向长江排放生产废水,渠道附近洼地有许多被当地农民承包的鱼塘。1998年6月暴雨连天,加上汛期来临,上游洪水使江长猛涨,提外水面逐暂接近堤内地面,致使排污渠内废水自然入江受阻,漫溢流入鱼塘。鱼塘承包人遂与化肥厂交涉,要求采取措施,阻止废水漫溢致鱼死亡。化肥厂对此请求并未予理睬。数日后鱼塘里出现死鱼现象。于是鱼塘承包人联合向化肥厂提出排除废水侵害和赔偿死鱼损失请求,并报告当地环境保护部门,要求处理此污染纠纷。化肥厂在鱼塘承包人提出赔偿请求后, 立即在排污渠入江闸门处安装了两台大功率水泵,将废水扬高排入江中。在环境保护部门处理纠纷期间,当地暴雨不断,长江洪峰多发,以至外洪内涝,排污渠与鱼塘水面连成了一片。鱼塘里的鱼部分被大水冲走,剩下的也被废水呛死。对此,鱼塘承包人要求化肥厂赔偿其全部财产损失。化肥厂则以洪水、暴雨为不可抗力为由拒绝赔偿。 问:1、鱼塘承包人要求赔偿的全部财产损失可以包括哪些损失? 2、化肥厂能否以不可抗力为由拒绝赔偿?为什么? 43、1998年10月,杜某为了牟取暴利,窜入某自然保护区内猎捕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雪豹2只。后杜某将捕杀的雪豹皮高价卖给了境外商李某。李某在出境时携带的雪豹皮被海关查获。在海关人员的盘问下,李某交代雪豹皮是从杜某处购买的。杜某遂被公安机关依法拘留,并承认了捕杀雪豹、出售雪豹皮的事实。 问:1、杜某和李某的行为违反了我国哪些法律?该违法行为与我国参加的哪个国际公约有关? 2、杜某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如果是,请列出具体罪名。 3、李某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如果是,请列出具体罪名。 答案: 42. (1)鱼塘承包人要求赔偿的全部财产损失可以包括:购买鱼苗费用(1分)、鱼塘经营费用(1分)、鱼塘承包费用(1分)、污染 清除费用(1分)和出售鱼产品预期收入(1分)。 (2)化肥厂不能以不可抗力为由拒绝赔偿全部损失。(2分)对因“排污渠内废水自然入江受阻,漫溢流入鱼塘”造成的财产损失应予赔偿。(1分)对因“当地连降暴雨,以至外洪内涝,排污渠与鱼塘水面连成了一片”造成的财产损失可以不可抗力为由,不承担赔偿责任(1分)。 (3)我国《环境保护法》对不可抗力因素造成损害的责任作出了如下规定:完全由于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1分),并经及时采取合理措施(1分),仍然不能避免造成环境污染损害的,免予承担责任。 对化肥厂应当承担赔偿责任的部分,是因为化肥厂没有及时采取防范废水漫溢可能造成损害的合理措施。对此,不能作为不可抗力对待。(1分)

环境法期末考试整理

2、环境的定义 ?一般意义上的环境:是相对于某一个中心事物而言的,即围绕某个中心事 物的外部空间、条件和状况,便构成某一中心事物的环境。 ?环境科学上的环境:也叫人类环境,是以人类为中心、为主体的外部世界, 即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天然的和人工改造过的各种自然因素的综合体。 ?生态学中的环境:是以整个生物界为中心、为主体,围绕生物界并构成生 物生存必要条件的外部空间和无生命物质,如大气、水、土壤、阳光及其他无生命物质等,是生物的生存环境,也称“生境”。 ?生态学中的环境:是以整个生物界为中心、为主体,围绕生物界并构成生 物生存必要条件的外部空间和无生命物质,如大气、水、土壤、阳光及其他无生命物质等,是生物的生存环境,也称“生境”。 ?本法所称的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 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3、环境的功能 ?生命支持功能(提供物质资源) ?废物消纳功能 ?生态审美功能 4、环境与自然资源的比较 ?定义:在一定的经济技术条件下,自然界中对人类有用的一切物质和能

量都称为自然资源。 ?比较: ?自然资源与环境是密不可分的,他们属于环境要素中可被人类利用的自然 物质和能量。 ?二者的相近:如果把自然资源作为环境因子,自然资源则纳入环境的外延; 也可以把环境作为自然资源系统的一个层次进行研究,把环境纳入资源的范畴。 ?二者的区别:自然资源的认识侧重点是其经济效用、经济价值,而环境则 侧重于系统平衡的生态性概念作为人类共同保护的客体,其根本目标是维护人类环境系统的平衡、保持生态环境系统的稳定,关注社会效益、生态效益。自然资源大多可以商品性物化,可以界定产权。而环境则具有综合性和整体性,很难通过界定产权来保护。 ?二者的融合:环境资源化(即赋予环境以价值);资源生态化(作为整体 系统的资源生态功能) 5、环境问题的定义 ?环境问题是指由于自然界或者人类活动使环境质量下降或者生态失调,对 人类的社会经济发展、身体健康以至生命安全及其它生物产生有害影响的现象。 6、环境法的科学基础-环境科学 ?环境科学是研究人类与环境关系的科学。它探索环境演化的规律,研究环 境变化对人类生存的影响,研究人类生存发展与环境保护如何协调统一,研究人类生存发展在不同范围内对环境的整体性影响,研究环境污染综合防治的技术措施和

环保法期末考试试卷

共5页,第1页 试卷代号:SZ 泰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人文学院专接本 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 《环境保护法》期末考试试卷 命题教师:李军 试卷使用班级:10.11法律 答题时间:120分钟 考核方式:闭卷 得 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1987年向联合国提交的研究报告是( ) ①《我们共同的未来》 ②《联合国人类环境宣言》 ③《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声明》 ④《人类环境行动计划》 2.根据我国法律的规定,对经中华人民共和国过境转移危险废物的行为 ( ) ①实行审批制度 ②予以禁止 ③征收一定的费用 ④进行监视 3.下列不属于第一类环境问题的是 ( ) ①地震 ②雷电起火 ③火山爆发 ④乱开矿山引起山崩 4.我国环境资源法的适地范围根本不包括( ) ①我国的领陆、领水、领空、底土 ②我国的领陆、领水、领空、底土的延伸意义上的领域 ③外层空间 ④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以外的海域 5.环境法以自然资源法或自然保护立法为主是我国下列哪个时期的环境法的特征( ) ①建国初期 ②创业时期 ③经济转型时期 ④现阶段 6.198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尚未明确规定的基本制度有( ) ①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②排污收费制度 ③许可证制度 ④限期治理制度 7.《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不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 ) 系部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学号 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

环境资源法案例分析

环境工程0702班 倪金元 U200715687 环境资源法案例《溪坪村旁的化工厂》思考题: 1.案例中有哪些法律关系? 2.环境资源法体系中有哪些条例适用于该案例? 3.案例违反了哪些环境法? 4.针对案例,谈谈我国现行环境法存在哪些问题? 作为一起中国环保史上一起极其及其典型的案例,《溪坪村旁的化工厂》曾在2003年被国家环保总局列入“中国十大环保案件”。作为典型案例,这其中有着丰富的环境法律义务关系值得我们进一步分析。 法律关系: 案例中比较突出的人与人之间的法律关系包括当地村民与榕屏联营化工厂之间的环境纠纷关系、当地村民与政府之间的责任义务关系以及当地政府(包括环保局)和化工厂之间的监管与被监管关系;人与自然的法律关系包括化工厂与当地自然生态环境系统的关系和当地村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首先,根据我国《环境保护法》规定,公民有享受良好环境的权利和保护环境的义务。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对污染和破坏环境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检举和控告;有权在受到环境污染损害时要求赔偿。在该案例中,溪坪村村民理应享有国家赋予公民的环境权利,但榕屏联营化工厂却忽视村民权利,为追求企业效益最大化,违规建设、违规运营。在其建设初期未经过严格环评审查、在其运营过程中违规排放氯气工业违规堆放生产废渣,造成严重的空气污染水污染以及山地土壤污染,导致屏南县溪坪村周围山林大面积枯死,溪坪村后龙溪下游鱼虾绝迹,当地村民皮肤病癌症患病几率急剧上升。因而,在本案中,以溪坪村为主的数个村庄村民与榕屏联营化工厂之间的环境权纠纷关系为首要法律关系。作为一家政府与企业联营的工厂,政府对化工厂负有审批监管责任。同时,政府有保障人民生活环境不受到来自化工厂污染的自然环境影响的义务。

环境法期末总结

环境法复习总结论述题: 环境公益诉讼 公众参与 案例题: 环境侵权 环境行政-许可-处罚选择题:环境行政《环境许可法》 环境影响评价 行政处罚手段(比如按日计罚)《新环保法》强化的地方 《侵权法》关于环境侵权的几条 一、 环境权:公民请求生活在良好环境中的权利。 环境法主体对其赖以生存、发展的环境所享有的基本权利,即享用和争取适宜环境 的权利。 民事权利 地役权通风 宁静 相邻权采光 日照 健康权眺望参与 知情消极(宪法上的强行性权利) 监督 人权(公法)司法救济 积极(良好的请求权) 二、环境公益诉讼 环境公益诉讼是指由于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法律保护的公共环境利益受到侵害时,向法院提起的诉讼。 特点:(1)原告范围广泛 (2)目的具有特殊性:保护国家、社会及不特定多数人环境利益 (3)兼具预防和补救功能:尚未发生时就可以使用 (4)效力范围的扩张性 起诉条件:(1)明确的被告 (2)具体的诉讼请求 (3)社会公共利益受到损害的初步证据 (4)法院受理的范围和管辖范围 (5)污染导致实际的环境或健康损害 民事公益诉讼不以存在实际损害为前提! 特定程序要求:(1)法院书面告知行政部门 (2)开庭前申请参加者为共同原告 (3)可另行提起私益诉讼 (4)和解与调解 (5)原告在法庭辩论终结后不得撤诉 《民事诉讼法》第五十五条的规定:“对污染环境、侵害众多消费者合法权益等损害社

会公共利益的行为,法律规定的机关和有关组织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法律规定的有关机关与组织列为环境公益诉讼的原告主体,排除了个人 法定的机关:行政机关&检察机关 法院管辖:污染行为发生地、损害结果地、被告住所地中级以上法院 有关组织:(一)依法在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登记;?(二)专门从事环境保护公益活动连续五年以上且无违法记录。?符合前款规定的社会组织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受理。?提起诉讼的社会组织不得通过诉讼牟取经济利益。 检察机关:授权 1、范围:在履行职责中发现污染环境、食品药品安全领域侵犯众多… 2、免交诉讼费、被告无权反诉 3、诉讼前要督促、支持法律规定的机关或者有关组织向法院提起诉讼 4、诉讼前应该向有关行政机关提出检查建议,督促其纠正行政违法行为或依法 履行职责 三、环境侵权 一、环境侵权责任 (一)环境侵权的特征 1. 主体的不平等 2. 环境侵权的社会性 3. 复杂性 4.环境侵权的适法性 (二)环境污染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1、造成损害后果 2、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有因果关系(因果关系推定) (即使企业达标排放也不能免除其民事责任,因为企业行为合乎行政管理的要求,只能免除其行政责任,而不能免除其民事责任) 环境噪声污染:是指所产生的环境噪声超过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并干扰他人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的现象。 环境噪声侵权行为人的主观上要有过错,须具有超过国家规定的噪声排放标准的违法性,才承担噪声污染侵权责任。 最高法评论:公众在依法保障其合法权益的同时,承担一定范围和限度内的容忍义务,衡平原则 因果关系推定: 1、优势证据论:被害人能够证明因果锁链中的大部分事实,或提供的证据优于加害人时,就可判定因果关系存在。 2、疫病学的因果关系学说:A、该因素从发病前已经开始发生了作用 B、该因素的作用程度越明显,患该疾病的概率便越高; C、该因素被消除或者有所减轻的话,该疾病的患病概率或者程 度就会降低; D、该因素作为疾病的原因其作用机制基本上可以得到生物医 学上合理的说明

案例分析题库(环境类6例)

案例1:绿化剪草伤人案例 案例描述6月15日,某项目二名绿化员在欢乐谷修剪草坪,当时赵某操作一台剪草机在作业区域的上方坡地修剪,另一台由富某在下方的平地修剪,两台剪草机 相距约7米远。当修剪到欢乐谷小溪上面的草坪时候,从赵某操作的剪草机里 飞出一个石粒打在了正在下面修剪的绿化员富某的右眼上。经医院诊断,富某 右眼内积血,眼角膜划伤,瞳孔断裂,经过几天的治疗,1米之内能够模糊的 看到物体,伤者眼前积血基本被吸收,眼角膜已经愈合,但瞳孔无法修复,且 玻璃体处于浑浊状态,需做进一步治疗。现场状况:(以下图片为模拟现场人 员操作实景) 案例分析据现场情况分析判断看,事件的发生主要由以下因素引起: 1、剪草机沿坡脊横向修剪,机器在坡脊与斜坡的接触界面上运行时,剪草 机底座面与坡谷方向呈现约10度的放射形外露夹角。人员在坡谷作业时其上身 及脸部位置正处在夹角范围内。 2、现场坡脊草地表面不平整,剪草机叶片扬起草地表面砂石从外露夹角往 外抛,对坡谷作业人员形成直接威胁。 3、现场作业人员“平行”作业方式,且在作业过程中未采取防护措施。 经验或教训(含预防措施) 绿化作业人员对草木的修剪、打药及设备的使用和操作上都存在一定的危险性。以上案例再次提醒我们要进一步加强绿化作业的安全管理工作,提高风险意识和防范能力,切实消除隐患。做到: 一、建立和落实对园林绿化器械定期的检查、保养工作程序,以保证器械的完好性。 二、加强对绿化人员的专业知识和器械操作技能的培训,新入职绿化人员必需经过实操考核合格后方可独立上岗。 高差 坡 距离 机器底座外露夹角 约10。度

三、加强对绿化作业人员的安全保护工作; 1、为一线绿化作业人员配置防护目镜、手套和口罩等职业安全防护用具。 2、将绿化作业人员作业时应配戴防护目镜、手套和口罩作业的工作要求纳 入到工作流程,并实施检查。 四、加强对绿化作业现场的检查力度,重点检查安全提示、警示标识配备 (如:服务提示、警戒带等)是否到位,及时提醒客户注意安全。 五、对各管理项目内坡地绿化修剪作业进行一次全面的风险评估工作,评 估坡地绿化修剪作业的合理安全作业和警示范围。 案例2:泳池配套设施伤人案例 案例描述2005年7月,某项目业主孙女士在从更衣室进入泳池过程中,当走到淋浴间通往泳池的入口时不小心滑倒,情急之下,下意识的用手去扶旁边的镜子, 结果被镜子的不锈钢框边缘划伤了拇指。现场流血很多,会所主办立即为其进 行了简单的包扎,同时找到了她的家人将其送到医院。 经医院诊断,该业主拇指表面肌肉被划开3/4。为防止肌肉坏死,需住院治疗。 现场状况:(以下图片为模拟现场人员操作实景) 摔倒地 案例分析据现场情况分析判断,事件的发生主要由以下因素引起: 1、现场标识安装位置不适当,未能满足醒目,清晰、完整的要求。 2、出事地点位于浸脚池旁,地面较湿滑,现场未设置防滑垫。 3、现场仪容镜不锈钢包边工艺粗糙,镜框两边存在较大范围的“利边”和“利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环境资源法期末复习重点

环境资源法学 考试题型: 1、单选; 2、判断改错; 3、名词解释; 4、简答; 5、论述; 6、案例分析; 复习重点(考试重点) 第一章环境资源与环境关系 第二章环境资源法概述 第三章环境资源法的价值定位 第八章环境资源责任制度 第九章环境资源纠纷解决制度 (重点为环境资源民事责任与环境资源民事诉讼;案例分析考我国环境民事责任构成要件:损害行为;损害后果;因果关系;无过错原则) 第十章第十一章第十二章内容明确不考 重点内容整理(根据考试重点整理自老师课件)

一、环境的概念 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环境资源的概念亦是如此) 二、环境问题的概念和种类 1、按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的不同,可分为第一环境问题(自然灾害)和第二环境问题(环境污染和破坏) 2、按环境问题造成的危害后果不同,可分为环境污染和自然环境破坏 (1)环境污染是指人类活动所引起的环境质量下降而有害于人类及其他生物的正常生存和发展的现象。 (2)自然环境破坏是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环境,过量地向环境索取物质和能量,使得自然环境的恢复和增殖能力受到破坏的现象。 三、全球环境问题阶段的环境问题 1酸雨(包括酸雪、酸雾等各种酸沉降) 2臭氧层破坏 3温室效应及全球气候变化 4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意大利塞维索化学污染事故、美国三里岛核电站泄漏事故、墨西哥液化气爆炸事件、印度博帕尔农药泄漏事件、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漏事故、瑞士巴赛尔赞多兹化学公司莱茵河污染事故) 5大规模的生态破坏(非洲大饥荒) 四、环境法的本质特征 (一)环境法是社会法 (二)环境法是以社会利益为本位的法 (三)环境法是公法手段干预私法领域的法 (四)环境法是以可持续发展为价值目标的法 五、环境法的概念

环境保护法案例分析

1、 该法院的判决违反了美国的《国家环境政策法》。在我国,该判决违反了《环境保护法》、《环境保护法修正案(草案)》以及环境保护责任制度。 该法院已经认定该公司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灰尘、噪音和震动的行为对附近的居民确实造成了妨害,并已经符合判罚禁令的条件,而且居民已经对此表现出不满,并诉请伊利诺伊州芝加哥地方法院颁布禁令,勒令该公司停止生产并进行赔偿,这些程序符合法定程序要求,法院理应按照法律规定勒令该公司停止生产并进行补偿。但是该法院在判词斟酌中,考虑运用利益均衡原则解决纠纷,最终判决该公司仅仅赔付一定的安慰金。所以,该法院的判决不符合基本法内容。 按照环境保护基本法的具体内容,应该判决该公司赔偿并停止生产,进行环境影响评估、限期整改,保证灰尘、噪音、震动等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应该将居民生存权益、环境保护置于重要地位。 2、 本案中蒙光发电厂的开工投产违反了《环境保护法》、2002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环境影响评价法》和2009年国务院颁布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实施条例》、申报许可制度(2003 年的《行政许可法》)等。 由于该发电厂在运行中造成了严重的水污染,并对当地环境和居民造成了很大影响,引起当地群众强烈不满。此外,该发电厂选址位于严禁建设工业项目的黄河河道滩涂区,且开工前未向环保部门报送有关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违反了开发与利用自然资源申报许可、利用自然环境申报许可法律制度,严重违反了《环境保护法》。 根据超标排污费制度、限期治理制度、污染事故报告处理制度以及《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应该按评估责令该发电厂进行赔偿和收取排污费,让其说明超标的原因,并责令关停转移或拆迁发电厂,然后对其生产进行环境影响评估,根据评估和申报决定该公司是否需要停产。

最新环境法期末总结

环境法复习总结论述题: 环境公益诉讼 公众参与 案例题: 环境侵权 环境行政-许可-处罚选择题:环境行政《环境许可法》 环境影响评价 行政处罚手段(比如按日计罚)《新环保法》强化的地方 《侵权法》关于环境侵权的几条 一、 环境权:公民请求生活在良好环境中的权利。 环境法主体对其赖以生存、发展的环境所享有的基本权利,即享用和争取适宜环境 的权利。 民事权利 地役权通风 宁静 相邻权采光 日照 健康权眺望参与 知情消极(宪法上的强行性权利)监督 人权(公法)司法救济 积极(良好的请求权) 二、环境公益诉讼 环境公益诉讼是指由于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法律保护的公共环境利益受到侵害时,向法院提起的诉讼。 特点:(1)原告范围广泛 (2)目的具有特殊性:保护国家、社会及不特定多数人环境利益 (3)兼具预防和补救功能:尚未发生时就可以使用 (4)效力范围的扩张性 起诉条件:(1)明确的被告 (2)具体的诉讼请求 (3)社会公共利益受到损害的初步证据 (4)法院受理的范围和管辖范围 (5)污染导致实际的环境或健康损害 民事公益诉讼不以存在实际损害为前提! 特定程序要求:(1)法院书面告知行政部门 (2)开庭前申请参加者为共同原告 (3)可另行提起私益诉讼 (4)和解与调解 (5)原告在法庭辩论终结后不得撤诉

《民事诉讼法》第五十五条的规定:“对污染环境、侵害众多消费者合法权益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法律规定的机关和有关组织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法律规定的有关机关与组织列为环境公益诉讼的原告主体,排除了个人 法定的机关:行政机关&检察机关 法院管辖:污染行为发生地、损害结果地、被告住所地中级以上法院 有关组织:(一)依法在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登记; (二)专门从事环境保护公益活动连续五年以上且无违法记录。 符合前款规定的社会组织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受理。 提起诉讼的社会组织不得通过诉讼牟取经济利益。 检察机关:授权 1、范围:在履行职责中发现污染环境、食品药品安全领域侵犯众多… 2、免交诉讼费、被告无权反诉 3、诉讼前要督促、支持法律规定的机关或者有关组织向法院提起诉讼 4、诉讼前应该向有关行政机关提出检查建议,督促其纠正行政违法行为或依法 履行职责 三、环境侵权 一、环境侵权责任 (一)环境侵权的特征 1. 主体的不平等 2. 环境侵权的社会性 3. 复杂性 4. 环境侵权的适法性 (二)环境污染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1、造成损害后果 2、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有因果关系(因果关系推定) (即使企业达标排放也不能免除其民事责任,因为企业行为合乎行政管理的要求,只能免除其行政责任,而不能免除其民事责任) 环境噪声污染:是指所产生的环境噪声超过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并干扰他人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的现象。 环境噪声侵权行为人的主观上要有过错,须具有超过国家规定的噪声排放标准的违法性,才承担噪声污染侵权责任。 最高法评论:公众在依法保障其合法权益的同时,承担一定范围和限度内的容忍义务,衡平原则 因果关系推定: 1、优势证据论:被害人能够证明因果锁链中的大部分事实,或提供的证据优于加害人时,就可判定因果关系存在。 2、疫病学的因果关系学说:A、该因素从发病前已经开始发生了作用 B、该因素的作用程度越明显,患该疾病的概率便越高; C、该因素被消除或者有所减轻的话,该疾病的患病概率或者

环境法案例分析题

环境法案例分析题 1、原告唐某与余某合伙承包村里的水塘养虾,在调查虾塘周围环境时,发现某 市的造漆厂的工业用废水排入塘内,这将严重威胁虾苗的生长和生命。为此,唐、余二人要求造漆厂采取排污措施。造漆厂以所排废水量有限不致于毒死虾苗及资金困难为由,拒绝了唐、余二人的要求。在唐、余二人的再三要求下,造漆厂同意根据国家环境污染防治法的法律规定,由唐、余二人签订防治废水污染虾塘的协议。协议 规定:造漆厂于1993年年底前对排污渠道作改道处理。在此之前,唐、余二人投放 虾苗时,应事先通知造漆厂派员观看,其后如有虾苗死亡,应及时通知厂方,由双方验证是否为厂方所排废水毒死。否则,造漆厂不负任何责任。1993年5月,唐、余二 人在未通知造漆厂的情况下,投放虾苗30000尾。投放后,唐、余二人精心管理,日 夜看护。10天后,二人发现塘内有少量的死虾出现,当即捞起部分死虾送厂检验。 造漆厂虽然对唐、余二人没有通知其即投放虾苗的行为表示不满,但厂方仍派员一 同到现场查看。经双方估算,塘内漂浮和打捞上岸的死虾约1000尾。厂方将死虾送市商品检验处化验,证明确系造漆厂所排废水中毒而死。但是经化验,造漆厂排放的废水量没有超过国家规定的排污标准。由于唐、余与造漆厂之间关于如何赔偿问题不能达成一致意见,唐、余二人遂向法院起诉,要求造漆厂赔偿损失。 问:(1)、造漆厂是否应当承担赔偿责任?为什么? (2)、造漆厂与唐、余二人所订协议中的免责条款有无效力?能否成为免责事由, (3)、唐、余与造漆厂之间环境污染赔偿纠纷可通过何种途径进行解决, 2、1998年5月,某居民楼住户胡某等向本市环境保护局反映该居民楼楼下的一 个酒店昼夜营业,人声喧哗造成周围居民夜间无法休息并导致失眠、血压升高等病症。经环保局监测,该酒店夜间排放的边界噪声

环境保护法期末考试要点整理.doc

1.2014年新环保法对环境的定义: 本法所称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湿地、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2.当今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环境问题: 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通过的《人类环境宣言》提出了当今人类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环境问题: (1)发达国家的环境问题,一般是同工业化和技术发展有关,主要是由于高发展和高消费造成环境的污染、破坏和自然资源的浪费。 对策:发达国家可以率先改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消费方式,以降低对环境和自然资源的污染、破坏和浪费;可以带头开发更洁净、非资源密集型的技术,为社会提供更平等的发展机会和社会服务,在财力和科学技术诸方面支持经济落后国家的发展。 (2)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大多是由于发展不足造成的。除了贫穷之外,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掠夺自然资源和转嫁污染,也是造成发展中国家环境状况恶化的重要原因。 对策:发展中国家必须致力于发展工作,坚持可持续发展。一方面,扩大生产以满足不断增加的人口的需要;另一方面,更有效地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避免过度使用农药、化肥,要使用清洁的生产设备和技术,制止乱砍滥伐森林,维持生物多样性、控制人口,努力保护和改善环境。 3.环境保护的概念:所谓环境保护,是指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防治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使环境符合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4.环境保护法的概念:环境保护法是指调整因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防治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而产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对……的法律法规规章的总称。) 5.环境保护监督管理体制 (1)概念:指国家环境保护监督管理机构的设置,以及这些机构之间环境保护监督管理权限的划分。【统一监督管理与分级、分部门监督管理相结合的体制】(2)《环境保护法》第七条: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全国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本辖区的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国家海洋行政主管部门、港务监督、渔政渔港监督、军队环境保护部门和各级公安、交通、铁道、民航管理部门,依照有关法律的规定对环境污染防治实施监督管理。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土地,矿产,林业,农业,水利行政主管部门,依照有关法律的规定对资源的保护实施监督管理。

环境法 案例分析

【案情】:1998年6月8日,某县环保局三位执法人员未着制式服装,未悬挂工作牌,未出示工作证,到原告刘某家豆腐加工厂征收排污费,未找到人,便到其经营的豆腐摊前,要求其交纳220元排污费。刘以身上没带钱为由要求改天再交。执法人员就指责刘某态度不好,要“修理”一下,一会,其中一位执法人员拿出一张盖有某县环保局公章的填空式行政处罚决定书给刘某,上面写着“市场12-2摊位:你单位因拒缴排污费,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现根据《××省征收排污费实施办法》第18条第1款规定,处以5000元罚款”。刘某不服,于1998年6月13日向某县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原告诉称:被告某县环保局做出罚款5000元的行政处罚存在实体认定错误和程序严重违法行为等问题,其处罚决定不具有法律效力,要求撤销×环行决字﹝1998﹞第01号行政处罚决定书。被告口头答辩,承认做出的处罚决定错误,在诉讼过程中撤销了×环行决字﹝1998﹞第01号行政处罚决定书,为此原告向法院提出撤回起诉的申请。 [问题]本案中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有哪些违反行政程序的行为 答:原告的丈夫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租来出售豆腐的场所,本身不存在排污问题,而是豆腐加工场存在排污问题。被告工作人员在现场处罚决定书上以市场12—2摊位为对象,向原告征收排污费,很显然,被告认定的责任主体错误。因此,本案被告认定事实错误,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主要证据不足。被告工作人员当场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对“市场12—2摊位”罚款5 000元,违反了<行政处罚法)第33条的规定。此外,本案被告工作人员无着制服,无悬挂工作牌,无出示工作证,更没有进行调查取证,告知当事人陈述、申辩权,明显违反了<行政处罚法)第36条“必须全面、客观、公正地调查,收集有关证据”,第37条“应当向当事人或有关人员出示证件”,第31条“应当告知当事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事实、理由及依据,并告知当事人依法享有的权利,第32条“当事人有权进行陈述和申辩”等有关程序规定,侵犯了原告的合法权益。因此,该行政处罚决定违反法定程序。 【案情】: 2001年4月4日由于浙江省建德市新安塑料化工厂工人操作失误,致使化工原料苯乙烯大量泄漏到排水沟,而排水沟正好流经离工厂100米左右的中心小学,致使大量苯乙烯飘到学校,造成345名学生发生呕吐、腹痛等刺激性反应,经医院诊断为苯乙烯气体刺激反应。苯乙烯是一种剧毒化学物品,腐蚀性很大,对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有严重影响,人体接触有可能致死、诱发癌症,是国际卫生组织确认的致癌物。所以这是一起严重的环境污染责任事故。事故调查后,建德市劳动部门对这个事件做出了处理:第一,企业停产整顿,第二,对企业罚款1万元。事故发生后,数百名学生家长先后给浙江省环保局、杭州市政府及环保局打电话并上访,作为环境保护的行政管理机关,没有作出任何具体行政行为。原告代理人北京市辽海律师事务所接受代理后也分别给浙江省、杭州市、建德市环保局发出公函,要求对这一特大事故立即作出处理决定和答复意见,但均未见环保部门对此事作出回应。故建德市新安江镇中心小学345名学生认为环保部门没有履行环境监测、

历年司法考试环境法试题

历年司法考试环境法试题 2000 年 一、单项选择题 卷一 14、某市环保局、卫生局与水利局在联合执行过程中,发现某化工厂排污口建 成在行洪通道上,遂联合作出决定,对该厂罚款 2 万元并责令其限期拆除。 化工厂对处罚决定不服,准备起诉,以下关于涉诉的说法哪个是正确的? A、应以市环保局为被告,因为处罚决定涉及的是环保局的职责 B、应以环保局、卫生局和水利局为共同被告,因是共同行为 C、应以市环保局为被告,以卫生局和水利局为第三人 D 应以三机关共同的上级机关为被告 【答案】 B 二、多项选择题 卷三68、在我国,下列哪些自然资源只属于国家所有? A、水库中的水 B、具有科研价值的化石 C、矿藏 D 林地 【答案】BC 71 、在我国,下列哪些对自然资源的权利可以依法转让? A、用材林的林地使用权 B、狩猎权 C、捕捞权 D 采矿权 【答案】AD 2002 年 一、单项选择题

卷一 6. 张家村与李家村毗邻,李家村的用水取自流经张家村的小河,多年来两村经 常因用水问题发生冲突。200I 年春,为根本解决问题,县政府决定将这条小河的水 流交给乡水管站统一调配。张家村人认为:小河历史上就属于张家村所 有,县政府 无权将这条河的水流交乡水管站统一调配,遂将县政府告上法院。请 问:根据现行宪法和法律,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A.张家村告得有理,因为水流属于村民集体所有,政府无权收归国有 B.张家村告得有理,因为这条小河的河床属于张家村集体所有,这条小河里的水流 当然也属于村民集体支配 C.县政府的决定合法,因为水流属于国家所有,政府当然有权调配河水的供应 D.县政府的决定合法,因为水流虽然居于张家村所有,但李家村人也应享有喝水用 水的权利,为解决李家村用水问题,政府可以将水流供应统一调配【答案】 C 13. 下列关于矿产资源的说法中,哪一项是正确的 A.任何矿产资源一律属于国家所有 B.关系国计民生的矿产资源归国家所有,一般矿产资源可以由集体所有 C?除依法由 集体所有的以外,矿产资源一律属于国家所有 D. 个人不能成为开采国有矿产资源的主体 【答案】 A 2003 年 17. 关于环境污染赔偿责任和赔偿金额的纠纷解决,下列哪一项表述是符合法律规

环境法案例分析全集

环境保护法案例分析 光明造纸厂位于某河流中上游。1998年6月,环境监测站对该造纸厂的污水进行监测,发现该厂对所排放的污水的净化处理不够,多种污染物质的含量严重超标。遂向该厂提出限期治理的要求,但光明纸厂不予理会,没有采取任何净化措施。1998年10月,市环保局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向其征收排污费,但该厂领导却以经济效益不好为由,拒绝缴纳。 环保局在多次征收未果的情况下,向人民法院起诉,要求光明纸厂缴纳应缴排污费。 问题:市环保局提出的诉讼请求是否合理? 答案:本题关于污染环境拒交排污费争议问题。环保局提出的诉讼请求是合理的。 征收排污费是我国环保法规定的一项重要制度,其目的是为了促进企业事业单位加强经营管理,提高资源和能源的利用率,治理污染,改善环境。《水污染防治法》第十四条规定:“直接或间接向水体排放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应当按照国务院环境保护部门的规定,向所在地的环境保护部门申报登记拥有的污染物排放设施、处理设施和在正常作业条件下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数量和浓度,并提供防治水污染方面的有关技术资料。”第十五条规定:“企业事业单位向水体排放污染物的,按照国家规定缴纳排污费;超过国家或者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按照国家规定缴纳超标准排污费。”“超标准排污的企业事业单位必须制定规划,进行治理。” 因而,排污单位应当如实向当地环保部门申报登记排污设施和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数量和浓度,经环保部门或其指定的监测单位核定后,作为征收排污费的依据,由环保部门按《征收排污费暂行办法》征收。本案光明纸厂不按期缴纳排污费的行为是错误的。至于该厂提出的“企业效益不好,无力支付”的理由,是不能支持的,因为我国的环境保护法并没有这类可以免费的规定。 1、【案情】 某市郊四个村委会起诉位于该市郊的水泥厂。原告诉称,被告在生产水泥过程中超标排放粉尘,污染环境,影响农作物生长和人畜健康,给原告造成了损害。因而请求赔偿11年的经济损失共约693万元,水泥厂停产或搬迁。被告辩称,水泥厂因建于十年动乱时期,初期的确有超标排污问题,但自《环境保护法(试行)》及其他相关法律公布以来,经过治理,排尘已经达标,成分性能与一般尘土相同,而不是水泥粉尘,因此不必承担责任。该市中院审理此案,认为原告起诉依据是以硅酸盐水泥粉尘为研究对象的试验结论,而调查化验发现被告排放粉尘主要为未经煅烧的生料粉尘。生料粉尘的危害尚无确切研究结果和定论。原告无法提供确切证据,因此不予完全支持。而被告以前确实曾有长期超标排放的行为,因此判决被告赔偿该时期的损害,并一次性赔偿原告35万元。 【问题】 1、该中院的判决是否恰当?为什么? 2、您认为合适的判决应为如何? 【分析】 (1)该中院的审理过程不太恰当。因为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对于原告提出被告污染环境引起损害而请求赔偿的,被告否认侵权事实,由被告负责举证。本案中,应由水泥厂承担证明生料粉尘无害的责任,而不应由原告证明生料粉尘有害。水泥厂无法证明的,即视为该事实成立。对于超标排放的损害应予赔偿的判决是恰当的。(2)环境民事法律责任的承担不要求行为的违法性,因此仅仅以是否超标排放来划分是不正确的,这至多是其损害事实的一个证据。 本案中,被告无法证明其排放物无害时,根据法律规定,应推定存在因果关系,应由他承担赔偿责任。同时,应充分考虑自然灾害、气候等其他原因造成的损害,分清被告承担责任的大小。 2、【案情】 1989年,辽宁省某乡岗岗村群众向市环保局投诉,称自1988年以来,该市矿务局设在该村的排矸场,由矸石自燃产生大量有毒烟气,使附近农田果园受到污染损害,要求赔偿损失。市环保局受理了此案。经调查化验发现,排矸场矸石自燃排放出大量二氧化硫,严重超标,持续时间长,是造成附近农作物、果木损害的主要原因。排矸场认为,国家对排矸污染问题没有具体规定,拒不承担责任。同时主张在煤矿生产中必然环节是排放煤矸石。限于我国煤矸石及煤炭技术水平,可燃物品不可避免地进入矸石,这才导致自燃。它认为属于不可抗力,因此不必承担责任。 【问题】 (1)该场应否承担赔偿责任?为什么? (2)该场的主张能否成立?这是否属于不可抗而构成免责理由? 【分析】 (1)该场应当承担赔偿责任。虽然国家对排矸污染没有具体规定,但是这不妨碍该场因其侵权行为承担赔偿责任。因为环境民事法律责任的承担不要求行为的违洳洼。并且化验结果已经证明该排污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2)该场主张矸石自燃属于不可抗力不能成立,因此不能成为免责事由。我国法律规定不可抗力是指无法预见、无法避免、无法克服的客观情况。矸石自燃虽然无法避免、无法克服,但是可以预见到的;而且自燃造成的损

环境法试题及答案

环境法试题及答案 1.将环境分为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依据就是( ) A.环境功能的不同 B、环境范围的大小 C、环境要素的不同 D、环境要素形成的原因 答案:D 2.人为原因引起的环境问题被称为( ) A.原生环境问题 B.次生环境问题 C.第一环境问题 D.继发环境问题 答案:B 3.首次提出“人类环境”这一概念的就是( ) A、1945年联合国大会 B、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大会 C、1982年内罗毕峰会 D、1992年里约环境与发展大会 答案:B 4.按照环境的功能不同,可以将环境分为( ) A.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 B.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 C.室内环境与室外环境 D.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等 答案:B 5.我国宪法中将环境分为( ) A、城市环境与乡村环境 B、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 C、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 D、水环境与大气环境 答案:C 6.下列对人类与环境的关系表述有误的就是( ) A.环境就是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条件 B、人类能够主动地适应与改造环境 C、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可以逐步摆脱环境对人类的限制 D、人类就是环境的产物 答案:B 7.在日本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一般称为( ) A.公害法 B、污染控制法 C、环境保护法 D、自然保护法 答案:A 8.在环境保护的综合调整机制中,属于市场调整机制的主体有( )

B、营利性企业 C、非政府组织 D、非营利性组织 答案:B 9.首先提出了“预期的环境政策”的法律文件就是( ) A.《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B、《21世纪议程》 C、《关于环境与发展的里约宣言》 D、《世界自然资源保护大纲》 答案:D 10.标志着我国的污染防治工作已经从末端治理为主进入到以源头预防、综合治理的阶段的事件就是( ) A、1973年全国第一次环境保护工作大会 B、1979年《环境保护法(试行)》实施 C、1989年《环境保护法》实施 D、2002年《清洁生产促进法》制定 答案:D 11.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特征不包括( ) A、环境法具有科技性 B、环境法就是社会法 C、环境法就是私法 D、环境法就是综合部门法 答案:C 12.ISO环境标准属于( ) A.国家标准 B、企业标准 C、国际标准 D、行业标准 答案:C 13.下列有关环境质量标准的说法正确的就是( ) A、环境质量标准包括国家标准与各级地方政府制定的地方环境标准 B、对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已作规定的项目,不得制定地方标准 C、凡就是向已有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区域排放污染物的,应当执行地方标准 D、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必须严格于国家标准 答案:B 14.根据《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要求,突发环境事件的报告实行多少小时报告制( ) A、半小时 B、一小时 C、二小时 D、三小时 答案:B 15.根据《环境保护法》的规定,环境影响报告书应在建设项目的哪一阶段报批( )

环境法期末练习题1-4

练习(一) 一、名词解释: 1.“三同时”制度 2.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3.环境法律责任 4.限期治理制度 二、单项选择题: 1.下列哪些不是环境法律责任的特点( ) A.综合性 B. 严厉性 C. 独特性 D.复合性 2.下列哪项不是环境行政法律责任的类型( ) A行政处分 B.罚款 C.警告 D.赔礼道歉 3.下列哪项不是环境民事法律责任的构成要件() A.发生了损害事实 B.因果关系 C.行为的违法性 D.过错 4.下列哪项不是承担环境民事责任的方式() A.排除危害 B. 赔偿损失 C. 返还财产 D.吊销营业执照

5.下列哪项不是污染环境类犯罪的罪名() A.重大污染事故罪 B.非法处置进口固体废物罪 C.擅自进口固体废物罪 D.非法捕捞水产品罪 三、多项选择题 1、将环境的外部不经济性内部化的方法,主要包括() A、制定环境法律 B、实行排污收费制度 C、制定环境标准 D、征收环境税 E、实行排污权交易政策 2.环境民事诉讼的特点包括哪几点( ) A.原告须因环境侵权而遭受了直接的财产损失 B.环境侵权的举证责任全部都转由被告承担 C.关于加害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是否具有因果关系,以因果关系推定的方法来确定 D.损害赔偿的诉讼时效期间为3年 3.下列行为中,哪些是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可以给予警告或者处以罚款的行为( ) A.拒绝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工厂排污的现场检查 B.因资金紧缺而闲置本单位的防治污染设施 C.超过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将二氧化硫排放到大气中 D.超过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将工业废水排入河流中 4.下列哪项属于无过失责任的免责条件() A.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 B.战争行为 C.受害人自身的责任 D.第三人的故意或过失

大学环境法期末考试重点笔记

环境法 简答: 1.环境法关于环境的定义和范围: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 第一,作为完整法保护对象的环境,其概念和范围必须明确具体。第二,环境法法中的环境的外延小于环境科学中的环境,第三,某种环境要素是否能够获得法律保护拒绝与在维持生态平衡和维护环境功能中的作用。 2.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一)人类是环境的产物,人类要依赖环境才能生存和发展(二)认识又是环境的改造者,通过社会生产活动来利用和改造环境,使其更适合人类生存和发展 3.环境问题的产生与发展:(一)人类社会早期的环境问题(二)以农业为主的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环境问题(三)产业革命以后的20世纪60年代的环境问题(四)当前世界的环境问题 4.环境法(定义)的三层主要含义:1.环境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执行的法律规范。环境法的目的是通过防止自然环境破坏和环境污染来保护环境资源,维护生态平衡,促进人类同自然和谐发展。3.环境法调整的是社会关系的一个特定领域,包括人们在生产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同保护和改善环境,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资源有关的各种社会关系。 5.环境法的任务和目的:为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止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公众健康,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制订本法。 三项任务:合理利用自然环境与资源,防止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二是建设一个清洁适宜的环境,保护公众健康,三是协调环境与经济的关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第一项任务是保护环境与资源是之前目的。第二项任务保护公众健康,是环境法的根本任务。第三项任务促进社会加强社会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内在相互制约依存。 6.环境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包括主体内容,客体三个要素。(一)环境法律关系的主体是依法享有权利承担义务的环境法律关系参加者,又称权义主体或权利主体。(二)环境法律关系的内容指化法律关系的主体依法所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这些权利与义务的实现受到法律的保护和强制。(三)环境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主体的权利义务所指向的对象,包括物和行为其中物是指可作为权利义务对象的物品或其他物质。行为,包括作为和不作为。 7.环境立法的指导原则:(一)尊重和体现生态规律的原则(二)可持续发展为导向的原则(三)突出运用环境经济学方法的原则 8.环境管理的原则:(一)综合性原则(二)区域性原则(三)预测性原则(四)规划和协调性原则 9.环境标准体系中的五类,三级,五类是指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监测方法标准,环境标准样品标准,环境基础标准,三级是指国家级,地方级和环境保护部级三级10.环境标准的法律意义:(一)环境质量标准是确认环境是否已被污染的依据(二)污染物排放标准是确认某排污行为是否合法的依据(三)环境基础标准和环境监测方法标准是环境纠纷中确认各方所出示的证据是否合法证据的依据 11.环境许可制度的管理程序:(一)申请(二)审查(三)决定(四)监督(五)处理 12.环境法的基本制度:(一)环境与资源保护规划制度(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三)环境许可制度(四)环境调查与监测制度(五)环境税费制度(六)治理、恢复与补救制度 论述: 1.环境法的基本原则:是指为中国环境法所确认的,体现环境保护工作基本方针政策,并为国家环境管理所遵循的基本准则。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