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一章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自转策略配套训练手册(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201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一章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自转策略配套训练手册(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201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一章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自转策略配套训练手册(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201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一章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自转策略配套训练手册(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第一章自然地理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自转

一、选择题

1.(2012·泰安模拟卷)下列有关地球自转方向的图示,正确的是( )

2.如图是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及海拔高度关联图,根据图中a、b、c、d各点判断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a点和b点的线速度相同,因此它们的纬度一定相等

B.c点的线速度最大,故其纬度一定最高

C.同纬度的两地,海拔越低的地点,其自转线速度就越大

D.海拔高度相同,低纬度地区自转线速度大于高纬度地区

3.(2012·湛江模拟)下图中AB弧线是昏线,BC弧线是晨线。北京的地理坐标是(40°N,116°E)。图示时刻,北京的地方时和北京时间是( )

A.5时16分,5时

B.16时44分,17时

C.23时16分,23时

D.10时44分,11时

4.下列与地球自转运动有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地球上不同地点自转线速度都相同

B.地球上任何地点每24小时昼夜都更替一次

C.受惯性离心力影响,地球成为两极稍鼓的旋转椭球体

D.受地转偏向力影响,长江自西向东流的河段,南岸受河水冲刷作用较强

5.读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回答(1)~(2)题。

(1)此时有两条经线两侧日期不同,这两条经线是( )

A.日界线、本初子午线

B.0°,180°

C.0°,150°W

D.150°W,180°

(2)该日在北京和北极圈上日落的时间分别是( )

A.10时、12时B.12时、18时

C.14时、16时D.18时、18时

6.(2012·镇江模拟)下图右侧为某河流弯曲处的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的四幅河床横剖面示意图中,能正确反映沿EF断面的是( )

(2)有关该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若规划在E、F两地建一河港,应选择E地

B.此河流位于南半球

C.若规划在E、F两地建一河港,应选择F地

D.此河流位于北半球

7.(2012·西安高三质检)图中的两条虚线为晨昏线,太阳直射点位于小圆圈所在的经线。读图回答(1)~(2)题。

(1)E地的地方时可能是( )

A.9:00 B.12:00

C.18:00 D.21:00

(2)F地位于E地的( )

A.东北方向B.西北方向

C.东南方向D.西南方向

二、综合题

1.读下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完成下列问题。

(1)此图以__________为中心,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_____。

(2)图中晨线是__________,昏线是__________。

(3)A、D、E三点的自转线速度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__________。有一发炮弹从D点射向G点方向,炮弹将落在D、G所在经线的__________(东或西)侧。

(4)E点的地方时为__________时,C点的地方时为__________时,G点的日出时间是__________时,日落时间是__________时。

(5)从F点到G点最短距离的行进方向__________。

2.下图中阴影部分表示夜半球,非阴影部分表示昼半球,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甲、乙、S三地随地球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的大小。

(2)说出该日乙、丙两地日出时间。

(3)把此刻的昼夜半球分布情况转绘到下图中。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解析:地球自西向东绕地轴自转。如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旋转,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旋转。D图的中心极点为南极点,应呈顺时针方向旋转。

答案:C

2.解析:从图中看出,a点和b点的海拔高度不同,线速度不相同,因此它们的纬度不同;C点的线速度最大,海拔也较高,故其纬度不一定最高;同纬度的两地,海拔越低的地点,其自转线速度越小;海拔相同的地区,低纬度地区的自转线速度大于高纬度地区。

答案:D

3.解析:结合图示经线数字,可确定B点所在经线为45°W,AB弧线为昏线,则45°W 是夜半球中间的经线为0时,因而可计算北京时间为11时,北京(116°E)当地时间为10时44分。

答案:D

4.解析:地球自转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除赤道外,地球上昼夜长短每天都在变化,但极昼极夜地区并非24小时昼夜都更替一次;地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略扁,赤道部位略鼓的椭球体;长江自西向东流,位于北半球,右岸(南岸)受侵蚀严重。

答案:D

5.解析:(1)本初子午线就是0°经线,时间比晨线早4小时为10点,同理还可以推算30°E为12时,150°W为0时等,故此时的日期分界线为150°W和180°经线。(2)从图中可知晨线与经线重合,此时全球昼夜平分,太阳直射赤道,此时全球均为18时日落。

答案:(1)D (2)D

6.解析:(1)就图中河流流向而言,EF断面的E为凹岸处河水侵蚀较严重,剖面较陡,F 为凸岸堆积作用强,坡度较和缓,故D剖面图符合EF断面情况。(2)河港应选在水较深的地方,利于通航,E处受河流冲刷大,泥沙不易淤积;河港应选在有港湾处,利于停泊船只,故河港应选在E处。此图中E岸主要因为凹岸而被河水侵蚀,故无法用地转偏向力方向判断南北半球。

答案:(1)D (2)A

7.解析:(1)因太阳直射点位于小圆圈所在的经线,即图中的两条虚线为晨昏线之间部分为白天,故E地位于昏线与赤道的交点,地方时为18时,C项正确。(2)F地位于北半球,E地位于赤道,故F地在E地的北方;又因赤道上晨线与昏线间的弧度等于180°,故E、F 之间所跨的经度范围大于180°,根据劣弧定向的原则可知F地应位于E地的东方,故A项正确。

答案:(1)C (2)A

二、综合题

1.解析:(1)从自转方向上可知此图为以南极点为中心,为12月22日,太阳直射23°26′S,纬度越低自转线速度越大。南半球水平运动的物体向左偏。

答案:(1)南极点(23°26′S,90°W)

(2)AB BC

(3)A>D>E 东

(4)12 18 3 21 (5)先向西南再向西北

2.解析:(1)甲、乙、S纬度高低是S>乙>甲,纬度越高线速度越小,角速度是除极点(为零)外,其他各地都约是15°/时。(2)根据地球自转方向,丙地在乙地东侧,地方时应早

于乙地,全球被图示经线均分为12份,每相邻两经线地方时相差2小时,丙地位于赤道上日出地方时为6时,结合晨线分析乙地日出时地方时应为8时。(3)转绘过程中注意:①南极圈内为极夜;②180°经线地方时为12时。

答案:(1)角速度:甲=乙>S;线速度:甲>乙>S。

(2)日出时间:乙地8时,丙地6时。

(3)略。

高考地理一轮中国地理专题训练

高考一轮中国地理专题训练 据下图1,判断1~2题: 1.在我国五条南北铁路干线中,穿越长江的有() A.3条B.4条C.5条D.2条 2.沿江分布铁路较少的主要原因是() A.长江航运功能强B.沿江地形制约 C.沿江经济落后D.沿江人口稀少 【解析】1选C,2选A。该题组考查考生的读图分析能力。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五条南北铁路干线,都穿越了长江。第2题,由于长江航运功能强,是我国的黄金水道,所以,沿江铁路较少。 读下面“108°E的地形剖面图”(图2)。据图回答3~5题。 3.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①为青藏高原 B. ①为四川盆地 C.①为黄河谷地 D. ①为喜马拉雅山 4.符合①地地形特征的是() A.有喀斯特地貌分布 B.具有广阔平原 C.海拔较高,起伏不大 D.远看成山,近看成川 5.关于①地形区形成原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主要是流水侵蚀形成 B.主要是冰川侵蚀形成 C.主要是断裂陷落形成 D.主要是受挤压凹陷形成 【解析】3选B,4选A,5选C。第3题,关键是通过空间定位判断①①①①①①分别位于云贵高原、四川盆地、汉江、秦岭、渭河谷地、黄土高原。第4题,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广布。第5题,渭河谷地是一个地堑。 读“某区域示意图”(图3),完成6~7题。 6.图示地区存在水资源短缺的现象,主要原因是() ①人口、城市集中,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 ①季风气候区,降水量不足①污染浪费严重①沙质土壤,水分渗漏严重 A.①① B.①① C.①① D.①① 7.该河口段冬季容易发生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A. 暴雪 B.沙尘暴 C.咸潮 D.赤潮 【解析】6选D,7选C。第6题,图示地区为我国的珠江口地区,该地区人口、城市集中,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再加上水资源的污染浪费严重,导致存在水资源短缺的现象。第7题,冬季,珠江注入南海水量少,海水容易倒灌,形成咸潮。 下图是“我国某省城市分布图”(图4),读图回答8~10题。 8.该省北部地区城市化水平比南部低,其主要原因是() A.山区地形复杂,交通不便B.矿产资源短缺,能源匮乏 C.生态脆弱,环境承载力低D.少数民族聚居,开发较晚 9.该省经济发达地区产业结构的主要特征是() A.以旅游业为主B.以轻工业为主 C.以出口加工工业为主D.以金融、贸易为主

浅谈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策略

浅谈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策略 四川省邻水县第二中学袁冬 一、指导思想 高三地理复习应根据本校的实际,立足基础,构建知识网络,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要面向低、中档题抓训练,提高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要突出抓思维教学,强化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要研究高考题,分析相应的应对策略,要更新复习理念,优化复习过程,提高复习效益。简单说就是: 依纲务本、全面复习、狠抓基础、培养能力; 面向全体、突出重点、分类推出、抓弱补缺; 启发诱导、精讲多练、知识建构、勤考勤练; 严谨、和谐、规范、高效。 二、时间及内容的安排: 1、按教研室下发的计划为准,结合本校实际,一轮在2月底3月初完成。 2、材料以一本资料为依托,同时编制符合学情的教案。 3、每专题进行一次专题过关测验。 4、每周可以进行一次小考卷训练。 5、内容安排:由于复习时间很紧,因此对复习的三轮策略调整为两轮,其中一轮不变,时间适当顺延,一轮中体现二轮的专题思想,二三轮合并更侧重考前模拟训练,同时复习内容不再以课本单元为序安排,而是在充分分析考纲、考试说明的基础上,按照学情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按学科知识体系重新整合复习内容。 三、复习目标 重视基础,稳扎稳打,不放过知识点的细枝末节,系统复习一遍;全面、系统、准确、熟练地掌握所有知识点。一轮复习保证懂、会、准。 1、自然地理知识较难,但规律性强,建议更多的采用理科的复习方法。○1运用图形知识的结构,提炼能力要求和具体方法○2精讲精练,通过典型题和变式图,结合区域实际,加强应用原理和方法的训练。 2、人文地理知识理解不难,但内容散,不容易抓住重点,需要记忆内容多。此部分复习方法与策略要抓住下面几点:○1以实际问题作为切入点,统领人文地理知识○2结合区域特征,善于进行对比分析○3拓展知识面,适应现实中人文地理内容的迅速发展○4加强逻辑推理,学会科学表达。 3、区域地理要求学生在脑海中具有地球模型,有经纬网构成的易于定位和描述相互位置关系的模型。区域地理的复习使得学生不仅要关注地表的自然要素,还要关注这些自然要素影响下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一个地区的气候、地形、河流、土壤、生物、矿产、工业、农业、城市、交通、人口等问题从此有了密不可分的联系,自然人文地理要素的关联成为学生地理思维的主线之一。应当做到当一个经纬坐标点给出的时候,学生的地理思维不仅会反映出这一点的位置,关于这一点的其他自然地理要素和人文地理特征会源源不断地展现出来,甚至进一步深入的相关分析和预测也会形成。 四、具体措施 (一)、落实“六到位” 1、要讲到位,讲到学生的疑难点上,讲到知识的关键点上,讲到试卷的失分点上,讲到考纲的赋分点上。 复习课,注重知识的梳理,形成条理、系统的结构框架,专题过后学生头脑中要清晰。要讲知识的重、难点和学生容易错的地方,要引导学生对知识横向推广,纵向延伸。讲出题

高三一轮复习地球的运动

地球的运动 【基础知识】 一、地球的自转 1.定义:地球绕自转轴自西向东的转动。 2.方向:从侧面看:自西向东, 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 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 3.周期:(1)恒星日,自转360o,23时56分4秒,是真正周期 恒星日需要人为规定一个参照点——宇宙中的任一颗恒星都可以。 地球自转一周后,因公转离开原地,E1到E2是地球一天中公转的弧长, 但是,此弧长与地球到恒星的距离之比几乎为零,地球公转已被忽略, 故三颗恒星对地球而言实为一颗恒星。E 1P 到E 2P 地球自转360o,时间为 23时56分4秒。恒星日是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 (2)太阳日,自转360o 59′,24小时,是日常所用周期 即地球从E 1到E 2没有完成以太阳为参照物的周期运动,至E 3P 点才 再次与太阳重合,就地球自转而言,旋转了360o 59′,称一个太阳日 周期为24小时。太阳日是生活周期,古人云:日出而作日没而息。 4.速度 (1)角速度:除极点为0外,其它各点均为15 o /小时 (2)线速度:赤道线速度最大(约为1670km/h ),向高纬递减,两极 为零。纬度为α°的某地其线速度约为1670km/h × cos α°。 注意:①极点的角速度和线速度均为0 ②纬度相同的点,自转的速度相同 ③60°纬线上的线速度是赤道线速度的一半 15 0 150 150 837千米 1447千米 1670千米 300 600

二、地球的公转1.定义:地球绕太阳的运动 2.方向:从侧面看: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 呈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 3.轨道:轨道为黄道,是一个近似正圆的 椭圆轨道 4.周期(1)恒星年,公转360°,365天6 时9分10秒,是真正周期 (2)回归年,太阳直射点移动一个周期,365天5时48分46秒,是日常所用周期 5.速度(1)位于近日点(1月初)时速度快,位于远日点(7月初)时速度慢 (2)平均角速度为每日约10 (3)平均线速度为30千米/秒 三、自转与公转的关系1.黄赤交角:赤道面与轨道面的交角 2.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并且地轴在宇宙空间的方向不因季节而 变化,因而,太阳直射点相应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 称为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3.两者之间的联系 B 远日点 (7 近日点 (1月初) A B 夏至 6月22日 春分 9月23日 冬至 12月22日 直射最南界 公转 黄道面 自转 赤道面 斜身 方向 黄赤交角 23026/太阳直射点在南北 回归线间周年移动

2019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技巧

2019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技巧 一、统揽全局、突出重点 当前绝大部分地理综合复习课的基本教学程序为首先实行专题知识的全面梳理,其次是典型例题讲解,最后是少量随堂训练,能够用“专题”、“系统”、“全面”、“少练”四个词组来概括。 不过地理学科内容多,考试范围广,“求全”、“求保险”的复习思路,似乎面面俱到,但实际上只能是浅尝辄止,最后什么都不能落实。“求全”的复习过程必然挤掉“水平训练”这个重要环节,考生吃的多为“夹生饭”,综合水平培养是建立在不扎实的根基上的。所以,与其“求全”导致不落实,不如化繁为简,突出重点、难点,就某些核心问题举一反三,持续训练,或许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现在一套综合水平测试卷的有限题量,使得命题者一般会从核心知识与水平上设计题目。考生若能将地理学的核心问题真正领悟并能熟练使用,就能以不变应万变。 地理科的考试以高中地理必修教材的内容为主。高中地理知识的核心应围绕“人地关系”这个主线。譬如高中地理第一单元“宇宙环境”的核心是人类生活的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以及地球的形状、质量、自转与公转运动所带来的昼夜更替、地方时差、昼夜长短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的更替和五带的划分。尤其是地球运动带来的自然现象更是与人类的生活、生产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至于诸如恒星与星云、彗星、流星等恐难进入核心之列。 从近三年“文科综合水平测试”的试卷中能够看出,第一单元中的日照图判断,昼夜长短的判别,正午太阳高度、地方时、区时与日期的计算等一些与人类生活、生产相关的问题一直是高考命题专家们眷恋的情结。再如第三单元“海洋环境”,从历年高考试题来看,曾多次涉及海水的盐度、洋流,如2001年的文综选择第12题,2002年的文综选择第11题。我们在复习第三单元时,应明确其核心应该是海水的温度、盐度、海水运动的主要形式、洋流的成因等,海洋资源的

2020高三地理二轮教学策略

2020高三地理二轮教学策略 2016高三地理二轮教学策略(一) 侯志坚:就职于广东省徐闻县第一中学。教授过新老教材,历经三次高考改革,连续担任过五届高三地理教学工作。教学、教研效 果显著。《大气运动》教学设计获广东省新课程改革教学论文二等奖。《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动态生成策略的探究》等教育教学论文市、县获一、二等奖。近年来,在《中学地理教学参考》、《地理教育》、《广东教育》、《高中地理》、《中学生学习报》、《考试报》等报纸上发表文章、试题200多篇(套),其中《浅析“宇宙中 的地球”实验与探究题的设计》等发表于中等教育核心期刊《中学 地理教学参考》,《地理信息的提取与处理典型例析》发表于全国 优秀期刊《地理教育》并收录于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学历史、地 理教与学》。主编《广东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地理》、《高效备 考―2011年广东中考总复习》、《初中同步训练》中图版七年级下册、中图版八年级下册、《五年中考三年模拟》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参编《2009年高考复习地理――高效备考》等初高中教辅资料。 记:今天很高兴请到广东省徐闻县第一中学老师,谈谈如何把握好高三地理二轮复习的问题。侯老师,您好!现在我们的学生即将进 入高三二轮复习阶段,请介绍一下地理学科二轮复习的时间安排及 目标。 侯:尽管各地各学校复习内容安排不一致,但一轮复习一般3月初基本结束,开始二轮复习。时间安排一般为2个月,即到5月份 结束.一轮重知识,二轮重能力。二轮复习过程以考纲为依据,以人 地关系为主线,进行知识的横向梳理和综合,突出重点,把握主干,最终提高学生的能力。复习的主要目标有两个:一是巩固第一轮复 习成果,加强对知识薄弱环节的突破,并对知识进行重组,形成重 点知识点的知识体系,形成知识联系;二是专题的突破,形成对不同 问题的分析思路和解题方法。其目的是进一步完善知识体系,使知

《地球的运动地球自转》教学设计

《地球的运动(地球自转)》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利用地球仪正确演示地球自转,并从各角度观察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增强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和想象力,培养实际操作和动手能力。 2.通过实验演示,观察并体会地球自转时各地的昼夜变化,从而理解各地时差,提高发现及加工地理信息的能力。 3.通过发现生活中与地球自转相关的地理现象,激发地理探究心理,初步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地球自转方向及产生的地理现象。 教学难点:学生通过日常现象及实验,推理、想象地球自转方向及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教学方式 本节利用拟人化手法虚拟了一个贯穿整体探究过程的情境――爱运动的“地球先生”。利用画外音的方式以“地球先生”的口气设疑并贯穿整节课,促使学生始终对教学内容保持高度的兴趣与关注,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究活动。 利用充气地球仪作为道具模拟地球自转,增强空间想象力。实验演示“昼夜更替”这一内容,因考虑到并不能完全保证在暗室中进行,故由教师参与拍摄微电影的形式进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与热情。 教学过程 1.课堂导入 情境:地球先生出场(配乐:《非诚勿扰》男士出场曲)。 教师引导:你们了解这位先生哪些方面呢? 学生活动:回忆旧知。 2.新课教学 活动1:区分自转与公转 情境:地球先生说:(画外音)“这是我平时和我的几位兄弟一起做运动时的视频,你们能找到我吗?观察一下我不停地在做几种运动呢?” 【展示】Flash动画:太阳系各行星运动及地球自转、公转 学生活动:观看动画,思考、讨论、尝试描述并区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 【明确主题】“自转”运动 活动2:感受地球自转 情境:地球先生说:(画外音)“你们能感受到我在自转吗?” 【展示】Flash动画:太阳、月亮、星星的东升西落 学生活动:感受地球自转。 ①在平时的生活中能感受到地球的自转吗?②与同组的同学交流。③每组选择1位同学在纸上画出各组的想法。④4分钟后将本组想法与大家分享。 【补充】傅科摆运行的GIF动画及相关资料 学生活动:观察傅科摆奇妙的运行轨迹,思考其与地球自转的关系。 共同总结: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地理现象感受“地球先生”的自转。 活动3:观察地球自转

地理高考一轮复习计划(方案)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方案 地理备课组 一、指导思想 以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为依据,认真研读《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陕西卷说明》,紧紧围绕2011年的高考地理试题,研究试题的命题方式和特点,进一步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核心,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重点,加强学法指导,争取在高考中取得理想成绩。 二、情况分析 1.教师情况:担任高三地理教学的五位老师,都任过高三地理教学任务,其中岳校长多年从事高三地理教学,经验丰富,对本组教学复课具有指导引领作用。 2.学生情况:本届高三文科共有13个班,10个应届班(其中2个实验班,1个艺术班,7个普通班),3个往届班。实验班基础相对较好,学习积极性较高;普通班少数学生基础知识掌握较好,近半数学生基础较差,学习不积极主动;补习班学生基础参差不齐。 三、备考依据 初高中地理教材、《初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地理学科考试大纲》 四、工作目标 通过第一轮复习,掌握单元基础知识,巩固各知识点,强化知识体系;同时加强综合训练,全面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以及思考问题的能力。 通过这一轮复习,要让学生达到下列要求。 (1)掌握考纲规定的基本知识,能够对知识进行基础的归纳总结,能把握教材主干知识。 (2)能学会画图、填图、记图、读图、用图。 (3)答题做到规范化,能形成一定的解题思路,掌握基本的解题方法。 (4)能用学到的地理知识分析生活中简单的地理实例,做到活学活用。 (5)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地理实验题的研究。要作专题讲座。 五、具体措施 (一)钻研考纲和教材,对教材内容进行归纳总结整合。着眼教材,建立网络,进行全面系统地复习。 1.分析考纲,把握考纲变化。 2.全面了解教材,把握重点。

(完整版)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计划与教学进度安排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计划与教学进度安排 2017.8 一、指导思想 认真研究地理课程标准,仔细分析近几年高考题,尤其是新课标卷,广泛收集关于高考的信息,以考试动向为依据,以年级组、教研组的教学计划和方针为指导,合理安排教学进度,保证一轮复习扎实有效的进行。地理学科一直是文科生的瓶颈,高三复习更要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立足基础,构建知识网络。要面向低、中档题抓训练,注重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梳理知识,从微观上把握每一个知识点的内涵和外延,注重知识的基础性和广度。 二、复习进度 自2017年8月30日-----2018年2月31日 教学内容:(包括节假日约26周,每周5课时 130课时) 时间内容重点知识 第一部分自然地理和地图 第一单元宇宙中的地球和地图 8.30 第一讲1、地球 (重点:经纬网图中方向的判断、两点间距离的计算、最近航线的判断、两个日界线的应用、区时计算) 8.31—9.5 第一讲2.地图 (重点:地图上方向的判断、等高线地形图的特征、判读、计算、综合应用) 9.6—9.11 第二讲地球的宇宙环境、地球的结构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重点:地球的普通性、特殊性,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9.12—9.13第一次月考 9.14--9.20第三讲地球的运动 (重点: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基本特征、黄赤交角及影响、水平运动的物体的偏移、 第二单元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9.21—9.27 第一讲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及地球表面形态 9.28—9.30 第二讲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及全球的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 10.8—10.11 第三讲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及常见的天气系统 10.12—10.14第四讲气候类型及其判读 10.15—10.18第五讲水循环和洋流 10.19--10.20 第二次月考 第三单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0.21—10.24 第一讲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第四单元 10.25—10.26第一讲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10.27--10.30第二讲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0.31—11.3第三讲自然资源与自然灾害 第二部分人文地理 第一单元人口与环境 11.4—11.7第一讲人口增长模式人口合理容量 11.8—11.10第二讲人口迁移、地域文化与人口 第二单元城市与环境 11.11—11.14 第一讲城市空间结构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策略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策略 从高三开始,同学们进入了全面复习的阶段,首先面对的就是第一轮复习,怎样提高一轮复习的效率是高三同学最关心的话题。根据近年来地理高考试题的特点,在此给广大2010届考生提供以下几点参考: 一、重视对地理基础知识的全面掌握 “能力为主导,知识为基础”是高考永恒的话题。高考试题无论怎样变化,都是地理基础知识的不同演绎和迁移,即使是综合试题也是在基础之上的综合。如果基础知识不扎实,知识储备不足,就很容易在考试过程中出现障碍。因此,一轮复习时应力争不漏知识点。 强化基础的有效做法有:当天内容及时消化,每单元知识及时巩固。对每天课堂上老师讲授的内容课后应及时理解、记忆,尽可能照顾到所有的细节。在完全理解、及时记忆的基础上,做一些巩固练习。 二、关注地理重点问题和时事热点问题 地理学科自身发展中的重点问题和地理时事热点、焦点问题,是历年高考命题的理想切入点,如人口可持续发展问题、国家重点工程建设问题、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问题、地理科学前沿问题、时事热点问题等。我们在复习时,要时刻关注这些问题,分析某些地理事物(现象)的形成原因、提出某些问题的解决措施、了解某些工程发展的最新进展、将某些时事与相关地理知识联系起来等。因此,同学们平时应注意经常关注时事,学会发现时事中隐含的地理信息,并随时查阅地图,搞清事件发生地点。在读、听、看中思考,在思考中读、听、看,所谓“处处留心皆学问”。 三、学会用规范的地理语言表述 地理高考说明中要求“进行文字准确、条理清楚、逻辑严密的表述。”很多同学理解能力较强,做客观性的试题可以做得相当不错,但进行文字表述时却常常不能到位,不是关键字抓不住,就是语言逻辑出现问题,使本该得到的分往往得不全。关键在于,平时就没有使用规范的地理语言进行记忆与表述。那么怎样学会用规范的地理语言表述呢?我们的课本是我们学习规范地理语言的重要工具,从现在起,不论是记忆、思考还是表述都尽量使用课本语言,千万别指望等高考前最后阶段来纠正自己不规范的语言表述习惯。 四、充分利用地图,训练读图、析图、绘图和计算技能 从最近几年的高考文综试卷地理试题和考试说明对地理能力要求的阐述来看,除提取各种信息进行多角度、多层次分析、归纳、评价并获得地理结论的综合思维方法等能力要求

【复习指导】2020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一地球的运动考点4正午太阳高度与太阳视运动

考点4 正午太阳高度与太阳视运动 1.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 [问题思考] 据图回答,甲图中当地球位于A点时,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地球由D到A位置移动的过程中,北半球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地球位于C点时,地球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的最大值。 答案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大值90°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不断增大到一年中最大值,赤道与北回归线之间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先增大后减小南回归线及其以南 解析根据正午太阳高度分布的纬度特征,结合地球的公转轨道可知,当地球位于A点时,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直射点向两侧递减,太阳直射点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大值。当地球由D移动到A位置时,即由春分日向夏至日运动,太阳直射点开始由赤道向北回归线运动,因此,北回归线以北的点离太阳直射点距离逐步接近,正午太阳高度不断增大,而赤道与北回归线之间的点,有太阳直射的机会,当太阳直射时,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大,当太阳直射点离开时,开始减小,因此,在此时间段内,赤道与北回归线之间的范围正午太阳高度先增大再减小。当地球位于C点时,为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回归线及其以南的范围离太阳最近,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年最大值。 [知识归纳] (1)正午太阳高度的空间变化规律 ①文字描述:从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分别向南北两侧递减;离直射点距离越近(纬度差越小),正午太阳高度越大。 ②图形描述

1.3地球的运动答案版

方向 自西向东 周期 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 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 地球公转的轨迹叫做公转轨道。它是近似正圆的椭圆形轨道,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故地球 的公转日地距离不断发生细微的变化,其速度也随之而变化 ) 1、试着解释一下课本 P 14读图思考:北半球夏半年的日数是 186,冬半年的日数是 179天。造成这种日 数差异的原因是 什么?(你可以发现夏半年 7月8月都是大月31天,冬半 【合作探究】 1、请试着分别画出:南、北极俯视,赤道侧视的地球自转示意图 地球上的方向一定要学会画。地球的自转实质上就是纬线圈在不停地旋转,所以画法 就是:沿着平行于纬线圈(任何)作自西向东的箭头即可 速度 日期 位置 最慢 远日点 7月初 最快 近日点 1月初 年的2月正常年份只有28天)。 2、请问我们现在的地球公转速度越来越 ■7 ■ a. + 。如下图,请补上箭头。 南极俯视图 北极俯视图 赤道侧视图 地捕的自转 地球的自转

3、请看课本P14图1.16试回答, (1)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单位时间内所旋转的角度)为什么约等于算过程图。(人站在地球上随着地球旋转一周 4 秒,速度=360° /24h,得出15° /h ): 15°每时,请写出计360度,采用恒星时大约用时23小时56分

(2)为什么除了南北极点其他任意地方角速度是相等的?(南北两个极点是个点,没有 位移。其他任意纬度圈都是一个圆圈, 随地球旋转一周都是 360 °,且用时都是24小时。) (3) 地球自转的线速度(单位时间内所运动的距离)是怎么计算出来的?(地球赤道的 周长:约40000km ) (4) 为什么地球自转线速度赤道最大,并向两极递减?(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向两极 纬线圈周长越来越小。) 【迁移应用】 读下图,回答⑴?(2)题。 (1)关于图示信息的分析,正确的是 ( ) B. ②的线速度大于③ C. ①地位于⑤地的不同 D. ②地位于③地的正西方向 (2)与②地相比,⑤地自转的速度 A. 角速度和线速度都大 C.角速度相等,线速度小 读 地球公转轨道图”从北极上空垂直俯视轨道平面 ),完成下列问题。 (1) 在公转轨道上用箭头标出地球公转方向。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A 、B 、C 、D 四点 中,近日点位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点海年 _______ 月初 地球经过此点;远日点位于 ______ 点,每年 ____ 月初地球经过此点。 (3) A 、 B 、 C 、 D 四点中日地距离比较 ,由近到远的排 列依次 (4)A 、B 、C 、D 四点公转速度比较角速度、线速度从大到小的排列依次是 ____________ 答案⑴略 (2) D 1 B 7 (3) D,A,C,B (4) D,A,C,B 【课堂检测】 1 ?关于地球自转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就线速度而言,高雄小于马尼拉;就角速度而言,高雄大于马尼拉 B. 高雄与上海的角速度相等 C. 南北极点线速度为零,但角速度最大 A .从图示N 极点上空看,地球自转方向呈顺时针 ( ) B.角速度和线速度都小 D.角速度小,线速度相等 A B D

高考地理一轮基础复习: 专题24 中国地理

高考地理一轮基础复习:专题24 中国地理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22题;共84分) 1. (4分) (2017高二下·泉港期末) 下图为我国某水库常年平均月均水位变化和月入库水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该水库所在地区最可能是() A . 淮河流域 B . 太行山区 C . 松花江流域 D . 青藏高原 (2)下列关于该水库所在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降水季节变化较小 B . 该水库水位随着入库水量的增加而升高 C . 6-8月水库水位在持续升高

D . 冬春季节水库入库水量多于出库水量 2. (2分) (2015高二上·南昌期中) 下图为某岛屿等高线分布图(单位:米)。该岛位于() ①东半球②西半球③北半球④南半球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3. (6分) (2017高二下·济南期末) 读我国某区域图,完成下列各题。 (1)台湾岛东部与西部人口密度差异较大,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 . 气候

B . 地形 C . 水源 D . 土壤 (2)据观测,台北冬季降水比较丰富,其主要原因是() A . 气候活动频繁,形成降水 B . 东南风遇到地形阻挡形成降水 C . 沿岸洋流水温高,蒸发水汽多 D . 西北风遇到地形阻挡形成降水 (3)台湾比较丰富的资源有() A . 渔业资源、水力资源、森林资源 B . 油气资源、森林资源、渔业资源 C . 耕地资源、油气资源、农林资源 D . 水力资源、耕地资源、渔业资源 4. (4分)我国水力资源丰富的地区主要分布在() A . 北方 B . 南方 C . 青藏高原 D . 阶梯的交界处 5. (4分)(2018·浙江模拟) 2017年3月11日,广西发现特大型稀土可年产200万吨开采一百年。根据自然资源属性分类,稀土属于() A . 水资源 B . 气候资源

地球的运动教学设计

地球的运动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本节的内容是有两大部分组成,其一是地球自转及其地理意义,其二是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地球运动的特点是一个重要的基础理论,是引导学生理解昼夜长短变化、四季更替和五带划分的关键,对于认识和学习地理后续知识: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也都有着重要意义。 学生分析:但这节内容又涉及了很多学科的知识,综合性很强,对学生的空间思维要求较高,内容涉及的空间概念又较多,很难直接感知,会使学生感到抽象,对于刚从小学毕业的初中一年级学生来说,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还相当低,在学习时会感到很困难,不容易理解,因此在教学中应该积极运用一些直观教具,帮助学生理解。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观念、方向和周期;了解公转运动的特征、公转中二分二至的时间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地理意义 2、通过演示地球运动和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动手、读图分析能力;和生活实际相联系,解释昼夜更替、四季变化等自然现象。 重点和难点:

重点:1、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方向和周期 2、五带的名称和界限 3、公转的特征、二分二至的时间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 4、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意义 难点:1、自转产生的地方时差。 2、二分二至时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 3、四季的形成 4、五带的特征 教学准备:地球仪、手电筒、地球运行仪、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寒来暑往的四季变化,是我们非常熟悉的自然现象。那么大家知道这些现象的形成原因吗?学习本节内容后,同学们就能找到答案了。看课件,从图上可以看到地球在运动,他的运动方式是自转和公转。 板书: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的自转 (一)、自传运动规律 1、概念 2、方向 3、周期 演示: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建议及总结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建议 高三地理学习与复习的内容多而杂,其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分散覆盖在初高中的教材中。往往是学了新的,忘了旧的。究竟如何搞好高三的地理的学习与复习,是每个学生都要面临的问题。下面结合高三学习与复习的教学实践,谈谈在教学中的一些做法和心得体会,仅供参考。 一、狠抓基础提高能力 第一轮复习要狠抓基础。所谓基础,指的是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基本的思维过程和基本的地理素养,而这些基础的复习应以教材为载体。在紧抓教材、巩固知识的同时,学生的各种能力得到逐步提高。 如何在第一轮复习这个关键时期中更好地夯实基础、培养能力,我认为高考强调考查的是学科知识结构中基本的、核心的、可再生的内容,充分表现对地理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的考查。如区域空间判断、时间的推算、工业的区位分析,生态环境问题等。因此,在第一轮复习中,我们要做到查漏补缺,彻底扫除知识结构中理解上的障碍。在这一基础上,对地理知识进行梳理和归纳,使知识系统化。同时配以单元训练,提升应用能力。为此,一轮复习阶段应该按部就班,以单元为单位进行复习。计划紧跟规律,老师紧跟计划,学生紧跟老师无疑是必要的,学生在课堂上要跟住老师的节奏,记好课堂笔记;课后则应按照单元的顺序做一些习题。如果学生地理在基础年级学得不太好,那么这一轮复习就是查漏补缺、提高成绩的最佳时机,通过全面复习教材,提高灵活运用地理原理的能力。 二、围绕一个中心打好基础 这个中心就是主干。结合高考来看,近几年的文综试卷中地理部分立足于考查地理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规律、基本技能,突出了对地理学科主干知识的考查。几乎每年都会把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气候、洋流、农业生产的条件、城市化、影响工业布局的因素、我国不同地点降水量及其季节变化的原因,城市形成的区位因素等地理学科的主干知识体系作为主要考查内容,这些都是大纲要求学生掌握的重点知识,没有一道超纲题。 从近几年的文科综合试卷和今年各地区文综试卷中的地理试题

高中地理二轮复习计划与策略

长阳一中2009届高三地理第二轮复习 高三地理备课组 高三复习是对学生整个基础教育阶段学习成果的强化与巩固,是完善素质,提升内涵,培养能力的有效手段,重点是引导学生梳理高中知识,培养分析能力,应变能力,从容应对高考的一个系统工程。我们通常所说的第二轮复习是建立在第一轮复习基础上的深入、综合和提高,是实现由知识到能力转化的一个重要阶段,也是实现学生由学科知识变成高考分数的一个重要阶段。其目标是重组知识、训练技能、查缺补漏、完善体系,重点是针对第一轮复习中学生的不足,构建应用性知识体系,并针对考纲中高考要求和高考题型重点复习,同时培养学生仔细、认真、严谨、专业的审题答题能力。下面就我们地理备课组后一阶段的计划及安排做一个介绍。 一、教学计划

二、典型课型 (一)专题复习课 1、基本格式 专题复习重点在课堂,关键是提高课堂复习效益。专题复习课的过程主要包括知识结构梳理、知识网络构建;例题精选精讲;习题精选精练;学生学习情况反馈等几个基本环节。不同类型的专题复习课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和要求,加强对专题复习课的研究和实践是高三地理教师教学、教研的重要内容。 2、专题复习课各环节中应注意的问题 (1)课前教案的准备 ●知识体系的构建和准备 专题知识通过梳理让学生形成知识树,教师应将分散在地理八本教材中的内容进行整合。其中应重难点清楚,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明晰。如讲城市专题时应将必修下册城市的起源、

城市的作用及地域形态、城市的区位因素分析、城市化过程及问题,选一教材中城市的功能分区及成因分析整合在一起。 ●课堂例题和课后习题准备。 例题选题原则是紧扣考点,帮助理解和应用本节课的重难点知识,以高考题为主。课后习题选题原则是少而精,注重基础知识的落实运用,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2)课堂中突破重难点 ●追求效率,注重能力培养,力图形成学科学习能力。 地理学习能力是指一般学习能力基础上而为地理学科所独有的地理学习与初步研究的能力,如对地理学工具的灵活掌握运用,包括对各种类型的地图、地理图表的判断、绘制、分析;善于观察、发现和分析地理现象;善于获得或提取地理信息;具有空间概念和物体空间运动的理性思维;对种种信息进行多角度、多层次地分析、归纳、评价并获得地理结论的综合思维方法。高考文综试题提供越来越多的地理信息,供提取和分析,不断减少对死记硬背内容的考查。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把握一些重点内容,帮助学生突破思维瓶颈,培养学生地理学习能力尤其重要。如讲城市专题时,除了建构城市知识树之外,应重点将城市区位因素对城市兴起与发展的影响,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进行透彻分析,让学生真正明白城市为什么会兴起,为什么发展。 ●有的放矢的精讲 教师讲解的内容要少而精,要针对学生疑惑的情况进行有的放矢地讲解,要讲透重点、难点内容。如上述城市专题精讲区位因素及城市化过程。小结时注意专题的整体性,以保证学生掌握系统的知识。 (3)课后习题训练 必须及时反馈学生作业情况,对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要在课堂上集中讲解。能批改的作业要及时批改,老师进行个别辅导或者集中讲评;不能批改的作业可以由科代表在班内分小组搜集学生作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老师统一讲评。 (二)讲评课 1、基本格式 二轮复习中的讲评课主要是考后试卷评讲,其基本流程应包括:课前的充分准备;讲评过程的把握;讲评之后的反馈。 2、讲评课应注意的问题 (1)讲评前充分准备 ●及时批阅,讲究时效。试卷应在学生对试题内容和答题思路没有忘记前批改完,让学生在第一时间了解自己的成绩与存在的问题。在讲评试卷前应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 ●讲前统计,有的放失。批阅完后,做好试卷分析是上好讲评课的基础,统计包括评价试题难易程度、各知识点的分布情况、考查类型(识记、理解、分析、综合、应用)、学生答题情况(各题得分率、学生卷面情况)等。 (2)讲评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选择题的讲评应避免从头到尾的讲评,可根据情况,对统计中普遍的错题精讲、细讲,对试卷上涉及的知识和内容进行分析归类,同一类题一起讲,这样有助于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综合题的讲评应注意统计中学生出现的问题,对不同的错误应有不同的讲评重点。如知识不够全面、扎实时,讲评时应重点讲解有关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学生粗心大意,审题不慎造成失分的情况应教会学生审题、养成良好的习惯是减少失误的重要措施。 ●讲评过程的关键是知识的梳理和拓展及学生审题习惯的培养。如在作答等高线图中求坡度的问题时,一般在同一幅图中,看等高线的疏密程度就可判断,但在不同比例尺、不同等

新人教版新教材学高中地理地球的运动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教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课程标准 核心素养目标 结合实例,说明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1.结合观测,认识地球自转的特点与方向。(地理实践力) 2.联系实际,掌握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综合思维) 3.动手绘制图示,理解黄赤交角存在的意义。(综合思维) 一、地球的自转 1.概念:地球绕其自转轴的旋转运动。 2.地轴:地球的自转轴,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3.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如图A)。 A B C (1)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方向旋转(如图B)。 (2)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方向旋转(如图C)。 4.自转周期 名称长度参照物 恒星日23时56分4秒距地球遥远的同一恒星 太阳日24小时太阳 (1)自转角速度:除南北极点外,任何地点均为15°每时。 (2)自转线速度:因纬度不同而有差异,赤道最大、两极最小。

[特别提醒] 地球自转周期中的太阳日是人们日常的计时单位,是指太阳东升西落再东升的周期,对人类活动影响明显,而恒星日是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 二、地球的公转 1.概念:地球绕太阳的运动。 2.方向:自西向东,如图中“→”所示。 3.公转周期——1年 名称参照物1年的长度特点 回归年太阳365日5时48分46秒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周期 恒星年其他恒星365日6时9分10秒公转的真正周期 4.轨道特点:近似正圆的椭圆轨道,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5.公转速度 图中位置时间速度公转位置 A点1月初最快近日点 B点7月初最慢远日点 [特别提醒] 由于地球绕日公转的速度随日地距离不同而略有变化,在(北半球)夏半年公转速度较慢,用时多;而(北半球)冬半年公转速度较快,用时较少。故北半球夏半年比冬半年时间长。 1.黄赤交角的含义: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之间的夹角,目前为23°26′。 2.影响——决定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1)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第一章第三讲 地球的运动 自转

一、选择题 1.(2016·浙江金华十校联考)图示照片是某摄影师在夜晚采用连续曝光技术拍摄的,照片中的弧线为恒星视运动轨迹。若O是北极星,则P恒星的视运动方向,在图中应表示为() A.自上而下B.自下而上 C.顺时针D.逆时针 解析: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则在地球上看日月星辰都是东升西落的,即向北极星方向看,恒星呈逆时针方向运动。 答案:D 2.(2016·北京101中学测试)从南极上空向下看,飞机甲沿南纬60°逆时针方向飞行;从北极上空向下看,飞机乙沿北纬60°顺时针方向飞行,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都是自东向西飞行B.都是自西向东飞行 C.都是向低纬飞行D.都是向高纬飞行 解析:地球自西向东运动,从北极上空看为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为顺时针。故A项正确。 答案:A (2016·岳阳一中检测)下面为北印度洋(局部)洋流图。读图,完成3~4题。 3.当新一天的范围正好占全球的四分之三时,图中①地的区时为() A.7时B.9时

C.12时D.21时 4.如果图中的虚线为晨昏线,则此时北京时间为() A.8时B.10时 C.18时D.22时 解析:第3题,当新一天的范围正好占全球的四分之三时,新的一天从90°W开始,即西六区区时为0时,则①地(45°E,东三区)区时为9时。第4题,此时北印度洋洋流呈顺时针方向,应是北半球的夏季,向北昼长增加,则图示晨昏线是昏线,与赤道交于60°E,则60°E为18时,北京时间为22时。 答案:3.B 4.D (2016·天津南开模拟)日晷是我国古代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一种计时仪器,一般由晷针和晷盘组成。晷针垂直于太阳视运动的轨道平面,上端指向北极星方向。在晷盘面上刻画出12个大格,每个大格代表两个小时,当太阳光照在日晷上时,晷针的影子就会投向晷盘面,以此来显示时刻。读图,回答5~6题。 5.天津校园内日晷仪晷针的影子,在夏至日晴天时移动的方向应是() A.由西北逆时针转向东北 B.由西北顺时针转向东北 C.由西南逆时针转向东南 D.由西南顺时针转向东南 6.若图示日晷仪由天津移至上海使用时,晷盘与地面的夹角应该() A.增大B.减小 C.不变D.按日期作调整 解析:第5题,夏至日太阳日出于东北方、正午在正南方、日落于西北方,影子与太阳方位相反,则影子由西南—晷针正下方—东南移动,故D项正确。第6题,北半球各地看北极星的仰角等于当地的纬度,又因为晷针指向北极星、垂直于晷盘,故晷盘与地面的夹角=90°-当地纬度;天津纬度高于上海,则移到上

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的方法总结

2019年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的方法总结 一、前提——熟悉区域地理,掌握双基和主干知识 进行地理主观性试题答题能力提升专题讲练的前提是在对地理学科的区域地理,双基和主干知识学习已经完备后。功夫在平时,能力的提升在三年功课的积累,也是高考备考的最后冲刺。 二、基础——明确高考22类地理常见简答题标准答题思路 三年功课的积累已经见了无数的主观性试题。厚积薄发,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早有能者将高考22类地理常见简答题标准答题思路归纳成辑,供参考。当作我们提高解答主观题性试答题能力的起点。所以我们第一步便是熟读该资料,掌握常规解题方法。 三、关键——熟悉近几年地理考题常见的答题模式 有了以上的准备,便进行归纳概括,以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我们的第二步便是总结考题常见答案的组织模式和常见的地理特征描述答案组织模式。 近几年地理考题常见答案的组织模式之归纳: 1) 原因(自然、人为) 2) 条件(有利、不利) 3) 影响(正面、负面) 4) 区位(自然、社会、经济) 5) 效益(经济、社会、环境) 6) 措施(生物、工程、技术) 7) 重大工程意义(两端、中间)或(政治、经济、民族、国防)

8) 要素(总量、结构) 9) 评价( 积极、消积) 10)降水量多少成因(大气环流、地形(迎、背风坡)、洋流、距海陆远近、下垫面) 11)气温高低成因(纬度位置、冷气流影响、洋流、地形-海拔高低与阳坡阴坡、下垫面) 12)大渔场成因(有无较宽阔大陆架,是否为实寒暖流交汇处或上升流,是否是大江大河的入海口) 近几年考题常见的地理特征描述答案组织模式之归纳: 1) 自然地理特征(地形、气候、土壤、水源、生物、矿产或其它资源) 2) 位置特征(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半球位置、相邻位置) 3) 水系特征(支流、流程、流域、流向) 4) 水文特征(流量、水位变化、流速、含沙量、结冰期) 5) 降水特征(降水总量、雨季长短、季节变化) 6) 气候特征(气温、降水、季节组合) 7) 地形特征(地形类型、地势起伏、主要地形区、海拔状况) 8) 农业生产特征(主要从农业地域类型、农作物种类、种植历史经验和单位面积产量、农业各部门结构(所占比重)、农业机械化水平、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和专门化水平等方面概括) 9) 工业生产特征(主要从工业的发达程度、工业部门结构、工业技术水平、工业产品的销售和工业原料能源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等方面概括)

地理一轮复习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第5讲 地球的运动——地球的公转教学案 新人教版

第5讲地球的运动——地球的公转 地球的公转 (1)地球公转的方向、速度、周期b (2)地球公转的轨道、黄赤交角及图示c (3)正午太阳高度的时空分布规律c (4)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c (5)四季变化和五带分布b 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及黄赤交角 1.地球公转的方向、速度、周期 (1)方向:自西向东。 (2)速度:平均角速度约1°/日。 (3)周期:1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 2.地球公转的轨道、黄赤交角及图示 (1)轨道:近似圆的椭圆,太阳位于其中的一个焦点。1月初,地球位于近日点,公转速度快;7月初,地球位于远日点,公转速度慢。 (2)黄赤交角:约23.5°。 1.黄赤交角的数据关系 (1)黄赤交角=回归线的度数。

(2)黄赤交角与极圈度数互余。 (3)黄赤交角=晨昏线与地轴的最大夹角。 2.黄赤交角的地理意义 黄赤交角的大小决定着太阳直射点移动的范围,即南、北回归线之间的范围,决定着回归线与极圈的度数。 3.黄赤交角变化的影响 若黄赤交角为零,太阳将永远直射赤道,地球上将不存在四季的变化。同时地中海气候、季风气候等气候类型会消失。 1.假设目前的黄赤交角变为30°,则下列地区的范围缩小的是( ) A.热带B.南寒带 C.温带D.北寒带 解析:选C。黄赤交角变为30°,则回归线的度数为30°,极圈的度数为60°,所以温带范围变小,热带、寒带范围变大。 读地球公转的二分二至日图,回答2~3题。 2.图中字母c所代表的节气是( )

A.春分B.秋分 C.冬至D.夏至 3.下列有关我国国庆节前后太阳直射点和地球公转速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球位于a到b之间,速度减慢 B.地球位于b到c之间,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 C.地球位于c到d之间,速度逐渐加快 D.地球位于d到a之间,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 答案:2.D 3.D 正午太阳高度的时空分布规律 正午太阳高度的时空分布规律 (1)时间分布规律 节气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地区正午太阳高度最小地区春分、秋分赤道—夏至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南半球 冬至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北半球 空间分布规律:从直射点所在的纬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1.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1)纬度变化: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自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具体如图所示(以北半球为例)。 (2)季节变化(北半球):离直射点近,正午太阳高度就大;直射点向该地移近,该地正午太阳高度就增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