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三章《常用设备与工具的使用和保养》系列教案

第三章《常用设备与工具的使用和保养》系列教案

第三章《常用设备与工具的使用和保养》系列教案
第三章《常用设备与工具的使用和保养》系列教案

第三章《常用设备与工具的使用和保养》系列教案

【章节课题】第三章第一节常用设备的使用和保养

【教学目的】

1. 掌握蒸汽蒸煮灶、烘烤炉、炉灶的使用和保养方法;

2. 掌握案板、锅、各种加工机械的使用和保养方法;

【教学重点】

1. 蒸汽蒸煮灶、烘烤炉、炉灶的使用和保养方法;

2. 案板、锅、各种加工机械的使用和保养方法;

【教学难点】

1. 蒸汽蒸煮灶、烘烤炉、炉灶的使用和保养方法;

2. 案板、锅、各种加工机械的使用和保养方法;

【教学方法】讲授法、实训法

【教学时间】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节常用设备的使用和保养

在面点制作中,各品种的最后完成,都必须通过使用不同的器具才能实现,而每一种器具,都有其不同的使用方法和技巧。设备、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技巧,是面点制作技术中十分重要的技术,掌握各种设备、工具的使用技术,可以使面点制作更加规范化,从而提高产品质量,增加产品数量。

一、蒸汽蒸煮灶

蒸汽蒸煮灶是目前厨房中广泛使用的一种加热设备。一般分为蒸箱和蒸汽压力锅两种。它们的特点是:炉口、炉膛和炉底通风口都很大,火力较旺,操作便利,既节省燃料又干净。

(一)蒸箱的使用

蒸箱是利用蒸汽传导热能,将食品直接蒸熟。它与传统煤火蒸笼加热方法比较,具有操作方便,使用安全,劳动强度低,清洁卫生,热效率高等特点。

使用方法:将生坯等原料摆屉后推入箱内,将箱门关闭,拧紧安全阀门,打开蒸汽阀门。根据熟制原料及成品质量的要求,通过蒸汽阀门调节蒸汽的大小。制品成熟后,先关闭蒸汽阀门,待箱内外压力一致时,打开箱门取出屉。蒸箱使用后,要将箱内外清洗打扫干净。

(二)蒸汽压力锅的使用

蒸汽压力锅是热蒸汽通入锅的夹层与锅内的水交换热能,使水沸腾,从而达到加热食品的目的。它克服了明火加热易改变食品色泽和风味,甚至焦化的缺点,在面点工艺中,常用来熬制糖浆、浓缩果酱及炒制豆沙馅、莲蓉馅和枣蓉馅等。

使用方法:锅内倒入原料或生坯,将蒸汽阀门打开加热。根据制品的需要加水,待水沸腾蒸发。加热结束后,先将热蒸汽阀门关闭,搅动手轮或按开关将锅体倾斜,倒出锅内的水和残渣,将锅洗净,复位。

在使用蒸汽加热设备时应注意:

第一,进汽压力不超过使用加热设备的额定压力。

第二,不随意敲打、碰撞蒸汽管道。发现设备或管道有跑、冒、漏、滴现象要及时修理。

第三,经常清除设备和输汽管道的污垢和沉淀物,防止因堵塞而影响蒸汽传导。

二、烘烤炉

(一)电热烘烤炉

电热烘烤炉是目前大部分饭店、宾馆面点厨房必备的一种设备。它主要用于烧烤各类中西糕点。常用的有单门式、双门式和多层式烘烤炉。电热烘烤炉的使用主要是通过定温、控温、定时等按键来控制,温度一般最高能达到300℃,可任意调节箱内上下温度,控制系统性能稳定。

使用方法:首先打开电源开关,根据品种要求,将控温表调至所需要的温度,当烘烤炉达到规定温度时,将摆好生坯的烤盘放入炉内,关闭炉门,将定时器调至所需烘烤时间,待品种成熟后取出,关闭电源。待烤盘凉透后,应将烘烤炉清洗干净晒干,摆放在固定处。

(二)燃烧烘烤炉

燃烧烘烤炉是以煤、煤气等作为燃料的一种加热设备。它通过调节火力的大小来控制炉温。在使用上和卫生保洁上与电热烘烤炉一样,但不如电热烘烤炉方便。

三、炉灶

(一)煤气灶

煤气灶是使用煤气、液化气、天然气等可燃气体为燃料的炉灶。由灶面、炉圈、燃烧气、输气管道、控制阀及储气罐等组成。灶体结构为不锈钢制成。煤气灶的点火可采用引火棒、电子引燃器等。控制阀可调节,以控制火力大小及熄火。煤气灶可随用随燃,易于控制,清洁卫生。

(二)燃油灶

燃油灶是以油为燃料的燃烧炉灶,其优点和性能结构与煤气灶相似,但就经营成本来说,更优于煤气灶。不过它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如燃烧时噪声较大,并且点火没有煤气灶方便自如。使用燃油灶需要操作人员具有一定的操作水平,掌握操作规律。

(三)电炸炉

电炸炉分为单缸和双缸两种,主要由油槽、炸筛、温控器及发热电管组成,由不锈钢材料制成。操作比较方便安全,可根据炸制的点心品种和数量自由调节温控器,温度一到即自动停止加热,安全性能很好,同时,炸制出的成品受热均匀、色泽美观。电炸炉是炸制面点的好帮手。

(四)矮仔炉

矮仔炉分为单头和双头两种,有燃气及燃油等几种类型,其规格、尺寸、大小,可根据厨房面积设计确定,主要用于煲汤、熬制稀饭、制作卤水等。

(五)平炉

平炉是一种灵活方便的小型炉,适用于平锅等器具,具有火力均匀、加热快速、能耗低、移动方便、清洁卫生、结构简单、温度可调节的特点。可用于锅贴、生煎、摊春卷皮、摊煎饼等食品的熟制。

四、锅

(一)双耳锅

双耳锅属于炒锅类,大小规格不等,分为手工打制和机械加工两种,前者比较厚实,较重,经久耐用,一般火烧不易变形,主要用于炒制馅心、炒面、炒饭或氽炸面点。机械加工类炒锅,锅身光洁度高、厚薄均匀、锅身轻、传热快,但耐用性没有手工打制的锅长。

(二)平底锅

平底锅又叫平锅,沿口较高,锅底平坦,一般适用煎锅贴、生煎馒头,烙制各种饼类等面点。

(三)不粘锅

不粘锅是由一种合成材料涂于金属锅表面制成,大小规格不等,圆形、深沿、平底、带柄。特点是煎制或烙制食物受热均匀,不粘底,但在使用过程中,不能用金属铲翻动锅内食物,而应用木铲翻动,防止不粘层被破坏而影响锅的使用效果。

(四)电蒸锅

电蒸锅是利用电能来蒸制食品的器具,锅内的水通过电加热产生蒸汽使点心成熟。电蒸锅由不锈钢材料制成,外表成圆形,上面有三个圆形的孔洞是放笼屉蒸制用的。电蒸锅传热较快、蒸汽足,有高、中、低三档开关调节蒸汽的大小,使用方便,清洁卫生。

五、加工机械

(一)和面机

和面机又称拌粉机,主要用于拌和各种粉料,它是利用机械运动将粉料和水或其他配料拌和成面坯。形式有铁斗式、滚筒式、缸盆式等。它主要由电动机、传动装置、面箱搅拌器和控制开关等部件组成,工作效率比手工操作高5~10倍。

使用方法:使用时应先清洗料缸,再把所需拌和的面粉投入缸内,然后启动电动机,在机器运转中把适量的水一次性徐徐加入缸内,一般需要4~8 min的时问,即可成面团。注意必须在机器停止运转后方可取出面团。

和面后应将面缸、搅拌器等部件清洗干净。

(二)多功能搅拌机

多功能搅拌机是综合打蛋、和面、拌馅、绞肉等功能为一体的食品加工机械。主要用于制作蛋糕(搅拌蛋液),是面点制作工艺中常用的一种机械。它由电动机、传动装置、搅拌器和蛋桶等部件组成,利用搅拌器的机械运动将蛋液打起泡,工作效率较高。

使用方法:将蛋液倒入蛋桶内,加入其他辅料,将蛋桶固定在打蛋机上。启动开关,根据要求调节搅拌器的转速,蛋液抽打达到要求后关闭开关,将蛋桶取下,将蛋液倒入其他容器内。

使用后要将蛋桶、搅拌器等部件清洗干净,存放于固定处。

(三)多功能粉碎机

多功能粉碎机主要用于粳米、糯米等粉料的加工,分为人工和电动两种。它是利用传动装置带动石磨或以钢铁制成的磨盘转动,将大米或糯米等磨成粉料的一种机具。多功能粉碎机的效率高,磨出的粉质细,以水磨粉为最佳。

使用方法:启动开关,将水与米同时倒入孔内,边下米边倒水,将磨出的粉浆倒人专用的布袋内。

使用后须将机器的各个部件及周围环境清理干净。

(四)轧面机

轧面机是用以压制片状面制品的面食机具。一般由滚筒、切面刀的传动机构及滚筒间隙的调整机构组成。采用圆柱滚压的成形原理。

使用方法:先启动电动机,待机器运转正常后,将和好的面放人,经压面滚筒反复挤压即成面皮,可压制面片、馄饨皮等。切面刀可分为粗细不同齿牙,牙数越多,轧出的面条越细。

(五)磨浆机

磨浆机是豆类、谷类的湿粉碎机。磨浆机可分为铁磨盘和砂轮盘两种,具有省力、维修简单等特点。

(六)绞肉机

绞肉机又称绞馅机,主要用于绞制肉馅,分为电动和手动两种类型。电动绞肉机由机架、传动部件、绞轴、绞刀和孔格栅组成。

使用方法:使用时要先将肉去皮去骨分割成小块,用专用的木棒或塑料棒将肉送入机筒内,随绞随放。肉馅的粗细,可根据要求调换刀具。

绞肉机使用后及时将各部件拆下内外清洗干净,以避免刀具生锈。

(七)馒头机

馒头机又称面坯分割器,分为半自动和全自动两种,速度快,效率高。

使用方法:将面坯自加料斗降落人螺旋输送器,由螺旋输送器将面坯向前推进,直至出料口,出料口装有一个钢丝切割器,把面坯切下落在传送带上。馒头坯质量可通过使用调节手柄进行控制。

六、案板

案板是面点制作中必备的设备,在面点制作中,绝大部分操作步骤都是在案板上

来完成的。案板的使用和保养直接关系到面点制作能否顺利进行。案板多由木质、大理石和不锈钢等制成,其中以木质案板使用最多。

(一)案板的使用

木质案板大多用厚6~7 cm以上的木板制成,以枣木制的最好,其次为柳木制的。案板要求结实牢固,表面平整,光滑无缝。在使用时,要尽量避免用其他工具碰撞,切忌当砧板使用,不能在案板上用刀切、剁原料。大理石案板多用于较为特殊的面点制作,它比木质案板平整光滑,一些油性较大的面坯适合在此类案板上进行操作。不锈钢案板主要是制作西式面点用。

(二)案板的保养

案板使用后,一定要进行清洗。一般情况下,要先将案板上的粉料清扫干净,再用水刷洗或用湿布将案板擦净即可。如案板上有较难清除的黏着物,切忌用刀用力铲,最好用水将其泡软后,再用面刮板将其铲掉。案板出现裂缝或坑洼时,需及时修补,避免积存污垢而不易清洗。

【课堂小结】

【作业布置】

1.蒸汽蒸煮灶分哪几种?

2.常用的烘烤炉有哪几种类型?

3.电热烘烤炉是通过什么按键控制温度的?

4.面点中常用的炉灶有哪些类型?

5.面点中常用的锅有哪些类型?

6.面点中常用的加工机械有哪些类型?

7.案板的使用和保养应注意哪些事项?

【章节课题】第三章第二节常用工具的使用和保养

【教学目的】

1. 掌握面杖工具、粉筛、案上清洁工具的使用和保养方法;

2. 掌握炉灶上用的工具、制馅调料工具、成形工具的使用和保养方法;

3. 掌握储物工具、着色抹油工具、衡器的使用和保养方法;

【教学重点】

1. 面杖工具、粉筛、案上清洁工具的使用和保养方法;

2. 炉灶上用的工具、制馅调料工具、成形工具的使用和保养方法;

3. 着色抹油工具、衡器的使用和保养方法;

【教学难点】

1. 面杖工具、粉筛、案上清洁工具的使用和保养方法;

2. 炉灶上用的工具、制馅调料工具、成形工具的使用和保养方法;

3. 着色抹油工具、衡器的使用和保养方法;

【教学方法】讲授法、实训法

【教学时间】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节常用工具的使用和保养

一、面杖工具

(一)擀面杖(见图3—1)

擀面杖形状为细长圆形,根据尺寸可分为大、中、小三种,大的长80~100 cm,适合擀制面条、馄饨皮等;中的长55 cm左右,适合擀制大饼、花卷等;小的长33 cm,适合擀制饺子皮、包子皮、小包酥等。

使用方法:双手持面杖,均匀用力,根据制品要求将皮擀成规定形状。

(二)单手杖(见图3—2)

单手杖又称小面杖,两头粗细一致,用于擀制饺子皮、小包酥等。使用时双手用力要匀,动作协调。

使用方法:是先把面剂子按成扁圆形,左手的大拇指、食指、中指捏住左边皮边,放在案板上,右手持擀面杖,压住右边皮的1/3处,推压面杖,不断前后转动,转动

时要用力均匀,将面剂擀成中间稍厚、边缘薄的圆形皮子。

(三)双手杖(见图3—3)

双手杖较单手杖细,擀皮时两根合用,双手同时使用,要求动作协调。主要用于擀制水饺皮、蒸饺皮等。

使用方法:将剂子按成扁圆形,将双手杖放在上面,两根面杖要平行靠拢,勿使分开,擀出去时应右手稍用力,往回擀时应左手稍用力,双手用力要均匀,这样皮子就会擀转成圆形。

(四)橄榄杖(见图3—4)

它的形状是中间粗、两头细,形似橄榄,长度比双手杖短,主要用于擀制烧卖皮。

使用方法:将剂子按成扁圆形,将橄榄杖放在上面,左手按住橄榄杖的左端,右手按住橄榄杖的右端,双手配合擀制。擀时,着力点要放在边上,右手用力推动,边擀边转 (向同一方向转动),使皮子随之转动,并形成波浪纹的荷叶边形。

(五)通心槌(见图3—5)

通心槌又名走槌,形似滚筒,中间空插入细圆柱木棒作轴心,滚筒能够灵活转动,尤其适用于擀制油酥面团和大块面坯。

使用方法:将面团包压或搓压成长方形的面坯,再将通心槌放在上面,左手按住通心槌的左端,右手按住通心槌的右端,然后用力来回擀制开面坯。擀制时用力要均匀。

以上几种面杖是面点制作中常用的工具,使用后,要将面杖擦净,放在固定处,并保持环境的干燥,避免其变形、发霉。

二、粉筛

粉筛亦称箩,主要用于筛面粉、米粉以及擦豆沙等。粉筛由绢、铜丝、铁丝、不锈钢丝等不同材料制成,随用途、形状的不同,粉筛筛眼粗细不等。如擦豆沙、制黄松糕用的是粗眼筛,做粉类点心用的筛眼较细。绝大多数精细面点在调制面团前都应将粉料过箩,以确保产品质量。

使用时,将粉料放入箩内,不宜一次放入过满,双手左右摇晃,使粉料从筛眼中通过。使用后,将粉筛清洗干净,晒干后存放固定处,不要与较锋利的工具放置在一起。

三、案上清洁工具

(一)面刮板

面刮板用不锈钢皮、铜皮、塑胶片等制成。薄板上有握手,主要用于刮粉、和面、分割面团。

(二)粉帚

粉帚以高粱穗制成,主要用于清扫案上粉料。

(三)小簸箕

小簸箕以铁皮或不锈钢皮等制成,主要用于扫粉、盛粉等。

四、炉灶上用的工具

(一)漏勺

用铁、不锈钢等制成,面上有很多均匀孔的带柄的手勺。根据用途不同有大、小两种,主要用于沥干食物中的油和水分,如捞面条、水饺、油酥点心等。

(二)网罩、爪篱

网罩、爪篱是用不锈钢或铁丝编成的凹形网罩,在边上再加一围圈箅,用于油炸食物沥油等。

(三)铁筷子

用两根细长铁棍制成。没炸食物时,用来翻动半成品和钳取成品,如炸油条、油饼等。

(四)铲子

用木板、不锈钢、铁片等制成,用以翻动、煎、烙食品,如馅饼、锅贴等。

五、制馅、调料工具

(一)刀

刀分为方刀和片刀两种。主要用于切面条、剁菜馅等。

(二)砧板

砧zhēn板有多种规格、大小,是对原料进行刀工整理的衬垫工具,一般以白果树木材制的最好,一些组织坚密的木材也可制作,现在也有用合成材料制作的。砧板主要用于切制馅料、面条等。

(三)盆

盆有瓷盆和不锈钢盆等,根据用途有多种规格,主要用于拌馅、盛放馅心等。

(四)蛋甩帚

用不锈钢制成,有大、中、小三种规格,主要用于抽打鸡蛋液等。

六、成形工具

(一)模子

用木头、薄铁皮、铜皮制成。根据用途不同,模子规格大小不等,形状各异。模内刻有图案或字样,如月饼模、蛋糕模等。

(二)印子

印子为木质材料制成,刻有各种形状,底部表面刻有各种花纹,图案及文字,坯料通过印模成形,可形成具有图案的、规格一致的精美点心食品。如定胜糕、广式月饼等。

(三)戳chuō子

用铁、铜材料制成,大小规格各异,有多种形状,如桃、花、兔等。

(四)花镊子

一般用不锈钢或铜片制成,用于特殊形状面点的成形、切割等。

(五)小剪刀

制作花色品种时修剪图案。

(六)其他工具

面点师使用的小型工具多种多样,其中一部分属于自己制作的,它们精巧细致,便于使用,如木梳、骨针、刻刀等。

七、储物工具

(一)储米、面柜

以不锈钢为多,用于盛放大米、面粉等。

(二)发面缸、盆

多用不锈钢、陶瓷等制成,有多种规格,用于发酵面团等。

八、着色、抹油工具

(一)色刷

多以牙刷为主,主要用于半成品或成品的着色。

(二)毛笔

用于面点品种的着色。

(三)排笔

用于面点品种的抹油。

九、衡器

(一)台秤

主要用于原料的称量。

(二)电子秤

主要用于各种添加剂的称量。

十、常用工具的保养

(一)编号登记,专人保管

面点厨房使用的工具种类繁多,为便于使用,应将工具放在固定的位置上,且进行编号登记,必要时要有专人保管。

(二)刷洗干净,分类存放

笼屉、烤盆、各种模具,以及铁、铜器工具,用后必须刷洗、擦拭干净,放在通风干燥的地方,以免生锈。另外,各种工具应分门别类存放,既方便取用,又避免损坏。

(三)定期消毒

案板、面杖及各种容器,用后要清洗干净,且每隔一定时间要彻底消毒一次。

(四)建立设备工具专用制度

面点厨房的设备工具要有专用制度,如案板不能兼作床铺或饭桌,屉布忌作抹布,各种盆、桶专用,不能兼作洗衣盆等。

【课堂小结】

【作业布置】

1.面点制作中常用的面杖工具有哪些类型?

2.面点制作中常用的案上清洁工具有哪些类型?

3.面点制作中常用的炉灶上用的工具有哪些类型?

4.面点制作中常用的制馅、调料工具有哪些类型?

5.面点制作中常用的成形工具有哪些类型?

6.面点制作中常用的着色、抹油工具有哪些类型?

7.面点制作中常用工具的保养措施有哪些?

【章节课题】第三章第三节常用加工机械、易燃易爆品的安全使用

【教学目的】

1. 掌握常用加工机械安全使用常识;

2. 掌握易燃易爆品的安全使用常识;

【教学重点】

1. 常用加工机械安全使用常识;

2. 易燃易爆品的安全使用常识;

【教学难点】

1. 常用加工机械安全使用常识;

2. 易燃易爆品的安全使用常识;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三节常用加工机械、易燃易爆品的安全使用

一、常用加工机械安全使用

1.定期加油润滑,减少机械磨损。如轧面机、和面机等要按时检查、加油。

2.电动机应置于干燥处,防止潮湿短路。机器开动时间不宜过长,长时间工作时应有一定的停机冷却时间。

3.机器不用时,应用布盖好,防止杂物和脏东西进入机器内部。

4.机器使用前,应先检查各部位是否完好、正常,确认正常后,再开机操作。

5.检修机器时,刀片、齿牙等小部件要小心拆卸、安装,拆下的或暂时不用的零件要妥善保存,避免丢失、损坏。

二、易燃易爆品的安全使用

1.易燃易爆品必须了解其原理后方可使用。在使用时一定要严格遵守操作程序,远离明火。

2.易燃易爆品一定要储存在固定处,并由专人负责。易燃易爆品要在容器明显位置注明其名称和性质。需避光存放的物品,要将其放人染色容器或指定容器内,放于阴凉避光处。使用时要有登记制度并写清用途、使用范围等。

【课堂小结】

【作业布置】

1. 面点制作中常用加工机械安全使用常识有哪些?

2. 面点制作中易燃易爆品的安全使用常识有哪些?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地球上的水_苏教版

教学设计 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一、教学目标 要练说,得练看。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1、了解地球上的水的分布,知道淡水资源十分缺乏。 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2、欣赏自然界美丽的水体和与水有关的自然景观。 3、知道什么是“水污染”,了解污染水对自然界和人类自身造成的灾害。

4、学生意识到节水的重要性,并知道常用的节水措施以及认识节水标志。 二、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淡水资源的缺乏,意识到节水的重要性。 三、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数据,形象的比喻以及学生的动手行动来深刻理解体会地球上可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的缺乏。 四、突破重点和难点的关键多媒体的运用 五、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搜集资料:1、地球上水的分布 2、水污染现象 3、水浪费现象 实物道具:烧杯、汤匙、滴管;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引出所提出的问题 师:同学们,知道我们生活的星球是哪个星球吗? 生:地球。 师:老师带领大家到世界各地去走走.(播放课件) 师:如果你的眼睛够亮,你会发现老师带你来的地方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第二十章 数据的分析 全章教案

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 20.1数据的代表 20.1.1平均数(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理解数据的权和加权平均数的概念 2. 使学生掌握加权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3.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还应使学生理解平均数在数据统计中的意义和作用:描述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特征数字,是反映一组数据平均水平的特征数. 二、重点、难点和难点突破的方法: 1. 重点:会求加权平均数 2. 难点:对“权”的理解 3. 难点的突破方法: 首先应该复习平均数的概念:把一组数据的总和除以这组数据的个数所得的商,叫做这组数据的平均数.复习这个概念的好处有两个:一则可以将小学阶段的关于平均数的概念加以巩固,二则便于学生理解用数据与其权数乘积后求和作为加权平均数的分子. 在教材P124“讨论”栏目中要讨论充分、得当,排除学生常见的思维障碍.讨论问题中的错误做法是学生常见错误,尤其是中差生往往按小学学过的平均数计算公式生搬硬套.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应注意提问学生平均数计算公式中分子是什么、分母又是什么?学生由前面复习平均数定义可答出分子是数据的总和、分母是数据的个数,这时教师可递进设疑:那么,题目中涉及的每个数据是每个占有耕地面积还是人均占有耕地面积呢?数据个数是指A ,B ,C 三个县还是三个县的总人数呢?这样看来小明的做法有道理吗,为什么? 通过以上几个问题的设计为学生充分思考和相互讨论交流就铺好了台阶. 要使学生更好的去理解权的意义,可以再举一些生活、学习中的例子.比如:初二(五)班有4个小组,在一次测验中第一组有7名同学得了99分,1名同学得了61分,第二组有1名同学得到了100分、7名同学得62分.能否由 2 62 10026199+< +得出第二小组平均成绩这样的结论?为什么?这个例子简单明了又便于学生想象理解,能够让学生从中体会到得 99分的7个人比1个得61分的学生对平均成绩影响更大,从而理解权的意义. 在讨论栏目过后,引出加权平均数.最好让学生将公式与小学学过的平均数计算公式作比较看看意义上是否一致,这样做利于学生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利于对加权平均数公式的理解,也利于理解“权”的意义. 三、例习题意图分析 1. 教材P124的问题及讨论栏目在教学中起到的作用. (1)这个问题的设计和讨论栏目在此处安排最直接和最重要的目的是想引出权的概念和加权平均数的计算公式. (2)这个讨论栏目中的错误解法是初学者常见的思维方式,也是已学者易犯的错误.在这里安排讨论很得当,起揭示思维误区,警示学生、加深认识的作用. (3)客观上,教材P124的问题是一个实际问题,它照应了本节的前言——将在实际问题情境中,进一步探讨它们的统计意义,体会它们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揭示了统计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重要作用. (4)P125的云朵其实是复习平均数定义,小方块则强调了权意义. 2. 教材P125例1的作用如下: (1)解决例1要用到加权平均数公式,所以说它最直接、最重要的目的是及时复习巩

(华师版初中数学教案全)第三章整式的加减

第三章整式的加减 单元要点分析 教学内容 本单元主要内容:单项式、多项式、整式等有关概念,合并同类项、去括号、整式的加减运算. 课本首先通过实例列式表示数量关系,介绍了单项式、多项式以及整式等有关概念,然后通过对具体问题的解决,类比有理数的运算律,明确了同类项可以合并的道理,明确整式加减的法则以及去括号和添活号法则.这些内容也是对前一章内容的进一步认识.本章在呈现形式上突出了整式及整式加减产生的实际背景,使学生经历实际问题“符号化”的过程,发展符号感,为探索有关运算法则设置了归纳、类比等活动,力求学生对算理的理解和法则的掌握. 三维目标 1.知识与目标 (1)了解单项式、多项式整式等概念,弄清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掌握单项式系数、次数和多项式的次数、项与项数的概念,?明确它们之间的关系. (3)理解同类项的概念,能熟练地合并同类项. (4)掌握去括号、添括号法则,能准确地去括号和添括号. (5)熟练地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 2.过程与方法 通过丰富的实例、经历观察、分析、交流、概括出单项式、多项式、整式等有关概念;经历类比有理数的运算律,探索整式的加减运算法则.发展有条理的思考及语言表达能力和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意识.通过将数的运算推广到整式的运算,在整式的运算中又不断地运用数的运算,使学生感受到认识事物是一个由特殊到一般,由一般到特殊的辩证过程. 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理解整式的概念,会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 2.难点:正确区别单项式的次数与多项式的次数,?括号前是负号时去括号或添活号易搞错符号. 3.关键:正确理解整式有关概念及明确运算步骤的依据. 课时划分 2.1 整式 2课时 2.2 整式的加减 3课时 数学活动 1课时 回顾与思考 1课时

教案浙教版八年级上册11地球上的水

教案: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1.1地球上的水【激趣导入】 听说同学们都很聪明,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条谜语:双手抓不起,一刀劈不开,煮饭和洗衣,都邀请它来。同学们猜一猜是什么? 预设:水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地球上的水。 【新课讲解】 一、水的分布 出示地球图片:让学生观察眼前呈现的大部分面积是什么颜色的?发现大部分都是蓝色的海洋,说明水覆盖了地球的大部分表面。 出示课件:地球上关于由水构成的魅力风光(包括晶莹剔透的冰川)图片。学生观看,联想生活中的水都分布在哪些地方? 预设:河流、海洋、湖泊、冰川、地下…… 小结:根据它的分布不同,我们把地球上的水分为四大类:海洋水、陆地水、生物水、大气水。大部分都是海洋水,出示各类水体的分布示意图,讲解各类水体所占的比例。(海洋水是96.53%,地球上的淡水是2.53%) 能力挑战1:找出我们可利用的淡水有哪些(区分地球上的淡水和可利用淡水之间的区别)? 小结:引导学生自主看水的比例图,找出可利用的淡水只有湖泊淡水、河流水、浅层地下水。 课件出示:一杯水(地球上全部的水),一汤匙水(地球上的淡水),一滴水(人类可利用的淡水资源)。 能力挑战2:你能证明空气中存在水吗?同桌之间相互讨论。 预设:放久了的饼干会变得潮…… 小结:地球上的水是以液态、固态、气态三种形式存在的。 二、水的循环:

创设情境“问渠哪得清是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源头在哪里?为什么会有源源不断的水送来呢?是什么力量将它送来的?我们一起跟着水去旅行。 让学生作为水分子的身份进行旅行,亲身体验水循环中水的状态变化。用Flash动画展示: 一、(海洋与海洋之间的动画):海水不断蒸发,天空中的云层不断增厚,变黑,到一定程度后,电闪雷鸣,下起了大雨。 思考:海洋水的状态发生了什么变化,它分布位置发生了什么变化? 小结:液态变化为气态,再变为液态,从海洋水变为了大气水,在转化成海洋水。 二、(陆地与陆地之间的动画):河水、湖水不断蒸发,植物蒸腾,天空中的云层不断增厚,变黑,到一定程度后,电闪雷鸣,陆地上下起了大雨。 思考:陆地水的状态发生了什么变化,它分布位置发生了什么变化? 小结:液态变化为气态,再变为液态,从陆地水变为了大气水,在转化成陆地水。 三、(海洋与陆地之间的动画):海水不断蒸发,形成云层,向陆地上空输送,陆地上空中的云层不断增厚,到一定程度后,电闪雷鸣,陆地上空下起了大雨。水往地下渗透,形成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 思考:水的状态发生了什么变化,它分布位置发生了什么变化? 小结:液态变化为气态,再变为液态,从海洋水变为了大气水,在转化成陆地水。 提问:说一说水循环有哪些环节? 预设:蒸发,降水…… 【组织活动】 4人为一小组,画一画水循环示意简图,标注主要环节 取一小组的简图投影,其他小组找问题所在。 PPT出示正确的水循环,简单讲解各个环节水状态的变化以及位置的转变(由海洋水—大气水—陆地水) 【小结】

数据的分析全章教案-人教版(精品教案)

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 数据的代表 20.1.1平均数(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使学生理解数据的权和加权平均数的概念 、使学生掌握加权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还应使学生理解平均数在数据统计中的意义和作用:描述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特征数字,是反映一组数据平均水平的特征数。 二、重点、难点和难点突破的方法: 、重点:会求加权平均数 、难点:对“权”的理解 三、例习题意图分析 、教材的问题及讨论栏目在教学中起到的作用。 ()、这个问题的设计和讨论栏目在此处安排最直接和最重要的目的是想引出权的概念和加权平均数的计算公式。 ()、这个讨论栏目中的错误解法是初学者常见的思维方式,也是已学者易犯的错误。在这里安排讨论很得当,起揭示思维误区,警示学生、加深认识的作用。 ()、客观上,教材的问题是一个实际问题,它照应了本节的前言——将在实际问题情境中,进一步探讨它们的统计意义,体会它们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揭示了统计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重要作用。 ()、的云朵其实是复习平均数定义,小方块则强调了权意义。 、教材例的作用如下: ()、解决例要用到加权平均数公式,所以说它最直接、最重要的目的是及时复习巩固公式,并且举例说明了公式用法和解题书写格式,给学生以示范和模仿。 ()、这里的权没有直接给出数量,而是以比的形式出现,为加深学生对权的意义的理解。 ()、两个问题中的权数各不相同,直接导致结果有所不同,这既体现了权数在求加权平均数的作用,又反映了应用统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要灵活、体现知识要活学活用。

、教材例的作用如下: ()、这个例题再次将加权平均数的计算公式得以及时巩固,让学生熟悉公式的使用和书写步骤。 ()、例与例的区别主要在于权的形式又有变化,以百分数的形式出现,升华了学生对权的意义的理解。 ()、它也充分体现了统计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四、课堂引入: 、若不选择教材中的引入问题,也可以替换成更贴近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实例,下举一例可供借鉴参考。 求该校初二年级在这次数学考试中的平均成绩下述计算方法是否合理为什么 x 4 1 () 五、例习题分析: 例和例均为计算数据加权平均数型问题,因为是初学尤其之前与平均数计算公式已经作过比较,所以这里应该让学生搞明白问题中是否有权数,即是选择普通的平均数计算还是加权平均数计算,其次若用加权平均数计算,权数又分别是多少例的题意理解很重要,一定要让学生体会好这里的几个百分数在总成绩中的作用,它们的作用与权的意义相符,实际上这几个百分数分别表示几项成绩的权。 六、随堂练习: 、老师在计算学期总平均分的时候按如下标准:作业占、测验占、期中占、期末考试占,小关 (单位:小时) 求这些灯泡的平均使用寿命

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教案.doc

第二十章 数据的分析 20. 1 数据的集中趋势 20. 1.1 平均数 第 1课时 平均数 (1)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数据的权和加权平均数的概念. 2.使学生掌握加权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重点 会求加权平均数. 难点 对 “ 权” 的理解. 一、复习导入 某校八年级共有 4 个班,在一次数学考试中参考人数和成绩如下: 班级 1 班 2 班 3 班 4 班 参考人数 40 42 45 32 平均成绩 80 81 82 79 求该校八年级学生在这次数学考试中的平均成绩.下述计算方法是否合理?为什么? 1 x = 4 ×(79 + 80+ 81+ 82) = 80.5 平均数的概念及计算公式: x1+ x2+ x3+ + xn 一般地,如果有 n 个数 x 1 ,x 2, x 3, , x n ,则有 x = n ,其中 x 叫做这 n 个数的 平均数,读作 “x 拔”. 二、讲授新课 问题: 一家公司打算招聘一名英文翻译,对甲、乙两名应试者进行了听、说、读、写的英语水平测试,他 们的各项成绩 ( 百分制 ) 如表所示 . 应试者 听 说 读 写 甲 85 78 85 73 乙 73 80 82 83 (1) 如果这家公司想招一名综合能力较强的翻译,计算两名应试者的平均成绩 ( 百分制 ) .从他们的成 绩看,应该录取谁? (2) 如果这家公司想招一名笔译能力较强的翻译,听、说、读、写成绩按照 2∶1∶3∶4 的比确定计算两名应试者的平均成绩 ( 百分制 ) .从他们的成绩看,应该录取谁? 对于问题 (1) ,根据平均数公式,甲的平均成绩为: 85+ 78+ 85+ 73 4 = 80.25 , 乙的平均成绩为 73+ 80+ 82+ 83 4 = 79.5. 因为甲的平均成绩比乙高,所以应该录取甲. 对于问题 (2) ,听、说、读、写成绩按照 2∶1∶3∶4 的比确定,这说明各项成绩的 “重要程度 ”有 所不同,读、写的成绩比听、说的成绩更加 “ 重要 ”.因此,甲的平均成绩为 85 × 2+78 × 1+85 × 3+73 × 4 2+ 1+ 3+4 = 79.5 , 乙的平均成绩为

人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地球上的水》教案

人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地球上的水》教案地球上 的水》教学设计 高坪七小姜小平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地球上水的分布,知道淡水资源十分有限。 2、知道大部分的水污染是人类造成的,污染的水对自然界和人类自身都有害。 3、了解浪费水的现象和节水方法,学习做净化水的实验,形成初步的节水意识和获取干净淡水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了解淡水资源的缺乏,形成节水意识。 难点:能根据提供的材料、数据进行分析,从而理解地球上缺乏淡水资源。 三、教学安排 一课时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净化水的实验器具 五、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谈话:孩子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咱们先来猜个谜语,好吗?(课件出示谜面后师说:谜面是这样的):因为有你,小草变得嫩绿;因为有你,鱼儿游得欢畅;因为有你,……因为有你,地球才这样美丽。(水)谈话:孩子们,你们知道我们的生活中哪些地方要用到水吗?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进一步了解地球上的水。课件出示课题。 (二)认识水在地球上的分布 1、谈话:孩子们,你们知道我们的地球上哪些地方有水吗?把你们所知道的说出来(学生答)孩子们说得都非常好,但孩子们的了解还不够全面。下面我们边看大屏幕边听老师介绍(课件出示图片):地球上的水主要分布于海洋、河流、湖泊、冰川以及地下暗河中。地下暗河及冰川是我们平常不多见的,但在它们中间也蕴

藏了大量的水。 2、观后小结:孩子们,美吗?是呀,水把大自然打扮得多么的绚丽多彩! 3、谈话:孩子们,你们知道地球上是陆地的面积大还是海洋的面积大吗?好跟着老师来看一看。(课件出示图片)这是展开的地球平面图,蓝色的部分表示地球上的水,你们发现了什么? (三)认识淡水资源的缺乏 1、谈话:哇,地球上的水真多!孩子们,你们肯定会认为,地球上有这么多的水,那我们用水就会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吧!老师要对你们说的是,不是这样,尽管地球上有这么多的海洋,这么多的水,可真正能供人类直接使用的水很少很少。不知道原因吧,听老师给你们介绍(课件出示):地球上大部分的水是海洋里的咸水,这样的水又咸又苦,不能饮用,不能浇灌植物,也难以用于工业。我们人类能直接使用的水必须是淡水,而地球上的淡水大部分又储藏在南极和北极的冰川中,很难利用,大气中还有小部分看不见的水蒸气,也难以使用,这样就只剩河流、湖泊和少部分浅层地下水可供人类直接使用。 2、谈话:这样吧,给你们打个比方:(课件演示)如果我们把地球上的水比作一个圆,其中海洋和咸水中的咸水占了97%,而淡水只占3%。再来看,我们又把这少得可怜的淡水再看做一个圆,有76%是被冻结在了南极和北极的冰川中,还要除去水蒸气和深层地下水,人类真正能够利用的淡水资源就只有这么一点。孩子们,从这个的比方中,你们有没有意识到什么?(地球上的水又太少了) 3、如果孩子们的理解还不够深刻,我们再来做一个比较(课件演示)如果地球上的水相当于一杯水,其中淡水只相当于一汤匙的水,而易于人们开发利用的淡水只相当于一滴水。 (四)了解水污染情况及处理方法 1、谈话:可令人痛心的是,就这么一滴水,却被地球上的人类自己给污染了,糟蹋了。 2、谈话:“污染”是什么意思呢?(课件出示)书上给出了意思,老师把它打在了大屏幕上:如果水中溶解了对人体和其他生物有害的物质,水就被污染了。 3、提问:孩子们,平时你有没有发现我们的家乡周围有水污染的现象?它对人们的生活有哪些影响?

2019春八年级数学下册 第二十章 数据的分析复习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总体、个体、样本等概念,理解统计的基本思想是用样本的特征去估计总体的特征,会用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极差、方差进行数据处理。 【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过程,在活动中发展学生的统计意识和数据处理的方法与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合作交流的意识与能力,提高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力,形成一定的数据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特征数据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应用样本数字特征估计总体的相应特征,处理实际问题中的统计内容。 【难点】:方差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过程 第一步:回顾交流、系统跃进 知识线索: 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极差方差 集中趋势波动大小 数字特征 应用 本章思想:

平均数是衡量样本(求一组数据)和总体平均水平的特征数,通常用样本的平均数去估计总体的平均数。 (定义法) 且f 1+f 2+……+f k =n (加权法) 当一组数据中个别数据与其它数据差异较大时,可求出其中位数来观察集中趋势;理解当一组数据中不少数据多次重复出现时,可通过众数观察其集中趋势,理解另一类是反映数据波动大小(即离散趋势)的特征数——极差、方差。 设有n 个数据n x x x ,, , 21,各数据与它们的平均数的差的平方分别是2221)()(x x x x --,,…,,, 2)(x x n -我们用它们的平均数,即用 ])()()[(1 222212x x x x x x n x n -++-+-= 第二步:联系实际 主动探索 问题1、已知;某学校六年级学生的身高的一个样本如下(单位:cm ) 158 162 146 151 153 168 159 154 167 159 167 166 159 154 160 162 164 160 157 149 (1)试填写下面的频数分布表,并绘制相应的频数颁布直方图 分组 频数累计 频数 146 ~ 149 150 ~ 152 153 ~ 155 156 ~ 158 159 ~ 161 162 ~ 164 165 ~ 167 168 ~ 170 合计 (2)估算这个年段学生的平均身高。 (3)求出这个年段学生的身高的极差。

新华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整式的加减》教案

新华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整式的加减》教案 教学目的: 1、在现实情境中进一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2、掌握用字母学生在探索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过程中,建立符 号意识。 教学分析: 重点:明确到用字母表示数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难点:如何运用字母来表示数及列简单代数式。 教学过程: 一、知识导向: 本节由数到式,首先由皮球弹跳的实例来引入“用字母表示数”,教学中,让学生大胆去说,引导学生去观察、比较、分析图表中的每一对数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得出自己的结论,最终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性的东西。 二、新课拆析: 1、知识引入: 首先,我们在学习加法与乘法的运算时,有这样表示过:a+ = +等,在这里面,我们都知道:a、b能够代表着任 b ba ab=、a b 意的有理数,也应就是说,在这里字母起着一种代替数的作用,这也正是代数的思想。 (引例)为了测试一种皮球的弹跳高度与下落高度之间的关系有:

在上例中,我们用字母x 表示下落高度,得到了弹跳高度2x ,在 里头,x 可以用来表示任意值的。 2、知识发展: 请再以下的两个引例来分析,用字母来代替数字的优点: (1)如图,求由长方形和正方形拼成的大正方形的面积: 方法一,把大正方形面积看成四个小的图形面积之和,因 此,大正方形的面积为222b ab a ++; 方法二,把大正方形面积看成整个图形,则大正方形的边 长是b a +,则面积为2)(b a +; (2)由, 32 )12(221=+?= + 62 )13(3321=+?=++ 102)14(44321=+?=+++ 请猜想: =++++54321 = =++++100321 = =++++n 321 = 例 填空: (1)某地为了治理河山,改造环境,计划在第十个五年计划期间植树绿化荒山,如果每年植树绿化x 公顷荒山,那么这五年内植树

三年级下册教案37地球水的星球

7.地球—水的星球 【教材简析】 《地球—水的星球》这节课是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太阳、地球和月球》的第七课。通过前面6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太阳和月球有了比较好的认知,还专门用一个韦恩图去整理两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本节课要用科学方法了解地球是一个液态水十分丰富的星球,地球表面的海洋面积远大于陆地面积。 聚焦板块,通过观察激发学生思考地球的独特之处。 探索板块,主要有四个部分,首先是通过观察地球仪,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地球的特征。第二,让学生注意到海洋集中了地球上大部分的水,河流湖泊也有水资源。第三,通过数格子的方法量化陆地与海洋的面积。第四,在第一课的基础上,比较地球与太阳、月球的相同与不同。 通过研讨活动,学生对陆地和海洋的大小比例有个大致的了解——三分陆地,七分海洋,对丰富的液态水带来的好处有清晰的认识。 拓展板块,通过本课的学习,知道星球上有没有水是探索生命的重要依据。 【学情分析】 在前面6课的学习中,学生认识了太阳和月球的基本特征,掌握了太阳与月球的异同点。但是,对于地球的特征,学生还没有深入地学习。他们对于地球上水资源的分布以及探索水在地球上所占比例的认识还不到位。在他们已有知识的体系中还没有建立起地球与太阳、月球的异同之处,而这些也正是我们在本课时要完成的目标。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知道地球是一个液态水十分丰富的星球。 2.了解地球陆地表面有河流、湖泊等水体类型。 3.理解地球表面的海洋面积远大于陆地面积。 科学探究目标 1.在教师的引导下,尝试使用不同的方法收集证据。 2.能耐心观察地球仪和世界地图,整理记录陆地和海洋的相关信息。 3.能对自己的探究过程、方法和结果进行反思,作出自我评价与调整。

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教案

课题:20.1.1 平均数1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理解数据的权和加权平均数的概念 2、使学生掌握加权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过程与方法: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平均数在数据统计中的意义和作用:描述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特征数字,是反映一组数据平均水平的特征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灵活应用一组数据平均水平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会求加权平均数 教学难点:对“权”的理解 教学方法:创设情景观察思考分析讨论归纳总结得出结论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问题1:一家公司打算招聘一名英文翻译。对甲、乙两名应试者进行了听、说、读、写的英语水平测试,他们的各项成绩如下: 应试者听说读写 甲85 78 85 73 乙73 80 82 83 1、如果这家公司想招一名综合能力较强的翻译,计算两名应试者平均成绩,从他们的成绩看,应该录取谁? 2、如果这家公司想招一名笔译能力较强的翻译,听、说、读、写的成绩按照2:1:3:4的比确定,计算两名应试者平均成绩,从他们的成绩看,应该录取谁? 学生思考、讨论解答,教师更正 解:1、甲的平均成绩=《85+78+85+73>/4=80.25 乙的平均成绩=《73+80+82+83>/4=79.5 因为..的平均成绩比..的高,所以应该录取...。

2、甲的平均成绩=....................................... 乙的平均成绩=.....................................? 因为..的平均成绩比..的高,所以应该录取...。 二、合作探究: 1、议一议 :上叙问题1是利用平均数的公式计算平均成绩,其中每个数据一样重要。问题2呢? 学生思考、分组讨论,之后,看课本p112面,理解“权”的意义, 以及加权平均数的公式。 三、交流展示: 例1:课本p112面例题1 学生分组讨论,小组发言,学生演板 小结:1、 解决例1要用到加权平均数公式,所以说它最直接、最重要的目的是 及时复习巩固公式,并且举例说明了公式用法和解题书写格式,给学生以示范和模仿。 2、例1与问题1的区别主要在于权的形式又有变化,以百分数的形式出现,升华了学生对权的意义的理解。 (3)、它也充分体现了统计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求该校初二年级在这次数学考试中的平均成绩?下述计算方法是否合理?为什么? x =4 1(79+80+81+82)=80.5 学生分组讨论,小组发言,学生演板 四、归纳小结: 1、平均数 2、加权平均数的公式 3、权的意义 五、当堂训练: 一、必作题 : 1、某人打靶,有a 次打中x 环,b 次打中y 环,则这个人平均每次中靶 环。

地球上的水教案

地球上的水教案

《地球上的水》教学设计 高坪七小姜小平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地球上水的分布,知道淡水资源十分有限。 2、知道大部分的水污染是人类造成的,污染的水对自然界和人类自身都有害。 3、了解浪费水的现象和节水方法,学习做净化水的实验,形成初步的节水意识和获取干净淡水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了解淡水资源的缺乏,形成节水意识。 难点:能根据提供的材料、数据进行分析,从而理解地球上缺乏淡水资源。 三、教学安排 一课时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净化水的实验器具 五、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谈话:孩子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咱们先来猜个谜语,好吗?(课件出示谜面后师说:谜面是这样的):因为有你,小草变得嫩绿;因为有你,鱼儿游得欢畅;因为有你,……因为有你,地球才这样美丽。(水)

就只剩河流、湖泊和少部分浅层地下水可供人类直接使用。 2、谈话:这样吧,给你们打个比方:(课件演示)如果我们把地球上的水比作一个圆,其中海洋和咸水中的咸水占了97%,而淡水只占3%。再来看,我们又把这少得可怜的淡水再看做一个圆,有76%是被冻结在了南极和北极的冰川中,还要除去水蒸气和深层地下水,人类真正能够利用的淡水资源就只有这么一点。孩子们,从这个的比方中,你们有没有意识到什么?(地球上的水又太少了) 3、如果孩子们的理解还不够深刻,我们再来做一个比较(课件演示)如果地球上的水相当于一杯水,其中淡水只相当于一汤匙的水,而易于人们开发利用的淡水只相当于一滴水。 (四)了解水污染情况及处理方法 1、谈话:可令人痛心的是,就这么一滴水,却被地球上的人类自己给污染了,糟蹋了。 2、谈话:“污染”是什么意思呢?(课件出示)书上给出了意思,老师把它打在了大屏幕上:如果水中溶解了对人体和其他生物有害的物质,水就被污染了。 3、提问:孩子们,平时你有没有发现我们的家乡周围有水污染的现象?它对人们的生活有哪些影响? 4、谈话:从同学们的发言中发现,同学们对“水污染”的理解还不够深入。具体地说,(课件介绍)“水污染”主要可分为“农业污染”、“工业污染”、“生活污染”三大类。(农业上喷洒农药、施加化肥,工

辽宁省辽阳市第九中学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3.4整式的加减(3)

第三章整式及其加减 4.整式的加减(三) 一、学生知识状况分析 本节课是第三章《整式及其加减》中的第四节内容的第三个课时。这一章是开启整个初中阶段代数学习大门的钥匙,而这一节又是本章的重要内容,它起了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合并同类项”与“去括号”的延续,更是整式混合运算的基础。 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抽象、归纳、概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认知的特点来看,学生爱问好动、求知欲强,想象力丰富,对实际操作活动有着浓厚的兴趣,对直观的事物感知欲较强,是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逐步过渡的阶段,要鼓励他们大胆尝试,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能动作用,让学生自己通过观察、类比、活动、猜想、验证、归纳,共同探讨,进行小组间的讨论和交流、激发学习热情。 二、教学任务分析 本课旨在通过探索整式加减运算的法则的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归纳、类比、概括等能力,提高有条理的思考及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在探索整式加减运算法则的活动中通过相互间的合作与交流,进一步挖掘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和数学表达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了解数学的价值,增强“用数学”的信心。 教学中要始终遵循学生主动学习的原则,通过丰富的活动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拓展学生的思维,同时注重培养学生使用规范的数学语言进行交流。 在具体的教学中可以参照教科书创设的实际情境的意图,结合学习生活中的实际创设新的学生更为熟悉的情境。 根据以上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进一步经历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的过程,发展符号感; 2、经历探索的整式加减运算的法则的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归纳、类比、概括等能力; 3、会进行整式加减的运算,并能说明其中的算理,发展有条理的思考及语言表达能力;

地球上的水教案

《地球上的水》教学设计 高坪七小姜小平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地球上水的分布,知道淡水资源十分有限。 2、知道大部分的水污染是人类造成的,污染的水对自然界和人类自身都有害。 3、了解浪费水的现象和节水方法,学习做净化水的实验,形成初步的节水意识和获取干净淡水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了解淡水资源的缺乏,形成节水意识。 难点:能根据提供的材料、数据进行分析,从而理解地球上缺乏淡水资源。 三、教学安排 一课时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净化水的实验器具 五、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谈话:孩子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咱们先来猜个谜语,好吗?(课件出示谜面后师说:谜面是这样的):因为有你,小草变得嫩绿;因为有你,鱼儿游得欢畅;因为有你,……因为有你,地球才这样美丽。(水)

谈话:孩子们,你们知道我们的生活中哪些地方要用到水吗?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进一步了解地球上的水。课件出示课题。 (二)认识水在地球上的分布 1、谈话:孩子们,你们知道我们的地球上哪些地方有水吗?把你们所知道的说出来(学生答)孩子们说得都非常好,但孩子们的了解还不够全面。下面我们边看大屏幕边听老师介绍(课件出示图片):地球上的水主要分布于海洋、河流、湖泊、冰川以及地下暗河中。地下暗河及冰川是我们平常不多见的,但在它们中间也蕴藏了大量的水。 2、观后小结:孩子们,美吗?是呀,水把大自然打扮得多么的绚丽多彩! 3、谈话:孩子们,你们知道地球上是陆地的面积大还是海洋的面积大吗?好跟着老师来看一看。(课件出示图片)这是展开的地球平面图,蓝色的部分表示地球上的水,你们发现了什么? (三)认识淡水资源的缺乏 1、谈话:哇,地球上的水真多!孩子们,你们肯定会认为,地球上有这么多的水,那我们用水就会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吧!老师要对你们说的是,不是这样,尽管地球上有这么多的海洋,这么多的水,可真正能供人类直接使用的水很少很少。不知道原因吧,听老师给你们介绍(课件出示):地球上大部分的水是海洋里的咸水,这样的水又咸又苦,不能饮用,不能浇灌植物,也难以用于工业。我们人类能直接使用的水必须是淡水,而地球上的淡水大部分又储藏在南极和北极的冰川中,很难利用,大气中还有小部分看不见的水蒸气,也难以使用,这样

数据的分析全章备课教案

数据的分析全章教案 第1课时 课题:6.1.1 从平均数到加权平均数(1) 学习目标: 1、认识平均数与加权平均数的关系; 2、掌握加权平均数的意义与计算方法; 3、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感悟能力。 学习重点:理解权数的性质,以及加权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学习难点:理解加权平均数的概念及其与普通平均数的区别。 学习过程: 一、观察,创设问题情景。 甲、乙两组各有8名同学,测量他们的身高,得到下面两组数据(单位:米):甲组:1.60,1.55,1.71,1.56,1.63,1.53,1.68,1.62。 乙组:1.60,1.64,1.60,1.60,1.64,1.68,1.68,1.68。 1、这两组数据有什么不同? A、甲组中的8个数都不相同:每个数只出现一次。 B、乙组中含有相同的数:1.60出现3次1.64出现2次,1.68出现3次,重复出现的次数(频数)不同,反映了数据之间的差异。 2、分别计算甲、乙两组同学的平均身高。 A、甲组同学的平均身高为: (1.60+1.55+1.71+1.56+1.63+1.53+1.68+1.62)÷8=1.61(米) B、乙组同学的平均身高为: (1.60+1.64+1.60+1.60+1.64+1.68+1.68+1.68)÷8=1.64(米)

3、想一想,计算乙组同学的平均身高,有没有别的方法? A 、重复出现的数相加,可以用乘法,乙组同学的身高也可以这样计算: (1.60×3+1.64×2+1.68×3)÷8=1.64(米) B 、根据乘法分配律,这个式子也可以写成: (1.60×3+1.64×2+1.68×3) ×81 =1.60×833/8+1.64×82 +1.68×81 =1.64(米) 二、探索研究、建立数模 1、在乙数数据的8个数中: 频数 频率(比率) 1.60 有3个,占83 ;1.64 有2个,占41 ;1.68 有3个占83。 83,1/4,8 3分别表示1.60,1.64,1.68 这3个数在乙组数据的8个数中所占的比例,分别称它们为这3个数的权数。 A 、在乙组数据中: 1.60的权数是(83); 1.64的权数是(41 ); 1.68的 权数是(8 3 )。 B 、3个权之和是(83+41+8 3 )=1 C 、小结:一般地,权数是一组非负数, 权数之和为1。 2、按算式1.60×83+1.64×41 +1.68×83=1.64算得的平均数,称为1.60, 1.64,1.68分别以83,41,8 3 为权的加权平均数。 三、思索、应用、拓展 1、比较下面的两种说法: A 、1.64是1.60,1.60,1.60,1.64,1.64,1.68,1.68,1.68的平均数。

第二十章 数据的分析复习教案

第20章数据的分析复习教案 【知识与技能】 1.会计算加权平均数,理解“权”的意义,能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集中趋势; 2.会计算极差和方差,理解它们的统计意义,会用它们表示数据的波动情况. 【过程与方法】 在用样本的平均数、方差估计总体的平均数、方差过程中,进一步感受抽样的必要性,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 【情感态度】 从事采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统计活动,经历数据处理的基本过程,体验统计与生活的联系,感受统计在生产和生活中的作用,养成用数据说话的习惯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用样本的集中趋势和波动情况估计总体的集中趋势和波动情况. 【教学难点】 选择合适的统计量来反映具体问题中的数据特征. 一、知识框图,整体把握 二、释疑解惑,加深理解 1请归纳出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这三种刻画数据集中趋势的统计量的意义和特征. 2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有什么区别和联系?举例说明加权平均数中“权”的意义. 3举例说明极差和方差是怎样刻画数据的波动情况的? 【教学说明】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相互交流,并以小组为单位发言,师生共同分析,达到系统地回顾本章知识的目的.在相互交流中,锻炼合作交流的意义,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典例精析,复习新知 例1 如图所示,公园里有两条石阶路,哪条石阶路走起来更舒服?为什么?(图中数字表示每一级的高度,单位:cm ) 【分析】这是一道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要判断哪条石阶路走起来舒服,就要联想到极差和方差,它们是衡量数据波动大小的依据. 解:图(1)的石阶路走起来较舒适. ∵图(1)的极差是16-14=2,图(2)的极差是19-10=9. ()()()()2 2 2 2 1212235.33 s s s s ==∴< 又,, 所以图(1)的石阶路走起来较舒适. 【教学说明】本例的解答过程由学生自己完成,教师给予点评. 例2 在我市开展的“好书伴我成长”读书活动中,某中学为了解八年级300名学生读书情况,随机调查了八年级50名学生读书的册数,统计数据如下表: (1)求这50个样本的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 (2)根据样本数据,估计该校八年级300名学生在本次活动中读书多于2册的人数. 【分析】通过表格数据可得到平均数30113216317412313161)1 (7x ?+?+?+?+?= =++++册,众数为3册,中位数为2册;由样本中读书多于2册的人数占总数的17150+=36%,可估计该校八年级300名学生在本次活动中读书多于2册的人数约为108人. 【教学说明】解答过程由学生自主完成,教师适时予以点拨. 例3 某校要选举一名学生会主席,先对甲、乙、丙三名候选人进行了笔试和面试,成绩如下表,又进行了学生投票,每个学生都投了一张票,且选票上只写了三名候选人中的一名,每张选票记0.5分.对选票进行统计后,绘有如图1,图2尚不完整的统计图.

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3章 整式及其加减 回顾与思考 新版北师大版

第三章整式及其加减 回顾与思考 一、教材分析 本章的主要内容是单项式、多项式、整式的概念,合并同类项、去括号以及整式加减运算等,是以后学习分式和根式运算、方程以及函数等知识的基础.由数到式的学习过程,也是学生改进认识方式,数学思想发生飞跃的变化过程.因此,教学中要注意发挥实际问题的作用,结合实际问题回忆、再现单项式、多项式等概念以及整式加减运算法则等,引导学生分析实际问题中数量关系,培养学生列式表示数量关系的能力,逐步让学生养成善于利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习惯. 整式的加减运算是本章主要内容,合并同类项和去括号是进行整式加减的基础,它们是本章的重点也是难点,应该在复习时加以重视,考虑到所教学生的数学基础较好,在本节课中本着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课程理念,在突出整式加减运算变式训练的基础上,适当重视与学生身边的生活实际问题的联系,加强了用式表示数量关系的能力培养,同时注意渗透模型化和数学整体思想. 二、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 进一步理解单项式、多项式、整式及其有关概念,准确确定单项式的系数、次数、多项式的项、次数;理解同类项概念,掌握合并同类项法则和去括号法则,熟练地进行整式加减运算. 过程与方法 通过回顾与思考,帮助学生梳理本章内容,提高学生分析、归纳、语言表达能力;提高运算能力及综合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严谨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通过列式表示数量关系,体会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的联系. 教学重点: 回顾归纳本章内容,形成知识体系;体验数学建模的过程,认识数学模型思想. 教学难点: 用式表示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建立学生的符号意识. 三、教学过程分析 活动1 实例引入 活动内容 1 投影:例老师的想法:若光明中学七年级五班50名同学,想参加元旦长跑活动的同学就举手.当举手的人数和没有举手的人数之差是一个奇数时,全班就不参加;如果是偶数,全班就参加元旦长跑活动. 议一议:老师的想法是什么呢?请用本章知识说说看. 活动方式 学生思考,四人小组讨论派代表解决问题.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简要板书并在投影上出示解题过程.

地球上的水教案

地球上的水教案
地球上的水教案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 4 课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意识到水资源的缺乏,我们应该保护它,体验缺水的痛苦和节水的好 处,养成节水的行为习惯。 过程与方法 1、能够从适当的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2、能够向大家表达自己的发现和感受。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地球上水的分布,知道淡水资源十分缺乏。 2、知道什么是水污染,了解污染水对自然界和人类自身造成的灾害。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淡水资源的缺乏和水污染现象。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数据,深刻理解体会地球上可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 的缺乏。

课前准备 1、课件,烧杯、小勺、滴管。 2、学生查找水的分布资料,调查学校、家庭浪费水的现象,收集节 水的有关措施。 教学模式 探究式教学 教学课时 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了解地球上水的分布,知道淡水资源十分缺乏。 2、能够从适当的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一、导入新课 教师提问 1、老师很爱旅游,课前老师和几位同学也聊了聊,发现他们也很爱 旅游,而且去过很多地方。 省内的、省外的,国内的、国外的。 今天老师带你们去一个我们都没有去过的地方,哪里呢?地球外,你 们去过吗? 2、但是我们国家的宇航员杨利伟却去过,这是他在神州五号上为地 球拍摄的照片,从太空看地球,你们发现了什么?播放课件

教师小结你们对地球上的水了解多少呢?今天我们来研究这个话题 地球上的水。
二、认识水在地球上的分布 教师提问 1、既然地球上有这么多的水,那它们都在哪里呢? 学生回答海洋、河、湖泊、小溪、冰川、高山积雪……教师帮着整理、 并板书 2、空气中有水吗?对,水蒸气是水的气态形式。 3、那谁来总结一下地球上的水主要分布在哪里呢?那我们来认识一 下这几种不同地方的水。 播放课件 4、可见地球上的水分布确实很广,它分布在祖国及世界的各个地方。 根据这个特征,你们能给地球起个更加形象美丽的名字吗?水的星球 教师讲述 1、这个名字非常美!还有吗?水球 2、好,这个名字非常形象!我们生活的地球不愧为是一个名副其实 的大水球。 三、体验淡水资源的缺乏 教师提问 1、既然地球是个大水球,那么地球上所有的水都能被人利用,为人 们服务吗?哪些水我们不能用呢?为什么?海洋中的水不能用,因为那里 的水是咸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