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宁波市城市防洪潮规划最终稿2006

宁波市城市防洪潮规划最终稿2006

宁波市城市防洪潮规划最终稿2006
宁波市城市防洪潮规划最终稿2006

前言

宁波市位于浙江省东部,居全国海岸线中段,是浙江省第二大城市,是全国沿海14个开放城市之一,6个计划单列市之一,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宁波市在浙江省乃至全国的经济发展战略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宁波市城区由老城区(海曙、江东、江北)、镇海、北仑、鄞县中心区、甬江新区、江南新区、大榭岛、邱隘等组成,本区地处甬江流域下游,地势平坦,洪水和风暴潮影响时刻威胁着城区1965平方公里范围内的人民生命财产及各种工矿企业的财产安全。

近几年来,宁波市曾经两次编制“宁波市城市防洪规划”。第一次为1993年由宁波市规划局委托福建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编制,形成《宁波市城区防洪排涝规划》报告(已审未批);第二次为1995年修编《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时由宁波市水利水电规划设计研究院主编了《宁波市城市防洪规划》(专题报告),并通过专题审查,现《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已报国务院批准。

为了进一步强化水行政主管部门对水资源和水事活动的统一管理,为水工程合理建设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同时减少

洪水及海潮的威胁,本次修编根据水利部的统一部署,结合水利部太湖局、浙江省水利厅的有关要求,以1997年为规划基准年,2010年、2020年为规划水平年进行编制。为此,我院受宁波市水利局的委托,在第二次规划的基础上,采用《甬江流域综合规划》(送审稿)的水文水利计算最新分析成果,并参照《浙江省城市防洪规划导则、浙江省城市防洪规划编制目录》(修改稿)的格式进行修编。

在本次修编过程中,得到了宁波市规划局、宁波市水利局及有关县、市(区)水利局等部门的大力支持,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第一章概况

第一节自然地理概况

宁波简称“甬”,地处东海之滨,长江三角洲的东南角,全国海岸线的中段,其地理位置于东经120°52′25″~122°26′52″,纬28°43′38″~30°27′18″之间。宁波市东临东海,北濒杭州湾,西接绍兴市,南界三门湾。下辖六个县(市)(余姚、慈溪、鄞县、奉化、象山、宁海)、五个区(海曙、江东、江北、北仑、镇海)。全市陆地面积9365km2,其中市区现状面积1033 km2。全市人口535.27万人,其中市区人口119.69万人。宁波市区以三江口为中心伸向奉化江、姚江、甬江三江六岸,整个地形呈“T”形。市区辖有海曙、江东、江北、镇海、北仑五个行政区。姚江西南和奉化江以西为海曙区,奉化江以东和甬江东南为江东区,甬江北岸及姚江以北为江北区,甬江口以北为镇海区,甬江口以南、象山港以北为北仑区。海曙、江东、江北构成宁波老市区。

第二节社会经济概况

宁波市为浙江省仅次于杭州市的第二大城市,全国对外开

放的沿海十四个港口城市之一,是具有7000年历史的“河姆渡文化”的发祥地,唐宋以来,一直是我国重要的对外贸易口岸。随着北仑深水港区的开发建设,宁波将成为我国沿海的主要深水港口。现在的宁波,作为副省级的计划单列市,改革开放以来,宁波经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社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1998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98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6%,增长幅度继续保持高于全国、全省水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8342元/人。

亿元

年份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宁波市经济增长情况

1998?年工农业生产总值2338.36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2202亿元,农业总产值136.36亿元。市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19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697元。综合实力在全国219个

地级以上城市中名列第27位,跻身中国城市综合实力五十强和投资环境四十优之列。宁波已逐步成为浙江省经济中心、长江三角洲南翼区域中心城市和华东地区重要贸易口岸,正朝着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目标迈进。

宁波历史上是浙东沿海一个重要的水陆交通枢纽,以宁波港和市区为中心,连接海洋航运、内河航运、民航、铁路、公路,交通网呈幅射状通向四面八方。

海运有定期客货轮通往上海、舟山、温州、象山,与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广州、福州、夏门、湛江等地有不定期的货物转运。有日本、朝鲜、香港、波兰四条远洋航线,与泰国、新加波、澳大利亚、菲律宾、加拿大、美国、俄罗斯等国家有通航往来。

铁路有萧甬铁路,通向浙赣、沪杭等线,与全国铁路网连成一片。市区距上海140海里,距杭州铁路里程168公里。有通往杭州、上海的甬杭、甬沪高速公路。有通往全国各地的民航班机,交通十分便利。

第三节流域概况

甬江流域位于浙江省东北部,西起曹娥江,北濒杭州湾,东临东海,南界象山港,是宁波市独流人海的唯—重要河流,

主要由姚江、奉化江两条支流和甬江主河道组成,流经上虞市、慈溪市、余姚市、鄞县、奉化市和宁波城区等地,流域规划研究面积为5642km2(其中甬江流域为4518.1 km2),主流长133km。姚江发源于四明山夏家岭,流域面积3045.6 km2 (其中排入杭州湾的面积为860km2,属曹娥江流域的为18.9 km2),主流长107 km;奉化江发源于秀尖山东南麓,流域面积2233 km2 (不包括北仑柴桥片245 km2),主流长94.6 km。姚江流域北部地势平缓,为冲积、海积平原,南部为四明山区;奉化江江口上游为山区性河流,下游为平原性河流,河网密集,纵横交叉,地势低洼。

甬江中下游平原,由于地势低洼,加上各地水利建设的不平衡,因此自然灾害较多,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干旱、洪涝、和台风暴潮。

建国后,甬江流域出现较大范围的干旱灾害的年份有1953、1958、1967、1971等年,其中1967、197l两年灾情最重。

甬江流域洪涝灾害几乎每年梅雨季节和台汛期间都有发生,建国后大范围的水灾有1949、1956、1959、1961、1962?、1963?、1966、1977、1981、1988、1990、1992、1997年,其中以?1962?、1963、1988、1992、1997年最重。

1、台风雨洪

台风雨洪的特点是:降雨量大、面广、强度大,往往造成山区洪水暴涨暴落,平原洪水泛滥。建国以来我市平均每年受台风影响1.8次,尤以1962年14号台风和1963年12号台风带来的暴雨洪水为最大,全市过程雨量为200~500mm以上,局部600mm。6214号台风全市受灾面积176.2万亩,处在甬江流域下游的宁波城区也深受其害。

2、台风暴潮

台风暴潮的特点是:风猛、雨急、浪大、潮高,破坏性极大。由于台风最活跃的时期是每年8~9月份,如果碰上天文大潮汛,很容易发生风、雨、潮三碰头。建国以来我市5612号台风和9711?号台风造成的灾害最大。5612号台风在象山门前涂登陆,登陆地点最大风速为75m/s,无情的潮水冲跨海堤,进入村庄,造成全市3625人死亡,倒塌房屋7.54万间,受灾农田达116.1万亩。9711号台风,沿海一带风力均在12级以上,象山石浦站最大瞬时风速达54.2m/s。台风期间,全市普降暴雨200mm以上,局部地区超过400mm。又正值农历七月半天文大潮汛,沿海各地普遍出现历史最高潮位。这次“狂风、暴雨、高潮”使全市11个县(市)区137个镇乡4221个行政村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灾害,直接经济损失达45亿元以上。宁波市区三江口最高潮位达3.36m,为建国以来实测的最高潮位,造成5

万人受灾,紧急转移1000多人,损坏房屋6600多间,直接经济损失1.8亿元(表1—1)。

表1—1 宁波市区9711号台风洪涝灾害情况统计

1997年8月

注:市区指海曙、江东、江北老三区。

3、梅雨洪灾

梅暴雨的特点是:降雨量大、面广、持续时间长,平原地区容易产生内涝。建国以来在梅雨期发生灾害也不少,如1997?梅暴雨。从7月6日至7月13日,全市平均面雨量为287mm,暴雨中心在鄞县皎口水库及其上游山区,其中上庄站达到519mm,皎口上游区域最大三日降雨量为305mm,大于梅汛期设计暴雨三十年一遇标准。姚江流域和鄞奉平原降雨接近二十年一遇重现期,市区姚江大闸水位超过警戒水位50cm以上。持续的暴雨洪水使全市55个乡镇306个行政村遭受不同程度的洪涝影响,受灾人口达8.2万人,有6000多户居民房屋进水,受灾农田55.5万亩以上,全市直接经济损失达1.887亿元。市区低洼地段也不同程度受淹。

4、突发性暴雨洪水

这类暴雨具有明显的突发性,预报难、历时短、强度大,洪水凶猛,危害性极大,主要是气象上较难捉摸的雷暴雨、东风扰动云团引起的暴雨等。如“88.7.30”暴雨是副热带低层东风气流的扰动云团到达西南部山区时因冷热空气相遇幅合和抬升而形成暴雨,全市400mm雨量复盖面积721km2,200mm以上雨量复盖面积2055 km2,高值区在宁海、奉化的天台山脉、四明山脉。12?小时里家坑站雨量达526mm,6小时雨量:凫溪的里家坑287mm、洪家塔286mm,白溪的榧坑355mm,黄坛溪的黄坛水库310mm,县江的赋竹岭285mm、董家256mm,大大超过了历史上最大的时段降雨量。受这次暴雨洪水袭击,全市死亡218人,据估算经济损失达6亿元。这类暴雨很容易造成城内突发性积水,居民防不胜防。

第四节城市总体规划简介

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于1995年进行重新修编,各专题子报告于96年上半年完成并通过审查,包括宁波市城市防洪规划,96年11月14日至19日建设部城市规划司组织的城市规划专家技术审查组对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报告进行了技术审查,97年底上报国务院批准实施。

根据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宁波市城市性质为现代化国际

港口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长江三角洲南翼的经济中心。宁波市中心城区布局主要包括三江片、镇海片和北仑片,其中三江片包括老市区、甬江新区、鄞县中心区、邱隘,镇海片包括镇海城区和江南新区,北仑片包括北仑和大榭岛。

三江片作为近期防洪封闭道路的主要有环城东路、外环北路、外环西路、杭甬高速公路、鄞县大道以及绕城高速公路,镇海片作为近期城市防洪封闭区的主要交通道路有外环北路余北快速道和庄俞公路,北仑片主要通过余北快速道进行封闭。

第二章规划原则、范围和标准

第一节规划依据和范围

城市防洪规划原则上遵照江河流域综合规划,结合城区实际,符合城市总体规划要求,因此宁波市城市防洪规划是以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为依据,并满足甬江流域总体防洪的要求。

本规划编制采用的主要行业标准和规范有《防洪标准》GB50201-94、《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CJJ50-92、《堤防工程技术规范》SL-51-93、《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98。

本规划涉及范围为甬江流域中属于宁波城市规划区的全部范围,即三江片、镇海片和北仑片,包括宁波老市区、镇海、北仑、鄞县中心区、甬江新区、江南新区、大榭岛和邱隘等规划建城区,和规划范围内的非建城区,具体的分为奉化江流域:奉化江主干道绕城公路(环城快速道)奉化江桥以下至三江口;姚江流域新建的绕城公路姚江桥以下至三江口;整个甬江干流两岸;镇海、北仑、大榭岛沿海海堤内。

第二节规划标准

一、防洪标准

根据《防洪标准》GB50201-94 2.0.1条规定:城市应根据其社会经济地位的重要性或非农业人口数量分为四个等级,各等级的防洪标准按表2-1的规定确定:

表2-1城市的等级和防洪标准

宁波市城区位于甬江流域下游平原地区,同时又受潮汛影响,其防洪标准按第2.0.4条规定:位于平原湖洼地区的城市,当需要防御持续时间较长的江河洪水或湖泊高水位时,其防洪标准应取表2-1规定中的较高者。由于目前宁波市城市防洪能力较低,一般在20年一遇左右,因此在本次规划修编中仍确定宁波市城市规划建城区防洪防潮能力按100年一遇要求设防,规划区内非建城区仍按20年一遇洪水设防。

二、规划水平年

本规划以1997年为规划基准年,分近、远期二个水平年,近期为2010年,远期为2020年。

近期主要考虑分片小包围封闭方案,即规划三江片、镇海片和北仑片分别设封闭区。主要范围为三江片西以外环西路为

界,南以鄞县大道为界,东以莫枝~梅墟排涝河西岸和环城东路(江北段)为界,北以外环北路为界;镇海城区西以余北快速道为界,南以甬江为界,东以一线海堤为界,北以庄俞公路为界;北仑城区近期以抬高地面高程为主,暂不作封闭。

远期采用大包围方案,三江片河镇海片采用绕城高速公路为封闭,北仑片采用西南以余北快速道为界,东以北仑一线海堤为界,北以沿山大河南岸为界进行封闭,其中大榭岛单独以海堤作为封闭。

第三章水文分析

第一节水文气象概况

一、水文气象

宁波市区属次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由于地处欧亚大陆的东端和太平洋西岸,受到自然地带、季风环流和地形的综合影响,形成了以大陆性为主而具有海洋性特色的季风气候区,其特点:夏季长,春秋短,深冬有寒潮,初夏季梅雨,盛夏有伏旱,夏秋多台风。冬季受冷高压控制,以晴冷干燥天气为主;春末夏初,冷暖空气交绥,雨量充沛,为“梅雨季”;夏秋七、八月间,处于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控制,天气晴热少雨,光照强,易发生干旱,同时台风活动频繁,对本区域影响较大。暴雨洪涝多发生在梅雨季和台风季。暴雨洪涝年平均3.2次,一年中各月份发生水灾的概率,以8月份为最高,占全年水灾发生次数的21%以上,6、7、8三个月发生的水灾,占全年一半以上(表3—1)。根据市水文站1949年至1998年共49年资料统计,台风(热带风暴)影响我市共127次,年平均2.6次,影响时间是5~10月,其中7~9月比较集中,占总数的82.7%(表3—2)。

表3—1一年中各月份发生水灾的概率

表3—2宁波市台风影响次数统计

甬江流域由于冬夏季风交替明显,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气候温和湿润,光照适中,年平均气温为16.2℃(表3—3),表3—3累年平均温度、极端最高、极端最低

单位:℃

注:40年资料平均

月平均气温以7月份最高,为28.1℃;一月份最低,为4.1℃,夏季是一年中最热的季节,极端最高温度为38.7℃,冬季是最冷时期,极端最低温度达-8.8℃,平均温差为24℃,春秋两季平均气温在15~20℃左右,无霜期一般为230~240天。

年平均降雨量为1400~1600mm,降雨量在年内时空分布不均,呈两个高峰一个低谷(表3—4)。第一个高峰在6月份,表3—4宁波市平均降雨量表

单位:mm

注:40年资料平均

时为冷暖气流在长江下游交绥的梅雨季;低谷出现在7月份,时为副热带高压控制的伏旱期;第二个高峰在8~9月份,主要是受台风活动影响,为全年雨量最大月份。一般1~3月和10~12月雨量最少,这6 个月的雨量占年雨量的31%,4~9月雨量最大,占年雨量的69%。年径流总量约为?30.3亿m3(表3—5),汛期4月~10月径流量占全年总量的64.4%。

甬江干流段潮汛变化较大,属不正规半日潮型,为往复流性质,一天有二个高潮和二个低潮,其相邻的高潮低潮均不相等,夏季的夜高潮高于日高潮,冬季日高潮高于夜高潮。每潮从涨到落平,平均为12小时25分,涨潮历时平均为5小时50 分,落潮历时平均为6小时35分,落潮历时比涨潮历时长45

分。其流速、流向受地形影响,在不同的岸段有所不同。宁波表3—5 甬江年径流量特征统计

说明:此表摘自省水利志

站多年平均高潮位2.23m,镇海多年平均高潮位为2.11m。宁波站最高潮位系台风期的风暴潮和上游洪水叠加所形成。历史最高潮位(1997年8月18日)宁波为3.36m,镇海为3.40m;最低潮水位受寒潮影响,宁波为-1.72m(1959年12月31日)表3—6水位情况表

单位:m

注:1988年至1997年十年资料平均

镇海为-2.07 m(1952年1月26日)。历年平均高潮位宁波为1.18 m,镇海为1.08 m;历年平均低潮位宁波为-0.49m,镇海为-0.69 m;平均潮差宁波为1.70m,镇海为1.75 m。历年最大潮差为宁波3.62m,镇海为3.53 m。

甬江干流的排水能力受下游潮汐的影响较大,当台风登陆或台风紧靠沿海北上时,甬江口海面潮位升高,顶托江河下泄流量和沿江两岸平原排涝,往往使潮(洪)水位居高不下,加重了两岸平原腹地的洪涝灾害。同时,市区低洼地段进水也不可避免。

二、主要灾害性天气

本区域主要灾害天气为伏秋干旱、暴雨洪涝、台风暴潮。

三、径流

甬江流域年平均降雨量1400~1600mm,年径流总量约为35亿m3,其中姚江年径流量16.42亿m3,奉化江年径流量16.88亿m3,降雨时空分布不均,汛期4~10月径流量占全年总量的

64.4%。

四、潮汛

甬江为弱潮河口,潮差小,河道底坡平缓,潮波沿程变形缓慢,属不规则半日潮型。

宁波北临杭州湾,南靠三门湾,这些港湾均属外宽内窄“喇

叭口”型港湾,造成甬江潮区界上朔远离河口,1958年前姚江潮区界上朔至距宁波96.5km的通明堰,姚江大闸建成挡潮蓄淡后,迫使潮区界下移至闸下,奉化江潮区界一般上朔至距宁波30公里的奉化萧镇活动堰。

奉化江多年平均—次涨潮量1220万m3(灵桥断面),姚江约为l221.7万m3(新江桥断面),由于姚江大闸建成,使得甬江的纳潮量减少,进入姚江的潮波受大闸拦阻发生反射.使得高潮抬高,低潮降低,潮差增大。

五、泥沙

甬江的泥沙由流域来沙和海域来沙两部分组成,由于姚江流域系平原河网区,来沙少,流域来沙主要是奉化江流域来沙;据奉化溪口站实测资料统计,年平均输沙量为4.626万t,平均侵蚀模数137.33t/km2,则奉化江流域年产沙量为17万t,海域来沙远大于流域来沙,1个潮的涨潮平均输沙量为1.732万t,10个潮的涨潮输沙量即等于全年流域来沙。

第二节水文基本资料

甬江流域有溪口、南溪口、黄土岭、澄浪堰、宁波、镇海、姚江大闸、五乡碶、骆驼桥、姜山、北渡、丈亭、余姚、奉化

等水文、水位或潮位站。主要站设站年份、资料年限等详见表3-7。

表3-7甬江流域主要测站水文资料年限表

第三节潮位分析计算

本规划潮位分析采用《甬江流域综合规划报告》(送审稿)的分析成果,资料系列采用镇海、宁波站1956年~1997年的资料。计算成果如下表3-8。

表3-8年最高潮位设计成果表

城市防洪排涝工程设计浅谈

城市防洪排涝工程设计浅谈 【摘要】城市防洪工程是城市排涝、防洪的主要工程,城市人口密集,生产要素集中,经济发达,若遇洪灾,损失重大。本文对城市防洪、排涝、景观等工程设计办法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城市防洪排涝景观 东莞地处南部沿海,屡受台风暴雨侵袭,防洪任务特别繁重。而防洪标准、设计洪水、堤顶超高以及城市防洪、城市景观、城市排涝等城市其他基础设施作为城市防洪的重要组成部分,倍受政府重视。 1.城市防洪标准。 城市防洪标准是城市防洪工程设计的重要依据。标准定得合理与否,不仅关系到工程的效益,而且关系到工程实施的可行性。现行国家标准对城市的等级和防洪标准作了规定,以重现期作为防洪标准的表达方式,依据城市重要性或非农业人口数量来划分防洪标准的高低,若改变一个城市的防洪标准时就必须进行充分论证。 2.设计洪水;堤顶超高 堤防是城市防洪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保证堤防安全,堤防必须高出设计洪水位一定的超高值,但由于堤防主要分布于城区,过高的堤防不仅增加工程投资,而且对城市景观、交通等影响很大。根据有关规范,可以作如下分析: 首先,堤防安全加高值与堤防失事后的危害程度有关,堤防越高,失事后的危害越大。堤防的安全加高宜取大值,堤防越低,失事后的危害较小,堤防的安全加高可适当降低,平原河网地区,设计洪水位高出地面有限,堤防安全加高可取小一些。 其次,堤防安全加高与堤防断面结构的安全度有关。若堤防高度较大,而堤身较单薄的土堤,洪水位一旦超过堤顶高程,堤防就会因漫顶溃决,则堤防的安全加高值应取大值;若堤防堤顶较宽,或堤后地面(路面)高程较大、背水坡较缓,即使洪水位超过堤顶也不会造成堤防溃决,则堤防安全加高值可适当减小。 第三,堤防的安全加高值与设计洪水位的精度有关,相邻两个级别防洪标准的设计洪水位差值越大,洪水位计算的绝对误差也大,安全加高应取大值;而一些平原城市堤防的设计洪水与高一级标准洪水位相差不多,则洪水位计算的绝对

宁波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导则

宁波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导则 (试行) 1总则 1.0.1 目的和依据 为统一宁波市城市规划区内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的内容和深度,实现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的标准化和规范化,依据国家、省、市的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和技术规范,特制定本导则。 1.0.2 适用范围 宁波市城市规划区内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应当遵守本导则。其他地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可参照执行。 1.0.3 编制任务 以满足规划管理需求为导向,突出规划强制性内容,依据城市总体规划、专业(项)规划、分区规划等已批准的各项规划成果,对一定时期内编制区的土地使用、空间环境、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进行具体安排,对各项建设进行规划引导,形成规划实施管理的重要依据,并指导规划条件的制定、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和建设方案的设计。 1.0.4 规划成果 为保障规划的严肃性,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宁波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成果分法定文件、技术管理文件和附件三大部分。法定文件是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法定控制内容,包括法定文本和法定图件;技术管理文件是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技术控制内容,包括技术管理文本、图纸和图则;附件是对规划内容和规划过程的必要补充和说明,包括基础资料汇编、研究报告、规划编制与修改情况说明等。 1.0.5 规划编制区 为实现宁波市城市规划建设用地内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全覆盖并保证规划编制区域的无缝衔接,根据实际情况在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划定规划编制区。 规划编制区包括一般编制区和特定编制区。特定编制区指工业功能区、历史街区、风景名胜区等需要提出特殊规划控制和规划编制要求的功能区域。特定编制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特殊要求应在规划设计任务书中另行规定。 控制性详细规划原则上按划定的编制区组织编制,确需调整编制区范围的,由市规划局相关处(室)或规划分局提出调整方案,经论证后确定。 1.0.6 控制单元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控制单元(以下简称控制单元)是为了确定规划容量和设施配套,而在规划编制区内划定的功能结构单元。控制单元应结合基层社区的界限,有明确的四至范围,用地规模适度,功能上具有内在的关联性。 控制单元由相关规划统一划定;规划编制时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细分或调整,但应说明调整理由。 2法定文件 2.1法定文本 2.1.1 总则 1、确定规划编制区范围、规划目的、规划主要依据和原则、规划期限、法律效力及其他事项。

防洪治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以任意编辑修改!)(文件备案编号:) 施工组织设计 工程名称: 编制单位: 编制人: 审核人: 批准人: 编制日期:年月日

第一章编制说明及依据 1.1、编制说明 本施工组织设计是遂宁市安居区城区段白马河防洪治理工程一标段施工承包的投标文件之一,它体现了我公司对本工程施工的总体构思和部署。若我们有幸中标,我们将遵循国家技术管理标准的有关规定,以及我公司的质量体系文件,在图纸会审后,按照施工组织设计所确定的原则,编制详细的施工作业指导书,用以指导工程的施工管理,以确保优质、高速、安全、文明地完成建设任务。 本施工组织设计在编制过程中认真贯彻党和国家对工程建设的各项方针和政策,严格执行建设程序;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遵循施工规范和操作规程,遵循国家和建设部关于质量和安全生产规定,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根据本工程特点和施工内容,全面规划、统筹安排,保证重点,确保合同工期;坚持对业主负责,组织精干高效的指挥机构,选派具有丰富施工经验的专业队伍和管理人员进行施工,采用规范管理,标准化作业,严格工程质量,齐心协力,全力以赴,建好本工程。 针对本工程实际情况和招标文书要求,我们把投标承诺、管理机构设置、施工准备、施工部署、施工进度计划、提升泵站建构筑物、管网施工、创优良工程质量保证措施、工期保证措施、安全生产保证措施、文明施工保证措施、环保及防止扰民措施、降低造价、提高工效措施等在本施工组织设计中作为重点阐述,其它常规性技术措施及施工项目的施工方法仅作了一般性阐述。本公司机构健全:技术质量部、生产安全部是指导、督促、检查执行标准、规范、规程、施工组织设计及其公司规章制度的执法部门,从机构上保

城市防洪规划情况汇报

城市防洪规划情况汇报 城市防洪规划情况汇报 市长,各位副市长,各位同志: ****市城市防洪规划工作委托扬州市勘测设计研究院编制。20XX年9月30日通过省、市专家和相关部门的评审。10月22日、20日分别向市人大常委,政协常委作了汇报,并听取了意见,现将防洪规划情况向政府常务会议作报告。 一、规划范围、原则、依据、标准 (一)规划范围: 本防洪规划范围:东临龙河、沙河,南抵长江,西到管道路、潘家河,北至宁启铁路,保护面积96.67平方公里,覆盖了****城区、经济开发区和汽车工业园区规划建设用地控制范围。为****城市长期发展留有余地。本规划重点解决****城区和经济开发区防洪治涝问题。化工园区、汽车工业园区、仪化片区的防洪详细规划另行编制。

(二)规划原则: 以流域规划为依托,防洪治涝为主,结合环境改善,全面规划,综合治理,统筹兼顾,分期实施。防洪丘陵山区蓄泄兼筹,以泄为主,平原区拓浚河道、加固堤防、以挡为主,按照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有机结合的要求,采取治理措施。完善以真州镇为中心的城市防洪工程体系;排水实现高低分开,分区治理,平原区以自排为主,抽排为辅,圩区立足抽排,相机自排。一般情况下,减少机排,降低防洪排涝成本。在满足防洪治涝要求的同时,兼顾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水生态系统和水陆交通要求。坚持防洪建设与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相协调原则,建立与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综合防洪体系;防洪规划与国土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相协调,防洪规划要服从流域防洪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 (三)主要依据: 《水法》、《防洪法》; 《江苏省防洪条例》(1999年)、《江苏省水利工程管理条例》、《江苏省河道管理实施办法》、《防洪标准》(GB50201-94)、《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318-2000)、《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98)、《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

城市防洪排涝现状及体系建设的对策

城市防洪排涝现状及体系建设的对策 摘要:国内城市洪涝灾害频繁地发生,直接影响到城市安危和市民日常生活及生产。因此城市防洪除涝工作是城市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确保城市居民正常工作及生活的根本保障,对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城市防洪排涝的现状提出了相关防洪排涝体系建设的对策。 关键词:城市;防洪排涝;体系建设措施 城市人口和财富高度集聚,是一定地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引领核心,城市一旦受灾,损失巨大。洪涝灾害是当前我国城市面临的最主要灾害之一,我国大多数城市都滨水而建,均面临洪水淹没和雨后内涝问题。因此尽快提高城市防洪排涝能力,已成为我国城市化发展的当务之急。 一、我国城市防洪排涝的现状 目前,在我国大部分城市只有两套防洪排涝工程体系,即城市防洪和城市排水,堤坝可抵御百年不遇的洪水威胁,完善的排水管网可解决重现期内的暴雨径流。城市防洪与城市排水分别属于水务与市政两个专业,在学术研究上,两者也分属于水力学课和城市给排水学科。在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中,防洪与排水分属两项专项规划,是在用地布局完成之后所做的专业规划。每一次城市内涝,下水道都会成为众矢之的。暴雨强度超过排水系统设计标准,排水管网设计标准低,排水设施老化,地下工程改造难度大,等等。毋庸置疑,这些问题或多或少都存在,但要究其真正的原因,我们必须从城市规划以及城市的防洪排涝及排水系统中整理分析。首先需要弄清城市洪涝灾害的性质及其防御体系的概念。 二、城市防洪排涝的问题成因 1、暴雨频发而强度骤增 近年来,由于气候变化因素和大规模城市建设所致的大气环境变化,我国暴雨频发,暴雨强度骤增,且降雨集聚,降雨造成高水位洪水,瞬时降雨量大而降雨时间长,造成严重的城市外洪内涝。 2、河道淤塞致泄洪能力降低 由于城市和周边区域的河道长期不清淤疏通,河底标高上升,河床的宽度和深度减小,泄洪断面缩小,流水不畅,当上游洪水下泄和本市暴雨汇集时,形成高水位洪水,危及城市安全;且城内雨水无法外排,造成城区大面积渍水,造成城市外洪内涝严重局面。 3、城市位置不当及布局不合理 现有城市、城镇已建于洪水淹没的区域或低洼积水区域,经常受到洪水侵袭。

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实施评估报告

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实施评估(批前公示) 一、评估的目的意义 《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以下简称现版《总规》)2006年8月获得国务院正式批准,是指导宁波城市发展和建设的纲领性文件。自2004年编制完成后,《总规》在促进城市经济和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引导城市有序建设等方面开始发挥重要作用的同时,也暴露了一些问题。通过本次总规实施评估研究,系统、全面地分析城市规划实施的成效,分析城市规划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和背后的原因,有利于全面客观的认识总体规划的科学性,找准城市总体规划实施中需要调整的方向,为新形势下的规划建设提供指导。 二、本次评估的主要内容 按照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办法(试行)》的要求,评估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城市发展方向与空间布局评估 (1)城市发展方向评估 根据现版《总规》,三江片的发展重点是近期向东,中远期向北。从城市新增建设用地的分布情况来看,实际的发展方向有所变化。由于南部地区(鄞州中心区)与西部地区的快速发展,其用地增量大大高过东部新城建设,使整个三江片的近期发展方向显现为以向南、向西发展为重点。现版总规提出的“中远期重点发展北部”的要求也由于庄桥机场尚未搬迁的现实受到制约。而镇海片、北仑片沿海岸线发展的态势十分明显。 (2)空间布局评估 现版总规提出了“两带三片双心”组团式的结构。从《总规》实施情况来看,整体空间结构与《总规》的要求较为吻合。近年来,随着镇海新城南区及北仑西片区的发展建设,三江片、北仑片与镇海片在原来独立发展的基础上呈现相向发展的态势。特别是沿甬江、宁镇公路、通途路一带,连片发展的趋势明显,这也使得组团间生态绿地的保持面临着较大的压力。双心结构随着东部新城门户区、航运中心、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也在逐步形成之中。 2、阶段性目标落实情况 (1)近期规划目标实施情况评估

防洪工程设计要点分析

防洪工程设计要点分析 发表时间:2019-01-15T13:25:34.130Z 来源:《防护工程》2018年第30期作者:许战青 [导读] 并辅以工程实例论述,对防洪堤工程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河北省水利水电第二勘测设计研究院河北石家庄 050000 摘要:防洪工程是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加强对防洪工程的研究,有助于找出防洪工程设计与建设中的不足之处,从而制定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提高防洪工程的设计水平。在有效保证人们生命财产安全的同时,促进经济的发展。本文结合治理防洪工程设计,对防洪堤设计中遇到的堤顶高程、筑堤材料、加固断面型式、设计质量等方面进行剖析,并辅以工程实例论述,对防洪堤工程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防洪工程;设计标准;堤顶超高;筑堤材料 引言:防洪工程是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构成部分,随着国民经济发展以及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防洪工程不仅是抵御洪涝灾害、保障经济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屏障,还成为提升城市亲水环境、构建城镇生态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现阶段防洪工程出现的新的特点,也对设计工作提出了更高标准的要求。做好前期设计工作,并对其中涉及的一些关键问题深入剖析并总结,对做好防洪工程的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1堤顶高程的确定问题 堤顶高程的确定是防洪工程的重中之重,它是由堤防工程的重要性、工程级别以及防洪标准等综合确定,具体通过设计洪水位和堤顶超高来表现。 1.1工程概况 防洪工程位于某市主城区及副城区,河道从城区穿过。选取的典型断面计算安全超高值主城区为1.71m,副城区为1.45m。因该市地处河流中上游,洪水历时较短,现有地面基本与设计洪水平齐或不低于设计洪水50cm,若按保守计算选取堤顶超高,将阻挡居民亲水视线,不利城市亲水景观建设,结合该市已建达标工程防洪标准,主副城区堤顶超高均取1m。 1.2设计洪水位 合理确定设计标准是确定设计洪水位的首要前提。根据各单项工程各堤段保护对象的大小和重要性,依据相关规程规范,以及流域规划、各城市总体规划、已批复的各城市防洪规划,确定各堤段的洪水标准。防洪标准从某种意义上讲又是一个动态观念,由于洪水变化的幅度很大,尤其是上游山区性河流,洪峰大,但历时较短,洪水陡涨陡落。过高的标准,必然造成工程投资增加,在经济性上显然是行不通的。防洪标准实质上的是根据区域当前社会经济情况,确定一定的防洪安保体系,同时也承担超过设定标准,失事后带来的风险,取两者的一个相对均衡点。修水地方位于修河上游,修河由西至东将地方劈成两半。根据已批复防洪规划,城西发展片区为城市规划新区,现状主要由荒地与农田组成,规划新建黄田里土堤与堤后高地连接,自成一完整的防洪体系。根据现有规程规范,采用10年一遇防洪标准即可满足要求,考虑日后修水各地方协调发展及当地居民对防洪安保认知等社会稳定因素,设计时采用与其他片区一样的防洪标准,即20年一遇洪水标准。 1.3堤顶超高 根据《堤防工程设计规范》堤顶超高(Y)由设计波浪爬高(R)、设计风雍水面高度(e)和安全加高(A)相加,即Y=R+e+A。其中R经采用经验公式可得,江河堤防风雍水高度e通常在10-4m级别上,可忽略不计。结合堤顶防汛公路路面硬化,在保证堤防安全的条件下,若按允许越浪的堤防设计,A可取小值。计算波浪爬高时,风向、风区长度与风速对其影响很大,为简化计算通常保守的做法都是按最不利因素叠加计算,尤其是汛期高水位时的风向并不都是与堤线垂直,这样就片面的增大了堤顶超高。本文认为,在山区河流洪水历时较短的地方,可人为降低波浪爬高,甚至不计波浪影响,仅按堤防等级选取安全加高。在乡镇防洪与河段整治工程中,有一些防洪工程地面高程基本与水位平齐或不低于设计水位30cm,若新建堤防,不但压占土地,还将改变原有排水体系,带来新的内涝问题。结合审查单位意见,设计对此类工程一律取消新建堤防,仅对原有岸坡进行防护,并在坡顶修建防汛道路,汛期允许其高水位时越浪。此外,同等级别沿河两岸及上下游堤防工程堤顶超高应统一、协调确定,保证沿河居民防洪安保安全感,促进社会稳定、和谐发展。 2筑堤材料问题 目前我国筑堤料主要还是采用土料,在《堤防工程设计规范》中对筑堤料有明确要求,设计时按要求选取即可,但在有些地区尤其是山区,本身土料就比较匮乏,满足筑堤要求的土料场距工程区较远。因此,若在筑堤中能合适就近取用当地的材料,通过采取相应的工艺控制措施,保证筑堤质量,这将大大减少工程投资。位于饶河干流的某市,其航空工业园区的吕蒙堤,土料场距工程区较远,工程区附近的宋家山风化料场其储量及质量均满足筑堤要求,从工程投资经济性考虑,并结合当地堤防建设经验,采取粘土斜墙防渗、背填风化料的堤身断面,通过计算,堤身抗滑、渗流稳定均满足规范要求。随着土工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型筑堤材料得到应用,既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又要考虑工程对环境的影响[5]。赣江下游尾闾地区,河道开阔,河床下切严重,河中多分布沙洲,当地粘土料匮乏,河道两岸防洪堤基多为透水性较强的砂性土。结合区域内经济发展水平,该区域防洪堤多采用抛石和吹填砂筑堤,深层搅拌水泥土薄壁防渗墙防渗[1]。采用该种筑堤方法具有施工简单、节约工程投资等重要意义。 3堤防加固断面型式问题 本次设计范围内的万亩农田圩堤33座,其中5万亩以上的圩堤就有5座,可以说他们是所有地区的重要产粮基地。这些圩堤大都建设年代相对较远,存在着土层碾压不够充分等问题。历年来,仅对出现过较大险情的堤段进行过处理[2]。对这些圩堤的加固,既要对险情有针对性的处理,又要保证堤防断面达标。地处修河支流潦河的宋埠堤,现状堤顶已远远高于设计洪水位,但由于筑堤料质量参差不齐,尤其是采用砂土筑堤的部分段落在外河高水位时,堤后常有泡泉出现,根据渗流计算结果,采用在堤后盖重砂土,盖重厚度根据计算结果确定。在未出险堤段,部分堤段虽然堤顶宽度不足4.0m,但是在计算堤顶高程处,堤身宽度已然大于4.0m,堤坡约为1:2,故不对此类堤段堤身加高培厚,仅在堤顶铺设3.5m宽防汛道路以及对堤容堤貌进行修整。位于赣江支流袁河上的袁河南联圩,处于凹岸的部分段落受河水

城市防洪规划

ZHEJIANG W ATER CONSERV ANCY AND HYDROPOWER COLLEGE 《城市规划与管理》(说明书、报告、√论文) 课题名称:城市规划与管理 班级: 建管10-2 姓名:邵杰 学号: 201035090 建筑工程系

城市防洪规划 [摘要]:为抵御和减轻洪水对城市造成灾害而采取的各种工程和非工程预防措施,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 [关键字]:城市、防洪规划、问题 (一)防洪规划的基本原则和防洪标准 一、基本原则 我国许多滨临江河,常受洪水威胁。因此,做好城市防洪总体规划是直接关系到城市安全,工程技术、经济是否合理的大事,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 1. 做城市防洪总体规划时,要贯彻全面规划、综合治理、防治结合、以防为主的方针。在充分发挥堤防作用的同时,进行全面规划、综合治理,因地制宜,因害设防,以达到提高防洪标准、保护城市工业生产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2. 城市防洪总体规划不仅要与流域防洪规划相配合,与城市总体规划相协调,而且还要兼顾市政建设各有关部门的要求。 3. 根据城市大小及其重要性,在充分分析防洪工程效益的基础上,合理选定城市防洪标准。重要城市,对超过设计标准的特大洪水要作出对策性方案。 4. 要充分发挥城市防洪工程的防洪作用,并考虑与流域防洪设施的联合运用。修建水库和分(蓄)洪工程时,要尽可能地考虑综合利用。 5. 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提高投资效益。 6. 区别轻、重、缓、急,近、远期相结合,全面规划,分期实施。随着城市不断发展,逐步提高城市防洪设施的抗洪能力。 7. 结合城市特点,考虑保护环境、美化城市。 8. 强调非工程措施的防洪作用。 二、防洪标准 防洪保护对象达到防御洪水的水平或能力。一般将实际达到的防洪能力也称为已达到的防洪标准。防洪标准可用设计洪水(包括洪峰流量、洪水总量及洪水过程)或设计水位表示。一般以某一重现期(如10年一遇洪水、100年一遇洪水)的设计洪水为标准;也有以某一实际洪水为标准。在一般情况下,当实际发生的洪水不大于设计防洪标准时,通过防洪系统的正确运用,可保证防护对象的防洪安全。水工建筑物的安全设计洪水标准有时也称为防洪标准(criterion of flood control)。二者有一定的联系。防洪标准

防洪工程施工方案设计

目录第一章综合说明 1.项目概况 2.施工条件 3.合同计划工期 4.施工目标 第二章施工现场管理机构 1.项目组织管理机构 2.组织机构中各职能部门的职责 第三章施工总平面布置 1.施工总布置的条件及原则 2.施工总平面布置 第四章工程进度计划与措施 1.施工总进度编制原则 2.施工进度计划 3.工期的保证措施 第五章施工导流及临时设施工程 1.施工围堰 2.施工排水 3.防汛度汛施工方案 4.临时用房建筑工程 5.施工现场临时供电线路铺设 6.碎石路面工程(施工便道) 第六章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 1.主体工程施工概述 2.施工测量

3.土石方挖填 4.河道清淤疏浚工程 5.砼砌筑卵石工程 6.混凝土框格护坡 7?草坪种植护坡 8.混凝土涵管铺设 9.PVC排水管铺设 10.混凝土马道、梯步及路沿石工程 11.沥青木板伸缩缝施工 12.透水砖路面铺装 13.雅石栏杆安装 14.文化石贴面 第七章质量管理体系与措施 1.质量方针和目标 2.施工质量管理体系及机构主要职责 3.质量控制及检验标准 4.质量管理保证措施 5.关键工序及重要部位的质量控制措施 6.质量保证技术措施 第八章安全管理体系与措施 1.安全管理目标和体系 2.施工安全保护管理组织机构及其主要职责 3.安全管理制度及实施办法 4.施工安全教育管理及制度 5.安全组织技术措施 6.施工安全管理保证措施

7.施工安全应急救援预案 第九章环境保护管理体系与措施 1.施工中可能引起的环境保护、水土保持方面的问题

2.环境保护管理体系 3.环境保护保证措施 4?水土保持管理措施 5.文明施工的目标、组织机构和实施方案第十章资源配备计划 1.资源配备计划拟定原则 2.劳动力计划安排 3.施工机械设备的配备及进退场计划 4.材料组织、采购和设备组织安排计划 5.保证计划(人、材、机)执行的措施 6.后勤保障 7.资金保障 第十一章季节性施工措施 1.冬季施工措施 2.高温季节施工措施 3.雨季施工措施 第十二章施工配合和协调措施 1.原则 2.施工配合和协调 第十三章民工工资支付保障措施 附表一拟投入本标段的主要施工设备表 附表二拟配备本标段的试验和检测仪器设备表附表三劳动力计划表 附表四计划开、竣工日期和施工进度网络图附表五施工总平面图 附表六临时用地表

城市防洪工程建设规划方案(最新)

城市防洪工程建设规划方案 一、项目区自然地理概况 X市城市防洪工程系指X市中心城市的X、X、xx三个区的防洪工程,其中X区座落于X河与X交汇处的平原滩地,X区座落于X 河中下游X与X河汇合口处x区位于X河中游右岸的河漫滩上。三区的城区位置为:东起X右岸,西至x山脚下,东西长22公里,南北为山地,平均宽3.2公里,地理座标为东经128°38′~128°55′,北纬47°42′~47°45′,城区总面积70平方公里。地势西高东低,地面高程在223米~265米之间。 X由北向南流经市区东侧,市区以上集水面积10270平方公里。X河自西向东纵贯市区,于X区东北角汇入X,流域面积2472平方公里。X自南向北流经X区汇入X河,流域面积667平方公里。X 市中心城区洪水主要来源于上述三条河流,此外,南北山坡洪水对城区也构成较大威胁。 二、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X市中心城区是X市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中心,也是铁路、公路交通枢纽。现有人口29.7万人(X、X、xx三区)。主要产业有木材加工、机械、建材、制药等。城区地处X山区腹地,被X、X河、X和南北山地所包围,是X省的暴雨洪水高值区和山洪易发区。特定的地理位置和地形条件使得我市洪水灾害频繁发生。建国50多年来,我市先后有12年发生了大洪水或特大洪水,山洪则是年年发生,给

我市的国民经济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惨重损失。据不完全统计,建国以来我市因洪涝灾害共造成112万人次受灾,死亡91人,直接经济损失约40亿元。 三区现有堤防防洪标准普遍偏低,大部分为10~20年一遇,只有局部达到50年一遇,远远低于国家规定的中等城市50~10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而且部分城区处于无堤保护状态。坡水只有局部得到治理。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水利部关于加强嫩江松花江近期防洪建设若干意见的方案》(X发[]31号)和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为保障我市防洪安全,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完善和加固X市城市防洪工程是十分必要的。 三、防洪工程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堤防工程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堤防工程现状 三区现有堤防长25.48公里。 2、存在问题 现有堤防主要存在以下5方面问题: (1)防洪标准低。只有X河左堤和X河右堤二道坝以下段共计8公里堤段基本达到设计标准,其余17.48公理堤防均未达标。 (2)堤防不连续,部分城区处于无堤保护状态。在xx区和X 区之间存在8公里长无堤段。X市工业园区和xx木材小区以及正在建设的X市循环经济园区处于无堤保护状态。

对加强城市防洪排涝工作的思考和建议

对加强城市防洪排涝工作的思考和建议近年来,受厄尔尼诺现象持续增强的影响,我国洪涝情势严峻。城市洪涝灾害危害大、影响面广,城市防洪排涝安全是城市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各城市防洪排涝标准低、洪涝工程建设滞后、排水能力不足、应急处置薄弱等问题愈发凸显,多数城市不同程度遭受洪涝威胁和侵害。据统计,xx 年至xx 年,全国超过360 个城市遭遇内涝,其中六分之一单次内涝淹水时间超过12 小时,淹水深度超过半米。城市洪涝灾害的频繁发生已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必须加强城市防洪排涝工作,保障城市防洪排涝安全。本文以相关调研为基础,对如何加强城市防洪排涝工作提出相关思考和建议。 城市防洪排涝工作现状 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全国已建城市堤防2.8 万多千米,保护区域8.8 万多平方千米;已建城市排水管道总长51.1 万多千米,其中雨水管道总长约19.2 万千米,雨污合流管道约10.8 万千米,城市防洪排涝设施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为保障城市安全发挥了积极作用。 根据国家防洪标准规定,城市根据其__ 地位的重要性或非农业人口的数量分为四个等级。其中,大于等于150 万人的特别重要的城市,防洪标准重现期为大于等于200 年;大于50万人小于150万人的重要城市,防洪标准重现期为100~150年;大于20万人小于50 万人的中等城市,防

洪标准重现期为60~100年;小于等于20 万人的一般城镇,防洪标准重现期为20~50 年。但我国各城市防洪排涝设施发展并不平衡,目前只有300 多座城市达到国家规定的防洪标准,占有防洪任务城市总数的50%,其中全国重点防洪城市31 个,有10 个达标,占32%;全国重要防洪城市54 个,有16 个达标,占30%。尽管全国城市排水管道总长比1978年增加了26 倍,但城市管线系统排水能力仍不足,绝大多数不足1 年一遇。xx 年9 月,__印发了《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要求用10 年左右时间建成较完善的城市排水防涝、防洪工程体系。 我国现行水管理体制下,通常情况城市建成区内的排水、内涝治理工作由城建部门负责,流域和区域的防洪工作由水利部门负责;只是在部分实施了水务一体化管理的城市,由水务部门对防洪排涝进行统一管理,对排水设施、河道治理、防洪工程等统筹规划。因此,当前各地城市防洪排涝的管理体制是有差异的,城建部门和水务部门作为主管部门的情况都存在。据统计,全国有防洪任务的城市中,有370座城市城区防洪由水务(水利)部门负责,103 座由城建部门负责,152 座由水务(水利)和城建部门共同管理,另有少数城市由其他部门管理或未明确管理部门。 由于防洪排涝工作的系统性和应急性特征,各城市在加强城市防洪排涝管理工作中非常重视部门统筹和协作,而且充分发挥好本级防汛抗旱指挥部管理体系的统筹协调作用,以促进防洪排涝工作高效、有序推进。 防洪排涝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2015年修订)-Ningbo

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 (2015年修订) 《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2015年修订)》已获得了国务院批复,现将总规主要内容公布如下: 一、编制目的 《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作为指导城市发展与建设的纲领性文件,较好地引导和促进了宁波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随着区域发展背景的重大变化,宁波城市面临着新的发展问题,为充分发挥城市总体规划对新时期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的指导作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进行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修改。 二、规划范围 规划范围分为市域、中心城区两个层次。 市域范围为宁波市行政辖区,面积9817平方公里,重点研究区域协调、市域空间结构、市域基础设施布局及重点城镇发展等。 中心城区范围包括三江片、镇海片、北仑片,是本次总体规划修改的重点地域。中心城区的城市规划区范围为市区行政区域,面积2560平方公里,该区域的建设和发展实行统一规划与管理。

三、规划期限 本次总规修改期限至2020年。 四、城市性质 我国东南沿海重要的港口城市,长江三角洲南翼经济中心,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五、城市职能 国际贸易物流港、东北亚航运中心深水枢纽港、华东地区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长江三角洲南翼重要对外贸易口岸、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核心。 六、城市规模 2020年中心城区常住人口395万,城市建设用地420平方公里。 七、市域空间布局 1.市域总人口和城市化水平 2020年市域常住人口控制在1000万以内,城镇化水平达到75%以上。 2.市域空间结构 规划形成“一核两翼、两带三湾”多节点网络化市域空间格局。其中一核为宁波市区;两翼为由余姚市、慈溪市和杭州湾新区组成的北翼和由奉化市、宁海县和象山县组成的南翼;两带为东部滨海城镇产业带和西部山区生态人居带;

河道防洪工程非工程措施规划

河道防洪工程非工程措施规划 河道防洪工程非工程措施规划,主要包括防洪法规体系建设、洪水预报系统规划、防汛指挥通讯系统建设、防汛决策支持系统建设等。一、防洪法规体系建设 防洪法规体系是将防洪工程建设、维护、管理运行纳入依法治水的前提,是规范防洪保护区内企事业单位、群众参与防洪工程建设,防汛抢险等水事活动的法律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和《水利产业政策》,研究制定适合本流域防洪保护区实际的防洪法规和相应的管理办法,加大依法管水的力度,提高水行政执法管理水平,是十分迫切和必要的。 1.建议制定防洪保险制度,纳入法制建设 2.加快建设洪涝灾害危机管理体系 3.建议制定河道堤防工程维护及清障管理办法 二、洪水预报系统规划 在防洪抢险中,洪水预报、水情及灾情的迅速传达是十分重要的环节。洪水预报系统由水文测报站和报汛通信系统组成。 1.现有洪水测报系统现状及存在问题 分析调查滨海区围滩河流域内水文雨量站的分布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2.水文水资源测报中心规划 为使水文水资源信息更加适应国民经济建设的需要,规划建设围滩河

流域水文水资源测报中心。 3.报汛通信系统规划 按照信道种类,水情信息中心的报汛通信网分为单一信道组网和混合信道组网两种。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各地报汛站的具体情况各异,所以以水情信息分中心为汇集点的报汛通信网一般为混合信道组网。拟采用混合信道组网包括电话和超短波混合组网、电话和卫星混合组网。 三、防汛指挥通信系统规划 建立快捷可靠的通信系统,是抗洪抢险河救灾工作的一项重要保障措施,是防洪体系中重要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1.防汛通信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调查现有防汛通信设备及存在的问题。 2.防汛通信系统规划规划充分利用水利部的卫星通信系统,建成区县对村镇、重点水库及重点防洪工程单位和边界闸的防汛通信专用网,用于防汛话务联系和数据传输。 四、防洪决策支持系统规划 防洪决策支持系统是利用有效的信息采集、通信手段和计算机系统,按照系统工程的方法,应用管理学、系统学、计算机技术以及防汛减灾领域的科学技术,把防汛信息采集、传送、处理、分析预测、预报、调度等环节有机联结起来,能够实现防洪决策需要的可靠快捷的自动化系统。

加强城市防洪规划工作的指导意见 - 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

加强城市防洪规划工作的指导意见 - 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 部 附件: 加强城市防洪规划工作的指导意见 水利部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中发[2011]1号,和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精神~科学制定城市防洪规划~切实加强城市防洪排涝工作~提高城市防洪排涝能力~防御、减轻洪涝灾害~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城市正常运行~现就加强城市防洪规划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高度重视,加强城市防洪规划工作组织领导 (一)城市防洪工作面临新的形势。我国城市绝大多数坐落在江河湖海之滨~不同程度遭受洪水、海潮和内涝积水威胁。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对保障防洪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但目前城市防洪排涝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一些城市存在防洪排涝标准低、工程布局不合理、体系不完善、设施老化失修、应急手段和措施薄弱等突出问题~一旦遭受洪水或暴雨袭击~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和城市正常运行面临严重威胁。加强城市防洪排涝设施建设十分重要而紧迫。 ,二,城市防洪规划体系亟待完善。城市防洪规划是指导城市防洪工作、依法加强城市防洪管理的重要依据~是城 1 市防洪排涝设施建设的基础。上世纪90年代~我部组织指导各地开展了城市 防洪规划编制工作~对有序安排城市防洪工程建设、提高城市防洪减灾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近年来城市总体规划的修订或修改~城市防洪保护区扩大~防洪保

护对象增多~防洪标准要求提高~亟需重新编制或修订城市防洪规划~以统筹协调城市防洪排涝与城市发展、土地利用、环境保护等关系~合理安排洪水出路~科学制定防洪排涝减灾体系布局~确定今后一个时期城市防洪排涝减灾的总体目标、主要任务和各项措施。 (三)建立城市防洪规划工作机制。《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规定~城市防洪工作由各级城市人民政府负责。城市防洪规划由城市人民政府组织水行政主管部门、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编制。要明确水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相关部门、单位的工作责任~建立分级组织、有关部门分工协作、密切配合的规划工作机制~全力推进城市防洪规划编制工作顺利实施。城市防洪规划编制工作经费由城市人民政府负责落实。 二、统筹兼顾,合理确定城市防洪排涝体系布局 ,四,明确城市防洪规划指导思想。城市防洪规划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坚持以人为本、人水和谐的理念~综合考虑洪水防御、城市排涝、市政建设、环境整治、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城市水文 2 化等需要~合理确定城市防洪排涝标准~科学安排防洪排涝工程与非工程措施~全面提高城市防洪排涝能力。 ,五,确立城市防洪规划基本原则。一要坚持以人为本。全面提高城市防洪排涝能力~确保城市居民生命财产安全。二要坚持统筹兼顾。统筹考虑城市防洪保安、水资源利用、水环境整治、水生态保护、水文化建设~兼顾流域与区域、新区与老城防洪要求~外洪与内涝治理相结合~市政建设与防洪建设相结合~促进城市发展与防洪排涝相协调。三要坚持工程与非工程措施并举。既注重制订治本之策~着力构筑防洪排涝工程体系和监测预报预警等非工程措施~又着力加强防洪排涝管理。四要坚持远近衔接。根据城市发展需求~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协调衔接好城市防

《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

《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修订工作大纲 水利部天津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 《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修订组 二○○三年五月

批准:谢熙曦审定:郑永良计划处:孙继栋技术处:牟广丞水工处:武永新规划处:孙建峰编制:许学伟

一、修订的目的及必要性 《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CJJ50-92)由建设部、水利部于1993年2月8日以建标[1993]72号文发布,自1993年7月1日起执行。 该规范执行以来,对指导城市防洪工程的规划、设计起到了很好的作用。1998年长江大水以来,各地修建了大量城市防洪工程,从治水政策到工程实践,对城市防洪工程的认识在逐渐深化,同时在执行规范过程中,也发现原规范有些内容需要增补或修订。本次拟补充或修订的内容如下: 1.对原规范“总体设计”一章的内容进行补充。主要补充以下内容: (1) 补充城市防洪总体安排。城市防洪工程是流域防洪体系的组成部分,城市要达到预定的设计防洪标准,需通过合理、有效运用该城市(或流域的)防洪工程体系来实现。因此,合理确定各项治理工程措施的防洪作用,并从调度上明确它们之间的关系,有助于确保城市防洪目标的实现。总体设计一章,需从宏观上阐明城市防洪工程的总体安排。 (2) 城市防洪需考虑上游水库和蓄滞洪区的作用,增加城市上游水库和蓄滞洪区规划安排及汛期控制运用的内容。 (3) 总体设计一章中,增加环境保护、工程管理等内容。 结合环境保护,增加城市防洪工程综合利用、改善环境、绿化、美化等内容; 加强工程管理,增加工程实施后,工程运行管理的有关内容; 2.增加城市排涝工程设计的内容 3.增加城市防洪减灾非工程措施的内容。 4.对其它章节的内容进行补充或修订。 5.鉴于防潮工程的特殊性,将“海堤工程”一章单独列出。 通过对规范的补充或修订,使规范在内容上进一步完善,为城市防洪工程设计提供技术依据。 二、修订依据与原则 (一) 修订依据 1.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管理局,水总局科[2002]15号文“关于下达2002年度水利水电勘测设计技术标准制定、修订项目计划及主编单位的通知”。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无锡市城市防涝规划

无锡市城市防涝规划 前言 无锡是全国防洪重点城市之一,也是新时期一个重要的经济大市,根据国家颁布的《防洪标准》(GB50201-94)以及无锡城市的规模和重要性,水利部在办规计[1998]91号文和批复同意的《太湖流域防洪规划大纲》中明确要求:无锡市中心城区为特别重要城市,其防洪标准应达到200年一遇;另外,由于人口集中、经济发展加快和治污措施滞后,无锡城区河道水质恶化的状况未得到根本扭转。为进一步提高无锡中心城区的防洪标准及通过水利工程的优化调度达到改善水环境的目的,特编制《无锡市城市防洪规划》。 本次规划的范围为无锡市区(即中心城区),包括北塘、崇安、南长、郊区、马山、新区等六区,以及原锡山市靠近市区的部分地区。2001年锡山市撤市设区部分不在本次规划范围之内。 第一章城市概况 第一条无锡市总面积4650平方公里,其中无锡市市区(即中心城区)面积517平方公里。目前有建成区面积97.8平方公里,主要分布在京杭运河两侧。市区西南部为低山丘陵剥蚀构造区,东北部为堆积平原区,东北部地势低平,地面高程大多在3~5米(吴淞高程系,下同)。境内河网密布,京杭大运河穿城而过,北侧有锡澄运河、白屈港、北兴塘河与长江相通,南侧有梁溪河、骂蠡港等与太湖连接,东有九里河、伯渎港流入望虞河。 第二条无锡市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湿润。受海洋季风影响,春夏之交多“梅雨”,夏末初秋有台风。年平均气温15.4℃,极端最高气温37.7℃,极端最低气温-8℃;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112.3mm,年平均降水日数为125天,年最大降雨量为1630.7mm (1991年),年最小降雨量为552.9mm(1978年),5~9月份的汛期雨量占全年平均降雨量的60%以上,汛期最大降雨量为1216.1mm(1991年)。 无锡市1952~1999年48年的平均梅雨日约27天,平均梅雨量246.1mm,最大梅雨日56天(1954年,梅雨量410mm),最大梅雨量792.2mm(1991年,梅雨日55天)。 无锡南门水位站1923~1999年的多年平均水位为3.06米,1954年最高水位4.73米(7月28日),1991年最高水位达4.88米(7月2日),为该站历史最高水位;最低水位为1.92米(1934年8月26日)。无锡南门警戒水位为3.59米。自八十年代以来,无锡南门超过4米的水位几乎每1~2年就出现一次。 第三条本次防洪规划所称无锡市区即为中心城区,包括崇安、南长、北塘、郊区、新区、马山共6区,共辖乡镇13个,街道29个;1999年末人口111.69万人,人口密度2158人/平方公里。 1999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GDP)1138亿元,占全省的11.8%,人均2.63万元,是全省人均值的2.43倍,在全国主要经济城市GDP排名表中列第10位;1999年无锡市区GDP 为377.95亿元,占全市33.2%,人均3.38万元,是全市人均值的1.29倍。

宁波市镇海区分区规划

宁波市镇海区分区规划 发布时间:2008-2-21 来源: 宁波市规划局规划编审处浏览次数:20638 一、分区规划编制背景 镇海撤县建区后,城区发展主要为以城关为中心的县域发展模式。进入21世纪,这种模式难以适应新的发展形势,在宁波快速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背景下,镇海也面临新的发展机遇,进入新一轮城市建设和发展时期。 根据新一轮宁波城市总体规划的布局结构,镇海行政区域范围分别位于三江片(包括镇海新城南区和北区)和镇海片(包括镇海老城和澥浦片),为了解决长期困扰镇海发展的环境、空间等问题,协调镇海各功能区块的发展,在征得市委、市政府同意后决定从整个行政区域范围内,统盘考虑,立足总体规划的框架,在总体规划修编的同时,开始镇海区分区规划的研究和编制工作,以深化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科学指导镇海区的城市建设,取得社会、经济、环境的协调发展。 二、分区规划主要内容 (一)规划范围及期限 规划范围为宁波市镇海区行政区范围,计入规划填海面积以及镇海新城南区部分江北区范围(世纪大道以东 4.18平方公里)后为236.8平方公里,包括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中确定的“镇海片”的全部范围和“三江片”的部分范围。 规划期限与总体规划一致,规划期限为2004-2020年。 (二)分区职能与发展目标 1、分区职能 承担宁波市作为华东地区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现代物流中心和交通枢纽,以及浙江省对外开放窗口和高教、科研副中心等重要职能。 依托临海、临港资源、教育科技资源、自然风景和历史文化遗产资源,以发展大型临港工业、无污染的高新技术产业、科研和教育等第三产业为产业发展主导;建设成为以新城为载体的宁波中心城北部商贸商务中心、以老城为载体的浙东生产性港口物流中心、以宁波化工区为载体的国家级石化产业基地;同时大力发展旅游产业。 2、分区发展目标 建设教育科技发达、生态环境良好、产业结构多样化、产业技术现代化、交通物流畅通、具有江南水乡特色、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的生态型现代化园林城区。 (三) 分区规模 1、人口规模 至2020年,人口规模为42万人,其中镇海片人口为15万。 2、城市用地规模 至2020年,规划总用地236.8平方公里,总建设用地62.45平方公里。 (四)布局结构 用地结构呈组团式发展,整个分区分为6个次分区和九龙湖旅游区。次分区分别为老城次分区、滨海产业次分区、镇海新城南区次分区、镇海新城北区次分区、机电工业次分区、澥浦次分区。除镇海新城北区次分区和机电工业次分区外,其他5个次分区之间均设置大型生态绿化带。九龙湖旅游区将单独编制总体规划。 1.老城次分区 包括镇海老城、部分蛟川街道和镇海经济开发区,是以生活居住、商贸办公、一二类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功能区,主要完善各类公共服务设施和市政基础设施,为浙东生产性港口物流中心和宁波大宗货物海铁联运物流枢纽港配套,强化服务功能;加强与中心城区的交通联系,重点改造沿江地带,保护镇海老城历史文化风貌,开发旅游服务功能,降低居住密度,改善居住生活环境。 2.滨海产业次分区 包括宁波化工区和后海塘片区,宁波化工区充分利用临海和现有产业的优势,发展大型临港工业,建设成为上下游产业一体化的国家级石油化工基地,重点开拓沿海产业空间,规划用地以二、三类工业和仓储用地为主。后海塘片区依托港区建设浙东生产性港口物流中心,发挥海铁联运优势,打造宁波大宗货物海铁联运物流枢纽港。 3.镇海新城南区次分区 依托宁波大学等院校,沿宁镇路主要布置高教用地,核心区为商业、办公、开敞绿地等,主要为大学城和周边居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