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甘肃省医学会关于耳鼻咽喉专业委员会新一届委员会组成的通知-甘医会字〔2015〕27号

甘肃省医学会关于耳鼻咽喉专业委员会新一届委员会组成的通知-甘医会字〔2015〕27号

甘肃省医学会关于耳鼻咽喉专业委员会新一届委员会组成的通知

正文:

---------------------------------------------------------------------------------------------------------------------------------------------------- 关于耳鼻咽喉专业委员会新一届委员会组成的通知

甘医会字〔2015〕27号

各专业委员会及有关单位:

我会耳鼻咽喉专业委员会于日前完成换届改选,产生了新一届委员会的主任委员、侯任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常务委员,经上级领导审核批准,现将耳鼻咽喉专业委员会新一届委员会组成公布如下(名单见附件)。

特此通知。

附件:第八届耳鼻咽喉专业委员会委员会组成名单

甘肃省医学会

2015年6月12日

——结束——

国家级七大协会列表

1.中华医学会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 专科分会Special subject branch:1内科学分会2外科学分会3妇产科学分会4儿科学分会5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6肿瘤学分会7心血管病学分会8麻醉学分会9骨科学分会10呼吸病学分会11消化病学分会12血液学分会13内分泌学分会14感染病学分会15老年医学分会16风湿病学会17糖尿病学分会18肝病学分会19变态反应学分会20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21妇科肿瘤学分会22.中华医学会疼痛分会 地方医学会Provincial branch:1.安徽省学会 2.宁夏学会 3.南京学会 4.北京学会 5.上海学会 6.山东省学会7.武汉学会8.陕西学会9.香港学会10.云南学会11.大连学会12.台湾学会13.福建学会14.河南学会15浙江省学会 2.中国医师协会CHINESE MEDICAL DOCTOR ASSOCIATION 地方医师协会Provincial branch:1.深圳市医师协会2.江西省医师协会3.北京医师协会4.无锡市医师协会5.乌鲁木齐医师协会6.浙江省医师协会7.长春市医师协会8.云南省医师协会9.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医师协会10.西安市医师协会11.武汉市医师协会12.天津市医师协会13.四川省医师协会14.沈阳市医师协会15.陕西省医师协会16.山西省医师协会17.山东省医师协会18.厦门市医师协会19.青海省医师协会20.青岛市医师协会21.宁波市医师协会22.内蒙古自治区医师协会23.南京医师协会24.辽宁省医师协会25.江苏省医师协会 26.济南市医师协会27.吉林省医师协会28.湖南省医师协会29.湖北省医师协会30.黑龙江省医师协会31.河南省医师协会32.河北省医师协会33.杭州市医师协会34.海南省医师协会35.哈尔滨市医师协会36.广州市医师协会37.广西医师协会38.广东省医师协会39.甘肃省医师协会40.大连市医师协会 专科医师分会Special subject branch:1.心血管外科医师分会2.呼吸医师分会3.儿科医师分会4.麻醉学医师分会5.消化医师分会6.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 https://www.doczj.com/doc/b619155252.html,/xiehuijieshao/zhuankeyishifenhui/2011-04-13/9476.html7.妇产科医师分会8.血液科医师分会9.内分泌代谢科医师分会 10.耳鼻咽喉科医师分会11.骨科医师分会 12.感染科医师分会13.重症医学医师分会14.风湿免疫科医师分会15.肿瘤医师分会16.老年医学科医师分会 专业委员会Specialty Committee:1.疼痛医师专业委员会2.循证医学专业委员会3.高血压专业委员会 3中华预防医学会Chinese Preventive Medicine Association 分支机构Special subject branch:1妇女保健分会2慢性病预防与控制分会3卫生事业管理分会4循证预防医学专业委员会5医院感染控制分会6卒中预防控制专业委员会地方学会Provincial branch:1.北京预防医学会 2. 天津市预防医学会3.河北省预防医

甘肃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印发甘肃省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的通知

甘肃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印发甘肃省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甘肃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公布日期】2020.10.26 •【字号】甘卫发〔2020〕132号 •【施行日期】2020.11.01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医政医管综合规定 正文 关于印发甘肃省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的通知 各市州、兰州新区、甘肃矿区卫生健康委,委属委管各医疗机构,各省级医疗质控中心: 为进一步加强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根据《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令第1号),结合我省实际,研究制定了《甘肃省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甘肃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0年10月26日

甘肃省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实施细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全面深化医改,强化医院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医疗机构传统的、粗放式、规模式的发展转向内涵建设为主的高质量发展。加强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促进医学科学发展和医疗技术进步,保障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贯彻实施《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令第1号),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本细则所称医疗技术,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以诊断和治疗疾病为目的,对疾病作出判断和消除疾病、缓解病情、减轻痛苦、改善功能、延长生命、帮助患者恢复健康而采取的医学专业手段和措施。 本细则所称医疗技术临床应用,是指将经过临床研究论证且安全性、有效性确切的医疗技术应用于临床,用以诊断或者治疗疾病的过程。 第三条甘肃省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开展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应当遵守《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和本实施细则。 第四条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应当遵循科学、安全、规范、有效、经济、符合伦理的原则。 安全性、有效性不确切的医疗技术,医疗机构不得开展临床应用。 第五条严格执行国家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对禁止临床应用的医疗技术实施负面清单管理,对部分需要严格监管的医疗技术进行重点管理。其他临床应用的医疗技术由决定使用该类技术的医疗机构自我管理。 第六条医疗机构对本机构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和管理承担主体责任。医疗机构开展医疗技术服务应当与其技术能力相适应。 医疗机构主要负责人是本机构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的第一责任人。

医学会2021年工作总结

医学会201*年工作总结 老年医学会201*年工作总结 中国老年学学会: 201*年是老年医学委员会在上级学会的领导下,全体委员、 广大会员的支持下,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以学术为本,服务 需求,重视品牌建设,不仅基本完成了全年的工作任务,取得了 较好的成绩,而且使委员会工作基本走上了科学化、规范化、专 业化的发展轨道。 一、始终以学术研究为核心,弘扬人文精神,适应社会需求,提升健康科学水平。 为了提高各级医药卫生单位从事老年医学专业人员的学术水 平和老年疾病防治能力,提升健康科学水平,201*年成功举办了 两个学术会议和一个培训班: (一)《全国老年病防治特点与合理用药培训班》参加本次 学习班的来自全国从事老年疾病防治的医护工作者共126名,聘 请了14位具有丰富临床教学经验的知名专家、教授授课,遵循老

年常见病循证医学和防治指南、从理论与实践结合、医药结合,以及典型病例讨论和人文精神多视角进行研讨,内涵丰富、知识先进,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对指导基层医生循证诊治,更新知识,合理用药,规范学术行为,提高医疗水平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第一届重阳内分泌代谢峰会》会议由国内著名老年内分泌专家,就老年代谢性疾病以及导致老年心脑血管病变和死亡加剧的主要危险因素分析及其防治对策做了专题报告。200多名与会代表从 中获得了很多前沿信息,为大家对老年代谢性疾病的总体控制、临床诊治的手段,提供了循证依据,不仅将会使广大患者受益,同时也有利于推动该领域学科的发展。 (三)《第三届全国健康科学与老年病管理高层论坛》本次《论坛》主题是“倡导用健康科学新理念推进老年病管理”,由10多名知名专家作了专题讲座,与会代表进行交流讨论,使大家对健康科学的新概念及倡导推行健康科学的意义与策略有了新的认识,明确老年病管理要以老年保健对象为中心,以家庭为基本

甘肃省卫生厅关于成立甘肃省毕业后医学教育委员会的通知

甘肃省卫生厅关于成立甘肃省毕业后医学教育委员会 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甘肃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原甘肃省卫生厅) •【公布日期】2006.05.30 •【字号】 •【施行日期】2006.05.30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卫生医药、计划生育综合规定 正文 甘肃省卫生厅关于成立甘肃省毕业后医学教育委员会的通知各市、州卫生局,省直医疗单位,兰州大学第一、二医院,甘肃中医学院附属医院: 省卫生厅决定,从今年起在省级医院开展毕业后医学教育工作。为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促进我省毕业后医学教育工作规范有序的发展,保证毕业后医学教育质量,与国家即将建立的专科医师培训制度接轨,特成立甘肃省毕业后医学教育委员会。 甘肃省毕业后医学教育委员会由省卫生厅、省中医管理局、兰州军区联勤部卫生部、部分市(州)卫生局、高等学校、社团组织和医疗卫生机构的领导及专家共同组成。 甘肃省毕业后医学教育委员会的任务是在省卫生厅的领导下,在卫生部毕业后医学教育委员会的业务指导下,对全省毕业后医学教育工作进行监督、协调和管理;开展全省毕业后医学教育政策的研究;拟定全省毕业后医学教育规划和管理办法,并组织实施。 甘肃省毕业后医学教育委员会下设办公室,执行委员会决议,落实委员会确定

的各项工作,处理日常事务。办公室设在卫生厅科教处。 附件:1、甘肃省毕业后医学教育委员会章程 2、甘肃省毕业后医学教育委员会成员名单 二〇〇六年五月三十日附件1: 甘肃省毕业后医学教育委员会章程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为加强和规范毕业后医学教育,成立甘肃省毕业后医学教育委员会(以下简称“甘肃省委员会”)。 第二条甘肃省毕业后医学教育委员会是在省卫生厅领导下,对全省毕业后医学教育工作进行研究、指导、协调和质量监控的组织。 第二章任务 第三条甘肃省委员会的任务是在卫生部毕业后医学教育委员会的业务指导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开展全省毕业后医学教育政策、规划的研究;指导、协调全省毕业后医学教育工作。具体职责如下: 一、贯彻落实卫生部有关毕业后医学教育的方针、政策,根据我省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地开展工作; 二、研究并提出全省毕业后医学教育的总体规划和实施计划; 三、按照卫生部专科医师培训普通专科和亚专科培训专业目录及卫生部委员会制订的各普通专科和亚专科医师培训基地标准,审批全省普通专科医师培训基地,报卫生部委员会备案,初审全省亚专科医师培训基地,报卫生部委员会批准。对培训基地进行监督、检查和评估; 四、按照卫生部委员会制定的各普通专科和亚专科医师培养标准,对全省专科医师培训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和评估,公布相关信息,组织工作研讨与经验交流活

甘肃省医学会专业委员会组织管理办法(试行)

甘肃省医学会专业委员会组织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甘肃省医学会专业委员会的管理,根据国务院《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中华医学会专科分会管理规定》和《甘肃省医学会章程》规定,结合本会工作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甘肃省医学会专业委员会的组织建设、日常工作和学术活动管理,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甘肃省医学会专业委员会是甘肃省医学会领导下的非独立法人学术分支机构,负责组织本专业的学术活动,不另订章程。专业委员会可根据需要设立专业学组。 第四条甘肃省医学会专业委员会的命名方式为:"甘肃省医学会×××专业委员会"。 第二章专业委员会的职责和工作制度 第五条甘肃省医学会专业委员会承担下列任务: (一)组织本专业委员会的学术交流活动,组织会议、审定学术论文,推荐优秀论文和科普作品,推荐优秀科研成果; (二) 组织本专业的医师培训和继续医学教育,推广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 (三) 发现、推荐、培养本专业优秀中青年人才,团结本专业技术人员,反映他们的意见、要求和建议;

(四) 掌握本专业的国内外科技动态,承接相关学术咨询任务及时向有关部门提出学科发展和医学科技发展建议; (五) 指导各市州医学会相关专业委员会的学术活动; (六) 领导本专业委员会下设的专业学组的工作; (七) 完成甘肃省医学会交办的其他任务。 第六条专业委员会职责包括: (一)根据甘肃省医学会的总体规划和专业委员会承担的任务,制定专业委员会本届任期的工作规划、年度计划及实施方案; (二)组织领导本专业委员会学术交流、继续医学教育活动和科学普及工作; (三)组织实施本专业委员会自身建设,受理本专业委员会委员的建议和意见; (四)组织编发本专业委员会工作总结、会议纪要、工作简报、活动大事记; (五)向甘肃省医学会报告工作。 第七条专业委员会贯彻民主办会原则,实行主任委员领导下的分工负责制,重大事项须经专业委员会委员会全体会议讨论决定,并及时向甘肃省医学会报告。专业委员会委员全体会议每年至少召开一次,会议的时间、地点和内容须预先通知甘肃省医学会,会议纪要须及时上报和下发。 第八条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职责包括: (一)遵守学会章程,率领与组织专业委员会贯彻办会宗旨及会员

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兰州大学全日制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014版) 适用于2015级及以后 兰州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培养体系一.学科概况 临床医学是研究疾病的病因、诊断、治疗和预后,提高临床治疗水平,促进人体健康的科学。它根据病人的临床表现,从整体出发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和病理过程,进而确定诊断,通过治疗和预防以最大程度上消除、控制或延缓疾病,恢复病人健康,减轻病人痛苦,提高病人生活质量,保护劳动力。 临床医学是一门历史悠久的科学。早期的临床医学仅仅是对疾病现象的观察和尝试性治疗的总结,即天然和本能的经验医学。而后人们将物理学的原理用于体格检查,设计出如听诊器等简单工具,并形成了西医体格检查之望、触、叩、听等方法。随着解剖学研究的深入,血液循环系统的发现,特别是显微镜、X射线用于临床诊断等,使临床医学在疾病认识和研究等方面不断取得突破。以青霉素的发现和磺胺等抗菌药物化学合成为代表的生物学、化学研究的突破以及工业化时代的到来,使疾病治疗效果得到显著提升;无菌概念的形成和发展,麻醉药品的研发与使用为手术治疗奠定了基础,外科学从此得到长足发展。现代临床医学的理论知识体系框架形成于18世纪。迄今,临床医学学科建设 日臻完善,学科分类日趋精细,逐渐形成了许多分科和专业。譬

如内科学、儿科学、老年病学、神经病学、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皮肤病与性病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临床检验诊断学、妇产科学、眼科学、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肿瘤学、康复医学与理疗学、运动医学、麻醉学、急诊医学和疼痛医学等。近年来,重症医学、疼痛医学、再生医学、器官移植学等新兴研究方向也越来越得到重视。 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和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现代医学模式不断发生着显著变革。20世纪70年代以后,“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bio-psycho-social medical model)逐步取代传统生物医学模式,从生物、心理、社会全面结合的角度理解人的生命、疾病和健康,更加重视人的社会生存状态。20世纪90年代,循证医学带来了临床医学的又一次新的变革,其核心思想是有证可循,有据乃行,在医疗决策中遵循客观的临床科学研究产生的最佳证据,将临床证据、个人经验与患者的实际状况和意愿三者紧密结合,从而制定出科学的防治策略,以达到治疗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命质量的目的。 随着对人类生命与健康规律的认识趋向整体,对疾病控制策略的建构趋向系统,临床医学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即走向“4P”(预防性Preventive、预测性Predictive、个体化Personalized、参与性Participatory)医学模式。这将为解决长期困扰人类的很多重大疾病,如恶性肿瘤、糖尿病、高血压、神经和精神疾病等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开辟新途径。此外,传统的临床实践与基础研究被一系列的障碍分割,而转化医学努力在其间建立更直接的联系,进而促进基础医学研究成果的转化,为临床医学的快速发展提供新的科技动力。 二.培养目标

甘肃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甘肃省卫生厅关于表彰全省医德医风建设标兵和先进个人的决定

甘肃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甘肃省卫生厅关于表彰全省医德医风建设标兵和先进个人的决定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甘肃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甘肃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原甘肃省卫生厅) •【公布日期】2012.02.02 •【字号】甘卫宣发[2012]21号 •【施行日期】2012.02.02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医疗机构与医师 正文 甘肃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甘肃省卫生厅关于表彰全省医德医风建设标兵和先进个人的决定 (甘卫宣发〔2012〕21号) 各市(州)文明办、卫生局,甘肃矿区文明办、卫生局,省卫生厅直属各单位,兰州大学第一、二医院,甘肃中医学院附属医院: 为了充分发挥行业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引导和激励广大医务工作者自觉参与到以医德医风建设为主题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来,进一步提高全省卫生行业精神文明建设的质量和水平,自2009年以来,省文明办和省卫生厅在全省卫生行业联合开展医德医风建设先进个人和标兵评选活动。今年各市(州)文明办、卫生局和省卫生厅直属各单位按照省文明办和省卫生厅有关要求,坚持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原则,严格审核把关,积极推荐了一批医德医风建设先进典型。省文明办、省卫生厅在各地、各单位推荐的基础上,经过组织审核和复评、公示,决定授予王楠等10名同志“全省医德医风建设标兵” 荣誉称号(附件1),授予郭茜等100名同志“全省医德医风建设先进个人”荣誉称号(附件2)。

当前,我省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已进入整体推进和全面攻坚的重要时期,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对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尤其是医德医风建设工作寄予厚望。希望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认真贯彻落实省文明办、省卫生厅《关于加强卫生行业文明单位创建工作的通知》(甘卫宣发〔2009〕239号)精神,以医德医风建设先进个人和标兵评选为契机,广泛深入地开展以医德医风建设为主题,以提升行业文明程度为目标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进一步提高全省卫生行业精神文明建设的质量和水平。希望受表彰的先进典型以身作则,充分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带动广大医务工作者为发展卫生事业、构建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同时要继续保持谦虚谨慎的良好作风,再接再厉,再创佳绩,为引领卫生行业新风尚发挥更大的作用。希望全省广大医务工作者以先进典型为榜样,积极主动地学习他们的先进事迹,学习他们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尚品格,学习他们廉洁奉公、一切为病人着想的高尚医德,努力塑造卫生行业良好的社会形象,更好地为人民健康服务。 附件: 1.全省医德医风建设标兵名单 2.全省医德医风建设先进个人名单 二〇一二年二月二日附件1: 全省医德医风建设标兵(10名) 王楠(女)省人民医院心内二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 易彬(女)省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主任、主任医师 田尤新省肿瘤医院外科副主任、主任医师 路晓力(女)白银市平川区宝积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主治医师李庚庆阳市人民医院ICU科主任、副主任医师 苏亚平平凉市庄浪县中医院副主任医师 张红巧(女)陇南市宕昌县妇幼保健站副主任医师

甘肃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举办全省全科医学师资培训班的通知

甘肃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举办全省全科医学 师资培训班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甘肃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原甘肃省卫生厅) •【公布日期】2014.06.09 •【字号】 •【施行日期】2014.06.09 •【效力等级】地方工作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机关工作 正文 甘肃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举办全省全科医学师资培 训班的通知 各市、州卫生局(卫生计生委): 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国发﹝2011﹞23号)和甘肃省政府《关于印发甘肃省建立全科医生制度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甘政发〔2012〕46号),加快推进我省全科医生培养步伐,省卫生计生委决定于2014年7月起举办全省全科医学师资培训班。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培训时间及地点 本次培训班于2014年 7月11日至 8月8日在平凉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举办,参加培训人员于7月10日在平凉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继续教育学院办公楼四楼407室报到。 二、培训对象 培训对象为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学带教老师。由各市州按省卫生计生委分配名额(见附件1),从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选派。要求学员具有医学相关专业专科及以上学历、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优先在全科医生

转岗培训实践基地选派人员。 三、相关要求 (一)学员需持个人有效证件及单位介绍信按时报到。 (二)学员往返交通费由学员回原单位报销。 (三)各市州卫生局(卫生计生委)要高度重视此次培训,协调学员所在单位,保障学习时间,加强学员管理,将学员的培训情况纳入其本人年终考核内容,学员无特殊情况不得请假或退出培训。 (四)各市州卫生局(卫生计生委)于2014年6月20日前将本地参加培训人员名单报省卫生计生委科教处。 联系人:余斐 联系电话:(0931)4818168 电子邮箱:**************** 附件:1.2014年全省全科医学师资培训名额分配表; 2.2014年全省全科医学师资培训人员报名表; 3.2014年全省全科医学师资培训实施方案。 以上附件在省卫生计生委官网最新公文栏目里下载。 甘肃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2014年6月9日附件1:

甘肃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印发甘肃省医疗服务多元化监管工作方案的通知

甘肃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印发甘肃省医疗服务多元 化监管工作方案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甘肃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公布日期】2021.05.14 •【字号】甘卫法监函〔2021〕205号 •【施行日期】2021.05.14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卫生监督 正文 关于印发甘肃省医疗服务多元化监管工作方案的通知 各市州、兰州新区、甘肃矿区卫生健康委员会,委属委管各医疗卫生机构,省卫生健康委综合监督局,相关行业学(协)会: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开展医疗服务多元化监管工作的通知》(国卫办监督函〔2021〕150号),为全面推进医疗服务多元化监管工作,结合我省实际情况,制定了《甘肃省医疗服务多元化监管工作方案》,现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甘肃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1年5月14日

甘肃省医疗服务多元化监管工作方案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改革完善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制度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8〕63号)和《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改革完善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制度的实施意见》(甘政办发〔2019〕38号)精神,按照《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开展医疗服务多元化监管工作的通知》(国卫办监督函〔2021〕150号)要求,为进一步推动全省医疗服务多元化监管责任到位、措施到位,结合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全力推进医疗服务领域监管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手段创新,医疗机构有效落实依法执业主体责任,政府监管主导责任得到显著加强,行业组织自律作用有效发挥,社会监督机制持续健全,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分工明确、科学高效的医疗服务多元化监管体系基本建立。 二、工作任务 (一)落实医疗机构依法执业主体责任 1.开展依法执业自查。按照国家卫生健康委《医疗机构依法执业自查制度实施办法》《医疗机构依法执业指引》要求,指导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建立依法执业自查制度,按照要求定期开展全面自查、专项自查和日常自查,对自查中发现的违法执业行为立即整改,并建立相应的依法执业奖惩机制,提升依法执业意识,规范执业行为。加强对医务人员依法执业培训,将培训情况纳入日常监督检查内容。 2.建立依法执业承诺制度。在医疗机构推行依法执业公开承诺制度,医疗机构对照依法执业自查要求,在院内醒目位置公示由医疗机构法定代表人签署的《医疗机构依法执业承诺书》,接受社会监督。医务人员与医院签订依法执业承诺书,医务人员的依法执业情况将纳入本人年度考核,并与绩效分配、评先评优、职称晋升、信用管理等挂钩。

甘肃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等六部门关于印发甘肃省进一步规范医疗行为促进合理医疗检查实施意见的通知

甘肃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等六部门关于印发甘肃省进一步规范医疗行为促进合理医疗检查实施意见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甘肃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公布日期】2021.05.25 •【字号】甘卫医政发〔2021〕46号 •【施行日期】2021.05.25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医政医管综合规定 正文 关于印发甘肃省进一步规范医疗行为促进合理医疗检查实施 意见的通知 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兰州新区管委会: 经省政府同意,现将《甘肃省进一步规范医疗行为促进合理医疗检查实施意见》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甘肃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甘肃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甘肃省财政厅甘肃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甘肃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甘肃省医疗保障局 2021年5月25日

甘肃省进一步规范 医疗行为促进合理医疗检查实施意见 为进一步规范医疗行为,促进合理检查,提高医疗资源利用效率,降低医疗费用,改善人民群众就医体验,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等8部委《关于进一步规范医疗行为促进合理医疗检查的指导意见》(国卫医发〔2020〕29号)相关要求,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加强医疗管理,进一步规范医疗行为 (一)加强依法执业。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要严格落实《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护士条例》等法律法规,按照核准的诊疗科目、执业范围等从事诊疗活动,严禁出现未经核准或超出执业范围开展有关医疗行为的情况。加强医疗机构、医师、护士电子证照管理,保障医务人员及社会公众的合法权益。落实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有关要求,加强对限制类医疗技术临床应用,严格实行备案制度。(省卫生健康委负责)(二)完善诊疗规范体系。医疗机构要严格落实医疗管理的主体责任,加强对医务人员医疗行为规范性的监督管理,按照国家制定的临床诊疗指南、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合理用药指导原则、临床路径等有关行业管理规定,将明确和细化的各病种诊疗规范、用药指南、临床路径等,通过电子病历、知识库、智能审核等多种方式,以电子化形式嵌入医务人员工作站,促进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治疗。(省卫生健康委负责) (三)加强医疗行为管理。医务人员应当遵循医学科学规律,遵守有关临床诊疗技术规范和各项操作规范以及医学伦理规范,根据患者病情需要,使用适宜技术和药物,合理诊疗,因病施治。医疗机构要建立大型医用设备检查适宜性点评制

甘肃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公布2015年度甘肃省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支农队员名单的通知

甘肃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公布2015年度甘肃省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支农队员名单的 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甘肃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办公室 •【公布日期】2015.04.10 •【字号】甘卫办基层函〔2015〕163号 •【施行日期】2015.04.10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医疗机构与医师 正文 关于公布2015年度甘肃省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支农队 员名单的通知 甘卫办基层函〔2015〕163号 各市州卫生计生委(卫生局),委属各单位,兰州大学第一、二医院,甘肃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各有关单位: 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相关文件精神,2015年我省继续实施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现将支援、受援医疗卫生机构和人员名单予以公布(详见附件),并提

出如下要求: 一、按时对接进点 支援二级及以上医院的时间为:2015年4月20日到2015年10月19日;支援乡镇卫生院的时间为:2015年4月20日至2016年4月19日。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要务必于4月22日前以市(州)为单位,召开由受援单位负责人、支农队员参加的启动动员大会,建立对接关系,学习相关规定要求。受援单位和支援单位、受援单位和支农队员要对受援单位、受援科室认真评估,结合支农队员专业实际,制定详实的《支农工作协议书》,并按协议要求抓好落实。受援县(市、区)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要确定1名支农队长,支援单位在每个受援点确定1名组长,队长和组长要协助做好日常事务的协调和支农队员的和管理工作。 二、严格请销假制度 支农队员请假3天以内由受援单位负责人批准;3日以上7日以内由受援单位负责人批准并报当地监督机构批准备案;7日以上10日以内须逐级上报受援市州监督机构批准备案,并抄报同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原则上请假10日以上不予批准,确因特殊原因需请假者,应逐级报省级监督机构批准,请假期满后,应及时向批准机构销假。凡发现管理不严、弄虚作假、欺上瞒下、“万能请假条”等问题,省卫生计生委将在全省通报,受援单位领导推迟2年晋升上一级职称;晋升中级以上职称人员可参加考试,但推迟2年聘任,调整工资延缓1年;受援单位和支农队员年内不得评优选先。

甘肃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建立甘肃省卫生健康委职业健康专家库的通知

甘肃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建立甘肃省卫生健康委职 业健康专家库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甘肃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公布日期】2021.01.18 •【字号】甘卫职健函〔2021〕21号 •【施行日期】2021.01.18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职业与放射卫生 正文 关于建立甘肃省卫生健康委职业健康专家库的通知 各市州、甘肃矿区、兰州新区卫生健康委,省疾控中心,省卫生健康委综合监督局,委属委管有关医院,其他有关单位: 近几年来,原安监部门职业卫生专家和原卫生系统职业病鉴定、放射卫生专家在我省职业健康监管工作中提供技术支持和保障,发挥了积极作用。为适应工作需要,更好地开展职业健康监督管理工作,我委拟在原有专家库的基础上,补充完善省卫生健康委职业健康专家库。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专家库组成 省卫生健康委职业健康专家库下设综合组、职业卫生组、放射卫生组、职业病诊疗组、职业病鉴定组等5个专业组。各专业组根据工作范围细分到相应的专业领域。 二、专家推荐及聘任

不论是否属于原安监部门职业卫生专家库和原卫生系统职业病鉴定、放射卫生专家库专家,本次均需要进行单位推荐和审核。专家推荐条件、推荐与聘任程序见附件1。 三、推荐资料报送 (一)申报候选专家应如实填写《甘肃省卫生健康委职业健康专家推荐表》(附件2),根据所从事工作和专长、工作经历选择专家组及擅长的专业领域。除推荐表外,还应提供:大学毕业证书、最高学历证书复印件;职称证书、相关专业资格证书复印件;身份证复印件;职业健康相关重要研究成果、发表论文及专著的有关佐证材料,与工作业绩、奖励相关的佐证材料。 (二)各地、各单位可收集资料后集中报送,也可由申请专家自行报送。请于2021年3月1日前将相关资料(纸质版及电子版)报送至省卫生健康委。联系人:权红霞,联系电话************,电子信箱****************,联系地址:兰州市白银路220号省卫生健康委职业健康处。 四、有关要求 (一)各地、各有关单位要高度重视,认真组织做好专家推荐工作,把通知精神传达到所属单位,以及本地院校、行业学(协)会、企事业单位等相关单位,尽量扩大知晓面,吸引符合条件的专家自愿申请入库。 (二)各地、各有关单位对推荐专家的有关情况审核上要严格把关,确保选拔出一批专业素质较高,能代表本地、本单位工作水平的专家参与到全省职业健康监管工作。 (三)各市州卫生健康部门可结合本地实际,建立本地区职业健康专家库及管理办法。 附件:1.甘肃省卫生健康委职业健康专家库管理办法

甘肃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办公室关于举办2015年全省腹腔镜技能大赛的通知

甘肃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办公室关于举办2015年 全省腹腔镜技能大赛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甘肃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办公室 •【公布日期】2015.08.18 •【字号】甘卫办人事函〔2015〕477号 •【施行日期】2015.08.18 •【效力等级】地方工作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卫生医药、计划生育综合规定 正文 甘肃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办公室关于举办2015年全省腹 腔镜技能大赛的通知 甘卫办人事函〔2015〕477号 各市(州)卫生计生委(卫生局)、甘肃矿区卫生局,委属各医院,兰州大学第一、二医院,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为进一步加强全省卫生计生人才队伍建设,激励广大卫生计生专业人员立足岗位钻研技术的热情,推动卫生计生系统技术比武活动的深入开展,根据省卫生计生委《关于2015年全省卫生计生行业岗位练兵技术比武活动安排的通知》(甘卫办

便函〔2015〕10号)要求,决定举办全省腹腔镜技能大赛,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组织领导 本次大赛由省卫生计生委主办、省人民医院承办。 二、时间地点 报到时间:2015年10月8日;初赛时间:2015年10月9日-10日;决赛时间:2015年10月11日。 报到地点:万商国际大酒店(兰州市东岗东路2704号C座) 比赛地点:甘肃省人民医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 三、参赛对象及名额分配 参赛对象为全省各级各类医疗卫生单位从事普通外科工作的医务人员。由各市(州)卫生计生委(卫生局)、委属各医院,兰州大学第一、二医院,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各大型厂矿企业医院组队参加,不接受个人报名。报名人员经资格审查合格后,方可参赛。 每个市(州)可选派1家三级医院和2家二级医院共3支代表队,委属各医

甘肃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甘肃省卫生厅关于调整优化部分医疗服务项目价格的通知

甘肃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甘肃省卫生厅关于调整优化部分医疗服务项目价格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甘肃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甘肃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原甘肃省卫生厅) •【公布日期】2012.03.28 •【字号】甘发改收费[2012]410号 •【施行日期】2012.04.01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价格 正文 甘肃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甘肃省卫生厅关于调整优化部分 医疗服务项目价格的通知 (甘发改收费〔2012〕410号) 省管各医疗机构,各市、州发展改革委、物价局、卫生局: 为进一步完善医疗服务价格,减轻病患者负担,推动我省中医药事业发展,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卫生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印发改革药品和医疗服务价格形成机制的意见的通知》(发改价格〔2009〕2844号)要求,经研究,决定调整优化我省部分医疗服务项目价格,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降低检查和治疗项目基准价格 在规范医疗服务项目价格的基础上,继续降低偏高的医用设备和检查治疗价格,此次降低核素内照射治疗和耳部诊疗共25项检查治疗项目基准价格。降低的检查和治疗项目基准价格请按附件1规定执行。 二、调整中医骨伤类项目基准价格

按照合理补偿中医诊疗成本,逐步提高中医和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的原则,决定对27项中医骨伤类项目基准价格进行适当调整。中医骨伤类项目基准价格请按附件2规定执行。 上述降低和调整的医疗服务项目基准价格的浮动幅度按原《省物价局省卫生厅关于下发<甘肃省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方案>的通知》(甘价费〔2004〕321号)规定执行。 三、省管各医疗机构必须严格执行本通知规定,做好收费公示工作,并到省发展改革委办理《收费许可证》变更手续。各级医疗机构要进一步规范医疗机构的价格行为,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减轻患者不合理的负担,严禁在医疗服务过程中乱加价乱收费。 四、各市、州价格、卫生主管部门要切实加强本市州医疗服务价格管理,按照本次调整优化的医疗服务项目价格的要求,尽快制定和完善本地相应医疗服务价格。 现行医疗服务项目价格中的相关项目价格与此规定不符的按本通知规定执行。 本通知自2012年4月1日起执行。 附件:1.降低的检查和治疗项目基准价格表(第三批)(略) 2.调整的中医骨伤类项目基准价格表(略) 二○一二年三月二十八日

甘肃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办公室关于举办全省丙型肝炎临床治疗与管理培训班的通知

甘肃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办公室关于举办全省丙型肝炎临床治疗与管理培训班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甘肃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办公室 •【公布日期】2015.05.21 •【字号】甘卫办疾控函〔2015〕275号 •【施行日期】2015.05.21 •【效力等级】地方工作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卫生医药、计划生育综合规定 正文 关于举办全省丙型肝炎临床治疗与管理培训班的通知 甘卫办疾控函〔2015〕275号 各市州卫生计生委(卫生局),委属各医疗机构,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甘肃中医学院附属医院,甘肃矿区卫生局: 为加强我省丙肝防治工作,促进丙肝有效规范治疗、合理报告和积极预防,受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委托,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于2015年6月、8月分别在兰州市和天水市举办两期全省丙型肝炎临床治疗和管理培训班(国家丙肝防治系列培训项目),届时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将委派国家级师资队伍亲临授课。现将有关

事宜通知如下: 一、培训内容 (一)丙肝流行状况和防治策略; (二)丙肝自然史及危险因素; (三)丙肝的诊断; (四)丙肝的治疗及不良反应处理; (五)丙肝病人的管理及影响疗效的因素; (六)丙肝病例报告现状及要求; (七)丙肝病人的咨询及宣传教育; (八)医疗机构在丙肝防治工作中的作用。 二、培训时间 (一)第一期(包括省级医疗卫生机构、兰州市、嘉峪关市、金昌市、白银市、武威市、张掖市、酒泉市、甘肃矿区),6月10日报到,11、12日培训,13

日离会。 (二)第二期(包括天水市、平凉市、庆阳市、陇南市、临夏州、甘南州):8月24日报到,25、26日培训,27日离会。 三、培训地点 第一期:兰州市兰州饭店(地址:城关区东岗西路486号,电话:0931-*******,4639091)。 第二期:天水华辰大酒店(地址:天水市秦州区岷山路东桥头,电话:0938-*******)。 四、培训人员 省、市(州)及县区综合医院和传染病专科医院相关科室从事丙肝治疗工作的临床医师各1人(名额分配见附件1)。请各市(州)卫生计生委(卫生局)按照分配名额及本地区丙肝疫情分布情况安排人员参加培训。 五、其他事项 (一)参会人员培训期间食宿由培训班承担,交通费用自理。 (二)请各市州卫生计生委(卫生局)汇总本市州及所辖县市区培训人员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