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老年人问答的社会调查研究

中国老年人问答的社会调查研究

中国老年人问答的社会调查研究
中国老年人问答的社会调查研究

中国老年人问题的社会调查研究从一开始至今,四千多个日日夜夜,我一直不能释怀。一种责任,一份牵挂,魂牵梦绕。万里行程的见闻,促膝倾心的交流,不吐确实不快,虽已过十年之久,还是要把它释放出来,无论对错与否,还望诸君指教。

人如无意外,都是要老的,这是人们对于自然规律的共识。那么老年人到底应该怎样度过自己的老年时期呢?社会究竟应该对他们负起一个什么样的责任呢?

在调研过程中,接触了许多各种类型的养老机构,也和包括政府相关部门领导在内的各类人士进行了交流,现将一些想法和感受分两个部分进行报告。

第一部分我们必须正视和面对的老龄社会

一个地区、一个国家乃至全球的人口老龄化都不是一件奇事,它是人口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环节,也是社会发展到某一个特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只要我们能够认识到这一点并且认真地对待和积极的适应它,我们就不会感到困惑。那么,中国现在到了一个什么阶段呢?中国的老年人口现状到底是一个什么情况呢?我们应该如何面对和应该做一些什么事情呢?我觉得,整个社会和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应该积极的正视和面对它。

一、中国的老龄人口状况:

根据有关资料显示,中国的老龄人口已经有1.3亿,占人口总数的10%以上,也就是说,中国已经进入了老龄化国家。

1、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形成:

资料显示,人的年龄应该是其生长期的五至七倍,而人的生长期如果按照最后一颗牙齿的发育完成(25年左右)来计算。人的年龄应该在125岁至175岁之间。但是由于自然环境、性格特征、生活方式、饮食习惯、遗传基因以及战争等诸多方面的影响,人们不可能达到实际年龄而寿终正寝,然而通过人们对自然的认识和保护以及科学和医疗的进步,“人活百年”应该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⑴社会安定是人口长寿的基本保证。中国解放五十余年来,虽然经历了三年自然灾害和十年文化大革命,但总体来说,是在一个和平的环境中发展过来的。社会的安定、人们追求生活的品质加上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无疑给人们的长寿提供了较为良好的条件。

改革开放以来,政府引导人们在不断改善物质生活的同时,努力提高精神文明建设,在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方面投资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使人民在物资生活和精神生活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从而使国内人均寿命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提高。

⑵健康锻炼是人口长寿的养生之道

随着物质生活的满足,人们开始研究养生之道。锻炼身体无疑是大家首选的一种简易、廉价而又有效的方法。通过人们身体锻炼的意识提高,加之国内医疗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使人们的健康水平得到了一个普遍的提高。近年来,随着富裕人群的不断扩大,追求营养保健的人们越来越多,注重了调节自身的免疫功能,使发病率大为减少,达到了益寿延年的效果。

⑶计划生育是人口老龄化的催生剂

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国策来执行无疑是正确的,也是无奈的。国民都能够清楚的看到和意识到计划生育政策实际上来的太晚,给国家、社会和家庭都带来不少

的弊端,如果早一点执行“一个不少,两个正好,三个多了。”的计划生育政策,我们也不会陷于目前的人口结构状况。也不会在当今人口素质到底是提高了还是降低了这个问题上纠缠不清。随着8421大家庭人口比例的逐步增长,出生人口和死亡比率的反差不断增加,人口老年化的速度会越来越快,这是我们的社会问题学专家们不可忽略的问题。

2、中国老龄人口的需求

⑴老年人非常渴望自我表现。由于中国的老龄人口(含非老龄人口),有相当一部分属于非正常放弃工作的,所以人到老年后仍然不能放弃曾有的抱负,他们很希望能在有生之年完成自己想办成而又能够办成的一些事情,免得留下终生遗憾;还有的老人特别害怕别人嫌弃自己年老了,没有什么用了,就拼命利用一切机会来展示自己的才能,以此来满足自己心理的平衡。

⑵老年人特别害怕孤独。老年人特别害怕孤独,尤其是丧偶的老人更是可怜。许多老人和家人生活在一起,条件很优越,亲情也很浓厚,但他们就是不适应,其中主要有以下原因:

1家庭地位的变化。许多老人从前在家里是占据“领导”地位的,家中的大小事务总是由自己说了算,最起码家人也会与自己商量。随着自己年龄增大和子女的成人,许多看法和想法跟不上时代潮流,渐渐丧失了在家中的决定权,甚至连参与商议的机会也越来越少,于是就有了一种被孤立、不被信任的感觉。

2缺乏交流的对象。社会的发展是飞速的,人们也学会了不断改变己以跟上时代的潮流。但是一些老人并不适应这种改变,他们或多或少留下的了一些传统的做法和思维方式以及语言艺术和年轻人的时髦追求形成了很大的反差,很容易

相互看不惯,势必就会形成针尖对麦芒,造成了一些家庭中的隔阂,从而丧失了许多很好的交流机会。

3生活的单调乏味。老年人的生活周而复始总是反复循环,缺乏引导和兴趣的培养,打牌的天天赶牌场,跳舞的定点跑舞场,下棋的天天找对手,看电视的成天不见光。生活难现五彩斑斓,显得索然无味,尤其是单雁一只就更加觉得无聊。

⑶老年人特别期待有一个好的养老环境。在调查过程中,无论是老年人还是年轻人,绝大多数还是愿意老人们有一个集中活动的场所,“无论是社区搞还是办养老院,只要老人们能过的开心就好。”其实,人们的思维在很大程度上还是被老的传统观念所束缚,认为将老人送养老院就是不孝,很多年轻人说“想把老人送养老院又怕别人说闲话,自己又没有时间和精力陪老人,没办法。”“如今的竞争又激烈,家里有个老人搞得我们没办法。”

3、中国老龄人口的发展趋势

⑴不能置信而又不可回避的事实。世界卫生组织在对全球人口生命状况进行广泛抽样调查的基础上提出的世界人口人生阶段年龄新划分,充分地说明了世界人口已即将步入老龄化的历史阶段。

中国是世界上老龄人口最多的国家,约占世界老龄人口的五分之一。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中国的老年人口每年平均以3.2%的速度增长,仅仅只用了18年的时间就完成了从成年型向老年型的转变。二OOO年中国六十岁以上的老龄人口已达到1.3亿,到二十一世纪中叶将达到4亿左右;而八十岁以上的老龄人口到二O一O年将有2540万,到二O五O年时将达到1.6亿。中国的人口老龄化和高龄化已是不变的事实,我们只能够如实的面对它。

⑵不想发生而确实存在的现象。在中国的改革进程中,由于社会关系的重组,使一些国有企业为了跟上时代的节拍,采取了歇工、内部退休、提前退休、居家休息等多种形式将一批“老人”“送”给了社会,从而混淆了求职人员与“退休人员”的年龄界限,“壮大”了老年人的队伍,虽然企业另设有专人负责安排这些人的“老年”活动,但和真正的退休职工相比,毕竟只能算是应付差事,而留给社会的却是一个不小的问题。

二、人口老龄化的影响

1、要重新适应社会结构的调整。不久前,世界卫生组织在对全球进行了人口生命抽样调查后指出:现在人口人生阶段年龄的新划分应该是44岁以前是青年;45-59岁为中年;60-74岁为年轻的老年人;75-89岁为老年人;而90岁以上的老人才称为长寿老人。

照此看来,政府的有关机构和一些企事业单位也应该拿出一些举措来适应社会结构调整的需求,在用工方面做一些调整,不要过多的向社会输送一些不“适龄”的老年人来壮大老年队伍。

2、要合理进行社会需求的重组。在社会生活中,每一个人都存在着不同的年龄。其出生年龄、档案年龄、生理年龄和心理年龄绝对不可能是很整齐的,那么,他们的社会需求也应该是多方位的。

政府应该有意识的开发和扶持一些新兴的行业,为了鼓励一些尚有特长而且愿意发挥余热的老年朋友,尤其是一些尚无经济能力养老而现有的身体能力又没法参与社会劳动的老人们。

3、要正视人口老龄化给社会带来的问题。随着人口老龄化的飞速发展,又不得不继续执行计划生育政策,这是一个双重矛盾。随着人口比例的改变和日益

庞大的养老队伍,国家在财力、物力和人力方面会面临很大的压力,这一点是我们切切不可忽视的。中国的社会保障体系目前还不完善,制度尚不健全。尤其是养老基金还不充裕,社会养老设施也不完备。面对突如其来的养老大军,一定会有一些措手不及。更何况老年人的经济状况参差不齐,这样就会给我们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带来一些影响,其实也是一个民生的问题,关系到国策和许多家庭的和谐以及社会的稳定。

三、如何正视中国的养老问题

一九九七年五月,在美国丹佛召开的西方七国首脑会议上,日本就人口老龄化问题率先提出了“照料社会”的发展目标,突出反映了国际社会对人口老龄化及由此加剧的相关问题的高度重视。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由政府支付庞大的养老金和医疗保险来解决本国的养老问题。中国已经启动《中国二十一世纪上半叶老龄问题国家政策研究》项目,这是我国在老龄领域涉及面最广、层次最高的多学科重大科研课题。

1、要正确引导人们的养老认识。人们的认知是需要一个过程的,但主要还是要进行一个引导。一个人拼搏一生,无非就是为了自己的衣食住行和后人的衣食住行,到头来才发现只要够了就好。但是很多人拼搏一生,连自己最起码的养老条件都达不到。营造一个健康和谐的社会,需要全社会的成员来将心比心,任何人都会老的,老了以后感觉到够了就行。实际上财富太多了你又带不走,给后人留多了他也花不完,而且会阻碍他的进步,如果他花得完又是一个败家子,到头来还是会穷困潦倒。其实,实实在在的做好一个养老计划才是对社会和个人最切合实际的想法。

2、要迅速转变人们的养老观念。给老年人一个很好的养老氛围才是最实际的,不要局限在某种传统的观念之中。记得小时候刚刚兴起办幼儿园,送去的孩子并不多,而现在小孩如果不送幼儿园倒是一件奇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鞋子合不合适只有脚知道。我们要营造一个好的氛围,鼓励大家开展多种方式和渠道进行养老,不要对别人的做法说三道四或者强加一种观念给别人,也不要明知这种做法不妥而又惧怕受到别人的干预而不去改变。总之,做人要坦坦荡荡,不要被束缚。老人的养老要尊重老人的选择,我们只能大力给予帮助和努力创造条件。

3、要合理疏通人们的养老渠道。人老了,无论是自己、家庭乃至社会都应该养他。古语云,百善孝为先。何为孝?不说大家都很清楚。一个有五千年文明的古国,一个饱经儒家思想熏陶的礼教民族,不能在养老的问题上受他人指点。国家在这个方面要有得力的规划,并且要给与一定的扶持政策;社会团体对这个方面要大力投资,无论是有偿还是无偿得的;家庭在这个方面要引起足够的重视,不管是想花钱还是不想花钱。可以办养老院集中养老,也可以安排活动场所搞社区养老,还可以组织专业人员设点进行各类上门服务。总之,要把养老作为一项事业来抓,而且要做到政策化、具体化、规范化,并切实落到实处。

四、老龄人需要社会的关爱

1、老年人对社会是有贡献的。在我的调研过程中,只要与人交谈,我总是首先提出两个问题,都得到了很肯定的答复:“您觉得社会是在进步吗?”“在社会进步的过程中是不是每一个人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既然是这样,那么每一个人的贡献无论大小,也不管是正动力还是反动力,在促进社会进步方面都是起了一定的作用的。尽管能力有大小,分工有不同,但所有的老人在他的人生旅途

中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也尽到了一定的责任。由于每一个人出生的家庭不同,在社会中的地位不同,因此,他们的处境也不会相同。他们有着不同的社会经历,生存到了老年,没有被社会剥夺生存的权利,那么社会就有扶助他们生活下去的义务。一九九九年九月我在**遇上一位学子,他家在**附近的农村,父母含辛茹苦供他念完了大学,他第一次开工资时想给母亲买一份她最喜欢的礼物,可母亲告诉他,我不需要你买任何东西给我,我最希望的是你一生能够平平安安。

实际上,所有的老人一生中索求的并不是很多,尤其是在中国,他们养了儿子顾孙子,一直在“水往下流”,但是,在他们接近干涸和已经干涸的时候,又有多少人在想这些人的生活现状呢?社会不应该往这些干涸的池塘里浇一点水吗?

2、社会应该给与老年人回报。在有传统美德的中国,“全国好儿女金榜奖”得主,湖北省机电研究院高级工程师刘文炽是一个孝敬老人的好典范,但为此他不但自己做出了牺牲,同时在为社会多作贡献方面也分了心。

社会在养老制度上如果有一个切实有效的规范运作,那么,我们在为老人进行回报的同时,不仅解决了无数人的后顾之忧,而且还在家庭的精神方面、财力方面提供了很大的援助,并使社会的养老风气能够得到很大的提升,还能够解决很多的就业机会,何乐而不为呢?

总而言之,首先我们应该意识到人口老龄化确实会给社会带来一系列问题,没关系,只要我们正确面对就行。其次,面对我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我们不仅仅只能在一些做法上加以调整就行,而是必须改变人们传统的养老观念。紧跟着我们要花大气力的是如何才能使我国的养老制度法制化、规范化,真正做到人人老

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毕竟人人都是要老的,不要等自己老了或者老龄化已形成问题了再来谈它,到那时就已经迟了。

第二部分启动老年工程,让养老法制化

当前老年男性的平均老年期为17年,女性的平均老年期为22年。在这么长和将越来越长的老年期中,绝大多数的老人在绝大多数的时间里,其身心都是健康或者基本健康并可以对家庭、社会做出或大或小的贡献的,我们不能对他(她)们的“余热”等闲视之。我们也不能对曾经为社会和家庭作出了或大或小贡献的老人们听之任之或袖手旁观,也应该为他们和总是要老的人们设计一下他们的养老前景了。

中国是发展中国家,生活水平较低,相当一部分人还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在这样一种水准基础上要解决人们的养老问题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随着人口老年化的进度,又不由得我们不正视和重视这个问题,还必须认真地研究这个问题,以求得到一个妥善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观念的转变是解决养老问题的前提条件。数千年以来,中国一直沿袭固有的家庭养老模式,这种方式是根据我国国情派生的一种较为根本的、比较稳妥的养老方法。这种养老方式在过去的年代里起到了维持家庭和睦、维系社会稳定、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作用,建有不可磨灭之功。而且,这种养老方式在近段或者更长的一段时间内还是必须沿用的。但是,随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化的逐步实现,随着人们竞争意识的不断提高,随着人口老龄化所面临的许多实际问题,人们的养老观念就必须由家庭养老逐步向社会养老进行转变。只有达到这一根本性的转变以后,

才能谈及如何进行社会养老的问题。许多明眼人已经早已看到了这一点,并认为这种转变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但是,这种转变的过程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它需要全社会全方位竭尽全力地来完成。

二、健全各级老龄组织是解决养老问题的基础。要实现中国式的养老福利事业,最根本的方法是要从上至下、由点到面普遍建立和健全老龄工作组织,并明确规定其工作内容和各自的工作目标。目前,虽然在全国建立了不少老龄工作机构,但并未贯通一线,而且这些机构也找不准自己的位置,职权不到位,不能较好地发挥作用。据悉,中国已建立的老龄工作组织有老龄协会、老龄问题委员会、老龄工作委员会等,分别由民政局、党群口和政府部门管理,工作思路不一致,着力点不同,而且很多地方还没有类似的组织,尤其是各街道居委会的社区服务没有对老年人的服务提高到一个重要的位置。这样,也就不同程度地阻碍了老年福利事业的有序发展,达不到养老社会化的目的。

三、制定完善养老政策和法规是解决养老问题的可靠保障。随着激烈的市场竞争,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受到了严峻地冲击,为老人的赡养问题闹上了法庭的事情已屡见不鲜,但往往得不到一个圆满的结局,这一点已经显现出了法律法规对人们的道德规范方面还有一定的欠缺。社会对老年人应尽的义务,子女对老人赡养的责任都应该用法律的条文将它进行规范,更应该用一些政策规定来激励社会团体来扶持老年福利事业。真正做到有法可依,可以解除人们和法律工作者的困惑以及社会团体对老年事业支持的热情。

到北京与有关部门谈到养老经费问题时,大家都很清楚,国家的财政在这一块有困难。但我们要清楚,在国家机器中政府部门首先要高瞻远瞩,围绕这个问题要制定一些切实可行的政策,甚至包含法律法规。有目共睹,在当今这个激烈

的市场竞争中,传统的“养儿防老”观念受到了挑战,但你又不能把罪过加在做子女的头上。在许多现实的法律诉讼案中,赡养的义务最后只能是一个虚设,到头来这些老人还是被交给了社会,交给了富有同情心的好心人,增加了社区工作者的负担,如其这样,倒不如在逐步健全的法制社会中采用一点法制手段来规范人们的行为准则。总之,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单靠社会的道德观来约束人们的行为规范从主管和客观上都会出现一些瑕疵。

这个政策的制定应该是全方位的,首先要提高每一个公民自身养老的思想意识和行动规划,对有赡养老人义务的后代所进行的法律规范,社会团体对社会养老扶助的权利和义务,国家政策对养老事业的鼓励和倾斜等等。

社会全方位扶助是实现中国特色养老福利事业的保证。我们应该清楚地意识到,随着中国大步迈进老龄化社会,除了全社会要研讨如何应对的同时,一个巨大的机遇也展现在我们的面前。当一个人在付出的时候,他一定会有很多的收获,这也就是“舍得”的道理。当全社会都来关心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时,通过这个新兴的领域会在建立和谐社会的同时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无穷的收益。

养老的确应该是社会的福利事业,但绝对不能和是政府民政部门的事情划等号。它应该是社会每一个公民都应该参与的事情,它是一个公益事业,需要所有社会成员的互帮互助,真正做到有钱出钱,有力出力。

四、启动《老年工程》已经是刻不容缓的事情。个人设立养老帐户,实施实体养老保险计划,真正做到养老无忧从前期做起(具体方法参见《夕阳红个人养老储备金实施方案》)。社区设立老年人扶助中心,做到组织老年人活动、关心老年人健康、扶助老年人生活。社会建立老年人生活中心,对老年人的生活、学

习、工作和健康以及送终等诸多方面帮助老年人真正做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老有所学,快快乐乐地度过自己的晚年。

人总是要老的,社会也总是在进步。人不要总是为养老的问题担忧,社会也不要去排斥已经年老的人们。一个人奋斗拼搏了一生,到老了,社会不应该抛弃他,无论他(她)们为社会作出过多大的贡献,我们都有责任帮助他们。人一定要将心比心,谁也不能预测到自己将来会是什么样,但是如果每一个人都能够正常看待老人,像对待自己一样对待老人,我们的老龄国就没有什么值得担忧了。

空巢老人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范文

空巢老人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范文 1 2020年4月19日

大学生社会实践:空巢老人调查报告 活动主题:农村空巢老人生活状况调研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一、引言 1、调查背景 当子女由于工作、学习、结婚等原因而离家后,独守空巢的中老年夫妇因此而产生的心理失调症状,称为家庭空巢综合征。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其中空巢老人现象特别引人关注。了解空巢家庭老年人生活状况及存在的问题,总结帮扶空巢家庭老年人的经验做法,研究探讨对策办法,加强城镇空巢家庭艰巨老年人的帮扶工作,给上级党委研究老龄工作提供决策依据。 2、调查目的 透析空巢老人问题以及解决方法 3、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 二、正文 (一)空巢老人生活现状 2 2020年4月19日

经过问卷调查,我们对空巢老人问题进行了数据统计,下面分析。 据市统计局城调队统计,城市居民家庭中空巢老人家庭已占到54.0%。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正成为一个需要迫切研究和解决的重大社会问题。今年,天津市老龄办组织开展了对空巢老人家庭的生活状况和养老需求的抽样调查,昨天,调查报告正式发布。老人们经过填写调查问卷,真实地反映了自己的经济状况、健康医疗情况、住房情况、生活照料情况、精神文化生活状况、养老意愿和需求等等,同时也表示了自己的心声。 32.4%的空巢老人独自居住;87.1%的空巢老人有退休金;1.8%的空巢老人生活不能自理; 以上的数据来自天津市老龄办最新发布的《天津市空巢老人家庭生活状况和养老需求调查报告》。此次调查涉及了有关空巢老人生活的诸多方面,从具体的数字能够了解她们的真实需求。 1、居住方式 独自一人居住的有389人,占32.4%;老夫妇俩共同居住的有811人,占67.6%。女性空巢老人中独居的比例远高于男性。 3 2020年4月19日

老年人社会福利

第六章老年人社会福利 第一节老年人社会福利的含义与内容 一、老年人的社会福利需求 (一)老年的含义 1.从生理层面 2.关于老年的心理层面的理解 3.关了‘老年的社会层面的理解 〔二)社会福利中的老年 社会福利所说的老年,一般是按国家或政府以法律制度规定的年龄标准确定的。现代社会大多以享受社会福利或退休金的年龄作为老年的标准。这种标准在各国有一定差异,发达国家的标准略高一些,发展中国家标准则略低一些。(三)老人的需求与老人社会福利 1.经济需求 2.健康需求 3.生活需求 4.精神需求 5.社会需求 二、老年社会福利的产生 (一)人口老龄化与老年问题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也将是世界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平均每年以3.2%的速度增长;中国的人口老龄化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90一2000年,中国人口由成年型向老年型转变;第二阶段为2000一2020年,这时中国将变成典型的老年型人口的国家,第三阶段为2020一2050年,这一阶段将是中国人口老化的严重阶段。令人担忧的是,在中国人口总体老化的同时,老年人口内部也在不断老化。 [二)家庭结构和家庭养老功能的变化 [三)社会转型——工业化 工业化使人们的各种生活风险增加,个人对社会的依赖程度也越来越高。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要求实现社会安全和社会稳定,社会化、制度化的老人社会福利制度便应运而生。 总之。老人社会福利是依据老人的需求、家庭结构的变化、社会结构转型所汇集而成的一个趋势。 三、老年人社会福利的含义 四、内容 第二节发达国家的老年人社会福利 一、英国 (一)社会保险及经济资助 (二)医疗保健 (三)老年住宅 (四)机构安养 (五)老年教育 (六)其他社会服务 二、瑞典 (一)社会保险与年金制度

中国的社会福利制度

浅析我国社会福利制度未来发展 专业:09 社会工作班级:(2)班学号:1311209047 姓名:陈开富文章摘要 人民网北京9月26日电9月24日至25日,由中国社会保障30人论坛和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办的“国家社会福利制度发展战略”首次研讨会在全国人大会议中心隆重举行。 此次会议的召开是对我国过去发展社会福利的一种肯定和认可,也为继续、加强社会福利在中国的发展确立了方向、指明了道路。在这样的一个背景下,本篇论文简略的概述了社会福利在传统中国以及现代的发展,并从过去和现在发现一些社会福利发展的弊端、不足之处,同时找出相对应解决措施。从社会福利的前世今生分析,更好、更全面的为社会福利制度在中国未来的发展出谋划策。 关键词:社会福利中国社会福利制度传统福利现状分析未来发展 正文 一、社会福利 社会福利,英文写作“Social Welfare”,是国家或社会为其成员提供某些物质或服务,以期提高他们的物质、文化生活,保证其生活质量的代名词。其目标是“抵消市场出于种种原因给那些难以满足基本需要的人所造成的负面影响。是一种处理人们在一生中遇到的如生病、残疾、失业以及年老等危机的方法。 国际上,社会福利的体系分成两大部分; 1、社会保障体系(社会安全体系),它包括 a:社会救助体系 b:社会保险体系 2、其他的社会福利体系; a:公共福利(国家提供给公民的福利如教育、医疗、健康、文化娱乐的设施和服务)b:地方公共福利和社区服务(公益性和便民性) c;职业福利(劳动安全及保证劳动力的持续使用)

d:公司的集体福利(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忠诚度) e: 国际社会的捐助(教育、医疗、环保、救灾等) 在中国,与国际化社会福利制度相比,中国的社会福利覆盖面有限,社会福利制度尚不成熟。 研究中国这样一个转型过程中国家的福利问题是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的,它可以从一个缩微的角度来看待世界福利社会的发展和变更,对于一国制定和改善的福利制度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二、中国社会福利发展进程的分析: 第一阶段为计划经济时期,从1956年到1978年。这一阶段我们建立起的是低水平的全民福利制度。 第二阶段为包产到户与生产扶贫时期,从1978年到1992年。在农村,由于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行,人民公社制度被废除,原有公社体制中包含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也被废除了;公积金、公益金也逐步减少;五保户费用的承担变得日益困难;合作医疗制度日益荒废;农村公共养老制度基本回归到家庭赡养为主的历史传统。在城市,效率主导型的国企改革砸烂了工人的铁饭碗,城市就业制度逐步放开,无保险体系的农民工制度开始兴起。 第三阶段为全面进入市场经济时期,从1992年到2001年。市场经济全面推开后,我们国家的各个领域都以市场为导向来开展改革。但当时所有救济制度的试验都由地方承担费用,覆盖人口相当少。 第四阶段为普及城乡最低保障时期,从2001年到2008年。从2001年9月开始的全面普及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大行动,要求社会救济要变阳光雨露型为社会责任型,全面普及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第五阶段为普惠型教育福利和医疗卫生制度建设时期,从2008年至今。这一阶段,义务教育开始免费,大学教育开始增加对贫困生的资助。同时也完善了医疗、劳动者权益、农村养老保险和最低保障等方面。 社会福利的发展在传统中国经历从不完善到相对完善的一个过程,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中国的社会福利制度还没完整,还未成型:社会保障制度覆盖面有限、各项制度安排的融资机制远未合理定型。 三、中国社会福利现状的分析: 一般而言,不同的社会福利发展模式是在一定的经济社会发展阶段上的产物。在中国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与和谐社会建设提上重要日程的背景下,中国社会福利发展的经济社会条件

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追踪调查

《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追踪调查》研究报告 2006年,经国家统计局批准,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组织实施,并委托中国老龄科研中心具体承担《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追踪调查》任务。此次调查是在2000年首次进行《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一次性抽样调查》的基础上,组织全国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展的。本次追踪调查的标准时点为2006年6月1日零时。抽样调查结果中个人问卷的有效样本为19947人,社区调查问卷为2874份。本次调查按国家统计局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加权后的结果,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可信性和代表性。通过调查,全面了解了近年来我国城乡老年人基本状况的变化和老年人养老保障与服务需求的增长情况,也深入掌握了城乡老龄事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党和国家研究制定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和老龄事业发展规划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提供了科学的依据。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本次追踪调查的主要数据结果 以下公布的为本次调查经加权处理后的数据(截至2006年6月1日零时)。 1、老年人口基本背景情况 (1)老年人总数及城乡分布 60岁以上老年人口总数为14657万人(按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字,到2006年底增长为14901万人)。其中城市老年人3856万人,占26.3%,农村老年人10801万人,占73.7%;按户籍分类,非农业老年人口4019人,占27.5%,农业老年人口10619人,占72.5%。 (2)老年人性别和年龄结构 老年人口中,男性占48.9%,女性占51.1%,女性老年人略多于男性老年人。 按照年龄结构分组,全国60-64岁老年人占全部老年人的比例为30.3%,65-69岁占25.5%,70-74岁占20.6%,75-79岁占13.1%,80岁及以上占10.5%。 (3)老年人口的教育程度 从受教育程度上看,城市没上过学的老年人占16.4%,私塾占2.4%,小学占34.1%,初中占23.9%,高中(中专)占15.9%,大专以上占7.3%;农村没上过学的老年人占51.4%,私塾占4.1%,小学占34.7%,初中占8.3%,高中(中专)占1.3%,大专以上占0.2%。农村老年人口的受教育程度明显低于城市。 2、老年人家庭结构及居住意愿 (1)老年人家庭户结构 城市老年人独立居住的比例占49.7%,其中独居户占8.3%,夫妻户占41.4%,与其他家庭成员一起居住的占50.3%;农村老年人独立居住的占38.3%,其中独居户占9.3%,夫妻户占

关于空巢老人调查报告

关于空巢老人调查报告 留守老人很多都经历了新中国成立前后的心酸历史,他们是历史的见证者,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社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在社会发展繁荣的今天,我们更不能忘了那些留守在农村的老人们,让他们也能享受到社会发展的成果。如下是给大家整理的关于空巢老人调查报告,希望对大家有所作用。 一、调查长安区空巢老人的目的 (1)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老龄化问题越来越严重,尤其是空巢老人的问题更是值得人们关注。他们有的没有儿女,孤苦无依;有的想念自己的子女,却可能远隔天涯或因工作忙碌没有在身旁;他们渴望沟通交流,却找不到能够诉说的对象;他们希望能够融入社会,然而他们能做的越来越少。空巢老人孤独、寂寞,生活中有许多困难与不便,需要获得精神上的慰藉,需要得到社会的关注关爱。 (2)通过此次对长安区周边社区空巢老人的走访调查,能使我们提高自身的社会实践能力,增强我们对空巢老人这一弱势群体的认识与关注,提高我们自身尊老爱老的意识,更好的为我们身边的空巢老人献出爱心。 二、关于调查长安区空巢老人的背景及意义 (一)调查长安区空巢老人的背景 随着我国人口生育水平持续下降和老年人口平均期望寿命不断延长,我国人口年龄结构老化也日趋明显,我国老年空巢家庭数量也呈上升之势。所谓空巢家庭,是指子女长大成人后从父母家庭中相继分离出去、只剩下老人独自生活的家庭。可以预料,空巢家庭将逐步在我国城市地区成为主要的家庭形式之一。因此,我们需要了解长安区空巢老人的生活基本状况,分析影响长安区空巢老人生活质量提高的因素,进而实现长安区的进一步和谐构建。 (二)关爱长安区空巢老人的意义 关爱空巢老人,是科学发展、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国家、社会、家庭和每个公民的应尽责任;是科学发展、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国家、社会、家庭和每个公民的应尽责任。孝敬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空巢老人的问题需要社会各界的关注,作为新一代大学生,我们更要起到带头作用,为社会奉献自己的一份爱心,一份力量。

关注空巢老人调查报告

关注空巢老人调查报告 一.调查时间 2012年2月1号至2012年2月10号 二.调查地点 马蹄垭村 三.调查内容 空巢老人问题 四.摘要对象 空巢老人 五.关键词 空巢老人现状问题解决方案 六.主要内容 在《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中可以了解到,自2001 年起,我国已正式进入到快速老龄化阶段;未来20年,老龄人口的年均增 长速度将超过3%;到2050年,中国的老龄人口总量将超过4亿人,老龄化 水平将超过30%以上。现目前,空巢老人这一群体正在疯狂的增长,空巢老 人如今已经成为了一个社会性问题,这是一个庞大的群体缺少家庭和社会的关心。基于课题需要和我们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我们针对空巢老人问题在农村进行了 实地的调查和走访。通过这次调查,我们发现农村空巢老人在生活、心理等方 面存在着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 空巢老人问题是近年来出现的一个新名词。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走入城市打工挣钱,在广大农村也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老年 群体,即为空巢老人。调查显示,本地的空巢老人中有大部分处于65周岁以上。子女外出打工后,与空巢老人聚少离多,沟通少,远远达不到其作为子女的角 色要求,这种状况容易导致空巢老人“亲情饥渴”,心理健康、性格等方面出 现偏差。

此次的木家沟之行我们了解了很多,我们所接触的二十位老人,其中有两位老 人性格开朗,但是当我们提到他们孩子多久回来一次,他们大多都显得很沮丧,有的甚至流泪了,空巢老人是极度的渴望亲情的。 此次调查我们主要关注了空巢老人一天的生活,在这一天里,到多数老人 都养成了很早起床的习惯,而且部分空巢老人还得照顾自己的孙子或者外孙子 女等,而他们这一天还在奔波劳累,在调查中显示,几乎所有的空巢老人没有 养老保险,基本的生活费用由自己的子女提供,而部分的空巢老人的孩子不孝 顺或者本来挣得钱很少,对于空巢老人的照顾就不够。而在外打工挣钱的儿女 也很少打电话回家问候在家的老年人,这一部分老年人大都承受很大的心理, 他们一般都会觉得自己老了,对于家人就是负担,很多失去老伴的老人甚至终 日孤独。 图表分析: 空巢老人年龄分布人数 60-65 66-70 71-75 76-80 80以上

《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追踪调查》研究报告

2006年,经国家统计局批准,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组织实施,并委托中国老龄科研中心具体承担《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追踪调查》任务。此次调查是在2000年首次进行《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一次性抽样调查》的基础上,组织全国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展的。本次追踪调查的标准时点为2006年6月1日零时。抽样调查结果中个人问卷的有效样本为19947人,社区调查问卷为2874份。本次调查按国家统计局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加权后的结果,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可信性和代表性。通过调查,全面了解了近年来我国城乡老年人基本状况的变化和老年人养老保障与服务需求的增长情况,也深入掌握了城乡老龄事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党和国家研究制定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和老龄事业发展规划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提供了科学的依据。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本次追踪调查的主要数据结果 以下公布的为本次调查经加权处理后的数据(截至2006年6月1日零时)。 1、老年人口基本背景情况 (1)老年人总数及城乡分布 60岁以上老年人口总数为14657万人(按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字,到2006年底增长为14901万人)。其中城市老年人3856万人,占26.3%,农村老年人10801万人,占73.7%;按户籍分类,非农业老年人口4019人,占27.5%,农业老年人口10619人,占72.5%。 (2)老年人性别和年龄结构 老年人口中,男性占48.9%,女性占51.1%,女性老年人略多于男性老年人。 按照年龄结构分组,全国60-64岁老年人占全部老年人的比例为30.3%, 65-69岁占25.5%,70-74岁占20.6%,75-79岁占13.1%,80岁及以上占10.5%。 (3)老年人口的教育程度 从受教育程度上看,城市没上过学的老年人占16.4%,私塾占2.4%,小学占34.1%,初中占23.9%,高中(中专)占15.9%,大专以上占7.3%;农村没上过学的老年人占51.4%,私塾占4.1%,小学占34.7%,初中占8.3%,高中(中专)占1.3%,大专以上占0.2%。农村老年人口的受教育程度明显低于城市。 2、老年人家庭结构及居住意愿 (1)老年人家庭户结构 城市老年人独立居住的比例占49.7%,其中独居户占8.3%,夫妻户占41.4%,与其他家庭成员一起居住的占50.3%;农村老年人独立居住的占38.3%,其中独居户占9.3%,夫妻户占29.0%,与其他家庭成员一起居住的占61.7%;城市空巢老人家庭增加较快,农村中与其他家庭成员共同居住的老年人比例明显高于城市。 (2)老年人居住意愿 城市老年人愿意与子女住在一起的为37.2%,无所谓21.0%,不愿意的为40.8%;农村老年人愿意与子女住在一起的为54.5%,无所谓24.0%,不愿意的为20.5%;农村老年人更倾向与子女生活在一起。 (3)愿意入住养老机构比例

空巢老人与留守儿童调查报告

空巢老人与留守儿童调查报告空巢老人与留守儿童调查报告在这二十一世纪里,在这经济腾飞的时代中,各国经济迅速的发展,中国也不例外。谈谈家庭的存在元素需要什么,首先需要人口才能成为家庭,由于经济发展,必然要有人口迁移、流动等现象,这个家庭就出在分开的局面上,一般由成年人在外地工作,把老人和孩子留在家中等情况,就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 一、“空巢老人”的出现 “空巢老人”在词典中解释为子女长大后离开自己或单亲老人的意思。为什么会出现“空巢老人”这个问题。 第一、直接原因:由于经济的发展,要支撑这个家庭的生活,大多人会去工作来换取支撑这个家的力量,这样必然要有人口迁移流动。 第二、间接原因:由于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现在几乎都是独生子女,想独立生活,男子在外组建新家庭,女子出嫁等原因。原因很多,只是对这个问题出现没有什么多大的影响。 “空巢老人”现在的心理、身体健康、生活等情况值得我们去深思。中国现在老龄化情况十分严重,有几亿人进入老龄化状态,在这老龄化的人口中,有多少位“空巢老人”?老人老了,身体一年不如一年,没有当年能扛多少斤东西的身躯了,现在正面临一系列的问题压迫着他们。 他们独自呆在家中,独自的生活,心中感到孤独,感到悲

伤,想当年把子女拉扯大,现在又不在自己身边,心中又感到焦虑,深怕自己出现了什么事,不能得到及时的帮助。每天生活在担惊受怕中2016年关于空巢老人与留守儿童调查报告2016年关于空巢老人与留守儿童调查报告。官方调查全国“空巢老人”生活状况:65%的农村“空巢老人”没有收入,79.5%靠农副产品与种植水稻。 二、“留守儿童”的情况 俗话说:“孩子是祖国未来的花朵,祖国的未来发展靠这些花朵。”但是现在青少年犯罪率越来越高,扰乱社会的秩序。以前说:“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到底是你们······”,祖国归于我们,我们现在这种状态,能否担起重任。 现在经济的发展,家中不富裕的就外出打工,把孩子留在老家,让长辈来监护孩子,但是老年人的知识有限、精力有限,仅仅让学校来管理更是不行,毕竟中国还不算很发达,教育不是那么的先进,教育中存在着漏洞。 据报道,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研究显示,进入初中教育阶段以后,留守儿童在校率大幅下降,14周岁的留守儿童在校仅为88%。南方某省调查留守儿童心理情况显示,有40.5%的留守儿童觉得自己是被遗弃、受到歧视、不如别人的想法,存在着心理问题。在刑事犯罪事件中,青少年犯罪中的留守儿童所占比例高达20%,上述中的比例对于

论老年人社会福利

论老年人社会保障若干问题 摘要:众所周知,我国的很多先富城市都产生了相当严重的老龄化问题,昔日创造财富的主体成为今日社会的负担,对待老年人的态度体现着社会良知。有尊严的满足基本生活需求,这就是老年人最基本的幸福。敬老爱老是人性的、社会良知的、关注自身未来的需要。只有建立普惠性的老年人社会保障,才能真正做到公平福利,有效福利。老年人曾经养了国家这个强大的儿子,国家拿钱养老是应尽的义务。 把钱直接给老人,让老人都有经济来源,社会养老也就有了保障。国家拿钱,子女养老,这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体现。 关键字:老龄化老年人社会保障幸福,什么是幸福呢?单对老年人来说,那就是有尊严的满足基本生活需求。这是最原始的、最基本的幸福。要有尊严,就不能强迫施舍,满足基本需求就不能没有金钱保障。

(一)我们为什么要实行社会保障? 首先,这是人性的要求。羊尚返哺之恩,更何况人呢?敬老爱老,这是每一个子女应尽的义务。其次,这是社会良知的要求。老年人为社会创造了财富,为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社会有理由为老年人的未来买单,有义务让老年人过幸福的生活。第三,关注老年人生活,是对自己未来的关注。这是对个人说的,如果一个人不孝敬自己的父母,那么他这个榜样做下去,他父母的未来就是他的未来,正所谓大孝必出大孝子,无义还出无义郎,。这也是对社会来说的,如果社会不关注老年人,那么这个社会就没有未来,不是社会不发展,而是没有光明的发展。试想,谁会为一个不为自己未来的社会卖力,谁会为一个不为自己未来买单的社会拿钱。 (二)老年人社会保障应该是普惠性的。 社会保障,如果只保障一个人,这叫个人养老;如果保障一部分人,那就局部倾斜;只有保障所有的老年人,才

农村空巢老人生活现状调研报告

农村空巢老人生活现状调研报告 随着社会的发展,城镇化建设的步伐日益加快,大量青壮年农民进城务工.据人社部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城市流动人口达2.67 亿人,导致越来越多的农村老人独守空巢,绝大部分老人留守原居住地,极少数老人跟随子女进城生活.空巢老人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共 同关心越发严重的社会问题,如何解决打工子女外出挣钱与陪在父母 身边成了一个深思之待解决的问题.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1.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分别选取以大化瑶族自治县都阳镇都阳村留守老人作为本次调查的个案. 2.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主要是采取走访及入户典型调查的方法,调查涉及农村 空巢老人生活状况、生活需求、医疗及社保及“老有所养”方面存 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等.在入户典型调查中,从农村老年人的生活状况、医疗保障、养老现状和精神文化生活四个方面采用结构式访谈 的方法,入户典型访问了20户老人. 二、基本情况 大化瑶族自治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部偏西北的红水河中游.全县幅员面积275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62万公顷,全县总人口 45.87万人,瑶族占21.95%,全县辖13乡3镇.都阳镇位于大化瑶族 自治县中部,距县城50公里,地处丘陵.镇人民政府驻地在都阳村都 阳街.东接七百弄乡,北连北景乡,西邻岩滩镇、江南乡,南接百马乡、古河乡.2006年全镇总面积189平方千米,总人口24244人.辖都阳、尚武、武城、中武、加城、满江、双福等7个村.都阳镇耕地面积 883公顷,其中水田443公顷,旱地440公顷,主要农产品有水稻、玉 米等,农产品加工主要有木材加工.

空巢老人(这里说的老年人指的是60周岁以上〔含60周岁〕老年人)已经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据不完全统计,全县60周岁以上(含60周岁)老年人共57670人,其中留守老人达40369人,占全县60周岁老年人的70%,其中男性人数为17244人,女性人数为23125人.老年人受教育程度情况,其中文盲的占老年总人数的61.7%,受到小学教育的占33%,受到初中教育的占4.6%,受到高中教育的仅 占不到0.7%;老年人身体健康状况,日常生活能自理且能从事较轻 农活的老年人占老人总人数的78%,半丧失劳动能力的占老人总人数得15%,基本丧失劳动能力的占老人总人数得7%;经济来源情况,靠 子女供养的占81.9%,自己供养的占9.7%,社会扶助的占8.1%. 三、空巢老人生活现状与问题分析 (一)大部门留守老人仍需要体力劳动 子女外出务工使家庭经济条件得以改善,但由于他们的相对收入也不高,且他们大部分都有自己的家庭,还要供子女上学,所以大部分老人还要靠自身劳动来维持平时生计.据调查,大部分的留守老人还 从事体力劳动,仍然要承担农业生产的重担.一方面,从事农业生产可以增加家庭经济来源,基本解决柴米油盐的日常开支,减轻子女的负担.另外一方面,绝大多数老人不想给自己的田地丢荒,所以坚持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由于子女不在身边,许多重农活要雇人,成本比较高, 老人们只进行日常的田间管理. (二)家庭氛围缺失、精神慰藉单调 随着大量子女外出务工,家庭养老功能就被弱化,老年人需要亲情的慰藉和生活照料.据研究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各种身体器官的 衰弱,老人在某些方面趋于孩童化,更需要子女的照顾.因此子女在老年人心目中有不可替代的位置.由于子女常年在外,除了春节或清明 节能回来几天外,基本上不能回家与老人团聚,有的甚至好几年没有 回家,老人们难免有孤寂之感.通过对空巢老人的调查的分析,有80%以上的外出务工子女经常给父母打电话,电话成了老人与子女的交流沟通的主要方式和精神慰藉,有时甚至连这些基本的精神慰藉都没有.尤其是老人生病时,需要子女陪同上医院治疗时,子女不在身边,只有

老年人福利

老年人社会福利的产生 1、人口老龄化与老年问题 2、家庭结构和家庭养老功能的变化 3、社会转型——工业化 到底有多少空巢老人? 我国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时期,已有老龄人口1.69亿,占总人口数的12%,据全国老龄办统计数据显示,有近一半的老人属于城乡空巢家庭或类空巢家庭。据北京老龄办目前公布的统计数据,北京老年人口明年将达到250万人,占全市常住人口的15.2%,而空巢老人则会超过100万,占老年人口总数的40%。宁波老龄办调查表明,宁波空巢老人家庭已占老年人家庭的35%,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80%以上。 目前,我国老龄人口正以每年3.28%的速度增长,约为总人口增长率的5倍,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将迅速扩大。专家预计,到2030年我国老龄人口将近3亿,而空巢老人家庭比例或将达到90%,这意味着届时将有超过两亿的空巢老人。老年人社会福利的内容 1、老年人的物质生活福利 2、老年人的医疗保健福利 3、老年人的文化设施福利 我国的老年人社会福利 一、传统社会中我国的老年人的福利 在我国几千年的传统社会中国,老年人福利主要是与家庭相联系。传统社会的家庭作为社会结构的核心,发挥着全方位的社会功能。 过去,统治者也从法律上对老年人的养老进行一些具体的规定,政府和社会组织举办一些诸如敬老礼仪,或者慈善性活动,直接为某些德高望重或孤苦无依的老年人提供物质上的补助。 二、现代社会中我国老年人社会福利发展的三个阶段 1、新中国成立之初的老年人社会福利。 这段时期是旧制度向新制度的过渡时期,也是社会主义福利制度的奠基时期,福利理论与政府模式的多元化和新旧交替是基本特征。 2、“文革”时期的老年人社会福利 这段时期,反对福利主义为政府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使新生的福利事业遭受了重大挫折。 3、改革开放以来的老年人社会福利 这段时期是福利的重建和发展时期,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我国老年人社会福利事业随着社会的转型及经济体制的转变而发生了重要的变化。初步形成有相关法律、法规组成的保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的保护制度体系。 三、新时期我国老年人社会福利发展取得的成就 1、物质生活福利 我国制定了较为完善的社会福利政策,对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依无靠的老年人实行保吃、保穿、保住、保医和保葬的“五保制度”。 对农村中的独生子女家庭,进行奖励扶助制度试点。 我国政府把缓解和消除老年贫困纳入国家反贫困战略规划。对贫困老年人优先纳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为了加快城市社区老年人服务设施的发展,解决老年服务设施不足的为题,从

中国社会福利制度的改革与发展

中国社会福利制度的改革与发展 1.民政福利事业的改革 (1)改革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①社会福利改革的指导思想 我国推进社会福利社会化的指导思想是立足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在供养方式上坚持以居家为基础、以社区为依托、以社会福利机构为补充的发展方向,探索出一条国家倡导资助、社会各方面力量积极兴办社会福利事业的新路子,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社会福利事业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促进社会福利事业健康有序地发展。 ②社会福利社会化的总体目标 a.投资主体多元化 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采取国家、集体和个人等多渠道投资方式,形成社会福利机构多种所有制形式共同发展的格局。 b.服务对象公众化 社会福利机构除确保国家供养的特困群体的需求外,还要面向全社会老年人、残疾人,拓展服务领域,扩大服务范围和覆盖面,并根据服务对象的不同情况,实行有偿、减免或无偿等多种服务。 c.服务方式多样化 社会福利机构和社区除集中养老、助残外,应发挥多种服务功能,为家庭和个人提供支持。 d.服务队伍专业化。 (2)社会福利机构改革 ①社会福利机构改革的要求 a.国家将社会福利机构及床位数作为社会发展的指导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在基本建设计划中统筹安排社会福利设施建; b.各地在制定城市居住区规划时,无论是新区建设还是旧区改造,都应按原国家技术监督局、建设部发布的《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将社会福利设施特别是老年人服务设施纳入公共设施进行统一规划; c.要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处理好社会福利工作中政府职能和社会化的关系,抓紧制定社会福利事业的有关法规,研究制定社会福利机构分类管理的政策措施,使社会福利事业的建设与管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d.要按照产业化的发展方向逐步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运行机制。 ②国家的扶持和优惠政策 a.社会福利机构的建设用地,按照法律、法规规定应当采用划拨方式供地的,要划拨供地;按照法律、法规规定应当采用有偿方式供地的,在地价上要适当给予优惠;属出让土地的,土地出让金收取标准应适当降低。 b.对社会福利机构及其提供的福利性服务和兴办的第三产业,安置残疾人的福利企业,以及单位和个人捐赠支持社会福利事业的,国家给予税收优惠政策,按照现行国家税法规定

农村空巢老人社会调查报告

农村空巢老人社会调査报告 我国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时期,有近一半的老人属于城乡空巢家庭或类空巢家庭。下面有整理的农村空巢老人社会调查报告,欢迎阅读! 【空巢老人】★★★ 精神空虚大丁?物质匮乏 很多空巢老人都面临一个同样的问题:也许不缺吃不缺穿,但是每夭都觉得无所事事, 要么在家静静守着空荡荡的房子,要么在养老院里等待吃饭的时间。 在西江南路居委,已独居生活了13年的黄伯昌老人跟其他空巢老人一样,无法与儿女共享夭伦之乐,只有闲时与社区工作人员开开玩笑逗逗乐,才是他一夭最开心的事情。 住在清宁坊的梁秀霞说,自己今年七十七岁了,退休也己二十七年了,本來可观的退休金足以支撑日常的生活,但是儿子下岗,儿媳妇乂身患重病,昂贵的治疗费用致使家里生计困难,后來儿子不得不外出打工,二十年來口己独口生活。半常打扫口己门前的街道和摘晒鸡蛋花是唯一的乐趣。随后,记者走进梁秀霞的家,粗糙的水泥地,破旧的瓦片屋顶,窄小的客厅里摆放着掉了漆的破旧的桌椅,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只有瓶瓶罐罐摆放得整整齐齐。 我认为,我国教育应当提高大学与企业之间的“联合机制”,让毕业生能够学到公司所需要的各种技能,我国需要在这个问题上想出对策。当然作为大学生口己也应该宽泛的发展自己的见识。 城西街道办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像梁秀霞这样的空巢老人,很少跟周围的老人聊夭, 即使城区有亲戚也很少走动,因为他们一个人生活惯了,没有什么事,不愿意去麻烦“别人”。 【生活依靠】★★★ 热心乡邻及时相帮 由于没有电话,梁秀霞基本上联系不了自己的儿子,“有什么特别的事,只能去邻居家里'借打'。”梁秀霞说,附近的街坊人都很友善,半常?有什么事情,也是邻里互相帮助。 邻里的帮助也许是空巢老人解决一些困难最快捷最有效的办法了。城西街道办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我们的上班时间,许多事情居委会可以帮老人家解决,但是晚上或者周末就很难了,而且老人的病痛发作大多在夜晚,邻里间及时的帮助是最有效的办法。”

2014年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CLASS)报告

2014年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CLASS)报告 2014年12月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调查与数据中心

目录 一、概况 (3) 1.1项目简介 (3) 1.2抽样和调查执行 (3) 1.3数据质量评价 (4) 二、基本情况 (5) 三、健康状况和照料需求 (7) 3.1身体健康 (7) 3.2认知能力 (9) 3.3 精神健康 (10) 3.4 照料需求 (11) 四、经济状况与社会保障 (13) 4.1生活来源 (13) 4.2收入与支出 (14) 4.3 住房 (15) 4.4 社会保险 (16) 五、就业情况 (18) 六、家庭养老资源 (20) 6.1 居住安排 (20) 6.2 健在子女个数 (21) 七、社区的养老设施 (22) 八、社区服务与老年人的社会参与 (23) 8.1 社区医疗服务 (23) 8.2养老相关的社区服务 (23) 8.3 社区参与 (24) 九、养老规划和养老方式选择 (26) 9.1 养老规划与安排 (26) 9.2 照料的主要承担者 (28) 9.3 养老地点选择 (28) 9.4 对养老院的知识、态度和行为 (29) 十、老化态度 (30) 十一、主要发现 (34)

一、概况 1.1项目简介 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China Longitudinal Aging Social Survey, 以下简称CLASS)是由985专项经费支持、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调查与数据中心负责具体执行的一项全国性、连续性的大型社会调查项目。该项目通过定期、系统地收集中国老年人群的社会、经济背景数据,掌握老年人在衰老过程中面临的各种问题和挑战,评估各项社会政策措施在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方面所取得的实际效果,为中国老龄问题的解决提供重要的理论和事实依据。 CLASS调查对象是60周岁及以上的中国老年人群。调查问卷分个人问卷和社区问卷,其中个人问卷内容包括:被访者个人基本信息、健康和相关服务、社会经济状况、养老规划与社会支持、认知能力和老化态度、家庭和子女等方面。社区问卷内容包括:社区基本信息、基础设施和公共设备、社会经济情况、劳动力迁移、养老及医疗保险覆盖、物价水平、选举情况、社区组织和社区历史等。 图1 CLASS样本县区分布图 1.2抽样和调查执行 CLASS采用分层多阶段的概率抽样方法,选定县级区域(包括县、县级市、区)作为初级抽样单位(Primary Sampling Unit,PSU)(见图1),村/居委会作为次级抽样单位(Secondary Sampling Unit,SSU),调查对象为年满60周岁的中国公民。项目调查范围覆盖全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462个村/居委会(不包括香港、台湾、澳门、海南、新疆

空巢老人调查报告(完整版)

报告编号:YT-FS-8473-11 空巢老人调查报告(完整 版) After Completing The T ask According To The Original Plan, A Report Will Be Formed T o Reflect The Basic Situation Encountered, Reveal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Future Ideas. 互惠互利共同繁荣 Mutual Benefit And Common Prosperity

空巢老人调查报告(完整版) 备注:该报告书文本主要按照原定计划完成任务后形成报告,并反映遇到的基本情况、实际取得的成功和过程中取得的经验教训、揭露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今后设想。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快,空巢老人的处境逐渐受到关注,如何让老人们度过一个生活有保障,精神上快乐充实的晚年,已经是摆在所有人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 空巢老人养老难:独生子女70后没时间80后没钱 随着第一代独生子女的父母进入老年,家庭结构小型化、空巢老人养老难日益显现,人们对养老机构的需求在增大。“住上”和“住不起”的现状并存。而传统的家庭养老面临社会现实的挑战。三十多岁、四十岁刚出的“70后”,已经渐渐成为社会各行业的中坚力量。工作压力大、日常应酬多,是这一群体的真实写照。对他们来说,照顾老人变成一件十分奢侈的

事情。对于刚刚步入社会开始打拼的“80后”,面对高高在上的房价和竞争激烈的工作,他们中的大多数要不沦为“房奴”,要不只能“啃老”。对于并不遥远的父母养老问题,“囊中羞涩”的他们感到十分困惑,甚至有人发出了“十年后,我的父母谁来养”的感慨。 2030年,中国空巢老人将超过两亿 空巢老人是指没有子女照顾、单居或夫妻双居的老人,分为三种情况:一是无儿无女无老伴的孤寡老人,另一种是有子女但与其分开单住的老人,还有一种就是儿女远在外地,不得已寂守空巢的老人。 我国目前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时期,已有老龄人口1.69亿,占总人口数的12%,据全国老龄办统计数据显示,有近一半的老人属于城乡空巢家庭或类空巢家庭。据北京老龄办目前公布的统计数据,北京老年人口达到250万人,占全市常住人口的15.2%,而空巢老人则会超过100万,占老年人口总数的40%。目前,我国老龄人口正以每年 3.28%的速度增长,约为总人口增长率的5倍,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将

老年福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老年福利存在的问题及 对策研究 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键入公司名称] 中国老年福利存在的问题 及对策研究 姓名: 学号: 班级: 邮箱: 2016/6/8 中国老年福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要:人口老龄化给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带来深刻而广泛的影响。老人问题将不再是个人问题、家庭问题,而是社会问题。在家庭提供老年福利功能弱化的同时,老人福利社会化也就成了必然。老年人的社会福利是根据老年人的特殊需要,由社会提供给老年人的物质和社会服务。发达国家的老年人大多享有一定的社会福利保障,生活因而相对稳定和舒适,但很多发展中国家,包

括我国的老年人则呈现另一番景象,他们的老年生活得不到相应的保障。由于我国提前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总数急剧增加对社会福利的需求日益增多,而现阶段我国的老年人福利政策还不成熟。因此,急需发展适合我国国情的老年社会福利事业。 关键词:社会福利;人口老龄化;福利政策; 引言:人口老龄化已成为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之一,在中国尤其明显。与中国进入老龄化快速发展阶段一同到来的问题是,家庭小型化日渐明显,老年人对养老的需求与家庭实际能提供的帮助存在很大的差距,这就迫切要求加快推进社会化养老进程,但目前中国“社会化养老”明显不足,使得老年人福利需求与供给的矛盾日益凸显。完善老年人社会福利政策,加快老年人社会福利制度建设,已经成为中国社会福利社会化改革的首要关注重点。 一、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 (一)我国老年人绝对数量大,增长速度快 老年人口绝对数量问题是人口老龄化首要问题,我国超大规模的老年人口将给我国社会和自然资源带来沉重的压力。可以看出,中国的老年人口无论在规模上还是在增量上都是极为突出的。 (二)老龄化进程与经济发展不同步 中国人口老龄化与我国长期坚持的计划生育有直接关系,因而形成老龄化进程超前于经济发展的局面。发达国家的65岁以上的老龄人口达到7%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一般在1万美元以上,而我国进入老龄化国家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仅为800美元,发达国家的人口先富后老,我国则是未富先老,当我国进入老年社会时,我国所拥有的财富无法满足大量的仅作为消费者的老年人的生活需要,养老就将成为社会的主要问题。

调查报告-老人调查报告4篇

老人调查报告4篇 农业,目前在很多乡村仍是一种重体力劳动。当需要重体力劳动者的乡村,因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而只剩下老人、妇女和孩子时,老年人——这个体力和健康正走向衰弱的群体,将面临怎样的困难?湖北竹溪县不久前的调查结果,有些沉重,令人感慨,也应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 不久前,湖北省十堰市竹溪县民政局成立20个调查小组,分赴全县各乡村,入户调查农村“空巢老人”生活状况。调查显示:农村“空巢老人”普遍存在“四难”——生活难、看病难、办事难、得到情感慰藉难。 竹溪县位于鄂西北山区,属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由于经济欠发达,大量青壮年外出打工,全县60岁以上农村老人有4.9万人,其中“空巢老人”1.88万人,占农村老年人口总数的38.39%。 收入不足——近九成仍须从事农业生产 100元能干什么?对城里人来说,可能买件衣服都不够,可在竹溪,很多“空巢老人”,一个月的所有“收入”加起来,也就百元左右。 调查队员走进水坪镇油坊梁村2组李发普的家。这是一个“冬冷夏热”、年久失修的土房子,81岁的李发普和他84岁的瞎眼老伴生活在这里。虽然有四儿两女,但子女生活都很困难,无力将他们接到身边赡养。“大儿早就下岗了;三儿、四儿多年外出打工,也不富裕;四儿老大

不小了还娶不上媳妇;两个女儿也嫁在农村,生活比较困难。”老人一脸无奈地说,“只有二儿有工作,条件好点,现在每月给我们50元养老钱。”这50元孝敬钱,加上老两口每人每月55元新农保和45元农村低保,就是他们的所有收入。算下来,每人每月125元。 李发普夫妇在竹溪县的“空巢老人”中,还算是“富裕户”。调查队员统计,全县60周岁以上的农村老人每人每月都享受了55元的养老保险金,30%左右的农村困难“空巢老人”享受了农村低保,大多每人每月45元,加上子女提供的少量供养金,一般每人每月100元左右,这点钱用于买油、买盐、穿衣、治病等都很紧张,更不要说其他方面了。从经济上说,竹溪县6200多名鳏寡孤独的老人,在“空巢老人”中待遇相对要好。他们有的被安排到福利院居住,衣食无忧,有的居家养老也享受了国家五保政策。有子女而“空巢”的老人反而生活更为困难。 收入不够靠什么?竹溪1.88万“空巢老人”中,必须从事生产劳动的就有1.68万人,占到近九成。这些六七十岁乃至七八十岁的“空巢老人”,如不下地种粮、种菜生活将更加艰难。 政府应进一步调高新农保养老金标准、农村低保标准,解决他们目前的基本生活问题。——调查人员建议 看病太难——“小病拖、大病熬”仍十分普遍 人老了,病痛自然多。虽然农村老人绝大多数参加了新农合,可由于自费部分难以承担,门诊费用又不能报销,竹溪的“空巢老人”仍然

中国高龄老人生活自理能力纵向动态研究

2007年第6期 人口学刊 N o.6,2007 (总第166期) P O P U L A T I O NJ O U R N A L (T o t.N o.166) 中国高龄老人生活自理能力 纵向动态研究 尹德挺 (北京市人口研究所,北京100044) 【摘 要】利用“中国老年健康长寿跟踪调查”1998年、2000年、2002年的跟踪数据分析中国高龄老人 A D L的变动趋势及其影响因素。个体增长模型结果显示,高龄老人A D L状况随年龄增长出现了明显的下降 趋势,A D L个体差异十分显著。个体之间的差异解释了A D L总差异的31.13%。经历三次追踪调查的高龄老人A D L均值较高,状况较好,下降速度较慢;基期具有3-4项残障的高龄老人,未来A D L下降最为迅速; 基期A D L水平高的高龄老人,A D L下降较慢。从A D L的个体影响因素来看,对于基期A D L水平影响最大的变量是“年龄”、“疾病状况”以及“居住安排”等,而对观测期A D L变动速度影响最大的变量是“年龄”以及“过去是否经常从事体力劳动”等。 【关键词】高龄老人;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纵向研究 【中图分类号】C91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29X(2007)06-0027-06 【收稿日期】2007-03-09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老年人口家庭、健康与照料需求成本研究(70533010) 【作者简介】尹德挺(1978-),男,湖南沅陵人,博士,北京市人口研究所讲师。 在评价老年人健康状况及生活质量的指标体系中,日常生活自理能力(A D L)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指标。[1]越来越多的学者意识到,生活自理能力的丧失是老年人最主要的健康问题。[2]目前,学术界大多基于横截面数据,而非纵向数据研究中国老年人A D L状况。[3]本文将在“中国老年健康长寿跟踪调查”1998年、2000年及2002年三次纵向追踪数据的基础上,着手探讨中国高龄老人A D L随时间变化的动态趋势及其个体层面的影响因素。 本文旨在回答以下若干问题:中国高龄老人A D L变动趋势是什么?是显著上升、下降还是基本保持不变?如果A D L会随时间发生显著变化,那么变动的速度有多快?如果A D L在整个高龄人群中存在某种变动趋势,那么A D L变动是否还存在显著的个体差异?个体差异对A D L总体差异的解释力度有多大?如果A D L存在显著的个体差异,那么影响高龄老人A D L动态变化的主导因素有哪些?由于1998年和2000年数据中没有低龄老人样本,因此,本研究无法考察低龄老人A D L的变动特征。 一、数据来源 本文数据来源于北京大学及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主持的“中国老年健康长寿跟踪调查”。此项目于1998年、2000年及2002年在全国22个省、直辖市、自治区进行了三次跟踪调查。这22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北、北京、天津、山西、陕西、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以及重庆。该调查区域总人口为9.85亿,占全国总人口的85.3%。[4] 在1998年的基线调查中,对属于本项目研究范围之内的地区,随机选取其中大约50%的县、县级市与区。在随机选中的631个县、县级市与区中,我们试图对所有存活的百岁老人在其自愿的前提下进行入户访问,并在自愿的前提下入户访问事先按该百岁老人编号随机给定年龄和性别 — 27 — DOI:10.16405/https://www.doczj.com/doc/b613123017.html, ki.1004-129x.2007.06.003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