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由马王堆汉墓出土漆器看汉代漆器的艺术特色

由马王堆汉墓出土漆器看汉代漆器的艺术特色

由马王堆汉墓出土漆器看汉代漆器的艺术特色

楚国的漆器文化

“买椟还珠”新解 ----楚国的漆器文化 邵学海(湖北省社会科学院楚文化研究所研究员) 我们对楚人有一个重表面的印象,对郑人有一个轻实质的看法,那是来自成语“买椟还珠”的影响。故事说:有一楚人到郑国去出售珍珠,售前,他用名贵的楠木做了一匣子,并用香料熏烤,再用光闪闪的珍珠镶嵌,用漂亮的玫瑰宝石装饰,继而衬托在五光十色的翡翠羽毛上。宝珠盛在瑰丽的匣子里,既有夺目的看相,又有宜人的味道,真可谓美不胜收。不料郑国人看中了匣子,故买了匣子,还给楚人宝珠。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讥讽这位楚人说:“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意思是说:这个楚人善于卖盒子,却不善于做珠宝的交易啊。 如果稍加推敲,便可发现这则故事对盒子外观的描述不够全面,因为珍珠和宝石不可能直接镶嵌、装饰在木质面上,而须一媒介使之固定。根据当时的材料和技术能力,这一粘合剂只能是生漆,而且盒子的整体髹饰,可能属于类似后来的“衬色鈿嵌”或“描漆错鈿”工艺。1986年湖北荆门包山楚墓出土一件髹漆彩绘的凤鸟双连杯,其鸟首、腹、翼均有嵌银装饰,根据墓主楚国“第一副总理”之身份,凤鸟双连杯在当时恐怕属于高档商品。可以想象,楚人刻意制作的,以漆色髹饰并镶嵌了红色宝石的楠木盒子,衬之于翡翠羽毛上,该是如何美仑美奂。 假如这个推断没有问题,那么楚人所制之“椟”,从功用的角度,今天称“漆盒”;从工艺的角度,今天统称“木胎漆器”;若按考古学分类,则归之为“漆木器”。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借“买椟还珠”及“秦伯嫁女”的故事,批评“今世之谈士”,往往“以文害用”——不实在,不实际,还很花哨。用今天的话说,即重了包装,轻了内容。2000多年中我们都用这一成语讽刺本末倒置的人,这位楚人就成了搞形式主义的老祖宗。但是,为什么韩非子独独把漆盒髹饰与楚人挂上钩,而不是与齐人、晋人、吴人、越人相联系呢?这个成语用例应该有一深厚的历史背景,我们可以在这个背景上发掘一点楚人正面的东西,譬如楚国漆器工艺成就,或者南方楚人审美情趣以及价值观念的某些信息等等。 中国漆器制造业可以追溯到距今7000千年前,浙江余姚河姆渡出土一件朱漆碗,是已知中国使用自然生漆的最早例子,续后良渚文化发现漆器;商代墓葬里也发现漆棺彩绘,但棺木已朽,漆皮完好,可见漆的化学稳定性是惊人的。 距今7000千年以来,中国古代漆器的发现不绝如缕,但从未形成高潮,直至战国大为改观。著名文物鉴赏家王世襄说:这个时期产量之多,品种之备,制作之精,分布之广,都远远超过前代,成为中国漆器发展的第一个繁盛期。他根据出土文物还说:楚国是战国时期幅员最大的国家,战国漆器大多出自楚墓,故而漆器在楚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总之,中国漆器第一个繁盛期,是由楚国漆器所构成的。 我们曾经说,欲全面了解中国先秦文化,则不能忽视楚文化;欲全面了解中国青铜时代,则不能忽视楚国青铜器。我们还应该说:欲了解中国漆器的发展,则必须了解楚国的漆器。这是历史事实留给今天的结论。 这里所说的漆,又称大漆,因产自中国,又称国漆。具体地讲,漆液由漆树所分泌,收获漆液叫“割漆”,即在漆树上割一豁口,让漆液流入预先置放的容器中。漆树生长以及漆器髹饰,适宜在年平均气温

中国古代漆器纹样研究

摘要:随着时代的演变,漆器的发展日趋多样化,任何时期的漆器都是社会文化和创作情感的结合,有鲜明的地域性和时代性。 关键词:古代漆器;纹样;研究;几何 一、前言 在漆器的发展历史中,纹样一直是创作者倾心研究的重要对象。所谓纹样,是花纹和装饰的统一体,也有花纹、纹饰或图案之称。勾勒在漆器上的纹样,多为象征或装饰之用。纵观漆器的历史,秦汉时期是其最为辉煌的时期之一。在这个时期,漆器纹样的选材、绘制样式基本定型。可以说,这段时期是中国漆器发展罕有的黄金时代。本文以秦汉时期为例,就中国漆器纹样的发展历程进行分析,并总结了不同类型漆器纹样特征,以此还原我国古代漆器之美。 二、中国古代漆器纹样的类型 1.几何纹样 在漆器的装饰纹样中,几何纹样不仅是漆器中最早使用的纹样,其应用也最为广泛。漆器中的几何纹样简单明晰,具有鲜明的符号性特征。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封建制国家。早在秦朝时期,中国漆器几何纹样的发展就已经趋于成熟。从秦墓出土的各式漆器纹样中研究发现,秦代漆器的几何纹样主要涉及点、圆、方格、菱形等。秦汉漆器中,多数漆器上的几何纹样与其他的花纹互相映衬,共同构成一幅和谐的图案。而也有少数漆器上的纹样呈单一的几何形,这些几何图案经过相互变换构成简单的几何图纹。在秦代,几何纹样的差异多与绘制器具的不同、区域的不同直接相关。如在睡虎地出土的秦墓中的一只耳环,其上的几何纹样为点纹,而且大小不一。而在汝阳官庄出土的秦墓中的一个漆圆盒,其上的纹样则以卷纹为主。 中国的汉代虽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思想上呈现出高度的单一性,但在漆器纹样 方面,却表现出多样性的特征。汉代漆器风格独特,最常见的几何纹样主要涉及菱形、三角形、圆、直线等等。几何纹样虽然在汉代漆器上占有一定的比例。但就目前来看,单纯的以几何形为主的漆器纹样相对较少,多为一些造型简单的耳饰等物。在该时期出土的漆器中,几何形多与其他纹样配合在一起,相辅相生。从几何纹样的形式上来看,连续纹样的漆器更为常见。一般来说,这类连续纹样多呈对称图形,常见于耳杯、盘、方壶等漆器上。 2.动物纹样 动物纹样主要是以各种鸟兽虫鱼为原型所创作的漆器纹样。通常可分为夸张和写实两大类。 在秦墓中出土的各种秦代漆器中,主要的动物纹样有马、龙、鸟等。这些动物纹样大多由匠人直接绘制在器具上。在湖北云梦睡虎地出土的秦墓中,动物纹样的器具不在少数,如凤形勺以及各种鸟云纹器具等等。在这一时期的漆器动物纹样中,纵然是同一种动物纹样,在各种不同的器具上也有不同的表现形式。鸟云纹是秦代漆器纹样的一大突破。该时期的鸟云纹有的线条流畅,有的复杂多变;有的为主要纹样,而有的则为辅助纹样。 及至汉代,漆器中的动物纹样更为生动丰富。从出土的汉代漆器中可见,这个时期动物纹样已经发展成为漆器纹样中的主要构成部分。其中,虎、龙、鱼、鸟等纹样尤为匠人偏爱。 这些动物纹样大多是匠人在器具上利用色彩绘制而成,也有少数是在漆器上镂刻形成,如龟盾。汉代漆器动物纹样的内容更为宽泛。很多漆器上都绘制有瑞兽,如龟、龙、鹤等。这与当时上层社会追求长生不老的意识是相通的。与此同时,汉代的漆器纹样中也有大量的兽面纹、蛇纹等。但这些动物纹样作为图腾的作用已经弱化,它们更多的是以装饰的作用出现。 3.植物纹样 一般来说,漆器纹样中的植物纹样多是以各种树木花草为原型的图案装饰。秦汉时期, 在

楚文化 漆器

武汉纺织大学 楚文化漆器 ——论文浅析 姓名:谌璐 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 班级:艺术品投资与鉴赏11101班 学号: 1106991174

楚文化漆器 春秋战国以前,由于青铜器的盛行,漆器不管从造型还是从用途上来说都处于从属地位。这个时期的漆器在造型上极力模仿青铜器甚至是陶器,尚未将其独特的韵味和特质发挥出来。直到春秋战国时期,漆工艺进入成熟阶段:器型纹样技术出现多种发明,楚国的漆器不仅代表了楚漆艺的最高水平,同时也代表了中国当时漆器的最高水平。因为青铜器的制作过程复杂,体积又及其笨重,而漆器制作比青铜器简单,而且耐腐蚀色泽鲜艳光泽不变易于装饰,成本低更贴近大众。 楚漆器是楚人在实践生活中体味万物形象,以自由和谐的形式表达人类不可言、不可状之心灵姿势与生命律动,它似得神化,至情、至性、至美,活脱脱地洋溢着自由生命的情调,却又幻化出揽阔无穷宇宙的气魄。楚地幅员辽阔的地理条件为漆器制作提供了丰富的制作材料,同时,在弥漫着浓郁的楚韵与楚风的自由文化的国度里,楚漆器具有一种遗世独立的美学风格,在中华民族悠远漫长的造物史上,楚漆器巧夺天工的美感与浪漫飘渺的艺术质风格向人们展示着楚文化的灿烂和楚人非凡的智慧。

一楚地优越的历史条件 1.楚国为周朝的诸侯国,楚国历史上第一个正式受封的是熊绎。楚国从公元前1010年熊绎受封立国,封地在荆山, 荆山,在今湖北省西部,汉江两岸。西周时“筚路蓝缕,以处草莽,跋涉山林,以事天子。“楚之祖封于周,号为子男五十里”。楚国早期仅为偏居荆山一隅的弹丸小国,被中原诸国视为“非我族类”的蛮夷。在“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窘境中,楚国人靠着自尊自强的精神,独行其是,多次发出“请王室尊吾号”的呐喊,后渐趋强盛。春秋以后,礼制逐渐崩溃,楚国终于争取到了与中原平等的地位,在与中原文化的碰撞与融合中,楚国的民族个性和文化得以张扬与发挥。

汉代漆器

汉代漆器,在战国时期生产的基础上达到了一个鼎盛时期。汉代的髹漆器物,包括鼎、壶、钫、樽、盂、卮、杯、盘等饮食器皿,奁、盒等化妆用具,几、案、屏风等家具,种类和品目甚多,但主要是以饮食器皿为主的容器。另外漆器还增加了大件的物品,如漆鼎、漆壶、漆钫等,并出现了漆礼器,以代替铜器。汉墓出土还有漆棺、漆碗、漆奁、漆盘、漆案、漆耳杯等,均为木胎,大部为红里黑外,并在黑漆上绘红色或赭色花纹。 汉代漆器的造型比战国更丰富,从实用出发,如漆奁、漆盘、漆案考虑使用的方便,放置的容积以及图案纹样的多样统一,装饰花纹形象抽象化,使人见到的是线的动感。汉代漆器是实用和美观结合的工艺品典范。汉代漆器制作精巧,色彩鲜艳,花纹优美,装饰精致,是珍贵的器物。所以,《盐铁论·散不足》说“一杯用百人之力,一屏风就万人之功”。汉代宫廷多用漆器为饮食器皿。有些漆 器上刻有“大官”、“汤官”等字样,系主管皇家膳食的官署所藏之器;书写“上林”字样的,则是上林苑宫观所用之物。据新莽时期的漆盘铭文,当时长乐宫中所用漆器,仅漆盘一种,即达数千件之多。贵族官僚家中亦崇尚使用漆器,往往在器上书写其封爵或姓氏,如“长沙王后家般(盘)”、“侯家”、“王氏牢”等,作为标记,以示珍重。作为饮食器皿,漆器比青铜器更具优越性,故为汉代统治阶级所爱好,制作极精细。漆器在各地汉墓中多有出土,一般已腐朽,也有保存较好的。保存较好的现由湖南省长沙马王堆、湖北省江陵凤凰山和云梦大坟头等地汉墓出土的漆器,而且数量大,种类多。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漆器数量大,品种多,众多的器形说明漆器已在生活各方面广泛使用。其中尤以内装七只耳杯的“漆耳杯套盒”最为人称道。 漆耳杯套盒”套合严密,充分利用了盒体内的有效空间,是实用与美观相统一的范例。汉代的崛起对于漆器工艺的发展可以说有着不同凡响的意义!在东汉时期,道家的上位德行论与儒家的个人修养观大行其道,并受到统治者的接受!从汉代流传下来的工艺品与建筑风格我们可以看到汉代崇尚的古朴,简约之风,以及其装饰图案的朴素、沉稳,而漆器以其稳重朴实,大气磅礴的红黑色调;耐潮、耐高温、耐腐蚀等实用特性;以及光彩照人又不失古韵的特殊色泽,受到了统治阶级的喜爱与推崇!汉之后漆器工业开始走向微衰,漆器质量有所下降,其原因就在于瓷器的兴起,迅速受到人们的关注。 工艺和装饰技法 漆器工艺是我国劳动人民杰出的创造。我国用漆,是历史最悠久的国家,据战国文献就有舜作黑漆食器,禹作祭器内髹朱漆的记载。继秦代暴政,被农民起义推翻,代之而起的西汉,为了巩固统治政权,实行了“休养生息“的政策,人民能够安定地从事劳动,社会经济文化得到了高度的发展。轻巧方便华丽的漆器,在秦汉贵族豪门生活用具中占着重要的地位,它进一步取代了青铜器,使用范围更加扩大,统治阶级为了满足生活上的享受,对漆器工艺,不惜财力人力,把它装饰的更为华贵。 汉代漆器出土非常多,比较集中的就是马王堆汉墓。1972-1974年间,在湖南长沙东郊发掘了三座墓,就是马王堆的一号墓、二号墓、三号墓,墓主人是汉初的长沙丞相利苍与他的妻子、儿子。这三座墓一共出土了大概700多件漆器,其中一号墓有184件,三号墓有316件,大部分都完好如新。但一般人对这些漆器的关注度不够,大家都关注什么呢?先关注那个老太太,说老太太身上还软着,手一按皮肤还有弹性呢;后来又说老太太身上那衣服好,才49克,薄纱,透亮,今天没人敢穿着这个纱上街。大家都不关心漆器,第一,因为漆器的量大;第二,因为我们跟漆器的感情淡漠了。为什么呢?因为汉以后瓷器的发展抑制了漆器的发展。我们生活中离它越来越远,怎会有感情呢?马王堆汉墓里出土的很多漆器都非常重要,比如有博具一套,就是赌博用的玩具,非常完整。博具里有个骰子很有意思,现在的骰子都是六面的,马王堆的那个骰子有十好几面,形成一个球状。六面的骰子想

楚漆器的艺术风格及来源探析

楚漆器的艺术风格及来源探析 一、楚漆器的艺术风格 (一)楚漆器器形和彩绘装饰的有机结合 楚漆器主要以彩绘的方式装饰,并且数量也比较大,主要是黑朱二色,地文互换,对比强烈,敷以黄、褐、白、绿、蓝、金、银诸色,深邃悠远又缤纷灿烂。其中,金、银二色的应用是中国漆器“描金”的开端,“描金”的漆器显得高贵华丽。漆器髹饰一般在器表髹黑,器里髹红,黑漆是漆的本色,又称生漆,也有黑色掺和了其它色,楚人尚赤,源自远古的图腾观念,对火神祝融的崇拜,红色大多用丹砂,五彩则是用植物油和矿物颜料配置的。黑与红是基本色调,自夏禹以来就形成了这个传统,楚人继承了这个传统,但他们不改喜好附丽的本性,常常在深沉的黑色以及热烈的红色上敷陈五彩,表现楚漆器惊采绝艳的视觉效果。 综观楚漆器,无论是丧葬用品还是日常用品,都是融立体造型与表面装饰彩绘于一体,并达到一定审美境界的装饰艺术样式。其单纯的器物造型与繁缛华丽的彩绘纹样,使漆器在审美上达到一种整体的高度完美,衍生出一种内在的节奏和外在的形式美感与空间节奏的相互渗透,在这种渗透中,器物造型的空灵和内涵感与器物彩绘的审美和神秘深邃时空秩序感互补,使器形和彩绘相映成趣。

(二)材质和审美意境的完美结合 《考工记》集中体现了中国古代造物思想中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其中,天时地气材美工巧的造物法则贯穿全书,其开篇便提出“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①”“材美”指材料的质量,强调了人对材料的选择,因材制宜;材料的质量,施工的时节又与天时、地气密切相关,“工巧”则是对主体创造性的肯定。楚国地处南方,生柔嘉材,资源丰富,手工业发达,等条件都符合了中国人与自然融通的造物观。这充分体现了中国人尊重自然,与自然亲和,顺应物性,适当加以调整选择的造物思想。 对于楚漆器而言,其审美意象与材质工艺如同是生命与肌肤,两者交融形成了一个完美的机体,审美意象才能得到完整的显现。换句话说,根据作品的审美特质选择与其相适应的材质,对材质进行利用和制作时,材质的特质才能充分的发挥,材质和审美内容才能相辅相成,达到完美的审美境界。楚人的审美意识常与对宇宙永恒、无限的追求和赞美有关。如《虎座飞鸟》这一作品,出于图腾崇拜的遗风,楚人尊凤而贱虎,在虎艺术中,凤永远是主角。虎混沌敦厚,匍匐负重,凤高大峻拔,引吭高歌。虎、鸟对比,见出凤鸟的图腾意义,学者认为此“凤”为飞廉,飞廉是凤的别种,楚人视之为风神。人的精神要登天,须有风神相助,方能高飞。②通过飞鸟欲高举飞翔

楚漆文化

楚漆文化 楚人生活在一个漆的王国中,生离不开漆,死也离不开漆。其生时使用的日常生活实用器具和娱乐用品是漆品,死后丧葬用品也多用漆品。生活用具如漆杯、漆碗、漆豆、漆盒、漆卮、漆盘、漆勺、漆方壶、漆案、漆俎、漆几、漆杖、漆箱、漆床等;娱乐用具如漆鼓、漆瑟、漆琴、漆竹笛等;工艺品有如漆鹿、漆座屏;丧葬用品有漆镇墓兽、漆木俑、漆棺等。 楚国漆器的胎体中占绝大多数的是木胎。楚国漆木胎的制法主要有斫木成、卷木成型、镟木成型以及雕刻、拼接等。所谓所木成型,就是斧砍刀削而成型,漆耳杯多数是采用整木块挖内成型,然后削其外形。卷木成型,是将木板卷起来之后做成器物的胎体,如漆奁、漆卮等的器壁一般都是这样制成的。一些胎体较厚的圆形器物、如圆盒、樽等采用镟木成型的方法,其内空部分采用挖制,而器表采用漩制。在楚国本胎漆器胎体的制作中,最富于艺术特色的是那些采用透雕、圆雕及浮雕工艺加工成型或再进行拼合的器物。如虎座飞鸟、彩绘木雕座屏等。 夹苎胎采用苎麻纺成的织物主原料制成的漆器胎体。夹苎胎漆器具有坚实精巧,容易成形等特点。至今为止,在我国考古发现的最早的夹苎胎漆器实物出自楚墓之中。湖北江陵马山1号楚墓出土的一件彩绘漆盘,为夹苎胎漆器,器内外均黑地朱绘各种云纹和风鸟等花纹图案。江陵望山楚墓出土的彩绘漆鞘,是一件十分轻巧的夹苎胎漆器,漆鞘全身裸黑漆,朱绘花纹,在鞘的一端绘有云纹和凤纹。 此外,还有皮胎、竹胎、金属胎、陶胎以及丝麻织品髹漆物等。皮胎皮革具有轻巧、柔软、易于成型、不易开裂等优点,因此是制造甲胃的好原料;但皮革又有怕潮湿、外表不美观的特点,所以楚国人在制作甲胄时往往要进行髹漆。江陵藤店1号墓出土的皮甲、江陵拍马山5号墓出土皮甲漆片、长沙战国墓出土的黑漆彩绘漆盾等都是楚国皮胎漆器的实物。 楚国的竹胎漆器以竹编织物最为精致。楚国的竹编织物在许多楚墓中都有出土、是楚人的日常生活用品之一。如江陵马山1号楚墓出土竹器27件,其中髹漆竹器有竹扇、小型竹笥、圆竹筒等。该墓出土的竹扇制作精细、保存完好,出上时色泽如新,扇面成梯形,经蔑红色,纬蔑黑色,用三经一纬的细蔑编织而成。 出土楚国漆器中,彩绘漆器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如雨台山楚墓出士272个漆耳杯中,没有纹饰的素面耳杯只是少数,绝大多数是彩绘耳杯,耳杯上的纹饰颜色有金、黄、红等;江陵望山楚墓出土耳杯上有白色的花纹,出士的彩绘木雕座屏上,其彩绘花纹色有红、绿、金、银等多种,其中绿色甚为鲜明;河南信阳长台关楚墓出土漆瑟残片上,其彩绘的颜色有红、黄、绿、蓝、白、金等。雨台山楚墓出土的漆器以黑、红漆为地色,一般在器表髹黑漆,器内髹红漆。表明当时楚国的漆工艺中,已经采用了多种颜色的“色漆”。要获得有色漆,必须与植物油配合使用。 就造型艺术而言,楚漆器反映的主要对象不出乎自然与神怪。楚人祟尚自然,对自然界的生命的运动,对自然界的万物和谐都具有强烈的赞美之情。因此,楚国艺术家通过雕塑造型的手段逼真传神地摹写自然界的生灵,大到鹿、虎,小到蛇、蛙都是他们表现的对象。这些形

汉代漆器装饰对现代漆画发展的启示

汉代漆器装饰对现代漆画发展的启示 摘要:在多元化的今天,漆画作为新兴画种,其问题越来越引人关注。汉代漆器在装饰造型、装饰题材、装饰材料和技法以及装饰色彩等方面对现代漆画的发展有重大的启示作用,现代漆画的发展需要扎根传统艺术的同时,也要汲取现代艺术的营养. 关键词:汉代漆器;现代漆画;审美;创新漆画从依附漆器作为一种装饰到成为独立画种,还是近几十 年的事。现代漆画作为一个新兴画种,其发展相当短。现代漆画虽已“开门立户”,但现 代漆画的发展问题仍是当下众多问题的关键所在,并最终决定漆画能否真正踏入当代主 流艺术的行列之中。关于现代漆画如何发展的论著不断发表于各大期刊。有的认为现代 漆画的发展应该偏重于传统材料的开发和工艺技法的创新,有的则认为应该偏重于漆画 作为绘画艺术表现方面的研究。毕竟,“‘漆画’二字界定了漆画的特质。它既与漆器为邻,又区别于漆器,与绘画为伍,同时也区别于绘画。” 漆画之前所依附的载体———漆器,特别是汉代漆器,随着汉代的复苏和发展,的稳定和统一,其使用范围极其广泛。在青 铜工艺文化向陶器工艺文化转变的过程中,汉代漆器不断发展,全面成熟。汉代疆域的 统一带来了文化的统一,汉代漆器融合了战国及秦代的漆工艺优秀传统,在这种兼容、 交流、整合中其装饰和绘制艺术达到鼎盛,成为这一时期文化和工艺的杰出代表。然而 汉代漆器从其装饰造型、装饰题材、装饰材料和技法以及装饰色彩的处理等诸多方面, 对现代漆画的发展提供了丰富而重要的物质基础和表现语言,丰富了现代漆画的艺术语 言和思想内涵,对现代漆画的发展有着有益的补充和深远的启示. 一、汉代漆器装饰造 型上实用与审美的统一对现代漆画发展的启示“在我国古代,利用漆首先是从实用开始的,制作漆器的目的首先是实用。”最初以实用为目的的漆器制作精美,具有了审美的功能, 但它的审美性是依托于它的功能性的. 汉代漆器中有不少的“扣器”,如湖南长沙1号汉 墓出土的银扣漆盒、漆盘等。《汉旧仪》谓:“大官令尚食,用黄金扣器;中官长、私官 长尚食,用白银扣器。”所谓“扣器”,主要指镶嵌有金银铜等金属材料扣边的漆器,这类 扣器大多为奁盒,因为奁盒类的容器常常需要开启盒扣合,口沿交界处容易磨损破坏, 以金属材料制作护口沿的扣边,不仅强度增加,也方便了使用,金银铜扣边的金属质感 与光泽更是赋予了漆器新的美感。这种扣器的设计,在实用功能设计的同时,更多地考 虑到了金属扣边所具有的审美意义,使漆质的内柔温润之美与扣边的刚健光泽之美交相 呼应,体现了汉代漆器在实用的基础上超越实用的功能而向审美化的方向发展的努力。 汉代漆器装饰造型上的实用性与审美性的统一,是汉代漆器空前繁荣的重要原因,其间 漆屏风等陈列物品也不断出现,美化着人们的生活. 漆画是从漆器的母体中脱胎出来, 从实用性的器到欣赏性的画的变化,以人们审美观念的变化而变化。然而现代漆画虽有 独立的审美意识,以欣赏性为其目的,但欣赏之余,又与实用功能统一。随着漆画的不 断发展,漆画与建筑结合,已成为建筑装饰的一种形式。如!$#\"年人民大会堂福建厅的 大型漆壁画《古田会议》,以及大量的漆屏风和漆挂屏等装饰艺术成为环境艺术的一部分。漆壁画的成功,是建筑的实用功能与漆画审美功能的完美结合,它成功拓宽了现代

何为楚国“漆器文化” 文档

何为楚国“漆器文化” 楚国漆器不仅仅是在制造工艺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科技成就,而且在器物造型、装饰图案、绘画等方面形成了具有自身特点的文化形态。楚国劳动人民正是通过这些表现形式,来反映他们的生活、表达自己的理想以及对未来的向往。楚人由于生活在“蛮夷”之地,受周礼等中原文化的影响相对来说要少一些,加上地理环境条件的影响,使得楚人的想象力更加丰富多彩,《楚辞》中的浪漫主义风格在楚国漆器上也同样地得到了表现。楚国漆器上所表现出来的丰富内容称即为“漆器文化”。楚国漆器在器物造型上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楚国漆器是楚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文化在时间、空间、民族风格等方面都应具有自身的特点。时间概念构成其时代特征、空间概念构成其地域特征、民族风格构成其民族特征。 历史上的春秋战国时期,正是我国古代社会从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时期,人们的思想、行为逐步地摆脱了周礼的束缚,孔子说的“礼崩乐坏”正是这种社会改革的反映。表现在楚国漆器的纹饰上是各种题材纹饰的采用及纹饰的变形浪漫、自由、奔放。如湖北江陵天星观楚墓出土的木雕彩绘镇墓兽,是楚文物中最富有特征的器物,木雕的双身兽长舌凸眼、面目狰狞,兽首之上有鹿角。通体黑漆为底,以朱红、黄、金色彩绘有涡云纹、圈点纹、龙凤纹、几何云纹、菱形纹等多种纹饰,从造型到纹饰都十分随意,并不拘泥于一种题材或风格,表现出较典型的时代特征。 楚人制作漆器,首先生动地表现自己的生活。 楚人还通过漆器制造,表达自己自由、浪漫的思想。在出土文物中,有一些造型奇特的楚国漆器,把本不属于同一种物体或不同物体的某一部分通过胎体制作工艺统一在一个整体之中,产生出一些造型奇特的艺术品。如虎座鸟架鼓、鹿角飞鸟等。这类漆器,将虎、鹤(包括其它飞禽)、鹿等几种动物或每种动物躯体的一部分融合在一起,组成了一个个具有强烈特性的艺术品。虎、鹤、鹿等动物楚地都有出产,楚人祖祖辈辈同它们打交道,对它们相当熟悉 楚国漆器上的纹饰内容丰富,与同一时代的青铜器、丝绸织物上的纹饰有一定的关系,有些纹饰就是从青铜器纹饰中引用而来的。由于漆器的纹饰主要

汉代漆器设计研究论文

汉代漆器设计研究论文 漆器工艺是我国劳动人民杰出的创造。我国用漆,是历史最悠久的国家,据战国文献就有“舜作黑漆食器,禹作祭器内髹朱漆”的记载。轻巧方便华丽的漆器,在秦汉贵族豪门生活用具中占着重要的地位,它进一步取代了青铜器,使用范围更加扩大,统治阶级为了满足生活上的享受,对漆器工艺,不惜财力人力,把它装饰的更为华贵。继秦代暴政,被农民起义推翻,代之而起的西汉,为了巩固统治政权,实行了“休养生息”的政策,人民能够安定地从事劳动,社会经济文化得到了高度的发展。 西汉中期以后,流行在盘、樽、盒、奁等器物的口沿上镶镀金或镀银的铜箍,在杯的双耳上镶镀金的铜壳,这便是所谓“银口黄耳”或“器”。有些漆器如樽、奁和盒的盖上常附有镀金的铜饰,有时还镶嵌水晶或玻璃珠。 汉代漆器的纹样以流云纹、旋涡纹、变形蟠蠡纹、菱格纹和飞禽走兽辟邪为主,色彩多为红黑二色相间,或用朱、青,或用朱、金彩绘,强烈大方。人物画多以孝子故事和神仙羽人为当时的题材,有的描绘神仙或飞廉,并配以鸟兽在流云中奔驰之状。线条流动,有如行云驾雾遨游太空。这类题材与汉代墓室,享堂的画像石、壁画、画像砖之类的题材大致相似。它同样是一种神仙升天思想的反映。西汉前期的

漆器,花纹富丽而繁复;东汉的漆器,花纹比较简素。从西汉中期到东汉,少数漆器的花纹是神仙、孝子及其他以人物为主的故事画。 漆器主要有木胎和夹胎两种。也有少数为竹胎。木胎的制法有轮旋、割削和剜凿、卷制,不同器形分别采用不同的方法。夹胎是先用木头或泥土制成器型,作为内模,然后用多层麻布或缯帛附于内模上,逐层涂漆,干实以后,去掉内模,便剩下麻布或缯帛的夹胎,这便是所谓“脱胎法”。 漆器上施花纹,有下列几种方法: 1.漆绘:用生漆制成半透明的漆液,加上各种颜料描绘于已经涂漆的器物上,色泽光亮,不易脱落,大多数漆器的花纹都用此法绘描。 2.油彩:用油汁(可能是桐油)调颜料,绘描于已涂漆的器物上,所绘花纹因油脂年久老化,易于脱落。 3.针刻:用针尖在已经涂漆的器物上刺刻花纹,称为“锥画”;有的器物在刺刻出来的线缝内填入金彩,产生了类似铜器上金银错的花纹效果。 4.金银箔贴:用金箔或银箔制成各种图纹,贴在器物的漆面上,呈现了类似“金银平脱”的效果。纹样的特点是细致而流利。 5.堆漆装饰法:长沙发现的西汉大墓漆棺上的花纹,都是用浓稠的厚颜料堆起,玉壁上的涡纹和花纹上的边线,

楚漆器审美价值的探析

楚漆器审美价值的探析 作者:张瑞瑞徐文君 来源:《现代装饰·理论》2013年第01期 摘要:漆器在楚文化和楚地美学的研究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它见证了楚地方文化从发展、兴盛到衰微,也向世人展示着楚人对美的特殊理解。本文通过分析楚的漆器文化,为全面了解楚漆器的价值提供了一些参考。 关键词:楚漆器;艺术特征;审美价值 漆器在中国有着7000多年的历史。漆器作为一种古代文化的表现形式,曾是中国古代物质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瓷器,丝绸一同被认为是中华民族物质文化的代表。漆器用其瑰丽的风格,以及丹漆雕几的表现形式,在中华历史的卷轴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一楚国漆器的装饰艺术成就 “楚国漆器是南方楚人的杰作,也是世界古代文化史上的一支奇葩”。 1.地域性 任何艺术,都有自己的产生的社会基础,要理解一个时代和地区的艺术,就首先要了解这个时代和地区的生活环境和文化背景。楚文化是周代的一种区域文化,它因楚国和楚人而得名。中国现代史学家范文澜先生称楚文化为“巫官文化”,因这一文化保留了中原古老的风俗,遗留下来大量的神话,同时又融入了“苗蛮”的成分,其精神特色直接形象的反映在楚漆器的造型、色彩和装饰中。 在1973年的浙江省境内的姆渡遗址,出土的河姆渡新石器时期的一只木制的朱漆大碗,是我国的楚漆器出现的最早记录。战国时期初,曾经鼎盛一时的青铜器文化开始日益势微,而新兴的漆器艺术则走上历史舞台,达到了它在历史上的第一个高峰。从这一时期开始,漆器逐渐繁荣兴盛,同时漆器工艺的不断发展,漆器艺术形式也日臻成熟。以至于到了两汉时期后,漆器品种之全,数量之多,用途之广泛,器物形态之精美,都达到了前所未见的程度。 然而回顾看整个漆器的发展历史之后,我们不难发现:从战国至两汉时期的这700年中,保留下来的漆器资料大多出自楚地。其幅地包括江汉、江淮、湖湘的广阔地区(包括今湖北、湖南、江西、四川、贵州、云南等省、区的部分地区)。楚国出土的漆器分布广,产量多,品种全,是相同时期其他地区所无法比拟的。楚人凭借着他们高超工艺技术,卓著的艺术才能和富于地方文化特色的装饰风格,使得楚漆器闻名中华。虽然中国漆艺经历了许多历史变革和重大的技术进步,但是楚国漆器的传统风格和基本的制作工艺特征一直保存了下来。出国漆器文化作为漆器历史发展的奠基石,对后世漆器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引领作用。

湖北战国楚地漆器造型艺术及工艺

JOURNAL OF ART COLLEGE OF 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 湖北战国楚地漆器造型艺术及工艺 张启彬 (湖北美术学院,武汉湖北430205) 摘要:漆器与古代物质文化联系紧密,先秦漆器的文化地位在文献记载中就有所体现。20世纪后,随着出土 实物材料逐渐增加,对这一领域的认知也不断更新。今属湖北地区的荆州天星观1号墓和2号墓、江陵的雨台山楚墓 和望山沙冢楚墓是战国楚地的重要墓葬,也是战国漆器考古材料出土的集中地。本文以这些墓葬中典型漆器为考察对 象,对湖北战国楚地漆器造型艺术及工艺做相关解读和研究。 关键词:湖北,战国楚地,漆器,艺术及工艺 分类号:J5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838 (2017) 01-104-05 漆树价值优良,周身皆宝。“树之榛栗,椅 桐梓漆”,尤其漆树天然具有粘合性的汁液,在 干燥之后可以成膜防腐、避湿隔潮,使其具有了 其他材质不具备的特质。漆器,作为以经过处理 的漆树汁液来涂饰及制作各类器物,是人类物质 文化的一个创举。 漆器与物质生活及文化艺术的密切联系古来 有之。《韩非子?十过》有:“尧禅天下,虞舜受之,作为食器,斩山木而财之,削锯修之迹,流漆墨 其上,输之宫以为食器……舜禅天下而传之禹,禹作为祭器,墨染其外,而朱画其内。”《史记?货 殖列传》有“陈夏千亩漆”之语句,说明漆树种 植极为广泛。庄子就曾供职官员专门管理漆树园。还有文献表明,民间种植漆树还要向国家缴纳相 当比例的赋税①,可见古代对漆生产的重视。 文献记载间接佐证了漆器发展的坚实基础,而源远流长的实物资料更能说明问题。20世纪70年代,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瓜菱形扁圆腹 圈足碗,在考古材料上呈现了早期漆器的实物。②而早在1955年,江苏吴江团结村就有漆绘形式的 彩陶杯出土,四年后,梅堰遗址也发现了漆绘彩 绘陶壶[1]。漆器或者带有生漆装饰的器物在长江 流域下游的史前文化遗址中出土,表明早期人类 对漆的使用和认识已经达到一定程度。此外,在 屈家岭文化中,湖北荆州马山镇阳城村也有红漆 装饰的陶器出土 [2],也说明了长江流域中游早期 文化中漆器的意义。 夏商两代,漆器出土的地点有所扩大,河南 偃师二里头遗址、殷墟西北岗、妇好墓等墓葬中 的漆器发现为中原漆文化研究打下基础,而北至 辽宁敖汉旗大甸子的漆器则将研究视域拓展到辽 河流域,此外,地处华东的山东、中部的湖北等 地均有漆器所见,遗址或墓葬地点多达二十余处。 [3](285)西周和春秋时期,漆器得到广泛发展。河南 收稿日期:2016-12-08 基金项目:本文为湖北“文化名家”工程资助项目“湖北楚地漆器陶器纹饰技法研究”课题、教育部课题“楚美术暨中国先秦南方 美术形态研究”(项目编号:12Y JA760078)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张启彬(1985-),男,辽宁省锦州市人,湖北美术学院,教师,博士。 104

漆器设计

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的漆器设计特点漆器,是用漆涂在各种器物的表面上所制成的日常器具及工艺品、美术品等,用它作涂料,有耐潮、耐高温、耐腐蚀等特殊功能,又可以配制出不同色漆,光彩照人。在中国,从新石器时代起就认识了漆的性能并用以制器。历经商周直至明清,中国的漆器工艺不断发展,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秦朝时期的漆器设计 秦朝在我国漆器工艺史上处于继往开来的重要阶段。这时候的漆器,用料考究、工艺精良、器皿造型美观大方,装饰纹样瑰丽多采,设色富丽而庄重,充分显示了秦代漆器工艺的惊人成就。它对于研究当时的历史文化,继承我国优秀的文化艺术遗产,推动与丰富今天的艺术创作,都具有重要的价值。 从出土漆器来看,大部分器物都是在黑漆地上用褐、红彩漆绘制凤纹、鸟纹、鱼纹、梅花纹、云气纹等装饰图案。 汉朝时期的漆器设计 汉代漆器,在战国时期生产的基础上达到了一个鼎盛时期,漆器的发展延续了战国漆器工艺的精华,在艺术上有更多楚文化的

痕迹。汉代的髹漆器物,包括鼎、壶、钫、樽、盂、卮、杯、盘等饮食器皿,奁、盒等化妆用具,几、案、屏风等家具,种类和品目甚多,但主要是以饮食器皿为主的容器。另外漆器还增加了大件的物品,如漆鼎、漆壶、漆钫等,并出现了漆礼器,以代替铜器。汉墓出土还有漆棺、漆碗、漆奁、漆盘、漆案、漆耳杯等,均为木胎,大部为红里黑外,并在黑漆上绘红色或赭色花纹。在漆器题材上,一方面出现了宣扬义士、孝子、圣君、贤相等儒家题材,人们虚无缥缈的想象中注入了社会正统观念的因素,这是与汉武帝提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社会背景分不开的。而另一方面汉代人们祈求长生不老,死后羽化的道学观念使云纹、山纹在漆器上大量交替使用,楚文化伟逦多变的纹饰与未来的天堂和仙境得到了完美的结合。 魏晋南北朝的漆器设计 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文化、东西文化的大融合,为工艺美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这个时期的工艺匠师,一方面继承秦汉以来工艺美术的优良传统,一方面吸收各民族和外来的艺术形式,使工艺美术的各个门类都有了新的发展,在工艺装饰手法和

楚国漆器

本文从以下四个方面对楚国漆器作了简明扼要的描述: 1、楚人漆器的物品。 2、楚人漆器的胎体和制作工艺。 3、楚人漆器的髹漆特点、造型和绘画特。 4、古代漆器的辩为、脱水和收藏简述。 楚国漆器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占有最为重要的地位、是与彩陶、青铜器、丝绸、玉石器等并存的楚文化最具代表性的成就之一、也是楚文化遗物中最具重要的组成部分。 楚国漆器的制作工艺精湛、绘画艺术丰富、抽象、粗犷。其绘画艺术也绝不于法国抽象派著名画家毕加索。 楚人生活在一个漆的王国中、生离不开漆、死也离不开漆。其生时使用日常生活具和娱乐用品是漆器、死后丧葬用品也多用漆器。生活用具如:漆杯、漆碗、漆豆、漆盒、漆栀、漆盘、漆勺、漆方壶、漆案、漆俎、漆几、漆杖、漆箱、漆床等;娱乐用具如漆鼓、漆瑟、漆琴、漆竹笛;工艺品有漆鹿、漆座屏;丧葬品有墓兽、漆木俑、漆馆等。 楚国漆器的胎体中占绝大多数的是木胎。制法主要有斫木成型、卷木成型、镟木成型及雕刻、拼接等。所谓斫木成型是用斧砍刀削而成、如漆耳杯;卷木成型是将木板卷起来之后做成器物的胎体如漆奁、漆栀的器壁;镟木成型的如圆盒、樽等。在楚国木胎漆器的制作中、最富于艺术特色的是那些采用透雕、圆雕及浮雕工艺加工成型或再进行的拼合的器物、如虎座鸟架鼓、虎座飞鸟、彩绘木雕座崭屏、卧鹿等。 楚国漆器的髹漆特点:一般在器表髹黑漆、器内髹红漆,并且在绘画中采用多种颜色的"色漆",其造型和绘画艺术的主要对象不外乎自然与神怪。楚国艺术家通过雕塑造型的手段逼真传神地摹写自然生灵、其形象个个都栩栩如生。楚国漆器是雕塑和漆绘高度结合的产物。胎体的造型和漆绘的图案与色彩都反映了楚人的审美观念和艺术品味。就漆绘艺术而言,楚漆器的漆绘既有装饰性抽象化的动植物纹样、也有写实性的情景绘画:如装饰性的纹饰多为龙凤纹和云雷纹。其风纹变化多端具有高度的抽象些性,甚至符号化了凤头和凤尾。漆绘的内容也反映了楚国的宗教生活与社会生活:如巫师图、燕乐图、

7 秦汉时期的漆器设计

7、秦汉时期的漆器设计。 一、漆器的起源与发展。 漆器,是用漆涂在各种器物的表 面上所制成的日常器具及工艺品、美 术品等,用它作涂料,有耐潮、耐高 温、耐腐蚀等特殊功能,又可以配制 出不同色漆,光彩照人。在中国,从 新石器时代起就认识了漆的性能并用 以制器。历经商周直至明清,中国的 漆器工艺不断发展,达到了相当高的 水平。 商代中期的黄陂盘龙城遗址发现 有一面雕花、一面涂朱的木椁板印痕, 河北藳城台西遗址出土的漆器残片中,有的雕花涂色加松石镶嵌。。 战国的漆工史上是一个有重大发展的时期,器物品种及数量大增,在胎骨做法、造型及装饰技法上均有创新。。 西汉漆工艺基本上继承了战国的风格,但有新的发展,生产规模更大,产地分布更广。东汉魏晋南北朝期间漆器的出土,比起前代显得十分稀少,这与葬俗的改变有一定的关系。 唐代漆器达到了空前的水平,工艺超越前代,镂刻錾凿,精妙绝伦,与漆工艺相结合,成为代表唐代风格的一种工艺品,夹绽造像是南北朝以来脱胎技法的继承和发展。 两宋曾被认为是一色漆器的时代,但发掘出土许多有高度纹饰的两宋漆器,改正了过去的认识。 明初承元代肥硕圆润的风格,宣德以后,堆漆渐薄,花纹渐蔬,至嘉靖时磨工少而棱角见,至万历时刻工细谨而拘敛。入清以后,日趋纤巧繁琐。百宝嵌是 用各种珍贵材料如珊瑚、玛瑙、琥 珀、玉石等做成嵌件,镶成五光十 色的凸起花纹图案,明代开始流 行,清初达到高峰。 漆器是中国古代在化学工艺 及工艺美术方面的重要发明。 二、秦朝时期的漆器设计。 秦朝在我国漆器工艺史上处 于继往开来的重要阶段。这时候的漆器,用料考究、工艺精良、器皿造型美观大方,装饰纹样瑰丽多采,设色富丽而庄重,充分显示了秦代漆器工艺的惊人成就。它对于研究当时的历史文化,继承我国优秀的文化艺术遗产,推动与丰富今天的艺术创作,都具有重要的价值。 从出土漆器来看,大部分器物都是在黑漆地上用褐、红彩漆绘制凤纹、鸟纹、鱼纹、梅花纹、云气纹等装饰图案。

楚国漆器

楚国漆器的发展演变对当代中国奢侈品设计的启示 【摘要】现在中国的漆器应该是大众消费品,但是在2000多年前漆器在当时楚国的可是深得王公贵族的喜爱。换句话说,当时的“高富帅”是把漆器是作为高档消费品的,而且当时的漆器作为奢侈品是物超所值的。现在市面上的奢侈品,充满了金属质感,毫无设计可言。我们不妨去看看我们的祖先是如何制作奢侈品的。我们主要从形制和纹饰两个方面去探寻。我们会知道祖先是怎么运用“创新”,怎么吸收外来文化,怎么做出自己的风格。 【关键词】漆器;楚文化;奢侈品设计;设计学 一、引言 楚国,一个有八百多年国史的国家,同时创造了独有的楚文化。但是根据《史记·楚世家》记载:“熊绎当周成王之时,举文、武勤劳之後嗣,而封熊绎於楚蛮,封以子男之田,姓琇氏,居丹阳。”楚国刚开始是一个弹丸小国,方圆十几里,更 是在蛮荒之地。如果我们深入的去了解楚国的发家史,衰败史,绝对是令人惋惜的。盛极而衰,否极泰来,本是自然规律。这个具有传奇的国度给我们留下了十分宝贵的财富,其中最为显眼,最具影响力之一的就是漆器。如果说瓷器是中国的象征,那么漆器就是当时楚国的象征。漆器在楚国如此发达,是因为当时的冶 铁技术已经发展,同时楚国拥有丰富的生漆资源。正如《髹饰录·乾集》所说“......然而利器如四时,美材如五行。四时行、五行全而物生焉。四善合、五采备而工巧成焉。”我们主要从春秋、战国两个时期分析楚国漆器的发展演变。然后根据这些变化,寻找一些值得当代奢侈品设计借鉴的方法。 二、正文 一、春秋楚国漆器 1、形制 春秋时代的漆器形制上还是处于模仿青铜器的状态。这也说明了青铜器在当时还是被视为权力、威严和礼制的象征物,具有神圣的精神特质。对于发展不是很成熟的漆器来说也是情理之中的事。然而楚国漆器对此确有所创新。以湖北当阳赵巷楚墓出土的漆器为例。如左图所示的禽兽纹俎,造型宽大敦厚,尤其是俎

楚漆器的艺术风格探析(1)

楚漆器的艺术风格探析 一、楚漆器的艺术风格 (一)楚漆器器形和彩绘装饰的有机结合 楚漆器主要以彩绘的方式装饰,并且数量也比较大,主要是黑朱二色,地文互换,对比强烈,敷以黄、褐、白、绿、蓝、金、银诸色,深邃 悠远又缤纷灿烂。其中,金、银二色的应用是中国漆器“描金”的开端,“描金”的漆器显得高贵华丽。漆器髹饰一般在器表髹黑,器里 髹红,黑漆是漆的本色,又称生漆,也有黑色掺和了其它色,楚人尚赤,源自远古的图腾观点,对火神祝融的崇拜,红色大多用丹砂,五 彩则是用植物油和矿物颜料配置的。黑与红是基本色调,自夏禹以来 就形成了这个传统,楚人继承了这个传统,但他们不改喜好附丽的本性,常常在深沉的黑色以及热烈的红色上敷陈五彩,表现楚漆器惊采 绝艳的视觉效果。综观楚漆器,无论是丧葬用品还是日常用品,都是 融立体造型与表面装饰彩绘于一体,并达到一定审美境界的装饰艺术 样式。其单纯的器物造型与繁缛华丽的彩绘纹样,使漆器在审美上达 到一种整体的高度完美,衍生出一种内在的节奏和外在的形式美感与 空间节奏的相互渗透,在这种渗透中,器物造型的空灵和内涵感与器 物彩绘的审美和神秘深邃时空秩序感互补,使器形和彩绘相映成趣。(二)材质和审美意境的完美结合 《考工记》集中体现了中国古代造物思想中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其中,天时地气材美工巧的造物法则贯穿全书,其开篇便提出“天有时,地 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能够为良。①”“材美”指 材料的质量,强调了人对材料的选择,因材制宜;材料的质量,施工 的时节又与天时、地气密切相关,“工巧”则是对主体创造性的肯定。楚国地处南方,生柔嘉材,资源丰富,手工业发达,等条件都符合了 中国人与自然融通的造物观。这充分体现了中国人尊重自然,与自然 亲和,顺应物性,适当加以调整选择的造物思想。对于楚漆器来说, 其审美意象与材质工艺如同是生命与肌肤,两者交融形成了一个完美

楚文化对漆器的影响

楚文化和环境对漆器的影响 春秋战国以前,由于青铜器的盛行,漆器不管从造型还是从用途上来说都处于从属地位。这个时期的漆器在造型上极力模仿青铜器甚至是陶器,尚未将其独特的韵味和特质发挥出来。直到春秋战国时期,漆工艺进入成熟阶段:器型纹样技术出现多种发明,楚国的漆器不仅代表了楚漆艺的最高水平,同时也代表了中国当时漆器的最高水平。因为青铜器的制作过程复杂,体积又及其笨重,而漆器制作比青铜器简单,而且耐腐蚀色泽鲜艳光泽不变易于装饰,成本低更贴近大众。 楚漆器是楚人在实践生活中体味万物形象,以自由和谐的形式表达人类不可言、不可状之心灵姿势与生命律动,它似得神化,至情、至性、至美,活脱脱地洋溢着自由生命的情调,却又幻化出揽阔无穷宇宙的气魄。楚地幅员辽阔的地理条件为漆器制作提供了丰富的制作材料,同时,在弥漫着浓郁的楚韵与楚风的自由文化的国度里,楚漆器具有一种遗世独立的美学风格,在中华民族悠远漫长的造物史上,楚漆器巧夺天工的美感与浪漫飘渺的艺术质风格向人们展示着楚文化的灿烂和楚人非凡的智慧。 一楚地优越的历史条件 1.楚国为周朝的诸侯国,楚国历史上第一个正式受封的是熊绎。楚国从公元前1010年熊绎受封立国,封地在荆山, 荆山,在今湖北省西部,汉江两岸。西周时“筚路蓝缕,以处草莽,跋涉山林,以事天子。“楚之祖封于周,号为子男五十里”。楚国早期仅为偏居荆山一隅的弹丸小国,被中原诸国视为“非我族类”的蛮夷。在“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窘境中,楚国人靠着自尊自强的精神,独行其是,多次发出“请王室尊吾号”的呐喊,后渐趋强盛。春秋以后,礼制逐渐崩溃,楚国终于争取到了与中原平等的地位,在与中原文化的碰撞与融合中,楚国的民族个性和文化得以张扬与发挥。

从山东日照汉墓出土漆器管窥汉代文化

走进流光溢彩的漆器世界 Oriental Collection 030 从山东日照汉墓出土漆器管窥汉代文化 山东 孟迎春 王同海 傅萍 简练的云纹带,每组以双竖线分隔。盖顶边缘及盖口各镶嵌银釦。盖顶四壁以朱、绿、银灰色漆勾绘三周云纹带,其中上、下两周云纹带相同,每组间各以双竖线隔开。中间一周云纹带较烦琐,勾绘精细,有怪兽奔走于云纹间。盒为长方形,直壁,平底。内壁髹红漆,外壁髹红褐漆,口及底周边镶嵌银釦。纹 饰与盖四壁纹饰基本相同,勾绘三周云 纹带,其中上、下两周云纹带相同,每组间各以双竖线隔开。中间一周云纹带较烦琐,四壁纹饰各不相同,均有怪兽奔走于云纹间。盒内有界格分成三部分,均无纹饰。 双层五子奁(图2),一套7件,保存完整,夹纻胎,上层为镜奁,下层放置5件子盒,分别为马蹄形盒1件、圆盒2件、椭圆形盒1件、长方形盒1件。简介如下:奁,圆筒状,直口、方唇、直壁、平底。器口内壁髹黑褐漆,以朱漆绘三角纹云纹带;内底中部髹黑褐漆,以朱绿二色漆绘云纹;其他部分髹红漆,以黑绿色漆绘云纹和二鸟。器表髹黑褐漆,上中下镶嵌三周带状银釦。银釦间以朱绿色漆绘云纹、鸟纹和怪兽。 弧顶盖,器表髹黑褐漆,盖顶中心饰银 图1 漆长方盒 图2 双层五子奁 图3 双层五子奁线描图 汉代漆器制作精美,色彩鲜艳,花纹优美,装饰精美。《盐铁论?散不足》说:“今富者银口黄耳,金罍玉锺。中者野王紵器,金错蜀杯”、“一杯棬用百人之力,一屏风就万人之功”。汉代宫廷多用漆器作为饮食器皿。由于漆器轻巧美观,深受统治者喜爱,有汉一朝,漆器制作极盛。但是由于受到埋藏条件的影响,汉代漆器重要出土地在湖南、湖北、广东、贵州等南方省份,北方见于记载的主要有甘肃武威,山东鲜有出土。 2002年山东日照海曲西汉墓群出土了漆木器535件,包括各种形状的奁盒、漆木箱盘、耳杯、瓢、虎子、鸠杖、桌、案、几、板、篦、梳等,尤以制作精细、色彩鲜艳、花纹优美、装饰 精致的双层五子奁、七子奁、嵌金圆盒为美,纹饰以各类云纹为主,无论简练与繁缛,线条都纤细而流畅,珍禽异兽错落其间,与所绘纹饰浑然一体。有的嵌金、嵌银,镶嵌的动物栩栩如生,显得十分高贵华丽。部分漆耳杯、漆盘之上还书写有文字,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这就为我们研究西汉时期山东地区漆器的生产情况、手工业生产水平、楚文化的影响提供了大量的实物资料。 漆长方盒(图1),1件,保存完整,盖为长方形,盝顶。内壁髹红漆,外壁髹红褐漆。盖顶中央嵌银质柿蒂纹钮座,盖面以朱彩绘变形云纹。纹饰绘有飞鸟站云头、怪兽穿梭于云纹间,边缘绘有小树。云纹外侧即盖面四周镶嵌银釦。四面坡上勾绘平行线纹,有一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