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六章土壤圈

第六章土壤圈

第六章土壤圈
第六章土壤圈

第六章土壤圈

一,名词解释

土壤:是发育于陆地表面具有生物活性和孔隙结构,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转换的疏松表层。

土壤肥力:是指土壤供应与协调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所需的养分,水分,空气和热量的能力。

土壤圈:是覆盖于地球表面和浅水域底部的土壤所构成的连续体或覆盖层。

土壤新生体:

原生矿物:直接来源于母岩,特别是岩浆岩,它只受不同程度的物理风化,而其化学成分和结晶构造并未改变。土壤有机质:概指土壤中动植物残体微生物体及其分解和合成的物质。

次生矿物:指由原生矿物经风化后重新形成的新矿物,其化学组成和构造都经过改变而不同于原生矿物。

毛管水:毛管空隙中毛管力吸附保存的水分。

田间持水量:土壤中毛管悬着水的最大含量。

凋萎系数:植物发生永久凋萎时的土壤含水量。

土壤年龄:土壤的发育程度。

诊断层:用于鉴别土壤类型,在性质上有一系列定量说明的土层。

诊断特性:如果用来鉴别土壤类型的依据不是土层而是具有定量说明的土壤性质,则称土壤诊断特性。

土壤资源:是指具有农林牧业生产性能的土壤类型的总称,是人类生产和生活最重要的自然资源,属于地球上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土壤污染:是指进入土壤中的废物和有毒有害物质数量超过了土壤自净能力,破坏了土壤系统自然平衡状态,从而造成土壤质量完全恶化衰退现象。

二,简答

1,土壤圈的特征有哪些

空间上:处于四个圈层的交接处

性质上:是生物有机体和无机环境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

功能上:与其他圈层进行着不断地物质与能量交换

2,原生矿物与次生矿物的特点有哪些

均来源于成土母质,不同之处在于原生矿物直接来源于母岩,只受不同程度的物理风化,而其化学成分和结晶构造并未改变;次生矿物由原生矿物经风化后重新形成的新矿物,其化学组成和构造都经过改变而不同于原生矿物,且次生矿物是土壤物质中最细小的部分。

3,母质(气候,生物,地形)在土壤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气候:影响土壤水热状况

影响次生黏土矿物的形成

影响岩石矿物风化强度

对土壤有机物质的积累和分解起重要作用

影响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和种类

影响土壤的地带性分布规律

生物:土壤形成的生物因素包括植物,土壤微生物和土壤动物,它们是土壤有机质的制造者和分解者,是土壤发育过程中最活跃因素。

绿色植物:以有机残体形式积聚于母质表层,经微生物分解,合成和转化,丰富了母质表层的营养物质,产生了土壤肥力,推动了土壤的形成和演化。

土壤微生物:分解动植物有机残体,释放其中潜藏的能量和养分供生物再吸收利用,促进土壤肥力不断发展并参与土壤腐殖质的形成。

土壤中的原生动物:参与土壤有机残体的分解,破碎及翻动,搅拌疏松土壤和搬运土壤。

地形因素:地形在土壤形成中的作用,表现在地形引起地表物质与能量的再分配,间接影响土壤与环境间的物质

与能量交换。

影响地表水热条件的重新分配,因而形成不同的土壤类型

支配地表径流,使不同地形部位的成土过程不相同,形成类型各异的土壤

影响成土母质的分配

影响土壤发育过程

4,土壤资源的特点是什么

具有一定生产力

具有可更新性和可培育性

其空间存在形式具有地域分异规律

位置有其固定性,面积有其有限性,同时具有其他资源不能代替的性质

三,论述

1,试述土壤圈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1,土壤圈与地球生命作用,包括土壤圈物质循环的能量变化,生物转化,水循环,碳,氮,硫,磷循环及环境效应

2,土壤圈与人类生存条件,包括土壤资源区域性开发与管理,综合农业中的动态变化,土壤对农林牧业适宜性,营养元素的空间调控,土壤圈中各障碍因素对农业生的限制作用

3,土壤圈与自然环境

4,土壤圈与全球土壤变化

5,土壤圈物质的组成与性质

2,土壤有机质的来源有哪些有机质在土壤肥力和生态环境中有何作用

来源:动植物遗体的腐烂,微生物分解,人工施用有机肥

土壤肥力:1,土壤养分的主要来源

2,可以促进土壤结构形成,改善土壤物理性质

3,提高土壤的保肥能力和缓冲性质

4,腐殖质具有生理活性,能促进作物生长,发育

5,腐殖质具有络合作用,有助于消除土壤的污染

6,腐殖质可增加土壤吸热能力,有利于保温

3,说明土壤水的类型及其存在和运动在土壤形成及土壤肥力中的意义

类型:吸湿水,毛管水,重力水

4,试述道库恰耶夫的成土因素学说

5,1,土壤是母质,气候,生物,地形和时候五大自然环境综合作用的产物

6,2,所有的成土因素始终是同时存在,并同等重要和相互不可替代地参与了土壤形成过程

7,3,土壤永远受制于成土因素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形成和演化,土壤是一个运动着的和有生有灭或有进有退的自然体

8,4,土壤形成因素存在着地理分布规律,特别是有由极地经温带至赤道的地带性变化规律

9,分别举例说明母质,气候,生物,地形,时间因素对中国土地的影响

10,土壤资源的特点及其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特点:具有一定生产力:具有可更新性和可培育性;土壤资源的空间存在形式具有地域分异规律;土壤资源位置有其固定性,面积有其有限性,同时具有其他资源不能代替的性质。

主要问题:1,耕地逐年减少,人地矛盾突出

2,土壤侵蚀的危害

3,土壤退化,生产力下降

4,土壤盐碱化

5,土地沙化

6,土壤污染

第六章 土壤圈

第六章土壤圈 一,名词解释 土壤:是发育于陆地表面具有生物活性和孔隙结构,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转换的疏松表层。土壤肥力:是指土壤供应与协调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所需的养分,水分,空气和热量的能力。土壤圈:是覆盖于地球表面和浅水域底部的土壤所构成的连续体或覆盖层。 土壤新生体: 原生矿物:直接来源于母岩,特别是岩浆岩,它只受不同程度的物理风化,而其化学成分和结晶构造并未改变。 土壤有机质:概指土壤中动植物残体微生物体及其分解和合成的物质。 次生矿物:指由原生矿物经风化后重新形成的新矿物,其化学组成和构造都经过改变而不同于原生矿物。 毛管水:毛管空隙中毛管力吸附保存的水分。 田间持水量:土壤中毛管悬着水的最大含量。 凋萎系数:植物发生永久凋萎时的土壤含水量。 土壤年龄:土壤的发育程度。 诊断层:用于鉴别土壤类型,在性质上有一系列定量说明的土层。 诊断特性:如果用来鉴别土壤类型的依据不是土层而是具有定量说明的土壤性质,则称土壤诊断特性。 土壤资源:是指具有农林牧业生产性能的土壤类型的总称,是人类生产和生活最重要的自然资源,属于地球上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土壤污染:是指进入土壤中的废物和有毒有害物质数量超过了土壤自净能力,破坏了土壤系统自然平衡状态,从而造成土壤质量完全恶化衰退现象。 二,简答 1,土壤圈的特征有哪些? 空间上:处于四个圈层的交接处 性质上:是生物有机体和无机环境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 功能上:与其他圈层进行着不断地物质与能量交换 2,原生矿物与次生矿物的特点有哪些? 均来源于成土母质,不同之处在于原生矿物直接来源于母岩,只受不同程度的物理风化,而其化学成分和结晶构造并未改变;次生矿物由原生矿物经风化后重新形成的新矿物,其化学组成和构造都经过改变而不同于原生矿物,且次生矿物是土壤物质中最细小的部分。 3,母质(气候,生物,地形)在土壤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气候:影响土壤水热状况 影响次生黏土矿物的形成 影响岩石矿物风化强度 对土壤有机物质的积累和分解起重要作用 影响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和种类 影响土壤的地带性分布规律 生物:土壤形成的生物因素包括植物,土壤微生物和土壤动物,它们是土壤有机质的制造者和分解者,是土壤发育过程中最活跃因素。

第六章 土壤

第六章土壤环境影响评价 1.教学内容 (1)土壤特征和影响土壤环境质量的主要因素; (2)土壤环境影响识别; (3)土壤及其环境现状的调查与评价; (4)土壤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 2.重点与难点 重点:影响土壤环境质量的主要因素,土壤环境影响识别方法,现状调查内容及评价方法。难点:土壤环境影响预测方法。 3.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土壤的主要特征,影响土壤环境质量的主要因素; (2)熟练掌握土壤环境影响识别类型; (3)掌握土壤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4)了解工业、农业、水利、矿业、交通、能源等工程建设项目的土壤环境影响识别;(5)掌握防治土壤污染、退化、破坏的对策和措施。 第一节土壤特征和影响土壤环境质量的主要因素土壤是地球陆地表面具有肥力、能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由岩石风化而成的矿物质、动植物残体腐解产生的有机质、土壤生物(固相物质)以及水分(液相物质)、空气(气相物质)等组成。本章主要介绍重大建设项目对土壤环境影响的识别、土壤污染和土壤退化的预测和评价方法。 一、土壤的主要特征 在人类环境系统中占据着特有的空间地位:处于大气圈、生物圈、岩石圈和水圈的交接地带; 具有肥力:具有能够不断供应和协调植物生长所必需养分、水分、空气和热量的能力。(土壤区别于其他自然体的本质特征。) 具有缓冲性 具有净化功能 两个基本概念 土壤退化:土壤沙化、盐渍化、沼泽化和土壤侵蚀等引起的土壤肥力下降的现象。 土壤破坏:土壤资源的损失,即被非农、林、牧长期占用,或土壤极端退化而失去土壤肥力的现象。 二、影响土壤环境质量的主要因素 建设项目影响土壤环境污染的因素:建设项目类型、污染物性质、污染源特点、污染源排放强度、污染途径、土壤所在区域的环境条件、土壤类型和特性。 影响土壤退化、破坏的主要因素 自然因素:干旱、洪涝、狂风、暴雨、火山、地震等。

自然地理作业 第6章 土壤圈(答案)

第六章土壤圈 一、名词解释 1、土壤质地:土壤颗粒的组合特征。 2、原生矿物:指岩石受不同程度的物理风化,而未经化学风化的碎屑物,其原有的化学 组成和结晶构造均未改变。 3、次生矿物:指原生矿物经风化后重新形成的新矿物,其化学组成和构造都经过改变而 不同于原生矿物。 4、土壤有机质:土壤中动植物残体微生物体及其分解和合成的物质。 5、土壤胶体:土壤中高度分散粒径在1—100nm之间的颗粒。 6、土壤溶液:土壤中水分及其所含溶质的总称。 7、母质:岩石风化后形成的疏松碎屑物。 8、盐渍化:土体上部易溶性盐类的聚积过程。 9、腐殖质化:在生物因素作用下,土体中尤其是土体表层进行的物质累积过程。 10、诊断层:在性质上有一系列的定量说明的土层。 11、土壤的纬度地带性:指因太阳辐射从赤道向极地递减,成土因子也按纬度方向呈有规 律地变化,导致地带性土壤大致平行于纬线呈带状分布的规律。 12、土壤的干湿度地带性:指因海陆分布态势不同,水分条件和生物因素从沿海至内陆发 生有规律的变化,土壤带谱也从沿海至内陆呈大致平行于海岸线的带状分布规律。13、土壤的垂直地带性:指随山体海拔升高,热量递减,降水在一定高度内递增,超出一 定高度后降低,引起成土因素按海拔高度发生有规律的变化,土壤类型也相应呈垂直分带现象。 14、土壤的垂直带谱:山地土壤各类型的垂直排列顺序。 15、基带:位于山地基部与当地的地带性一致的土壤带。 二、填空题 1、土壤由固体土壤、粒间空隙和土壤生物体组成。其中,固体物质和粒间孔隙约分别占土壤总容积的50%,前者由矿物质和有机质构成,后者由土壤空气和构成。 2、在土壤矿物质中,各种岩石受到不同程度的物理风化,而未经化学风化的碎屑物称为原生矿物。 3、土壤有效水分是指从凋萎系数到田间持水量之间的土壤水分。 4、土壤潜在酸度是指由土壤胶体表面上吸收的交换性H+和Al3+所引起的酸度。 5、土壤胶体可分为三种类型:矿质胶体,有机胶体,有机-无机复合胶体。 6、在众多成土过程中,在寒温带针叶林发育的SiO 2残留、Fe 2 O 3 及________淋溶 与淀积过程为_________过程。 7、______是指大小不同土粒不同组合反映的土壤粗细状况,它会影响土壤水分、空气、热量运动和土壤________类型。 8、土壤空气与近地表大气的组成,其差别主要有以下几点:土壤空气中CO 2 含 量高于大气、O 2 含量低于大气、水汽其含量一般低于大气,另外,土壤空气中含

《自然地理学》第六章土壤圈

《自然地理学》第六章土壤圈 一、名词解释 1、土壤 2、腐殖化过程 3、砖红壤 4、腐殖质 5、土壤分布的纬度地带性 6、土壤形态 7、土壤肥力 8、矿质化过程 9、土壤资源10、地表物质的地质大循环11、有机质的矿化12、土壤质地13、土壤结构14、土壤剖面15、泥炭化过程16、灰化过程17、铁铝化过程18、钙化过程19、土壤的缓冲性20、粘化过程21、潜育化过程22、盐化过程23、变形土24、盐积层25、潜育土26、水稻土27、泥炭土28、土壤新生体29、盐成土壤30、冲积土31、壤侵入体32、新成土33、灰土34、淋溶土 二、填空题 1、从地面垂直向下的土壤纵断面称为。土壤剖面中与地表大致平行的层次,是由成土作用而形成的,称为(),简称()。由非成土作用形成的层次,称为()。 2、土壤是个多相分散体系,由()、()、()、()等四种不同物质组成。 3、根据风化的性质可以把土壤矿物质的风化过程分为()、()、()三种类型。 4、土壤水份包括()、()、()、()、()、()、()、()等类型。 5、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土壤分布主要受某个因素的控制,则可以相对地划分相应的()、()和()。 6、从发生学分类制角度看,我国东部土壤地带分布规律基本上与纬度带相一致,即由南而北依次为()、()、()、()、()、()。 7、岩石风化成土壤的过程虽然是一个连续的渐变过程,但根据其代表性矿物可以划分出()、()、()、()等阶段。 8、世界土壤资源存在的问题主要有:(1) ();(2) ();(3) ();(4) ();(5) ()。 9、土壤中的有机质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为()、另一类为()。 10、土壤资源的丧失与退化比较严重和突出的问题主要有()、()、()、()、()。 11、土壤最大的特点是具有(),土壤四个肥力因素是()、()、()、()。 12、土壤的()结构最适合农作物生长;卡庆斯基将土壤质地分为()、()、()三大类,其中()在农业上是较理想的一种质地。 13、土壤结构体及其内部存在许多大小不一的孔隙,通常分为()、()两类。 三、简答题 1、对比土壤粒组、土壤质地、土壤结构的特点。 2、气候怎样对土壤形成影响? 3、简述土壤污染 4、母质在土壤形成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5、地貌对土壤形成有什么影响? 6、举例说明人类对土壤形成和发育的影响。 7、从植物生长的需要来分析土壤中水分的特点。 8、谈谈母岩和气候对土壤酸度的影响。 9、简述腐殖化过程的特点。 10、简述非地带性土壤的特征 四、论述题 1、中国土壤资源开发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2、土壤资源有哪些基本特点?

第六章讲稿土壤圈

第六章土壤圈 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是地理环境中无生命的圈层,而土壤圈和生物圈则是地理环境中具有类生命和生命性质的圈层。从地球演化历史方面考察,这后两个圈层形成较晚,属于地理环境中比较“年轻”的成员,在进化阶段上,土壤比生物低级,其结构和功能比生物体亦简单得多。土壤通是指位于陆地表层和浅水域底部,由有机物质和无机物质组成的、具有一定肥力而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层,其厚度一般为1~2m以内。土壤有地球表面所构成的覆盖层称为土壤圈或土被层。 现代土壤科学不但研究土壤类型的组成、性质及其与各成土因素之间的关系,还将土壤圈内部的物质迁移转化过程及与地球其他圈层之间的物质交换过程、速率、机制及其相互影响作为研究重点,以便为保持和改善人类生存环境、发展农林牧业生产和全球变化研究服务。 第一节土壤的组成和性质 一、土壤剖析 (一)土壤剖面、单个土体和聚合体 自然界的土壤是一个时间上处于动态、空间上具有垂直和水平方向上各异的三维连续体,因此,认识和研究土壤需从具体的土壤剖面及单个土体划分及其剖析入手。 1.土壤形态特征 从地面垂直向下至母质的土壤纵断面称为土壤剖面。土壤剖面中与地面大致平行的物质及性状相对均匀的各层土壤,称为土壤发生层,简称土层,土壤发生层是土壤剖面的基本组成单元,如图6.1所示。奥地利土壤学家库比纳(Kubiena)早在1953年就提出了A、B、Bh、B/C、C和G土壤发生层,根据这些土层的组合将土壤划分为(A)—C、A—C、A—(B)—C、A—B —C、B/A—B—C型5种土壤。后来这一观点得到发展和进一步的完善,并构成了土壤形态发生学的基础。在土壤剖面之中土层的数目、排列组合形式和厚度,统称为土壤剖面构造或土体构型,它是土壤最重要的形态特征。 依据土壤剖面中物质迁移转化和累积的特点,一个发育完整的土壤剖面可以划分出三个最基本的土壤发生层,即A、B、C层。在同一土壤剖面中的每个土层与其上下相邻的土层之间,在土壤颜色、结构体、质地、有机质含量等方面具有明显差别,这种差别也是逐渐变化的。但是对某一类型的土壤而言,它具有特定的典型土壤剖面构型。 2.聚合土体 由于土壤无论在时间和空间上均是呈连续状态存在的,故土壤科学的学习与研究总是首先从土壤剖面观察、采样及化验分析入手,以了解土壤的物质组成、性状及其与成土环境的关系。土壤剖面的立体化就构成了单个土体(图 6.1)。单个土体是土壤的最小体积单位,单个土体

第六章水资源总量

第六章 水资源总量的计算与水量平衡分析 第一节 区域水资源总量的计算 在分析计算降水量、河川径流量和地下水补给量之后,尚需进行水资源总量的计算。 过去,有的部门将河川径流量与地下水补给量之和作为水资源总量。由于河川径流量中包括一部分地下水排泄量,而地下水补给量中又有一部分由河川径流所提供,因此将两者简单地相加作为水资源总量,成果必然偏大,只有扣除二者之间的重复水量才等于真正的水资源总量。据此,一定区域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的计算公式可以写成 重复地下河川总W u W W -+= (6-1) 式中,总W ——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亿m 3 ); 河川 W ——多年平均河川径流量(亿m 3 ); 地下 u ——多年平均地下水补给量(亿m 3 ); 重复 W ——多年平均河川径流量与多年平均地下水补给量之间的重复量(亿m 3 )。 若区域内的地貌条件单一(全部为山丘区或平原区),公式(6-1)中右端各分量的计算比较简单;若区域内既包括山丘区又包括平原区,水资源总量的计算则比较复杂。在后一种情况下,区域水资源总量的计算方法如下。 一、河川径流量的计算 将计算区域划分为山丘区和平原区两大地貌单元,分别计算多年平均河川径流量,计算方法参见第四章。 二、地下水补给量的计算 山丘区和平原区地下水的补给方式不同,其计算方法也不相同。 1.山丘区地下水补给量 如前所述,山丘区地下水补给量难以直接计算,目前只能以地下水的排泄量近似作为补给量,计算公式为 (6-2) 式中,山u ——山丘区多年平均地下水补给量(亿m 3 ); 山基W ——多年平均河川基流量(亿m 3); 潜u ——多年平均河床潜流量(亿m 3); 开 山潜泉侧潜山基山q E u u u W u +++++=

自然地理学(土壤圈)

《自然地理学》第六章土壤圈 第四节土壤类型特征 第五节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之间的参比第六节土壤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生命科学学院 2010级环境科学专业 第四节土壤类型特征 20世纪50年代初到80年代末,苏联的土壤发生学分类对我国土壤学发展影响很深,不足之处是缺乏定量标准。从20世纪60年代兴起、70年代广为应用的土壤系统分类成为当今世界土壤分类的主流。中国的土壤系统分类以诊断特性为基础,是一个定量化、标准化和国际化的分类,该系统分类把中国土壤划分出14个土纲;有机土、人为土、灰土、火山灰土、铁铝土、变性土、干旱土、盐成土、潜育土、均腐土、富铁土、淋溶土、雏形土和新成土。 一、有机土 1.土纲定义与成土环境 有机土是在地面积水或长期土壤水分饱和,生长水生植物的条件下,以泥炭灰化成土过程为主,富含有机物质的土壤,相当于土壤发生分类中的有机水成土,全球低洼地区都有分布。有机土虽属非地带性土壤,但也有其特殊的成土环境。首先是只要有潮湿潴水低地,无论寒带或温带都可发育有机土;通常所在地形相对低洼,地表潴水,或具有不透水的冻土层的高寒山地,坡麓,河流宽谷低阶地,

山麓潜水渗溢地段,湖滨平地,古冰责洼地。 2.成土过程 包括泥炭积累过程和潜育化过程。 3.主要诊断层和诊断特性 包括:①具有潮湿土壤水分状况,大多数年份土温>5℃时的某一时期,全部或某些土层被地下水或毛管锋水饱和并呈还原状态;②草根层是泥炭土的最上层,厚50~60cm,有活的或死亡的沼泽植物茎叶根系玮充分分解密集于地表;③泥炭层为半分解的植物残体组成,厚度>50cm;④腐泥层为分解充分的细粒有机物质层;⑤潜育层为滞水还原条件下形成的灰蓝色黏质土层,有锈纹锈斑及铁、锰结核。 二、人为土 人为土是人为耕作灌溉、施肥培育活动下创造的具有新性质的土壤,相当于土壤发生分类中的水稻土、灌淤土、菜园土。其特征是具有不同种类嗑资鉴定的人为诊断层,厚度>50cm,土壤肥力比起源土壤高,且多蚯蚓、土壤动物及砖块、瓦片等土壤侵入人体。人为土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大河流沿岸平原及三角地带,分为水耕人为土和旱耕人为土。 三、灰土 1.土纲定义与成土环境 灰土是具有铁铝螯合淋浴作用、土表至60cm范围内具有灰化层的土壤,相当于土壤发生学分类的灰化土、漂灰土。主要分布于俄罗斯、北欧和加拿大等地,我国仅见于大兴安岭北端及长白山北坡,气候寒冷湿润,植被为寒温性湿润针叶林或针阔混交林。

第6章 红壤类土壤(铁铝土)解析

第6章红壤类土壤(铁铝土) 铁铝土:又称富铝土,是我国热带、亚热带湿润地区具有明显脱硅富铝化特征的土壤系列,包括热带的砖红壤、南亚热带的赤红壤、中亚热带的红壤和黄壤等4个土类。铁铝土由于它们分布在我国水热条件最优越的地区,所处地形又以低山、丘陵、台地为主,故其开发利用价值高,是我国极为重要的土壤资源。共性:①都含有不同程度的氧化铁、铝,是不同程度富铝风化的产物;②主导成土过程是脱硅富铝化。大多数具有多元发生,即形成于古老富铝风化壳。 1.分布情况 呈三个土壤带分布于我过南方: (1)北纬22°以南砖红壤广东雷州半岛、海南、滇南及台南等地 (2)北纬22°—22°赤红壤南岭山脉以南(广东西部和东南部、广西西南部、福建东南部、台湾云南部分地区) (3)北纬22°—22°红壤和黄壤大巴山和长江以南地区 其中红壤主要分布于江南丘陵和云贵高原,黄壤主要分布于贵州高原和四川盆地。2.形成条件 砖红壤:热带雨林、季雨林。 赤红壤: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季雨林。 红壤和黄壤: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红壤偏干,黄壤偏湿)。 3.基本成土过程 3.1脱硅富铝化过程 (1)脱盐基酸化,肥力下降 (2)铁铝相对富集,形成铁铝残余聚积层。表现为铁子、铁盘等结核。粘粒的硅铝率(Ki =SiO2/Al2O3)和硅铝铁率(Saf=SiO2/R2O3)的不断降低,粘粒矿物由2:l型向1:1型和铁、铝氧化物简单化的矿物演变。 (3)形成大量的游离氧化铁(铁的游离度):砖红壤:85%;红壤:50%-60%。进而使土壤染成不同颜色。 赤铁矿赤褐铁矿针铁矿褐铁矿 Fe2O3Fe2O3.5H2O Fe2O3 H2O Fe2O3.1.5H2O Fe2O32-n.H2O 红色红棕色黄棕色黄棕色黄色 (4)随着粘粒Ki值降低,粘粒矿物简单化,胶体品质变差,负电荷减少,并产生正电荷,净负电荷减少,保肥力减弱。 3.2我国几种土壤的脱硅富铝化特征 (1)我国大面积红壤具有深厚的红色土层,受到古气候的深刻影响,其粘粒Ki值较低。 土类砖红壤赤红壤红壤黄壤 Ki值 1.5-1.8 1.7-2.0 1.9-2.2 2.0-2.5 (2)脱硅富铝化程度不同,粘粒矿物的组成也不同 3.3养分的生物富集过程 养分的循环迅速而强烈。体现: (1)合成量大 (2)分解速度快 (3)耕层富盐基作用耕层富盐基作用(生物自肥作用):植被将分散下移的养分集中地表而表土养分含量增高的过程。 4.砖红壤

第六章 土壤圈

第六章土壤圈 1、简述土壤、土壤肥力的概念。P237 答:土壤是地球陆地表面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土壤肥力是指土壤为植物生长不断地供应和协调时养分、水分、空气和热量的能力。 2、土壤肥力的四个因素是什么?P237 答:养分、水分、空气、热量; 3、土壤的形态特征有哪些?P240-242 答:土壤剖面构造:从地面垂直向下的土壤纵剖面; 土壤颜色:可作为判断和研究成土条件、成土过程、肥力特征和演变的依据;(黑色: 表示土壤腐殖质含量高,含量减少则呈灰色;白色:与土壤中含石英、高岭石、碳酸盐、长石、石膏和可溶性盐有关;红色:是土壤中含较高的赤铁矿或水化赤铁矿;黄色:是水化氧化铁造成的;棕色:含大量的伊利石、云母类矿物质和不同水化程度的氧化铁混合物;紫色: 游离氧化锰含量高;绿色或蓝色:土壤积水处于还原状态,含大量的亚铁氧化物) 质地:土壤颗粒的组合特征;一般土壤质地分为砂土、壤土和粘土等 结构:土壤颗粒胶结情况;有团粒结构、块状结构、核状结构、柱状结构、棱柱状结构、片状结构; 松紧度(结持性:指土壤风干状态在手中挤压的破碎难易程度):土壤疏松或紧实的程度; 孔隙:土粒之间存在的空间; 干湿度:土壤中水分含量;分为干、润、潮、湿 新生体:土壤发育过程中物质重新淋溶淀积和聚积的生成物; 侵入体:有外界进入土壤中的特殊物质。 4、简述自然土壤剖面的层次特征。P240 答:①枯枝落叶层(覆盖层):以A0或O表示。由地面上枯枝落叶堆积而成。 ②腐殖质-淋溶层(A层):成土作用最活跃;明显的腐殖质积累,颜色较深、团粒状结构和富含养分;产生淋溶过程,易溶性物质淋失,难溶性物质如铁、铝及粘粒等发生化学的和机械的迁移;下段留下难移动的抗风化最强的矿物颗粒,;颜色浅淡(常为灰白色)、颗粒较粗、养分贫乏。 ③淀积层(B层):淀积着上层淋洗下来的物质,质地偏粘、土体较紧实,具块状或棱柱状等结构,出现新生体。 ④母质层(C层)。由风化残积物或堆积物所组成,是形成土壤的母体或基础;成土作用甚微。 ⑤母质层之下则为未风化的基岩(用D或R表示)。 5、根据土壤的质地类型,土壤可分为哪几类?简述其特点。P245 答:砂土:通气透水性能良好,作物根系易于深入和发展,土温增温和有机质矿质化都比较快,担保水供水性能差,易旱; 壤土:通气透水性差,作物根系不易伸展,土温上升慢,土壤中有机质矿化作用也慢,保水保肥供肥能力较强; 粘土:有大孔隙也有相当的毛管孔隙,通气透水性能良好,保水保肥性能强,土温较稳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