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糖尿病方子一个痊愈请大家传给亲朋好友希望此法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糖尿病方子一个痊愈请大家传给亲朋好友希望此法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糖尿病方子一个痊愈请大家传给亲朋好友希望此法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糖尿病方子一个痊愈请大家传给亲朋好友希望此法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糖尿病方子一个痊愈请大家传给亲朋好友希望此法帮助更多需要帮助

的人

文件编码(GHTU-UITID-GGBKT-POIU-WUUI-8968)

糖尿病方子!一个月痊愈!请大家传给亲朋好友,希望此法帮助更多需

要帮助的人

糖尿病偏方:地骨皮50克、翻白草30克,熬水喝!

另外买点黄豆面,每天早上水烧开后放入适量黄豆面,熟后即可食用,一定要早上空腹服,坚持一个月即可检查血糖和尿糖,如果不达到正常值可以来找我!!

希望此法能帮助更多的父母,让他们脱离病痛和心理压力,来安享晚年的生活!!地骨皮有些病偏爱有知识的人,山西大学工程学院副教授董德庆

经常口渴、尿多、失眠,1984年我患上糖尿病为治病几乎将国产的治糖尿病药都吃遍了痛恨糖尿病给我痛苦难以诉说。有时血糖升高出现酮症酸中毒、高渗昏迷。香蕉、苹果、葡萄等水果,只能闻闻味,饮料一滴不能沾。吃饭呢,医生说不能超过6两,自控能力差,忍不住多吃几口,血糖经常游荡在1620mmoI/L之间,医生多次警告我再不控制住血糖,就要出危险。有病乱投医,1995年我老父亲不知从哪里听说:翻白草能治糖尿病一株草能治病?无可置疑。决定试一试,这一试就是9年。这株草最明显的疗效有5点:能使口渴的症状消失,能消除糖尿病人尿中的异味,身上明显地感到有力气,减少了夜间尿频症状,具有明显的降糖作用。有时加一点桑叶,每天用砂锅煎熬2030克翻白草。以草代茶。自从坚持喝翻白草水以来,血糖控制较稳定,体重正常,面色红润,有充沛的精力。许多人都说:董老师,颐养得真好,一点不象个糖尿病人”而我两位朋友,由于不注意控制血糖,得糖尿病七八年,已经双目失明,那种不见光明的痛苦真可怜呀!遍查医书,翻白草为什么能治病呢。医药书这样介绍:翻白草别名鸡脚爪、千锤打、天青地白等,属蔷薇科。国各地均产,生熟均可食用,还可供药用。根含黄酮类物质,翻白草性平、味甘苦、无毒。全草含鞣质。有清热解毒、止痢止血之功效,可治妇女赤白带下和月经过多。路旁,翻白草生长于山地。夏秋未开花前连根挖取,洗净晒干储存备用。就连《本草纲

目》中也没有明确记载。而实践中翻白草确有神奇疗效,医书上对翻白草治疗糖尿病疗效只字未提。用翻白草治疗糖尿病好处很多,药源丰富,不花钱、少花钱治大病,减轻患者经济负担,见效快,只要不是胰岛素依赖型的糖尿病每天以草代茶,一天喝半暖水瓶,就能降血糖、尿糖,使口渴、尿频等症状逐步减轻。-翻白草为我减轻了许多痛苦,9年来。让同病相怜的糖尿病病友们都来认识这株草吧!神奇的翻白草降糖真的很管用

我在2003年单位体检时,血糖值为饭前6.08,虽属正常范围,但离上限6.1很快就要超过。可我没在意,2006年10月19日单位又组织了体检,血糖值为6.8433mmol/L,血糖稍偏高,而且尿酸和甘油三脂、总胆固醇都偏高,医生嘱咐要配合药物治疗并定期复查。这下有些紧张了,我当月31日又到医院复检,饭前血糖值为7.5433mmol/L,饭后血糖检值为12.33mmol/L,餐前餐后都在异常值范围,医生开了两种西药,一种是二甲双胍,降血糖用的,另一种是本伐他汀,降血脂用的。

但我听说西药降糖对肝、肾有副作用,西药吃了半个月就停了。

经朋友介绍,有一种野生植物,叫翻白草,我们当地叫布滴哩草,熬水喝,可降糖,而且无副作用,经济实惠。所以我在服用西药的同时,也开始服用这种草敖水当茶喝,待西药服完半个月后就停了,一直服用布滴哩茶至今,中途检测了饭前血糖三次,第一次检测时间为2006年11月28日,血糖值为:6.4133mmol/L;第二次检测时间为2007年1月17日,血糖值为4.9133mmol/L;第三次检测的时间为2007年3月31日,血糖值为:

5.23mmol/L,第三次血糖虽有上升,原因是药量稍减,加之与春节期间饮食有关。最近我在中心医院进行了血液全面检测(2007年11月13日),结果令人惊喜,一年前的四项指标即尿酸、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血葡萄糖偏高,如今全部降到了正常值内,具体结果:尿酸376(原532)、总胆固醇4.81(原5.78)、甘油三酯1.38(原3.71)、血葡萄糖5.87。

下面我收集了一些资料,供大家参考:

神奇而又珍贵的偏方-翻白草治疗糖尿病

去年冬天,丹东一位好心的男士向辽源市一位素不相识的糖尿病患者提供了一份神奇而又珍贵的偏方-----用翻白草治疗糖尿病。从那时起,一传十,十传百,许多辽源人及一些外地人都知道用这个偏方治疗糖尿病。为了弄清翻百草为什么能治糖尿病,我查找许多中草药资料,都没有找到用翻百草治疗糖尿病的答案。

翻白草所含的成份对细菌性痢疾有抑制作用,但是否对糖尿病也有抑制作用呢?这有待于专家门去研究。

用翻白草治疗糖尿病好处很多。药源丰富,全国各地均有生长;不花钱或花小钱治大病,减轻了广大患者的经济压力;见效快,只要不是依赖型的,服用20天左右就可取得疗效。长期坚持服用,就能把血糖,尿糖都降下来,口渴,尿频等症状就会减轻或消失。翻白草生长于山地,路旁,不受农药的污染,无毒副作用。有些患者服用一段时间后,显现了神奇的疗效,高兴地把翻白草称为救命草,把传方人称为救命人。

翻白草别名有:萎陵菜,天藕儿,湖鸡腿,鸡脚草,鸡距草,乌皮浮儿,角草,土人参,土西洋参等等。

采制:全草入药,在夏秋未开花前连根挖取,除掉枯叶及须根,洗净,晒干。

用法:翻白草木5至10钱(鲜5至7棵)水煎服,以药代茶,一天喝大半暖瓶。

真希望更多的患者能够从中受益

我去年春节回家听说我的邻家婶子糖尿病好了,我觉得不可能,因为我一直从事医药行业。从来就没有听说谁的糖尿病能治愈,一般能控制住就已经很难得了,治好就是天方夜谭。所以也就没有放在心上。今年回家过年时顺便给我南京的舅舅拜年,提到我的表姐夫,他刚刚四十出头,已经有六七年糖尿病史了,也说治好了,并且说应该感谢我的邻家婶子,幸亏她把这个方法告诉了还亲自到山上采集到翻白草,我这才意识到这个事情可能是真的。我亲自去我的婶子家把前前后后的经过以及服用方法仔细了解一遍,还把她介绍

服用过的几个人都调查一次,简直令人难以置信。大多数人都以完全停药了,饮食和常人无异。没有复发现象。原来消瘦的身体恢复的非常好。今天上来看到也有人在服用翻白草治疗糖尿病,真希望更多的患者能够从中受益

翻白草

HerbaPotentillaeDiscoloris

(英)DiscolorCinquefoilHerb

别名天青地白、白头翁、叶下白、鸡腿苗、结梨。

来源为蔷薇科植物翻白草PoterntilladiscolorBge.的全草。

植物形态多年生草本,高15~40cm,全株除叶表面疏生长柔毛或老时近无毛外,密被白色绒毛和混生长柔毛。根多分枝,常纺锤状膨大成块根。茎直立蔌斜生。羽状复叶,有托叶;基生叶丛生,小叶3~9,有长柄;茎生叶为3小叶,柄短,小叶片长圆形至长椭圆形,长1.5~6cm,宽0.6~2cm,边缘有粗锯齿,聚伞花序疏展;花萼5裂,副萼裂片窄;花瓣5,黄色,倒心形;雄蕊多数;雌蕊多数。瘦果光滑,多数,聚生于密被绵毛的花托上,具宿萼。花果期4~7月。

生于山坡、路旁、草地。主产河北、北京、安徽。

采制夏、秋季花开前采挖,除去杂质,干燥。

化学成分根含鞣质、黄酮类。

性味性平,味甘、微苦。

功能主治止血,止痢,解毒。用于吐血、便血、崩漏、痢疾、疟疾、痈疖。

长按即可关注,接收更多关于健康养生的知识

老年糖尿病人食谱资料

老年糖尿病人食谱

老年糖尿病是成人糖尿病的一种特殊状态,具有症状不典型、并发症多、 致残和致死率高等以及药物治疗复杂等特点。老年糖尿病人更需要科学合理的营养,发挥饮食治疗的作用,并综合其他治疗,控制好血糖,减少并发症发生,让老人安度晚年。 (1)老年人基础代谢低,活动量以及热量消耗相对较少,尤其对于肥胖症患者,更应该限制热量摄入,逐渐减少体重,体重减轻往往会改善糖耐量。 (2)吸收能力差,选择食物应该清淡易消化,但要保证优质蛋白质的摄入(瘦肉、鸡蛋、牛奶、豆制品) 老年糖尿病人食谱 一、粮食类 1.燕麦-降糖降脂的优选主食 燕麦中的膳食纤维可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防止餐后血糖的急剧升高。 燕麦热量377千卡,每天宜吃40克。 这样吃降糖最有效:焖米饭或做馒头的时候,加入少许燕麦,可以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有助于餐后血糖的升高。 2.小米-消渴暖胃常食之物 小米中含有维生素B1,对糖尿病人的手、足和视觉神经均有保护作用(你说家里的老人有并发症,视力模糊,而小米对视觉神经有作用)小米含有丰富 的钙、磷、镁等元素,均有益于调节血糖水平。 小米热量361千卡,每天宜吃50克。

这样吃最有效:小米的氨基酸中赖氨酸太少,亮氨酸太多,而赖氨酸大量存在于和 豆类和肉类中,所以煮小米粥时加入适量的豆类或肉类,营养更丰富,更合理。 3.养麦-营养丰富的降糖佳品 养麦中的某些黄铜成分、锌、维生素E等,能改善葡萄糖耐受量。养麦升糖指数低,代替主食有有利于控制血糖。 养麦热量337千卡,每天宜吃60克。 这样吃降糖最有效:将养麦磨粉、做成饼、粥、面条、冲剂等,既能补充营养素又可降低血糖。 4.薏米-健脾利湿抗血糖 薏米中的硒元素可修复胰岛B细胞并保护其免受伤害,维持正常的胰岛素分泌功能。薏米中的膳食纤维可以促进排便,延缓餐后血糖上升。 薏米热量361千卡,每天宜吃70克。 这样吃降糖最有效:薏米与大米煮粥服食,可治疗风湿病,适用于糖尿病、脾虚湿泄、水肿等患者。 5.莜麦-含多种氨基酸的天然食品 莜麦蛋白质含量高,还有人体所需的8种必须氨基酸,氨基酸的组成比较平衡,赖氨酸的还量高于大米和小麦面粉。 莜麦热量376千卡,每天宜吃60克。 这样吃降糖最有效:将莜麦面擀成馄钝皮,宝如鸭肉,做成莜面馄钝,每周做两 次,不但能降血糖,尿糖,还可减轻糖尿病早期的症状。 二、豆蔬类 1.雍才-还有胰岛素样成分的降糖菜

糖尿病药物分类及机理

---------------------------------------------------------------最新资料推荐------------------------------------------------------ 糖尿病药物分类及机理 糖尿病药物分类及机理糖尿病药物分类及机理汇总抗糖尿病化学药物按效用机理分类,主要有: 1.胰岛素及其类似物。 2.磺酰脲类(格列苯脲(优降糖)、格列齐特(达美康)、格列吡嗪(瑞易宁)、格列喹酮(糖适平)、格列美脲(亚莫利))。 3.双胍类。 4.-葡萄糖苷酶抑制剂(拜唐苹(阿卡波糖);卡博平(阿卡波糖);倍欣(伏格列波糖);奥恬苹(米格列醇,))。 5.噻唑烷二酮衍有生命的物质(吡格列酮(艾汀片)、马来酸罗格列酮(文迪雅))。 6.促胰岛素分泌剂(瑞格列奈(诺和龙、普瑞丁)、⑵那格列奈(唐力、唐瑞)、(3)米格列奈)。 7.中成药七大类品种。 1.噻唑烷二酮类药物(胰岛素增敏剂) 噻唑烷二酮类(TZDs) 是治疗Ⅱ型糖尿病的一类新药。 该类药物与体内受体结合后激活,从而改善Ⅱ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抵抗、高胰岛素血症和高糖血症代谢紊乱,与此同时,这一类药物在降血压、调节脂质代谢、抑制炎症反映、抗动脉粥样硬化和对肾脏的保护方面也预示了效用。 最先开发成功的噻唑烷二酮类药物是环格列酮、恩格列酮和曲格列酮。 1 / 25

在药效较低、严重不良反映及肝毒性的影响下,这些药物逐渐被淘 汰或撤市。 今朝临床使用的胰岛素增敏剂有日本武田的吡格列酮,葛兰素史 克的马来酸罗格列酮。 噻唑烷二酮类药物的独特的地方是能较着增强机体组织对胰岛 素的敏感性,改善胰岛细胞功能,使成为事实对血糖的长期控制,以 此降低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的危险。 因为其同时具有杰出的耐受性与安全性,因此具有延缓糖尿病进 展的潜力。 在这一巨大的应用前景的影响下,外洋对噻唑烷二酮系 - 1 - 列药物的研究与开发远未停止,正待上市的药物有英国葛兰素史克公 司研制的法格列酮(Farglitazar)和日本武田制药研制的达格列酮(Darglitazoan)。 噻唑烷二酮类药物是一个不变增长的大类,2003 年占抗糖尿病 药物市场的比重为3.53%,2004 年为 4.08%,2005 年增长到 4.52%。 国产罗格列酮对原研药攻势甚猛罗格列酮是葛兰素史克公司 开发上市的品种, 1999 年 5 月 25 日经 FDA 审查核定后在美国上 市,商品名为Avandia、安糖健。 2019 年,葛兰素史克(天津市)已经将罗格列酮引入我国上市,商 品名为文迪雅。 罗格列酮在全球上市后,销售额平稳上升,随即,市场上又陆续 开发出罗格列酮/二甲双胍复合制剂(Avandamet)、罗格列酮/格列美

糖尿病药物

1.口服药物治疗 (1)磺脲类药物属于促胰岛素分泌剂,主要药理作用是通过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加体内的胰岛素水平而降低血糖。 2型DM患者经饮食控制,运动,降低体重等治疗后,疗效尚不满意者均可用磺脲类药物。因降糖机制主要是刺激胰岛素分泌,所以对有一定胰岛功能者疗效较好。对一些发病年龄较轻,体形不胖的糖尿病患者在早期也有一定疗效。但对肥胖者使用磺脲类药物时,要特别注意饮食控制,使体重逐渐下降,与双胍类或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降糖药联用较好。 下列情况属禁忌证: 一是严重肝、肾功能不全; 二是合并严重感染,创伤及大手术期间,临时改用胰岛素治疗; 三是糖尿病酮症、酮症酸中毒期间,临时改用胰岛素治疗; 四是糖尿病孕妇,妊娠高血糖对胎儿有致畸形作用,早产、死产发生率高,故应严格控制血糖,应把空腹血糖控制在105毫克/分升(5.8毫摩尔/升)以下,餐后2小时血糖控制在120毫克/分升(6.7毫摩尔/升)以下,但控制血糖不宜用口服降糖药; 五是对磺脲类药物过敏或出现明显不良反应。 (2)双胍类降糖药 降血糖的主要机制是增加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增加葡萄糖的无氧酵解,减少胃肠道对葡萄糖的吸收,降低体重。主要药理作用是通过减少肝葡萄糖的输出和改善外周胰岛素抵抗而降低血糖。0.25g ①适应证 肥胖型2型糖尿病,单用饮食治疗效果不满意者;2型糖尿病单用磺脲类药物效果不好,可加双胍类药物;1型糖尿病用胰岛素治疗病情不稳定,用双胍类药物可减少胰岛素剂量,;2型糖尿病继发性失效改用胰岛素治疗时,可加用双胍类药物,能减少胰岛素用量。 ②禁忌证 严重肝、肾、心、肺疾病,消耗性疾病,营养不良,缺氧性疾病;糖尿病酮症,酮症酸中毒;伴有严重感染、手术、创伤等应激状况时暂停双胍类药物,改用胰岛素治疗;妊娠期。

介绍21种治疗糖尿病的中成药

介绍21种治疗糖尿病的中成药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 中医治疗糖尿病已有悠久的历史,特别是在近30年来,随着现代科学的飞速发展,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对糖尿病的治疗有了不可替代的优势。 据统计,糖尿病患者由心脑血管疾病引起的死亡率约占80%,并使其预期寿命减少1/3。糖尿病患者合并血脂升高者在80%以上,血粘度升高者达90%。 中医药对糖尿病的治疗作用缓慢,但属治本范畴,在血糖下降的同时使体质同步增强,对慢性并发症有较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中医认为,阴虚是糖尿病发生的实质,脾虚是糖尿病不愈的根本,血瘀是糖尿病合并症产生的关键。 中药可以把养阴健脾益气活血巧妙地组合在一起,从而使糖尿病从根本上得到有效治疗。使用中药可使血糖、尿糖长期稳定在正常范围。 中医药的整体调可以在降糖的同时,增强患者体质,纠正糖、蛋白质和脂肪代谢紊乱,调节胰岛素受体的数目或亲和力,以增加靶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对抗胰岛素抵抗。 中药的整体调节可以有效地防治糖尿病多种并发症的产生。糖尿病患者多数存在着血液粘滞度增高、高血脂及血小板聚集率增高这些因素,造成了糖尿病患者并发心脑血管病、周围血管病变以及重要脏器损伤的基础。中药在降糖的同时,可以通过益气活血降低血液粘滞度和血脂等,从而防治并发症。 在临床诊疗中时常看到有的病人以往口服西药降糖药血糖控制不理想,但加用中药后血糖下降;有的患者血糖控制较好,但症状明显,加用中药后症状改善或消失;现在很多糖尿病患者根据病情的轻重或单用中药治疗或中药再加西药治疗。 对于糖尿病的高危人群,如肥胖的中老年人、空腹血糖损害者、糖耐量降低者服用中药可以降低他们最后发展为糖尿病的危险性。当然这时服用中药属预防和保健性质。

糖尿病患者用药原则

磺酰脲类和非磺酰脲类促胰岛素分泌剂这两类胰岛素促泌剂的选药原则如下:可以作为非肥胖2型糖尿病一线用药;老年患者或以餐后血糖升高为主者宜选用短效类(格列吡嗪、格列喹酮、瑞格列奈);轻、中度肾功能不全患者可选用格列喹酮、瑞格列奈;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均升高者可选用中-长效类药物,如格列吡嗪控释片、格列美脲、格列齐特缓释片;老年人伴有血粘度升高者宜选用格列齐特。 双胍类药物不刺激胰岛素β细胞,对正常人几乎无作用,而对糖尿病患者降血糖作用明显。不影响胰岛素分泌,通过促进外周组织摄取葡萄糖,抑制葡萄糖异生,降低肝糖原输出,延迟葡萄糖在肠道吸收,由此达到降低血糖的作用。双胍类降糖药的适应证如下。(1)2型糖尿病患者一线用药,超重或肥胖伴有胰岛素抵抗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首选。(2)配合胰岛素治疗,有助于降糖、减少胰岛素用量。(3)与促泌剂、胰岛素增敏剂、阿卡波糖有协调作用。(4)在不稳定型糖尿病患者中应用,可促血糖波动性下降,有利于血糖的控制。(5)对糖耐量异常的患者非常有效,有预防作用。双胍类降糖药禁忌证如下。急性并发症、应激状态(外科大手术、急性心肌梗死)、肝肾功能损害、妊娠;缺氧性疾病,如心衰、慢性肺部疾患;胃肠道疾病;高龄;酗酒;使用静脉造影剂。 胰岛素增敏剂(噻唑烷二酮类药物,TZD):通过提高靶组织(脂肪组织、肌肉组织和肝脏)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提高利用胰岛素的能力,降低胰岛素抵抗,保护β细胞,改善糖代谢及脂质代谢,能有效降低空腹及餐后血糖,单独使用不引起低血糖,常与其他类口服降糖药(促泌剂、双胍类、阿卡波糖)合用,产生明显的协同作用。与胰岛素合用,可以使胰岛素用量减少30%。此类药物禁用于反复水肿的患者、肾功能损害3级以上者、肝功能损害者。常用的药物有罗格列酮、吡格列酮。 食物中的绝大多数碳水化合物为复合糖,包括分子量小的低聚糖(寡糖)及分子量较大的多糖。复合糖必须在小肠上皮细胞刷状缘处被α-糖苷酶作用分解为单糖后才能被吸收。食物中含量最多的是淀粉,必须经过α-糖苷酶作用分解。α-糖苷酶抑制剂竞争性抑制麦芽糖酶、葡萄糖淀粉酶及蔗糖酶,阻断1,4-糖苷键水解,延缓淀粉、蔗糖及麦芽糖在小肠分解为葡萄糖,降低餐后血糖。延缓肠道碳水化合物的吸收,降低餐后高血糖,同时减轻餐后高血糖对β细胞的刺激作用。α-糖苷酶抑制剂用于2型糖尿病治疗,可单独使用,也可与黄酰脲类或双胍类联合使用提高疗效;对于胰岛素治疗的1型糖尿病血糖不稳定者,可合用阿卡波糖,但如果两者联合使用应当减量,防止低血糖发生;可应用与糖耐量异常的干预治疗。α-糖苷酶抑制剂主要副作用为胃肠道反应,肠道疾病与肠功能紊乱者慎用;单独使用时不导致低血糖,联合使用时仍可发生低血糖,α-糖苷酶抑制剂导致的低血糖必须用葡萄糖处理;有严重造血系统功能障碍者、感染发热者、孕妇、哺乳者不用;18岁以下儿童、有恶性肿瘤者不宜使用。服用α-糖苷酶抑制剂应避免同时服用抗酸剂、考莱希胺、肠道吸附剂及消化的酶制剂,如淀粉酶、胰酶,因为可能会消弱α-糖苷酶抑制剂的疗效;同时服用新霉素可使餐后血糖降低更明显。 口服降糖药的服药时间由降糖药本身的药理作用决定,不同的降糖药,服用时间也不同。在临床中,发现不少糖尿病患者随意调整服药时间,导致血糖一直控制得不甚理想。糖尿病患者须了解5种口服降糖药的具体服用时间,在医生指导下正确服用,这样不仅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口服降糖药的疗效,而且还可避免或减少其副作用。磺脲类降糖药(如格列本脲、格列喹酮等)在餐前30分钟服用。非磺脲类胰岛素促泌剂(如瑞格列奈等)在餐前5~20分钟服用。餐前半小时或进餐后给药可能引起低血糖。胰岛素增敏剂(如罗格列酮、吡格列酮等)在早晨空腹服用,每日仅需服药1次,早餐前服药效果最好。非磺脲类胰岛素促泌剂(如瑞格列奈等)也可在餐前1分钟(即与第一口饭同服)服用,如在饭后或饭前过早服用,效果就大打折扣,起不到降低餐后高血糖的作用。α-糖苷酶抑制剂类药物(如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等)也应于餐前1分钟服用(即与第一口饭同服)。双胍类降糖药(如二甲双胍、苯乙双

2型糖尿病常用药物

2型糖尿病常用药物 2型糖尿病常用药物: (1)磺酰脲类:主要通过促进胰岛素分泌而发挥作用,抑制ATP 依赖性钾通道,使K+外流,β细胞去极化,Ca2+内流,诱发胰岛素 分泌。此外,还可加强胰岛素与受体结合,解除受体后胰岛素抵抗 的作用,使胰岛素作用加强。常用的药物有:格列吡嗪,格列齐特,格列本脲,格列波脲,格列美脲等。 格列本脲(优降糖):第二代磺酰脲类药,在所有磺酰脲类中降糖作用最强,为甲笨磺丁脲的200-500倍,作用可持续24小时。用于轻、中度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易发生低血糖反应,老人和肾功 能不全者慎用。 格列波脲(克糖利):比第一代甲笨磺丁脲强20倍,与格列本脲 相比更易吸收,较少发生低血糖;作用可持续24小时。用于非胰岛 素依赖型糖尿病。 (2)双胍类:本类药物不刺激胰岛素β细胞,对正常人几乎无作用,而对糖尿病人降血糖作用明显。不影响胰岛素分泌,通过促进 外周组织摄取葡萄糖,抑制葡萄糖异生,降低肝糖原输出,延迟葡 萄糖在肠道吸收,由此达到降低血糖的作用。常用药物有:二甲双胍。 二甲双胍(格华止,美迪康):降糖作用较笨乙双胍弱,但毒性较小,对正常人无降糖作用;与磺酰脲类比较,本品不刺激胰岛素分泌,因而很少引起低血糖;此外,本品具有增加胰岛素受体、减低胰岛素 抵抗的作用,还有改善脂肪代谢及纤维蛋白溶解、减轻血小板聚集 作用,有利于缓解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是肥胖型非胰岛素 依赖型糖尿病的首选药。主要用于肥胖或超重的2型糖尿病,也可 用于1型糖尿病,可减少胰岛素用量,也可用于胰岛素抵抗综合症

的治疗。由于胃肠道反应大,应于进餐中和餐后服用。肾功能损害患者禁用。 (3)α糖苷酶抑制剂:竞争性抑制麦芽糖酶、葡萄糖淀粉酶及蔗糖酶,阻断1,4-糖苷键水解,延缓淀粉、蔗糖及麦芽糖在小肠分解为葡萄糖,降低餐后血糖。常用药物有: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 阿卡波糖(拜唐平):单独使用不引起低血糖,也不影响体重;可与其它类口服降糖药及胰岛素合用。用于各型糖尿病,改善糖尿病病人餐后血糖,可用于对其它口服降糖药药效不明显的患者。 伏格列波糖(倍欣):为新一代α糖苷酶抑制剂,该药对小肠黏膜的α-葡萄苷酶(麦芽糖酶、异麦芽糖酶、苷糖酶)的抑制作用比阿卡波糖强,对来源于胰腺的α-淀粉酶的抑制作用弱。可作用2型糖尿病的首选药,可与其它类口服降糖药及胰岛素合用。 (4)胰岛素增敏剂:通过提高靶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提高利用胰岛素的能力,改善糖代谢及脂质代谢,能有限降低空腹及餐后血糖,单独使用不引起低血糖,常与其它类口服降糖药合用,产生明显的协同作用。常用药物有:罗格列酮,瑞格列奈。 罗格列酮(文迪雅):新型胰岛素增敏剂,对于胰岛素缺乏的1型糖尿病分泌量极少的2型糖尿病无效。老年患者及肾功能损害者服用勿需调整剂量。 (5)非磺酰脲类促胰岛素分泌剂:是一新型口服非磺酰脲类抗糖尿病类药物,对胰岛素的分泌有促进作用,其作用机制与磺酰脲类药物类似,但该类药物与磺酰脲受体结合与分离均更快,因此能改善胰岛素早时相分泌,减轻胰岛β细胞负担。常用药物有:瑞格列奈。 瑞格列奈(诺和龙):该药不引起严重的低血糖,不引起肝脏的损害,有中度肝脏及肾脏损害的患者对该药也有很好的耐受性,药物相互作用较少。 2、胰岛素

老年糖尿病健康管理

老年糖尿病健康管理 1.老年糖尿病的定义 糖尿病是由多种病因引起胰岛素分泌和(或)作用的缺陷而导致慢性血葡萄糖增高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将老年糖尿病定义为指年龄>60岁的糖尿病患者(西方>65岁),包括60岁以前诊断和60岁以后诊断的糖尿病患者。久病者可引起多系统损害,如眼、肾、神经、血管等慢性进行性病变。每年因糖尿病死亡300万以上,已成为继心脑血管疾病、肿瘤之后的第3大杀手。 2.我国老年糖尿病的患病情况 我国是世界人口第一大国,也是糖尿病患病人数最多的国家,老年人群是糖尿病高发人群。2008年和2010年糖尿病筛查显示,老年糖尿病的患病率分别为20.40%和22.86%,较2002年(6.80%)分别增长13.60%和16.06%,约为0.38亿和0.41亿,占糖尿病总人数的2/5。老年糖尿病发病率高且多为2型糖尿病,流行病学资料显示,随着年龄增长2型糖尿病患病率升高。老年人糖尿病患病率的总体趋势为:发达国家高于发展中国家,我国北方高于南方、东部高于西部、城市高于农村,但无显著性别差异。 3.老年糖尿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老年糖尿病绝大多数(95%以上)为2型糖尿病,其发病与基因遗传与环境因素有关,环境因素在发病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环境因素为肥胖、饮食结构不合理、活动量不足和老龄化。 发病的两个环节为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缺乏。

一、随着年龄增长,体力活动逐渐减少,肌肉废用性萎缩,肌肉摄取葡萄糖的能力降低,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老年人膳食结构的变化,纤维素摄入减少,相对的脂类食物增多,高热量低消耗易形成肥胖,特别是腹型肥胖,易导致胰岛素抵抗性增加。 二、β细胞功能缺陷:①老年胰岛β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原比例增多(其活性只有胰岛素的1/10),相对的胰岛素分泌量就减少。②胰岛β细胞受葡萄糖刺激后释放胰岛素较为迟缓,表现为OGTT试验的餐后血糖高 4.老年糖尿病的特点 一、患病率高,50岁以上约3-5倍于总人口的患病率,60-70岁为患病高峰。 二、病情轻者,起病隐匿,烦渴、多饮、多尿、消瘦的典型糖尿病症状不明显,易漏诊;老年患者症状轻的原因①老年人口渴中枢敏感性较年轻人低,不易出现口渴多饮;②老年人常伴有肾动脉硬化、肾小球滤过率降低,致使老年人肾糖阈较年轻人高,血糖轻度增高时不出现明显的多饮、多尿症状。一般认为,老年人空腹血糖超过12~13mmol/L时才会出现多尿,故尿糖检查仅供参考。 三、老年糖尿病患者常有疲乏、无力、轻度口渴、尿频、多汗、皮肤瘙痒等非特异性表现,若临床上出现2种以上症状,应检测血糖以尽早了解糖代谢情况。 四、老年患者,不论血糖高、低,更容易出现嗜睡、晕厥、昏迷、躁动或精神错乱等意识障碍和精神症状。

老年糖尿病的特点及治疗原则

老年糖尿病的特点及治疗原则 随着年龄增长2型糖尿病患病率升高。国外报告,在65岁以上人群中,2型糖尿病和糖耐量受损(IGT)者占10%~20%。 1996年国内调查显示, 60岁以上人群2型糖尿病患病率为10.1%,IGT患病率为12.1%。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在了解其特点的基础上应给予个体化治疗,以改善患者预后。老年人应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加强预防,40岁以上人群应每年检测血糖,必要时通过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进行糖尿病筛查,尽早诊断。 老年糖尿病发病率高且多为2型糖尿病 流行病学资料显示,随着年龄增长2型糖尿病患病率升高。国外报告,在65岁以上人群中,2型糖尿病和糖耐量受损(IGT)者占10%~20%。 1996年国内调查显示, 60岁以上人群2型糖尿病患病率为10.1%,IGT 患病率为12.1%。2002年全国大城市调查显示,北京60岁以上人群2型糖尿病患病率为15%。 老年人糖尿病患病率的总体趋势为:发达国家高于发展中国家,我国北方高于南方、东部高于西部、城市高于农村,但无显著性别差异。 老年糖尿病起病缓慢,诊断时多无症状 “三多一少”即多饮、多食、多尿及体重减少是糖尿病的典型临床表现。老年糖尿病患者常无典型症状,往往在常规体检或因其他疾病检测血糖或尿糖时才被发现。其主要原因是:①老年人口渴中枢敏感性较年轻人低,不易出现口渴多饮;②老年人常伴有肾动脉硬化、肾小球滤过率降低,致使老年人肾糖阈较年轻人高,血糖轻度增高时不出现明显的多饮、多尿症状。一般认为,老年人空腹血糖超过12~13 mmol/L时才会出现多尿,故尿糖检查仅供参考。 老年人负荷后高血糖的比例明显高于成年人,单纯测定空腹血糖可使部分糖尿病患者漏诊,故建议同时进行空腹血糖检测和OGTT试验。 老年糖尿病症状为非特异性 老年糖尿病患者常有疲乏、无力、轻度口渴、尿频、多汗、皮肤瘙痒、阳痿等非特异性症状,若临床上出现2种以上症状,应检测血糖以尽早了解糖代谢情况。 偶有特殊表现 老年糖尿病患者有时伴有特殊表现,如肩关节疼痛、肌痛、精神心理改变、足部皮肤大疱、肾乳头坏死或恶性外耳炎,少数患者表现为低体温、多汗、恶液质、肌萎缩、认知功能减退等。 少数以并发症为首发表现 部分老年糖尿病患者以慢性并发症(如心脑血管事件等)为首发表现,病程隐匿。在老年人死因中,心脑血管并发症居第6位,80%的老年糖尿病患者死于心血管并发症,周围神经和自主神经病变发生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升高,白内障、视网膜病变和青光眼明显多于年轻患者。 以急性并发症为首发表现的老年糖尿病患者,多表现为糖尿病高渗状态甚至昏迷,死亡率高达15%~20%。

治疗糖尿病药物大全

糖尿病用药大全对于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中,我们不主张单靠运动、饮食、日常护理来控制病情,因为这些治疗方法也可能不能很好的控制不住病情。这是也 就需要搭配药物治疗了。以下是对一些常用药的介绍。建议患者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西药治疗糖尿病有哪些 磺脲类:最早应用的口服降糖药之一,现已发展到第三代,仍是临床上 2 型糖尿病的一线用药。主要通过刺激胰岛素分泌而发挥作用。餐前半小时服药效果最佳最。 双胍类:口服降糖药中的元老。降糖作用肯定,不诱发低血糖,具有降糖作用以外的心血管保 护作用,如调脂、抗小血板凝集等,但对于有严重心、肝、肺、肾功能不良的患者,不推荐使用。为 减轻双胍类药物的胃肠副作用,一般建议餐后服用。 a -葡萄糖苷酶抑制剂:通过抑制小肠粘膜上皮细胞表面的糖苷酶,延缓碳水化合物的吸收(就像人为的造成“少吃多餐” ),从而降低餐后血糖,故适宜那些单纯以餐后血糖升高为主的患者。餐前即服或与第一口饭同服,且膳食中必须含有一定的碳水化合物(如大米、面粉等)时才能发挥效果。 噻唑烷二酮:迄今为止最新的口服降糖药。为胰岛素增敏剂,通过增加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 感性、改善胰岛素抵抗而降低血糖,并能改善与胰岛素低抗有关的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该类药物应 用过程中须密切注意肝功能。 甲基甲胺苯甲酸衍生物:近年开发的非磺脲类胰岛素促分泌剂,起效快、作用时间短,对餐后 血糖有效好效果,故又称为餐时血糖调节剂。进餐前服用。 胰岛素

胰岛素的种类非常繁多,常见的分类方法主要有: 根据胰岛素作用时间分类: 短效胰岛素:即最常用的一种普通胰岛素,为无色透明液体,皮下注射后的起效时间为20~30 分钟,作用高峰为2~4 小时,持续时间5~8 小时。 中效胰岛素:又叫低精蛋白锌胰岛素,为乳白色浑浊液体,起效时间为~4 小时,作用高峰6~10 小时,持续时间约12~14 小时。 长效胰岛素:又叫精蛋白锌胰岛素,也为乳白色浑浊液体,起效时间3~4 小时,作用 高峰14~20 小时,持续时间约24~36 小时。 预混胰岛素:为了适应进一步的需要,进口胰岛素又将其中的短效制剂和中效制剂(R 和N)进行不同比例的混合,产生作用时间介于两者之间的预混胰岛素。 根据胰岛素来源分类: 牛胰岛素:自牛胰腺提取而来,分子结构有三个氨基酸与人胰岛素不同,疗效稍差,容易发生过敏或胰岛素抵抗。动物胰岛素唯一的优点就是价格便宜。患者可以轻松负担。 猪胰岛素:自猪胰腺提取而来,分子中仅有一个氨基酸与人胰岛素不同,因此疗效比牛胰岛素好,副作用也比牛胰岛素少。目前国产胰岛素多属猪胰岛素。 人胰岛素:人胰岛素并非从人的胰腺提取而来,而是通过基因工程生产,纯度更高,副作用更少,但价格较贵。进口的胰岛素均为人胰岛素。国内日前也渐渐开始具有生产人胰岛素的能力了。 根据胰岛素浓度分类: U-40: 40单位/毫升

老年糖尿病患者降糖药物的合理应用

老年糖尿病患者降糖药物的合理应用 近年来,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已成为对人类健康危害最严重的非传染性慢性疾病之一。老年人由于生理和代谢功能减退更易患糖尿病,且大多合并有其他系统疾病,故在降糖药物的选用上尤应慎重。 口服降糖药物是治疗糖尿病的重要手段。根据降糖药物的化学结构,可分为磺脲类和双胍类。磺脲类药物的降糖机制主要是刺激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和增加胰岛素在周围组织中的作用,第一代药物主要有甲苯磺丁脲等,第二代药物有格列本脲,格列齐特、格列吡嗪和格列喹酮等。双胍类药物的降糖机制主要抑制糖在肠道吸收并促进糖代谢,主要有苯乙双胍和二甲双胍。此外,还有近年来开发的糖苷酶抑制剂-阿卡波糖等。本文就常用降糖药在老年人糖尿病中的合理选用进行探讨。 1 甲苯磺丁脲(D860) 在临床已应用40余年,临床疗效确切,价格低廉,但服用剂量大,不良反应多,可导致致命性低血糖、肝肾功能不全、白细胞减少,磺胺药物过敏者禁用,目前有被淘汰的趋势。 2 格列本脲 降糖作用较D860强200倍,且较持久。但必须注意的是,如果剂量掌握不当,易发生低血糖,故治疗应从小剂量开始,视血糖控制情况逐渐调整剂量,病情较轻的老年人,建议不用。 3 格列齐特 降糖作用较D860强10~20倍,除能有效降低血糖外,还可降低血小板的粘附值和聚集性,加速纤维蛋白的溶解过程,能改善由糖尿病引起的眼底病变症状,并能治疗糖尿病患者的代谢及血管功能紊乱。长期使用较安全,较少发生低血糖症等不良反应,尤其适用于患心血管疾病的老年糖尿病患者[1]。但本品可导致肝功能损害,长期服用应定期检查肝功能。 4 格列吡嗪 降糖作用比D860强约100倍,因其代谢产物无药理作用,故老年糖尿病患者使用本品比格列本脲更安全。除了降糖作用外,本品还能降低血脂和血小板聚集,增加纤维蛋白的溶解活性,防治微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2],对老年糖尿病合并微血管病变尤为适用。 5 格列喹酮 本品是主要经肾排泄的磺脲类降糖药物,作用温和,可根据具体病情调节剂量,适用于饮食疗法不能取得满意效果者,特别适用于糖尿病合并肾功能不全以及并发糖尿病肾病者。 6 二甲双胍

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护理_对策毕业论文

三峡大学全日制自学考试 毕 业 论 文 准考证号: 姓名: 专业层次: 交稿时间: 联系电话:

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护理对策 班级:护理18班姓名:鲍琴琴指导老师:郑超英 【摘要】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总结分析1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护理经验。结果护理指导贯穿糖尿病患者治疗的始终,有效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结论通过临床护理指导可以提高患者对糖尿病的认知水平,坚持科学的、系统的治疗,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老年糖尿病;护理;临床护理对策 前言糖尿病是由遗传因素、免疫功能紊乱、微生物感染及其毒素、自由基毒素、精神因素等等各种致病因子作用于机体导致胰岛功能减退、胰岛素抵抗等而引发糖、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征,临床上以高血糖为主要特征,典型病例可出现多尿、多饮、多食、消瘦等表现,即“三多一少”症状,糖尿病一旦控制不好会引发并发症,导致肾、眼、足等部位的衰竭病变且无法治愈。 老年糖尿病是内分泌代谢疾病,老年糖尿病肾病有年龄大,病程大,并存疾病多的特点,且多年无任何明显症状,随病情发展逐渐出现蛋白尿、高血压、肾功能减退等一系列临床表现。治疗目的是控制血糖、纠正代谢紊乱、防止并发症,延长患者生病。 1、临床资料 1.1基本资料 本组为2013年8月至2015年4月科室收治的老年糖尿病患者150例,均符合1999WHO糖尿病诊断标准。其中男42例女10例:年龄60-86岁;病程1-30年。空腹血糖(10.8 4-3.61)mmol/L,餐后(16.6 4-2.8)mmol/L,全部病例均符合糖尿病诊断标准。 1.2临床表现 患者可表现为多尿、多饮、多食、体重下降;善饮、多食;消瘦、疲乏、皮肤瘙痒;四肢

中老年糖尿病护理论文

中老年糖尿病护理论文:护理干预对纠正中老年糖尿病患者 饮食误区的作用 [摘要] 目的:纠正中老年糖尿病患者饮食误区,建立良好饮食习惯。方法:对68例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饮食健康教育。结果:所有患者认识到饮食控制的重要性, 88%患者纠正了不良饮食倾向。85%的患者建立了正确的饮食习惯。结论:对2型糖尿病患者饮食进行健康教育,可减少其并发症的发生,利于疾病的良好控制。 [关键词]糖尿病;饮食误区;健康教育 中老年人糖尿病的发生、发展及并发症的出现与饮食密切相关,而一些中老年人因对疾病认知能力差,记忆力下降等原因,对饮食控制模糊不清,存在不少误区,使疾病长期得不到有效控制〔1〕。我们在临床工作中,通过对68例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饮食进行健康教育,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68例患者,男性36例,女性32例,年龄48~70岁,均为2型糖尿病患者,患者文化修养各不相同,大专及以上26例,中小学文化程度42例,患者在日常饮食中均存在对饮食控制模糊不清,或有不良饮食倾向。 1·2患者常见的不良饮食倾向及误区:①控制主食:主食尽量不吃,副食不节制,以较多的动物蛋白和脂肪取代主食,

结果造成机体的碳水化合物供热能不足,蛋白质脂肪在代谢中分解不完全,易诱发酮症和酮症酸中毒。②饥饿疗法:认为饮食控制越少越好,使机体处于饥饿状态,结果易发生低血糖及诱发酮症和酮症酸中毒。③不吃早餐:致使机体在十几个小时不能得到能量补充,会使体内血糖波动过大。④控制正餐食量:控制正餐食量,增加零食,尤其是一些含糖量高的糕点水果等,使血糖升高。⑤禁食水果:除甜食不吃外,其他食物不控制:这是很多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良最普遍的原因。⑥禁食水果:一切水果都不吃。⑦重视药物治疗,轻视饮食控制。认为反正口服降能药,控不控制饮食无所谓,使血糖长期处于高水平。⑧轻信偏方:长期大量进食某一种食物。而偏离了平衡膳食的轨道,导致病情恶化。 2结果 通过对68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饮食健康教育,使所有患者及家属认识到了饮食控制的重要性。88%的患者纠正了不良的饮食倾向, 85%的患者掌握并建立了良好的饮食习惯,配合药物、运动等治疗手段,使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得到有效地控制,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3健康教育的方法 3·1随机性教育:在治疗、护理、巡视病房中有针对性地指导,如看到患者饮食不合理时及时给予纠正。 3·2座谈式教育:通过个别谈心,耐心解答患者提问,指

糖尿病的常用药物总结

糖尿病的常用药物总结: 一,促胰岛素分泌剂:(磺脲类和非磺脲类)。 磺脲类: 1. 1第一代为甲磺丁脲,D860,因其副作用多已趋淘汰。主要副作用是低血糖,且有肝损害和加重黄胆。 2. 第二代主要有:优降糖、达美康、美比达、糖适平。只有优降糖发生低血糖的机会多,其它不多,副作用也比第一代少。受其他药物的影响也较小。并且都有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 3. 第三代,近年才出现的,格列美脲(亚莫利或万苏平或安尼平)。为长效制剂,一天只服一次。 优降糖(格列本脲):该药具有剂量小、作用快、疗效高、药效持续时间长的特点。服药后15-20分钟开始发挥降糖作用,2-6小时达到血浆高峰浓度,此后逐渐下降,半衰期为10-16小时,虽然半衰不是很长,但因为药物可与β细胞结合,缓慢释放,故作用时间要维持24小时。此药在肝内代谢,其代谢产物经胆汁和肾脏排出者各占50%。一般由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剂量,以防低血糖的发生,小剂量治疗以早餐前半小时一次服药为宜,根据血糖调整剂量,极量为每日15mg,超过7.5mg者,以早、晚餐前口服为宜。主要副作用为:为低血糖。因为要经肝脏和肾脏排泄。肝、肾功能不全的要慎用。还有是严重冠心病人也要慎用,因为其可以阻断心脏的缺血预适应作用。(比如:慢性的严重贫血和慢性的严重低血糖。这类病人虽然病情很重,但他能适应) 达美康(格列齐特):口服吸收迅速,3-4小时血中浓度达高峰。半衰期为10-12小时。经肝脏代谢后约60-70%从肾脏排泄,10-20%从胃肠道排泄。遇肾功能衰竭或老年人肾脏功能衰退时,半衰期延长,排出缓慢。该药还具有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显著),还有调血脂和延缓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作用。初始量为40-80mg,每日1-2次服用,一般为餐前30分钟服用。以后可以改为80mg,每日1-3次,最大量为320mg.。副作用少。 美吡达(格列吡嗪):此药优点有吸收迅速,降糖作用显著(尢其对降餐后高血糖),产生低血糖危险少等。服药后30分钟血浆胰岛素浓度上升,血糖开始下降,可降低30%左右。约1-2小时药物血浓度达高峰,半衰期短,约2-4小时,但在血中持续作用时间可达10小时。该药90%由肝脏代谢为无活性产物,24小时内经肾脏排出97%。故长期服用一般无蓄积作用。其控释片叫“瑞易宁”“唐贝克”每天一次服药。副作用不多,也只是低血糖等。 糖适平(格列喹酮):主要优点是作用时间短,半衰期短。可避免高胰岛素血症,很少发生低血糖,并且不从肾脏排出。此药经肝脏代谢,代谢产物无活性,并由胆汁排出体外。半衰期只有2小时左右。但其降糖作用能持续8小时,一般不会产生药物蓄积而发生低血糖。糖适平是磺脲类中惟一的不以肾脏排泄为主的药物。仅有5%经肾脏排泄。故肾功能不全者也能 用。 非磺脲类: 1:诺和龙(进口的瑞格列奈)。孚来迪(国产的瑞格列奈)可以有效降低餐后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发生低血糖的危险很小。该药不直接刺激胰岛素的分泌,不抑制胰岛素的生物合成,它通过关闭胰岛β细胞钾通道,使细胞内钙增加,达到增加胰岛素分泌的效果,口服后血中的胰岛素浓度迅速升高,导致血糖明显降低。该药吸收及代谢均很迅速,由肝脏代谢,通过胆汁排泄。该药不会引起严重的低血糖,不引起肝脏损害,有中度肝脏及肾脏损害的患者对该药也有很好的耐受性。诺和龙:1.0mg×30。国产的叫孚来迪:0.5mg×30 二.双胍类: 二甲双胍(格华止):抑制肝糖合成,减少糖元分解,促进肌肉对葡萄糖的利用。主要是降低空腹血糖。口服后主要在小肠吸收,其吸收率仅为50%。约2小时达血药峰浓度,半衰期为2-5小时。主要在肝脏代谢,大部分从尿中以原型排出,12小时排出约90%。效药维持5-6小时。常用于2型糖尿病,尤其是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也可以与磺脲类药物及胰岛素合用,

老年糖尿病的护理

老年糖尿病护理 人口老龄化是人口变化过程中必然出现的人口发展趋势,通常老年人年龄的划分标准是60岁。本课主要介绍了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管理,即年龄在60岁以上的全部糖尿病患者的管理,其患病特点是发病率高,患者多为2型糖尿病,起病缓慢、症状不明显、尿糖阴性,并发症多。 一、概述 老年糖尿病是指年龄在60岁以上的全部糖尿病患者,包括两部分病人。一部分是60 岁以后新诊断的糖尿病患者;一部分是 60岁以前确诊,而后进入该年龄组的病人。 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的调查涉及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132个调查点。根据经济收入的高低,按6个不同经济类型地区划分,即大城市、中小城市、一类农村、二类农村、三类农村和四类农村进行抽样。其中调查60岁及以上人群9925人,其中男性4987人占50.25%,女性4938人占49.75%;城市4617人占46.5%,农村5308人占53.5%。收集的样本男女均衡、城市均衡。 上图是60岁以上人群空腹血糖平均值,可以看到该人群空腹血糖平均是5.18,按性别差异,男性是5.15、女性是5.20,女性明显高于男性。按城乡差别,城市平均空腹血糖是5.54,农村是5.04,城市也明显高于城乡。这就提示出在老年人群中糖尿病患病的倾向是女性多于男性,城市多于农村。

上图是 60岁以上人群空腹血糖的分布情况,把60岁以上的老年人按5岁为一个阶段划分、分组,可以看到各年龄组的血糖平均值。各个年龄组空腹血糖水平在第90百分位点上的值在6.01-6.60之间,明显高于 WHO 和 IDF 的诊断标准,有超过10%的老年人存在着糖调节异常。 上图是 60岁以上老年人群糖尿病患病率,明显看出发病率的高低跟经济收入排序一致。以经济最发达的大城市最高是16.97%,最贫困的四类农村为最低为1.94%。 美国是糖尿病发病率高发的国家,根据美国 CDC1999 -2002年美国居民健康状况调查,美国老年糖尿病患者发病率是20.9%,我国老年糖尿病发病率已经接近美国这种高发病的国家。所以糖尿病是老年人群面临的一个患病率高和流行广的慢性健康问题。

老年人糖尿病用药

老年人糖尿病用药 老年人糖尿病用药1、阿卡波糖:为一种葡萄糖苷酶抑制剂,能阻止肠道中的多糖分解,使单糖产生减少,可明显降低餐后血糖,且不引起低血糖反应,适合于轻型老年糖尿病患者。用药后可能出现腹胀、腹泻、吸收不良等副作用,症状明显需要对症处理。 2、二甲双胍:是唯一的治疗糖尿病的双胍类药物,能抑制食欲,减少胃肠道对葡萄糖的吸收,减轻体重,增强胰岛素敏感性。单独应用很少引起低血糖反应,是老年糖尿病治疗的适宜药物,尤其适于肥胖老人。 3、磺脲类药物:能促进胰岛素分泌和释放,但第一代如d806、优降糖易致老年患者发生低血糖反应。第二代如达美康较为安全,很少发生低血糖反应,可作为磺脲类药物中治疗老年糖尿病的首选,糖适平适用于伴有肾病或肾功不全的老年糖尿病患者。应注意血糖变化以确定适宜剂量。 4、胰岛素:用于较重或伴合并症如急性感染、坏疽、高渗性昏迷、乳酸酸中毒,严重心脑血管并发症,口服降糖药无效等老年糖尿病患者。一般选择单一品种或预混胰岛素,开始要用小剂量,逐步加量,并与口服降糖药联合应用,以避免剂量过大而诱发低血糖反应。 老年糖尿病用药应当注意1、特别要当心夜间低血糖

首先,老年人代谢率低,用药容易发生低血糖,尤其是服用一些长效磺脲类如优降糖时,易发生夜间低血糖。因此,对这些药,即使要用,也应避免每日3次用药。小剂量时可早晨一次服,中剂量时则早晨服2/3,中午服1/3,晚间不用。 老年人因为神经反应等比较迟缓,更易发生“未察觉的低血糖”。即当血糖下降到一般人有交感神经反应,如心悸、冷汗、头晕等症状时,老年人可能仍无感觉。一直到血糖降到出现大脑皮层反应时,才会出现精神神经症状,如昏迷等。这种情况就很危险,抢救不及时易危及生命。此外,老年糖尿病患者易并发动脉硬化及心血管病变。一旦发生低血糖可诱发脑血管意外和心肌梗死,这都是很危险的。 因此,对于血糖控制标准,老年人可较中青年人放宽2毫摩尔/升左右。如原来要求空腹血糖为4.4~6.1毫摩尔/升,餐后2小时为4.4~8.0毫摩尔/升。放宽后为了便于记忆,可分别要求老人控制在8及10毫摩尔/升以下。 2、注意药物对肝肾的不良反应 有些老年人过去有肝炎、肾炎史,故用药前应先查肝肾功能。许多降糖药在肝内代谢,经肾排出。所以在肝肾功能不良时应慎重选药。在肝功能异常时不能用双胍类及胰岛素增敏剂,否则易产生肝功能衰竭。老年糖尿病患者肝肾功能不良或血糖控制不好时,应该及早应用胰岛素治疗。 3、应及早使用胰岛素 英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证实,诊断为糖尿病时,机体胰岛b 细胞功能已减少一半,随着病程的进一步发展,b细胞功能越来越

糖尿病药物的分类

糖尿病药物的分类 按作用机制分类: 常用口服抗糖尿病药物的分类 1. 促进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的制剂 磺脲类降糖药(SUs) 餐时血糖调节剂(瑞格列奈、那格列奈) 2. 促进外周组织增加葡萄糖利用的药物 双胍类(二甲双胍) 3. 抑制肠道葡萄糖吸收的药物 α-糖苷酶抑制剂 4. 胰岛素增敏剂(TZDs) 噻唑烷二酮类,双胍类 1. 1 胰岛素促泌剂 通过作用于胰岛β细胞膜受体,促使胰岛素释放,从而产生降糖效果, SUs SU是治疗T2DM的主要药物之一。 餐时血糖调节剂 新型降糖药----那格列奈、瑞格列奈 1.1.1磺脲类药物的降糖机制 胰腺内作用机制: 促使β细胞ATP敏感的钾离子通道关闭,刺激胰腺β细胞释放胰岛素; 胰腺外作用机制: 增加外周葡萄糖利用,第1、2代可能继发于葡萄糖毒性作用的改善。第三代亚莫利可增加胰岛素敏感性。

1.1.2磺脲类药物适应症 可作为非肥胖2型糖尿病的一线用药(首选); 老年患者或以餐后血糖升高为主者宜选用短效类,如格列吡嗪、格列喹酮; 轻-中度肾功能不全患者可选用格列喹酮; 病程较长,空腹血糖较高的2型糖尿病患者可选用中-长效类药物(如格列本脲、格列美脲、格列齐特、格列吡嗪控释片)。 FPG<13.9mmol/L、有较好的胰岛功能、新诊断糖尿病、胰岛细胞抗体(ICA)或谷 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阴性的糖尿病患者对磺脲药物反应良好。 1.1.3禁忌症 1型糖尿病患者; 妊娠糖尿病或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患者有严重肝肾功能异常者; 对磺脲类降糖药物过敏者;

在发生糖尿病急性合并症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时,或并有严重慢性合并症者; 在有应激情况下,如有严重创伤、大手术、严重感染等。 1.1.4副作用 低血糖:主要因素有高龄,饮酒,肝/肾疾病,多种药物相互作用。 体重增加 其他不良反应:恶心,呕吐,胆汁淤积性黄疸,肝功能异常,白细胞减少,粒细胞缺乏,贫血,血小板减少,皮疹 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影响缺血预适应。 1. 2餐时血糖调节剂 Repaglinide (瑞格列奈) Nateglinide (那格列奈) 1.2.1适应症 ?正常体重2型糖尿病患者尤其以餐后血糖升高为主者; ?不能使用二甲双胍或胰岛素增敏剂的肥胖或超重患者; ?不能固定进食时间的患者; ?“进餐服药,不进餐不服药”。 1.2.2副作用 耐受性良好,对血脂代谢无不良影响; 仅少数患者有轻度的副作用,头昏、头痛、上呼吸道感染、乏力、震颤、食欲增加,低血糖。可增加体重; 低血糖发生率较SU低,且多在白天发生,而SU则趋于晚上发生。 2. 抑制肝葡萄糖生成的药物:双胍类药物 2. 1 作用机制 ?抑制过多的内源性肝葡萄糖生成是二甲双胍降低血糖的主要机制,是改善肝 脏对胰岛素的抵抗,抑制糖异生的结果。 ?改善周围组织(骨骼肌、脂肪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加对葡萄糖的摄 取和利用; ?减轻体重:可减少内脏和体内总的脂肪含量,主要是抑制食欲、减少能量摄 取的结果; ?其他:增加肠道利用葡萄糖、抑制脂肪酸氧化、延缓葡萄糖的吸收、改善血 脂异常。 2. 2适应症 2型糖尿病病人一线用药,肥胖者首选; 对糖耐量异常病人非常有效,有预防作用; 在非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与磺脲类药联用以增强降糖效应;

2型糖尿病的药物治疗

2型糖尿病的药物治疗 选择题(共10 题,每题10 分) 1 . (单选题)下列哪项不是引起2型糖尿病发病的环节?(C) A .胰岛素对肝脏、肌肉的胰岛素作用的敏感性降低。 B .胰岛素对脂肪组织的胰岛素作用的敏感性降低。 C .胰岛素分泌量的增加 D .胰岛素分泌量的缺陷 E .胰岛素分泌模式异常 2 . (单选题)下列哪种药物属于胰岛素增敏剂(E ) A .达格列净 B .格列美脲 C .沙格列汀 D .利拉鲁肽 E .吡格列酮 3 . (单选题)对于双胍类药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C ) A .减少肝脏产生葡萄糖,促进肌肉摄取葡萄糖 B .单用不易发生低血糖,与胰岛素或胰岛素促泌剂联合低血糖风险增加。 C .心血管保护作用尚不明确 D .可减轻体重 E .胃肠道不良反应 4 . (单选题)对于二甲双胍说法不正确的是(C) A .患者接受静脉用碘化造影剂时必须停用二甲双胍 B .二甲双胍在e-GFR<45ml/min患者不建议使用 C .二甲双胍可应用于心力衰竭的患者 D .单独使用二甲双胍不会出现低血糖反应 E .长期使用应注意补充维生素B12 5 . (单选题)主要降低空腹血糖的药物有(C ) A .格列喹酮 B .瑞格列奈 C .二甲双胍 D .阿卡波糖 E .利格列汀片 6 . (单选题)患者肾小球滤过率小于30ml/(min.1.73m2),可以优先考虑选择下列哪个降糖药(A ) A .格列喹酮 B .格列美脲 C .格列吡嗪 D .格列本脲 E .格列齐特 7 . (单选题)对于75岁以上老年人或低血糖高危人群者,为保证其降糖效果,应控制血糖在餐前(),餐后()范围内 E A .4.4-6.1mmol/L,6.1-7.8mmol/L B .6.1-7.8mmol/L,7.8-10mmol/L C .6.1-7.8mmol/L,7.8-10mmol/L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