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图案变形教案

图案变形教案

图案变形教案
图案变形教案

第课时教案

教学内容与过程

点的魅力教学反思

点的魅力教学反思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 ? 《水墨游戏》教学反思 《水墨游戏》这一课本来属于造型·表现,但考虑到学生第一次接触这类画种,对内容技法都不了解,很难进行大胆地表现。故我把绘画领域侧重放在了欣赏·评述上,希望通过对最基本的知识传授和技法演示让学生有知识可依、有例可照。不至于在第一次画水墨就控制不住水而感到惧怕。 对于这节课我是真的特别喜欢,水墨游戏多有趣啊,一直比较畏惧上这节课怕把教室弄得太乱了,看我朋友上过这节课,我更是想尝试一下,觉得不上太可惜,今天上完这节课,应该说既有成效也有失误,上完这课,我更清楚以后遇到这类课改如何去改善如何去加强了。 教学中我首先将“毛笔的笔锋,水、墨、宣纸的运用”等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在我的笔墨演示中体会中国画工具、材料的特点;然后再引导学生把自己的体会描述出来,和大家分享、讨论,从而引出对传统笔墨的分析和教授。学生通过自己体验、分析,并和教师一起进行总结后掌握用笔、用墨的基本方法。继而通过由多种笔墨元素组合的现代水墨画作品进行赏析,让他们体会笔墨的情趣、笔墨的神奇、笔墨带给人的美妙感受,激发学生创作欲望。教学中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突破传统美术教学以示范、临摹为主的方式,全方位地解放学生,授之以渔,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自由思考、自由交流、自由想象、自由创造,这样不会局限学生的思维,以便以后接触水墨能放得开,达到写意真正的特点——随意性。从学生上课的姿态以及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的情况来看,这节课还是比较使学生感兴趣的,并且主要的水墨知识点也通通灌输了一遍,学生有思考、有激情、有乐趣、有收获,体现了本课设计的人文性、合理性、实效性。 在这节课上我设计了许多小游戏来进行,让孩子们在游戏中体验水墨的快乐,激发孩子们对水墨画的兴趣,我选择了较易表现的四个游戏作为尝试练习,很好的减少了大家的“畏难”心理,孩子们也能较好的完成。但在这节课上也有很多的不足,由于第一次上这类课,对于学生的准备工作还没能引导的很充分,考虑的不是很周全,耽误了很长时间,由于班里的孩子很多,桌子之间空隙很小,在走的时候有出现泼墨的现象,这也是在课前没有交代清楚,墨汁到完之后应及时盖好,装水的瓶子应装少量的水就能避免一些意外的发生。 让学生从低年级开始尝试各种美术表现方法,对学生的美术能力的发掘具有重要的意义。水墨画长期被儿童美术教育所忽略,认为它陈旧、僵化,会束缚孩子。其实,水墨画自有其随机、变通、接近童趣的一面。所以本节课,我为学生们能真正进入水墨游戏做了非常重要的理

湘美版美术--变形的魅力-教学设计

陈佳丽---《变形的魅力》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本课的活动一的学习在于对生活中变形现象的认识与再创造表现,通过观看哈哈镜的动画视屏,还有哈哈镜的一些图像,让学生分析哈哈镜变形的特点,画哈哈镜中变形人物,能够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也能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程序安排:欣赏感受,现象激发-----——变形发现,特点分析——对比探讨,方法指导——尝试训练,创造表现——展示作业,自我评述。 教学目标: 1、学习人物变形画的表现方法,了解生活中的事物变形现象,认识美术创作中的变形及变化表现手法。 2、能善于观察与发现,提升观察与思维的品质,发现想象与个性化创造的能力。 3、养成关注生活、勤动脑筋、巧创造的学习习惯与生活态度,抒发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透过变形现象,寻找变形的规律与特点。 教学难点:通过对事物整体外形变化的关注,创造独特的新形象。教具准备:课件、彩纸,剪刀。 学具准备:彩色作业纸、勾线笔,剪刀。 教学过程:(一)课堂探究 1、猜图激趣,观察发现,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教材第一幅图片(水中倒影图片) 师:先请同学们用心观察,你们有什么发现?生:是人在水中的倒影。 师:当人倒映在水中之后,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生:人变得弯曲,变模糊了。 师:对,是变形了,在生活中这种变形现象还有那些呢?请同学想一想。生:哈哈镜前人的形象发生了变化。生:汽车后视镜里人的形象发生了变化。生:透过盛水的杯子,发现杯子里的筷子像折断了一样。生:透过鱼缸看见鱼好像变大了。 (2)课件出示教材第二幅图片(玻璃幕墙里建筑物的变形图)师:老师为大家搜集了一些变形现象,请同学们边看边想,这又会是倒映在哪里的图像呢?生:是映在玻璃上的。 师:孩子们,这不是玻璃。当我们透过窗子看窗外的景物时,它有变化吗?没有!这是玻璃幕墙。在玻璃幕墙上,每一块玻璃都有一定的倾斜度,所以,景物倒映在上面时,会发生一定的变化。其实,只要你用心观察,你会发现生活中处处存在着变形的现象。 2、自主学习,观察现象。课件出示生活中常见的变形现象。师总结导出课题:是呀!这些变化的现象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也正因为有了这些变化,我们的生活才平添了几分魅力。同时,它也给我们带来了许许多多想象和创造的启示。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大胆地进行创造,体会变化的魅力。板书课题:变化的魅力 3、合作探究,感受变形带来的趣味,探究变形的特点与规律。

(完整word版)变形的魅力教学设计

《变形的魅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人物变形画的表现方法,了解生活中的事物变形现象,认识美术创作中的变形及变化表现手法。 2、能善于观察与发现,提升观察与思维的品质,发现想象与个性化创造的能力。 3、养成关注生活、勤动脑筋、巧创造的学习习惯与生活态度,抒发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 掌握哈哈镜变形的方法,进行人物变形绘画。 教学难点: 进行人物变形绘画时,体现个性和趣味性 教具准备 课件、凸面镜、不锈钢勺子。画好变形后脸部线条的作业纸、相框。学具准备 彩色作业纸、2B铅笔、 教学过程 一、猜图激趣,导入新课 1、观察发现 课件出示教材第一幅图片(苏州千灯镇水中倒影图片) 师:先请同学们用心观察,你们有什么发现? 生:是房子在水中的倒影。

师:当房子倒映在水中之后,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生:房子变得弯曲了。 生:房子变得模糊了。 2、自主学习,观察现象。 生活中你还在哪里见过这样的变形现象? 哈哈镜前人的形象发生了变化。 生:汽车后视镜里人的形象发生了变化。 生:透过盛水的杯子,发现杯子里的筷子像折断了一样。 生:透过鱼缸看见鱼好像变大了。…… 课件出示生活中常见的变形现象。 小结:是呀!这些变化的现象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也正因为有了这些变化,我们的生活才平添了几分魅力。同时,它也给我们带来了许许多多想象和创造的启示。本节课我们就以哈哈镜为例一起探究变形的方法,大胆地进行创造,体会变化的魅力。 二、方法探究: 1.课件展示哈哈镜图片,观察哈哈镜变形的现象。 具体讲解“桶形变化”、“波形变化”、“拉伸变化”、“枕形变化”。(板书) 2.比较与分析大师作品 你知道他们分别用的是那种变形方法? 《呐喊》爱德华.蒙克(波形变化) 《珍妮》莫迪里阿尼(拉伸变化)

华东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6.2.1《等式的性质与方程的简单变形》教案

《等式的性质与方程的简单变形》教案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逋过实践以及日常生活中的问题,直观感受等式的基本性质及方程的变形规则.2.在观察思考的基础上,体会方程的两种变形及解方程的两个基本步骤.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和相互合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有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养成按客观规律办事的良好习惯. 重点难点 重点:移项法则及其应用. 难点:从具体实例中抽象出方程的两种变形. 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人 1.我们在小学学过分数的基本性质和比的基本性质,请同学们回想一下这两个性质.学生回忆并回答. 2.我们班在本学期新转进3人,现共有56人,则原来有多少人?怎样列方程? 学生思考后回答. 二、探究交流 以天平演示教材实例 1.演示教材图6.2.1及图6.2.2,补充相似的例子. 2.演示教材中图6.2.3,补充相似的例子. 学生列出相应的等式. 教师将学生所列等式书于黑板上. 3.引导学生观察黑板上所列等式之间的相互关系,并讨论得出算式的基本性质及方程的变形规则. 教师放幻灯片展示等式的基本性质及方程的变形规则,并板书课题:等式的性质与方程的简单变形. 三、知识运用 1.等式的两个性质可以对等式进行变形. 例1填写下列等式的变形,并说明利用了等式的哪一条性质?是怎样变形的?.

(1)若5m+1=6,则5m=6-_____. (2)若-3x=1 2 ,则x=______. 学生思考后回答. 2.方程的两个变形可以用来解方程.问题:什么是方程的解? 学生思考回答. 3.例题讲解: (1)例1解下列方程:①x-5=7;②4x=3x-4. ①由x-5=7,方程两边都加上5,则有x-5+5=7+5,即x=7+5. 问题:此时式子与原方程相比,有什么特点? ②4x=3x-4 问题:(a)此题中是否应将“-4”从方程右边移到左边? 观察、思考、讨论交流(在教师引导下从项数、符号、位置等角度分析.) (b)怎样移动某一项最合适,最简单? (C)上题中的特点是否同样适合本题? (2)引导得出“移项”的定义.. (3)仿同样办法讲解例2. 引导学生得出“系数化为1”的意义. 提醒学生注意方31 23 = x的求解过程中出现如“ 12 33 =? x”之类的错误. 四、巩固练习 幻灯片展示: 1.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数或式子,并说明变形的依据及是怎么变形的? (1)如果6x=5x+4,那么6x-___=4; (2)如果1 5 3 = x,那么x=____; (3)如果0.5n=2m,那么n=____. 2.求下列方程的解是移项还是将未知数的系数化为1?运用的是两个变形中的哪一个? (1)5+x=3;(2)5x=-2;(3)1 9 x=0; (4)11 1 23 =+ x x;(5) 1 1. 3 -= x 学生口答1、2题.3.解方程:

小学美术_《变形的魅力》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四年级美术下册《变形的魅力》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运用点、线、面的组织来处理黑、白、灰的变化效; 2. 了解黑白画的构成方式; 过程与方法: 1.运动简单线条来绘画变形后的人物 2.能善于观察与发现,提升观察与思维的品质,发现想象与个性化创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养成关注生活、勤动脑筋、巧创造的学习习惯与生活态度,抒发热爱生活的情趣。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运用点、线、面的组织来处理黑、白、灰的; 教学难点:运用点、线、面疏密组织的技巧,处理黑、白、灰的变化效果。 三、教法与学法: 教法:导学点拨法

学法:自主合作探究相结合、启发引导法 四、教学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 学具:彩笔、油画棒。 五、课时准备: 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出课题 1.同学们,今天老师将带领你们走进一个有声有色的世界,《变形的魅力》这节课。 当提到“变形”两个字的时候,在你们脑海里是否已经浮现出来了,有关变形的场景画面了呢? 我看有的同学已经跃跃欲试的想要回答这个问题了,老师先给你们两分钟时间思考,一会我找同学给我们来分享。 揭题:这些变化的视觉形象给予我们许多想象和创;板书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大胆进行创造,来体味变化的魅力吧!课件出示:教材主图(水中倒影图) (贴课题:《变形的魅力》) 3.提问同学 并观看多媒体课件的图片一起欣赏有关生活中的变形现象

二、体验感受探究变形 1.寻找变形形象: 提问:你还知道我们生活当中有哪些变形现象呢? 学生交流,了解哈哈镜中、金属勺子、玻璃幕墙里的物像等变形现象。 2.体验变形过程: 教师吹气球,引导学生观察气球吹大后表面图案发生了什么的变形。 再将气球拉长、压扁,展示图案变长、变扁等变形效果。 学生亲自体验自己的头像照在金属杯上被变形的乐趣。 小结:我们发现,刚才大家所见到的变形形象当中,有变瘦、变胖、变扭曲等特点。 3.分析变形方法 观看多媒体课件看小女生走进哈哈镜时身体发生的变形现象,找同学上来用身体语言展示变形现象 得出: 向外拉伸 左右扭曲 上下拉伸 向内压缩

小学数学《方程的简单变形》华师大版教案

小学数学《方程的简单变形》华师大版教案通过天平实验,让学生在观察、思考的基础上归纳出方程的两种变形,并能利用它们将简单的方程变形以求出数的值。 1.重点:方程的两种变形。 2.难点:由具体实例抽象出方程的两种变形。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列方程解简单的应用题,列出的方程有的我们不会解,我们知道解方程就是把方程变形成x=a形式,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如何将方程变形。 让我们先做个实验,拿出预先准备好的天平和若干砝码。 测量一些物体的质量时,我们将它放在天干的左盘内,在右盘内放上砝码,当天平处于平衡状态时,显然两边的质量相等。 如果我们在两盘内同时加入相同质量的砝码,这时天平仍然平衡,天平两边盘内同时拿去相同质量的砝码,天平仍然平衡。 如果把天平看成一个方程,课本第4页上的图,你能从天平上砝码的变化联想到方程的变形吗?

让同学们观察图(1)的左边的天平;天平的左盘内有一个大砝码和2个小砝码,右盘上有5个小砝码,天平平衡,表示左右两盘的质量相等。如果我们用x表示大砝码的质量,1表示小砝码的质量,那么可用方程x+2=5表示天平两盘内物体的质量关系。 问:图(1)右边的天平内的砝码是怎样由左边天平变化而来的? 它所表示的方程如何由方程x+2=5变形得到的?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方程两边都减去同一个数,方程的解 不变。 问:若把方程两边都加上同一个数,方程的解有没有变?如果把方程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整式呢? 让同学们看图(2)。左天平两盘内的砝码的质量关系可用方程表示为3x=2x+2,右边的天平内的砝码是怎样由左边天平变化而来的? 把天平两边都拿去2个大砝码,相当于把方程3x=2x+2两边都减去2x,得到的方程的解变化了吗?如果把方程两边都加上2x呢? 由图(1)、(2)可归结为;

不等式的简单变形教案

8.2.2 不等式的简单变形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理解并掌握不等式的三条基本性质; 2.使学生会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将不等式变形.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的探究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归纳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的表现欲和数学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荣誉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不等式的三条基本性质,尤其是不等式的基本性质3; 教学难点: 正确应用不等式的三条基本性质进行不等式的变形. 教学过程: 通过复习等式的基本性质,引入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会是什么呢? 问题探究一: 1 用不等号填空: (1)6 ___ 4 ;6 + 2 ___ 4 + 2 ; 6 – 2 ___ 4 - 2 (2)3 ___ 4 ;3 + 1 ___ 4 + 1 ; 3 - 3 ___ 4 - 3 2. 水果店的小王从水果批发市场购进100kg梨和84kg苹果. 在卖出a kg梨和a kg苹果后,又分别各购进了b kg的梨和苹果.请用“>”或“<”填空: 100 -a 84 -a 100 –a+b 84 –a+b 3. 自己任意写一个不等式,在它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看看不等关系有没有变化. 与同桌互相交流,你们发现了什么规律? 不等式两边同加或减去相同的数或式子,不等式关系不变 结论:一般地,不等式具有以下性质: 不等式基本性质1 不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即,如果a>b,那么 a + c > b + c,且 a-c>b-c 例1 用“>”或“<”填空: (1)已知 a>b,则a+3 b+3 (2)已知 aa或x< a的形式: (1)x – 7 < 8 ;(2) 3x < 2x -2 利用不等式的性质1解答,解答过程见ppt6 从变形前后的两个不等式可以看出,这种变形与方程的移项类似就是把不等式一边的某一项变号后移到另一边,我们把这种变形称为不等式的移项. 牛刀小试:1. 已知a < b,用“>”或“<”填空: (1)a +12 b +12 ;

湘教版四年级美术下册变形的魅力教案

湘教版四年级美术下册变形的魅力教案 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变形的魅力》 教学目标 1、学习人物变形画的表现方法,了解生活中的事物变形现象,认识美术创作中的变形及变化表现手法。 2、能善于观察与发现,提升观察与思维的品质,发现想象与个性化创造的能力。 3、养成关注生活、勤动脑筋、巧创造的学习习惯与生活态度,抒发热爱生活的情感。教学重点 透过变形现象,寻找变形的规律与特点。 教学难点 通过对事物整体外形变化的关注,创造独特的新形象。 教具准备 课件、凸面镜、不锈钢勺子。画好变形后脸部线条的作业纸、相框。学具准备 彩色作业纸、2B铅笔、 教学过程 (一)课前延伸:沟通交流 师:孩子们,能和你们一起上课,心里特别高兴!真想永远记住你们,你们想永远记住老师吗 生:想!

师:好!现在,我仔细地观察你们,你们仔细地观察我,我们彼此永远地记住对方。(师走下讲台,摸学生,并说出多个学生的特点:你的眼睛真大!你的小鼻梁真高!你的眉毛真浓!) 师:记住你们的特点,我也就永远地记住你们了,你们记住老师了吗谁能说出老师的特点不同的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说出老师的多个特征。师及时进行评价:你看得真仔细!一下子就抓住了主要特征! 师(总结):孩子们,通过观察,我们认识了彼此;通过观察,我们认识了世界,增长了知识。由此可见,观察是一种很重要的学习能力,同学们都要注意培养自己用心观察的能力。今天我们的学习就与观察密不可分。好,上课! (二)课堂探究 1、猜图激趣,观察发现,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教材第一幅图片(苏州千灯镇水中倒影图片) 师:先请同学们用心观察,你们有什么发现 生:是房子在水中的倒影。 师:当房子倒映在水中之后,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生:房子变得弯曲了。 生:房子变得模糊了。 (2)课件出示教材第二幅图片(玻璃幕墙里建筑物的变形图) 师:请同学们边看边想,这又会是倒映在哪里的图像呢 生:是映在玻璃上的。 生:是在窗子上的。

等式的性质与方程的简单变形参考教案

等式的性质与方程的简单变形 知识技能目标 1.理解并掌握等式的性质和方程的两个变形规则; 2.使学生了解移项法则,即移项后变号,并且能熟练运用移项法则解方程; 3.运用方程的两个变形规则解简单的方程. 过程性目标 1.通过实验操作,经历并获得方程的两个变形过程; 2.通过对方程的两个变形和等式的性质的比较,感受新旧知识的联系和迁移; 3.体会移项法则:移项后要变号. 课前准备 托盘天平,三个大砝码,几个小砝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曹冲称象”的故事吗请同学说说这个故事. 小时候的曹冲是多么地聪明啊!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水平的发达,我们有越来越多的方法测量物体的重量. 最常见的方法是用天平测量一个物体的质量. 我们来做这样一个实验,测一个物体的质量(设它的质量为x).首先把这个物体放在天平的左盘内,然后在右盘内放上砝码,并使天平处于平衡状态,此时两边的质量相等,那么砝码的质量就是所要称的物体的质量. 二、探究归纳 请同学来做这样一个实验,如何移动天平左右两盘内的砝码,测物体的质量. (一)实验

如果天平两边砝码的质量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或同时缩小为原来的几分之一,那么天平还保持平衡吗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天平实验观察、思考、分析天平和等式之间的联系. (二)归纳等式的两个性质 1.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都减去同一个数或整式,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2.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都除以同一个不为零的数或式,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说明:课本指出:“在小学我们还学过等式的两个性质”,但目前小学生尚未学过或未正式学过等式的两个性质。所以在此对等式的性质先作一番介绍.上面的实验操作过程,反映了方程的变形过程,从这个变形过程,你发现了什么一般规律 方程是这样变形的: 方程的两边都加上或都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方程的解不变. 方程两边都乘以或都除以同一个不为零的数,方程的解不变. 请同学们回忆等式的性质和方程的变形规律有何相同之处并请思考为什么它们有相同之处 通过实验操作,可求得物体的质量,同样通过对方程进行适当的变形,可以求得方程的解. 三、实践应用 例1解下列方程. (1)x-5 = 7;(2)4x = 3x-4.

不等式的简单变形教案

不等式的简单变形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理解并掌握不等式的三条基本性质; 2.使学生会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将不等式变形.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的探究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归纳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的表现欲和数学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荣誉意识。 ) 教学重点: 掌握不等式的三条基本性质,尤其是不等式的基本性质3; 教学难点: 正确应用不等式的三条基本性质进行不等式的变形. 教学过程: 通过复习等式的基本性质,引入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会是什么呢 问题探究一: 1 用不等号填空: (1)6 ___ 4 ;6 + 2 ___ 4 + 2 ; 6 – 2 ___ 4 - 2 (2)3 ___ 4 ;3 + 1 ___ 4 + 1 ; 3 - 3 ___ 4 - 3 2. 水果店的小王从水果批发市场购进100kg梨和84kg苹果. 在卖出a kg梨和a kg苹果后,又分别各购进了b kg的梨和苹果.请用“>”或“<”填空: 、 100 -a 84 -a 100 –a+b 84 –a+b 3. 自己任意写一个不等式,在它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看看不等关系有没有变化. 与同桌互相交流,你们发现了什么规律 不等式两边同加或减去相同的数或式子,不等式关系不变 结论:一般地,不等式具有以下性质: 不等式基本性质1 不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即,如果a>b,那么 a + c > b + c,且a-c>b-c 例1 用“>”或“<”填空: (1)已知a>b,则a+3 b+3 — (2)已知aa或x< a的形式: (1)x – 7 < 8 ;(2)3x < 2x -2 利用不等式的性质1解答,解答过程见ppt6 从变形前后的两个不等式可以看出,这种变形与方程的移项类似就是把不等式一边的某一项变号后移到另一边,我们把这种变形称为不等式的移项.

湘美版-美术-四年级下册-《变形的魅力》教学设计

《变形的魅力》 学习目标: 1、学习人物变形画的表现方法,了解生活中的事物变形现象,认识美术创作中的变形及变化表现手法。 2、能善于观察与发现,提升观察与思维的品质,发现想象与个性化创造的能力。 3、养成关注生活、勤动脑筋、巧创造的学习习惯与生活态度,抒发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透过变形现象,寻找变形的规律与特点。 教学难点:通过对事物整体外形变化的关注,创造独特的新形象。 课前准备: 教师:凸面镜、不锈钢勺子实物,优秀范作等; 学生:黑色水笔、彩色水笔等各种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课堂探究。 1、猜图激趣,观察发现,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教材第一幅图片(苏州千灯镇水中倒影图片) 师:先请同学们用心观察,你们有什么发现? 生:是房子在水中的倒影。 师:当房子倒映在水中之后,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生:房子变得弯曲了。 生:房子变得模糊了。 (2)课件出示教材第二幅图片(玻璃幕墙里建筑物的变形图) 师:请同学们边看边想,这又会是倒映在哪里的图像呢? 生:是映在玻璃上的。 生:是在窗子上的。 师:孩子们,这不是玻璃。当我们透过窗子看窗外的景物时,它有变化吗?没有!这是玻璃幕墙。在玻璃幕墙上,每一块玻璃都有一定的倾斜度,所以,景物倒映在上面时,会发生一定的变化。其实,只要你用心观察,你会发现生活中处处存在着变形的现

象。 2、自主学习,观察现象。 课件出示:生活中你还在哪里见过这样的变形现象? 生:哈哈镜前人的形象发生了变化。 生:透过盛水的杯子,发现杯子里的筷子像折断了一样。 生:透过鱼缸看见鱼好像变大了。 学生回答后,课件出示生活中常见的变形现象。 师:是呀!这些变化的现象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也正因为有了这些变化,我们的生活才平添了几分魅力。同时,它也给我们带来了许许多多想象和创造的启示。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大胆地进行创造,体会变化的魅力。 3、合作探究,感受变形带来的趣味,探究变形的特点与规律。 师:请小组内的同学看看镜子里/勺子上你的脸变了吗?变成什么样子了? 生:脸变得鼓起来了。 生:眼睛和嘴巴变大了。 师:大家知道这叫什么吗?这就是凸面镜,我们的哈哈镜就是照这个原理制作的。举起你面前的凸面镜或者小勺子,举得稍高一些,和头平齐,把它从远处慢慢地往前拉近,看看你的脸型和五官分别有什么变化? 生回答的同时,师在实物投影仪下板画。让同学们评价观察到的和老师画的是否一样。让学生感受作业纸内人物的大小及构图和线条的使用。 师:请同学们拿起笔,在白色的作业纸上,添画上你变形后的眼睛、嘴巴和鼻子。 4、精讲点拨,评价反馈。 师选择画的效果好的同学的作品,让孩子说一下自己抓住哪些特点来画的。 生:我的眼睛变得特别大,所以,我突出了这个特点。 师: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变化时我们要把握的要点是什么? 生:抓住人物的主要特征进行夸张。 师:对,变形时,我们就是要抓住人物脸上或者是体型上最突出的那一点,进行夸张。(完成板书) 5、巩固训练:提出作业要求,完成作业。 师:现在我们就用这些表现方法,抓住你好朋友最与众不同的地方,完成今天的作业。 作业要求:观察小组内好朋友的脸,捕捉他的特征,用变形的方法画出他的脸。

2015年湘教版小学四年级美术教案《 变形的魅力》

第二课:变形的魅力 教学目标 1、学习人物变形画的表现方法,了解生活中的事物变形现象,认识美术创作中的变形及变化表现手法。 2、能善于观察与发现,提升观察与思维的品质,发现想象与个性化创造的能力。 3、养成关注生活、勤动脑筋、巧创造的学习习惯与生活态度,抒发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 透过变形现象,寻找变形的规律与特点。 教学难点 通过对事物整体外形变化的关注,创造独特的新形象。 教具准备 课件、凸面镜、不锈钢勺子。画好变形后脸部线条的作业纸、相框。 学具准备 彩色作业纸、2B铅笔、 教学过程 (一)课前延伸:沟通交流 师:孩子们,能和你们一起上课,心里特别高兴!真想永远记住你们,你们想永远记住老师吗? 生:想! 师:好!现在,我仔细地观察你们,你们仔细地观察我,我们彼此永远地记住对方。(师走下讲台,摸学生,并说出多个学生的特点:你的眼睛真大!你的小鼻梁真高!你的眉毛真浓!……) 师:记住你们的特点,我也就永远地记住你们了,你们记住老师了吗?谁能说出老师的特点? 不同的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说出老师的多个特征。师及时进行评价:你看得真仔细!一下子就抓住了主要特征!……

师(总结):孩子们,通过观察,我们认识了彼此;通过观察,我们认识了世界,增长了知识。由此可见,观察是一种很重要的学习能力,同学们都要注意培养自己用心观察的能力。 今天我们的学习就与观察密不可分。好,上课! (二)课堂探究 1、猜图激趣,观察发现,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教材第一幅图片(苏州千灯镇水中倒影图片) 师:先请同学们用心观察,你们有什么发现? 生:是房子在水中的倒影。 师:当房子倒映在水中之后,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生:房子变得弯曲了。 生:房子变得模糊了。 (2)课件出示教材第二幅图片(玻璃幕墙里建筑物的变形图) 师:请同学们边看边想,这又会是倒映在哪里的图像呢? 生:是映在玻璃上的。 生:是在窗子上的。 师:孩子们,这不是玻璃。当我们透过窗子看窗外的景物时,它有变化吗?没有!这是玻璃幕墙。在玻璃幕墙上,每一块玻璃都有一定的倾斜度,所以,景物倒映在上面时,会发生一定的变化。其实,只要你用心观察,你会发现生活中处处存在着变形的现象。 2、自主学习,观察现象。 课件出示:我思考,我快乐:生活中你还在哪里见过这样的变形现象? 生:哈哈镜前人的形象发生了变化。 生:汽车后视镜里人的形象发生了变化。 生:透过盛水的杯子,发现杯子里的筷子像折断了一样。 生:透过鱼缸看见鱼好像变大了。 ……

《变形记》教案

变形记 教学目标 1.了解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相关知识; 2.了解卡夫卡; 3.了解小说的情节及人物; 4. 鉴赏小说荒诞的情节、真实的细节和心理描写的艺术效果。 教学过程 一、简介卡夫卡及现代主义文学。 帮助学生了解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产生和发展的社会条件,为阅读作品扫清障碍。 二、阅读小说,了解人物及故事情节。 阅读时,教师可做如下提示: 读第一部分要了解格里高尔突然变成甲虫后的心情,变成甲虫的原因。读第二部分要注意分析格里高尔对家庭的感情和他的责任感,以及他的自责心理。读第三部分要注意:全家人对格里高尔态度的变化,妹妹要把哥哥弄走,格里高尔在寂寞和孤独中死去。 学生熟悉了小说的故事情节后归纳: 情节的发展由两条线索交互展开: 格里高尔:变成甲虫一成为累赘一绝望而死 家里亲人:惊慌、同情一逐渐憎恨一“把他弄走” 三、阅读讨论 A.格里高尔变成甲虫后的心理变化,以及家里人对他态度的变化。 B.讨论这篇小说的主题 (问题A的解决方法: 1.引导学生找出揭示格里高尔变形的原因的句子,思考:格里高尔失去了人的本质,异化为非人的原因。 此为落实书后练习一的要求。 2.结合书后练习四所列三段人物心理描写,说说这些描写片断所表现的格里高尔的内心状态及其变化。 此过程在于引导学生通过品味关键语句来感悟主人公的心理变化。 3.讨论:妹妹、爸爸和妈妈是怎样对待格里高尔的,他们为什么会这样? 此过程在于了解亲情异化而导致格里高尔被亲人抛弃,从而反映出资本主义制度摧残人性的社会本质。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归纳: 1.格里高尔是个小人物。沉重的家庭负担和父亲的债务,压得他喘不过气来。他拼命地干活,却受老板的气。他不幸变成甲虫,失业了,然而他还为父债担忧,还眷恋亲人,甚至为讨父亲欢心,乖乖地、艰难地爬回卧室。这样忠实而又富有责任感的人,最终还是被亲人抛弃。 2.格里高尔的思想感情和个性特点,主要是通过心理描写来表现的。心理变化大致有三个阶段:①突然发现自己变成大甲虫。他惊慌、忧郁,但还想为还清父债而苦干。父亲发现他变成大甲虫,露出恶狠狠的样子,把他赶回卧室。他谦恭地恳求尽快回屋,免得父亲生气。他忍辱负重,顺从父亲。②为家庭经济状况焦虑,自我责备。在绝望中,“他觉得整个房间已经开始绕着他旋转起来,便掉下来摔在那张大桌子的中央”。③受重伤后,遭亲人厌弃而绝望、空洞、平和。一只苹果落到背上,格里高尔身受重伤,终于被妹妹厌弃。他

湘教版小学四年级美术教案变形的魅力

湘教版小学四年级美术教案变形的魅力 Document number【SA80SAB-SAA9SYT-SAATC-SA6UT-SA18】

第二课:变形的魅力 教学目标 1、学习人物变形画的表现方法,了解生活中的事物变形现象,认识美术创作中的变形及变化表现手法。 2、能善于观察与发现,提升观察与思维的品质,发现想象与个性化创造的能力。 3、养成关注生活、勤动脑筋、巧创造的学习习惯与生活态度,抒发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 透过变形现象,寻找变形的规律与特点。 教学难点 通过对事物整体外形变化的关注,创造独特的新形象。 教具准备 课件、凸面镜、不锈钢勺子。画好变形后脸部线条的作业纸、相框。 学具准备 彩色作业纸、2B铅笔、 教学过程 (一)课前延伸:沟通交流 师:孩子们,能和你们一起上课,心里特别高兴!真想永远记住你们,你们想永远记住老师吗 生:想! 师:好!现在,我仔细地观察你们,你们仔细地观察我,我们彼此永远地记住对方。(师走下讲台,摸学生,并说出多个学生的特点:你的眼睛真大!你的小鼻梁真高!你的眉毛真浓!……) 师:记住你们的特点,我也就永远地记住你们了,你们记住老师了吗谁能说出老师的特点

不同的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说出老师的多个特征。师及时进行评价:你看得真仔细!一下子就抓住了主要特征!…… 师(总结):孩子们,通过观察,我们认识了彼此;通过观察,我们认识了世界,增长了知识。由此可见,观察是一种很重要的学习能力,同学们都要注意培养自己用心观察的能力。 今天我们的学习就与观察密不可分。好,上课! (二)课堂探究 1、猜图激趣,观察发现,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教材第一幅图片(苏州千灯镇水中倒影图片) 师:先请同学们用心观察,你们有什么发现 生:是房子在水中的倒影。 师:当房子倒映在水中之后,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生:房子变得弯曲了。 生:房子变得模糊了。 (2)课件出示教材第二幅图片(玻璃幕墙里建筑物的变形图) 师:请同学们边看边想,这又会是倒映在哪里的图像呢 生:是映在玻璃上的。 生:是在窗子上的。 师:孩子们,这不是玻璃。当我们透过窗子看窗外的景物时,它有变化吗没有!这是玻璃幕墙。在玻璃幕墙上,每一块玻璃都有一定的倾斜度,所以,景物倒映在上面时,会发生一定的变化。其实,只要你用心观察,你会发现生活中处处存在着变形的现象。 2、自主学习,观察现象。 课件出示:我思考,我快乐:生活中你还在哪里见过这样的变形现象 生:哈哈镜前人的形象发生了变化。 生:汽车后视镜里人的形象发生了变化。 生:透过盛水的杯子,发现杯子里的筷子像折断了一样。

小学美术《变形的魅力》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变形的魅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习人物变形画的表现方法,了解生活中的事物变形现象,认识美术创作中的变形及变化表现手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能善于观察与发现,提升观察与思维的品质,发现想象与个性化创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养成关注生活、勤动脑筋、巧创造的学习习惯与生活态度,抒发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透过变形现象,寻找变形的规律与特点。 通过对事物整体外形变化的关注,创造独特的新形象。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班级选美大赛,引出课题《变形的魅力》 二说一说你在哈哈镜中样子,并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这种变形现象。 师小结:哈哈镜映像 水中倒影玻璃幕墙后视镜玻璃水杯不锈钢汤勺鱼缸 通过对本班个别学生的照哈哈镜进行变形,引起学生对知识点的兴趣,从中引导学生分析其中的规律,发现变形的基本表现方法,并针对本知识点设置随堂小训练从而让学生学以致用; 变身小柯南,发现变形的规律与方法 发现桶型变形枕型变化波型变化拉伸变化师 小结:四种变形方式 总结哈哈镜的四种变形方法:《课件展示》 上下小,中间很大《桶型变化》上下大中间很小《枕型变化》波型变化《整体扭曲》 整体拉长《拉伸变化》 巩固小训练作品赏析 爱德华·蒙克《呐喊》运用了那种变形方法 莫迪里阿尼《珍妮》运用了那种变形方法 揭示表现效果 不同的变形方式会产生不同的表现效果 巩固小训练2 连一连 表现效果用运用哪种变形方式更合适。师提问生答 以小训练中的内容,引申至下一个知识点(不同的表现方法有不同的表现效果), 接着设置了第二个小训练(连线题)

3 我要变形《怎么变》 课件展示郭德纲照片找特点——胖——局部夸张选用的变形方式:桶型变化 姚明照片找特点——高——局部夸张选用变形方法:拉伸变化 欣赏其他作品:刘翔找变形特点小沈阳、成龙变形部位与特点 师总结:变形时,我们就要抓住人物局部最突出的那一点,然后选择变形方法,进行夸张。抓住特点————夸张变形——选择方法 利用明星人物漫画引导学生如何变形(抓住特点进行夸张) 一起来玩吧总结制作步骤 如何绘制哈哈镜变形画 教师示范总结制作步骤《课件展示步骤》 学生制作《课件展示制作要求》 用哈哈镜变形的方法,先剪出哈哈镜的形状,参照自己的照片画出哈哈镜中的自己。 最佳创意奖作业展示多元评价 作业完成后,贴在黑板上预先留好的画框内展示,说一说,选一选, 评出最佳制奖 最佳创意奖 课后小结,拓展延伸 在我们的生活中常会见到各种扭曲变化的现象,艺术家们从生活受到启发,常常用变形的方法来创造新形象,很多作品都长了经典,希望大家也能多做这方面的尝试,说不定你也能创造出伟大的艺术作品来呢。

四年级下册美术第二课《变形的魅力》教学设计

第二课变形的魅力 教学目标: 1、学习人物变形画的表现方法,了解生活中的事物变形现象,认识美术创作中的变形及变化表现手法。 2、能善于观察与发现,提升观察与思维的品质,发现想象与个性化创造的能力。 3、养成关注生活、勤动脑筋、巧创造的学习习惯与生活态度,抒发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 透过变形现象,寻找变形的规律与特点。 教学难点: 通过对事物整体外形变化的关注,创造独特的新形象。 教具准备: 课件、凸面镜、不锈钢勺子。画好变形后脸部线条的作业纸、相框。 学具准备 彩色作业纸、2B铅笔、

教学过程 (一)课前延伸:沟通交流 师:孩子们,能和你们一起上课,心里特别高兴!真想永远记住你们,你们想永远记住老师吗? 生:想! 师:好!现在,我仔细地观察你们,你们仔细地观察我,我们彼此永远地记住对方。(师走下讲台,摸学生,并说出多个学生的特点:你的眼睛真大!你的小鼻梁真高!你的眉毛真浓!……) 师:记住你们的特点,我也就永远地记住你们了,你们记住老师了吗?谁能说出老师的特点? 不同的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说出老师的多个特征。师及时进行评价:你看得真仔细!一下子就抓住了主要特征!…… 师(总结):孩子们,通过观察,我们认识了彼此;通过观察,我们认识了世界,增长了知识。由此可见,观察是一种很重要的学习能力,同学们都要注意培养自己用心观察的能力。 今天我们的学习就与观察密不可分。好,上课! (二)课堂探究 1、猜图激趣,观察发现,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教材第一幅图片(苏州千灯镇水中倒影图片) 师:先请同学们用心观察,你们有什么发现? 生:是房子在水中的倒影。 师:当房子倒映在水中之后,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生:房子变得弯曲了。 生:房子变得模糊了。 (2)课件出示教材第二幅图片(玻璃幕墙里建筑物的变形图) 师:请同学们边看边想,这又会是倒映在哪里的图像呢? 生:是映在玻璃上的。 生:是在窗子上的。 师:孩子们,这不是玻璃。当我们透过窗子看窗外的景物时,它有变化吗?

最新湘教版四年级美术下册2变形的魅力优质教案

《变形地魅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运用点、线、面地组织来处理黑、白、灰地变化效; 2.了解黑白画地构成方式; 黑、白、灰地变化效果。 学具:彩笔、油画棒; 教学过程: 一、猜图激趣导出课题

1.猜图:;提问:瞧,这里发生了什么?;引导学生将图片倒置后再观察,原来是水中地倒影;2.揭题:这些变化地视觉形象给予我们许多想象和创;板书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大胆进行创造,来体味变化地魅力吧!课件出示:教材主图(水中倒影图) 板书课题:变化地魅力 二、体验感受探究变形 1.寻找变形形象: 提问:你还知道我们生活当中有哪些变形现象呢?学生交流,了解哈哈镜中、金属杯上、玻璃幕墙里地物像等变形现象。 2.体验变形过程:

教师吹气球,引导学生观察气球吹大后表面图案发生了什么地变形。 再将气球拉长、压扁,展示图案变长、变扁等变形效果。 学生亲自体验自己地头像照在金属杯上被变形地乐趣。 小结:我们发现,刚才大家所见到地变形形象当中,有变瘦、变胖、变扭曲等特点。 3.分析变形方法 对比分析:哪些地方发生了变形?请大家仔细对比观察,找出图片当中头部轮廓、眼睛、鼻子、嘴巴等部位线条有什么变化? 三、尝试参与方法指导

1.尝试参与:教师提供3幅未完成地变形头像图(分别是变胖、变瘦、变扭曲,邀请3个学生根据已知地变形原理,将画添画完整。 2.评价反馈:学生互评添画。肯定学生地尝试参与。3.方法指导:引导学生寻找添画当中存在地问题,并交流修改建议,教师修改演示。实物出示:3幅未完成地变形头像图。 四、提出要求创造表现 1.提出作业要求: 选择其中一幅,用变形地方法,画一画人物变形地样子 2.学生作业,教师巡回辅导。 五、展示作业学习评价

《等式的性质与方程的简单变形》参考教案

6.2.1 等式的性质与方程的简单变形 知识技能目标 1.理解并掌握等式的性质和方程的两个变形规则; 2.使学生了解移项法则,即移项后变号,并且能熟练运用移项法则解方程; 3.运用方程的两个变形规则解简单的方程. 过程性目标 1.通过实验操作,经历并获得方程的两个变形过程; 2.通过对方程的两个变形和等式的性质的比较,感受新旧知识的联系和迁移; 3.体会移项法则:移项后要变号. 课前准备 托盘天平,三个大砝码,几个小砝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曹冲称象”的故事吗?请同学说说这个故事. 小时候的曹冲是多么地聪明啊!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水平的发达,我们有越来越多的方法测量物体的重量. 最常见的方法是用天平测量一个物体的质量. 我们来做这样一个实验,测一个物体的质量(设它的质量为x).首先把这个物体放在天平的左盘内,然后在右盘内放上砝码,并使天平处于平衡状态,此时两边的质量相等,那么砝码的质量就是所要称的物体的质量. 二、探究归纳 请同学来做这样一个实验,如何移动天平左右两盘内的砝码,测物体的质量. (一)实验

如果天平两边砝码的质量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或同时缩小为原来的几分之一,那么天平还保持平衡吗?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天平实验观察、思考、分析天平和等式之间的联系. (二)归纳等式的两个性质 1.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都减去同一个数或整式,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2.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都除以同一个不为零的数或式,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说明:课本指出:“在小学我们还学过等式的两个性质”,但目前小学生尚未学过或未正式学过等式的两个性质。所以在此对等式的性质先作一番介绍.上面的实验操作过程,反映了方程的变形过程,从这个变形过程,你发现了什么一般规律? 方程是这样变形的: 方程的两边都加上或都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方程的解不变. 方程两边都乘以或都除以同一个不为零的数,方程的解不变. 请同学们回忆等式的性质和方程的变形规律有何相同之处?并请思考为什么它们有相同之处? 通过实验操作,可求得物体的质量,同样通过对方程进行适当的变形,可以求得方程的解. 三、实践应用 例1解下列方程. (1)x-5 = 7;(2)4x = 3x-4. 分析:(1)利用方程的变形规律,在方程x-5 = 7的两边同时加上5,即x-5 + 5 = 7 + 5,可求得方程的解. (2)利用方程的变形规律,在方程4x = 3x-4的两边同时减去3x,即4x-3x = 3x -3x-4,可求得方程的解. 即x = 12.

四年级美术教案第二课变形的魅力

第二课:变形的魅力 教学目标: 1、学习人物变形画的表现方法,了解生活中的事物变形现 象,认识美术创作中的变形及变化表现手法。 2、能善于观察与发现,提升观察与思维的品质,发现想象 与个性化创造的能力。 3、养成关注生活、勤动脑筋、巧创造的学习习惯与生活态 度,抒发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 透过变形现象,寻找变形的规律与特点。 教学难点: 通过对事物整体外形变化的关注,创造独特的新形象。 教具准备: 凸面镜、不锈钢勺子。画好变形后脸部线条的作业纸、相框等。 学具准备: 彩色作业纸、2B铅笔等。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延伸:沟通交流

师:孩子们,能和你们一起上课,心里特别高兴!真想永远记住你们,你们想永远记住老师吗? 生:想! 师:好!现在,我仔细地观察你们,你们仔细地观察我,我们彼此永远地记住对方。(师走下讲台,摸学生,并说出多个学生的特点:你的眼睛真大!你的小鼻梁真高!你的眉毛真浓!……)师:记住你们的特点,我也就永远地记住你们了,你们记住老师了吗?谁能说出老师的特点?不同的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说出老师的多个特征。 师及时进行评价:你看得真仔细!一下子就抓住了主要特征!…… 师(总结):孩子们,通过观察,我们认识了彼此;通过观察,我们认识了世界,增长了知识。由此可见,观察是一种很重要的学习能力,同学们都要注意培养自己用心观察的能力。今天我们的学习就与观察密不可分。好,上课! 二、课堂探究 (一)、猜图激趣,观察发现,导入新课。 1、出示教材第一幅图片(苏州千灯镇水中倒影图片) 师:先请同学们用心观察,你们有什么发现? 生:是房子在水中的倒影。 师:当房子倒映在水中之后,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生:房子变得弯曲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