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七律格律

七律格律

七律格律
七律格律

七律格律

七律类型一

⊙平⊙仄⊙平仄

⊙仄平平⊙仄平(韵)⊙仄⊙平⊙仄仄

⊙平⊙仄仄平平(韵)⊙平⊙仄⊙平仄

⊙仄平平⊙仄平(韵)⊙仄⊙平⊙仄仄

⊙平⊙仄仄平平(韵)

七律平起首句不押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客至

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

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

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

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

隔篱呼取尽余杯。

七律类型二

⊙平⊙仄仄平平(韵)⊙仄平平⊙仄平(韵)⊙仄⊙平⊙仄仄

⊙平⊙仄仄平平(韵)

⊙平⊙仄⊙平仄

⊙仄平平⊙仄平(韵)⊙仄⊙平⊙仄仄

⊙平⊙仄仄平平(韵)

七律平起首句押韵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仄平(韵)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左迁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

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

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

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

好收吾骨瘴江边。

七律类型三

⊙仄⊙平⊙仄仄

⊙平⊙仄仄平平(韵)⊙平⊙仄⊙平仄

⊙仄平平⊙仄平(韵)⊙仄⊙平⊙仄仄

⊙平⊙仄仄平平(韵)⊙平⊙仄⊙平仄

⊙仄平平⊙仄平(韵)

七律仄起首句不押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咏怀古迹

杜甫

诸葛大名垂宇宙,

宗臣遗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筹策,

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

指挥若定失萧曹。

运移汉祚终难复,

志决身歼军务劳。

七律类型四

⊙仄平平⊙仄平(韵)⊙平⊙仄仄平平(韵)⊙平⊙仄⊙平仄

⊙仄平平⊙仄平(韵)⊙仄⊙平⊙仄仄

⊙平⊙仄仄平平(韵)⊙平⊙仄⊙平仄

⊙仄平平⊙仄平(韵)七律仄起首句押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锦瑟

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

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

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

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

只是当时已惘然。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的《登高》堪称千古七律第一,《登高》字字皆律,句句皆律。

七绝格律

七绝平起首句不押韵

⊙平⊙仄平平仄,

⊙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平平仄仄,

⊙平⊙仄仄平平(韵)。

南游感兴

窦巩

伤心欲问前朝事,

惟见江流去不回。

日暮东风春草绿,

鹧鸪飞上越王台。

七绝平起首句押韵

⊙平⊙仄仄平平(韵),⊙仄平平仄仄平(韵)。⊙仄⊙平平仄仄,

⊙平⊙仄仄平平(韵)。

出塞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七绝仄起首句不押韵

⊙仄⊙平平仄仄,

⊙平⊙仄仄平平(韵)。⊙平⊙仄平平仄,

⊙仄平平仄仄平(韵)。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七绝仄起首句押韵

⊙仄平平仄仄平(韵),

⊙平⊙仄仄平平(韵)。

⊙平⊙仄平平仄,

⊙仄平平仄仄平(韵)。

从军行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格律诗的格律:格律诗大体上有四种:平起平收、平起仄收、仄起平收、仄起仄收。

这说的都是第一句,规定了整首诗的格律属于哪一种。看一首格律诗的格式属于哪种,首先看第一句的第二字。这个字是平声字,那么这首诗就是平起,是仄声字,就是仄起。为什么看第二个字呢?因为格律诗的首字,在很多情况下是不确定的,而第二个字是必须要清楚的。这是“起”的意思。“收”是什么意思呢?就是看第一句的尾字,用平声的就是平收,用仄声的就是仄收了。来看两个例句:

山上风吹笙鹤声,山前人望翠云屏。

蓬莱枉觅瑶池路,不道人间有幔亭。

这个就是仄起平收式了。因为“上”是仄声,“声”是平声。再看一个: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显然了,这是一个平起仄收式的。

因为格律诗的每一句都有格律要求,而且还相当严谨。怎么能记住格律的规范要求呢?很简单,掌握一些基本的规律就是。需要了解和掌握哪些规律呢?

首先要了解“逢双必返”这个说法。还有一个是“对”,一个是“粘”。

“逢双必返”的意思是,诗句中的平仄格式是两两出现的。在出现了连续两个同声字后,就必须用相反的两个字,这就是所谓的“逢双必返”。比如,用了平平,后面就必须用仄仄了,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这就是两个很标准的律句格式。但是,在格律诗中,情况要复杂得多。具体怎么复杂,我们一会来看。

现在来说说“对”。这里所谓的“对”,是读音上的“对”,不是对仗、对偶那个“对”。这里“对”的意思是“相对”、“相反”。如果第一句的某个字是平声,那么下面第二句与之位置相同的字就应该是相对、相反的,就是仄声。违反了“对”的要求叫“失对”。这就是所谓的“对”。因为有了“对”,格律诗的音韵美感就很充分地表现了出来。

那么“粘”是怎么回事?如果说“对”规范是的第一句和第二句之间的格律关系(奇句和偶句可能更准确),那么“粘”规定的就是第二句和第三句(偶句和奇句)之间的格律关系。“粘”和“对”的要求正相反,“粘”要求与上句相同的位置的字音要相同。上句这里是平声,下句同一位置的也要是平声。这就是“粘”的要求。违反了“粘”的要求叫“失粘”。这就是所谓的“粘”。因为有了“粘”,格律诗就有了婉转起伏的韵律美。

现在我们回过头来看看那个“逢双必返”。了解了“对”和“粘”后,再来看“逢双必返”,就会发现一些问题,就是在实际中,真正要做到这样是不可能的。为什么呢?来看一个例子。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这首诗中的第一句和第二句,并不是每一个字都“对”的,因为它是仄起平收式,尾字都是平声。再看第三句,如果每字都“粘”的话,也不可能,因为第三句的尾字必须是仄声。这怎么办呢?我们的先人已经给我们了解决的办法。这就是格律诗另外的一个规范:每句不能出现三个同声字结尾。换言之,就是不管是诗的哪一句,都不能出现平平平、仄仄仄的格式结尾。

因为有“逢双必返”的规范,在句子的结尾,也不能出现平仄平、仄平仄的格式,即平平仄仄平仄平或平平仄仄仄平仄。这样问题就简单多了。我们来具体看一下。

如果我们要写一首平起平收式的七绝,那么首先确定下来的格律应该是前两个字:平平。然后是最后一个字:平。那么按照“逢双必返”的规范,第一二个字就应该是仄仄,接下来必然是平平了,但结尾必须是平声,还不能出现结尾三个同声字的情况,那么结尾就只能是仄仄平。那么第五字,只有仄声了。在格律诗中,三个同声字不能出现在结尾,在句前或句中是可以的,因为不出现三个同声字,是无法安排格律的。这样,平起平收的第一句的格律就是:平平仄仄仄平平。按照“对”的要求,第二句应该与第一句全面相对,但因为第二句必须要押平声韵,那么,尾字就是确定的平声字。我们按照“对”的要求把第二句的平仄位置找好。第一句是平平仄仄仄平平,第二句,因为尾字是固定的平声,前边就从相对的开始,也只能是:仄仄平平平仄仄。第三句呢,因为有“粘”的规定,因为第三句的尾字必须是仄声,那么,第三句的格律也可以推导出来:仄仄平平平仄仄。第四句自然就是:平平仄仄仄平平了。

再看一个平起仄收式的七绝格律。平起,那么前两字就是平平。仄收,尾字就是仄。前面平平后面应该是仄仄,仄仄后面应该是平平,结尾是仄声,正好是:平平仄仄平平仄。第二句,按“对”的要求,格律是:仄仄平平仄仄平。第三句结尾要仄声,还要符合“粘”的要求,那只能是:仄仄平平平仄仄了。第四句:平平仄仄仄平平。

从上面的讨论中,我们可以得出几个结论:

1、了解“逢双必返”的规范的,有助于我们理解格律诗的格律;

2、因为格律诗基本上是五字句、七字句,所以,会出现三个同声字相连的情况;

3、三个同声字不能在句尾出现;

4、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有四个同声字相连的情况。其它两个格律诗的格律形式,仄起平收、仄起仄收,应该很容易推导出来了。

这是七绝的格律。五绝更简单的,它是把七绝前面的两字裁掉,或者说,五绝的句子,前面加上格律相反的两个字就是七绝的格律。如五绝是:平平仄仄平,那么前面加相反格律的两个字就是仄仄平平仄仄平。

律诗是绝句的叠加,两个七绝的格律就是一首七律的格律。只要我们知道了第一句的格律,其它句的格律可以很容易的排出来,就是更长的排律,格律也不会出错的。

知道格律诗的格律知识,可以让我们在欣赏前人优秀作品的时候,更好地把握作品形式上的美,这会对我们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内涵有很大的帮助。还有一个实用的例子,高考时,曾经有把一首古诗的句子排序的题,知道了格律的基本知识,这类题目就很简单了。

需要指出的是,上面说的都是格律诗的正体。没有涉及格律诗的变格、拗救等。而变格、拗救在格律诗的写作中是屡见不鲜的,更丰富了格律诗的表现力,使格律诗的美千百年来始终供我们所欣赏。

七律的格律有四种,想记住它很容易,只要掌握了方法,就不难。七律是由七绝变化而来,是四种七绝相加的结果,所以记住七绝的格律,七律的格律也自然在胸了。七绝格律有

四种:

一是首句入韵的,又分平起和仄起两种;二是首句不入韵的,也分平起和仄起两种。

以首句入韵平起为例:因首句入韵又是平起,按照音步的要求,必然是这样的:平平仄仄仄平平。第二句和上句相反,但是因为是韵脚,所以要调整为:仄仄平平仄仄平。第三句和上句相同,但因不是韵脚,所以应是:仄仄平平平仄仄。第四句和上句相反,但因是韵脚,所以是平平仄仄仄平平。

按照这个规律,可以写出其余三种七律的格律,如首句不入韵平起:平平仄仄平平仄,第二句和上句相反,仄仄平平仄仄平,第三句和上句相同,但不是韵脚则为:仄仄平平平仄仄,第四句为:平平仄仄仄平平。依此类推,可得四种。将首句入韵的和首句不入韵的合起来,就是七律,也可得四种。和七绝不同的是第三、四句,第五、六句之间要对仗。关于平仄音的问题,见傻瓜写的《浅说平仄》一文,在对联栏目里。

七律四种格律的推算方法

很多时候,初学格律诗的朋友们,都会被诗的四种平仄格式背的头晕。其实不然,我从来不背,因为我是个懒人,懒人就有懒人的办法。

诗词的平仄格式,说穿了只是一个简单的变化。

格律诗,又叫近体诗,至于为什么叫近体诗,那是因为格律诗产生的时代,在古体,也就是古风之后。所谓近体,是相对于古风来说的。好,这些东西就不去扯的离题太远了。

为了让大家明白格律诗的平仄是如何变化的,心砚用七律来分析下。

七律,说白了,就是四个对联,区别是,这四个对联之间的关联,不仅有本联的相对,而且还有邻联的相粘。它的第一联(一、二句)称「首联」,第二联(三、四句)称「颔联」,第三联(五、六句)称「颈联」,第四联(七、八句)称「尾联」。每联的上句称「出句」,下句称「对句」。

七律,共四联,又称七言律诗。它有四种格式。

1)仄起首句押韵

2)仄起首句不押韵

3)平起首句押韵

4)平起首句不押韵

七律的格律推算,是依据什么?依据格律诗的六个基本要求:

1)相对:一联中,上联与下联的平仄不能相同,它们之间必须是相对。

比如上联是这样:平平仄仄平平仄对句

那么下联是这样:仄仄平平仄仄平出句

其实说白了,这就是对对子的方法,上下相对。

2)相粘,由于上面说的平仄必须相对,首联对句必须与颔联的出句平仄相同,原因,这就叫粘。怎么个粘法?我用上面那联,来粘出下联的出句大家看:

平平仄仄平平仄对句

仄仄平平仄仄平出句

平平仄仄平平仄粘出来的下联出句

3)孤平,不允许有孤平出现,所谓孤平,是指押韵这句中,除了韵脚,只一个平声字。

4)不允许在平收句出现三平尾三仄尾,如,平平仄仄平平平。仄收句出现三仄尾。如仄仄平平仄仄仄

5)在不违反以上四条要求的情况下,每句的第一三五字,可以不论平仄,第二四六字,不允许改变,也就是所谓的:“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6)拗救:每句中,除首字外,其它六个字中的平仄数量必须相同,也就是说,除了首字,其它六个字中,必须是三个平声字,三个仄声字组成。如果说不相同,就必须在其它位置增加一个字,来让每句中,除首字外的其它六个字中的平仄数相等。(要注意的是,尾字不允许用来拗救),拗救的方式有多种,我们今天只用同句救,限于篇幅,其它方法在此不提,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查资料。

7)出句必须是仄声字,对句必须是平声字。对句尾字必须押平声韵。要注意的是,首句押韵式,它的首联出句,是一种特定条件下的出句,必须为平声字以便押韵。

8)以二个字的音节为一个变化,比如说,平平仄仄平平仄仄,或者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那么说,我们既然知道了,七律大概这几个主要的要求,我们就能用以上要求,来推出四种七律的格律,为了述说方便,可平可仄的地方就不标明了。

一》我们以第一种仄起首句押韵式开始来推算

因为近体诗的韵,只允许用平声字来押韵,那么说,既然首句得押韵,已经决定了,首句中开始二个字必须为仄声,而尾字必须是平声。那么说平均分配出来的就成了这种句式

仄仄平平仄仄平。

完全符合要求,正好平尾用来押韵。

运用相对的原则,推算出首联的对句:

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可是,麻烦来了,尾字是仄声,由于律诗的对句,是必须押韵的,违背了第七条的,对句尾字必须是平声而且得押平声韵;必须把尾字换成平声,不换就没法押韵。换吧。现在成这样了:

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平平。

这样,就与以上第四条:三平尾;第六条:平声四字,仄声只二字。怎么办?很简单,运用上面说的第六条,拗救,把取掉的那个仄声字与第五个字换下,变成了下面这样:

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那么说,下面接着推算颔联,由于首联的对句,必须与下一联的出句相粘,也就是说,首联的出句必须与颔联的出句相粘,换句话说,颔联出句必须与首联对句相同。那么说,我们运用相粘的原则,推算出颔联的出句:

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请注意这是出句,它的尾字必须是仄声,可现在推算出来的是平声字呢。怎么办?又与那些原则冲突了。那么说,把尾字的平声,与前面的第五字的仄声字换下,就成了这样:

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这样,除了首字外,其它六字中的平仄数依然相等,都三个,这就是拗救的一个方式。好,既然出句定了,对句就好办了,现在我们用相对,来推算出颔联的对句就容易多了,如下: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这样,完全符合出句的要求,上面二联格律已经出来了。

由于颈联必须与上面的颔联平仄相同,也就是粘,很简单就推算出来了颈联的格式:

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可是问题出来了,出句尾字必须是仄,那么说又是以前面一样的方法,把这尾字与第五字掉换成为这样:

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现在颈联的对句,由于这句尾字要求是仄声,只用相对的要求,就非常简单直接的,又推出来了:

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接着推尾联的出句,这句必须押韵,尾字推出来正好是平声音字,所以这句推算,也是非常简单直接的用粘的原则,就出来了:

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同样的问题,出句尾字必须是仄,把尾字与第五字换下:

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现在来推尾联对句:

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非常容易吧?只用粘的原则就推算出来,正好平尾用韵。

好,这就是仄起首句押韵式,也叫仄起平收式七律的基本格式由来。

二》仄起首句不押韵式的格律推算。

既然首句不用押韵,那么说按照平均分配的原则,首句是这样的:

仄仄平平仄仄平

可是既然不押韵,就得按照出句尾字必须是仄声的原则来,那么说,又运用了刚才的方法,拗救,把尾字与第五字换下:

那么现在用相对的原则,就非常好推算了: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首联对句因为正好要押韵,得是平声尾,完全符合要求,直接粘来推算出颔联的出句: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问题又出来了,尾字是平,得拗救成仄声字,把尾字与第五字换: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现在用相对来推对句。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完全符合要求,直接运用粘的原则推出颈联的出句为: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同样的问题出来了,出句尾字为平,继续拗救成仄,与第五字换: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现在用相对的原则来推颈联对句: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完全符合要求,继续用粘的原则去推尾联出句: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不符合出句尾字得是仄声的要求,运用拗救的原则,七与五字掉换: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直接用相对的原则去推出尾联的对句。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完全符合要求,结束。

以上就是仄起首句不押韵式的七律格律,又称仄起仄收式。

三》平起首句押韵式。

既然平起,平均分配首联出句如下:

平平仄仄平平仄

问题出来了,尾字得押韵,得换平声字,方法相信大家已经想到了,与第五字拗救呗。平平仄仄仄平平。

运用相对的原则,推出首联对句。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又有问题,依然得用拗救方法把尾字救成平声字,用来押韵。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现在运用粘的方法,推颔联出句: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出句尾字为平,又得拗救成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现在运用相对的原则来推对句: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完全符合要求,直接用粘的方法推出颈联的出句: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尾字为平,问题又出来,拗救呗,不用我再说怎么救了吧?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运用相对的方法,推出句: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完全符合要求,继续运用粘的方法推尾联出句: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继续用拗救解决尾字为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继续用相对的方法来推出句: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这就是七律的平起首句押韵式,也称平起平收式。

现在应该明白了如何去推算出七律的四种格式吧?如果说你还不能明白,嗯,心砚再告诉你个口诀:“出对相对,头尾必粘,逢粘必救”。还不行?多跟着我这做法多做几次。还不行?别做七律了,还是去随意一挥自创式的好。

至于平起首句不押韵式,心砚在此就不做了,留给朋友们自己去折腾呗。

还就就是排律,就是用这种方式,一直推算下去。有兴趣的朋友也可以去试下,哈,推多少联?你想推多少联,就多少联呗。

最后想说的就是,五绝,五律,七绝,它们的推算方法,与上面我说的,基本上大同小异,相差不大,限于篇幅,别过不提。

后记:心砚写出这个东西,目的不是为了显示自己什么什么,而是为了让有兴趣学格律诗的朋友去依照这方法去推。如果说你能认真去推算过,就会明白:哦,原来,什么拗救,什么相粘,相对,粘对,等等,原来是这么回事。还有一点就是,以后就是背不出格律,可以推出来。如果说你不愿意去推也没关系哈,那就当是你看见个文字游戏好了。

二 格律诗八首

二格律诗八首 浜屻€€鏍煎緥璇楀叓棣? 1. ? 2.В鏈夊叧璇楁瓕浜х 鐢熷钩銆佹€濇兂銆? 3. 鎵€琛ㄨ揪鐨勬繁鍒荤殑鎬濇兂鎰熸儏锛屼簡瑙h瘲姝屾墍钑存兜鐨勬枃鍖栧唴娑点€? ㄣ€? 勭編銆?

璇炬椂瀹夋帓 3璇炬椂銆? ? 鏉ュ睍绀轰笘鐣岀殑涓囧崈姘旇薄锛屽舰璞¤€屽惈钃勫湴鎶掑啓澶嶆潅鐨勬 ? ? 1.? 锛?锛夊惉閰嶄箰 锛??

锛?? 瑕佹眰锛氭敞鎰忔妸鎻℃湕璇绘椂鐨勮妭濂忋€侀煹寰嬨€佸0璋冨拰閲嶉煶 ? 2.浣滆€呯畝浠嬨€? 鐜嬬淮锛屽瓧鎽╄瘶锛屽攼浠h瘲浜恒€佺敾瀹讹紝鏅氬勾鏃犲績浠曢€旓紝涓撹瘹濂変經锛屾晠鍚庝笘浜虹О鍏朵负鈥滆瘲浣涒€濄€備粬鐨勮瘲鐜板瓨涓嶈冻400 绫绘垚灏辨渶澶с€傜帇缁寸殑澶у 栭潤璋ф х殑浣滃搧銆備汉浠 缁寸殑浣滃搧锛岃繖涓ゅ彞鍑鸿嚜鑻忚郊鐨勫悕瑷€闈炲父鍑嗙‘鍦拌瘎浠蜂簡 ? 3.鑳屾櫙浠嬬粛銆? 寮€鍏冧簩鍗佷簲骞达紙737锛夋渤瑗胯妭搴﹀壇浣垮磾甯岄€告垬鑳滃悙钑

鍥界簿绁炵殑璧炵編銆? 4.鍝佸懗璧忔瀽銆? 锛?熸槸鍦ㄤ粈涔堟儏鍐典笅鍑轰娇鐨勶紵鍑轰娇鐨勭洰鐨勬槸浠€涔堬紵缁撴灉濡備綍锛? 勬渤瑗胯妭搴﹀壇浣垮磾甯岄€搞€傜帇缁磋交杞︾畝浠庯紝瑕佸幓閬ヨ繙鐨 勮タ鍖楄竟濉炪€傜粡闀块€旇穻娑夛紝鍦ㄨ惂鍏抽亣鍒颁簡楠戝叺锛屽嵈娌℃ 銆? 锛? 岃暣娑典簡浣滆€呮€庢牱鐨勬劅鎯咃紵 ч 拰鎶戦儊銆? 锛?? 澶ф 笂锛岄偅鐑界伀鍙颁笂鐕冭捣鐨勪竴缂曠櫧鐑熺洿涓婁簯闇勶紝鏄惧緱寮傚父 殢涓€鈥滅洿鈥濆瓧锛

ф紶鏃犺竟鏃犻檯锛岄粍娌虫澇鏃犲敖 ? 5.灏忕粨銆? 璇椾汉铏芥槸濂変娇鎱板姵鎴樿儨涔嬪啗锛屽嵈鍗冮噷杩㈣竣锛屽瓚鐒朵竴韬 澶ф ? ? 1.? 锛?锛夋暀甯堣寖璇汇€? 锛?? 锛? 勫師鍥犮€?

格律诗八首 教案教学设计(长春版八年级下册)

格律诗八首教案教学设计(长春版八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教会学生诵读,让学生在吟咏之中加深理解,熟读成诵。 2.帮助学生了解有关诗歌产生的历史背景以及作者的生平、思想。 3.引导学生从形象入手,体会诗歌的意境,领会诗歌所表达的深刻的思想感情,了解诗歌所蕴涵的文化内涵。 教学重点 记忆名句,体会其中蕴涵的情理,争取做到学以致用。 教学难点 领略中国古代诗歌的凝练美、意境美、音律美和含蓄美。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诗歌是最高的语言艺术。诗歌常常用最精练的语言来展示世界的万千气象,形象而含蓄地抒写复杂的思想感情。今天我

们要学的三首诗都是唐朝的名家名作,怎样才能学好呢?或者说如何透过精练含蓄的语言来准确把握诗歌的意蕴呢?现在请同学们跟我一起走进诗歌优美的意境,来品味我国唐代诗歌的艺术魅力吧! 二、学习《使至塞上》。 1.朗读指导。 (1)听配乐朗诵。(有条件的播放现成的古诗配乐朗诵带,如没有,则选一首意境雄浑开阔的古曲作背景音乐,由教师范诵。) (2)学生自由读。 (3)全体学生配乐齐读。 要求:注意把握朗读时的节奏、韵律、声调和重音。在读时用心揣摩诗的内容和情感。 2.作者简介。 王维,字摩诘,唐代诗人、画家,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他的诗现存不足400首,其中以描绘山水田园和歌咏隐居生活一类成就最大。王维的大多数山水田园之作,在描绘自然美景的同时,流露出闲居生活中的闲逸情趣,或静谧恬淡,或气象萧索,或幽寂冷清。他也有反映军旅和边塞生活的作品,其中写景佳句广为历代传诵,《使至塞上》就是其中极富代表性的作品。人们常用“诗中有画,

八年级语文教案-二格律诗八首

二格律诗八首 教学目标 1.教会学生诵读,让学生在吟咏之中加深理解,熟读成诵。 2.帮助学生了解有关诗歌产生的历史背景以及作者的生平、思想。 3.引导学生从形象入手,体会诗歌的意境,领会诗歌所表达的深刻的思想感情,了解诗歌所蕴涵的文化内涵。 教学重点 记忆名句,体会其中蕴涵的情理,争取做到学以致用。 教学难点 领略中国古代诗歌的凝练美、意境美、音律美和含蓄美。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诗歌是最高的语言艺术。诗歌常常用最精练的语言来展示世界的万千气象,形象而含蓄地抒写复杂的思想感情。今天我们要学的三首诗都是唐朝的名家名作,怎样才能学好呢?或者说

如何透过精练含蓄的语言来准确把握诗歌的意蕴呢?现在请同学们跟我一起走进诗歌优美的意境,来品味我国唐代诗歌的艺术魅力吧! 二、学习《使至塞上》。 1.朗读指导。 (1)听配乐朗诵。(有条件的播放现成的古诗配乐朗诵带,如没有,则选一首意境雄浑开阔的古曲作背景音乐,由教师范诵。) (2)学生自由读。 (3)全体学生配乐齐读。 要求:注意把握朗读时的节奏、韵律、声调和重音。在读时 用心揣摩诗的内容和情感。 2.作者简介。 王维,字摩诘,唐代诗人、画家,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他的诗现存不足400首,其中以描绘山水田园和歌咏隐居生活一类成就最大。王维的大多数山水田园之作,在描绘自然美景的同时,流露出闲居生活中的闲逸情趣,或静谧恬淡,或气象萧索,或幽寂冷清。他也有反映军旅和边塞生活的作品,其中写景佳句广为历代传诵,《使至塞上》就是其中极富代表性的作品。人们常用“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来评论诗人兼画家王维的作品,这两句出自苏轼的名言非常准确地评价了王维诗歌的艺术特色。 3.背景介绍。

近体诗八首

近体诗八首 以下是关于近体诗八首,希望内容对您有帮助,感谢您得阅读。 教案示例 教学重难点:1.理解并把握本诗所寄托的高洁情操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2.学习并鉴赏本诗诗中有画,画中含情,诗情画意浑然一体的艺术美。 教学方法:诵读法、鉴赏品味法 媒体设计:录音机、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王维,唐代大诗人,大画家,仕途较为顺利,官居高位,却选择了亦官亦隐的生活方式。他的诗风直接继承了陶渊明,“似浅实深,似淡实腴”。苏轼称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能体现其诗风的五言律诗《山居秋暝》。 二、鉴赏品味 1.听录音:要求边听边体会诗中情感,想象诗中意境。 2.学生诵读: ·

(1)采取多种诵读方式,体会律诗的音韵美。 (2)结合本诗谈谈律诗的特点。 提示:学生自读课前知识段落,掌握理解律诗相关知识,然后与本诗比照,谈谈本诗有几联,如何押韵,哪里对仗等等。 3.鉴赏诗歌的意境美 (1)找出最喜欢(你认为最美)的一联,给大家描述一番。 提示:注意画面的布局、色彩的搭配等等。 举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就是一幅动静结合、色调清淡的很美的画。皎洁的月亮把清晖洒向松林,在地上投射出斑驳的影;清澈的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流淌,发出极轻微的声音,仿佛它也不忍心破坏这诗一般宁静和谐…… (2)如何理解本诗主旨? 明确:尾联已表明心迹—即使芳草衰败了,这里依然有美好的景色,是王孙隐居的理想境地。另外,我们从前三联诗人对空山秋景的美好描绘中也能品味出诗人心志。 三、延伸阅读 提示:显示王维其他诗作进行比较鉴赏。 四、布置作业 1.诵记本诗。 2.课外阅读王维作品,有兴趣的同学可写写读后感, ·

38.格律诗八首无题

课时序号:35 课题: 格律诗八首. 无题》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1)了解作者李商隐及其代表作品。 (2)理解“相见时难别亦难”中两个“难”的含义以及“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诗的本意和今天人们常用它来表达的感情。 2、过程和方法:在朗读、自由读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结合注释看课文,初步理解诗歌的内容及含义。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理解古代女子在悲伤与痛苦的爱情之中仍然富有灼热的渴望和坚忍的执着精神以及感受到作者李商隐的诗歌常以清词丽句构造优美的形象,寄情深微,意蕴幽隐具有朦胧婉曲之美。 教学重点: 初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教学难点: 通过诗歌的语言和诗中的形象体会诗人在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具: 多媒体 教法:讲授法谈论法启发法 课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背诵已学三首,并指出易错字词。 二、导入新课:由李白、杜甫的诗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说出唐朝有“小李杜”之称的是李商隐和杜牧,从而导入本课。(教学设想:诗歌是学生从小就接触的文学体裁。学生背了很多诗歌,但对诗歌的内容缺少理解。在介绍唐诗的同时,引导学生把握诗歌背后的故事和诗中的情感。) 三、新授: 1. 作家、作品简介:李商隐,字义山,号玉谿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诗人,与杜牧齐名,称“小李杜”;诗风与杜甫更为接近,“唐人知学老杜而得其藩篱者唯义山一人”(王安石语)。杜牧的诗风则更近似李白。 李商隐与李贺,都是唐室宗亲,但因年代久远,家境已十分贫寒;他从小颖悟,十六岁即以《才论》、《圣论》两篇古文“出诸公间”,并受东都(洛阳)留守令狐楚赏识,令狐楚是当时骈文章奏高手,李商隐得他悉心指点,很快青出于蓝,这一技之长成为他后来谋生过程中很重要的一种技能。 二十六岁时,李商隐得令狐父子之援而中进士,次年入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幕府,后娶其女为妻,琴瑟和谐。但当时的牛(僧孺)李(德裕)党争激烈,令狐楚属牛党,王茂元则属李党。李商隐此举被视为投靠王茂元,因此被令狐楚之子令狐绹指责为“忘家恩,放利偷合”而受牛党排挤。此后一生在牛、李两党的倾轧中度过,困顿凄凉,终年四十六岁。 李商隐的爱情诗成就极高,他的《无题》诗十余首,取前两字为题而实质是无题的诗又有十余首,如《锦瑟》、《碧城》、《为有》等,其他似有题而实无题的诗若干首,写缠绵悱恻的爱情,写幻想,写伤感:“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

格律诗八首练习

八年级语文周作业(格律诗八首) 一给下列字注音 搔()簪()堤()戟()酬()畔()豚()箫()戈()廖()沁()阳赣()江炙()烤邺()城蹉跎()嵇()康贬谪()夔()州蒲圻()樊()川 二文学常识填空: 1 《次北固山下》作者(),()人,()代诗人。 2 《春望》作者(),字(),()代伟大的()主义诗人,被后世赞尊称为“()”,他的代表作是()()。他的诗被誉为“()” 3《钱塘湖春行》作者是()代诗人(),字(),号()。 4《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作者是(),字(),()代诗人。 5《赤壁》作者是()代诗人(),字() 6《夜雨寄北》作者(),字(),号()、()唐代诗人,他与杜牧并成为“()” 7《游山西村》作者( ),字(),号()()朝代诗人 8 《过零丁洋》作者( ),字(),又字(),号()()朝代政治家,诗人。三、名句积累与运用 1 潮平两岸阔,。 2乡书何处达?。 3 ,恨别鸟惊心。 4 ,浅草才能没马蹄。 5 怀旧空吟闻笛赋,。 6 ,自将磨洗认前朝。 7 ,衣冠简朴古风存。 8 辛苦遭逢起一经,。 9 人生自古谁无死?。 10 莫笑农家腊酒浑,。 11 ,却话巴山夜雨时。 12从今若许闲乘月,。 13 《次北固山下》中, (1)写时序更替,抒发思乡之情,蕴含哲理句子是: ,。 (2)描写涨潮后,水波浩荡,风顺帆悬的图景的诗句是 ,。 (3)在诗中描写由旅途景色产生思乡之情的诗句是 ,。 (4)诗人无意说理,却在景物与节令中蕴含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这一哲理的诗句是:,。 14《春望》中 (1)写望中所见,长安城草木丛生,一片凄风苦雨的诗句是: ,。 (2)诗人通过描写自己的肖像,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及对亲人无限怀念的句子是:,。 (3)表达诗人叹息战乱绵长和家书难达的句子是:,。

二 格律诗八首

二格律诗八首 教学目标 1.教会学生诵读,让学生在吟咏之中加深理解,熟读成诵。 2.帮助学生了解有关诗歌产生的历史背景以及作者的生平、思想。 3.引导学生从形象入手,体会诗歌的意境,领会诗歌所表达的深刻的思想感情,了解诗歌所蕴涵的文化内涵。教学重点记忆名句,体会其中蕴涵的情理,争取做到学以致用。教学难点领略中国古代诗歌的凝练美、意境美、音律美和含蓄美。课时安排 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诗歌是最高的语言艺术。诗歌常常用最精练的语言来展示世界的万千气象,形象而含蓄地抒写复杂的思想感情。今天我们要学的三首诗都是唐朝的名家名作,怎样才能学好呢?或者说如何透过精练含蓄的语言来准确把握诗歌的意蕴呢?现在请同学们跟我一 起走进诗歌优美的意境,来品味我国唐代诗歌的艺术魅力吧!二、学习《使至塞上》。 1.朗读指导。(1)听配乐朗诵。(有条件的播放现成的古诗配乐朗诵带,如没有,则选一首意境雄浑开阔的古曲作背景音乐,由教师范诵。)(2)学生自由读。(3)全体学生配乐齐读。要求:注意把握朗读时的节奏、韵律、声调和重音。在读时用心揣摩诗的内容和情感。 2.作者简介。王维,字摩诘,唐代诗人、画家,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他的诗现存不足400首,其中以描绘山水田园和歌咏隐居生活一类成就最大。王维的大多数山水田园之作,在描绘自然美景的同时,流露出闲居生活中的闲逸情趣,或静谧恬淡,或气象萧索,或幽寂冷清。他也有反映军旅和边塞生活的作品,其中写景佳句广为历代传诵,《使至塞上》就是其中极富代表性的作品。人们常用“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来评论诗人兼画家王维的作品,这两句出自苏轼的名言非常准确地评价了王维诗歌的艺术特色。 3.背景介绍。开元二十五年(737)河西节度副使崔希逸战胜吐蕃,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塞宣慰,察访军情。这实际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廷。这首诗作于赴边途中。《使至塞上》描绘了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表现了诗人对不畏艰苦、以身许国的守边将士的爱国精神的赞美。 4.品味赏析。(1)出使人是谁?是在什么情况下出使的?出使的目的是什么?结果如何?诗人王维奉唐玄宗之命,赴西北边塞慰问战胜吐蕃的河西节度副使崔希逸。王维轻车简从,要去遥远的西北边塞。经长途跋涉,在萧

近体诗八首强化练习题

近体诗八首·强化练习题 A卷:教材跟踪练习题 (一)下面字音全对的一组是 [ ] A.鹧鸪(zh8 g&)霁(j@)渚(zh&■)B.祠(c0)啸(xi4o)萧(xi1o) C.会稽(hu@ j9)潦(li3o)明朝(zh1o)D.伯仲(b$ zh^ng)浑(h*n)松柏(b$)(二)阅读杜甫《登高》完成以下题目 ①给诗的首联、颔联划分节拍。 ②本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________ ③“艰难苦恨繁霜鬓”一句中,艰难具体指什么?(三)对王维诗《山居秋暝》的赏析,不恰当一项是[ ] A.首联交代了时间、地点、季节、气候等情况。

B.颔联和颈联对仗工整,描写景物有静有动,有声有色。 C.尾联作者把自己与公子王孙们对比,揭示了自然美景只有王公子孙们才能享受的现实,表现了诗人的不满。 D.全诗诗中有画,景中有情,诗情画意中寄托着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解境界的追求。 (四)《蜀相》和《书愤》都有对诸葛亮的追怀,也都有作者因难以实现理想抱负的感慨,比较阅读,找出分析不当的一项 [ ] A.蜀相前四句写景,由远而近,不写建筑而着眼草木,透落出诗人面对青草啼莺时感受到的寂寞和苍凉,从而形成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B.《蜀相》中的诸葛亮不仅是作者的游祠时的瞻拜对象,更是他心仪已久的名臣楷模,遥想诸葛亮的伟业和早逝,同所有英难一样,杜甫早已涕泪似横。 C.《书愤》的题义是书写愤懑,诗中虽无“愤”字却以愤贯穿始终,从早年的壮志难酬到暮年的报国无门,都表现了理想与现实冲突在诗人心中造成的创痛。 D.与杜甫诗借景仰诸葛亮之情不同,陆游在《书愤》中自况,意在借《出师表》之名发出师之呐喊,要求朝廷尽快整军北伐。 B卷:综合创新练习题 (一)阅读题

格律诗八首 教学设计(长春版八年级上册)

格律诗八首教学设计(长春版八年级上册) :教学内容:格律诗八首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2.品味语言,体会诗的意境,体会诗歌感情。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强调诵读,读出节奏,读出轻重,读出韵味。 2.品味字句,体会诗歌语言的精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热爱中国传统文化,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2.体会诗的意境、情趣,要有一定自读和初步赏析诗歌的能力。 教学重点 1.品味语言,体会诗的意境,体会诗歌感情。 2.培养学生热爱中国传统文化,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教学难点

品味字句,体会诗歌语言的精妙。 课时安排 6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次北固山下》、《春望》、《钱塘湖春行》、《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自学指导 指导学习目标: 1、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2、了解作家作品,理解诗意。 3、品味字句,体会诗歌语言的精妙。 4、整体把握诗歌主旨。 完成自学目标 一、:文学常识 关于作者 二、字词的音形意 1、易错字参考(抄写并注音) 2、重点词语的理解 3:、重点词句理解 三、体会主旨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就诗歌本身而言,这颗文学明珠拥有无穷无尽的艺术魅力。通常所说的诗歌包括古体诗、乐府诗、律诗、绝句、词、曲等。唐代以前出现的较少格律限制的诗体叫古体诗,如《观沧海》。而把唐朝新出现的律诗、绝句叫近体诗,如《钱塘湖春行》就是律诗,《登鹳雀楼》就是绝句。 律诗,因格律要求严格而得名,有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两种,八句可分为四联,中间两联必须两两对仗,是两对对偶句。让我们走进格律诗的世界,感悟格律诗的魅力。 二、学习《次北固山下》。 1.朗读诗歌。 让学生自由朗读,教师总结,指导朗读要求:(1)节奏停顿;(2)轻重缓急;:(3)抑扬顿挫;(4)感情充沛。诗歌的语言富于节奏,因此,朗读时要注意划分音节,分出轻重缓急,读出来才抑扬顿挫。请按照朗读诗歌的要求,朗读这首诗。 2.作者简介。 作者王湾,生卒年不详,只知道他是洛阳人,唐代诗人。这首诗是他在吴、楚期间写的。北固山,在今江苏省镇江市北,三面环江,为名胜之地。

格律诗八首

格律诗八首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绿.水()洛.阳()折戟.()寥.落()叩.门()惶.恐()簪.()豚.()白头搔.更短()烂柯.人()绿杨阴.() 二、解释词语 1、次.北固山下: 2、国破.山河在: 3烽火 ..连三月:4、浑.欲不胜簪: 5、折戟沉沙铁未销: ..6、自将.磨洗认前朝: 7、零丁洋里叹零丁 ... ..:8、留取丹心照汗青: 三、默写填空 1、今日听君歌一曲, 2、东风不与周郎便, 3、从今若许闲乘月, 4、辛苦遭逢起一经, 5、潮平两岸阔, 6、孤山寺北贾亭西, 7、最爱湖东行不足, 8、江春入旧年。 9、家书抵万金 10、浅草才能没马蹄。 11、二十三年弃置身

12、自将磨洗认前朝。 13、衣冠简朴古风存。 14、零丁洋里叹零丁。 15、几处早莺争暖树, 16、怀旧空吟闻笛赋, 17、山河破碎风飘絮, 18、君问归期未有期, 三、文学常识 1、《次北固山下》作者,朝诗人。 2、《赤壁》作者,代文学家,字,其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称杜牧为“”。《阿房宫赋》亦颇有名。有《樊川文集》二十卷存世。 3、《游山西村》作者,时期大诗人。字务观,号,他一生创作诗歌很多,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批判当时统治集团的屈辱求和,风格雄浑豪放,表现出渴望恢复国家统一的强烈感情。 4、《过零丁洋》作者,时期大臣、文学家。字宋瑞,一字履善,号文山,在大都狱中所作《正气歌》尤为世所传诵。遗著有《文山先生全集》。 5、《钱塘春湖春行》作者,朝诗人。字乐天,自号,是杜甫之后,唐朝的又一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是唐代诗人中作品最多的一个。他曾将自己的诗分为四类:讽喻、闲适、

格律诗八首 教学设计(长春版八年级上册)

格律诗八首教学设计(长春版八年级上册) 1.强调诵读,读出节奏,读出轻重,读出韵味。 2.品味字句,体会诗歌语言的精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热爱中国传统文化,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2.体会诗的意境、情趣,要有一定自读和初步赏析诗歌的能力。教学重点 1.品味语言,体会诗的意境,体会诗歌感情。 2.培养学生热爱中国传统文化,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教学难点 品味字句,体会诗歌语言的精妙。 课时安排

6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次北固山下》、《春望》、《钱塘湖春行》、《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自学指导 指导学习目标: 1、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2、了解作家作品,理解诗意。 3、品味字句,体会诗歌语言的精妙。 4、整体把握诗歌主旨。 完成自学目标

一、文学常识 关于作者 二、字词的音形意 1、易错字参考(抄写并注音) 2、重点词语的理解 3、重点词句理解 三、体会主旨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就诗歌本身而言,这颗文学明珠拥有无穷无尽的艺术魅力。通常所说的诗歌包括古体诗、乐府诗、律诗、绝句、词、曲等。唐代以前出现的较少格律限制的诗体叫古体诗,如《观沧海》。而把唐朝新出现的律诗、绝句叫近体诗,如《钱塘湖春行》就是律诗,

《登鹳雀楼》就是绝句。 律诗,因格律要求严格而得名,有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两种,八句可分为四联,中间两联必须两两对仗,是两对对偶句。让我们走进格律诗的世界,感悟格律诗的魅力。 二、学习《次北固山下》。 1.朗读诗歌。 让学生自由朗读,教师总结,指导朗读要求:(1)节奏停顿;(2)轻重缓急;(3)抑扬顿挫;(4)感情充沛。诗歌的语言富于节奏,因此,朗读时要注意划分音节,分出轻重缓急,读出来才抑扬顿挫。请按照朗读诗歌的要求,朗读这首诗。 2.作者简介。 作者王湾,生卒年不详,只知道他是洛阳人,唐代诗人。这首诗是他在吴、楚期间写的。北固山,在今江苏省镇江市北,三面环江,为名胜之地。 3.品味诗歌。

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格律诗八首》

《格律诗八首》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2.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的意境。 3.领会诗歌所表达的深刻的思想感情,了解诗歌所蕴涵的文化内涵。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2.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的意境。 教学难点: 领会诗歌所表达的深刻的思想感情,了解诗歌所蕴涵的文化内涵。 课时安排:六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使至塞上》 一、导入 我们都知道,我国的诗歌硕果累累,诗人文豪倍出,李白被称为“诗仙”,杜甫被称为“诗圣”,那么,被称为“诗佛”的是谁呢? 二、作者介绍 王维,字摩诘,唐代诗人、画家,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他的诗现存不足400首,其中以描绘山水田园和歌咏隐居生活一类成就最大。王维的大多数山水田园之作,在描绘自然美景的同时,流露出闲居生活中的闲逸情趣,或静谧恬淡,或气象萧索,或幽寂冷清。他也有反映军旅和边塞生活的作品,其中写景佳句广为历代传诵,《使至塞上》就是其中极富代表性的作品。人们常用“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来评论诗人兼画家王维的作品,这两句出自苏轼的名言非常准确地评价了王维诗歌的艺术特色。 三、写作背景。 此诗为王维边塞诗的代表作。开元二十五年(737)春,河西节度副使崔希逸大胜吐蕃,王维奉唐玄宗之令出塞赴凉州慰问,居河西节度使幕中。此诗即出塞途中所作。 四、文体介绍 《使至塞上》是一首格律诗,关于格律诗,同学们都了解哪些文学常识? 关于格律诗: 诗歌的一种。格律诗是指唐以后的古诗,分为绝句和律诗。按照每句的字数,可分为五言和七言。篇式、句式有一定规格,音韵有一定规律,变化使用也要求遵守一定的规则。 结构特点: 1.四句为绝句,八句为律诗,长于八句叫长律,也叫排律。 2.各句字数相等。(五言或七言) 3.一韵到底,必需押平声韵。 4.中间两两对仗(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四联中,指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一般情况下,颈联要求工对,颔联可以为宽对。首联和尾联可对仗也可不对仗,但不要四联全对仗。还有一种变体是首联对仗,颔联不对仗,这叫偷春格) 5.合乎平仄(即必须按律诗平仄格律) 6.也称近体诗

1、格律诗八首

格律诗八首 一、什么是格律诗? 格律诗是诗歌的一种,是指唐以后的古诗,分为绝句和律诗。按照每句的字数,可分为五言和七言。篇式、句式有一定规格,音韵有一定规律,变化使用也要求遵守一定的规则。 1、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一、作者:王湾,唐代诗人。 二、背景介绍。 王湾,生卒年不详,唐朝诗人,洛阳人,曾往来于吴、楚间,很早就有诗名。这首诗是他在吴、楚期间写的。诗人沿长江往东,泊舟北固山下,见江南残冬风光而产生了乡思,写下了此作。今天我们还记得他的名字,就是因为他写下了这首千古传诵的诗歌,这印证了“人以诗传”的道理。 三、解词: 1、选自《全唐诗》 1、次:住宿,此指停泊。3、旧年:未尽的一年 4、乡书:家书

5、归雁:春天北归的大雁 6、边:泛指某处 四、主题:本诗中写出诗人客留他乡的思乡之情,以及放眼山川的博大胸怀。 五、理解性默写: 1、诗中表明诗人客游他乡的诗句: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2、描写长江和风吹拂,风帆高悬的诗句/描绘涨潮时水面宽阔,帆船顺风而行的句子: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3、即景抒情,表现诗人客游日久,引动归思的诗句: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4、描写了时序交替中的景物,并暗示时光流逝,蕴含自然理趣的句子/新事物取代旧事物/旭日初升,江南早春的景象/概写岁末江边风光,感叹逝水如情/流传千古的名句: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5、表明诗人思乡心切,点明全诗主旨的诗句/最能表现作者的乡悲的句子: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2、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

格律诗八首

格律诗八首 教学目标 1.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2.品味语言,体会诗的意境,体会诗歌感情。 3.培养学生热爱中国传统文化,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4.强调诵读,读出节奏,读出轻重,读出韵味。 5.品味字句,体会诗歌语言的精妙。 6.体会诗的意境、情趣,要有一定自读和初步赏析诗歌的能力。 教学重点 1.品味语言,体会诗的意境,体会诗歌感情。 2.培养学生热爱中国传统文化,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教学难点 品味字句,体会诗歌语言的精妙。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就诗歌本身而言,这颗文学明珠拥有无穷无 尽的艺术魅力。通常所说的诗歌包括古体诗、乐府诗、律诗、绝句、词、曲等。唐代以前出现的较少格律限制的诗体叫古体诗,如《观 沧海》。而把唐朝新出现的律诗、绝句叫近体诗,如《钱塘湖春行》就是律诗,《登鹳雀楼》就是绝句。 律诗,因格律要求严格而得名,有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两种,八句 可分为四联,中间两联必须两两对仗,是两对对偶句。让我们走进 格律诗的世界,感悟格律诗的魅力。

二、学习《次北固山下》。 1.朗读诗歌。 让学生自由朗读,教师总结,指导朗读要求:(1)节奏停顿;(2)轻重缓急;(3)抑扬顿挫;(4)感情充沛。诗歌的语言富于节奏,因此,朗读时要注意划分音节,分出轻重缓急,读出来才抑扬顿挫。请按照朗读诗歌的要求,朗读这首诗。 2.作者简介。 作者王湾,生卒年不详,只知道他是洛阳人,唐代诗人。这首诗是 他在吴、楚期间写的。北固山,在今江苏省镇江市北,三面环江, 为名胜之地。 3.品味诗歌。 (1)整体把握诗歌。 这首诗是作者旅途思乡之作,主要写诗人清晨在江面上的所见所感,作者在江南北固山下停宿,为北固山下壮美秀丽的景色所陶醉,不 由生起思乡之情,写下了这首千古传诵的名篇。前三联写景,最后 一联抒情。 开头两句先写北固山的地势,分为水路和陆路。作者清晨在江岸边 远眺所见景物:青山重叠,小路蜿蜒;碧波荡漾,小船疾驶而去。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写潮水漫无边际地涨,江面也变得 宽阔了,风势正顺,船帆高悬,一轮旭日升起。作者置身于青山绿 水中,自有一番情趣在其中。“阔”写出了涨潮时长江的气势,水 面变得辽阔了。“悬”反映了一帆风顺,行船平稳。表现出诗人胸 襟的开阔和心情的舒坦。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两句抓住海上日出的瞬息变化和江上 春气回转的微妙特征,虽然是在腊月里,江南却春意盎然,诗人先 顿后挫,用“生”入文,把大自然拟人化,显得生动有趣,由此可 见诗人炼字功夫之深,把夜和日在旧和新之间的互相依存生动地表 达出来,反映出新的一年又开始了,也暗含着诗人对流年消逝的感伤。这两句是脍炙人口的诗句。 末联两句由旅途景色引起乡思,引出以归雁捎书,表达了诗人羁旅 愁怀、思念家乡的深情。诗人很注意炼字炼句,“入旧年”“生残夜”等用字准确精练,生动细致地描写了动人的景色。

近体诗八首

近体诗八首 ◆教学目的 1、了解近体诗的有关知识。 2、培养学生在诵读吟味中体会诗歌意蕴的特点。 3、学习诗人精妙的构思,理解诗人创作的独特风格。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诗人创作的独特风格。 2、难点:培养鉴赏能力。 ◆教学方法 1、赏读结合,揣摩诗歌的意蕴、风格及写作技巧。 2、诵读—讨论—质疑—答难—领悟。 ◆媒体设计 拟采用屏幕投影的方式,准备与诗歌内容相近的风景图片及相关的诗词、资料,达到形象、直观的效果,并扩大课堂的容量。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从“一言以蔽之,思无邪”的《诗三百》到堪称百世之师的《离骚》为代表的楚辞,从刚健清新的汉魏乐府,到多彩多姿的南北朝民歌,我国古典诗歌发展到唐代可以说是一个顶峰,出现了李白、杜甫、王维等一批大师,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创作方法两河并流。今天我们选读三首唐诗。 二、解题 我国的古典诗歌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种,近体诗分为律诗和绝句,今天我们学习的《山居秋暝》和《登高》分别是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越中览古》是绝句。 三、研习课文 1、理清文意,整体把握 ①学生朗读课文,结合文下注解与工具书,扫清文字障碍。 ②背诵全诗,理清文意,整体感知。 2、具体研习 ①学习《山居秋暝》。 A、“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诗中明确写有浣女渔舟,诗人怎下笔说是“空

山”呢? 明确:原来山中树木繁茂,掩盖了人们活动的痕迹,正所谓“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鹿柴》)。又由于这里人迹罕至,“峡里谁知有人来,世中遥望空云山”(《桃源行》)。一般人自然不知山中有人来了。“空山”两字点出此外有如世外桃源,山雨初霁,万物为之一新,又是初秋的傍晚,空气之清新,景色之美妙,可以想见。 B、最后一句中“王孙”指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王孙”意,文下注释中已经明确,学生可据此回答。诗人着力描绘的诗情画意中寄托着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泉水、青松、翠竹、青莲正是诗人高尚情操的写照。其中人的无忧无虑的生活,正反映了诗人想过安静淳朴生活的理想,同时也从侧面反衬出他对污浊官场的厌恶。面对这个称心的世外桃源,诗人情不自禁地想留在山中,想归隐了。 ②学习《越中览古》。 A、试回想以前学习的绝句,本诗在结构上与以前学过的绝句,有何不同?诵读时应注意些什么? 明确:一般的绝句,一、二句为一组,或写景或叙事,三、四句为一组,或议论或抒情,用现代汉语的方式去划分层次的话,一般是一、二句为一层,三、四句为一层,而这首诗前三句却一气直下,直到第四句才突然转到反面,显得格外有力量、有神采。在诵读时,本诗二、三句间的停顿宜短一结。最后一句,“只今惟有”四字要重读,其后应作一顿,然后徐徐吐出“鹧鸪飞”三字,以示其中含无限感慨之意。读完这句后应当继续沉浸在诗的境界里一小会儿,再作结束表示。 B、诗歌不是历史小说,绝句又不同于长篇古诗,所以诗人只能选取他感受最深的某一部分来写。试述作者选取的两个镜头。 明确:李白选取的不是斗争的漫长过程中的某一片断,而是吴败越胜、越王班师回朝的两个镜头。 镜头一:战士凯旋,大家都得到了赏赐,所以不穿铁甲,而穿锦衣。只“尽锦衣”三字,就将越王及其战士得胜归来的喜悦和骄傲的神情烘托出来。 镜头二:越王回宫,不但耀武扬威,而且荒淫逸乐起来,于是,花朵儿一样的美人,就站在了宫殿,拥簇着他,侍候着他。都城中到处都是锦衣战士,宫殿上站满了如花宫女,这是多么繁盛、美好、热闹、欢乐! ③学习《登高》 A、请同学们反复诵读,注意语速的缓急、语音的轻重及句子的停顿,并体会整首诗的意境。

格律诗八首

一《格律诗八首》导学案 备课组成员:党雪东贺娟张杰张晓晨高月王忠宇敖汉徐晨王润玲黄美佳杨桂娟 主备人:党雪东张杰贺娟敖汉审阅:审批:课型:自学验收领导签字: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格律诗知识,诵读课文,积累格律诗名句。 2、品味语言,感受汉语言的美感,培养学生鉴赏格律诗的能力。 3、通过对格律诗的朗读及名句的积累,理解作者寄寓其中深切的情感。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相结合 第一课时 《次北固山下》《春望》 【知识链接】 一、文体知识: 格律诗,是诗歌的一种。指唐以后的古诗。分为绝句和律诗。按照每句的字数,可分为五言和七言。篇式、句式有一定规格,音韵有一定规律,变化使用也要求遵守一定的规则。 二、作者简介: 1、王湾唐代诗人。生卒年、字号均不详。洛阳(今属河南)人。 2、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属湖北),生于河南巩县。由于他在长安时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称少陵野老,后世又称他为杜少陵、杜工部。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可是作为“诗史”的杜诗并不是客观的叙事,用诗体去写历史,而是在深刻反映现实的同时,还通过独特的风格表达出作者的心情。 三、写作背景: 1、《次北固山下》写作背景 这首诗写冬末春初,作者旅行江中,在北固山下时看到的两岸春景。即景生情,而引起乡愁。以归雁传书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 2、《春望》写作背景 是杜甫“安史之乱”期间在长安所作的。唐肃宗至德元年(756年)八月,杜甫投奔唐肃宗,途中为叛军所俘,后困居长安。该诗作于次年三月。全篇忧国、伤时、念家、悲己,显示了诗人一贯心系天下、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 【教学流程】 一、情景导入: 二、自主学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烽()火抵()万金搔()更()短胜()簪() 2、解释词语: 次:旧年:乡书:国:破:草木深:时:别:浑: 3、疏通诗意 4、熟读背诵。 三、合作探究《次北固山下》 1、请口述四联各写了什么内容?(学法指导:根据各联诗意用简洁语言概括) 2、勾画出诗中哪联蕴含哲理?说一说蕴含了怎样的哲理?(学法指导:从诗句的深层含义来理解) 3、勾画出诗中哪联直接抒情?说一说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学法指导:结合写作背景来回答) 《春望》 4、请口述四联各写了什么内容?(学法指导:根据各联诗意用简洁语言概括) 5、勾画出诗中的千古名句,说一说它成为千古名句的原因是什么?(学法指导:从诗句包含的情感和写作背景来回答) 6、纵观全诗,说一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学法指导:结合写作背景来回答)【我的收获】 第二课时 《钱塘湖春行》《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知识链接】 一、作者介绍: 1、白居易(772年~846年),汉族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中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唐代诗人和文学家,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诗王”之称。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新乐府》五十首和《秦中吟》十首,是唐代诗人中创作最多的诗人。 2、刘禹锡,字梦得,号乐天,汉族,唐朝彭城人(今江苏徐州),曾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与柳宗元并称“刘柳”。晚年住在洛阳,与白居易唱和较多,时称“刘白”。 二、写作背景 1、钱塘湖是杭州西湖的别名,《钱塘湖春行》是白居易长庆三年春写的一首七言律诗。唐代开始,西湖一直是游览胜地,白居易少年时就神往西湖。唐穆宗长庆二年的七月白居易由忠州刺史改任杭州刺史,年底抵达杭州上任。第二年春天刚刚来临,大地稍露些许春的气息,早就慕杭州美景的白居易迫不及待地来到了西湖边游赏,终于实现少年时的心愿。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