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的高中语文苏教版琵琶行虚词整理

我的高中语文苏教版琵琶行虚词整理

我的高中语文苏教版琵琶行虚词整理
我的高中语文苏教版琵琶行虚词整理

《琵琶行》虚词整理

1、何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2、其

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

问其.人,本长安倡女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3、为

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

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4、以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5、因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6、于

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

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

7、与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

8、者

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9、之

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三专题第12课琵琶行并序课时跟踪检测苏教版必修 (1)

琵琶行并序 一、文言基础专练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主人忘归客不发.发:出发,开船 B.血色罗裙翻.酒污翻:泼翻 C.秋月春风等闲 ..度等闲:平常 D.感.我此言良久立感:被感动 解析:选C 等闲:随便,轻易。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C.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D.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解析:选C ①介词,替;②动词,创作;③代词,这;④动词,表判断。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整顿 ..续续弹 ..衣裳起敛容 B.低眉信手 C.老大 ..秋,送客湓浦口 ..嫁作商人妇 D.明年 解析:选B A项,“整顿”,古义是整理;今义是使紊乱的变为整齐,使不健全的健全起来(多指组织、纪律、作风等)。C项,“老大”,古义指上了年纪;今义指排行第一的人。D项,“明年”,古义指第二年;今义指今年的下一年。 4.下列各句与例句中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闻舟中夜.弹琵琶者 A.稍稍宾客 ..其父 B.项伯杀人,臣活.之 C.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D.骊山北.构而西折 解析:选D D项与例句都是名词作状语。A项,名词的意动用法;B项,动词的使动用法;C项,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5.下面描写乐曲演奏的诗句,解说恰当的一项是( ) A.“间关莺语花底滑”描写琵琶声轻快而流畅,如同黄莺啼叫着从花下轻盈自如地飞过一样。 B.“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意思是即使大弦小弦一起奏响,那听上去杂乱无章的乐音也如珠玉之声一样清脆悦耳。 C.“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写的是当乐曲短时间休止时,另外传出深藏心底的愁思,这无声时刻的感染力更胜过有声之乐。 D.“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描写曲子弹奏结束时琵琶女非常用心地完成最后一个动作,四弦同时奏响发出撕裂绢帛之声。

有关琵琶行并序知识点归纳总结大全

有关琵琶行并序知识点归纳总结大全 篇一:《琵琶行》知识 【通假字】曲终收拨当心画画,同“划”。 【古今异义】 1、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古义:因,于是;为,写。 2、明年秋古义:第二年。 3、铁骑突出刀枪鸣古义:突然冲出。 4、整顿衣裳起敛容古义:。 5、凄凄不似向前声古义:以前,刚才,副词。 6、暮去朝来颜色故古义:脸色,容貌。 7、老大嫁作商人妇古义:年纪大了。 8、秋月春风等闲度轻易,随便 9、梦啼妆泪红阑干纵横的样子 【词类活用】 ·闻舟中夜弹琵琶者//今夜闻君琵琶语名作状语,在夜里 ·其间旦暮闻何物名作状,从早到晚 ·遂命酒,使快弹数曲名作动,摆酒席 ·命曰《琵琶行》名作动,命名,取名 ·商人重利轻别离...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重,看重。以为轻,轻视。 【文言句式】 1、省略句:

·(予/吾/我)歌以赠之 ·使(之)快弹数曲 ·送客(于)湓浦口 ·感(于)斯人言 2、介后句:·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转徙于江湖间 【一词多义】 1言:·感斯人言言语,话,名词 ·凡六百一十六言字,名词 ·自言本是京城女说,动词 2命:·遂命酒命令,吩咐,动词 ·命曰《琵琶行》.名作动,命名 3为:·因为长句写,创作,动词 ·初为霓裳后绿腰弹奏,动词 ·为君翻作琵琶行替,给,介词 4暂:·凝绝不通声暂歇短暂,副词 ·如听仙乐耳暂明顿时,忽然,副词 5泣:·满座重闻皆掩泣哭泣,动词 ·座中泣下谁最多眼泪,名词 6信:·低眉信手续续弹随便,随意,动词 ·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讲信 ·予自度不得脱,则直前诟虏帅失信信用,名词 7使:·使快弹数曲让,命令,动词

·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使者,名词 ·求人可使报秦者出使,动词 ·竟使遇哨,无不死假使,如果,连词 8始:·千呼万唤始出来才,副词 ·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未始:未曾 【作者简介】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是唐代继杜甫之后的又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积极提倡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即这次运动的口号)。反对“嘲风月,弄花草”,作品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琵琶行》是一首七言长篇叙事诗,继承了汉乐府叙事诗的传统,是初唐以来七言歌行的代表作,带有很强的抒情性。 【写作艺术】 1、层次分明,故事完整。这是一篇叙事诗,从作者江头送客闻琵琶声、寻声邀弹者相见写起,接着写琵琶女演奏、倾诉身世,最后写作者触发迁谪之感而收束全篇,层次分明,结构紧密。 2、叙事与抒情紧密结合。强烈的抒情气氛贯彻始终,诗歌所叙之事本身饱含感情成分,而景色的渲染,情节的描述,人物的自白,又都渗透着感情,使诗歌的故事性和抒情性融合无间。 3、刻画细致,语言生动。人物的举止神态,通过细节描写,把内心活动也细致入微地表现了出来。如诗中琵琶女自述身世的话,写得生动、形象、简洁。

《琵琶行》知识点总结及翻译基础知识归纳

《琵琶行》知识点总结及翻译基础知识归纳 《琵琶行》知识点总结及翻译篇一 出自唐代白居易的《琵琶行/琵琶引》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 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 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予出官 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不得志一作:不得意)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六幺一作:绿腰)。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暂歇一作:渐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银篦一作:云篦)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 琵琶行并序学案(1)

2017-2018学年苏教版必修4琵琶行并序学案 一、基础考查 1.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 A.浔.阳(xún) 枫.叶(fēnɡ) 瑟.瑟(sè) 迁谪.(zhé) B.慢捻.(niǎn) 霓.裳(ní) 六幺.(yāo) 嘈.嘈(cáo) C.幽咽.(yè) 暂.歇(zhàn) 乍.破(zhà) 转徙.(xǐ) D.收拨.(bō) 裂帛.(bó) 钿.头(diàn) 银篦.(bì) 解析:选C。C.“暂”读“zàn”。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弦弦掩抑 ..声声思掩抑:低沉抑郁 B.老大 ..嫁作商人妇老大:排行第一 C.去来 ..江口守空船去来:离去回来 D.满座重闻皆掩泣 ..掩泣:掩饰哭泣 解析:选A。B.老大:年纪大了。C.去来:去了以后。D.掩泣:掩面哭泣。 3.下列各句与例句中加点词语的活用类型相同的一项是( ) 例:歌.以赠之 A.浔阳江头夜.送客 B.遂命酒. C.问君西.游何时还 D.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解析:选B。B项与例句为名词作动词。A、C、D三项均为名词作状语。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古今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 ①明年 ..秋②今漂沦憔悴 .. ③因为 .. ..长句④似诉平生不得志 ⑤铁骑突出 ..故 ..刀枪鸣⑥暮去朝来颜色 ⑦老大 ..声 ..嫁作商人妇⑧凄凄不似向前 ⑨门前冷落 ..衣裳起敛容 ..鞍马稀⑩整顿 A.①⑤⑧B.⑦⑨⑩ C.③④⑥D.②④⑨ 解析:选D。①古:第二年;今:今年之后的第二年。③古:两个词,“因此作”之意。今: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⑤古:冲出来;今:鼓起来。⑥古:容貌;今:由物体发射、反射或透过的光波通过视觉所产生的印象。⑦古:年龄大了;今:排行第一的人。⑧古:以前,先前;今:指介词和方位名词构成的两个词。⑩古:整理;今:使紊乱的变为整齐;使不健全的健全起来,多指组织、纪律、作风等。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5~6题。 村夜 [唐]白居易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

琵琶行知识点图文稿

琵琶行知识点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琵琶行》知识点梳理 一、通假字 曲终收拔当心画(画通划) 钿头银篦击节碎(篦通金字旁的篦,密齿梳) 二、古今异义 明年秋,送客湓浦口(明年:古:第二年今:指今年的下一年) 老大嫁作商人妇(老大:古:年纪大了今:长子、长兄等) 又闻此语重唧唧(唧唧:古:叹息声今:一般指虫鸣) 因为长句(因为:古:因此写了今:表原因) 暮去朝来颜色故(颜色:古:容貌今:色彩) 凄凄不似向前声(向前:古:刚才今:朝向前方(面)) 三、一词多义 (1)言 感斯人言(言:话语) 凡六百一十六言(言:字) 自言本是京城女(言L:说)(2)命遂命酒(命:吩咐,命令) 命曰[琵琶行](命:取名) (3)为 因为长句(v 写、作) 初为【霓裳】后【六幺】(为:弹 奏) 为君翻作【琵琶行】(为:介词, 为、替) (4)暂 凝绝不通声暂歇(暂:副词,短 暂) 如听仙乐耳暂明(暂:副词,顿 时、忽然) (5)幽 别有幽愁暗恨生(幽:深沉) 幽咽泉流冰下难(幽:形容低微, 隐晦,不畅达) 野芳发而幽香(幽:清幽幽的)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幽: 昏暗) (6)语 琵琶声停欲语迟(语:说话,回 答) 今夜闻君琵琶语(语:曲) (7)暗 寻声暗问弹者谁(轻声地) 别有幽愁暗恨生(隐藏的) 偏听则暗(糊涂,愚昧) 四、词类活用 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夜:名词作状 语,在夜里) 遂命酒(酒:名词作动词,摆酒 席) 歌以赠之(歌:名词作动词,作 诗) 商人重利轻别离(重、轻:形容词 作动词,看重、轻视) 五、文言句式 1、倒装句 转徒于江湖间(于江湖间,介词结 构作状语,后置) 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于穆, 曹二善才,介词结构作状语,后 置) 2、省略句 问其人,本(是)长安倡女

语文必修二 琵琶行知识点归纳【推荐】

一、通假字 家在虾蟆陵下住:“虾”通“蛤” 曲终收拨当心画:“画”通“划”,用拔子划。 【实词】 二、古今异义 1.明年 ..秋,送客湓浦口(明年:古:第二年今:指今年的下一年) 2.老大 ..嫁作商人妇(老大:古:年纪大了今:长子、长兄等) 3.又闻此语重唧唧 ..(唧唧:古:叹息声今:一般指虫鸣) 【 4.因为 ..长句(因为:古:因此写了今:表原因) 5.暮去朝来颜色 ..故(颜色:古:容貌今:色彩) 6.凄凄不似向前 ..声(向前:古:刚才今:朝向前方(面)) 7.铁骑突出 ..刀枪鸣。古:突然,发出;今:1.鼓出来。2.超过一般的显露出来。3.使超过一般。 8.整顿 ..衣裳起敛容古:整理;今:使紊乱变整齐,使不健全的健全起来。 三、一词多义 (1)言 感斯人言(言:话语) [ 凡六百一十六言(言:字) 自言本是京城女(言:说) (2)命 遂命酒(命:吩咐,命令) 命曰《琵琶行》(命:动词,命名、题名) (3)为 因为长句(v 写、作) 初为《霓裳》后《六幺》(为:弹奏) 为君翻作《琵琶行》(为:介词,为、替) 委身为贾人妇。(作,动词。) — (4)暂 凝绝不通声暂歇(暂:副词,短暂) 如听仙乐耳暂明(暂:副词,顿时、忽然) (5)幽 别有幽愁暗恨生(幽:深沉) 幽咽泉流冰下难(幽:形容低微,隐晦,不畅达) 野芳发而幽香(幽:清幽幽的)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幽:昏暗)

, 琵琶声停欲语迟(语:v说话,回答) 今夜闻君琵琶语(语:n曲) (7)暗 寻声暗问弹者谁(悄悄) 别有幽愁暗恨生(隐藏的) 偏听则暗(糊涂,愚昧) (8)数 使快弹数曲。(几,表示不确定的数目,数词。) 一曲红绡不知数。(数量,名词。) (9)是 》 是夕始觉有迁谪意。(这,此,指示代词。) (10)泣 满座重闻皆掩泣。(哭泣,动词。) 座中泣下谁最多。(眼泪,名词。) 词类活用 1.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夜,n做状:在夜里) 2.遂命酒。(n作v,摆酒席。) 3.商人重利轻别离。(adj词“重”“轻”的v意动用法:以……为重,以……为轻。)} 4. 歌以赠之。(歌,名词作动词,作歌) 5. 血色罗裙翻酒污。(污,被动,被玷污) 五、文言句式 1、倒装句 转徒于江湖间(状语后置) 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状语后置) 2、省略句 问其人,本(是)长安倡女 、 送客(于)湓浦口 使(之)快弹数曲 沉吟放拔插(于)弦中 3、被动句 感斯人言 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4、其他 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介宾短语后置;于,向 转徙于江湖间介宾短语后置;于,在

琵琶行知识点回顾及常考题_0

琵琶行知识点回顾及常考题 琵琶行通过对琵琶女高超弹奏技艺和她不幸经历的描述,揭露了封建社会官僚腐败、民生凋敝、人才埋没等不合理现象。作为高考语文常考古文,考生必须要对琵琶行有深刻记忆。为此,今儿本栏目小编就为考生整理出了琵琶行知识点以及琵琶行常考题,有些这些备考资料考生就可以开始轻松复习啦! 原文: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译文: 秋夜我到浔阳江头送一位归客,冷风吹着枫叶和芦花秋声瑟瑟。我和客人下马在船上饯别设宴,举起酒杯要饮却无助兴的音乐。酒喝得不痛快更伤心将要分别,临别时夜茫茫江水倒映着明月。 忽听得江面上传来琵琶清脆声;我忘却了回归客人也不想动身。寻着声源探问弹琵琶的是何人?琵琶停了许久却迟迟没有动静。我们移船靠近邀请她出来相见;叫下人添酒回灯重新摆起酒宴。千呼万唤她才缓缓地走出来,怀里还抱着琵琶半遮着脸面。转紧琴轴拨动琴弦试弹了几声;尚未成曲调那形态就非常有情。弦弦凄楚悲切声音隐含着沉思;似乎在诉说着她平生的不得志;她低着头随手连续地弹个不停;用琴声把心中无限的往事说尽。轻轻地拢,慢慢地捻,一会儿抹,一会儿挑。初弹《霓裳羽衣曲》接着再弹《六幺》。大弦浑宏悠长嘈嘈如暴风骤雨;小弦和缓幽细切切如有人私语。嘈嘈声切切声互为交错地弹奏;就像大珠小珠一串串掉落玉盘。琵琶声一会儿像花底下宛转流畅的鸟鸣声,一会儿又像水在冰下流动受阻艰涩低沉、呜咽断续的声音。好像水泉冷涩琵琶声开始凝结,凝结而不通畅声音渐渐地中断。像另有一种愁思幽恨暗暗滋生;此时闷闷无声却比有声更动人。突然间好像银瓶撞破水浆四溅;又好像铁甲骑兵厮杀刀枪齐鸣。一曲终了她对准琴弦中心划拨;四弦一声轰鸣好像撕裂了布帛。东船西舫人们都静悄悄地聆听;只见江心之中映着白白秋月影。

《琵琶行》知识点整理归纳

《琵琶行》知识点整理归纳 1、叙事诗: 叙事诗是通过比较完整的故事 情节、塑造人物形象进行抒情的诗歌 。它融虚实与抒情为一体,诗人的思想感情不是直接抒发,而是通过具体事 件、任务、环境的描述,融化在其中得以抒发的。叙事诗的诗人应具有对生活高 度概括的能力,以简洁、精炼的手法显示生活的本质,具有典型性。叙事诗可分 史诗、故事诗、寓言 诗、英雄颂歌、诗剧等。 2、新乐府: 乐府诗类名。始创于初唐。初唐诗 人写乐府诗,除沿用汉魏六朝乐府旧题外,已有少数诗人如长孙无忌、刘希 夷等,另立新题,虽辞为乐府,已不被于声律,故称新乐府。此类作品至李白 、杜甫 而大有发展。杜甫所作如《兵车行》、《丽人行》等,用乐府诗体制描写时 事,做到即事名篇,无复依傍。后来,白居易 、元稹等发扬了这种写作方法,同时确定了新乐府的名称。白居易所作五十 首,颇多反映社会矛盾之作。在当时较有现实意义。其形式采用乐府歌行体,多 以三、七言错杂运。 3、序: 放在著作正文之前,说明写作宗旨、经过、内容、体例或对著作发表评论的 文字。 又称绪、 前言。 序一般由作者自己写, 也有请别人写的。 序要求言简意赅, 讲真话,避免应酬客套之语。 4、歌行体:
1/5

诗体名。 是在汉魏六朝乐府诗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体诗, 正式形成于唐 代。这类诗歌的基本特点是:篇幅一般较大,内容较为充实,保留了汉魏乐府诗 的叙事特点,用韵自由、音节、格律不限、平仄不拘;句式灵活,富于变化,一 般以七言为主、杂以三、五、九言。人们称这种从古诗 演化出来的, 以长歌浩叹为主要牲征的诗叫做歌行体。 标志着这种诗体正式 确立的代表作是骆宾王的《帝京篇》、卢照邻的《长安古意》、刘希夷的《代悲 手白头吟》和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等。 [《琵琶行 》知识点整理归纳 ]相关文章:
2/5

《琵琶行》知识点总结及翻译基础知识归纳

《琵琶行》知识点总结及翻译基础知识归纳《琵琶行》知识点总结及翻译篇一 出自唐代白居易的《琵琶行/琵琶引》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不得志一作:不得意)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六幺一作:绿腰)。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暂歇一作:渐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银篦一作:云篦)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琵琶行》知识整理复习过程

《琵琶行》知识整理

《琵琶行》文言知识整理 【通假字】 曲终收拨当心画画,同“划”。 【古今异义】 1、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古义:因,于是;为,写。 2、明年秋古义:第二年。 3、铁骑突出刀枪鸣古义:突然冲出。 4、整顿衣裳起敛容古义:整理。 5、凄凄不似向前声古义:以前,刚才,副词。 6、暮去朝来颜色故古义:脸色,容貌。 7、老大嫁作商人妇古义:年纪大了。 8、秋月春风等闲度轻易,随便 9、梦啼妆泪红阑干纵横的样子 【词类活用】 ·闻舟中夜弹琵琶者//今夜闻君琵琶语… 名作状语,在夜里 ·其间旦暮闻何物名作状,从早到晚 ·遂命酒,使快弹数曲名作动,摆酒席 ·命曰《琵琶行》名作动,命名,取名 ·商人重利轻别离…...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重,看重。以……为轻,轻视。【文言句式】 1、省略句: ·(予/吾/我)歌以赠之 ·使(之)快弹数曲 ·送客(于)湓浦口 ·感(于)斯人言 2、介后句: ·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 ·转徙于江湖间 【一词多义】 1言:·感斯人言言语,话,名词 ·凡六百一十六言字,名词 ·自言本是京城女说,动词 2命:·遂命酒命令,吩咐,动词 ·命曰《琵琶行》.名作动,命名 3为:·因为长句写,创作,动词 ·初为霓裳后绿腰弹奏,动词 ·为君翻作琵琶行替,给,介词 4暂:·凝绝不通声暂歇短暂,副词 ·如听仙乐耳暂明顿时,忽然,副词 5泣:·满座重闻皆掩泣哭泣,动词 ·座中泣下谁最多眼泪,名词

6信:·低眉信手续续弹随便,随意,动词 ·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讲信 ·予自度不得脱,则直前诟虏帅失信信用,名词 7使:·使快弹数曲让,命令,动词 ·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使者,名词 ·求人可使报秦者出使,动词 ·竟使遇哨,无不死假使,如果,连词 8始:·千呼万唤始出来才,副词 ·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未始:未曾 【作者简介】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是唐代继杜甫之后的又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积极提倡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即这次运动的口号)。反对“嘲风月,弄花草”,作品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琵琶行》是一首七言长篇叙事诗,继承了汉乐府叙事诗的传统,是初唐以来七言歌行的代表作,带有很强的抒情性。 【写作艺术】 1、层次分明,故事完整。这是一篇叙事诗,从作者江头送客闻琵琶声、寻声邀弹者相见写起,接着写琵琶女演奏、倾诉身世,最后写作者触发迁谪之感而收束全篇,层次分明,结构紧密。 2、叙事与抒情紧密结合。强烈的抒情气氛贯彻始终,诗歌所叙之事本身饱含感情成分,而景色的渲染,情节的描述,人物的自白,又都渗透着感情,使诗歌的故事性和抒情性融合无间。 3、刻画细致,语言生动。人物的举止神态,通过细节描写,把内心活动也细致入微地表现了出来。如诗中琵琶女自述身世的话,写得生动、形象、简洁。 4、描写音乐的手法:(1)以声喻声(听觉角度)、以形摹声(视觉角度),运用比喻、通感等修辞手法,化无形为有形,写出了音乐的五彩缤纷和疾徐抑扬的变化,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形,如临其境。(2)大量运用拟声词、叠音词,既描摹了美妙的琵琶音乐,又使语言具有音乐美。(3)用景物描写、人物的反应等侧面描写,烘托气氛。(4)听者与弹者情感交织。 ★作者如此着力地刻画音乐,与他所要表达的人生感慨有什么联系?目的是通过描写音乐的美妙,表现琵琶女过人的音乐造诣,反衬出她的沦落与孤独,从而寄寓诗人自己遭遇贬谪、不得施展抱负的悲伤与憾恨。 【琵琶女的形象】 琵琶女是一个才貌双全,但在封建社会中被摧残、被侮辱的歌女形象。琵琶女对自己的凄凉遭遇、对人情冷暖、世态炎凉,表示了积聚已久的愤懑之情,对世人的重色轻才和丈夫的重利寡情提出了强烈控诉。 但是诗人笔下的琵琶女没有认识到昔日卖笑承欢、醉生梦死的生活是一种被摧残的痛苦生涯,相反还抱着炫耀、追恋、惋惜的态度。她只是悲叹红颜易老、繁花早逝,却没有从自己的不幸遭遇中得到觉醒。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这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诗人和琵琶女虽然经历、地位不同,但都有着共同的不幸遭遇和艰难处境,生活都同样地飘零、凄凉、失意。诗人把对琵琶女的深挚同情、对自己被贬的满腔幽怨以及对冷酷现实的强烈不满完全

(完整word版)《琵琶行》的知识点归纳,推荐文档

一、通假字
《琵琶行》的知识点归纳
曲终收拔当心画(画通划) 钿头银篦击节碎(篦通金字旁的篦,密齿梳) 二、古今异义
明年秋,送客湓浦口(明年:古:第二年 今:指今年的下一年) 老大嫁作商人妇(老大:古:年纪大了 今:长子、长兄等) 又闻此语重唧唧(唧唧:古:叹息声 今:一般指虫鸣) 因为长句(因为:古:因此写了 今:表原因) 暮去朝来颜色故(颜色:古:容貌 今:色彩) 凄凄不似向前声(向前:古:刚才 今:朝向前方(面)) 三、一词多义
(1)言 感斯人言(言: 话语) 凡六百一十六言(言:字) 自言本是京城女(言 L:说) (2)命 遂命酒(命:吩咐,命令) 命曰[琵琶行
](命:取名) (3)为 因为长句(v 写、作) 初为【霓裳】后【六幺】(为:弹奏) 为君翻作【琵琶行】(为:介词,为、替) (4)暂 凝绝不通声暂歇(暂:副词,短暂) 如听仙乐耳暂明(暂:副词,顿时、忽然) (5)幽 别有幽愁暗恨生(幽:深沉) 幽咽泉流冰下难(幽:形容低微,隐晦,不畅达)
1/5

野芳发而幽香(幽:清幽幽的)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幽:昏暗) (6)语 琵琶声停欲语迟(语:说话,回答) 今夜闻君琵琶语(语:曲) (7)暗 寻声暗问弹者谁(轻声地) 别有幽愁暗恨生(隐藏的) 偏听则暗(糊涂,愚昧) 四、词类活用
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夜: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遂命酒(酒:名词作动词,摆酒席) 歌以赠之(歌:名词作动词,作诗) 商人重利轻别离(重、轻:形容词作动词,看重、轻视) 五、文言句式
1、倒装句 转徒于江湖间(于江湖间,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 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于穆,曹二善才,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 2、省略句 问其人,本(是)长安倡女 送客(于)湓浦口 使(之)快弹数曲 沉吟放拔插(于)弦中 3、被动句 感斯人言
2/5

苏教版语文高一第三专题蜀道难登高琵琶行并序锦瑟

第三专题蜀道难登高琵琶行并序锦瑟 【学业达标评价】 一、阅读下面《蜀道难》文段,完成1~2题。 1.诗歌开头即叹“蜀道之难”,是从哪个角度谈“蜀道难”的?就全诗而言有何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注意抓住“危乎高哉”“六龙回日”“扪参历井”等关键信息作答。 答案:诗的开头从蜀道之“高”的角度感叹蜀道之难,以感情强烈的咏叹点出了主题,为全诗奠定了雄放的基调。 2.品读上面的诗句,结合具体诗句分析李白豪放飘逸的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并说说它是通过哪些艺术表现手法体现出来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诗人非常善于把想像、夸张和神话传说融为一体,从而使全诗气象宏大,感情奔放。 答案:①想像丰富、奇特:“六龙回日”“扪参历井”极言蜀道之高不可测;②夸张大胆、离奇:“四万八千岁”“扪参历井”“百步九折”等为我们营造了一种阔大的意境;③神话的运用:“五丁开山”“六龙回日”等描写使得诗歌意象雄奇博大,极富浪漫主义色彩。 二、阅读《登高》一诗,完成3~4题。 3.《登高》一诗选择了哪些景物来描写秋景?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这首诗选择了八种有代表性的景物来描写秋景。急风、高阔的天、哀啸的猿、清渚、白沙、在急风中盘旋的鸟、无边的落木、滚滚东逝的长江水,这些景物有声、有色、有动、有静,共同组成了一幅深沉苍凉的秋景图。表达了诗人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感情。 4.有人认为《登高》中“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一句中的“无边”“不尽”纯属多余。请结合诗歌意境的有关知识,谈谈你的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无边”“不尽”,使“萧萧”“滚滚”更加形象化,不仅使人联想到落木窸窣之声、长江汹涌之状,也无形中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悲怆。沉郁悲凉的对句,显示出出神入化之笔力,确有“建瓴走坂”“百川东注”的磅礴气势。前人把它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

琵琶行文言知识

文言知识 一、通假字 曲终收拨当心画画,同“划”。 二古今异义 1、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古义:因,于是;为,写。今义:表原因的连词。 2、明年秋 古义:第二年。今义:泛指今年的下一年。 3、铁骑突出刀枪鸣 古义:突然冲出。今义:鼓出;在某方面出众。 4、整顿衣裳起敛容 古义:整理。今义:使紊乱变整齐,使不健全的健全起来。 5、凄凄不似向前声 古义:以前,刚才,副词。今义:朝前,向前方。 6、暮去朝来颜色故 古义:脸色,容貌。今义:色彩;颜料。(故:老) 7、老大嫁作商人妇 古义:上了年纪。今义:排行第一的人;很,非常。 三、词类活用 1、闻舟中夜弹琵琶者//今夜闻君琵琶语 名作状语,在夜里 2、其间旦暮闻何物 名作状,从早到晚 3、遂命酒,使快弹数曲 名作动,摆酒席 4、命曰《琵琶行》 名作动,命名,取名 5、商人重利轻别离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重,看重。以……为轻,轻视。 四、文言句式 1、省略句: ·(我)歌以赠之 ·使(之)快弹数曲 ·送客(于)湓浦口 ·感(于)斯人言2、状语后置句: ·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 ·转徙于江湖间 五、一词多义 1言: ·感斯人言言语,话,名词 ·凡六百一十六言字,名词 ·自言本是京城女说,动词 2命: ·遂命酒命令,吩咐,动词 ·命曰《琵琶行》.名作动,命名 3为: ·因为长句写,创作,动词 ·初为霓裳后绿腰弹奏,动词 ·为君翻作琵琶行替,给,介词 4暂: ·凝绝不通声暂歇短暂,副词 ·如听仙乐耳暂明顿时,忽然,副词5泣: ·满座重闻皆掩泣哭泣,动词 ·座中泣下谁最多眼泪,名词 6信: 愿陛下亲之信之信任,动词 ·低眉信手续续弹随便,随意,动词 ·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讲信 ·予自度不得脱,则直前诟虏帅失信 信用,名词 7使: 使快弹数曲让,命令,动词 ·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使者,名词 ·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使之 驱使,役使,动词 ·求人可使报秦者出使,动词 ·竟使遇哨,无不死假使,如果,连词 8始: ·千呼万唤始出来才,副词 ·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未始:未曾 六、文常 1、“歌行”古代诗歌中的一种体裁,音节、格律一般都比较自由,形式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等的古体。本文是一首长篇叙事诗。 2、白居易,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现实主义派诗人。有《白氏长庆集》。

《琵琶行》字词知识点整理归纳

《琵琶行》字词知识点整理归纳 字词注解 〔1〕左迁:贬官,降职。古以左为卑,故称“左迁”。 〔2〕明年:第二年。 (3)铮铮:形容金属、玉器等相击声。 〔4〕京都声:指唐代京城流行的乐曲声调。 〔5〕倡女:歌女。倡,古时歌舞艺人。 〔6〕善才:当时对琵琶师或曲师的通称。是“能手”的意思。 〔7〕委身:托身,这里指嫁的意思。 〔8〕为:做。 〔9〕贾(gǔ)人:商人。 〔10〕命酒:叫(手下人)摆酒。 〔11〕快:畅快。 〔12〕悯然:忧郁的样子。 〔13〕漂沦:漂泊沦落。 〔14〕出官:(京官)外调。 〔15〕恬然:淡泊宁静的样子。 (16)迁谪:贬官降职或流放。 〔17〕为:创作。 〔18〕长句:指七言诗。 〔19〕歌:作歌。 〔20〕凡:总共。

〔21〕言:字。 〔22〕命:命名,题名。 〔23〕浔阳江:据考究,为流经浔阳城中的湓水,即今九江市中的龙开河(97年被人工填埋),经湓浦口注入长江。瑟瑟:形容枫树、芦荻被秋风吹动的声音。 〔24〕瑟瑟:形容枫树、芦荻被秋风吹动的声音。 (25)主人:诗人自指。 〔26〕回灯:重新拨亮灯光。回:再。 〔27〕转轴拔弦:将琵琶上缠绕丝弦的轴,以调音定调。 〔28〕掩抑:掩蔽,遏抑。 〔29〕思:悲,伤。 (30〕信手:随手。 〔31〕续续弹:连续弹奏。 〔32〕拢:左手手指按弦向里(琵琶的中部)推。 〔33〕捻:揉弦的动作。 〔34〕抹:向左拔弦,也称为“弹”。 〔35〕挑:反手回拨的动作。 〔36〕《霓裳》:即《霓裳羽衣曲》,本为西域乐舞,唐开元年间西凉节度使杨敬述依曲创声后流入中原。 〔37〕《六幺》:大曲名,又叫《乐世》《绿腰》《录要》,为歌舞曲。 〔38〕大弦:指最粗的弦。

2021年高中语文《琵琶行并序锦瑟》示范教案 苏教版必修4

2021年高中语文《琵琶行并序锦瑟》示范教案苏教版必修4在虚与实手法的运用上,这两首诗都有自己独特的处理。白诗描写琵琶女的弹奏,有侧面烘托,有正面描绘,以高超的手法,化抽象为具体,将无形的音乐描写得形象,似乎能让人感知到,生动地再现了演奏的场景和音乐的内容。李诗追忆往事,或实境虚写,或虚境实写,生动地抒写了自己内心的迷惘、惆怅的感受。本课教学设计,在分别领悟理解两诗内容和情感的基础上,对它们的这种艺术手法的运用作了比较探究。 教学重点探究两诗所表达的思想情感,理解音乐艺术所表达的人物情感以及其塑造的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比较掌握白诗的音乐描写技巧、李诗追忆往事的描写手段。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投影仪、打印好的作业及材料。 课时安排1课时。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作家作品,归纳文言现象。 2.整体感知,透过形象把握诗歌情感,精析《琵琶行(并序)》第二段,感受音乐意象所关联的感情。 过程与方法 1.强化预习,正音顺句;对照注解,熟读成诵;潜心涵泳,体味情感。 2.分组讨论,合作学习;以研促读,巩固提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提高文学趣味,进行审美教育,培养健康心理。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诗是最华丽的乐章,诗是最动人的音符,诗是智者脑海中最精辟的语言,诗是文学桂冠上最耀眼的明珠。诗,可以凄婉,亦可以明朗;诗,可以含蓄,亦可以直白;诗,可以有严整的形式,亦可以有天马行空的潇洒不羁。若问什么是诗的真谛,一切的妙处就在一个“情”字。有了真情,哪怕是再苍白的文字也能鲜活起来;有了真情,即使是再平凡的故事也能让静静的池塘泛起涟漪;有了真情,就算是略显稚嫩的诗篇也能觅到无数知音。今天我们首先来学习白居易的名篇——《琵琶行(并序)》。这首诗和他的《长恨歌》是各有独创性的名作。早在作者生前,就已经是“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了。此后,一直传诵国内外,显示出强大的艺术生命力。 多媒体课件展示: 《琵琶行》原作《琵琶引》,白居易还有《长恨歌》。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三者虽名称不同,实则大同小异,常统称“歌行”。宋王灼《碧鸡漫志》卷一:“古诗或名曰乐府,谓诗之可歌也。故乐府中有歌有谣,有吟有引,有行有曲。”宋赵德操《北窗炙(guǒ)》卷上:“凡歌始发声,谓之引……既引矣,其声稍放焉,故谓之行。行者,其声行也。”明朝胡震亨《唐音癸签》说,“歌”是曲的总称,“行”是“衍其事而歌之”,是一种具有铺叙记事性质的歌辞。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 推进新课 (诵读课文,抽查预习) 师《琵琶行(并序)》是一首长篇叙事诗,快速浏览课文,概括诗人在这首诗当中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生诗人夜闻琵琶女弹奏琵琶。 师全面吗?谁再补充? 生这首诗说的是元和十年,诗人被贬到九江郡,第二年送客湓浦口,听到琵琶女弹琵琶,勾起了心中没落的情感,他听了琵琶女的弹奏并为她作了一首诗。诗名就是“琵琶行”。这首诗讲述的就是诗人白居易和琵琶女之间的故事。 师通过叙事塑造了哪几个人物形象? 生两位。分别是琵琶女和作者。 师是什么使他们有了共同点? 生苦难的经历。 师文中是怎么表述的? 生“同是天涯沦落人。” 师好,今天的预习就抽查到此,大家对文章有了一定的把握,下面我们来深入探究此文。 文本研习 师大家一起来朗读课文的第一段。 (全体读课文) 师作者开篇写送友。我们过去学过很多送别诗,都表现出诗人当时怎样的心境? 生“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是劝解对方,不要伤心。 生“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充满感伤。 生“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是鼓励,是鞭策。 师是呀,这些送别诗都在特定的场合表达出了特定的意义。那么本诗作者渲染了怎样的气氛呢? 生诗人描写江边送客时的环境:秋夜的江水、枫叶、荻花,色调暗淡,“瑟瑟”更显情之凄惨。景物成了溢满悲凉感情的意象,叠加在一起,构成一种凄清悲凉的意境。

《琵琶行》知识整理

《琵琶行》文言知识整理 【通假字】 曲终收拨当心画画,同“划”。 【古今异义】 1、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古义:因,于是;为,写。 2、明年秋古义:第二年。 3、铁骑突出刀枪鸣古义:突然冲出。 4、整顿衣裳起敛容古义:整理。 5、凄凄不似向前声古义:以前,刚才,副词。 6、暮去朝来颜色故古义:脸色,容貌。 7、老大嫁作商人妇古义:年纪大了。 8、秋月春风等闲度轻易,随便 9、梦啼妆泪红阑干纵横的样子 【词类活用】 ·闻舟中夜弹琵琶者//今夜闻君琵琶语… 名作状语,在夜里 ·其间旦暮闻何物名作状,从早到晚 ·遂命酒,使快弹数曲名作动,摆酒席 ·命曰《琵琶行》名作动,命名,取名 ·商人重利轻别离…...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重,看重。以……为轻,轻视。【文言句式】 1、省略句: ·(予/吾/我)歌以赠之 ·使(之)快弹数曲 ·送客(于)湓浦口 ·感(于)斯人言 2、介后句: ·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 ·转徙于江湖间 【一词多义】 1言:·感斯人言言语,话,名词 ·凡六百一十六言字,名词 ·自言本是京城女说,动词 2命:·遂命酒命令,吩咐,动词 ·命曰《琵琶行》.名作动,命名 3为:·因为长句写,创作,动词 ·初为霓裳后绿腰弹奏,动词 ·为君翻作琵琶行替,给,介词 4暂:·凝绝不通声暂歇短暂,副词 ·如听仙乐耳暂明顿时,忽然,副词 5泣:·满座重闻皆掩泣哭泣,动词 ·座中泣下谁最多眼泪,名词

6信:·低眉信手续续弹随便,随意,动词 ·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讲信 ·予自度不得脱,则直前诟虏帅失信信用,名词 7使:·使快弹数曲让,命令,动词 ·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使者,名词 ·求人可使报秦者出使,动词 ·竟使遇哨,无不死假使,如果,连词 8始:·千呼万唤始出来才,副词 ·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未始:未曾 【作者简介】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是唐代继杜甫之后的又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积极提倡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即这次运动的口号)。反对“嘲风月,弄花草”,作品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琵琶行》是一首七言长篇叙事诗,继承了汉乐府叙事诗的传统,是初唐以来七言歌行的代表作,带有很强的抒情性。 【写作艺术】 1、层次分明,故事完整。这是一篇叙事诗,从作者江头送客闻琵琶声、寻声邀弹者相见写起,接着写琵琶女演奏、倾诉身世,最后写作者触发迁谪之感而收束全篇,层次分明,结构紧密。 2、叙事与抒情紧密结合。强烈的抒情气氛贯彻始终,诗歌所叙之事本身饱含感情成分,而景色的渲染,情节的描述,人物的自白,又都渗透着感情,使诗歌的故事性和抒情性融合无间。 3、刻画细致,语言生动。人物的举止神态,通过细节描写,把内心活动也细致入微地表现了出来。如诗中琵琶女自述身世的话,写得生动、形象、简洁。 4、描写音乐的手法:(1)以声喻声(听觉角度)、以形摹声(视觉角度),运用比喻、通感等修辞手法,化无形为有形,写出了音乐的五彩缤纷和疾徐抑扬的变化,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形,如临其境。(2)大量运用拟声词、叠音词,既描摹了美妙的琵琶音乐,又使语言具有音乐美。(3)用景物描写、人物的反应等侧面描写,烘托气氛。(4)听者与弹者情感交织。 ★作者如此着力地刻画音乐,与他所要表达的人生感慨有什么联系?目的是通过描写音乐的美妙,表现琵琶女过人的音乐造诣,反衬出她的沦落与孤独,从而寄寓诗人自己遭遇贬谪、不得施展抱负的悲伤与憾恨。 【琵琶女的形象】 琵琶女是一个才貌双全,但在封建社会中被摧残、被侮辱的歌女形象。琵琶女对自己的凄凉遭遇、对人情冷暖、世态炎凉,表示了积聚已久的愤懑之情,对世人的重色轻才和丈夫的重利寡情提出了强烈控诉。 但是诗人笔下的琵琶女没有认识到昔日卖笑承欢、醉生梦死的生活是一种被摧残的痛苦生涯,相反还抱着炫耀、追恋、惋惜的态度。她只是悲叹红颜易老、繁花早逝,却没有从自己的不幸遭遇中得到觉醒。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这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诗人和琵琶女虽然经历、地位不同,但都有着共同的不幸遭遇和艰难处境,生活都同样地飘零、凄凉、失意。诗人把对琵琶女的深挚同情、对自己被贬的满腔幽怨以及对冷酷现实的强烈不满完全融合在一起了。正因为这两句诗揭示出了一种带有普遍意义的典型情绪,所以能够在历史的长河中激起广泛的同情。

2016苏教版语文必修四第3专题《琵琶行并序》word教案

琵琶行并序 总体设计 教材概述 《琵琶行并序》——是本单元“诗从肺腑出”部分的第三篇阅读材料,它是白居易最成功的作品之一,是我国古典叙事诗创作的又一高峰。诗歌通过诗人亲身经历,叙写一位“老大嫁作商人妇”的琵琶女的沦落命运,并由此关合到自己的被贬遭际,发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深沉感慨。诗歌“比兴相纬,寄托遥深”,善于运用秋天的枫叶荻花和三次江月的精彩描写来烘托人物的情感外,通过对人物动作、神态精到传神的描摹,从而展现出人物的性格与内心,含蓄地表达了诗人自己难以言说的情感。同是,诗中一段对音乐的描绘历来为人所称道。总之,《琵琶行并序》是一篇思想性与艺术性高度结合的佳作。学生通过对此篇课文的学习,一方面得到一种艺术的享受,不断提高鉴赏能力;另一方面,也得到一种情感的陶冶,对人生有更丰富的一些感悟。 思路方法 本文的教学重在让学生品味诗人描绘音乐的高超技术,欣赏诗人对景物与人物的准确把握,体会诗人深沉的情感,认识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引导学生真正理解主题,感悟“同是天涯沦落人”的生活况味,培养学生对人生的积极思考。 本节课可采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例如:播放一段配有琵琶曲的课文朗诵,展示琵琶这种乐器的图片,以及秋天的风景图,为学生营造一种学习的情景。另外,教师讲授;师生对话;反复朗读;充分展开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活动。课前最好让学生预习准备:1.疏通生字词,熟读《琵琶行并序》。 2.对白居易更进一步了解。 课时安排:2课时 三维目标 1.了解中国古典长篇叙事诗、歌行以及诗人白居易的有关知识。分析鉴赏诗人描摹音乐的片段,欣赏诗歌的语言艺术。品味人物的性格与心理,体会诗人的情感。 2.体味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体会诗歌构思的巧妙,理解琵琶女与贬谪诗人的内在联系。 3.理解主题,使学生感悟“同是天涯沦落人”的人生况味,培养学生对人生的积极思考。 教学设计 第1课时 导语设计 情景导入 同学们都知道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中国的抒情诗非常发达,但是著名的长篇叙事诗却是凤毛麟角。在南北朝时期出现过两首。北方的代表作是《木兰词》,南方的代表作是《孔雀东南飞》。到了唐代中期,有一位诗人竟然一个人就写了两首流传千古的长篇叙事诗,一首是《长恨歌》,一首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琵琶行并序》。这位诗人就是白居易。请同学们翻开课本。 诗歌导入 记得我们很小的时候就背诵过这样一首诗:“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后来,我们又学习了这样的诗句:“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新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