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连平县南岭山地森林及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试点示范方案

连平县南岭山地森林及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试点示范方案

连平县南岭山地森林及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试点示范方案
连平县南岭山地森林及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试点示范方案

连平县南岭山地森林及生物多样性生态功

能区试点示范方案

连平县发展和改革局

2014年7月

目录

一、生态现状—————————————————————1(一)、土地资源———————————————————1(二)、水利水资源——————————————————2

(三)、植被资源———————————————————2

(四)、生物资源———————————————————4

(五)、矿产资源———————————————————5

(六)、生态旅游资源—————————————————7

二、生态发展的主要问题和困难—————————————8

(一)、生态产业存在的问题——————————————8

(二)、社会经济存在的问题——————————————9

三、生态发展目标和思路————————————————

10

(一)、基本思路———————————————————10

(二)、发展目标———————————————————11

(三)、重点工作计划—————————————————12

四、形成示范的有利条件分析——————————————

14

(一)、生态优势明显—————————————————14

(二)、自然资源丰富—————————————————15

(三)、交通便利———————————————————16

(四)、社会发展潜力大————————————————

17

五、支撑与保障————————————————————18

(一)、加强组织领导—————————————————18

(二)、加大投入力度—————————————————18

(三)、加强法制建设—————————————————18

(四)、提高科研能力—————————————————19

(五)、强化宣传教育—————————————————19

(六)、加快人才培养与引进——————————————19

连平县位于广东省的东北部、河源市的西北部,全县的总面积约有2288平方公里,地理跨度为东经114°14′至114°55′、北纬24°5′至24°38′,东西长约72.4公里,南北宽约55.6公里。全县总面积约2288平方公里,境界线总长约350公里。连平县东与和平县接壤,西与翁源县毗邻,南与新丰县和东源县相连,北与江西省龙南县和全南县交界。距离广州市217 公里、河源市107公里、深圳市278 公里、赣州市263公里。拥有“一流的环境,一流的森林,一流的水质”,连平是“广东省生态县”、“全国生态建设示范区”,是东江一级支流新丰江的主要发源地,是广东北部生态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生态现状

(一)土地资源

据2009年的统计资料,连平县农林业用地面积为213979.6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94.05%;水面为2009.6公顷,占0.88%;建设用地为5669.6公顷,占2.49%。在农林业用地中,农作物耕地面积为18806.8公顷,占8.27%;林地为184657.8公顷,占81.17%;园地为5159.4公顷,占2.27%。连平县各类土地利用占全县土地面积的比重如图1-1所示。从总体上看,全县土地资源丰富,但后备土地资源较为不足,山地比重大,林地资源较多,而耕地资源相对较少,呈现“八山半水半分田,半分道路半分庄园”的土地分布格局。

图1-1 连平县各类土地利用的比重示意图

农业用地主要分布于陂头、隆街、上坪、油溪、元善等镇。农作物耕地绝大部分位于较平坦的地区,或坡度小于25°的丘陵山地,且水力资源丰富的地区,主要分布在陂头、隆街、元善、上坪、忠信等镇。建设用地主要分布在忠信、元善、大湖、隆街和三角等镇。其中,城乡建设用地主要分布在三个中心镇(忠信、元善、隆街)和油溪、大湖等镇;交通运输用地主要分布在元善、三角和大湖等镇;水利设施用地主要分布在大湖、忠信和绣缎等镇;其他建设用地主要分布于上坪、陂头、内莞和三角,其他镇也有零星分布。其他土地主要分布在油溪、隆街、元善和上坪等地。

(二)水利水资源

连平不仅气候温和、雨量充沛,而且山峦起伏、森林茂密,具有丰富的水资源蕴藏量。多年平均降雨量约1740毫米,多年平均径流深约980毫米。地表水多年平均自产水量约21.92亿立方米,入境水量约0.43亿立方米,人均拥有水量可达6123立方米,是全国平均水平的 2.8倍。由于山高坡陡、河流天然落差大,河流水力资源十分丰富。经测算,全县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

达15.51万千瓦,可开发量10.66万千瓦,年均可开发电量3.77亿度。连平现有水库74宗(表1-1),水库的总库容达9190万m3。截至目前,地下水资源尚未经系统的分析论证,初步估计约占地表水的10%左右,即可开发利用量约2.3亿立方米/年。虽然地表有较多的泉眼出露,但流量均较小。目前地下水开采利用主要为家庭和少数单位生活用水取用的浅层地下水。

表1-1连平县现有的水库列表

连平县有集雨面积100km2以上河流8条(表1-2),其中有6条属于东江水系,分别是连平水、大蓆水、双头河、大湖水、忠信水、高陂河等;2条属于北江水系,分别是陂头河与贵东水。全县集雨面积10km2以上的支流多达62条。大部分河流水质良好,无污染,主河段水质Ⅰ~Ⅱ类(局部Ⅲ类)。泥沙含量甚微,以洪水造成的推移质砂砾为主,河流自净能力强,水生态环境良好。洪水以山洪为主,多出现在6月~8月,易涨易退,一般淹浸不超过24小时。

表1-2 连平县河流水资源统计表

(三)植被资源

连平县拥有非常丰富的森林资源,森林覆盖率超过75%,为改善和维持连平优美的生态环境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是东江水资源的强大保障。现有林业用地约18.5万公顷(表1-3),占全县国土面积约83.2%。全县生态公益林面积约8.1万公顷,商品林面积约10.4万公顷,活立木总蓄积量达758万立方米。建有1个省级自然保护区、3个县级自然保护区和2个县级森林公园。2000年以来,通过组织实施造林灭荒工程、生态林建设与改造工程、生物防火林带工程、绿色通道建设工程、保护区体系建设工程、护林防火队伍建设工程、速生林工程、特色经济林工程、森林围城工程、文明县城建设工程等,积极推进林业生态县建设,于2008年成功创建广东省林业生态县。

表1-3 连平县林地用地面积统计

有林地未成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无林地总林业用地面积* 162858 7233 247 8138 6767 185254 *单位:公顷

植被类型主要有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针叶林、竹林、高山灌丛(草)、茶林、油茶林、桉树林和草坡等9个主要类型(表1-4)。连平县境在海拔200-1430m之间,不同的海拔层次,生长着不同的植物种类:在海拔750m 以上的山地,大部分山地生长着灌木类(岗松、桃金娘)和鹧鸪草等较矮小的植物;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分布在海拔700m以下的低山,主要在海拔400-600m的山地;马尾松分布在海拔250-300m的地

方,包括丘陵地带和阳光充足、土质干瘠的低山阳坡,且天然更新良好;杉木主要分布在海拔450-600m的深山、低谷,喜土壤肥沃,气候湿润的阴坡;在丘陵地区及阳光充足的低山没有杉林分布;壳斗科、樟科、木兰科、蔷薇科等重要用材阔叶树种以及毛竹,生长在质地疏松、土壤湿润,在海拔400-700m的低山;油茶分布较广,生长在海拔250-800m的丘陵、低山;竹柏分布在海拔400m左右的山谷河旁湿润地段;榆科主要分布在海拔300m左右的溪旁。

马尾松林主要分布在大湖、绣缎、贵东、三角、忠信,1983年飞播的大头山播区,成效面积为5万多亩,属本县纯松林最大面积的片段。湿地松在元善、隆街、油溪、忠信、大湖都有上万亩的分布。杉木主要分布在国营林场及集体林场,共18多万亩,全县各乡镇皆有分布,较多的是油溪、内莞、上坪、元善、隆街、九连山林场、牛岭水林场、黄牛石林场。次生阔叶林全部分布在低山地,主要是油溪、上坪、内莞、陂头、隆街、黄牛石林场,其典型树种杨梅群落,红锥群落、米锥群落、马蹄荷群落。人工栽种的阔叶林主要是桉属,大湖、隆街较大面积。油茶各处皆有分布,绣缎纯林最多,内莞等地有大量分布,许多油茶生长在松树林的下层。茶叶各处有分布,较多的有莲塘茶场5000多亩,另外,黄牛石南坡海拔800米上下,仍保存一大片天然茶树。

表1-4 连平县主要植被类型

序号植被类型特征或分布描述

1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米锥+圆齿荷林,红维林,大叶锥林,甜锥+米锥林,青栲+南岭栲十大叶锥林,高山矮林(马蹄荷)

2 针阔叶混交林

红润楠+杨梅+马尾松,马尾松+圆齿荷+广东润楠,马尾松

+杨梅

3 针叶林暖性杉木林(人工),热性马尾松林(天然、人工)、杉木+马尾松

4 竹林山地的毛竹林,箬竹林,河谷的青皮竹、簕竹林

5 高山灌丛(草)以杜鹃、桃金娘、岗松、柃、芒、铺地蜈蚣等为优势植物

6 茶林分布在黄牛石海拔800米上下的原生茶树,以及人工栽种的茶园

7 油茶林在稀疏的松林下

8 桉树林栽培于丘陵地区,主要是绣缎、大湖、三角、忠信一带

9 草坡主要为次生群落,一般系人为活动或耕作后形成的荒芜地,有五节芒等

(四)生物资源

连平县拥有非常丰富的生物资源,境内的野生高等植物超过2000种,其中有银钟花等多种珍稀濒危植物或国家重要保护植物。动物3000多种,脊柱动物160多种,其中穿山甲、蟒、金钱龟等是珍稀濒危动物。全县已开发利用的有水稻、小麦、土豆、甘薯、花生、油菜、大蒜、蚕豆、茶、蔬菜等农经作物60多种300多个品种;有柑橙、柚子、李、梅、柿、栗、桃、梨等水果10多种30多个品种;有厚朴、杜仲、山栀子、巴戟、灵芝、鱼腥草等药用植物100多种;此外还有很多待开发的野生生物资源。丰富的生物资源是连平生态县建设的独厚优势,为生态农业、农林产品深加工和南药生产提供了重要基础。

1.植物资源

根据资料统计,已发现连平县分布的高等野生植物超过2000种,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9科9属9种,其中Ⅰ类重点保护的有南方红豆杉;Ⅱ类重点保护的苏铁蕨、金毛狗、桫椤、华南锥、半枫荷、香樟、花榈木等;此外还有濒危稀有的穗花杉、观光木、松叶蕨、巴戟等。

主要经济植物有:金毛狗、海金沙、茶、油茶、杨梅、山楂、糖梨、五指毛桃、桃金娘、巴戟、麦冬、猕猴桃、金叶含笑、阴香、肉桂、山苍子、檫树、润楠、天料木、杨桐、杜鹃、荷木、油桐、酸枣、算盘子、油甘子、阿丁枫、枫香、乌桕、石斑木、椆类、吊皮锥(青钩)、米锥、马蹄荷、柿、朴树、山黄麻、白桂木、冬青、枳椇、岭南槭、盐肤木、野漆树、鸭脚木、乌饭树、毛竹、篱竹、簕竹、青皮竹、箬叶竹、淡竹、野芭蕉,等等。

2.动物资源

据粗略统计,野生动物有3300多种,其中脊椎动物162种,鱼纲6科17种,两栖纲1目6种,爬行纲3目11种,鸟纲8目53种,哺乳纲6目72种。软体、节肢、脊椎三门动物均有饲养,共51种。此外,经普查,森林昆虫上百种,有资源性的中华蜜蜂、紫胶蚧,天敌性的红猎蝽、素猎蝽、齿角斑步甲、七星瓢虫、东方巨齿蛉、普通长脚蝴蜂。

野生动物的稀有性:a、两栖及爬行动物有Ⅰ类的蟒蛇、Ⅱ类的虎纹蛙、眼镜王蛇、眼镜蛇及省级保护的棘胸蛙、沼水蛙、平胸龟;b、鸟类有Ⅰ类的长尾雉,属Ⅱ类保护的白鹇、鹰(隼)类、黄嘴角鸮、斑点鸺鹠;c、兽类有属于Ⅰ类的云豹,Ⅱ类的穿山甲、鬛羚、水鹿等,省级保护动物豹猫、食蟹獴、豪猪等;d、“三有”动物野猪、华南兔、果子狸、黄鼠狼等等;

e、已消失的华南虎、豺等。

(五)矿产资源

连平县地处九连山多金属成矿带,矿产资源丰富,种类有67种之多,初步探明储量较大并具有开发价值的矿产有煤、铁、

钨、锡、铅、锌、石灰岩等矿种。连平是广东省黑色金属和有色金属储量较为丰富的一个县,铁矿储藏量位居全广东省第一,素有粤北“有色金属之乡”之称。目前有金属矿场4个、矿点15个,其中铁、铅、锌、钨、锡矿已得到初步开发,每年为地方提供大量财政收入,而且还具有较大的发展前景。此外,连平县还有丰富的非金属矿产资源,如煤、石灰岩、大理石、白云岩、耐火粘土等。据省七五六地质大队等单位评估,连平县是河源市矿产种类最多、储量最丰富的县之一。

煤炭:连平煤炭资源分布广泛,计有煤矿和煤点21处。主要煤系为“测水”煤系(忠信组),次为“龙潭”、“红山”煤系等。工业储量约1960万吨,均属无烟煤。

铁矿:县内铁矿资源丰富,分布有11处,工业储量(矿石量)约12839万吨,其中有大型铁矿床大顶铁矿。

铜矿:县内发现的铜矿主要有3处,可达中型的锯板坑钨矿伴生铜,工业储量约17万吨;其余两处均为小矿点,未正式计有工业储量。

铅锌矿:县内已发现铅锌矿14处,工业储量(含金属量)约99万吨,其中达中型矿床的有大尖山铅锌矿。

钨矿:县内有钨矿5处,工业储量(金属量)约22万吨,其中属特大型矿床的有锯板坑钨锡多金属矿。

锡矿:县内锡矿主要为大顶铁矿、锯板坑钨矿和大尖山铅锌矿的伴生矿,具单独矿床的有2处,分布于上坪镇一带。工业储量(锡金属量)约26万吨。

金矿:县境内金矿点有蓝屋顶金矿点、县城西山金矿点和油溪金矿矿化点。由于矿点规模和地质勘探程度有限,未能计出工业储量。

银矿:县境内银矿主要为锯板坑钨矿的伴生银矿,金属储量约418吨,另无独立的银矿床。

磷矿:县境内磷矿有2处,磷矿石储量约1.6万吨。

石灰岩:县内分布范围很广,其中较大范围的有:陂头圩周围的陂头石灰岩,宽约2公里,长达15公里,地形比高达200米;内莞圩附近的内莞石灰岩,储量可达1亿多吨,其中部分可作为制水泥用料,大量可作烧石灰用料。上坪石灰岩、田源石灰岩和隆街附近石灰岩也有一定的范围和储量。

白云石矿:县内分布范围较广,储量较大的有盘石——莲塘白云石矿。该矿有一至特级优质白云岩2~13层,属海相沉积碳酸盐岩。白云岩矿石储量约255429万吨。该白云石矿质量优良,可作炼铁溶剂、耐火材料,并可作玻璃、陶瓷配料及辉绿岩铸石和提炼镁的原料,有很大的潜在经济价值。

粘土矿:绣缎耐火粘土矿位于大湖圩北东方向2.2公里。矿体长度约450米,宽度约200米,最大厚度为17.3米,一般厚度为8米,由北往南,由西往东,其厚度渐趋变薄。该粘土矿为含粉砂质高岭石粘土和微含勃姆铝砂质高岭石粘土两种,属陆相湖盆地沉积而成。粘土矿中含三氧化铝均匀,含量在30.18%~33.26%之间。粘土矿储量约152万吨。

石墨:隆街梅洞鸡公寨块段煤—石墨矿位于隆街圩东偏南方向2.5公里。有5层矿,但工业矿层只有1层,其有效长度为760米,控制最大深度190米,平均厚度0.8米,矿体为薄层状或莲藕状,大部分煤层已变为隐晶质石墨,属煤—石墨矿床。作石墨工业分析,含固定炭60.97%。工业储量约261万吨。

大理石:上坪中村大理石矿位于连平城北东26公里。矿体呈层状或似层状与围岩互层出现,长350米,倾斜宽150~200米,厚度1.37~8.85米,总厚度29.04米,埋深0~56.66米,属沉积变质型大理石矿床。矿石主要有次汉白玉(约占70%)和奶油汉白玉(约占18%),其次有小雪花白、晶灰云石等。该大理石含二氧化硅、三氧化二铝低,含碳酸钙高,是比较理想的大理岩。大理石储量为约69万立方米。

硅石矿:田源白马石硅石矿点位于田源镇北东方向7公里处。矿体沿断裂带充填,出露宽度约10米,延伸长度约50米,延深不详,未细勘探。

玄武岩:上坪横坑玄武岩位于上坪圩北东4公里,横坑公路边。该地两侧皆见玄武岩出露,面积约4平方公里,有待进一步地质勘探查明储量。

(六)生态旅游资源

连平县地处九连山腹地,地形地貌复杂多样,森林茂密,河水洁净,多处于半自然状态,自然风景优美,生态、人文旅游资源丰富,是开展生态旅游的理想地方。连平风光旖旎,景色秀丽。“连平八景”自古享有盛名。“西山瀑布”、“龙潭喷雨”、“戈罗耸翠”、“梧峰樵唱”等自然奇观令人陶醉。“圣迹苍岩”、“上洋溶洞”、“观音坐莲”等天然溶洞千姿百态。“内莞风光”、“陂头小桂林”等景观令人留连忘返。内莞圣迹苍岩景区已初具规模,溶洞分为三层,其中旱洞两层,洞顶通天,水洞一层,景观奇特,在粤北山区喀斯特地貌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全县有各类景点近30处,其中具开发价值的有10多处。自然景观有内莞镇“圣迹苍岩”巨大溶洞、黄牛石省级自然保护区、陂头溶洞洞群、九连山阔叶林、大蓆河的多座电站与沿河自然风光,以及分布在全县各地的各类自然风景、田园风光、珍稀古树、飞禽走兽等。人文资源有客家风情、忠信花灯节、客家龙屋、颜氏家祠、古民居、九连山旅游特产等。此外,连平与江西宗教旅游胜地“小武当”山等相临,可以进行旅游的连动开发。从地理区位看,连平周边有江西和广东多个中小城市,距港、深、穗及珠江三角洲发达地区不远,发展生态旅游前景广阔。

二、生态发展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一)生态产业存在的问题

1.生态旅游。资金缺乏,旅游项目建设缓慢。旅游项目的开发建设需大量的资金投入,而连平县本身的经济基础比较薄弱,无法长期对旅游业进行大规模的经济扶持。旅游资源深度开发不够,缺乏一流的精品。无论是农家乐、休闲观光旅游、商务旅游,还是酒店建设、新农村建设、景区基础设施建,鲜有突出连平本土文化内涵,而且品味不高、层次感低,对游客吸引力小。旅游产品缺乏综合性,旅游产业链短。旅游产品收入局限于门票收入,其他相关旅游产品,如文化产品、生物资源产品、创意产品等开发程度和精度不够深。旅游从业人员数量不足,素质低下。旅游业是连平重点发展的产业,为了迎接高速公路开通后的巨大客流,亟需引进和培训各种旅游人才,尤其是旅游宣传人才,建设高水平旅游服务队伍,提高接待能力。

2.生态农业。

农业信息和科技服务水平不强,目前尚未建立有效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还无法及时有效地向农民们提供优质品种、幼苗、肥料、技术支撑、信贷与信息服务。农业产业化水平低,表现为:农业基础设施薄弱、食品加工企业散而小、产品品牌效益低、深加工程度低、产业链条短、运输和宣传落后等。农业发展水平不平衡,山区村镇农业技术水平落后,农产品特色还不够凸显。农村清洁生产推广力度不够大,如风能、太阳能、沼气能等新能源覆盖面不够广,设施维修力量薄弱。

3.生态林业。

生态公益林生态功能等级低,针叶林多、阔叶林少、树种单一、森林结构简单、防火效能较差。已有人工林的经济效益低下,以纯松林、桉树林为主,亟待通过林分改造使之成为碳汇林来提高经济效益。宜林土地尚未得到充分利用,全县还存在26.78万亩的宜林荒山荒地,有待于合理开发利用。

4.生态工业

连平县工业发展过分依赖采矿和冶炼等重工业,食品、制药、纺织、竹木加工等轻工业发展较为滞后,而且工业基础薄弱,缺乏

资金、信息、技术和人才。在矿物开发方面,金属矿产局限于传统的原矿开采及销售,亟需进行精加工、延长产业链条,非金属矿物,如石灰岩、大理石、白云岩等尚未得到合理的开发利用。在工业园建设发面,招商引资困难,已入工业园的企业整体素质不高,技术开发和创新能力不强,缺少龙头企业和名牌产品、支柱产业,市场竞争乏力。

(二)社会经济存在的问题

1.产业组织结构

产业组织结构不合理。2011年连平县三大产业比重为11.3∶60.8∶27.9,全县经济尚属于粗放式的资源开发类型,缺乏有竞争力的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工业对GDP增长贡献率小;全县人均耕地面积少,农业人口多,不利于农业集约化、现代化建设;第三产业比重小,远低于同年国家平均水平(43.1%),而且内部结构层次较低,以传统的旅游、餐饮和酒店服务为主。

2.城市化

城市化水平低,城镇人口少。2011年我国城市化率已超过50%,广东省城市化率高达66.2%,而连平全县城市化率仅为23.76%,城市水平远低于国内水平和广东省水平。连平的城市化水平发展速率与当前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步伐不协调,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速度。目前连平农村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64%,城镇人口仅为11.7万人,人口聚集程度偏低,城市经济集聚效应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由此可见,连平亟需加快城市化进程,向城市输送农村剩余劳动力来加速第三产业发展,从而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共同富裕

3.基础设施和投资环境

基础设施和投资环境仍需改善。“十一五”期间,连平县交通、通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得到根本改变,但连平县在旅游设施、环保设备、信息产业、现代服务业等方面的基础设施仍

森林生物多样性监测规范和方法_贺金生

森林生物多样性监测规范和方法* 贺金生刘灿然马克平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北京100093) 摘要生物多样性的监测是生物多样性科学项目 D IVERSITA的核心内容,也是 生物多样性研究和管理的基础。我国的森林生物多样性监测正处于起步阶段,但 遇到的最大困难就是监测的规范和标准不统一,这不仅不利于建立全国范围的监 测网络,也对监测数据的共享形成很大障碍。因此,根据国外的作法,结合我们 自己工作的体会,写成“森林生物多样性监测规范和方法”。 关键词生物多样性监测规范 1 背景 生物多样性监测最主要的目的是为管理者服务,为他们在保护生物多样性、制定土地利用规划、评价环境影响等问题上提供必要的信息。同时,生物多样性监测也能为相关学科提供大量的资料,如保护生物学、林学、农学、土壤学、渔业学和环境科学等。 Hellawell(1991)将生物多样性监测定义为:为确定与预期标准相一致或相背离的程度而对生物多样性进行的定期监视。换句话说,生物多样性监测是在时间尺度上对生物多样性的反复编目,从而确定其变化。 生物多样性监测要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呢?根据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Committee of Sustainable D evelopment,CSD)关于可持续发展指标的压力-状态-响应模式,生物多样性监测必须回答如下问题(Stork et al.,1995)。 所监测的目标面临何种压力?这些压力处于何种程度? 哪些影响生物多样性的因素正在改变或已经改变? 为管理某一监测目标(物种、种群、生态系统)的政策是否起作用? 联合国环境署(United Nations Environmental Programs,UNEP)在1995年出版的《全球生物多样性评价》一书中,详细罗列了生物多样性监测所应包括的内容(Samways et al.,1995)。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九五”重大项目(39893360)及林业部GEF小型科学基金“森林植物生物多样性的动态监测资助项目”。

森林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及保护

森林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及保护 【摘要】森林生物多样性是指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多种多样的活有机体和生境丰富性和变异性。本文主要分析了森林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及保护。 【关键词】森林;生物多样性;影响;保护 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森林和生物多样性是相互关联的,森林消退是生物多样性面临的最大威胁,生物多样性是与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息息相关的最重要因素。据生物学家估计,地球上约有8万种植物可以供人食用,目前仅利用3000多种,而人类所需植物蛋白的95%来自其中的30种,50%以上的植物蛋白仅来自3种,即小麦、水稻、玉米。世界医药复合物中,约有一半来自植物或是从植物中提取的有用成分。人工繁殖饲养或种植的动植物,其生产力或抗病虫能力,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它的野生或半野生、半人工的遗传基因资源。野生生物在心理、文化和精神上的价值更是无法估计。 1.森林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1.1森林与物种多样性 森林是物种多样性最丰富地区之一。据估计,地球上有500万-3000万种生物,其中—半以上在森林中栖息繁衍。由于森林破坏(年毁林面积达1800万-2000万hm2)、草原垦耕过度放牧和侵占湿地等,导致了生态系统简化和退化、破坏了物种生存、进化和发展的生境使物种和遗传资源失去了保障,造成生物多样性锐减。如果一片森林面积减少为原来的10%能继续在森林中生存的物种将减少一半。目前地球上的全部物种已消失了25%,有20%-30%还有消失约危险。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1991年世界环境报告中预测,1990-2000年,世界生物物种每年可能失去1.5万-5万个。 1.2森林与生态系统多样性 森林占陆地面积的1/3,其生物量约占整个陆地生态系统的90%。在森林生态系统中,植物及其群落的种类、结构和环境具有多样性,也是动物种群多样性赖以生存的基础和保证。森林的破坏,导致生态环境恶化,特别是引起温室效应、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气候失调等问题,从而也严重影响农田、草原、湿地等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 1.3森林与遗传多样性 一个物种种群内两个体之间的基因组合没有完全一致的,灭绝部分物种,就等于损失了成千上万个物种基因资源。森林生态系统多样性提供了物种多样化的生境,不仅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而且为物种进化和产生新种提供了基础。森林的破坏导致基因侵蚀,使得世界上物种单一性和易危性非常突出。

森林植被破坏的原因调查

森林植被破坏的原因调查 据调查,目前破坏森林植被环境的破坏原因和形式有: 1、毁林开荒种地。在气候、雨水、空气、土地等农业生产自然资源中,许多农民只对土地这一有形的自然资源情有独钟,而对气候、雨水、空气等无形的自然公共资源(生态产品)因无法占有而不予保护。在生产经营中意识不到林下多样的物种资源的潜在商机,而这些珍贵的野生物种都是大自然在特定的生态产品作用下赐予人类的宝贵财富。由于这些物种的开发滞后,被消除饥饿和贫困的人们渐渐蚕食,几十年甚至千百年沉积进化而来的野生物种被拓荒者一夜之间铲除。农民受传统观念的影响,长期沿袭着开荒种地的原始农耕模式,他们眼里只有种粮预防饥饿和养畜赚钱、树木可以用来生火做饭,只能意识到树砍了可以开荒种地,钻了“两山到户”、“林权制度改革”的空子,破坏了原始森林植被种植单一树种,违背了生物多样性竞相生长的自然规律,抑制了树木生长速度和出现了更多的病虫害,于是云贵高原在冬季随处可见荒芜的凄凉景象。 2、开荒把地盘。通过自己的劳动付出,毁林翻地,将集体林地占为己有,甚至等着国家或集体使用时索取补偿。 3、发展畜牧业造成森林草山的破坏。西部地区目前的牛羊生产绝大部分还停留在放牧式饲养上,对矮杆植物和草山造成破坏。在牧草枯寂的季节,牧羊人在山林中寻找一些可用于喂羊的树木,砍倒树木以叶子喂羊。 4、盗伐木材。由于利益的驱使,不法分子铤而走险,盗伐木材卖钱。 5、砍伐薪柴。当地农民砍柴烧炭、烤烟、做饭。农民对薪柴的砍伐由于无需支付费用,只需简单体力劳动就行,无需技术、资金投入。如在云南等地农民经济收入和县乡财政收入主要依靠烟草产业,烟草烘烤对薪柴的需求量大。

生物多样性报告

生物多样性报告 The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the evening of 2021

福建省武夷山 生物多样性报告 目录 第一章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概 述 (1) 第二章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简介 (1) (一)森林植被 (2) (二)植物资源 (3) (三)动物资 源··························· (6) 第三章保护现状 (8) 第四章建议 (10) 第一章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概述 武夷山自然保护区位于武夷山、建阳、光泽三县(市)交界处,南北长52公里,东西宽22公里,方圆570平方公里。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有377座,其中1500米以上的有112座,2000米以上的有7座,主峰黄岗山2158米,是武夷山脉最高峰,号称“华东屋脊”。由于山势陡峭,群峰林立,既挡住了西北寒流的侵袭,又截留了海洋的温暖气流,使这个地区常年云雾缭绕,雨量充沛,气候温湿,属于典型

的中亚热带。保护区森林覆盖率达92%,主要有针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针阔毛竹混交林、毛竹林、灌木林、高山矮林、针叶林等7大类。 特别是毛竹种类大约在80种以上,占全国毛竹种类的三分之一。植物种类约有3、4千种,已定名的高等植物149科1800种。武夷山保护区位于武夷山脉北端,福建省武夷山市、建阳市、邵武市、光泽县四县(市)的结合部,北部与江西省铅山县毗连,地理坐标为东经117°27′~117°51′,北纬27°33′~27°54′。保护区全境南北长52km,东西相距最宽处22km,总面积56527.3k㎡。属于森林生态类型的自然保护区。 第二章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简介 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简介 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未受第四纪冰川的侵袭,成了许多古老生物的避难所,复杂的地形地貌和多样的生态环境,为众多的生物提供了系统发育和生长繁衍的场所,森林植被类型多样,动、植物种类繁多,动植物区系复杂,为开展生物多样性研究提供了优越的条件。1979年至1989年,由国内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合作进行了为期10年科学考察,开展了兽类、鸟类、爬行类、两栖类、鱼类及昆虫调查,采集了大量野生动植物标本,摸清了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的自然资源基本情况,出版《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报告集》。1989年-1992年进行了猴类资源调查和武夷山自然保护区鱼类补充调查,1990年-1995年开展了鸟类区系调查,1996-1997年进行GEF项目野生动物本底调查,2008-2009年“中国福建武夷山生物多样性研究信息平台”项目对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开展了生物科考补充调查,进一步摸

林学概论第三章森林植物教材

第三章森林植物 3.1植物分类基础知识 3.1.1 植物界基本类群 根据各种植物在长期演化中所形成的特点,通常将地球上的植物分成藻类植物、菌类植物、地衣和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

藻类、菌类和地衣都没有根茎叶分化称为低等植物;而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有根茎叶的分化被称为高等植物。 3.1.2植物分类 P48-55 3.1.3种子植物分类学形态术语 P55-67 3.2生物多样性 3.2.1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及含义 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及其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它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和它们所拥有的基因,以及它们与其生态环境形成的复杂的生态系统。它是生命系统的基本特征。生命系统是一个等级系统,包括多个层次水平——基因、细胞、组织、器官、物种、种群、群落、生态系统、景观。每一个层次都存在着丰富的变化,都存在着多样性。因此,生物多样性是一个内涵十分广泛的重要概念,包括多个层次或水平.其中,研究较多、意义重大的主要有四个层次:遗传多样性、

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 (1)遗传多样性 遗传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广义的遗传多样性是指地球上的所有生物携带的遗传信息的总合;狭义的遗传多样性主要指种内不同群体之间或一个群体内不同个体的遗传变异的总和. 遗传信息储存在染色体和细胞器基因组成的DNA序列中,虽然生物都能准确的复制自己的遗传物质DNA,将自己的遗传信息一代一代的遗传下去,保持遗传性状的稳定性,但是有许多因素影响DNA复制的准确性.可能引起的变化是多种多样的,从而导致不同程度的遗传变异.种内的多样性是物种以上各水平多样性的重要来源,而且种内多样性是一个物种对人为干扰进行成功反应的决定因素. 遗传多样性的测度是比较复杂的,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形态多样性、染色体多样性、蛋白质多态性和DNA多态性。染色体多样性主要从染色体数目、组型及其减数分裂时的行为等方面进行研究。蛋白质多态性一般通过两种途径分析,一是氨基酸序列分析,一是同工酶或等位酶电泳分析。DNA多态性主要通过PCR,RFLP,PAPD,AFLP及DNA 指纹等技术进行分析。此外,还可以用数量遗传学方法对某一物种的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 (2)物种多样性 物种是生物进化链索上的基本环节,由占有一定空间的、具有实际或潜在繁殖力的种群(或居群)所组成,而且与该种群的其它群体在生殖上隔离,物种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在物种水平上的表现形式。 物种多样性包括以下几种含义:(1)特定地理区域的物种多样性,是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研究物种多样性;(2)特定群落及生态系统单元的物种多样性,是从生态学角度对群落

森林植被与土壤微生物关系研究进展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b27826361.html, 森林植被与土壤微生物关系研究进展 作者:张颖慧 来源:《安徽农业科学》2014年第30期 摘要在森林陆地生态系统中,植被和土壤微生物作为其主要成员,在维持林内养分平 衡、保持生物多样性、促进能量循环等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同时,森林植被与土壤微生物之间存在着密切的互作关系。因此,研究二者的关系能够为森林的保护和评价森林生态系统健康状况提供依据。从森林植被多样性特征、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特征、植被与土壤微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等角度进行了综述,在总结前人研究结果的基础之上对未来的研究目标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森林植被;土壤微生物;植被多样性;微生物多样性 中图分类号S18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4)30-10683-02 作者简介张颖慧(1993- ),女,辽宁朝阳人,本科生,专业:物理学。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促进物质循环、净化空气、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等诸多功能。在森林陆地生态系统中,地上部分植被和地下部分土壤微生物的共同作用是促成其具有极高生产力和丰富物种多样性的基础[1-2]。森林植被作为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调节着林内的碳循环,通过同化和异化作用维持着林内能量流动和养分分配。土壤微生物作为分解者,通过分解植被凋落物的生物学过程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含量,通过与植被根系的互作共生为植被的生长发育提供条件。由此可见,森林植被与土壤微生物之间存在极为密切的关系[3]。一方面,植物通过根系分泌物和凋落物源源不断地向土壤输送各种碳源供土壤微生 物分解和利用;另一方面,土壤微生物则通过自身的分解和代谢作用增加了土壤养分含量、提高了土壤酶的活性,进而为植被提供了丰富的营养成分[4]。因此,探明二者之间的关系不但 有利于揭示森林生态系统长久稳定、生产力水平较高的原因,还能够为森林的保护和物种多样性的维护提供理论依据。笔者针对森林植被与土壤微生物之间互作关系的问题,对前人研究的成果进行综述,意在借鉴以往研究经验、方法的同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1森林植被多样性研究进展 森林植被多样性特征一般用物种丰富度指数、物种多样性指数、群落均匀度指数来表示。其中,物种丰富度指数代表植被物种的总数,该指数越大说明植被种类越丰富;物种多样性指数不但可以反映植被群落中某一个体出现频率的高低,还能反映物种个体间的差异,是评价个体密度、群落类型、生境等的重要指标;群落均匀度则代表整个植被群落中某一物种个体数量在整个群落中分配的均匀程度[5]。这些多样性指数能够表明森林植被群落的结构特征,是目 前群落生态学研究的热点内容。森林又分为原始森林和人工林,近年来的研究一致认为原始红松林的植被多样性与人工林相比较高,植被的群落结构也相对稳定。而人工林由于树种相对单一,因此植被多样性水平相对较低[6]。国内学者在对小兴安岭原始红松林进行研究后发现,

浅谈我国森林资源的保护与提高生物多样性

浅谈我国森林资源的保护与提高生物多样性 发表时间:2013-11-12T13:18:57.607Z 来源:《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3年第8期供稿作者:李宝东 [导读] 生物多样性是指一定范围内多种多样活的有机体 (动物、植物、微生物)有规律地结合所构成稳定的生态综合体。 李宝东河北省木兰围场国有林场管理局 068450 摘要森林是物种多样性最丰富的区域, 森林对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影响。但我国森林总量不足、质量不高、分布不均、结构不良,局部生态环境有所改善而整体恶化的趋势未能有效地控制, 严重威胁着生物多样性。因此, 保护和利用好现有森林, 对保护我国生物多样性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森林资源森林保护生物多样性 我国林业发展与生物多样性现状 当前我国森林资源总量严重不足,森林质量下降。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目前世界森林面积为3454亿m2,森林覆盖率平均为26.6%,森林蓄积量为3831.27亿m3。我国森林面积仅占世界的3.9%,森林蓄积量不足世界总蓄积量的3%,森林覆盖率为13.92%,人均森林面积和人均蓄积量都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分别排在世界的120位和121位,森林覆盖率排在142位。所以,我国森林总量不足、质量不高、分布不均、结构不良,加上长期以来人们对森林的掠夺式开采及不合理的经营, 使得我国森林的破坏和物种消减形势极为严峻。 生物多样性是指一定范围内多种多样活的有机体 (动物、植物、微生物)有规律地结合所构成稳定的生态综合体。这种多样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的物种多样性,物种的的遗传与变异的多样性与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对人类具有重大意义,可以说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保护人类自己,需要人类共同采取迫切行动。我国被认为是物种王国之一我国陆生野生动植物物种的 80 %以上生存在森林中。有高等植物约 30 000余种,居世界第三位。动物种类也极为丰富,仅陆栖脊椎动物就有 2 340种,约占世界总数的 10 %。鸟类 1 244种,占世界总数的13%。此外,我国特有动植物种类繁多,种子植物有 10个特有科, 321个特有属,约有 1万个特有种。兽类中有一个特有科, 8个特有属, 63个特有种。中国的生物多样性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据 1988年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估计,在今后的 40年内,如不采取有力的抢救措施, 亚洲象、华南虎等种珍贵动物将在中国这块土地上消失。现在我国约有 400种野生动植物处于濒危或受威胁的状态。在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所列 640个种中,我国就占了 156个,约为 1/4。这 50年来所获资料证明, 我国许多野生植物分布区显著减少,种群数量剧减。我国生物多样性的这种严重状况,必须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2.我国森林资源的保护 2.1大力保护现有天然林,营造补救式的人工混交林 天然林是我国宝贵的自然资源,蕴藏着极为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同时,天然林在维持生态平衡和科学研究方面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天然林的减少和破坏将伴随大量物种的消失与灭绝,对生物多样性将是灾难性的。我国自 1998年起禁止在国内砍伐天然林,并对规划为公益林的天然林实行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 这对我国天然林的保护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下一步,国家应将我国所有的天然林都规划为公益林,使林农得到实惠,以便更好地保护天然林,保护我国的生物多样性。另外,在保护好天然林的同时,国家应大力营造补救式的人工混交林,这种补救式的混交林也是禁止砍伐的,目的在于弥补过去一部份所破坏的天然林,以尽快恢复原有的生境。 2.2集约经营速生丰产用材林和原料林 走向专业化与社会化生产的道路,努力改变林木粗放经营为集约经营。集约经营速生丰产用材林和原料林,虽然会减少局部地区生物多样性,但是它能提供充足的林产品和社会需求的各种加工原料,直接增加经济收入, 增加社会就业, 从而缓解木材紧缺、耕地不足、人口剧增对林草的压力。新西兰集约经营面积只占全国面积的 14 %,却满足了全国 95 %的木材需求,保证了大面积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所以, 从整体上说, 速生丰产林对森林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森林的持续利用是有很大贡献的。 2.3实行限额采伐与间伐相结合的采伐制度 森林采伐严格执行森林采伐限额制度,以有效控制森林资源消耗量,实现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间伐可以维持适当的生态环境,避免皆伐对生物多样性产生的毁灭性的破坏。另外,在造林和采伐时应学习和借鉴国外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美国 Fr ank lin1985年针对森林采伐对景观破坏、生态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减少而提出了一种新的林业理论,其主要特点是强调并改善林分和景观结构的多样性,要求营造混交异龄林,同时森林采伐时要保留一些活立木、枯立木以维持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景观设计要合理布局,以保护野生动植物,降低景观的破碎程度。 3.提高生物多样性对策 3.1进一步加强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 为什么生物多样性近年才开始重视? 因为目前生物多样性受到了严重的威胁。科学家研究发现,现在物种的灭绝速度要比自然的灭绝速度快 100倍甚至 1 000倍, 这个速度主要是由于人类活动造成的。生态系统是物种在自然界长期存在下去的基本单元,如果仅仅保护物种的话,实际上不容易把这个物种长期保存下来;只有把生存环境保护下来,才能把这个物种保护下来。因此,保护物种最好的办法是保护其生存环境。 3.2谨慎引进外来物种 外来种的引进从字面上理解是增加了一个地区的生物多样性,实际中,历史上那些无害的生物已经成了人类的朋友,如我们食物中的马铃薯、西红柿等; 动物的经红鳟鱼、海湾扇贝等;植物的黑樱桃木、苹果梨树等这些物种进入到异国他乡带来的利益是大于危害的。然而,对于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来讲,外来物种的入侵毕竟是个扰乱生态平衡的过程,因为任何地区的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是经过了几十亿年演化的结果,这种平衡一旦打乱,就会失去控制而造成危害。人们最初引进物种时,只是引进了原产地生态系统的一个组份,食物网中的一些天敌或者它所控制的物种是没有办法引进的,这样, 控制不好成灾就不可避免,而成灾的一个直接后果是对于当地的生态多样性造成危害,甚至是灭顶之灾。所以,引进外来物种一定要先进科学论证和试验后,再决定是否引进。 3.3防止环境污染 环境污染会影响生态系统各个层次的结构、功能和动态,进而导致系统退化。环境污染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目前有两个基本观点:一是由于生物对突然发生的污染在适应上可能存在很大的局限性,故生物多样性可能会丧失; 二是污染会改变生物原在进化和模式,生物多样性可

(完整版)森林生态学

第一章绪言 一.名词解释 1.生态学:研究生物和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就是生态学 2.森林生态学:研究以树木和其他木本植物为主体的森林群落与环境之间关系的科学 二.问答题 1.当今环境破坏问题哪些与森林破坏有关? 解: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酸雨蔓延,森林锐减,土地荒漠化,水体污染,海洋污染,固体废物污染 2.什么是森林?森林有什么特点? 解:⑴森林是指由生物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生态系统 ⑵特点:①占据空间大,是物种繁多的巨大基因库 ②稳定性高,具有很高的自控能力 ③具有十分复杂的结构 ④类型多样 ⑤有着其他生态系统无法比拟的服务功能 3.举例说明森林三大效应? 解:经济效应、社会效应、生态效应 第二章森林生物与森林环境 一.名词解释 1.生态因子:指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 2.生境:生境是指生物的个体、种群或群落生活地域的环境,包括必需的生存条件和其他对生物起作用的生态因素。 3.限制因子:在诸多的生态因子中,任何接近或超过某种生物的耐受性极限,而限制生物生存、生长、发育繁殖或扩散的因子,称为限制因子。 4.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植物的生长是取决于处在最小量状态的营养成分”,被称为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 5.Shelford(谢尔福德)耐性定律:生物的存在与繁殖,要依赖于某种综合环境因子的存在,只要其中一项因子的量(或质)不足或过多,超过了某种生物的耐性限度,则该物种不能生存,甚至灭绝,这一概念称为Shelford(谢尔福德)耐性定律 6.适应:指生物在环境中,经过生存竞争而形成的一种适合环境条件的特性与形状的现象,它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7.趋同适应:不同种类的生物由于长期生活在相同或相似的环境条件下,表现出相似的适应性特征的现象。 8.趋异适应:亲缘关系相近的的同种生物长期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下表现出不同的适应性特征的现象。 9.生态幅:指物种对生态环境适应范围的大小。 10.内稳态:是生物控制体内环境使其保持相对稳定的机制,它能减少生物对外界条件的依赖性,从而大大提高生物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 二.问答题 1.根据尺度大小环境可以分为几个类型? 解:可分为4类:宇宙环境、地球环境、区域环境和微环境。 2.生态因子有哪些类型? 解:共有6类:气候因子、土壤因子、地形因子、生物因子、火因子和人为因子。

生物多样性报告

福建省武夷山 生物多样性报告 目录 峭,群峰林立,既挡住了西北寒流的侵袭,又截留了海洋的温暖气流,使这个地区常年云雾缭绕,雨量充沛,气候温湿,属于典型的中亚热带。保护区森林覆盖率达92%,主要有针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针阔毛竹混交林、毛竹林、灌木林、高山矮林、针叶林等7大类。特别是毛竹种类大约在80种以上,占全国毛竹种类的三分之一。植物种类约有3、4千种,已定名的高等植物149科1800种。武夷山保护区位于武夷山脉北端,福建省武夷山市、建阳

市、邵武市、光泽县四县(市)的结合部,北部与江西省铅山县毗连,地理坐标为东经117°27′~117°51′,北纬27°33′~27°54′。保护区全境南北长52km,东西相距最宽处22km,总面积56527.3k㎡。属于森林生态类型的自然保护区。 第二章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简介 -1992 年开年 腰雨燕等4个鸟类新记录种和刺鳅、暗鳜等5个鱼类新记录种。 (一)森林植被 根据《中国植被区划》,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域,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浙、闽山丘甜槠(Castanopsis cyrei)、木荷(Schima superba)林区。区内自然环境的多样性,发育着多种多样的植被类型,常绿阔叶林是本区地带性森林植被;此外,还有针、阔昆交林,暖性针中林,毛竹

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中山矮曲林,中山草甸及人工林共8个植被类型,65个群系组,160个群丛组。区内还有21070hm2原生性森林植被未受到人为破坏,是亚热带东部地区森林植被保存最完好的区域。在众多的森林植被类型中,小叶黄杨(Buxus sinica var. parvifolia)、野茉莉(Styrax japonicas)林、三尖杉(Cephalotaxus fortunei)、甜槠(Castanopsis cyrei)林、闽楠(Phoebe bournei)、米槠((Tsuga ( 达 毛竹()、樟豆杉( 区的东缘,接近古热带植被区,印度—马来西亚区的北缘。 2.1、植物种类具有多样性、特异性和变异性 区内有低等植物840种,其中藻类239种,真菌503种,地衣98种;高等植物2466种,其中苔藓73科、191属、431种,18种为中国特有种,94种为东亚特有种;蕨类植物38科、83属248种,分别占有中国蕨类约52种、204属、2600种的73%、40.7%和9.5%;裸子植物7科、16属、19种,分别

《森林环境生态学》知识题及答案解析

1生活型:生活型是指植物长期在一定环境综合影响下所呈现的适应形态特征。或者,生活型是指植物地上部分的高度与其多年生组织之间的关系。 2最小面积:能够包含群落绝大多数物种的群落的最小面积称为最小面积。 3种群:在一定的空间内,能够相互杂交、具有一定结构和一定遗传特性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称为种群。 4生物群落:在特定的空间和特定的生境下,若干生物种群有规律的组合,它们之间以及它们与环境之间彼此影响,相互作用,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营养结构,执行一定的功能。 5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生物所需的养分元素从生态系统的非生物部分流入生物部分,并在不同营养级间进行传递,然后又回到非生物部分,养分元素在生态系统中的这种传递过程称为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6耐性定律:由谢尔福德于1913年提出: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都有其耐受的上限和下限,上下限之间为生物对这种生态因子的耐受范围,其中包括最适生存区。 7叶面积指数:一定土地面积上所有植物叶表面积与所占土地面积的比率 8环境因子:环境中所有可分解的组成要素 9食物链:能量或食物依存关系具有高度的次序性,每一生物获取能量均有特定的来源。这种能量转换连续依赖的次序称为食物链或营养链。由于生物之间取食与被取食的关系而形成的链锁状结构。 10 顶级群落:一个群落演替达到稳定成熟的群落叫顶级群落。

11生物量:任一时间某一地方某一种群、营养级或某一生态系统有机物质的总量。 12 环境容纳量:对于一个种群来说,设想有一个环境条件所允许的最大种群值以k表示,当种群达到k值时,将不再增长,此时k值为环境容纳量。 13生态入侵:指由于人类有意识或无意识把某种生物带入适宜栖息和繁衍地区,种群不断扩大,分布区逐步稳步的扩展,这个现象叫生态入侵。 14 原生演替:开始于原生裸地或原生芜原上的群落演替。 15 生态幅:每一种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都有一个耐受范围,耐受性上限和下限之间的范围称为生态幅或生态价。 16 建群种:群落中存在于主要层次中的优势种。 17生态因子:环境要素中对生物起作用的因子叫生态因子。 19 种间竞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生物共同利用同一资源而产生的相互排斥的现象。 二、简答题 1.举例说明生态因子间的补偿作用和不可替代性? 答:生态因子的补偿作用是指,当一种生态因子的数量不足时,可以通过另一因子的加强而得到补偿。如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增加CO2的浓度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光照的不足;不可替代性是指一个因子的缺失不能完全由另一因子来替代。如光合作用中,CO2浓度的增加并不能完全替代光照的作用。 2.简述生物多样性的含义及其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生物多样性报告

福建省武夷山生物多样性报告

目录 第一章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概述 (1) 第二章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简介 (1) (一)森林植被 (2) (二)植物资源 (3) (三)动物资源 (6) 第三章保护现状 (8) 第四章建议 (10)

第一章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概述 武夷山自然保护区位于武夷山、建阳、光泽三县(市)交界处,南北长5 2公里,东西宽2 2公里,方圆5 7 0平方公里。海拔10 0 0米以上的山峰有3 7 7座,其中1 5 0 0米以上的有112座,2 0 0 0米以上的有7座,主峰黄岗山2 15 8米,是武夷山脉最咼峰,号称“华东屋脊”。由于山势陡峭,群峰林立,既挡住了西北寒流的侵袭,又截留了海洋的温暖气流,使这个地区常年云雾缭绕,雨量充沛,气候温湿,属于典型的中亚热带。保护区森林覆盖率达9 2%, 主要有针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针阔毛竹混交林、毛竹林、灌木林、咼山矮林、针叶林等7大类。特别是毛竹种类大约在80种以上, 占全国毛竹种类的三分之一。植物种类约有3、4千种,已定名的高等植物14 9科1 8 0 0种。武夷山保护区位于武夷山脉北端,福建省武夷山市、建阳市、邵武市、光泽县四县(市)的结合部,北部与江西省铅山县毗连,地理坐标为东经1 17°27 '?1 17°5 l,北纬2 7°33 '?27°54‘。保护区全境南北长52k m, 东西相距最宽处2 2km,总面积5 6 5 2 7.3 k 〃。属于森林生态类型的自然保护区。 第二章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简介 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简介 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未受第四纪冰川的侵袭, 成了许多古老生物的 避难所,复杂的地形地貌和多样的生态环境, 为众多的生物提供了系统发育和生长繁衍的场所,森林植被类型多样,动、植物种类繁多,动植物区系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