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4-2015学年高中化学 第二章 分子结构与性质 杂化轨道理论简介与配合物理论简介双基限时练 新人教版选修3

2014-2015学年高中化学 第二章 分子结构与性质 杂化轨道理论简介与配合物理论简介双基限时练 新人教版选修3

2014-2015学年高中化学 第二章 分子结构与性质 杂化轨道理论简介与配合物理论简介双基限时练 新人教版选修3
2014-2015学年高中化学 第二章 分子结构与性质 杂化轨道理论简介与配合物理论简介双基限时练 新人教版选修3

杂化轨道理论简介与配合物理论简介

1.关于杂化轨道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ⅠA族元素成键时不可能有杂化轨道

B.杂化轨道既可能形成σ键,也可能形成π键

C.s轨道和p轨道杂化不可能有sp4杂化轨道出现

D.孤电子对有可能参加杂化

解析ⅠA族元素如果是碱金属,易失电子,如果是H,一个电子在1s能级上,不可能杂化;杂化轨道只能形成σ键,不可能形成π键;p能级只有3个p轨道,不可能有sp4杂化。答案 B

2.有关乙炔分子中的化学键描述不正确的是()

A.两个碳原子采用sp杂化方式

B.两个碳原子采用sp2杂化方式

C.每个碳原子都有两个未杂化的2p轨道形成π键

D.两个碳原子形成两个π键

解析乙炔分子中心原子C原子以1个s轨道和1个p轨道形成sp杂化,两个碳原子采用sp杂化,每个碳原子以两个未杂化的2p轨道形成2个π键构成碳碳三键,B项不正确。

答案 B

3.下列加点元素在形成共价键时,没有发生原子轨道杂化的是()

A. HC·l

B. H2O·

C.P·Cl3

D.C·O2

解析HCl分子中H原子的1s轨道和Cl原子的1个2p轨道重叠而形成1个σ键,故选A 项。

答案 A

4.NH3分子空间构型是三角锥形,而CH4是正四面体型,这是因为()

A.NH3分子是极性分子

B.NH3为sp2型杂化,而CH4为sp3型杂化

C.CH4分子中C原子形成4个杂化轨道

D.NH3分子中有1对未成键的孤对电子,它对成键电子的排斥作用较强

解析NH3分子中的N和CH4分子中的C都是sp3杂化,形成4个杂化轨道。sp3杂化轨道的形状是相同的,但由于受孤对电子的影响,而形成分子的空间结构却不一定相同,D项符合题意。

答案 D

5.下列关于配位化合物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配位化合物中必定存在配位键

B.配位化合物中只有配位键

C.[Cu(H2O)4]2+中的Cu2+提供空轨道,H2O中的氧原子提供孤电子对形成配位键D.配位化合物在半导体等尖端技术、医学科学、催化反应和材料化学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解析配位化合物中一定含有配位键,但还可能含有其他化学键;Cu2+有空轨道,H2O中氧原子有孤电子对,可以形成配位键,故选B项。

答案 B

6.甲醛分子的结构式为,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甲醛分子中有4个σ键

B.甲醛分子中的C原子为sp3杂化

C.甲醛分子中的O原子为sp杂化

D.甲醛分子为平面三角形,有一个π键垂直于三角形平面

解析从甲醛分子的结构可知,甲醛为平面三角形,中心原子碳原子采取sp2杂化,分别与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形成3个σ键,还有一个未参与杂化的p轨道与氧原子形成π键,该π键垂直于杂化轨道的平面。氧原子不是中心原子,不发生轨道杂化。

答案 D

7.下列分子中,杂化类型相同,分子的空间构型也相同的是()

A.H2O、SO2 B.BeCl2、CO2

C.NH3、CH2O D.H2O、NH3

答案 B

8.下列物质不能溶于浓氨水的是()

A.AgCl B.Cu(OH)2

C.AgOH D.Al(OH)3

解析Ag+和Cu2+都易与NH3分子形成配合物,所以AgCl、Cu(OH)2、AgOH都能溶于浓氨水。

答案 D

9.关于[Co(NH3)6]Cl3和[Co(NH3)5H2O]Cl3的说法正确的是()

A.前者配位数为6,后者配位数为4

B.后者配位数为5

C.二者配位数都为3

D.二者配位数都为6

解析与Co3+离子直接络合的配位微粒前者为6个NH3,后者为5个NH3和1个H2O,故二者配位数为6,故选D项。

答案 D

10.已知Zn2+的4s轨道和4p轨道可以形成sp3杂化轨道,那么[ZnCl4]2-的空间构型为

()

A.直线形 B.平面正方形

C.正四面体形 D.正八面体形

解析根据杂化轨道理论,Zn2+的4s轨道和4p轨道形成sp3杂化轨道后,其杂化轨道构型一定为正四面体形,又由于Zn2+结合了4个Cl-,孤电子对数为0,所以[ZnCl4]2-的空间构型为正四面体。

答案 C

11.某物质的实验式为PtCl4·2NH3,其水溶液不导电,加入AgNO3溶液也不产生沉淀,以强碱处理并没有NH3放出,则关于此化合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配合物中中心原子的电荷数和配位数均为6

B.该配合物中心原子是Cl-

C.Cl-和NH3分子均与Pt4+配位

D.配合物中Cl-与Pt4+配位,而NH3分子不配位

解析在PtCl4·2NH3水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无沉淀生成,以强碱处理无NH3放出,说明Cl-、NH3均处于内界,故该配合物中心原子铂的配位数为6,电荷数为4,Cl-和NH3分子均与Pt4+配位,只有C项正确。

答案 C

12.水分子在特定条件下容易得到一个H+,形成水合氢离子(H3O+)。下列对上述过程的描述不合理的是()

A.氧原子的杂化类型发生了改变

B.微粒的形状发生了改变

C.微粒的化学性质发生了改变

D.微粒中的键角发生了改变

解析水与氢离子结合形成配位键,氧原子杂化方式仍为sp3,氧原子与三个氢原子间的共用电子对和剩下的一对孤电子对相互排斥形成了三角锥形分子,同时其键角也发生改变,形成的微粒兼有水分子和氢离子的性质。

答案 A

13.向下列配合物的水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不能生成AgCl沉淀的是()

A.[Co(NH3)3Cl3] B.[Co(NH3)4Cl2]Cl

C.[Co(NH3)5Cl]Cl2 D.[Co(NH3)6]Cl3

解析B、C、D三项中的配合物都存在外界氯离子,在水中可电离出Cl-,而A项中的氯全部是配离子上的配体,形成配位键,微粒很稳定,不能电离出Cl-,故加入AgNO3溶液不会生成沉淀。

答案 A

14.铁原子或离子外围有较多能量相近的空轨道而能与一些分子或离子形成配合物。

(1)与铁原子或离子形成配合物的分子或离子应具备的结构特征是________。

(2)六氰合亚铁离子[Fe(CN)6]4-中配位数为____________,其中配体CN-中碳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是____________。

解析(1)形成配位化合物的条件是:①中心离子或原子必须具有空轨道,过渡金属离子符合这一条件,过渡金属易形成配合物;②配体必须能提供孤电子对,常见的微粒有CO、NH3、H2O、Cl-、CN-等。

(2)配体为CN-,配位数为6。判断配体CN-中碳原子的杂化类型,要知道CN-的结构:[C≡N]-,碳原子的2个2p轨道要形成2个π键,只能为1个2p轨道参与杂化,其杂化轨道类型为sp杂化。

答案(1)具有孤电子对

(2)6sp

15.已知:①红磷在氯气中燃烧可以生成两种化合物——PCl3和PCl5,氮与氢也可形成两种化合物——NH3和NH5。

②PCl5分子中,P原子的1个3s轨道、3个3p轨道和1个3d轨道发生杂化形成5个sp3d

杂化轨道,PCl5分子呈三角双锥形()。

(1)NH3、PCl3和PCl5分子中,所有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都是8个的是________(填分子式),该分子空间构型是___________。

(2)有同学认为,NH5与PCl5类似,N原子的1个2s轨道、3个2p轨道和1个2d轨道可能发生sp3d杂化。请你对该同学的观点进行评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经测定,NH5中存在离子键,N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8,所有氢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都是2,则NH5的电子式是________。

解析写出NH3、PCl3和PCl5分子的电子式不难发现,氢原子是2e-稳定,氯原子是8e -稳定,在PCl3中磷原子外围是8e-,PCl5中磷原子外围是10e-,所有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都是8个的只有PCl3,联想到氨分子的空间构型,PCl3分子的形状是三角锥形。要满足N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8,所有氢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都是2,则NH5的电子式必须是

答案(1)PCl3三角锥形

(2)不对,因为N原子没有2d轨道

(3)

高中化学知识结构图汇总

高中化学基础知识网络图第一部分:物质的组成、分类、性质和变化 大纲要求(1)了解分子、原子、离子等概念的含义。了解原子团的定义。 (2)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3)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的概念。 (4)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第二部分:基本理论(物质结构、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电解质溶液)大纲要求 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 (1)了解元素、核素和同位素的含义。 (2)了解原子构成。了解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3)了解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4)掌握元素周期律的实质。了解元素周期表(长式)的结构(周期、族)及其应用。 (5)以第3周期为例,掌握同一周期内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6)以IA和VIIA族为例,掌握同一主族内元素性质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7)了解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递变的规律。 (8)了解化学键的定义。了解离子键、共价键的形成。 化学反应与能量 (1)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了解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掌握常见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和相关计算。 (2)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能说出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 (3)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了解吸热反应、放热反应、反应热等概念。 (4)了解热化学方程式的含义。 (5)了解能源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了解化学在解决能源危机中的重要作用。 (6)了解焓变与反应热的含义。了解△H=H(反应产物)—H(反应物)表达式的含义。 (7)理解盖斯定律,并能运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焓变的简单计算。 (8)了解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能写出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方程式。了解常见化学电源的种类及其工作原理。 (9)理解金属发生电化学腐蚀的原因,金属腐蚀的危害,防止金属腐蚀的措施。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1)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 (2)了解催化剂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大作用。 (3)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 (4)了解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能够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简单的计算。 (5)理解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对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影响,认识并能用相关理论解释其一般规律。 (6)了解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调控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电解质溶液 (1)了解电解质的概念。了解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 (2)了解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以及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 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在FeCl3和CuCl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屑,反应结束后滤出固体物质,滤液中的阳离子可能是() ①Fe2+②Fe2+、Fe3+③Fe2+、Cu2+ ④Cu2+、Fe3+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A解析:“滤出固体”说明剩余单质Cu或Cu、Fe的混合物,因为氧化性顺序为 Fe3+>Cu2+>Fe2+,则溶液没有Fe3+,有Fe2+,可能有Cu2+。 2.欲除去FeSO4溶液中含有的CuSO4和Fe2(SO4)3等少量杂质,应选用的试剂是() A.氨水 B.铝粉 C.铁粉 D.NaOH溶液 答案:C解析:加入铁粉后,Cu2++Fe Cu+Fe2+,2Fe3++Fe3Fe2+,然后将过量的铁粉及Cu 过滤即可。 3.要证明某溶液中不含Fe3+而可能含Fe2+,进行如下实验操作时,最佳顺序是() ①加足量氯水②加足量KMnO4溶液③加少量KSCN溶液 A.①② B.③② C.③① D.①②③ 答案:C解析:本题检验方法的关键是Fe3+与SCN-反应,溶液显红色。加入KSCN溶液不显红色证明无Fe3+,再加氯水,如有Fe2+可被氧化为Fe3+,与SCN-反应使溶液显红色。KMnO4溶液本身呈紫色,使Fe3+与SCN-反应显红色的实验现象不易观察,C项正确。 4.选择合适试剂完成甲、乙两组实验。 甲组:检验含Fe3+的溶液中是否含有Fe2+; 乙组:检验含Fe2+的溶液中是否含有Fe3+。 下列试剂及加入试剂顺序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甲组乙组 A新制氯水、KSCN溶液NaOH溶液 1

答案:B解析:甲组,在Fe3+存在的条件下检验Fe2+,要排除Fe3+的干扰。所选试剂具备下列条件:一是能与Fe2+发生有明显现象的反应;二是与Fe3+不反应。KMnO4酸性溶液符合条件:5Fe2++Mn O4-+8H+5Fe3++Mn2++4H2O,实验现象是溶液紫红色变浅。乙组,在Fe2+存在的条件下检验Fe3+,用KSCN溶液检验Fe3+即可,Fe2+不会造成干扰。 5.下列各组物质中,X是主体物质,Y是少量杂质,Z是为除去杂质所要加入的试剂,其中所加试剂正确的一组是() 答案:C解析:A项中Cl2能把FeCl2氧化,B项中Fe能把FeCl3还原,D项除去了C O3和 S O42-又引入了Cl-,均不合要求。A应加适量铁粉,B可加足量铁粉过滤后,向滤液中通足量Cl2,D应加适量稀硫酸。 6.从某含有FeCl2、FeCl3、CuCl2的工业废液中回收铜并制备氯化铁晶体的流程如下: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试剂a是铁、试剂b是稀硫酸 B.操作Ⅰ、操作Ⅱ、操作Ⅲ所用仪器相同 C.试剂c是氯气,相应的反应为2Fe2++Cl22Fe3++2Cl- 2

2021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三《分子的性质》word教案

2021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三《分子的性质》word教 案 第三节分子的性质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极性共价键和非极性共价键; 2、结合常见物质分子立体结构,判定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严谨认确实科学态度。 重点、难点 多原子分子中,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的判定。 教学过程 创设问题情境: (1)如何明白得共价键、极性键和非极性键的概念; (2)如何明白得电负性概念; (3)写出H2、Cl2、N2、HCl、CO2、H2O的电子式。 提出问题: 由相同或不同原子形成的共价键、共用电子对在两原子显现的机会是否相同? 讨论与归纳: 通过学生的观看、摸索、讨论。一样说来,同种原子形成的共价键中的电子对不发生偏移,是非极性键。而由不同原子形成的共价键,电子对会发生偏移,是极性键。 提出问题: (1)共价键有极性和非极性;分子是否也有极性和非极性? (2)由非极性键形成的分子中,正电荷的中心和负电荷的中心如何样分布?是否重合? (3)由极性键形成的分子中,如何样找正电荷的中心和负电荷的中心? 讨论交流: 利用教科书提供的例子,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借助图示以及数学或物理中学习过的向量合

成方法,讨论、研究判定分子极性的方法。 总结归纳: (1)由极性键形成的双原子、多原子分子,其正电中心和负电中心重合,因此差不多上非极性分子。如:H2、N2、C60、P4。 (2)含极性键的分子有没有极性,必须依据分子中极性键的极性向量和是否等于零而定。 当分子中各个键的极性的向量和等于零时,是非极性分子。如:CO2、BF3、CCl4。当分子中各个键的极性向量和不等于零时,是极性分子。如:HCl、NH3、H2O。 (3)引导学生完成下列表格 一样规律: a.以极性键结合成的双原子分子是极性分子。如:HCl、HF、HBr b.以非极性键结合成的双原子分子或多原子分子是非极性分子。如:O2、H2、P4、C60。 c.以极性键结合的多原子分子,有的是极性分子也有的是非极性分子。 d.在多原子分子中,中心原子上价电子都用于形成共价键,而周围的原子是相同的原子,一样是非极性分子。 反思与评判: 组织完成“摸索与交流”。

高中化学_分子的结构与性质

精心整理 分子的结构与性质 【知识动脉】 知识框架 1.形成杂化轨小结:引导学生分析、归纳、总结多原子分子立体结构的判断规律,完成下表。

思考:怎样判断有几个轨道参与了杂化? [讨论总结]:三种杂化轨道的轨道形状,SP杂化夹角为°的直线型杂化轨道,SP2杂化轨道为°的平面三角形,SP3杂化轨道为°′的正四面体构型。 小结:HCN中C原子以sp杂化,CH 2O中C原子以sp2杂化;HCN中含有2个σ键和2π键;CH 2 O 中含有 【 解析与评价 面型; 答案:sp2 已知X、Y元素原子的最外层 子。请回答下列问题: (1)X 2 把分子分成两大类:一类是中心原子上的价电子都用于形成共价键。如 C 另一类是中心原子上有孤对电子 ....(未用于形成共价键的电子对 ............)的分子。如 H 2O和NH 3 中心原子上的孤对电子也要占据中心原子周围的空间,并参与互相排斥。因而H 2 O分子呈 V型,NH 3 分子呈三角锥型。练习2

3.等电子原理 等电子体:原子数相同,价电子数也相同的微粒,如:CO和N 2,CH 4 和NH 4 +;等电子体具有相似 的化学键特征,性质相似。 练习3、(09江苏卷21A)(12分)生物质能是一种洁净、可再生的能源。生物质气(主要成分为 CO、CO 2、H 2 等)与H 2 混合,催化合成甲醇是生物质能利用的方法之一。 (1)根据等电子原理,写出CO分子结构式。 【Y的 5 , W与Q 电子数相同的有 电子 (1 (2 (3 总结归纳: (1)由极性键形成的双原子、多原子分子,其正电中心和负电中心重合,所以都是非极性分子。如:。 (2)含极性键的分子有没有极性,必须依据分子中极性键的极性向量和是否等于零而定。 当分子中各个键的极性的向量和等于零时,是非极性分子。如:。当分子中各个键的极性向量和不等于零时,是极性分子。如:。 (3)引导学生完成下列表格

高中化学 杂化轨道理论的基本要点

杂化轨道理论的基本要点 1.只有能量相近的原子轨道才能进行杂化,同时只有在形成分子的过程中才会发生,而孤立的原子是不可能发生杂化的。在形成分子时,通常存在激发、杂化、轨道重叠等过程。 2.杂化轨道的成键能力比原来未杂化的轨道的成键能力强,形成的化学键的键能大。因为杂化后原子轨道的形状发生变化,电子云分布集中在某一方向上,比未杂化的s、p、d轨道的电子云分布更为集中,重叠程度增大,成键能力增强。 3.杂化轨道的数目等于参加杂化的原子轨道的总数。 4.杂化轨道成键时,要满足化学键间最小排斥原理。键与键间排斥力的大小决定于键的方向,即决定于杂化轨道间的夹角。故杂化轨道的类型与分子的空间构型有关。 杂化轨道理论是鲍林为了解释分子的立体结构提出的。中心原子杂化轨道、孤电子对数及与之相连的原子数间的关系是:杂化轨道数=孤电子对数+与之相连的原子数。杂化前后轨道总数比变,杂化轨道用来形成σ键或容纳孤对电子,未杂化的轨道与杂化轨道所在平面垂直,可用来形成π键。 常见杂化方式 (1)sp杂化:直线型如:CO2、CS2 (2)sp2杂化:平面三角形(等性杂化为平面正三角形)如: BCl3C2H4 不等性杂化为V字型如:H2O H2S OF2

(3)sp3杂化:空间四面体(等性杂化为正四面体)如:CH4、CCl4 不等性杂化为三角锥如:NH3PCl3H3O+ sp3d杂化:三角双锥 sp3d2杂化:八面体(等性杂化为正八面体) 杂化轨道理论认为:原子在形成分子时,由于原子间相互作用的影响,若干不同类型能量相近的原子轨道混合起来,重新组合成一组新轨道,这种重新组合的过程称为杂化hybridation),所形成的新的原子轨道称为杂化轨道(hybrid orbit)。 什么叫杂化?同一原子的能量相近的原有的原子轨道“混杂”起来,重新组合形成新轨道的过程,叫做杂化。 什么叫杂化轨道?新组合的原子轨道叫做杂化轨道。 为什么要杂化?杂化轨道形成的化学键的强度更大,体系的能量更低。 杂化的动力:受周围原子的影响。 为什么杂化后成键,体系的能量降低?杂化轨道在一个方向上更集中,便于轨道最大重叠。 杂化轨道的构型决定了分子的几何构型:杂化轨道有利于形成σ键,但不能形成π键。由于分子的空间几何构型是以σ键为骨架,故杂化轨道的构型就决定了其分子的几何构型。 一.杂化轨道理论的基本要点 (1)概念:原子在形成分子时,为了增强成键能力,同一原子中能量相近的不同类型(S、P、D…)的几个原子轨道可以相互叠加进行重新组

高中化学分子的结构与性质

分子的结构与性质 【知识动脉】 知识框架 产生原因:共价键的方向性 Sp3 决定因素:杂化轨道方式sp2 分子的空间构型sp 空间构型的判断:VSEPR理论 空间构型决定性质等电子原理 手性分子 配合物 一、杂化轨道理论 1. 杂化的概念:在形成多原子分子的过程中,中心原子的若干能量相近的原子轨道重新组合,形成一组新的轨道,这个过程叫做轨道的杂化,产生的新轨道叫杂化轨道。 思考:甲烷分子的轨道是如何形成的呢? 形成甲烷分子时,中心原子的2s和2p x,2p y,2p z等四条原子轨道发生杂化,形成一组新的轨道,即四条sp3杂化轨道,这些sp3杂化轨道不同于s轨道,也不同于p轨道。 根据参与杂化的s轨道与p轨道的数目,除了有sp3杂化外,还有sp2杂化和sp杂化,sp2杂化轨道表示由一个s轨道与两个p轨道杂化形成的,sp杂化轨道表示由一个s轨道与一个p轨道杂化形成的。 思考: 应用轨道杂化理论,探究分子的立体结构。

C2H4 BF3 CH2O C2H2 思考:怎样判断有几个轨道参与了杂化? [讨论总结]:三种杂化轨道的轨道形状,SP杂化夹角为°的直线型杂化轨道,SP2杂化轨道为°的平面三角形,SP3杂化轨道为°′的正四面体构型。 小结:HCN中C原子以sp杂化,CH2O中C原子以sp2杂化;HCN中含有2个σ键和2π键;CH2O中含有3σ键和1个π键 【例1】(09江苏卷21 A部分)(12分)生物质能是一种洁净、可再生的能源。生物质气(主要成分为CO、CO2、H2等)与H2混合,催化合成甲醇是生物质能利用的方法之一。甲醛分子中碳原子轨道的杂化类型为。甲醛分子的空间构型是;1mol甲醛分子中σ键的数目为。 解析与评价:甲醛分子中含有碳氧双键,故碳原子轨道的杂化类型为sp2杂化;分子的空间构型为平面型;1mol甲醛分子中含有2mol碳氢δ键,1mol碳氧δ键,故含有δ键的数目为3N A 答案:sp2平面型3N A 【变式训练1】(09宁夏卷38)[化学—选修物质结构与性质](15分) 已知X、Y和Z三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和等于42。X元素原子的4p轨道上有3个未成对电子,Y元素原子的最外层2p轨道上有2个未成对电子。X跟Y可形成化合物X2Y3,Z元素可以形成负一价离子。请回答下列问题: (1)X与Z可形成化合物XZ3,该化合物的空间构型为____________; 2、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 把分子分成两大类:一类是中心原子上的价电子都用于形成共价键。如CO2、CH2O、CH4等分子中的C 原子。它们的立体结构可用中心原子周围的原子数来预测,概括如下: ABn 立体结构范例 n=2 直线型CO2 n=3 平面三角形CH2O n=4 正四面体型CH4 另一类是中心原子上有孤对电子 ............)的分子。如 ....(未用于形成共价键的电子对 H2O和NH3中心原子上的孤对电子也要占据中心原子周围的空间,并参与互相排斥。因而H2O分子呈V型,NH3分子呈三角锥型。 练习2、应用VSEPR理论判断下表中分子或离子的构型。进一步认识多原子分子的立体结构。 化学式中心原子含有孤对电子对数中心原子结合的原子数空间构型 H2S

高一化学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学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铁在自然界中的存在、铁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2. 掌握铁的化学性质、Fe2+M Fe3+的检验及性质、铁的氢氧化物的制备及性质。 3. 了解铁盐的净水原理。 【教学重点】 1. 铁与水蒸气 2. Fe2+及Fe3+的检验及性质。 3. 铁的氢氧化物的制备及性质。 【突破方法】 立足初中所学相关基础知识,运用物质间相互转化的基本反应规律及氧化还原反应中的基本概念和规律来进行指导学习,并以此设计相关实验进行探究验证学习。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教学法。 【教学过程】 阅读并回答问题: 人类用铁的历史 人类使用铁的历史可以追溯到4500 多年前,不过那时的铁是从天而降的陨铁(其中含铁90%以上)。铁是天体演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产物。在漫长的岁月中,宇宙中的氢、氦经一代又一代的、聚变,产生了碳氧、氖、镁,镁再聚合成硅,最后形成铁。铁很稳定,是浩渺宇宙中普遍存在的一种重要元素。铁在地球的生物进化过程中也至关重要。距地面 3 000 km 深处的地心就是铁和镍的熔融体(含铁90%),但目前还无法开采。目前,铁的主要来源是 蕴藏在地表层的铁矿石。 铁(Fe)这元素占地壳元素总量的 5.5 %,世界上的金属总产量中钢铁占99.5 %。自然 界中自然铁极少,大部份和氧结合成铁矿石。纯铁呈灰白色,强度不是很大,故用处不大。 通常我们所说的铁,或钢,其实是一种合金,这种合金主要成份为纯铁(Fe,含有锰,铬,钨等金属元素及碳,硅,硫磷等非金属元素。其中碳所扮演的角色最为重要,它决定铁是否有展延性,是不是很

脆,容不容易熔化。 将铁矿石加入高炉还原而得的"熔铳”(hotmetal,即熔融生铁)含碳2到7.5 %。将熔 铳浇注到模中得一定的形状,称为铸铁(castiro n )。铳铁(或生铁)无法锻造、轧制或压 制,换句话说,它不允许作任何形式的机械变形。铳铁有白铳(whitepig iron )和灰铳(grey pig iron )的区别。白铳中的碳以碳化铁(Fe3C)的形式存在,故新的断口呈银白色;且因 碳化铁硬而脆,所以白铳较硬且脆。至于灰铳中的碳以石墨的形式出现,故断口为灰色,且较白铳软且勒。 磷与硫对铁来说,是很令人讨厌的元素,虽然磷可使铁之流动性变佳,但也使得铁变脆(此因磷与铁结合或硬脆的Fe s P)。至于硫呢?如果铁中含硫过多,则有热脆现象发生,即 铁在高温加工的操作下脆裂(这是因为硫与铁结合成为硫化铁,铁与硫化铁成为共晶,形成网状,围绕在铁的晶体周围,因为共晶体的熔点较铁为低,所以在高温加工的温度下,铁与硫的共晶体熔融而铁未熔;此时若加以外力,铁即生裂痕)。 如果加入某些特定的合金元素一一锰、铬、镍、钼等等,可以增加钢铁的延性、抗拉强度,硬度,改进其铸造性质,增加其对腐蚀与热的抵抗力。经过热处理(即将钢料加热至某一预定高温,再以各种速率使其冷却),可以改变钢料的机械性质和物理性质。再者,钢铁容易施以机械加工而得到所需要的尺寸和形状。钢铁因为具有这些特性,所以广泛地用来制造各种机械,设备及建筑楼房。一般将含碳量高于2%的铳铁或铸铁称为铁,而将含量少于2% 的称为钢。 1、铁在自然界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 存在,这是因为其化学性 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纯铁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金属光泽,质_______________ ,有良好 3 的_____________________ 性,铁的密度是7.86g/cm,熔点1535 C,沸点2750 C。铁还是电和 热的导体。鉴别铁和铜最简单的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赤铁矿主要成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黄铁矿主要成 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菱铁矿主要成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化学式),由赤铁矿炼铁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完成下列表格: 设计思想:通过对铁的历史回顾,不仅让学生了解铁的性质,以及铁与人类生活、社会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尝试探索培养学生阅读能力,自学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的有效途径。 【实验探究】

高中化学专题4第1单元第1课时杂化轨道理论与分子空间构型教案苏教版选修3

第1课时杂化轨道理论与分子空间构型 [核心素养发展目标] 1.了解杂化轨道理论,能从微观角度理解中心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对分子空间构型的影响。2.通过对杂化轨道理论的学习,掌握中心原子杂化轨道类型的判断方法,建立分子空间构型分析的思维模型。 一、杂化轨道及其理论要点 1.试解释CH4分子为什么具有正四面体的空间构型? (1)杂化轨道的形成 碳原子2s轨道上的1个电子进入2p空轨道,1个2s轨道和3个2p轨道“混合”起来,形成能量相等、成分相同的4个sp3杂化轨道,可表示为 (2)共价键的形成 碳原子的4个sp3杂化轨道分别与4个H原子的1s轨道重叠形成4个相同的σ键。 (3)CH4分子的空间构型 甲烷分子中的4个C—H键是等同的,C—H键之间的夹角——键角是109.5°,形成正四面体型分子。 2.轨道杂化与杂化轨道 (1) 轨道的杂化:在外界条件影响下,原子内部能量相近的原子轨道重新组合形成一组新轨道的过程叫做原子轨道的杂化。 (2)杂化轨道:重新组合后的新的原子轨道,叫做杂化原子轨道,简称杂化轨道。 (3)轨道杂化的过程:激发→杂化→轨道重叠。 3.杂化轨道的类型 杂化轨道理论的要点 (1)原子形成分子时,通常存在激发、杂化和轨道重叠等过程。发生轨道杂化的原子一定是中心原子。

(2)原子轨道的杂化只有在形成分子的过程中才会发生,孤立的原子是不可能发生杂化的。 (3)只有能量相近的轨道才能杂化(如2s、2p)。 (4)杂化前后原子轨道数目不变(参加杂化的轨道数目等于形成的杂化轨道数目),且杂化轨道的能量相同。 (5)杂化轨道成键时要满足化学键间最小排斥原理,使轨道在空间取得最大夹角分布。故杂化后轨道的伸展方向、形状发生改变,但杂化轨道的形状完全相同。 例1 下列关于杂化轨道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所有原子轨道都参与杂化形成杂化轨道 B.同一原子中能量相近的原子轨道参与杂化 C.杂化轨道能量集中,有利于牢固成键 D.杂化轨道中不一定有一个电子 答案 A 解析参与杂化的原子轨道,其能量不能相差太大,如1s轨道与2s、2p轨道能量相差太大,不能形成杂化轨道,即只有能量相近的原子轨道才能参与杂化,故A项错误,B项正确;杂化轨道的电子云一头大一头小,成键时利用大的一头,可使电子云重叠程度更大,形成牢固的化学键,故C项正确;并不是所有的杂化轨道中都会有电子,也可以是空轨道,也可以有一对孤电子对(如NH3),故D项正确。 例2 下列有关sp2杂化轨道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由同一能层上的s轨道与p轨道杂化而成 B.共有3个能量相同的杂化轨道 C.每个sp2杂化轨道中s轨道成分占三分之一 D.sp2杂化轨道最多可形成2个σ键 答案 D 解析同一能层上s轨道与p轨道的能量差异不是很大,相互杂化的轨道的能量差异也不能过大,A项正确;同种类型的杂化轨道能量相同,B项正确;sp2杂化轨道是由一个s轨道与2个p轨道杂化而成的,C项正确;sp2杂化轨道最多可形成3个σ键,D项错误。 二、用杂化轨道理论解释分子的形成及分子中的成键情况 1.用杂化轨道理论解释BeCl2、BF3分子的形成 (1)BeCl2分子的形成 杂化后的2个sp杂化轨道分别与氯原子的3p轨道发生重叠,形成2个σ键,构成直线形的BeCl2分子。 (2)BF3分子的形成

高中化学选修三——分子结构与性质

一、共价键 1.本质:原子间形成共用电子对 分类 思考:用电子式表示H 2 、HCl的形成 共价键特征: ①饱和性:每个原子形成共价键的数目是确定的 ②方向性:原子轨道沿一定方向重叠使成键的原子轨道最大程度地重叠 2.σ键和π键 ①σ键--原子轨道沿着连线方向以“头碰头”方式重叠形成的共价键 特点:以形成化学键的两个原子核的连线为轴旋转,σ键电子云的图形不变电子云描述氢原子形成氢分子的过程(s-s σ键) ②π键--原子轨道沿着连线方向以“肩并肩”方式重叠形成的共价键 特点:(1)电子云为镜像,即是每个π键的电子云由两块组成,分别位于由两个原子核构成的平面的两侧 (2)不稳定,容易断裂 p-p π键的形成 键型 特点 σ键π键 成键方向沿轴方向“头碰头”平行方向“肩并肩” 电子云形状轴对称镜像对称 牢固程度强度大,不易断裂强度较小,易断裂 成键判断规律共价单键全是σ键 共价双键中一个是σ键,另一个是π键共价叁键中一个σ键,另两个为π键 N 2 分子中的N≡N 思考:分析CH 3CH 3 、CH 2 =CH 2 、CH≡CH、CO 2 分子中键的类别和个数 3.键参数--键能、键长与键角 ①键能:气态基态原子形成1 mol化学键释放的最低能量 键能越大,即形成化学键时放出的能量越多,化学键越稳定 应用--计算化学反应的反应热ΔH=反应物键能总和-生成物键能总和 ②键长:形成共价键的两个原子之间的核间距 键长是衡量共价稳定性的另一个参数

规律:键长越短,一般键能越大,共价键越稳定 一般地,形成的共价键的键能越大,键长越短,共价键越稳定,含有该键的分子越稳定,化学性质越稳定 ③键角:两个共价键之间的夹角 键角是描述分子立体结构的重要参数,分子的许多性质与键角有关 思考:N 2、O 2 、F 2 跟H 2 的反应能力依次增强,从键能的角度如何理解 4.等电子原理 等电子体:原子总数相同、价电子(最外层电子)总数相同的分子如N 2 和CO 是等电子体,但N 2和C 2 H 4 不是等电子体 等电子体原理:原子总数、价电子总数相同的分子具有相似的化学键特征,它们的物理性质是相近的。例如N 2 和CO的熔沸点、溶解性、分子解离能等都非常接近 5.用质谱测定分子的结构 原理:不同质核比的粒子在磁场中运动轨迹不同 eg:1.下列物质中能证明某化合物中一定有离子键的是() A.可溶于水 B.熔点较高 C.水溶液能导电 D.熔融状态能导电 2.下列关于化学键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离子化合物可以含共价键 B.共价化合物可能含离子键 C.离子化合物中只含离子键 D.只有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间才能形成离子键 3.能够用键能解释的是() A.氮气的化学性质比氧气稳定 B.常温常压下,溴呈液体,碘为固体 C.稀有气体一般很难发生化学反应 D.硝酸易挥发,硫酸难挥发 二、分子的立体结构 1.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 对于AB n 型分子,价电子对数 =σ键电子对数+中心原子的孤电子对数 σ键电子对数=n,孤电子对数= (a-nb) a:中心原子价的价电子数 n:与中心原子结合的原子数 b:与中心原子结合的原子最多能接受的电子数(H为1,其他原子等于“8-该原子的价电子数”) 注意:①对于复杂离子,在计算价层电子对数时,还应加上负离子的电荷数或减

高中必修一化学镁铝铁知识归纳

高中化学镁铝铁知识归纳【知识网络】 一、镁及其化合物 相关化学方程式 2Mg+O2=2MgO 3Mg+N2Mg3N2 Mg+Cl2MgCl2 Mg+2H+=Mg2++H2↑ Mg+2H2O Mg(OH)2+H2↑ 2Mg+CO22MgO+C MgO+H2O=Mg(OH)2 MgO+2HCl=MgCl2+H2O MgCl2(熔融) Mg+Cl2↑

Mg2++CO32-=MgCO3↓ MgCO3+2H+=Mg2++CO2↑+H2O MgCO3+CO2+H2O=Mg(HCO3)2 MgCO3+H2O Mg(OH)2+CO2↑ Mg(OH)2MgO+H2O Mg3N2+6H2O=3Mg(OH)2↓+2NH3↑二、铝及其化合物 相关化学方程式 4Al+3O2=2Al2O3 3S+2Al Al2S3 2Al+3Cl22AlCl3 2Al+6HCl=2AlCl3+3H2↑ 2Al+6H2O 2Al(OH)3+3H2↑

2Al+Fe2O3Al2O3+2Fe 2Al+2NaOH+2H2O=2NaAlO2+3H2↑Al2O3+6HCl=2AlCl3+3H2O Al2O3+2NaOH=2NaAlO2+2H2O Al3++3H2O=Al(OH)3+3H+ Al3++3NH3·H2O=Al(OH)3↓+3NH4+ Al3++3OH-=Al(OH)3↓ Al3++4OH-=AlO2-+2H2O Al2S3+6H2O=2Al(OH)3↓+3H2S↑Al(OH)3+3H+=Al3++3H2O Al(OH)3+OH-=AlO2-+2H2O AlO2-+CO2+2H2O=Al(OH)3↓+HCO3-AlO2-+H++H2O=Al(OH)3↓ AlO2-+4H+=Al3++2H2O 3AlO2-+Al3++6H2O=4Al(OH)3↓三、铁及其化合物

高中化学选修三——分子结构与性质

分子结构与性质 一、共价键 1.本质:原子间形成共用电子对 分类{非极性共价键:两个相同的非金属元素的原子间形成的共价键 极性共价键:两个不相同的非金属元素的原子间形成的共价键 、HCl的形成 思考:用电子式表示H 2 共价键特征: ①饱和性:每个原子形成共价键的数目是确定的 ②方向性:原子轨道沿一定方向重叠使成键的原子轨道最大程度地重叠 2.σ键和π键 ①σ键--原子轨道沿着连线方向以“头碰头”方式重叠形成的共价键 特点:以形成化学键的两个原子核的连线为轴旋转,σ键电子云的图形不变 电子云描述氢原子形成氢分子的过程(s-s σ键) ②π键--原子轨道沿着连线方向以“肩并肩”方式重叠形成的共价键 特点:(1)电子云为镜像,即是每个π键的电子云由两块组成,分别位于由两个原子核构成的平面的两侧 (2)不稳定,容易断裂 p-p π键的形成

N 2 分子中的N≡N 思考:分析CH 3CH 3 、CH 2 =CH 2 、CH≡CH、CO 2 分子中键的类别和个数 3.键参数--键能、键长与键角 ①键能:气态基态原子形成1 mol化学键释放的最低能量 键能越大,即形成化学键时放出的能量越多,化学键越稳定 应用--计算化学反应的反应热ΔH=反应物键能总和-生成物键能总和 ②键长:形成共价键的两个原子之间的核间距 键长是衡量共价稳定性的另一个参数 规律:键长越短,一般键能越大,共价键越稳定 一般地,形成的共价键的键能越大,键长越短,共价键越稳定,含有该键的分子越稳定,化学性质越稳定 ③键角:两个共价键之间的夹角 键角是描述分子立体结构的重要参数,分子的许多性质与键角有关 思考:N 2、O 2 、F 2 跟H 2 的反应能力依次增强,从键能的角度如何理解 4.等电子原理 等电子体:原子总数相同、价电子(最外层电子)总数相同的分子如N 2 和CO 是等电子体,但N 2和C 2 H 4 不是等电子体 等电子体原理:原子总数、价电子总数相同的分子具有相似的化学键特征,它们的物理性质是相近的。例如N 2 和CO的熔沸点、溶解性、分子解离能等都非常接近 5.用质谱测定分子的结构 原理:不同质核比的粒子在磁场中运动轨迹不同 eg:1.下列物质中能证明某化合物中一定有离子键的是() A.可溶于水 B.熔点较高 C.水溶液能导电 D.熔融状态能导电 2.下列关于化学键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离子化合物可以含共价键 B.共价化合物可能含离子键 C.离子化合物中只含离子键 D.只有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间才能形成离子键

高中参考资料化学人教版选修3 第二章 训练4 杂化轨道理论

训练4杂化轨道理论 [基础过关] 一、原子轨道杂化与杂化轨道 1.下列有关杂化轨道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原子中能量相近的某些轨道,在成键时能重新组合成能量相等的新轨道 B.轨道数目杂化前后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等 C.杂化轨道成键时,要满足原子轨道最大重叠原理、最小排斥原理 D.杂化轨道可分为等性杂化轨道和不等性杂化轨道 2.下列关于杂化轨道的叙述正确的是() A.杂化轨道可用于形成σ键,也可用于形成π键 B.杂化轨道可用来容纳未参与成键的孤电子对 C.NH3中N原子的sp3杂化轨道是由N原子的3个p轨道与H原子的s轨道杂化而成的 D.在乙烯分子中1个碳原子的3个sp2杂化轨道与3个氢原子的s轨道重叠形成3个C—H σ键二、杂化轨道类型及其判断 3.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及原子的杂化轨道理论判断NF3分子的立体构型和中心原子的杂化方式为 () A.直线形sp杂化B.三角形sp2杂化 C.三角锥形sp2杂化D.三角锥形sp3杂化 4.在BrCH===CHBr分子中,C—Br键采用的成键轨道是() A.sp—p B.sp2—s C.sp2—p D.sp3—p 5.下列分子中的中心原子杂化轨道的类型相同的是() A.CO2和SO2B.CH4和NH3 C.BeCl2和BF3D.C2H2与C2H4 三、杂化轨道类型与分子构型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PCl3分子是三角锥形,这是因为磷原子是sp2杂化的结果 B.sp3杂化轨道是由任意的1个s轨道和3个p轨道混合形成的4个sp3杂化轨道 C.中心原子采取s p3杂化的分子,其立体构型可能是四面体形或三角锥形或V形 D.AB3型的分子立体构型必为平面三角形 7.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BF3为三角锥形分子 B.NH+4的电子式为[H··N H , H · · H]+,离子呈平面正方形结构 C.CH4分子中的4个C—H键都是氢原子的1s轨道与碳原子的2p轨道形成的s-p σ键D.甲醛分子为平面三角形,有一个π键垂直于三角形平面 8.甲烷分子(CH4)失去一个H+,形成甲基阴离子(CH-3),在这个过程中,下列描述不合理的是

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学案

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学案 【教学目标】 1.了解铁在自然界中的存在、铁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2.掌握铁的化学性质、Fe2+及Fe3+的检验及性质、铁的氢氧化物的制备及性质。 3.了解铁盐的净水原理。 【教学重点】 1.铁与水蒸气 2.Fe2+及Fe3+的检验及性质。 3.铁的氢氧化物的制备及性质。 【突破方法】 立足初中所学相关基础知识,运用物质间相互转化的基本反应规律及氧化还原反应中的基本概念和规律来进行指导学习,并以此设计相关实验进行探究验证学习。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教学法。 【教学过程】 阅读并回答问题: 人类用铁的历史 人类使用铁的历史可以追溯到4500多年前,不过那时的铁是从天而降的陨铁(其中含铁90%以上)。铁是天体演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产物。在漫长的岁月中,宇宙中的氢、氦经一代又一代的、聚变,产生了碳氧、氖、镁,镁再聚合成硅,最后形成铁。铁很稳定,是浩渺宇宙中普遍存在的一种重要元素。铁在地球的生物进化过程中也至关重要。距地面3 000

km深处的地心就是铁和镍的熔融体(含铁90%),但目前还无法开采。目前,铁的主要来源是蕴藏在地表层的铁矿石。 铁(Fe)这元素占地壳元素总量的5.5%,世界上的金属总产量中钢铁占99.5%。自然界中自然铁极少,大部份和氧结合成铁矿石。纯铁呈灰白色,强度不是很大,故用处不大。通常我们所说的铁,或钢,其实是一种合金,这种合金主要成份为纯铁(Fe,含有锰,铬,钨等金属元素及碳,硅,硫磷等非金属元素。其中碳所扮演的角色最为重要,它决定铁是否有展延性,是不是很脆,容不容易熔化。 将铁矿石加入高炉还原而得的“熔铣”(hotmetal,即熔融生铁)含碳2到7.5%。将熔铣浇注到模中得一定的形状,称为铸铁(castiron)。铣铁(或生铁)无法锻造、轧制或压制,换句话说,它不允许作任何形式的机械变形。铣铁有白铣(whitepig iron)和灰铣(grey pig iron)的区别。白铣中的碳以碳化铁(Fe3C)的形式存在,故新的断口呈银白色;且因碳化铁硬而脆,所以白铣较硬且脆。至于灰铣中的碳以石墨的形式出现,故断口为灰色,且较白铣软且勒。 磷与硫对铁来说,是很令人讨厌的元素,虽然磷可使铁之流动性变佳,但也使得铁变脆(此因磷与铁结合或硬脆的Fe3P)。至于硫呢?如果铁中含硫过多,则有热脆现象发生,即铁在高温加工的操作下脆裂(这是因为硫与铁结合成为硫化铁,铁与硫化铁成为共晶,形成网状,围绕在铁的晶体周围,因为共晶体的熔点较铁为低,所以在高温加工的温度下,铁与硫的共晶体熔融而铁未熔;此时若加以外力,铁即生裂痕)。 如果加入某些特定的合金元素——锰、铬、镍、钼等等,可以增加钢铁的延性、抗拉强度,硬度,改进其铸造性质,增加其对腐蚀与热的抵抗力。经过热处理(即将钢料加热至某一预定高温,再以各种速率使其冷却),可以改变钢料的机械性质和物理性质。再者,钢铁容易施以机械加工而得到所需要的尺寸和形状。钢铁因为具有这些特性,所以广泛地用来制造各种机械,设备及建筑楼房。一般将含碳量高于2%的铣铁或铸铁称为铁,而将含量少于2%的称为钢。 1、铁在自然界中以存在,这是因为其化学性 质。 2、纯铁具有金属光泽,质,有良好 的性,铁的密度是7.86g/cm3,熔点1535℃,沸点2750℃。铁还是电和热的导体。鉴别铁和铜最简单的方法是。 3、赤铁矿主要成分,黄铁矿主要成 分,菱铁矿主要成分 (写化学式),由赤铁矿炼铁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为。 4、完成下列表格:

高中化学—分子结构与性质测试题

分子结构与性质测试题 A卷(基础知识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关于氢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氢键比分子间作用力强,所以它属于化学键 B.冰中存在氢键,水中不存在氢键 C.分子间形成的氢键使物质的熔点和沸点升高 D.H2O是一种非常稳定的化合物,这是由于氢键所致 2在以下的分子或离子中,空间结构的几何形状不是三角锥形的是()。 A.NF3 B. C.BF3 D. 3.能说明CH4分子的5个原子不在同一平面而为正四面体构型的是 ( )。 A.两个键之间夹角为109°28′ B.C—H键为极性共价键 C.4个C—H键的键能、键长相同 D.碳的价层电子都形成共价键 4.用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判断SO3的分子构型 ( )。 A.正四面体形 B.V形 C.三角锥形 D.平面三角形 5.乙炔分子中的碳原子采取的杂化轨道是()。 A.sp杂化 B.sp2杂化 C.sp3杂化 D.dsp杂化 6..下列分子中,所有原子不可能共处在同一平面上的是 ( )。 A.C2H2 B.CS2 C.NH3 D.C6H6 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NO2、SO2、BF3、NCl3分子中没有一个分子中原子的最外层电子都满足了8电子稳定结构 B.P4和CH4都是正四面体分子且键角都为109°28′ C.NH4+的电子式为[H··N··H ··H]+,离子呈平面正方形结构 D. NH3分子中有一对未成键的孤电子对,它对成键电子的排斥作用较强 8.用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预测H2S和BF3的立体构型,两个结构都正确的是( )。 A.直线形;三角锥形 B.V形;三角锥形 C.直线形;平面三角形 D.V形;平面三角形 9.若的中心原子A上没有孤对电子,运用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2,则分子的立体结构为V形 B.若=3,则分子的立体结构为三角锥形 C.若=4,则分子的立体结构为正四面体形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杂化轨道理论(图解)

杂化轨道理论(图解)一、原子轨道角度分布图 S Px Py Pz dz2 dx2-y2dxy dxz dyz 二、共价键理论和分子结构 ㈠、共价键理论简介 1、经典的化学键电子理论: 1916年德国化学家柯塞尔(Kossel)和1919年美国化学家路易斯(Lewis)等提出了化学键的电子理论。他们根据稀有气体原子的电子层结构特别稳定这一事实,提出各元素原子总是力图(通过得失电子或共用电子对)使其最外层具有8电子的稳定结构。柯塞尔用电子的得失解释正负离子的结合。路易斯提出,原子通过共用电子对而形成的化学键称为共价键(covalent [k?u`veilent]bond[b?nd])。用黑点代表价电子(即最外层s,p轨道上的电子),可以表示原子形成分子时共用一对或若干对电子以满足稀有气体原子的电子结构。为了方便,常用短线代替黑点,用“-”表示共用1对电子形成的共价单键,用“=”表示2对电子形成的共价双键,“≡”表示3对电子形成的共价叁键。原子单独拥有的未成键的电子对叫做孤对电子(lone[l?un]pair[pε?]electron[i`lektr?n])。Lewis结构式的书写规则又称八隅规则(即8电子结构)。 评价贡献:Lewis共价概念初步解释了一些简单非金属原子间形成共价分子的过程及其与离子键的区别。局限性:①、未能阐明共价键的本质和特性;②、八隅规则的例外 PCl5SF6BeCl2BF3NO,NO2… 中心原子周围价电子数101246含奇数价电子的分子… ③、不能解释某些分子的性质。含有未成对电子的分子通常是顺磁性的(即它们在磁场中表现出磁性)例如O2。 2、1927年德国的海特勒Heitler和美籍德国人的伦敦London两位化学家建立了现代价键理论,简称VB理论(电子配对法)。1931年,鲍林在电子配对的基础上提出了杂化轨道理论的概念,获1954年诺贝尔化学奖。 3、1928年-1932年,德国的洪特和美国的马利肯两位化学家提出分子轨道理论,简称MO理论。马利肯由于建立和发展分子轨道理论荣获得1966年诺贝尔化学奖。 MO法和VB法是两种根本不同的物理方法;都是电子运动状态的近似描述;在一定条件

高中化学物质结构杂化轨道理论

第2课时 杂化轨道理论 [学习目标定位] 知道杂化轨道理论的基本内容,能根据杂化轨道理论确定简单分子的立体构型。 一 杂化轨道理论 1.杂化轨道及其理论要点 (1)阅读教材内容,并讨论甲烷分子中四个C —H 键的键能、键长,为什么都完全相同? 答案 在形成CH 4分子时,碳原子的一个2s 轨道和三个2p 轨道发生混杂,形成四个能量相等的sp 3杂化轨道。四个sp 3杂化轨道分别与四个H 原子的1s 轨道重叠成键形成CH 4分子,所以四个C —H 是等同的。可表示为 (2)由以上分析可知 ①在外界条件影响下,原子内部能量相近的原子轨道重新组合形成一组新轨道的过程叫做原子轨道的杂化,重新组合后的新的原子轨道,叫做杂化原子轨道,简称杂化轨道。 ②轨道杂化的过程:激发→杂化→轨道重叠。 (3)杂化轨道理论要点 ①原子在成键时,同一原子中能量相近的原子轨道可重新组合成杂化轨道。 ②参与杂化的原子轨道数等于形成的杂化轨道数。 ③杂化改变了原子轨道的形状、方向。杂化使原子的成键能力增加。 2.杂化轨道类型和立体构型 (1)sp 杂化——BeCl 2分子的形成 ①BeCl 2分子的形成 杂化后的2个sp 杂化轨道分别与氯原子的3p 轨道发生重叠,形成2个σ键,构成直线形的BeCl 2分子。 ②sp 杂化:sp 杂化轨道是由一个n s 轨道和一个n p 轨道杂化而得,每个sp 杂化轨道含有12 s

和1 2 p 轨道的成分。sp 杂化轨道间的夹角为180°,呈直线形(如BeCl 2)。 ③sp 杂化后,未参与杂化的两个n p 轨道可以用于形成π键,如乙炔分子中的C ≡C 键的形成。 (2)sp 2杂化——BF 3分子的形成 ①BF 3分子的形成 ②sp 2杂化:sp 2杂化轨道是由一个n s 轨道和两个n p 轨道杂化而得,每个sp 2杂化轨道含有 1 3s 和2 3 p 的成分。sp 2杂化轨道间的夹角为120°,呈平面三角形(如BF 3)。 ③sp 2杂化后,未参与杂化的一个n p 轨道可以用于形成π键,如乙烯分子中的C===C 键的形成。 (3)sp 3杂化——CH 4分子的形成 ①CH 4分子的立体构型 ②sp 3杂化:sp 3杂化轨道是由一个n s 轨道和三个n p 轨道杂化而得,每个sp 3杂化轨道含有 1 4s 和3 4p 的成分。sp 3杂化轨道的夹角为109°28′,呈空间正四面体形(如CH 4、CF 4、CCl 4)。 [归纳总结] 杂化类型与分子间的空间构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