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原理第四版谭天恩干燥
- 格式:pptx
- 大小:4.59 MB
- 文档页数:92
第七章 干 燥湿空气的性质【7-1】湿空气的总压为.1013kP a ,(1)试计算空气为40℃、相对湿度为%60ϕ=时的湿度与焓;(2)已知湿空气中水蒸气分压为9.3kPa ,求该空气在50℃时的相对湿度ϕ与湿度H 。
解 湿空气总压.1013p k P a =(1).06ϕ=,40℃时水蒸气的饱和蒸气压.7375s p k P a = 湿度..../ (0673750622)0622002841013067375ssp H kg kgp p ϕϕ⨯==⨯=--⨯.水干气焓 ()..1011882492I H t H =++ (...)../= 10118800284402492002841133k J k g +⨯⨯+⨯= (2) 湿空气中水汽分压.93V p kPa = 50℃时水的饱和蒸气压.1234s p k P a = 相对湿度 ..9307541234V s p p ϕ===.湿度. (93)0622=062200629101393V Vp H kg kgp p =⨯=--.水/干气【7-2】空气的总压为101.33kPa ,干球温度为303K ,相对湿度%70ϕ=,试用计算式求空气的下列各参数:(1)湿度H ;(2)饱和湿度s H ;(3)露点d t ;(4)焓I ;(5)空气中的水汽分压V p 。
解 总压.,.101333033007p k P a t K ϕ====℃, (1) 30℃时,水的饱和蒸气压.4241s p k P a = 湿度... (0742410622)06220018810133074241ssp H kg kgp p ϕϕ⨯==⨯=--⨯..水/干气 (2) 饱和湿度 (4241)0622062200272101334241s s sp H kg kgp p ==⨯=--.水/干气(3)露点d t 时的饱和湿度.00188s H kg kg =水/干气.0622s s sp H p p =- (10133001882970622062200188)s s spH p kPaH ⨯===++从水的饱和蒸气压为 2.97kPa 查得水的饱和温度为23.3℃,故空气的露点.233℃d t =(4) .3000188t H kg kg ==℃,水/干气时,空气的焓为()..1011882492H H t H=++(...)../= 1011880018830249200188782kJ kg +⨯⨯+⨯=干气 (5) t=30℃时的.4241s p k P a =水汽分压 ...074241297V s p p kPa ϕ==⨯=【7-3】在总压为101.3kPa 下测得湿空气的干球温度为50℃,湿球温度为30℃,试计算湿空气的湿度与水汽分压。
谭天恩编著过程工程原理(化工原理)A卷☆ ☆ 密封线内不要答题☆ ☆姓名学号班级《化工原理》试题本套试卷共 3大页一、填空题:(每空题1分,共20分) 1.层流的平均流速为最大流速的倍2.离心泵用出口阀调节流量实质是改变曲线、改变转速来调节流量实质是改变曲线3.往复泵是泵,在出口不能安装。
4.回转真空过滤机生产能力为5M 3/h (滤液),现将转速降低一半,其它条件不变,则生产能力5 .长为L ,高为H 的降尘室中,颗粒的沉降速度为U t (m/s),气休通过降尘室的水平速度为U (m/s)则颗粒能在降尘室分离的必要条件6.某低浓度气体吸收过程,已知气膜和液膜体积吸收系数分别为Ky=0.002kmol/m 3.s 、Kx=0.4kmol/m 3.s 则该吸收过程为控制。
7.恒摩尔流的结果基于的假设是和8.间壁式换热器,其稳态传热过程由和三个串联的热传递环节组成。
9.换热过程冷、热流体流动方式有和10.影响恒速干燥阶段也称为、影响降速干燥阶段也称为11.维持不饱和空气的湿度不变,提高空气的干球温度,则空气的t wt d 相对湿度二、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15分) 1.在完全湍流区直管流动阻力与正比A .管内流动的ReB .管内平均流速的平方U 2C .管长LD .流体的粘度μ2.两台型号相同的泵串联操作的总压头单台泵压头的两倍A .低于 B .等于 C .大于 D .不能确定3.精馏操作中,现两组分的相对挥发度越大,表示分离体系越A .困难B .不容易C .容易D .不完全4.若管壁热阻和垢阻热阻可忽略,当传热面的两侧的对流传热膜系数相差较大时总传热系数总是接近于A .热阻大的那侧的传热膜系数B .热阻小的那侧的传热膜系数C .上述两者平均值D .不一定5.已知SO 2水溶液在三种温度t 1 t 2 t 3 亨利系数分别为E 1=0.0035atmE 2=0.011atm 、 E 3=0.00652atm 则 A .t 1< t 2 B . t 2= t3 C .t 1 > t 2 D .t 1<t 3 6降尘室的生产能力由决定A .降尘室的高度和长度B .降尘室的高度C .降尘室的底面积D .降尘室的体积7.二元溶液连续精馏计算中,进料热状况的变化收起以下线的变化 A .平衡线 B .操作线与q 线 C.平衡线与操作线 D.平衡线与q 线8.单方向扩散中的漂流因子 . A .>1 B .<1 C .=1 D .不一定9两台型号相同泵并联操作的总流量单台泵流量的两倍 A .低于B .等于C .大于D .不能确定 10过滤基本方程是基于A .滤液在介质中呈湍流流动B .滤液在介质中呈层流流动C .滤液在滤渣中呈湍流流动D .滤液在滤渣中呈层流流动三、简答(10) (1) 气蚀、气溥(2)干燥过程三个阶段及特点四、计算题(共55分)1. 用泵将地面水池中水输送到高位槽,两液面高度差为15 m,已知管路总长度100m,而泵出口压力表到高位槽管路长为80m(包括所有局部阻力)管路摩擦系数λ=0.025管子内径0.05 m,水密度ρ=1000kg/m3输水量10 m3/h. η为85%,试求泵轴功率(10分)2有一套管式换热器,内径为Φ=89X3.5mm流量2000 kg/h的苯在内管从80℃却到50℃。
化工原理实验报告干燥化工原理实验报告:干燥概述:干燥是化工过程中常见的一种操作,用于除去物料中的水分或其他溶剂,以提高产品质量或满足后续工艺的需要。
本实验旨在探究干燥的原理及其在化工工艺中的应用。
一、干燥的原理干燥是通过将物料暴露在适当的条件下,使水分或其他溶剂从物料中蒸发出来,达到去除水分的目的。
常见的干燥方法包括自然干燥、加热干燥、真空干燥等。
1. 自然干燥自然干燥是将物料暴露在自然环境下,利用自然界的温度、湿度和风力等因素,使水分逐渐蒸发。
这种方法操作简单,但速度较慢,且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大。
2. 加热干燥加热干燥是通过加热物料,提高其表面温度,使水分蒸发。
常见的加热干燥方法包括烘箱干燥、喷雾干燥等。
烘箱干燥是将物料放入烘箱中,利用热空气对物料进行加热,使水分蒸发。
喷雾干燥是将物料以液滴形式喷入热空气中,通过瞬间蒸发的方式进行干燥。
3. 真空干燥真空干燥是在低压条件下进行干燥,通过降低环境压力,使水分在较低温度下蒸发。
真空干燥适用于对热敏性物料的干燥,能够避免物料的热分解或变质。
二、干燥在化工工艺中的应用干燥在化工工艺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以下是几个常见的例子:1. 化工产品的干燥在化工生产中,很多产品需要经过干燥操作,以去除其中的水分或其他溶剂。
例如,某些化工产品在含水状态下容易发生反应或降解,因此需要进行干燥以提高稳定性和保存性。
2. 溶剂的回收在溶剂回收过程中,通常需要对溶剂进行干燥,以去除其中的水分或其他杂质。
通过干燥,可以提高溶剂的纯度和再利用率,减少资源的浪费。
3. 催化剂的干燥在催化反应中,催化剂的活性往往与其表面的水分有关。
因此,在使用催化剂之前,通常需要对其进行干燥,以提高催化剂的活性和稳定性。
4. 原料的干燥在某些化工工艺中,原料的水分含量会影响反应的速率和产物的质量。
因此,在反应之前,需要对原料进行干燥,以确保反应的顺利进行和产物的质量。
结论:干燥是化工过程中常见的一种操作,通过去除物料中的水分或其他溶剂,提高产品质量或满足后续工艺的需要。
化工原理教案-干燥一、教学目标1. 理解干燥的基本概念和意义2. 掌握干燥过程的物理机制和操作条件3. 了解干燥设备的选择和计算方法4. 能够分析和解决干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二、教学内容1. 干燥的基本概念:干燥的定义、目的和重要性2. 干燥过程的物理机制:热传导、对流、辐射干燥3. 干燥操作条件:温度、湿度、流速、干燥时间4. 干燥设备的选择和计算:tray干燥器、流化床干燥器、滚筒干燥器等5. 干燥过程的优化和控制:干燥效率、能耗、产品质量三、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干燥的基本概念、物理机制和操作条件2.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干燥过程案例,加深对干燥设备选择和计算的理解3. 讨论:分组讨论干燥过程优化和控制的方法4. 练习题:解答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四、教学资源1. 教材:化工原理相关教材2. 课件:干燥过程的图片、图表和动画3. 案例资料:实际干燥过程的案例数据和图片4. 练习题集:相关的干燥问题练习题五、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在讨论和提问中的积极参与程度2. 练习题解答:评估学生对练习题的解答能力和掌握程度3. 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对干燥过程案例分析的深度和准确性4. 期末考试:评估学生对干燥原理和应用的整体理解和掌握程度六、教学活动1. 引入干燥主题,展示干燥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实例。
2. 开展小组活动,让学生设计一个简单的干燥实验,并讨论实验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3. 组织学生参观实验室或工厂的干燥设备,增强学生对干燥过程的实际认识。
4. 安排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模拟干燥过程的不同角色,如操作员、工程师等,从而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七、教学计划1. 第一周:干燥的基本概念和意义2. 第二周:干燥过程的物理机制和操作条件3. 第三周:干燥设备的选择和计算方法4. 第四周:干燥过程的优化和控制5. 第五周:案例分析与小组报告6. 第六周:练习题解答和复习7. 第七周:期末考试八、教学建议1. 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提问,促进师生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