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不同权重的前期和始发日降雨量与泥石流产沙规模的分析_特大型泥石流灾害发生的思考

不同权重的前期和始发日降雨量与泥石流产沙规模的分析_特大型泥石流灾害发生的思考

不同权重的前期和始发日降雨量与泥石流产沙规模的分析_特大型泥石流灾害发生的思考
不同权重的前期和始发日降雨量与泥石流产沙规模的分析_特大型泥石流灾害发生的思考

预防洪水和泥石流安全教案

洪水和泥石流的预防与处理 五三李阳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如何预防洪水灾害; 2、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如何预防泥石流。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遇到危险时如何机智预防和自救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学校如何预防洪水灾害 对于易受洪水灾害影响的学校,要做好洪水灾害的预防、宣传教育和相应物资准备。 (1)根据学校所处的位置和条件,选择最佳撤离路线,做好应急预案,并组织演练。 (2)加强预防洪水灾害的宣传教育,使广大师生熟悉学校和上学路线周边地理情况,了解洪水发生规律和逃生知识,减少洪水危害。 (3)在得到可能发生洪水的预警后,学校要及时调整学生上课日程,同时发动在校师生做好应急准备: 备足几天用的方便速食食品,准备足够的饮用水和日用品。 有条件的学校可扎制木排、竹排等适合漂浮救生工具,以备急需。 准备手机等通讯设备,备足电池,并做好防潮保护处理。 将不便携带的贵重物品作防水捆扎后埋入地下或放到高处妥善保存。

二、如何应对洪涝灾害 学校可以根据天气预报和当地实际情况,在洪水到来前采取提前放学和调课等措施减少洪水对学校的危害。洪水到来时,学校要组织师生自救互救,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 (1)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指挥全体教职工和学生科学、有序逃生。 (2)洪水到来时,来不及转移的师生,要就近迅速向楼房的高层、附近的山坡高地转移,或者立即爬上屋顶、大树等高处暂避。由于洪水温度低、夹杂一些漂浮物,轻易不要选择游泳逃生或上泥坯房房顶求生。 (3)如洪水继续上涨,暂时躲避的地方将出现险情,则要充分利用准备好的救生器材逃生,或者迅速找一些门板、桌椅、木床、大块的泡沫塑料等漂浮物逃生。 (4)如果已被洪水包围,要设法尽快与外界取得联系,报告自己的方位和险情,积极寻求救援。 (5)如已被卷入洪水中,一定要尽可能抓住固定的或能漂浮的东西,寻找机会逃生。 (6)发现高压线铁塔、电线杆倾斜或者电线断头下垂时,一定要迅速远避,防止触电。 洪水灾害发生后,各级各类学校要首先组织好学校内部的自救、互救,并协助安排救灾人员在校内的抢险救灾和受伤师生的救治、转移、运送工作,做好受灾师生安置及心理疏导,并根据灾情调整教学、

旅游中突发自然灾害事件案例分析

旅游中突发自然灾害事件案例分析题 1、1996年2月,云南丽江发生大地震。晚7时许,突然,大地震颤,当时,一个上海旅游团正在集合,准备前去用晚餐。带团的是位有丰富经验的导游人员,发现发生地震,就镇定地高喊:“大家不要乱跑,快到街中心来,这里没有建筑物,安全。”他一面把老人、孩子往人堆中推,一面让大家保护好头部。几秒钟后,古镇到处断墙残壁,周围一片漆黑。两位导游人员密切配合,一前一后带着旅游团在初震后几分钟内冲出险区,进入安全地带。 (1)对这个案例分析正确的是(ABCD ) A、天灾无法预知,但一旦发生,都很危险,导游人员一定要处乱不惊,引领全团旅游者冷静应对。 B、地震时,让旅游者站到较宽阔的街中心,显示导游人员很有经验,若让旅游者各自乱跑逃生,危险性会增加。 C、初震后,利用短暂的空隙时间,引领旅游者迅速撤离险地,非常必要。 D、如果旅游团在人多拥挤、建筑物密集的地区遭遇地震,旅游团可能被迫解散,各自逃生,可能时导游人员一定要反复强调集合的时间和地点。 E、旅游者可在慌乱中一齐涌向出口 (2)遭灾者的自救方法是(ABCDE) A、地震时被压在废墟下、神志还清醒的幸存者,最重要的是不能在精神上崩溃,而应该创造条件脱离险境或保存体力等待救援。 B、如有可能应尽量用棉被、枕头、书包或其他软物体保护好头部。 C、若能挣脱开手脚,应立即捂住口鼻,以隔挡呛人的灰尘,避免窒息 D、设法保存体力,不要乱喊,而要听到外面有人时再呼救 E、若能找到水和食物,要计划使用,尽可能长地维持生命。 2、2004年12月26日印度洋发生大海啸时,这位杭州的导游小姐正带领24人的旅游团在泰国普吉岛游览。下午,旅游团刚回饭店,突然听到后面传来的巨响,她凭直觉,感到有一股不祥的气息,于是立即高喊:大家快上楼,都上到三楼以上来,可能有大海浪……顷刻,海水扑来,把岸上的所有东西撞成一团,到处一片狼藉。站在楼上的杭州姑娘,在清点人数时发现少了4人,于是不顾个人安危,踩着漂浮的冰箱、桌椅,在海水冲砸过的地方寻找自己的客人。终于,全团24人,一个不少地被她“集中”在饭店楼顶上,等候救援队伍的到来。 (1)对这个案例分析正确的是(ABCD ) A、导游人员要有一种先期设想各式灾难的意识。 B、人的生命安全第一,旅游者的生命安全最重要。 C、处事沉着、反应机敏、果断行事,导游人员的这些心理素质在处理突发事件时显得特别重要。不管发生什么灾难,导游人员自己不慌乱,旅游者也就可能镇定,并能保持一秩序,形成合力,形成团队智慧,就有可能将灾祸的损失和影响降到最低。

滑坡和泥石流灾害及防治措施.pdf

滑坡和泥石流灾害及防治措施 研究动机 泥石流作为山区城镇常见的地质灾害,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 险峻的地区, 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 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泥石流具有突发性、毁坏性、运动快、历时短等特点,且 具有强大的侵蚀、搬运能力。发生泥石流往往会冲毁公路铁路等交通设施甚至村镇等,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对人类生产生活产生不良影响。当前,我国山区城镇 泥石流问题十分突出, 且灾情十分严重。因此,分析滑坡和泥石流灾害问题具有重大意义。 研究目的 让人从根本上了解滑坡和泥石流的形成原因,并以此做出正确的预防措施, 做到防患于未然,将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降到最低。 研究方法 上网或在图书馆查找相关资料。 研究内容 一、产生原因 (一)客观条件 1、在地貌上,流域形状便于流水汇集。 2、在水源上,有暴雨、长时间的连续降雨。 3、在松散物质来源上,上游应有丰富的碎屑物。常见于岩石结构松散,水土流 失严重的地区。 由于工农业的发展,人们对自然资源的欲求逐渐增大。如今,因为人类对自(二)人为因素 然的不合理开发造成的滑坡和泥石流的数量也在日益增多, 一方面,在修建公路、铁路时的不合理开挖毁坏了山坡表面。另一方面, 滥伐乱垦使植被消失, 山坡失去保护、大大加重水土流失,进而山坡的稳定性被毁坏,崩塌、滑坡等不良地质 现象发育,结果就很容易产生泥石流。

二、危害影响 1、对居民点的危害:淹没人畜、毁坏土地,甚至造成村毁人亡的灾难。 2、对公路和铁路的危害:泥石流可直接埋没铁路、公路,致使交通中断,还可 引起正在运行的火车、汽车颠覆,造成重大的人身伤亡事故。 三、预防措施 1、修建铁路、公路、工厂、城镇等,应合理地进行。工厂、城镇尽可能选在开 阔的盆地和平原上,决不能造在滑坡体上;铁路、公路、桥梁、车站应尽量避开 滑坡和泥石流的活动范围。 2、保护植被是防止水土流失的一种有效方法,它不仅可以防止滑坡和泥石流的 发生,还可以改善生态环境。根据土质条件和气候特点选择适当造林方法, 科学种植。 3、进行滑坡、泥石流的调查勘测,圈定危险区域,制定防治规划,对—些重要 的危险区采取必要的工程保护措施。 研究结论 治理滑坡和泥石流是一项十分艰巨、耗资巨大、而且至今尚未完全解决的难题。因此,在泥石流活动区修建居民点、工矿企业、交通干线等,都以躲避为上 策。在无法躲避, 必须在泥石流区内建筑的工程, 在对泥石流的治理上也要汪意结合当地具体环境,因地制宜地进行总体设计。 研究心得 尽管滑坡和泥石流是自然灾害, 但人类活动却是可以加速其发生或阻止其形成的。所以,人类应该学会如何进行防范措施,同时要注重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2

2008年日本宫城、岩手 7.2级大地震灾害案例评析

2008年日本宫城、岩手 7.2级大地震灾害案例评析 一、事件概述 2008年6月14日,日本宫城、岩手地区发生里氏7.2级大地震,地震类型与同年5月12日发生于我国四川汶川大地震相同,均为为“逆断层型”,震中位于岩手县内陆南部,距离仙台市北部85公里,东京市东北部385公里,震源深约8公里。此次地震主震于当地时间14日上午8点43分在岩手县南部爆发,日本气象厅评定地震强度为里氏7.2级,美国地震勘测局测定其摇晃强度为6.9级。此次地震所引发的余震规模也同样不可小觑,根据日本气象厅统计数据显示,6·14宫城岩手地震余震在主震爆发的头24小时中,共计200余次,头7天内共计400余次,余震强度最大达到5级甚至更强。尽管此次地震的摇晃强度堪比1995年阪神大地震,但地震所造成的损失却远远低于彼时。据东京技术研究所环境建设部所发布的《2008年日本宫城岩手地震报告》中统计的损毁情况来看,此次地震中共有11人死亡,12人失踪,450人受伤,2000多座房屋不同程度受损。 虽然在如此强烈的地震中,宫城、岩手两县均为震中重灾地区,受到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的严重影响,位于山区的居民遭遇与世隔绝的困境,但震灾由始至终都并未出现

如阪神或汶川地震般巨大的人员伤亡,这一方面缘于地震震中位于人口及建筑物相对稀少的山区;另一方面则是得益于日本先进的临灾预警机制和高效的灾害管理体系。 二、处置经过 日本地震灾害频繁,而宫城岩手地区则一直处于地震活跃期,据统计,该地区平均每隔37.1年就会爆发一次大地震。1978年宫城大地震及1995年阪神大地震的重创之后,日本不断吸取经验教训,完善自身灾害预警机制和管理体系,因此,对于6·14宫城岩手大地震的防治,日本政府及相关机构可谓做好了充分准备。 地震发生前,震源地区的地震监测系统探测到P波后,迅速启动临灾预警机制,日本气象厅通过NHK发布地震临灾预警警报(主要通过电视、电台和手机短信紧急发布预警信息),震源区域的警报是提前2秒发布的,一部分地区则是与地震发生同时发布。而离震源100公里的仙台市,则做到了在地震发生14秒之前,电视台就播出了“可能有强烈地震,请立即避难”的紧急预报。 地震发生48秒之后,日本各大电视台开始全面播发地震消息,并明确播出了震源地区、各地的震级、有无发生海啸的危险等消息。 地震发生1分钟后,警察厅成立了灾害警备本部;两分钟后,东北、关东和中部地方警察本部接到指示,广域紧急援助队做好准备。

雷电发生时如何注意人身安全

雷电发生时如何注意人身安全:雷电时,要关闭电视、音响、影碟机、电脑等室内的用电设备,并断开电源及信号线路;雷电时,不要触摸水管、铁丝网、金属门窗、建筑物外墙,远离电线等带电设备或类似金属装置。紧闭门窗,防止雷电侵入;雷电时,不要带金属物体在露天行走,不要使用金属雨伞,不要骑马、骑自行车等;雷电时,在野外要立即寻找躲蔽场所。装有避雷针的混凝土建筑物是避雷的好场所;雷电时,不能停留在高树林子的边缘,电线、旗杆的周围和干草堆、帐篷、铁轨、长金属栏杆、庞大金属物体旁,山顶、制高点等场所;雷电时,不宜在室外游泳。尽快进入有完好避雷装置的建筑物内,关闭门窗,切不可停留在楼的顶面上;不倚靠建筑物的外墙、柱,不靠近更不可触摸金属水管或金属门窗和其它带电设备;在电源和电话.及电视等室外引入的信号纹没装避雷器的情况下,尽量不要看电视、打电话,也不要用其它电器,最好拔掉插头;不要在家洗淋浴,特别是太阳能热水器装在屋顶,又处在直击雷保护范围之外的更要特别注意;坐在车厢里是安全的,千万不要在雷电发生时下车,那是十分危险的;不要进没有防雷措施的孤立棚舍或岗亭躲雨;离开大树或电线杆三米以上;尽量不要打手机电话;避开一切容易导电的物体,如金属、炭、潮湿的动物和植物等,也不要穿湿衣服;不要在树下避雨,特别是空旷环境中的树木,因其极可能成为雷电放电的通路;不要在高大建筑物(如塔等)旁边避雨;也不要在倒塌的阴湿的老建筑物(如古庙等)旁避雨;不要在铁轨上行走;要远离建筑物的避雷针及其接地引下线;如果处在野外无处躲避,雷雨交加时要立即蹲下,双脚并拢,双臂抱膝,头部下俯,尽量缩小身体体积和接地面积。手中如果有金属物品(如金属杆的雨伞、铁器皿、铁锹等),要迅速放到较远的地方;在室内,不要靠近自来水管;不要继续收看、收听电视机或收音机(特别是装有室外天线的),要切断电源,并要把室外天线与电视机脱离而与地线连接。为安全起见,最好暂停使用电灯和其他电器,移开较大的容易导电的东西,也尽量不要打电话;如果雷电越来越猛烈,要关闭门窗,熄灭炉火,并在屋内中央铺一张粗毯或放张长木凳,然后放家人站在上面,这较为安全;遇到雷击事故时,应积极开展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等现场急救措施。

泥石流灾害的情况报告完整版

编号:TQC/K582 泥石流灾害的情况报告完 整版 Daily description of the work content, achievements, and shortcomings, and finally put forward reasonable suggestions or new direction of efforts, so that the overall process does not deviate from the direction, continue to move towards the established goal. 【适用信息传递/研究经验/相互监督/自我提升等场景】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泥石流灾害的情况报告完整版 下载说明:本报告资料适合用于日常描述工作内容,取得的成绩,以及不足,最后提出合理化的建议或者新的努力方向,使整体流程的进度信息实现快速共享,并使整体过程不偏离方向,继续朝既定的目标前行。可直接应用日常文档制作,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其进行修改。 受第十三号台风“泰利”影响,我镇 境内河流、房屋、桥梁、道路及堰坝等农 田水利设施均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受其 影响,我镇村三组出现大面积山体滑坡, 截止目前,共冲毁土木结构房屋8间,并 有30栋砖混结构房屋受到严重威胁。 截止目前,共造成30栋房屋25户 116人受灾。灾情发生后,镇村两级积极 行动,迅速组织群众疏散,并妥善安置, 确保了受灾群众的生命及财产安全。 经实地堪察,此处山体随时有滑坡的

公路泥石流灾害及其防治措施

公路泥石流灾害及其防治措施 摘要:最近几年来,地质灾害频繁发生,公路建设中泥石流灾害日趋严重,所以对其的预防措施也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本文就针对山地公路建设中泥石流发生的可能性进行分析,并制定出相应的预防措施。 关键词:山地公路道路建设泥石流预防 在众多地质灾害中,泥石流灾害属于突发性灾害,由于其出现时速度比较快,破坏力大,通常是不可预见的,时常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在公路的建设过程中,为能快速准确了解泥石流的危险性,以便达到预测防治的目的,我们有必要加强对泥石流潜在危险程度的研究。特别是近年来地质灾害频发,泥石流造成路桥垮塌、阻塞的情况比较严重,公路建设中泥石流造成人身、财物巨大损失的灾害情况也时有发生。 一、山地公路建设与泥石流的危害 泥石流是在松散的固体物质来源丰富和地形条件有利的前提下,通过暴雨、融雪、冰川、水体溃决等因素的激发而产生的。由于泥石流往往发生在山地,对山地公路建设而言,与平地相比,遭受泥石流的危害的可能性就更大。而一旦发生泥石流灾害,将摧毁山体及其设施,淤埋建设中的公路,伤害施工人员,造成停工。泥石流爆发时,混浊的泥石流体沿着陡峻的山沟,常常具有暴发突然、来势凶猛、迅速之特点,并兼有崩塌、滑坡和洪水破坏的双重作用,其危害程度比单一的崩塌、滑坡和洪水的危害更为广泛和严重。有些泥石流可直接淹没铁路、公路,摧毁路基、桥涵等设施,导致交通被迫中断,还可让正在运行的火车、汽车发生颠覆,造成重大的人身伤亡事故。有时泥石流汇入河道,引起河道大幅度变迁,间接毁坏公路、铁路及其他构筑物,甚至迫使道路改线,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泥石流可使正在建设中的公路停工、损坏或掩埋设备设施等。建国以来,泥石流给我国铁路和公路造成了无法估计的巨大损失。为能快速准确了解泥石流危险性,在我们应对泥石流发生的可能性进行评价,预防泥石流的发生,或者将泥石流可能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二、山地公路建设中泥石流发生的可能性与预防措施 在山地公路建设中,关于泥石流危险程度,即危险度,是指遭到泥石流损害的可能性大小,它是一个概率概念。针对它的评价方法,目前主要有综合评分法、灰色理论判别法、频率方法、模拟方法等,其中以综合评分法最为常用。但由于泥石流所处的地质环境、条件的多样性、变异性和复杂性,因而在综合评分法等方法中的各评价因素都存在大量的不确定性、不精确性。这种不确定性、不精确性既具有随机性,更具有模糊性,因而不少学者将模糊数学引入泥石流危险度的探究,利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来对泥石流的危险度作出判断,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就目前利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来研究泥石流的应用深度来讲,一方面在进行评判时对于评判因子一般采用的是一级评判,针对泥石流这种复杂系统,由于

雷电知识简答部分

1、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的定义 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是根据项目所在地雷电活动时空分布特征及其灾害特征,结合现场情况进行分析,对雷电可能导致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程度与危害范围等方面的综合风险计算,从而为项目选址、功能分区布局、防雷类别(等级)与防雷措施确定、雷灾事故应急方案等提出建设性意见的一种评价方法。 2、什么是闪电 由于雷雨云中不同部位聚集着不同极性的电荷,当电荷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在云团之中,云团与云团之间,云团与地面之间会产生很强的电场,当电场强度达到空气击穿强度时,便会发生正负电荷之间的放电现象,这种瞬间的强火花放电就是闪电。 3、地闪的发生条件 在负极性雷云的感应下,地面呈现正极性电荷,并且随电场分布的变化可以迅速集中到某个地点。然而,雷云与大地电场之间的空气仍然是绝缘的,必须形成导电通道,地闪才能发生。 4、雷电的主要特点 (1)冲击电流大:高达几万至几十万安培。(2)时间短:雷击放电过程一般不会超过60微秒。(3)雷电流变化梯度大:可达10千安/微秒。(4)冲击电压高:强大的电流产生的交变磁场,其感应电压可高达上亿伏。 5、雷电对人体的危害 雷电对人体的伤害,有电流的直接作用和超压或动力作用,以及高温作用。当人遭受雷电击的一瞬间,电流迅速通过人体,重者可导致心跳、呼吸停止,脑组织缺氧而死亡。另外,雷击时产生的是火花,也会造成不同程度的皮肤烧灼伤。雷电击伤,亦可使人体出现树枝状雷击纹,表皮剥脱,皮内出血,也能造成耳鼓膜或内脏破裂等。 6、发生雷击的抢救措施 当发生雷击时,发现者应立即将病人送往医院。如果当时呼吸、心跳已经停止,应立即就地做口对口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摩,积极进行现场抢救。千万不可因急着运送去医院而不作抢救,否则会贻误病机而致病死亡。有时候,还应在送往医院的途中继续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摩。此外,要注意给病人保温。若有狂躁不安、痉挛、抽搐等精神神志症状时,还要为其作头部冷敷。对电灼伤的局部,在急救条件下,只需保持干燥或包扎即可。 7、常用的防雷装置有哪些? 避雷针、避雷线、避雷网、避雷带、避雷器 8、什么叫跨步电压? 跨步电压是雷电击中地面物,雷电流泄入大地并在土壤中散流开,由于土壤电阻率有一定分布,雷电流在地面上各点间就出现电位降,靠近雷击点,电流密度越大,电位降也就越大。如果人站在或行走在落雷点附近,在两脚间的电位降

滑坡泥石流灾害预防

滑坡、泥石流灾害预防常识 一、什么是滑坡、泥石流? 滑坡、泥石流都是山区常见的自然地质现象。 滑坡——是指山坡受到河流冲刷、降雨、地震、人类工程开挖等因素的影响,上面的土层或岩层,整体地或者分散地顺斜坡向下滑动的现象。滑坡也叫做地滑,许多地方的群众,还形象地把滑坡称为“走山”、“垮山”或“山剥皮”(图1、图2) 图1 滑坡景观示意图(未滑动)

泥石流——是指在降水、水坝溃决或冰川、积雪融化形成的地面流水作用下,在沟谷或山坡上产生的一种挟带大量泥砂、石块等固体物质的特殊洪流。俗称“走蛟”、“出龙”、“蛟龙”等(图3)。 滑坡的特点是顺坡“滑动”,泥石流的特点是沿沟“流动”。不论是“滑动”还是“流动”,都是在重力作用下,物质由高处向低处的一种运动形式,因此,“滑动”和“流动”的速度都受地形坡度的制约,即地形坡度较缓时,滑坡、泥石流的运动速度较慢;地形坡度较陡时,滑坡、泥石流运动速度较快。 当滑坡、泥石流运动速度较快,并且当滑坡上,或者滑坡、泥石

流运移路径上有城镇、村庄分布时,常常由于人们猝不及防而造成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所以,人们又常把滑坡、泥石流称为突发性地质灾害(图4、图5)。 在山地环境下,滑坡、泥石流现象虽然不可避免;但通过采取积极防御措施,滑坡、泥石流危害确实可以减轻。 所谓突发性,也是相对而言。事实上,所有滑坡、泥石流活动都要经历一个孕育→发生→发展→休止的过程,只是时间上有的长、有的短。在孕育阶段,都或多或少、或显或隐地有一些前兆显示。如果能及时捕捉到这些前兆,就为我们防灾、避灾赢得了宝贵时间。 二、怎样识别滑坡和泥石流沟? (一)滑坡的识别 地形地貌依据:斜坡上的圈椅状、马蹄状地形,多级不正常的台坎,其形状与周围斜坡呈现明显的不协调;斜坡上部存在洼地,斜坡下部常常有泥土挤出或有丘状鼓起,坡脚挤占河床;两条沟谷的源头在斜坡上部转向并汇合等等。上述地形特征的存在往往是曾经发生过滑坡的地貌判别依据。斜坡上有比较明显的裂缝,裂缝有加长、加宽现象,坡体上的房屋发生开裂、倾斜等,是潜在滑坡的识别依据。

地质灾害案例

地质工程灾害案例 2005年5月9日山西省吉县吉昌镇桥南村黄土崩塌灾害2005年5月9日23时,山西省吉县吉昌镇桥南村水洞沟209国道右侧发生一起大型黄土崩塌地质灾害。此次灾害造成24人被掩埋,209国道吉县至乡宁段完全中断。崩塌体长约220m,宽约15-30m,顶部标高943m左右,底部标高863m,崩塌体高度约80m,体积约60万m3。 灾害发生后,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山西省国土资源厅有关领导带领技术人员于5月10日先后到达现场。经实地初步调查和听取中共临汾市委、临汾市人民政府和现场抢险指挥部的情况介绍,对本次黄土崩塌地质灾害的特征、成因和抢险工作形成了初步建议。 1、崩塌原因初步分析 据现场调查,崩塌体岩性上部为第四系中更新统(Q3)黄土状粉土,厚度35m左右,结构松散,遇水具湿陷性;中下部为第四系中更新统(Q2)粉质粘土,土质较均匀,厚度45m左右。 黄土体柱状节理发育,易于降水渗流冲蚀,长期的溶蚀作用发育多处落水洞,直径达数米,破坏了黄土山体的整体稳定性。 这类土体一旦受到扰动或产生塌落,其崩积物结构变得非常松散,在受到开挖扰动时临空面极易发生塌落破坏,孕育新的灾害。 2、抢险工作重点 应急抢险阶段的工作重点是尽快找到被掩埋人员,确保抢险工作人员安全,尽快恢复209国道的通车。 3、抢险施工意见 依据上述分析,考虑到在崩积物下部清除土体,极易发生进一步塌落,威胁

抢险人员安全,建议采用以下方案进行抢险。 总体采用自上而下分层剥离崩塌土体,逐步接近压埋人员地点。 排土方式可采用三个工作面同时施工。具体是利用209国道分别向两侧排土,同时向崩塌体对面崖壁下排土。倾倒土体的地点要根据具体地形灵活布置,同时对土体进行处理,避免造成新的隐患。 考虑到后山地质结构的复杂性、新崩土体的特征,尤其是不利的天气因素等,具体实施时应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施工方案,以确保施工安全。 图1山西省吉县吉昌镇桥南村水洞沟崩滑体 图2吉县吉昌镇桥南村水洞沟崩滑体前缘压埋窑洞和平房

防雷电安全知识

防雷电安全知识 雷电应属于一种自然现象,但是不加以控制和预防,它同样算是一种自然灾害,可以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事故。虽然它属无法抗拒的自然因素,所造成的危害和后果也是非常严重的,但是加强预防和控制也是可以避免的。因此在夏季雷雨季节前加强学习雷电相关安全知识,以便做出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工作。 一、雷电的产生 空中的尘埃、冰晶等物质在云层中翻滚运动的时候,经过一些复杂过程,使这些物质分别带上了正电荷与负电荷。地面的凸出物、金属等会被感应出正电荷,随着电场的逐步增强,雷云向下形成下行先导,地面的物体形成向上回流,二者相遇即形成对地放电。这就容易造成雷电灾害。 二、雷电的主要特点 冲击电流大、时间短、雷电流变化梯度大、冲击电压高:强大的电流产生的交变磁场,其感应电压可高达上亿伏。 三、雷电造成的破坏 当雷电直接击在建筑物上,强大的雷电流使建(构)筑物水份受热汽化膨胀,从而产生很大的机械力,导致建筑物燃烧或爆炸。另外,当雷电击中接闪器,电流沿引下线向大地泻放时,这时对地电位升高,有可能向临近的物体跳击,称为雷电“反击”,从而造成火灾或人身伤亡。而感应到正在联机的导线上就会对设备产生强烈的破坏性。当雷电接近架空管线时,高压冲击波会沿架空管线侵入室内,造成高电流引入,这样可能引起设备损坏或人身伤亡事故。如果附近有可燃物,容易酿成火灾。 四、雷电发生时如何注意人身安全 1.相关防范措施 当雷电发生时,应尽量避免使用电器设备,如电视机、计算机、电话机、传真机等,室外天线和电源线要接地良好,空调器、饮水机也要停止使用,以防感应雷和雷电波的侵害。房屋门窗要关闭好,有条件的办公室门窗可安装金属网罩并接地良好,以防球形闪电入室。如果人在户外,雷雨时应及时进入有避雷设施的场所,不要在孤立的电杆、房檐、大树、烟囱下躲避。当雷电距离很近时,不要撑开带铁杆的雨伞,头顶上方要避开金属物,不要使用手机,避免直击雷的袭击。在雷雨中,若感到头、颈、身体有麻木的感觉,这是即将遭受雷击的先兆,应立即躺下。雷暴天气出门,最好穿胶鞋,这样可以起到绝缘的作用。如果遭遇雷击,我们如何进行现场急救呢?“如果遭雷击这衣服着火,可往伤者身上泼水,或者用厚衣服、毯子把伤者裹住以不灭火焰,也可以用冷水冷却伤处,若伤者失去意识,有呼吸和心跳,应立即用人工呼吸和外部心脏挤压法实施急救,并及时送往医院抢救,在送往医院途中不要终止对其进行的心肺复苏的急救。 2.个人防雷电十大秘诀 (1)应该留在室内,并关好门窗;在室外工作的人应躲入建筑物内。 (2)不宜使用无防雷措施或防雷措施不足的电视、电脑等电器,不宜使用水龙头。 (3)切勿接触天线、水管、铁丝网、金属门窗、建筑物外墙,远离电线等带电设备或其它类似金属装置。 (4)减少使用固定电话避免使用手提电话。 (5)切勿从事其它水上活动,不宜进行室外作业,离开水面以及其它空旷场地,寻找地方躲避。 (6)切勿站立于高大塔器上、楼顶上或其它接近导电性高的物体。 (7)切勿处理开口容器盛载的易燃物品。

泥石流防治措施

泥石流及其治理措施 一、泥石流简介 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泥石流具有突然性以及流速快,流量大,物质容量大和破坏力强等特点。发生泥石流常常会冲毁公路铁路等交通设施甚至村镇等,造成巨大损失。 二、泥石流灾害防治的基本措施 泥石流有不同的特点,相应的治理措施也应有所不同。在以坡面侵蚀及沟谷侵蚀为主的泥石流地区、应以生物措施为主、辅以工程措施;在崩塌、滑坡强烈活动的泥石流发生(形成)区,应以工程措施为主,兼用生物措施,而在坡面侵蚀和重力侵蚀兼有的泥石流地区,则以综合治理效果最佳。 (一)生物措施 泥石流防治的生物措施是包括恢复植被和合理耕牧。一般采用乔、灌、草等植物进行科学地配置营造,充分发挥其滞留降水,保持水土,调节径流等功能,从而达到预防和制止泥石流发生或减小泥石流规模,减轻其危害程度的目的。生物措施一般需要在泥石流沟的全流域实施,对宜林荒坡更需采取此种措施。但要正确地解决好农、林、牧、薪之间的矛盾,如果管理不善,很难收到预期的效果。 与泥石流工程防治措施相比较,生物防治措施具有应用范围广,投资省、风险小,能促进生态平稳,改善自然环境条件,具有生产效益,以及防治作用持续时间长的特点。生物措施初期效益一般不够显著,需三五年或更长一些时间才可发挥明显作用,在一些滑坡、崩塌等重力侵蚀现象严重地段,单独依靠生物措施不能解决问题,还需与工程措施相结合才能产生明显的防治效能,生物措施包括林业措施、农业措施和牧业措施等各种措施,通常在同一流域内随地形、坡度、土层厚度及其他条件的变化而因地制宜的进行具体布置。 (二)工程措施 泥石流防治的工程措施是在泥石流的形成、流通、堆积区内,相应采取蓄水、引水工程,拦挡、支护工程,排导、引渡工程,停淤工程及改土护坡工程等治理工程,以控制泥石流的发生和危害,泥石流防治的工程措施通常适用于泥石流规模大,暴发不很频繁、

泥石流灾害应急预案

泥石流灾害应急预案 第一章总则 一、目的 为及时、有效而迅速地处理山体滑坡及泥石流事故,避免或减轻山体滑坡及泥石流对生活、生产造成的危害,保证电站的正常进行。 二、编制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范规定及集团公司关于《青海省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关于召开“青海省区域水电站地质灾害风险防范及应急处置”研讨会的通知》的要求,制定了我公司泥石流灾害综合应急预案。 本应急预案适用于我公司所属电站。 第二章应急措施 一、组织机构设置 (一)成立现场应急指挥部: 指挥长:张兵 副指挥长:金长军、权晓民、孙绍武、寇永智 成员:王国志、李青海、李桂芹、常奎、胡海涛 职责:负责应急预案的启动、解除工作,制定预险的方案,指挥各小组按预案有序实施抢险及人员的疏散,对出现

的泥石流事故所需的物资、设备和人员安排及时做出决定。 (二)指挥部下设各分小组 ⑴抢险小组 组长:李青海 成员:杨立伟、梅军、路琳杰、单东辉 职责:负责组织抢救受困人员、疏散物资的工作,了解事故现场需要抢救人员的数量和抢救地点危险程度并具体组织抢救。负责组织人员对应急泥石流措施进行实施。 ⑵抢救疏散小组 组长:王德 成员:时琳、王英君、张磊、解邦贵、王维新 职责:负责与现场撤离人员接应,对受伤人员进行医疗处理,并且做好受伤人员的善后事宜。提供应急所需车辆、工具及物资。通过各种方法了解事故现场全面情况及其变化,及时向现场指挥部提供真实可靠的情况。 ⑵安全警戒小组: 组长:周卫青 成员:巴桑、黄小兵、沈雪莲、王慧琳、应萍 职责:负责现场警戒工作,禁止无关人员进入,保护好事故现场。保证演练前、过程中的安全保障措施到位,及时处置演练中的突发情况。 ⑷物资及资金保障

预防雷电安全(安全教育教案)

雷电的预防与处理 活动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知道雷电是正常的自然现象,能够理解雷电的形成过程。 2、让学生认识雷电的类型,知道哪些类型雷的电容易对我们造成危害。 3、让学生认识我们身边的雷电隐患,在生活中远离这些隐患。使学生掌握预防雷电的基本技能,提高预防雷击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组织学生观察图片,描述现象,讨论总结,使学生在认识雷电的基础上掌握防雷电的技能,提高预防雷击能力。 情感价值观 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对安全事故形成预防为主的思想,强化学生注意安全、珍惜生命的认识。 教学重点: 在认识雷电的基础上掌握防雷击的基本技能 教学难点: 联系生活实际,解决预防雷电的问题,着实提高预防雷击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 (1)谈话:同学们,你们见过雷电吗?(学生多数会回答:见过)你能把你见到的雷电现象给大家描述一下吗? 让学生描述自己见过的雷电现象,引导说出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对了,同学们说的真棒,你们经历的闪电是这样的吗? 播放动画。 总结:简单的说,雷电就是同学们听到的雷声和看到的闪电。 (2)观察:现在请同学们来观察一下老师找到的几张雷电的图片。 引导学生观看。提问:好看吗?壮观吗?

雷电对我们的生产生活有一些好处,高压能杀死空气中的细菌,净化空气。 引导学生观察另外一组图片。提问:有什么感觉呢? 这组图片上的场景全部都是雷电造成了,雷电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不安全的因素。现在正是夏季,是雷雨多发的季节,这节课,老师就要和大家一起来认识一下神秘的雷电,找出预防雷电的方法,你们有兴趣吗? 课题:雷电的预防 二、认识雷电 (1)雷电的形成 我们要防御敌人,就要先了解敌人,它会什么样的招数。我们要预防闪电,就要先认识雷电。现在,我们就来认识一下雷电。 引导学生完成活动案1。 找学生来读一读完成的案1。 提问:在雷电出现的时候通常是什么天气? 学生:下雨,有乌云等等 鼓励:对了,雷电出现时通常天空中都会出现云,也会出现大雨。他们之间是不是有什么联系呢?有同学知道吗? 下面我们一起来请教一下小博士。 幻灯片演示雷电形成的过程 不断变化的小水滴和小冰晶,加上空气对流运动,使云累积大量电荷,有的带正电荷,有的带负电荷,两种不同电荷的云之间会产生放电现象,就是雷电。 进行掌握验证,完成填空。 幻灯片演示。 云中有许多不断变化的()和(),空气对流运动使云积累了大量()。有的云带正电荷,有的云带负电荷,两种不同电荷的云之间会产生()现象,就是雷电。 在古代,人们也不清楚雷电是怎么回事。由于雷电威力强大,人们对其非常敬畏,出现了很多神话传说。现在科学解释了雷电的形成原因,它是一种很正常的自然现象。 齐读:雷电是伴有雷鸣和闪电的一种放电现象,它是一种正常的自然现象。 (2)雷电的分类 其实,雷电每时每刻都在发生,许多我们都没有看到! 大家能来猜一猜每秒钟正在进行的雷电大约有多少吗? 让大家猜测。 下面我们来看看比较准确的统计,现实中,每时每刻正在进行的闪电大约有1800个,它们每秒钟大约发出600次闪电,其中约有100次闪电袭击地球。 次数多吗?学生感叹次数这么多。 同学们仔细看这组数据,你有什么疑问吗? 引导学生说出问题吗?他们可能会提出很多,要引导学生注意数据。 袭击地球的只有100次,其他的闪电都袭击到哪儿去了呢? 解释:其中有很多闪电我们是看不到的,这些雷电产生天上的云与云之间的放电现象,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设计规范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设计规范 DZ/T0239-2004 中国地质调查局 二○○四年十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 DZ/T0239-2004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设计规范 1总则 泥石流灾害防治的基本程序 第1.1.1条泥石流防治程度是指泥石流灾害防治项目从决策、勘查、可行性研究、工程设计、施工到竣工验收全过程中的各个阶段及其先后次序。为保证获得最佳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泥石流灾害防治应遵循下列基本程序。 第 1.1.2条工程勘查主要根据设计阶段和泥石流灾害体及其防治区域,进行测量、测绘、测试、勘探、试验、鉴定、研究与综合分析评价工作。目的是为防治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科学依据。 第1.2.3条可行性研究通过初步勘查、监测、稳定性分析,危害性评估等工作,对是否需要进行防治,以及防治的范围和重点区域,防治工程方案的选定等,提出可行性分析,上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厅和国务院国土资源部,作为领导机关决策的依据。 第1.1.4条立项与编制设计任务书根据可行性研究报告,区别泥石流灾害项目的重要性、危害性与规模,按地质灾害防治项目的批准权限,提出立项报告。立项批准后,应立即组织编写设计任务书。

第1.1.5条工程设计包括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主要是编制适应这两个阶段的设计说明书、工程图件和工程概、预算。 第1.1.6条工程施工是实现设计文件的重要阶段,应做到计划、设计、施工三个环节互相衔接,投资、工程内容、施工图纸、设备材料、施工力量五个方面落实,保证全面完成设计文件的内容及要求。 第1.1.7条竣工验收检查施工单位是否按设计文件、施工合同完成任务,同时还要移交固定资产、次会给当地政府或专职单位使用和维护管理。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设计的特点 第 1.2.1条非标准设计不同类型的泥石流灾害有不同的特点,防治工程设计对每个泥石流的治理范围、采取的方案和措施是互不相同的。所以,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设计属非标准设计,必须对每个泥石流进行具体的针对性设计。 第1.2.2条风险性设计泥石流是不良的复杂地质体,为非均质、各向异性介质,物理力学参数是随机变量,变异性大;其次,防治工程承受来自泥石流体和外界的各种荷载,不仅自身应具有足够的抗变形和破坏的能力,而且还要求下伏的地质体也具有优良的性质;另外,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迄今还是一门不严谨、不完善、在成熟的科学技术。因此,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设计受诸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必然存在着相当大的风险,要求在施工过程中加强检验和监测,根据检测资料适时进行设计变更,以使设计能更接近实际,保证工程

雷雨天气注意事项

雷雨天气如何进行自我保护 一、雷电天气如何自我保护? 如何才能避免或减少雷击伤亡,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呢?据专家介绍,雷击导致人员伤亡,主要发生在旷野,在建筑物附近和室内也时有发生。那么,怎样防范雷击的伤害呢? 1、在建筑物附近和室内时,应注意以下4点: 第一,不能停留在楼(屋)顶。 1996年8月8日下午4时,广东河源市孙某16岁的儿子在家看电视,因电视接收天线有故障,便跑到楼顶摆弄天线,一声雷响,不幸身亡。这是因为大多数雷击都发生在建筑物的顶部。 第二,要注意关闭门窗。 对钢筋水泥框架结构的建筑物来说,关闭门窗可以预防侧击雷和球雷的侵入。大多数球雷沿建筑物的烟囱、窗户、门进入室内,在室内运动数秒钟便逸出,逸出时易引起爆炸。1995年5月29日早上6时许,辽宁省岫岩满族自治县石灰窑村一姓张的村民一家4口正在睡觉,一球雷沿窗户进入室内,接着发生爆炸导致房子起火燃烧,4岁的女孩、9岁的男孩和妻子遭雷击不幸身亡。 第三,在雷击时不宜接近建筑物的裸露金属物,如水管、暖气管、煤气管等,更应远离专门的避雷针引下线。 1993年6月5日下午,北京市某派出所干警办公室遭雷击,正在打电话的副队长被击倒,室内触摸到金属物的人均被过了一下电。 第四、不宜使用未加防雷设施的电器设备。 1986年,湖南便有5人在室内照明电灯和开关下被雷击身亡的报道。1994年8月9日晚,辽宁省新民县某村4名妇女围坐炕上看电视,雷电由室外天线引入,造成机毁人伤。这是因为避雷针只能保护建筑物,但对沿架空电线、电话线侵入的雷电波却无能为力。 2、在雷暴天气条件下,当人们在建筑物的外面时,又该如何保护自己的安全呢? 第一、不宜进入棚屋、岗亭等低矮建筑物。 1994年7月9日,湖北省南漳县民工在工棚中避雨时,一工棚内66人遭雷击,造成重伤14人,轻伤25人。由于低矮的建筑物都没有防雷设施,并且大都处在旷野中,是开阔地面上较高的突出物,容易吸引闪电先导。 第二、不宜躲在大树下。 当暴风雨来临时,一般人都会很自然地跑到大树底下去避雨,殊不知,往往是避过了雨淋却惹来了灾祸。1995年7月,广东省遂溪县乌塘镇十多名学生在一棵大树下避雨遭雷击,当场击死2人,伤6人。 第三、不宜在旷野中打雨伞等金属物体。 1994年7月6日下午,江苏省大丰县某村顾某在棉田打起雨伞便往家赶,被雷击中不幸身亡,其身上衣服被打成几十块碎片,胸部和腋窝各有一小孔,雨伞只剩下架子。1998年5月17日上午,一对在广东中山市打工的河南籍夫妇冒雨骑车而行,经过一桥面时,突遭雷击,夫妇二人均被击死,当时坐在后座的妻子手持一金属柄雨伞,雷电由伞尖导下,自行车后轮严重损毁,水泥桥面都被打了一个深5厘米、面积近200平方厘米的坑。国外也有报道,有人在高尔夫球场在挥动球棍指向空中的瞬间遭受雷击。 第四、不宜在水面或水陆交界处作业。 在我国南方,尤其是在农村日常生活中,人们在水面及水陆交界处活动频率很高,雷击伤亡情况也特别严重。1995年8月3日,广东省顺德市乐从镇某管理区三个小孩刚刚离水上岸便遭雷击,一名11岁的小孩不幸死亡,其余两个小孩倒在地上。 第五、不宜快速开摩托车、骑自行车。 在雷暴天气时,开摩托车遭雷击伤亡的事件不断发生。开摩托车而导致雷击伤害的人可能是抱着侥幸的心理,以为摩托车速度快,冲一冲便可避过雨淋了,其实,摩托车再快也不能快过雷电。1996年6月12日

泥石流灾害国内外研究动态评述

Open Journal of Nature Science 自然科学, 2015, 3(4), 225-231 Published Online November 2015 in Hans. https://www.doczj.com/doc/ba7413453.html,/journal/ojns https://www.doczj.com/doc/ba7413453.html,/10.12677/ojns.2015.34027 Review on International Research Dynamic of Debris Flows Disaster Xuehong Zhao1, Zhi Chen2*, Faxing Shen3 1Inner Mongolia Coal Science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Huhhot Inner Mongolia 2Faculty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Kunm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Kunming Yunnan 3Jiangxi Institute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Nanchang Jiangxi Received: Nov. 12th, 2015; accepted: Nov. 26th, 2015; published: Nov. 30th, 2015 Copyright ? 2015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s://www.doczj.com/doc/ba7413453.html,/licenses/by/4.0/ Abstract In many geological disasters, debris flows is a kind of relatively strong destructive power, which not only causes permanent damage to the local geological environment, but also seriously affects the production and life of local residents. Therefore, to carry out related research of debris flows is very necessary. In this paper, based on bibliometric methods, and according to the related con-cepts of debris flows, we reviewed the latest research dynamic of debris flows at home and abroad, and analyzed the important development direction for future research in the field in order to pro-vide theoretical guidance for the scientific management of debris flows in our country. Keywords Debris Flows, Formation Mechanism, Pattern Features, Research Dynamic 泥石流灾害国内外研究动态评述 赵学宏1,陈志2*,沈发兴3 1内蒙古煤炭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呼和浩特 2昆明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云南昆明 3江西省水土保持科学研究院,江西南昌 *通讯作者。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