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6.天有不测风云

6.天有不测风云

6.天有不测风云
6.天有不测风云

6.天有不测风云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了解一些故事,让学生意识到大自然也有不抗拒的一面,自然灾害就发生在我们身边,它的危害不可忽视,灾害无情人有情,人们在危难中互相帮助,共渡难关,这种精神十分可贵,是我们要学习的。

2、帮助学生了解保护环境可以减少和降低自然灾害带来的危害,在日常生活中,强化环境保护的自觉意识。遇到自然灾害,会自护与互助,当其他地区发生自然灾害时,力所能及地向受灾地区的人们伸出援助之手。

3、学习在常见的自然灾害面前自护与互助的方法,培养相应的应变能力,灾害发生时能够不慌乱。依照所学的灾害防护知识,采取正确的措施开展自护与互助。

4、通过收集资料、专题调研、灾害自护演习等活动,使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的紧迫性,掌握一些遇到常见自然灾害的自护知识,以备不时之需。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1、请学生通过查阅书籍、上网等方式,了解有关自然灾害的概况,选取常见自然灾害中的一种,做较为深入的资料搜集。

2、教师准备有关地震灾害的纪录片或新闻报道等。

一.导入

老师播放有关地震灾害的纪录片的片段。

二.课堂互动

教学互动一

1、阅读课本第40页《地震孤儿的故事》

2讨论:地震是怎么回事,你听说过吗?

3、结合刚才看到的纪录片中的景象,思考:读了这篇文章后,你对地震带来的危害有哪些印象?

4、设想一下,假如我们居住的地方发生了强烈的地震,你对突发的灾害会有思想准备吗?你认为地震会给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哪些危害?

教学互动二

1、师:其实,除了地震外,自然灾害还有很多种。

2、小活动:自然灾害知多少,请同学走上讲台,介绍自己搜集到的某种自然灾害的相关资料,但不要说出这种灾害的名称,台下同学根据已有的知识储备,试着说出这种自然灾害的名称。

3、每提及一种自然灾害,教师就在黑板上板书这种自然灾害的名称。

4、请同学用简短的话归纳出这种自然灾害的主要特点。

教学互动三

1、师:我们看到黑板上写着这么多种自然灾害的名称,自然灾害的种类确实不少。我们可以把它们进行归类。

2、学生试着为自然灾害分类。分类方法可参照课本第41页。

教学互动四

1、师:自然灾害离我们并不遥远,2004年底,海底大地震引发的印度洋大海啸,顷刻之间夺去了约20万人的宝贵生命,我们也有同胞在海啸中遇难,在我们的生活中,都曾经直接或间接地和自然灾害打过交道。

2、搜索你的记忆,你听说过或者看到过自然灾害发生时的情景吗,如果听过或看过,请给大家描述一下吧。

3、其他同学注意听,听的同时,记下自然灾害的名称、灾害发生的时间、灾害带来的后果等信息。

教学互动五

1、分组朗读课本第42页《历史上的部分自然灾害记录》

2、请用笔在书上画出自然灾害发生的时间和带来的灾难性后果,注意能反映灾害严重程度的具体数据。

3、对以上内容和在“教学互动二”里记下的信息进行归纳,会得出什么样的结论?

三.结束过程

1、师:自然灾害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它带来的后果常常使人类文明遭到严重的破坏,大量宝贵生命的丧失,社会和许多家庭多年积蓄的财产损失殆尽,一言以蔽之,无论古今中外,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极大。

2、布置小调查:通过查阅资料以及向家长或其他长辈调查,了解家乡最常见的自然灾害是什么,同时了解是什么原因引起这些自然灾害的。

6.天有不测风云第2课时

一.导入

师:你平时喜欢通过看报纸、看新闻、上网等方式了解祖国和世界各地的新闻吗,在看新闻的时候,你是否留意到有关自然灾害的报道?

二.课堂互动

教学互动一

1、近几年来,全球发生了不少自然灾害,请选择你所知道的一次重大自然灾害,向全班同学做一个介绍。

2、做介绍的同学介绍完毕后,对同一次自然灾害同样给予关注的同学,可在前面同学发言的基础上进行补充。

教学互动二

1、阅读课本第43页有关我国自然灾害的信息。

2、同学之间相互交流课前准备的小调查,家乡最常见的自然灾害是什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引起这些自然灾害的?

3、讨论:从引起自然灾害的原因上考察,你认为“自然灾害”在多大程度上是“自然”造成的呢?

教师总结:多数自然灾害是大自然自身运动演化所造成的,但是,也有些自然灾害是由人类活动引起的,有些自然灾害则因为人类对环境的破坏而加剧,有人把人类对环境破坏赞成的自然灾害,形象地称为“人祸”。

教学互动三

1、阅读课本第44页《是天灾还是人祸》

2、讨论:有哪些人类的行为诱发或加剧了自然灾害?

3、将这些引发和加剧了自然灾害的人类行为记在本子上,并为这些行为编上序号。看看能找到多少种引发或加剧了自然灾害的人类行为。

教学互动四

1、在你家乡有没有发生过因“人祸”而加剧的自然的灾害,如果有,把它写出来。

2、同学之间互相交流,看看同学们写的是否一致。

如果不一致,教师提示:同一个家乡,同学们找到家乡发生的因“人祸”而加剧的自然灾害却不尽相同,说明了因“人祸”而加剧的自然灾害种类很多,人类的这些不当行为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教学互动五

师:2003年春天,一场突如其来的SARS在中国的大地上肆虐,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发生了很多动人的故事,让我们记忆犹新。

1、观察课本第44页右下角的图案的构成。

2、说一说,你觉得设计者设计这个图案的意图是什么?

3、有感情地集体朗读课本第45页《一封未能发出的信》

4、讨论:有人说,灾难可以使中华民族的精神得到锤炼升华,结合阅读《一封未能发出的信》,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看法。

教学互动六

1、阅读课本第46页“手拉手,心连心”中的内容

2、请几位同学扮演赴灾区慰问的记者,其余同学扮演灾区的小朋友,合理想像当时的情景,展开对话。

3、你曾经为灾区的小朋友献过爱心吗?除了捐款,你还能为灾区小朋友做些什么呢?如果有机会,请付诸行动。

教学互动七

1、阅读“小辞典”:《国际减轻自然灾害日》

2、在书上画出国际减灾日的具体日期,并且记住它。

3、请同学朗读课本第47页《海滩小天使》。其余同学注意听。

4、从这个真实的故事中,你感觉到了掌握必要的遇险应变知识的重要性了吗?

教学互动八

1、仔细阅读课本第48页《地震发生时应该怎样应变》

2、在最短的时间内,试着将具体应变措施牢牢记住。

3、地震演习,教师:地震了!学生迅速做出反应,看地震发生时谁的具体应变措施掌握得好,能在短时间里迅速做出正确的反应。

教学互动九

1、请一组同学接龙式朗读课本第48页《面对洪水》漫画配的文字,其余同学对照漫画,注意听。

2、总结一下,遇到洪水应该怎么办?格式可以依照《地震发生时应该怎样应变》

3、讨论:为了预防和减轻自然灾害,我们可以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

三.结束过程

师:天灾无情人有情,灾害发生时,我们大家要团结一心、自护与互助,积极应对。

7 不甘屈辱 奋勇抗争 第三课时 甲午风云 教案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 7《不甘屈辱奋勇抗争》第三课时 《甲午风云》教学设计 课题甲午风云单元第三单元学科道德与法治年级五年级下册 学习目标 1.了解甲午中日战争发生时间、原因。 2.认识了解《马关条约》签订的历史背景、内容、影响。 3.明白落后就要挨打,自强不息才能立于不败之地的道理,增强学生为了国家强盛而奋发努力的学习志向,增强学生爱国主义情怀。 重点《马关条约》签订的历史背景、内容、影响。 难点增强学生为了国家强盛而奋发努力的学习志向。 她 “而是因为哭,因为大哭,因为一握起笔就禁不住

可恨? 引入课题 第三课时甲午风云引入课题讲授新课读历史 日本作为一个岛国,国内本身就资源匮乏、市 场狭小,以天皇为首的日本统治集团急于从对外扩张中寻求出路。 1887年,日本参谋本部制定了以侵略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 小结: 原因。日本对外侵略扩张的思想和政策由来已久,到19世纪末,更是凭借国力的不断强盛,加紧扩军备战的步伐,妄图称霸亚洲。 甲午中日战争:1894年7月25日,日军在朝鲜半岛海面袭击中国运兵船,日本由此发动了对中国的侵略战争,这一年正是中国旧历甲午年,史称“甲午中日战争”。 播放视频——中日黄海海战,清末爱国将领邓世昌牺牲 为什么邓世昌的故事至今依旧被人们传颂? 在甲午中日战争中还有很多为国捐躯的将士,请查找资料,说一说他们的故事。 P PT人物事迹展示:丁汝昌、黄建勋、左宝贵。 活动园 “我听爸爸说,当时清朝海军—北洋水师的很多官兵,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奋勇抗敌,誓死保卫祖国!” 阅读相关 内容 自由阅读 观看视频 材料阅读 对话阅 认识近代日 本的狼子野心。 了解甲午战 争发生的时间、 原因。 感悟甲午战 争中为国捐躯的 将士们的英勇事 迹,激发学生爱 国情怀。 了解更多的 英雄故事 进一步了解

2019年精选小学六年级下册政治思品[第三单元 直面灾害1.天有不测风云]浙教版复习巩固[含答案解析]三十三

2019年精选小学六年级下册政治思品[第三单元直面灾害1.天有不测风云]浙教 版复习巩固[含答案解析]三十三 第1题【单选题】 自然灾害主要有( )。 ①地质灾害②气象灾害③海洋灾害④环境生态灾害?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气象灾害预警信号中的红色等级代表的是( )灾害。 A、一般 B、较重 C、严重 D、特别严重 【答案】: 【解析】: 第3题【多选题】 地震分为人工地震和天然地震两大类型。( )破坏力不大。如工业爆破、矿山开采等造成的地面振动。( )指自然界发生的地震,破坏力较大或巨大。如地壳变迁造成构造地震,火山喷发造成的火山地震。

A、人工地震 B、人工地震、天然地震 C、天然地震 【答案】: 【解析】: 第4题【判断题】 我国由于幅员辽阔,是一个自然灾害多发的国家。( ) A、正确 B、错误 【答案】: 【解析】: 第5题【判断题】 唐山大地震给中华民族造成了沉重的灾难。( ) A、正确 B、错误 【答案】: 【解析】:

大规模的森林砍伐和围湖造田不会导致自然灾害的发生。( ) A、正确 B、错误 【答案】: 【解析】: 第7题【判断题】 大自然总是温和可亲,天无不测风云。( ) A、正确 B、错误 【答案】: 【解析】: 第8题【填空题】 ______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大敌,与各种灾害不懈斗争已成为当今世界日趋紧迫和严峻的一个全球性的重大课题。 【答案】: 【解析】:

1976年7月28日凌晨3:42,河北唐山发生______级强烈地震。在中国人民心灵上留下了巨大的创伤。【答案】: 【解析】: 第10题【填空题】 发生在中国的下列地震,震级最强的,死亡人数最多的是______。 【答案】: 【解析】: 第11题【填空题】 巨大的______给中华民族带来巨大悲伤,使我们伟大的民族精神在苦难中升华。 【答案】: 【解析】: 第12题【填空题】 灾害的成因有______和______两个因素。 【答案】:

八十三天的打工梦

八十三天的“打工梦” ——向明春外出沈阳遇难获救备忘 蒋天兵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谁也不会相信,一个身强力壮的男子汉,外出打工归来时,却成了一个失去四肢、生活不能自理的残疾人。眼前的他,年过40岁,是四川省广安县石笋镇文昌街居民向明春。提起他的不幸遭遇时,人们议论纷纷:“是沈阳人民救了他的命,外出打工真难啊!” 今年3月1日,向明春带着挣钱的梦想,告别爱妻和两个未成年的女儿,去大连市打工。当他来到广安火车站时,突然改变主意,决定去沈阳。3月6日,当他抵达沈阳下车时,才发现自己那个装有衣服、身份证和100多元现金的行李包被扒手洗劫一空。 3月7日,向明春拖着疲惫的身体,穿梭于沈阳北站附近,盲目找工无着落。当晚,他蹲在候车室里过夜,晚上没有衣服增添,没有被子盖,又无钱购买所需物品,冷得发抖,只好蜷缩在长条椅上。由于他没有身份证,无处住宿,一连几个晚上都被拒之于候车室和旅馆的大门外。不明真相的值班人员错把他当成流浪汉,他有口难言,欲哭无泪。就这样,他白天走街串巷,寻找四川老乡,晚上露宿沈阳街头。当时,春寒料峭,沈阳的气温零下10多度。日复一日,他忍饥受冻,双手双脚便不知不觉地冻伤了。3月13日,当他路过沈阳钢厂基建处时,这个身高1.65米的汉子终于倒下了,他的四肢已经冻僵了。此刻,幸好被队长王宏宽发现,询问情况后,王队长立即给他找住宿,并安排在这里打工的四川射洪县刘博给他端水、喂饭,扶他大小便。他在钢厂住了7天,伤情稍好,又回到车站等候家里人来接他。这期间,他靠乞讨度日,每晚躺在售票厅外面的石阶上,导致冻坏的手脚流出血水,周身麻木。一些好心人目睹此情此景,一方面洒下同情之泪,一方面请求新闻界为他呼吁。 4月7日,在沈阳电视台记者赵阳、张吉顺等人的帮助下,要来救护车,把向明春送到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观察治疗,医院还专门雇请一位民工照顾他。赓即,沈阳电视台播放了向明春冻伤住院的新闻,引起当地群众的关注,沈阳市政府很快与广安县政府联系,通知其亲属火速赴沈。向明春之妻柏长余接到电报后,心急如焚,她东拼西凑,好不容易凑齐500元钱,去邮局电汇到向明春所住的医院。接着,柏长余又想方设法筹措路费,她怀揣着镇粮站、供销社、医院、学校等单位职工和乡亲们捐助的1100多元现金,在广安县石笋司法所律师李正法的陪同下,搭乘了驶向北国的列车,于4月18日抵达沈阳。当柏长余见到自己丈夫面黄肌瘦、双手双脚用布包裹着的模样,禁不住泪如泉涌。向明春见到亲人突然出现在病床前,顿时悲喜交加。不一会儿,李正法和柏长余查看了患者的病情,因冻伤严重,导致四肢腐烂,如不及时做四肢截除手术,将直接危及病人的生命安全。医生说:“现在,患者的臭味熏人,污染了整个病房,住院的病人对此提出抗议。要救向明春的命,必须做截肢手术!” 为了救人,李正法和柏长余请求医院立即给病人作截肢手术。然而,当柏长余得知手术、输血等费用大约要用1万多元时,急得六神无主。天啦,她哪里交得出这么多钱呢?为难之际,李正法陪他去找市长张荣茂求援,张市长当即表示:“先做手术。救人要紧!”沈阳电视台率先捐赠1000元,交给医院为向明春作手术,并拍摄电视新闻播出,再次呼吁各界人士为四川患者奉献爱心。4月21日,沈阳市政府、卫生局、医政处、民政局、红十字会的领导和同志们聚集医院现场办公,分别听取了患者病情、家庭经济状况的汇报,拍板解决了医疗费用。李正法和柏长余才如释重负。4月23日,医生们给向明春冻坏的四肢作了截除手术,当地广播、电视及报社作了报道。手术后,许多人从四面八方涌向医院,有的送来现金,有的送来糖果、馒头和面包……用爱点燃了他的希望之火!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新教案:第6课 建设美丽中国 第2课时 共筑生命家园

第2课时共筑生命家园 难点: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 教法:情景设置,引导讲解。 学法:自学、合作探究。 (一)情境导入生成问题 1.你的家乡有几条河流?有几个沙场?有几个垃圾倾倒场?河流周围居民的生活态度怎样? 2.你的家乡有几座山?有几个矿山(或者石场)?道路状况怎样?矿山(或者石场)周围居民的生活态度怎样? (提示:如实展示) 3.教师引言:“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似乎于我们现代生活而言已经只是一个梦境。正因为如此,建设生态文明,构建人与自然的美丽和谐需要我们更多勇气、智慧、信念! (二)自主学习梳理新知 知识点一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1.自然为人类的__生存与发展__提供滋养和必要条件;人与自然__相互依存,共生共荣__,这是一种__动态中的平衡、发展中的协调、进取中的有度、多元中的一致、“纷乱中”的有序__。 2.建设生态文明,要以__资源环境承载能力__为基础,以__自然规律__为准则,以__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__为目标。生态文明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文明形态,是人类的共识,也是时代的选择。 3.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有哪些? 知识点二坚持绿色发展道路 4.走__绿色__发展道路,建设__生态__文明,实现__可持续发展__,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发展共识。 5.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__生产力__,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__生产力__,决不能以牺牲环境、浪费资源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 6.我国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的要求有哪些? (提示:①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②走绿色发展道路,坚持绿色富国,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效益。坚持绿色惠民,将良好生态环境作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③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之

第三节常见的天气系统+教案

第三节常见天气系统 执教老师:蒋卫兴 上课班级:高一 (10)班 上课日期:2009年12月10日 一、课标要求: 1.运用简易天气图,简要分析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2.以某种自然灾害为例,简述其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二、教材分析: 本节由三部分组成:锋与天气、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 这三部分的内容都是先介绍一些基本概念,如:气团(冷气团、暖气团)、锋(锋面、锋线)、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高压脊、低压槽等,再进一步明确受这些天气系统的影响,会带来怎样的天气或天气会有怎样的变化过程。最后都安排有一活动,这些活动既可以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又突出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两个案例——台风、寒潮,是本节所学的天气系统带来的两个天气实例,它们属于自然灾害中的气象灾害,它们的发生机制和规律与本节所学的天气系统息息相关。简易天气图的识读。这是对第一部分知识掌握情况的检测,可以由教师组织学生对教材中的活动展开讨论和对图2.24锋面气旋进行天气状况分析。 三、三维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气团(冷气团、暖气团)的概念;理解锋的概念与分类;理解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高压脊、低压槽的概念。 2.从气温、气压、湿度、降水、风等几个方面分析各种天气系统的形成及其气流特点,并综合出各种天气系统控制下的天气状况。 3.能运用简易天气图,说明天气系统的活动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能阅读和简单分析天气图,解释天气变化现象。 2.用案例说明气象灾害发生的原因和危害。 3.结合我国常见的天气系统说明其对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和动机。 2.培养学生唯物主义的认识观,培养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3.提高地理审美情趣。 四、教学重点 1.冷锋的形成及其天气过程。 2.气旋和反气旋的形成,气流特征及其天气特点。 五、教学难点 1.冷锋与暖锋的判断,理解冷锋天气与暖锋天气。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测试题

人教版七年级(上)语文第四单元测试题附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26分)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或者写汉字。(4分) 狩.猎()征兆.()谚.语()劫.掠()哀号.()篡.()夺gōu()火zhuó( )陆喧( )xiāo峰luán() 2、修改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4分) 不知所错()晃然大悟()苦心孤旨()再接再励()3、在横线上填写日常生活中的谦词雅语(限二字词)(3分) 请人原谅说“包涵”,祝人健康说“”,求人帮忙说“”,无暇陪同说“”,请人勿送说“”,未及迎接说“”,请人接受说“”。 4、根据下面提供的情境,写出符合题意要求的话。(3分) 平时,父母对你百般呵护。作为家里的一员,你很想替他们分担些家务,却常被拒绝,为此,你十分苦恼。你既不想让父母伤心,又想他们明白你的想法。这时,你应该怎样对他们说? 答: 5、将你课外搜集到的有关天气的谚语写在下面的横线上(至少写4条)(4分) 6、依照例子写句子。(4分) 示例:天上的云……像峰峦,像河流,像雄师,像奔马…… (1)夜幕四合,周围的群山,,,,……(2)远处的霓虹灯亮了,,,,…… 7、填写诗句。(4分) (1),。小园香径独俳徊。 (2)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二、文言文阅读。(20分) 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然数年恒不一见。孙公子禹年,与同人饮楼上,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高插青冥。相顾惊疑,念近中无此禅院。无何,见宫殿数十所,碧瓦飞甍,始悟为山市。未几,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居然城郭矣。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忽大风起,尘气莽莽然,城市依稀而已。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楼五架,窗扉皆洞开;一行有五点明处,楼外天也。层层指数,楼愈高,则明愈少;数至八层,裁如星点;又其上,则暗然缥缈,不可计其层次矣。而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不一状。逾时,楼渐低,可见其顶;又渐如常楼;又渐如高舍,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见。又闻有早行者,见山上人烟市肆,与世无别,故又名“鬼市”云。 8、上文选自文言短篇小说集《》,作者。(2分) 9、山市的特点是什么?显示这一特点的关键语句有哪些?(3分) 答:

遭遇险情有对策教案

《遭遇险情有对策》教案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追求安全而充实的初中生活; 树立自我保护意识,增强自我保护的勇气和信心。 2、知识目标: 知道身边存有险情和不法侵害的现象; 了解青少年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巧。 3、水平目标: 学会理解和判断面临的灾害事故与不法侵害,提升自我保护意识; 学会使用有效方法,逐步形成自我保护的水平。 【教学重点】 知道身边存有的险情有哪些;了解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巧;提升自我保护意识。 【教学难点】 学会使用有效方法,逐步形成自我保护的水平。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活动探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授课时间】 2013.12.18 【教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欣赏歌曲《再唱为了谁》提出问题,歌曲中人们遭遇了哪些险情,你能体会他们的感受吗? 为了减少伤害,我们共同理解身边的险情,寻找应对的方法,共同学习《遭遇险情有对策》 学生活动:带着兴趣走进课堂,激发学生积极探索的学习精神。 二、讲授新课: 活动一:险情知多少 引导学生谈经历过或者知道的险情有哪些? 学生活动:自由发言,小组加分 小结: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生活中险情可分为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两类 活动二:险情的危害: 多媒体播放各种险情后的图片,让学生们结合具体险情事例谈险情给人们带来了哪些危害。学生活动:自由发言 小结:各种险情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 活动三:应对险情

组织学生活动 (一)完成教材93页安全意识小调查,引导学生分析结果。 小结:险情未发生之前,要有紧急避险的意识 (二)完成教材93页“面对同样的险情——地震,为什么有不同的结果?”组织学生讨论。小结:成功避险的前提是冷静、镇定,科学避险的关键是掌握有效地逃生急救知识。(三)播放《地震逃生技巧》视频 学生活动:自主、合作学习、小组讨论汇报,观看视频 活动四:小组擂台赛——应对险情我有技巧 通过组织学生讨论遭遇火灾、溺水、抢劫等险情时如何应对。 学生展示讨论结果。 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遭遇以上险情时的一些自救、急救方法。 活动五:你说我说 组织学生谈收获,总结提升。 学生活动:自由发言谈收获 课堂小结:通过本课学习,希望同学们能够将所学知识使用到实际生活中,注意安全。祝愿同学们健康成长,一生平安。播放《校园安全之歌》视频,共同唱响校园安全。 板书设计: 自然灾害 生活中的险情 意外事故 身边的险情 险情的危害——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极大威胁。遭遇险情有对策 要有紧急避险的意识 怎样应对险情前提:冷静判断、镇静应对 关键:掌握有效的逃生急救知识和技巧

第六课 建设美丽中国

第六课建设美丽中国 1.我国人口的现状及其特点 (1)现状: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要国情。 (2)基本特点:人口基数大,人口素质偏低。 (3)新的特点:人口增速趋缓、出生率低、老龄化加剧、男女性别比失衡、城乡分布不均衡、“独生子女”社会问题凸显等。 2.我国为什么必须长期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 (1)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问题加重了资源和环境的压力,也带来了严重的社会问题。 (2)人口问题始终是我国面临的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问题。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人口众多的基本国情不会根本改变,人口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压力不会根本改变,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紧张关系不会根本改变。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必须长期坚持。 (3)国家推行计划生育,使人口的增长同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相适应,有效地缓解了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 3.我国为什么实施“全面两孩”政策? (1)生育要有计划,但计划并非一成不变,而要随着人口和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变化不断完善。 (2)我国实施“全面两孩”政策,就是为了更好地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促进家庭幸福和社会和谐,使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4.我国的资源形势是怎样的?(现状及其特点) (1)我国自然资源丰富,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总体上资源紧缺。 (2)我国资源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依靠消耗大量资源换取经济发展的现象突出,由此造成的浪费、损失、污染和破坏都很严重。我国的资源形势非常严峻。5.为什么要合理利用、保护和开发资源? (1)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地球上的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 (2)对资源的过度开发、粗放利用和无节制消耗,必然导致资源的枯竭和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严重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经济发展的空间和后劲也会越来越小。 (3)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不能走西方工业化的老路,必须探索符合国情的利用、保护和开发资源的新路。 6.我国的环境形势是什么? 当前我国环境形势不容乐观。 7.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没有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加上工业化进程加快、资源短缺、人口基数大等问题所产生的多重叠加效应,使得我国环境问题愈加严重。 8.为什么要关爱和保护环境? (1)环境恶化加剧自然灾害的发生,严重破坏生态平衡,威胁着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2)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 (3)人类关爱和保护环境就是走向重生,漠视和破坏环境就是走向自我毁灭。 9.我国为什么要转变发展方式? 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非常突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只有通过转变发展方式才能得到解决。 10.如何解决我国人口资源环境问题? 坚持绿色发展,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是我们的必然选择。 11.为什么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1)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 (2)自然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滋养和必要条件;人类作为自然的一部分,也有责任避免自然

《天有不测风云》教案

天有不测风云》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了解一些故事,让学生意识到大自然也有不可抗拒的一面,自然灾害就发生在我们身边。 2、帮助学生了解保护环境和降低自然灾害带来的危害,在日常生活中,强化环境保护的自觉意识。 3、学习在常见的自然灾害面前自护与互助的方法,培养相应的应变能力,灾害发生时能够不慌乱,采取正确的措施开展自护与互助。 4、遇到自然灾害,会自护与互助。当其他地区发生灾害时,力所能及地向受灾地区的人们伸出援助之手。 5、认识保护环境的紧迫性,掌握一些遇到常见自然灾害的自护知识,以备不时之需。 教学重难点 1、帮助学生了解保护环境和降低自然灾害带来的危害,在日常生活中,强化环境保护的自觉意识。 2、认识保护环境的紧迫性,掌握一些遇到常见自然灾害的自护知识,以备不时之需。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播放有关地震灾害的记录片。 二、学习“大自然的另一份面孔” 。 1、阅读《地震孤儿的故事》。 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地震的资料。讨论:地真是怎么回事?你对地震带来的危害有哪些印象? 设想一下:假如我们居住的地方发生了强烈的地震,你对突发的灾害会有思想准备吗?你认为地震会给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哪些危害? 2、自然灾害知多少。 除了地震外,自然灾害还有哪些种? 请同学们走上讲台,介绍自己搜集到的某种自然灾害的相关资料。 3、为自然灾害分类。

4、过渡:自然灾害离我们并不遥远。简单叙述2004 年印度洋大海啸。搜索你的记忆,你听说 过或者看到过自然灾害发生时的情景吗? 5、分组朗读《历史上的部分自然灾害记录》。 三、学习:天灾之中有人祸。 1、近几年来,全球发生了不少自然灾害,请选择你知道的一次重大自然灾害,向全班同学做一个介绍。 2、阅读第43 页自然灾害的信息。 同学之间交流课前准备的小调查:家乡最常见的自然灾害是什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引起这些自然灾害的? 讨论:从引起自然灾害的原因上考察,你认为自然灾害在多大程度上是自然造成的呢? 3、阅读《是天灾还是人祸》。 讨论:有哪些人类的行为诱发或加剧了自然灾害? 4、你的家乡有没有发生过因“人祸”而加剧的自然灾害?如果有,把它写出来。 四、作业:回忆自然灾害的危害,写一封倡议书。 第二课时 一、导入。 2003 年春天,一场突如其来的非典在中国大地上肆虐。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发生了很多动人的故事,让我们记忆犹新。 二、教学互动。 1、观察第44 页右下角图案的构成。说一说,你觉得设计者设计这个图案的意图是什么?集体 朗读《一封未能发出的信》。 讨论:有人说,灾难可以使中华民族的精神得到锤炼升华。请你谈谈对这句话的看法。2、阅读“手拉手,心连心”的内容。 你曾经为灾区的小朋友献过爱心吗?除了捐款,还能为灾区小朋友做些什么呢? 3、阅读:《国际减轻自然灾害日》。 朗读《海滩小天使》 从这个真实的故事中,你感觉到了掌握必要的遇险应变知识的重要性了吗? 4、仔细阅读《地震发生时应该怎样应变》?在最短的时间内,试着将具体应变措施牢牢记住。

第6课 建设美丽中国

第6课建设美丽中国 考点说明 1.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现状 2.计划生育、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3.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生态文明 4.坚持绿色发展道路 问题导学 1.我国的人口现状是怎样的?★ ①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要国情; ②人口基数大,人口素质偏低,是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 ③我国人口状况还呈现出增速趋缓、出生率低、老龄化加剧、男女性别比失衡、城乡分布不均衡、“独生子女”社会问题凸显等一系列新的特点。 2.如何认识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 ①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我国人口众多的基本国情不会根本改变。人口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压力不会根本改变,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紧张关系不会根本改变。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必须长期坚持; ②国家推行计划生育,使人口的增长同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相适应,有效缓解了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有力促进了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 ③计划生育政策要随着人口和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变化不断完善。 3.我国为什么实行计划生育政策? ①我国人口现状。T ②人口问题始终是我国面临的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问题。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我国人口众多的基本国情不会根本改变。人口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压力不会根本改变,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紧张关系不会根本改变。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必须长期坚持; ③国家推行计划生育,使人口的增长同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相适应,有效缓解了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有力促进了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T2 4.我国的资源现状是怎样的? ①我国自然资源丰富,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总体上资源紧缺; ②长期以来,我国资源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依靠消耗大量资源换取经济发展地现象突出,由此造成地浪费、损失、污染和破坏都很严重。 ③我国面临的资源形势非常严峻。 5.为什么要合理利用、保护和开发资源?★ ①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地球上的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T4 ②对资源的过度开发、粗放利用和无节制消耗,必然导致资源的枯竭和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严重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经济发展的空间和后劲也会越来越小; ③我国面临的资源形势非常严峻。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必须探索符合国情的利用、保护和开发资源的新路。 6.为什么要关爱和保护环境?★ ①当前我国环境形势不容乐观,各类环境污染呈高发事态; ②环境恶化加剧自然灾害的发生,严重破坏生态平衡,威胁着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③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关爱和保护环境就是走向重生,漠视和破坏环境就是走向自我毁灭。 7.如何应对发展中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 ①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天有不测风云》教案

《天有不测风云》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了解一些故事,让学生意识到大自然也有不可抗拒的一面,自然灾害就发生在我们身边。 2、帮助学生了解保护环境和降低自然灾害带来的危害,在日常生活中,强化环境保护的自觉意识。 3、学习在常见的自然灾害面前自护与互助的方法,培养相应的应变能力,灾害发生时能够不慌乱,采取正确的措施开展自护与互助。 4、遇到自然灾害,会自护与互助。当其他地区发生灾害时,力所能及地向受灾地区的人们伸出援助之手。 5、认识保护环境的紧迫性,掌握一些遇到常见自然灾害的自护知识,以备不时之需。教学重难点 1、帮助学生了解保护环境和降低自然灾害带来的危害,在日常生活中,强化环境保护的自觉意识。 2、认识保护环境的紧迫性,掌握一些遇到常见自然灾害的自护知识,以备不时之需。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播放有关地震灾害的记录片。 二、学习“大自然的另一份面孔”。 1、阅读《地震孤儿的故事》。 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地震的资料。 讨论:地真是怎么回事?你对地震带来的危害有哪些印象? 设想一下:假如我们居住的地方发生了强烈的地震,你对突发的灾害会有思想准备吗?你认为地震会给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哪些危害? 2、自然灾害知多少。 除了地震外,自然灾害还有哪些种? 请同学们走上讲台,介绍自己搜集到的某种自然灾害的相关资料。

3、为自然灾害分类。 4、过渡:自然灾害离我们并不遥远。 简单叙述2004年印度洋大海啸。 搜索你的记忆,你听说过或者看到过自然灾害发生时的情景吗? 5、分组朗读《历史上的部分自然灾害记录》。 三、学习:天灾之中有人祸。 1、近几年来,全球发生了不少自然灾害,请选择你知道的一次重大自然灾害,向全班同学做一个介绍。 2、阅读第43页自然灾害的信息。 同学之间交流课前准备的小调查:家乡最常见的自然灾害是什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引起这些自然灾害的? 讨论:从引起自然灾害的原因上考察,你认为自然灾害在多大程度上是自然造成的呢? 3、阅读《是天灾还是人祸》。 讨论:有哪些人类的行为诱发或加剧了自然灾害? 4、你的家乡有没有发生过因“人祸”而加剧的自然灾害?如果有,把它写出来。 四、作业:回忆自然灾害的危害,写一封倡议书。 第二课时 一、导入。 2003年春天,一场突如其来的非典在中国大地上肆虐。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发生了很多动人的故事,让我们记忆犹新。 二、教学互动。 1、观察第44页右下角图案的构成。 说一说,你觉得设计者设计这个图案的意图是什么? 集体朗读《一封未能发出的信》。 讨论:有人说,灾难可以使中华民族的精神得到锤炼升华。请你谈谈对这句话的看法。 2、阅读“手拉手,心连心”的内容。 你曾经为灾区的小朋友献过爱心吗?除了捐款,还能为灾区小朋友做些什么呢? 3、阅读:《国际减轻自然灾害日》。 朗读《海滩小天使》。

浙教版六下天有不测风云教案

《天有不测风云》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了解一些故事,让学生意识到大自然也有不可抗拒的一面,自然灾害就发生在我们身边。 2.帮助学生了解保护环境和降低自然灾害带来的危害,在日常生活中,强化环境保护的自觉意识。 3.学习在常见的自然灾害面前自护与互助的方法,培养相应的应变能力,灾害发生时能够不慌乱,采取正确的措施开展自护与互助。 教学重点难点: 帮助学生了解保护环境和降低自然灾害带来的危害,在日常生活中,强化环境保护的自觉意识。 教学准备: 1.查阅书籍资料,了解有关自然灾害的概况。 2.有关****灾害的记录片。 3.了解家乡最常见的自然灾害。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有关****灾害的记录片。 二、学习“大自然的另一份面孔” 1.阅读《****孤儿的故事》。 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的资料。 讨论:地真是怎么回事?你对****带来的危害有哪些印象? 设想一下:假如我们居住的地方发生了强烈的****,你对突发的灾害会有思想准备吗?你认为****会给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哪些危害? 2.自然灾害知多少。 除了****外,自然灾害还有哪些种? 请同学们走上讲台,介绍自己搜集到的某种自然灾害的相关资料。 3.为自然灾害分类。

4.过渡:自然灾害离我们并不遥远。 简单叙述2004年印度洋大海啸。 搜索你的记忆,你听说过或者看到过自然灾害发生时的情景吗? 5.分组朗读《历史上的部分自然灾害记录》。 三、学习:天灾之中有人祸 1.近几年来,全球发生了不少自然灾害,请选择你知道的一次重大自然灾害,向全班同学做一个介绍。 2.阅读43页自然灾害的信息。 同学之间交流课前准备的小调查:家乡最常见的自然灾害是什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引起这些自然灾害的? 讨论:从引起自然灾害的原因上考察,你认为自然灾害在多大程度上是自然造成的呢? 3.阅读《是天灾还是人祸》。 讨论:有哪些人类的行为诱发或加剧了自然灾害? 4.你的家乡有没有发生过因“人祸”而加剧的自然灾害?如果有,把它写出来 四、作业:回忆自然灾害的危害,写一封倡议书。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遇到自然灾害,会自护与互助。当其他地区发生灾害时,力所能及地向受灾地区的人们伸出援助之手。 2.认识保护环境的紧迫性,掌握一些遇到常见自然灾害的自护知识,以备不时之需。 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保护环境的紧迫性,掌握一些遇到常见自然灾害的自护知识,以备不时之需。 教学准备: 思考:有哪些人类行为可能会加剧自然灾害。 教学过程: 一、导入 2003年春天,一场突如其来的非典在中国大地上肆虐。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发生了很多动人的故事,让我们记忆犹新。 二、教学互动

精准预测天气有多难

精准预测天气有多难 人们渴望预知天气变化,真正做到“未雨绸缪”,但“天有不测风云”,精准预测天气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影响天气预报准确率的基本原因是大气运动自身具有随机性。大气变化是一个复杂的运动过程,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可能性。对此,美国气象学家爱德华·罗伦兹有个生动的比喻:“巴西丛林的蝴蝶扇动一下翅膀,可以引起美国德克萨斯州的飓风。”这就是大家熟知的“蝴蝶效应”。在随机性的多重影响下,任何一种预测结果,都是要担风险的。人们对天气形成初始状态的观测,总是会有某些误差,而哪怕是很小的误差,也会使预测的结果大相径庭。 各种复杂地形也会给大气运动带来影响。如青藏高原地势较高,受到太阳辐射后温度上升,尤其是夏天,它便成为高空大气环流的一个热力源;当气流经过时,要么从上面越过去,并被加热,要么从旁边绕流过去,从而形成天气系统比如西南涡等,这些,使得整个大气环流形势变得十分复杂。可见错综复杂的地形地貌,也是,个爱添乱的“捣蛋鬼”。 何况,不同的天气类型,预报准确率差异很大。像高温、寒潮、梅雨这些空间范围较大、时间尺度较长的天气,预报准确率就比较高。全国24小时晴雨预报和最高、最低,温度预报,能够做到“八九不离十”。但有些天气发生得突然,具有很强的局部地域性特征,例如强对流天气,也就是短时间内发生的冰雹、强降雨、强雷电、龙卷风等,预报准确率就非常低。 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预报的难度当然就增大了。这如同玩拼图:如果只有8个板块,儿童也能拼出来;如果是800块,成人可以拼出来;但如果是8000万块,甚至更多,那“神”也都无法拼出来了。 不过,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数值预报手段的改选,天气预报准确率正在不断提升。英国气象局正在开发一种新的计算机模型,气象人员可以利用它发布面积仅为1平方公里地区的天气预报。不久的将来,人们可以即时获取更小区域内精确的天气信息。届时,气象学家发布温布尔登网球赛天气预报时,将不会像现在这样,只能预报温布尔登所在的伦敦东南部的天气,而可以把精确度定在比赛场地500米的范围内。 12.为什么说精准预测天气不是一件容易的事?(3分) 答: 13.阅读下列句子,回答括号中的问题。(4分) (1)在随机性的多重影响下,任何一种预测结果,都是要担风险的。(“风险”在文中具体指什么?) 答: (2)可见错综复杂的地形地貌,也是个爱添乱的“捣蛋鬼”。(“捣蛋鬼”在文中有什么表达效果?) 答: 14.文中画线句写了有关温布尔登网球赛天气预报的内容,有什么作用?(3分) 答: 15.下列诗句描写了不同的天气,预报这两种天气类型有难有易,请运用文中相关知识分析。(4分)“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赵师秀《约客》) 答: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4分) ①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②以光.先帝遗德() ③是以先帝简拔 ..() ..以遗陛下()④先帝不以臣卑鄙 14.与“咨臣以当世之事”一句中“以”字用法、含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B.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C.先帝不以.臣卑鄙 D.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15.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译文: ②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译文: 16.“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一句的“此”指哪几件事?(4分) 答: 17.读了此文,你认为诸葛亮最可贵的精神是什么?联系实际谈谈这种精神对你的启示。(3分) 答: 10.本文作者是东晋诗人____(人名)。(1分) 1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 (1)屋舍俨然 .. (2)便扶向.路____ 12.作者在第一自然段中描绘的桃林美景有何作用?(2分) 答: 13.在文章第三自然段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桃源人与世隔绝的时间很久?(2分)

《中国民间故事》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中国民间故事》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 人和街小学彭著娟 一、内容简析: 《中国民间故事》是广大人民群众以自发形式世世代口耳相传的一种文字样式。以时间为经,以中华各民族、地域为纬,分为中国神话、民间传说、少数民族神话与传说,共41章。同时,编者还选配了多幅表现故事情节的精美插画,再现了故事中奇异、瑰丽的场景,将民间故事形象、逼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带领读者进入一个神奇绚烂的世界。 《中国民间故事》经过了广泛的采集、选择,在流传、讲述的过程中,经过了无数人的加工与琢磨,其中许多故事成了人们耳熟能详、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它以劳动人民的现实生活为基础,运用丰富的想象和幻想,用散文的形式讲述了劳动人民对现实生活的认真与思考。它是远古历史的回音,是中华民族天真烂漫的童年,它真实地记录了我们民族在成长时期的瑰丽幻想、顽强抗争以及步履蹒跚的足迹。它显示了劳动人民的智慧思想,抒发了劳动人民的淳朴感情,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中国民间故事》的内容,激发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兴趣,进一步提高课外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指导学生阅读故事,了解民间故事特点,了解人物和情节,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而更加热爱自己本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 3、了解民间故事所讲的道理,让学生心灵得到启迪,情感得到熏陶,产生美好的向往,拥有积极的人生观。 4、引导学生揣摩语言文字的表达方法和效果,积累语言,并掌握阅读民间故事的方法,提高阅读欣赏水平。 三、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出示名言:对于每一本书,都必须学会阅读——帕斯卡 帕斯卡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对于每一本书,都必须学会阅读。”(指名读,齐读)如此可

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6课 建设美丽中国

第六课建设美丽中国 第1课时正视发展挑战 1.知识目标:了解我国人口和资源环境的现状及特点,认识人口和资源环境问题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明确我国面临严峻的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 2.能力目标:收集整理我国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材料,提高自己的认识,积极宣传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以实际行动保护资源环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人口和环境问题对于人类发展的影响,理解计划生育和保护环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树立计划生育和保护资源环境的观念。 1.重点:资源环境的严峻形势。 2.难点:人口问题的本质。

一、导入新课 近年来,尽管生态环境状况明显好转,但要达到“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的目标,大气、水、土壤治理……还有一场场硬仗要打。中央环保督察、“水十条”“土十条”、史上最严环保法……在已有举措基础上,2018年新亮相的环保税、新扩围的水资源税试点、新修订的水污染防治法等措施,向世界展现中国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决心和信心,无疑将成为今年全国两会关注的焦点。 思考:“还有一场场硬仗要打”给我们什么警示? 【教师总结】 我国还面临着严峻的资源环境形势,要直面发展挑战,采取切实措施解决问题。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讨环保问题。 二、讲授新课 目标导学一:发展中的人口问题 (一)我国人口的基本特点 1.阅读教材第75-76页“探究与分享”。 2.问题:阅读材料,分析数据,从国民受教育程度看,你认为我国人口文化素质的基本状况如何?对我国经济社会有何影响? 【教师总结】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要国情。人口基数大,人口素质偏低,是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我国人口状况还呈现出增速趋缓、出生率低、老龄化加剧、男女性别比失衡、城乡分布不均衡、“独生子女”社会问题凸显等一系列新的特点。 (二)人口问题始终是我国面临的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问题 1.材料呈现:研究表明,中国城镇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带来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人口迁移,人口过度集中于东南沿海等经济发达地区,给流入地的资源、环境、住房、交通、劳

4.《一着惊海天》教案

《一着惊海天》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通讯有关知识,明确通讯的一些特点。 2.感知课文内容,培养提取信息的能力。 3.揣摩文章写作手法,品味文章语言特色 4.感受作者的爱国激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激发学生富国强军的豪情。 基础知识检测学习 1.字音检测 着陆(zhuó) 桅杆(wéi) 凛冽(lǐnliè) 舰艉(wěi) 浩瀚(hàn) 娴熟(xián) 默契(qì) 镌刻(juān) 澎湃(péng pài) 殚精极虑(dān) 2.掌握释义 娴熟:熟练。 镌刻:雕刻。 白手起家:比喻原来基础或条件很差而创立一番事业。 殚精竭虑:用尽精力,费尽心思。 惊心动魄:形容使人感受很深,震动很大。 3、文体知识 通讯的定义:是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它是记叙文的一种,是报纸、广播电台、通讯社常用的文体。 通讯的特点:严格的真实性;报道的客观性;较弱的时间性;描写的形象性;议论色彩较浓。 通讯的分类:它包括人物通讯和事件通讯两类,特写也是通讯的一种。 自我研读生成新知 1.通读全文,概括这篇通讯记录了什么事件? 这篇通讯用写生的笔法详尽而具体地勾勒出了我国第一艘航母“辽宁舰”上成功着陆歼-15舰载机的全过程。 2.快速浏览课文,从这篇通讯中你获取了那些信息? 辽宁舰的航行位置 歼-15舰载机着舰训练的时间 舰载机着舰的难度和重要性 歼-15成功着舰的过程 歼-15成功着舰后工作人员的欢呼和庆祝。 3.归纳出文章的层次 第一层:(1-4)交代时间、地点及事件的重要性。 (1-2):检查甲板,做好着舰准备。 (3-4):交代这次飞行的重要性和降落的风险性。 第二层:(5-19)详细叙述了舰载机降落过程。 (5-16):舰、机默契配合。 (17-19):舰载机成功降落。 第三层:(20-25)着舰成功的重大意义及人们的激动心情。 合作探究生成能力 1.标题的“着”“惊”“海天”给你怎样感受?

《新纪元》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

《新纪元》教案教案教学设计整体感知 本文写于上世纪的一个重要历史关头,“在这黑暗的中国,死寂的北京”,作者以其政治家的敏锐感觉和文学家的 豪迈、热情,呼唤人类和中国一个新世纪即将到来。历史证明,在本文写作的年代,人类的新纪元、中国现代社会新纪 元确已到来,因此本文成为历史的预言、时代的先声。 文章首先就发出高昂的声音:“新纪元来,新纪元来!”为全文抒写情意定了调。如此开篇少见,不同凡响。接下来 便转入新纪元新时代新生活的必要性的论说。第五段提到当 时近几年来的世界政治军事风云变幻,证明新纪元新时代新 生活的基础已经具备。 第六段是文章的主体,即作者着重宣讲的内容。作者批 评“天演进化”,认为是“这话大错”的,顺势宣传新的社 会观念、社会理论,用马克思主义来重新审视、考察人类社 会的存在和发展。虽然全文没有提到马克思、恩格斯、列宁,但有一处隐含此意,即“欧洲几个先觉”,根据上下文可作 如此推测。 概述天演进化论和马尔查士(马尔萨斯)人口说之“大错”,认为人类应该认同新的社会改良、社会革命,这种思 想简括为: 改良生产制度(即改革经济制度或经济基础)

打破国家界线(让国家消亡) 人类都得一个机会同去作工(人人平等) 衣食无侵夺暴掠(按劳分配或按需分配) 劳工阶级武器在手,调转枪口(暴力革命) 打倒全世界资本的阶级(消灭资产阶级) 劳工阶级联合全世界同胞(“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民族自决,实现欧洲联邦、世界联邦(民族解放,实现 社会主义、共产主义) 这些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的理论何其相似,可 以说,作者正是接受了马列主义思想教育之后,才获得了科 学的世界观、社会观、人生观,并用这些观念、观点来考察 中国和世界的形势,向人们指出社会发展进步的方向,而本 文正是作者的科学世界观的一次展示。 文章最后归结到对中国社会形势分析,认为中国的社会 形势也和世界社会形势一样,“我们在这黑暗的中国,死寂 的北京,也仿佛分得那曙光的一线”,呼吁中国人民觉醒, 建设新中国新世界。再提“新纪元”,紧扣文题,照应前文,综观全文,开篇高调,文情饱满,中段和末尾丰富深刻,显示大手笔的风范。作者意在宣讲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鼓 励中国人民创造新社会,这是文章的核心思想,“新纪元” 是这个话题的切入口,是作者思想感情的喷发点。作者具有 崇高的思想境界和开阔的视野,具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