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砌体结构的钢筋计算设置介绍

砌体结构的钢筋计算设置介绍

砌体结构的钢筋计算设置介绍
砌体结构的钢筋计算设置介绍

从计算设置学平法之九

——砌体结构的计算设置介绍

砖混结构的特点:承重主要是砖、砌块,混凝土的马牙槎柱、拉结筋与圈梁一起使建筑更整体、更坚固。目前,框架结构中砖混部分,主要是用于填充墙、跨度较大墙、阳台、屋面女儿墙、出屋面构筑物等。在施工过程中,一般是先扎好构造柱钢筋,再砌墙,布置砌体加筋、圈梁、过梁,最后浇注构造柱混凝土,或者分段浇注。在框架结构中,一般是在有构造柱位置,框架梁顶和底预留钢筋,在框架柱上预留砌体拉结筋。

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砖混结构中各构件的特点及钢筋的计算:

一、算量基本方法:

一、构造柱:

构造柱的计算与框架柱是有区别的。框架柱各构造都可参照03G101图籍计算,而构造柱较多是大样直接给出了长度等值,所以构造柱创造性很大,基本没有严格的规范,但是也有规律可循。

构造柱分类:砌体结构计算设置中,第8项【是否属于砖混结构】。选择“是”,按照砖混结构构造柱计算;选择“否”,按照框架填充墙构造柱计算。

下面就分别介绍两种结构中构造柱的算法:

(一)砖混结构:

1.基础层:

(1)纵筋

①构造柱下有混凝土基础或圈梁,构造柱则以混凝土基础或圈梁生根,纵筋插筋长度=基础深度?混凝土基础厚度或圈梁高度+Lae+Lle;构造柱内纵筋的锚固长度Lae、搭接长度Lle在03G363图籍第5页中给出了取值:

根据03G363图籍第22页,构造柱锚入混凝土基础。

在软件中,通过【节点设置】中【构造柱遇混凝土基础插筋节点】来实现,见下图:其中节点二是按传统算法,即伸至基底弯折,与框架柱相似,但此处的弯折一般会在总说明或备注里给出,而不需要像框架柱那样去判断。

②构造柱下无混凝土基础或圈梁时,构造柱伸入基础砖墙内。底层纵筋长度=500+室内外高差+Lle (其中:Lle是楼层(首层)地面标高以上的搭接长度) 根据03G363图籍第20页

在软件中,通过【节点设置】中【构造柱遇非混凝土基础插筋节点】来实现,见下图:

绑扎:底层纵筋长度=LaE(当前层当前位置柱顶标高?当前层当前位置柱底标高-保护层)+上层露出长度+LlE 焊接:底层纵筋长度=LaE(当前层当前位置柱顶标高-当前层当前位置柱底标高-保护层)+上层露出长度(2)箍筋:

长度=(b-2*保护层+h-2*保护层)*2+2*弯折长度+8*d

构造柱遇混凝土基础:根数=2(取计算设置中的设定值)+ceil((基础层高-基础厚度-起步)/加密间距)+1

注:当(基础层高-h)<=0时,N=2(取计算设置中的设定值)

构造柱遇非混凝土基础:根数=ceil((LaE-起步)/加密间距)+1

2.中间层:

(1)纵筋

截面无变化:中间层钢筋连续通过:纵筋长度=层高+搭接(绑扎),纵筋长度=层高-500+500(焊接)

截面有变化: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楼层变截面,即相邻楼层的截面发生变化,一种是层内变截面,即同一楼层柱截面发生变化。不同的情况对应不同的节点。

①楼层变截面:

②层内变截面:软件提供的节点设置【构造柱变截面无节点构造】

下部柱纵筋:伸至变截面柱减保护层后弯折,弯折取节点图中所输入的值,初始默认为200;弯折长度=c-保护层+200 上部柱纵筋:从变截面处开始锚固入下部柱内,锚固长度为节点图中所输入的值,默认为lae

(2)箍筋

加密长度应按照计算设置中第4项进行计算;

节点区:构造柱遇到梁(包含圈梁或非圈梁)时,均考虑节点加密,根数=ceil(上加密长度/加密间距)+1+ceil((下加密长度-起步)/加密间距)+1+ceil((节点高/加密间距)+ceil(柱高度-上加密长度-下加密长度-节点高)/间距-1

注:起步取计算设置中第6项的值,当柱高<=上加密+下加密+节点高时,则构造柱全长加密。

3.顶层:

根据03G363图集第6页的构造图,构造柱纵筋锚入圈梁内Lae。

软件提供【顶层锚固节点一】,柱纵筋=层高-节点高+锚固

根据03G363图集第7页的构造图,构造柱纵筋伸至柱顶弯折,弯折长度默认为Lae。软件提供【顶层锚固节点二】,柱纵筋=层高-保护层+节点设置中的顶层弯折

(二)框架填充墙结构:

填充墙构造柱的计算需要考虑其做法,一般有3种做法,软件见第14项设置:

1.预留钢筋做法:

在主体结构楼板混凝土浇筑前,根据建筑施工图确定好构造柱的位置,在构造柱的底部预留插筋,插筋露出板面的长度满足搭接长度即可。在构造柱的顶面梁底或板底位置的梁底模板或板底模板上打孔预留插筋。后期二次结构施工时,

将构造柱纵筋与上下预留的钢筋进行搭接,来实现构造柱与上下部梁的拉结。插筋的锚固长度由设计人员在结构设计总说明中注明,插筋露出与构造柱纵筋的搭接长度由设计人员在结构设计总说明中注明,搭接区箍筋问距不超过100mm。

对于采用上下部均预留钢筋的做法,计算设置中第10项,选择“否”,如下图所示:

计算结果如下。上下均预留一段钢筋,与中间纵筋搭接,如下图所示:

选择“是”,上下采用预留钢筋,遇非圈梁贯通,如下图所示:

2.植筋做法:

主体结构施工完毕,做二次结构时根据所放出的填充墙线位置,在主体结构上用电钻在构造柱纵筋位置进行打孔,然后用结构胶采用植筋的方式进行构造柱钢筋与肢体结构的连结施工,来实现构造柱与上下部梁的拉结,做法如下图所示:

在软件中,我们对应的设置见下图所示:

以中间层的构造柱为例,来查看计算结果,如下图所示:

按照植筋做法示意图中所示,每一层的纵筋分为3段,上下部植筋和中间的纵筋搭接。如上图计算结果所示,“全部纵筋.1”,表示柱中间层净高部分的钢筋长度,“构造柱植筋.1”表示上下部与圈梁连接的植筋长度,分为和中间钢筋的搭接

长度和锚固长度。

3.预留埋件做法:

在主体结构楼板混凝土浇筑前,根据建筑施工图确定好构造柱的位置,在每层构造柱在下部梁中预埋插筋,插筋的锚固长度由设计人员在结构设计总说明中注明,插筋露出与构造柱纵筋的搭接长度由设计人员在结构设计总说明中注明,搭接区

箍筋问距不超过100mm,来实现构造柱与下部梁的拉结。在每层构造柱顶端主体结构框架(非框架)梁底或板底位置放置预埋件。后期二次结构施工时,将其纵筋水平弯折后与上部梁中底部预埋的铁件焊接,来实现构造柱与上部梁的拉结;焊接

长度单面焊时不小于10d,双面焊时不小于5d,d为构造柱纵向钢筋直径。为满足构造枉不限制上下梁相对变形的要求,当构造柱混凝上浇至距梁底200mm时,换成水泥砂浆浇至主体框架梁底。这样构造柱顶部在上下梁有相对变形时具有一定的

可压缩性,从而不会影响上下梁的相对变形。具体做法见下图所示:

在软件中,我们对应的设置见下图所示:

以中间层的构造柱为例,来查看计算结果,如下图所示:

“全部纵筋.1”表示纵筋与下部预留钢筋搭接,并且上部与预埋件焊接,弯折长度为10d。“构造柱预留钢筋.1”表示下部预留钢筋的计算,长度为端部弯折和与纵筋的搭接长度之和。

箍筋:

长度:同砖混结构中构造柱的算法

根数:加密长度同砖混结构中构造柱取值,但填充墙构造柱遇非圈梁不考虑节点内箍筋;遇圈梁时根据计算设置考虑圈梁内是否加密,默认不加密。

根数=ceil(上加密长度/加密间距)+1+ceil((下加密长度-起步)/加密间距)+1++ceil(柱高度-上加密长度-下加密长度-节点高)/间距-1

最新工程实例教你手算钢筋

钢筋工程量计算规则 (一)钢筋工程量计算规则 1、钢筋工程,应区别现浇、预制构件、不同钢种和规格,分别按设计长度乘以 单位重量,以吨计算。 2、计算钢筋工程量时,设计已规定钢筋塔接长度的,按规定塔接长度计算;设 计未规定塔接长度的,已包括在钢筋的损耗率之内,不另计算塔接长度。钢筋电渣压力焊接、套筒挤压等接头,以个计算。 3、先张法预应力钢筋,按构件外形尺寸计算长度,后张法预应力钢筋按设计图 规定的预应力钢筋预留孔道长度,并区别不同的锚具类型,分别按下列规定计算:(1)低合金钢筋两端采用螺杆锚具时,预应力的钢筋按预留孔道长度减0.35m,螺杆另行计算。 (2)低合金钢筋一端采用徽头插片,另一端螺杆锚具时,预应力钢筋长度按预 留孔道长度计算,螺杆另行计算。 (3)低合金钢筋一端采用徽头插片,另一端采用帮条锚具时,预应力钢筋增加 0. 15m,两端采用帮条锚具时预应力钢筋共增加0.3m计算。 (4)低合金钢筋采用后张硅自锚时,预应力钢筋长度增加0. 35m计算。 (5)低合金钢筋或钢绞线采用JM, XM, QM型锚具孔道长度在20m以内时,预应力钢筋长度增加lm;孔道长度20m以上时预应力钢筋长度增加 1.8m计算。(6)碳素钢丝采用锥形锚具,孔道长在20m以内时,预应力钢筋长度增加lm;孔道长在20m以上时,预应力钢筋长度增加1.8m. (7)碳素钢丝两端采用镦粗头时,预应力钢丝长度增加0. 35m计算。 (二)各类钢筋计算长度的确定 钢筋长度=构件图示尺寸-保护层总厚度+两端弯钩长度+(图纸注明的搭接长度、弯起钢筋斜长的增加值) 式中保护层厚度、钢筋弯钩长度、钢筋搭接长度、弯起钢筋斜长的增加值以及各 种类型钢筋设计长度的计算公式见以下: 1、钢筋的砼保护层厚度 受力钢筋的砼保护层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不应小于受力钢筋直径,并应符合下表的要求。

基础柱钢筋算量

一、柱主筋 基础插筋=基础底板厚度-保护层+伸入上层的钢筋长度+Max{10D,200mm} 二、基础内箍筋 基础内箍筋的作用仅起一个稳固作用,也可以说是防止钢筋在浇注时受到挠动。一般是按2根进行计算(软件中是按三根)。 第二章中间层 一、柱纵筋 1、 KZ中间层的纵向钢筋=层高-当前层伸出地面的高度+上一层伸出楼地面的高度 二、柱箍筋 1、KZ中间层的箍筋根数=N个加密区/加密区间距+N+非加密区/非加密区间距-1 03G101-1中,关于柱箍筋的加密区的规定如下 1)首层柱箍筋的加密区有三个,分别为:下部的箍筋加密区长度取Hn/3;上部取Max{500,柱长边尺寸,Hn/6};梁节点范围内加密;如果该柱采用绑扎搭接,那么搭接范围内同时需要加密。 2)首层以上柱箍筋分别为:上、下部的箍筋加密区长度均取Max{500,柱长边尺寸,Hn/6};梁节点范围内加密;如果该柱采用绑扎搭接,那么搭接范围内同时需要加密。

顶层KZ因其所处位置不同,分为角柱、边柱和中柱,也因此各种柱纵筋的顶层锚固各不相同。(参看03G101-1第37、38页) 一、角柱 角柱顶层纵筋长度=层净高Hn+顶层钢筋锚固值,那么角柱顶层钢筋锚固值是如何考虑的呢? 弯锚(≦Lae):梁高-保护层+12d a、内侧钢筋锚固长度为直锚(≧Lae):梁高-保护层 ≧1.5Lae b、外侧钢筋锚固长度为柱顶部第一层:≧梁高-保护层+柱宽-保护层+8d 柱顶部第二层:≧梁高-保护层+柱宽-保护层 注意:在GGJ V8.1中,内侧钢筋锚固长度为弯锚(≦Lae):梁高-保护层+12d 直锚(≧Lae):梁高-保护层 外侧钢筋锚固长度=Max{1.5Lae ,梁高-保护层+柱宽-保护层} 二、边柱 边柱顶层纵筋长度=层净高Hn+顶层钢筋锚固值,那么边柱顶层钢筋锚固值是如何考虑的

钢筋算量过程计算实例

1梁筋 在钢筋的计算过程中,梁筋的计算是最为复杂的,因为它需要计算上部通长筋、支座钢筋、中部钢筋(腰筋、扭筋)、底筋、箍筋、拉筋、吊筋,当遇到有悬挑的时候还需要 锚固长度还与非悬挑不一致,因此,需要详细了解03G-101,在此以上图为例进行说明。 1.1上部通长筋 1)上部通长筋=净跨长度+搭接长度+2*锚固长度(当处于中间楼层) 2φ25=(7.2*4-0.45*2+38*0.025*1.2*2+2*38*0.025)*2 说明:搭接长度以12米为定尺长度,即12m一搭接。。。。。。。 该工程为一级抗震,混凝土的等级为C30,锚固长度按表1-1取38d, 表1-1 搭接长度按照下表1-2以1.2*锚固长度取值 表1-2 2)上部通长筋=梁总长+搭接长度+2*锚固长度(当处于基础层,该部分钢筋锚固到梁底)2φ25=(7.2*4-0.03*2+38*0.025*1.2*2+2*(0.7-0.03*2))*2 保护层按照下表1-3取值:(在本工程中取30) 表1-3 3)当然,有时候遇到悬挑钢筋的时候,如下图,还需要计算弯折部分的钢筋,详见国标。

1.2支座钢筋 ○1轴支座筋6Ф25 4/2 其中2Ф25是通长的,所以上2Ф25=(1/3*(7.2-0.45-0.325) +38*0.025)*2 下2Ф25=(1/4*(7.2-0.45-0.325) +38*0.025)*2 ○3轴支座筋8Ф25 4/4所以上2Ф25=(1/3*(7.2-0.325-0.325)*2+0.65)*2(相邻两跨净跨取大值) 下4Ф25=(1/4*(7.2-0.325-0.325)*2+0.65)*4 ○4轴支座筋2Ф25/ 2Ф22所以下2Ф22=(1/4*(7.2-0.325-0.325) +0.325)*2 6Ф25 4/2 上2Ф25=(2/3*(7.2-0.325-0.325) +0.65)*2 下2Ф25=(2/4*(7.2-0.325-0.325) +0.325+1.2*38*0.025)*2 ○5轴支座钢筋同○3轴支座钢筋 上2Ф25=1/3*(7.2-0.45-0.325)*2 下2Ф25=1/4*(7.2-0.45-0.325)*2 ○6轴支座钢筋同○1轴支座钢筋 8Ф25 4/4 上2Ф25=(1/3*(7.2-0.45-0.325) +38*0.025)*2 下4Ф25=(1/4*(7.2-0.45-0.325) +38*0.025)*4 8Ф10(2)指的是吊筋处的箍筋 1.3架立钢筋 ○1~○34Ф12=(1/3*(7.2-0.45-0.325) +2*0.15)*4 ○3~○44Ф12=(1/3*(7.2-0.325-0.325) +2*0.15)*4 ○4~○54Ф12=(1/3*(7.2-0.325-0.325) +2*0.15)*4 ○5~○64Ф12=(1/3*(7.2-0.45-0.325) +2*0.15)*4 1.4腰筋 腰筋=跨净长+搭接长度+2*15*d(当为抗扭筋时,+2*锚固长度) 所以在本题目中,配G6Ф12=(7.2*4-0.45*2+2*15*0.012+1.2*34*0.012)*6

各类构件的预算计算公式

各类构件的预算计算公式

一、平整场地:建筑物场地厚度在±30cm以内的挖、填、运、找平。 1、平整场地计算规则 (1)清单规则:按设计图示尺寸以建筑物首层面积计算。 (2)定额规则:按设计图示尺寸以建筑物外墙外边线每边各加2米以平方米面积计算。 2、平整场地计算公式 S=(A+4)×(B+4)=S底+2L外+16 式中:S———平整场地工程量;A———建筑物长度方向外墙外边线长度;B———建筑物宽度方向外墙外边线长度;S底———建筑物底层建筑面积;L外———建筑物外墙外边线周长。该公式适用于任何由矩形组成的建筑物或构筑物的场地平整工程量计算。 二、基础土方开挖计算 开挖土方计算规则 (1)、清单规则:挖基础土方按设计图示尺寸以基础垫层底面积乘挖土深度计算。 (2)、定额规则:人工或机械挖土方的体积应按槽底面积乘以挖土深度计算。槽底面积应以槽底的长乘以槽底的宽,槽底长和宽是指基础底宽外

加工作面,当需要放坡时,应将放坡的土方量合并于总土方量中。 2、开挖土方计算公式: (1)、清单计算挖土方的体积:土方体积=挖土方的底面积×挖土深度。 (2)、定额规则:基槽开挖:V=(A+2C+K×H)H×L。式中:V———基槽土方量;A———槽底宽度;C———工作面宽度;H———基槽深度;L———基槽长度。. 其中外墙基槽长度以外墙中心线计算,内墙基槽长度以内墙净长计算,交接重合出不予扣除。 基坑开挖:V=1/6H[A×B+a×b+(A+a)×(B+b)+a×b]。式中:V———基坑体积;A—基坑上口长度;B———基坑上口宽度;a———基坑底面长度;b———基坑底面宽度。 三、回填土工程量计算规则及公式 1、基槽、基坑回填土体积=基槽(坑)挖土体积-设计室外地坪以下建(构)筑物被埋置部分的体积。 式中室外地坪以下建(构)筑物被埋置部分的体积一般包括垫层、墙基础、柱基础、以及地下建

钢筋工程量计算 (1)

钢筋工程量计算 一、理论部分 1、钢筋单位理论质量:是指钢筋每米长度的质量,单位是kg/m。钢筋密度按7850kg/m3计算。 2、钢筋单位理论质量=(πd2/4)X7850X(1/1000000)=2,其中d——钢筋的公称直径。钢筋弯钩按弯起角度分为180°(旋转90°的“U”)、135°、90°三种。见图1-10 3、钢筋锚固长度(L Ae 、L a )是指钢筋伸入支座内的长度。(如梁内钢筋伸入到柱内)见图1-12 所示 4、为了便于钢筋的运输、保管及施工操作,钢筋是按一定长度(定尺长度)生产出厂的,如6m、8m、12m等,所以在实际施工时必须进行连接。 钢筋的连接包括焊接、机械连接和绑扎搭接等方式。 5、绑扎搭接:是利用钢丝(扎丝)将两根钢筋绑扎在一起的接头方式,其用于纵向受拉的接头。见图1-18 6、钢筋计算公式:钢筋质量=∑(钢筋长度X单位理论质量X构件数量),其中钢筋长度——钢筋混凝土构件中钢筋的长度,根据施工图纸及相关标准图集计算;单位理论质量——钢筋的单位理论质量;构件数量——按施工图纸计算。 7、独立基础和杯口独立基础配筋,均为双向配筋,其注写规定如下: ①以B代表各种独立基础底板的底部配筋。X向配筋以X打头注写,y向配筋以y打头注写,见图2-8(a)中集中标注的B:x:14@200. Y:12@15: 当两向配筋相同时,则以x&y打头注写。见图2-8(b)中集中标注的B:x&y:14@200 ②当圆形独立基础采用双向正交配筋时,以x&y打头注写;当圆形独立基础采用放射状配筋时,以R S 打头,先注写径向受力钢筋(间距以径向排列钢筋的最外端度量),并在“/”后注写环向配筋。见图2-9 当独立基础底板的边长不小于时,钢筋长度按基础底板的边长缩短10%,即按边长的90%

常用钢筋计算公式

常用钢筋计算公式 柱钢筋1.柱纵筋单根长度=柱基础内插筋+柱净高+锚固长度+搭接长度*搭接个数 搭接长度(Lle):如为机械连接或焊接连接时,搭接长度为0 a.柱基础内插筋长度=基础高-基础保护层+弯折长度 搭接长度(Lle):如果考试时候题中说明为不考虑,不用计算弯折长度:当基础高>LaE时,弯折长度为max(6d,150) 当基础高≤LaE时,弯折长度为15d b.柱净高长度:基础顶面——顶层梁地面之间的垂直高度 c.顶层锚固长度: ①中柱锚固长度=梁高-保护层+12d ②边、角柱锚固长度: ⑴内侧钢筋锚固长度同中柱 ⑵外侧钢筋锚固长度:1.5LaE(考试用) 2.柱箍筋: 单根长度=(b-2c+h-2c)*2+2* max(10d,75) b.柱宽;h.柱高; c.柱保护层 根数=(加密区长度/加密区间距+1)+(非加密区长度/非加密区间距-1)加密区长度: ①嵌固部分以上长度为:hn/3(hn本层柱净高)

②非嵌固部分以上长度为:max(hc,hn/6,500)(考试用) ③柱梁节点加密区长度为:梁高+max(hc,hn/6,500)(考试用) ④当有刚性地面时,除柱端钢筋加密区外尚应在刚性地面上、下各5 00mm高度范围内加密箍筋。 梁钢筋1.梁上部纵筋长度=总净跨长+左锚固+右锚固+搭接长度*搭接个数搭接长度:如为机械连接或焊接连接时,搭接长度为0左(右)锚固长度: 当hc-保护层<LaE时,弯锚,锚固长度=支座宽-保护层+15d 当hc-保护层≥LaE时,直锚,锚固长度= max(LaE,0.5hc+5d)保护层:是柱保护层 2.下部通长筋长度=净跨长+左锚固+右锚固+搭接长度*搭接个数左(右)锚固长度:同梁上部钢筋(下部钢筋在中支座中的锚固能直锚的时候直锚) 3.上部端支座负筋: 第一排=1/3净跨长+左(右)锚固长度 第二排=1/4净跨长+左(右)锚固长度 左(右)锚固长度:同梁上部钢筋 4.上部中间支座负筋: 第一排=1/3净跨长*2(净跨长取相邻两跨最大值)+支座宽 第二排=1/4净跨长+*2(净跨长取相邻两跨最大值)+支座宽 5.架立筋单长=净跨长-净跨长/3*2+150*2 6.箍筋

预算部广联达钢筋软件计算标准

预算部广联达钢筋软件计算标准为了达到公司每个预算人员的软件水平及操作习惯一致,便于内部资源的串换,将软件操作中的重点及要求罗列如下,大家都必须按施工图设计及以下要求做好施工图预算及结算工作: 一、工程设置 1、将A6的容重修改成A6.5的容重。 二、计算设置 柱: 1、2点:柱纵筋伸入基础锚固形式:如果插筋在软件里计算,要根据设计的要求修改计算式。 4点:柱在基础插筋锚固区的箍筋数量:软件默认为2个,按04G101-3第32页大样要求为“间距≤500且不少于两道”,注意箍筋的计算及修改。 5点:矩形柱基础锚固区只计算外侧箍筋:软件默认为是,但若在基础层未画柱,矩形柱的内箍仍然计算;基础层上画柱,基础层上所画的柱的钢筋就只计算所设置的几个外箍,我们就要根据设计图及施工方案做好设置是否只计算外箍。(此条不适用于剪力墙柱) 10点:纵筋搭接接头错开百分率:软件默认为50%,按设计修改。 剪力墙: 2点:纵筋搭接接头错开百分率:软件默认为≤25%,按设计修改。 3点:拉筋配置:修改6为6.5。 9点:暗柱、端柱在基础插筋锚固区内的箍筋数量:软件默认为2个,按04G101-3第32页大样要求为“间距≤500且不少于两道”,注意箍筋的计算及修改。 21点:暗梁在暗柱内是否布置箍筋:软件默认为否,应修改为是,暗梁和暗柱不互为支座,应注意,设为是后柱内依然未计算箍筋,需人为的修改计算式。 22点:暗梁纵筋与连梁纵筋相交构造:软件默认为伸入连梁边暗柱内互相锚固。 29点:墙在基础锚固区内的水平分布钢筋排数:软件默认为2排,按04G101-3第32页大样要求为“间距≤500且不少于两排”,注意水平筋的计算及修改。 框架梁: 10点:次梁两侧共增加箍筋数量:软件默认为0,按设计施工图要求将个数修改,减少

独立基础钢筋计算

第一章钢筋计算原理和 框架实例手工答案 第一节独立基础钢筋计算 一、独立基础钢筋的标注 现阶段独"甚础钢筋杯注存住两种方式;传统标注方式和Y法杯注方式.F 面分别讲解。 (-)传统标注方式 独立基础钢筋传统标注方式.般要画出独立基础的平血图和剖面图.如图】?】?1所示。 JC-I 1-1 图1.1.1独立基础(J(1)钢筋传统标注方式 (二)平法标注方式 独立基础的平法标注方式. 般只需圖出平曲图.在f ifii图中克接标出剖面 的侑息.如图1.1.2所示. DJpOl表示编号为01的坡形独立基础(若是台阶形独立呈础.用DJj表示人3( >0/20()独“展础底泾台阶命反为3()0.斜坡高度为200. “衣示底泾钢筋. X&、创2@ 150衣示,\和Y方向钢筋均为仕衿为12的螺纹钢筋.钢筋间距为150mm* 注意*传统标注方式?基础名字可以由设计人员随意起■ P法杯注甲名字是

固定的.如l)jj表示台阶形普通独立堆础?l).lp表示坡形菁通独立基础. BJ J表示阶形杯门独J堆础?& 示坡形杯口独立堪础。 关]独、7雄础的#法标注.行较多内容.这甲只讲1号办公楼涉及到的内容.其他内容请参石图集06G10】6。 二、独立鉱础要计算哪些钢筋 的甚础嗖什算的钢筋?仆底部钢筋■頂部制筋以及基础梁的钢筋. 如图 1.1.3所示. 图1.L3独立基 础要计算的钢筋敢杯口 綸形单杯门 图1.1.2 I)J P O1¥法杯注方式普通做立就題 阶形M刚筋 形 长麼 》方向 m e屁笳严回 就杯叩m杯门丫方向底棉制筋- --------- )方向 頂筒歆筋边 角筋 収杯n副单杯门 同议柱e独立垦咄

钢筋算量 基础知识试题(有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1分) 1、由于建筑与结构标高的差异,对下( A、D )构件在计算钢筋时要注意增加垫层或找平层的厚度。 A、栏板 B、楼梯 C、圈梁 D、构造短柱 2、Φ10@100/200(Φ12@100)括号内的数值表示( C ) A、基础内箍筋加密 B、柱端头箍筋加密 C、框架节点核心区的箍筋 D、梁端头箍筋加密 3、当图纸标有:JZL1(2A)表示?( A ) A、1号井字梁,两跨一端带悬挑 B、1号井字梁,两跨两端带悬挑 C、1号剪支梁,两跨一端带悬挑 B、1号剪支梁,两跨两端带悬挑 4、当图纸标有:KL7(3)300*700 GY500*250表示( D ) A、7号框架梁,3跨,截面尺寸为宽300、高700,框架梁加腋,腋长250、腋高500 B、7号框架梁,3跨,截面尺寸为宽700、高300,第三跨变截面根部高500、端部高250 C、7号框架梁,3跨,截面尺寸为宽300、高700,第一跨变截面根部高250、端部高500 D、7号框架梁,3跨,截面尺寸为宽300、高700,框架梁加腋,腋长500、腋高250 5、高板位筏型基础指:( C ) A、筏板顶高出梁顶 B、梁顶高出筏板顶 C、梁顶平筏板顶 D、筏板在梁的中间 6、基础梁箍筋信息标注为:10Φ12@100/Φ12@200(6)表示( B ) A、直径为12的一级钢,从梁端向跨内,间距100设置每边5道,其余间距为200,均为6支箍 B、直径为12的一级钢,从梁端向跨内,间距100设置每边10道,其余间距为200,均为6支箍 C、直径为12的一级钢,加密区间距100设置10道,其余间距为200,均为6支箍 D、直径为12的一级钢,加密区间距100设置5道,其余间距为200,均为6支箍 7、板块编号中XB表示?( B ) A、现浇板 B、悬挑板 C、延伸悬挑板 D、屋面现浇板 8、任何情况下,受拉钢筋锚固长度不得小于:( A ) A、200mm B、250mm C、300mm D、350mm 9、任何情况下,受拉钢筋搭接长度不得小于( C ) A、200mm B、250mm C、300mm D、350mm 10、当纵向钢筋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为25%时,纵向受拉钢筋的修正系数为:( A ) A、1.2 B、1.4 C、1.6 D、1.8 11、Φ6抗震箍筋的弯钩构造要求采用135度弯钩,弯钩的平直段取值为:( A ) A、75 B、10d C、 85 D、12d

板钢筋计算实例[详细]

板构件平法钢筋计算练习题计算条件,见下表: 板底筋计算实例 1.平法施工图 l,B4平法施工图,见下图. 2.钢筋计算 (1)计算参数 ①板保护层厚度c=15米米; ②梁保护层= 25米米; ③l a= l ab =30d;[11G101-1,p53] ④l l=1.2 l a;[p55] ⑤起步距离=1/2钢筋间距.[p92:距梁边为1/2板筋间距]

(2)钢筋计算过程 1) B-C轴 ①XΦ10@100 端支座锚固长度=米ax(h b/2,5d)=米ax(150,5*10) =150 180°弯钩长度=6.25d 总长=净长十端支座锚固十弯钩长度=3600-300+ 2×150 +2×6.25×10 = 3725 根数 =(钢筋布置范围长度一起步距离)/间距+1 =(3000-300-100)/100+1 = 27 ②YΦ10@150 端支座锚固长度=米ax(h b/2,5d)=米ax(150,5*10) =150 180°弯钩长度=6.25d 总长=净长十端支座锚固十弯钩长度=3000-300+2*150+2×6.25×10=3125 根数=(钢筋布置范围长度一起步距离)/间距+1 =(3600-300-2×75)/150+1=22 2) A-B轴 ①XΦ10@100 端支座锚固长度=米ax(h b/2,5d)=米ax(150,5*10) =150 180°弯钩长度=6.25d 总长=净长十端支座锚固十弯钩长度=3600-300+ 2×150 +2×6.25×10 = 3725 根数 =(钢筋布置范围长度一起步距离)/间距+1 =(3000-300-100)/100+1 = 27 ②YΦ10@150 端支座锚固长度=米ax(h b/2,5d)=米ax(150,5*10) =150 180°弯钩长度=6.25d 总长=净长十端支座锚固十弯钩长度=3000-300+2*150+2×6.25×10=3125 根数=(钢筋布置范围长度一起步距离)/间距+1 =(3600-300-2×75)/150+1=22

基础承台钢筋计算

基础承台钢筋计算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1)基础承台: 底板钢筋长度=底板边长-2×保护层 根数=板底另一边边长-2min(75mm,s/2)(注:取小值)÷s(注钢筋间距)-1 Kg/m=长度××b2 2)注:单柱独立柱基础边长≥时,基础底板配筋,按边长下料,交错布置。 外侧钢筋长度=底板边长-2保护层 根数=2根(两边各一根钢筋) 其余钢筋长度=底板边长×保护层 或者底板边长底板边长-保护层 其余钢筋根数=底板另一侧长度-2min(75mm,S/2)/S-1 03G101图集计算

1)柱纵筋=柱净高+柱基础插筋+(柱顶)锚固长度 2)柱基础插筋=基础高度-保护层+弯折长度 3)柱顶锚固:中柱:梁高-保护层(柱的)≥lae,则直锚, 直锚长度=梁高-保护层 梁高-保护层<lae时,则弯锚12d,弯锚长度=梁高-保护层+12d 边角柱:外侧钢筋=

内侧钢筋同中柱 注:Lae=保护长度 柱箍筋根数: 1)加密段箍筋根数计算: 根数=加密段长度/加密间距+1【取max(本层净高,柱边长尺寸、500)】 2)非加密箍筋根数计算:根数=非加密段长度/非加密间距-1【取max(本层净高,柱边长尺寸、500)】例子:(+)/+1+(+1)+(--×2/-1) 梁+下部加密区 + 下部加密区 +中间非加密区 柱和梁箍筋 2)箍筋长度(外围一圈长度)=(b-2×保护层+2d)×2+(h-2×保护层+2d)×2+×2+2× max(75mm,10d)(注:取大值)03G规范计算。

钢筋工程量计算规则及方法

钢筋工程量计算规则及方法 一、钢筋工程量计算规则 1、钢筋工程,应区别现浇、预制构件、不同钢种和规格,分别按设计长度乘以单位重量,以吨计算。 2、计算钢筋工程量时,设计已规定钢筋塔接长度的,按规定塔接长度计算;设计未规定塔接长度的,已包括在钢筋的损耗率之内,不另计算塔接长度。钢筋电渣压力焊接、套筒挤压等接头,以个计算。 各类钢筋计算长度的确定 钢筋长=构件长-保护层*2+弯勾长*2+弯起钢筋增加值(△L)*2 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 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要求时,不应小于受力钢筋直径,并应符合下表要求: 纵向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的最小厚度(㎜) 混凝土保护层的最小厚度见下表: 附注:①基础中纵向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35㎜,无垫层时不应小于70㎜; ②板墙壳中的分布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表中相应数值减10㎜,且不应小于10㎜;梁柱中的箍筋和构造筋的保护层不应小于15㎜. 2. 箍筋的弯勾长度: 平钩(180 °)6.25d ; 直钩(90 °) 3.5d ; 斜钩(135 °)4.9d 3. 弯起钢筋增加长度: 30 °:0.268H0; 45 °:0.41H0; 60 °:0.585H0 4. 箍筋长度:

封闭方箍箍筋长度=2*(长+宽)+20d 或=构件截面外边周长-8倍保护层厚+27.8d ⑶箍筋根数的确定:N= (构件长- 保护层)/ 间距+1 二各种构件钢筋计算方法 基础 (一)条形基础 1、横向受力钢筋的直径,一般为6~16mm;间距为120—250mm。 2、纵向分布钢筋的直径,一般为5~6mm;间距为250~350mm。 3、条形基础的宽度B≥1600mm时,横向受力钢筋的长度可减至0.9B,交错布置,如图2-3示。 (二)独立基础 1、独立基础系双向受力,其受力钢筋直径不宜小于8mm,间距为100~200mm。沿短边方向的受力钢筋一般置于长边受力钢筋的上面。当基础边长B≥3000mm时(除基础支承在桩上外),受力钢筋的长度可减为0.9B交错布置。 2、现浇柱下独立基础的插筋直径、根数和间距应与柱中钢筋相同,下端宜做成直弯钩,放在基础的钢筋网上,如图2-5示。当基础高度较大时,仅四角插筋伸至基底。插筋的箍筋与柱中箍筋相同,基础内设置二个。

钢筋下料计算及案例(1)

钢筋下料计算不难一点就会 梁板钢筋的下料长度 =梁板的轴线尺寸-保护层(一般25)+上弯勾尺寸 180度弯勾=6.25d 90度弯勾=3.5d 45度弯勾=4.9d 再咸去度量差:30度时取0.3d\ 45度0.5d\60度1d\90度2d\ 135度3d 如果是一般的施工图纸按上面的方法就可以算出来如板的分布筋\负盘\梁的纵向受力筋\架力筋.如果是平法施工图那就要参考03G101-1B 了 箍筋的长度:外包长度+弯勾长度-6d 弯勾长度6加100\8加120\10加140 箍筋个数=梁构件长度-(25保护层)*2/箍筋间距+1 矩形箍筋下料长度计算公式 箍筋下料长度=箍筋周长+箍筋调整值(表1) 式中箍筋周长=2(外包宽度+外包长度); 外包宽度=b-2c+2d; 外包长度=h-2c+2d; b×h=构件横截面宽×高; c——纵向钢筋的保护层厚度; d——箍筋直径。 箍筋调整值见表1。 2.计算实例 某抗震框架梁跨中截面尺寸b×h=250mm×500mm,梁内配筋箍筋φ6@150,纵向钢筋的保护层厚度c=25mm,求一根箍筋的下料长度。 解:外包宽度= b-2c+2d =250-2×25+2×6=212(mm) 外包长度=h-2c+2d =500-22×25+2×6=462(mm) 箍筋下料长度=箍筋周长+箍筋调整值 =2(外包宽度+外包长度)+110(调整值) =2(212+462)+110=1458(mm) ≈1460(mm)(抗震箍) 错误计算方法1: 箍筋下料长度=2(250-2×25)+2(500-2×25)+50(调整值) =1350(mm)(非抗震箍)错误计算方法2:箍筋下料长度=2(250-2×25)+2(500-2×25)=1300(mm) 梁柱箍筋的下料,在施工现场,如果给钢筋工一个总长=2b+2h-8c+26.5d的公式,钢筋工不是太欢迎;如果将梁的已知保护层直接代入公式,使表达方式简单一些,钢筋工就容易记住。 譬如,当次梁的4面保护层均为25mm时, 箍筋直径为圆8,我们有:箍筋总长=2b+2h+12mm; 箍筋直径为圆10,我们有:箍筋总长=2b+2h+65mm; 箍筋直径为圆12,我们有:箍筋总长=2b+2h+118mm; 箍筋直径为圆14,我们有:箍筋总长=2b+2h+171mm。 譬如,当主梁支座顶面保护层为55mm,其余3面保护层为25mm时, 箍筋直径为圆8,我们有:箍筋总长=2b+2h-48mm; 箍筋直径为圆10,我们有:箍筋总长=2b+2h+5mm; 箍筋直径为圆12,我们有:箍筋总长=2b+2h+58mm; 箍筋直径为圆14,我们有:箍筋总长=2b+2h+111mm。 譬如,当柱的保护层为30mm时, 箍筋直径为圆8,我们有:箍筋总长=2b+2h-28mm; 箍筋直径为圆10,我们有:箍筋总长=2b+2h+25mm; 箍筋直径为圆12,我们有:箍筋总长=2b+2h+78mm; 箍筋直径为圆14,我们有:箍筋总长=2b+2h+131mm。 钢筋配料单

钢筋工程量计算(最终版)

钢筋工程量计算 土建类钢筋计算范围: 一、柱钢筋 二、剪力墙钢筋 区分墙柱、墙梁和墙身钢筋 三、梁钢筋 四、板钢筋 五、基础钢筋 桩、承台、独立基础、基础类梁、筏板等钢筋六、楼梯钢筋 梯板钢筋、梯梁钢筋、梯柱钢筋、休息平台板钢筋 七、构造钢筋(11G329系列) 包含砌体墙内构造柱钢筋、砌体墙水平系梁、砌体加筋、板内马凳筋 八、其他零星钢筋 板放射钢筋、预埋钢筋(电梯井内、楼梯扶手、涉及水电安装预埋、沉降观测点、阳台栏杆扶手) 钢筋基本知识点 一、钢筋的种类(新国标)

1、300 热轧光圆钢筋,屈服强度300,广联达软件代号A 2、335 热轧带肋钢筋,屈服强度335,广联达软件代号B ,该钢筋2012年底强制淘汰,属于过渡钢筋。 3、400 热轧带肋钢筋,屈服强度400,广联达软件代号C 4、400 细晶热轧带肋钢筋,屈服强度400,广联达软件代号 5、400 余热带肋钢筋,屈服强度400,广联达软件代号D 6、500 热轧带肋钢筋,屈服强度500,广联达软件代号E 7、500细晶热轧带肋钢筋,屈服强度500,广联达软件代号 二、影响钢筋计算长度的六大因素 为方便大家记忆,我们形象的称为“三等级三尺寸” 1、构件的抗震等级 2、构件的砼等级 3、钢筋自身的强度等级 4、保护层厚度

5、钢筋的连接长度(机械连接和焊接为0,搭接按规定) 6、钢筋自身的直径大小(直径的大小影响搭接锚固长度) 三、预算长度和下料长度的区别 1、国家全统定额规定:钢筋长度按钢筋的中心线计算 2、设计师给出的尺寸全部是按照外皮长度,我们预算也是按照这个尺寸计算的,所以外皮长度被称为预算长度。 3、施工下料长度是按钢筋的中心线来下料的,所以下料长度是符合国家定额计算钢筋长度的要求的,这样二者之间就有一个弯曲调整值。 下料长度(中轴长度)=预算长度(外皮长度)-弯曲调整值 四、钢筋的连接规定 1、宜避开柱端梁端加密区范围,若无法避开,只能采用机械连接或焊接,且接头面积百分比小于50%。 2、受拉钢筋>25mm,受压钢筋>28mm,不可绑扎。 3、框架柱:①一二三级抗震等级的底层,机械连接②三级抗震其他部位和四级抗震,可绑扎可焊接

广联达钢筋算量计算设置操作

广联达钢筋算量GGJ2013操作札记要点 模块(如柱、梁、板、基础、装修等)T构件(定义属性时新建的是构件)T图元(绘制的是图元,一个构件有一个或多个 图元) 总则: 流程:首层T地上T地下(如地下室部分)T基础(如筏板……);主体-零星; 主体:剪力墙结构----- 剪力墙—门窗洞—暗柱/端柱—暗梁/连梁; 框架结构------ 柱—梁—板; 框剪结构------ 柱—剪力墙部分—梁—板—砌体墙部分 砖混结构砖墙—门窗洞—构造柱—圈梁 顺序:建工程—建楼层—建轴网—绘图输入—汇总看结果绘图输入:定义属性(及套用做法后)—定义属性输入钢筋信息、绘制图形—汇总计算后(查看工程量及计算式)常用快捷键功能: 执行“工具菜单—选项—绘图设置”,勾选“动态输入”(包括“指针输入”和“标注输入”两种功能, 它们之间用“f键”进行切换。每个功能自身中采用“Tab键”切换输入框)、“动态提示”选项。可使用快 捷键组合Alt+Z显示关闭动态输入功能,使用快捷键组合 Ctrl+Q显示关闭动态提示功能。 钢筋符号:AHPB235 或HPB300钢筋;B:HRB335钢筋,BE: HRB335钢筋,BF: HRBF335钢筋,BFE: HRBF335 钢筋;C: HRB400钢筋,CE: HRB4O0钢筋,CF: HRBF400钢筋,CFE HRBF4O0钢筋;D: RRB400钢筋;E: HRB500 钢筋,EE: HR500钢筋,EF: HRBF335钢筋,EFE: HRBF500钢筋。注:“HRBF代表细晶粒?;“RRB代表余热处理?。 一、新建工程 1、工程信息 (1)工程信息 按设计输入(结构类型、檐高、设防烈度决定着抗震等级)。抗震等级影响钢筋搭接及锚固长度。 (2)工程设置 ①损耗模板:当地定额子目中如含有损耗(江苏计价表为2%时,钢筋算量应选用“不计算损耗” ②报表类别:下拉选项中有本地区报表得选本地区报表,若无则选择全统。地区报表优势在于有当地钢筋子目可套用。 ③汇总方式:一般预决算均为“按钢筋外皮(不考虑弯

各种构件体积的计算

各种构件体积的计算 常用计算公式 (一)基础 1.带形基础 (1)外墙基础体积=外墙基础中心线长度×基础断面面积 (2)内墙基础体积=内墙基础底净长度×基础断面面积+T形接头搭接体积其中T形接头搭接部分如图示。 V=V1+V2=(L搭×b×H)+ L搭〔bh1/2+2(B-b/2×h1/2×1/3)〕=L搭〔b×H+h1(2b+B)/6〕 式中:V——内外墙T形接头搭接部分的体积; V1——长方形体积,如T形接头搭接示意图上部所示,无梁式时V1=0; V2——由两个三棱锥加半个长方形体积,如T形接头搭接示意图下部所示,无梁式时V= V2 ; H——长方体厚度,无梁式时H=0; 2.独立基础( 砼独立基础与柱在基础上表面分界) (1)矩形基础: V=长×宽×高 (2)阶梯形基础: V=∑各阶(长×宽×高) (3)截头方锥形基础: V=V1+V2=H1/6×[A×B+(A+a)(B+b)+a×b]+A×B×h2 截头方锥形基础图示 式中:V1——基础上部棱台部分的体积( m3 ) V2——基础下部矩形部分的体积( m3 ) A,B——棱台下底两边或V2矩形部分的两边边长(m) a,b——棱台上底两边边长(m) h1——棱台部分的高(m) h2——基座底部矩形部分的高(m) (4)杯形基础 基础杯颈部分体积( m3 ) V3=abh3 式中:h3——杯颈高度 V3_——杯口槽体积( m3 ) V4= h4/6+[A×B+(A+a)(B+b)+a×b] 式中:h4—杯口槽深度(m)。 杯形基础体积如图7—6所示: V=V1+V2+V3-V4

式中:V1,V2,V3,V4为以上计算公式所得。 3. 满堂基础(筏形基础) 有梁式满堂基础体积=(基础板面积×板厚)+(梁截面面积× 梁长)无梁式满堂基础体积=底板长×底板宽×板厚 4. 箱形基础 箱形基础体积=顶板体积+底板体积+墙体体积 5.砼基础垫层 基础垫层工程量=垫层长度×垫层宽度×垫层厚度 (二)柱 1.一般柱计算公式:V=HF 式中:V——柱体积; H——柱高(m) F——柱截面积 2.带牛腿柱如图所示 V=(H × F)+牛腿体积 ×n=(h × F)+[(a ×b ×h1)+a × b V2 h2/2]n =h ×F+a ×b ×(h1+h2/2)n 式中:h——柱高(m);F——柱截面积 a.b——棱台上底两边边长;h1——棱台部分的高(m) h2——基座底部矩形部分的高(m);n——牛腿个数 3.构造柱:V=H ×(A×B+0.03×b×n) 式中:H— 构造柱高(m); A.B— 构造柱截面的长和宽 b— 构造柱与砖墙咬槎1/2宽度; n— 马牙槎边数 (三)梁 1.一般梁的计算公式(梁头有现浇梁垫者,其体积并入梁内计算) V=Lhb 式中:h— 梁高(m); b— 梁宽; L— 梁长 2.异形梁(L、T、十字型等梁) V=LF 式中:L— 梁长; F— 异型梁截面积 3.圈梁 圈梁体积V=圈梁长×圈梁高×圈梁宽 4.基础梁 V=L×基础梁断面积 式中:V— 基础梁体积(m3); L— 基础梁长度(m)。 (四)板 1.有梁板(肋形板、密肋板、井子楼板)

钢筋计算公式大全

手工计算钢筋公式大全 第一章梁 第一节框架梁 一、首跨钢筋的计算 1、上部贯通筋 上部贯通筋(上通长筋1)长度=通跨净跨长+首尾端支座锚固值 2、端支座负筋 端支座负筋长度:第一排为Ln/3+端支座锚固值; 第二排为Ln/4+端支座锚固值 3、下部钢筋 下部钢筋长度=净跨长+左右支座锚固值 注意:下部钢筋不论分排与否,计算的结果都是一样的,所以我们在标注梁的下部纵筋时可以不输入分排信息。 以上三类钢筋中均涉及到支座锚固问题,那么,在软件中是如何实现03G101-1中关于支座锚固的判断呢? 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以上三类钢筋的支座锚固判断问题: 支座宽≥Lae且≥0.5Hc+5d,为直锚,取Max{Lae,0.5Hc+5d }。 钢筋的端支座锚固值=支座宽≤Lae或≤0.5Hc+5d,为弯锚,取Max{Lae,支座宽度-保护层+15d }。 钢筋的中间支座锚固值=Max{Lae,0.5Hc+5d }

4、腰筋 构造钢筋:构造钢筋长度=净跨长+2×15d 抗扭钢筋:算法同贯通钢筋 5、拉筋 拉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2×11.9d(抗震弯钩值)+2d 拉筋根数:如果我们没有在平法输入中给定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箍筋根数/2)×(构造筋根数/2);如果给定了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布筋长度/布筋间距。 6、箍筋 箍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梁高-2×保护层)+2×11.9d+8d 箍筋根数=(加密区长度/加密区间距+1)×2+(非加密区长度/非加密区间距-1)+1 注意:因为构件扣减保护层时,都是扣至纵筋的外皮,那么,我们可以发现,拉筋和箍筋在每个保护层处均被多扣掉了直径值;并且我们在预算中计算钢筋长度时,都是按照外皮计算的,所以软件自动会将多扣掉的长度在补充回来,由此,拉筋计算时增加了2d,箍筋计算时增加了8d。(如下图所示)

梁钢筋的算法例题

一、钢筋算量基本方法 钢筋算量基本方法 第一章梁 第一节框架梁 一、首跨钢筋的计算 1、上部贯通筋 上部贯通筋(上通长筋1)长度=通跨净跨长+首尾端支座锚固值 2、端支座负筋 端支座负筋长度:第一排为Ln/3+端支座锚固值; 第二排为Ln/4+端支座锚固值 3、下部钢筋 下部钢筋长度=净跨长+左右支座锚固值 注意:下部钢筋不论分排与否,计算的结果都是一样的,所以我们在标注梁的下部纵筋时可以不输入分排信息。 以上三类钢筋中均涉及到支座锚固问题,那么,在软件中是如何实现03G101-1中关于支座锚固的判断呢? 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以上三类钢筋的支座锚固判断问题: 支座宽≥Lae且≥0.5Hc+5d,为直锚,取Max{Lae,0.5Hc+5d }。 钢筋的端支座锚固值=支座宽≤Lae或≤0.5Hc+5d,为弯锚,取Max{Lae,支座宽度-保护层+15d }。 钢筋的中间支座锚固值=Max{Lae,0.5Hc+5d }

4、腰筋 构造钢筋:构造钢筋长度=净跨长+2×15d 抗扭钢筋:算法同贯通钢筋 5、拉筋 拉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2×11.9d(抗震弯钩值)+2d 拉筋根数:如果我们没有在平法输入中给定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箍筋根数/2)×(构造筋根数/2);如果给定了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布筋长度/布筋间距。 6、箍筋 箍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梁高-2×保护层)+2×11.9d+8d 箍筋根数=(加密区长度/加密区间距+1)×2+(非加密区长度/非加密区间距-1)+1 注意:因为构件扣减保护层时,都是扣至纵筋的外皮,那么,我们可以发现,拉筋和箍筋在每个保护层处均被多扣掉了直径值;并且我们在预算中计算钢筋长度时,都是按照外皮计算的,所以软件自动会将多扣掉的长度在补充回来,由此,拉筋计算时增加了2d,箍筋计算时增加了8d。(如下图所示)

混凝土构件中钢筋计算截面面积及公称质量统计表

钢筋的计算截面面积及公称质量表 直径 d (mm) 不同根数直径的计算截面面积(mm2) 单根钢筋 公称质量 (kg/m)123456789 3 4 5 6 6.57.1 12.6 19.6 28.3 33.2 14 .1 25 .1 39 57 66 21 .2 37 .7 59 85 10 28 .3 50 .3 79 11 3 13 3 35 .3 62 .8 98 14 1 16 6 42 .4 75 .4 11 8 17 19 9 49 .5 88 .0 13 7 19 8 23 2 56.5 100. 5 157 226 265 63.6 113. 1 177 254 299 0.0555 0.0986 0.154 0.222 0.260 8 8.2 10 12 1450.3 52.8 78.5 113.1 153.9 10 1 10 6 15 7 22 15 1 15 8 23 6 33 20 1 21 1 31 4 45 25 1 26 4 39 3 56 30 2 31 7 47 1 67 35 2 37 55 79 402 422 628 905 123 2 452 475 707 101 8 138 0.395 0.415 0.617 0.888 1.208

每米板宽内的钢筋截面面积表

110 120 125 130 140 150 1 14 1 05 1 01 9 7 9 8 4 1 45 1 33 1 27 1 22 1 14 1 06 1 78 1 64 1 57 1 51 1 40 1 31 2 57 2 36 2 26 2 17 2 02 1 88 4 57 4 19 4 02 3 87 3 59 3 35 71 4 65 4 62 8 60 4 56 1 52 4 1028 942 905 870 808 754 13 99 12 83 12 32 11 84 11 00 10 26 18 28 16 76 16 08 15 47 14 36 13 40 23 13 21 21 20 36 19 57 18 18 16 96 28 56 26 18 25 13 24 17 22 44 20 94 34 56 31 68 30 41 29 24 27 15 25 34 44 62 40 91 39 27 37 76 35 06 32 72 160 170 175 180 190 200 7 9 7 4 7 2 7 6 6 9 9 9 4 9 1 8 8 8 4 1 23 1 15 1 12 1 09 1 03 1 77 1 66 1 62 1 57 1 49 3 14 2 96 2 87 2 79 2 65 49 1 46 2 44 9 43 6 41 3 70 7 66 5 64 6 62 8 59 5 96 2 90 6 88 85 5 81 12 57 11 83 11 49 11 17 10 58 15 90 14 97 14 54 14 14 13 39 19 63 18 48 17 95 17 45 16 53 23 76 22 36 21 72 21 12 20 01 30 68 28 87 28 05 27 27 25 84

钢筋算量教程(很详细)

一步一步教你钢筋所有知识,识图算量其实很简单 一、箍筋表示方法: ⑴ φ10@100/200(2) 表示箍筋为φ10 ,加密区间距100,非加密区间距200,全为双肢箍。 ⑵ φ10@100/200(4) 表示箍筋为φ10 ,加密区间距100,非加密区间距200,全为四肢箍。 ⑶ φ8@200(2) 表示箍筋为φ8,间距为200,双肢箍。 ⑷ φ8@100(4)/150(2) 表示箍筋为φ8,加密区间距100,四肢箍,非加密区间距150,双肢箍。 一、梁上主筋和梁下主筋同时表示方法: ⑴ 3Φ22,3Φ20 表示上部钢筋为3Φ22, 下部钢筋为3Φ20。 ⑵ 2φ12,3Φ18 表示上部钢筋为2φ12, 下部钢筋为3Φ18。 ⑶ 4Φ25,4Φ25 表示上部钢筋为4Φ25, 下部钢筋为4Φ25。 ⑷ 3Φ25,5Φ25 表示上部钢筋为3Φ25, 下部钢筋为5Φ25。 二、梁上部钢筋表示方法:(标在梁上支座处) ⑴ 2Φ20 表示两根Φ20的钢筋,通长布置,用于双肢箍。 ⑵ 2Φ22+(4Φ12)表示2Φ22 为通长,4φ12架立筋,用于六肢箍。 ⑶ 6Φ25 4/2 表示上部钢筋上排为4Φ25,下排为2Φ25。 ⑷ 2Φ22+ 2Φ22 表示只有一排钢筋,两根在角部,两根在中部,均匀布置。 三、梁腰中钢筋表示方法: ⑴ G2φ12 表示梁两侧的构造钢筋,每侧一根φ12。 ⑵ G4Φ14 表示梁两侧的构造钢筋,每侧两根Φ14。 ⑶ N2Φ22 表示梁两侧的抗扭钢筋,每侧一根Φ22。 ⑷ N4Φ18 表示梁两侧的抗扭钢筋,每侧两根Φ18。 四、梁下部钢筋表示方法:(标在梁的下部) ⑴ 4Φ25 表示只有一排主筋,4Φ25 全部伸入支座内。 ⑵ 6Φ25 2/4 表示有两排钢筋,上排筋为2Φ25,下排筋4Φ25。 ⑶6Φ25 (-2 )/4 表示有两排钢筋,上排筋为2Φ25,不伸入支座,下排筋4Φ25,全部伸入支座。 ⑷ 2Φ25 + 3Φ22(-3)/ 5Φ25 表示有两排筋,上排筋为5根。2Φ25伸入支座,3Φ22,不伸入支座。下排筋5Φ25,通长布置。 五、标注示例: KL7(3)300×700 Y500×250 φ10@100/200(2) 2Φ25 N4Φ18 (-0.100) 4Φ25 6Φ25 4/2 6Φ25 4/2 6Φ25 4/2 4Φ25□———————————□———————□———————————□ 4Φ25 2Φ25 4Φ25 300×700 N4φ10 KL7(3) 300×700 表示框架梁7,有三跨,断面宽300,高700。 Y500×250 表示梁下加腋,宽500,高250。 N4Φ18 表示梁腰中抗扭钢筋。 φ10@100/200(2) 2Φ25 表示箍筋和架立筋。 -0.100 表示梁上皮标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