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浙教版八年级下初中科学竞赛辅导练习(2)上课讲义

浙教版八年级下初中科学竞赛辅导练习(2)上课讲义

浙教版八年级下初中科学竞赛辅导练习(2)上课讲义
浙教版八年级下初中科学竞赛辅导练习(2)上课讲义

浙教版八年级下初中科学竞赛辅导练习(2)

2017.3八年级下初中科学竞赛辅导练习 (2)

一、选择题

1.现有阻值为4欧姆的电阻若干个,如要得到阻值为3欧姆的电阻,则至少需要上述电阻

(A)3个;(B)4个;(C)8个;(D)12个。

2.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闭合电键S后,灯L不发光.现用电压表检查电

路故障,测得U ad=6.0伏,U cd=0伏,U bc=0伏,U ab=6.0伏,该电路的故障

可能是()

A.灯L断路B.电阻R断路C.电阻R′断路D.电键S断路

3.大雪后,人们会感到外面万籁俱静。其主要原因是()

A.大雪后,气温降低,人的听觉变迟钝

B.大雪蓬松且多孔,对噪声有吸收作用

C.大雪后,大地银装素裹,噪声被反射

D.大雪后,气温较低,噪声传播速度变慢

4.敦煌曲子词中有这样的诗句:“满眼风波多闪灼,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其

中“看山恰似走来迎”和“是船行”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

(A)船和山;(B)山和船;(C)地面和山;(D)河岸和流水。

5.如图3所示,在盛水容器的水面上漂浮着一块冰,冰块内有一部分是空心的。当冰完全熔化后,水

面的高度

(A)保持不变;(B)略有升高;

(C)略有降低;(D)无法确定。

6.如图6所示,一盛满水的圆柱形容器A放置在水平桌面

上,现把一体积小于容器容积的物体G轻轻放入水中,容器中溢

出的水全部流入边上的容器B中。则容器A对水平桌面的压强

()

(A)一定不变。(B)可能不变。

(C)一定变大。(D)可能变小。

7.如图所示,带有活塞的烧瓶内封闭一定的气体,不考虑烧瓶和外界的热传递,现在外力F作用下,活塞

向内移动一段距离,则烧瓶内的气体温度会()

A.升高B.降低C.不变D.无法确定

8.教室里用投影仪放映课件时,银幕上出现了正常画面,若有一只小虫正好落在投影仪的镜头

上,此时对画面的影响是

A.画面变得模糊B.画面稍微变暗了一些

C.画面上出现该小虫清晰的像 D.画面上出现该小虫的像,但不清晰

9.如图所示,面积较大的水池内水深为H,水面上浮着一边长为a、质量为m的

正方体物块,物块的一半体积浸在水中.现用力将木块缓慢地压入水中直到池

底,则从木块刚好浸没水中开始到最终压在池底的过程中,池中水的能量增加了

()

A.2mg(H﹣a)B.m g(H﹣a)C.m g(H ﹣)D.2mg(H ﹣)

10.阻值都是R的五个电阻连接如图所示,则A、B之间的等效电阻值为()

A.0 B.R C.

D.

11.某中学的科技研究小组为太空工作站的宇航员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四种电加热水壶.其中合理的是()

A.B.C.D.

12.在图4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不变。当滑动变阻器R的滑片p移动时,电压表V,电流

表A的示数之比增大。则电压表V或电流表A的示数变化情况以及滑动变阻器R的滑片P的移

动情况是:()

(A)电流表A示数增大,P向右滑动。

(B)电流表A示数减小,P向左滑动。

(C)电压表V示数增大,P向右滑动。

3

图4

(D)电压表V示数减少,P向左滑动。

13.如图1所示,公路两侧的甲、乙两条水渠由路面下的倾斜涵洞相连,两渠水面相平。关于涵洞的水流方向,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由于水向低处流,所以涵洞中的水从乙流向甲;

(B)由于甲侧涵洞口在水下位置较深,压强较大,所以涵洞中水从甲流向乙;

(C)由于两渠水面相平,所以涵洞中的水不流动;

(D)由于甲侧涵洞口的压强等于乙侧涵洞口的压强,所以涵洞中的水不流动。

14.如图5所示,要将一个半径为R、重为G的车轮,滚上高为h的台阶(h=R/2),需在轮的边缘加一个推力。若推力分别作用在A、B、C三点时,其最小值分别为F A、F B、F C,则

(A)F B

(C)F B

15.如图所示,A、B是两个密闭的球形容器,C、D、E都是两端开口的玻璃管,它们与容器接口处紧密封接.容器A、B和玻璃管D、E内盛有水,各水面高度差如图所示.则E管内水面高出B容器水面的高度h 应等于()

A.0.5米B.1.0米C.1.5米D.2.5米

16.飞机在赤道上方由西向东匀速飞行,不考虑光线在大气中的折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乘客看到“日出”时,飞机正下方地面上的人过一会儿才能看到,乘客看到“日落”时,飞机正下方地面上的人已经提前看到了

B.乘客看到“日出”时,飞机正下方地面上的人过一会儿才能看到,乘客看到“日落”时,飞机正下方地面上的人也要过一会儿才能看到

C.乘客看到“日出”时,飞机正下方地面上的人已经提前看到了,乘客看到“日落”时,飞机正下方地面上的人过一会儿才能看到

D.乘客看到“日出”时,飞机正下方地面上的人已经提前看到了,乘客看到“日落”时,飞机正下方地面上的人也已经提前看到了

17.两艘完全相同的轮船停靠在水中,甲船装满货物,乙船尚未装满货物,则()(A)甲船所受的浮力大于重力;(B)乙船所受浮力小于重力;

(C)甲乙两船所受浮力相等;(D)甲船所受浮力大

于乙船所受浮力。

18.在制造精密电阻时.常常采用双线绕法.即把电阻丝从螺

线管一端绕到另一端,再从另一端绕回来。如果电流方向如

图l所示,那么()

A.螺线管左、右两端都没有磁极。

B.螺线管左端为N极,右端为S极。

C.螺线管左端为S极.右端为N极。

D.螺线管左端有磁极。右端无磁极。

19.右图中的容器内有一个凹面镜,容器内注满水,平行于主轴的光线

经凹面镜反射后会聚于焦点,且焦点低于水面,设此时焦距为f。若其它

条件不变,将水抽去,设焦距为f1。再在容器里注满折射率比水大的液体,设焦距为

f2。则()

A.f1=f = f2 B.f1< f< f2

C.f< f1< f2 D.f1> f> f2

20.质量相等的甲、乙两金属块,其材质不同。将它们放入沸水中,一段时间后温度均达到100℃,然后将它们按不同的方式投入一杯冷水中,使冷水升温。第一种方式:先从沸水中取出甲,将其投入冷水,当达到热平衡后将甲从杯中取出,测得水温升高20℃;然后将乙从沸水中取出投入这杯水中,再次达到热平衡,测得水温又升高了20℃。第二种方式:先从沸水中取出乙投入冷水,当达到热平衡后将乙从杯中取出;然后将甲从沸水中取出,投入这杯水中,再次达到热平衡。则在第二种方式下,这杯冷水温度的变化是()

A.升高不足40℃

B.升高超过40℃

C.恰好升高了40℃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二、填空题

13.

1

5

第7题图

21.如图(a )所示直角三角板ABC 的边长BC=a ,AC=b ,开始时AB 边靠在y 轴上,B 与坐标

原点O 重合。今使A 点沿y 轴负方向朝O 点移动,B 点沿x 轴正方向移动,可知三角板从图(a )所示的初始位置到图(b )所示终止位置的过程中,C 点的运动轨迹为______________(选填:“单方向的直线”、“往返的直线”、“一段圆弧”或“非圆弧状的其他曲线”),C 点在此过程中通过的路程为_________________。

22.在图(a )所示的电阻网络中,每一个电阻的阻值为R 。某同学用如图(b )所示的装置去测量网络中任意两节点之间的电流。设电源的电压恒为E ,则最大电流为__________,最小电流为_________。

23.如图所示,大水槽里有不相溶

的A 、B 两种液体,A 液体的密度为ρ,B 液体的密度为2ρ。一个边长为a

的小立方体物块,一半浸没在A 液体中,

另一半浸没在B 液体中,物块的上表面与A 液体上表面齐平,则物块的密度为________ρ。若在物块上端加一个大小为物块重力0.1倍的竖直向下的压力,则物块下沉的距离为________a 。(物块始终未与水槽底

部接触)

24.甲、乙是两个完全相同的装满酒精的容器,如图3所示,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则容器甲底部

受到的压强_______容器乙底部受到的压强;容器甲底部受到的压力______容器乙底部受到的压

力;容器甲对桌面的压强______容器乙对桌面的压强;容器甲对桌面的压力_______容器乙对桌面的压力。

25.使用天平前,先要调节天平,使底板_______;使横梁_________。在调节横梁时首先要使

_______对准横梁标尺的零刻度线,然后调节横梁_____________,使指针指在_______。

26.一根水银温度计连水银泡总长10厘米,最大刻度A 处离顶部2厘米。将此温度计放入35℃的温水中,液面升到B 处,B 离顶部6.2厘米,如图6所示。再将此温度计放入40℃的热水中,液面升至离顶部3.2厘米处。此温度的最大刻度值是______,表示人体正常体温的刻度值位置距顶部______厘米。

27.将电阻丝制成半径大小不同的两个圆环和一个正方形框按图5所示的方法连接。若各接触

点都导电良好,大圆环的总电阻等于160欧.现用导线在a 、b 两点间连接6伏的电源.此时电路中的电功率等于1.8瓦.则a 、b 两点间的电阻等于 欧;若用导线截面直径为原电阻丝两倍的电阻丝替换大圆环上a 、b 间的1/4圆环电阻丝,则电路中的电功率将变为 瓦。

28.正以10米/秒的车速驶离一高山崖壁的汽车,驾驶员鸣笛后4秒钟听到了回声。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米/秒,则驾驶员开始鸣笛处到高山崖壁

处的距离是______米。

29.有一种砖的密度为2.5×103千克/米3,能承受的压强为2.45×105帕斯卡。若这种砖整齐地堆放在能承受2×106帕斯卡的水平地面上。则砖最多能堆______米高。

30.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图象如图13所示。若甲为固体,乙为液体。当物块甲

放入乙中时,甲浮在液面上:当物块甲上放置一物体A 时,物块甲恰好被液体全部浸没。设物块甲、A 的质量分别为m 1和m 2,试写出符合以上情况的m 1、m 2的三组可能值。第一组:m 1=15克,m 2=_______克:第二组:m 1=________克,m 2=12.5克;第三组:m 1=______克,m 2=________克。

3

图6

(b

)

(a )

第21题图

第10题图

第(3)题图(a)

第(1)题图

第(2)题图

第(3)题图

(b)

31.图7为运输液体货物的槽车,如果槽内有一气泡,当车起动时,气泡将向________运动;刹车时,气泡将向________运动(选填:“前”或“后”)。

32.如图8所示,一人利用滑轮装置,从水面离地面为10米深的井中,把质量共为10千克的水桶与水提出到地面,由于水桶漏水,每升高1米要漏出0.2千克的水。若不考虑水桶大小、滑轮、绳的质量和阻力,则该人要将这桶水提到地面所做的功为__________焦(计算的起始位置为水桶全部离开水面时)。

三、简答题

33.甲同学从学校出发步行去附近的邮局寄信,前15min内行走的速度为1m/s,为了尽快到达邮局,以后的速度提高到2m/s。在甲同学出发6min后,乙同学也想去邮局,为了赶上甲同学,乙同学以3m/s的速度行走。求:

(1)乙同学经过多少时间能追上甲同学?

(2)若乙同学比甲同学晚出发12min,则经过多少时间乙同学能追上甲同学?

34.质量为m1的铜质量热器盛着质量为m2的水,它们的共同温度为t0现将一块质量为m3、温度为t(t

命,爱因斯坦提出了相对论。

(1)最初的光速值是根据丹麦科学家罗默的理论测出

的。罗默对木星系进行了长期系统的观察和研究。他发

现,离木星最近的卫星——木卫一绕木星运行,隔一段

时间就会被木星遮食一次,这个时间间隔在一年之内的

各个时间里并不是完全相同的。罗默在解释这个现象时

说,这是因为光穿越地球轨道需要时间,最长时间可达

22min,已知地球轨道半径8

1.510km

R=?。请根据罗默的数据算出光速的大小。

(2)如图所示是迈克尔逊用转动八面镜法测光速的实验示意

图,图中P可旋转的八面镜,S为发光点,T是望远镜,平面镜

O与凹面镜B构成了反射系统。八面镜距反射系统的距离为AB

=L(L可长达几十千米),且远大于OB以及S和T到八面镜

的距离。现使八面镜转动起来,并缓慢增大其转速,当每秒转

动次数达到n0时,恰能在望远镜中第一次看见发光点S,由此

迈克尔逊测出光速c。请写出测量光速的表达式。

(3)(6分)一车厢以速度v在水平地面上行驶,车厢底部有一光源,发出一光信号,射到车顶。已知在车厢里的观察者测量到这一过程所用的时间为?t0,如图(a)所示。另外一个观察者站在地面,他测量到的这一过程所用的时间为?t,如图(b)所示。研究表明不论观察者是站在车厢里还是在地面上,车厢的高度L0都是不变的,光在车厢里和地面上传播的速度都是c,试判断?t和?t0哪一个更大一些,从中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P

→v

2017.3八年级下初中科学竞赛辅导练习(参考答案)

21. 往返的直线 , ()a b + 。

22. 94E R , 910E

R

23. 1.5 , 0.15 。

24.等于、大于、小于、等于

25.水平、平衡、游码、两端的螺母、标尺中央 26.42摄氏度,5 27.20欧,4.5瓦 28.660 29.10 30

.7.5,25

30,15

31.前 ,后 32.900

三、简答题

33.当乙同学晚出发时间为6min 时,小于10min ,必定在甲同学行走速度为1m/s 时追上。

1(6×60+t )=3t 即t=180s=3min 追上

当晚出发时间为12min 时,大于10min ,必定在甲同学行走速度为2m/s 。 1×15×60+2(t -3×60)=3t 即t=540s=9min 追上

34.

3

322113302211)(m c m c m c t

m c t m c m c ++++

35.(1) s km t R c /103.260

22100.3258

?=??==

(2) 由第一次看见发光点可知,光传播2L 的距离所用的时间等于八面镜转过1/8转所用的时

间,即t =1/8n 0。可得光速为:0021618L

c n L n ==。 (3)在车厢内观察c

L t 0

0=

? 在地面上观察2

22

()()v t L c t ?+=?

00L

t t c ?=>=?

结论:运动的参照系里时钟变慢。

浙教版初中科学课本目录-推荐下载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科学 七年级上 第1章 科学入门第1节 科学并不神秘第2节 观察和实验第3节 长度和体积的测量第4节 温度的测量第5节 质量的测量第6节 时间的测量第7节 科学探究 本章提要第2章 观察生物第1节 生物与非生物第2节 常见的动物第3节 常见的植物第4节 细胞 第5节 显微镜下的各种生物第6节 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第7节 生物的适应性和多样性  本章提要 第3章 地球与宇宙第1节 我们居住的地球第2节 地球仪和地图第3节 太阳和月球第4节 观测太空第5节 月相第6节 日食和月食第7节 探索宇宙 本章提要 第4章 物质的特性第1节 熔化与凝固第2节 汽化与液化第3节 升华与凝华第4节 物质的构成第5节 物质的溶解性第6节 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本章提要研究性学习课题 一 校园植物的种类和分布 二 哪些生物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三 大米防霉、防虫的方法四 观测当地四季的星空 五 霜冻的预防六 水分蒸发的速度附录1 常用法定计量单位 、管路敷设技术通过管线不仅可以解决吊顶层配置不规范高中资料试卷问题,而且可保障各类管路习题到位。在管路敷设过程,要加强看护关于管路高中资料试卷连接管口处理高中资料试卷弯扁度固定盒位置保护层防腐跨接地线弯曲半径标高等,要求技术交底。管线敷设技术包含线槽、管架等多项方式,为解决高中语文电气课件中管壁薄、接口不严等问题,合理利用管线敷设技术。线缆敷设原则:在分线盒处,当不同电压回路交叉时,应采用金属隔板进行隔开处理;同一线槽内,强电回路须同时切断习题电源,线缆敷设完毕,要进行检查和检测处理。、电气课件中调试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 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试卷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根据生产工艺高中资料试卷要求,对电气设备进行空载与带负荷下高中资料试卷调控试验;对设备进行调整使其在正常工况下与过度工作下都可以正常工作;对于继电保护进行整核对定值,审核与校对图纸,编写复杂设备与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方案,编写重要设备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方案以及系统启动方案;对整套启动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进行调试工作并且进行过关运行高中资料试卷技术指导。对于调试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技术问题,作为调试人员,需要在事前掌握图纸资料、设备制造厂家出具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报告与相关技术资料,并且了解现场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电气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技术电力保护装置调试技术,电力保护高中资料试卷配置技术是指机组在进行继电保护高中资料试卷总体配置时,需要在最大限度内来确保机组高中资料试卷安全,并且尽可能地缩小故障高中资料试卷破坏范围,或者对某些异常高中资料试卷工况进行自动处理,尤其要避免错误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动作,并且拒绝动作,来避免不必要高中资料试卷突然停机。因此,电力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调试技术,要求电力保护装置做到准确灵活。对于差动保护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技术是指发电机一变压器组在发生内部故障时,需要进行外部电源高中资料试卷切除从而采用高中资料试卷主要保护装置。

浙教版初中科学知识点总结(八年级下)

浙教版初中科学知识点总结(八年级下)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浙教版科学八下 八年级下第一章 物质与微观粒子模型 1、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再分。 2、化学变化的实质:分子分割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原子。 3、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 在变化中,物质的分子变成了其它物质的分子,就是化学变化。在变化中,物质的分子还是原来的分子,只是分子间的距离发生了变化,就是物理变化。 4、分是由原子构成的。一些气体、液体主要由分子构成 5、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金属和固体非金属及稀有气体 原子结构的模型 质子(带正电) 夸克一、原子的结构:1、原子:原子核: (带正电) 中子(不带电) 夸克(不显电性)核外电子:(带负电) (1)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2)质子不同,原子种类一定不同。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五、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离子 【实验】钠在氯气中燃烧的实验 实验现象:钠原子失去电子--形成正电荷的钠离子(阳离子)氯原子得到电子--形成负电荷的氯离子(阴离子) 离子就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离子的组成元素不止一种)。离子和分子、原子一样也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 组成物质的元素 1、由多种物质组成叫混合物。由一种物质组成叫纯净物。 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3、元素在地壳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地壳主要由氧、硅、铝、铁、钙、钠、钾、镁、氢等元素组成。其中含量最高的是氧,其次是硅。金属元素中含量最高的是铝,其次是铁。

word完整版新浙教版初中科学八年级上密度竞赛题难题提高题难度中上含详细答案

12、某种合金由两种金属构成。它们的密度分别为 p 1 p 2求下列两种情况下合金的密度。 A.水的密度先变大后变小 B.水的密度保持不变 C.水的密度先变小后变大 D.水的密度一直变大 10、 质量、体积均相等的铜球、 铁球和铝球,一定空心的有 _______________ 可能空心的有 _____________ ,可能实心的有 _____________ ,空心部分体 积最大的是 _____________ 。 11、 如图4 — 2所示,A 、B 是从同一块厚薄均匀的铁块上裁下来的两块小 铁板,其中A 的形状不规则,B 是正方形。给你刻度尺和一架天平(有砝 码),你能准确地求出铁板 A 的面积吗?说出你的办法。 密度A 级 1、水与冰的密度之比为 10 : 9,若一定质量的水完全结成冰,其结冰前的体积与结冰后的体积之比 为 ___________ 。(已知卩冰=0.9X 103千克/米 3) C 、增大1/9 D 、减小1/9 5、金属甲、乙的密度分别为p 1、p 2,若由质量相等的金属甲和乙制成合金, 6、 容积为0.2米3的钢筒内储存着密度为 6千克/米 3的氧气,现把筒内氧气用了一半 (即质量减小到一半),这 时 筒内氧气的密度为 ___________ 千克/米3。 7、 下列过程中,物质的密度发生变化的是 ( ) 2= 千克咪3 。 (2)质量为1.8千克的乙物质, 其体积为 分米 3 。 500毫升乙液体质量的一半, 则 甲、 3、300毫升甲液体的质量等于 种液体的密度之比是: ( ) A 、6 : 5 B 、5 : 3 C 、3 : 5 D 、5 : 6 4、一定质量的水,全部结成冰, 体积比原来: ( ) 2、如图所示的是两种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关系图线,根据图线可知: (1 )甲、乙两种物质比较, _________ 物质的密度大,乙物质的密谋 A 、增大1/10 B 、减小1/10 乙两 1 2 3 V/dm 3 p 1 + p 2 2 B 、寸 p 1 p 2 p 1 p 2 p 1 + p 2 D 、 p 1 + p 2 则此合金的密度是: A.玻璃杯跌成碎片 B. 一支蜡烛点燃一段时间后还剩半支 C.把砖块搬上高山 D.打气筒内的空气被压缩到半筒 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液体的密度一定比固体的小 B.气体的密度一定比液体的小 D.以上说法都不对 9、某研究小组同学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了 水的体积随温度变化”的研究,得到了如右图所示的图线。根据这 个图线,可以说明水的温度从 8C 降低到2C 的过程中

(完整word版)新浙教版初中科学教材

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科学xx》 第1节《科学并不神秘》 第2节《走进科学实验室》 第3节《科学观察》 第4节《科学测量》 第5节《科学探究》 第二章《观察生物》 第1节《生物与非生物》 第2节《细胞》 第3节《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第4节《常见的动物》 第5节《常见的植物》 第6节《生物的多样性》 第三章《人类的家园——地 球》 第1节《地球的形状和内部 结构》 第2节《地球仪和地图》 第3节《组成地壳的岩石》 第4节《地壳变动和火山地

震》 第5节《泥石流》 第6节《地球表面的板块》第7节《地形和地形图》第四章《物质的特性》 第1节《物质的构成》 第2节《质量的测量》 第3节《物质的密度》 第4节《物质的比热》 第5节《熔化与凝固》 第6节《汽化与液化》 第7节《升华与凝华》 第8节《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八年级上册 第一章:水和水的溶液 第1节地球上的水 第2节水的组成 第3节水的浮力 第4节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 第5节物质的溶解

第6节物质的分离 第7节水资源的利用、开发和保护 第二章:天气与气候 第1节大气层 第2节气温 第3节大气的压强 第4节风和降雨 第5节天气预报 第6节气候和影响气候的因素 第7节我国的气候特征与主要气象灾害 第三章:生命活动的调节第1节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2节人体激素的调节第3节神经调节 第4节动物的行为 第5节体温的控制 第四章电路xx

第1节点和与电流 第2节电流的测量 第3节物质的导电性与电 阻 第4节变阻器 第5节电压的测量 第6节电流与电压、电阻 的关系 第7节电路分析与应用九年级上册 第1章探索物质的变化第1节物质的变化第2节探索酸的性质第3节探索碱的性质第4节几种重要的盐第5节寻找金属变化的规律 第6节有机物的存在和变化 第2xx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 第1节物质的分类和利用第2节物质转化的规律第3节常见的材料第4节材料的发展第3章能量的转化与守恒 第1节能量的相互转化第2节能量转化的量度第3节认识简单机械第4节动能和势能第5节物体的内能第6节电能的利用第7节电热器 第8节核能的利用第9节能量的转化与守恒第4章代谢与平衡第1节动物的食物与摄食第2节食物的消化与吸收第3节体内物质的运输第4节能量的获得第5节体内物质的动态平衡 第6节代谢的多样性 七年级下册

新浙教版初中科学化学方程式及其相关知识点总结

初中化学知识点全面总结 一、质量守恒定律: 1、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说明:①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变化,不适用于物理变化; ②不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及不是生成物的物质质量不能计入“总和”中; ③要考虑空气中的物质是否参加反应或物质(如气体)有无遗漏。 2、微观解释: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保持不变(原子的“三不变”)。 3、化学反应前后(1)一定不变宏观:反应物生成物总质量不变;元素种类、质量不变 微观: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 (2)一定改变宏观:物质的种类一定变微观:分子种类一定变 (3)可能改变:分子总数可能变 二、化学方程式 1、遵循原则:①以客观事实为依据②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2、书写:(注意:a、配平 b、条件 c、箭号) 3、含义以2H2+O2 ===点燃====== 2H2O为例 ①宏观意义:表明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 ②微观意义: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分子每2个氢分子与1个氧分子化合生成2 (或原子)个数比个水分子 (对气体而言,分子个数比等于体积之比) ③各物质间质量比(系数×相对分子质量之比)每4份质量的氢气与3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化合生成36份质量的水 4、化学方程式提供的信息包括 ①哪些物质参加反应(反应物);②通过什么条件反应:③反应生成了哪些物质(生成物);④参加反应的各粒子的相对数量;⑤反应前后质量守恒,等等。 5、利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三、化学反应类型 1、四种基本反应类型 ①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 ②分解反应: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 ③置换反应: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④复分解反应: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2、氧化还原反应

2015年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竞赛试题与答案

2014—2015学年度八年级物理竞赛试题 班级: 座号: 姓名: 成绩: 一、 选择题(本大题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 1、在同一架钢琴上,弹奏C 调“3(mi )”和“1(dou)”这两个音,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 .音色一定不同 B .音调一定不同 C .响度一定不同 D .音调、音色和响度都不同 2、一瓶矿泉水放入冰箱结冰后,下列物理量不发生改变的是 ( ) A .质量 B .温度 C .内能 D .密度 3、图1中的四个实例,目的是为了减小摩擦的是 ( ) 4、广告公司在拍摄水果广告时,为了追求某种艺术效果,在暗室里用红光照射装在白色瓷盘中的红色苹果及黄色香蕉。站在旁边的摄影师将看到 ( ) A .苹果呈黑色,瓷盘呈白色,香蕉呈黑色 B .苹果呈红色,瓷盘呈黑色,香蕉呈黑色 C .苹果呈黑色,瓷盘呈红色,香蕉呈红色 D .苹果呈红色,瓷盘呈红色,香蕉呈黑色 5、把篮球抛向空中,忽略空气阻力,图3 哪一图象能正确反映球离手后至落回地面前机械能(E )和篮球离地- 高度(h )的关系 ( ) 6、如右图,图钉尖的面积是5x 810-2m ,图钉帽的面积是1x 410-2 m ,松木能承受的最大压强是5x 6 10Pa .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 手指至少要用500N 的力,图钉尖才能进入松木 B. 手指至少要用0.25N 的力,图钉尖才能进入松木 C. 图钉静止时,它受到水平向左的力大于水平向右的力 D. 图钉静止时,它受到水平向左的力小于水平向右的力 7、小明站在马路边,如果小明认为自己是运动的,则他选择的参照物是 ( ) A.马路上行驶的汽车 B. 马路两旁的树木 C.马路边停放的自行车 D.马路对面的楼房 二、填空题(本大题7小题,每空1分,共21分) 8、右图3是固定在水平桌面上的圆弧轨道,将一小球由轨道的P 点自由释放,滚动到Q 点。在此过程中,动能先 变 后变 ,重力势能 。 9、某实心正立方体金属块的质量是m ,边长是a ,则金属块的密度ρ= (用m 、a 表示)。取6个这样的金属块,分别以图6的甲、乙两种方式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则甲、乙两种方式放置的金属块对水平地面的压力之比F 甲:F 乙= ,压强之比P 甲:P 乙= 。 10、某厂家生产的一种软饮料上面贴有“低热量”的标签,并且标签上标明“每、100mL 产生2.0×l03J 的热量”.某同学喝了300mL 这种饮料后,获得的热量为 J .他想用沿台阶登山的方式来消耗此次摄入的热量,如果该同学的质量为50.0kg ,为了达到此目标,他需要匀速登上 m 高的台阶,在此过程中以台阶为参照物他是 的。(g 取10N/kg ) 11、在A 地用托里拆利测得大气压的值是标准大气压,相当于 cm 高水银柱产生的压强,如果玻璃管的长度只有50cm ,实验会发现在管的上方不会出现真空,此时若在管的上方开一小孔,管内的水银 (填写“会”、“不会”)喷出,当将整个装置移到B 地点,发现里面的水银柱变短了,说明B 地点的大气压相比A 地点的大气压要 (填写“增大”、“减小”、“不变”)。 12、如上图,在甲、乙、丙、丁四个实验中,其中:甲图中错误之处是 ;乙图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 有关;丁图往两张纸中间吹气,纸片会 。 13、把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放入铝罐里一段时间,罐外壁结了一层霜,这层霜是由______________经过 ____________ 这种物态变化形成的,寒冬,坐满人的汽车门窗紧闭,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车窗上,水蒸气变成水珠__________ (选择:“会吸热”、“会放热”、“不会吸热或放热”)。 14、如图是一款带有放大镜的指甲刀。使用时,透镜到指甲的距离应 一倍焦距(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拇指按压的杠杠是 杠杠,人的指甲对上刀刃的阻力方向是 的(选填“向上”或“向下”)。 三、作图题(共8分) 15、(1)画出图9中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的物体A 所受重力及支持力的示意图。 (2)如图10,杠杆OB 可绕O 点转动,在力F 的作用下在水平位置平衡,画出力F 的力臂L 。 (3)画出图11中人射光线AO 的反射光线。

浙教版中考科学模拟试题(含答案)

九年级科学 第1页(共8页) + 2013科学初三综合测试卷 说明: 1. 全卷分二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共8页。考试时间120分钟, 满分150分。 2.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O-16,C-12,Ca-40,N-14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76分) 本部分38小题,每小题2分,共7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一、选择题 1.感受厨房中的科学——根据你的生活体验,下列叙述符合实际的是( ) A.食用山茶油的密度为2.0×103千克/米3 B. 食醋的pH <7 C.白酒是纯净物 D. 我们平常吃饭用的筷子长约1.5米 2.站在电视机背后时,常能闻到一股特殊的气味,散发出这种气味的物质是臭氧(O 3), 氧气在放电的条件下可以转化为臭氧,下列与此相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氧气属于化合物 B .该变化是化学变化 C . 该变化是物理变化 D .臭氧是由原子构成的 3.某些物质暴露在空气中会发生化学反应并拌随颜色变化。下列现象在中,因为空气中二氧化碳引起颜 色变化的是( ) A.切开的苹果变成咖啡色 B.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 C.银白色的铁钉变成红棕色 D.白色硫酸铜粉末变成蓝色 4.下图是用来表示物质间发生化学变化的模型示意图,图中“ 、 ”分别表示两种不 同元素的原子。能用该示意图表示的反应是 A .2H 2+O 2 点燃 2H 2O B .2CO+O 2 点燃 2CO 2 C .2H 2O 通电 2H 2↑+O 2↑ D .H 2+Cl 2 点燃 2HCl 5.日常生活中,区分下列各组物质的方法错误.. 的是 A .食盐和蔗糖 —— 尝味道 B .白酒和白醋 —— 闻气味 C .蒸馏水和自来水 —— 看颜色 D .味精和纯碱 —— 加食醋 6.下列物质间的转化,不能一步实现...... 的是 A .CO 2→H 2CO 3 B .CaO →Ca(OH)2 C .H 2CO 3→CO D .Fe →Cu 7.下列对右图所示的溶解度曲线图分析正确的... 是 A .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 .30℃时,100克水中最多可溶解30克甲物质

最新浙教版初中科学知识点总结

浙教版科学七上 第一章科学入门 一、科学在我们身边 作为科学的入门,本节内容从自然界的一些奇妙现象入手,通过对这些自然现象的疑问,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从而理解科学的本质——科学是一门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相应答案的学科。 观察、实验、思考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 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改变着世界,但是我们要辩证地来看待这个问题。它对我们的生活既带来了正面的影响,也带来了负面的影响,从而理解学习科学知识的重要性,并使之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二、实验和观察 观察和实验是学习科学的基础,实验又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环节。要进行实验,就要了解一些常用的仪器及其用途和实验室的操作规程。 试管:是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可以加热,用途十分广泛。试管加热时要用试管夹(长柄向内,短柄向外,手握长柄)。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试管夹应夹在距离试管口1/3处。加热时试管要倾斜45度。,并先均匀预热,再在液体集中部位加热。热的试管不能骤冷,以免试管破裂。 停表:用来测量时间,主要是测定时间间隔。 天平和砝码:配套使用,测量物体的质量。 电流表:测定电流的大小。 电压表:测定电压的大小。 显微镜:用来观察细胞等肉眼无法观察的微观世界的物质及变化。 酒精灯:是常用的加热仪器,实验室的主要热源。使用时用它的外焰加热。 烧杯:能用于较多试剂的反应容器,并能配制、稀释溶液等。 表面皿:可暂时盛放少量的固体和液体。 药匙:用来取用少量固体。 玻璃棒:主要用于搅拌、引流、转移固体药品。 认识自然界的事物要从观察开始。首先要有正确的观察态度,不能为了观察而观察,要明确观察目的,全面、细致地观察实验现象,通过比较、分析,正确地描述、记录实验现象。 由于人体感官具有局限性,所以运用感觉器官的观察——直接观察往往不能对事物做出可靠的判断。为了能正确地进行观察,做出准确的判断,我们可以借助工具,扩大观察的范围和进行数据的测量。 三、长度和体积的测量 测量和观察是我们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所谓测量是指将一个待测的量和一个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根据不同的测量要求,测量对象,我们应能选用合适的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尽可能使用国际公认的主单位——即公认的标准量。 1、长度的测量。 国际公认的长度主单位是米,单位符号是m。了解一些常用的长度单位,并掌握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完整)浙教版七年级下科学第一章竞赛题

中考和培优题 1.今年5月11日,某同学发现虫蛀过的绿豆有些能发芽, 有些不能发芽,便产生了探究的想法。他将30粒正常 绿豆种子均分为三组,其中一组不作处理,其余两组 进行不同部位的钻孔处理(钻孔不影响未处理部分的 结构)。将三组种子置于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中培养,实 验结果如下表:(图甲为绿豆种子,图乙为种子内部结构) 级别 现象日期 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 完整的种子 从a端钻孔至恰好破 坏图乙中的结构② 从b端钻孔,与第二 组等大 5月13日均长出根,平均1毫 米,无叶长出 无根长出; 无叶长出 均长出根,平均3毫 米;无叶长出 5月17日根平均长度9毫米; 均长出叶,平均6毫 米 有3粒种子长出根; 无叶长出 根平均长度11毫米; 均长出叶,平均7毫 米 5月21日均长成幼苗,平均高 度32毫米 根萎缩;无叶长出 均长成幼苗,平均高 度35毫米 (1)对比三组实验结果可知,缺失________(填种子结构名称)会导致种子无法发育成幼苗。 (2)比较第一和第三组实验可知,第三组种子还能萌发成幼苗,这是因为________。从种 子的萌发速度看,破损的种子更快,因为种皮破损的种子更有利于吸收________。 破损种子在自然环境中的出苗率是否更高?该同学又开始了新的探究…… 2.近年来,我省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促进了规模农业、 生态农业的发展,其中大棚栽培技术发展很快,许多 从南方引进的优质瓜果栽培获得成功,丰富了市场的 供应。 (1)大棚栽培的瓜果比自然条件下可更早上市,其主要 原因是提高了___________________。(2)瓜类开的多数是单性花,右图是两种单性花的结构剖面图,其中有可能结果的是________(选填“甲”或“乙”)。(3)优质高产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益的主要方向。在大棚瓜地里施用农家有机肥,经发酵后,不仅能补充瓜果生长必需的营养,还能提高大棚内的________浓度,达到增产目的。(4)早春时,大棚栽培常出现只开花不结果现象,原因可能是昆虫少且棚内气流稳定,对此,可以采用

完整word版新浙教版初中科学教材

七年级上册 第一章《科学xx》 第1节《科学并不神秘》 第2节《走进科学实验室》 第3节《科学观察》 第4节《科学测量》 第5节《科学探究》 第二章《观察生物》 第1节《生物与非生物》 第2节《细胞》 第3节《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节《常见的动物》第4 节《常见的植物》第5 节《生物的多样性》第6 ——地第三章《人类的家园球》节《地球的形状和内部1第结构》节《地球仪和地图》第2 3节《组成地壳的岩石》第节《地壳变动和火山地第481/ 震》节《泥石流》第5 节《地球表面的板块》第6 节《地形和地形图》第7 第四章《物质的特性》1第节《物质的构成》2节《质量的测量》第3节《物质的密度》第4节《物质的比热》第节《熔化与凝固》5第节《汽化与液化》第6 节《升华与凝华》第7 节《物

理性质与化学性第8 质》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水和水的溶液1节地球上的水第节水的组成2第节水的浮力第3 4第节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节物质的溶解第52 / 8 节物质的分离第6 节水资源的利用、开第7 发和保护第二章:天气与气候1第节大气层2节气温第3节大气的压强第4节风和降雨第节天气预报5第节气候和影响气候的第6 因素节我国的气候特征与第7 主要气象灾害第三章:生命活动的调节1节植物生命活动的调第节节人体激素的调节2第节神经调节第3 4第节动物的行为节体温的控制5第xx 第四章电路3 / 8 第1节点和与电流 第2节电流的测量 第3节物质的导电性与电 阻 第4节变阻器 第5节电压的测量 第6节电流与电压、电阻 的关系 第7节电路分析与应用九年级上册

第1章探索物质的变化第1节物质的变化第2节探索酸的性质第3节探索碱的性质第4节几种重要的盐第5节寻找金属变化的规律 第6节有机物的存在和变化 第2xx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 第1节物质的分类和利用第2节物质转化的规律第3节常见的材料第4节材料的发展第3章能量的转化与守恒 第1节能量的相互转化第2节能量转化的量度第3节认识简单机械第4节动能和势能第5节物体的内能第6节电能的利用第7节电热器第8节核能的利用第9节能量的转化与守恒第4章代谢与平衡第1节动物的食物与摄食第2节食物的消化与吸收第3节体内物质的运输第4节能量的获得第5节体内物质的动态平衡 第6节代谢的多样性 七年级下册 4 / 8 第一章《代代相传的生命》节《新生命的诞生》第1 节《走向成熟》第2 节《动物的生长时期》第3 节《植物的一生》第4 节《植物生殖方式的多第5 样性》6节《细菌和真菌的繁殖》第第二章《对环境的感觉》节《感觉世界》第1 节《声音的产生》第2 第3节《耳和听觉》第4节《光和颜色》5节《光的反射和折射》第6节《透镜和视觉》第第三章《运动和力》节《机械运动》第1 节《力的存在》第2 第3节《重力》第一定律》节《第4xx 第5节《二力平

浙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汇总

浙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 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 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归纳 1. 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 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 (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 4. 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5. 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6. 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要吸热。 7. 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要放热. 8. 熔点和凝固点:晶体熔化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熔点;。晶体凝固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凝固点。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9. 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 10. 熔化和凝固曲线图:

最新推荐初二年级科学竞赛试题(附答案)

初二年级科学竞赛试题(附答案) (选自浙江省各届自然竞赛试题,适合浙教版八年级学生) 一、选择题: 1、某同学测得一支铅笔的长度是16.34厘米。从这个数据分析,他所用的刻度尺的最小刻 度是() A、分米 B、厘米 C、毫米 D、微米 2.引起太阳光直射点南北移动的原因是() A、地球是不透明的球体 B、地球被厚厚的大气所包围 C、地球一刻不停地自围 D、地球斜着身子不停地公转 3.人的视觉形成的部位是() A、视网膜 B、视神经 C、眼球的折光系统 D、大脑皮层 4.关于下列结构是否属于器官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口腔、咽②食道、胃③肠、肛门④肝脏、胰脏 A、①②③是器官 B、④是器官 C、都不是器官 D、都是器官 5.用一架镜头焦距不变的照相机先给某人照了一张全身象,如果再给此人照一张同样尺寸的半身象,则应该() A、后移相机(增大人机距离),缩短暗箱长度 B、后移相机(增大人机距离),增长暗箱长度 C、前移相机(缩短人机距离),缩短暗箱长度 D、前移相机(缩短人机距离),增大暗箱长度 6.科学实验设计,需要思考的问题程序有: ①从实际出发,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②查阅收集资料,了解与课题有关的知识和经验;③针对研究的课题,明确实验的目的;④了解现有的仪器设备和可能的实验条件。一般情况下,上述问题程序的合理顺序是()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③②④① D、③①②④ 7.俗话说:“鱼儿离不开水”,这主要是因为() A、鱼的体形与水中生活相适应 B、鱼用鳃呼吸,用鳍运动 C、鱼繁殖时,在水中受精和发育 D、鱼有鳞片和侧线 8.把捕捉到的青蛙,放在干燥的环境中,青蛙会较快地死亡,原因是() A、缺少食物 B、不能进行运动 C、得不到水分,体内失水 D、皮肤干燥,不能进行辅助呼吸 9.人的胚胎发育所需的营养主要来自于() A、受精卵中的卵黄 B、胎盘和脐带 C、母体 D、A、B、C三项 10.下列关于牛顿第一运动定律的创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用实验验证的 B、用观察的方法直接得出的 C、是以实验为基础,经分析推理而得出的 D、是由更普通的原理演绎得出的 11.在棉花种子中,供给棉花种子萌发所需营养的结构是由下列哪一部分发育来的?()A、子房B、胚珠C、受精卵D、受精极核 12.藕、洋葱、芹菜,供给我们食用的部分分别是() A、根、茎、叶 B、茎、叶、茎 C、根、叶、茎 D、茎、叶、叶 13.有一位同学在用低倍镜观察一临时装片时,在视野内看到一黑点。当他移动装片时,黑点不动;当他换用高倍镜观察后,黑点还在原处,这一现象最可能的解释是() A、装片上有一小黑点 B、物镜需要清洁 C、目镜需要清洁 D、反光镜上有黑点14.动物的重接近于15牛的是()

(完整word版)浙教版初中科学公式

S F 初中阶段常见物理公式 1.速度公式: t s v = 公式变形:求路程——vt s = 求时间——v s t = 2.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G = mg 3.合力公式: F = F 1 + F 2 [ 同一直线同方向二力的合力计算 ] F = F 1 - F 2 [ 同一直线反方向二力的合力计算 ] 4.密度公式: V m = ρ 5.浮力公式: (1)F 浮=G – F (2)F 浮=G 排=m 排g =ρ 水gV 排 (3) F 浮=G 6.压强公式: p = 物理量 单位 F 浮——浮力 N G ——物体的重力 N F ——物体浸没液体中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 N 物理量 单位 F 浮——浮力 N ρ ——密度 kg/m 3 V 排——物体排开的液体的体积 m 3

t W 总 有用W W =η217.液体压强公式: p =ρgh 8. F 1L 1=F 2L 2 或写成:12 21L L F F = 9.滑轮组: F = n 1 G 总 s =nh 对于定滑轮而言: ∵ n =1 ∴F = G s = h 对于竖直拉的动滑轮而言: ∵ n =2 ∴F = G s =2 h 10.机械功 W =F s 11.功率: P = 12.机械效率: ×100% 注意:深度是指液体内部 某一点到自由液面的竖直距离; 提示:应用杠杆平衡条件解题时,L 1、L 2的单位只要相同即可,无须国L 1——动力臂 m F 2——阻力 N L 2——阻力臂 m 物理量 单位 s ——动力通过的距离 m h ——重物被提升的高度 m n ——承担物重的绳子段数 物理量 单位 W ——动力做的功 J F ——动力 N s ——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m 提示:克服重力做功或重力做功:W =G h

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科学第二章竞赛试卷及答案(优选.)

最新文件---------------- 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 --------------------- 方便更改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八下第二章竞赛试卷 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u:64 Zn:65 C:12 O:16 Cl:35.5 N:14 Ca:40 Na:23 Al:27 I:127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4分) 11.在S02与S03的混和物中,硫元素与氧元素质量比不可能的是 () A、3/5 B、4/5 C、6/7 D、7/8 2.右图是某同学设计的C02发生装置,在下列同学的评价中,你认 为错误的是() A、能利用生活废弃品作为实验材料,有良好的资源利用意识 B、通过装置中的铜丝牵引网内大理石块有利于控制反应 C、使用的铜丝网不会与稀盐酸发生化学反应 D、使用碱石灰(主要是NaOH和生石灰)有利于获得干燥C02 3.下列事件可能发生在铁器时代之前的是() A.金属铝的冶炼 B.钛金饰品的出现. C.戴维发现金属钠 D.青铜器的使用 4.用I2O5可以测定空气受CO污染的程度,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I2O5+5CO=I2+5CO2,根据生成CO2的多少,可以判断CO的含量。关于这个反应,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参加反应的I2O5,的质量不等于生成的I2的质量 B.反应物所含元素种类与生成物所含元素种类相同 C.参加反应的各物质中氧原子总数等于生成的C02中氧原子总数 D.参加反应的I2O5和CO的质量比等于生成的I2和C02的质量比 5.下图是收集、干燥某气体并对它吸收处理的正确装置。由图中实验装置推测出的该气体密度(与空气比较) 大于小于大于小于 在水中的溶解性难溶极易溶极易溶难溶 选项 A B C D 6.最近,科学家发明了一种制作防火涂料的新工艺.该涂料是用含有淀粉的植物性废料加工成的无色糊状物.发生火灾时,这种涂在房屋楼板表面的涂料就会转变成一种黑色物质,覆盖在楼板表面,起到防火的作用.转变成的黑色物质能防火的原因是

浙教版初中科学教材的设计和特点

浙教版初中《科学》教材的设计和特点 教材设计方红峰《科学》(7~9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国家教育部颁布的综合科学课程标准,因而也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作为率先尝试开设综合科学课程的浙江省,申请了编制初中《科学》课程的项目,目前教材已经在多个国家级和省级实验区试用并得到认可。 一、教材设计上力求实现的突破 为了达成《标准》所规定的科学探究,科学知识和技能,科学态度、情感价值观,对科学、技术与社会之间关系的理解等四个纬度的目标,在教材设计上,我们力求实现以下2个方面的突破。 1.从知识本位走向知识、过程和文化的统一。以往的理科课程的教育目标基本定义为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思想教育。很多事实和证据表明这种对科学教育的目标界定是不能满足当代社会发展的需要的。因此,必须做到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与过程和方法并重,这样既加强学生的基础性学力,又要提高学生的发展性学力和创造性学力。 2.从学科本位走向将科学本质和教育本质的统一。学科本位过于偏重学科知识的获得,忽视社会和学生发展的需求。因此,必须强调课程应基于学生思考和学习的方式、语言发展和文化背景,重视学生的经验及其在此基础上发展学生对科学本质的理解,这就将科学本质和教育本质统一于科学探究之中。 二、教材的整合设计 在我国,综合科学课程还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在这种背景下,我们认为综合科学课程以结构形态出现可能更易于被广大教师和学生所接受和理解,也更能得到较好的实施。 综合科学的最大特点就是综合,即学生将自然界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在了解自然界运动变化规律的同时,加深对科学本质的理解,并关注科学与个人、社会和国家的关系。为此课程应突出“整合”与“探究”,因为这是实现上述目的的有效途径。我们从统一的科学概念与原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以及科学探究活动三条基本途径对课程内容进行整合。 1.通过现代自然观和统一的概念进行整合 由于现代自然观是一种整体和有机的自然观,它将自然界解释为具有不同层次的具有一定结构的物质系统;系统具有边界和要素,要素间相互作用使物质系统具有一定的结构,同时具有一定的功能;物质系统时刻发生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和转化、信息的传递;系统一般处于一种平衡状态,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内外因素的作用等原因,系统是会演进的。现代自然观是能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自然的,因此也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对内容进行整合的思路。

浙教版初中科学知识点总结(九年级下)

浙教版科学九下 第1章知识归纳总结

第二章生物与环境 一基本概念 (一)、种群 1.定义: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称为种群. 2.生物特征: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 3.种群密度计算公式:生物个体数/种群生存的面积(或体积) 4.性别比例计算公式:男性人数/女性人数×100%

5.出生率计算公式:新个体数/种群个体总数×1000‰ 6.死亡率计算公式:死亡个体数/种群个体总数×1000‰ (二)、群落 1.定义:在一定生活环境内生活的所有生物种群的总和就组成了一个生物群落。生物群落简称为群落。 2.生物特征:一定区域内的全部种群,即区域内的全部生物。 3.关系:群落中各生物间存在着直接或间接的相互关系:有食物关系、栖息和寄生关系、繁殖关系等,其中食物关系最主要。 4.生物分布特点:垂直分布。 (三)、植被 1.定义:生活在一定自然区域内的所有植物的总和,称为植物群落。地球表面的植物群落称为植被。 3.作用:在群落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直接或间接地依赖于植物。 4.破坏植被的危害:水土流失、气候变化异常、动植物资源枯竭等。 (四)、生态系统。 1、非生物因素:阳光、温度、空气、水、土壤等。 2.各种生物对非生物因素有不同的要求。 例:(1)松、杉、一般农作物在强光下生长良好———阳光 (2)苹果不宜热带种植————温度 荔枝等不宜在寒带种植 (3)沙漠区一般植物难生长但沙拐枣生长良好——---- 水分 3、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既要适应环境,又通过各自的活动影响环境 4.涵义:一个生物群落和它所生活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一起,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 5.生态系统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合成的有机物是其他生物直接或间接的能量来源; 6.不可缺少的成分 (把有机物转化成无机物,为生产者提供原料) 7.生物间关系最主要的是食物关系。 8.区域大小:可根据实际需要,自由选定。故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区域大小直接比较。 (五)、食物链和食物网 1.食物链

经典10套--八年级科学竞赛试题(综合)

经典10套--八年级科学竞赛试题(适合浙教版八年级学生) 一、选择题: 1、某同学测得一支铅笔的长度是16.34厘米。从这个数据分析,他所用的刻度尺的最小刻 度是() A、分米 B、厘米 C、毫米 D、微米 2.引起太阳光直射点南北移动的原因是() A、地球是不透明的球体 B、地球被厚厚的大气所包围 C、地球一刻不停地自围 D、地球斜着身子不停地公转 3.人的视觉形成的部位是() A、视网膜 B、视神经 C、眼球的折光系统 D、大脑皮层 4.关于下列结构是否属于器官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口腔、咽②食道、胃③肠、肛门④肝脏、胰脏 A、①②③是器官 B、④是器官 C、都不是器官 D、都是器官 5.用一架镜头焦距不变的照相机先给某人照了一张全身象,如果再给此人照一张同样尺寸的半身象,则应该() A、后移相机(增大人机距离),缩短暗箱长度 B、后移相机(增大人机距离),增长暗箱长度 C、前移相机(缩短人机距离),缩短暗箱长度 D、前移相机(缩短人机距离),增大暗箱长度 6.科学实验设计,需要思考的问题程序有: ①从实际出发,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②查阅收集资料,了解与课题有关的知识和经验;③针对研究的课题,明确实验的目的;④了解现有的仪器设备和可能的实验条件。一般情况下,上述问题程序的合理顺序是()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③②④① D、③①②④ 7.俗话说:“鱼儿离不开水”,这主要是因为() A、鱼的体形与水中生活相适应 B、鱼用鳃呼吸,用鳍运动 C、鱼繁殖时,在水中受精和发育 D、鱼有鳞片和侧线 8.把捕捉到的青蛙,放在干燥的环境中,青蛙会较快地死亡,原因是() A、缺少食物 B、不能进行运动 C、得不到水分,体内失水 D、皮肤干燥,不能进行辅助呼吸 9.人的胚胎发育所需的营养主要来自于() A、受精卵中的卵黄 B、胎盘和脐带 C、母体 D、A、B、C三项 10.下列关于牛顿第一运动定律的创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用实验验证的 B、用观察的方法直接得出的 C、是以实验为基础,经分析推理而得出的 D、是由更普通的原理演绎得出的 11.在棉花种子中,供给棉花种子萌发所需营养的结构是由下列哪一部分发育来的?()A、子房B、胚珠C、受精卵D、受精极核 12.藕、洋葱、芹菜,供给我们食用的部分分别是() A、根、茎、叶 B、茎、叶、茎 C、根、叶、茎 D、茎、叶、叶 13.有一位同学在用低倍镜观察一临时装片时,在视野内看到一黑点。当他移动装片时,黑点不动;当他换用高倍镜观察后,黑点还在原处,这一现象最可能的解释是() A、装片上有一小黑点 B、物镜需要清洁 C、目镜需要清洁 D、反光镜上有黑点14.动物的重接近于15牛的是() A、一头小牛 B、一只蚂蚁 C、一只猫 D、一头象

[汇总]浙教版初中科学课本目录自制

[汇总]浙教版初中科学课本目录自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浙教版) 科学七年级上 第1章科学入门 第1节科学并不神秘第2节观察和实验第3节长度和体积的测量第4节温度的测量第5节质量的测量第6节时间的测量第7节科学探究本章提要 第2章观察生物 第1节生物与非生物第2节常见的动物第3节常见的植物第4节细胞第5节显微镜下的各种生物 第6节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第7节生物的适应性和多样性 本章提要 第3章地球与宇宙第1节我们居住的地球第2节地球仪和地图第3节 太阳和月球第4节观测太空第5节月相 第6节日食和月食第7节探索宇宙 本章提要 第4章物质的特性(重点) 第1节熔化与凝固第2节汽化与液化第3节 升华与凝华第4节物质的构成第5节物质的溶解性第6节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本章提要 研究性学习课题

一校园植物的种类和分布二哪些生物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三大米防霉、防虫的方法四观测当地四季的星空 五霜冻的预防六水分蒸发的速度附录1 常用法定计量单位附录2 相关网站、科普杂志和博物馆 科学七年级下 第1章对环境的察觉 第1节感觉世界 第2节声音的发生和传播 第3节耳和听觉 第4节光和颜色 第5节光的反射和折射 第6节眼和视觉 第7节信息的获取和利用 本章提要 第2章运动和力(重点) 第1节运动和能的形式 第2节机械运动 第3节力的存在 第4节力的图示(重点) 第5节物体为什么会下落 第6节摩擦的利和弊(重点) 第7节牛顿第一定律(重点) 第8节二力平衡的条件(重点) 本章提要

第3章代代相传的生命 第1节动物的生命周期 第1节新生命的诞生 第2节走向成熟 第3节动物新老个体的更替 第4节植物的一生 第5节植物生殖方式的多样性 本章提要 第4章不断运动的地球 第1节地球的自转第2节北京的时间和“北京时间” 第3节地球的绕日运动 第4节日历史上的科学 第5节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 第6节地球表面的七巧板——板块 第7节地形和表示地形的地图 本章提要 研究性学习课题 一噪声污染及其控制 二哪些事物含有更多的能量 三自行车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措施 四地形特征和农业生产的关系附录, 常用法定计量单位附录, 相关网站、科普杂志和博物馆 科学八年级上第1章生活中的水 第1节水在哪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