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通信网络大作业

通信网络大作业

通信网络大作业
通信网络大作业

论述通信网络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姓名:曹伟

学号:01121278

班级:011213

通信网络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纵观通信的发展分为以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语言和文字通信阶段。在这一阶段,通信方式简单,内容单一。第二阶段是电通信阶段。1837年,莫尔斯发明电报机,并设计莫尔斯电报码。1876年,贝尔发明电话机。这样,利用电磁波不仅可以传输文字,还可以传输语音,由此大大加快了通信的发展进程。1895年,马可尼发明无线电设备,从而开创了无线电通信发展的道路。第三阶段是电子信息通信阶段。从总体上看,通信技术实际上就是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的技术。通信系统是指点对点通所需的全部设施,而通信网是由许多通信系统组成的多点之间能相互通信的全部设施。

现代的主要通信技术有数字通信技术,程控交换技术,信息传输技术,通信网络技术,数据通信与数据网,ISDN与ATM技术,宽带IP技术,接入网与接入技术。

(1)数字通信技术:用数字信号作为载体来传输消息,或数字信号对载波进

行数字调制后再传输的通信方式。抗干扰能力强、通信距离远,通信质量受距离的影响小、保密性好、便于实现通信网的计算机管理

(2)程控交换技术:程控电话交换机利用电子计算机技术,用预先编好的程

序控制电话的接续工作。数字交换机处理速度快,体积小,容量大,灵活性强,服务功能多,还能实现传真,数据,图像通信等交换

(3)通信网络技术:

通信网是一种由通信端点、节(结)点和传输链路相互有机地连接起来,以实现在两个或更多的规定通信端点之间提供连接或非连接传输的通信体系。通信网按功能与用途不同,一般可分为物理网、业务网和支撑管理网等三种。

(4)数据通信与数据网:数据通信是以“数据”为业务的通信系统,数据

是预先约定好的具有某种含义的数字、字母或符号以及它们的组合。通过传输信道将数据终端与计算机联结起来,而使不同地点的数据终端实现软、硬件和信息资源的共享。

(5)ISDN与ATM技术:ISDN采用数字传输和数字传输技术将电话、传真、

数据、图像等多种业务综合在一个统一的数字网络中进行传输和处理。ATM通信指两个互不同步的设备通过计时机制或其他技术进行数据传输。基本上,发送方可以随时传输数据,而接收方必须在信息到达时准备好接收。

(6)接入网与接入技术: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通信。接入网是指从本地

端到用户终端之间的所有机线设备。具有复用、交叉连接和传输功能,一般不具备交换功能。接入网的接入方式包括铜线(普通电话线)接入、光纤接入、光纤同轴电缆(有线电视电缆)混合接入和无线接入等几种方式。

现代通信网的发展:

第一阶段从本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为早期发展阶段。在这期间,首先

在短波几个频段上开发出专用移动通信系统,其代表是美国底特律市警察使用的车载无线电系统。该系统工作频率为2MHz,到40年代提高到30~40MHz可以认为这个阶段是现代移动通信的起步阶段,特点是专用系统开发,工作频率较低。

第二阶段从4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初期。在此期间内,公用移动通信业务开始问世。1946年,根据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的计划,贝尔系统在圣路易斯城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公用汽车电话网,称为“城市系统”。当时使用三个频道,间隔为120kHz,通信方式为单工,随后,西德(1950年)、法国(1956年)、英国(1959年)等国相继研制了公用移动电话系统。美国贝尔实验室完成了人工交换系统的接续问题。这一阶段的特点是从专用移动网向公用移动网过渡,接续方式为人工,网的容量较小。

第三阶段从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中期。在此期间,美国推出了改进型移动电话系统(1MTS),使用150MHz和450MHz频段,采用大区制、中小容量,实现了无线频道自动选择并能够自动接续到公用电话网。德国也推出了具有相同技术水平的B网。可以说,这一阶段是移动通信系统改进与完善的阶段,其特点是采用大区制、中小容量,使用450MHz频段,实现了自动选频与自动接续。

现代通信网,又含有传输网,信令网,同步网,电话通信网,移动通信网,等等。下面为这提到的几个做以下概括:

(1)、传送网是以光或电为载体传送信息的网络。由具有发送、转移、接收信息功能的各种节点和链路组成。

以MSTP/ASON为代表的传送网技术有许多新特点。MSTP在传统SDH基础上,通过IP/ATM等多业务接入能力的引入,在业务接口上提供了以太网类接口和ATM 类接口,是一个可以直接同数据业务进行接口的传送平台。在现有网络环境下,MSTP在承载原有TDM业务的同时,可以开展多种高可靠性、大容量的新业务,如以太网专线、点到多点以太网、以太环网等业务;为大客户提供综合接入;实现DSLAM到BRAS的接入与汇聚;作为3G业务的传输手段等。

20世纪90年代开始,SDH设备通过同步性能的改善,首次提供了灵活的业务颗粒(如虚容器VC-12和虚容器VC-4)调度能力,将传送网的组网和保护功能发挥的淋漓尽致。因而,SDH技术作为传送网主体技术以其特有的优势在传送网中占据了绝对主导地位,为电信运营商业务的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

WDM设备则首次拓展了光领域,充分利用光纤通信的波分特性,大大提高了传送网的容量。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商用以来,WDM系统发展极为迅速,已成为实现大容量长途传输的主流手段。不过,现阶段大多数WDM系统主要用在点对点的长途传输上,联网依然在SDH电层上完成。在条件许可和业务需要的情况下,在WDM系统中有业务上下的中间节点可采用OADM设备,从而避免使用昂贵的OTU 进行OEO变换,节省网络建设成本,增强网络灵活性。目前具有固定波长上下的OADM已经广泛商用,而能够通过软件配置灵活上下波长的动态可重构OADM (ROADM)也开始步入市场。同时随着160×10Gbit/sDWDM系统的成熟,在业务量大的地区新建WDM系统已越来越多地引入80/160×10Gbit/s的系统。

面对电信业务的加速数据化和IP化以及多样化的业务环境,SDH技术加强了支撑数据业务的能力并向多业务平台发展,形成SDH多业务平台(MSTP)。SDH 多业务平台的基本思路是将不同的业务,通过VC级联等方式映射进不同的SDH 时隙,而SDH设备与二层设备乃至三层分组设备在物理上集成为一个实体,构成具有业务层和传送层一体化的网络节点。

作为SDH设备的改进,MSTP所改善的是在用户接口一侧,但是内核一侧却

仍然是电路结构。因此,可以说MSTP技术向包处理或IP化的程度不够彻底。随着TDM业务的相对萎缩及“全IP环境”的逐渐成熟,传送设备要从“多业务的接口适应性”转变为“多业务的内核适应性”,分组传送网迎合了这种趋势。

(2)、信令网是在电信网的交换节点间,采用共路信令,由信令终端设备和共路信令链路组成的网络。信令网按网络结构的等级可分为无级信令网络和分级信令网两类:1无级信令网。2分级信令网

无级信令网是未引入信令转接点的信令网。在无级网中信令点间都采用直联方式,所有的信令点均处于同一等级级别。

无级信令网结构比较简单,但有明显的缺点,信令路由都比较少,而信令接续中所要经过的信令点数都比较多;网状网虽无上述缺点,但当信令的数量较大时,局间连接的信令链路数量明显增加。

分级信令网也叫水平分级信令网。是引入信令转接点的信令网。二级信令网是采用一级信令转接点的信令网;三级信令网是具有二级信令转接点的信令网,第一级信令转接点称为高级信令转接点(HSTP)或主信令转接点,第二级为低级信令转接点(LSTP)或次信令转接点。分级信令网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每个信令点发出的信令消息一般需要经过一级或n级信令转接点的转接。

比较无级网和分级信令网的结构,分级信令网具有如下的优点:网络所容纳的信令点数多;增加信令点容易;信令路由多、传号传递时延相对较短。因此,分级信令网是国际、国内信令网常采用的形式。

我国信令网采用三级。第一级是信令网的最高级,称为高级信令转接点(HSTP),第二级是低级信令转接点(LSTP),第三级为信令点(SP)。信令点由各种交换局和特种服务中心(业务控制点、网管中心等)组成。

同步网是产生时间或频率基准,用来提供基准定时信号的网络。

(3)、同步网(Snchronization Network),电信网运行的支持系统之一。为电信网内电信设备时钟(或载波)提供同步控制信号,使其工作速率同步。

电信网内任何两个数字交换设备的时钟速率差超过一定值时,接收信号交换的缓存读写时钟会产生速率差,当该差值超过某一定值时将产生滑码,会造成接收数字流的误码或失步。同步网的功能就在于使交换设备时钟频率相同,以消除或减少滑码。

“同步”指通信双方的定时信号符合特定的频率或相位关系,即两个或两个以上信号在相对应的有效瞬间,其相位差或频率差保持在约定的允许范围之内,根据不同区分,同步被分为位同步、帧同步和网同步。位同步指通信双方的定时脉冲信号频率相等且符合一定的相位关系;帧同步指通信双方的帧定时信号的频率相同且保持一定的相位关系;网同步指网络中各个节点的时钟信号的频率相等,也就是多个节点之间的时钟同步,从而也可以在各个节点实现帧同步。

当通信双方由于位定时偏差,造成码元增加和减少时,造成滑码。滑码与误码作为数字网的同步损伤,会对网络应用造成影响,例如通信网难以定位。不同电路对滑码率的性能指标有不同的要求。编码的冗余度愈高,滑动损伤就愈小。如语音冗余高,对滑动敏感度低,这时普通话音可能出现“喀喀”声,传真业务可能造成信息不全;而数据对滑动较敏感,会造成音质差、丢包率高、接通率低、图像花屏和伴音中断等现象,影响通信质量,严重时会中断通信。

在实际的数字交换机中,缓冲器的容量可为1帧或大于1帧(典型值为2个帧长),把滑码一次丢失或增加的码元数控制为1帧。这样做的优点是:仅对完整的一个帧漏读或重读,而不打乱帧结构,防止帧失步的产生。由于滑码一次丢

失或增加的码元数是确定的,也常称其为受控滑码。

(4)、电话通信网是进行交互型话音通信,开放电话业务的电信网,简称电话网。它是一种电信业务量最大,服务面积最广的专业网,可兼容其它许多种非话业务网,是电信网的基本形式和基础,包括本地电话网、长途电话网和国际电话网。

电话网采用电话交换方式,主要由四部分组成:发送和接收电话信号的用户终端设备、进行电路交换的交换设备、连接用户终端和交换设备的线路和交换设备之间的链路。

电话网基本结构形式分为多级汇接网和无级网两种。我国电话网由四级长途交换中心和一级本地网端局组成五级结构。其中一、二、三、四级的长途交换中心构成长途电话网,由本地网端局和按需要设置的汇接局组成本地电话网。

除了以传递电话信息为主的业务网外,一个完整的电话通信网还需要有若干个用以保障业务网正常运行、增强网路功能、提高网路服务质量的支撑网路。支撑网中传递的是相应的监测和控制信号。支撑网包括同步网、公共信道信令网、信输监控网和网路管理网等

(5)、移动通信网由无线接入网、核心网和骨干网三部分组成。无线接入网主要为移动终端提供接入网络服务,核心网和骨干网主要为各种业务提供交换和传输服务。从通信技术层面看,移动通信网的基本技术可分为传输技术和交换技术两大类。

从传输技术来看,在核心网和骨干网中由于通信媒质是有线的,对信号传输的损伤相对较小,传输技术的难度相对较低。但在无线接入网中由于通信媒质是无线的,而且终端是移动的,这样的信道可称为移动(无线)信道,它具有多径衰落的特征,并且是开放的信道,容易受到外界干扰,这样的信道对信号传输的损伤是比较严重的,因此,信号在这样信道传输时可靠性较低。同时,无线信道的频率资源有限,因此有效地利用频率资源是非常重要的。也就是说,在无线接入网中,提高传输的可靠性和有效性的难度比较高。

从网络技术来看,交换技术包括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两种方式。目前移动通信网和移动数据网通常都有这两种交换方式。在核心网中,分组交换实质上是为分组选择路由,这是一种类似于移动IP选路机制(或称为路由技术),它是通过网络的移动性管理(MM)功能来实现的。

接入网是在公用电信网中连接核心网与用户或用户驻地网的桥梁,是本地交换机到用户终端的实施系统,它通过V5接口与交换设备连接,无交换功能,主要完成传输、复用、交*连接;AN采用ATM以支持多业务接入(电话、数据、视像和多媒体业务等)。

接入网分为有线接入和无线接入,主要技术有:xDSL、OAN、HFC、SDV、宽带无线接入。

xDSL技术:是用数字技术对现有的模拟电话用户线进行改造,使之承载宽带业务,DSL即Digital Subscriber Line(数字用户线),x=A,H,S,V;ADSL (非对称DSL)是其中的代表,ADSL的上行和下行速率不对称,适于支持Internet、VOD和远程LAN业务,同时能在保证原POTS业务的前提下,不改动原有铜缆设施就能提供宽带业务,因此ADSL在北美和欧洲有很好的推广应用,我国也正在发展应用中。

光纤接入网(OAN):是在接入网中采用光纤作为主要传输媒质,实现接入网功能的技术,它具有带宽宽、不需要中继器、传输质量好、市场看好等特点;OAN

技术由于其性能和带宽的优势,将在宽带接入中发挥主要作用。

“最后一公里”:即从用户家庭到电话网端局的用户线长度。我国实际用户线的平均长度为 3.38km,比一公里要大。目前电信网中,传输网和交换网已分别实现宽带化、数字化和程控化,而用户接入网中以铜线为主的“最后一公里”发展缓慢,成为影响制约通信网发展的瓶颈。“最后一公里”采用何种技术,是接入网需解决的问题。

FTTX(Fiber ToThe“x”):光纤到“x”,指“最后一公里”的解决方案,x=大楼(building)、路边(curb),家(home)、小区(zone)。

美国前几年已实行FTTC战略,通过光纤到远端模块或电节点再经铜线分配至用户的FTTR方式,有源双星结构的ADS-FTTC方式和PON实现。对于FTTH计划的实施,采用AON、PON、WDM与路由器相结合的PON方案进行;美国有线电视网非常发达,对有线电视网的改造采用“电话和电视(模拟)HFC方案”、综合HFC方案(即信令、数字电话、模拟和数字电视)以及“宽带接入HFC方案”。

北京、上海等城市正在进行FTTZ的建设,部分高校内采用FTTB建立自己的吉比特局域网,中国电信将在3~5年内,建成适合全业务要求的灵活可*的宽带接入网,通过统一接入平台,满足不同速率、不同类型、不同服务质量的要求,到2005年,使宽带用户到2000万以上;中国“网通”宽带接入网的建设,将以IP为切入点,以实现各类电信业务的融合为方向。

无线接入:指从业务节点接口到用户终端部分或全部采用无线方式。目前无线接入网所能传送的业务主要是电话、传真和短消息,对数字视频和因特网浏览等数据业务的支持正处于积极研究阶段,并已有相关产品问世,如WAP手机、掌上电脑。

目前的接入网与业务节点:PSTN、CATV、ATM分别有各自的SNI接口,未来的接入网与业务节点的接口仅需一个SNI接口。

未来宽带接入网中,有线和无线共存,光纤接入是主流,无线接入因其组网方便、使用灵活和成本低等特点也将占有一席之地。

今年最新的通信技术以及发展趋势:

一、第四代移动通信

⑴什么是第四代移动通信? 4G的一般描述为:“第四代移动通信的概念可称为宽带接入和分布网络,具有非对称的和超过2Mbit/s的数据传输能力。它包括宽带无线固定接入、宽带无线局域网、移动宽带系统和互操作的广播网络(基于地面和卫星系统)。此外,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将是由多功能集成的宽带移动通信系统,也是宽带接入IP系统”。

⑵ 4G在通信系统中的新要求和新功能

1、与已有的数字移动通信系统相比,4G系统应具有更高的数据速率和传输质量、更好的业务质量(QoS)、更高的频谱利用率、更高的安全性、智能性和灵活性;

2、可以容纳更多的用户,应能支持包括非对称性业务在内的多种业务;

3、4G系统应体现移动与无线接入网和IP网络不断融合的发展趋势,将在不同的固定和无线平台以及跨越不同频带的网络运行中提供无线服务;

4、能实现全球范围内多个移动网络和无线网络间的无缝漫游,包括网络无缝、终端无缝和内容无缝;

5、将是多功能集成的宽带移动通信系统,不仅联系人与人,更将联系人与

机器、环境,人们将能够随时随地的接入需要的多媒体信息,并可远端控制其他设备。

⑶ 4G的一些具体特点:1) 传输速率更快。 2) 带宽更宽。 3) 容量更大。 4) 智能性更高。 5) 实现更高质量的多媒体通信。 6) 兼容性能更平滑。 7) 业务的多样性。 8) 灵活性较强。 9) 用户共存性。 10) 通信费用更加便宜。 11) 灵活的网络结构。 12) 将能实现不同QoS的业务。

⑷ 4G的关键技术

1) 正交频分复用(OFDM)技术:OFDM是4G的核心技术。其基本原理是将需要传输的串行数据流分解为若干个较低速率的并行子数据流,再将它们各自调制到相互正交的子载波上,最后合成输出,输出的数据速率与串行数据流分解前的速率相同。

2) 调制和编码:4G通信系统将采用多载波调制(MCM)技术。

3) 无线链路增强技术:可以提高容量和覆盖的无线链路增强技术有:分集技术,多天线技术。

4) 软件无线电技术:软件无线电是利用数字信号处理软件实现传统上由硬件电路来完成的无线功能的技术,通过加载不同的软件,可实现不同的硬件功能。

5) 基于IP的核心网:4G的核心网是一个基于全IP的网络。目前选择IPv6技术作为下一代网络的核心协议。

6) 智能天线:智能天线是一种基于自适应天线原理的移动通信技术。 7) 多用户检测技术:多用户检测技术的核心思想就是利用均衡技术,可以更加有效地利用链路频谱资源,显著提高系统容量。⑸ 4G技术标准

WiMax(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全球微波互联接入)、HSPA+ (High Speed Downlink Packet Access,高速下行链路分组接入技术)、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LTE-Advanced 和WirelessMAN-Advanced。

二、物联网(IOT:The Internet of Things)

⑴什么是物联网?

物联网是将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如射频识别(RFID)装置、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种种装置与互联网结合起来而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通过装置在各类物体上的电子标签(RFID)、传感器、二维码等经过接口与无线网络相连,从而给物体赋予智能,可以实现人与物体的沟通和对话,也可以实现物体与物体互相间的沟通和对话。

⑵各国物联网战略或计划

2008年,美国——智慧地球; 2009年,欧盟——物联网行动; 2009年,日本——i-Japan战略; 2009年,韩国——u-Korea战略; 2009年,中国——感知中国。

⑶物联网核心技术

感知层

1) 传感器技术:微型无线传感技术以及以此组件的传感网是物联网感知层的重要技术手段。

2) 射频识别(RFID)技术: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简称RFID)是通过无线电信号识别特定目标并读写相关数据的无线通讯技术。RFID 技术属于物联网的信息采集层技术。

3) 微机电系统(MEMS:属于物联网的信息采集层技术。 4) GPS技术:GPS 技术又称为全球定位系统。

信息汇聚层

1) 无线传感器网络(WSN)技术:WSN技术贯穿物联网的三个层面,是结合了计算、通信、传感器三项技术的一门新兴技术,

2) Wi-Fi:Wi-Fi(Wireless Fidelity,无线保真技术)是一种基于接入点(Access Point)的无线网络结构。

3) GPRS:GPRS(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通用分组无线服务)是一种基于GSM移动通信网络的数据服务技术。

传输层

1) 通信网 2) 3G网络 3) GPRS网络 4) 广电网络 5) NGB广域网络

运营层

1) 企业资源计划(ERP) 2) 专家系统(Exper System) 3) 云计算应用层

应用层主要是根据行业特点,借助互联网技术手段,开发各类的行业应用解决方案,将物联网的优势与行业的生产经营、信息化管理、组织调度结合起来,形成各类的物联网解决方案,构建智能化的行业应用。

⑷物联网应用举例

物联网用途广泛,遍及智能交通、环境保护、政府工作、公共安全、平安家居、智能消防、工业监测、老人护理、个人健康、花卉栽培、水系监测、食品溯源、敌情侦查和情报搜集等多个领域。例如:智能公交系统,只能身份识别,汽车虚拟组装与试驾,虚拟购物,网络游戏“真人版”,上海浦东机场防入侵系统,三、三网融合⑴什么是三网融合?

所谓“三网融合”,就是指电信网、有线电视网和计算机通信网的相互渗透、互相兼容、并逐步整合成为全世界统一的信息通信网络。“三网融合”是为了实现网络资源的共享,避免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形成适应性广、容易维护、费用低的高速宽带的多媒体基础平台。从用户角度讲,三网融合的结果是:用户只使用一张接入网就可以实现目前三家运营商提供的服务,包括电视服务、电话和上网。无论我们选择使用哪一家运营商的网络接入,都可以满足各种服务需求。三网融合必定会引起各商家之间的竞争,不论是内容提供方面或者宽带接入,其竞争结果都是有益于民众的。总之,三网融合利国利民,是电信网、互联网和广电网的必然归宿。

⑵三网融合的技术条件

1) 数字技术

数字传输取代传统的模拟传输已是信息社会发展的必然方向。数字技术的主要优势有:信号质量好、抗干扰能力强、传输效率高、多功能复用、双向交互性、便于网络化等,得到了广泛应用。数字技术将不同的信号统一为二进制比特流,在信息的前期处理、传输、交换、接收等过程中已经实现了融合,使得语音、数据和图像信号都可以通过二进制比特流在网络间进行传输和交流,而无任何区别。

2) 光通信技术从技术的角度看,光通信技术的发展速度大大出乎人们的预料,经过几年的发展就出现了10G、40GDWDM,现在又在向全光网前进。利用波分复用技术在单一光纤上传输320 Gbit/s的系统已得到商用。巨大可持续发展容量的光纤传输网是三网融合传输各类业务的理想平台,光通信的快速发展使得传输成本大幅下降,因而从传输平台来说具备了三网融合的技术条件。

3) TCP/IP协议

TCP/IP协议的普遍使用,使得各种业务都可以以IP为基础实现互通。TCP/IP协议不仅成为占主导地位的通信协议,而且还为三大网络找到了统一的通信协议,

从而在技术上为三网融合奠定了最坚实的联网基础。从接入网到骨干网,整个网络将实现协议的统一,各种终端最终都能实现透明的连接。

⑶三网融合的业务模式分析

1) 以电信网为主导,融合广电网和互联网的融合业务模式该模式主要是以电信IP网为基础,融合TV网和互联网,扩展网络能力,支持视频业务,具有提供语音、视频、数据等多种业务能力,被认为最完美的三网融合模式。目前主要体现在IPTV业务上。IPTV是基于电信网以电信运营商为主导的三网融合业务,是中国电信和原中国网通(现中国联通)向综合信息服务提供转型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电信网实现三网融合的切入点。IPTV利用IP网络协议,通过IP 网络提供或通过IP网络与电视网共同提供电视节目服务。对于电信运营商来说,通过与拥有丰富视频节目资源的广播电视行业合作,可以立足于原有电视用户,谋求发展;对于广播电视行业来说,通过与电信运营商的合作,可以变电视节目的单向、被动接受为互动交互和主动获取,增强电视节目的吸引力;对于互联网行业来说,通过将现有业务向原有电视用户渗透,可以将利润达到最大化。

2) 以广播电视网为主,融合互联网与电信网的融合业务模式此类融合业务模式的业务以数字电视为主,即以发展数字电视为中心,融合互联网扩展网络能力,支持双向数据、视频和音频业务。通过对信息源和网络的数字化双向改造,以数字化和交互性为特色,通过广播电视网、电信网和互联网的途径与技术,把传统的电视传播方式和新技术融于一体。

3) 以移动网与互联网合作为基础的三网融合业务模式这种模式是通过广播电视网现有的丰富电视广播信道,融合互联网技术实现多播广播服务业务,同时,依托电信的通信网络建设手机电视业务平台的各种功能,用以满足手机电视业务的需求。该融合业务模式主要体现在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开发的手机电视业务上,是一种将移动通信和电视广播技术融合在一起,通过手机通信终端收看电视内容的服务方式。

以上所介绍的现代通信新技术是快速发展的通信技术的缩影,代表了未来通信发展的新方向。通信行业在未来,必然将继续得到极大的发展,也必然会对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为人类的生活做出卓越的贡献。

现代通信技术的主要内容及发展方向:

以光纤通信为主体调卫星通信、无线电通信为辅助的宽带化、综合化(有的称数字化)、个人化、智能化的通信网络技术。

(1)宽带化

宽带化是指通信系统能传输的频率范围越宽越好,即每单位时间内传输的信息越多越好。由于通信干线已经或正在向数字化转变,宽带化实际是指通信线路能够传输的数字信号的比特率越高越好(一个二进制位即“0”或“1”信号,称为1比特。数字通信中用比特率表示传送二进制数字信号的速率。)而要传输极宽频带的信号,非光纤莫属。据计算,人类有史以来积累起来的知识,在一条单模光纤里,用3—5分钟即可传毕。1966年高锟博士建议用带色层的玻璃丝,即光纤,作通信传输线。这一建议很快得以实现。20多年来,光纤通信发展异常迅速。据统计,到1991年底为止,全球已铺设光缆达563万公里,估计到1995年,铺设光缆总长度可达1100万公里。

光纤传输光信号的优点是:传输频带宽,通信容量大:传输损耗小,中继距离长;抗电磁干扰性能好;保密性好,元串音干扰;体积小,重量轻。光纤通信

技术发展的总趋势是:不断提高传输速率和增长无中继距离;从点对点的光纤通信发展到光纤网;采用新技术,其中最重要的是光纤放大器和光电集成及光集成。(2)综合化(或数字化)

综合就是把各种业务和各种网络综合起来,业务种类繁多,有视频、语音和数据业务。把这些业务数字化后,通信设备易于集成化和大规模生产,在技术上便于与微处理器进行处理和用软件进行控制和管理。

1988年,国际上已一致认为,未来世界网络的发展方向是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并且在1990年制定出第一批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的国际标准,预计1994年可完成有关的全部标准,而在1995年前达到实用化。

(3)个人化

个人化即通信可以达到“每个人在任何时间和任何地点与任何其它人通信”。每个人将有一个识别号,而不是每一个终端设备(如现在的电话、传真机等)有一个号码。现在的通信,如拨电话、发传真,只是拨向某一设备(话机、传真机等),而不是拨向某人。如果被叫的人外出或到远方去,则不能与该人通话。俪未来的通信只需拨该人的识别号,不论该人在何处,均可拨至该人并与之通信(使用哪一个终端决定于他所持有的或归其暂时使用的设备)。要达到个人化。需有相应终端和高智能化的网络,现尚处在初级研究阶段。

(4)智能化

餐能化就是要建立先进的智能网。一般说来,智能网是能够灵活方便地开设和提供新业务的网络。它是隐藏在现存通信网里的一个网,而不是脱离现有的通信网而另建一个独的“智能网”,而只是在已有的通信网中增加一些功能单元。

在没有智能网时,如果用户需要增加新的业务或改变业务种类时,必须告诉电信局,电信局一般都需要改造一些通信设备,费钱费时,用户难以接受。有了智能网,这些都很容易办到,只要在系统中增加一个或几个模块即可,所花费的时间可能只要几分钟。当网络提供的某种服务因故障中断时,智能网可以自动诊断故障和恢复原来的服务。

上述四个方面是互相联系的,没有数字化,宽带化、智能化和个人化都难以实现;没有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也就很难实现智能化和个人化。通信技术的“四化”实际上就是彼广为宣传的“信息高速公路”的具体技术内容。

现代通信与传统通信最重要的区别是:在现代通信中,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是紧密结合的。要实现上述四化,必须开发许多领域的技术,如微电子技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新的电子器件、。高性能的微处理机、新传输媒体(如光纤、更高波段的电磁波)、新交换技术等。从国外通信技术的发展看,大约从70年代开始,通信即进入了现代通信的新时代。目前,各项通信技术的发展正处在方兴未艾之中。

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主要是指信息处理技术和信息传输技术,传感技术则是信息获取技术。人们一般是通过耳听目视获得几乎全部信息的。因此,扩大耳听目视的自然范围,克服空间、时间及人体器官的有限响应,如波长、灵敏度、信息量的局限等,成为信息获取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为了望远,人们发明了光学望远镜、射电天文望远镜;为了观微,人们发明了光子、电子、离子显微镜;为了观内,人们发明了调光、超声波、,微波、核磁共振成像技术;为了观大,人们发明了飞机与卫星的各种波段的航空航天遥感。这一切都大大扩充了视听的范围。

现代通信系统主要是朝着宽频带、大容量、远距离、多用户、高保密性、

高效率、高可靠性、高灵活性的数字化、智能化、综合化的方向发展。具体而言:1)数字通信系统是一个必然趋势,尤其是大容量的数字微波中继通信系统将成为近年来干线通信系统的发展方向。

2)卫星通信系统可以实现多址通信,它是最理想的通信手段。而数字卫星通信系统将是今后卫星通信系统的重要发展方向,其主要技术发展和应用方向有:

①卫星电视直播成为卫星应用产业的支柱产业

②卫星通信网与互联网和陆基电信网的相互融合正在扩展卫星通信的新领域。卫星互联网内容传送和宽带接入服务等数据传递业务成为推动市场繁荣的新动力,使卫星通信应用向综合化方向发展。

③卫星数字音频广播是即将崛起的新兴产业。

④卫星宽带数据接入将出现重大发展,政府和企业市场是主体。静止轨道Ka频段卫星将得到发展,Ku与Ka混合网络是近期成功的关键。

⑤全球卫星移动通信目前正在恢复活力。

3)由于信息量的不断膨胀,尤其是信息源的种类不断增加,这就要求宽频带、大容量,而光纤的频带极宽,一根头发丝那样细的光纤可以同时传输十亿路电话或1千万套TV,这决不是只能传输几百路电话而用很粗的电缆所能比拟的,且成本低可以节省大量宝贵的金属,因此,光纤通信系统将用于未来的干线通信和多种有线通信这是必然的发展趋势。以高速光传输技术、宽带光接入技术、节点光交换技术、智能光联网技术为核心,并面向IP互联网应用的光波技术已构成了今天的光纤通信研究热点,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里,人们将继续研究和建设各种先进的光网络,并在验证有关新概念和新方案的同时,对下一代光传送网的关键技术进行更全面、更深入地研究。从技术发展趋势角度来看,WDM技术将朝着更多的信道数、更高的信道速率和更密的信道间隔的方向发展。从应用角度看,光网络则朝着面向IP互联网、能融入更多业务、能进行灵活的资源配置和生存性更强的方向发展,尤其是为了与近期需求相适应,光通信技术在基本实现了超高速、长距离、大容量的传送功能的基础上,将朝着智能化的传送功能发展。

4)由于移动通信具有灵活性、机动性,又可以实现多址及便于组网,故移动通信系统尤其是数字移动通信系统,其主要发展方向为:

①移动网增加数据业务:1xEV-DO、HSDPA(CDMA2000标准系列中专门提供高速分组数据业务的无线标准通信技术)等技术的出现使移动网的数据速率逐渐增加,在原来的移动网上叠加,覆盖可以连续;另外,WiMAX(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全球微波接入互操作)的出现加速了新的3G 增强型技术的发展;

②固定数据业务增加移动性:WLAN等技术的出现使数据速率提高,固网的覆盖范围逐渐扩大,移动性逐渐增加;移动通信、宽带业务和WiFi(Wireless Fidelity,无线保真)的成功,促成802.16/WiMAX等多种宽带无线接入技术的诞生。

5)为了实现多点对多点之间的网络通信,以数据传输为主的计算机通信网,将成为通信自动化的一种重要手段。从而使基于这一重要手段的综合;业务数字网(N-ISDN或B-ISDN)成为今后新型综合通信系统的重要发展方向。

6)除上述多种现代通信系统之外,还有一种抗干扰能力极强,能充分利用有限的无线电频谱资源,军用战术通信的最主要手段,在民用通信中亦有发展前途的扩频通信系统,也将是今后的重要发展方向。

7)与扩频通信系统同等重要的,为实时和窄带的数据无线提供迅速而可靠的通信手段,非常适于军事指挥,工业控制及生产调度的一种最新型的通信方式——分组无线网,也将是今后要着力发展的重要方向。

8)在上述通信系统或通信方式的基础上,正在迅速崛起,可以真正实现在任何时间、任何空间、任何地点、任何对象以任何方式进行信息交换的个人通信系统,也是现代通信系统的重要发展方向。

随着电信与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的传统信息传播方式正在以越来越快的速度发生许多突破性的传承和创新,通信技术的发展使我们的生活悄然改变。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在便利了我们的日常生活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更多的机遇与挑战,通信技术的发展,制约着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行各业的发展,所以及时了解并掌握现代通信新技术的发展趋势,对社会和国家更显得重要。

《通信网》作业答案

思考题一 1(ok)构成现代通信网的结构和要素有哪些?它们各自完成的功能有哪些? 它们之间的相互协调通信通过什么机制来实现? 现代通信网络的三大组成部分:传输、交换和终端设备,其发展是和这些通信设备、电子器件、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紧密相关的。 通信网构成要素 实际的通信网是由软件和硬件按特定的方式构成的通信系统,从硬件构成来看:通信网由终端节点、交换节点、业务节点和传输系统构成,完成接入、交换和传输;软件设施包括了信令、协议、控制、管理、计费等,完成网络的控制、管理、运营和维护、实现通信网的智能化。 上述的网络在传输信息的类型、方式、所提供的服务的种类等方面各不相同,但它们在网络结构、基本功能、实现原理上都是相似的,它们都实现了以下四种功能: (1)信息传送 它是通信网的基本任务,传送的信息有三大类:用户信息、信令信息、管理信息,信息传输主要由交换节点、传输系统来完成。 (2)信息处理 网络对信息的处理方式对最终用户是不可见的,主要目的是增强通信的有效性、可靠性和安全性。 (3)信令机制 它是通信网上任意两个通信实体间为实现某一通信任务,进行控制信息交换的机制,如NO.7信令、TCP/IP协议等。 (4)网络管理 它负责网络的运营管理、维护管理、资源管理,以保证网络在正常和故障情况下的服务质量。是整个网络中最具有智能的部分,已形成的网络管理标准有:电信管理网标准TMN系列,计算机网络管理标准SNMP等。

2(ok)在通信网中,交换节点主要完成哪些功能?分组交换与电路交换的各自方式和特点? (1)电路交换(Circuit Switching) ITU定义为:“根据请求,从一套入口和出口中,建立起一条为传输信息而从指定入口到指定出口的连接”。电路交换是一种电路间的实时交换,所谓实时,是指任意用户呼叫另一用户时,应立即在两用户之间建立通信电路的连接,这时通信网内的相关设备和线路都被这一对用户占用着,不能再为其他用户服务,这种在一次呼叫中由通信网根据用户要求在指定的呼叫路由上固定分配设备的交换方式,称之为电路交换方式。 电路交换的主要特点:话音或数据的传输时延小且无抖动,“透明”传输。无需存储、分析和处理、传输效率比较高;但是,电路的接续时间较长,电路资源被通信双方独占,电路利用率低。 (2)分组交换(Packet Switching) 分组交换也称包交换,它将用户的一整份报文分割成若干数据块,即分组。 分组交换是一种综合电路交换和报文交换的优点而又尽量避免两者的缺点的第三种交换方式。它的基本原理是“存储——转发”,是以更短的、被规格化了的“分组”为单位进行交换、传输。 分组交换相对于电路交换的方式来说,具有高效、灵活、迅速、可靠等特点。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 练习题

练习2:1.方块校验 表1-4 LRC的工作方式 2.循环冗余校验 已知要发送的数据帧1010001101和G(X)=X5+X4+X2+1,计算CRC校验码。(列出步骤)

1、下面描述中不属于广域网特点的是()。 A 分布距离远 B 速度高 C 通信子网与资源子网从属于不同机构 D 类型多样化 2、采用集线器或交换机搭建的局域网的拓扑结构为()。 A 总线型 B 环型 C 星型 D 网状 3、广域网常采用的拓扑结构为()。 A 总线型 B 环型 C 星型 D 网状 4、下面网络中属于局域网的是()。 A CHINAPAC B 校园网 C PSTN公用电话网 D X.25网络 5、下面设备中不属于计算机通信子网的是()。 A 网卡 B 路由器 C 服务器 D 交换机 6、资源共享,节点地位平等,且每个节点的操作系统软件都相同,这种局域网被称为_________结构的局域网系统,它支持的而网络规模比较_______。 7、在B/S模式中,为了解决应用程序对网络通信过分依赖的问题,一种有效的编程方法就是在__________与_________之间增加一层软件,其主要作用是将应用与网络隔离开来,这种软件被称为___________。

1、在OSI参考模型中,具有路径选择功能的层次是_________。 A.物理层 B. 数据链路层 C. 网络层 D.会话层 2、下列IP地址中属于C类地址的是。 A.160.0.0.1 B. 196.0.1.2 C. 20.0.10.1 D.10.1.1.3 3、在OSI参考模型中,负责数据格式的转换和加密解密的层次是() A. 应用层 B. 数据链路层 C. 表示层 D. 会话层 4、在配置计算机的TCP/IP协议时,以下哪个IP地址是可以分配给计算机的?() A.IP地址:100.64.0.256 子网掩码:255.255.0.0 B.IP地址:160.254.0.0 子网掩码:255.255.0.0 C. IP地址:200.18.0.254 子网掩码:255.255.255.0 D. IP地址:127.0.0.1 子网掩码:255.0.0.0 5、“127.0.0.1”为地址。 6、B类IP地址中第一个字段的取值范围为,子网掩码为。 7、网络中某主机的IP地址为“180.0.40.120”,子网掩码为“255.0.0.0”,则该主机所在的网络ID为,主机ID为。 某企业申请到一个C类网络地址192.192.168.0 ,子网掩码为255.255.255.0,现在由于业务需要,内部必须分成4个独立的网络。请用子网分割的方式建立子网。写出每个子网的网络ID、可用IP地址范围及子网掩码。

2015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技术A及答案-最终

北京交通大学考试试题(A卷) 课程名称: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技术学年学期:2015—2016学年第1学期课程编号:90L124Q 开课学院:电气工程出题教师:网络课程组学生姓名:学号:任课教师: 学生学院:班级: 注意:请将所有试题都答在答题纸上。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4分) 1.在局域网中,交换机与计算机使用()互联 A.直通线B.反转线C.交叉线D.以上均错 2.一个有n层协议的网络系统,应用层生成长度为x字节的报文,在每一层都加上 长为h字节的报头,那么,网络带宽中因传输各层报头而浪费的比例为()。 A.h/(h+x)B.x/(h+x) C.nh/(nh+x) D.x/(nh+x) 3.某信道如果采用 16元振幅调制则可以获得最高的数据率为16000 bps,根据奈 氏准则的限制,该信道的最高码元速率为()码元/秒。 A.1000 B.2000 C.4000 D.8000 4.下列媒体共享技术中,以太网采用的是() A.静态划分信道 B.随机接入 C.受控接入D.以上均可 5.有ABCD四个站进行码分多址CDMA通信,码片序列如下, A.(-1-1-1+1+1-1+1+1)B.(-1-1+1-1+1+1+1-1) C.(-1+1-1+1+1+1-1-1)D.(-1+1-1-1-1-1+1-1) 现收到码片序列为(-1+3-3+1-1-1-1-1),则发送0的站是:() 6.xDSL宽带接入技术是用数字技术对现有的( )进行改造。 A.模拟电话用户线 B.有线电视网 C.光纤网络D.以上都不是 7.网络适配器从网络中每收到一个数据帧就会先硬件检查() A.目的MAC地址B.源MAC地址 C.目的IP地址D.源IP地址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试题(含答案)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试题 一、判断题 1、WWW使用非线性网型结构来组织信息和浏览。它使用超文本和超媒体等技术,能将文本、图形、声音、图像和视频综合在一起,形成多媒体文档,提供多媒体服务。( 正确 ) 2、模块化是指解决一个复杂问题时自顶向下逐层把软件系统划分成若干模块的过程。(正确 ) 3、计算机软件结构设计中划分模块时,尽量做到高内聚、低耦合,保持模块相对独立性,并以些原则优化初始的软件结构。(正确) 4、双绞线是目前广域网上最常用的传输介质,目前使用的双绞线是五类或超五类线,它由4对线组成,其中每对由两根带绝缘层的导线以螺旋形绞合在一起,这两条线使用时作一条通信线路。( 错误 ) 5、当一台客户机需要另一台主机的IP地址时,一般它首先查询自己所在的DNS服务器,前提是这台服务器列在搜索次序的首位。( 正确) 6、计算机软件是组成计算机系统的两大部分之一,是能够在计算机上运行的程序,能够被计算机识别和处理的数据及与程序和数据相关的各种文档的统称。(正确) 7、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机制中加密是提供数据保密的基本方法,用加密方法和认证机制相结合,可提供数据的保密性和完整性。( 正确) 8、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中鉴别交换是在通信进程中,以双方互换约定信息方式确认实体身份机制。(正确) 9、在FTP客户连接服务器的整个过程中,数据传输通道是一直保持连接的,而控制信道是临时建立的。( 错误 ) 10、SMTP协议是Internet上基于TCP/IP应用层协议,适用于主机之间电子邮件交换。(正确) 二、单项选择题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2、一座大楼内的一个计算机网络系统,属于( B ) A、PAN B、LAN C、MAN D、WAN 3、计算机网络中可以共享的资源包括( C) A、硬件、软件、数据、通信信道 B、主机、外设、软件、通信信道 C、硬件、程序、数据、通信信道 D、主机、程序、数据、通信信道 4、网络协议主要要素为( C) A、数据格式、编码、信号电平 B、数据格式、控制信息、速度匹配 C、语法、语义、同步 D、编码、控制信息、同步 5、采用专用线路通信时,可以省去的通信阶段是(B ) A、建立通信线路 B、建立数据传输链路 C、传送通信控制信号和数据 D、双方确认通信结束 6、通信系统必须具备的三个基本要素是(B ) A、终端、电缆、计算机 B、信号发生器、通信线路、信号接收设备 C、信源、通信媒体、信宿 D、终端、通信设施、接收设备 7、以下不正确的是(D )。 A.TCP/IP传输层协议有TCP和UDP B.IP协议位于TCP/IP网际层 C.UDP协议提供的是不可靠传输 D.IP协议提供的是可靠传输 10、当IEEE802.3MAC帧中的目的地址字段为全“1”时,表示( A) A.单个地址 B.组地址 C.广播地址 D.局部地址 11、“截获”是一种网络安全攻击形式,所攻击的目标是信息的(B ) A.可用性 B.保密性 C.完整性 D.安全性 12、ADSL标准允许达到的最大下行数据传输速率为( D) A.1Mbps B.2Mbps C.4Mbps D.8Mbps

计算机网络作业及答案

《计算机网络》作业 一、填空题 1.光纤通讯中,按使用波长区的不同可分光纤通讯方式和光纤通讯方式。单模,多模 2.网络互连设备按照它们执行协议和功能转换的不同,可以分为中继器、网桥、路由器和网关,其中只负责数据链路层,而专门用于高层协议的转换。网桥,网关 3 4 5 6.ISDN 7 8.Internet中的URL是指,IP地址的网络号是。统一资源定位器, 9.在OSI 10 11.ISDN 12(FSK) 13 14 15.Internet中的SNMP PPP 16 17 18.ISP是专业从事于Interne 19.当数据报在物理网络中进行传输时,IP 20.局域网协议把OSI的数据链路层分为MAC子层和 21 22.根据的编码规则,Integer 48 23.ARP 24 25 二、选择题 1.在计算机网络中,互相连接的结点之间赖以互相通信和交换数据的基础是 B 。 A.网络语言 B.网络协议 C.网络接口 D.网络标准 2.想要组成一个网络,对于服务器的要求,正确的说法是 D 。 A.必须有服务器 B.可有可无 C.不需要服务器 D.根据网络类型的要求而定 3.计算机网络通信采用同步和异步两种方式,但传送效率最高的是 A 。 A.同步方式 B.异步方式 C.同步与异步方式传送效率相同 D.无法比较 4.电缆可以按照其物理结构类型分类,目前计算机网络使用最普遍的电缆类型有同轴电缆、双绞线和 C 。 A.电话线 B.输电线 C.光纤 D.天线 5.关于OSI参考模型陈述正确的是 B 。 A.每层之间相互直接通讯 B.物理层直接传输数据

C.数据总是由应用层传输到物理层 D.数据总是由物理层传输到应用层 6.在TCP/IP协议集中, B 协议是每个应用程序必须使用的。 (传输控制协议)(Internet协议) (用户数据报协议)(地址解析协议) 7.Ethernet LAN采用的媒体访问控制方法为 D 。 CA CD 8.ISDN的基速接口提供了 B 。 +D +D +D +D 9.网络协议主要要素为 C A.数据格式、编码、信号电平 B.数据格式、控制信息、速度匹配 C.语法、语义、同步 D.编码、控制信息、同步 10.SNMP是 D 协议的一部分,用来监视和检修网络的运行情况。 SPX IP 11.下面不属于网络拓朴结构的是 C 。 A.星形结构 B.总线结构 C.层次结构 D.网状结构 12.两台计算机利用电话线传输数据信号,其必备的设备是 C 。 A.网卡 B.中继器 C.调制解调器 D.同轴电缆 13.通过改变载波信号的相位值来表示数字信号1、0的方法叫 B 。 14.关于以太网网卡地址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A.在世界范围内唯一 B.在世界范围内不唯一 C.在一定范围内唯一 D.在一定范围内不唯一 15.物理层采用 D 手段来实现物理连接。 A.物理设备 B.物理媒体 C.传输差错控制 D.物理层协议规定的四种特性16.PCM调制中T1链路的标准速率是 A 。 A.1.544M B.3.096M C.2.048M 17.在ATM网络中,ATM结点 A 。 A.只做信头的CRC校验,不做差错控制 B.不做信头的CRC校验,不做差错控制 C.既做信头的CRC校验,也做差错控制 D.不做信头的CRC校验,只做差错控制18.TCP/IP应用程序中 C 用于测试网络中主机是否可达。 19.一座大楼内的一个计算机网络系统,属于 B 20.计算机网络中可以共享的资源包括 A A.硬件、软件、数据、通信信道 B.主机、外设、软件、通信信道 C.硬件、程序、数据、通信信道 D.主机、程序、数据、通信信道 21.在OSI七层结构模型中,处于数据链路层与运输层之间的是 B A.物理层 B.网络层 C.会话层 D.表示层 22.Intranet技术主要由一系列的组件和技术构成,Intranet的网络协议核心是 C SPX IP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期末考试复习题及答案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复习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21分) 1、在OSI参考模型中,物理层的基本数据单元是()。 (A)分组(B)报文(C)帧(D)比特流 2、网络用户可以通过Internet给全世界的因特网用户发电子邮件,电子邮件的传递可由下面的()协议完成。 (A)POP3和ISP (B)POP3和ICP (C)POP3和SMTP (D)POP3和TCP / IP 3、在互联网络中,()是在物理层实现网络互联的设备。 (A)网关(B)网桥(C)中继器(D)路由器 4、我们将文件从FTP服务器传输到客户机的过程称为()。 (A)浏览(B)下载(C)上传(D)通信 5、一座建筑物内的几个办公室要实现连网,应该选择方案是() (A)PAN (B)LAN (C)MAN (D)W AN 6、IPv4地址的表达方式通常是() (A)32位二进制(B)点分十进制(C)16进制(D)128位二进制 7、Internet网络的主要协议是()。 (A)TCP/IP (B)ISO11801 (C)IEEE802 (D)RFC2281 8、当前因特网IP协议的主要版本是() (A)IPv2 (B)IPv6 (C)IPv4 (D)IGMP 9、在一个C类网中,最多可管理()台主机。 (A)256 (B)255 (C)128 (D)254 10、在常用的传输介质中,带宽最宽、信号传输衰减最小、抗干扰能力最强的一类传输介质是()。(A)双绞线(B)光纤(C)同轴电缆(D)电话线 11、在以太网络上,双绞线的连接口采用()。 (A)RJ-11 (B)ST头(C)RJ-45 (D)2312 12、以数据帧的形成是在OSI的()层。 (A)物理(B)网络(C)数据链路(D)传输 13、计算机网络共享的资源主要是指() (A)主机、程序、通信信道和数据(B)主机、外设、通信信道和数据 (C)软件、外设和数据(D)软件、硬件、数据和通信信道 14、无线局域网的标准是()。 (A)IEEE802.2 (B)IEEE802.3 (C)IEEE802.11 (D)IEEE802.5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计算机网络按其覆盖范围来分,计算机网络可分为、和。 2、电话系统由、和三个部件组成。 3、网络互连的类型有、、和等四种。 4、局域网的基本拓朴结构有、和。 5、某个IP地址的十六进制表示为17110581,将其转换为点分十进制形式为,它属于类地址。 6、如果将一个C类网络划分为30个子网,那么它最多可管理个主机。 7、IP地址中,如果32位全为0,则表示 8、数据交换的三种方式有、和。

网络与通信技术-答案

填空题: 1.模拟信号传输的基础是载波信号,对其进行调制的三种基本形式为幅移键控法、 _ 频移键控法______和 ___相移键控法______ 。 2.对模拟数据进行数字信号编码时采用脉冲编码调制技术,则当采样的模拟信号带宽为 4kHz 时,每秒钟至少采样 ___8000______ 次,若量化级别为256,则需要采用 ____8_____ 位二进制数码表示. 3.模拟信号传输的基础是载波信号,对其进行调制的三种基本形式为幅移键控法、 _________ 和 _________ . 4.局域网常用的拓外结构有总线、星形和____树形________三种。著名的以太网 (Ethernet)就是采用其中的____星形________结构。 5.PCM 编码过程包括 ___采样______ 、 ___量化______ 和编码. 6.有两种基本的差错控制编码,即检错码和 ____纠错码_____ ,在计算机网络和通信中 广泛采用的一种检错码为 ____冗余码_____ . 7.DNS是一个分布式数据库系统,由域名服务器、域名空间和__地址转换请求程序 __________三部分组成.有了DNS,凡域名空间中有定义的域名都可以有效地转换为 ____对应的IP地址________. 8.网络协议中的关键因素包括 ___语法______ 、语义和 ___同步______ . 9.常用的IP地址有A、B、C三类,128.11.3.31是一个____B________类IP地址,其网 络标识(netid)为__128.11.0.0__________,主机标识(hosted)为 ___0.0.3.31_________. 10.ISO建议网络管理应包含以下基本功能:故障管理,计费管理,配置管理,___性能管 理_________和___安全管理_________. 11.在OSI/RM中,_____网络层_____________位于通信子网的最高层,_____传输层 ___________位于资源子网的最低层. 12.千兆以太网的数据速率是10BASE-T的_100_____倍,其帧结构与标准以太网相同,最小 帧长为___64___字节. 13.在分组交换方式中,通信子网向端系统提供虚电路和_____数据报_______两类不同性质 的网络服务,其中___数据报_________是无连接的网络服务。 14.局域网的数据链路层被划分成逻辑链路控制子层 (MAC)和媒体接入控制子层(LLC)两个功能子 层. 15.计算机网络按使用范围划分为公用网和专用 网两种. 16.ATM支持两级的连接层次:虚通道连接和虚通 路连接. 17.ATM 的信元长度是固定的 ___53______ 字节,其中信头长度 ____5_____ 字节.DNS 服务器的作用是提供 __域名_______ 和 __IP地址_______ 间的映射关系. 18.目前因特网中子网掩码同IP地址一样是一个___32___________比特的二进制数,只是 其主机标识部分全为“0”.判断两个IP地址是不是在同一个子网中,只要判断这两个 IP地址与子网掩码做逻辑_____与_________运算的结果是否相同,相同则说明在同一 个子网中. 19.因特网采用___文件传输协议FTP协议___________协议作为文件传输标准.运行 POP3协议进行存储和投递因特网电子邮件的电子邮局被称为___邮件服务器 ___________. 20.多路复用一般有两种基本形式:波分复用WDM和时分复用TDM . 21.以太网10Base-2,表示其传输速率为10Mbps,传输介质为__细同轴电缆_____,其物理 拓扑结构为__总线型_____. 22.常用的IP地址有A、B、C三类,128.11.3.31是一个_____B_______类IP地址,其网 络标识(netid)为_____128.11.0.0_______,主机标识(hosted)为 __0.0.3.31__________。

工业通讯与网络习题

习题(一) 一、判断题(每空2分,共20分) 1.工业控制网络就是计算机网络技术、通信技术与控制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 2.模拟信号传输的优点就是精度高,但易受干扰。( ) 3.实时性表现在对外部事件能及时地响应并做出相应的处理,不丢失信息、不延 误操作。( ) 4.现场总线就是综合运用微处理器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与自动控制技术的 产物。( ) 5.在涉及系统实际数据传送能力时,使用比特率。( ) 6.曼彻斯特码属于不归零码。( ) 7.基带网的线路工作方式一般只能为双工方式。( ) 8.网络层负责将逻辑地址与名字转化为物理地址,交给数据链路层处理。( ) 9.在异步TDM中,时间片就是预先分配好的。( ) 10.共享式局域网就是各站点共享传输媒介的带宽。 ( )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通信就是两点或多点之间借助某种传输介质以( )形式进行信息交换的过程。 A、十进制 B、二进制 C、八进制 D、十六进制 2、香农公式的正确表达方式就是( )。 A、B、 C、D、 3、下述选项中不属于模拟数据编码方式的就是( )。 A、时间键控(TSK) B、幅移键控(ASK) C、频移键控(FSK) D、相移键控(PSK) 4、下述选项中不属于HART通信协议层次的就是( )。 A、物理层 B、数据链路层 C、传输层 D、应用层 5、为了保持发送设备与接收设备的同步,HART采用的通信模式就是( )。 A、异步模式 B、同步模式 C、并行模式 D、串行模式 6、HART通信协议支持的设备类型有( )。 A、主设备 B、从设备 C、成组模式从设备 D、主设备、从设备、成组模式从设备 7、下述选项中,不属于HART协议的三种帧的就是( )。 A、主设备到从设备或成组模式从设备的帧 B、从设备到成组模式从设备的帧 C、从设备到主设备的帧 D、成组模式从设备到主设备的帧

网络与数据通信作业答案教学提纲

一、选择题 C 1. 下列哪项不属于电路交换结点的组成部分。 (A)数字交换机 (B)网络接口 (C)控制单元 (D)用户环路 C 2. 下列哪项不属于纵横交换机的局限性。 (A)交叉点的数量以相连站点数量的平方数上升 (B)一个交叉点的损坏使得在该交叉点上相交的线路所属的设备之间无法连接 (C)交叉点利用率很低 (D)金属交叉点采用半导体门电路,造价高。 B 3. 下列哪项不属于分组交换的优点。 (A)线路的效率较高 (B)以恒定的数据率进行交换 (C)网络中通信量拥挤时,分组仍可能被接收 (D)能够使用优先级 C 4. 下列哪项不属于数据报优点。 (A)省掉了呼叫建立过程 (B)如果网络的某一部分发生了拥塞,结点可以为数据报选择一条绕过拥塞区域的路由(C)一个结点出现故障,其后的分组可以找一条替换路由绕过该结点 (D)没有必要为在每个结点上为每个分组选择路由,分组在网络中传送速度更快 D 5. 下列哪项不属于分布式路由选择的特点。 (A)路由选择的判决可能是由各结点完成的 (B)每个结点可能从相邻(直接连接的)的结点上搜集到一些信息

(C)结点从它感兴趣的任何一条潜在路由上的所有结点中获取信息 (D)存在一个中心结点,它从所有结点上获取信息 B 6. 下列哪项不属于洪泛法路由选择的特点。 (A)在源点和终点之间所有可能的路由都被尝试过。 (B)发送到分组中,至少有一个副本是使用最小跳数路由到达终点。 (C)所有直接或间接地与源结点相连的结点全部都被访问到。 (D)网络中的通信量负荷不高。 B 7. 在结点和结点之间交换有关网络状态的信息,路由选择的判决随网络条件的变化而改变,该路由选择策略为 (A)固定式 (B)洪泛式 (C)随机式 (D)自适应式 A 8. 下列哪项不属于自适应路由选择的缺点。 (A)路由选择的判决复杂,增加了网络结点的处理负担 (B)交换信息多,交换频率快会增加网络负荷,导致性能下降。 (C)网络发送故障或者拥塞时,无法避免故障和拥塞区域。 (D)自适应策略可能反应得太快,导致阻塞产生振荡。 A 9. ARPANET中第三代路由选择算法的代价函数是以()而不是以时延为中心。 (A)时延 (B)利用率 (C)容量 (D)吞吐量

北京交通大学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技术A及答案

北京交通大学 2011-2012学年 第一学期考试试题 注意:请将所有试题都答在答题纸上。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 在计算机原理体系结构中,运输层的功能是 。 A 两个主机之间的通信 B 两个主机进程之间的通信 C 两个相邻结点之间传送数据 D 透明传送比特流 2. xDSL 宽带接入技术是用数字技术对现有的 进行改造。 A 模拟电话用户线 B 有线电视网 C 光纤网络 D 以上都不是 3. 时分复用所有用户是在 占用 。 A 不同的时间 同样的频带宽度 B 相同的时间 不同的频带宽度 C 不同的时间 不同的频带宽度 D 相同的时间 同样的频带宽度 4. 某信道的最高码元速率为2000码元/秒,如果采用16元调制则可以获得最高的数据率为 。 A 18000bps B 16000bps C 8000bps D 6000bps 5.数据链路层解决的基本问题不包括 。 A .封装成帧 B .透明传输 C .差错校验 D .路由选择 6.在数据链路层扩展以太网使用网桥,用网桥可连接 。 A 不同物理层的以太网 B 不同 MAC 子层的以太网 C 不同速率的以太网 D 以上都可以 7.在计算机网络中收发电子邮件时,一定不涉及的应用层协议为 。 A SNMP B SMTP C HTTP D POP3 8.网络中路由器D 的路由表中已存有路由信息的目的网络、跳数、下一跳路由器分别为N 2、2、X ,新收到从X 发来的路由信息中目的网络、跳数、下一跳路由器分别为N 2、5、Y ,则路由表D 中更新后关于N 2的路由信息为 。 A N 2、2、X B N 2、5、X 学院 班级 学号 姓名 ------------------------------------装 -------------------------------------------------------------------订--------------------------------------线-----------------

移动通信作业及答案

第一章 1. 何为移动通信移动通信有哪些优点 答:移动通信是指通信的双方至少有一方在移动中(或者停留在某一非预定的位置上) 进行信息传输和交换,这包括移动体(车辆、船舶、飞机和行人)和移动体之间的通信, 移动体和固定点(固定无线电台和有线用户)之间的通信。 移动通信的优点:主要在于其移动性,可以随时随地的进行信息的交换和传输。 (1)频谱利用率高,有利于提高系统容量 (2)能够提供多种业务服务,提高通信系统的通用性 (3)抗噪声、抗干扰和抗多径衰落的能力强 (4)能实现更有效、灵活的网络管理和控制 (5)便于实现通信的安全保密 (6)可降低设备成本和减小用户手机的体积和重量 2. 单工通信与双工通信有何特点各有何优缺点 答:单工通信的特点:收发信机轮流工作、设备简单、省电、只允许一方发送时另一方进 行接收;优点:设备简单、省电。缺点:通信的时间长、使用不方便。 双工通信的特点:收发信机可以同时工作、使用方便,电源的消耗大;优点:使用 方便、收发信机可以同时工作。缺点:发射机总是工作的,电源消耗大。 3. 常用的移动通信系统包括哪几种类型 答:蜂窝移动通信系统,无绳电话系统,集群移动通信系统,移动卫星通信系统,分组无线 网,GPRS 通信系统,N-CDMA 系统,第三代移动通信等 第二章 15 信号通过移动信道时,在什么样情况下遭受到平坦衰落在什么样情况下遭受到频率 选择性衰落 答:如果信道带宽大于发送信号的带宽,且在带宽范围内有恒定增益,且线性相关,则 接收信号就会经历平坦衰落过程;如果信道具有恒定增益和线性相位的带宽范围小于发送信 号带宽,则该信道特性会导致接收信号产生频率选择性衰落。 16 简述快衰落、慢衰落产生原因及条件。 答:快衰落产生原因:信道的相关(相干)时间比发送信号的周期短,且信号的带宽B s 小于多普勒扩展D B ,信道冲击响应在符号周期内变化很快,从而导致信号失真,产生衰落。 信号经历快衰落的条件是: s c s D T T B B >< 慢衰落产生的原因:信道的相关(相干)时间远远大于发送信号的周期,且信号的带宽 B s 远远大于多普勒扩展D B ,信道冲击响应变化比要传送的信号码元的周期低很多,可以 认为该信道是慢衰落信道。 信号经历慢衰落的条件是: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5082122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必修)适用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总课时数:32 学分:2 一.课程的目的与任务 1.本课程是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一门必须课。该课程的目的和任务是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OSI/RM、网络的构成、拓扑结构、有关计算机网络的几个重要的协议、着重了解TCP/IP协议和以太网(Ethernet) 及IEEE 802标准,是学生充分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构成和使用方法。 2. 本课程是本专业的专业课程,学习本课程需要先学习微机原理、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操作系统、数据结构、C语言程序设计等课程。计算机网路与通信课程是学习计算机网路应用设计的基础课程。 3.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计算机网路五层协议的体系结构和数据通信的基础知识。对局域网和广域网要有所了解,对几种高速局域网如快速以太网和千兆以太网,FDDI,ATM等有所了解。对常见的网络互联技术和设备,如集线器、网桥、路由器、网关等也有所了解。学会计算机网络操作和日常管理和维护的最基本方法。 二.教学内容纲要 1.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的概念较多,因此要强调基本概念,而不是过多的讲述具体的计算机网路中所使用的专用设备。本课程工程性较强,教学中应使理论联系实际和重视实验环节。熟悉掌握:要求学生能够全面、深入理解很热熟练掌握所学内容,并能够用其分析、初步设计和解答与网络应用相关的问题,能够举一反三,能够进行简单分析和判断。

2.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教学的重点、难点 第一章.绪论 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要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网路的产生和发展,掌握计算机网络的概念,认识计算机网络的功能和组成,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重点: 1.计算机网络的概念。 2.计算机网路的功能和组成。 难点:(无)。 第二章.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要使学生对网络体系结构达到理解层次,开发系统互联参考模型要求达到认识层次,OSI各层概述要求达到认识层次,TCP/IP体系结构要求达到认识层次。 重点: 1.网络体系结构 2.开发系统互联参考模式 3.OSI各层概述 4.TCP/IP体系结构 难点:OSI各层概述、TCP/IP体系结构。 第三章.物理层中的数据传输 基本要求:

(完整版)《计算机通信与网络》复习题

《计算机通信与网络》复习题 一、单选题。 1.世界上第一个计算机网络是( A )。 A. ARPANET B. ChinaNet C.Internet D.CERNET 2.在以下传输介质中,带宽最宽,抗干扰能力最强的是( D ) 。 A.双绞线 B.无线信道 C.同轴电缆 D.光纤 3.企业Intranet要与Internet互联,必需的互联设备是( D )。 A.中继器 B.调制解调器 C.交换器 D.路由器 4.在OSI网络体系模型中,物理层的数据单元是( A )。 A.比特流 B.报文 C.分组 D.帧 5.IEEE 802.11标准是( D )。 A.令牌环网访问方法和物理层规范 B.CSMA/CD访问方法和物理层规范 C.令牌总线访问方法和物理层规范 D.无线局域网标准 6.局域网的典型特性是( B )。 A.高数据率,大范围,高误码率 B.高数据率,小范围,低误码率 C.低数据率,小范围,低误码率 D.低数据率,小范围,高误码率 7.下列哪个选项不属于多路复用技术?( D ) A.波分多路复用 B.时分多路复用 C. 频分多路复用 D.差分多路复用 8.在 TCP/IP 体系结构中TCP协议工作在( C )。 A.网络接口层 B.网际层 C.传输层 D.应用层 9.在OSI中,为实现有效. 可靠数据传输,必须对传输操作进行严格的控制和管理,完成这项工作的层次是( B )。 A. 物理层 B. 数据链路层 C. 网络层 D. 运输层 10.根据抽样定理,如果要对频带限制在fm以下的连续信号进行抽样,则抽样频率fs必须满足( C )。 A.fs≥2fm B.fs≥3fm C.fs≤2fm D. fs≤3fm 11.在同一信道上同一时刻,可进行双向数据传送的通信方式是( C )。 A.单工 B.半双工 C.全双工 D.上述三种均不是 12.局域网体系结构中( B )被划分成MAC和LLC两个子层。 A.物理层 B.数据链路层 C.网络层 D.运输层 13.TCP/IP体系结构中与ISO-OSI参考模型的1、2层对应的是哪一层(A )。 A.网络接口层 B.传输层 C.互联网层 D.应用层 14.给出B类地址190.168.0.0及其子网掩码255.255.224.0,请确定它可以划分( B )个子网。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第2版)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 (第2版) 陈伟刘会衡主编 杜谦王晟梁小宇付琴编 习题参考答案

目录 第1章概述 (1) 第2章数据通信技术基础 (5) 第3章数据链路控制 (21) 第4章多路复用与信道共享技术 (24) 第5章局域网 (29) 第6章城域网 (37) 第7章广域网 (41) 第8章网络互连 (46) 第9章互联网的应用 (54) 第10章无线网络技术 (58) 第11章 Ad hoc网络技术 (61) 第12章下一代网络 (65)

第1章概述 习题参考答案 1.1 模拟通信与数字通信的区别是什么?试举例加以说明,并比较模拟通信与数字通信的优缺点。 解答: 模拟通信传输的是模拟信号,也即该信号的波形是连续的,可表示为时间的连续函数;数字通信传输的是数字信号,也即该信号的幅度不随时间作连续的变化,只能取有限个离散值(一般取两个离散值“0”和“1”)。比如固定的电话通信就属于模拟通信,GSM和CDMA 移动通信则属于数字通信。 模拟通信的优点是信道的利用率较高,缺点包括:抗干扰能力弱、保密性差、设备不易大规模集成及不适合计算机通信飞速发展的需要等。数字通信的优点包括:抗干扰性强,保密性好,设备易于集成,并且便于使用计算机技术对其进行处理等,它的主要缺点是所有的信道频带比模拟通信宽得多,因而降低了信道的利用率。但随着信道性能的改善,这一缺点会逐渐得到解决。 1.2 数据通信的特点是什么?为什么要研究数据通信网? 解答: 数据通信是指由信息源产生的数据,不管通过模拟传输还是数字传输的信道,按照一定通信协议,形成数据流传送到受信者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数据通信可看成是数字通信的特例,并具有数字通信的一切优点。数据通信以数据传输为基础,但又不是单纯的数据传输,它包括数据传输和数据交换,以及在传输前后的数据处理过程。 由于计算机在各个领域中都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遥测、遥控、自控、雷达等领域都需要用到数据处理与传输,也就都离不开数据通信,因此,数据通信有着广泛的应用领域及广阔的发展前景,研究数据通信网对通信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3 什么是数据通信系统?从设备级举一例说明该系统的组成。 解答: 数据通信系统是指通过通信线路和通信控制处理设备将分布在各处的数据终端设备连接起来,执行数据传输功能的系统。它包括信源、信道和信宿三部分,比如两台计算机之间的数据通信,分布两地的计算机则属于信源和信宿,它的传输通道电话线路则属于信道,当然由于计算机处理的是数字信号,电话线传输的是模拟信号,中间还必须经调制解调器进行模数或数模的转换才能完成通信。

“现代通信网”第一次阶段作业

一、判断题(共5道小题,共50.0分) 1.复合形网具有网形网和星形网的优点,是通信网中常采用的一种网络结 构。 A.正确 B.错误 知识点: 第1章概述 学生答案: [A;] 标准答 案: A 得分: [10] 试题分 值: 10.0 提示: 2.无级选路结构即无级网。 A.正确 B.错误 知识点: 第2章电话通信网 学生答案: [B;] 标准答 案: B 得分: [10] 试题分 值: 10.0 提示: 3.(错误) 经过VC交换,VPI,VCI值同时改变。 A.正确 B.错误 知识点: 第3章ATM网 学生答案: [B;] 标准答 案: A 得分: [0] 试题分 值: 10.0 提示:

4.ATM网中采用逐段链路的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 A.正确 B.错误 知识点: 第3章ATM网 学生答案: [B;] 标准答 案: B 得分: [10] 试题分 值: 10.0 提示: 5.无线局域网的传输媒体可以采用红外线。 A.正确 B.错误 知识点: 第5章接入网 学生答案: [A;] 标准答 案: A 得分: [10] 试题分 值: 10.0 提示: 6. 二、单项选择题(共5道小题,共50.0分) 1.不属于电信支撑网的是() A.信令网 B.传输网 C.同步网 D.管理网 知识点: 第1章概述 学生答案: [B;] 标准答 案: B 得分: [10] 试题分 值: 10.0 提示:

2.(错误) 通信网的下列基本结构中,稳定性最好的是() A.网形网 B.复合形网 C.星形网 D.树形网 知识点: 第1章概述 学生答案: [B;] 标准答 案: A 得分: [0] 试题分 值: 10.0 提示: 3.(错误) 话务量不允许溢出的路由为() A.低呼损直达路由 B.高效直达路由 C.基干路由 D.A和C 知识点: 第2章电话通信网 学生答案: [B;] 标准答 案: D 得分: [0] 试题分 值: 10.0 提示: 4.光纤接入网中具有光/电转换功能的功能块有() A.AN系统管理 B.ODN C.ODT D.ONU及OLT 知识点: 第5章接入网 学生答[D;] 标准答 D

计算机网络与通讯

计算机网络与通讯期末考试卷 一、填空(每空1分,总17分) 1、遵循网络体系结构标准建成的网络称为第_三_代网络。 2、当全部信号的频率成分为某一频率的整数倍时,后者被称为_基本频率_或_基波。 3、任何数据链路层协议均可由_链路建立_、_数据传输_ 和_链路拆除_ 三部分组成。 4、线路交换网络的结构可用四个一般性的构件来描述,即:_用户分机_、_本地回路_、_交换机_和_主干线_。 5、一条通信线路是由两个物理实体之间的_物理介质_和用于__传输比特流_必需的设施以及物理层中的_中继设备_、_互联数据电路_而构成。 6、互联网中最简单的网络互联设备是_中继器_,它的作用是_放大电信号_,它工作在OSI模型的_物理层_。 二、选择题(每题2分,总60分) 1、调制解调器从网络或传输线上接收传来的模拟信号并将其转换成数字位串需用( D)。 A.信宿 B.发送器 C.传输系统 D.接收器 2、在ATM网络中数据交换的单位是(B )。 A.信宿 B.信元 C.信源 D.分组 3、窄带ISDN是基于(A )通道作为基本交换设备,且是基于线路交换技术。A.64Kbps B.128Kbps C.2Mbps D.100Mbps 4、某数字信号基波4MHz,采用二次正弦波叠加,问该信号带宽是多少(D )。A.1MHz B.2MHz C.4MHz D.8MHz 5、光纤传输过程如下图所示,请选择图中X、Y两处应采用的器件( D)。 A.LED,ILD B.PIN,APD C.PIN,LED D.LED,PIN 6、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D )。 A.单模光纤的带宽要高于多模光纤的带宽。B.屏蔽双绞线(STP)的数据传输率要高于非屏蔽双绞线(UTP)的数据传输率。C.同轴电缆一般应用于总线拓扑结构,双绞线一般应用于星型拓扑结构。 D.50Ω细同轴电缆的传输距离要高于50Ω粗同轴电缆的传输距离。 7、关于同步传输和异步传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 A.同步传输与异步传输都属于同步方式 B.同步传输属于同步方法,异步传输属于异步方法 C.同

网络通信课后练习题和答案

1.There is no difference. Throughout this text, the words “host” and “end system” are used interchangeably. End systems include PCs, workstations, Web servers, mail servers, PDAs, Internet-connected game consoles, etc. 2. 3.HFC bandwidth is shared among the users. On the downstream channel, all packets emanate from a single source, namely, the head end. Thus, there are no collisions in the downstream channel. 1.3.11 与分组交换网络相比,电路交换网路有哪些优点?在电路交换网络中,TDM比FDM有哪些优点? 答:电路交换在连接期间能保持恒定的传输速率,而分组交换则可能因分组多而变的拥塞。而且电路交换在通信所提供的资源会被预留下来。TDM适合数字信号传输,而FDM适合模拟信号传输,因为现在通信网络多是传输数字信号,所以TDM比FDM好。 23.Routers process network, link and physical layers (layers 1 through 3). (This is a little bit of a white lie, as modern routers sometimes act as firewalls or caching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