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计算书

计算书

计算书
计算书

5#楼梯钢屋盖计算书信息

----------------------------------------------------------------------

总信息文件

----------------------------------------------------------------------

工程名称:jim

工程代号:

设计人:

校核人:

软件名称:盈建科建筑结构设计软件

版本:1.9.3.1

计算日期:2019/04/13

----------------------------------------------------------------------

**********************************************************

设计参数输出

**********************************************************

结构总体信息........................................

结构体系:框架结构

结构材料信息:钢筋混凝土

结构所在地区:全国

地下室层数:0

嵌固端所在层号(层顶嵌固):0

与基础相连构件最大底标高(m):0.000

裙房层数:0

转换层所在层号:0

加强层所在层号:0

竖向荷载计算信息:施工模拟三

风荷载计算信息:一般计算方式地震力计算信息:计算水平地震作用是否计算吊车荷载:否

是否计算人防荷载:否

是否考虑预应力等效荷载工况:否

是否生成绘等值线用数据:否

是否计算温度荷载:否

竖向荷载砼墙轴向刚度考虑徐变收缩影响:否

是否生成传给基础的刚度:否

上部结构计算考虑基础结构:否

施工模拟加载层步长:1

计算控制信息........................................

水平力与整体坐标夹角:0.00

梁刚度放大系数按2010《混凝土规范》取值:是

中梁刚度放大系数上限: 2.00

边梁刚度放大系数上限: 1.50

连梁刚度折减系数(地震):0.70

连梁刚度折减系数(风): 1.00

连梁按墙元计算控制跨高比: 4.00

连梁材料强度默认同墙:是

墙元细分最大控制长度(m): 1.00

板元细分最大控制长度(m): 1.00

短墙肢自动加密:是

弹性板荷载计算方式:平面导荷

膜单元类型:经典膜元(QA4)

考虑梁端刚域:否

考虑柱端刚域:否

是否输出节点位移:否

墙梁跨中节点作为刚性楼板从节点:是

结构计算时考虑楼梯刚度:否

梁与弹性板变形协调:是

弹性板与梁协调时考虑梁向下相对偏移:否

梁墙自重扣除与柱重叠部分:否

楼板自重扣除与梁墙重叠部分:否

刚性楼板假定:整体指标计算采用强刚,其它计算非强刚

地下室楼板强制采用刚性楼板假定:否

是否自动划分多塔:否

计算现浇空心板:否

增加计算连梁刚度不折减模型下的地震位移:否

地震内力按全楼弹性板6计算:否

求解器设定内存:0

自动计算现浇板自重:是

二阶效应信息..........................................

是否考虑P-Delt效应:否

风荷载信息..........................................

使用指定风荷载数据:否

执行规范:GB50009-2012

地面粗糙程度:B

修正后的基本风压(kN/m2):0.55

结构X向基本周期(秒):0.20

结构Y向基本周期(秒):0.20

风荷载计算用阻尼比:0.050

承载力设计时的风荷载效应放大系数: 1.0

考虑顺风向风振:是

多方向风角度:

舒适度验算用基本风压(kN/m2):0.10

舒适度验算用阻尼比:0.020

水平风荷载体型分段数:1

分段号最高层号X迎风X背风X侧风X挡风Y迎风Y背风

Y侧风Y挡风

110.80-0.500.00 1.000.80-0.500.00 1.00

自动计算结构宽深:是

考虑横向风振:否

考虑扭转风振:否

地震信息............................................

按地震动区划图GB18306-2015计算:否

设计地震分组:三

地震烈度:7(0.1g)

场地类别:Ⅱ

特征周期:0.45

阻尼比确定方法:全楼统一

结构的阻尼比:0.050

周期折减系数: 1.00

特征值分析类型:WYD-RITZ

振型数确定方式:用户定义

用户定义振型数:3

按主振型确定地震内力符号:否

框架的抗震等级:4

钢框架的抗震等级:4

剪力墙的抗震等级:4

抗震构造措施的抗震等级:不改变

框支剪力墙结构底部加强区剪力墙抗震等级自动提高一级:是

地下一层以下抗震构造措施抗震等级逐层降级及抗震措施4级:是

是否考虑偶然偏心:是

X向偶然偏心值:0.05

Y向偶然偏心值:0.05

偶然偏心计算方法:等效扭矩法(传统法)

是否考虑双向地震扭转效应:是

自动计算最不利地震方向的作用:否

斜交抗侧力构件方向的附加地震数:0

活荷重力荷载代表值组合系数:0.50

使用自定义地震影响系数曲线:否

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0.080

罕遇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0.500

地震作用放大方法:全楼统一

全楼地震力放大系数: 1.00

减震隔震附加阻尼比算法:强制解耦

最大附加阻尼比:0.25

调整后的水平向减震系数: 1.00

地震计算时不考虑地下室以下的结构质量:否

连接单元的有效刚度和阻尼自动采用直接积分法时程计算结果:否

性能设计信息........................................

是否考虑性能设计:否

设计信息............................................

是否按抗震规范5.2.5调整楼层地震力:是

是否扭转效应明显:否

是否自动计算动位移比例系数:否

第一平动周期方向动位移比例(0~1):0.50

第二平动周期方向动位移比例(0~1):0.50

梁端弯矩调幅系数:0.85

框架梁调幅后不小于简支梁跨中弯矩的倍数:0.50

非框架梁调幅后不小于简支梁跨中弯矩的倍数:0.33

梁扭矩折减系数:0.40

九度结构及一级框架梁柱超配筋系数: 1.15

按层刚度比判断薄弱层方法:高规和抗规从严

底部嵌固楼层刚度比执行《高规》3.5.2-2:否

自动对层间受剪承载力突变形成的薄弱层放大调整:否

自动根据层间受剪承载力比值调整配筋:否

是否转换层指定为薄弱层:是

薄弱层地震内力放大系数: 1.25

强制指定的薄弱层层号:0

与柱相连的框架梁端M、V不调整:否

0.2V0调整分段数:0

分段号起始层号终止层号

0.2V0调整规则:min(0.20V0,1.50Vfmax)

0.2V0调整时楼层剪力最小倍数:0.20

0.2V0调整时各层框架剪力最大值的倍数: 1.50

0.2V0调整上限: 2.00

框支柱调整上限: 5.00

支撑按柱设计临界角:20

按竖向构件内力统计层地震剪力:否

位移角小于此值时,位移比设置为1:0.00020

剪力墙承担全部地震剪力:否

零应力区验算时底面尺寸确定方式:质心到最近边距离的2倍

考虑双向地震时内力调整方式:先考虑双向地震再调整剪力墙端柱的面外剪力统计到框架部分:否

活荷载信息..........................................

柱、墙活荷载是否折减:否

考虑活荷不利布置的最高层号:0

梁活荷载内力放大系数: 1.00

楼面梁活荷载折减:不折减构件设计信息........................................

柱配筋计算原则:单偏压

连梁按对称配筋设计:否

抗震设计的框架梁端配筋考虑受压钢筋:是

矩形混凝土梁按T形梁配筋:否

按简化方法计算柱剪跨比(Hn/2h0):是

墙柱配筋设计考虑端柱:否

墙柱配筋设计考虑翼缘墙:否

与剪力墙面外相连的梁按框架梁设计:是

验算一级抗震墙施工缝:是

梁压弯设计控制轴压比:0.40

梁端配筋内力取值位置(0-节点,1-支座边):0.00

不计算地震作用时按重力荷载代表值计算柱轴压比:否

框架柱的轴压比限值按框架结构采用:否

梁保护层厚度(mm):20

柱保护层厚度(mm):20

型钢混凝土构件设计依据:《组合结构设计规范》JGJ138-2016

执行《高钢规》JGJ99-2015:是

按叠合柱设计的叠合比:0.00

剪力墙构造边缘构件的设计执行高规7.2.16-4:否

底部加强区全部设为约束边缘构件:否

面外梁下生成暗柱边缘构件:全都生成

归入阴影区的λ/2区最大长度:0

边缘构件合并距离(mm):300

短肢边缘构件合并距离(mm):600

边缘构件尺寸取整模数(mm):10

构造边缘构件尺寸设计依据:《高规》JGJ3-2010第7.2.16条

约束边缘构件尺寸依据《广东高规》设计:否

按边缘构件轮廓计算配筋:否

钢构件截面净毛面积比:0.85

X向钢柱计算长度是否按有侧移计算:是

Y向钢柱计算长度是否按有侧移计算:是

按《钢规》自动判断强弱支撑:否

门刚规范用GB51022-2015:是

执行门规GB51022附录A:是

执行门规GB51022附录A.0.8:否

执行《钢结构设计标准》(GB50017-2017):是

按宽厚比等级控制局部稳定:是

截面宽厚比等级:S3

支撑杆件截面宽厚比等级:S3

按钢规6.2.7验算梁下翼缘稳定:是

钢梁按压弯设计控制轴压比:0.10

组合梁施工荷载(kN/m2): 1.5防火验算........................................

进行承载力法防火验算:否

包络设计........................................

是否分塔与整体分别计算,并取大:否

自动取框架和框架-抗震墙模型计算大值:否

是否与其它模型进行包络取大:否

鉴定加固........................................

是否鉴定加固:否

装配式..........................................

是否是装配式结构:否

材料信息........................................

混凝土容重(kN/m3):25.00

砌体容重(kN/m3):22.00

钢材容重(kN/m3):78.00

轻骨料混凝土容重(kN/m3):18.50

轻骨料混凝土密度等级:1800

梁箍筋间距(mm):100

柱箍筋间距(mm):100

墙水平分布筋最大间距(mm):150

墙竖向分布筋最小配筋率(%):0.30

结构底部单独指定墙竖向分布筋配筋率的层号:0

结构底部NSW层的墙竖向分布配筋率:0.60

钢筋强度........................................

HPB300钢筋强度设计值(N/mm2):270

HRB335钢筋强度设计值(N/mm2):300

HRB400钢筋强度设计值(N/mm2):360

地下室信息..........................................

土的水平抗力系数的比例系数(MN/m4):10.00

扣除地面以下几层回填土约束:0

外墙分布筋保护层厚度:35(mm)回填土容重(kN/m3):18.00

回填土侧压力系数:0.50

室外地平标高(m):-0.35

地下水位标高(m):-20.00

室外地面附加荷载(kN/m2):0.00

基础水工况组合方式:叠加

地下室侧土约束施加方式:顶板双向弹簧按反应位移法计算地下结构的地震作用:否

荷载组合......................................

结构重要性系数: 1.00

恒载分项系数: 1.20

活载分项系数: 1.40

活荷载组合值系数:0.70

活荷载频遇值系数:0.60

活荷载准永久值系数:0.50

考虑结构设计使用年限的活荷载调整系数: 1.00

风荷载分项系数: 1.40

风荷载组合值系数:0.60

风荷载频遇值系数:0.40

风荷载是否参与地震组合:否

重力荷载分项系数: 1.20

水平地震力分项系数: 1.30

**********************************************************

楼层属性

**********************************************************

层号塔号属性

11标准层1

**********************************************************

塔属性

**********************************************************

塔号1

结构体系:框架结构

结构X向基本周期(秒):0.20

结构Y向基本周期(秒):0.20

水平风荷载体型分段数:1

分段号最高层号挡风系数迎风面系数背风面系数侧风面系数

11 1.000.80-0.500.00

0.2V0调整分段数:0

分段号起始层号终止层号

0.2V0调整时楼层剪力最小倍数:0.20

0.2V0调整时各层框架剪力最大值的倍数: 1.50

**********************************************************

各层质量、质心坐标,层质量比

**********************************************************

层号塔号质心X质心Y质心Z恒载质量活载质量活载质量附加质量质量比

(m)(m)(m)(t)(t)(不折减)(t) (t)

1110.687 4.3840.7008.9 1.5 3.0 0.0 1.00

合计------8.9 1.5 3.0 0.0

活载总质量(t): 1.475

恒载总质量(t):8.902

附加总质量(t):0.000

结构总质量(t):10.377

恒载产生的总质量包括结构自重和外加恒载

活载质量=活荷载重力荷载代表值系数*活载等效质量

总质量=恒载质量+活载质量+附加质量

**********************************************************

各层构件数量、构件材料和层高

**********************************************************

层号塔号梁数柱数支撑数墙数层高(m)累计高度(m)

11286000.7000.700

----------------------------------------------------------

保护层:

层号塔号梁保护层(mm)柱保护层(mm)墙保护层(mm)

112020---

----------------------------------------------------------

钢构件:

层号塔号梁数柱数支撑数

(钢号)(钢号)(钢号)

1128(235)6(235)---

**********************************************************

风荷载信息

**********************************************************

层号塔号风荷载X剪力X倾覆弯矩X风荷载Y剪力Y倾覆弯矩Y

11 2.0 2.0 1.47.87.8 5.4

**********************************************************

各层刚心、偏心率、相邻层侧移刚度比等计算信息

Floor No:层号

Tower No:塔号

Xstif,Ystif:刚心的X,Y坐标值

Alf:层刚性主轴的方向

Xmass,Ymass:质心的X,Y坐标值

Gmass:总质量

Eex,Eey:X,Y方向的偏心率

Ratx,Raty:X,Y方向本层塔侧移刚度与下一层相应塔侧移刚度的比值(剪切刚度)

Ratx1,Raty1:X,Y方向本层塔侧移刚度与上一层相应塔侧移刚度70%的比值或上三层平均侧移刚度80%的比值中之较小者

Ratx2,Raty2:X,Y方向本层塔侧移刚度与上一层相应塔侧移刚度90%、110%或者150%比值。110%指当本层层高大于相邻上层层高1.5倍时,150%指嵌固层

RJX1,RJY1,RJZ1:结构总体坐标系中塔的侧移刚度和扭转刚度(剪切刚度)

RJX3,RJY3,RJZ3:结构总体坐标系中塔的侧移刚度和扭转刚度(地震剪力与地震层间位移的比) **********************************************************

Floor No.1Tower No.1

Xstif=10.0916(m)Ystif= 4.3836(m)Alf=180.0000(Degree)

Xmass=10.6870(m)Ymass= 4.3836(m)Gmass(重力荷载代表值)= 11.8521(10.3769)(t)

Eex=0.0000Eey=0.1258

Ratx= 1.0000Raty= 1.0000

薄弱层地震剪力放大系数=1.00

Ratx1= 1.0000Raty1= 1.0000

RJX1=6.3507E+005(kN/m)RJY1=6.3507E+005(kN/m)RJZ1=0.0000E+000(kN/m)

RJX3=2.2531E+005(kN/m)RJY3=2.3883E+005(kN/m)RJZ3=5.2198E+006(kN*m/Rad) ----------------------------------------------------------

X方向最小刚度比: 1.0000(1层1塔)

Y方向最小刚度比: 1.0000(1层1塔)

**********************************************************

结构整体抗倾覆验算

**********************************************************

抗倾覆力矩Mr倾覆力矩Mov比值Mr/Mov零应力区(%)层号:1塔号:1

X向风 5.860E+0029.375E-001625.070.00

Y向风 1.513E+002 3.631E+00041.680.00

X地震 5.545E+002 2.652E+000209.090.00

Y地震 1.432E+002 2.560E+00055.930.00 **********************************************************

结构整体稳定验算

**********************************************************

地震:

层号塔号X向刚度Y向刚度层高上部重量X刚重比Y刚重比

11 2.253E+005 2.388E+0050.7001481064.745 1128.643

该结构刚重比Di*Hi/Gi大于10,能够通过《高规》5.4.4条的整体稳定验算

该结构刚重比Di*Hi/Gi大于20,满足《高规》5.4.1,可以不考虑重力二阶效应风荷载:

层号塔号X向刚度Y向刚度层高上部重量X刚重比Y刚重比

11 2.253E+005 2.384E+0050.7001481064.743 1126.840

该结构刚重比Di*Hi/Gi大于10,能够通过《高规》5.4.4条的整体稳定验算

该结构刚重比Di*Hi/Gi大于20,满足《高规》5.4.1,可以不考虑重力二阶效应

**********************************************************

结构抗震验算

**********************************************************

**********************************************************

风振舒适度验算

**********************************************************

塔号:1

按《荷载规范》附录J计算:

X向顺风向顶点最大加速度(m/s2)=0.007

X向横风向顶点最大加速度(m/s2)=0.005

Y向顺风向顶点最大加速度(m/s2)=0.029

Y向横风向顶点最大加速度(m/s2)=0.002

**********************************************************

楼层抗剪承载力验算

**********************************************************

Ratio_X,Ratio_Y:表示本层与上一层的承载力之比

层号塔号X向承载力Y向承载力Ratio_X Ratio_Y

119.7582E+0029.7582E+002 1.00 1.00

**********************************************************

周期、地震力与振型输出文件

**********************************************************

考虑扭转耦联时的振动周期(秒)、X,Y方向的平动系数、扭转系数

振型号周期转角平动系数(X+Y)扭转系数(Z)(强制刚性楼板模型)

10.0426-0.00 1.00(1.00+0.00)-0.00

20.042390.000.97(0.00+0.97)0.03

30.030190.000.03(0.00+0.03)0.97

地震作用最大的方向=0.000°

振型号周期转角平动系数(X+Y)扭转系数(Z)

10.0426-0.00 1.00(1.00+0.00)-0.00

20.042390.000.97(0.00+0.97)0.03

30.030190.000.03(0.00+0.03)0.97

(Z向扭转质量系数只在强制刚性板下有意义,对于非强制刚性板下的计算结果仅供参考)

振型号X向平动质量系数%(sum)Y向平动质量系数%(sum)Z向扭转质量系数%(sum) 1100.00(100.00)0.00(0.00)0.00(0.00)

20.00(100.00)96.52(96.52) 3.48( 3.48)

30.00(100.00) 3.48(100.00)96.52(100.00)

X向平动振型参与质量系数总计:100.00%

Y向平动振型参与质量系数总计:100.00%

第1扭转周期(0.0301)/第1平动周期(0.0426)=0.71

地震作用最大的方向=0.000°

振型号阻尼比

10.050

20.050

30.050

**********************************************************

各层X方向的作用力(CQC)

Floor:层号

Tower:塔号

Fx:X向地震作用下结构的地震反应力

Vx:X向地震作用下结构的楼层剪力

Mx:X向地震作用下结构的弯矩

Static Fx:静力法X向的地震力

----------------------------------------------------------------------

Floor Tower Fx Vx(分塔剪重比)Mx Static Fx

(kN)(kN)(kN-m)(kN)

11 5.68 5.68(5.476%) 3.98 4.83

抗震规范(5.2.5)条要求的X向楼层最小剪重比= 1.60%

**********************************************************

各层Y方向的作用力(CQC)

Floor:层号

Tower:塔号

Fy:Y向地震作用下结构的地震反应力

Vy:Y向地震作用下结构的楼层剪力

My:Y向地震作用下结构的弯矩

Static Fy:静力法Y向的地震力

------------------------------------------------------------------------------------------

Floor Tower Fy Vy(分塔剪重比)My Static Fy

(kN)(kN)(kN-m)(kN)

11 5.49 5.49(5.287%) 3.84 4.83

抗震规范(5.2.5)条要求的Y向楼层最小剪重比= 1.60%

**********************************************************

各层各塔的规定水平力

**********************************************************

层号塔号X向(KN)Y向(KN)

11 5.7 5.5

**********************************************************

规定水平力下框架柱、短肢墙地震倾覆力矩

**********************************************************

层号塔号框架柱短肢墙普通墙斜撑合计11X 4.00.00.00.0 4.0 11Y 3.80.00.00.0 3.8 **********************************************************

规定水平力下框架柱、短肢墙地震倾覆力矩百分比

**********************************************************

层号塔号框架柱短肢墙

11X100.00.0

11Y100.00.0

**********************************************************

规定水平力下框架柱、短肢墙地震倾覆力矩(轴力方式)**********************************************************

层号塔号框架柱短肢墙普通墙斜撑合计11X 4.00.00.00.0 4.0 11Y 3.80.00.00.0 3.8 **********************************************************

规定水平力下框架柱、短肢墙地震倾覆力矩百分比(轴力方式)**********************************************************

层号塔号框架柱短肢墙

11X100.00.0

11Y100.00.0

**********************************************************

规定水平力下框架柱、短肢墙地震倾覆力矩(改进轴力方式)**********************************************************

层号塔号框架柱短肢墙普通墙斜撑合计

11X 4.00.00.00.0 4.0

11Y 3.80.00.00.0 3.8

**********************************************************

规定水平力下框架柱、短肢墙地震倾覆力矩百分比(改进轴力方式)**********************************************************

层号塔号框架柱短肢墙

11X100.00.0

11Y100.00.0

**********************************************************

框架柱地震剪力百分比

**********************************************************

层号塔号柱剪力墙剪力总剪力柱剪力百分比柱剪力与分段基底剪力百分比

11X 5.70.0 5.7100.00% 0.00%

11Y 5.50.0 5.5100.00% 0.00%

**********************************************************

框架柱风倾覆力矩百分比

**********************************************************

层号塔号柱力矩总力矩柱力矩百分比

11X 1.4 1.4100.00%

11Y 5.4 5.4100.00%

**********************************************************

框架柱、剪力墙风剪力百分比

**********************************************************

层号塔号柱剪力墙剪力其它总剪力柱剪力百分比墙剪力百分比

11X 2.00.00.0 2.0100.00% 0.00%

11Y7.80.00.07.8100.00% 0.00%

**********************************************************

风荷载外力、层剪力、倾覆力矩统计

**********************************************************

层号塔号层外力F层剪力V倾覆力矩M

+WX

11 2.0 2.0 1.4

-WX

11-2.0-2.0-1.4

+WY

117.87.8 5.4

-WY

11-7.8-7.8-5.4

**********************************************************

地震外力、层剪力、倾覆力矩统计**********************************************************

层号塔号层外力F层剪力V倾覆力矩M

EX

11 5.7 5.7 4.0

EY

11 5.5 5.5 3.8

**********************************************************

0.2V0调整系数

********************************************************** **********************************************************

位移输出文件

**********************************************************

采用强制刚性楼板假定模型计算结果

单位:mm

Floor:层号

Tower:塔号

Jmax:最大位移对应的节点号

JmaxD:最大层间位移对应的节点号

Max-(Z):Z方向的节点最大位移

h:层高

Max-(X),Max-(Y):X,Y方向的节点最大位移

Ave-(X),Ave-(Y):X,Y方向的层平均位移

Max-Dx,Max-Dy:X,Y方向的最大层间位移

Ave-Dx,Ave-Dy:X,Y方向的平均层间位移

Ratio-(X),Ratio-(Y):最大位移与层平均位移的比值

Ratio-Dx,Ratio-Dy:最大层间位移与平均层间位移的比值

Max-Dx/h,Max-Dy/h:X,Y方向的最大层间位移角

DxR/Dx,DyR/Dy:X,Y方向的有害位移角占总位移角的百分比例

Ratio_AX,Ratio_AY:本层位移角与上层位移角的1.3倍及上三层平均位移角的1.2倍的比值的大者

X-Disp,Y-Disp,Z-Disp:节点X,Y,Z方向的位移

===工况17===X方向地震作用下的楼层最大位移

Floor Tower Jmax Max-(X)Ave-(X)h

JmaxD Max-Dx Ave-Dx Max-Dx/h DxR/Dx Ratio_AX

1110000010.030.03700

10000010.030.031/9999100.00% 1.00

X向最大层间位移角:1/9999(1层1塔)

===工况18===X双向地震作用下的楼层最大位移

Floor Tower Jmax Max-(X)Ave-(X)h

JmaxD Max-Dx Ave-Dx Max-Dx/h DxR/Dx Ratio_AX

1110000010.030.03700

10000010.030.031/9999100.00% 1.00

X向最大层间位移角:1/9999(1层1塔)

===工况13===X+偶然偏心地震作用下的楼层最大位移

Floor Tower Jmax Max-(X)Ave-(X)h

JmaxD Max-Dx Ave-Dx Max-Dx/h DxR/Dx Ratio_AX 1110000030.030.03700

10000030.030.031/9999100.00% 1.00

X向最大层间位移角:1/9999(1层1塔)

===工况14===X-偶然偏心地震作用下的楼层最大位移

Floor Tower Jmax Max-(X)Ave-(X)h

JmaxD Max-Dx Ave-Dx Max-Dx/h DxR/Dx Ratio_AX 1110000060.030.03700

10000060.030.031/9999100.00% 1.00

X向最大层间位移角:1/9999(1层1塔)

===工况19===Y方向地震作用下的楼层最大位移

Floor Tower Jmax Max-(Y)Ave-(Y)h

JmaxD Max-Dy Ave-Dy Max-Dy/h DyR/Dy Ratio_AY

1110000060.030.02700

10000060.030.021/9999100.00% 1.00

Y向最大层间位移角:1/9999(1层1塔)

===工况20===Y双向地震作用下的楼层最大位移

Floor Tower Jmax Max-(Y)Ave-(Y)h

JmaxD Max-Dy Ave-Dy Max-Dy/h DyR/Dy Ratio_AY 1110000060.030.02700

10000060.030.021/9999100.00% 1.00

Y向最大层间位移角:1/9999(1层1塔)

===工况15===Y+偶然偏心地震作用下的楼层最大位移

Floor Tower Jmax Max-(Y)Ave-(Y)h

JmaxD Max-Dy Ave-Dy Max-Dy/h DyR/Dy Ratio_AY 1110000030.030.02700

10000030.030.021/9999100.00% 1.00

Y向最大层间位移角:1/9999(1层1塔)

===工况16===Y-偶然偏心地震作用下的楼层最大位移

Floor Tower Jmax Max-(Y)Ave-(Y)h

JmaxD Max-Dy Ave-Dy Max-Dy/h DyR/Dy Ratio_AY

1110000060.030.02700

10000060.030.021/9999100.00% 1.00

Y向最大层间位移角:1/9999(1层1塔)

===工况3===+X方向风荷载作用下的楼层最大位移

Floor Tower Jmax Max-(X)Ave-(X)Ratio-(X)h

JmaxD Max-Dx Ave-Dx Ratio-Dx Max-Dx/h DxR/Dx Ratio_AX

1110000060.010.01 1.00700

10000060.010.01 1.001/9999100.00% 1.00

X向最大层间位移角:1/9999(1层1塔)

X方向最大位移与层平均位移的比值: 1.00(1层1塔)

X方向最大层间位移与平均层间位移的比值: 1.00(1层1塔)

===工况4===-X方向风荷载作用下的楼层最大位移

Floor Tower Jmax Max-(X)Ave-(X)Ratio-(X)h

JmaxD Max-Dx Ave-Dx Ratio-Dx Max-Dx/h DxR/Dx Ratio_AX

1110000010.010.01 1.00700

10000010.010.01 1.001/9999100.00% 1.00

X向最大层间位移角:1/9999(1层1塔)

X方向最大位移与层平均位移的比值: 1.00(1层1塔)

X方向最大层间位移与平均层间位移的比值: 1.00(1层1塔)

===工况5===+Y方向风荷载作用下的楼层最大位移

Floor Tower Jmax Max-(Y)Ave-(Y)Ratio-(Y)h

JmaxD Max-Dy Ave-Dy Ratio-Dy Max-Dy/h DyR/Dy Ratio_AY

1110000060.040.03 1.14700

10000060.040.03 1.001/9999100.00% 1.00

Y向最大层间位移角:1/9999(1层1塔)

Y方向最大位移与层平均位移的比值: 1.14(1层1塔)

Y方向最大层间位移与平均层间位移的比值: 1.00(1层1塔)

===工况6===-Y方向风荷载作用下的楼层最大位移

Floor Tower Jmax Max-(Y)Ave-(Y)Ratio-(Y)h

JmaxD Max-Dy Ave-Dy Ratio-Dy Max-Dy/h DyR/Dy Ratio_AY

1110000060.040.03 1.14700

10000060.040.03 1.001/9999100.00% 1.00

Y向最大层间位移角:1/9999(1层1塔)

Y方向最大位移与层平均位移的比值: 1.14(1层1塔)

Y方向最大层间位移与平均层间位移的比值: 1.00(1层1塔)

===工况1===竖向恒载作用下的楼层最大位移

Floor Tower Jmax Max-(Z)

111000011-10.44

===工况2===竖向活载作用下的楼层最大位移

Floor Tower Jmax Max-(Z)

111000011-3.55

===工况7===X方向规定水平力作用下的楼层最大位移

Floor Tower Jmax Max-(X)Ave-(X)Ratio-(X)h

JmaxD Max-Dx Ave-Dx Ratio-Dx

1110000060.030.03 1.00700 10000060.030.03 1.00

X方向最大位移与层平均位移的比值: 1.00(1层1塔)

X方向最大层间位移与平均层间位移的比值: 1.00(1层1塔)

===工况8===X+偶然偏心规定水平力作用下的楼层最大位移

Floor Tower Jmax Max-(X)Ave-(X)Ratio-(X)h

JmaxD Max-Dx Ave-Dx Ratio-Dx

1110000010.030.03 1.01700 10000010.030.03 1.00

X方向最大位移与层平均位移的比值: 1.01(1层1塔)

X方向最大层间位移与平均层间位移的比值: 1.00(1层1塔)

===工况9===X-偶然偏心规定水平力作用下的楼层最大位移

Floor Tower Jmax Max-(X)Ave-(X)Ratio-(X)h

JmaxD Max-Dx Ave-Dx Ratio-Dx

1110000040.030.03 1.01700 10000040.030.03 1.00

X方向最大位移与层平均位移的比值: 1.01(1层1塔)

X方向最大层间位移与平均层间位移的比值: 1.00(1层1塔)

===工况10===Y方向规定水平力作用下的楼层最大位移

Floor Tower Jmax Max-(Y)Ave-(Y)Ratio-(Y)h

JmaxD Max-Dy Ave-Dy Ratio-Dy 1110000030.030.02 1.14700

10000030.030.02 1.00

Y方向最大位移与层平均位移的比值: 1.14(1层1塔)

Y方向最大层间位移与平均层间位移的比值: 1.00(1层1塔)

===工况11===Y+偶然偏心规定水平力作用下的楼层最大位移

Floor Tower Jmax Max-(Y)Ave-(Y)Ratio-(Y)h

JmaxD Max-Dy Ave-Dy Ratio-Dy 1110000060.020.02 1.01700 10000060.020.02 1.00

Y方向最大位移与层平均位移的比值: 1.01(1层1塔)

Y方向最大层间位移与平均层间位移的比值: 1.00(1层1塔)

===工况12===Y-偶然偏心规定水平力作用下的楼层最大位移

Floor Tower Jmax Max-(Y)Ave-(Y)Ratio-(Y)h

JmaxD Max-Dy Ave-Dy Ratio-Dy

1110000030.030.02 1.27700 10000030.030.02 1.00

Y方向最大位移与层平均位移的比值: 1.27(1层1塔)

Y方向最大层间位移与平均层间位移的比值: 1.00(1层1塔)

供配电参考计算书

目录 摘要................................................................................................................. I Abstract ........................................................................................................ II 第一章系统概述 . (1) 1.1 工程概况 (1) 1.2 设计概述 (1) 第二章供配电系统初步方案设计 (2) 第三章低压配电系统施工图设计 3.1 1AP-1照明配电箱 3 3.29 一层照明总配电箱3 3.45 生活水泵控制箱. . . . 第四章变压器负荷计算电容补偿及设备选型4 4.1 一号变压器负荷计算、电容补偿计算 (4) 4.2 二号变压器负荷计算、电容补偿计算 (5) 4.3 高低压侧短路电流计算 第五章低压一次设备选型、保护整定及各种校验 (9) 5.1对109 出线柜 (12) 5.2 对104电容补偿柜 (13) 5.3对101进线柜 (13) 5.4 对107联络柜 (14)

第六章高压一次设备选型、保护整定及各种校验 6.1 对AH01 进线柜 (9) 6.2 对AH02 进线柜 (9) 第七章电压损失校验 (33) 4.1 电气设备的基本阻抗参数 (33) 4.1.1 变压器的阻抗 (33) 4.1.2 自动开关过电流线圈的阻抗 (33) 4.1.3 空气断路器的阻抗 (34) 4.1.4 电流互感器的阻抗 (34) 4.1.5 其它有些电气设备阻抗 (34) 4.2 各回路校验 (34) 第八章建筑物防雷设计 (58) 6.1 防雷接地设计 (58) 6.2 建筑物防雷措施 (58) 6.3 确定防雷等级 (58) 6.3.1 建筑物年预计雷击次数计算 (58) 6.3.2 本建筑防雷等级 (59) 参考文献 (61) 致 (62)

10吨吊车梁计算书

10吨吊车梁计算书-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 | 简支焊接工字型钢吊车梁设计输出文件 | | 输入数据文件:10 | | 输出结果文件: | | 设计依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 | | 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 | | 设计时间: 2016年 8月 4日 | ----------------------------------------------------------------------------- ----------------------------------------------------------------------------- | 吊车数据:(除注明外,重量单位为 t;长度单位为 m) | |---------------------------------------------------------------------------| |序号起重量工作级别一侧轮数 Pmax Pmin 小车重吊车宽度轨道高度 | |---------------------------------------------------------------------------| | 1 10 电动单梁 2 | | 卡轨力系数α: | | 轮距: | ----------------------------------------------------------------------------- ----------------------------------------------------------------------------- | 输入数据说明: | | Lo: 吊车梁跨度 | | Lo2: 相邻吊车梁跨度 | | SDCH: 吊车台数 | | DCH1: 第一台的序号 | | DCH2: 第二台的序号(只有一台时=0) | | KIND: 吊车梁的类型,/1无制动结构/2制动桁架/3制动板/ | | IG1: 钢材钢号,/ | | IZXJM:自选截面/1.程序自动选择截面/0.验算截面/ | | | | H: 吊车梁总高 | | DB: 腹板的厚度 | | B: 上翼缘的宽度 | | TT: 上翼缘的厚度 | | B1: 下翼缘的宽度 | | T1: 下翼缘的厚度 | | D1: 连接吊车轨道的螺栓孔直径 | | D2: 连接制动板的螺栓孔直径 | | E1: 连接轨道的螺栓孔到吊车梁中心的距离 | | E2: 连接制动板的螺栓孔到制动板边缘的距离 | | | ----------------------------------------------------------------------------- ===== 输入数据 ===== Lo Lo2 SDCH DCH1 DCH2 KIND IG1 IZXJM 2 1 1 1 16 0

设计说明书与计算书示例

目录 第一部分设计说明书 第1章绪论 (6) 1.1水资源状况 (6) 1.1.1世界水资源状况 (6) 1.1.2中国水资源状况 (6) 1.2 我国城市污水处理现状及存在的一些问题 (6) 1.2.1 我国城市污水处理现状 (6) 1.2.2 ,,,,,,,,,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 ,,,,,,,, (6) 1.4 ,,,,,,,,, (6) 1.5 ,,,,,,,,,,,, (6) 1.5.1 传统活性污泥法 (6) 1.5.2 AB法 (6) 1.5.3 SBR法 (6) 1.5.4 氧化沟法 (6) 1.5.5 ,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5.6 ,,,,,, (7) 1.5.7 倒置A2/O法 (7) 1.6 生物脱氮、除磷的技术新发展 (7) 1.6.1 生物脱氮新技术 (7) 1.6.2 除磷脱氮新技术 (7) i

第2章设计资料 (8) 2.1设计题目 (8) 2.2工程概况 (8) 2.2.1 地理位置及地势 (8) 2.2.2 .. (8) 2.2.3 . (8) 2.3 设计水质资料 (8) 2.3.1 污水厂设计进水水质 (8) 2.3.2 设计出水水质 (8) 2.4 设计内容 (8) 2.5. (8) 第3章设计方案的确定 (9) 3.1污水处理程度 (9) 3.2 设计水量及规模 (9) 3.3 水质特点 (9) 3.4 ..... .. (9) 3.5 污水处理设计方案选择 (9) 3.6污泥处理设计方案的选择 (9) 3.7 设计工艺流程的确定 (9) 3.8 主要构筑物类型的选择 (10) 3.8.1 污水提升泵房 (10) 3.8.2 沉砂池 (10) i i

桩基础设计计算书

课程设计(论文) 题目名称钢筋混凝土预制桩基础设计 课程名称基础工程 学生姓名李宇康 学号124100161 系、专业城市建设系土木工程 指导教师周卫 2015年5 月

桩基础设计计算书 一:设计资料 1、建筑场地土层按其成因土的特征和力学性质的不同自上而下划分为四层,物理力学指标见下表。勘查期间测得地下水混合水位深为2.0m,地下水水质分析结果表明,本场地下水无腐蚀性。 建筑安全等级为2级,已知上部框架结构由柱子传来的荷载: V=1765, M=169KN·m,H = 50kN; 柱的截面尺寸为:800×600mm; 承台底面埋深:D = 2.0m。 2、根据地质资料,以黄土粉质粘土为桩尖持力层, 钢筋混凝土预制桩断面尺寸为300×300,桩长为10.0m 3、桩身资料:混凝土为C30,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f c =15MPa,弯曲强度设计值为 f m =16.5MPa,主筋采用:4Φ16,强度设计值:f y =310MPa 4、承台设计资料:混凝土为C30,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为f c =15MPa,弯曲抗压强度设 计值为f m =1.5MPa。 、附:1):土层主要物理力学指标; 2):桩静载荷试验曲线。 附表一: 土层的主要物理力学指标表1-1 土 层代号名称 厚 度 m 含水 量w (%) 天然 重度 (kN/m3 ) 孔 隙 比 e 侧模 阻力 桩端 阻力液性 指数 I L 直剪试验 (直快) 压缩 模量 E s (MPa) 承载力 特征值 f k(kPa) q sk kPa q pk kPa 内摩 擦角 ?? 粘聚 力c (kPa) 1 杂填土 2.0 20 18.8 2 2 6.0 90 2 淤泥质土9 38.2 18.9 1.02 22 1.0 21 12 4.8 80 3 灰黄色粉 质粘土 5 26.7 19. 6 0.75 60 2000 0.60 20 16 7.0 220 4 粉砂夹粉 质粘土 >10 21.6 20.1 0.54 70 2200 0.4 25 15 8.2 260 附表二:

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计算书(参考例题)

目录 1、设计任务书-------------------------------------------------(1) 2、设计计算书-------------------------------------------------(2) 3、平面结构布置----------------------------------------------(2) 4、板的设计----------------------------------------------------(3) 5、次梁的设计-------------------------------------------------(6) 6、主梁的设计-------------------------------------------------(10) 7、关于计算书及图纸的几点说明-------------------------(16) 附图1、平面结构布置图------------------------------------(18) 附图2、板的配筋图------------------------------------------(19) 附图3、次梁的配筋图---------------------------------------(20) 附图4、主梁配筋图------------------------------------------(21)

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题目 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 二、设计内容 1、结构平面布置图:柱网、主梁、次梁及板的布置 2、板的强度计算(按塑性内力重分布计算) 3、次梁强度计算(按塑性内力重分布计算) 4、主梁强度计算(按弹性理论计算) 5、绘制结构施工图 (1)、结构平面布置图(1:200) (2)、板的配筋图(1:50) (3)、次梁的配筋图(1:50;1:25) (4)、主梁的配筋图(1:40;1:20)及弯矩M、剪力V的包络图 (5)、钢筋明细表及图纸说明 三、设计资料 1、楼面的活荷载标准值为m2 2、楼面面层水磨石自重为m2,梁板天花板混合砂浆抹灰15mm. 3、材料选用: (1)、混凝土: C25 (2)、钢筋:主梁及次梁受力筋用Ⅱ级钢筋,板内及梁内的其它钢筋可以采用Ⅰ级。 现浇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计算书 一、平面结构布置: 1、确定主梁的跨度为m 0.5,主梁每跨内布置两根次梁,板 6.6,次梁的跨度为m 的跨度为m 2.2。楼盖结构布置图如下:

厌氧池和DE氧化沟污水处理毕业设计计算书

X X 工业大学 毕业设计说明书 作者:XX 学号:XXXXXX 学院:土木工程学院 系(专业):给水排水工程 题目:我国水污染现状 及某市25万吨污水处理工程设计 指导者:XXX 讲师 评阅者: (姓名) (专业技术职务) 2016 年12 月

中文摘要

外文摘要

目录 中文摘要 (1) 外文摘要 (2) 1绪论 ................................................................................................................................. - 1 -1.1 污水处理厂的基础资料 ........................................................................................ - 1 -1.1.1设计资料 ................................................................................................................. - 1 -1.1.2水质特点 ................................................................................................................. - 1 -1.2我国水污染现状....................................................................................................... - 2 -1.3国内外研究现状....................................................................................................... - 4 -1.3.1研究现状 ................................................................................................................. - 4 -1.3.2处理工艺的比较.................................................................................................... - 5 - 1.4工艺流程的确定....................................................................................................... - 8 - 2 污水处理构筑物的设计计算................................................................................. - 10 -2.1 格栅........................................................................................................................... - 10 -2.1.1设计概述 ............................................................................................................... - 10 -2.1.2设计要点 ............................................................................................................... - 11 -2.1.3设计参数:........................................................................................................... - 12 -2.1.4设计计算 ............................................................................................................... - 12 -2.2 污水提升泵房设计计算 ...................................................................................... - 15 -2.2.1 泵房选择条件................................................................................................... - 15 -2.2.2 设计计算............................................................................................................ - 16 -2.3泵后细格栅的计算................................................................................................. - 17 -2.3.1设计参数:........................................................................................................... - 17 -2.3.2设计计算 ............................................................................................................... - 18 -

悬臂钢筋混凝土排桩支护结构设计计算书

悬臂支护结构设计计算书计算依据: 1、《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 2、《建筑施工计算手册》江正荣编著 3、《实用土木工程手册》第三版杨文渊编著 4、《施工现场设施安全设计计算手册》谢建民编著 5、《土力学与地基基础》 一、参数信息 1、基本参数

条形局部荷载 3.5 4 4 / 0 矩形局部荷载 4 5 5 6 2 结构重要性系数γ0 1 综合分项系数γF 1.25 嵌固稳定安全系数K e 1.2 圆弧滑动稳定安全系数K s 1.3 突涌稳定安全系数K h 1.1 土压力分布示意图

附加荷载布置图 1、主动土压力计算 1)主动土压力系数 K a1=tan2(45°- φ1/2)= tan2(45-12/2)=0.656; K a2=tan2(45°- φ2/2)= tan2(45-12/2)=0.656; K a3=tan2(45°- φ3/2)= tan2(45-18/2)=0.528; K a4=tan2(45°- φ4/2)= tan2(45-18/2)=0.528; K a5=tan2(45°- φ5/2)= tan2(45-18/2)=0.528; K a6=tan2(45°- φ6/2)= tan2(45-18/2)=0.528; 2)土压力、地下水产生的水平荷载 第1层土:0-0.8m H1'=[∑γ0h0+∑q1]/γi=[0+3]/19=0.158m P ak1上=γ1H1'K a1-2c1K a10.5=19×0.158×0.656-2×10×0.6560.5=-14.229kN/m2 P ak1下=γ1(h1+H1')K a1-2c1K a10.5=19×(0.8+0.158)×0.656-2×10×0.6560.5=-4.258kN/m2 第2层土:0.8-2m H2'=[∑γ1h1+∑q1]/γsati=[15.2+3]/20=0.91m P ak2上=γsat2H2'K a2-2c2K a20.5=20×0.91×0.656-2×10×0.6560.5=-4.26kN/m2 P ak2下=γsat2(h2+H2')K a2-2c2K a20.5=20×(1.2+0.91)×0.656-2×10×0.6560.5=11.484kN/m2 第3层土:2-4m

吊架计算书

工程设计计算书 工程名称上海世博会演艺中心水上漂浮表演平台吊装钢桁架工程 工程编号SCWD/10-008D 设计阶段施工图 计算题目吊装钢格架结构内力及变形计算 项目负责人(设计负责人)年月日计算人年月日校对人年月日审核人年月日 上海中交水运设计研究有限公司 年月日

一、计算模型 采用Autodesk Robot 2009软件进行有限元计算。根据吊架结构,将其作为三维模型计算,计算模型示意图如下: a模型俯视图 b模型俯视图(局部) c模型正视图 d模型正视图(局部)

e模型侧视图 f模型三维图 图1 吊架结构内力计算模型示意图 按照四点吊考虑,吊点位置分别距吊架两端10.0m,并且左右对称,吊高13.7m(钢丝绳与吊架平面呈45o角)。主要构件尺寸详见设计图纸。 二、计算荷载 1. 吊物自重 1)吊物全重20t,总计吊点数量20个,则换算至每个吊点上的竖向集中荷载为:P1=20×10/20=10(kN)。 2)考虑到吊运时的动载作用,将吊物自重乘以动力系数1.30。 3)吊物自重组合计算时取作用分项系数为1.20。

2. 吊架自重 1)吊架结构自重由软件自动计算得出,全重约32T。 2)考虑到吊运时的动载作用,将吊架自重乘以动力系数1.30。 3)吊架自重组合计算时取作用分项系数为1.20。 3. 附加荷载 1)吊运时考虑钢丝绳在吊点处对主梁上吊点间部分的轴向挤压作用。 2)轴向附加荷载根据起吊重量及钢丝绳与主梁间夹角计算。 4. 吊架结构荷载计算模型示意图 图2 吊架结构内力计算荷载示意图

1. 计算结果示意图 图3 吊架结构挠度计算结果 图4 吊架结构内力计算结果2. 计算结果汇总 表1 吊架结构内力计算结果汇总表

污水处理厂氧化沟设计计算

给水排水工程技术 毕业课程设计 乌鲁木齐市某地区排水工程 施工图预算 学年学期 班级 指导教师 姓名 学号 新疆学院 设备工程系

目录内容摘要 一、设计题目 二、设计任务书 三、污水处理厂的设计规模 四、污水处理程度的要求 五、设计内容 六、氧化沟的工艺流程图 七、设计计算 八、污水处理厂平面布置 九、污水处理厂高程计算 十、参考文献 十一、附图

内容摘要 本设计为策勒县污水处理厂工程工艺设计,污水处理厂规模为30240 m3,污水主要来源为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主要采用氧化塘处理方法。污水处理厂处理后的出水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8978-96) 一、设计题目 新疆策勒县污水处理厂工艺设计 二、设计任务书 1、设计的任务和目的 毕业设计是一项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应用所学专业理论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提高设计制图水平及使用各种技能资料能力的重要手段,通过毕业设计,使学生了解和熟悉排水工程设计的一般原则、步骤和方法;掌握污水处理厂的设计计算方法及设计说明、计算书的编制方法、施工图的绘制方法。 2、设计简介 本设计为给水排水工程技术专业专科毕业设计,是大学三年教学计划规定的最后一个实践性环节。本设计题目为策勒县污水处理厂工艺设计。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城市污水处理厂的设计。 3、设计内容 (1)、处理工艺流程选择 (2)、污水处理构筑物的设计 (3)、污水处理工艺施工图初步设计的绘制 4、设计依据 本设计根据给水排水工程技术专业毕业设计任务指导书、《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五册)、《水处理手册》《水处理设计手册》《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二版)第1册》《给水排水常用数据手册(第二版)》《水处理工程技术》《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11册)《排水工程(第二版)》(下册)等进行设计。 设计原始资料

基坑支护双排桩施工计算书[详细]

C-C剖面双排桩调整方案专家审批人(签字):

C-C剖面双排桩调整方案 一、调整说明 中科院自动化所智能化信息系统研究平台基坑支护形式东、北侧(A-A、A-1剖面)采用摘帽土钉墙及下部采用桩锚支护的复合支护形式,西、南侧(B-B、C-C 剖面)采用地面成桩的形式,其中局部(C-C剖面)采用双排桩的支护体系. 由于南侧场地限制,在双排桩施工中又遇相邻单位锅炉房以前施工的土钉的阻碍和地下-1.70米有一市政水管通过,按原支护设计中,双排桩的桩间距及排距,在施工不能按设计施工,所以此部位双排桩需做调整后施工. 二、双排桩理论分析 双排桩支护是基坑工程中常用的一种支护形式,它是由前排、后排平行的钢筋混凝土桩及桩顶连梁组成的框架式空间结构.双排桩支护结构由于不需要架设内支撑,因此有更大的施工空间,挖土方便,具有更大的侧向抗弯刚度,从而能有效的限制侧向变形. 三、调整方案确定 按原方案排距为1.80米,桩间距为2.40米,在此部位施工时由于有市政水管限制了此设计参数,所以满足不了施工.经重新计算排距、桩间距(排距为1.60米,桩间距为2.20米)本部位双排桩可做相应调整,具体调整如下: 1、双排桩按矩形排桩,排桩间距为1.60米,前后排桩间距为2.20米,桩径及桩 配筋按原方案执行. 2、由于场地限制,预留结构施工工作面为200米米. 3、在布放桩位时需反复定位此部位结构外墙线并放出打桩时的桩外皮控制 线. 4、保证钻机平行支立,钻杆的垂直度. 5、双排桩部位的道路恢复:由于市政水管影响,影响长度30米,南侧双排桩 部位在施工双排桩时由于施工工作面小 ,为了保证不破坏市政水管,所以在施工时挖至市政水管埋深部位(-1.70米),因此在恢复道路时,此部位需作挡土墙回填土压实后,浇筑20厘米厚C15混凝土.具体做法日下: 1)砖砌挡土墙:墙高:1.70米,厚度370米米,米5.0水泥砂浆砌筑.每500米米高通长铺设3φ6.5拉结钢筋,墙与柱连接处预留马牙槎,先退后进,每步槎高不得大

吊车计算书

鼎轩钢结构工程南通有限公司 吊装计

—一:起重机的选型 1:起重力 起重机的起重力C W Q1+Q2 Q—构件的重量,本工程柱子分两级吊装,下柱重量为30吨,上柱 7.5 吨。 Q2帮扎索具的重量。取2吨 Q=32+2=34屯 2:起重高度 起重机的起重高度为H三h i+h2+h3+h4 式中h i---安装支座表面高度(M),柱子吊装不考虑该内容. H 2---安装间隙,视具体情况定,一般取0.3 —0.5米 H 3帮扎点至构件吊起后地面距离(M); H 4吊索高度(m),自帮扎点至吊钩面的距离,视实际帮扎情况定. 下柱长30.3米.上柱长9.1米 上柱:H=0.3+30.3+3=33.6 米,下柱:H=0.5+30.3+9.1+3=43.9 米3:回转半径 R=b+Lcon a b—起重臂杆支点中心至起重机回转轴中心的距离. L; a分别为所选择起重机的臂杆长度和起重机的仰角 R=16.32米,主臂长选用54.8米 根据求出的Q;H;R查吊机性能表,采用150吨履带吊,其性能能满足吊

装上下柱的要求,在回转半径16米,主臂长54.8米时可吊装35吨二:履带式起重机稳定性计算 1:起重机不接长稳定性计算 履带式起重机采用不原起重臂杆稳定性的最不利情况为车身与履带 成90度,要使履带中心点的稳定力矩Mr大于倾覆力矩Mou,并按下列条件核算. 当考虑吊装荷载以及所有附加荷载时: K1= Mr/Mou= 〔GL1+GL2+GLHG h+Gh2+Gh0+Gh3)sin [3 -G s L s+M+Mg+M〕/(Q+q)(R-L2) > 1.15 只考虑吊装荷载,不考虑附加荷载时: K 2=Mr/Mou=(GL1+GL2+GL o-G3L3)/(Q+q)(R-L 2) > 1.4 式中:G1 -起重机机身可转动部分的重力,取451KN G 2---起重机机身不转动部分的重力,取357KN G 0—平衡重的重力,取280KN G 3---起重臂重力,取85.1KN Q---- 吊装荷载(包括构件重力和索具重力) q---- 起重滑车组的重力 L1—G重心至履带中心点的距离 L2—G重心心至履带中心点的距离 L3—G重心到履带中心点的距离 L0—G重心到履带中心点的距离 H—G重心到地面的距离 2.33 米

排桩计算书

1、A-A剖面排桩(-10.15m)设计计算书 ---------------------------------------------------------------------- [ 支护方案 ] ---------------------------------------------------------------------- 排桩支护 ---------------------------------------------------------------------- [ 基本信息 ]

---------------------------------------------------------------------- [ 放坡信息 ] ---------------------------------------------------------------------- [ 超载信息 ] ---------------------------------------------------------------------- [ 附加水平力信息 ] ---------------------------------------------------------------------- [ 土层信息 ] ---------------------------------------------------------------------- [ 土层参数 ]

---------------------------------------------------------------------- [ 支锚信息 ] ---------------------------------------------------------------------- [ 土压力模型及系数调整 ] ---------------------------------------------------------------------- 弹性法土压力模型: 经典法土压力模型:

钢模板计算书

湖畔郦百合苑9-13、14、15、18、19#楼及车库工程 模板工程施工方案 模板计算书 1.计算依据 1.参考资料 《建筑结构施工规范》 GB 50009—2001 《钢结构设计规范》 GB 50017—2003 《木结构设计规范》 GB 50005—2003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 50010—2002 《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 50205-2001 2.侧压力计算 混凝土作用于模板的侧压力,根据测定,随混凝土的浇筑高度而增加,当浇筑高度达到某一 临界时,侧压力就不再增加,此时的侧压力即为新浇筑混凝土的最大侧压力。侧压力达到最大值 的浇筑高度称为混凝土的有效压头。通过理论和实践,可按下列二式计算,并取其最小值: 2/121022.0V t F c ββγ= H F c γ= 式中 F------新浇筑混凝土对模板的最大侧压力(KN/m 2) γc ------混凝土的重力密度(kN/m 3),此处取26kN/m 3 t 0------新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h ),可按实测确定。当缺乏实验资料时,可采用 t0=200/(T+15)计算;假设混凝土入模温度为250C ,即T=250C ,t 0=5 V------混凝土的浇灌速度(m/h );取2.5m/h H------混凝土侧压力计算位置处至新浇混凝土顶面的总 高度(m );取9m β1------外加剂影响修正系数,不掺外加剂时取1;掺具 有缓凝作用的外加剂时取1.2。 β2------混凝土塌落度影响系数,当塌落度小于 30mm 时,取0.85;50—90mm 时,取1;110—150mm 时,取1.15。 大模板侧压力计算 2/121022.0V t F c ββγ=

氧化沟工艺设计计算及说明

氧化沟工艺设计计算书 1.项目概况 处理水量Q=5万m 3/d ;进水水质BOD 为150mg/L ;COD 为300 mg/L ;SS 为250mg/L ; L mg TN L mg N NH /30,/304==-+ 。处理要求出水达到国家一级(B)排放标准即 COD ≤60 mg/L ,BOD 5≤20 mg/L ,SS ≤20mg/L ,L mg TN L mg N NH /20,/84≤≤-+ 。 2. 方案对比 三种方案优缺点比较如下表: 本方案设计采用氧化沟,氧化沟分两座,每座处理水量Q=2.5万m3/d 。下面是氧化沟 工艺流程图。 氧化沟工艺流程图 3. 设计计算

3.1设计参数 总污泥龄:20d MLSS=4000mg/L MLVSS/MLSS=0.7 MLVSS=2800mg/L 污泥产率系数(VSS/BOD 5)Y=0.6kg /(kg.d ) 3.2 工艺计算 (1)好氧区容积计算 出水中VSS=0.7SS=0.7×20=14mg/L VSS 所需BOD=1.42×14(排放污泥中VSS 所需得BOD 通常为VSS 的1.42倍) 出水悬浮固体BOD 5=0.7×20×1.42×(1-e -0.23× 5)=13.6 mg/ L 出水中溶解性Se=BOD 5=20-13.6 mg/ L=6.4mg/L %.795%100150 .4 61505=?-= 去除率BOD 好氧区容积:内源代谢系数Kd=0.05 35.77467 .04000)2005.01() 4.6150(25000206.0)1()(m X c Kd c Se So YQ V V =???+-???=+-= θθ好氧 停留时间 h h Q V t 7.442425000 7746.5 =?==好氧 校核: )/(17.05 .77467.0400025000)4.6150()(5d kgMLVSS kgBOD V X Se So Q M F V ?=???--=好氧 满足脱氮除磷的要求。 硝化校核:硝化菌比增长速率 105.020 1 1 -== = d c n θμ n f 为硝化菌在活性污泥中所占比例,原污水中BOD 5/TKN=150/30=5,此时对应n f =0.054 N kgNH kgVSS Y n -=+ 4/1.0(硝化菌产率系数) n q 为单位质量的硝化菌降解N NH -+ 4 的速率:5.01 .005 .0== =n n n Y q μ 实际硝化速率1 027.05.0054.0-=?=?=d q f r n n n

支护桩计算书

新建杭州至长沙铁路客运专线工程浙江段支护桩计算书 编制:王仁淑 复核: 审核: 中铁四局集团公司 二〇一一年五月

1.工程概况 汤溪特大桥于DK192+718处上跨既有沪昆线,新建铁路与既有铁路夹角19°,跨越处铁路宽13m ,对应既有沪昆里程为K395+338,新线铁路采用门式墩+24简支跨越,通行净空按7.96m 考虑。 承台开挖施工时,因承台边线距离既有铁路距离较近,按1:1.5放坡开挖,开挖边坡线在安全线外,承台施工时必须对既有铁路做防护桩才能进行承台开挖。 2.支护桩的布置 根据营业线路基横断面结构尺寸、与基坑的位置关系、承台设计尺寸以及底设计标高,计划营业线安全放坡边线范围以内的基坑开挖采用支护桩进行防护,根据现场实测,汤溪特大桥邻近营业线基坑开挖深度均在5m 范围以内。取离营业线最近,开挖深度为4.9米的371#墩K3桩作为设计计算依据。 3.支护桩的设计 支护桩采用φ1.00m 挖孔桩,混凝土等级C30,桩身配筋根据开挖完成时工况设计。支护桩采用人工挖孔,每开挖1m 浇筑1m 钢筋混凝土护壁,护壁混凝土等级C30,厚度20cm 。护壁等强后进行下一层开挖,直至设计桩底。 4.工况计算 4.1.工况一 开挖深度4.9m 以内的基坑支护采用直径1.00m 挖孔桩,设计桩长10m ,其中基底以下锚固长度5.1m ,查阅《高速铁路设计规范(试行)》TB10621-2009,列车竖向荷载、铁路线路结构可换算成土柱,分布宽度3.3m ,分布高度3.1m ,距坑边距3.6m, 桩板墙所受的主动土压力采用公式:ai ik ai ajk ajk K c K e 2-=σ计算。 ai K :主动土压力系数:)2 45(2ik ai tg K ?- ?= rk σ:计算点深度zj 处自重竖向应力。 k 0σ:基坑外侧任意深度附加竖向应力标准值。 k 1σ:基坑外侧深度CD 范围内附加竖向应力标准值。

盖板涵计算书很全面

盖板涵计算书(参考版) 一、盖板计算 1、设计资料

盖板按两端简支的板计算,可不考虑涵台传来的水平力。 ×盖板涵洞整体布置图 2、外力计算 1)永久作用 (1)竖向土压力

q=K×γ 2 ×H =×20×= kN/m (2)盖板自重 g=γ 1 ×d=25×= kN/m 2)有车辆荷载引起的垂直压力(可变作用) 计算涵洞顶上车辆荷载引起的竖向土压力时,车轮按其着地面积的边缘向下做30°角分布。当几个车轮的压力扩散线相重叠时,扩散面积以最外面的扩散线为准。 车辆荷载顺板跨长: La=c 轮 +2×H×tan30°=+23/3= m 车辆荷载垂直板跨长: Lb=d 轮 +2×H×tan30°=+23/3= 单个车轮重: P=70*=91 kN 车轮重压强: p= a b = P L L 91/(×)= kN/m2

3、内力计算及荷载组合1)由永久作用引起的内力 跨中弯矩: M1=(q+g )×L 2/8=(+)× /8= kN??m 边墙内侧边缘处剪力: V1=(q+g )×L 0/2=(+)× /2= kN 2)由车辆荷载引起的内力 跨中弯矩: a a 2p -b 2= 4 L L L M ?? ???=**()*4= kN 边墙内侧边缘处剪力: a a 00 p b -2= L L L V L ? ? ? ??= ***(2)/5= kN a a p - b 2= 4 L L L M ?? ???a a 0 p b -2=L L L V L ? ? ??? 3)作用效应组合 跨中弯矩: γ0Md=(+)=×(×+×)= kN??m 边墙内侧边缘处剪力: γ0Vd=(+)=(×+×)= kN??m 4、持久状况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

氧化沟设计计算

氧化沟设计计算 1.1功能描述 氧化沟(Oxidation ditch )为传统活性污泥法的变形工艺,其曝气池呈封闭的沟渠型,污水和活性污泥混合液在渠内呈循环流动,提高废水的水力停留时间,同时具有脱氮除磷的功能。目前氧化沟的类型主要有Carrusal2000、orbal 、改良式环型氧化沟等。目前我们主要运用配备射流曝气系统的改良式环型氧化沟。 1.2设计要点 (1) 容积确定V (m 3) f Nw Ne Se Sa Q V ??-?=)( 式中:Q ——设计水量, m 3/d ; Nw ——混合液MLSS 污泥浓度(kg/m 3), 取2.5-4.0 kg/m 3,设计一般为3.0 kg/m 3 Ne ——BOD 5-泥负荷, 0.1-0.2(kgBOD 5/kgMLSS·d),设计一 般为0.12 Sa ——进水BOD 5浓度, mg/L ; Se ——出水BOD 5浓度, mg/L ;

f ——混合液中MLVSS 与总悬浮固体浓 度的比值,一般为0.7-0.8,设计为 0.75。 (2) 氧化沟尺寸 A. 氧化沟高度H (m ) 改良式环型氧化沟设计有效高度H 0为7m ,超高0.6m , 则氧化沟高度H=7.6m ; B. 氧化沟宽度B 、长度L (m ) )4 14.3(2 0B L B H V ?+?= B L ?=2.2 式中:H 0 ——氧化沟的有效高度,m ; B ——氧化沟的宽度(即为圆弧直径),m ; L ——氧化沟的总长度,m 。一般取为氧化 沟宽度的2.2倍。 C. 氧化沟导流墙设计 氧化沟导流墙设置于沟的两头,与氧化沟外墙同心,起 到导流作用,导流墙的直径D=B/2;设置厚度为0.3m ,高度一般超出氧化沟0.2~0.3m ; D. 氧化沟隔流墙设计 隔流墙长度:L 0(m)=L-B (3) 射流曝气系统(FAS-Jet-20型) 射流曝气器数量N 计算,设计每0.5m 布置一套射流曝气器(沿

吊篮相关计算书

吊篮相关计算书 一、钢丝绳的受力检验 根据《建筑施工工具式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202-2010,钢丝绳的安全系数 应选为9。钢丝绳的受力检验:吊篮系统采用的钢丝绳,结构为4×31SW+NF,直径 8.3mm,破断拉力不小于54KN。对受力钢丝绳进行安全核算 1、吊蓝的风荷载标准值应按下式计算: Q wk=w k×F 式中 Q wk——吊蓝的风荷载标准值(kN); w k——河北唐山的基本风压值( KPa),取 w k =0.3 KPa = 0.3 kN/m2 22 F——吊蓝受风面积( m) ,取F=6m x 1.18m =7.08 m Q wk=w k×F=0.3 ×7.08 =2.124 KN 2、竖向荷载标准值应按下式计算: Q 1 =(G+Q)/2(5.2.2-1) KK 式中 Q1——吊蓝动力钢丝绳竖向荷载标准值(kN); G K——吊蓝及钢丝绳自重标准值(kN)取 5.2 ; Q K——施工活荷载标准值(kN), 取 6.3 ; Q1 =( G K+Q K) /2=5.75 kN 3、作用于吊蓝上的水平荷载可只考虑风荷载,并应由两根钢丝绳各负担1/2 ,水平风荷载标准值应按下式计算: Q2=Q WK/2 式中 Q2——吊蓝动力钢丝绳水平荷载标准值(kN); Q WK——水平风荷载标准值(kN),取 2.124 。 Q 2=Q WK/2=1.062 kN 4、吊蓝在使用时,其动力钢丝绳所受拉力应按下式核算: 式中 Q D——动力钢丝绳所受拉力的施工核算值(kN); K——安全系数,选取9。 Q 1——吊篮动力钢丝绳竖向荷载标准值(kN); Q2——吊篮动力钢丝绳水平荷载标准值(kN)。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