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篆刻艺术技法及工具简介概述

篆刻艺术技法及工具简介概述

篆刻艺术技法及工具简介概述
篆刻艺术技法及工具简介概述

中国篆刻简介

印章一词的含义比较广泛,应该包括古玺、印、章、宝、朱记、图书、花押、戳记、关防等历代公私印鉴,以及明代以后发展起来的篆刻艺术。早期的玺印发现于商周之际,其功用与器物的制作及铭记有关。“印”字古释表示为“信用”的意思。可见印章的产生和使用是出于信用在政治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增强的缘故。它也必将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而不断变革发展。秦代以前的印章统称玺,俗称古玺。秦始皇立国,限皇帝印用玺字,臣民的印只能用“印”宇。汉承秦制,一般官印、私印均用“印”字,而将军印则常用“章”字,俗称将军章。有时由于军情紧急,仓促封赐,印草草凿成叫凿印,后人称为“急就章”。唐代武则天即位,嫌“玺”字音与“死”字相近,很不吉利,帝王印就改用“宝”字,而民间又出现“朱记”等称谓。宋、元代以后,对印章的称谓和用字就更加丰富多样了。如关防、押宇、符、契、记、印信、图书等不一而足。这些官、私印章完全是在实用的基础上沿革发展的。虽然其中有些玺印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但总也脱离不了工艺制品的属性。清代中后期,篆刻家的队伍不断扩大,师承关系越来越复杂,考古学、文字学、碑版学的发达以及出土文物的增加给篆刻艺术提供了丰富的营养,加上现代物质文明迅速发展,文化艺术与经济生活关系迸一步密切,沿海省市已成为艺术活动频繁的热点,篆刻活动再难以用地域群体分派别,只以杰出人物为代表来划分流派,如邓石如擅长圆朱文,婉转飞动,极有气势,影响深远,人称邓派;吴攘之以汉白文见长,飘逸自然,富于笔意;徐三庚章法夸张,疏密跌宕,妩媚柔美,有人比拟为“吴带当风”。特别引人注目的是有晚清三大家之称的赵之谦、吴昌硕、黄牧甫三位。赵之谦博学广采,他把篆刻取法的范围扩大到钱币、诏版、砖瓦、北魏造像等,故他的印作多姿多采,新意迭出,对后世的影响极大。吴昌硕也是一位多才多艺的大师,诗、书、画、印样样精绝,尤其以雄浑拙朴的石鼓文笔意入书入画入印,艺术风格大气磅礴而名重一时,威震海内外。黄牧甫印风秀美,反对残损,力求光鲜纯洁的效果,他拟汉印劲挺平整而绝无板涩,拟古玺布局奇巧,妙趣横生,艺术魁力无穷。至于近现代篆刻名家更是多不胜数,如北有齐白石,南有赵古泥、易熹、赵叔儒、王福庵、邓散木,以及来楚生、陈巨来、沙孟海等等,都各有成就,在篆刻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篆刻

关于篆刻

刀法应用

刻印时,多以左手握印(也可纳入印床),右手执刀,其运刀方向不变,或迎面向里,或由右向左。需要调转方向时,且转动印章,而不是调转刀的方向。印文笔画的纵横、交错、转折、方圆等都是靠左手转石就刀而成。

在掌握了刀法的基本知识后,就要运用刀法进行治印,进行实践。运刀时要运全

身力气于腕指间,稳健、准确、果断地按预定方向而奋力冲、切进刀,达到以刀为笔,随意挥洒的铁笔书法境地。将刀法运用于实际的印文镌刻中去,并且要练习用各种刀法镌刻各种特点的印文。下面有五种基本的刀法应用,可逐步进行练习,最后达到能灵活运用各种刀法去表现各种不同特征的印文。

一、双刀刻白文竖画

刻竖画,紧沿笔画内缘左上方起笔处进刀,直至笔端,后将石章转一百八十度,从这一笔的另一侧起笔处进刀,直至终点,然后修平笔画两端,则白文字的笔画空出。根据情况,有时也可以不必修整笔画两端,反而会天然成趣。

二、双刀刻朱文竖画

双刀刻朱文竖画,紧沿笔画外缘右上方起笔处进刀,直至笔端,后将石章转一百八十度,从这一笔画的另一侧的起笔处进刀,直至笔端,最后修整两端,朱文竖画即成。也可不修整笔画两端,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三、单刀侧入冲刀刻白文印

此法是从印文的一侧进刀,运刀方向从外向里。视具体需要控制刀杆向右的斜度而取其侧笔之法。用此法刻成的笔画,靠右手一侧光洁平整,另一侧随进刀的深度、斜度而斑剥成形。如果是刻较细的白文印,可垂直刀杆入石。

四、单刀侧入横冲刀刻白文印

指用"三指执刀横冲刀法"中的单刀刻法。齐白石对这种刻法作了发展,不但横冲,而且直冲,运刀方向、角度灵活变通,纵横挥洒,随心所欲、臻入化境。一刀即能成形的单刀刻法,对初学者来说比较困难,应先熟悉双刀刻法,进而练习单刀刻法。均需从临摹前人名印,从平实一类印章入手。

五、单刀侧入叠刀刻白文印粗画

所需刻的印文笔画如果较粗,又要使笔画的侧光洁平整,另一侧任其斑剥,而单刀侧入冲刀法又不能达到要求的,就应采用单刀侧入叠刀法。其刻法是先刻完单刀侧入冲刀法的第一刀后,又以同样的手法刻第二刀,两刀加在一起,吻合成一个单刀侧入冲刀法的粗笔画。齐白石的印章中,较粗的印文就是采用这种刀法而成的,相当于刀法中讲的复刀法。有人认为齐白石的所有印章都是单刀一刀完成的,这是欺世。因齐氏屯章中,有的笔画很粗,仅凭一刀是刻不出来的。因为,要刻出那样粗的笔画,人的力量是办不到的,即使力气再大,也达不到这个要求。人的力气是有限的,是不可改变的自然规律。即使是练气功的人,也达不到要求。总之,刻印时要认识到"文有朱白、印有大小、字有稀密、画有曲直,不可一概率意"。刀法、篆法和章法是篆刻艺术的三大要素,而刀法又是直接用以表现刻印技巧的关键。成熟的刀法可以使篆法以一种崭新的艺术形式展现出来。同时,刀法又是历来区别印章流派的主要依据之一。因此,刀法要与篆法、字法、章法、印材、内容等因素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刻出具有特殊风格的印章来。

用刀法,简称刀法,是指用刻刀在印章上锲刻文字的技巧和方法。篆刻是书法与刀法相结合的艺术,刀法与书法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刀法不仅可以表现书法的笔意,并能充分表现出线条的"金石味",比书法又多涵许多艺术内容,这是篆刻艺术的根本艺术价值所在。因此,刀法是篆刻技法中的主要内容。不论章法再巧妙,如果不通过刀法的配合,是不能创作出高水平的篆刻作品的。

篆刻刀法包括执刀、运刀的各种技能和方法,有其特定的表现形式。在完成章法之后,就要依靠刀法来完成篆刻作品的艺术创造,刀法是最后决定作品成败的关

键因素。它可以充满意趣地表现篆法的结构美和书写美,也表现了刻刀在不同印材上锲刻时所产生的刀法美和个性美。它的重要性如同书法中的用笔。印章中篆法用笔的轻重、缓急、转折、方圆、肥瘦、藏露等艺术形式,都要通过刀法才能完成。所以,学习刀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刀法的演变

篆刻刀法的产生与发展,与中国文字有着密切的联系。人类先民在结绳记事之后,遂用图画文字记事,而最早的图画文字多数是刻出来的,这就是原始刻划符号。继而到殷商甲骨文,这种成熟的文字,也是刻出来的。所以,从文字诞生开始,刀法就伴随着产生了。甲骨文中的锲刻技法已经相当丰富与成熟。先秦时期的文字,除铸造的钟鼎文以外,主要就是印章文字,这种印章文字是镌刻而成的,因此带来了锲刻刀法技巧的发展。秦汉时期的印章,有铸、凿、刻、琢、切等刀法。到了元末,王冕取花乳石刻印,开启了印材利用的新阶段,为冲刀、切刀这两大刀法体系的进一步形成创造了物质条件。到了明清时代,经过文彭、何震、汪关、朱简、程邃、丁敬、邓石如、赵之谦、吴昌硕、黄牧甫等篆刻家的大量创作实践和探索,使刻石刀法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二、执刀之法

执刀之法有五指执刀法、捏拳执刀刀法和三指执刀法三种,与书法执笔相比,只有捏拳式执法有区别,其方向和角度是不同的。

1、五指执刀法

五指执刀法又分为竖式和横式两种:

①、五指竖式执刀法:用拇指、中指相对握定刀杆,无名指顶在刀后,小指辅于无名指之后。同于"五指执刀法",故又称执笔法。不同的是刀杆应向前,并稍向右边倾斜。起刀时,须运全身之力聚于腕、指间。将前刀角按捺入石。运刀时,迎面向里徐徐进刀,取中锋侧笔之意。此种执刀法有运刀如笔的艺术效果。

②五指横式执刀法:这种执刀法与竖式基本相同,不同的是手向右外倾倒,使刀斜卧。用无名指抵住石章的右外侧,自右向左,取刀的外角入石奏刻线条,主要依靠拇指、食指、中指将刀握住。这种执刀法因有无名指抵住石章,有稳健之特点。

2、捏拳式执刀法

用拇指与四指呈握拳式的执刀方法。要求五指紧聚作握拳状,将刻刀紧握手中,用大拇指侧按刀的尾部。运刀时,用外向里,刀柄略向外倾斜,运刀时主要是依靠腕力和肘部的力量,使刀在印面上运动。选择刻刀时宜用粗柄刻刀。这种执刀法的优点是易于着力,宜刻硬质印章和巨印。缺点是印章印文线条的细微部分不能充分表现出来。

3、三指执刀法

此法类似于五指执刀法。拇指、食指、中指自然伸直,相向握住刀杆,刀杆斜倒右边,伏在食指第三关节上,与印面约成三十五度交角,下刀角向身,接近三指执钢笔法。起刀用力将外刀角按捺入石。由右向左横冲镌刻,也可由内向外冲刻运刀,其优点是刻出的线条劲直雄健,宜刻白文印;缺点是锲刻宛转流畅的线条

却很不容易。齐白石善用此种执刀之法,已到达出神入化的境地,线条斑驳,别具风貌。

用刀法

三、基本刀法

篆刻的刀法,有基本刀法和辅助刀法。基本刀法是冲刀法和切刀法,辅助刀法是帮助弥补冲切刀法的不足而使用的刀法,种类、名目较多。

1、冲刀法

冲刀法的执刀方法可以用五指、三指、握拳式三种方法,其特点是刀刃在印石上以冲走运行的方式镌刻线条。在运刀过程中,要注意把握起刀、行刀和收刀的表现方法和要求。

①起刀:用刀角自右向左入石,刀柄与印面呈三十五度角状。角度太小,刀身会碰擦印面,手指易接触印框;角度太大,刀刃与印面垂直,也难以着石,运行不易。

②行刀:刻刀运行时,要控制好角入石的深度,运刀要保持运力平稳,不要太浅,太浅者刀迹浮滑,纤弱无力;太深会使刀角陷入石中,难以再运行。若不注意隐入石中,应提起重新调整角度,再行运刀。冲刀的速度也不宜过快、过猛,否则会导致线条破碎,而且难以收刀。运行时要用无名指抵住石章的右侧,以控制刻刀的适度冲力,防止刻刀滑出。

③收刀:要适可而止。做到胸有成竹,及时收刀,不要使刀尖超了界限,锋芒毕露。同时,还要防止因用力过猛而使刻刀冲出限度,破坏其它线条,甚至刻伤左手。用力要稳健,保持及时能放能收,行则有力,停则立止。

2、切刀法

切刀法就是在印石上用刀刃以起伏切刻的方式锲刻线条的技法。其执刀法亦同冲刀法,只是角度和方向不同而已。切刀法的起刀是先将刀刃的右角刻入印石,与印面呈四十五度角,刀柄略向右倾,刻入石面。如此反复进行,以点组成线,逐步完成印文笔画。其行刀方法,要求在注意点的基础上,将刀柄向左倾斜,使刀刃逐渐切下,使刀刃的左角贴近印石。这样,就可由点切刻连接成线条。切刀行刀时要防止切刻的点画排列不要连接得太整齐,如算盘子状,要自然错落,以达到含蓄老辣,富有金石气,又能避免锯齿形的弊病。丁敬及浙派篆刻艺术作品,主要用切刀法。

四、辅助刀法

篆刻的其它刀法,可称为辅助刀法。用这些刀法都是在冲、切刀法的基础上,以冲、切为主,偶尔辅以其它刀法。在辅助刀法中,有的是冲切刀法中的一部分,有的是冲切刀法的补充和发展。名目繁多,据前人总结,有用刀十三法或十五法之说。现将见于历代论著及经前人实践过的刀法分述如下:

1、埋刀法

辅助刀法的一种,亦称“伏刀”。用力按刀入石而起刀;沉着不轻滑浮飘而行刀;

锋藏不显露而收刀。清·许容《说篆》云:“埋刀法,笔锋藏而不露,刀法着而不浮。”

2、涩刀法

篆刻入刀有欲行不行之状,这谓"涩刀"。此法运刀时,刻刀冲破印面阻力,徐徐挣扎前进。

3、轻刀法

运刀轻举,凌厉而不凝重,但非浅率轻滑。吴让之悟得此法妙奥,从而获得逸韵自如、灵巧明快的浅刻法。

4、舞刀法

舞刀法又可叫“刺刀法”,是在冲刀法不易克服印面阻力的情况下,将刻刀向两边摇摆,用力徐徐奋力刺进。刻出的笔画线条,两边都带有芒刺,以出乎自然之上。

5、飞刀法

辅助刀法之一种,是下刀用力迅疾,运以快速果断的冲刻的方法。刻出的线条痛快淋漓。

6、覆刀法

亦称平刀法,覆是倒的意思。刀刃斜卧于印面,然后运刀,指腕齐力,向下一压,按刀入石,刻出明洁整齐的线条。

7、迟刀法

刻印时,刀刃入石较深,不能速进,谓之“迟刀”。

8、复刀法

即重复用刀之法。一刀一成,再复一刀,直到适合为止。

9、反刀法

刻印时,一刀去一刀来,谓之“反刀”。

10、挫刀法

篆刻入刀有欲行不行之状,这谓“挫刀”。此法运刀时,刻刀冲破印面阻力,徐徐挣扎前进。

11、铲刀法

用以铲平印面字底部分的残石屑,即所谓“平”。

12、单刀法

刻印时,每一笔画均用一刀刻成,谓之单刀。其中又有正刀和侧刀之分。

13、双刀法

刻印时,印文的每一笔画均用两刀刻成,谓之单刀。其中又有正刀和侧刀之分。

14、正刀法

指以刀刃之正锋入石镌刻,形同书法之中锋行笔。

15、侧刀法

指以刀刃之斜倒入石镌刻,形同书法之侧锋行笔。

16、正入法

是起刀入石方法之一种,即以刀刃之一角正锋入石而起刀。

17、侧入法

入刀法之一种,指刻印时,刀杆稍作倾斜状,以刀锋之一角侧入印石而起刀。

18、双入法

即起刀时以刀刃之双角同时刻入印石而起刀。

19、单入法

亦为起刀法之一种,即以刀刃之一角入石而起刀。

20、补刀法

刻印既成之后,用此法修饰印面。明·赵宦光《篆学指南》云:“即印之后,或中肥边瘦,或长或短、或垂或起,或左或右,修饰匀称,谓之补刀。”其法用途类同复刀,但有区别。

刀法训练

一、直线镌刻的训练

直线的镌刻是篆刻的主要刀法内容,必须多下功夫练习直线的镌刻。直线在印文中可表现横画和竖画,而横画和竖画是篆刻文字的主要笔画。因此,直线镌刻的练习就显得十分重要。直线的刻法有单刀刻法和双刀刻法。

单刀直线练习宜先用二厘米以上的石章。练习线条的长度,应长于实际印章中的线条。如果实际应用的印章为一点五厘米,印文由四字组成,那么一般印文的线长最多只有零点八厘米左右。因此,只要具备了刻二厘米以上线条的能力,那么刻实际印文的短线条就不会感到困难了。单刀直线练习时,所刻的线条应与石章的边线平行或垂直。这样平行地刻下去,印石的利用率比较高,且能达到规范训练的要求。

双刀平行线,是在刻单刀平行线的基础上进行的。既可以原单刀直线上加双刀练习,也可重新作双刀直线练习。

二、朱白文镌刻的训练

朱文线条与白文线条是相辅相成的,在刻平行线时,被刻出的直线只是白文,而剩余的是朱文线。所以,只要将原平行的直线改变一下,将平行线的两端连接起

来,就可得到朱文线和白文线。将三条朱文线中间的一条朱文线两头离边框留一条线的距离而切断,就使两边的线条变成白文线。若这条线两端不留线,而直接刻出印面之外,就变成了朱文线。

三、方折回纹线训练

方折回纹朱白文,是以四边作平行线,逐层向里内收刻。两种方法均可训练,一种是每一层均作"口"字形,各自独立,四边相连逐层缩小。另一种是作一根方折的线条逐层向里收缩。前者是若干根回纹线条组合,后者是由一根环回形线条向内的延续,也可由内向外延续。只是排列整齐,在刻成白文同时,相应的朱文线条也产生了。回纹朱白文,在朱文与白文之间,可以加以调节,即可以是粗细相等,也可以是朱文细白文粗或白文细朱文粗。最好是朱白文的粗细不同,这样便于区分,有利于熟练掌握。

四、圆转回纹朱白文训练

圆转回纹朱白文训练的方法,与方折回纹朱白文的练习相同,只是变"口"字形为圆形而已。

刀法弊病

初学篆刻者容易出现一些刀法上的弊病,必须引起重视,若不注意,起步不正,后患无穷。常见初学者易出现的弊病如下:

一、钉头鼠尾

这是初学者最常见的现象之一,主要是由于奏刀不稳,刻刀入石时用力过猛,入石太深,一下子就留下很重的刀痕。然而行刀和收刀时又腕力不足,或缺少胆略,虎头蛇尾。所以产生起刀处的线条过于粗重,而行刀、收刀的地方线条又过于纤细的结果。也有的因为入石时用力过于轻,而行刀也轻,却在收刀时不能控制用力,猛刻而形成收刀处笔画过粗,都是用力不均的结果。

二、粗细失调

这也是行刀不稳,一会儿重一会儿轻,产生的线痕时粗时细,缺少整体感。所以粗细失调的线条,如果组合在一起,就会导致十分零乱的后果。

三、支离锁碎

片面地追求古印中所谓的斑蚀剥落的效果,导致白文的支离,朱文的锁碎。这样的结果,不但不能体现古印的线条的苍劲古朴,反而连基本的刀法形迹也表现不出来。

四、粗肥臃肿

线条的挺劲与否,并不取决于线条的粗细。但初学者由于不懂得基本的道理,认为只要粗实,就能体现力度,以致于形成粗肥臃肿的刀法之弊。

五、鹤膝刻板

这种弊病常见于切刀法刻印不善而致。运刀机械切刻,便产生呆板的锯齿状刀迹。以此表现朱文与双刀白文时,线条的两侧如平行起伏,就会产生鹤膝状的恶态,

俗不忍睹,故有谓此最是篆刻刀法之大忌,必须加以避免。

用字法

用字法又称字法,是篆刻文字的变化规律和艺术处理方法,主要指篆刻文字的选择方法。文字的选择包括书体的选择和文字内容选择。印文内容包括文字和肖形。文字有各种书体,篆刻艺术主要是篆体文字,偶尔使用隶书、行书、草书、楷书等书体入印。

选字入印,要注意文字的年代差别、风格差别和书体差别。年代差别是指不同时代流行不同的语言词句和书体。古代汉语词句和现代汉语词句有很大差别,各个时代都有当时比较流行的词句。

选字入印的书体差别,是用字法的主要问题。不同时代流行不同的书体,殷商甲骨文、两周金文、秦小篆、汉隶、魏碑、唐楷以及宋元行草。所以,同一方印中,文字的书体要统一,要按前人的经验灵活对待。但因古代汉字与现代汉字有很大不同,古文字的单字数比现代少,有些古字现在已经不用,成为死文字,而现代有些新文字古代却无,因而就必须根据六书理论创造篆体字。但必须是是在古代既无篆体,又无通假的情况下才能造字,不能随意杜撰。所以,入印文字书体的选择要注意以下三点:①要结合印文内容实际选择书体;②要避免书体的混杂;

③要注意所选书体的艺术特色。

具体来讲,入印文字的书体主要有以下几种:

1、用当时流行的篆体入印

历代篆印文字,都是用当时流行的书体。玺印上的文字与铜器上的铭文相合,说明当时流行该种风格的篆体。秦印印文也与当时的刻石、诏版、权量上的文字相合;汉印印文与当时金石文字相合;魏晋六面印悬针篆印文,与魏正始三体石经中的篆书相通,说明当时都有各自的流行篆体。

2、用有自己风格的篆体入印

古代选书体入印,都有一定的倾向性,但无个性。如汉印多取秦篆,很少有选金文入印的,更无取甲骨文入印的。在现代,因无固定流行的篆体,各种篆体都有人用以入印。为了形成一定的风格,各家选字各有倾向,具有很强的个性。都喜用与自己的风格相合的篆体入印。

3、用自己仿汉印的书体入印

印宗秦汉者,历代均多。许多人以仿汉印作为篆刻学习与创作的基本功,大量仿制汉印,形成了具汉印风格的篆字,以后在创治印章时,便将这种仿汉印文字入印。

4、用篆体以外的书体入印

用篆体以外的隶书、楷书、魏碑、行书、草书等书体入印,历代就有,晋代有楷书印,五代有隶书印和行楷行,南宋有行楷印,元代有行书印和楷书印,清代篆刻家也有隶书印、楷书印。

布局,又叫谋篇,也称章法。在一方篆刻作品中,文字的组合并不是一种机械的排列,而且有其一定的规律,有一定的艺术构成,用以体现形式美。

所谓章法,就是为了表现艺术作品的主题思想和美感效果而在一定的空间内,安排和处理特定的艺术形象的关系和位置,并把个别或局部的形象有机地构成一个完美的艺术整体。艺术作品的布局,文学上叫“谋篇”,篆刻上叫“分朱布白”。

篆刻作品章法也有大章法和小章法之分,大、小不是指印章的大、小,而是指章法的层次。大章法包括小章法,小章法构成大章法,组成有机统一而和谐的艺术整体。在一方篆刻作品中,印石、印文的选择、是否制钮,是否刻边款,印石的形状、规格等各方面的总体安排和构想,都要事先考虑,做到胸有成竹。这可以算最大章法,然后才涉及印文的处理,可称为小章法。一般所讲的章法是指小章法。下面主要介绍小章法,即狭义上的章法。

1、章法原理

篆刻的章法,是在有限的印面空间里将有关文字进行合理的组织,使所表现的文字在作品中取得最佳的布局效果。篆刻作品的布局过程,就是作者表达创作思维的过程,即所谓立意。立意是作者凝聚的匠心和要表达的意境,即"必先立意,然后章法是也。"篆刻作品的"立形",必须先“立意”。

艺术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篆刻与书法类似,主要是视觉艺术,让人从视觉中受到感染,获得美的享受。篆刻的章法比较复杂,内容不同、字数不同、印形不同,其布局处理各异,但还是有规律可循的,其主要规律归纳如下:

⑴整齐均匀规律

这种章法要求线条没有粗细的变化,线条之间的距离基本一致;强调工整匀称,没有明显反差对立因素,以同类型态的线条作适度反复,给人一种秩序感和节奏感,体现了一种整齐和统一之美。

⑵对称均衡规律

这种章法要求前后、左右、上下对称,保持平衡,给人以典雅端庄的美感。

⑶离合分并

就是独具菝匠心地表现文字的造形,或改变字形,或全并印文、或分离字形,给人以强烈的装饰美感。

⑷虚实清浊规律

就是在一方印中作虚与实、清与浊的对比,产生一种互相映衬和浑厚含蓄的感觉。

⑸繁简增略

有的印文字,根据需要可将繁的简化,也可将简的增繁,使人感到有疏密参差的艺术感染力和丰富的内涵。

⑹主次偏正

就是以一部分字为主,另一部分为次,主要的部分扩大或夸张处理,以表现特定的主题。

⑺粗细强弱规律

印文字体大小和笔画线条可粗细搭配,强弱相参,产生艺术的灵动感。

⑻节奏音韵规律

通过印文的变化,有规律地重复出现某种艺术形式,给人以视觉上的快感和心理的和谐感。

⑼疏密相生规律

要求做到“疏能走马、密不容针”,疏密配合对比,给人以鲜艳夺目之感。

⑽正欹险夷规律

要求平正与歪斜,稳定了悬险相结合,给人以跌宕起伏之感。

⑾方圆曲折规律

印文的笔画线条要直与曲、方与圆并施,产生平中离奇的效果。

⑿参差穿插规律

可将印文的整个字或字的某个笔画、部件进行高低、长短、伸缩、避让处理,给人以“情投意合”之感。

篆刻的章法布局,是根据印文和印面进行构图的。前人在这方面作了很多探索和实践,形成了许多固定俗成的章法程式。纵观历代印学典籍,归纳起来,共有三十法,基本概括了前人已经尝试并获得很好艺术效果的章法程式。当然,随着印学的发展,也会有新的章法产生。

一、比法

此种方法就是将印文在疏密和朱白上形成鲜明的对比,扩大印文所占的空间矛盾,使疏者更疏,密者更密,朱者更红,白者更白,产生较强烈的对比感觉效果。如吴让之的“攘之”白文印,作者就利用这种布局方法。“攘”字本来笔画多而密,却将其所占的位置略作缩小,“之”本来笔画简单,所占的空间位置却比“攘”字大,这就形成了强烈的疏密对比,获得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二、对称法

这种方法就是使印在疏密、虚实上作对称处理。它可以有斜角对称、左右对称、上下对称、交叉疏密对称等。如郭尚先的“兰石石简”一印,就是把笔画多的“简”与“兰”二字和笔画少的“白”与“石”二字,分别作斜角对称处理,并以笔画代替边框,形成了“密不容针,宽能走马”的构图意境。

三、借用法

这是使印文中上下两字相同部分的形体相同部分不重复的一种处理方法。可以把下一个字或上一个字形体相同的部分写成“=”或“:”,以避免印文的形体重

复造成印面单调、呆板。如“叶路渊?quot;日日新又日新”一印,就采用了几处借用方法。

四、挪让法

这是打破印文笔画均衡占据印面的一种处理方法。笔画多的字,使之宽,笔画少的字,使之窄,使印文顾盼有情,向背相对,于平板中见生机。如汉印“颍川太守”,即是左右挪让。其它还有上下挪让、斜角挪让等。

五、穿插法

这也是打破印文均衡占据印面的一种处理方法。可根据字的笔画特点,空白多少,互相穿插,以达到整体的紧凑、生动、美观。如蒋仁的“小蓬莱”一印。

六、欹正法

这是以不平正来求得平正的处理方法,可以让字形东歪西扭、上俯下仰而达到“柔中带刚,活而不?quot”的艺术效果。如宁斧成的“阳刚”一印。

七、夸张法

这是故意夸大或缩小印文的一种处理方法。可以将印字的某些笔画或构件伸长或缩短,加粗或缩细,字体放大或缩小,给印面带来不板不滞的艺术效果。如齐白石的"澹容轩"一印。此法多用于单数字的印文处理。

八、连字法

连字法又称文字嵌合法,这也是对单数印文的处理方法。可将印文中的两个相邻近的笔画少的字连在一起,占据一个字的地位,以取得整齐的效果。如吴昌硕的“泰山残石楼”一印,将“泰山”二字嵌在一个字的位置上。

九、并画法

这是对多笔画印文的一种处理方法。一些笔画较多的印文,可将某些笔画作适当的合并,合并后应仍然使人看得出原来的笔意,又叫并笔。这种处理,即克服印面的繁杂呆板,又可获得含蓄的艺术效果。

十、移位法

这是对文字偏旁部首的处理方法。对某些印文,可以根据异体字的写法,将一些偏旁部首适当移位,左右结构的字可以左右对调位置或变为上下结构;上下结构的字可以上下对调位置或变成左右结构,使印面新鲜、活泼、均衡。但一定要合乎“六书”,不能随心所欲,凭空臆造。

十一、变体法

这是对重复印文的处理方法。印文中有重复的字,可以将其中的一个改用不同写法的字,以打破印文的重复雷同。但不能随心所欲地杜撰,应不超出法度为准则。如叶路渊的“日日新又日新”一印,中有三个“日”字,采用了借用和变体两种方法进行处理这三个“日”字和两个“新”。

十二、留空法

这既是对单数印文的处理方法,又是对笔画少的印文的处理方法。一些单数的印文如果不采用夸张手法来处理,就可采用此法,留出空白。一些笔画少的字,如果不宜采用挪让法,也可任其留出空白,以取得印面的虚实对比效果。

十三、借边法

这是对笔画较多而且多为包围结构的字的处理方法。可以借用边框来作为印文的靠边的笔画。

十四、代边法

这也是对笔画较多且多为包围结构的印文的处理方法。可以用印文的靠边的笔画代替边框,这些笔画即是边框,又是印文的笔画,身兼二职。

十五、增减法

这是对笔画多或少的印文的处理方法。对笔画过多的印文可以适当减少笔画,又能使人看得懂原来的字。对笔画过少的字,亦可增加笔画。但增减应有根据,不能凭空臆造。

十六、粗细法

这也是对笔画多或少的印文的处理方法。一些笔画较多的字,笔画可以略细一些,笔画过少的字,笔画可以略粗一些,但差别不宜过大。这种构图可以增加印面起伏,富有节奏感。

十七、朱白法

也称朱白相间法或阴阳相间法。这是处理印文笔画繁简的一种方法。有些印文笔画繁简悬殊过大,为了获得均衡匀的效果,将笔画繁的刻成白文,笔画简的刻成朱文。朱白相同的印文一般是对称的,或左朱右白,或上朱下白,或对角交叉朱白。这种处理方法,可以使印面朱白均衡,造成一种和谐感。

十八、边界法

这是对印面进行疏密、虚实对比和造成整体统一的处理方法。朱文印一般要加边框界格,白文印一般不加边框界格。白文印字形方正、印面饱满的一般不加边框界格;字形不方正的,印面不饱满的可加边框界格,与笔画平行的边框界格可以是残缺的,与笔画不平行的边框界格不宜残缺。

十九、图衬法

这是对印文较少而印面充足的处理方法,一般用于斋馆、别号或闲章印,也有用于姓名印的。图案衬托文字,图文并施。图案与内容的意义应尽量吻合。可将图案安排在印文的一侧、两侧或四周。这种章法处理,能使屯面含义携永,生动美观,别具一格,有较好的艺术效果和装饰趣味。

二十、均布法

这是按印文笔画的多少而平均分布笔画间距的方法。平正一路的印章常用此法,其特点是笔画多为横平竖直,笔画的间距与宜细基本相同,转弯处多作九十度角,

斜笔多作四十五度角。用此类方法刻出的印有多种不同的风格。或平实朴持,平中得韵;或方圆相济,较为流畅;或方圆适中,较为工整;或方正平均,较为板滞。

二十一、呼应法

也是空白布局的一种方法,就是留出一定的空间,互相呼应,从而产生节奏韵律感的一种方法。处理好印章的呼应,能使印章的虚实、疏密对比更明显。呼应不是简单的重复和机械的对称,而应富于变化,又能统一,富于动势,又能平衡,天然浑成。呼应可分为左右呼应、上下呼应、对角呼应、交叉呼应、错落呼应等几种。

二十二、独秀法

即在某处独自留在空间,与布局的印文作虚实强烈的对比。与呼应法的纯粹的留空法是有区别的。不同之处是呼应法即虚对虚、实对实,留空是单独留空,不需要呼应。独秀法是虚与实相对比。此法运用得当,可产生不对称的平衡和富有动势的章法。其艺术效果犹如一花独放,挺秀于绿叶丛中。如齐白石的“惭愧世人知”印。

二十三、方圆法

运用方圆线条的形式美来对印方作方中寓圆,圆中含方的处理方法,并使方、圆对比相衬,又呼应得法。可增加章法上的生趣,以救板滞之失。如古印“赵太子丞”印、“阳青已”印及“良菟”印等。

二十四、俯仰法

一字中笔画与笔画或一印中印文与印文,作成向下俯与向上仰相呼应之势,从而求得文字结构或章法布局的生动紧凑。如汉印“牙门将印”。

二十五、屈伸法

这是根据章法上的需要,而将带弧势圆转处的印文作“屈”法或“伸”法处理,屈者带方折屈曲势,伸者取直势,以求全印章法上的变化统一。作屈伸法处理印文要符合“六书”,不可随意取巧,多加屈伸,以免造成错字,弄巧成拙。如"尹未央印"中的"尹"字作屈法处理;“郝巳”印中的“巳”字作伸法处理。

二十六、大小法

这是指印文字体大小的一种处理方法,即将印文作大、小的对比处理,求得章法上的虚实疏密呼应,从而产生节奏韵律感。如吴昌硕的“陶文冲五十以后书”一印的大、小字对比,和留空错落呼应的处理,十分成功,富于节奏和韵律。

二十七、向背法

印文分别作笔势和重心作向左、背右的移动,使之产生明显的节奏和韵律感。如战国官印"都左司?quot;一印中的“”字,笔势和重心偏右,“都”字偏左,“左”字偏右。这样,右边一行印文就产生"右-左-右"作向背对比,与左边的“司马”一行印文的“右-左”作向背对应,从而产生力量的抗争和节奏感的效果。

二十八、纵横法

是根据印文结构的特点,而分别作结字上的纵向拉长和横向拉宽的夸张处理。也就是说,结字长形的多作纵向拉长,长者越长;结字扁形的多作横向拉宽,扁者越扁,使之成为“纵横交错"的"纵-横-纵"式的强烈对比。如赵之谦作的"朱志复字子泽之印信"一印。

二十九、离合法

为求得印章的疏密合意,天机别启,将章法某处作分“离”,使之结构宽展,某处作?quot;合”,使之结构团结、紧凑,从而使全印彼此制伏而统一协调。或将印文结字作离合处理,或将印文与边框作离合处理,或将印文与印文之间作离合处理。

三十、残缺法

就是为弥补章法上的疏密、轻重、肥瘦、虚实等方面的不足之处,而作残缺印面使之变化统一的方法。印章残缺的处理巧妙,运用得当,可增加章法艺术的朦胧美和古拙美。包括印文的残缺、边框的残缺。印文的残缺是指多个平行笔画并列在一起和笔画太密集时可以用残缺法补之;边框的残缺是指圆形和椭圆形的边框需作适当残缺,或指边框粗者可作残缺,或指印文靠边的平行笔画多或长者,印框可作残缺。如吴昌硕?quot;新陶书屋"一印。

印刀印刀

印刀是篆刻的主要工具。根据不同质地的印材,需采用不同的印刀。通常有以下几种印刀:

一、刻石印刀

历代印章,有刻、铸、凿、切、琢等制作方法。现在使用最多的是刻,而印材又多为石质,所以,刻石印刀成为篆刻的主要刀具。

刻石印刀分平口、斜口和尖口三种。篆刻时主要用平口印刀,偶用斜口和尖口刻石印刀。刀口又有单头和双头之分,单头是指只有一头有刀口;双头是指两端均有刀口。双头印刀有的是一头为平口,另一头为斜口;有的是两头均为平口。刀杆有长短、粗细之分。粗重的刀杆宽度一般为8毫米左右,厚度为4.5毫米左右;轻薄的刀杆宽度一般为6-7毫米,厚度为3.5毫米左右。刀杆长度一般为13-16厘米。

刻石印刀的选择,应以平口中锋单头刀(双头刀亦可),刀刃以不太锐、太钝为上乘。刀刃的税与钝,与两面开口的斜面高低成正比,开面高者较锐,开面低者较钝。刀角(刀口出锋角度)在十五度至四十五度的范围内为宜,要选用刀角大一些的印刀,便于将印刻得深厚;采用刀角小些的印刀,便于将线条刻得挺健,根据笔画需要而定。刀角太小则太锐,刻出的线条光滑、匠气,缺乏含蓄之韧劲;刀角太大则较钝,刻出的线条易破碎,缺少挺健的美感。不宜选用偏锋刀、斜口刀,只在需要时,偶尔用之。刀杆的粗破碎,缺少挺健的美感。不宜选用偏锋刀、斜口刀,只在需要时,偶尔用之。刀杆的粗细亦有讲究,粗重的刀杆,坠力大,过重者,运刀不灵活;刀杆轻薄者,轻灵便,但过轻者,又不易发力。应视印石

的硬度和印章的大小来选择刀的轻重、粗细。同书写大、小字用大、小笔一样。如果印大刀小,不易着力,有拘泥肤浅,嫩软乏力之失;若印小刀大则不易控制,会有杂出旁穿,散漫失神之弊。刻石印刀应选用白钢制作的为好,其耐磨性比使用时经常要修磨的一般中碳钢刻刀要好,经久不损。治印者要在长期的实践中模索出适合的印刀规格和性能。刀杆的长度应选择14厘米的为宜,过长者运力时易摆动,不稳定;过短者执运不便,不易使力。刀杆上可缠绕绳丝或夹上木、竹扁圆外套条子,便于把握。

二、特殊印刀

由于印材的质地不同,除石质印材以外,若要刻制其它质地的印章,则需根据印材的性质不同,选用不同的特制印刀。因印材的质地种类繁多,所以印刀也多,现将常见特殊的印刀选介如下:

1、刻木、竹、牙、角印刀。

刻木、竹、牙、角等质地较松韧的印章,虽可用角小锐刃的刻石印刀代之,但仍不能运用自如。所以,应选用专制的斜口偏锋刀,因木、竹、牙、角质地松散而坚韧,刀刃需磨锐,才便于使用,易于着刀。刻这类印章,要加用弧形净底刀净底或使用木印床固定印体。

2、刻水晶、玛瑙、翡翠印刀。

用这类印材制印,以采用金刚石刻刀为好。多刻白文印,用捏拳式冲刀徐徐划出印文,再用钨钢刀刻镌,加以深化,最后完成印文,或用锤子轻錾。金刚石刻刀的磨法是将金刚石坚镶于8号铜丝一端,再将铜丝装在一手捏的木柄上磨制面民,也可用玻璃刀磨去铁件前端代用。

3、切玉印刀。

切玉印刀一般刀全长约30厘米。为便于发力,需装有刀柄。刀杆为正方体,刀口为正方体,刀口焊接钨钢,磨平刀口,用四个九十度尖角切刻玉质印材。刻时将玉印固定于印床上,将印床固定于桌面,用双手握紧刻刀,用刀之一角猛切,一切不成,再复一刀。也可握在手上,顶在垫橡皮的桌上,用钨钢刻石印刀用力向外猛刻,一切不成再复刀,以致刻成为止。用此法比较简便。

4、凿金属刀。

刻金、银、铜、铁、铅印可使用钨钢、白钢刻石印刀,猛力往外冲刻而成,也可采用专制的钨钢刻刀(或在刀口焊接钨钢),将金属印固定在金属印床上,用锤子锤凿而成。其印刀刀身约6厘米,厚约3毫米,刀的现金头宽度约2毫米,中间宽约5毫米,磨成刀角小的单面刀口,称为"钢錾"。需备数把以换用。

综上所述,可用不同的钢材制成不同性能的印刀,来刻不同的印材。钨钢(学名硬质合金)刀可用来刻玉、铜、铁印。白钢(学名高速工具钢)刀宜刻石、铜印。高碳钢(学名高碳工具钢)刀易刻水晶(最硬)、玛瑙、翡翠等印。反之,则不易受刀。刻印时,还需灵活变通,变换硬度不同的刻刀。要根据质地不同的印材和文字的要求选择不同规格和性能的刻刀。

一、瓷碟

壁画材料与工艺

壁画材料与工艺 课程负责人:李伟开课部门:出版印刷与艺术 编写时间:2010年5月 一、课程内容简介 壁画材料与工艺课程是公共艺术专业重要的专业课程。学生通过理论学习与实践,不仅可以认知多种材料在壁画艺术中的审美趣味与表现力,还能在研究材料语言的过程中增强其动手能力。壁画材料工艺课分为理论课程与实践操作课程两部分。理论课有:壁画绘制制作工艺,程序与材料选择,浮雕、工笔线描;实践操作课程有:湿壁画、马赛克镶嵌、陶瓷工艺、磨漆工艺、沥粉贴金、彩绘工艺等。 二、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公共艺术专业学生学习东西方传统壁画的材料与工艺及制作方法基础上,建立个人审美创作表达,并提倡艺术品应该是为大众所接受的雅俗共赏的艺术,促进公众审美趣味的不断提高。学生通过对壁画材料与工艺的学习,可以用传统和现代媒介来表达对壁画艺术的认识。能够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与时代紧密结合的壁画艺术作品。 三、教学方式 本课程以大量东西方壁画资料配合理论讲解、以壁画工艺实践为基础,并结合课堂讨论、互动对话、实地参观、实践指导等多种教学方式。把欧洲传统与现代的绘画技法及观念与中国传统与现代的壁画、雕刻、绘画、民间工艺等多方面的创作技法和观念相结合,更重视“现代重构”这一环节,培养学生综合全面的艺术技能及修养。并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运用壁画的传统与当代表现手段来表达自己的艺术观,丰富自己的创作方法。 四、学时分配 五、教学内容与要求 (一)理论教学 第一章:壁画发展史及材料选择与特点

1. 壁画的历史发展及作品赏析 对中国古代壁画及西方壁画传统材料与工艺分析,以及各自艺术魅力与特点介绍。 2.壁画的工具材料制作流程。 对壁画的绘制流程与材料表现进行系统介绍。 第二章:壁画的制作方法 通过完成壁画制作工艺作方法,介绍较全面的壁画制作的理论基础及操作技能知识;使学生掌握三 种以上的壁画工艺材料制作方法及表现技法。 第三章:壁画的材料与表现。 以现代大型公共艺术设计为出发点,培养学生全面的壁画及公共艺术设计创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通过学习各种壁画材料工艺,了解研究不同材料在表现不同题材以及在不同环境中的表现力。(二)实践环节 六、考核与成绩评定 平时考勤占10% 平时成绩占35% 考试成绩占55%。考试为:壁画缩比例稿作品两张。 考试成绩以最后作品完成效果为标准,具体量化标准如下:作品立意,构造,色彩关系,材料工艺特点体现,作品的完整性。 七、教材及参考资料 无 2、参考书 艺术家画册以及展览文献 3、实验/上机指导书 自编,使用综合艺术材料实验室.遵守实验室各项规章制度,注意工具操作安全。 4、其它 东西方优秀的当代艺术作品画册及相关资料。

网络经济概论

《网络经济学》期中作业 使用班级:10电子商务48 任课老师:任星羽 一、选择题 1、在评介网络经济发展程度的指标中,哪个指标尤为显著(非常明显)() 最能体现网络经济的发展程度。 A、网络基础设施 B、网络应用 C、网络中介 D、电子商务 2、网络生产力产生的内在动力是()。 A、当代人类需求的质的飞跃 B、科学技术的综合化 C、全球的产业革命何产业结构的调整 D、世界经济一体化和竞争的加剧 3、网络生产力产生的基础条件是()。 A、当代人类需求的质的飞跃 B、科学技术的综合化 C、全球的产业革命何产业结构的调整 D、世界经济一体化和竞争的加剧 4、网络经济时代的生产力特征主要体现在()。 A、以人力作为生产工具 B、以动力作为生产工具 C、以智能作为生产工具 D、以物质和能量作为生产工具 5、网络生产力的物质技术基础和标志是()。 A、土地 B、机器 C、能源 D、网络 6、网络生产力的本质是() A、信息 B、知识 C、智能 D、信息化网络 7、下列那个不是网上银行:( )。 A. 在线银行 B.上网银行 C.电子银行 D.网络银行 8、网络经济注意力瓶颈的解决途径是: ( )。 A.网络经济应向“傻瓜化”方向发展 B.实现商流、物流、信息流动和谐统一 C.提供搜索引擎服务 D.同一全世界的语言 9、网络经济的核心是: ( )。 A. 创新 B. 网络技术 C. 观念 D.充分的信息 10、网络经济的梅特卡夫定律是: ( )。 A. 网络的规模等于网络结点数的平方 B. 网络的价值等于网络数的平方 C. 网络的价值与网络结点数的平方成正比 D. 网络的价值与网络结点数的成正比 二、名词解释 1、主观稀缺性 2、摩尔定律(Moore’s Low) 3、梅特卡夫法则

壁画创作的过程

壁画创作的过程 画工在壁画上创作画稿,“行话”叫做“摊活儿”(把工作摊开的意思),开始时,把绘制的故事,例如:“佛本生故事”、“法华经变”“普门品”等,用木朽子(一种用细柳条烧成的细炭条)直接在壁面上起稿,一手持炭条,一手持手帕,随画随改,随着画师的丰富的想象力,把人物故事,一幕一幕的展开,摊完后,统观一下全局,小有修改,就开始落墨。“落墨”即勾线,由高手画工担任这一任务,按照炭条的轮廓勾墨线,遇有需要修改之处,在勾线过程中改正过来。着色,行话叫”成活儿”,画工有句谚语叫”一朽,二落,三成管”,用现代语说,就是第一步起稿,第二步勾线,第三步着色。着色的第一阶段,由主稿画师按照画面情节规定整个墙面的总体构图的布局和色调,根据主题人物和情节的需要,决定色彩调子的安排。这一工序很重要,它是决定壁画色调气氛全局的关键,及整个壁画的艺术效果的综合。 壁画内容浩繁,构图宏大,一铺大壁画常常需要很多人同时参加绘制,基于这种需要,主绘画师就要统观全局,规定题材内容所应配备的色彩,把国面上的人物,注明着色“代号”便于使协助绘画的画工有所遵循。 所谓“代号”,是代表一种色彩的符号,譬如“红”色用“工”字代替,绿色用“六”字代替,这些简化了的符号是为了省去写繁体字的时间。这些“代号”是:工红,六绿,七青,八黄,九紫,十黑,一米色(米黄)、二白青、三香色(茶褐色)、四粉红(玫瑰红)、五藕荷(紫色)。主绘画师按照不同人物地位的需要,用

代号分别注明在已句好墨线入物上,例如画中人衣服需要涂蓝色,便注上一个“七”字,如是浅蓝,注上“二七”(即稍浅的意思),再浅的蓝,就注上“三七”(更浅的意思)。如果深绿注上一个“六”字,再浅注上“二六”,再浅注上”三六”, 深红注上”大工”,正红注”工”字,浅红注“二工”......,如此类推。助理画工便可按照“代号”把各种不同的色彩分别涂上去,这样免得每-部分或每一个人 物的色调都去问师付,画工们把这种办法叫做“流水作业”。 民间绘画的特点,是线条明快,颜色鲜明,看起来爽朗鲜艳,很少使用泥泞灰暗的调子,这一点和地理环境、欣赏习惯有关。基于此,民间壁画使用的色彩,多用纯色(即正红、正绿等色),“间色”占次要位置。由于这一需要,多采用平涂的手法,平涂后,在衣褶或其它纹理处略加烘染,用以表现物象的凹凸感,但这种“凹凸感”不同于油画光暗面,它是在重“装饰风”的,只要色彩能够鲜明的衬托出主题的效果,“凹凸感”对于中国画来说是次要的。衣褶经过烘染之后,再用“同类色”在线描上重勾勒一次,叫做“勒”,又称“勾勒”。“勾勒”可以使物象更加爽朗、突出,增强形象的感染力。为了增强壁画辉煌富丽的气氛,还有“贴金”,“立粉”这一工序。 如武将的盔甲、武器,文官的玉带,鞍马仪仗的金饰部分,采用“立粉”,“贴金”的手法,更能增加富丽堂皇的效果。关于人物画颜面的画法,画工们叫做“开脸”。古代壁画中画脸多用“斡染法”,技巧很有深度,费工的”面相”,有七开七染法,使面部有园挥逼真的效果。

干膜技术性能应用全方位分析与介绍

干膜技术性能应用全方位分析与介绍 印制电路制造者都希望选用性能良好的干膜,以保证印制板质量,稳定生产,提高效益。近年来随着电子工业的迅速发展,印制板的精度密度不断提高,为满足印制板生产的需要,不断有推出新的干膜产品,性能和质量有了很大的改进和提高。 使用干膜时,首先应进行外观检查。质量好的干膜必须无气泡、颗粒、杂质;抗蚀膜厚度均匀;颜色均匀一致;无胶层流动。如果干膜存在上述要求中的缺陷,就会增加图像转移后的修版量,严重者根本无法使用。膜卷必须卷绕紧密、整齐,层间对准误差应小于1mm,这是为了防止在贴膜时因卷绕误差而弄脏热压辊,也不会因卷绕不紧而出现连续贴膜的故障。聚酯薄膜应尽可能薄,聚酯膜太厚会造成曝光时光线严重散射,而使图像失真,降低干膜分辨率。聚酯薄膜必须透明度高,否则会增加曝光时间。聚乙烯保护膜厚度应均匀,如厚度不均匀将造成光致抗蚀层胶层流动,严重影响干膜的质量。一般在产品包装单或产品说明书上都标出光致抗蚀层的厚度,可根据不同的用途选用不同厚度的干膜。如印制蚀刻工艺可选光致抗蚀层厚度为25m 的干膜,图形电镀工艺则需选光致抗蚀层厚度为38m 的干膜。如用于掩孔,光致抗蚀层厚度应达到50 m。 当在加热加压条件下将干膜贴在覆铜箔板表面上时,贴膜机热压辊的温度105土10℃,传送速度0.9~1.8米/分,线压力0.54公斤/cm,干膜应能贴牢。 感光性包括感光速度、曝光时间宽容度和深度曝光性等。感光速度是指光致抗蚀剂在紫外光照射下,光聚合单体产生聚合反应形成具有一定抗蚀能力的聚合物所需光能量的多少。在光源强度及灯距固定的情况下,感光速度表现为曝光时间的长短,曝光时间短即为感光速度快,从提高生产效率和保证印制板精度方面考虑,应选用感光速度快的干膜。 干膜曝光一段时间后,经显影,光致抗蚀层已全部或大部分聚合,一般来说所形成的图像可以使用,该时间称为最小曝光时间。将曝光时间继续加长,使光致抗蚀剂聚合得更彻底,且经显影后得到的图像尺寸仍与底版图像尺寸相符,该时间称为最大曝光时间。通常干膜的最佳曝光时间选择在最小曝光时间与最大曝光时间之间。最大曝光时间与最小曝光时间之比称为曝光时间宽容度。

网络经济学重要知识点

选择填空题 1、新经济辨析:1980年托夫勒提出后工业经济;1982年奈斯比特提出知识经济; 1986年福莱斯特提出高技术经济;1990年联合国提出信息经济;1996年ODBC 定义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1996年商业周刊提出新经济;1998年版世界银行《世界发展报告》定名为《发展的经济》;90年代后期IT作为互联网技术基础成为新经济的代名词。 2、网络经济的物质基础—信息高速公路; 网络经济的技术基础—Internet技术; 网络经济赖以发展的根基—企业信息化; 3、网络按连接方式分为:实体网络和虚拟网络。 网络按节点的传输方式分为:双向网络和单向网络。 4、 名词解释 1、网络经济:网络经济是建立在现代信息网络基础之上的,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以知识、信息为核心生产要素的社会化了的全球直接经济形态。 2、保留价格:某人愿意为某产品支付的最高价格通常被认为是此人的保留价格。 3、边际消费者效用递减:在价格不断调低的过程中,后进入市场的消费者总比已经购买此产品的消费者具有更低的保留价格,对该产品的效用评价更低。 4、协同价值:当新的用户加入网络时,老用户从中获得的额外价值,协同价值取决于网络规模。 5、自有价值:在没有别的使用者的情况下,产品本身所具有的那部分价值。 6、网络外部性:一个产品对用户的价值随着采用相同产品的用户增加而增大时,就出现了网络外部性。 7、梅特卡夫法则:网络价值的大小以网络节点数平方的速度增长。 8、需求方规模经济:需求个体的效用随着需求方数量的增多而增大。 9、数字产品:特指在网络经济中交易的可以被数字化,即编码成一段字节,并且可以通过网络来传播的事物。 10、长尾理论: 11、临界容量:维持均衡的最小网络规模。 12、正反馈:描述的是一个强者更强弱者更弱的过程。 13、负反馈:描述的是一个强者走向衰弱而弱者逐渐强大的过程。 14、马太效应:指好的愈好,坏的愈坏,多的愈多,少的愈少的一种现象。 15、锁定: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从一个系统(可能是一种技术、产品或标准)转换到另一个系统的转移成本大到转移不经济,从而使经济系统达到某个状态之后就很难退出,系统逐渐适应和强化这种状态,从而形成一种选择优势把系统锁定在这个均衡状态。 16、路径依赖:表示即在一个自愿抉择和个人利益最大化行为为特征的世界中,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次要的或暂时的优势(如一些技术、产品或是标准),或是一个看似不相干的事件都可能对最终的市场资源配置产生重要而不可逆转的影响。 17、转移成本:是用户从一个产品转换成另一个产品,或者从一个网络转换成另外一个网络所需要承担的成本。 18、进入壁垒:是影响市场结构的最关键因素之一,是非完全竞争市场结构存在的根本条件。

水处理技术之7种膜技术简介

水处理技术之7种膜技术 膜分离技术被公认为是目前最有发展前途的高科技之一。膜分离技术是以选择性多孔薄膜为分离介质,使分子水平上不同粒径分子的混合物/溶液借助某种推动力(如:压力差、浓度差、电位差等)通过膜时实现选择性分离的技术,低分子溶质透过膜,大分子溶质被截留,以此来分离溶液中不同分子量的物质,从而达到分离、浓缩、纯化目的。 近些年来,扩散定理、膜的渗析现象、渗透压原理、膜电势等研究为膜技术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膜分离技术日趋成熟,而相关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也使得膜的实际应用已十分广泛从环境、化工、生物到食品各行业都采用了膜分离技术。 迄今为止,水处理的膜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 (1)反渗透(RO)膜技术。 反渗透(又称高滤)过程是渗透过程的逆过程,推动力为压力差,即通过在待分离液一侧加上比渗透压高的压力,使原液中的溶剂被压到半透膜的另一侧。反渗透技术的特点是无相变,能耗低、膜选择性高、装置结构紧凑,操作简便,易维修和不污染环境等。 (2)纳滤(NF)膜技术。 纳滤技术是超低压具有纳米级孔径的反渗透技术。纳滤膜技术对单价离子或相对分子质量低于200的有机物截留较差,而对二价或多价离子及相对分子质量介于200-1000的有机物有较高脱除率。纳滤膜具有荷电,对不同的荷电溶质有选择性截留作用,同时它又是多孔膜,在低压下透水性高。 (3)微滤(MF)膜技术。 微滤膜是以静压差为推动力,利用筛网状过滤介质膜的筛分作用进行分离。微滤膜是均匀的多孔薄膜,其技术特点是膜孔径均一、过滤精度高、滤速快、吸附量少且无介质脱落等。主要用于细菌、微粒的去除,广泛应用在食品和制药行业中饮料和制药产品的除菌和净化,半导体工业超纯水支配过程中颗粒的去除,生物技术领域发酵液中生物制品的浓缩与分离。 (4)超滤(UF)膜技术。 超滤是以压差为驱动力,利用超滤膜的高精度截留性能进行固液分离或使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物质分级的膜分离技术。其技术特点是:能同时进行浓缩和分离大分子或胶体物质。与反渗透相比,其操作压力低,设备投资费用和运行费用低,无相变,能耗低且膜选择性高。在食品、医药、工业废水处理、超纯水制备及生物技术工业领域应用较广泛。 (5)电渗析(ED)膜技术。 电渗析是一个电化学分离过程,是在直流电场作用下以电位差为驱动力,通过荷电膜将溶液中带电离子与不带电组分分离的过程。该分离过程是在离子交换膜中完成的。主要应用于海水淡化,苦咸水脱盐,海水浓缩制盐,乳精、糖、酒、饮料等的脱盐净化,锅炉给水、冷却循环水软化,废水中高价值物质回收与水的回用,废酸、废碱液净化与回收等。 (6)双极膜(BPM)技术。 双极膜是由阴离子交换膜和阳离子交换膜叠压在一起形成的新型分离膜。阴阳膜的复合可以将不同电荷密度、厚度和性能的膜材料在不同的复合条件下制成不同性能和用途的双极膜。主要应用于酸碱生产、烟道气脱硫、食盐电解等。 (7)渗透蒸发(PV)膜技术。 渗透蒸发是一个压力驱动膜分离过程,它是利用液体中两种组分在膜中溶解度与扩散系数的差别,通过渗透与蒸发,达到分离目的的一个过程,其设备投资和运行费用较低。近年来,对渗透蒸发技术的研究虽然进展很快,但它单独使用的经济性并不好。 【广州奥凯环保科技水处理设备公司采编】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上探索宇宙教学设计

《4. 探索宇宙》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知道太阳系、银河系及宇宙的关系,了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史,了解人类走出地球的历史,知道一些重要的探测宇宙的工具,意识到人类对太空的认识随技术的发展而深化。 2、过程与方法目标:能够通过收集资料的方式了解人类观测太空的历史,会制作多级火箭模型,能够收集有关运载火箭、人造卫星、行星探测器及航天飞机的图片和资料。搜集人类的航天灾难故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到人类探索太空的自豪感,体会到科学家和宇航员在宇宙探索中前赴后继的献身精神,从中国宇航事业的发展中体会到一种民族的自豪感和民族的尊严。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有关宇宙的图片、照片、录像资料、文字资料,并将其整合成网络课件。 学生准备:课前通过各种有效的渠道收集有关宇宙的信息。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 在我们生活着的地球之外,是一个广阔无边、无始无终的世界,被称为“宇宙”。宇宙里的许多奥秘在等着我们去探索,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些宇宙的知识,进行“探索宇宙”的活动。课件展示星空的图像和太阳系的有关图片,学生利用百度搜索图片,浏览关于宇宙的图片。 二、引导经历人类观察、探索宇宙的过程 1、了解古人对宇宙的探索和向往。 (1)讨论:在没有先进观测仪器的远古时代,人们是怎样认识宇宙的? (2)自古以来,人们对浩瀚的宇宙充满了好奇与幻想,在科学技术不发达的远古时代,人们通过编造一些神话传说来寄托他们的向往和追求。 (3)神话故事:盘古开天辟地、嫦娥奔月、女娲补天、夸父逐日等,说明古人对天地产生最初的思考,看到月亮上明暗相间的阴影,看到天空中日月星辰的分布,看到太阳的东升西落,对光明的向往。百度搜索有关这些神话故事的介绍。

膜分离技术应用综述

膜分离技术应用综述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

《食品科学概论》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膜分离技术应用综述 学 院 :生物工程学院 专 业 :食品科学与工程 年级班别 :09级一班 学 号 :10122 学生姓名 :齐莹 学生 指导教师 :陈清禅 2011年 5 月 24 日 JINGCH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膜分离技术应用综述 齐莹 10122 摘要综述膜分离技术的特点、种类及分离机理,介绍国内外膜分离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现状,同时指出该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选用更佳的膜材料以及多种膜分离技术联用是其今后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膜分离技术微滤超滤食品工业 膜分离是在20世纪初出现,上世纪60年代后迅速崛起的一门分离新技术。膜分离技术由于兼有分离、浓缩、纯化和精制的功能,又有高效、节能、环保、分子级过滤及过滤过程简单、易于控制等特征,因此,目前已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生物、环保、化工、冶金、能源、石油、水处理、电子、仿生等领域,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已成为当今分离科学中最重要的手段之一。据统计,膜销售每年以14%~30%的速度增长,而最大的市场为生物医药市场[1] 。 1膜分离的简介 1. 1 膜的定义 膜是一种起分子级分离过滤作用的介质,当溶液或混和气体与膜接触时,在压力下,或电场作用下,或温差作用下,某些物质可以透过膜,而另些物质则被选择性的拦截,从而使溶液中不同组分,或混和气体的不同组分被分离,这种分离是分子级的分离。 1. 2 膜的种类 分离膜包括:反渗透膜(0. 0001~0. 005μm) ,纳滤膜(0. 001 ~0. 005μm) 超滤膜(0. 001 ~0. 1μm) 微滤膜(0. 1~1μm) 、电渗析膜、渗透气化膜、

《网络经济学》复习提纲

《网络经济学》课程(全校任选课)复习提纲 第一章网络经济与网络经济学概述 一名词解释 网络经济 二简答题 1 网络经济给当今社会经济系统带来哪些方面的变化。 2 网络经济的特征。 3 从宏观、中观、微观角度分析网络经济的内涵。 第二章数字产品及其供给 一名称解释 数字产品数字化产品网络外部性摩尔定律正反馈机制(效应) 负反馈机制临界点临界容量赢家通吃转移成本锁定路径依赖安装基础 二简答题 1 网络经济中信息与数字产品的边界如何确定。 2 数字产品的物理特征如何。 3数字产品的三大规律是什么。 4 数字产品的成本结构有哪些特点。 5数字产品的经济特征是什么。 6 数字产品的供给曲线如何,如何理解其经济内涵。 7 分析网络经济正反馈中的市场均衡(图示分析),说明为什么网络经济下不是价格影响供求,而是供求对价格产生更大影响。 8 图示说明某种数字产品的正反馈发展过程。 9 分析网络经济的正反馈效应对产品市场、网络企业、政府行为等产生的影响。 第三章数字产品需求 一名词解释 梅特卡夫法则(定律)外部性网络外部性(或网络效应)直接网络外部性间接网络外部性互补产品软件—硬件范式 二简答题 1 网络外部性的特征. 2网络外部性的分类。 3 数字产品的价值如何构成。 4 数字产品在网络外部性影响下的需求曲线如何。 5 数字产品的需求函数及需求曲线图示如何(理解其经济含义)。 第五章网络经济企业微观运营管理 一名词解释 知识管理产品差异化 二简答题 1网络企业进行知识管理的策略有哪些。 2 数字产品差异化的方向有哪些。 3 数字产品差异化的策略有哪些。 4 数字产品定价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第六章网络企业的市场竞争策略

《探索宇宙》科学教学设计

《探索宇宙》科学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探索宇宙》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五单元教学内容。本单元由《太阳家族》《神秘星空》《探索宇宙》《未来家园》4课组成,是小学阶段学生认识宇宙和地球的一个总单元,主要研究太阳系、银河系的组成及大小、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构建未来家园的梦想等方面的相关内容。《探索宇宙》又作为一课时内容,具有一定的总结性和拓展延伸性。本课主要是通过望远镜和航天技术的发展两条主线,引领学生了解人类认识、探索宇宙空间的历程。 二、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太阳、八大行星、太阳系、银河系、宇宙这些名词并不陌生,但对于宇宙空间并没有一个完整的认识体系。而且这些内容离他们又很遥远,让他们无法直接看到又难以理解,所以建立一个清晰的知识体系有些难度,但学生对于宇宙的奥秘好奇和探索的欲望是非常强烈的。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知道了地球的结构特点、地表的变化、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及太阳的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将研究的视角延伸到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乃至整个宇宙,拓展学生认识的空间,形成对宇宙的宏观认识,激发学生探索宇宙、热爱科学的欲望。 三、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会查阅、整理从书刊及其他途径获得的科学资料;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研究结果;能倾听和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和评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乐于交流与合作;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意识到科学技术对人类与社会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科学知识:了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史;知道一些重要的探测宇宙的工具,意识到人类对太空的认识随技术的进步而深化和拓展;意识到人类为了探索宇宙奥秘付出的艰辛;关注我国空间技术的最新发展。 四、教学重点:学生认识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史,意识到人类对天空的认识随着 技术的进步而深化和拓展的学习活动。

最新-网络经济学发展概述 精品

网络经济学发展概述 随着网络经济的蓬勃发展,对网络经济学的研究也日益成为一个热门的领域。 但是,直到目前为止,仍然没有形成一个有机的研究体系,多种相关的研究内容和相似的学科名称并存,容易造成混淆和误解。 本文试图通过对国外有关领域研究现状的概述和分析,向读者提供一个较为清晰的研究脉络,为进一步的网络经济学探讨奠定基础。 以为基础结构的网络经济的发展,引出了许多技术上和经济学上的问题。 直到目前为止,许多关于互联网发展和网络经济的研究工作都是围绕技术进步展开的,其焦点集中在网络工具和机制的设计上。 但随着网络经济的深入发展,无论是互联网本身的进一步成长,还是网上经济活动的开展,都需要经济学原理的解释和指导。 今天,与网络经济相关的经济学正在成为一个热门的研究领域。 尽管如此,至今网络经济学尚未形成一个有机的系统。 在国外,经济学家们对涉及互联网和网络经济发展的不同领域进行了相当深入的研究,名称常常重复,而实际的研究范围则有所交叉,但又各有侧重。 由于网络经济本身仍然处在发展的过程当中,至今没有人对这些术语作权威的规范。 这样,在使用中,人们常常不加区别地使用这些术语,这无疑给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都造成很大的困难。 因此,在进行网络经济学的基本分析之前,我们的重要工作之一,就是澄清不同内容的网络经济学之间的关系,并对它们加以界定。 一、早期的网络经济学 早在今天的网络经济或者说是数字经济出版之前,在经济学中就已经出现了网络经济学这一学科,有时也被人称作网络产业经济学,它实际上一直被划归在通信经济学的范畴中,其中包括对电信、电力、交通公路、铁路和航空等基础设施行业的经济学研究。 之所以被称为网络经济学,是因为这些行业共同具有网络式而非垂直,亦称纵向相关的经济结构特征。 这类的网络经济学主要研究与有限资源的最优配置相关的经济学问题及相

膜分离技术概述

膜分离技术概述 天然色素应用技术推广实验室 膜分离(Membrane Separating)是利用天然或人工制备的具有选择透过性膜,以外界能量或化学位差为推动力对双组分或多组分的溶质和溶剂进行分离、分级、提纯和浓缩的方法。膜分离法可以用于液相和气相,对液相分离,可以用于水溶液体系、非水溶液体系以及水溶胶体系。膜分离技术由于省能、高效、简单、造价低、易于操作,可代替传统的分离技术(如精馏、蒸发、萃取、结晶等过程),所以是对传统分离方法的一次革命,被公认为20世纪末至21世纪中期最有发展前景的高技术之一。 膜分离过程的发展概况 膜分离技术研究应用虽有上百年时间,但是由于制膜的技术所限,在工业中应用还仅一、二十年的时间。目前膜法除大规模用于各种水处理外,还在食品工业、医药工业、生物工程、石油、化学工业、核工业等领域得到应用。全球已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0多个科研机构从事膜技术研究和应用开发,已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边缘学科和新兴产业,并正逐步地有针对地代替目前的一些传统分离净化工艺,而且朝反应-分离耦合、集成分离技术等方面发展。据报道,1998世界膜产品市场销售额已超过440亿美元,且以14%~30%的年增长速度在发展。膜产业将是21世纪新型十大高科技产业之一。 在膜分离技术中,微滤、超滤、反渗透和电渗析分离过程已较为成熟。这些膜过程的应用比大概为:微滤35.71%;反渗透13.04%;超滤19.10%;电渗析3.42%;气体分离9.32%;血液透析17.70%;其他1.71%。 膜分离技术特点 膜分离与传统的分离技术(蒸馏、吸收、吸附、萃取、深冷分离等)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1>膜分离过程不发生相变化,耗能少,可以保持物质的原态、特别适合热敏性物质,如酶、果汁、某些药品的分离浓缩、精制等。 <2>膜分离技术不耗化学试剂和添加剂,不会因此而污染产品; <3>膜分离通常是一个高效的分离过程,目前已广泛的应用与盐水与海水淡化、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的净化、溶质的浓缩与分离过程。 <4>膜分离设备本身没有运动部件,工作温度在室温附近。它的操作十分简单,从开动到得到产品的时间很短,可以在高频的启、停下工作。 <5>膜分离设备的体积比较小,占地较少,通常可以直接插入已有的生产工艺流程,不需要对生产线进行大的改变。 膜分离过程的原理及分类 在膜分离过程中,由于膜具有选择透过性,当膜两侧存在某种推动力(如压力差,浓度差,电位差等),原料侧组分选择性地透过膜以达到分离提纯的目的。实际中物质通过膜的传递极为复杂,不同的膜过程使用的膜不同,推动力不同,其传递机理也不同。 膜分离过程按其分离对象可分为气体(蒸汽)分离和液体分离。按其分离方法可分为反渗透法(RO)、纳滤(NF)、超滤(UF)、微滤(MF)、电渗析(ED)、气体分离(GS)和渗透蒸发(PV)以及与其它过程相结合的分离过程,例如:,膜蒸馏、膜吸收、膜萃取等。由于本论文中用超滤膜对红花提取液进行了分离、纯化的初步探讨,下面就超滤过程做简单介绍。超滤 超滤膜技术的发展现状 超滤膜过程是根据体系中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和形状,通过膜孔的筛分、吸附等作用,

网络经济学312672469

网络经济学312672469

第一节概述 一、生产要素的价格 二、生产要素需求的特点 一、生产要素的价格 土地的价格:地租 劳动的价格:工资 资本的价格:利息。 企业家才能的价格:利润。

二、生产要素需求的特点 1、引致需求 产品市场:需求—消费者,供给—生产者 要素市场:需求—生产者,供给—消费者 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是从消费者对产品的直接需求中派生出的,生产要素的需求是所谓“派生”需求(Derived demand)或“引致”需求。 2、共同性 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是共同的、相互依赖的需求。厂商对某种生产要素的需要不仅取决于该生产要素本身的价格,而且也取决于其他生产要素的价格。 第一节厂商使用生产要素的原则 (一)使用要素的“边际收益” (二)使用要素的“边际成本” (三)厂商使用要素的原则(厂商均衡/ 利润最大化)

完全竞争要素市场特征: 完全竞争厂商:只有同时处于完全竞争产品市场和完全竞争要素市场中的厂商; 完全竞争要素市场特征: 要素供求双方人数很多; 要素没有任何差别; 要素供求双方具有完全信息; 要素可充分自由地流动。 假定:完全竞争厂商只使用一种生产要素,生产单一产品,追求利润最大化。 一、使用要素的“边际收益” 所谓要素的边际收益,即增加一个单位的生产要素投入所带来的产出增量给厂商带来的收益增量。 1、完全竞争市场使用要素的边际收益——边 际产品价值VMP 2、完全竞争厂商的边际产品价值曲线 3、一般厂商使用要素的边际收益——边际收 益产品MRP

1、完全竞争市场使用要素的边际收益 在产品市场上,收益只被看成是产量的函数而与生产要素无关。但在要素市场上,由于产量本身又是生产要素的函数,收益可以看成是生产要素的函数。 P Q Q TR ?=)(P L Q L TR ?=)()(边际产品价值VMP 表示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厂商增加使用一个单位要素所增加的收益。 注意:边际产品价值VMP 与产品的边际收益MR 的区别——产品的边际收益MR 通常是对产量而言,边际产品价值VMP 是对要素而言。 P MP dL P L Q d dL L dTR VMP ?=? ==] )([)(

网络经济学

《网络经济学》课程第1-3章自我学习复习题 教材:《网络经济学》胡春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 第一章网络经济、数字产品及其供给 一名称解释 1.数字产品 答:数字产品是被数字化的信息产品,信息内容基于数字格式的交换物。 2.数字化产品 答:数字化产品(digitalized product)是指包含有数字化格式的交换物,包括所有被数字化的商品或服务。数字化产品包括有形数字产品和形数字产品。 3.网络外部性 答:1.根据梅特卡夫法则和正反馈现象性质,产品供应量大,产品对消费者的吸引力就大,产品的价值也就大,价格就可以较高。相反,消费者对低市场规模的产品只愿意出较低的价格。当一种产品对用户的价值随着采用相同产品或可兼容产品的用户增加而增大时,就出现了网络外部性。2.网络效应的雏形是网络价值,其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网络自身的系统性、网络内部信息流的交互性和网络基础设施长期垄断性当市场参与者不能把网络效应内化(Internalization),网络效应就可以被称为网络外部性。 4.摩尔定律 答:.摩尔定律:指计算机硅芯片的功能每18个月翻一番,而价格以减半数下降;它揭示了信息技术产业快速增长的发动机和持续变革的根源。 5.正反馈机制 答:指在信息活动中由于人们的心理反应和行为惯性,在一定条件下,优势一旦出现,就会不断加剧而自行强化,出现滚动的累积效果。强者恒强,富者愈富。 6.负反馈机制 答:指在信息活动中由于人们的心理反应和行为惯性,在一定条件下,劣势一旦出现,就会不断加剧而自行强化,出现滚动的累积效果。弱者恒弱,贫者愈贫。 7.临界点 答:临界点指的是数字产品经过一个长的引入期后,到达的一个产品数量点,超过这个点会导致强者愈强,弱者愈弱。 8.临界容量 答:临界容量指的是数字产品经过一个长的引入期后,到达的一个产品数量值,超过这个值会导致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状况,这个值就是临界容量。 9.赢家通吃 答指在信息活动中由于人们的心理反应和行为惯性,在一定条件下,优势一旦出现,就会不断加剧而自行强化,出现滚动的累积效果。强者恒强,富者愈富。 10.转移成本 答:承担违约的风险,生产率的损失,失去现有供应商的支持,进行设备更新,学习新系统,将数据库内数据转换为新格式,随着数据的积累而上升的产品转移活动 11.锁定 答: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从一个系统(可能是一种技术、产品或是标准)转换到另一个系统的转移成本大到转移不经济,从而使得经济系统达到某个状态之后就很难退出,系统逐渐适应和强化这种状态,从而形成一种“选择优势”把系统锁定在这个均衡状态。 12. 路径依赖 答:即使在一个以自愿抉择和个人利益最大化行为为特征的世界中,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如一些技术、产品或是标准)一个次要的或暂时的优势或是一个看似不相干的事件都可能对最

壁画绘画手法

一、手绘墙制作方法/步骤 Step1:在墙面上根据图案大致的形状贴上胶纸,这是为了在上面画图案用的。 Step2:在胶纸上面用铅笔打稿,用深色马克笔描出要用的线条。然后沿着这些线条将图形刻出。 Step3:在墙面铺满报纸,以使图案外的墙体不被颜料污染。 Step4:为了使颜料漆出来的效果更好,在图案上先上一层白色的底漆。 Step5:在图案部位喷涂或刷涂颜色。 Tips:在墙体上绘制图案所使用的颜料可选用丙稀或者墙漆。当然,手绘墙还有其它很多种方法。如果你绘画功底够厚,那么可以直接在墙上作画。如果担心自己的绘画水平,还可以采用与广告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总之,条条大道通罗马,愿你能打造一个属于自己的新家。 二、DIY手绘墙画的材料、制作方法、注意要点与相关知识 充满创意的手绘墙画制作出了属于每个家庭的私家风景。而这种风景并不局限于家里的某个位置,像卧室、餐厅、甚至卫生间都可以选择。不过在打造手绘墙画的时候还有一些要点是需要我们去注意的。 1、首先墙画的图案和色彩要服从整体设计风格。 比如您家是中式风格,那就要求墙画图案的色彩主要是比较传统的黑色,红色或者金色。图案主要来源于中国传统的图案和纹样,或是国画中经常表现的图案。 北欧派简约设计色彩上比较极端,游走于黑白灰和超艳丽色彩两端,因此相应的墙画图案多为经过处理的比较抽象的图案。 现代派设计色彩倾向于艳丽,相应的墙画图案比较写实。 欧式设计的手绘图案色彩比较中性、低调,墙画图案主要来源于古典的欧式装饰符号,来配合欧式家具、墙线的表现。 2、其次手绘墙画出现的位置也有讲究。 一般我们不建议整个房间都画上彩绘图案,那样会让空间显得没有层次。您可以选择一面比较主要的墙面,大面积绘制。这种手绘墙画是做为家里的主要装饰物面孔出现的,往往会给人带来非常大的视觉冲击力,效果非常突出,印象深刻。另外一种是针对一些比较特殊的空间进行针对性绘制,比如阳光房可以在局部绘制与太阳、花鸟为主题的画,在楼梯间画棵大树等等。 还有一种是属于点睛类型的,像开关座,空调管等角落位置。画上精制的花朵,自然的树叶往往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3、手绘墙画制作方法 手绘墙的制作方法很简单,但是对制作者的绘画功底有一定要求。所以以下的方法和注意事项一定要注意!手绘墙画的材料: 各色环保涂料、毛笔、排笔、粉笔、铅笔、涮笔筒、小面积的墙壁(初学彩绘且美术基础弱的人最好选择不怎么显眼的小块墙壁)。

浙大远程网络经济概论离线作业答案

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学院 《网络经济概论》课程作业 姓名:学号: 年级:学习中心:————————————————————————————— 第一章 思考题 1、辨析网络经济与知识经济的区别。 答:网络经济:一种是可以定义为“基于网络的,以信息为特征的一种新型经济形态”;另一种可以定义为“基于网络技术发展而形成的一种经济潮流和经济形态,包括它对现有的多种经济理论、产业结构和国际经济等的种种影响,是信息社会的经济最集中、最概括的体现”。前者的定义是将网络经济定义在网络的范围之内;而后者是指网络包括对经济的种种影响。 知识经济:知识经济,通俗地说就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从内涵来看,知识经济是经济增长直接依赖于知识和信息的生产、传播和使用,它以高技术产业为第一产业支柱,以智力资源为首要依托,是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按照世界经合组织的说法,知识经济就是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核心的,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存储、使用和消费之上的经济。从历史发展来讲,它是区别于以前的以传统工业为产业支柱、以稀缺自然资源为主要依托经济的新型经济,它是相对于靠土地和种养殖业的农业经济和大量消耗能源和原材料的工业经济而产生的新的经济概念和经济形态。它的最大新质在于,它的繁荣不是直接取决于资源、资本、硬件技术的数量、规模和增量,而是直接以拉于知识,技术特别是高技术,以及有效信息的积累和利用。知识经济的出现,标志着人类社会正步入以知识资源为依托的新经济时代,在这个新时代,知识将成为最重要的经济因素,由此引发的经济革命将重塑全球经济的新格局,并将引起政治、社会的全面变革。 2、说明网络经济学的特点。 答:(1)以网络的视角分析经济 网络经济学不只是特定领域的行业经济学,网络化、信息化、数字化渗透到整个经济系统,体现为经济系统的升级;生产组织方式、消费结构和经济和行为主体为特征都发生巨大变化。 网络经济是一种趋势经济,虽然网络经济还不是世界的主流经济形态,但它正在迅速地发展。 传统经济会愈加体现网络化特征,研究这种趋势经济,必然需要合理的预见,但确立其适用范围时必须采取审慎的态度。 (2)与信息技术发展紧密相关

膜材料简介.

摘要 膜材料是两相间的不连续区间。膜技术的核心是膜。高分子膜的制备方法及其工艺条件的控制是获得稳定膜结构和优异膜性能的关键技术,众所周知,高分子膜材料具有易加工、结构难控制的特点。目前高分子分离膜材料制膜方法有浸没沉淀相转化法、应力场下熔融挤出-拉伸制备聚烯烃微孔膜、热诱导相分离法制备聚合物微孔膜、聚合物与无机支撑复合膜的制备技术等膜技术。膜技术现已应用在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如废水处理环境净化、医疗、医学和食品加工生物工程方面等等。我们主要谈了膜技术在水处理和医学方面的显著作用。水处理方面的应用有一般的废水处理、处理采出水和油田注水、果汁饮料的澄清等。在医疗、医学方面膜技术可用于制人工肺、在药物生产过程中去除菌及固悬物、药物检验与疫病诊断、血浆分离等。 关键字:膜材料、制备、应用、水处理、医学工程

Abstract Membrane material is discrete interval of two phases.Membrane technology is the core of the membrane.The preparation method of polymer film and its control of process conditions is to obtain the key technology of membrane stability of membrane structure and excellent properties, it is well known that the polymer film material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asy processing, structure, difficult to control.The high polymer separation membrane materials membrane method in immersion precipitation phase catalysis, melt extrusion - under tensile stress field of preparation of polyolefin microporous membrane preparation, thermal induced phase separation of polymer microporous membrane, polymer and inorganic composite membrane preparation technology of membrane technology, etc.Membrane technology has been applied in every aspect of our life, such as wastewater treatment environment purification, medical treatment, medicine and food processing and biological engineering, etc.We mainly talk about the membrane technology in water treatment and medical aspects of the significant role.The application of water treatment has the general wastewater treatment, treatment of produced water and oil field water injection, juice clarification etc.In the aspect of medical treatment, medical membrane technology can be used for making artificial lung, removing bacteria in the process of drug production and solid suspension, drug test and diagnosis of disease and plasma separation, etc. Key words: membrane materials, preparation, application, water treatment, medical engineering

华师大版-科学-九年级下册-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

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 生活在这个星球上的最高等智慧生物,是充满好奇心的白皮肤、黄皮肤、黑皮肤的人类。人类想要知道海洋的尽头是什么,五六百年前就创造了远洋航海技术,“全球文明”即由此发端;人类想要像鸟儿一样展翅高飞,100多年前就发明了飞机,寂寥长空从此成为旅行的驿站;人类想要摆脱地球引力到大气层外的空间看一看,半个世纪间,各式各样的航天器就纷纷射向太空…… ——从自立行走于脚下这片土地到飞出蓝色地球村,人类就是这般孜孜不倦地幻想着,并一步一步地拓展着他们的活动空间。 梦想:脚步开始的地方 无法考证,人类的飞翔之梦,究竟是源自一个沐浴阳光的白天还是默数繁星的夜晚。 在东方的传说中,美貌的嫦娥偷吃了灵药飞天成仙,从此独守寂寞蟾宫;而在古希腊的神话里,太阳神阿波罗则驾着太阳车巡游九天,为人间送来光明和温暖。 充斥着飞天神话的人类幼年记忆,代代相传到今天。在双脚还只能停留在大地上的时候,想象,已经达到了一个人类自己也不知道有多高、多远的地方。 那是人类对太空最初的思考与渴望。 直到500多年前,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用“日心说”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认知革命,人类才开始了对宇宙的科学审视。 就在“日心说”与统治欧洲一千多年的“地心说”艰难斗争的同一时代,中国的明朝官员万户——一位试图飞出天外的幻想家,却成了人类第一位飞天的真正实践者。 美国学者基姆在其著作《火箭与喷气》中这样描述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火箭飞行尝试:万户先做了两个大风筝,并排装在一把椅子的两边,然后在椅子下面捆绑了47支大火箭——中国人发明的一种以火药作燃料的兵器。准备完毕后,万户坐在椅子当中,命仆人点燃火箭…… 人类航天始祖”万户勇敢的生命,最后殒落在了点燃火箭后的巨响中。多年后,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被命名为万户山。 从17世纪开始,古老的梦想与发轫期的近代自然科学相遇,诞生出一系列具有强烈科学性的幻想小说。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在1634年出版的《梦游》中第一次对月球旅行展开幻想,法国作家贝尔日拉克在《月球之旅》中用近似科学的态度讨论了太空旅行中的各种飞行方法,法国作家凡尔纳更是在其名作《从地球到月球》中大胆地把巨型炮弹作为未来的航空器,并运用大量的数学、物理学和天文学知识,对炮弹和发射装置进行了严格的计算。 科学,如同孕育在幻想中的胎儿,吮吸着幻想的营养一天天成长。 1903年,人类飞天史上的一个里程碑。那一年,莱特兄弟驾驶着他们在自行车修理车间里制造的第一架飞机“飞行者1号”,实现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成功的空中飞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