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产业经济学博士课程安排讲解

产业经济学博士课程安排讲解

产业经济学博士课程安排讲解
产业经济学博士课程安排讲解

产业经济学博士课程安排

应修满总学分38学分(其中必修课28 学分、选修课10 学分)

产业经济学课后答案讲解

第一章产业经济学导论 1.什么是产业,如何理解产业的含义? 首先,产业是社会分工和生产力不断发展的产物。产业是社会分工的产物,它随社会分工的产生而产生,并随社会分工的发展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促成了产业的产生和发展。 其次,产业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其内涵不断充实,其外延不断扩展。 (由重农学派流行时期专指农业,扩展到资本主义工业高度发展时期主要指工业,在扩展到近代以后可以包括农业、工业、服务业三大产业及其细分产业。到了今天,凡是具有投入产出活动的产业和部门都可以列入产业的范畴。 第三,产业的含义具有多样性。产业是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分工形式的表现,是一个多层次的经济系统。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不同阶段,社会分工的主导形式的转换和社会分工不断向深层次的发展形成了具有多层次的产业范畴。 第四,产业是具有某种同类属性的企业经济活动的集合,即同一产业的经济活动均具有这样或那样相同或相似的性质。(如:需求角度上是指具有同类或相互密切竞争关系和替代关系的产品或服务;供给角度上是指具有类似生产技术、生产过程、生产工艺等特征的物质生产活动或类似经济性质的服务活动。 第五,产业是结语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之间的中观经济。(因为它研究的既不 是国民经济总量,也不是企业和家庭的经济行为,产业经济的研究对象是具有某些共同特征的企业经济活动组成的集合。 2.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产业经济学是研究具有某些相同特征的经济组织集团的发展规律及其相互作用规律的学科。产业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产业,具体来说就是研究产业内部各企业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规律、产业本身的发展规律、产业与产业之间互动联系规律以 及产业在空间区域中的分布规律等,例如产业组织、产业结构、产业关联、产业布局、产业发展、产业政策等。产业经济学的研究正是从产业出发来揭示产业的发展和变化、产业内部企业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产业与产业之间的相互联系等诸如此类产业本身所特有的经济规律。 3.如何理解产业经济学的学科体系?

产业经济学书籍

产业经济学专业研究生参考书目 中文参考资料总目录 一、国外着作中译本 1.[美]谢佩德,1980:《市场势力与经济福利导论》,易家祥译,商务印书馆。 2.[日]植草益,1988:《产业组织论》,卢东斌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3.[美]乔治·J·施蒂格勒,1989:《产业组织和政府管制》,潘振民译,上海三联书店。 4.[美]肯尼斯·W·克拉克森,罗杰·勒鲁瓦·米勒,1989:《产业组织:理论、证据和公共政策》,华东化工学院经济发展研究所译,上海三联书店。 5.[英]劳杰·克拉克,1990:《工业经济学》,原毅军译,经济管理出版社。 6.[日]植草益,1992:《微观规制经济学》,朱绍文等译,中国发展出版社。 7.[日]今井贤一、小宫隆太郎,1995:《现代日本企业制度》,陈晋等译,经济科学出版社。 8.[法]泰勒尔,1997:《产业组织理论》,张维迎总译校,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9.[美]丹尼斯·卡尔顿、杰弗里·佩罗夫,1997:《现代产业组织》,黄亚钧等译,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 10.[美]奥利弗·E·威廉姆森,1999:《反托拉斯经济学》,张群群等译,经济科学出版社。 11.[英]卡布尔,2000:《产业经济学前沿问题》,于立等译,中国税务出版社。 12.[美]卡布罗,2001:《产业组织导论》,胡汉辉译,人民邮电出版社。 二、国内专着与教材 1.杨治,1985:《产业经济学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胡汝银,1988:《竞争与垄断:社会主义微观经济分析》,上海三联书店。 3.陈小洪、金忠义,1990:《企业市场关系分析—产业组织理论及其应用》,北京科技文献出版社。 4.邓伟根,1990:《产业经济:结构与组织》,暨南大学出版社。5.王慧炯,1991:《产业组织及有效竞争》,中国经济出版社。6.卢东斌,1991:《中国产业组织分析》,延边大学出版社。7.丁敬平,1991:《产业组织与政府政策》,经济管理出版社。8.董守才等,1992:《工业组织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9.郑林,1992:《产业经济学》,河南人民出版社。 10.马建堂,1993:《结构与行为——中国产业组织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产业经济学讲义1

第一阶段课程主要完成了产业组织理论所涉及到的基本方法的介绍,应掌握以下主要内容: 1、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 2、不同市场结构及其福利分析 3、完全信息静态博弈分析方法 4、OLS 回归分析方法及结果分析 基本概念: 1、 马歇尔冲突:规模经济与垄断的冲突 2、 单一产品厂商的规模经济 (1) MCAC ?规模不经济 MC=AC ?不变规模报酬 构造判定系数FC (function coefficient )来描述企业的规模经济特征。判定系数被定义为平均成本与边际成本之比,即FC=AC/MC 。 (2) 最小有效规模MES (minimum efficient scale )是指企业的平均成本逐渐减少至 最低点时所对应的企业最小规模,其含义是企业在选择生产能力规模或进行投资时,至少要大于这一产量水平——Q 1点。 MC AC MC AC 规模经济 规模不经济 Q 1(MES ) Q 2 AC/MC Q

(3)规模经济与学习曲线:规模经济表现为成本随着生产数量的增加而降低;学习曲线表现为在产量不变的情形下,成本曲线向下平移。 3、 多产品厂商的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 (1) 总成本:C(q 1,q 2)——厂商生产q 1单位的产品1和q 2单位的产品2时的成本,由 于可能存在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C(q 1,q 2)不一定等于Cq 1+ Cq 2 (2) 边际成本:1 211) ,(q q q C MC ??= ,2 212) ,(q q q C MC ??= (3) 平均成本——基于定义多产品厂商总成本的同样原因,引入射线平均成本概念 (RAC )表示多产品厂商的平均成本 用λ1和λ2表示产品1和产品2的生产比例,q 表示总产出,则q 1=λ1q ,q 2=λ2q , 有:q q q C RAC q ),(21λλ= (4) 规模经济:用s 表示规模经济的衡量尺度(不同版本教材分子分母可能会颠倒,但 不影响分析) )(2 211q C q q C q Cq s ??+??= 有: s>1,RAC 随着q 的增加而下降,即存在规模经济;依次类推出规模不经济和规模报酬不变 (5) 特定产品规模经济 产品1产量不变,产品2从0增加到q 2所增加的成本记为IC 2,则:IC 2=C(q 1,q 2)- C(q 1,0);所增加的平均成本记为AIC 2,则:AIC 2=[C(q 1,q 2)- C(q 1,0)]/ q 2 特定产品的规模经济:当其他产出不变时,特定产品i 的规模经济衡量指标记为PS i ,则PS i =AIC i /MC i (6) 范围经济

产业经济学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华南农业大学

华南农业大学农业经济管理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2009年修订) 一、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具体如下: 1.学习和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方针和政策;树立科学发展观;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身心健康;有高尚的科学道德和良好的合作精神;能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 2.掌握本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研工作的能力;在科学研究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成果;能够熟练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写作本专业学术论文,并能够进行国际学术交流。 二、研究方向 1. 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理论与政策 2. 农业资源经济与可持续发展 3. 农业企业管理与外向型农业 4.农村微观经济组织 三、学习年限 1.非在职博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不能少于3年,在职博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不能少于4年,最长不得超过7年。 2.博士研究生一般不延长学习年限。如确实需要延长学习年限的博士研究生在每年4月、10月由研究生本人申请,填写《华南农业大博士研究生延期毕业申请表》,经导师和所在学院主管研究生负责人同意,报研究生处审批。 3.博士研究生申请延长学习年限,不能超过学校规定的最长学习年限。博士研究生在学习年限延长期间不享受助学金和优秀奖学金待遇,列入我校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的培植与资助计划的博士研究生除外。 四、培养方式 1.博士研究生培养以科学研究为主,重点培养博士研究生优良品德、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2.博士研究生培养实行以科研为主导的导师负责制和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 3.强调导师组对研究生学位论文的指导,每门课程由多个导师授课。原则上一位导师在一门课程中的讲课学时不超过10学时;每门课程设一位课程负责人和一位课程协调人,课程负责人与课程协调人由不同的人担任时,由课程负责人指定课程协调人。 五、课程设置 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博士研究生至少应修满学分为12学分。课程学习时间一般为半年。除英语政治外,每18学时对应1学分,每门课不超过3学分。课程设置分为学位课、选修课和补修课。 (一)必修课(10学分) 1.公共学位课(7学分) ①现代科技革命与马克思主义 3学分,54学时 ②博士生英语 4学分,72学时 第二外语(英语) 0学分,54学时 第一外语不是英语的,必须选修英语为第二外语。 2.专业学位课(3学分) ①现代经济学前沿专题 1.5学分,27学时

王俊豪《产业经济学》课后习题详解(产业关联)【圣才出品】

第9章产业关联 1.怎样认识投入产出分析法的理论基础? 答:投入产出分析的理论基础是瓦尔拉斯的一般均衡理论。经济主体追求最大化的行为可以使所有市场在一组价格的调节下,实现供给和需求完全相等,即一般均衡,即存在一组价格(也称为均衡价格),使所有市场都实现均衡。瓦尔拉斯是用联立方程组来描述一般均衡状态的,均衡价格体系就是方程组的解。列昂惕夫的投入产出分析是通过一些假定而对瓦尔拉斯一般均衡模型所做的简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用产业代替瓦尔拉斯模型中的企业和消费者。假定每个产业只生产一种特定的同质产品,不同产业之间的产品不同质。物质技术因素决定产业之间的投入产出关系,从而减少了方程个数; ②假定生产的规模收益不变,即表示每一种产品的投入和产出保持一个固定的比例。这样投入与产出成线性关系,从而列昂惕夫投入产出模型就简化为线性联立方程组; ③假定各产业的生产活动互不影响。每个产业产出总和为国民经济的总产出; ④假定消耗系数在一定时期相对稳定。实际消耗系数主要决定于各产业间的生产技术联系。该假定有利于利用投入产出模型进行经济预测; ⑤用一个年度的数据来计算消耗系数。在静态投入产出分析中,假定所有投入和产出都是在一年内完成和生产的,生产时间的差异问题得到了简化。 通过这些方面的简化工作,使得一般均衡理论在实证分析中得到了应用,但是列昂惕夫的简化工作,使他的投入产出分析完全排除了瓦尔拉斯一般均衡理论的核心——价格对市场的调节作用。这一点可以看作是为了一般均衡理论能够应用于实证分析而付出的代价,上

述各项简化便利了投入产出分析的同时,也局限了其进一步推广应用。 2.简述投入产出表中“中间产品”“最终产品”的经济含义。 答:任何一个产业的生产都必须以其他产业的产品和本产业的产品作为投入,同时任何一个产业的产品都作为其他产业和本产业的投入物,或部分作为满足社会的最终需求,包括消费需求、积累需求以及出口国外。对于每一个产业,都有总产品=中间产品+最终产品。 在本期生产的而又在本期生产过程中被消耗了的产品量,称为中间产品。中间产品是指为了再加工或者转卖用于供别种产品生产使用的物品和劳务,例如棉纱是生产棉布过程中的中间产品。 最终产品是本期生产的而在本期不再加工,可直接用于最终使用的产品。最终产品在各个用途上的分配主要是由社会经济因素决定的,例如在棉花-棉纱-棉布-坯布-色布-裁剪-服装这个生产过程中,服装是最终产品。 3.消耗系数能否反映产业中的科学技术水平? 答:消耗系数是指生产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对某一产业产品的数量。一般来说,科学技术水平越高,产品生产过程对于其他产业产品的消耗越低,消耗系数就越小,即消耗系数与技术水平具有反向关系。 4.如何计算感应度系数与影响力系数?它们的经济含义是什么? 答:(1)感应度系数,描述的是其他产业影响某一产业的程度,具体指国民经济各部门均增加一个单位最终产品时某产业增加的产出量。感应度系数是衡量某产业前向关联广度和深度的指标,因而又称前向关联系数。在经济快速增长时期,感应度系数较大的产业由于

产业经济学书籍

产业经济学书籍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产业经济学专业研究生参考书目 中文参考资料总目录 一、国外着作中译本 1. [美]谢佩德,1980:《市场势力与经济福利导论》,易家祥译,商务印书馆。 2. [日]植草益,1988:《产业组织论》,卢东斌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3. [美]乔治·J·施蒂格勒,1989:《产业组织和政府管制》,潘振民译,上海三联书店。 4. [美]肯尼斯·W·克拉克森,罗杰·勒鲁瓦·米勒,1989:《产业组织:理论、证据和公共政策》,华东化工学院经济发展研究所译,上海三联书店。5. [英]劳杰·克拉克,1990:《工业经济学》,原毅军译,经济管理出版社。6. [日]植草益,1992:《微观规制经济学》,朱绍文等译,中国发展出版社。7. [日]今井贤一、小宫隆太郎,1995:《现代日本企业制度》,陈晋等译,经济科学出版社。 8. [法]泰勒尔,1997:《产业组织理论》,张维迎总译校,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9. [美]丹尼斯·卡尔顿、杰弗里·佩罗夫,1997:《现代产业组织》,黄亚钧等译,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 10. [美]奥利弗·E·威廉姆森,1999:《反托拉斯经济学》,张群群等译,经济科学出版社。 11. [英]卡布尔,2000:《产业经济学前沿问题》,于立等译,中国税务出版社。

12. [美]卡布罗,2001:《产业组织导论》,胡汉辉译,人民邮电出版社。二、国内专着与教材 1.杨治,1985:《产业经济学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胡汝银,1988:《竞争与垄断:社会主义微观经济分析》,上海三联书店。 3.陈小洪、金忠义,1990:《企业市场关系分析—产业组织理论及其应用》,北京科技文献出版社。 4.邓伟根,1990:《产业经济:结构与组织》,暨南大学出版社。 5.王慧炯,1991:《产业组织及有效竞争》,中国经济出版社。 6.卢东斌,1991:《中国产业组织分析》,延边大学出版社。 7.丁敬平,1991:《产业组织与政府政策》,经济管理出版社。 8.董守才等,1992:《工业组织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9.郑林,1992:《产业经济学》,河南人民出版社。 10.马建堂,1993:《结构与行为——中国产业组织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1.方甲,1993:《产业组织理论与政策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2.芮明杰等,1993:《产业经济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3.夏大慰,1994:《产业组织学》,复旦大学出版社。 14.李贤沛等,1994:《工业经济学》,经济管理出版社。 15.党兴华,1994:《产业经济学》,陕西人民出版社。 16.汪斌等,1995:《产业经济学》,浙江人民出版社。 17.于立、王询,1996:《当代西方产业组织学》,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产业经济学复习整理笔记

一、名词解释 1.产业经济学: 研究产业组织、产业结构、产业管理、产业发展等问题的经济理论,是一门新兴的应用经济学科。 2.产业组织(industry organization): 产业组织(industrial organization)是同一产业内企业间的组织或者市场关系。这种企业间的市场关系主要包括:交易关系、行为关系、资源占用关系和利益关系。 3.范围经济:单一经营企业内部由于生产或分配多种产品而带来的成本的节约(钱德勒); 单个企业联合生产多种产品比多个企业各自生产一种产品更有效率。即范围经济。 4.交易费用:交易费用是利用市场机制进行交易(形成契约)的成本。 5.有效竞争:克拉克提出了有效竞争概念:即既有利于维护竞争又有利于发挥规模经济作 用的竞争格局。 6.市场集中度:用于表示特定产业或市场中,卖者或买者具有怎样的相对规模结构的指标, 反映特定市场的集中程度。 7.市场绩效:市场绩效是指一定市场结构中,有一定的市场行为所形成的价格、产量、成 本、利润、产品质量和品种以及技术进步等方面的最终经济成果。 8.完全信息动态博弈: 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指的是各博弈方先后行动,后行动者知道先行动者的具体行动是什么且各博弈方对博弈中各种策略组合情况下所有参与人相应的得益都完全了解。 二、填空题 1)企业并购类型: 横向(水平)并购;纵向并购;混合并购。 2)一个经济组织必须解决的两大关键问题 3)按照生产要素在企业中的集中程度和产出量的大小,可以把规模经济分为三个层次: 单一产品的规模经济; 工厂水平上的规模经济; 多工厂水平上的规模经济。 4)产业经济学是介于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之间的中观经济学。 5)产品差别化对市场结构的影响: [1]影响市场集中度 [2]形成差别化壁垒 6)产业组织理论主要研究过头垄断市场的定价行为,其中寡头企业行为包括 7)产业管制按照规制的手段划分:可以分为直接规制和间接规制。 8)现代企业理论的三大理论 ?交易成本理论;

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研究生课程设置.

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研究生课程设置一、硕士学位基础课 二、硕士学位专业课

三、硕士专业选修课

ECON7258 ECON7259 ECON7260 ECON7261 ECON7262 ECON7263 MANA6116 MANA7213 MANA7214 MATH6017 MATH6083 MATH6093 MATH7053 MATH7054 MATH7055 MATH7056 MATH7058 MATH7059 MATH7060 MATH7121 MATH7123 金融安全研究专题欧盟产业政策房地产经济面板数据分析保险信度理论风险理论金融经济学证券投资学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运筹学概率极限定理统计中的大样本理论应用统计可靠性与生存分析统计计算随机模拟与统计软件序贯分析统计专题讨论(I)统计专题讨论(II)非参数统计时间序列分析 2 2 3 3 3 3 2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6 36 54 54 54 54 36 54 54 54 54 54 54 54 54 54 54 54 54 54 54 第四第四第四第三第四第四第二第四第三第二第三第三第四第四第四第四第四第四第五第四第三经济学院经济学院管理学院管理学院管理学院管理学院管理学院管理学院管理学院管理学院管理学院管理学院管理学院管理学院管理学院管理学院管理学院管理学院管理学院管理学院管理学院牛晓健等王建伟等陈杰经济学各专业经济学各专业经济学各专业统计学统计学统计学数量经济学经济学各专业经济学各专业数量经济学统计学统计学统计学统计学统计学统计学统计学统计学统计学统计学产业经济学、统计学、数量经济学朱仲义等朱仲义等张新生等方曙红等谢百三谢百三叶耀华等张新生等郑明等郑方贤等郑明等徐勤丰等张新生等郑祖康等沈沈沈家等家等家等陈子毅等 MATH7130 MATH7131 MATH7134 多元统计分析 Bayes 统计 Markov 链蒙特卡洛模拟与统计计算 3 3 3 54 54 54 第三第三第二管理学院管理学院管理学院徐勤丰等徐勤丰等张新生等统计学统计学统计学四、博士学位专业课课程编号 ECON8005 ECON8007 ECON8021 ECON8053 ECON8054 ECON8055 ECON8121 ECON8122 MANA8008 MANA8028 MANA8029 MATH8029 课程名称学分 3 3 3 2 2 2 3 3 2 2 3 3 学时 54 54 54 36 36 36 54 54 36 36 54 54 开课学期第一第二第二第一第一第一第一第二第一第一第一第一开课院系经济学院经济学院经济学院管理学院管理学院管理学院管理学院管理学院管理学院管理学院管理学院管理学院任课教师袁志刚等张军等适用专业高级宏观经济学高级微观经济学高级计量经济学产业组织理论产业政策研究产业发展理论现代统计计算方法金融时间序列分析研究方法(2)管理学进展现代企业理论高等

产业经济学课后复习资料讲解

第一章产业经济学导论 1. 什么是产业,如何理解产业的含义? 首先,产业是社会分工和生产力不断发展的产物。产业是社会分工的产物,它随社会分工的产生而产生, 并随社会分工的发展而发展, 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促成了产业的产生和发展。 其次, 产业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其内涵不断充实, 其外延不断扩展。(由重农学派流行时期专指农业, 扩展到资本主义工业高度发展时期主要指工业, 在扩展到近代以后可以包括农业、工业、服务业三大产业及其细分产业。到了今天,凡是具有投入产出活动的产业和部门都可以列入产业的范畴。 第三,产业的含义具有多样性。产业是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分工形式的表现, 是一个多层次的经济系统。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不同阶段, 社会分工的主导形式的转换和社会分工不断向深层次的发展形成了具有多层次的产业范畴。 第四,产业是具有某种同类属性的企业经济活动的集合,即同一产业的经济活动均具有这样或那样相同或相似的性质。 (如:需求角度上是指具有同类或相互密切竞争关系和替代关系的产品或服务; 供给角度上是指具有类似生产技术、生产过程、生产工艺等特征的物质生产活动或类似经济性质的服务活动。 第五, 产业是结语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之间的中观经济。 (因为它研究的既不是国民经济总量, 也不是企业和家庭的经济行为, 产业经济的研究对象是具有某些共同特征的企业经济活动组成的集合。 2. 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产业经济学是研究具有某些相同特征的经济组织集团的发展规律及其相互作用规律的学科。产业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产业, 具体来说就是研究产业内部各企业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规律、产业本身的发展规律、产业与产业之间互动联系规律以

产业经济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20205)

产业经济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20205)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和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层次经济学研究人才、高校师资及经济实务部门的高级应用人才。要求研究生作到: 1、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基本理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热爱祖国,明礼诚信,遵纪守法,品德良好。 2、掌握本学科系统而坚实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有从事科学研究和担负某项专门工作的能力。 3、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对第二外语有一定了解。 4、身体健康,心理素质良好。 二、研究方向 1、产业组织理论与实践 2、规制经济学 3、企业制度与企业组织 三、学制 学制3年,至少修满35学分。其中课程学习1年半,毕业论文写作时间为一年。 四、课程设置公共课 研究生课程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必修课包括公共必修课和专业课 1、公共课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1学分) 英语(5学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2学分) 2、学科基础课 中级微观经济学(3学分) 中级宏观经济学(3学分) 计量经济学(3学分) 3、专业主干课 产业组织理论(3学分)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研究(3学分) 规制经济学(3学分) 金融经济学(3学分)

4、选修课(至少选12学分) 经济数学方法(2学分) 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2学分) 当代经济学流派(2学分) 公共经济学(2学分) 发展经济学(2学分) 宏观经济运行分析(2学分) 制度经济学(2学分) 五、教学实践 研究生参加教学实践的教学工作量相当于助教一个月的工作量。教学实践经考核合格者计2-学分,效果不好的,不给学分,但允许重新安排一次教学实践。 六、业务实习和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活动时间一个月,一般在第二学年进行,业务实习和社会实践不计学分。 七、学位论文 研究生学完规定的课程并取得相应的学分后,方可进行毕业及学位论文的写作,论文写作时间不得少于1年,不计学分。 论文一般应在第三学期完成选题工作,最迟应在第四学期开学后提交学位论文计划,并向指导小组作开题报告,经讨论认为选题合适且计划可行者,方能正式开始论文写作工作。 八、学分的计算方法 每学期以18周计算,该课程的周学时数为该课程的学分数,不足一学期的课程,以该课程的授课周数除于18为学分数。 补修本专业的大学本科课程不计学分。 九、培养方式与方法 以导师为主,导师与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研究生指导小组由导师及本专业或相关学科专业的教授、副教授组成,有学术带头人任组长。指导小组的主要职责是: 1.参与制定本专业的研究生培养方案及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 2.审核学位课的命题及评分结果; 3.负责对研究生进行中期考核,对学位论文的进展及质量进行检查; 4.协助组织论文答辩。 十、考核 必修课需安排考试,成绩按百分制评定;选修课可安排考查,成绩按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计分。

产业经济学复习题讲解

产业经济学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现代企业理论的开山之作是()。 A、《企业的性质》B、《企业的策略》C、《企业的方向》D、《企业的理论》2、提出“契约人”概念的经济学家是()。 A、西蒙B、威廉姆森C、张五常D、阿尔钦 3、下面哪一个是定量市场绩效的指标()。 A、税率B、生产率C、利润率D、GDP 4、产业结构政策的概念首先出现在二战后的()。 A、美国B、德国C、英国D、日本 5、()是产业结构合理化的中心内容。 A、发展B、和谐C、高效D、协调 6、被誉为产业布局学鼻祖的经济学家是()。 A、韦伯B、胡佛C、杜能D、帕兰德 7、市场学派产生于()资本主义时代。 A、自由B、垄断C、竞争D、现代 8、目前实行政府民间平衡型产业规制的国家基本上只有()。 A、德国B、中国C、美国D、法国 9、当代最重要的政府规制是()。 A、经济规制B、法律规制C、安全规制D、环境规制 10、德国经济学家韦伯认为,工业的最优区位通常就选择在()点上。 A、利润最高B、成本最低C、运费最低D、利润均衡 11、判断宏观经济结构均衡与否的主要观察对象是() A、产业结构 B、产业关联 C、产业布局 D、产业政策 12、产业经济学研究的领域是() A、国民经济总量 B、企业 C、家庭 D、产业 13、产业组织运用的主要分析方法有() A、定性分析 B、投入产出分析 C、计量经济方法 D、系统动力学方法 14、把产业分为主导、先导产业的关联分类法是() A、技术关联方式分类法 B、战略关联分类法 C、原料关联分类法 D、方向关联分类法 15、中国封建时期最重要的产业政策是() A、农本思想 B、工商业思想 C、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思想 D、农工商思想 16.以下所列不属产业经济学研究范畴的是(A) A.国民经济总量B.产业结构C.产业政策D.产业组织 17.最初把产业组织概念引入经济学的人,是新古典经济学家(B)。 A.克拉克B.马歇尔C.斯密D.贝利 18.以下不属于市场集中度指标的是:(C) A.行业集中度B.洛伦兹曲线C.需求弹性D.基尼系数 19.在经济领域,产业结构这个概念始用于20世纪(D)年代。

产业经济学学科培养方案

学科门类:经济学 一级学科:应用经济学 产业经济学学科培养方案 (二级学科代码:020205) 一、学科概况 产业经济学是研究国民经济各个产业的发展、结构、组织和管理的理论科学。它对形成合理的产业政策,促进产业协调发展和进步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我国的产业经济学是在原部门经济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改革开放以来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对当前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二、研究方向 我校本学科现设信息经济、经济数据分析等研究方向。 三、培养目标及学习年限 本学科致力于培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具有严谨求实的思想作风和较高的精神文明素养,能够承担本学科教学、科研工作和较高层次的经济管理实务工作,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高层次人才。 本学科学习年限为二年。 四、业务要求 本学科学生应具有扎实的经济管理基础理论知识,掌握信息技术,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具有产业经济问题的观察分析能力、产业经济政策的实施能力和从事产业经济管理具体工作的能力,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并能够熟练地阅读本学科的外文资料。 五、学分 在规定的学习年限内,本学科硕士研究生应修满32学分,其中:德育教育1学分,调研实习1学分,课堂教学30学分。 信息经济、经济数据分析研究方向课堂教学学分中包括必修课23学分,选修课要求至少修满7学分。 六、学位 本学科授予经济学硕士学位。 七、课程设置 详见《产业经济学学科课程设置计划》(附专业阅读书目)。 八、留学生的课程设置调整 留学生的课程设置作如下调整:①政治理论课不作为留学生的必修课,可作

为选修课;②对外汉语(4学分,72学时,第一、二学期各2学分,36学时,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开设)作为留学生的必修公共外语课,专业英语课作为留学生的必修专业课;③中国经济与社会(2学分,36学时,第二学期,社会发展学院开设)作为仅限于面向留学生的必修课;④信息安全不作为留学生的专业必修课,可作为专业选修课。

产业经济学考研重点讲解

第四章产业扩张 第一节产业扩张概述 ●产业扩张主要出现在产业生命周期的成长阶段,它对一个特定产业的最终 发展规模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是产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阶段。 一、什么是产业扩张 ●第一层含义:指在原有产业的基础上向其他产业的扩展。(如企业的产业 扩张、区域的产业扩张) ●第二层含义:指一个特定的产业形成以后,通过增加生产要素的投入而不 断扩大产业规模或提高产业素质的过程。 ●在产业的成长期阶段,由于市场规模增大,需求增长迅速,生产技术日趋 成熟和稳定,产品呈现多样化和差别化,产业利润率比较高,大量厂商进入,促进了产业规模的迅速扩张。 如何判断产业是否处于扩张过程 ●产业生命周期阶段判别法 ●两个重要的判别指标: 产业产出增长率(这是反映一个产业增长势头的首要指标,一个产业处于扩张期,他的产出增长率会大大高于国民经济平均产出增长 率) 该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变化(如,产值和销售收入在国民经济总体中的相对比重变化,主要产品在国民消费总支出中的比重变化, 就业结构中的比重变化等) 二、产业扩张方式 ●产业的扩张包括内涵式扩张和外延式扩张两种 ●内涵式产业扩张:主要是通过技术进步和生产要素利用效率的提高实现的。 (如,管理水平的提高,技术的发展,工艺水平的进步,产品的升级换代,产业组织结构的合理化等) ●外延式产业扩张:通过增加生产要素投入来实现的。(如,产业内的企业 数量增加,资产规模的扩大,劳动就业的增长,产业分布在区域上的扩大等)

产业扩张的表现 ●产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扩大。(产业综合生产能力是指整个产业内的全部企 业所有生产能力的总和,是产业的整体规模从量上的综合反映) ●产业地域空间的扩展。(产业地域空间的扩展是指某个产业以原有的经济 活动区位为基础,向其他地域空间的经济区位扩张) ●产业内部各个部门的同步扩张。(产业扩张过程要求该产业链的各环节要 协调扩张) ●产业组织的扩充。(产业组织的扩充是指产业扩张过程中,产业内的企业 组织在数量上的增加或一体化的发展。产业组织一体化主要有两种类型:企业间的兼并和企业之间以松散的形式组织成企业集团或联合体) 产业地区扩张的区位选择 ●受不同经济区域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与技术经济联系的影响。 ●受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 ●受市场变化、经济活动方式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受经济区域的自然地理条件和基础设施配套水平的影响。 三、产业扩张的限度 ●产业扩张是有限度的,从总体上看,产业的扩张规模受到技术水平、资源 供给和市场需求的限制,从局部区域上看,产业扩张规模还受要素禀赋的影响。 ●产业扩张不足(主要出现在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主要是因为消费的非排 他性和非竞争性造成的) ●产业扩张过度(表现为产业中企业数量过大,产业生产规模过大;产业中 出现了持续性和普遍性的低效益或负效益。造成的原因主要是进入壁垒低和退出壁垒高,而退出壁垒过高则是主要原因) 第二节产业扩张机制 一、产业扩张机制 ●产业扩张机制是指产业扩张过程中各要素相互结合、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的运动过程。 ●产业扩张机制的各种构成要素主要包括:资本、土地、劳动力、技术和市

王俊豪《产业经济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产业关联)【圣才出品】

第9章产业关联 9.1 复习笔记 考点一:产业关联概述(见表9-1) 表9-1 产业关联概述

考点二:投入产出分析原理 1.投入产出分析原理及其理论依据(见表9-2) 表9-2 投入产出分析原理及其理论依据

2.投入产出表的结构形态 投入产出表反映了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国民经济中各产业的投入来源及其产品去向,包括实物型投入产出表和价值型投入产出表两种结构形态。 (1)实物型投入产出表 实物型投入产出表用实物单位来计量投入和产出的产品数量。 假设国民经济由n个生产产品的产业组成,任何一个产业的生产都必须以其他产业的产品和本产业的产品作为投入物,任何一个产业的产品都可以作为其他产业和本产业的投入物,并且还有部分满足社会的最终需求(包括消费需求、积累需求和出口)。表9-3表示产业间的投入产出关系。 表9-3 实物型投入产出表 其中,X ij表示j产业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对i产业产品的消耗量,也称i产业产品分配到j产业的流量;Y i表示i产业的最终产品数量;X i表示i产业的总产品量;n表示划分的产业数。 实物型投入产出表可以分成两部分: ①左边中间产品部分是基本部分,称为产业间产品的流量表。这一部分里的数字表示在

本期生产的且在本期生产过程中被消耗了的产品量。这些消耗量数字实质上反映的是产业间的物质技术联系,数字的大小由产业的工艺技术结构决定。 ②右边第二部分是最终产品部分,是本期生产而不再加工,用于最终使用的产品。最终产品在各个用途上的分配主要由社会经济因素决定。 横向来看,每一行的数字表示该产业生产的产品分别作为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的数量。对于每一个产业,由于总产品=中间产品+最终产品,根据表9-3,可得线性方程组: 1112111 212222212n n n n nn n n X X X Y X X X X Y X X X X Y X ++???++=??++???++=?? ??++???++=?L 纵向来看,每一列的数字表示该产业生产所必需的从包括本产业在内的各产业购进的中间产品的数量,以及最终产品的数量,每一列的各个数字由于计量单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 实物型投入产出表的优点:计量值不受价格波动的影响,适用于研究国民经济中主要产品的生产和使用情况,以及产品之间的生产技术联系。 实物型投入产出表的缺点:每列的数字不能加总,不能得出每种产品生产过程中的物质消耗(投入)总量;统计资料收集较为困难,在经济分析中的应用受到一定限制。 (2)价值型投入产出表 价值型投入产出表记录用货币计量的中间产品价值、最终产品价值、毛附加价值及总产值,如表9-4所示。表9-4中,X ij 表示j 产业生产过程中消耗i 产业产品的价值量,Y i 表示i 产业最终产品的价值量,X i 表示i 产业的总产值,D i 表示i 产业的固定资产折旧额,V i 表示i 产业的劳动报酬,M i 表示i 产业向社会提供的纯收入。 表9-4 价值型投入产出表

产业经济学(商业经济)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优选.)

产业经济学(商业经济)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产业经济学(商业经济)专业培养适应21世纪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具备坚实的产业经济学和流通理论基础,具备高层次管理思维和技能,在各类大型工商企业、政府部门以及其他机构从事综合管理、商品贸易、金融贸易、服务贸易、国际商务、政策研究,具有创新意识、团队合作精神和优秀职业道德的应用性、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二、研究方向 本专业下设流通经济、期货市场、消费经济、品牌研究、黄金市场、产业组织理论与产业发展六个专业方向。 三、学习年限 本专业学制为3年。学生在标准学制年限内提前修满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和学分,符合毕业条件,经批准可提前1年毕业。 在修读年限内,学生按照专业教学计划的要求,修满规定的学分即获得毕业资格。 四、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1.课程分为必修课(包括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选修课。学院要求学生在导师指导下选修课程。 2.研究生最低学分要求为44学分。 其中:必修课为26学分, 选修课为18学分, 在导师指导下选择本教学计划所列的选修课应不少于4门课程。 3.课程考核方式分为考试与考查。公共课、专业基础课采用考试方式,其他课程考核方式由任课教师根据课程内容自行选择,经学院主管领导批准后确定。 4.必修课成绩达到70(含)以上,其他课程的成绩不低于60分,才有资格申请硕士学位。 5.补修课程 跨专业考生以及同等学力考生应补修2门以上本科阶段核心课程,不计学分。补修形式及课程需由导师和学院同意。

五、培养方式 1、在导师负责的前提下,充分发挥集体培养的作用,必要时采用导师小组的培养方式。导师要按照学校有关规定履行职责,做到因材施教,教书育人,全面关心研究生的成长。 2、教学方式除了教师授课外,可根据课程特点、性质采取专题讨论等合适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参与教学和课堂讨论,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工作的能力。 六、必修环节 1.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安排在第4-5学期,时间3-6个月。入学前已有一年以上工作经历的学生可以申请免修社会实践,但需提交相应证明。免修社会实践的学生应更多地参加科研实践,并提交相应科研成果。 2.科研实践 学生在校期间,应积极进行科研活动,潜心学术研究,除参加导师所从事的课题研究项目外,还应参加校内、外组织的不少于10次的学术活动,填写科研实践报告记录册。 3.论文发表 毕业论文答辩前在公开刊物(正刊)上独立发表至少一篇3000字以上本专业研究领域内的学术论文。 4.中期考核 中期考核是在研究生课程学习基本结束之后,论文开题之前,以研究生的培养计划为依据,对研究生的学习成绩、政治思想、科研能力等方面进行的一次综合考核。研究生中期考核工作在第三学期末完成,具体程序见相关规定。 七、毕业论文与学位授予 毕业论文的选题应符合专业方向。论文选题、开题、写作均应在导师指导下进行。通过论文答辩后方可申请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和学位申请程序见相关规定。 本专业授予经济学硕士学位。

15秋川农的《产业经济学本科》在线作业详解

《产业经济学(本科)》在线作业 一、单选题(共20 道试题,共100 分。) 1. 经济增长结构主义观点的假设前提是(). “次优论” . 均衡竞争 . 完全竞争 . 非均衡竞争 正确答案: 2. 中国封建时期最重要的产业政策是(). 农本思想 . 工商业思想 . 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思想 . 农工商思想 正确答案: 3.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中间需求率+最终需求率=1

. 某产业中间投入率越高,附加价值率越低 . 某产业中间投入率越高,附加价值率越高 . 附加价值率+中间投入率=1 正确答案: 4. 《火炬计划》的提出是在() . 六五 . 七五 . 八五 . 九五 正确答案: 5. 东方企业理论的核心是() . 制度 . 人本主义 . 法律 . 企业即家庭 正确答案: 6. 产业关联理论中投入产出分析法的直接理论基础是(). 社会生产目的理论 . 两部类再生产理论 . 垄断与竞争理论 . 社会再生产和关系的理论 正确答案:

7. 在资本主义国家,行业组织的一个明显不足是() . 卡特尔化 . 专业化 . 单一化 . 多样化 正确答案: 8. 下面哪句话正确反映了市场行为、市场结构和市场绩效之间的关系(). 市场结构是决定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的基础 . 市场行为决定市场结构和市场绩效 . 市场结构受市场绩效和市场行为的共同制约 . 市场绩效反作用于市场行为、影响未来的市场结构。 正确答案: 9. 根据功能定位的不同,产业政策可分为:( ) . 产业组织政策 . 农业政策 . 金融政策 . 环保政策 正确答案: 10. 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 一般高增长部门由于距离创新起源更远而处于相对优势 . 一般高增长部门由于距离创新起源更近而处于相对优势 . 一般低增长部门由于距离创新起源更远而处于相对优势

产业经济学论文

产业经济学论文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2017年秋季学期研究生课程考核 (浙江省产业结构分析) 考核科目:产业经济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 学生所在院 (系) 学生所在学科:应用经济学 学生姓名:陈擎 学号:17S010131 学生类别:学术型 考核结果阅卷人 摘要 进入21世纪,在新技术革命和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国际分工格局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产品和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加速转移流动,为适应新形势,世界各国掀起了新一轮的经济结构调整浪潮。同时我国经济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经济发展中的结构性矛盾越来越突出,已成为制约国民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重要障碍。因此,党的十九大把结构调整作为关系经济长远发展的全局性的重大战略问题来抓,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关键和重点就是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目前浙江经济已经走过了以数量扩张为主要特征的工业化初期阶段,进入了以结构调整、增长转型为主要特征的工业化中期阶段,面临着促进经济发展从量的扩张到质的提高的转变,产业结构处在高变动和大调整之中。如何因势利导把握产业结构演变趋势,

主动地推进产业结构的转换与优化升级是浙江下一步发展的关键。本文以产业结构理论为出发点,既着眼于当前的需要,更着眼于未来,立足浙江省情,分析了浙江省产业结构演变历史与动因,从三次产业结构、社会总产值结构、一二三产业内部结构以及地区比较等方面对浙江省产业结构状况进行多视角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浙江产业结构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与不足,针对这些问题与不足,文章提出了未来浙江产业结构调整的原则与重点,并提出了产业结构调整若干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浙江省,产业结构,分析与建议 目录 第一章绪论 国内外研究背景 (1) 有关产业结构理论的国内外研究回顾 (4) 第二章近现代浙江产业发展 近现代浙江产业发展....................................................6第三章浙江经济发展中的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浙江经济发展状况................................. .. (11) 浙江产业结构发展现状分析 (14) 第四章当前浙江产业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 (18) 第五章结语 (23) 主要参考文献 (24) 第一章绪论 国内外研究背景

产业经济学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产业经济学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代码:020205 (所属一级学科:0202 应用经济学) 一、培养目标 1.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树立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思想,遵纪守法,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学术修养,身心健康。 2.本学科专业是一级学科应用经济学的二级学科,主要研究产业系统发展和运行的基本经济规律,以现代经济理论与管理理论为指导,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应用经济学的理论与知识,掌握解决产业经济领域实际问题的能力。本专业培养的研究生具有扎实的经济学理论基础、较深广的产业经济学专业知识和较高的科研能力,能胜任教学、科研和组织管理等多方面的工作,毕业生适宜在国家各级综合管理部门、企业集团、跨国公司、银行、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以及工商企业从事经济管理、理论研究与教学工作。 3.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阅读专业外文资料,并具有较好的写作能力。 二、培养方向 1.产业经济与区域发展 2.石油工业经济与管理 三、学习年限:2年 四、学分要求:总学分最低28学分,必修课不得低于16学分 课程类别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学时学分学期备注 必修课 公共 必修 课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其中: S121001 自然辩证法32 2 1 S121002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20 1 2 S111001 基础外语(含听、说、读、写)100 5 1-2 公共 基础 课 S091005 应用统计方法56 3 1 任选 1门S081011 运筹学48 3 1 专业 基础 课 S121008 产业规制与产业政策48 3 2 任选 3门S121014 产业组织理论48 3 1 S122018 发展经济学理论48 3 2 必修S000001 参加8次以上学术报告,提交一篇 学术报告 1 3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