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史学概论2015

史学概论2015

史学概论2015
史学概论2015

一、填空题:

1、客观主义史学代表代表人物德国历史学家兰克、魏茨、吉泽布雷希特,英国的斯塔布斯、阿克顿勋爵和剑桥学派等。

2、划分史学学科的依据时间、空间、活动、研究方法

(1)以时间划分的学科

以时间为标准,划分为通史和断代史。《史记》是通史之开山,《汉书》为断代史之初祖。

(2)以空间划分的学科

以空间划分,可以划分为世界史、国别史、地区史、城市史、家庭史等。

(3)以活动领域划分的学科

以活动领域划分为专门史,专门史是就以某一历史活动领域历史为研究对象形成的学科,是对历史整体的某一个侧面历史进行专门研究产生的学科。专门史主要是指经济史、政治史、文化史、社会史等。

(4)以研究方式划分的学科

以研究方式划分,可以分为口碑史学、心理史学、比较史学、计量史学等学科分支。

1)充分运用文史工具书搜集史料。2)分类搜集法。3)追踪搜寻法。4)通过调查、采访收集口碑资料。

6、传统史学家的素质刘知几史家“三长”说(史才、史学,史识)和章学诚的“史德”说

7、历史课的作用(1)增强民族自信力(2)激发爱国主义的热忱(3)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8、李大钊著作《我的马克思主义观》《马克思的历史哲学》、《史观》、《物质变动与道德变动》、《唯物史观在现代史学上的价值》、《由经济上解释中国近代思想变动的原因》等文章

9、广义的客观历史两大部分自然史和人类史

10、清代史学家章学诚认为的史学家素质要求章学城在刘知几的“三长”说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而提出“史德”说。他说;“能具史识者,必知史德。史德者何?谓著书者之心术也”。也就是要求史学家具有追求历史真理的忠实心。

11、广义的考据学应该包括以上目录、版本、辨伪、校勘、辑佚诸学

12、19世纪英国有三位著名的史学家马考莱、卡莱尔、弗劳德

13、早的史学理论专著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中国历史研究法补编》

14、宋代郑樵著作论述了史学有关理论郑樵的学术思想主要是"会通"、"求是"和"创新"。主张修书要据"仲尼、司马迁会通之法"。不赞成编写"后代与前代之事不相因依"的断代史。他重视实践的经验,反对"空言著书",认为有许多东西是书本上没有的。他批评许多学者"只知泥古而不知有今,只知拘守而不知变化",陈陈相因,缺乏创见。认为"诗书可信,然不必字字可信"。

15、社会存在内容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包括生产方式、人口因素、地理

环境,其中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主要的。

16、“历史”涵义历史一般是指客观历史。客观历史,是指客观世界的发展过程,即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发展过程,包括自然史和人类社会史两个部分。广义的客观历史分为自然史和人类史两大部分。

自然史是自然界永远不停止地发展的客观过程。

17、史料校勘的方法陈垣校勘四法对校法、本校法、他校法、理校法

18、“三通”:唐代杜佑的《通典》记载历代制度沿革。南宋史学家郑樵有纪传体通史《通志》,其得意之处是其中的二十略;宋末元初马端临著《文献通考》记录至宋代的典章制度。以上三书合称“三通”。

19.史学起源记事

20.唐中宗景龙年间史学家刘知几著作《史通》堪称一部史学理论和史学评论的开创性著作,它的成书标志着我国史学发展已进入新阶段。

21.史学概论研究的对象历史学

史学概论,就是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指导下概要地论述历史科学,它包括史学本体论、史学认识论、史学方法论,分析史学研究中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矛盾,是概论史学研究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的学问。它对史学研究具有极大的指导意义。它的研究对象是历史学,是历史学的基础学科。

22.史学研究的对象客观的历史

历史学具体研究人类社会历史的客观过程和客观规律,对象为客观历史

23.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辨证统一的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辨证统一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首先,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也就是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依赖性表现在两个方面,社会意识的内容来源于社会存在,并随社会存在的发展而发展。

24.以时间为标准的史学学科划分通史和断代史

25.史料主要包括四类史迹遗存、文字记录(历史文献)、音像资料、口头传说

26.19世纪德国客观主义史学代表人物兰克、魏茨、吉泽布雷希特

27.历史认识真理性三个检验层面每项具体的历史认识包含着“史实”和“解释”或“史”和“论”这样两个层面。

对历史认识是不是符合客观实际的真理的检验,也相应地分为对史实判断的检验和对理论解释性判断的检验这样两个层次。

对史实真伪判断的检验,是对整个历史认识的进行检验的基础,因为史实判断是理论解释性判断的依据和根基。

二、名词解释

1、史料:史料,就是人类社会历史在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的痕迹,包括史迹遗存、文字记录(历史文献)、音像资料、口头传说四类,其中文字记录是主要的。

2、唯心史观

唯心史观,即历史唯心主义,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非科学的历史观。历史唯心主义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人们的思想动机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否认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否认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

有三层含义:一是主张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思想动机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二是否认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社会是意识的产物,是杂乱无章的;三是认为英雄创造世界,否认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认为人民群众的作用只是英雄意志的体现。

3、辨伪学

辨伪学,就是鉴别古书真伪,以揭示伪书的作者、成书年代及其史料价值的一门辨别伪书的学问,为历史研究提供真实可靠的史料。

4、计量史学

计量史学是指把数学方法特别是数理统计方法运用于历史研究的一套方法。有助于把传统史学中常见的定性论断中隐含着的模糊的数量判断明晰化,同时促进了史学研究方向的下移以,及对普通群众的关注。在二十世纪六七年代风靡欧美各国,后来又波及了整个世界。

5、历史科学

我们通常把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学称之为历史科学。历史的客观性是历史学成为科学的前提。客观历史(历史过程和现象)是客观存在的,历史的客观性是历史学成为科学的前提。任何历史现象既然是客观的,就应该与其他事物有联系,其本身内部各种因素又是相互联系的,都有因果关系。研究历史的方法具有科学性:在搜集、整理、辨别史料的过程中,需要有科学的方法;在分析史实的过程中,需要正确的分析、归纳、演绎,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方法。没有科学的方法,很难得出正确的历史结论。

6、校勘学

校勘学,一般是指在各种版本中选择原本、初刻本或善本书作为底本,参以其它不同版本作比勘,以校正同一书籍中的错误,从而恢复书籍的原始面貌的学问。

7、历史学

历史学:是一门关于人类社会以往运动发展过程的学问。一般说来,它包括历史过程的记录、历史经验的总结、历史规律的探讨和历史发展趋势的预见。

8、客观历史

客观历史,是指客观世界的发展过程,即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发展过程,包括自然

史和人类社会史两个部分。广义的客观历史分为自然史和人类史两大部分。

9、史学本体论

历史学的本体论,就是关于历史现象存在的本源和性质的观点或理论,其核心就是人们统称所说的社会历史观。系统化、理论化的社会历史观,构成了历史学的本体论的核心内容。历史本体论涉及的主要问题是,历史现象和过程是不是客观存在的?它的发展演变有没有规律?如果有规律,那是什么样的规律?是否存在决定历史进程的根本因素或终极原因或动力?如果有那是什么样的因素、原因或动力?诸如此类的问题,都是社会历史观的问题,也都是史学本体论的根本性问题。

10、《中国古代社会研究》中国现代古文字学家、马克思主义史学家郭沫若(1892—1978)探讨中国古代社会史的著作。郭沫若在1930年出版的《中国古代社会研究》则被视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里程碑。《中国古代社会研究》之所以获此美誉,是因为郭沫若在研究中实现了唯物史观与中国古史的结合。

11、历史

“历史”一词有三种用法:一是指过去发生的事情和过程,如国家历史、单位历史、个人历史等,都是指过去发生的客观事实。二是指历史书籍等。三是指历史学科。

(一)客观存在的历史

本体就是客观的历史,而认识也可说是历史著述,则是人类对客观历史的认识,“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前两句唯研究客观存在历史,后一句是说写成书面的历史。如果说前者是客观的,那么后者就是带有主观因素的。从客观的历史来讲,是一种独立和外在的东西,不再为人的主观意志和行为所左右。

(二)主体化的历史

所谓主体化的历史就是历史认识的主体根据自己对客体历史的认识而描述和归纳出来的历史,表现为人们的历史著作。(艺术作品)

12、札记

札记也称读史札记或读书札记,就是用笔记形式记录下阅读史书或思索历史问题时的心得体会。清代不少有名的史学家的代表性著作,都有以札记的形式写出的,如顾炎武的《日知录》,钱大昕的《十驾斋养新录》、《廿二史考异》,赵翼的《廿二史札记》,《陔余丛考》,王鸣盛的《十七史商榷》等。

运用归纳法,在汇集大量同类事项和分析其共同特点之后,概括出关于这类史事的结论。

写札记的目的是帮助自己积累知识,考虑问题,同时也是一种文字的训练。待札记写得多了,材料、知识积累较多,问题的思索也较成熟和有系统,文字也得到了磨炼,就可以开始写文章了。札记——论文——专著,这是一般的史学著述的写作程序。

13、兰克学派

指以德国历史学家兰克为代表的史学派别。亦称历史研究的科学学派。由于该学派倡导秉笔直书,通过史料批判如实地再现历史,因而又名实证主义史学流派。其主要观点就是据事直书,不偏不倚,如实客观。但它存在着过于绝对地看待历

史的客观性,否认史家对史料及史著的渗入,研究范围较狭窄,方法较单一的问题。总的来说,兰克模式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整整支配了西方史学界近一个世纪之久,而兰克本人则被尊为近代史学之父

三、简答题

1、简述社会史与自然史的关系。

相互区别:历史运动主体不同,自然史中运动主体是自然界,人类社会历史中运动主体是社会中的人。由于主体不同,它们运动结构、方式截然不同。

相互联系:二者相互依赖,相互制约。因为人类自身就是自然界的一个组成部分,人类丝毫也离不开自然界而单独生存,人类史当然跟自然史也密切相关。恩格斯说:“只要有人存在,自然史和人类史就彼此相互制约。”因为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生产活动的历史,生产活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在生产活动中,自然界为劳动提供材料,劳动把材料变成财富。

2、简述史学概论与历史学的关系。

区别:二者研究的对象不同,历史学具体研究人类社会历史的客观过程和客观规律,对象为客观历史,而史学概论研究对象是历史学,对历史学本质、结构、发展趋势作宏观把握。

联系:(1)二者都归属于历史学科,都以人类社会历史为指向,都离不开人类社会的历史,历史学以客观人类社会历史作为研究对象,史学概论从理论和方法上说明如何研究历史的;(2)二者相辅相成。有什么样的历史学,就有什么样的史学概论,资产阶级唯心史观历史学有资产阶级唯心史观史学概论,唯物史观历史学有唯物史观历史学,历史学性质、发展阶段和发展水平,决定了史学概论性质、发展阶段和发展水平。史学概论的形成和确立,是史学形成和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史学概论随着历史学的发展而发展。同时,史学概论又反过来指导历史学的发展。

3、唯物史观的含义。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历史的根本看法,它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角度去解释说明客观历史,主要从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方面看待历史,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来研究人类社会的客观过程及其客观规律,人类社会的历史主要是生产劳动的历史,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它是历史研究的指南。

含义

第一,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又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第二,社会历史具有客观规律。

第三,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4、史学概论与唯物史观关系。

区别:二者是一般和特殊的关系。历史唯物主义是对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的最高概括和总结,是一切社会科学的基础理论和方法,具有一般性。历史唯物主义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而史学概论的对象是历史学本身,是概述历史研究中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指导历史研究,具有特殊性。

联系:一是史学概论离不开历史唯物主义的指导,在历史唯物主义指导下,研究下历史学有关理论和方法。二是二者都指导历史研究,历史唯物主义给以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而史学概论给以具体的指导。唯物主义历史观,是一种科学认识人类社会历史客观发展规律的历史观,为历史科学,也为一切社会科学奠定了科学的理论基础。

5、唯物史观创立的历史条件。

1)客观条件

第一,社会历史条件。

第二,人们的认识能力提高。

第三,阶级斗争的需要。

第四,是对人类思想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2)主观条件

第一,他们从青年时代选择“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立志为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而工作。

第二,主要是马、恩勤奋好学,不断地继承和发展人类以前的思想文化遗产。第三,他们亲自参加了革命运动,通过社会实践,进一步理解社会发展的本来面貌和资本主义的根本矛盾,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6、《校勘学释例》:近代著名历史学家陈垣先生的代表作,<校勘学释例>将古籍产生窜乱讹误的现象归纳为5 类:行款误例、通常字句误例、元代用字误例、元代用语误例、元代名物误例。每类又归纳出致讹原因。《校勘学释例》还在历代学说的基础上概括和归纳出"校法四例":①对校法②本校法③他校法④理校法,校法四例"提出的4 种校勘方法是对中国长期以来校勘工作经验和方法的总结,对于文献校勘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7、历史学是一门科学?

就学科个性而言,历史学是科学而非艺术。因为,与其它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一样,历史学的任务即是从客观事实出发,探求历史事物,现象间的因果联系,寻找社会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只不过在研究对象、理论、方法上具有自己的特点而已,但这并不妨碍它成为一门科学。

历史学是一门反思科学,是对各种具体历史研究及其内在规律探讨的科学。所谓历史科学是指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阐明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过程及其内在规律、预见社会历史发展趋势的一门科学。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学称为历史科学,运用唯物史观研究历史是历史科学。

在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中,“历史科学”有三种用法:第一种用法,泛指一切科学,包括了自然史和人类史。这是马克思恩格斯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考察自然和社会而提出的科学概念。第二种用法,是指研究社会现象的诸学科,即社会科学。它泛指相对于自然科学而言的研究各种社会历史现象的诸学科。第三种用法,用“历史科学”一词来专指史学,即我们现在通常意义上使用的、作为社会科学的—个部门的历史学。

唯物史观史学和唯心史观史学区别为,指导理论不同,以前的史学以唯心史观为指导,而历史科学以唯物史观为指导;阶级属性不同,唯心史观史学为剥削阶级服务,而唯物史观为劳动人民服务。马克思、恩格斯说:史学“正是描述人们的实践活动和实际发展过程的真正实证的科学”。

历史学是人类社会中最古老的一门学问,随着人类社会的前进发展,也日益兴旺繁荣。但在私有制社会中,历史学不过是他们维护统治的思想工具,宣扬天命史观,英雄史观,循环史观,宗教神学史观的内容,到了马克思创立了科学的唯物史观以后,历史学才发生了伟大的变革,成为一门真正的历史科学。我们所讲的史学就是马克思创立的唯物史观指导下的历史学。

8、如何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是科学的历史观,最根本的是从物质生产角度解释社会发展的,而不是从思想动机角度解释社会发展的,就使历史研究找到了根本的立足点。这个大方向是完全正确的,是科学的。这和唯心史观相反。由于它的出发点是正确的,科学的,它对历史解释的基本观点是科学性。科学性体现如下几点:1.从物质生产领域寻找历史发展的终极原因,把生产方式作为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

2.科学地说明了历史的发展是有规律的。首先,历史过程是自然过程,是客观。其次,从物质生产即从生产方式说明社会的发展。

3.充分肯定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唯心史观蔑视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而唯物史观认为,既然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是物质生产发展的历史,是生产方式发展的历史,那么它首先应该是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人民群众的历史。人民群众是人类历史的创造者,是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认为英雄创造历史的错误被纠正了,历史恢复了本来的面目,劳动人民群众恢复了在历史上应有的地位。

4.唯物史观在肯定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同时,正确解释了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

总之,唯物史观的创立,使人们找到了科学解释人类社会发展的理论武器,为历史科学的诞生奠定了基础。我们必须坚持唯物史观。

9、如何理解历史认识相对性?

这主要与历史客体的异常复杂性、非重复性和非直观性有关。

所谓异常的复杂性,就是说历史认识的客体较之人类其他学科的认识对象更为复杂。

所谓非重复性,就是历史认识的客体较之自然科学的认识对象具有强烈的时间和空间上的不重复性。

所谓非直观性,就是指历史认识的原型客体本身已经不存在于现实之中,不能为人们直接观察,历史认识主体只能借助它在现实中留存的各种遗物、遗迹或文字记载去认识它的原型。

10、为什么说历史学具有艺术性?

历史学也离不开艺术。首先,历史学离不开文字的表达,史学成果、史学发现欲为人知晓,必借助文字形成书籍流布传播。文字表述需要讲求表述的艺术。其次,史学研究在规律的论证上虽主要采取逻辑思维,抽象思维等科学认识形式,但在对个别事物的描述上却离不开形象思维即艺术思维方式。

11、史料的“疑”产生的原因?

史料存在两方面的缺陷:缺和疑。“疑”,疑惑,不一定真实。各种史料在产生和流传过程中都难免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差错,文字记载有许多失实的,记载或反映的事迹并非全部可靠,不能符合客观历史实际。产生“疑”的原因是,主观故意的,记载历史的人故意歪曲的;客观造成的,有时空的局限性,从空间来说,十里无真信,很容易误传,从时间来说,许多历史在流传的过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模糊,时间可以抹平一切,例如清朝爱新觉罗氏和叶赫那拉氏是仇家,是不会结成婚姻关系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仇恨逐渐化解,到清代后期,慈禧最终嫁给了咸丰帝,并统治清朝半个世纪,有些历史在流传中变味,变成了神话传说,如周始祖后稷(弃),商朝始祖契,如《新概念英语》上有一课讲到太平洋岛屿在没有文字记载的情况下,海洋的英雄故事就是靠口头传下来的。

12、以客观历史为研究对象划分的历史学学科结构。

对客观历史现象和过程的研究,是历史学的主要研究内容。以客观历史为研究对象的分支学科构成了历史学分支学科的基本部分。

以客观历史为研究对象的学科,按研究的空间范围来划分,有世界史、国别史和地区史,按研究的时间跨度来划分,有通史、断代史;按研究的历史活动领域来划分,有经济史、社会史、政治史、军事史、外交史、科技史、文化史、宗教史….”等等专门史。

世界史是从总体上研究世界上各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发展及其相互联系和总体趋势的学科。它致力于探讨和展示世界历史发展演变的总体趋势、共同的发展演变规律及其在不同的国家和民族的历史进程中的不同的展现。

国别史是以某一特定国家的历史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如中国史、印度史、日本史、美国史等等。在各国的国别史研究中,本国史都占据着优先而突出的地位。

地区史是以历史联系较为密切或具有较多历史共性的、包含若干个国家和民族的某一地区的历史作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如亚洲史、东南亚史,中东史、非洲史、拉丁美洲史等等。

13、为什么说物质生产劳动实践是人类社会历史的基本内容?

劳动创造的财富是社会进步的基础,劳动生产力和财富的多寡是社会发展的两个重要标志;在这个基础上才会产生社会意识。劳动创造的物富是社会进步,精神文明基础,创造物质财富的能力和社会物质财富多寡,是社会发展程度的两个重要标志。同时,物质生产是人类的“现实基础”,而人们的政治、法律、宗教、艺术的等意识就是在这个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

科学地分析历史上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辨证统一,从而科学地说明那个历史时

代的物质生产方式,这是我们进行历史研究工作的首要前提。

总之,物质生产劳动,是人类生命存在和整个社会生活的基础和源泉。从根本上说,全部丰富多彩的人类史,都是物质生产的展开和深化。所以马克思说:“在劳动发展史中找到了理解全部社会史的钥匙。”全部所谓世界史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是自然界对人来说的生成过程。”斯大林也说:“社会发展史首先是生产发展史,是许多世纪以来依次更迭的生产方式的发展史。这就是说,社会发展史同时也是物质资料生产者本身的历史,即作为生产过程的基本力量,生产社会存在所必需的物质资料的劳动群众的历史。”从物质资料生产即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中找到唯物史观。

唯心史观的根本错误在于抛弃了人类历史的真实出发点——物质生产活动,不是从社会存在出发,而是从某种精神力量出发,或从某几个天才人物出发,其结果又不可避免地否认人民群众的伟大历史作用,只看到帝王将相的作用。

2016年历史(全国卷3,参考版解析)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综(历史部分)试题(全国卷3)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在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试卷上无效。 3. 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卸载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24.周代青铜器上的铭文与商代相比,字数越来越多,语句也愈加格式化。这些铭文大都记述个人业绩,追颂祖先功德,希冀子孙保用。这表明西周时 A.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文字体系 B.形成了重视历史传承的风尚 C.未能充分发挥文书功能 D.青铜器的功用发生重大历史改变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青铜器原本是祭祀祖先的器物,现在强调个人业绩,希冀子孙保用。选项A商周时期的文字都是铭文,并没有创造出全新的文字体系,排除。铭文已经发挥出文书功能。商周铭文都体现重视历史传承的风尚,是共同点。 考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西周的宗法制、分封制 25.东汉王充在《论衡》中说:“萧何入秦,收拾文书(国家档案文献),汉所以能制九州者,文书之力也。”其意在说明,西汉成功地实现对全国的统治,是因为汉初 A.了崇尚儒家的政策 B.了秦朝的基本制度 C.充分发挥文书功能 D.熟知秦朝典章制度 【答案】B【解析】 试题分析:重视秦朝的文书,实际上继承了秦朝的基本政治制度,汉承秦制。汉初实行的黄老学说,道家

2019年高考真题——历史(上海卷)

2012年上海高考历史试卷 考生注意: 1.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2.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涂(选择题)或写(非选择题)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3.答题前,务必在答题纸上填写准考证号和姓名,并将核对后的条形码贴在指定位置上。 4.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一、选择题(共75分) 以下每小题2分,共6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在古代世界的文明成果中,被视为王权象征和灵魂安息之所的建筑是 A.长城 B.二里头宫殿 C.金字塔 D.帕特农神庙 2.《左传》日:“桀有昏德,鼎迁于商,载祀六百。商纣暴虐,鼎迁于周。”下列成语中的“鼎”与材料中的“鼎”含义相同的是 A.人声鼎沸 B.鼎鼎有名 C.三足鼎立 D.问鼎中原 3.对于研究古代特洛伊战争具有第一手史料价值的作品是 A.《希腊史》(格罗特著) B.影片《特洛伊》 C.油画《帕里斯的裁判》 D.《荷马史诗》 4.公元前217年,某商人在宛(今河南南阳)交易时使用蚁鼻钱(楚国货币),被当地官府依据《金布律》处罚。这表明 A.秦半两钱过重使用不便 B.蚁鼻钱比秦半两钱值钱 C.蚁鼻钱非当时颁定货币 D.秦半两钱未在楚地流通 5.①在公元前44年的罗马牧神节上,执政官安东尼两次把王冠戴在恺撒的头上,都遭到了人群的抗议。②于是恺撒取下王冠,把它存放在朱庇特神庙。③在那一天,他没有获得皇帝称号。④事实上自公元前49年起,恺撒己成为罗马的最高统治者,共和制名存实亡。以上文字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6.有一位历史学家这样描述道:“这座城市位于博斯普鲁斯海峡南端陡峭的岬角上,…… 这座城市由两扇海上大门保护着,可以禁止无论从爱琴海还是从黑海来的敌船的通行。”“这座城市”是 A.君士坦丁堡 B.雅典 C.威尼斯 D.麦加 7.“诏迁洛之民,死葬河南,不得还北。于是代人南迁者,悉为河南洛阳人。”文中提到的诏书出自 A.东周平王 B.东汉光武帝 C.曹魏文帝 D.北魏孝文帝 8.下图为初建于中世纪后期的意大利佛罗伦萨市政厅,它是

2016年高考全国1卷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

华厨在K (北?υ 有Hl 轻司 BtilIn Qi huαzl Oimlir ι? Co.JLtd 2016年高考全国新课标1卷文综历史解析【精编版】 一、选择题(每题 4分,共12题,48分) 24.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 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对此合理的解释时 A. “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 B.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 C.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 D. 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了汉代儒学的相关内容。《尚书》等五经罡孔子编订的典籍,而《论语》则罡孔子的弟 子和再传弟子所记录的孔子的言论,属于后人编订「汉代将《尚书》等五部书尊为经典主要星因为儔学 在汉代成为正统思想,而儒学思想植根久远,五经是早期儒家思想的集中体现,《论语》是记载孔子言行 的著作,因此《论语》不在五经之中,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C 项/『五经秤主要记载了古代的礼乐制度, 不是阐发孔子的儒家思想,所以A 项说法错误;汉代儒学是在孔子的偉学思想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并沒 有背离,所以Ei 项说法错误,焚书坑儒使儒家思想遭受重创,但并没有因此而断绝,从汉代儒家思想成 为正统思想即可得知,所臥D 项的说法错误。 【考点定位】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名师点睛】本题命题意图是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 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探讨分 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本题以儒学传统典籍一一五经为切入点, 深入考查了考生对儒家思想 的认识和理解。《论语》属于四书的范畴,而本题将我们平时熟悉的四书和五经做了分开 处理,加大了题目的难度,需要能够甄别出四书与五经之间的区别,考查细致入微,特别 提醒我们在一轮复习时要注重对细节的处理, 更要求学生能够扩大自己的知识广度, 在此 基础上加大对深度的把握。 25. 图4位汉代画像砖中的农事图。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 个体农户的生产劳作状态

2015年高考历史新课标全国卷1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科综合历史部分试题简析 全国文综课标1卷适用范围:河南河北山西陕西湖北湖南江西 2016年起安徽福建山东等省加入使用 24.《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说: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 A.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 B.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C.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 D.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 【答案】A 【解析】影响类试题。材料讲述春秋战国时期农业“生产力提高”的史实,需要接一句“影响”(从所给四个选项看)使其逻辑严密,合乎史实。C项“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是生产力提高的事实本身或前因,排除。正是由于铁犁牛耕的使用,才导致一个劳力可以干以前几个劳力的活,从而使个体农业耕作成为可能。这样就可以养活更多的“有闲人”,从而促进手工业、商业及思想文化的发展与繁荣。正是由于生产力提高,“私田”出现并在后来合法化,所以后世出现“土地兼并”。BD不合逻辑(不是抑制和阻碍,而是有利于)。 25.两汉时期,皇帝的舅舅外祖父按例封侯;若皇帝幼小,执政大臣也主要从他们之中选择。这被当时人视为“安宗庙,重社稷”的“汉家之制”。汉代出现外戚干政的背景是 A.皇帝依靠外戚抑制相权 B.“家天下”观念根深蒂固 C.母族亲属关系受到重视 D.刘氏同姓诸侯王势力强大 【答案】C 【解析】原因类试题。从材料中直接提炼信息,“有一分证据说一分话”。“汉代出现外戚干政的背景是”由于“母族妻族受到重用”——至于“外戚受重用的原因”则各不相同(以幼主继位为多)!——题目问的不是外戚受重用的原因,而是外戚干政的背景!——思考到此为止,不要“过度引申”! 26.宋代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一些民间崇拜,如后来的被视为海上保护神的妈祖、被视为妇幼保护神的临水夫人等,这些崇拜得到朝廷认可,后世影响不断扩大。这反映出 A.朝廷不断鼓励海洋开发 B.女性地位逐渐得到提高 C.东南沿海经济社会影响力上升 D.统治思想与民众观念趋向一致 【答案】C 【解析】实质类试题。解题关键词,“宋代,东南沿海,民间崇拜,官方认可”。民间(社会)影响朝廷(政府)。大妈的广场舞都引起中央重视哦,“国标广场舞”知道唔知道?材料的核心是民间风俗影响到官方并得到其认可,与A、B无关(宋代女性地位受理学影响不但没有提高反而比前朝有所降低)。D项以“个例”推广成“共性”,属于概括不当!某一棵树或某一树种死了,不代表所有的树都死了。

2020年上海市历史合格考试卷

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测试 一、选择题(共40题,每题2分,共80分) 1.楔形文字是迄今发现最早的文字之一,它起源于 A.古代两河流域 B.古代埃及 C.古代印度 D.古代美洲 2.西欧古代历史终结于476年,这一时间处于下列时间轴中的 公元前6世纪公元前5世纪公元5世纪公元6世纪 A B C D 3.8世纪中叶,横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军事帝国是 A.罗马帝国 B.阿拉伯帝国 C.拜占庭帝国 D.奥斯曼帝国 4.中世纪西欧农村最基本的经济和社会组织是 A.庄园 B.城市 C.工场 D.工厂 5.中华文明的起源如“满天星斗”,其核心区域是 A.长江中下游地区 B.黄河下游地区 C.中原地区 D.辽东地区 6.20世纪初,王国维利用地下新材料证明了《史记》有关商王世袭的记载基本正确。这些“新材料”指的是

A.甲骨卜辞 B.青铜铭文 C.玉器 D.铁器 7.周朝建立后,创设了使周王成为天下共主的统治方式。这种方式是 A.禅让制 B.封邦建国体制 C.世卿世禄制 D.郡县制 8.春秋战国时期,主张“道法自然”、倡导“无为而治”的学派是 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兵家 9.“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叙述的是 A.武王克商 B.周公制礼 C.平王东迁 D.秦统一 10.汉代开通的“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它的起点是 A.长安 B.洛阳 C.扬州 D.泉州 11.下面哪个示意图体现了三足鼎立的形式 蜀吴魏魏 魏吴魏蜀蜀吴吴蜀 A B C D 12.北魏孝文帝改革将北方民族融合推向高潮,通过此次改革实现汉化的少数民族是

A.匈奴族 B.鲜卑族 C.契丹族 D.女真族 13.7世纪前期,某位皇帝知人善任、勇于纳谏、推行开明民族政策,其统治被誉为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14.与宋代谚语“苏湖熟,天下足”相关的史实是 A.经济重心南移 B.朝贡贸易 C.资本主义萌芽 D.五口通商 15.西藏正式成为中国的一个行政区域始于 A.唐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16.“虽无相名,实有相职;既有相权,却无相权。”描述的是 A.三公九卿制 B.三省六部制 C.行省制 D.内阁制 17.明清之际,由中国士大夫与西方传教士合作翻译的著作是 A.《梦溪笔谈》 B.《几何原本》 C.《四库全书》 D.《海国图志》 18.16世纪初,英国约翰·温契康伯开办了一家拥有数百家毛纺织企业,该企业属于 A.手工作坊 B.手工工场 C.现代工厂 D.联邦制

2016年高考全国二卷历史试题及答案

2016年全国二卷高考历史试题 24.图3为三国曹魏《三体石经》的残片,经文中的每个字均用先秦古文,小篆等三种字体刻写。这三种字体反映了() A.当时统一文字的努力 B.汉字演变的历史过程 C.当时字体流行的实际情况 D.汉字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 25.两汉实行州郡推荐,朝廷考试任用的察举制;经魏晋九品中正制,至隋唐演变为自由投考,差额录用的科举制,科举制更有利于() A.选拔最优秀的官吏 B.鉴别官员道德水平 C.排除世家子弟入仕 D.提升社会文化水平

26.宋代,有田产的“主户”只占民户总数20%左右,其余大都是四处租种土地的“客户”,导致这种状况的重要因素是() A.经济严重衰退 B.土地政策调整 C.坊市制度崩溃 D.政府管理失控 27.福建各地族谱中大量关于入台族裔回乡请祖先牌位赴台的记载,此类现象在清乾隆年间骤然增多,这说明乾隆年间() A.族谱编修顺应了移民的需求 B.大量移民已在台湾安居繁衍 C.内地宗族开始整体迁移台湾 D.两岸居民正常往来受到阻碍 28.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日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这种状况表面 A.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 B.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 C.日常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 D.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 29.1930年,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英山县水稻单位面积产量增加二三成,有的甚至达到五成,出现“赤色区米价一元一斗,白色区一元只能买四五升”的情况。这主要是因为根据地A.农民生产的积极性高 B.红军英勇奋战保卫农民生产 C.政治主要精力用于增产 D.人民打破国民党的经济封锁

2015年高考历史新课标1卷

试卷类型:B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全国Ⅰ卷) 文综历史试题 24.《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说: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 A.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B.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C.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D.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 25.两汉时期,皇帝的舅舅、外祖父按例封侯;若皇帝幼小,执政大臣也主要从他们之中选择。这被当时人视为“安宗庙,重社稷”的“汉家之制”。汉代出现外戚干政的背景是 A.皇帝依靠外戚抑制相权B.“家天下”观念根深蒂固 C.母族亲属关系受到重视D.刘氏同姓诸侯王势力强大 26.宋代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一些民间崇拜,如后来被视为海上保护神的妈祖、被视为妇幼保护神的临水夫人等,这些崇拜得到朝廷认可,后世影响不断扩大。这反映出 A.朝廷不断鼓励海洋开发B.女性地位逐渐得到提高 C.东南沿海经济社会影响力上升D.统治思想与民众观念趋向一致 27. 表1 河南、江苏两地科举考试状元人数表 表1呈现的变化反映了 A.理学的影响力不断扩大B.经济发展促进文化兴盛 C.中原地区经济急剧衰退D.政治重心南移趋势明显 28.1852年,一位在华英国人在报告中称,英国商人运往伦敦的中国生丝是以“无用的”曼彻斯特上等棉布包装的。而在此之前,用于包装的主要是中国产的土布。包装布的这种变化反映了当时 A.中国的土布质量粗糙B.英国棉布价格更具优势

C.中国生丝在英国畅销D.英国棉布在中国滞销 29.《申报》“时评”栏目曾评述说:“今之时局,略似春秋战国时之分裂。中央政府之对于各省,犹东周之对于诸侯也。南北相攻,皖直交斗,滇蜀不靖,犹诸侯相侵伐也。”这一时局出现在 A.太平天国运动时期B.义和团运动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D.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30.1933年到1937年上半年,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先后统筹完成了江宁、镇江、虎门、马尾、连云港等要塞区的建设,又大规模构筑了京沪、沪杭、豫北、晋北、绥东等侧重于城市和交通线防御的工事。它反映了国民政府 A.力图防范各地兴起的反蒋运动B.对日持久防御作战的战略意图 C.全力“围剿”红军的企图D.试图削弱各地军阀的实力 31.图5为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中国、美国、英国主要工业指标年均增长速度的比较。据此可以推知 A.中国原有工业基础很薄弱B.冷战制约美英工业发展 C.中国重工业发展急躁冒进D.美英传统工业产业衰落 32.图6为古罗马正义女神像。它体现了罗马法的诸多原则,如高擎的秤体现的是裁量公平,手握利剑体现的是法律的强制力。据此,双眼蒙布所体现的原则是,法官审案应

2015年高考全国一卷文综试题及答案( 政治)

2015年高考政治试题新课标Ⅰ及参考答案 (适用于:河南、河北、山西、江西) 12.某公司准备在甲乙两种复印机中选购一台,甲复印机的购置成本为22000元,乙为18000元;甲的专用耗材每年消耗量不及乙的50%。该公司最终购买了甲复印机。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这一选择的理由是: A.甲乙是替代品,甲的耗材消耗量低于乙 B.甲与其耗材是互补品,甲的耗材成本低于乙的购置成本 C.甲与乙的耗材是互补品,甲的购置成本低于乙的耗材成本 D.甲乙是替代品,甲多耗材的购置成本低于甲节约的耗材成本 13.2014年11月,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部署加快推进价格改革,缩小政府定价范围,实行公开透明的市场化定价。加快推进价格改革旨在: ①破产垄断,促进市场竞争②扩大生产规模,增加产量 ③降低商品价格,增加商品销售量④以市场化价格为信号,引导社会资本投资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14.据统计,到2014年底,我国互联网金融规模突破10万亿元,其用户数量达7.6亿。互联网金融行业迅猛发展的同时,接连出现互联网金融企业违规经营、对用户信息保护不力等问题。为防范这些问题发生,政府应采取的措施是: ①改进互联网安全技术②完善金融监管政策法规体系 ③限制高风险的金融产品④引导和规范行业自律组织的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5.2015年3月6日,美元指数收盘较前一交易日上涨1.4164点;3月9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较前一交易日又贬值30个基点。美元持续升值将对中国经济产生多方面的影响,其中积极的方面在于: ①扩大中国出口商品的价格优势,增加出口 ②提升中国外汇储备的国际购买力 ③抑制中国居民的出境旅游,从而增加国内储蓄 ④优化中国对外投资结构,加快“走出去”步伐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党的十八大四届四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

(完整word版)2016年全国1卷历史试卷及答案

2016年全国1卷历史试卷及答案 24.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对此合理的解释时 A.“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 B.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 C.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 D.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 25.图4位汉代画像砖中的农事图。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个体农户的生产劳作状态 B.精耕细作农业的不断发展 C.土地公有制下的集体劳作 D.大地主田庄上的生产情形 26.史载,宋太祖某日闷闷不乐,有人问他原因,他说:“尔谓帝王可容易行事耶……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我所以不乐也。”此事反映了 A. 重史传统影响君主个人行为

B.宋代史官所撰史书全都真实可信 C.史官与君主间存在尖锐矛盾 D.宋太祖不愿史书记录其真实言行 27.明初废行省,地方分设三司,分别掌管一地民政与财政、司法、军事,直属六部。明中叶以后,皇帝临时派遣的巡抚逐渐演变为三司之上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这一变化有助于 A.扩大地方行政权力 B.提高地方行政效率 C.削弱六部的权限 D.缓解中央与地方的对立 28.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这种状况表明 A.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 B.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 C.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 D.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 29.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夕,有些西方人士认为中国拥有一定的军备优势,“毫无疑问的是日本必然最后被彻底粉碎”,他们做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应是,中国 A. 已完成对军队的西式改革 B. 集权制度有利于作战指挥 C.近代化努力收到较大成效 D.能获得更广泛的外部援助 30.1943年8月,国民党颁布《抗战期间宣传名词正误表》,把“亲

2015年浙江省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2015年浙江省高考卷 12.宇宙是人生永恒的话题。中外思想家有的认为“宇宙便是吾心”,有的提出“万物始于水”,有的“心外无物”。明确提出上述观点的人物有 ①陆九渊②塞内卡③王守仁④泰勒斯 A.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3.武则天是学界和社会大众关注、热议的历史人物,墓前的无字碑引得千年评说。唐人史著对其事迹记载比较客观,宋明以来,在理学思想影响下史学家评价逐渐发生变化。下列说法中最为合理的是 A.史家主观认识影响史实客观评价 B.历史人物评价永远难有定论 C.多数人的意见更能反映历史真相 D.时代愈近历史的评价愈客观 14.下列选项不能反映宗法制及其影响的是 A.“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B.“谱牒不立,则传久而失宗” C.“父死子继,兄终弟及” D.“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 15. 下列地方行政区划级别最低的是 A.汉代益州郡 B.唐代扬州 C.宋代扬州 D.元代顺宁府 16.“丝绸之路”是古代沟通东西方文明的桥梁。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汉唐以来“海上丝绸之路”被称为“瓷路” B.罗马为中心的地中海地区称中国为“丝国” C.明清政府的严格管理限制了丝路商贸繁荣 D.15世纪以前的丝路贸易不具有全球化意义 17.历史发展既有传承又有创新。下表所列信息,按朝代(唐、宋、元、明)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通政司、复社、都察院、风力水车②政事堂、北门学士、内作使绫匠、高转筒车 ③枢密院、土司、木活字、监察御史④中书门下、三司使、《武经总要》、草市 A. ②③④① B. ②④③① C. ③②①④ D.④②①③ 18.有学者认为,徽商胡雪岩“垄断蚕丝,冀获暴利。此既为出口大宗,适光绪九年(1893年)外国丝市不振,洋商不购,而胡氏存货山积,悉归腐弊。由是尽丧其资,波及全国,钱庄分设各地者,纷纷倒闭,而胡氏一蹶不振。”该学者看来,胡雪岩破产的主要原因是A. 没有投资近代工矿企业 B. 买办商人势力的恶性竞争 C.金融业形势发生了变化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影响

最新2015年北京高考文综试题及答案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1 文科综合(北京卷) 2 3 本部分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4 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5 从太白山的北麓往上,越上树木越密越高,上到山的中腰再往上,树木则越稀越矮。6 待到大稀大矮的境界,繁衍着狼的族类,也居住了一户猎狼的人家(引自贾平凹《太白7 山记》。太白山为秦岭主峰,海拔3 767米)。据此,回答第1、2题。 8 1.太白山 9 A.北麓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B.北坡山中腰降水量比山麓少 10 C.又密又高的树木在针叶林带D.树木大稀大矮处为稀树草原 11 2.如果过度猎狼,将会 12 ①造成山区生物多样性减少②增加山区的环境承载力 ③导致不良消费观念的形成④破坏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 13 14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15 16 意 图1为某地公共设施的服务范围示 17 图。读图,回答第3题。 18 行政 3.图中最有可能为博物馆、乡(镇) 机构、集贸市场的依次是 19 20 A.⑥①② 21 B.⑤③⑥ 22 C.③②④ 23 D.①④⑤ 图1 24 回答 图2为华北某地局部示意图。读图, 第4、5题。 25 26 图2 27

4.图中 28 29 A.甲地陡峻,喀斯特地貌典型B.乙地低平,泥石流灾害频发 30 C.丙村比丁村土层深厚D.丁村比丙村地下水埋藏浅 31 5.图示地区 32 A.地势西高东低、南高北低B.山前平原受外力侵蚀作用明显 33 C.洪积扇面积差异取决于降水量D.渠水通过蒸发环节参与水循环 34 35 2014年11月7日至12日APEC北京会议放假期间,河南省针对北京游客实行景区门36 票减免优惠。据此,回答第6~8题。 37 6.该优惠政策有助于 38 A.游客对旅游目的地进行选择B.提升当地旅游资源价值 39 C.降低游客交通与游览用时的比值D.提高旅游服务设施等级 40 7.下述景区组合中,旅游资源多样性最丰富的是 41 A.大相国寺、清明上河园、禹王台、铁塔公园 42 B.太行大峡谷、红旗渠、殷墟、马氏庄园 C.老君山、鸡冠洞、龙峪湾、抱犊寨 43 44 D.八里沟、万仙山、秋沟、齐王寨 45 8.放假期间, A.时值我国立冬到小雪之间B.太阳直射点向赤道移动 46 47 C.黄山6点前日出东北方向D.南极大陆极夜范围扩大 48 图3示意2015年3月9日~22日气旋“帕姆”的移动路径。读图,回答第9、10题。 49 50 图3 51 9.“帕姆”

(word完整版)2019年上海高考历史试卷

2019年上海高考历史试卷 考生注意: 1、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总分值150分。 2、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涂(选择题) 或写(非选择题)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3、答题前,务必在答题纸上填写准考证号和姓名,并将核对后的条形码贴在指定位置 上。 4、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一】选择题(共75分) 以下每题2分,共6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在古代世界的文明成果中,被视为王权象征和灵魂安息之所的建筑是 A、长城 B、二里头宫殿 C、金字塔 D、帕特农神庙 2、《左传》日:“桀有昏德,鼎迁于商,载祀六百。商纣暴虐,鼎迁于周。”以下成语中的“鼎” 与材料中的“鼎”含义相同的是 A、人声鼎沸 B、鼎鼎有名 C、三足鼎立 D、问鼎中原 3、关于研究古代特洛伊战争具有第一手史料价值的作品是 A、《希腊史》(格罗特著) B、影片《特洛伊》 C、油画《帕里斯的裁判》 D、《荷马史诗》 4、公元前217年,某商人在宛(今河南南阳)交易时使用蚁鼻钱(楚国货币),被当地官府依 据《金布律》处罚。这说明 A、秦半两钱过重使用不便 B、蚁鼻钱比秦半两钱值钱 C、蚁鼻钱非当时颁定货币 D、秦半两钱未在楚地流通 5、①在公元前44年的罗马牧神节上,执政官安东尼两次把王冠戴在恺撒的头上,都遭到了 人群的抗议。②因此恺撒取下王冠,把它存放在朱庇特神庙。③在那一天,他没有获得皇帝称号。④事实上自公元前49年起,恺撒己成为罗马的最高统治者,共和制名存实亡。以上文字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6、有一位历史学家如此描述道:“这座城市位于博斯普鲁斯海峡南端陡峭的岬角上,……这 座城市由两扇海上大门保护着,能够禁止不管从爱琴海依旧从黑海来的敌船的通行。” “这座城市”是 A、君士坦丁堡 B、雅典 C、威尼斯 D、麦加 7、“诏迁洛之民,死葬河南,不得还北。因此代人南迁者,悉为河南洛阳人。”文中提到的 诏书出自 A、东周平王 B、东汉光武帝 C、曹魏文帝 D、北魏孝文帝 8、下图为初建于中世纪后期的意大利佛罗伦萨市政厅,它是 A、市民通过行会组成的政治中心 B、市民与教会共同施政的中心 C、市民与庄园主共同施政的中心 D、市民与骑士联合执政的中心 9、元朝时右丞相铁木迭儿掌管宣政院,他的儿子也为宣政院使。《元史·奸臣传》记载了时

2016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Ⅱ历史选择题答案初步解析

2016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Ⅱ历史选择题答案初步解析 24.图3为三国曹魏《三体石经》的残片,经文中的每个字均用先秦古文、小篆等三种字体刻写。这三种字体反映了() A.当时统一文字的努力B.汉字演变的历史过程 C.当时字体流行的实际状况D.汉字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 【答案】:B 【解析】: 三种字体是先秦古文、小篆和隶书(从残片文字可判断),经文用三种字体刻写,说明当时文字的使用非常混乱,这打破了秦汉以来文字统一的局面;汉字发展史上历经多次文字规范化运动,如秦朝的“书同文”、汉代的汉字规范、唐代的正字运动等,中央政府在汉字规范活动中扮演组织者与调控者的角色,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参见王瑞英:《试论政府在历代汉字规范中的作用及其启示》,《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12年第1期;历史上第一次由中央政府领导的正字运动是秦代的统一文字,唐朝鉴于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字使用的混乱现象,再次兴起大规模的正字运动,其中,《干禄字书》《九经文字》等字书,从音、形、义等方面来规范汉字,说明了当时正字内容的广泛性和系统性,唐代正字运动不仅对当时的汉字规范和经济、文化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并且对后世的意义和影响也是深远的(参见曾新:《唐代正字运动研究》,《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2年第4期)。所以,题干材料所提经文用三种字体刻写,正好说明了文字使用的混乱,加上当时战乱、割据的局面,割据政权也无力进行正字运动,A可排除。 先秦古文、小篆和隶书正好是先后出现的字体,符合汉字演变的历程,B正确。

先秦古文、小篆到汉代,人多不识,称为“古文”(即上古的、古代的文字),汉代通行的隶书称为“今文”(即当代的、当时的文字)。到三国时期,流行的仍然是隶书,社会一般大众不认识的先秦古文、小篆不可能流行,认识、使用这些“古文”的只是少数专家、少数场合,C可排除。 汉字形成完整体系的标志一般认为是商朝的甲骨文。从文字结构和造字方法看,甲骨文经历相当长的演变过程,已经成为一种比较成熟的上古文字。甲骨文的造字方法和字形结构,与我们今天使用的汉字是一脉相通的。甲骨文字形结构,已出现了后世汉字的六种造字方法,其中以象形字为多,还有会意字、形声字、指事字、假借字、转注字。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了。D可排除。 25.两汉实行州郡推荐、朝廷考试任用的察举制;经魏晋九品中正制,至隋唐演变为自由投考、差额录用的科举制。科举制更有利于() A.选拔最优秀的官吏B.鉴别官员道德水平 C.排除世家子弟入仕D.提升社会文化水平 【答案】:D 【解析】: 汉代察举制是推荐、考试、试用三者相结合,唐代科举是自由投考、考试相结合。察举制推荐的范围也非常广,包括官、民,唐代科举制报考资格也有限制——“刑家之子、工贾殊类”不可参加科举考试。考试是它们的共同环节和关键环节,察举和科举的科目都非常多,理论上都能够选拔优秀官吏,但官吏的优秀与否,决定因素不是考试能力的高低,只能说察举和科举都能选拔到一些优秀人才。科举制沿用至明清,发展为八股取士,官员事功能力多遭非议。总之,科举制与汉代察举制相比,没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官吏的优秀与否与考试能力的高低没有必然联系,A可排除。 考试的局限就在于不能鉴别道德水平,B可排除。 世家子弟同样可以参加科举考试,C可排除。 科举制是自由投考,政权的开放程度更高,更多的平民子弟可以通过读书、通过科举改变命运,“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示范效应、导向效应更强,从而可以带动整个社会的读书风气,D正确。 26.宋代,有田产的“主户”只占民户总数20%左右,其余大都是四处租种土地的“客户”。导致这种状况的

2015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全国二卷)

2015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新课标Ⅱ) 一、选择题 1.(3分)古代儒家学者批评现实政治,往往称颂夏、商、周“三代”之美,甚至希望君主像尧、舜一样圣明。这表明了儒者() A.不能适应现实政治B.反对进行社会变革 C.理想化的政治诉求D.以复古为政治目标 2.(3分)汉宣帝曾称:“与朕共治天下者,其唯良二千石(郡太守)乎!”后来的帝王反复重申上述观念。这主要体现了() A.地方吏治是国家安定的重要因素 B.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间的矛盾 C.汉代地方行政制度为后代所沿用 D.历代帝王将汉宣帝作为治国榜样 3.(3分)唐宋时期,江南经济迅猛发展,南宋时全国经济重心已移至江南。促成这一转变的主要动力之一是() A.坊市制度瓦解B.土地集中加剧C.农业技术进步D.海外贸易拓展4.(3分)明成祖朱棣认为,北京“山川形胜,足以控四夷,制天下”,将都城从南京迁至北京。这一举措客观上() A.推动了国家政治统一进程B.促进了跨区域贸易的繁荣 C.抑制了区域性商帮的形成D.改变了南北经济文化格局 5.(3分)奕?力倡洋务,又因在兄弟中排行第六,被称为“鬼子六”;洋务派官员丁日昌被称为“丁鬼奴”;郭嵩焘在一片冷嘲热讽中出任第一任驻英公使。 这反映了() A.洋务运动与传统的观念发生冲突 B.崇洋媚外行为遭到社会鄙视 C.洋务派改器物不改制度受到批判 D.西方列强侵略激起国人抵制 6.(3分)康有为在《新学伪经考》中认为,被奉为儒家经典的古文经实系伪造。 1891年该书刊印后风行国内,但很快遭到清政府禁毁。这主要是因为该书旨在()

A.揭露历史真相B.引介西方理论C.倡导变法维新D.颠覆孔孟学说7.(3分)1938年,日本侵略者在北平设立“中国联合准备银行”,发行“联银券”,流通于平、津、鲁、豫等地;同时还发行了大量不具备货币性质的“军用票”,流通于市场。日本侵略者上述行径的目的是() A.扰乱国统区金融秩序B.转嫁战争负担 C.封锁抗日根据地经济D.强化物资管制 8.(3分)到1952年底,新中国已建立多所俄文专科学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多所高校和一批中学开设了俄文课程,许多中小城镇也掀起了学习俄语的热潮。这是我国当时() A.外交政策转变的需要B.计划经济体制的需要 C.文化教育改革的需要D.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 9.(3分)17世纪60年代,茶叶在英国只是上流社会的消费品;到18世纪末,茶叶已成为普通民众的日常消费品。这反映了当时的英国() A.等级观念明显淡化B.崇尚东方的生活方式 C.贫富差距日益缩小D.扩大了与东方的贸易 10.(3分)由下表可以推知,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 英、美、法、德工业生产总和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例表 年代18701896~19001913 比例78%74%72% A.欧美发达国家已经开始盛极而衰B.世界各地的工业化有所发展 C.世界各国工业发展差距明显缩小D.世界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11.(3分)1930年苏联粮食产量为835.4亿千克,1931年降至694.8亿千克; 1930年苏联粮食出口483亿千克,1931年增至518亿千克。这表明苏联()A.人民为国家工业化建设作出贡献 B.农业投入不足造成粮食供不应求 C.粮食减产严重制约工业发展速度 D.农业集体化影响农民生产积极性 12.(3分)如果以“两极格局的确立与解体”为题撰写专著,贯穿全书的主线应该是,美苏两国()

2015年高考全国二卷 历史试卷及答案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历史部分 第Ⅰ卷 本卷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古代儒家学者批评现实政治,往往称颂夏商周“三代”之美,甚至希望君主像尧、舜一样圣明。这表明了儒者 A.不能适应现实政治B.反对进行社会变革 C.理想化的政治诉求D.以复古为政治目标 25.汉宣帝曾称:“与朕共治天下者,其唯良二千石郡太守乎!”后来的帝王反复重申上述观念。这主要体现了 A.地方吏治是国家安定的重要因素 B.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间的矛盾 C.汉代地方行政制度为后代所沿用 D.历代帝王将汉宣帝作为治国榜样26.唐宋时期,江南经济迅猛发展,南宋时全国经济重心已移至江南。促成这一转变的主要动力之一是 A.坊市制度瓦解B.土地集中加剧 C.农业技术进步D.海外贸易拓展 27.明成祖朱棣认为,北京“山川形胜,足以控四夷,制天下”,将都城从南京迁至北京,这一举措客观上 A.推动了国家政治统一进程B.促进了跨区域贸易的繁荣 C.抑制了区域性商帮的形成D.改变了南北经济文化格局 28.奕?力倡洋务,又因在兄弟中排行第六,被称为“鬼子六”;洋务派官员丁日昌被称为“丁鬼奴”;郭嵩焘在一片冷嘲热讽中出任第一任驻英公使。这反映了 A.洋务运动与传统的观念发生冲突 B.崇洋媚外行为遭到社会鄙视 C.洋务派改器物不改制度受到批评 D.西方列强侵略激起国人抵制 29.康有为在《新学伪经考》中认为,被奉为儒家经典的古文经实系伪造。1891年该书刊印后风行国内,但很快遭到清政府禁毁。这主要是因为该书旨在 A.揭露历史真相 B.引介西方理论 C.倡导维新变法 D.颠覆孔孟学说 30.1938年日本侵略者在北平设立“中国联合准备银行”,发行“联银券”,流通于平、津、鲁、豫等地;同时还发行了大量不具备货币性质的“军用票”,流通于市场。 日本侵略者上述行径的目的是 A.扰乱国统区金融秩序 B.转嫁战争负担 C.封锁抗日根据地经济 D.强化物资管制 31.到1952年底,新中国已建立多所俄文专科学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多所高校和一批中学开设了俄文课程,许多中小城镇也掀起了学习俄语的热潮。这是我国当时

2003年高考上海历史卷

22000033年年高高考考上上海海历历史史卷卷 一、选择题(60分,第1至21小题每题2分;22至27小题每题3分) 1.北京人遗址中发现许多石片、石块,考古界认为有些是北京人创造的工具,最有力的依据是 A .数量很大,约有10多万件 B .出土集中,可能有意堆放 C .形状多样,有些还有锋刃 D .便于使用,留有打制痕迹 2.据史书记载,奄国(今山东曲阜)曾随武庚叛周。平叛后,成王封周公长子伯禽于奄国称鲁,并辖“殷民六族”。“殷民”指 A .夏人后裔 B .商代遗民 C 、周朝百姓 D .少数民族 3.观察下图,图中的犁耕方式开始于 A .春秋战国 B .西汉末年 C .三国两晋 D .隋唐时期 4.从司马迁著(史记》“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到刘知几著《史通》阐发历史通识,形成系统理论,我国史学历经 A ,100多年 B ,300多年 C 、800多年 D .1200多年 5.元朝时,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外贸和海运事业有了相当的发展,新兴的港口是 A .广州 B 、泉州 C 、庆元 D .上海 6,学习明、清史后,有四位同学分别就下列主题作了演讲,你认为其中哪一个概括了这段历史的全过程 A .帝国的彷徨 B .中华的荣耀 C .东方的曙光 D .王朝的振兴 7.1688年,女婿登基,丈人逃亡的那场“光荣革命”,是英国资产阶级与 A .封建贵族斗争的原因 B .新旧贵族妥协的结果 C .封建贵族斗争的标志 D .新兴贵族妥协的条件 8.独立战争胜利两年后,美、英签订了《巴黎和约》,美国的地图变为 9.以“皇帝”名义推行《民法典》,自誉为“永垂不朽”的事情,发生在下列哪一时期 A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B .美国的南北战争 C .日本武装倒幕运动 D .德意志第三帝国 10.一位伟人指出:“俾斯麦依照自己的方式,依照容克的方式,完成了历史上的进步事业……”这一事业指 A 、阻止奥地利的回归 B .戳穿俄罗斯的觊觎 C .抗击法兰西的入侵 D .完成德意志的统一 11.洋务运动推动了我国的外语和科技教育。然而,当初京师同文馆增设天文算学馆,报名入学者却寥寥无几,主要原因是 A .欧洲列强的干涉 B .顽固势力的反对 C .洋务官员的无能 D .维新人士的抵制 12.1909年,一位35岁的科学家荣获该年度诺贝尔物理奖,被后人誉为“无线电之父”。这位科学家是 A .马可尼 B .贝尔 C 、西门子 D .赫兹 13.新疆有一座晚清名臣的祠堂,悬挂一副楹联:“提挈自东西,……十年戎马书生老;指挥定中外,……万里寒鸦相国寺。”它颂扬的是 A .曾国藩 B .左宗棠 C .李鸿章 D .张之洞 14.观察下列《英国的欧洲大陆政策》的漫画。

2016年高考真题——历史(全国I卷)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Ⅰ卷 历史 24.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 却不在“五经”之中,对此合理的解释时 A.“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 B.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 C.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 D.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 25.图4位汉代画像砖中的农事图。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个体农户的生产劳作状态 B.精耕细作农业的不断发展 C.土地公有制下的集体劳作 D.大地主田庄上的生产情形 26.史载,宋太祖某日闷闷不乐,有人问他原因,他说:“尔谓帝王可容易行事耶……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我所以不乐也。”此事反映了 A. 重史传统影响君主个人行为 B.宋代史官所撰史书全都真实可信 C.史官与君主间存在尖锐矛盾 D.宋太祖不愿史书记录其真实言行 27.明初废行省,地方分设三司,分别掌管一地民政与财政、司法、军事,直属六部。明中叶以后,皇帝临时派遣的巡抚逐渐演变为三司之上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这一变化有助于 A.扩大地方行政权力

B.提高地方行政效率 C.削弱六部的权限 D.缓解中央与地方的对立 28.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这种状况表明 A.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 B.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 C.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 D.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 29.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夕,有些西方人士认为中国拥有一定的军备优势,“毫无疑问的是日本必然 最后被 彻底粉碎”,他们做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应是,中国 A. 已完成对军队的西式改革 B. 集权制度有利于作战指挥 C.近代化努力收到较大成效 D.能获得更广泛的外部援助 30.1943年8月,国民党颁布《抗战期间宣传名词正误表》,把“亲日派”“长征时代”“争取民主” “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归为“谬误名词”,禁止刊载,这反映了国民党 A.努力缓和与其他党派的关系 B.竭力塑造战时政府的形象 C.与中共争夺抗战的领导权 D. 力图维护一党专政的局面 31.1965年,中国大陆与西方国家的贸易额在进出口中所占的比重,由1937年的17.9%上升到52.8%, 这种变化的外交背景是,我国 A. 实现了与西方国家的正常化 B. 调整了与苏联的外交政策 C. 推行了全方位的外交政策 D. 打破了欧美对华经济制裁 32.德国文学家歌德说,罗马法“如同潜入水下的一只鸭子,虽然一次次将自己隐藏于波光水影之下,但却从来没有消失,而且总是一次次抖擞精神更=饱满地重新出现”,对此的正确理解应是,罗马法 A. 是近代欧洲大陆国家法律的基础 B.为欧洲近代社会确立了行为规范 C. 所维护的民主制度历史影响深远 D. 不断地改变了欧洲历史发展方向 33.1702年英国国王威廉二世去世,安妮女王继位,当时议会内部存在两个党派,安妮延误占多数

2015年高考山东文综(历史)卷[含答案].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 文综历史试题 13.《尚书·酒诰》云:“人无于水监(照镜子),当于民监。”这句话体现的思想是A.兼爱尚贤B.主权在民C.以民为本D.道法自然 14.唐宋时期,地方官任职避亲、避籍渐成定制。该制度旨在 A.瓦解宗法体系B.防止地方势力膨胀 C.健全地方行政机构D.完善地方监察制度 15.“中国历史与西方历史的会合结束了中国的闭关自守,使它越来越多地介入世界事务,乃至于到今天,在中国或西方发生的事情都会即时产生相互的影响。”这强调的是 A.中国近代历史发展中西方的主导性B.近代中国和世界的碰撞与融合 C.中国按照西方模式向近代社会演变D.中国近代史是西学东渐的过程16.下列四项为中国近代不同时期的考题,其中19世纪70年代初洋务学堂使用的考题应是A.“蒸汽有力可用,由何而生?” B.“论吾国银行失信用之可惧。” C.“试比较英、美、法、瑞士、中国行政机关元首之产生方法。” D.“法国大革命对于欧洲民族主义之发展,有何影响?试举例明之。” 17.图5是英、德、俄、日四国中的某一国在中国出口贸易总额所占比重(%)变化示意图。 这一国家是 A.英国 B.德国 C.俄国 D.日本 18.1925年,苏联建立了为中国革命培养干部的莫斯科中山大学。1928年9月,苏联将莫斯科中山大学与莫斯科东方大学中国部合并,改名为“中国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苏联更改校名是基于中国 A.革命统一战线建立B.北洋军阀统治基本被推翻 C.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D.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19.史学研究受时代和社会环境的制约与影响。表2所列为1949—1978年间国内史学界发表的关于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专题研究论文数量,它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