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物专访的提问技巧

人物专访的提问技巧

人物专访的提问技巧
人物专访的提问技巧

人物专访的提问技巧

人物专访,是记者请新闻人物就专门性的问题进行解答的一种方式,是记者带着目的对有关人士进行专门的采访。是以记者同人物的谈话为主取得直接材料并穿插背景材料而成的一种特殊通讯。它比一般报道要详细而生动。专访中少不了采访对象、记者两个因素。专访的特点在一个"专"字,重点是一个访。人物专访既强调新闻性、政治性又要强调其可读性。相对于其它新闻形式,人物专访可读性具有亲和力。因此,为受众所喜闻乐见。

人物专访难写在于人们对其要求和关注程度高。人物专访难写在于如何不流于平淡、所写人物有鲜明特点。如果读者看完后能记住这个人物,并与其他人物区分开来,这就可以说是一篇成功的人物专访。而鲜明的人物、典型的事例,生动的细节都取决于采访的成功与否。记者与被采访者的交谈沟通是最重要的一个途径。采得好采得细,对人物就有较为深刻的了解和认识,就能够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从而发现人物的闪光点和与众不同之处,才能更加准确地提炼主题,让读者想看、爱看,觉得可信、可亲、可学。采访失败,就是再精心运作,也写不好。采访的好坏,记者提问的技巧尤为重要,问题提得好、提得准有助于打开采访对象的话匣子。

笔者认为目前记者在提问中容易出现以下几点不足:一是提问过大过空,让被采访者不知如何回答。一些记者采访还是喜欢"你有什么感想"等"老三问"套话。二是记者口头表达能力差,提问不能简明扼要。问话让采访对象不得要领,一些记者轻问重写,提问辞不达意,他们往往笔头功夫过硬,嘴上功夫不行,在认识上还有偏见:认为注重口才是讲花架子,不务实。笔者经常能看到一些记者提问,说了好多话绕不到主题上,如问一个农民企业家,下一步的打算,是否有意于资助农村教育。说来说去,不仅把被采访者说糊涂了,连记者自己也不明白说了什么。三是记者的采访态度不端正,也有学识有限。有的记者提问时信口开河,对对方回答不理解,使对方在心理上产生反感,从而与记者拉开了心理距离。这些都在无形中影响了采访对象的谈话情趣。

被采访对象容易出现下面几种情况:一、主观上是配合采访的,但却由于紧张或激动总是开不了口。来自基层的农牧民、工人容易出现这种现象。二、消极应付采访。虽然开了口,却总是偏离主题,或有意识地回避记者某些敏感问题。三是采访对象牵引着记者跑,被采访者信马由缰,一泻千里地讲下去,记者不能控制局面,采访费了不少时间,看似记了一大堆,要用的却不多,既费时又费力。

针对以上一些不足和问题,笔者依据自己肤浅的经验,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供同行探讨。

一、事先围绕主题设计一些重要问题。在采访过程中,记者要确立主题,围绕主题事先精心设计几个问题。一些问题可以现场发挥,但关键的问题一定要做准备。记者在采访前主题明确既可保证采访有的放矢,也能减少时间浪费。记者必须要有几个直奔主题的问题,事先要有充分的估计,不打无准备之战。有些口才不太好的记者,用这种方法,效果更好。一是可以做到心中有底,临阵不会慌乱。二是也可以事先练习问话。几个问题其实也就是采访的大纲和思路。有助于记者控

制局面,把采访者引到主题上来。笔者在采访一个商界女强人时,这个女企业家见多识广,表现欲望很强,话很多却总跑题。笔者事先设计的几个问题就用上了,一跑题,就用一个问题把她问回来。

二、用内行话提问。行家伸伸手,就知有没有。记者张嘴一问,被采访者就能听出来,你对他的事情了解不了解,你对他的工作认识程度有多高。记者问外行话,很难获得被采访者的认同,也就无从深谈,记者也就难以探寻到被采访者的内心世界。记者要与采访对象交朋友,触及他最敏感的神经,探索其心灵。最容易找的共同语言就是采访对象的行业话题。这对于采访性格内向、腼腆、有胆怯心理、不易开口的采访对象有效果。记者可以提问一些他所熟悉的话题来引导他开口,最简单就是和农民谈他的庄稼施了什么肥;和牧民谈产了几只冬羔;和司机谈车的型号性能。当然千万不能不懂装懂,冒充内行。如记者采访下岗再就业典型,采访对象是做针织品的。笔者以前曾长期采访纺织行业,对针织较为了解,采访时顺口说出氨纶、细螺纹针、圆形织机等专业用词,让采访对象很惊喜。她认为对她的行业很看重,无形中缩小了心理距离。这次的采访用了8个小时,采访对象把想说的不想说的都说了出来,情况掌握得细、全,通讯写出来就真三、提问轻松话题,安定采访对象情绪。对一些由于激动或紧张不能很快进入状态的采访对象,为了让他们情绪安定下来,记者可以先谈与主题无关而又轻松的话题。通过轻松话题让对方放松情绪,尽快缩短两人之间的心理距离。一盆花、一段经历,对一个问题的看法,或对方的兴趣爱好都可以成为提问的话题。笔者在采访中常采用这种方法。有次采访一位英勇牺牲的警察妻子,警嫂心情总平静不下来,笔者就问有关他们女儿的事情,从年龄问到女儿对父亲的死如何说的、如何想的。然后就引到了采访的主线上来。在采访残疾音乐家方放(国际大奖获得者)时,他因为反感采访,加之紧张,采访无法进行。笔者就问古典吉它与民谣吉它的不同等他所熟悉的问题,使他放松。

四、对回避采访的,以提问对方感兴趣的问题,诱导其配合采访。用老话说,采访也是功夫在诗外。丰富的知识的确有助于采访。笔者在采访一个锐意改革的全国先进法院院长时,院长怕宣传自己影响不好,笔者事先了解被采访者古文造诣很深,对法家思想和军事很有研究,就问他对韩非子、荀子、商鞅和《吕氏春秋》的评价,通过对商鞅"轻罪重判重罪不将至也"的看法,自然而然他就谈到了他进行的改革。采访进行下去了,并改变了采访对象的态度。原只限半个小时的采访时间,不知不觉延长到五个小时。

五、在提问时兼顾双方,问受众想知道的问题。记者在采访人物之前总要认真思考。要站在读者的角度想,想读者想知道这个人物的什么,会对他的哪些感兴趣。只有心中想着读者,读者才会喜欢看你写的文章。同样,也要站在采访对象角度考虑:他想要告诉读者些什么,他有什么好的经验和闪光的东西对读者有启迪。只有两方面都想到了,记者提的问题才会让双方都感兴趣。还要注意保护采访对象的隐私,不要问粗俗、猎奇与主题无关的问题。

六、记者提问态度要真诚、客观、不带个人倾向。不要提有提示作用的问题,以免诱导或限制对方的回答。提问多用探讨式、商量式而不要用生硬的、审判的口气。提问方式根据不同对象采用正问、反问、引导、激将等。记者与采访对象打交道要时刻记着贫贱不欺、富贵不媚,提问语气要平和,话语要真诚,不能有训斥、嘲笑的成分。

七、提问要开门见山,提问语要简明扼要,易听易懂。提问语要用开放式的,多用怎么样、什么、如何等字眼,给对方以广阔的回答空间。不要像法官审判一样问:"是,还是不是。"提问语要注意具体,可把大问题分成几个小问题。比如问一个农民:"你知道怎样维护消费者利益吗?"就可以分成:"你周围的人买过假冒伪劣的东西吗?""买了怎么办的?到哪去找?找谁?"

八、提问语要注意"五不用":不用长句、不用倒装句、不用否定语气提问、不用有歧义的话提问,在提问时不要生造词语、任意改用专用名词。学会多用口语,长句分成短句来问。

九、适当使用些激将法。充分发挥激将的作用。用有分量的尖锐提问使一些回避主题的采访者不得不直面回答。成功的采访,所提问题不能人云亦云,也不要提一般性的问题,有意突出其尖锐的一面。有分量问题是记者水平的一个体现。名记者法拉奇就是以提问尖锐近乎挑衅而闻名的。笔者在采访一致力于改变的某单位领导时,提出:"你用这种强制性的手段来推行改革,群众会告你专制强权,也许以后会影响你的政治前途,你有可能会成为牺牲品,你对此怎么看?"这个问题一下就引起了该领导的重视和兴趣。采访完后,他说:"本来想应付一下,念念材料就完了,可你的问题不得不让我说话了。"而在采访一位有争议的企业家时,笔者直言不讳地问:"人们对你的评价是毁誉参半,你对此怎么看,你对自己如何评价。"这个问题打开了采访对象的话匣子,也撕开了他的防护衣。后来采访对象说:"你是第一个涉及到这一问题的,我一下就觉得你对我很了解,而且是公正平等地对待我。"

写一篇有血有肉、鲜活的人物专访是采写者的目标,要实现这个目标,做好提问是关键。问题问好了,第一步就走好了,离目标也就近了。

如何写人物采访稿,人物采访提纲的基本方法

如何写人物采访稿,人物采访提纲的基本方法 很多小伙伴喜欢写人物稿,但是人物稿看似上手容易,想写好却是一条比任何类型文章都要难的一件事。 我们都知道,拾遗的人物稿是非常精彩的,他们收稿标准也相当高。据了解,拾遗写一篇饱满的人物稿,查阅几十万字的资料都是常事,那么想要攻下人物稿,写出一篇让读者拍案叫绝的文章,到底需要怎么做呢? 第一,确定选题。 选题是决定一篇人物稿是否精彩的关键因素!很多时候稿件不出彩,很大的可能性是人物本身就不够出彩。如果人物本身就非常有话题度和传播度,那么相应的稿子也会非常具有传播力。 所以,当你找到一个人物之后,多问问自己,你为什么选这个人物作为写作对象?你选他的理由是什么?他身上有哪些跟别人不一样的特质。

如果你说服不了自己,说服不了别人,那这个选题就不是一个好的选题。 第二,搜集素材。 比如,我们写一个古代人物,就需要按照上面说的,首先去查阅大量资料,你要能做到对这个人物的事迹相当了解,再从中拎出一条主线,把这个人物串起来。 我们写一个现代人物,就需要去做采访,观察细节,挖掘故事,除了采访主要人物之外,甚至还要去采访跟这个人物相关的“当事人”,从侧面了解你要写的这个人物,直到你对这个人物形成一个清晰的认知。 打个比方,我们为什么写自己的父母,总是感觉比较容易?原因是,在你所有的写作对象中,你的父母是你最熟悉最了解的,他们的素材你积累了几十年,所以了然于胸,同时你对他们有感情,所以在情绪上能够代入进去。 我们如果写一个人物,不妨把它当作你身边最亲近的人一样去了解,你对他如数家珍,对他有深刻的观察和了解,对他的很多细节都能挖掘出来。 那么如何搜集到高质量的素材呢?

人物采访技巧

人物专访,就是记者请新闻人物就专门性的问题进行解答的一种方式,就是记者带着目的对有关人士进行专门的采访。就是以记者同人物的谈话为主取得直接材料并穿插背景材料而成的一种特殊通讯。它比一般报道要详细而生动。专访中少不了采访对象、记者两个因素。专访的特点在一个"专"字,重点就是一个访。人物专访既强调新闻性、政治性又要强调其可读性。相对于其它新闻形式,人物专访可读性具有亲与力。因此,为受众所喜闻乐见。 笔者认为目前记者在提问中容易出现以下几点不足:一就是提问过大过空,让被采访者不知如何回答。一些记者采访还就是喜欢"您有什么感想"等"老三问"套话。二就是记者口头表达能力差,提问不能简明扼要。问话让采访对象不得要领,一些记者轻问重写,提问辞不达意,她们往往笔头功夫过硬,嘴上功夫不行,在认识上还有偏见:认为注重口才就是讲花架子,不务实。笔者经常能瞧到一些记者提问,说了好多话绕不到主题上,如问一个农民企业家,下一步的打算,就是否有意于资助农 村教育。说来说去,不仅把被采访者说糊涂了,连记者自己也不明白说了什么。三就是记者的采访态度不端正,也有学识有限。有的记者提问时信口开河,对对方回答不理解,使对方在心理上产生反感,从而与记者拉开了心理距离。这些都在无形中影响了采访对象的谈话情趣。 被采访对象容易出现下面几种情况:一、主观上就是配合采访的,但却由于紧张或激动总就是开不了口。来自基层的农牧民、工人容易出现这种现象。二、消极应付采访。虽然开了口,却总就是偏离主题,或有意识地回避记者某些敏感问题。三就是采访对象牵引着记者跑,被采访者信马由缰,一泻千里地讲下去,记者不能 控制局面,采访费了不少时间,瞧似记了一大堆,要用的却不多,既费时又费力。 针对以上一些不足与问题,笔者依据自己肤浅的经验,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供同 行探讨。 一、事先围绕主题设计一些重要问题。在采访过程中,记者要确立主题,围绕主题事先精心设计几个问题。一些问题可以现场发挥,但关键的问题一定要做准备。记者在采访前主题明确既可保证采访有的放矢,也能减少时间浪费。记者必须要有几个直奔主题的问题,事先要有充分的估计,不打无准备之战。有些口才不太好的记者,用这种方法,效果更好。一就是可以做到心中有底,临阵不会慌乱。二就是也可以事先练习问话。几个问题其实也就就是采访的大纲与思路。有助于记者控制局面,把采访者引到主题上来。笔者在采访一个商界女强人时,这个女企业家见多识广,表现欲望很强,话很多却总跑题。笔者事先设计的几个问题就用上了,一跑题,就用一个问题把她问回来。 二、用内行话提问。行家伸伸手,就知有没有。记者张嘴一问,被采访者就能听出来,您对她的事情了解不了解,您对她的工作认识程度有多高。记者问外行话, 很难获得被采访者的认同,也就无从深谈,记者也就难以探寻到被采访者的内心世界。记者要与采访对象交朋友,触及她最敏感的神经,探索其心灵。最容易找的共

浅谈报纸人物专访的采写

内容摘要:人物专访是指对新闻人物进行专题访问的一种纪实性报道,是读者喜闻乐见的一种报道体裁。现在很多报纸都设有人物专访专栏,目的就是增强报纸的魅力,吸引更多读者的目光,同时更能凸显人物专访在报纸中的重要作用。如果我们掌握了人物专访的采访技巧和了解它在人们心中的地位,那么它对广大读者来说不但越来越受到青睐,而且也对我们媒体记者素质的提高更是一种挑战。本文通过四个层次的分析和探讨,为怎样成功采写人物专访文本作为参考。 关键词:人物专访采访对象访前准备访问技巧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在业余时间里看报纸也成为人们的习惯。各家报纸怎样才能吸引人们的目光呢?怎样才能抓住人们的新闻欲来作为自己最大的卖点呢?于是,人物专访这种纪实性报道体裁成为各家报社老总们重点安排采写的体裁之一。 纵览关于人物专访定义、分类的各种说法,尽管各家概括不同,但也有其一致之处:选准人物专访对象,进行专题采访;人物专访的真实性原则不容忽视;人物专访要有现场感,等等。除此之外,我认为人物专访是记者带有明确的目的,对有关人员进行专题采访写就的稿子,不能和本报专访划等号。但人物专访与通迅却有共同之处,即与消息相比可以较为详细和生动地报道新闻人物,惟独不同的是人物专访却有自己的特点——专。那么,我们怎样才能采写成功的人物专访呢?本文从采访对象的选择、专访前的准备、专访的访问技巧和采写人物专访应注意的几个问题等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人物专访的采访对象 人物专访,是记者请新闻人物就专门性的问题进行解答的一种方式,是记者带着目的对有关人士进行专门的采访,是以记者同新闻人物的谈话为主取得直接材料并穿插背景材料而成的一种特殊通讯。它比一般报道要详细而生动。人物专访中少不了采访对象、记者两个因素。 选择人物专访的对象要从是否有新闻价值着手,所采访的人物应是最近对社会、对群众有影响有关系的人,如历史变动时期涌现出的风云人物,某一新闻事件中有举足轻重的人物,从外国或外地来访的政治家、艺术家和其他知名人士,获得荣誉称号的先进人物,一举成名的新秀等。 如何选准人物专访的对象,直接关系到一篇人物专访的成败,人物专访的对象选准了,写成的报道才具有吸引力,才能有更多的读者群。但是,人物专访不是随便地采访一个人,而是需要经过精心的选择。怎样选择人物专访的对象,可以说是一门学问。一般来说,选择人物专访对象大致有以下几种人物:

人物专访稿采写技巧及范文

人物通讯的采写技巧 ——以校团委百名优秀校友采写为例1、人物通讯的定义 人物通讯是以新闻人物为报道对象的通讯类型。它着重报道一个或几个人物的思想、言行和事迹。 要求:把人物放在突出的地位,从人物的一个侧面或某些片断入手,比较详细地描述人物的事迹,揭示人物的思想,展现人物的精神风貌和个性。 2、内容选取 a、抓住人物身上“亮点”:最闪光的性格;最能体现时代气息的特征。以此写出人物的个性和特色,但不要千篇一律,把校友都写成一个模型。 b、选择最能再现人物思想风貌的事实。 # 写人物通讯要绘写人物的精神世界,揭示人格的力量,要通过有说服力的事实来再现人物的思想风貌。事实要为展现人物思想风貌服务,而不能只把注意力集中在人物的经历和事件发展过程上,忽略对人物思想、信念等方面的挖掘,不能停留在好人好事记录的表层现象上。 c、选择最能展现人物内心世界的细节。

通讯不是依靠抽象空洞的说教和赞美,而是通过富有人情味的人物的言语和行动来征服读者的。有时你费劲心思堆积了一些形容词诸如“孜孜不倦、发奋图强、勇于创新”等来赞美人物,不如人物一句质朴的语言或一个细小的动作更传神。 d、综合运用叙述、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表明作者的倾向,表现作者明显的感情色彩,但不能违背新闻真实性原则。人物专访是一种新闻通讯,而不是文学作品,所以它必须遵循“真实”的原则。即一切以事实为依据,用事实说话,而不要用自己的主观判断替代事实的描述。 3、采写过程 (1)前期准备 a、采访前先广泛搜集采访对象的资料(书面材料,网络资源,走访校友的老师、同学、亲朋、同事等),熟悉和研究采访对象的个性特点、习惯爱好、专业特长等基本情况。有可能的话和采访对象一起工作生活一段时间,深入了解采访对象,把人物写活。 b、拟订采访提纲。 ¥ C、配备纸、笔、相机、录音笔或MP3等采访工具。 (2)进行采访

人物专访具体工作流程(样本)

人物专访具体工作流程 第一次会议:分工合作,对人物背景作调查和了解。 第二次会议:安排专访前后的具体工作,综合各干部及干事所要提出的问题,整理成稿。提出在专访过程中所要注意的问题。 第三次:专访过程中,一人负责主要提问,其余人员负责记录。其中一项环节为记录人员提问。 第四次会议:总结汇总笔记,交流心得感受。提出在专访文章写作中的要求。 第五次会议:讨论修改专访文章。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及时修改文章中不好的地方。 第六次会议:最后定稿。 第七次:拿给被专访人看稿,是否符合其要求。 第八次:人物专访总结大会。每位参与人员各写一份总结报告。 人物专访的基础写作模式 一、题目:打造题目:借名发挥、借时代热点发挥等 二、开头:1、开门见山 2、引出先谈名字、兴趣、特点、业绩、环境等后 见其人 3、欲扬先抑 三、构思:1、并列式:工作、学习、生活……并列写,或是其中一 类中的成分并列写

2、记叙式:按事情发展过程写,注意过度自然、精炼 3、问答式:设计问题,注意记录时帮受访者组织语言 4、递进式:从低到高以个人成就或事业发展过程为主线 四、结局:1、呼应:与文章形成首尾呼应或中心呼应 2、展望未来:适用于记叙、递进式 3、没有结局:适用于问答式 五、文笔:目的是让人物形象丰满起来 1、优美:柔化人物、使画面唯美 2、幽默:有意义地打造语言,改造文句形式,以观点为 卖点,使文章幽默风趣增加可读性 3、对比:多用对比的语句,突出中心和人物特点 专访稿件的写作流程 第一步、整理出专访笔记,要求忠实于被访者的原话 第二步、构建文章的逻辑结构,这个结构应可同时应用于问题的设计第三步、把所有内容补充进已构建的文章框架 第四步、筛选出其中最有价值、最能体现人物性格的内容 第五步、通过文学语言对文章进行润色加工 第六步、交由负责人审核或集体讨论后定稿

人物专访范例

人物专访范例 《大学: 我用“幸运”来翻译》 一个广东出生的孩子在小学时把偶然得到的一盘英语磁带一直听到烂为止——后来因为左宗棠、李达,他选择了湖大,进入了人才济济的有“中国语言学又一村”的外国语学院——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一句话点醒梦中人,从此他开始了翻译之路——成功晋级湖南卫视举办的“翻译之星”的预赛和复赛,虽然该节目后来不了了之,他却成为了另人难以忘怀的风景——虽然没有进入省级英语演讲比赛,却成为了历年英语演讲比赛最帅气的主持人。。 第九届湖南省英语演讲比赛冠军得主陶莹评价她的朋友: 学习活动都玩得转,经历丰富. 一个学妹说: 他为人低调,做事高调 学院的老师说: 他素质全面. 与邓晓君的第一次非亲密接触是在2003年湖南省第9 届英语演讲比赛上.当时那个身着西服的帅气男主持人以纯正的英式吸引了评委和观众们的不少注意力,他就是邓晓君.而第二次看到邓晓君这个名字是在今年公布的保研名单上——他被保送到上海外国语学院的翻译专业。 这一次采访是在十月中下旬。邓晓君以一身休闲装出现,展现了他有别于英语演讲比赛上英姿飒爽的另一面——平常、放松、更重要的是一种亲和力。邓在谈话中也笑言到: “学弟学妹不叫我学长,都叫我Ai。” 当记者问到邓晓君对自己大学四年的评价时,他不假思索的说: “幸运。”在采访中,我们发现邓似乎是个不折不扣的“幸运儿”。但又觉的这幸运却

也实在没我们想象的简单。 邓笑言自己“大一时是典型的好孩子”。在大学这个放纵者的天堂、堕落者的地狱中,他并没有因脱离高考的枷锁而放纵自己。邓晓君入校的第一年就是跳着“上课——上自习——上网”的三步舞。他承认,是自己心头一直存有的紧迫感让自己不敢有丝毫懈怠。虽然他自己说后来“沉不住气”参加了社团活动,却也都是跟学习有关——口协和翻译协会。 邓晓君说他热爱湖大,因为湖大为每个人提供了很多资源和机会。在湖大校园里,他也遇到了人生中的两位“贵人”。或者说是邓的努力、塌实、好学的“千里之才”引来了伯乐。谭琼玲,大一时讲授综合英语。谭老师凭多年的教学经验,根据邓的特质,为这个充满才气的学生指明方向: “以后做翻译吧。”这句话为邓未来的道路打下基础。 邓的第二位“贵人”时大二时上口译课的王胜利老师——也是湖大唯一的同声传译。王老师的国字脸经常使人感到严厉而产生敬畏感,但在邓的眼中,那却是“父亲般的感觉”。 因为邓的办事认真,不怕困难,王胜利老师很快就喜欢上了这位广东来的学生,并且在他的身上投入了很大的精力和爱心。同学甚至戏称王老师都把邓“当成干儿子”了——当邓成为省级英语演讲比赛的候选人时,王陪着他在岳麓书院被讲稿;当邓在主持英语演讲比赛间隙吃共间餐时,王把自己的肉排夹给他。。。。。。而又有太多的师生点滴是我们的拙笔无法付诸纸上的言传身教和耳濡目染。 在老师的点拨培养下,邓打出了比别人更坚实的鼓点。连年的甲等奖学 金、“游子情”专项奖学金、连年的“三好学生标兵”优“秀学生干部”。。。。。。 与别人的“哑巴英语”相比,英语和翻译在邓的身上真正作到学以致用。扎实的功底让他的内秀充分外化。大一时,就作了湖大综合英语的网络教程配音员。大二校级英语演讲比赛获得专业组第二名的成绩,虽然与省级比赛失之交臂,卓然的势力仍使他成为湖大举办的省级赛的英文主持;虽然自己觉得不擅长表演,却在学校英语话剧比赛上因“李尔王”获得官方承认,成为BESTL EADINGACTOR;拥有优美声线的他被长沙本土品牌“蓝猫”邀请,做 相关教材的英语配音,从而挣了不少伙食费;中韩足球对抗赛中,担任志愿者翻译组组

人物专访具体工作流程

人物专访具体工作 流程

人物专访具体工作流程 第一次会议:分工合作,对人物背景作调查和了解。 第二次会议:安排专访前后的具体工作,综合各干部及干事所要提出的问题,整理成稿。提出在专访过程中所要注意的问题。 第三次:专访过程中,一人负责主要提问,其余人员负责记录。其中一项环节为记录人员提问。 第四次会议:总结汇总笔记,交流心得感受。提出在专访文章写作中的要求。 第五次会议:讨论修改专访文章。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及时修改文章中不好的地方。 第六次会议:最后定稿。 第七次:拿给被专访人看稿,是否符合其要求。 第八次:人物专访总结大会。每位参与人员各写一份总结报告。 人物专访的基础写作模式 一、题目:打造题目:借名发挥、借时代热点发挥等 二、开头:1、开门见山 2、引出先谈名字、兴趣、特点、业绩、环境等后见其人 3、欲扬先抑 三、构思:1、并列式:工作、学习、生活……并列写,或是其中 一类中的成分并列写 2、记叙式:按事情发展过程写,注意过度自然、精炼

3、问答式:设计问题,注意记录时帮受访者组织语言 4、递进式:从低到高以个人成就或事业发展过程为主线 四、结局:1、呼应:与文章形成首尾呼应或中心呼应 2、展望未来:适用于记叙、递进式 3、没有结局:适用于问答式 五、文笔:目的是让人物形象丰满起来 !、优美:柔化人物、使画面唯美 2、幽默:有意义地打造语言,改造文句形式,以观点为卖 点,使文章幽默风趣增加可读性 3、对比:多用对比的语句,突出中心和人物特点 专访稿件的写作流程 第一步、整理出专访笔记,要求忠实于被访者的原话 第二步、构建文章的逻辑结构,这个结构应可同时应用于问题的设计 第三步、把所有内容补充进已构建的文章框架 第四步、筛选出其中最有价值、最能体现人物性格的内容 第五步、经过文学语言对文章进行润色加工 第六步、交由负责人审核或集体讨论后定稿

浅谈人物访谈的新闻写作技巧文章新闻教育培训的专家中国新闻培训网

浅谈人物访谈的新闻写作技巧-文章-新闻教育培训的专家- 中国新闻培训网 浅谈人物访谈的新闻写作技巧 2011年04月作者:石孝义来源:天津日报浏览次数:25 责任编辑:开心 简介:几年来,编辑工作之余陆续作了一些深度的人物访谈,归整起来竟也集腋成裘:《走进江嫣的工笔世界》、《磅礴大气铸丹青访山水画家杨家亮》、《二次创业铸辉煌》、《具有开拓魄力的年轻企业家》、《学者型、实 ... 内容: 几年来,编辑工作之余陆续作了一些深度的人物访谈,归整起来竟也集腋成裘:《走进江嫣的工笔世界》、《磅礴大气铸丹青访山水画家杨家亮》、《二次创业铸辉煌》、《具有开拓魄力的年轻企业家》、《学者型、实干型、高瞻型的教育管理实践者》、《冀东名将忆往昔戎马倥偬大武宏》、《推动全社会进行儿童8220;读经8221;教育传承中华民族五千年璀璨文化》、《忆往昔西河结缘央视8220;流金岁月8221;感今朝靓丽岸边再叙8220;九九艳阳天8221;》、《8220;中校8221;董事长的拥军情》、《魏文亮的艺术人生》、《我是农民的儿子》等数十篇专访,其中不少在读者间产生了积极的反响,今天梳

理一下,愿将采写过程当中的一些经验与感受归纳出来,与读者共享! 一、访前准备:许多的工作在访前已经进行了82308230; 1、理清采访对象的事件脉络 人物采访实际上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是热点人物的访谈;二是社会名人的访谈。两者的区别是,前者侧重于富有时效性的热点与焦点类人物的专访,比如我做过的《我是农民的儿子》这篇人物访淡,就是结合当前城市化进程中流芳台村党总支书记如何率领全村人民和谐搬迁,打造四金农民这一背景下而做的。后者面对的则是社会各个阶层与领域的知名人氏。像《魏文亮的艺术人生》、《冀东名将忆往昔戎马倥偬大武宏》这两篇专访,便是分别择取了相声界的著名表演艺术家和在冀东富有盛名的老将军而做的。实际上在圈内有种说法:对于名人来说,人物本身就是新闻,即人们通常所说的姓名即新闻,所以说无论是哪类人物访谈,最终所围绕的都还是新闻性这一主题。这也是新闻人物区别于文学人物塑造最根本的地方。 在确定采访对象之后,被采访者的生平概况、重大贡献或突出事迹,伟大成就82308230;作为新闻记者,对这些材料至少要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使之形成一个完整的脉络。 2、赋予每个人物以新的形象 大概了解了被采访者的生平脉络后,要做的便是在采访

2020年人物专访的新闻标题的范文人物专访的新闻稿写

人物专访的新闻标题的范文人物专访的新闻稿写人物专访属于记叙文范围,是一种类似小报告文学的新闻形式。近几年来,报刊上经常刊登这类文章,很受读者的喜爱,不但记者写,中学生文学爱好者也常把写人物专访作为社会实践和练笔的机会。 那么,怎样写好人物专访呢? 第一,在确定专访对象时,必须熟悉访问对象的大体经历和主要成就。这样,交谈时也就有了话题,便于提出问题,写作时也有助于文章的充实。例如,有一篇题为《漳州飞来的小鸟——记八次叩响获奖大门的胡晓梦》的专访,作者在采访之前,仔细了解了胡晓梦同学是如何攀登文学殿堂的(从十四岁到十六岁,八次叩响获奖大门),并且认真阅读了胡晓梦的作品,于是,作者满怀澡情地写道: “果然不负众望。晓梦用她的一双纯真的眼睛,深情地注视着光怪陆离的大千世界,用她的全副的心灵去感知生活,从江上那来去匆匆的帆船上,看到那腰间拴着绳子的孩子的寂寞孤独,以深切的同情写成了散文诗般的《白帆之歌》:从‘花市’的热闹景象中,发现了人们对美的追求,以优美的文笔写成了《买花》;从热闹的家宴中,发现冯科长的贪婪无耻,写了《客人》给以无情的鞭挞和

揭露;从一个普通的农村姑娘小翠的不幸的婚姻中,发现那几千年来不合理的封建积习,至今还吞噬着可怜的农村少女的青春和生命,写出了感情深沉而有震撼力的《小河,小河》,发表后,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 这段文字,不仅使这篇专访的内容更加丰富、充实,而且也使读者对晓梦的作品有了概貌的了解。 第二,要善于发掘专访对象生活中的有趣的故事或独特的兴趣爱好,以便从多方面展现人物丰富的精神面貌和内心世界。例如,山西省平陆县西街中学初一学生程若明发明了“多面黑板”和“果核刀”,荣获科技发明三等奖,被人们誉为“小小发明家”。《中国少年报》的记者在访问他的时候,兴致勃勃地追踪他的发明之路,从程若明同学决心为山区的老师减轻负担(一位老师要在同一间教室里,给两三个年级上课。 第三,要注意突出重点,勾画出访问对象的举止、神态和性格特点。前些时候,《中国青年报》“人物剪影”专栏里有一篇《文坛一怪》的文章,文中写道: “他四十多岁了,高了兴就一个人在屋里又唱又跳,从床上跳到桌上,再跳下来;和朋友聊天,没有正形儿,常说出比小学生还幼

人物专访的提问技巧+如何写人物访谈记

人物专访,是记者请新闻人物就专门性的问题进行解答的一种方式,是记者带着目的对有关人士进行专门的采访。是以记者同人物的谈话为主取得直接材料并穿插背景材料而成的一种特殊通讯。它比一般报道要详细而生动。专访中少不了采访对象、记者两个因素。专访的特点在一个"专"字,重点是一个访。人物专访既强调新闻性、政治性又要强调其可读性。相对于其它新闻形式,人物专访可读性具有亲和力。因此,为受众所喜闻乐见。 人物专访难写在于人们对其要求和关注程度高。人物专访难写在于如何不流于平淡、所写人物有鲜明特点。如果读者看完后能记住这个人物,并与其他人物区分开来,这就可以说是一篇成功的人物专访。而鲜明的人物、典型的事例,生动的细节都取决于采访的成功与否。记者与被采访者的交谈沟通是最重要的一个途径。采得好采得细,对人物就有较为深刻的了解和认识,就能够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从而发现人物的闪光点和与众不同之处,才能更加准确地提炼主题,让读者想看、爱看,觉得可信、可亲、可学。采访失败,就是再精心运作,也写不好。采访的好坏,记者提问的技巧尤为重要,问题提得好、提得准有助于打开采访对象的话匣子。 笔者认为目前记者在提问中容易出现以下几点不足:一是提问过大过空,让被采访者不知如何回答。一些记者采访还是喜欢"你有什么感想"等"老三问"套话。二是记者口头表达能力差,提问不能简明扼要。问话让采访对象不得要领,一些记者轻问重写,提问辞不达意,他们往往笔头功夫过硬,嘴上功夫不行,在认识上还有偏见:认为注重口才是讲花架子,不务实。笔者经常能看到一些记者提问,说了好多话绕不到主题上,如问一个农民企业家,下一步的打算,是否有意于资助农村教育。说来说去,不仅把被采访者说糊涂了,连记者自己也不明白说了什

访谈提问技巧示例

访谈示例一:杨澜采访埃蒙斯 杨澜:在丈夫遇到困难的那些时刻,对他微笑是一件难事吗? 卡捷琳娜·埃蒙斯:一点都不难,我被4.4环震惊之后,倒是笑了出来,因为太不可思议了。我想,怎么又发生了?我觉得,既然如此,那好吧,好吧。 杨澜:马修,你怎么说的? 马修·埃蒙斯:还能怎么样,这事情离奇得你只能一笑了之,你没法因为它伤心流泪,这是个很好的玩笑。 卡捷琳娜:这确实是个很好的玩笑,当时我想那种情况发生一次就够了,结果又来了一次。马修:两次够多了。 杨澜:马修走到你跟前的时候,我们看到你轻轻拍了拍他的脸,说了点什么? 卡捷琳娜:我说这可能是命中注定。 杨澜:马修,最后一枪的失误又重演了,你当时在回忆四年前打错靶的事情吗? 马修:没有没有。简单来说就是这样:我拿起枪,把枪口从靶子上方落下,直到对准靶心,在我对准靶心的过程中,我在扳机上施了一点力,而在我轻轻施力的时候,枪就击发了。杨澜:那就是无意识的。经常发生这种事情吗? 马修:从来没有,仅有的两次都是在奥运会上,都是媒体关注的比赛,他们老是会记着这事。而实际上我每年都要打二三十场重大比赛,而这种情况从来没发生过。很多情况下,我是凭最后一枪赢得胜利的,因为最后一枪打的好。而这两次诡异的事件,我也解释不了。 杨澜:这种诡异是天意吗? 马修:咱们得等着瞧了。我觉得肯定会因祸得福的,但我还不知道这个好事会是什么。上一次的奥运会我觉得…… 卡捷琳娜:是为了让我们相见,我们正是因此,才说上话的。 访谈示例二:杨澜采访袁隆平 杨澜:在您最困难的时候,您觉得你太太对您的帮助大吗?那个时候快被关到牛棚里的时候,她对您说了什么呢? 袁隆平(略) 杨澜:而且那时候您出身不好吧? 袁隆平:出身不好。 杨澜:你想您中学在教会上学,所以出身不好了。 袁隆平:是,出身不好……她给我一个非常大的安慰。我认为这是……就是“贤内助”。杨澜:袁教授,听说您有三大爱好,第一个就是骑摩托车;第三个就是拉小提琴;第三个是打麻将,当然,卫生麻将是吧? 袁隆平:钻桌子…… 杨澜:那我就觉得这三个爱好好象跟我们常规心目中的您的身份都不太符合,因为您已经六十八岁了,居然还骑摩托车。您是一位农业专家,成天跟泥巴打教导的,您喜欢拉小提琴。同时你在社会上现在也很有地位,是湖南省政协副主席,可是您自己还打麻将,钻桌子。说说您这三个爱好。 袁隆平:这样子的,我骑摩托车,现在我也骑,我每天上试验田,我每天要上午一次下午一次,从播种开始,一直到收获为止,我每天都要到田里面去,这是我的职业习惯。走路,我这么来一圈,大概要四公路,很不方便,因此我就骑摩托车,就方便一些。 杨澜:不是为了过瘾…… 袁隆平(略)

英雄赞歌——人物专访新闻评析

对《英雄赞歌--记独臂英雄丁晓兵》的评论 一、原文: 英雄赞歌 --记独臂英雄丁晓兵 冯春梅朱玉张东波 2005年6月2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会见武警部队第一次党代会代表和第八届"中国武警十大忠诚卫士"时,与丁晓兵亲切握手,并勉励他说,你是党和人民的功臣,希望你保持荣誉,为党和人民再立新功。 出征--为了祖国 1984年,边陲的一场重要军事行动。 战况惨烈。一个手雷砸在丁晓兵身上。 他想也没有想,抓起手雷就扔了出去。一团火光,他失去了知觉。 几秒钟后,丁晓兵睁开眼。突然他发现,右手使不上力气,侧头一看才发现,右胳膊已经被炸断了动脉,鲜红的血液,一股股地往外喷! 战友给丁晓兵简单包扎了伤口后撤,只连着一点点皮的右臂一次次挂在树枝灌木上。他又一次拔出了匕首,把右臂与身体之间仅仅连着的一点皮割断,割下来的右臂,被他插在自己的腰带上! 整整在山里跑了近4个小时,一看到迎面跑来的接应人员,丁晓兵一头栽倒在地上! 呼吸没有,脉搏没有,血压没有,心跳没有……有人开始为"烈士"丁晓兵换衣服。 战友们把着担架,不许将"牺牲"的丁晓兵抬到烈士陵园:"他没有死,刚才还和我们一起跑回来……" 野战医疗队恰好路过此地,一位老医生切开了丁晓兵小腿上的静脉,强行压进去了2600毫升血浆。 两天三夜后,丁晓兵睁开眼睛,看到了医院的白色天花板。然后,他发现了右大臂上包着一大团还在渗血的纱布…… "我的手呢?" "你们把我的手弄到哪儿去了?" "带我去找我的手!"大夫护士怎么忍心说出口呢?一个为国立了大功的功臣,要终生面对没有右臂的生活!

全国优秀边陲儿女金质奖章,整100枚,是那一年为嘉奖边疆儿女的突出贡献而设立的。受奖名单已经确定,颁奖仪式即将举行。为褒奖丁晓兵的壮烈表现,上级为他颁发了第101枚金质奖章…… 壮士断腕,动地惊天--这是为年轻的侦察兵特意增设的一枚奖章! 进攻--直面困难 丁晓兵成为全国知名的独臂英雄。他向组织要求,一要学习,二要继续留在部队工作!部队满足了丁晓兵的要求,他被送往军校学习。 在军校的第一次考试,丁晓兵没做完试卷。 丁晓兵向老师申请延长20分钟,一个惯于右手执笔的人,左手的写字速度怎么能与他人相比? 出乎意料,老师认为,学员丁晓兵能上学,就必须用左手按时答完答卷! 为了赶上别人写字的速度,倔强的他天天到图书馆抄书,一个月抄断了9根钢笔!之后,他独臂绘丹青,在书画界多次获奖;一手好书法,足以让绝大多数右手写字的人惭愧。 两年后,优秀学员丁晓兵做出了更让人瞠目的选择:下基层带兵去! 一次紧急集合,让刚到连队的他很没面子。 打背包是当兵的基本功,可是负伤以后,一只手怎么能干别人两只手做的事? 他用一只手好不容易把背包捆了个大概,跨出房门,傻了!全连官兵百十口子在等他一个人! 丁晓兵在全连面前扔下一句硬话:"今天我让大家丢脸了,一个月后,我一定再把这个脸给大家争回来!" 嘴脚并用,丁晓兵开始练着单手打背包。背包带硬,用牙叼着拉的力度一大,就像刀子一样,拉破了嘴角,拽裂了牙齿。 背包带上沾满了血迹。10多天后,丁晓兵单手打背包速度在全连数得着。 投手榴弹,全连只有丁晓兵一人不及格。丁晓兵天天跑到操场上,用教练弹砸。 时间到。丁晓兵一出手:58米! 系鞋带、越障碍、整内务、洗衣服,切菜、做饭、包饺子、蒸包子,一切都是单手操练;射击,包括立、跪、卧3种姿势,涵盖自动步枪、冲锋枪、手枪、轻机枪、火箭筒等多种武器;甚至,极高难度的单杠单臂引体向上、单臂大回环,丁晓兵都能高质量完成,8门军事训练课目,7门优秀,1门良好! 无法计量他到底吃过多少苦,这是一个把所有困难嚼碎了统统吞到肚子里、消化成为动力的人!是一个扔在地上丁当作响、站起来虎虎生风的男人!是一个永远呈进攻姿势的军人! 所有的高标准严要求,都是英雄下达给自己的死命令!丁晓兵说,一个军人,战时要忘死,平时要忘我!

《生涯人物访谈报告》撰写说明

《生涯人物访谈报告》撰写说明 访谈注意事项 1、访谈前要做好充分准备,注意着装和仪表;要文明礼貌,措辞得体。恭敬被访谈者,注意保护被访谈者信息安全和个人隐私。 2、要时候注意安全题目,加强安全意识。 3、认真对待,通过访谈到达探索职业的目标,为个人的 职业定向和职业选择做准备。生涯人物访谈报告内容要求行业相关性:本专业行业大概相干行业,也可访谈本身感兴趣的行业。 访谈对象:(1)毕业校友(就业、创业、深造皆可), 对所处行业有肯定的了解和看法,从业履历有较强的指导性。 (2)专业(行业)相干任课老师。 (3)资深从业者,对所处行业有肯定的了解和看法,从 业履历有较强的指导性。 (4)其它你认为对专业(行业)了解有救济的采访工具。访谈提纲 (可参照,但不局限于) 1、简单介绍下您现在所在单位、从事工作的主要内容、 所处行业或者从事岗亭的发展前景。 2、您是如何找到这份工作的?就您的工作而言,您最喜 欢什么?最不喜欢什么?

3、工作中,您的职位是什么?您的主要职责是什么?大学所学的专业知识对您现在所从事的工作重要性有多大?除专业知识以外,您觉得从事目前工作还需具备哪些本领,哪些是能够在学校里得到锻炼和提升的? 5、行业内,您认为先从什么样的工作岗位做起能学到最多的知识、最有益于发展?您这份工作,日常面对的题目是什么,什么最有挑战性? 6、毕业时最初对于期盼职位的定位是怎样的?尝试过哪几种求职方式?哪种最有效? 7、您认为什么样的个人品质、性格和能力对做好这份工作来讲是重要的? 8、除了专业课程,您认为学校中的哪些课程对从事这个行业比较有帮助? 9、据您所知,有什么职业杂志、行业网站或其它渠道能帮助我深入了解这个领域? 10、对即将毕业的师弟(妹),您有怎样的建议和期许? 1 1、您的熟人中有谁能够成为我下次采访的对象吗?可以说是您介绍的吗?生涯人物访谈报告撰写要求 一、格式 标题自拟,正文由三部分组成: (1)背景介绍:受访人所在单位简介、受访人简介、参与人员、访问时间、地点、访谈方式等

【最新推荐】人物专访写作技巧-优秀word范文 (3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人物专访写作技巧 人物专访写作技巧 这里所说的“一台戏”,是指人物专访的作者要像导演一样去引导作为主角的 采访对象及作为配角的采访对象身边人的全过程。 然而,目前媒体上的有些人物专访,虽然在标题上标有“访×××”的字样, 或者在文章上打出了“人物专访”栏目的字样,但通读全文就会发现,文章没 有或缺乏人物专访的味道,根本称不上人物专访,只能说是“挂牌”的专访。 出现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在于作者没有引导好采访对象,或者说作者缺乏引导 采访对象的艺术。具体表现在,有的作者只在文章的开头露面,而且还是很程 式化地表现自己,一般为“×月×日,笔者在×××采访了×××”。除此之外,文章的其余部分就再也见不到作者了。很显然,作者只把自己当成了一个 由头,而没有把自己当成导演,更谈不上引导艺术了。因而写出的文章像是人 物简介。有的作者在文章中露面次数又偏多,有喧宾夺主之嫌,且引导得生硬,这种引导模式一般为:作者问,采访对象答。因而文章通篇是对话,平淡泛味。 目前媒体上写得成功的人物专访也不少见。如《长沙晚报》1997年11月 23日刊登的《丁聪不老》(附后),从外表来看,虽说在标题上没有“访” 的字样,也没有打出“专访”的栏目,但这是一篇实实在在的人物专访,是一 篇可以作为范文的人物专访。俗话说,七分采,三分写。这篇专访与其说写得 成功,还不如说采访得成功。 很显然,这篇人物专访的作者李应宗把自己当成了导演。作者采访著名漫画家 丁聪时,先从丁老的健康谈起。作为当时已年过八旬的丁老来说,自然很乐意 谈这个问题。这就找到了打开丁老话匣子的突破口。接下来,作者与丁老谈起 了爱好,谈到了讽刺与幽默等。与采访对象交谈,是人物专访中的一个重要引 导方法。这种方法谓之语言引导。最令人拍案叫绝地是,作者在与丁老谈幽默 之前,拿出了一本有丁老当顾问的《中国当代漫画家辞典》一书请丁老签名。 这谓之行为引导,是人物专访中的又一个重要引导方法。由于作者引导成功, 不仅打开了丁老这位主角的话匣子,而且还引得了作为配角的丁老的夫人不时 的插话。这都 是人物专访中作者所期盼的。一般情况下,有了主角的言行,人物专访基本上 就能写出来了。如果有主角的言行,有配角的言行,还有作者的言行,那么就 能写出更生动的人物专访来了。作者在引导丁老及其夫人的同时,还观察了当

人物专访写作技巧

做好人物专访的几个要素 如何做好人物专访,依笔者浅见,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熟悉对象。由于人物专访具有与采访对象接触时间短、包涵容量大的因素,记者在介入采访之前,对采访对象的基本情况就应该做到心中有数(如个人经历、性格兴趣、成就建树等)。已故著名戏剧大师曹禺在谈到他出访美国接受新闻媒体采访时说道,他几乎天天要接受采访,多的时候一天五六批,但有时间限制,而且很严格,一般一次采访不超过半小时至40分钟。即便在这样苛刻的条件下,《纽约时报》一位记者只提了几个问题,事后却在报纸上发表了3篇文章,而且事实没有出入,材料准确无误。这说明这个记者在采访前已将采访对象“吃透”。反之,如果记者对采访对象情况不了解,只凭与采访对象的简单谈话,甚至一些不着边际的问题,不仅耽误时间,遗漏重点,有时还可能使对方反感从而造成采访渠道的阻滞。据载,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记者迈克·华莱士1986年为采访邓小平,在采访前就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他阅读了几乎所有可以找到的有关邓小平的文字材料,还请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和中央电视台提供邓小平的有关影视资料。正因为他未雨绸缪,充分准备,熟谙采访对象,所以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新华社也分两次详尽地向世界披露了这次专访的内容。美国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巴巴拉·沃尔斯特说过:“人物专访成功的关键在于事先的周密研究。” 采访前的准备还包括制定切实可行的访问提纲,明确专访的主题,以及对采访中可能出现问题的对策等。总之,采访的准备越充分,访谈中记者越能够掌握主动权。 表现个性。个性,是人物的心理与精神特质。个性,表现在人物的言谈、举止、气质、观点等方面。人物的内在精神,正是通过其个性化的言语和行动表现出来的。抓不住人物的个性,就会千人一面,万人一腔。抓住了个性化的言语、动作,就会形象凸现,使人物活起来。个性,是人物形象的生命所在。 怎样才能在专访中写出人物的个性呢? 从一些优秀的人物专访来看,必须注意如下几点:首先要着力刻画人物的典型形象,使其具备具体、可感的特点,给予读者以生动的感觉。要着力写出具体的、立体的,能让读者感觉到的栩栩如生的人物,从而以其鲜明的个性,将读者紧紧吸引,并和读者进行思想感情的交流。第二,必须写好细节。细节虽然很小,但很重要,尤其要抓住那些最能表现人物性格的细节,因为它是文章感人因素中的精华。而要写好细节,记者就必须在采访中深入细致地观察,手、眼、耳、口、鼻、脑一起用,那怕是瞬息即逝的动作。只有这样做才能在专访中刻画出一个丰满的有血有肉的新闻人物形象。 记者先做到“画竹,必先成竹于胸”。 采访并不是收集“事例”,是要学会寻求“事例”背后的答案。陈秋霞大一是“学渣”,我们知道了这个事例,这并不能作为她的个性,我们要挖的是:她究竟是什么样的一个人?她个其他人有什么不同,又有什么相同?她最不寻常的、感兴趣的心灵上的东西是什么?怎么形成的?记者在整个过程中必须学会观察被采访者,学会思考,学会顺势去挖掘:导致他某一个思

浅谈新闻采访与写作之间的关系

浅谈新闻采访与写作之间的关系 [摘要]新闻采访,是记者和通讯员采集新闻素材、资料和访问新闻人物,知情人物的活动;新闻写作,则要求准确、鲜明、及时地将新近发生的有意义的事实表达出来。采访是现代新闻传播的首要环节,是新闻传播活动成败的关键,要写出好新闻,首先要采到好的材料——抓到好的题材,挖掘好的事实,反映出好的主题思想。这个“好”,就是要体现出更高的新闻价值和宣传价值,否则,将一一落空。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就是这个道理,因为采访后的写作,只能实现新闻事实所固有的价值,而不能“拔苗助长”地“提高”新闻事实所不具备的任何“价值”。从这一点看,新闻采访是新闻写作的基础。 [关键词]:新闻采访写作 在整个新闻生产的工序中,新闻工作者从发现新闻线索到最后传播出去,需要经过许多环节,而新闻采访处于新闻工作的最前沿,也是最基础、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新闻采访以写作和传播新闻为目的,其成果则表现为多种形式的新闻作品。 1、新闻采访、新闻写作 1.1新闻采访的定义及其特点 新闻采访究其本质来说,具有明显的调查研究的性质。按照马克思主义认识路的观点,新闻采访的主题是记者,客体(对象)是有新闻价值的人和事。采访从性质而言,就是记者遵循认识事物的规律,对客观存在的事实所进行的调查研究。新闻采访是新闻工作者为新闻报道而进行的访问、观察、调查、对比、分析的一种业务活动,也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新闻采访是新闻写作的基础,由于新闻广泛的传播性,强烈地干预生活,因而新闻采访必须具有鲜明的实践性品格。也只有新闻采访的实践性,才能确保新闻的真实性。新闻的本源是事实,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由事实到新闻,新闻采访是第一个环节。 1.2新闻写作的定义及其特点

人物专访的9个提问技巧【新版】

人物专访的9个提问技巧 人物专访,是记者请新闻人物就专门性的问题进行解答的一种方式,是记者带着目的对有关人士进行专门的采访。是以记者同人物的谈话为主取得直接材料并穿插背景材料而成的一种特殊通讯。它比一般报道要详细而生动。专访中少不了采访对象、记者两个因素。专访的特点在一个“专”字,重点是一个访。人物专访既强调新闻性、政治性又要强调其可读性。相对于其它新闻形式,人物专访可读性具有亲和力。因此,为受众所喜闻乐见。 人物专访难写在于人们对其要求和关注程度高。人物专访难写在于如何不流于平淡、所写人物有鲜明特点。如果读者看完后能记住这个人物,并与其他人物区分开来,这就可以说是一篇成功的人物专访。而鲜明的人物、典型的事例,生动的细节都取决于采访的成功与否。记者与被采访者的交谈沟通是最重要的一个途径。采得好采得细,对人物就有较为深刻的了解和认识,就能够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从而发现人物的闪光点和与众不同之处,才能更加准确地提炼主题,让读者想看、爱看,觉得可信、可亲、可学。采访失败,就是再精心运作,也写不好。采访的好坏,记者提问的技巧尤为重要,问题提得好、提得准有助于打开采访对象的话匣

子。 笔者认为目前记者在提问中容易出现以下几点不足:一是提问过大过空,让被采访者不知如何回答。一些记者采访还是喜欢“你有什么感想”等“老三问”套话。二是记者口头表达能力差,提问不能简明扼要。问话让采访对象不得要领,一些记者轻问重写,提问辞不达意,他们往往笔头功夫过硬,嘴上功夫不行,在认识上还有偏见:认为注重口才是讲花架子,不务实。笔者经常能看到一些记者提问,说了好多话绕不到主题上,如问一个农民企业家,下一步的打算,是否有意于资助农村教育。说来说去,不仅把被采访者说糊涂了,连记者自己也不明白说了什么。三是记者的采访态度不端正,也有学识有限。有的记者提问时信口开河,对对方回答不理解,使对方在心理上产生反感,从而与记者拉开了心理距离。这些都在无形中影响了采访对象的谈话情趣。 被采访对象容易出现下面几种情况:一、主观上是配合采访的,但却由于紧张或激动总是开不了口。来自基层的农牧民、工人容易出现这种现象。二、消极应付采访。虽然开了口,却总是偏离主题,或有意识地回避记者某些敏感问题。三是采访对象牵引着记者跑,被采访者信马由缰,一泻千里地讲下去,记者不能控制局面,采访费了不少时间,看似记

谈人物专访写作中背景材料的运用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b612655770.html, 谈人物专访写作中背景材料的运用 作者:张秋红 来源:《活力》2013年第08期 [关键词]人物专访;背景材料;运用方法 消息写作中,经常运用背景材料,可以使读者对新闻事实有个更全面深入的了解。那么,作为通讯形式的人物专访是不是也需要运用背景材料呢?探讨这个问题对人物专访写作大有裨益。 我们知道,新闻背景材料就是新闻事件(包括新闻人物)形成的时间、空间条件及产生的原因。在人物专访写作中,运用好背景材料可以把新闻人物的来龙去脉交代清楚,使读者对新闻人物的成长过程、取得的成就能有个较全面的了解和认识。 刘宁写的访台湾著名影星秦汉《滚滚红尘外孜孜追求中》就較好地运用了背景材料。 秦汉原名孙祥钟,1946年出生于上海,其父是国民党高级将领。他从小就对表演艺术产 生了浓厚的兴趣,只要有空就钻进影院、直到囊中空空才怏怏而归。时间长了,他竟能背出所看电影里的许多对白。高中毕业后,秦汉考入台湾“影荣”电影公司,当时,著名导演李翰祥为他取艺名“康凯”。秦汉在《远山含笑》中担任配角,没多久,“影荣”解散,秦汉应征服役,在海军陆战队“泡”了三年,退役后回到台北。为了谋求自立,为生计所迫,他常把自己的绘画作品扛到母亲开设的画廊中,挂在醒目的位置,居然很有销路。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应邀拍摄了电视片《七色桥》,虽然他在剧中的角色占戏不多,但他那英俊的外形、成熟的演技却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此后,秦汉成为广大观众非常熟悉和喜欢的男明星。后来,他主演《唐山五兄弟》,此间,他改名为“秦汉”。 这段背景材料把秦汉的出身、从艺情况、秦汉的画史及取得的成就交代得一清二楚,使读者对其人有了深刻的印象,这对表现采访对象起了很好的烘托作用。背景材料还可以通过对比方式,把主人公表现得更加形象生动,起到扣人心弦的作用,增加读者对采访对象的钦佩心理,深化主题。连云丽写的访青年作家协会最年轻的代表任寰《爱心和诗在生活中永存》就采用这种手法。 十七岁,本该是多梦时节。十七岁的北京八中高一学生任寰却已作为“跨世纪的文学新人”成为全国青年作家协会最年轻的代表。 眼神纯真坦率,声音稚气十足,走起路来一蹦一跳,任寰实在看不出“作家风范”。信不信由你,正是十七岁的她,已出版《十岁女孩任寰诗文选》《未来乐曲》《我心中的爱》《六·一的风》四本诗集。其作品多次在国内外诗文大赛中获奖。其中《妈妈的头发》获全国妇女心中的歌诗歌大赛第一名,散文《家乡的故事》获中南儿童散文比赛大奖,组诗《可爱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