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江苏建设项目初步设计

江苏建设项目初步设计

江苏建设项目初步设计
江苏建设项目初步设计

江苏建设项目初步

设计

江苏某县麻鸡原种场建设项目初步设计

目录

第一章设计总说明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概述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设计主要依据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设计规模和设计范围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设计指导思想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总指标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章总平面设计说明.....................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设计依据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场地概述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总平面布置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竖向设计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交通运输错误!未定义书签。

六、主要经济技术指标错误!未定义书签。

七、附图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章工艺设计说明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设计依据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品种特性与种鸡引进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无名麻鸡育种技术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生产工艺流程及技术指标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主要设备选型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章建筑及结构设计说明.................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设计依据及设计要求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土建工程设计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主要建(构)筑物的结构设计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附图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五章给排水及通风设计说明...............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设计依据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设计范围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室外给水设计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排水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消防用水错误!未定义书签。

六、附图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六章电气设计说明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设计依据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设计范围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室内配电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室内照明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场区供电及户外照明错误!未定义书签。

六、接地设施错误!未定义书签。

七、附图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七章环境保护设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设计依据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设计范围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主要污染物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治理措施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绿化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八章节能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设计依据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节能措施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九章项目组织管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建设期组织管理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项目建设进度安排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招标方案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建成后运行管理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十章效益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经济效益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社会效益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章设计总说明

一、概述

肉蛋类食品的价格上涨,使得中国的居民生活消费指数水平突破历史的最高点,近几个月来连续处于高位运行; 初,中国南方大部分地区遭遇历史罕见的冰冻灾害,导致大部分主产区种鸡存栏水平进一步下降,且禽苗受损更为严重,不但对当前生产造成直接损失,而且对后续发展也带来一定的影响。为此, 2月4日,农业部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做好畜牧业生产灾后恢复工作的通知>,<通知>强调,保障灾后畜禽种苗、饲料供应;加大投入扶持,抢修加固畜禽基础设施;在做好灾后恢复生产各项工作的同时,加大工作力度,稳定畜牧业生产。

无名麻鸡主产于无名县,系蛋肉兼用型地方优良品种,1964年被列入<无名省地方畜禽品种志>。无名麻鸡产业已经成为该县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产业之一,但该县无名麻鸡产业存在产品结构不合理的状况,为提高良种供应能力,调整当地养禽业产业结构,将无名麻鸡这一品种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无名无名麻鸡原种场(示范基地)提出了<无名无名麻鸡原种场建设项目>,并获农业部批复。为加快实施这一建设项目,现进行该项目工程的初步设计。

二、设计主要依据

1、农业部关于江苏省南通市京海禽业集团京海黄鸡原种场扩建项目等68个种鸡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农计函[ ]11号)及”无名省抚州市无名麻鸡原种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

表”;

2、<无名无名麻鸡原种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3、<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

4、<农业基本建设项目管理办法>;

5、<农业项目初步设计基本要求>;

6、无名无名麻鸡原种场提供的基础资料。

三、设计规模和设计范围

1、设计规模

根据农业部批复的内容进行设计。

为充分利用现有国有资产,考虑利用部分鸡舍基础和墙体,对鸡舍进行改造。设计建设种鸡舍1130.78m2、孵化房改造368.03m2、排污沟650m、消毒间39.6m2、消毒池20m2、场地硬化800m2。新增检测、养殖设备。

2、设计范围

根据农业部对无名无名麻鸡原种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的要求,对各类鸡舍等土建工程进行初步设计,对消毒池、排污沟等附属工程进行初步设计,对拟购置的仪器设备进行认定和选购。对牵涉土建工程的建筑物或构筑物的建筑、结构、给排水、电气、照明、消防、环境保护等进行相关初步设计。

四、设计指导思想

1、设计中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方针和政策,按照

国家有关工程设计的标准,精心设计,提高投资利用效率。

2、设计中选择先进且成熟的工艺,布局要考虑生产与环境的和谐、协调、统一,保证设计质量。

3、积极选择成熟、可靠、节能的先进设备,在主体工程设计的同时,切实做好环境保护。

4、设计中突出环保和节能意识,体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理念。

五、总指标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第二章总平面设计说明

一、设计依据

1、国家颁布的有关工业建筑总图及运输规范;

2、有关专业提供的资料;

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

二、场地概述

1、场址概况

本项目无名麻鸡原种场位于无名县庙下,距无名县城仅4公里,离抚州市仅40公里,离南昌市140公里,交通十分便利。项目建设地供水、供电条件具备,建设条件优越。

2、自然条件

(1)地理、地貌

无名县位于无名省东部偏中,抚州市中部,素有”七山半水两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之称,无名县地质属新华厦系第二隆起带上的一个次级构选,东南、西南、西北境山峦重叠,中部丘陵起伏,东北境主要为河谷平原和岗地。土质以红壤质构成,地皮浅薄,在境内山丘岗谷平原相隔分布,县城内溪流纵横交错,统属抚河的水系。

(2)气候、水文

该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日照充分,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全年平均气温16.8~18.2℃,最高气温达42.1℃,最低气温达零下8.8℃。降水:年平均降水量为1773.6毫米,最大降水量为2486.2毫米,最小降

水量为1156.9毫米。日照:全年平均日照数为1743.2小时,占可照时数的40%。无霜期、结冰期:无霜期平均266天,最长299天,最短229天。结冰期多为12月至次年2月,以1~2月份出现次数较多。风速:全年平均风速一般为1.2~3.2米/秒。风向:一般情况,夏季以偏南风为主,冬季以偏北风为主。

地震:该地区地震裂度为6级,地处鹰潭大断裂带上附近,应考虑防震措施。

3、公用设施条件

供水条件:场区位置处于崇抚路旁,该路段已有DN300市政供水干管,其水压、水量均能满足生产和生活要求。本设计拟从市政给水管上引入二根de110给水管接入场区,管材为孔网钢带复合管,管顶覆土不小于0.7m。因鸡舍不能断水,本项目拟新建水塔供水系统,作为备用水源。

电力供应充分。

邮电通信发展迅猛,中国通讯、中国联通、无线寻呼覆盖全县;IC 卡公用电话遍布主要街道、馆所和学校,深入农村集镇;筹建了宽带网,实现了计算机用户的互联。建有有线广播台、有线电视台,乡(镇)都建有广播站和电视接收站,全县做到了广播、电视”村村通”。

4、社会经济条件

全县1520平方公里,境内人口32万,其中农业人口25万,是全国商品粮生产县、红壤开发县、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县之一。

以生产粮食为主,经济作物有花生、芝麻、豆类、甘蔗等基础杂

粮,豆麦、饼类农副产品丰富,还有瓜果和蔬菜、青菜及各种花卉类等,这些为无名麻鸡的形成、生存、繁衍和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生存环境,是无名麻鸡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

无名县于1997年被国家命名为”中国麻鸡之乡”, 无名县被省农业厅确定为”无名省无公害农产品-无名麻鸡生产基地”。

三、总平面布置

无名麻鸡原种场位于无名县庙下,占地约100亩。

种鸡场北面出口与崇宜路相连。地块为方形,北面进场路右侧为孵化房;往北为生产区,东面布置仓库等生产管理用房。育雏鸡舍,种鸡舍依次由北面往南面布置,饲养区4米宽主干道贯穿场内,种鸡舍根据地形南北方向成二排排列,东南角布置鸡粪处理场和焚烧场,以便处理后的鸡粪经场区东边道路运出,减少对整个场区的污染。

四、竖向设计

种鸡场竖向设计为平坡式,道路雨水排水经过道路旁的砼沟渠统一排水,场区内绿地排水主要依靠土壤的自然吸收。

根据场区的地形,排水总管统一排向场区东南面水库。

五、交通运输

1、运输货物

运进货物主要为鸡饲料原料及药品等,年运载量约为3500吨;运出货物主要是种鸡和鸡蛋。

2、运输方式及运输工具

根据基地货运量及去向,主要采用公路运输,原料运进及种鸡、鸡蛋运出均为社会运输车辆。

3、项目区道路

项目区道路由场区直接连通崇宜公路线,交通十分便利。

六、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无名麻鸡原种场现占地100亩,本项目扩建工程用地与建筑占地情况如下:

七、附图

1-01 种鸡场总平面规划图

1-02 道路管线总平面图

第三章工艺设计说明

一、设计依据

1、<无名无名麻鸡原种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2、<无名省种畜种禽生产技术规范>。

二、品种特性与种鸡引进

1、无名麻鸡性状特点

(1)体型外貌

①母鸡:全身羽毛麻色,单冠、头清秀,眼有神,羽毛紧凑,冠与肉髯,耳叶为红色,喙、趾、足庶为铁青色,体型呈马鞍型。

②公鸡:羽毛色彩鲜艳,雄健俊俏,羽毛棕红色,尾羽呈绿色,胸、腹部羽毛红中带黑,胸部肌肉发达,头高昂,眼有神,冠大红润,单冠直立,冠齿一般6-7个,肉髯深而薄呈红色,尾部高翘,喙、足庶、趾呈青色,体态优美,体形呈菱形。

(2)产蛋性能

开产日龄145天,500日龄产蛋190±5枚,平均蛋重52±0.5克,开产体重1300±50克;种蛋受精率90±0.5%,受精蛋孵化率91±0.3%,种蛋合格率95±0.5%。

(3)肉用性能

早期生长速度,9周龄体重550±50克,成活率98±0.5%;体态指数1.59±0.02%,半净膛率公86.2±0.2%、母88.4±0.2%,全净膛率公74.5±0.2%、母75.1±0.2%,胸、腿肌率公29.9±0.2%、母35.6±

0.2%。

(4)杂交利用

以无名麻鸡为母本,与海赛克斯、京白鸡、罗斯鸡杂交,72周龄产蛋量分别为244±5、251±5和234±5枚,蛋重分别为55.41±0.02、54.83±0.03和54.99±0.02克;以无名麻鸡作父本,与隐性白羽母鸡、狄高鸡杂交,70日龄体重分别为1000.5±60和980.2±50克,料肉比分别为2.5±0.1:1和2.53±0.1:1。

2、种鸡引进

本项目根据无名麻鸡原种场的发展规模的实际需要,引进种鸡15000羽。

种鸡引进安排表

单位:羽

二、无名麻鸡育种技术

1、育种技术方案

根据现代遗传育种原理,利用优良基因的非加性效应,进行杂交育种。利用隐性白羽鸡与无名麻鸡快慢羽品种(系)进行改良配套育种,提高商品鸡的早期生长速度,保持无名麻鸡原种鸡的外貌特点和肉质

风味特色雄。

根据伴性遗传基因的遗传原理,在雌异型性染色体的生物群体中可根据雌性群体中的基因型频率确定基因频率;根据快、慢羽基因的显隐性遗传关系,运用伴性羽速基因的交叉遗传原理,用快羽作父本与慢羽作母本进行配套生产,其后代可根据羽速自别雌雄。根据羽速基因的遗传特性,经过表型选择和遗传测定,建立快慢羽品系基础群,进行快羽和慢羽品系的纯系选育。

根据现代家禽遗传育种原理,快慢羽品系选育采用家系选育法,应用综合选择指数进行选育,个体记录,单笼饲养,系谱孵化,进行品系配套后代雏鸡的羽速自别雌雄准确率测定。并根据遗传基因互作效应的原理,研究测定快慢羽基因对无名麻鸡主要经济性状的影响。按种鸡的生产要求,建立相应良种繁育体系,将品种资源优势转化为商品生产优势。推广良种和技术,技术推广可采用现场指导和集中培训等方式进行,形成产业化生产格局,促进无名麻鸡散养业的发展。

2、综合说明

种鸡蛋由孵化房的接收种蛋间接收(种蛋必须使用孵前7天内采集的种鸡蛋),种鸡蛋经熏蒸消毒间消毒入孵化机,种鸡蛋入孵满21天出雏结束后,完成免疫注射大部分鸡苗出售,小部分留作种鸡。

孵化器每次出雏完毕必须彻底清洗消毒,每间隔3~5天再孵下批种蛋。种鸡苗由孵化房转入育雏舍,每批雏鸡育雏期42天转入育成鸡舍,育成期饲养78天(即120日龄)转入蛋鸡舍(种鸡舍),蛋鸡饲养380天,到72周龄下笼淘汰。各类鸡舍空闲消毒时间为15天。

科学的饲养管理分为三个阶段:育雏期(0-42日龄)、育成期(43-120日龄)、产蛋期(120-500日龄)。其各阶段的饲养标准见表3-3。

各生产工艺流程的时间要求

根据各类鸡舍的周转次数,确定各类鸡舍的比例。

3、疫病防治

按照兽医防疫条例做好兽医卫生防疫工作,特别是要按照禽流感的免疫技术规范严格做好禽流感的防疫工作。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定期做好鸡群的各种疫病的免疫预防接种。做好免疫监测工作。

为了切断病源微生物的传播途径,在场门口、生产区门口、各栋栏舍门口均应设置消毒池。禁止场外人员随意进入生产区。养鸡场粪污应集中进行处理。病死鸡应按照有关处理的技术规程进行无害化处理。

尽可能地做好种禽场的疾病净化工作,对细菌病应在进行药敏试验的基础上,制定科学地药物防治和预防方案,尽量减少药物的使用量,保证产品的安全质量。

三、生产工艺流程及技术指标

1、生产工艺流程

2、主要技术指标

1)鸡胚发育的适应温度为37~39.5℃,采用恒温孵化;

2)孵化过程中孵化机内最适应的相对湿度为50%~65%,出雏机内为70%~75%,出雏率80%。

3)种蛋入孵后21天出雏,种蛋受精率90%左右,受精蛋孵化率91%左右。

4)育雏率(0~42日龄):96%;

5)育成率(43~120日龄):98%;

6)平均开产日龄:145~150天;

7)体重标准:二月龄450~500g/羽;三月龄750~800g/羽;四月龄1000~1100g/羽;开产体重1200~1300g/羽。

8)年产蛋量:200枚以上。

9)蛋重:52~55g/枚,种蛋合格率95±0.5%。

肉质理化特色指标

四、主要设备选型

1、设备性能优良、技术先进、安全可靠、经济适用。

2、功率与生产规模相适应,并预留一定负荷。

3、符合工艺技术要求,维护检修方便,在满足工艺要求的前提下,结构力求简单,维护工作量小,能保证本项目生产顺利进行。

4、能源和原材料消耗低,经济合理,节能高效,环境污染小。

新增仪器设备清单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学习心得 教师:陈亚琴 4月21日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后,我深受体会,从此让我明白: 首先,加强学习现代教育理论,转变传统的教育思想和观念。这是一个认识问题,任何一位教育工作者的思想认识如果落后于新课程改革思想理念,那么如何深化新课程改革一切都是空谈。什么是新课程改革?对于这个问题,许多人都是满头雾水,到底什么是新课改谁也说不出一个头道来,综合各种对新课改的释义也只能归纳出一个模糊的概念即:通过新课程改革促使教师的教育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根本性的转变,使教育教学真正进入素质教育的轨道。它讲究的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位一体的教育功能。为什么要进行课程改革?众所周知某种教育方式的确立是受社会经济发展的因素制约的,传统的教学方式也许适合当时的经济发展,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体制的变化,科学技术的发展,知识的更新越来越短,面对这些新情况,传统的教学方式必然有其不适应的地方。过去的教学是有许多弊病的。如强调共性,忽视个性,重视知识的传授,忽视能力的培养,重视学习结果,忽视学习过程。我们现在强调的是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要求学生实质性地参与教学过程,自主地进行反思与总结,而不是被动的应试,要把育人放在第一位,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教育是培养人的,是要培养社会需要的人的。因此,新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其次,调整自己的角色,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印度哲学家奥修有一句名言:“当鞋合脚时,脚就被忘记了。”我们是否可以这样理解,如同给脚提供合适的鞋,我们必须给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脚之所以能忘记,恰恰说明鞋之合脚;如果鞋不合脚,脚就会被时时记住。同样,当学生在一种适

江苏某建设项目初步设计(doc 38页)

江苏某县麻鸡原种场建设项目初步设计 目录 第一章设计总说明 (1) 一、概述1 二、设计主要依据 1 三、设计规模和设计范围 2 四、设计指导思想 3 五、总指标 3 第二章总平面设计说明 (5) 一、设计依据 5 二、场地概述 5 三、总平面布置7 四、竖向设计7 五、交通运输8 六、主要经济技术指标8 七、附图8 第三章工艺设计说明 (9) 一、设计依据9

二、品种特性与种鸡引进 9 二、无名麻鸡育种技术10 三、生产工艺流程及技术指标13 四、主要设备选型 14 第四章建筑及结构设计说明 (16) 一、设计依据及设计要求 16 二、土建工程设计 16 三、主要建(构)筑物的结构设计18 四、附图18 第五章给排水及通风设计说明 (20) 一、设计依据20 二、设计范围20 三、室外给水设计 20 四、排水21 五、消防用水21 六、附图22 第六章电气设计说明 (23) 一、设计依据23 二、设计范围23 三、室内配电24 四、室内照明24 五、场区供电及户外照明 24

六、接地设施24 七、附图25 第七章环境保护设计 (26) 一、设计依据26 二、设计范围26 三、主要污染物26 四、治理措施26 五、绿化27 第八章节能 (28) 一、设计依据28 二、节能措施28 第九章项目组织管理 (29) 一、建设期组织管理29 二、项目建设进度安排31 三、招标方案32 四、建成后运行管理33 第十章效益分析 (35) 一、经济效益35 二、社会效益35

第一章设计总说明 一、概述 2007年肉蛋类食品的价格上涨,使得我国的居民生活消费指数水平突破历史的最高点,近几个月来连续处于高位运行;2008年初,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遭遇历史罕见的冰冻灾害,导致大部分主产区种鸡存栏水平进一步下降,且禽苗受损更为严重,不仅对当前生产造成直接损失,而且对后续发展也带来一定的影响。为此,2008年2月4日,农业部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做好畜牧业生产灾后恢复工作的通知》,《通知》强调,保障灾后畜禽种苗、饲料供应;加大投入扶持,抢修加固畜禽基础设施;在做好灾后恢复生产各项工作的同时,加大工作力度,稳定畜牧业生产。 无名麻鸡主产于无名县,系蛋肉兼用型地方优良品种,1964年被列入《无名省地方畜禽品种志》。无名麻鸡产业已经成为该县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产业之一,但该县无名麻鸡产业存在产品结构不合理的状况,为提高良种供应能力,调整当地养禽业产业结构,将无名麻鸡这一品种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无名无名麻鸡原种场(示范基地)提出了《无名无名麻鸡原种场建设项目》,并获农业部批复。为加快实施这一建设项目,现进行该项目工程的初步设计。 二、设计主要依据 1、农业部关于江苏省南通市京海禽业集团京海黄鸡原种场扩

江苏省信息产业厅关于表彰首批省级农村信息化建设先进村镇的决定

江苏省信息产业厅关于表彰首批省级农村信息化建设先进村 镇的决定 【法规类别】村镇集镇建设 【发文字号】苏信息办[2008]2号 【发布部门】江苏省信息产业厅 【发布日期】2008.01.11 【实施日期】2008.01.11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江苏省信息产业厅关于表彰首批省级农村信息化建设先进村镇的决定 (苏信息办[2008]2号) 各市信息办、省电信公司: 近年来,各市信息办、电信分公司开展以村镇为主体的农村信息化基础性建设工作,加快了信息技术在“三农”领域的广泛应用,取得明显成效。为发挥信息化建设先进村镇的带头示范作用,经研究,省信息办在对中国电信江苏公司牵头建设的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点进行考察的基础上,决定对其中申报的常州溧阳市上黄镇桥南村等65个村和无锡市锡山区东亭镇等189个镇授予“省级农村信息化建设先进村镇”荣誉称号。 希望受到表彰的村镇,珍惜荣誉,再接再厉,进一步提高本地农村综合信息服务水平,总结提炼具有本地特色的推进模式,由点到面,加快推广,为全省农村综合信息服

务示范点的创建奠定基础,为我省信息化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新的贡献。 附件: 1、“省级农村信息化建设先进镇”授牌名单 2、“省级农村信息化建设先进村”授牌名单 二○○八年一月十一日附件1: “省级农村信息化建设先进镇”授牌名单 一、三星级省级农村信息化建设先进镇名单:(共14个) 无锡市:锡山区东亭镇,江阴市澄江镇; 苏州市:张家港市金港镇、塘桥镇、杨舍镇,昆山市玉山镇,园区胜浦镇,新区狮山街道,吴中区木渎镇、七都镇、盛泽镇、松陵镇,太仓市璜泾镇,昆山市周市镇。 二、二星级省级农村信息化建设先进镇名单:(共61个) 南京市:浦

建国以来基础教育的8次课程改革

建国以来基础教育的8次课程改革

“文革”结束,拨乱反正。1978年颁发《全日制十年制中小学教学计划试行草案》,统一规定全日制中小学学制十年,小学五年,中学五年。1980年出版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国统编第五套中小学教材。第六次 1986-1991 1986年《 义务教育法》出台。国家教委公布了义务教育教学计划初稿,突出了新型教育方针的具体要求,适当增加了基础学科的教学时数,在教学计划中给课外活动留出固定的足够的空间。 第七次:1992--1998年。1993年,中共中央颁发《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发[1993]3号)。1994年,国务院颁发《国务院关于<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实施意见》(国发[1994]39号)。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正式颁发。在此期间,国家教委正式颁发《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方案(试行)》,《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教学计划改为课程计划。小学和初中的课程整体设计。课程结构由学科类课程和活动类课程组成,还留有地方课程。前七次改革的简评: 1:注重课程内容量的增减,忽视课程自身结构的调整。2:课程改革缺乏必要的理论论证和指导。3:主要体现课本的改革。 基础教育课程经过多次改革,取得了瞩目的成果,初步实行一纲多本的教材多样化政策,打破了单一的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的经验,素质教育日益得到重视并逐步走进课堂,课程管理模式打破了过于集中的格局。当然缺点也非常明显:课程目标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忽视态度、情感与价值的培养,忽视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并且过于注重书本知识,导致学生负担过重,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缺乏整合,课程实施过分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等学习方式,课程评价过于强调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评价方式单一化,缺乏体现最新评价思想和观念的有效评价方法与策略等。 第八次:始于1999年。1999年,颁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发[1999]9号),国务院批转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 2000年教育部颁发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在1996年课程计划的基础上强化了课程结构的多样性,并在必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一)以学生发展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培养个性相结合 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是把学生的发展作为课程开发的着眼点和目标,强调学生是能动实践的主体。“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也是未来课程改革的基本趋势。这种趋势将使学习者有更多机会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甚至学生可以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内容的安排程序,充分激发出学习主体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是注重全体学生全面发展与个体差异相统一的课程。提高人的创新能力,要求德智体美劳全面和谐发展,同时又承认个性差异,使每个学生的个性潜能得到开发和发展。 (二)稳定并加强基础教育(课程的社会化、生活化和能力化,加强实践性,由“双基”到“四基”) 在课程改革中,基础教育课程十分注重加强课程与社会、生活和自然的联系,增加学生的实践性学习环节,改变理论脱离实际的现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因此,仅仅坚持“双基”(即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课程与教学是不够的,还必须具备基本能力,如求知的能力、共处的能力、在应变中做事的能力、做人的能力和基本观念态度以应对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提出的挑战。这就意味着我国中小学课程改革不仅要巩固现有的教育基础,培养学生的基础性学力,还要进一步加深基础教育,提高学生的发展型学力和创造性学力。 (三)加强道德教育和人文教育,加强课程科学性与人文性融合 道德教育如何才能在学校课程中更好地体现并融为一体,产生有效的德育效应和氛围,是未来课程改革必须面对的问题。道德教育绝不只是政治思想品德课的责任,而是各科教学和活动都应承担的责任;不仅要重视正式课程的作用,也要重视非正式课程即隐性课程潜移默化的作用,进而形成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局面。 科学技术的发明和创造是一把双刃剑,既能造福于人类也可能给我们带来难以预料的问题甚至灾难。如何让科学技术发挥其应有的功能这就需要人文学科的指引。我国学校课程中数理学科比例大、人文学静分量偏低,如何平衡科学技术课程与人文学科课程是我国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必须面对的问题。 (四)加强课程综合化 综合化课程既是为了避免增设新学科造成学生课业负担,也是学生认识和把握科学知识基础的需要。学生在学习综合化课程中不仅可以初步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而且可以养成综合思维能力,培养自主创新的品质。一般说来,年级越低,综合的程度越高,特别是科学教育科目应该适当加以综合。 (五)课程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加强课程个性化和多样化 小学课程既要体现共同性,又要体现差异性、层次性,也即个性。课程的个性化实际上就是因材施教的问题。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在学校教育中的普遍运用,为课程个性化和教学过程的因材施教提供了技术支持。 个性化的课程必然带来多样化的课程,多样化的课程是我国未来的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但并不是说不要统一性,多样化是统一性前提下的多样化,它是与特色化、层次性、可选择

最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要点归纳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要点归纳 第一部分课程改革的目标与背景 §1新世纪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刍议 一、课程改革的理念与策略:1、倡导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2、重建新的课程结构3、体现课程内容的现代化4、倡导建构的学习5、形成新的课程评价观念6、促进课程管理的民主化和适应性。 二、重建新的课程结构:1、强调综合性,克服学科门类过多、相互独立的倾向 2、加强选择性,以适应地方学校学生的多样化需求(适应地区间、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差异) 3、确保均衡性,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规划设计、课时安排、课程内容)。 三、新课程改革在下面要有所突破:1、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2、采取分科和综合相结合的课程结构3、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课程结构4、高中采取分科课程为主5、农村中学课程内容要为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四、课程决策的方针和改革的支持系统:1、坚持民主参与科学决策2、坚持先立后破的方针3、建立强有立的支持系统。 §2 面向素质教育、基于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改革 一、课程与教学改革的依据:1、知识经济与教育创新2、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学习革命3、跨越认知神经学科和教育学科之间的鸿沟。 二、课程与教学改革的要点:1、信息素养2、统整的建构主义(知识观、学习观、教学观、评价观、课程观)3、多重智力学说与成功智力学说的结合4、家庭学校社会搭建了素质教育的平台。 §3 发达国家课程改革的趋势与启示 一、国外课程改革的理念:1、注重基础学力提高2、信息素养3、创新与开放思维4、价值观与道德教育5、尊重学生经验,发展学生的个性。 二、启示:1、课程目标的制订,强调基础知识与技能的同时要注重学生的价值观与精神、道德的发展2、课程内容与课程实施方面,关注学生的经验,设置分科与综合课程,处理好必修与选修的关系3、课程管理上采用灵活多样的体制。 第二部分课程结构 §4重建我国基础教育的课程结构 一、课程类型的价值厘定:1、学科课程、经验课程2、分科课程、综合课程3、传授性课程、研究性课程4、选修课程、必修课程5、隐性课程、显现课程6、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 二、课程结构的表现形式:数量化方式、描述性方式、应用性方式。 三、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结构现状分析:1、学科课程、必修课程占主要,经验课程、选修课程少2、各具体学科之间的比重失衡3、课程内容一直为难、繁、偏、旧困扰。 四、对原有的课程结构的调整:1、构建多样化的课程类型结构2、构建均衡的科目结构3、构建完善优化课程内容。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对课程改革的目标作出了明确的规定:“要改变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学风,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然而在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由于“应试教育”这一浪潮的冲击,使我们的老师为学生所布置的作业单调、枯燥、重复、量多而脱离生活实际,这不仅违背了当前提倡的教学理念,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反而加重了学生的负担,使学生身陷苦海而难以自拔。但是,家庭作业在学生学习中的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美国学者哈里斯.库帕指出:家庭作业显然对学习内容的记忆和理解具有直接的作用;其次,能提高学习技能,改善学生对学校的态度,让学生明白学习是没有地点限制的;此外,能培养独立性和责任心,具有非智力因素的好处;最后,可以使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过程。崔峦同志在《大力改进小学语文教学》一文中也指出:语文是最开放的、最容易和社会发生联系的学科。我们应该打破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的壁垒,使其成为一弘活水,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阅读活动中学语文,用语文,长才干,学做人。因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作业设计上,也应发挥正确的引导作用,把相关的知识向课外迁移、派生。 新课改要求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发展空间;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求摒弃应试教育,实施素质教育。但在现实教学中,受应试教育影响和考试改革的滞后,目前“题海战术”仍然盛行。学生的课外时间几乎全部被作业占领,而且学生作业的设计简单机械,注重死记硬背,注重重复和模仿,而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却被忽视了,学生的特长得不到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得不到

浅谈建设项目方案设计及初步设计的重要性

浅谈建设项目方案设计及初步设计的重要性 【摘要】近十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突飞猛进,为我国房地产事业的建设及发展提供了诸多契机和丰富的施展平台。标志性建筑的日益崛起,更加体现了我国建筑建设水平的日趋成熟、完善。一个建设项目的经典与否,关键取决于建设项目的方案设计和初步设计。作为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在方案设计和初步设计阶段,如何将规划设计条件、建筑使用功能、实际地貌、景观布局等诸多因素合理地结合在一起,从而降低开发成本,缩短开发周期,提高设计方案的合理性、独特性,最终形成一套完整的规划设计方案,就成为了本文浅谈的课题所在。 【关键词】方案;初步;设计;合理;重要性; 前言 我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一般分为方案设计、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三个阶段。其中方案设计是根据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提供的规划设计条件和该工程的建设要求、建设单位的意见等进行综合构思所提出的初步设想。初步设计则是基于这个设想对整个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的进一步深化的设计。可以这么说,方案设计是整个项目的灵魂骨架,初步设计是缠绕在这些骨架上的经脉血管,而施工图设计则是包容整个骨架和经脉血管的肉身之躯。 快餐时代,建筑行业迅猛发展,这种飞速发展的过程中必然会存在这样那样的漏洞或问题。大多数开发商往往只考虑眼前利益,他们没有清楚的认识到方案设计和初步设计能带给自己多大的收益,从而对它们的忽视程度尤为严重。我相信如果我们在方案设计和初步设计阶段做好充分的准备,将会对整个项目以后的开发成本、施工图设计、现场施工管理、预算、施工进度、施工质量等要素均有明显的帮助。进而造就一个经典,提高品牌知名度。 方案设计的重要性 方案设计是整个设计工作的开端,是基于红线地形图基础上的创意设计。在此设计过程中,需要大量的理论分析、资料收集整理及各单位之间的沟通协调工作,将空间环境、道路交通、水文地质、风向日照、生态植被、生活习惯以及业主的要求、规划条件和各专业的技术要求进行整合,确定建筑的总平面、立面、剖面以及场地的设计。方案设计的成功将对以下几点产生深远的意义: 对建设项目开发成本的控制起着重要作用 以土石方成本控制为例,当建设项目用地处于复杂地形的时候,如果在方案设计的过程中,忽略或较少地考虑到现场地形对整个建筑物布局、外环境布局的影响,最终难免会造成项目“大挖大填”、多次返工的现象,甚至还会由于最初方案设计的不合理而导致对其进行临时变更。如此一来,建设项目不仅增加了很多不必要的土石方开挖成本,同时对建设项目现场施工的连贯性也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从而拖延施工进度。因此,我们在进行方案设计的过程中,不仅要结合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趋势教学内容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趋势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趋势 吕达张廷凯 论著选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基础教育及其课程教材经历了20多年的改革和发展,在世纪之交的今天,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提高我国国民素质和造就成千上万的人才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处于转型时期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给基础教育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赋予了新的使命。课程教材改革作为整个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目前所受到的关注日益突出,批评和变革的呼声越来越高。教育界乃至整个社会对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提出了许多尖锐的批评意见,那么,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到底存在什么问题?这些批评意见对未来课程教材改革的走向会产生怎样的影响?这是我们必须要研究的问题。如何评价20年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这是一项相当复杂的工作。需要进行大量的调查和统计分析,需要对基础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作科学的研究。特别需要强调的是,由于教育对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才成长发生作用的滞后效应,现在就要对改革开放后的基础教育做出一个全面、客观的评价似乎为时尚早,也许再过十年才是恰当的时机。因此,在对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或其某一方面做出批判和否定的评价时必须慎之又慎,盲目的轻率的否定于改革和发展不利,而针对现实的具体的问题提出建设性的意见才是正确的态度。当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提出的重大改革措施,给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出了更明确的方向,注入了新的活力,带来了光明的前景。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重新审视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心,更新课程观念,改革其中落后的不符合时代要求的方面是当务之急。但是,任何改革的过程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如何处理课程改革的继承性、复杂性和前瞻性?这是应当认真考虑的问题。必须对改革可能出现的偏差和误区有所预见,作好足够的准备。从战后国际教育改革的发展情况可以看到,如果不对课程改革的复杂性、前瞻性有充分的认识,改革就有可能成为一相情愿或纸上谈兵,或大起大落导致最终失败。学校课程是培养和造就未来人才的蓝图,它涉及人的培养和发展的共同要求和不同层次、不同规格,涉及教育系统工程的方方面面,牵一发而动全身。全社会的广泛参与和观念的转变和更新,是课程改革顺利进行并最终获得成功的先决条件。理想的课程要转化成为实践的课程,需要理论工作者、行政管理工作者和广大中小学校长、教师的共同努力。要防止课程改革走入急躁的、急于求成的误区,出现政策和实践相互脱节的空壳化的情形。实践证明,试图毕其功于一役,通过一次改革解决所有问题的做法是注定要失败的。课程改革从来都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是一个继承和革新并存的过程,是一个波浪式前进的过程。简单地把当前和未来的课程发展按改良或改革来作观念和现实上的区分是不恰当的,只能引起人们对课程改革认识的混乱和误解。以上述指导思想来思考与分析当前我国课程改革的问题和趋势,也许能够有更清楚的认识,并从中寻找答案。我们试图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把握课程改革的整体趋势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论及背景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创新教育的倡导,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课程问题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和人们的高度重视。目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发展迅速,课程理论研究正面临极大的挑战和极好的机遇,课程改革实践呼唤科学的课程理论给以指导,而科学的课程理论不能脱离课程改革实践的源泉,也不能没有课程改革实践的检验。 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论 从根本上说,课程改革的动因是我们面临的社会环境已经变了:在知识经济时代、信息社会当中,知识以人们无法想象的速度在增加和更新,我们若不想被淘汰,就必须不断学习、终身学习。这就是说,具备学习的愿望、兴趣和方法,比记住一些知识更为重要。真正对学生负责的教育,应当是能够促进他们全面、自主、有个性地发展。显然,全国“万校一书”的课程体系、“万人一面”的培养方式,肯定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另一方面,由于高中教育已经基本普及,高中教育的功能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从只面向少数人的精英主义教育,转变为面向全体学生的大众教育,高中教育的目的和任务不再是只为大学输送合格新生。当高中毕业生可能继续升学,也可能直接走向社会时,高中教育就应当转变为培养学生的“人生规划”能力、职业意识和创业精神,这些正是新课改所十分强调的。

此外,这次新课改借鉴了先进国家的课改经验,是对世界课程改革潮流的自觉顺应,这一点在高中课改中尤为明显。 新课改要改什么 人们常常以为课程改革就是改换教材,这是不正确的。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新课改主要有六大“改变”: (1)课程目标方面,反对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达成。比如学化学,过去只是明确地告诉你什么加什么会产生怎样的反应,现在我们经常不告诉学生结果,而是让学生自己去做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学习、理解和记忆,体验过程,培养能力,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2)课程结构方面,强调不同功能和价值的课程要有一个比较均衡、合理的结构,符合未来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突出的是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类的课程得到强化,同时强调课程的综合性和选择性。 (3)课程内容方面,强调改变“繁、难、偏、旧”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更多地学习与生活、科技相联系的“活”的知识。 (4)课程实施方面,强调变“要学生学”为“学生要学”,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学会合作。(5)课程评价方面,以前的评价过于强调甄别与选拔,现在强调评价是为了改进教学、促进发展。比如,有的学生基础较差但很用功,只考了58分,没及格,老师可以给他60分甚至65分,以促使他更有信心地学习。

长沙信息化工程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方案编制要求-长沙发改委

长沙市信息化工程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方案编制要求 (提纲) 第一章项目概述 1、项目名称 2、项目建设单位及负责人,项目责任人 3、初设编制单位 4、初设编制依据 5、建设目标、规模、内容、建设期 6、总投资及资金来源 7、效益及风险 8、相对可研报告批复的调整情况 9、主要结论与建议 第二章项目建设单位概况 1、项目建设单位与职能 2、项目实施机构与职责 第三章需求分析 1、政务业务目标需求分析结论 2、系统功能指标 3、信息量指标 4、系统性能指标

第四章总体建设方案 1、总体设计原则 2、总体目标与分期目标 3、总体建设任务与分期建设内容 4、系统总体结构和逻辑结构 第五章本期项目设计方案 1、建设目标、规模与内容 2、标准规范建设内容 3、信息资源规划和数据库设计 4、应用支撑系统设计 5、应用系统设计 6、数据处理和存储系统设计 7、终端系统及接口设计 8、网络系统设计 9、安全系统设计 10、备份系统设计 11、运行维护系统设计 12、其它系统设计 13、系统配置及软硬件选型原则 14、系统软硬件配置清单 15、系统软硬件物理部署方案 16、机房及配套工程设计 17、环保、消防、职业安全卫生和节能措施的设计

18、初步设计方案相对可研报告批复变更调整情况的详细说明 第六章项目建设与运行管理 1、领导和管理机构 2、项目实施机构 3、运行维护机构 4、核准的项目招标方案 5、项目进度、质量、资金管理方案 6、相关管理制度 第七章人员配置与培训 1、人员配置计划 2、人员培训方案 第八章项目实施进度 第九章初步设计概算 1、初步设计方案和投资概算编制说明

江苏省工业和信息产业转型升级专项资金项目验收管理办法

江苏省工业和信息产业转型升级专项资金 项目验收管理办法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根据《江苏省省级工业和信息产业转型升级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苏财规〔2014〕38号),为加强省级工业和信息产业转型升级专项资金支持项目(以下简称“项目”)的监督和管理,规范项目验收工作,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凡是省级工业和信息产业转型升级专项资金支持的、有明确目标任务的项目,在目标任务完成后,均须进行项目验收。项目验收既包括技改、创新等建设项目的验收,也包括活动、服务类项目的考核评价。 第三条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以下简称“省工信厅”)是项目验收工作的综合管理部门,负责指导、管理和监督全省项目验收工作。各设区市、县(市)工信部门、省级业务主管部门(以下简称“项目推荐单位”)配合省工信厅进行项目监管和验收,承担省工信厅委托的项目验收,及时处理发现的问题。 对项目资金额超过300万元(含)、影响面较广的项目,由省工信厅负责组织验收;300万元以下的项目,可委托项目推荐

单位验收。 第四条省工信厅建立项目验收全流程网上监管系统,提高验收管理效率。省工信厅综合规划处负责项目验收的综合协调,项目资金主办处室代表省工信厅与项目承担单位签订合同,负责项目监督管理和验收工作,及时跟踪项目建设进度,掌握项目资金拨付、绩效目标完成情况、延期情况、验收情况等信息。 第二章项目合同和跟踪 第五条省工信厅与项目承担单位签订合同或项目任务书(以下统称“合同”),明确项目实施主体、项目名称、项目所在地、主要建设内容、项目投资额、任务目标、绩效目标、实施期及其他相关要求。项目承担单位须严格按照项目合同中确定的内容和要求组织项目实施。 第六条项目承担单位应按季度在江苏省工信系统大数据支撑服务平台“专项资金监管系统”(网址:http://221.181.145.5:8090/cjpt)上报送项目进展情况,提交项目半年和年度书面总结(可与季度进展合并编制提交)。项目承担单位定期报送项目执行情况作为验收的重要参考。 第三章验收依据及内容 第七条项目验收根据合同书、计划任务书、项目申请报告、招投标文件、项目及资金计划下达文件、绩效目标、年度申报指

八次课程改革

八次课程改革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我国基础教育八次课程改革的历史探究自建国以来,我国共经历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每次课程改革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与特色。根据每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特点,可以分为四个重要阶段。每次改革都在其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对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材进行改革,也在这三大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 第一阶段:经济恢复与发展阶段的课程改革(1949年-1966年)(包括前三次课程改革)这一阶段是新中国成立后恢复经济与发展经济阶段,其经历三次课程改革。这三次改革为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与改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1949—1952年的第一次课程改革 改革背景:1949年新中国刚刚成立,收回了教育主权,此时教育的任务就是要为彻底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服务,继承发扬老解放区教育经验的基础上,在全国解放区内继续建设新民主主义教育,对旧中国遗留下来的各类教育问题(严重的形式主义,重教不重学)进行了彻底的改造。1949年12月23日召开的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强调,要对旧教育实行“坚决改造,逐步实现”的方针,指出要“以来解放区教育经验为基础,吸收旧教育有用经验,借助苏联经验,建设新民主主义教育。”这一方针具体规定了教育改革的步骤和方向,这次改革是教育部门自上而下进行的,实行对旧课程的

改造,初步确立了我国中小学新课程体系,形成了全国统一教学计划、统一教学大纲与统一教科书的“大一统”课程模式。 改革内容:(1)规定了中小学的课程门类,统一了课程安排和课时安排,优化了中小学课程的比例结构和衔接;(2)颁布了不少学科的新教学大纲;(3)教材改革。新中国成立之初主要采用旧教材,后来才过渡到修改旧教材再到编写新的教材。 改革过程:1950年8月教育部颁发《中学暂行教学计划(草案)》,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教学计划;同年9月,在全国出版会议上提出中小学教材必须全国统一供应的方针,并成立人民教育出版社,承担编写国家统一教材的任务,于1951年出版了第一套中小学全国通用教材。1951年3月教育部召开第一次全国中等教育会议,通过了《普通中学(各科)课程标准(草案)》和中学规程,提出目前普通中学的教学计划必须全国统一,课程科目和每科教学内容必须定出统一的标准。同年10月,政务院颁发了《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重新规定了中小学的学制,规定小学实行五年一贯制取消初高两级分段制,中学修业年限为六年.分初高两级,各三年。根据学制的要求,1952年3月教育部颁发了小学和中学暂行规程,这是新中国成立后颁发的第一个全面规范中小学课程的政府文件。 改革特点:强调中央集权,全国统一,致使课程结构单一,只设必修课,不设选修课;注意根据中小学培养目标来考虑学科设置;课程内容方面,注意科学性和思想性的有机结合;模仿前苏联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取得了辉煌成就,基础教育课程建设也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我国基础教育总体水平还不高,原有的基础教育课程已不能完全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为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发[1999]9号)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1]2l号),教育部决定,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新的课程体系涵盖幼儿教育、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 一、课程改革的目标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课程与教学论》课程论文 对我国现阶段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理论认识的综述 学院:教育学院 年级:2006级2班 姓名:李晓阳 学号:222006305211063 指导老师:范蔚教授

对我国现阶段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理论认识的综述 (李晓阳 222006305211063) 【摘要】自2001年我国教育部启动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已经经历了近八个年头。在这期间,社会各界对新课改给予了广泛的关注与讨论,从政府官员到学生家长,从专家学者到普通教育工作者纷纷献言献策,或总结经验,或积极探索,或针砭时弊,或解读政策。下面,我将就一些近年来关于对新课改的理论认识进行总结概括,希望对现行的课改有所裨益。 关键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论综述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教育部于2001年启动的一项旨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大改革,2004年9月,引人注目的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首先在山东、广东、海南、宁夏四个省(自治区)启动。从2006年秋开始,安徽省普通高中起始年级全部进入新课程改革实验,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实验省份增加到10个。这些政策的实施标志着我国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式全面铺开。本次课改的范围之广、力度之大是史无前例的,因此被一些人称作是一场“革命”。既然是一场“革命”,那就要有大动作,要有新气象,要与旧传统泾渭分明。 以下,我将就新课改的原因、目标、特点、具体教学方法现存问题及新的探究进行总结和探讨。 一、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原因 (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现阶段,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的教育与世界一些发达国家相比尚存在一定差距。以我国的基础教育为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基础教育取得了辉煌成就,基础教育课程建设也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我国基础教育总体水平还不高,原有的基础教育课程还不能完全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我们必须加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从而为培养“四有”新人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增强我国在经济发展中的“科技含量”。 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破坏,还表现在由于工具理性对价值理性的长期压抑,人的精神力量、道德力量削弱甚或消失。因此,本着“人的发展”的理念,当前世界各国普遍进行着课程与教学的改革。就我国而言,课改历经了多年的改革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与此同时,我国学校课程中应试教育仍然势力强大,传统的知识本位、学科本位并未得以根本性扭转,素质教育不能真正得以落实,与当今时代的发展要求极不适应。 (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性 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公平性、公正性、公开性已逐渐渗透到人们的潜意识中,并对我们的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公平性与素质教育所提倡的全面发展,还学生以自由,与体现主体性思想不谋而合;公开性或开放性原则与教育的不断变化相,追求终身发展理念异同工;公正性原则与考虑学生的差异性,让全体学生有所发展的观念殊途同归。基础课程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必须与时俱进,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新课程改革不仅是教育改革的必要之举,而且是教育改革制度化、改革行为合法化、增强改革成果有效性、依法治教的必然要求,也是教育政策介入教育实践问题的重大尝试。同时,对课程目标、课程设置、课程评价标准、师生关系等方面做出了相应调整,张显出课程改

项目初步设计及其具体内容

项目初步设计及其具体内容(范例) 项目初步设计封面: 封面要求如下: 项目名称: 主管部门: 建设单位(章): 项目负责人: 项目监管责任人:(一般为厅相关业务单位负责人)项目法人代表及联系电话: 建设地点: 建设期限: 编写单位(章)、人员及联系电话: 编写时间: 二.格式及要求: 第一章总论 包括项目建设背景、目标和任务,设计依据,设计范围等。 第二章总平面布置 包括项目总图布置和总图主要技术指标等。 第三章设计内容 (即:主要建设内容)第四章工艺设计 1、工艺技术方案 (1)拟建项目工艺技术选择的原则或路线。

(2)拟建项目工艺技术方案。 (3)编制工艺流程框图、各工艺环节的技术参数或说明。 (4)阐述所选工艺技术的先进性、成熟性、可靠性及经济实用性。 2、设备方案: 根据项目类别、工艺技术要求、建设标准,选择配置相应的仪器 设备,阐述拟选工艺设备和附属配套设备的依据和理由,并编制仪器 设备清单,将已有和新增分别列表;仪器设备清单内容包括设备名称、规格、单位、数量及主要技术参数说明等。 第五章建筑、结构设计 (含设计依据及设计要求、设计范围、设计内容等)。 第六章给排水、采暖及通风设计。 第七章电气设计 含供电、电力、照明、防雷接地设计等。 第八章农业生产措施及基础设施设计 含田间工程、育秧大棚、网室、附属工程设计及田间耕作机械选型说明。 第九章环境保护与安全生产设计。 1、对于有污染的项目,要提出具体处理技术方案及措施,污染物处理后能达到相应的排放标准。 2、现代农机装备推进项目和加工项目要对有可能发生威胁人身、生

产设施安全的因素进行分析和描述。 第十章工程概算和资金筹措方案。 1、投资估算 (1)投资估算内容。包括估算说明和总投资估算表、单项工程 投资估算表、仪器设备投资估算表的编制。 (2)投资估算编制说明。要分别对总投资估算、单项工程投资 估算表和仪器设备投资估算表中的工程量核定、建筑工程的结构类型 (仪器设备指规格)、单价(或单位工程造价)及各种税费费率的取 值依据和理由做逐一说明。 (3)编制投资估算表。 1)总投资估算表:按工程建设费、工程建设其他费、预备费三 项合计为项目建设总投资(或称固定资产总投资)。 2)单项工程投资估算表:按项目具体建设内容凡单独设计、 单独 独立发挥作用的单体工程(如独立建设的科研实验楼、库房、 温室、渠 系、打井等),均应编制单项工程投资估算表。土建 田间工程、 配套工程等估算内容包括工程名称、单位、工程 单价、合价。 3)仪器设备投资估算表。根据仪器设备清单编制仪器设备投资 估算表,按实验室仪器设备、农机具、其他设备(主要指通用设备、 家具及其他设备)分列。仪器设备估算内容包括设备名称、规格、单 位、数量、单价、合价。 (4)投资估算依据。 1)采用当地或行业部门现行的土建、水利工程投资估算指标、概 算定额的,但要说明这些指标或定额的颁布部门及颁布时间。 以主管 部门有关项目投资估算编制要求文件为依据的,说明文件名称与文 号。 2)工程量与仪器设备数量以建设方案确定的数额为准, 算方法与施工、 工程、 但应对计

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公布2020年度江苏省建筑业企业技术中心名单的通知

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公布2020年度江苏省建筑 业企业技术中心名单的通知 (苏工信创新〔2020〕577号) 各设区市及昆山、泰兴、沭阳工信局、住房城乡建设局(建委),有关企业:为推动建筑业企业技术进步,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依据国家发改委等五部委《国家企业技术中心认定管理办法》和《江苏省建筑业企业技术中心工作指南(试行)》,经企业自愿申报、各市工信和建设主管部门推荐、专家评审、现场核查、综合审核,中交三航局第三工程有限公司等11家企业的技术中心,达到了省级建筑业企业技术中心认定的条件,现认定为2020年度江苏省建筑业企业技术中心(名单见附件)。按照《江苏省建筑业企业技术中心工作指南(试行)》的要求,每三年对企业技术中心运行情况进行评价考核,实行优胜劣汰。 各地工信、建设主管部门要加强对企业技术中心建设的指导和服务,鼓励和引导企业不断增加创新投入,积极帮助企业解决技术中心建设中的矛盾和问题。受认定企业要进一步明确技术中心的建设目标,从组织机构、运行机制、经费投入、人才培养、产学研合作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提高企业技术中心的建设和运行水平,充分发挥企业技术中心在建筑业技术创新体系和创新能力建设中的示范带动作用。 附件:2020年度江苏省建筑业企业技术中心名单 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2020年11月12日

附件 2020年度江苏省建筑业企业技术中心名单 1、中交三航局第三工程有限公司 2、中冶华天南京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3、南京市第九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4、南京润华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5、江苏泰宇矿业有限公司 6、江苏新龙兴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7、南通路桥工程有限公司 8、江苏正方园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9、中国电子系统工程第二建设有限公司 10、锦汇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11、中交二航局第三工程有限公司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委托项目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委托项目“综合实践活课程研究与实验”项目 子课题立项申请·评审书 课题名称:利用综合实践活 动 开发学生 信息技术 创新的潜 能 负责人:吕万红 单位:湖北省荆门市东宝区文峰中学 申请日期:2008年4 月8 日 教育部新课程综合实践活动项目组

教育部华中师范大学课程研究中心制 基本资料 负责人 姓名吕万红性别男出生年月1961.3 职称中高所在单位湖北省荆门市东宝区文峰中学 职务校长最后学历湖北省教育学院本科 申请者承担研究项目情况以及完成情况 项目来源类别课题名称批准时间是否完 成 中央教科所综合实践活动内容与方法的研究2003.3.5 已完成湖北省教学研究室综合实践活动内容与方法的研究2001.11.20 已完成 申请单位近三年来主要研究成果(注明刊物的年、期或出版社、出版日期,限900字

近三年来,我校被批准为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学校教育研究部家庭教育实验研究基地和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规划课题“开发心理潜能提高学习效能的多元智能教学模式”重点课题实验学校。2007年5月,“学校和谐德育途径方法研究”国家级课题;2007年3月,“开发心理潜能提高学习效能的多元智能教学模式”国家级课题;2006年6月,“中学生品德评价的深化研究”国家级课题结题;2006年12月,“学科渗透,心育教育研究”,国家级课题结题;2005年12月,“诊断性辅导方法研究”省级课题;2007年3月,“中学生心理行为训练的方法研究”,国家级课题;2007年10月,“初中物理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研究”。吕校长的《开展“补位教育,守护心灵家园》获国家级一等奖,《谈谈中学生心理训练营》获国家级二等奖,此外,钟儒桂老师的《为孩子擎起一片蓝天》,李学益老师的《谈谈与学生情感交流的几个途径》,陈艳红老师的《播种真诚,收获品德》,彭艾丽老师的《在考试中沐浴阳光》,苏莉琼老师的《让缺位学生在爱的呵护下茁壮成长》等180多篇论文均获国家级奖项。一年来,在广大教师的努力下,我校的教科研成果有了新的突破。与此同时,学校教科室还认真做好学校教科方面的宣传报道工作,在学校的网站上积极推介我校教师,及时上传有关教师与学生获奖情况,让外界了解我们学校,了解我们教师,让家长特别是在外打工的家长及时了解学生的情况。 研究课题名 称 利用综合实践活动开发学生信息技术创新的潜能起始时 间 2008.4 终止时 间 2010.6 成果形 式 论文 一、本课题研究现状及趋势,研究本课题的实际意义和理论意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