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与社会九年级单元测试卷参考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1.25 MB
- 文档页数:10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评估测试题参考答案(一)第一单元一、选择题(本题有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请选出各题中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不21、(10分)(1)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文革。
(3分)(2)十一届三中全会。
(2分)(3)全面小康。
(2分)(4)略(3分)22、(8分)(1)和平问题。
(2分)(2)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恐怖主义等。
(3分)(3)略(3分)23、(6分)抗美援朝战争;肃清了国民党残余武装和土匪;和平解放西藏;建立各地各级人民政府;恢复和发展了国民经济;完成了土地革命。
(各1分)24、(10分)(1)20世纪60年代初,美苏两国都具备相当的军事实力,拥有足以毁灭地球数次的核武器,当时确实出现剑拔弩张的局面。
但也正因为如此,双方互相威慑,彼此牵制,谁都不敢轻举妄动。
另外,苏联军事实力稍逊于美国,赫鲁晓夫只好妥协,最终没有发生直接的军事冲突。
(4分)(2)国内民众的反对越来越强烈。
这反映出人民不想再遭受战争之苦,祈盼和平的愿望。
民众的呼声和反战行动最终起到了遏制战争的作用。
(2分)(3)古巴导弹危机反映了“冷战”时期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之间大搞军备竞赛,争夺霸权。
美国民众反战示威反映了世界各国人民都渴望和平、反对战争。
(2分)(4)冷战时期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之间大搞军备竞赛,争夺霸权,是世界长期不得安宁的主要根源,威胁着世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2分)25、(14分)(1)英国是通过发动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占领香港的。
(2分)①1842年,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南京条约》,英国侵占香港岛。
②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与英国签订《北京条约》,英国侵占了九龙司。
③1898年,英国强租新界。
(各2分)(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共中央作出了“暂不收回香港”、“长期打算、充分利用”。
(2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日益提高,为香港回归创造了决定性的条件; “一国两制”的构想,更为香港顺利回归提供了现实可行的途径。
初三历史与社会九年级(全一册)第一单元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单元测验卷(本卷满分80分)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题有16小题,每小题2分,共32分。
请选出各题中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二战结束后一直延续到80年代,美苏争霸的主要形式是:(C)A建立政治军事集团北约华约B“热战”C“冷战”D部署导弹核弹2、1960年被称为“非洲独立年”是因为:(A)A1960年非洲有17个国家宣告独立B最大的殖民地国家印度在1960年宣告独立C1960年非洲最后一个殖民地纳米比亚独立D1960年开始整个非洲大陆吹响了独立的号角3、下列哪些事件是二战后“冷战”的产物?(D)①以色列修建隔离墙②古巴导弹危机③北约的建立④美国发动侵越战争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4、下列哪一事件不属于新中国成立后巩固新政权的措施?(C)A抗美援朝B土地改革C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D和平解放西藏5、1951年,一位美国将军说:朝鲜战争是“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同错误的对手,打一场错误的战争。
”你认为“错误的战争”的含义是:(B)A二战给世界带来巨大灾难,世界人民反对战争B美军入侵朝鲜是非正义战争C美国选择中国作为对手是错误的D美国错误估计了中国的力量和气魄6、下列属于我国“一五”计划成就的是:(D)A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B标志中国建立起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C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D中国第一辆国产汽车诞生7、“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这一口号:(B)①反映了毛主席“人多力量大”的正确思想②反映了人类必然战胜自然界的坚定信心③脱离了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④导致了高指标、浮夸风的出现A②③B③④C①②D②④8、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创造了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这是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创造;三大改造中,对民族资产阶级采取“赎买”的方针,这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创造;改革开放时期,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是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
2023-2024学年全国全部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初中地理单元测试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3小题,每题3分,共计39分)1.(1)如图例中表示国界和铁路的分别是( )1.(2)关于这两幅图叙述正确的是( )①a图比例尺大②a图的内容较详细③在b图上量算距离较精准④a图所示的地区范围较大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答案】B【解析】题干中的图例表示的意义:①是大洲界线;②是国界线;③是铁路线;④公路。
结合题意。
【答案】C【解析】在图幅相同的条件下,表示的范围越小,比例尺越大,内容越详细;表示的范围越大,比例尺越小,内容越简略。
图幅相同,a图范围大,比例尺小,内容简略,b图范围小,比例尺大,内容详细,因此在b图上量算距离较精准。
2.下列不属于世界文化遗产范围的是( )A. 保护良好的热带雨林B. 古代的城堡和庙宇C. 历史著名的壁画、碑刻D. 皇家的宫殿和陵墓【答案】A【解析】解:文化遗产,保持民族文化的传承,是连接民族情感纽带;古代的城堡和庙宇、历史著名的壁画、碑刻、皇家的宫殿和陵墓都属于文化遗产.热带雨林属于自然景观,不属于世界文化遗产范围,符合题意.故选:A.3.下列关于丘陵的描述正确的是A. 峰峦起伏,坡度陡峻B. 四周高,中间低C. 起伏不大,坡度和缓D. 地势平坦,面积广阔【答案】C【解析】丘陵为世界五种陆地基本地形之一,是指地球表面形态起伏和缓,绝对高度在500米以内,相对高度不超过200米;山地一般指海拔在500米以上,起伏较大的地形;高原是指海拔在500m以上、面积较大、顶面起伏较小、边缘又较陡的高地;平原是指海拔200米以下,坡度小,起伏小的地形;盆地是指中间低四周高的地形。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第一、二单元综合测试卷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得分________一、选择题(本题有20小题。
其中1—8题,每小题1分;9—20题,每题2分,共32分。
各题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选出最符合题意的选项。
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我国在改革首先在()展开A、内地B、农村C、城市D、沿海2、我国最早实行对外开放的是哪些省? ①广东②浙江③江苏④福建A.①② B.②③C.①③ D.①④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开始转移到____上来。
A、经济建设B、文化建设C、政治文明建设D、法制建设4、近代中国的对外开放与现在的对外开放有哪些方面的差异?①前者向西方学习资本主义,后者向苏联学习社会主义②前者是主权沦丧的情况下被迫开放的,后者是维护主权的前提下主动开放的③前者的开放加大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和掠夺,后者的开放促进了中国的发展和强大④前者只学习资本主义的经济和科技,后者学习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A.①②B.①③C.②④D.②③5、我国形成“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方针是在A.新中国成立后B.改革开放后C.香港回归后D.澳门回归后6、中国政府在对待香港和台湾问题的政策上的共同点有:①社会经济制度不变②生活方式不变③不派干部去港台④不派驻军队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7、3月22日,台湾民进党进行“入联公投”,只有35.7%的人参加,这表明①搞台独不得人心②任何分裂祖国的图谋注定要失败的③台湾民众参政意识不强④统一是台湾人民的共同心愿和根本利益所在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8、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标志着:①“冷战”的结束②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③两极对抗的国际政治格局已被打破④新的国际政治格局已经形成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9、导致当今世界南北差距扩大的根本原因是A发展中国家教育落后B发达国家科技发展比发展中国家快C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D发展中国家生产力水平落后10.2007年12月底,日本首相福田康夫访华,中日双方在诸多领域达成共识,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将于2008年春天樱花盛开的时候访问日本。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全一册)单元测试卷(一)班级-------------- 学号-------------- 姓名-------------- 成绩-------------一.选择题1.1945年2月,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即将胜利之际,苏、美、英三国领导人在什么地方聚会,商讨有关战后的重大问题,并签订了协定。
()A.苏联的雅尔塔B.美国的华盛顿C.英国的伦敦D.法国的凡尔登2.标志着东西方对峙格局形成的两大集团是`````````````````````````()A.以英国为首的“北约”和以中国为首的“华约”B.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和以苏联为首的“华约”C.以中国为首的“北约”和以英国为首的“华约”D.以苏联为首的“北约”和以美国为首的“华约”3.北约首脑宣称,要对社会主义国家采取除军事以外的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人们称之为``````````````````````````````````````````````````````()A“敌对”政策B“热战”政策C“冷战”政策D“对峙”政策4.第二次次世界大战以后,最具有世界意义变化之一的事件是````()A.万隆会议B.非洲大陆的解放C.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瓦解D.“北约”和“华约”两大集团的出现5.标志殖民时代终结的是``````````````````````````````````````````````````()A越南北部、朝鲜和中国相继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B 1955年的万隆会议C.大殖民地国家印度的独立D.1990年纳米比亚的独立6.1964年,在第一届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上,许多发展中国家发表了宣言,要求改变不平等的国际地位经济秩序,这个宣言指的是()A.《七十七国集团联合宣言》B.《七十一国集团联合宣言》C.《七十五国集团联合宣言》D.《七十三国集团联合宣言》7.中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近三亿无地少地农民,分到了土地、农具、牲畜和房屋,农民真正获得解放是在`````````````````````````()A.1949年10月B.1952年10月C.1952年底D.1949年底8.中国建立起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正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时间是()A.1949年10月B.1949年底C.1956年底D.1952年底9.爆发“文化大革命”的时间是`````````````````````````````````````````()A.1956年B.1966年C.1968年D.1976年10.“文化大革命”时期,林彪四人帮都搞打倒一切,全面内战,使得人心慌慌,工人不能上工,学生不能学习,农民不能种田,国家经济停滞不前,这充分表明`````````````````````````` `````````````````````````````()A.发展才是硬道理B.改革是发展的强大动力C.稳定是发展和改革的前提D.发展是改革的目的11.1970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东方红1号,成为世界上第几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A.三B.五C.四D.六12.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农民的两大创举是``````````````````````````````()A.乡镇企业、民营企业B.民营企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C.乡镇企业、费改税D.乡镇企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3.下列不属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作用的是```````````````````````()A促进农业生产迅速发展B极大地激发起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C使中国很快地解决了12亿人口的温饱问题D使农村改革取得成功14.会议果断地决定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口号,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
九年级历史上第一单元测试班级姓名一、选择题1.14—16世纪,欧洲兴起一股追求个性解放和思想自由的风潮,这一运动被称为“文艺复兴”,它最早兴起于:()A、英国B、法国C、意大利D、德意志2.文艺复兴时期,产生了一大批杰出的人才与作品,其中不朽名作《蒙娜丽莎》的作者是:()A、达•芬奇B、米开朗其罗C、凡•高D、拉斐尔3.下列表述不能体现文艺复兴思想的是:()A、追求个性解放、思想自由B、反对特权和等级制度C、主张以人为中心D、主张信奉宗教,宣扬神学4.坚信地圆学说,并第一个成功进行环球航行的航海家是:()A、麦哲伦B、哥伦布C、郑和D、迪亚士5.在新航路开辟过程中,第一个到达美洲,发现新大陆的航海家是:()A、麦哲伦B、哥伦布C、郑和D、迪亚士6.增进了世界各地区联系与交流,促进了各民族的融合的历史事件是:()A、造纸术的传播B、新航路的开辟C、美国独立战争的胜利D、英国资产阶级革命7.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反对的国王是:()A、詹姆士一世B、詹姆士二世C、查理二世D、查理一世8.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一次决议,确立了“议会主权”原则,使英国最终确立了新的政治体制,即:()A、总统制B、君主制C、君主立宪制D、议会制9.了解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之初的情况,下列可供参考的文献是:()A、《荷马史诗》B、《人权宣言》C、《独立宣言》D、《权利法案》10.打响北美独立战争第一枪,标志独立战争开始的事件是:()A、来克星顿枪声B、《独立宣言》发表C、第二届大陆会议召开D、华盛顿当选总统11.领导了北美独立战争,并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任总统的是:()A、林肯B、华盛顿C、拿破仑D、杰佛逊12.大革命前的法国实行了等级制度,社会成员分成三个等级,其中属于第三等级的是:()○1城市资产阶级、市民○2农民、工人○3天主教士○4贵族A、○1○2B、○1○3C、○3○4D、○2○313.法国大革命开始的标志是:()A、三级会议的召开B、处死国王路易十六C、热月政变D、攻占巴士底狱14.“人生来就是平等的,财产权是人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体现了哪一文件的核心思想:()A、《权利法案》B、《人权宣言》C、《独立宣言》D、《法典》15.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声势最为浩大最彻底的一次革命是:()A、辛亥革命B、英国资产阶级革命C、法国大革命D、美国独立战争16.在19世纪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帝国,被法国人民誉为民族英雄的人物是:()A、罗伯斯庇尔B、拿破仑C、戴高乐D、华盛顿17.下列文献中,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立法规范的文献是:()A、《权利法案》B、《人权宣言》C、《独立宣言》D、《法典》18.下列历史人物中,历史的评价不同于其它人物的是:()A、克仑威尔B、罗伯斯庇尔C、拿破仑D、华盛顿19.以下关于英国、法国、美国资产阶级革命发生的共同原因的表述中准确的是:()A、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需要B、封建专制制度腐朽的结果C、君权神授学说同议会矛盾的结果D、殖民压迫民族独立愿望的增强20.世界各民族的历史逐步融合为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的标志是:()A、佛教的传播B、西欧封建社会的形成C、基督教的传播D、新航路的开辟二、填空题21、被誉为文艺复兴先驱的是______他的代表作是____________;写有著名的《王子复仇记》的戏剧家是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B C A C D D D B A A题号11 12 13 14 15答案 D A A C A二、非选择题16(1)西藏和平解放、土地改革、抗美援朝、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进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任选两点)(2)大跃进和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
损害了群众利益,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造成了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给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造成重大损失。
(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变单一的公有制经济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17(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2)1953年;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18(1)旧中国:图一;七十年代:图四;八十年代:图三;九十年代:图二。
(2)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②结束了长期的对抗,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3)①珠海、深圳;②香港的回归不仅洗雪了中国人民的百年国耻,也是完成了祖国统一大业的重要一步。
19(1)实行计划生育(1分);把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1分),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2分)。
(2)正方:我国人口数量大,但计划生育成效显著,降低了我国的人口出生率,减缓了人口的过快增长(2分);同时由于控制人口和平均寿命延长等因素,近年来我国老年人口数量增加很快,在经济发展水平还不够高的情况下,出现人口老龄化的趋势,会给我国的社会发展造成很大压力;另外,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人口的需求大,许多地方出现劳动力人口短缺的现象。
(后两点任答一点即可,2分)反方:我国人口基数大,虽然出生率显著下降,但每年新增人口仍很多(2分);人口数量大会引发人口与资源、环境、发展之间的矛盾,对自然、社会、经济带来沉重的压力,加剧了资源危机、环境恶化加重就业压力,使教育、住房、交通等问题更加突出。
2022-2023学年全国九年级下地理单元测试考试总分:10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卷I(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计 8 小题,每题 5 分,共计40分)1. 读我国江南丘陵某地地表结构和农业用地结构饼状图,完成下列小题。
(1)该地区农业用地结构不合理的主要表现是()A.过度开垦B.过度放牧C.过度植树D.过度养殖(2)要是该地区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出路在于()A.平原退耕还草,大力发展畜牧业B.陡坡缓坡都用来植树造林,改善环境C.多修梯田,扩大水稻种植面积D.因地制宜调整农业结构,积极开展多种农业经营2. 2015年“地球日”活动中,中国区主题是“能见蔚蓝”。
“能”意味着可再生能源能够带来改变,“蔚蓝”代表每个人对告别雾霾、寻回蓝天的期待。
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雾霾,是雾和霾的组合词。
下列天气符号中,表示雾的是()A.B.C.D.(2)下列举措有利于实现“寻回蓝天”的是()A.推广使用一次性筷子B.增加私家车保有量C.垃圾焚烧处理D.提倡步行或骑自行车上学3. 读“长江武汉段径流量逐月变化图”,完成以下小题。
(1)上图所示信息能体现出我国水资源分布特点是()A.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不均匀B.我国水资源年际变化大C.我国水资源季节变化大,夏秋多,冬春少D.我国水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2)造成我国水资源这种分布特点的主要原因是()A.地势高低的影响B.纬度高低的影响C.人类活动的影响D.季风气候的影响(3)缓解我国水资源这种分布特点的主要途径是()A.植树造林B.跨流域调水C.修建水库D.建防洪大堤4. 读图中国人均资源占有量与世界平均水平的比较图,完成(1)~(2)题(1)下列资源中,人均占有量最接近世界平均水平的是( )A.石油B.水C.耕地D.煤炭(2)图反映我国资源的基本国情是( )A.总量丰富B.人均占有量少C.总量缺乏D.人均占有量多5. 如图为我国六次人口普查统计图,读图回答(1)~(3)题.(1)图中反映出我国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时段是( )A.①段B.②段C.③段D.④段(2)图中反映出目前我国的人口现状是( )A.人口增长速度过快B.老年人口比重大C.人口数量多D.劳动力素质较低(3)十八届三中全会后,全国各地陆续开放实施“单独二胎”政策(即夫妻双方一人为独生子女,第一胎非多胞胎,可生二胎).在我国当前的人口现状下提出并实施这一政策,不是因为( )A.人口分布不均衡B.人口老龄化现象严重C.社会养老负担重D.青壮年劳动力不足6.某国2018年年初共有人口500万人,年内出生并成活婴儿4.85万人,死亡人口5.2万人。
初三年级上册练习册历史与社会答案
1—8CADDADBC
9. 第二次—第一次革命—改革奴隶制—封建制彼得二世—亚历山大二世资产阶级—地主阶级
10.①大化改新。
唐。
日本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②明治维新。
结果失败。
日本成功的前提是推翻了封建幕府统治。
中国封建势力过于强大③抵御外来侵略,脱亚入欧,成为资本主义强国
11.①美国南北战争,日本明治维新,俄国农奴制改革②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资本主义实力大增,最终战胜封建主义,确立对世界的统治③洋务运动。
没有触及封建制度的根基
第六单元测试卷
1—9BCCDACBDC
10. 美国—英国。
资产阶级革命—无产阶级运动。
第一个无产阶级国家—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民族解放革命—资产阶级革命。
地主阶级—资产阶级
11. ①奴隶制的“废存问题”②限制奴隶制,维护祖国统一③《宅地令》、《解放黑人奴隶宣言》(4)废除了奴隶制,维护了祖国的统一。
第三课转变中的社会生活1. 下列现象和近代前期的社会生活有关,其中有一项的叙述与当时的史实不符合,它是()A.张某在阅读《申报》时获知日本强占台湾的消息,他悲愤万分B.戊戌变法期间,李某在商务印书馆担任编辑C.《辛丑条约》签订后,王某一家被迫从世代居住的东交民巷搬出D.刘某乘坐火车,沿着中国自己设计建造的第一条铁路干线到北京参加科举考试2. 洋务运动期间,中国自主修建了第一条铁路,起自河北唐山,止于胥各庄,名为唐胥铁路。
1881年建成后,清政府却认为,火车震动了东陵的先王神灵,因而禁止使用机车,只准以骡马拽引车辆,人称“马车铁路“。
这一事件反映了()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进步B.清王朝拒绝一切西方先进技术C.民众的愚昧和思想落后D.封建专制统治与时代大潮间的巨大落差3. 分清“史实”与“观点”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能力之一。
以下表述属于“观点”的是()A.19世纪中后期,西方发明的火车传入中国B.19世纪70年代后,中国开始架设有线电报C.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颁布了剪辫、易服和禁止缠足等法令D.火车的出现改变了人类出行的方式,促进了商品的流通4. 如图是清末河北邢台火车站人们乘坐蒸汽火车的的场景,当时的报纸写到:“乘车者面带喜色,旁观者亦皆喝彩。
”这反映出()A.图中的交通下具从根本上改变了当时人们的出行方式B.人们对新的交通下具火车有敌视态度C.中国社会具备接纳新事物的能力D.工业文明对当时的中国社会进行了彻底的改变5. 1898年,慈禧太后坐了一次汽车之后,就下令不再坐汽车了,因为汽车的司机不跪且坐,而且居然坐在太后的前面。
这一现象反映了()A.慈禧厉行节约B.封建观念阻碍近代化C.汽车售价昂贵D.中国不需要汽车6. 李兴生活在20世纪20年代的上海,他的生活中可能有()A.①②③④B.①②C.③④D.①②④7. 19世纪80年代,一位住在天津的高官要与在上海的亲友取得联系,下列可以选择的最佳手段是()A.拍电报B.写封书信C.上网D.移动电话8. 假如你生活在19世纪末,你的生活中会有下列哪些现象出现()①用轮船经营航海业②在北京可以坐火车到张家口③用电报和上海的朋友联系④中国有了近代第一支海军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9. 79年,唐廷枢提议修建唐胥铁路。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