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教案、导学案、同步练习

《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教案、导学案、同步练习

《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教案、导学案、同步练习
《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教案、导学案、同步练习

《13.3.2 第2课时 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教案

教学目标

1.探索──发现──猜想──证明直角三角形中有一个角为30°的性质. 2.有一个角为30°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的简单应用. 教学重点

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的发现与证明. 教学难点

1.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性质定理的探索与证明. 2.引导学生全面、周到地思考问题. 教学过程

Ⅰ.提出问题,创设情境

我们学习过直角三角形,今天我们先来看一个特殊的直角三角形,看它具有什么性质.大家可能已猜到,我让大家准备好的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它有什么不同于一般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呢?

问题:用两个全等的含30°角的直角三角尺,你能拼出一个怎样的三角形??能拼出一个等边三角形吗?说说你的理由.

由此你能想到,在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与斜边有怎样的大小关系?你能证明你的结论吗?

Ⅱ.导入新课

用含30°角的直角三角尺摆出了如下两个三角形.

其中,图(1)是等边三角形,因为△ABD ≌△ACD ,所以AB=AC ,又因为Rt △ABD 中,∠BAD=60°,所以∠ABD=60°,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1)

C A

B

(2)

D C

A

B

图(1)中,∠B=∠C=60°,∠BAC=∠BAD+∠CAD=30°+30°=60°,所以∠B=∠C=∠BAC=60°,即△ABC 是等边三角形.

由此能得出在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与斜边的关系吗?你能证明它吗?

定理: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已知:如图,在Rt △ABC 中,∠C=90°,∠BAC=30°. 求证:BC=

AB .

分析:从三角尺的摆拼过程中得到启发,延长BC 至D ,使CD=BC ,连接AD . 证明:在△ABC 中,∠ACB=90°,∠BAC=30°,则∠B=60°. 延长BC 至D ,使CD=BC ,连接AD (如下图) ∵∠ACB=60°, ∴∠ACD=90°. ∵AC=AC ,

∴△ABC ≌△ADC (SAS ).

∴AB=AD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ABD 是等边三角形(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BC=

BD=AB . [例]右图是屋架设计图的一部分,点D 是斜梁AB 的中点,立柱BC 、DE 垂直于横梁AC ,AB=7.4m ,∠A=30°,立柱BD 、DE 要多长?

分析:观察图形可以发现在Rt △AED 与Rt △ACB 中,由于∠A=30°,所以

DE=AD ,BC=AB ,又由D 是AB 的中点,所以DE=AB .

解:因为DE ⊥AC ,BC ⊥AC ,∠A=30°,由定理知

1

2

A

B

D

C A

B 121

2

12121

4

D C A

E

B

BC=

AB ,DE=AD , 所以BD=×7.4=3.7(m ).

又AD=AB ,

所以DE=AD=×3.7=1.85(m ).

答:立柱BC 的长是3.7m ,DE 的长是1.85m .

[例]等腰三角形的底角为15°,腰长为2a ,求腰上的高. 已知:如图,在△ABC 中,AB=AC=2a ,∠ABC=∠ACB=15°,CD 是腰AB 上的高.

求:CD 的长.

分析:观察图形可以发现,在Rt △ADC 中,AC=2a ,

而∠DAC 是△ABC 的一个外角,?则∠DAC=15°×2=30°,根据在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边是斜边的一半,?可求出CD .

解:∵∠ABC=∠ACB=15°, ∴∠DAC=∠ABC+∠BAC=30°. ∴CD=

AC=a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Ⅲ.随堂练习

1. Rt △ABC 中,∠C=90°,∠B=2∠A ,∠B 和∠A 各是多少度?边AB 与BC?之间有什么关系?

答案:∠B=60°,∠A=30°,AB=2BC .

2.已知:如图,△ABC 中,∠ACB=90°,CD 是高,∠A=30°. 求证:BD=

AB . 证明:在Rt △ABC 中,∠A=30°, ∴BC=

AB . 在Rt △BCD 中,∠B=60°, ∴∠BCD=30°.

121

2

1

21

2121

2

1

2

1

4

1

2

D

C A

D C

A

B

∴BD=

BC . ∴BD=AB .

2.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一个锐角等于另一个锐角的2倍,这个角的平分线把对边分成两条线段.

求证:其中一条是另一条的2倍.

已知:在Rt △ABC 中,∠A=90°,∠ABC=2∠C ,BD 是∠ABC 的平分线. 求证:CD=2AD .

证明:在Rt △ABC 中,∠A=90°,∠ABC=2∠C , ∴∠ABC=60°,∠C=30°. 又∵BD 是∠ABC 的平分线, ∴∠ABD=∠DBC=30°. ∴AD=

BD ,BD=CD . ∴CD=2AD .

Ⅳ.课时小结

这节课,我们在上节课的基础上推理证明了含30°的直角三角形的边的关系.这个定理是个非常重要的定理,在今后的学习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板书设计

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定理:在直角三角形中,有一个锐角是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13.3.2 等边三角形

《第2课时 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导学案

学习目标:

1

21

4

1

2

D

C

A

B

1.探索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2.会运用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进行有关的证明和计算. 重点: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难点:运用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进行有关的证明和计算.

知识链接

1.等边三角形的性质有哪些?

2.如何判定一个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一、要点探究

探究点: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拼一拼:如图,将两个相同的含30°角的三角尺摆放在一起,你能借助这个图形,找到Rt △ABC 的直角边BC 与斜边AB 之间的数量关系吗?

填一填:

∠A=∠D=_______,?∠BAC=___________;

AB=DE,?△ABE 是__________三角形;?2BC=BE=________.

D

F E

A

B

C

A (D )

B

C (F )

E

要点归纳: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证一证:

已知:如图,在Rt△ABC 中,∠C =90°,∠A =30°. 求证:BC=1

2 AB.

方法一:倍长法

【提示:延长BC至D,使CD=BD,连接AD】

证明:

方法二:截半法

【提示:在BA上截取BE=BC,连接EC】

证明:

方法总结:在证明线段之间的和差倍分关系时,倍长法与截半法是常用的两种作辅助线的方法.

典例精析

例1:如图,在Rt△ABC中,∠ACB=90°,∠B=30°,CD是斜边AB上的高,AD=3cm,则AB的长度是( )

A.3cm B.6cm C.9cm D.12cm

注意:运用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求线段长时,要分清线段所在的直角三角形.

例2:如图,∠AOP=∠BOP=15°,PC∥OA交OB于C,PD⊥OA于D,若PC =3,则PD等于( )

A.3 B.2 C.1.5 D.1

A

B C

方法总结: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与角平分线、垂直平分线的综合运用时,关键是寻找或作辅助线构造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

例3 如图,在△ABC中,∠C=90°,AD是∠BAC的平分线,过点D作DE ⊥AB,DE恰好是∠ADB的平分线.CD与DB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说明理由.

方法总结: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是表示线段倍分关系的一个重要的依据,如果问题中出现探究线段倍分关系的结论时,要联想此性质.

例4:已知:等腰三角形的底角为15°,腰长为20.求腰上的高.

方法总结:在求三角形边长的一些问题中,可以构造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来解决.本题的关键是作高,而后利用等腰三角形及外角的性质,得出30°角,利用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解决问题.

1.在Rt△ABC中,CD是斜边AB上的高,∠B=30°,AD=2cm,则AC的长是( )

A.2 cm B.4 cm C.6 cm D.8 cm

2.如图,在△ABC中,∠C=90°,∠B=30°,AD平分∠CAB,交BC于点D,若CD=1,则BD=____.

第2题图第3题图

3.如图是某商场一楼与二楼之间的手扶电梯示意图,其中AB,CD分别表示一楼、二楼地面的水平线,∠ABC=150°,BC的长是8m,则乘电梯从点B到点C上升的高度h=____ m.

4.如图所示,已知△ABC中,∠ACB=90°,CD⊥AB于点D,∠A=30°.

求证:AB=4BD

证明:∵△ABC中,∠ACB=90°,∠A=30

∴ BC= AB

∠B=

又∵△BCD中,CD⊥AB

∴∠BCD=

∴BD= BC

∴BD= AB

即 .

5.如图所示,∠AOP=∠BOP=15°,PC∥OA,PD⊥OA,若PC=4.求PD的长.

二、课堂小结

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应用的前提在三角形中,结论是30°角所对的直角边是的一半,而不是任一直角边是斜边的一半.

1.如图,一棵树在一次强台风中于离地面3米处折断倒下,倒下部分与地面成30°角,这棵树在折断前的高度为( )

A.6米 B.9米 C.12米 D.15米

.

8.如图,已知△ABC是等边三角形,D,E分别为BC、AC

上的点,且CD=AE,AD、BE相交于点P,BQ⊥AD于点Q,求

证:BP=2PQ.

《第2课时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导学案

学习目标1、探索、发现、猜想、证明直角三角形中有一个角为30°的性质.

2、有一个角为30°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的简单应用.

3、体验数学活动中的探索与创新、感受数学的严谨性.

学习重点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的发现与证明.

学习难点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的发现与证明.

学具使用多媒体课件、小黑板、彩粉笔、三角板等

学习内容

学习活动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独立思考(课前20分钟)

1、阅读课本,思考下列问题:

直角三角形中有一个角为30°的性质是什么?.

2、独立思考后我还有以下疑惑:

二、答疑解惑我最棒(约8分钟)甲:

乙:

丙:

丁:同伴互助答疑解惑

三、合作学习探索新知(约15分钟)

《第2课时 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理解含30°锐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2、能利用含30°锐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温故知新(口答)

1、等边三角形三边 ,三个角都等于 ,

2、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它有 条对称轴,它的对称轴 。

三、自主探究 合作展示 探究(一)

1、如图(1),将两个含有30°角的三角形放在一起,你能借助这个图形,找到Rt △ABC 的直角边BC 与斜边AB 之间的数量关系吗?

2、你能用所学的知识验证以上结论吗?

方法1:如图(2),△ABC 是等边三角形,AD ⊥BC 于D ,∠BAD= °,BD= BC= AB 。

方法2:如图(3),△ABC 中,延长BC 到D 使BD=AB ,连接AD ,则△ABD 是 三角形,

BC= = 。

121

2

A

C

B

D

图(2)

B C D

图(1)

B

A

D

C

图(3)

探究(二)

例题:如图(4)是屋架设计图的一部分,点D 是斜梁AB 的中点,立柱BC 、DE 垂直于横梁AC ,AB=7.4m ,∠A=30°,立柱BC 、DE 要多长?

分析:观察图形可以发现在Rt △AED 与Rt △ACB 中,由于∠A=30°,所以DE= ,BC= ,又由D 是AB 的中点,所以DE= .

探究(三)

例题:如图(5),要把一块三角形的土地均匀分给甲、乙、丙三家农户去种植,如果∠C =90°,

∠A =30°,要使这三家农户所得土地的大小和形状都相同,请你试着分一分,在图上画出来.

四、双基检测

1、等腰三角形中,一腰上的高与底边的夹角为30°,则此三角形中腰与底边的关系( )

A 、腰大于底边

B 、腰小于底边

C 、腰等于底边

D 、不能确定

2、在Rt △ABC 中,∠C=90度,∠A=30°,CD ⊥AB 于点D ,AB=8cm,则BC= ,BD= , AD=

3、如图(6),在△ABC 中∠C=90°,∠B=15°,AB 的垂直平分线交BC 于D,交AB 于M,且BD=8㎝,求AC 之长.

A

C A

图(5)

D C

A

E

B 图(4)

图(6)

M

C

B

D A M

D

B

C

A

五、学习反思

请你对照学习目标,谈一下这节课的收获及困惑。

《第2课时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共8小题)

1.如图,△ABC中,∠C=90°,AC=3,∠B=30°,点P是BC边上的动点,则AP长不可能是()

A. 3.5 B. 4.2 C.5.8 D.7

第1题第2题第3题

2.如图,在△ABC中,∠B=30°,BC的垂直平分线交AB于E,垂足为D.若ED=5,则CE的长为()

A.10 B.8 C. 5 D.2.5

3.如图,Rt△ABC中,∠C=90°,以点B为圆心,适当长为半径画弧,与∠ABC的两边相交于点E,F,分别以点E和点F为圆心,大于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相交于点M,作射线BM,交AC于点D.若△BDC的面积为10,∠ABC=2∠A,则△ABC的面积为()

A.25 B.30 C.35 D.40

4.在Rt△ABC中,∠C=90°,∠B=30°,斜边AB的长为2cm,则AC长为()

A.4cm B.2cm C.1cm D.m

5.如图,△ABC中,∠ACB=90°,CD是高,∠A=30°,则BD与AB的关系是()

A.BD=AB B.BD=AB C.BD=AB D.BD=AB

第5题第6题第7题第8题

6.如图是屋架设计图的一部分,立柱BC垂直于横梁AC,AB=10m,∠A=30°,则立柱BC的长度是()

A.5m B.8m C.10m D.20m

7.如图,一棵树在一次强台风中于离地面3米处折断倒下,倒下部分与地面成30°角,这棵树在折断前的高度为()

A. 6米 B.9米C.12米 D. 15米

8.如图,已知∠ABC=60°,DA是BC的垂直平分线,BE平分∠ABD交AD于

点E,连接CE.则下列结论:①BE=AE;②BD=AE;③AE=2DE;④S

△ABE =S

△CBE

,其中

正确的结论是()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二.填空题(共10小题)

9.如图,在Rt△ABC中,∠ACB=90°,AB的垂直平分线DE交AC于E,交BC的延长线于F,若∠F=30°,DE=1,则BE的长是_________ .10.如图,∠AOE=∠BOE=15°,EF∥OB,EC⊥OB,若EC=1,则EF= _________ .11.如图,在△ABC中,∠C=90°,∠B=60°,AB=10,则BC的长为

_________ .

12.如图,在等腰三角形ABC中,AB=AC=12cm,∠ABC=30°,底边上的高AD= _______cm.

第9题第10题第11题第12题

13.如图,在△ABC中,AB=BC,∠B=120°,AB的垂直平分线交AC于点D.若AC=6cm,则AD= _________ cm.

第13题第14题第15题第16题

14.如图,在△ABC中.∠B=90°,∠BAC=30°.AB=9cm,D是BC延长线上一点.且AC=DC.则AD= _________ cm.

15.如图是某超市一层到二层滚梯示意图.其中AB、CD分别表示超市一层、二层滚梯口处地面的水平线,∠ABC=150°,BC的长约为12米,则乘滚梯从点B 到点C上升的高度h约为_________ 米.

= _________ .16.在△ABC中,已知A B=4,BC=10,∠B=30°,那么S

△ABC

17.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AD⊥BC,DE⊥AC,若AB=12cm,则CE= ______ cm.

18.有一轮船由东向西航行,在A处测得西偏北15°有一灯塔P.继续航行20海里后到B处,又测得灯塔P在西偏北30°.如果轮船航向不变,则灯塔与船之间的最近距离是_________ 海里.

三.解答题(共5小题)

19.如图,在△ABC中,∠C=90°,AD平分∠CAB,交CB于点D,过点D作DE⊥AB于点E.

(1)求证:△ACD≌△AED;

(2)若∠B=30°,CD=1,求BD的长.

20.如图,在△ABC中,BA=BC,∠B=120°,AB的垂直平分线MN交AC于D,求证:AD=DC.

21.如图,△ABC中,∠C=90°,∠ABC=60°,BD平分∠ABC,若AD=6,求AC的长.

22.如图,△ABC中,∠ACB=90°,CD是△ABC的高,∠A=30°,AB=4,求BD长.

23.如图,已知∠MAN=120°,AC平分∠MAN.B、D分别在射线AN、AM上.(1)在图(1)中,当∠ABC=∠ADC=90°时,求证:AD+AB=AC.

(2)若把(1)中的条件“∠ABC=∠ADC=90°”改为∠ABC+∠ADC=180°,其他条件不变,如图(2)所示.则(1)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请给出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等边三角形(2)

:一、DABCCABC

二、9、2;10、2;11、5;12、6;13、2;14、18;15、6;

16、10;17、3;18、10

三、19、(1)证明:∵AD平分∠CAB,DE⊥AB,∠C=90°,

∴CD=ED,∠DEA=∠C=90°,

∵在Rt△ACD和Rt△AED中

∴Rt△ACD≌Rt△AED(HL);

(2)解:∵DC=DE=1,DE⊥AB,

∴∠DEB=90°,

∵∠B=30°,

∴BD=2DE=2.

20、解:如图,连接DB.

∵MN是AB的垂直平分线,

∴AD=DB,

∴∠A=∠ABD,

∵BA=BC,∠B=120°,

∴∠A=∠C=(180°﹣120°)=30°,

∴∠ABD=30°,

又∵∠ABC=120°,

∴∠DBC=120°﹣30°=90°,

∴BD=DC,

∴AD=DC.

21、解:∵△ABC中,∠C=90°,∠ABC=60°,BD平分∠ABC,

∴∠2=∠3=30°;

在Rt△BCD中,

CD= BD,∠4=90°﹣30°=60°(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1+∠2=60°(外角定理),

∴∠1=∠2=30°,

∴AD=BD(等角对等边);

∴AC=AD+CD=AD;

又∵AD=6,

∴AC=9.

22、解:∵△ABC中,∠ACB=90°,∠A=30°,AB=4,∴BC=AB=×4=2,

∵CD是△A BC的高,

∴∠CDA=∠ACB=90°,

∠B=∠B,

故∠BCD=∠A=30°,

∴在Rt△BCD中,BD=BC=×2=1,

∴BD=1.

23、(1)证明:∵∠MAN=120°,AC平分∠MAN,

∴∠DAC=∠BAC=60°

∵∠AB C=∠ADC=90°,

∴∠DCA=∠BCA=30°,

在Rt△ACD中,∠DCA=30°,Rt△ACB中,∠BCA=30°∴AC=2AD,AC=2AB,

∴AD+AB=AC;

(2)解:结论AD+AB=AC成立.

理由如下:在AN上截取AE=AC,连接CE,

∵∠BAC=60°,

∴△CAE为等边三角形,

∴AC=CE,∠AEC=60°,

∵∠DAC=60°,

∴∠DAC=∠AEC,

∵∠ABC+∠ADC=180°,∠ABC+∠EBC=180°,

∴∠ADC=∠EBC,

光的反射和折射教案示例

教案示例 第5节光的反射和折射 教学方法实验观察与探究、总结归纳、联系实际应用提高 教学准备学生课前准备:收集生活中有哪些地方用到平面镜,观察汽车的观后镜的成像情况。 教学器材:手电筒、铝薄、平面镜、光的反射演示器、废玻璃渣、凸面镜、凹面镜、烧杯水、铅笔、玻璃砖、盛水玻璃槽。 教学过程设计 引入设疑激趣:汽车上的观后镜为什么是突起来的?透过装有水的玻璃杯子,看手指为什么会变粗?潜水艇潜入水中后,如何能知道水面上的情况?潜望镜是如何让景物转弯到你的视野中的呢? 教学光的反射 光线:光通过的路线,用带有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方向。 光的反射:光从一种均匀物质射向另一种均匀物质时,在它们得分界面上会改变光的传播方向,又回到原物质中。观察:手电筒光的反射(P ),手电光射到平面镜M后会怎样?能够照到其他别的物体上吗?在 25 暗室里,当光照到不发光的物体上时,你能看到物体吗? 讨论得出:光的反射现象。“三线”、“两角”:入射光线——OA;反射光线——OB; 法线——ON;入射角——∠AON,入射光线语法线所成的角α; 反射角——∠BON,反射光线与法线所成的角β; 设问: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有什么关系?反射角与入射角由有什么关系呢? 6)光的反射定律: 实验探究1:在平面镜M上方放一个块有量角器的白色光屏,它是由可以绕ON折转的E、F两块板组成。 使E、F两板处于同一平面内,让入射光线OA沿光屏左侧射到镜面上的O点,观察反射光线在左侧还是右侧?入射角、反射角各是多大?改变入射光线的方向,观测几组入射角、反射角,并记录在表格中。 将F绕ON前、后转动,在F板上还能看到光线吗?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 实验结论:光反射时,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光的反射定律。 强调:因果关系。 实验探究2:如使入射光线逆着原反射光线的方向射到平面镜上,此时反射光线会怎样? 观察:反射光线恰恰是逆着原来入射光线射出。 结论:光路具有可逆性。

光的折射导学案

光的折射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光的折射规律 ②知道并会简单解释大自然中存在着象海市蜃楼、早晨变幻的太阳等光的折射现象。 2、过程与方法 ①以探究活动和接受式为主要的学习形式展开学习活动,让学生先经历探究学习过程,再通过接受教师的讲解的同时积极参与观察、理解、猜想、检验、联想等学习过程感悟光的折射规律的奥妙。 ②设置学习情境,加强对光的折射规律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①通过探究活动和接受活动,体验学习方式多样性。 ②学会欣赏生活中光的折射现象的内在美。 【重点、难点】 重点:光折射概念和折射规律和运用规律分析解决生活中问题 难点:解释简单的折射现象,从一种介质看另一种介质中的物体所看到的是虚像,折射角的概念 【教学器材】1支筷子 1个玻璃杯基础光学实验仪器10组烧杯20个水若干漫画3张 【教学流程】 一、课题引入 魔术:将筷子自由的变弯变直! 问题:你能说出这是什么现象?其现象的本质是什么? §4.1 光的折射(课题板书) 二、新课内容 1、活动4.1 观察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的折射情况 将一束激光射至空烧杯中的O点,先做个标记,然后向烧杯中加水,观察到的现象 是: ①把一只激光笔对准烧杯的左下部(在烧杯底留下一个光斑)然后往烧杯中加 水,发现光斑(“移动”、“不移动”),并向_____移动 ②光线由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方向(“是”、“否”)发生偏折,并向偏 折(此空你认为如何表达才好?) ③让激光笔垂直照向烧杯底部,然后加水,光斑______(会或不会)移动 ④从空气中入射的光线与进入水中的光线(“是”、“否”)在同一个平面内 结论:光从一种介质____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______,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2、认识四条线和三个角 你发现了吗? ①观察折射光线、法线与入射光线之间的位置关系 ②比较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大小 ③改变入射角大小,观察角的变化,然后保持入射光线不动,

《光的反射》导学案

《光的反射》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光在一些物体表面可以发生反射。 (2).认识光反射的规律,了解法线、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含义。 (3).理解反射现象中光路的可逆性。 (4).了解什么是镜面反射,什么是漫反射(理解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主要差异)。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本节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整堂课的学习中,通过发散式思维的训练,培养学生乐于参加探究的态度,敢于把想法说出来与大家交流的勇气。 ☆、重难点: 1、重点:认识光反射的规律,了解法线、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含义。 2、难点:了解什么是镜面反射,什么是漫反射(理解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主要差异)。 一预习导学: 我们之所以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 引入新课:光射向物体表面时,有一部分光会被物体表面反射回来,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二合作学习 (一)光的反射定律 1、认识一点、两角、三线 观看ppt,重点:法线 反射光线 反射光线 2、实验: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 实验(1):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 线和法线位置关系如何? 学生分组实验,把一个平面镜 M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纸 板ENF竖直立在平面镜上,纸板 上的直线ON垂直于镜面。 ①.将F板与E板旋转到同一平面, 用激光笔发出一束沿E板AO方向 射入O点的光,观察在右侧F板 上能否看到反射光线OB。(如图甲) ②将F板向后折转一定的角度,观察在F板上能否看到反射光线。(如图乙)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补充,(观看ppt)得出结论: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 实验(2)探究:反射角和入射角大小关系如何? 教师演示实验(光具盘),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完成表格

人教版初二物理上册光的折射导学案

第四章第四节光的折射学案编号:___ 课型:新授课执笔:张英刚审阅:物理组学生姓名:日期: 教师寄语:不必每分钟都学习,但求学习中每分钟都有收获。 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是光的折射现象 2、能用光的折射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现象。 3、初步领略折射现象的美妙,获得对自然现象的热爱、亲近的情感。 4、运用光的折射解读诗句奥秘,在学习中领略中国传统文化之美 温馨提示:(这里可以帮你指点迷津!) 本节课的重点:光的折射现象。 ____ 本节课的难点_:画光的折射光路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辅助: 教材、教具、多媒体、导学案等 、认真阅读课本《光的折射》 1、当光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光的方向___________________ (“改变”或者“保持不变”),这种现象 叫做光的折射。 2、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一面二角三线,请将相应的字母填 入空格: 一面:界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二角:入射角________ ,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折射角_______________ ,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三线:入射光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折射光线 ________________ ;法线____________ (与界面垂直) 、探究《光的折射现象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教学环节: 一、自主学习: 1、完成光路图 2 、根据平面镜特点作图 3、光的反射定律:共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角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交流展示 1、当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________________ 传播。那么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到另一种介质 时,你觉得光传播的方向会和空气中一样吗?你的猜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填空: (1)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发生折射现象,同时发生___________________ 现象。 (2)光从空气射入玻璃中,折射角___________ (“大于”或者“小于”)入射角。光从水中 射入空气中,折射角_______________入射角(“大于”或者“小于”)。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随着入射角的增 大(减小)折射角将如何改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当光线从空气垂直射入水中时,光的传播方向 ________ 。 (5)反射与折射的区别:反射在_____________ ,折射在______________ 3、分析得出结论: (1)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N

光的折射导学案精选文档

光的折射导学案精选文 档 TTMS system office room 【TTMS16H-TTMS2A-TTMS8Q8-

光的折射导学案 姓名:班级: 学习目标 1、了解光的折射现象,掌握光的折射规律。 2、了解光在发生折射时,光路的可逆性。完成简单光路图。 【自主学习】 一、 二、光的折射定义(理解,☆) 光从一种介质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光在不均匀介质中传播,传播方向会发生弯曲,光发生折射。 基本概念:折射光线、折射角 AO是光线,OB是光线,ON是,MM/是空气和玻璃的界面。 入射角是;折射角是。 二、光的折射规律(理解,☆)

(1)在光的折射 ..现象中,折射光线、入射光线 和法线的位置关系是怎样的?(三线是否在同一 平面内) (2)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别在法线的什么位 置(选填“两侧”或“同侧”) (3)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折射光线将法线(选填“靠近”、“远离”),也就是折射角_ 入射角(选填﹥、﹦、﹤)。 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 (4)当光垂直 ..射向玻璃时,传播方向,此时入射角等于 _____度,折射角等于度。 (5)如果让光逆着原来折射光线(的方向)射入玻璃中,光会不会逆着原来入射光线的传播方向? 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的。 总结: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它介质中时,折射光线法线,折射角_____入射角。 光从水中或其它介质中斜射入空气时,折射光线法线,折射角_____入射角。 斜射时,总是空气中的角大。(该角指的是跟法线的夹角!) 反思:光的反射与折射有什么异同?

光的折射现象:(掌握,☆) 1、 2、水中的筷子向上弯折 3、 4、池水变浅、“潭清疑水浅” 5、 6、渔民叉鱼 人在水上看水中的鱼,看到的“鱼”是由于光在水面发生而形成的______像,.眼睛看到的“鱼”的位置比实际鱼的位置要偏_______,所以在水上叉鱼时应该叉你看到的“鱼”的 __________。 7、 8、钢笔“错位” 9、 10、海市蜃楼 海市蜃楼一般在海边和沙漠里出现。这是由于在海边和沙漠里空气密度不均匀,我们知道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所以光在通过不均匀的空气时发生_________,形成海市蜃楼。 11、 12、日出时,太阳还在地平线以下,我们已经看到了“太阳” 【当堂检测】 1.画出图中的折射光线,并标出入射角∠ i和折射角∠ r 2.一束光从空气进入水中,同时发生了反射和折射,请画出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 3.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A.路灯下、地面上出现人的影子 B.水池底看起来比实际浅

祝小平新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2.5.1光的反射和折射 导学案

七年级科学(下) 编号:020501 主备:祝小平 使用时间:2013年3月28日 姓名:_______________ 七年级科学下册§2.5.1光的反射和折射 导学案 【学习目标】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要实现以下目标: 1、知道光的反射定律; 2、会用光的反射定律完成光路图; 3、了解光的漫反射和镜面反射。 【学习重难点】 光的反射定律及应用、光路图的做法 【课前自学、课中交流】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P67~P69,勾画出主要的知识点,并完成课本上相关的活动和讨论 1、思考:漆黑的夜晚,我们为什么能看到被灯光照亮的物体而看不到没有被照亮的物体? 2、什么叫光的反射.... ? 请在右边方框中练习作出图2—49并在图像上标出“一点二角三线”(即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和入射角、反射角)。 (注:法线不是光线,实际是不存在的,只是为了研究问题方便而假设的— 条线;法线用虚线表示。) 3、探究一: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关系 (1)提出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建立假设: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____同一平面内(填“在”或“不在”); (3)设计实验方案:如图1所示,把装置 沿ON 线剪成甲乙两半,再用胶带把剪开处粘在一起,使接缝与镜面成垂直且位 于镜面中心。将甲固定在镜面上(用胶带纸粘),乙转至与甲有一定角度处。打开改装的手电筒(或激光),发出一束窄光,沿甲面45°处照射在镜面O 点 上。观察反射光线所在的位置。转动纸 板乙,直到甲乙两板在同一平面时才能在乙板上看到反射光线。 (4)得出结论: 。 探究二: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 (1)提出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建立猜测与假设:反射角_________入射角(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3)设计实验方案,获取事实与证据:看图2-48(课本P68),改变入射光线的方向,读出了几组入射角和反射角,如下表所示 (4)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归纳总结:光的反射定律 光反射时,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在______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_______ 两侧;反射角________入射角。(可简单概括为“三线两角”的关系) 4、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完成光路图:(提示:先过入射点做出法线) (1)已知入射光线和镜面,画出反射光线。 图1

初中物理第四章 光的折射 透镜 (二) 中考复习导学案

第四章光的折射透镜 (二) 中考复习导学案 班级姓名日期 【学习目标】 1、知道透镜的焦点、焦距和主光轴,知道凸透镜、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并能画出光路图; 2、探究并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了解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3、知道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工作原理,了解近视眼、远视眼的形成及矫正措施; 4、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结构。 【重点难点】 1、凸透镜、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及相关作图; 2、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应用。 【课前预习】 1、设计三种方案辨别凸透镜和凹透镜: ⑴ ⑵ ⑶ 2、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⑴凸透镜对光有作用,所以凸透镜又叫; ⑵凹透镜对光有作用,所以凹透镜又叫。 3、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 ⑴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 ⑵从焦点射向凸透镜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 ⑶通过凸透镜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 4、凹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 ⑴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 ⑵指向凹透镜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 ⑶通过凹透镜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 5、如何测凸透镜的焦距? 6、一束光通过三棱镜后,出射光线将向(顶角/底面)偏折。 7 物距u 成像性质像距v 应用 二个点 U=f U=2f 三个范围 U>2f f<U<2f U<f 物体在凸透镜焦点以外时,物距减小,像距,像;物距增大,像距,像。 是物体成缩小像还是放大像的分界点,是物体成倒立实像还是正立虚像的分界点。 8、近视眼镜是镜,远视眼镜是镜。眼镜的度数在数值上与镜片焦距的大小关系 是。 9、远处景物的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这是眼;近处景物的像落在视网膜的后方,这是眼。 近视眼镜的作用是使像相对于晶状体向移,从而使清晰的像落在视网膜上;远视眼镜的作用 是使像相对于晶状体向移,从而使清晰的像落在视网膜上。 10、伽利略望远镜的物镜是镜,其焦距,目镜是镜,其焦距,最后所成 的像是;开普勒望远镜的物镜是镜,其焦距,目镜是镜,其 焦距,最后所成的像是;显微镜的物镜是镜,其焦距, 目镜是镜,其焦距,物体先经物镜成一个像,这个像再经目镜 成一个像。 【合作探究】 1、在“观察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先后把烛焰放在a、b、c、d、e点, 如图所示,同时调整光屏的位置,那么: 1)把烛焰放在______点,屏上出现的像最小; 2)把烛焰放在______点,屏上出现的像最大; 3)把烛焰放在______点,屏上不出现烛焰的像. 2、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 (l)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透镜的另一侧移动光屏,在距透镜10cm 处,屏上呈现出最小最亮的光斑,则此凸透镜焦距约是__________cm。 (2)小莉做实验时,发现烛焰在光屏上的像偏高,如图,若要使烛焰 成像在光屏中心,应将光屏向__________(填“上”、“下”)调节。 (3)若将烛焰移至距凸透镜 15cm 处,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屏上得到倒立、_______清晰的实像, _______就是应用这一原理制成的(填“照相机”、“幻灯机”或“放大镜”)。 3、小周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1)调节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 大致在,其目的是。 (2)小周在如图位置得到一个清晰的像。老师要求在凸透镜不 动情况下,在光屏上成一个更小的像,她应当把蜡烛向移动,同时把光屏向移动。 (3)小周把自己的近视眼镜放在凸透镜与蜡烛之间,发现光屏上的像变得模糊不清,她应当向 移动光屏,可再次得到清晰的像。 4、下面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和矫正做法的是()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3.1.1光的反射和折射(学案)

学习目标 1、知道反射定律的确切含义,并能用来解释有关现象。 2、理解折射定律的确切含义,并能用来解释有关的光现象和计算有关的问题。 3、知道折射率的定义及其与光速的关系,并能用来进行有关的计算。 4、知道反射和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并能用来处理有关的问题。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光的折射定律、折射率概念。 难点:光的折射定律和折射率的应用。 一、光的反射定律 阅读课本完成下列问题: 1、光的反射现象: 。 2、反射定律: (三线共面,两角相等)。 3、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二、光的折射现象及折射定律 1、光的折射现象: 。 2、折射光线: ,如右图中的 。 3、折射角: ,如右图中的 。 发生折射现象的同时也会发生反射现象(如上图)。 4、折射现象中光路也是可逆的。 5、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 下表为光以不同的入射角从空气射入水中时折射角的变化情况,认真观察下表数据,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① 。 ② 。 说明:大角增大(或减小)得快,小角增大(或减小)的慢。 6、折射定律: 。即: 12sin sin n r i = 三、折射率 阅读课本完成下列问题: 1、光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入射角的正弦与折射角的正弦之比n 12是个 ,它与入射角、折射角的大小 ,只与两种介质的 有关。 2、光从真空射向其它介质时,此常数用 表示,不同介质的常数 不同,即此常数与 有关。 3、折射率: ,简称 ,用符号 表示,即:r i n sin sin = 。 说明:光从空气射入介质近似与光从真空射入介质的情况。 4、折射率与速度的关系:光在不同介质中的速度不同,某种介质的折射率还等于光在真空(或空气)中 与光在这种介质中的 之比,即: 。因为 > ,所以, 任何介质的折射率n 都 1,即当光从真空(或空气)射入介质时, 中的角大于 中的角。 1、如果光线以大小相等的入射角,从真空射入不同介质,若介质的折射率越大,则( ) A .折射角越大,说明折射光线偏离原来方向的程度越大 B .折射角越大,说明折射光线偏离原来方向的程度越小 C .折射角越小,说明折射光线偏离原来方向的程度越大 D .折射角越小,说明折射光线偏离原来方向的程度越小 2、已知水的折射率为1.33,一潜水员自水下目测到立于船头的观察者距水面的距离为h 1,而船头的观察者目测潜水员距水面深h 2,则( ) A .潜水员的实际深度大于h 2,观察者实际高度大于h 1 B .潜水员的实际深度小于h 2,观察者实际高度小于h 1 C .潜水员的实际深度大于h 2,观察者实际高度小于h 1 D .潜水员的实际深度小于h 2,观察者实际高度大于h 1 3、假设地球表面不存在大气层,那么人们观察到日出时刻与实际存在气层的情况相比( ) A .将提前 B .将延后 C .在某些地区将提前,在另一些地区将延后 D .不变 4、一束光线从空气射入折射率为2的介质中,入射角为45°,在界面上入射光的一部分被反射,另一部分被折射,则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夹角是( ) A .75° B .90° C .105° D .120° 5、光线从空气射向玻璃砖,当入射光线与玻璃砖表面成30°角时折射光线与反射光线恰好垂直,则此玻璃砖的折射率是( ) A .2 B .3 C .2/2 D .3/3

初中物理-光的折射-导学案

初中物理第二章第四节《光的折射》导学案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光的折射现象。 2.了解光从空气斜射入水、其他介质中的偏折规律。 3.了解光发生折射现象时,光路是可逆的。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观察,认识折射现象。 2. 体验由折射引起的错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领略折射现象的美妙,获得对大自然的热爱、亲近的情感 【学习过程】 一、引入新课: 回顾我们光学的学习,光在均匀介质中()传播,那么光遇到水、玻璃等许多物体的表面会发生()现象,那么同学们想一下,当光射入水、玻璃内部或者光从水、玻璃射入空气时情况会怎样呢?() 实验探究一: 1.在将筷子插入水中,看水中的筷子有什么变化?() 2.在一个碗中放一枚硬币,让两个学生斜看碗中的硬币,上下移动视线到刚好看不到硬币为止(此时视线不能动),然后向碗中倒水,看

能否看到硬币。(),也就是说光不再沿(),今天我们来研究光的另一种现象——光的折射,学后就可解释了。 二、折射现象 实验探究二: 研究这个现象需要什么器材呢?师生共同选出器材,光源水水槽 教师引导:有了这些器材,该怎样用才更加合理。 教师引导学生试做 有关概念:法线;界面;折射角;折射光线 注意事项:1、让学生观察光线进入水后沿什么方向进行? 向界面还是法线偏折? 2、注水前后观察水槽底部光斑的位置是否变化?怎样变化?同时推断,光从空气射入水时,传播方向是否变化?怎样变化? 3、实验时,应至少改变三次入射光线的方向,每次都让学生说明入射光线怎样变了,使学生注意观察水中折射光线的方向。 4、当入射光线垂直入射时,让学生看看光线偏折吗? 学生分析得出结论:

初中物理《光的折射》教学设计

《光的折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光的折射现象。 ·知道光从空气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的偏折规律。 ·了解光在发生折射时,光路的可逆性。 ★过程和方法 ·通过实验观察,认识折射现象。 ·体验由折射引起的错觉。 ★情感态度价值观 初步领略折射现象的美妙,获得对自然现象的热爱、亲近感。 【教学过程设计】 ★新课引入 1.学生实验:“折射断筷”。学生观察后叙述实验现象。(从生活中发现问题)2.小游戏:碗中放入一枚硬币,调整眼睛到刚好看不见硬币的位置,另一同学向碗中缓慢倒入水,当水升到一定高度时,观察现象?(激发学生兴趣)3.提问:上述现象是怎样引起的?能否用以前学的知识解释? (学生思考后,感到知识不足,引起求知欲)

4.板书课题:光的折射 ★新课教学 一、光的折射现象 1.猜想什么条件下,会发生光的折射? (留给学生思考时间并让学生充分发表看法) 2.自选器材分组实验,验证猜想。 (提供激光手电筒、方形玻璃砖、香、火柴、盛水烧杯、纸盖) 3.交流实验过程及观察到的现象。 (学生体验实验过程,感受猜想正确的愉悦) 4.学生归纳“什么叫光的折射”。(①学生叙述中若没注意“斜射”条件,可以让其他学生补充,教师不必提示;②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 二、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探究1(屏显):光从空气斜射入水(玻璃)中,折射光线向界面偏折,还是向法线偏折,如图1。(进一步激发求知欲,明确探究目的) 1.学生猜想,并在黑板上画出自己猜想的折射光线的位置。

(学生可能的猜想如图2) 2.讨论猜想的合理性。 3.小组设计实验方案并交流,确定可行方案。 4.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要求画图记录下观察到的光进入水(玻璃)中的传播途径) 5.交流实验结果 ①每个组各得到什么结论? ②不同组的结论是否相同? 6.用语言表达探究1的结果。 教师屏显:结论1: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时,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探究2(屏显):多改变几次入射光的方向,你还会发现什么规律? 1.分组实验,收集证据。(要求仔细观察对比现象,画出观察结果) 2.组内对观察结果比较分析。 3.交流,①如何定义折射角?②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如何变化?③当光垂直入射时,光的传播方向如何?(教师适时表扬表现好的组并屏显结论2: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结论3:光垂直入射时光的传播方向不变)

《光的反射和折射》教案

《光的反射和折射》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从实验推得光的反射定律的过程,能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完成有关光路图; 2、理解平面镜成像规律的得出,理解虚像的物理意义; 3、能直接应用平面镜成像规律作出虚像,找出物和像的对应关系; 4、理解光的折射现象和折射定律;光的反射和折射中光路的可逆性; 5、培养学生实验、观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真理、实事求是的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思维习惯;通过简介我国的水镜、铜镜的历史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光的反射定律,平面镜成像规律,光的折射定律 教学难点 光的反射定律的应用 教学方法 实验观察与探究、总结归纳、联系实际应用提高。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准备:收集生活中有哪些地方用到平面镜,观察汽车的观后镜的成像情况。 教学器材:手电筒、铝薄、平面镜、光的反射演示器、废玻璃渣、凸面镜、凹面镜、烧杯水、铅笔、玻璃砖、盛水玻璃槽。 教学过程设计 新课引入 设疑激趣:汽车上的观后镜为什么是突起来的?透过装有水的玻璃杯子,看手指为什么会变粗?潜水艇潜入水中后,如何能知道水面上的情况?潜望镜是如何让景物转弯到你的视野中的呢? 新课教学 光的反射 光线:光通过的路线,用带有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方向。 光的反射:光从一种均匀物质射向另一种均匀物质时,在它们得分界面上会改变光的传播方向,又回到原物质中。 观察:手电筒光的反射,手电光射到平面镜M后会怎样?能够照到其他别的物体上吗?在暗室里,当光照到不发光的物体上时,你能看到物体吗?

讨论得出:光的反射现象。 “三线”、“两角”: 入射光线——OA; 反射光线——OB; 法线——ON; 入射角——∠AON,入射光线语法线所成的角α; 反射角——∠BON,反射光线与法线所成的角β; 设问: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有什么关系?反射角与入射角由有什么关系呢? 光的反射定律: 实验探究1:在平面镜M上方放一个块有量角器的白色光屏,它是由可以绕ON折转的E、F两块板组成。 使E、F两板处于同一平面内,让入射光线OA沿光屏左侧射到镜面上的O点,观察反射光线在左侧还是右侧?入射角、反射角各是多大? 改变入射光线的方向,观测几组入射角、反射角,并记录在表格中。 将F绕ON前、后转动,在F板上还能看到光线吗?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 实验结论:光反射时,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光的反射定律。 强调:因果关系。 实验探究2:如使入射光线逆着原反射光线的方向射到平面镜上,此时反射光线会怎样? 观察:反射光线恰恰是逆着原来入射光线射出。 结论:光路具有可逆性。 思考:当你从平面镜中可以看到别人的眼睛时,别人也一定可以看到你的眼睛,你相信吗?为什么? 镜面反射与漫反射:同样都是平行光,反射后为什么反射光线的方向不一样? 镜面反射:入射光线是平行的,经平面镜反射后反射光线也是平行的。 漫反射:入射光线是平行的,经粗糙的表面反射后,反射光线是不平行的。 应用:黑板反光;我们能从不同的方向看到黑板上的字。电影银幕要用粗糙的白布来做。平面镜 设问:桂林山水甲天下,倒影是如何形成的? 实验探究3:在平面镜前举起左手,镜子里的你和真实有何不同? 实验探究4:画个半圆,沿着镜子边放好,你观察到了什么? 实验探究5:用一块玻璃,一张白纸,两只蜡烛,一只点燃,防在玻璃前,将另一根放在玻璃镜后,前后移动直到后面的蜡烛也好象点燃一样,这一点就是蜡烛的像;记下蜡烛和蜡烛的像的位置。

pdihoAAA光的折射导学案

八年级物理学科导学案 课题:§光的折射课型:新授课 主备:审核:时间:××× 班级姓名学号 } 【使用说明】利用25分钟时间预习课本第81—84页,用红笔勾画出重点,标记出疑点,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独立认真完成学案;鼓励提前在组内及组间进行相互讨论研究或请教老师,以备上课时展示和质疑。 学习目标: ①通过生活中的一些现象,知道光的折射现象。 ②通过实验总结出光的折射定律。 ③能利用光的折射现象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 学习重难点: 重点:通过实验总结出光的折射定律。 难点:利用光的折射现象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导学方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 导学过程 [ 课前预习案(限时10分钟) 【课前预习、教材导读】你准备好了吗阅读教材p81—p84的内容,并完成下列填空。如果你觉得还有需要补充的内容和疑问,请记录下来,预备课上组内交流(学生阅读教材,查阅资料,完成以下内容,小组长课前检查) 1.(1)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在发生反射的同时,还发生了______现象. (2)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进入水中的光线叫______光线. \ (3)折射角是指_________与_______的夹角.

(4)我能在图4-4-1中标出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入射角、折射角. 的相关内容并读图4-4-2我知道 2.通过自学教材P 82 (1)外出旅游时,清澈见底的水池边写着“水深危险”,我们不能随便进入陌生水域的原因是因为光的_________使我们觉得池水“变浅”了. ] (2)有经验的渔民在叉鱼时,会瞄准看到的鱼的_______才能把鱼叉到.(选填“上方” 或“下方”) (3)我还可以列举生活中有关光的折射的 事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4-4-2 ~ 预习等级评价___________组长签字_____________ 课内探究案 一、自主学习,交流预习情况(小组交流讨论,解决不了的问题由组长汇总) 二、新课引入,激发情趣 " 1.思考:水中倒影比物体本身更暗淡,为什么呢 2. 在一个碗中放一枚硬币,让两个学生斜看碗中的硬币,上下移动视线到刚好看不到硬币为止(此时视线不能动),然后向碗中倒水,看(能、否)看到硬币。 3.在将筷子插入水中,看水中的筷子有什么变化 三、探究新知: 板块一: 光的折射 — 1.实验: (1)在暗室里,让一束光(可以利用激光手电筒发生的光束)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可以在水中放入适量的墨水,并搅拌均匀,这样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更为明显),发现光在空气中是沿________,在水中是沿___________,但光在空气与水的分界处传播

2.5光的反射和折射学案

华茂外国语学校七年级科学2.5导学案 主备人:吴剑鹏审核:备课组学生姓名:班级: 2.5.1光的反射和折射 【学习目标】 1.认识光的反射规律,了解法线、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反射角、入射角等的含义. 2.了解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理解反射现象中光路的可逆性。 3.能够运用光的反射定律进行有关作图。 【重点难点】:光路的可逆性与光的反射作图中的细节。 一、情境导入: 【温故知新】:光在沿传播;我们通常用一条带有的 表示光的径迹和方向,叫做;真空中光的传播速度为。 二、导学流程:认真阅读课本P67—P68,在书上划出关键字句。完成下列内容. 1、如右图:入射点,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 光线与光线的夹角叫入射角,即图中的; 光线与光线的夹角叫反射角,即图中的。 2、光的反射定律:在光的反射中,、和都在同 一个平面内;、分居两侧;角等于角。 3、使入射光线沿着原来反射光线的方向射到平面镜上,这时反射光线将逆着原来_________的方向反射出去,这说明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的。 如:。4、先根据例题的提示,再根据光的反射定律作另外两个图:(用铅笔与三角板) 例题:已知平面镜与入射光线,作出它的反射光线。 步骤:1)先过入射点O作垂直于平面镜的法线ON,并表明垂直号。 2)过点O作出反射光线OB,使

光的折射导学案教案

光的折射导学案教案 LEKIBM standardization office【IBM5AB- LEKIBMK08- LEKIBM2C】

光的折射 [学习目标] 1.知道光发生折射的条件。 2.经历探究光斤 折射规律的过程,并了解折射的初步规律。 3.能列举生活中觉的光的折射现象。 4.在探究“光的折射规律”过程中,认识是探求奥秘的重要手段。 5.关注周围生活中的折射现象,乐于用的知识解释生活中因光的折射原因所发生的现象。 [学习重、难点] 1.实验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2.用光的折射知识解释一些周围生活中的折射现象。 [激趣演示] 1.在将筷子插入水中,看下水中的筷子有什么变化。 2.在一个碗中放一枚硬币,让两个学生斜看碗中的硬币,上下移动视线到刚好看不到硬币为止(此时视线不能动),然后向碗中倒水,看能否看到硬币。 3.让激光笔垂直照向烧杯底部,然后加水,光斑______(会或不会)移动 结论:光从一种介质____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______ [新课导学] 1. 观察折射光路 【演示1】光由空气斜射入水中的折射现象,让学生观察光路,在水中沿直线传播,在空气中也是沿直线传播,但在水和空气的界面处发生偏折,这就是光的折射过程,画出光路。斜射入两种介质的界面时才发生折射 问:当光射到两种介质的界面时,一定发生折射现象吧? 折射的定义: 【演示2】让光垂直入水和空气界面时,不发生折射,只有斜射入时,才发生折射。 折射的条件: 活动: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①观察折射光线、法线与入射光线之间的位置关系 ②比较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大小 ③改变入射角大小,观察角的变化,然后保持入射光线不动,转动光屏还能在光屏上找到折射光线吗? ④让光从水中斜射到空气中,观察入射角和折射角的变化 ⑤换用玻璃砖,将上面的试验过程重复一次 ⑥让光垂直射向玻璃砖,观察现象 结论:⑴光折射时,入射光线、折射光线、法线______(在或不在)同一平面上; ⑵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在法线____(一侧或两侧)折射角随______角的变化而变化, ①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玻璃等_______(透明或不透明)物质中时,折射角_____(大于或小于)入射角; ②当光从水或玻璃等_______(透明或不透明)物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_____(大于或小于)入射角; ③当光垂直射向水或玻璃等_______(透明或不透明)物质时,传播方向_____(变或不变),此时 折射角、入射角都为0度 想一想: ⑴光线在水面处发生折射时,会反射吗,用什么办法来证明? 2. 归纳3. 折射光路是可逆的 生活中的折射现象

平哥新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2.5.2光的反射和折射 导学案

七年级科学下册§2.5.2光的反射和折射2 导学案 【学习目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要实现以下目标: 1; 2 3 【学习重难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平面镜成像规律,作出虚像。 【课前自学、课中交流】 1、我们平时家里使用的镜子的表面是平的,反面涂水银的,它叫做____________。 2、球面镜分为凸面镜和凹面镜两种,反射面是凹面的叫,对光有作用;反射面是凸面的叫对光线有作用。生活中常见凸面镜有 生活中常见凹面镜的例子如。 3、结合生活常识尝试解释: 1)回家试试站在穿衣镜前,当你走近或者后退时,感觉镜中的像怎样变化?实际上呢? 2)仔细观察汽车的后视镜手电筒有反光镜,分别有什么特点? 4、合作探究,展示交流:平面镜成像规律(参阅课本P70探究实验方案,认真完成实验) (这个实验并不仅限于用蜡烛,使用其它等大物体也可以,如果教室偏暗,用带灯座的小灯泡效果更好)思考:在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时,主要探究的是像与物的哪两方面内容? 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的位置、大小跟物体的位置、大小有什么关系? 设计与进行实验: 1. 在桌面上铺一张白纸,垂直白纸中间竖立一块玻璃板,在纸上记下玻璃板的位置。 2. 把一支点燃的蜡烛A放在镜前,观察它在平面镜后面所成的像。 3. 将另一支没有点燃的同样大小的蜡烛B竖立在平面镜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 蜡烛A的像重合,蜡烛B此时的位置就是蜡烛A的像的位置,注意观察蜡烛B的大小和蜡烛A的像是否相同。 4. 把光屏放在蜡烛B的位置,观察光屏上是否有蜡烛A的像出现。 5. 移开玻璃板,将把蜡烛A和蜡烛B的位置用直线连起来,分别测量它们到镜面的距离。 分析表格得出结论:蜡烛的位置和它的像的位置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们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它们的连线与镜面________________。 合作与交流: (1)实验中,我们用薄的平板玻璃代替平面镜来做实验,你知道其中的原因吗? (2)我们用什么方法找到像的具体位置,从而更有利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3)实验中,玻璃板(平面镜)如果不竖直放置,对实验有何影响?(实验中试试)

光的折射导学案

光的折射 一、学习目标: 1、能通过实验认识光的折射规律,了解什么现象属于折射现象,能用光的折射解释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 2、能通过对大量光的折射现象的具体分析,设疑和提出问题。 3、通过实验探究,加强实验操作能力。 二、学习重点、难点: 1、知道光的折射规律 . 2、解释简单的折射现象 三、课前预习 1、按提示完成观察实验,并思考问题: 实验观察1:在空的碗里放一枚硬币,移动碗,使眼睛刚刚看不到硬币,保持眼睛和碗的位置不变,慢慢地向杯里倒水。随着水面的升高,观察会发生什么现象? 实验观察2:在碗中盛满水,把筷子斜插到碗的底部,从侧面斜视水面,会发现什么现象?实验观察3:用一个透明玻璃杯,装满清水,然后用激光笔把一束激光斜射到水中,在杯侧面观察光的传播线路? 问题:上述实验说明了什么现象?这种光的现象有没有什么规律?(对比光的反射规律想想) 四、预习过程 1、问题: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将如何传播呢? 【演示实验】:如右图,用激光笔把一束激光斜射到水中。 观察并回答: (1)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传播方向是否改变呢? (2)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如果改变方向,是向介面偏折吗? (3)由此现象能得出什么结论? 试写出光的折射定义: (4)认识光的折射的几个专用名词: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入射点,法线,入射角,折射角等。

(1)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改变,这种现象叫。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 (2)从一种物质斜射入另一种物质时,光的传播会发生改变的现象叫做。从一种物质进入另一种物质的光叫做, ______ 与法线的夹角叫做折射角。 2、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思考:对于光的折射,你认为会有什么规律?(提示:和“光的反射规律”比较) 观察实验并完成下面的填空 ①三线共面: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平面上。 ②两线分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 ③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入射角; 当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入射角。 入射角增大,折射角也。 ④让光线垂直于界面入射,看到什么现象?。 ⑤如果把光源放到水中,让光线逆着折射的方向射入空气中,会看到折射光线沿什么方向射出?。 实验小结: 3、试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一些简单的现象 (1)为什么水中的鱼儿看起来要比实际位置浅一些?(课本48页,图2.4-4) (2)小实验:通过玻璃砖斜看钢笔或手指(课本图2.4-5),并解释这种现象。 (3)放在杯底刚好看不见的硬币,加上水又会看得见?

光的反射与折射教学设计

光的反射与折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光学的第一小节,首先介绍了光学的发展史,然后在初中所学知识的基础上直接给出了光的反射定律和光的折射定律。本小节重点应放在折射定律的得出过程以及对光的折射率的理解。光的折射定律是几何光学的三大基本规律之一(另外两个规律是光的直线传播规律和光的反射定律),是研究几何光学的重要法宝。高中阶段只研究在两种介质中并且其中一种介质是空气的两界面间的折射情况及所遵循的规律。在应用时,一定要注意作图.突出几何的特点。 二、学生分析 学生在初中已经学过光的反射和折射,但没有深入学习过光的折射所遵循的定量关系。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技能,对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已有一定的了解,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面的能力有了一定提高。对于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可能会出现的思维障碍与困惑是:因为,所以入射角的正弦与折射角的正弦之比都大于1。要解决这个问题,比较好的办法是通过实验让学生切身感受到在光的折射现象里,光路是可逆的,当光由介质射入空气时入射角的正弦与折射角的正弦之比反而小于1。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光在反射与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并能解释与处理相关的问题 2、掌握光的反射定律与折射定律;知道折射率(指绝对折射率)的定义及其与光速的关系,并能用来进行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讨论及教师的引导,理解折射定律、并知道折射光路是可逆的,并能解释光现象和计算有关的问题;经历测定玻璃折射率的实验,体会其中蕴含的实验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生活中大量的折射现象的分析,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热情,并正确认识生活中的自然现象,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重点是光的折射定律、折射率 教学难点:如何利用折射定律,折射率与光速的关系,以及光路可逆的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引入新课 实验演示:将激光演示仪接通电源,暂不打开开关,将烟雾发生器点燃置入光的折射演示器中,将半圆柱透明玻璃放入对应的位置.打开开关,将激光管点燃,让一束激光照在半圆柱透明玻璃的平面上,让光线垂直于平面过圆心入射(沿法线入射),观察光从空气射到空气与玻璃的分界面时,发生什么现象? 生观察并回答:一部分光返回到空气中去(反射光),另一部分光会进入到玻璃中去,但传播方向与入射光的传播方向相比,发生偏折。 师强调: 一、光从第1种介质射到它与第2种介质的分界面时,一部分光会返回到第1种介质,这种现象叫光的反射。另一部分光会进入第2种介质的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复习光的反射定律及反射光路可逆知识。 二、光的反射定律: 1、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 在法线两侧 2、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师:从刚才的复习可知,我们在初中对于反射的了解已经非常到位 了,但对于折射,还只是知道了一些定性的规律,如:折射光线跟入射 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当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玻璃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从水或玻璃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