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产业扶贫项目(参考)

产业扶贫项目(参考)

产业扶贫项目(参考)
产业扶贫项目(参考)

江夏区产业扶贫

项目申报书

项目名称:??村盛家桥渔池改造

项目类别:产业类

申报单位:江夏区??街??村村民委员会申报日期:二0一六年五月

江夏区扶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

制江夏区财政局

全国精准扶贫典型

全国精准扶贫典型 【篇一:扶贫开发典型案例】 潜山县扶贫开发典型案例 发布时间:2014-04-20 17:18:46来源:潜山扶贫办阅读次数:944特色产业舞龙头,对症扶贫阔步走 徐建平 一、案例背景 潜山县位于大别山东南麓,属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县总面积168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2.1万亩,宜林山场面积131万亩,水面9.2万亩。县域地形地貌复杂,西北部为大别山余脉,山区面积占全县总面积59.2%,中部的丘陵区占全县面积的23.9%,东南部为圩畈区,地势平坦,河湖穿插,耕地集中,占全县总面积的 16.9%。全县辖16个乡镇164个行政村,其中山区村为158个。2004年年末总人口57.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2.3万人,占总人口91.4%。由于我县山区面积较大,地形地貌复杂,自然条件恶劣,基础薄弱,农民收入增长缓慢,贫困人口数量较大。2004年全县人均收入668元以下的绝对贫困人口 3.75万人,人均收入668-924元的低收入人口6.38万人。并且有相当一部分人口在温饱线上挣扎。而且贫困人口居住分散,扶贫开发成本高。该县人均收入924元以下的贫困人口还有10.13万人,且多分布在自然条件极为恶劣的深山区和自然灾害频发区,居住分散,缺乏基本的生产生活条件,短时间内还很难摆脱贫困,改善这部分人口的生产生活条件,解决其温饱问题需要付出的扶贫开发成本较大。山区多是以保持生态效益为主的公益林,经济效益较低。农民主要以种植水稻为主,其他经济作物如茶叶、蚕桑、板栗、瓜蒌等规模小,产业化水平低,市场影响因素大,缺乏促进群众收入稳定增长的主导产品。200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680元,山区人均纯收入仅为1200元左右,除绝对贫困人口外,尚有相当一部分群众在温饱线徘徊,生活条件和质量较差。脱离贫困的群众也只是一种低层次、低标准、低水平解决温饱,基础不牢,稍遇自然灾害极易返贫,需要继续扶持进行巩固。 山县根据不断变化的新形势和扶贫开发面临的新情况,在国家扶贫开发方针政策的指引下,创新扶贫开发方式,探索实施符合贫困地区实际的“六大产业对症扶贫模式”,即根据当地不同的资源禀赋,

肉牛产业化扶贫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肉牛产业化扶贫项目 第一章总论 第一节项目概要 一、项目名称:***肉牛养殖产业化扶贫项目 二、建设性质:扩建项目 三、项目主管部门:****** 四、项目建设单位:个体 法人代表: 所有制形式:私营 五、建设地点:*** 规模:在现有的养殖20头肉牛的基础上增加150头,饲养场将现有1.5亩扩建至5亩,租赁本村闲置的土地30亩种植玉米等优质饲料,修建青贮、氨化设施,饲养规模达到170头。 期限及建设内容:该项目在原有的基础上扩建,在资金到位后加大规模,当年内基本完成,年累计饲养肉牛300头。 六、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该项目总投资为 348.56万元,采取国债资金与项目户自筹相结合的模式,其中申请国债资金300万元,自筹48.56万元。

七、综合效益 1.社会效益:项目充分利用了我县丰富的水资源、优越的光热资源和农村丰富的秸秆资源,为周边地区提供优质的有机肥,又能做为沼气池的清洁能源,是实现燃烧、肥料转化的最佳途径,同时可以带动和加快农村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提高和改善农牧民生活水平,改变和缓解目前畜产品市场上牛肉的供需矛盾起到积极的作用。综上所述,通过实施该项目,不仅给项目户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同时对我县的经济发展,强化我县畜牧业基础设施,维护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起到积极的作用。 2.生态效益: 新建养殖场经过环境评估,确保养殖场建成后不污染周围环境,周围环境也不污染牛场,采用污染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生产、处理工艺和设施,养殖场产生的粪便还可作为日常生活燃料、农田肥料和沼气池利用燃料,并可改善当地焚烧秸杆而造成的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 3.经济效益: 项目建成后年收入可达 101.16万元,经济效益十分明显,可解决5人的就业问题,增加项目户和养殖场工作人员的收入,带动当地和周边地区的畜牧业发展,为我县其它乡镇兴办私营企业探索新的模式,同时可加快我县农副产品深加工企业的发展。

特色产业精准扶贫规划

特色产业精准扶贫规划

特色产业精准扶贫规划 【篇一:大湾镇精准扶贫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大湾精准扶贫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为了深入推进农业产业扶贫,培育和提升特色扶贫支柱产业,拓宽贫困群众稳定增收渠道,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2016—2018年产业发展规划 (一)总体目标。产业扶贫总目标是:到2018年,全镇特色优势主导产业体系基本形成,有效覆盖所有贫困村、贫困户,覆盖率60%以上,每个贫困村都要形成一个主导产业,扶持培育农民合作社8家以上,确保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增幅达到桂平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水平。 (二)产业选择。根据因地制宜、长短结合、市场导向的原则,重点发展优质稻、百香果、沙糖桔、甘蔗、蔬菜、油茶等主导产业和林下经济、中草药、水产等增收产业。 (三)产业布局 1.主导产业 (1)优质稻:规划分布在8个贫困村。 (2)水果:主要规划分布在镇江北五村,包括新安、双岭两个贫困村。以发展沙糖桔、百香果为主,到2018年,江北五村发展沙糖桔500亩、百香果2000亩。 (3)中药材:规划分布在山塘村、下山村。 (4)生猪业:规划分布在本镇8个贫困村。到2018年,扶持贫困村贫困户开展养猪10000头。

(6)油茶业:规划分布在大坪。到2018年,新发展油茶290亩。 2.增收产业 (1)林下经济(林下养殖鸡、鸭、羊等,种植中草药等):规划分布在双岭、山塘、新安、大坪4个贫困村。 (5)养牛:规划分布在本镇8个贫困村户。到2018年,扶持贫困村贫困户开展养牛1000头。 (四)产业基地建设 水果:以我镇郁江北片为龙头,建设西部百香果中心产业带。中药材:以山塘村为核心,建设中药材种植规模基地。 油茶:以大坪村为核心,建设油茶种植规模基地。 二、实施2016年特色产业进村入户行动 (一)目标任务。2016年,通过实施特色产业进村入户行动,扶持贫困村、贫困户发展百香果1200亩、柑桔342亩、油茶290亩,养牛960头、生猪6400头,其他高效养殖2.63万羽,实现2016年脱贫摘帽贫困村主导特色产业全履盖,特色产业覆盖当年预脱贫贫困户比例达60%以上,其他具备条件的贫困村建有产业示范基地;扶持发展贫困村农民合作社8家以上。特色产业带动有发展意愿和发展能力的贫困人口1550人以上脱贫。 (二)主要工作 1.促进特色产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以基地建设为切入点,以“基地示范、大户带动、奖补扶持”的方式组织群众发展主导产业和增收产业项目,确保重点产业实现2016年脱贫摘帽的贫困村全面履盖;其他具备条件的贫困村建有产业示范基地。加强农业招商引资,结合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以百香果种植产业示范区为重点,建设桂平市扶贫农业产业示范园区1个,探索贫困农户增收模式。

2020年产业扶贫项目工作总结

2020年产业扶贫项目工作总结 201X年,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xx大、xx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中央、省关于扶贫工作的系列决策部署,深入开展“产业培育年”活动,狠抓特色产业培育,促进贫困群众脱贫增收,取得了良好成效。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项目实施情况 201X年产业扶贫投入资金总量4.75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0.45亿元,信贷资金1.14亿元,产业带动建档立卡农户5.53万人。目前,完成规模种植茶叶5.3万亩,配套建设园区道路28公里,蓄水池63口。 二、主要做法 (一)立足基地优势,培育特色产业。一是强化龙头企业辐射带动作用。坚持壮大一批、引进一批、新办一批的思路,采取入股、联姻、兼并等办法,有效整合各类农产品加工企业技术、资金、品牌、销售网络等资源优势,注重培植和引进带动能力强、产业关联度大、辐射面广的龙头企业,通过制定优惠政策促进龙头企业的发展,依托现有基础,扶优扶强、优势互补,不断增强龙头企业的行业带动能力和示范引领能力,走规模化、集约化、集团化的发展路子;二是做优做实专合组织。创新龙头企业、专合组织和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积极推行“支部+协会+基地+农户”、“专合组织+基地+农户”等运行模式,借助农村种养大户、营销大户和龙头企业的生产、加工、销售优势,发展各类专合组织;三是做精做细家庭农场。积极开展农业实用技术、职业技能、文化知识培训,培育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推动农业生产经营主体职业化。深入开展农村产权制度改革,鼓励土地承包经营权向家庭农场、专业大户有序流转,引导城镇小资本到农村发展适合企业化经营的家庭农场,支持外出务工农民、个体工商户、农村经济人等返乡从事农业开发、创办家庭农场。 (二)注重回引创业,培育特色产业。一是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依托南江黄羊、通江银耳、巴州川明参、恩阳芦笋等独特品牌优势,大力开展小分队招商、产业链招商、专业化招商等,重点在建设用地、财税扶持、金融支持和要素保障等

最新产业扶贫调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 车赶乡位于临县东南部,距县城35公里,与临县湍水头镇、三交镇、大禹乡和方山县峪口镇相邻,国土面积5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4800亩,辖15个行政村,总人口6074户、16628人。核桃种植业是全乡的重点传统主导产业。境内有西山晟聚90万吨煤矿1座,晋煤太钢600万吨矿井正在筹建。太中铁路吕临支线、省道218公路、县道钟张公路穿境而过,交通条件较为便利。 2015年,全乡精准识别建档立卡“回头看”共识别贫困村12个,贫困人口2243户、6380人。2014—2018年脱贫情况为:2014年脱贫人口388户、1286人;2015年脱贫人口377户、1204人,脱贫村1个;2016年,脱贫人口128户、435人,脱贫村2个;2017年,脱贫人口511户、1279人,脱贫村3个;2018年,脱贫人口357户、929人,脱贫村3个。另外,2016—2018年出列人口84户、295人。目前,现有贫困人口567户、1190人,贫困村3个。 改革开放以来,车赶乡党委、政府积极带领群众发展核桃种植产业,全乡核桃林面积约30000亩,基本实现全覆盖。脱贫攻坚以来,乡党委、政府紧紧围绕“六个精准”、“五个一批”要求,结合乡情实际,提出了“核桃增效、劳务增收、养殖带动、光伏普惠”的产业扶贫思路。经过近三年的努力,产业在不同程度的壮大,扶贫成效也正在逐步显现。种植业由粗放经营开始向精细化管理发展,林果业由注重数量扩张转变为注重提质增效,光伏产业从无到有,特色产业由少变多,劳务输出更加强劲有力,农民收入实现稳步提升。全乡农民人均纯收入已经从2013年的3200元提高到2018年的4500元。 二、产业扶贫路径。 (一)抓住核桃传统主导产业,依托专业合作社,在提质增效上下功夫。 车赶乡耕地面积34800亩,现有核桃林面积30000亩,基本实现全覆盖,其中盛果期面积15000亩,是全乡重点传统主导产业。结合这一乡情实际,车赶乡紧紧抓住核桃传统主导产业不放松,积极争取国家相关政策支持,在提质增效上精准施策、持续发力,2017—2018年依托张家山晋丰专业合作社先后实施提质增效9456亩,品种改良2300亩,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但从整体经营和长远发展看,种植分散、品种单一、销售困难、收益不高等仍然是突出问题,特别是产品深加工基本空白。下一步将继续在提质增效上谋思路、想办法、做文章,依托专业合作社创新经营模式、延伸产业链条、拓宽销售渠道,进一步增加群众的核桃种植收入。 (二)紧盯国家产业扶贫资金保值增值目标,积极探索资金变资产、资产换收益的发展模式。 车赶乡15个行政村,沿川的2—3个村集体经济相对较好,其余各村集体经济基本空白。为了确保国家产业扶贫资金保值增值目标,车赶乡结合自身实际,2016年在全乡15个行政村普惠实施了5—10千瓦不等的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2017—2018年实施了沙家焉80千瓦、大焉80千瓦、神峪沟80千瓦、张家山150千瓦、坪焉200千瓦、马家圪垛200千瓦、凤翅甲100千瓦的光伏电站,积极探索“资金变资产、资产换收益”的产业发展模式,贫困户收益明显提高,初步取得了较好成效。今年,又继续创新延伸,利用国家产业扶贫资金由村集体组织新建大焉村10000只蛋鸡养殖、杨家岭村10000只蛋鸡养殖、马家圪垛村500只湖羊养殖、尚赵村500只湖羊养殖,建成后由贫困户或承包或租赁经营,也可以入股合作经营。下一步计划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进一步拓展延伸、创新升华,壮大集体经济规模,增加农户收益分配。 (三)立足当地实际,培植服务载体,拓宽和夯实劳务增收主渠道。 车赶乡总人口16628人,20—50岁青壮年劳力7400多人,其中3∕4的青壮年劳力常年在外务工。针对这一乡情实际,车赶乡于2016年组织成立了劳务服务中心,通过护工培训、能人带动、抱团取暖等方式,积极介绍推荐青壮年劳力外出打工就业,年均劳务输出6000

2021年特色产业精准扶贫工作总结

特色产业精准扶贫工作总结 在__县__乡,有一个叫__的小村庄。这里平均气温只有15摄氏度。青山为障,加上杉林和茂盛竹林的“伪装”,这个小山村一度与世隔绝,成了当地人眼中的“世外桃源”。 __村位于__县最北部,是__与__、__三县交界处,位置偏僻,交通不便。2__年全村共有__余人,其中全年外出务工人员就达__余人,是个不折不扣的贫困村。村集体经济收入基本处于空白,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村民反映的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如何摆脱贫困,摆在了村“两委”面前的头等大事。 一、立足生态、深挖优势 __村四面环山,__河自南向北穿村而过,与同纬度地区相比气温较低,降水多,日照少,无霜期达239天。地处__县考溪生态旅游基地和__县__镇__村红色旅游基地旅游路线交汇点,__河绵延6公里,水流充沛、水质清冽,全境无工业污染源,溪内鱼虾种类繁多、资源丰富,尤其石斑鱼、马口等小型鱼类数量众多。为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充分依托当地独特自然条件和水资源优势,__村“两委”在扶贫项目支持下投入数十万元资金,以村持股形式成立了__县__乡__天然石斑鱼养殖专业合作社。同时,村里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专业技术人员,在__河沿岸搞起了石蛙养殖育种基地。 二、产业引领、规划先行 __村积极落实县委、县政府绿色发展战略,结合当地盛产“双石”的村情,确定以“双石”(石蛙、石斑鱼)养殖为精准脱贫产业项目,以石斑鱼孵化、河道投苗养殖、田塘流水养殖、养殖技术推广、鱼产品加工等为项目建设内容,先后出台了《__村产业发展规划》和《__天然石斑鱼养殖专业合作社项目发展规划》。《规划》指引了方向,明确了目标,规划了路径,落实了措施。__村“两委”干部振奋精神,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把每项工作、每件事情列出任务清单,一件一件抓落实。以规划为引领,围绕“双石”产业布局,做到不散光、不偏向,不分心、不分神,紧盯项目。着力发展观光、垂钓、农家乐餐饮等乡村旅游新业态,打造休闲观渔业示范基地,以产业化经营方式带动农户脱贫致富,促进村集体经济增收。 三、创新模式、多方共赢 2__年,经村民代表大会研究决定,成立__县__乡__天然石斑鱼养殖专业合作社,村集体入股1万元,农户按每股1元自筹资金65万元入股, 24户47名贫困人口全部加入了该合作社,全村参股率达9%,共养殖石斑鱼2万尾、鱼苗5万尾。随着__天然石斑鱼养殖专业合作社发展良好的势头稳步发展,加强河道整治和保护势在必行。村党支部带领村民对河磅进行修复,利用__河道资源,进行天

蔬菜产业化扶贫项目实施方案(完整资料).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蔬菜大棚建设项目 实 施 方 案 项目名称********蔬菜大棚建设项目 申报单位(盖章):********* 实施单位(盖章):********* 主管部门(盖章):***县扶贫开发办公室 二○一七年三月 一、基本情况 (一)项目概要 项目名称:******蔬菜大棚建设项目 项目实施单位:******* 实施单位法人代表:*** 联系电话:******** 项目主管单位:***县扶贫办

项目主管单位法人代表:**** 联系电话:*********** 技术依托单位:**县农业局 技术依托单位技术负责人:*** 联系电话:******** 项目建设性质:新建 项目类别:蔬菜 项目建设地点:****** 申请财政扶贫资金:***万元 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新建标准大棚55个,肥料补助8.6吨。 项目建设期限:***个月 (二)项目区基本情况 ****位于********北部,距县城50公里,境内盛产水稻、玉米、红薯、土豆等多种农产品。全村辖1个行政村,13个村民小组,****总人口875户2516人,其中贫困户325户1180人。长期以来,****以传统农业为主,产业结构单一,农民生活水平落后,2015年末人均纯收入6248元。****地处云贵高原向湘西丘陵的过渡地带,山地起伏,溪流纵横,海拔在500—800米之间,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年平均温度15.9℃,无霜期300天左右,具有典型的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四季分明的特征,很适宜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全村村民以农业、

畜牧业、务工和服务业收入等为主。2017年,预计农民人均纯收入7245元。我村贫困人口相对集中分布,是全乡贫困人口较多的村之一,由于受山区自然条件限制,产业发展滞后,农业发展缺乏规模化经营,生产技术与市场信息匮乏,种植业发展技术不成熟。 项目区位于****,该地地势教平坦,土地肥沃,水源充足,稻田成片,区域广阔,农业生产条件十分优越,适宜蔬菜种植产业的发展。 2、交通状况 ****的公路交通便利,有***省道和“****”高速公路贯穿而过,全村已实现组组通公路工程。组组通移动电话。便利的交通,信息的通畅,为蔬菜种植产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使得产品运输方便,信息灵通,减少成本,从而增加群众的收入。 二、项目实施内容及目标 1、实施内容 新建标准化大棚55个,补助西洋复合肥8.6吨。 2、完成目标 项目的实施涉及了25户贫困农户92人。在项目实施完成后以其本身的示范发展力度,用示范的作用带动种植业的发展,将推动和影响更多的群众加入到种植业。 三、项目投资概算 项目总投资44万元,申请财政扶贫资金44万元。 (1)大棚建设 新建标准化大棚55个:55个×7500元/个=41.25万元。(大棚按照长30米、款6米、高2.5米每个计算,长度不足30米的,按照每平

农业产业扶贫实施方案

农业产业扶贫实施方案 农业产业扶贫实施方案 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实施意见》(X市发〔201X〕X号)和《关于开展结对帮扶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实施方案》(X市办发〔201X〕X号)文件要求,结合农业产业发展实际,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目标任务 X州是农业大市,贫困村大多地处丘陵山区,发展农业产业是推进精准扶贫的重要途径。农业产业扶贫立足贫困村、贫困户的资源禀赋和生产条件,坚持因地制宜,尊重农民意愿,充分发挥农户主体作用,通过3―5年的努力,进一步培植壮大农业优势特色产业,使70%的贫困村加快培育发展能带动贫困户脱贫、具有自身特色的农业产业,基本形成“一村一品”格局;支持贫困户参与农业产业发展,使70%的有产业发展愿望、有一定发展能力的贫困户实现增收脱贫。 二、产业选择 (一)产业选择的原则 1、坚持主导与特色相结合。围绕所在县域、乡域已形成的优势主导产业,确定产业发展重点。也可以根据自身产业发展基础、资源禀赋条件,选择发展前景好、综合效益高的特色产业。 2、坚持长效与短平相结合。既注重培育投资少、见效快的产业项目,又要兼顾发展果树、茶叶等周期较长、长期受益的产业。 3、坚持种养与经销相结合。在引导贫困户扩大种养规模、发展种养业的同时,因地因户制宜,支持有条件的家庭从事发展农产品流通、加工、电商等产业。 (二)产业发展的重点 1、高效经作产业。按照适销对路、品种优良的原则,引导贫困村合理确定主栽品种,大力发展蔬菜、茶叶、白莲、烟叶等特色经作种植,脐橙、油茶产业扶贫专项方案另发,培植壮大一批产业专业村。支持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发展适度连片规模种植,推进农业产业标准化基地建设。鼓励大户带动、加入专业合作社等途径,扶持贫困户直接发展高效经作产业。

农业特色主导产业精准扶贫方案

农业特色主导产业精准帮扶方案 一、扶持原则和方向 按照赵克志书记关于深入推进扶贫开发、打好精准扶贫攻坚战的重要讲话精神,结合农业部门职责,立足贫困地区资源优势和发展需求,以提升特色产业发展能力为重点,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整合资源,集中人力、财力和智力,帮助贫困地区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延伸产业链条,带动农民就业,增强脱贫致富能力,逐步走出一条符合河北实际的贫困地区现代农业发展之路。 二、扶持重点 为帮助阜平县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目标,根据阜平县“九山半水半分田”的自然条件、地形特点和产业现状,本着“因地制宜、调整结构、市场稳定、快速见效”的原则,谋划确定了“四种两养”的产业扶持重点,力争实现当年扶持发展,当年增收脱贫的目标。 (一)“四种” 1、高效食用菌。围绕“突出错季抓周年,完善设施创品牌”的思路,帮助引进龙头企业,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 - 1 -

发展方式,着力支持发展香菇产业,以天生桥、王林口、大台、城南庄4个香菇基地为龙头,打造阜平镇、砂窝乡、北果元乡、平阳镇4个片区,形成1万亩香菇产业带。 2、山地生态蔬菜。充分利用气候冷凉,空气、水、土壤污染小等优势,以龙泉关镇、阜平镇、平阳镇、王林口镇、北果元乡等为重点,积极发展错季绿色、有机蔬菜,满足京津等高端市场需求。通过蔬菜标准园、合作社、加工储藏等项目支持,推动统一物资供应、统一生产标准、统一技术服务、统一品牌销售等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减粮增菜”,打造山地生态蔬菜产业带,到2016年发展到2万亩,重点打造白菜花、西兰花和松花菜生产基地,适当扩种露地娃娃菜、甘蓝和设施西红柿、黄瓜。 3、优质马铃薯。实施“减粮增薯”行动,引导农民改种马铃薯。在高产创建、绿色模式攻关、旱作农业项目、引种改良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到2016年调减玉米播种面积0.5万亩,马铃薯种植面积扩大到4万亩。 4、林下中药材。结合当地环境和种植传统,利用38万亩“围山转”和326万亩山场资源,以阜平镇、城南庄、夏庄、龙泉关等西南部乡镇为重点,发展丹参、板蓝根、黄芩、柴 - 2 -

村产业扶贫项目实施方案

村产业扶贫项目实施方案 产业扶贫是有效的扶贫手段,是我国脱贫攻坚战中的主要脱贫模式之一。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村产业扶贫项目实施方案,供大家分享。 村产业扶贫项目实施方案一根据市、县两级扶贫开发会议精神,结合我村20xx—20xx年扶贫工作开发规划,紧紧围绕“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这一核心,以培植特色产业为重点,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为切实抓好规划的落实,夯实农民增收脱贫的根基,特制定新华村20xx-20xx年农村产业项目实施方案: 一、基本情况 新华村位于成温邛高速公路旁,距成都35公里,崇州市3公里,双向6车道怀华公路横贯境内,主干交通便利。现新华村共20个村民小组,1024户,总人口3093人,其中妇女1267人,劳动力1876人,初中以下文化程度964人,常年外出打工383人。全村低收入486户,1323人,低保户34户。党员91名,党小组17个。全村人均收入低于全乡平均水平。 二、指导思想 以“产业扶贫、整村推进、巩固提高、全面发展”为指导;以群众增收和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主要目标;以搞好农村产业扶贫为主线,坚持防止返贫与巩固提高相结

合,产业扶贫与社会扶贫相结合;立足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通过“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企业带动、群众参与”的方式,提高农村生产经营的组织化、协作化、规模化程度,努力提高贫困人口收入水平,力争综合实力增强,加快全村脱贫致富步伐。 三、20xx-20xx年产业项目实施方案 全村20xx年-20xx年计划总投资220万元,其中申请成都市扶贫资金50万元,申请县级扶贫资金70万元,对口帮扶单位40万元,村级公共服务资金60万元。 新华村是典型的农业村,农业发展基础薄弱,近年来在农业产业发展上作了一些尝试,其中,富硒大米种植、蔬菜基地、西瓜种植等有一定基础,在这次扶贫开发中拟作为农业产业发展的重点进行扶持。 (一)富硒大米基地建设(见附表1) 可行性分析:水稻种植是新华村传统,种植技术较为简单农民易于掌握;新华村已与崇州市国家粮食储备库合作多年,由国家粮食储备库提供种子和技术服务,对产品实行保护价收购;去年全村种植1800余亩,每亩比种植一般水稻平均增收300元;经济效益明显,有技术和市场保障。 建设规模:3000亩 建设内容:以改善基地内道路、沟渠等基础设施建设为主。对19组、12组、20组、3组、4组、5组、6组、15组、

核桃产业化扶贫项目实施方案

一、项目概要 项目名称:核桃种植 项目实施单位: **县核桃办公室 项目实施单位法人代表:黎争 项目主管单位: **县扶贫办 项目主管单位法人代表:陈波 技术依托单位: **县林业局 技术依托单位技术负责人:郑珊 项目建设性质:新建 项目类别:果药竹 项目建设地点:进化镇**村、新建乡太河村、**乡**村 2、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进化镇**村3500亩、新建乡太河村3500亩、**乡**村3000亩;整合部门资金建通村油路建设6千米、危房改造100户、农村电网改造300户。 项目建设期限: 1 二、项目区基本情况 项目区产销条件 1、实施地点 进化镇**村、新建乡太河村、**乡**村。 2、产销条件 核桃是世界著名四大干果之一,在中国栽培有2000年以上的历史。富含脂肪(70%以上)、蛋白质(20%)、维生素B、E、卵磷脂和亚麻油酸等,是高热能营养食物,又是无胆固醇的绿色保健食品,可有效防止细胞老化,健脑、增强记忆力及延缓衰老等功能,历来被称为木本油料、铁杆庄稼,是开发山区林业生产的重要经济树种,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植,有着广阔的国内外市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核桃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植认识的提高,在市场上也越来越走俏:一是国内消费市场需求扩大。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认识到核桃的营养和药用价值,消费比例上升;二是核桃加工业的兴起。核桃仁可制成食品,可加工成油料,也可添加到其他食品之中,广泛的用途使核桃消费量、需求量大幅度增加;三是国际市场需求量增加。由于核桃营养丰富、风味好,在国际市场很受欢迎,所以核桃产业的前景非常广阔。

项目区产业基础 一是项目区平均海拔在1000米以上,年均气温15.2℃,无霜期288天,平均日照时数1150小时,年均降雨量1257.2mm,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二是县委、政府高度重视核桃产业建设,同时农民发展核桃积极性高。三是项目区有零星核桃树分布,有的树龄高达50年以上,且常年挂果,加之项目区大部分土壤土层深厚,腐质酸含量高,适宜核桃生长。四是发展核桃产业对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恢复生态环境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五是项目实施后,利用自然资源及区位优势,能使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政府从加工、市场营销及产业发展而带动的旅游、运输、加工、包装等相关产业链中能增加财税收入,并能加快山区现代农业建设和产业园区建设进程,全面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三、项目建设内容规模及资金投入 (一)项目建设地点 1、建设地点及规模。 进化镇**村3500亩、新建乡太河村3500亩、**乡**村3000亩。 2、扶持农户962户数(其中贫困农户325户数)。 (二)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项目总投资1008.94万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 248.94 万元;部门整合资金 760 万元、其他资金万元(含企业投资、农户自筹等)。 财政扶贫资金建设内容及规模。 ①集中连片标准化核桃种植5400亩。 5400亩×0.0346万元/亩=186.84万元 ②四旁地、果粮(草)间作核桃种植4600亩。 4600亩×0.0135万元/亩=62.1万元 合计:248.94万元 2.部门整合资金建设内容及规模。 ①通村油路建设6千米。

特色产业扶贫调研报告

特色产业扶贫调研报告 农业特色产业作为促进XX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角,长期以来,市委、政府及相关部门都将其与全市农业发展、农村稳定、农民增收紧密结合在一起,立足实际,依托区位、优势,抓项目、建基地、扶龙头,做特色产业! 一、XX市农业概况 XX市土地面积21219平方公里,山区、半山区占全市总面积的92。3%,辖古城、玉龙、永胜、华坪、宁蒗一区四县,共63个乡镇、办事处,450个居(村)委会,5121个居(村)民小组;全市总人口113。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97。6万人,占86%,22个少数民族,人口66。1万人,占58%;据统计部门统计,末,我市常用耕地面积为140。18万亩,农作物总播面积为229。95万亩,粮食总产40。14万吨,农业总产值22。9万元(当年价),其中畜牧业产值8。7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453元。 XX市区位优势较好,环境无污染,地形地貌复杂多样,境内最高海拔5596米,最低海拔1015米,“立体气候”特征明显,生物富足多样,具有发展农业特色产业得天独厚的条件。 二、采取的思路及措施 近年来,市委、政府坚持走“特色化、区域化”的发展道路,深化农业农村经济结构调整,进一步巩固传统产业,

提升优势产业,发展新兴产业,依托产业化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按照“突出特色建基地、围绕龙头建基地”,把基地建设与特色产业培育紧密结合起来。特别是初,我市提出推进“六个一工程”,狠抓“八项措施”的农业发展思路,更有力的促进了我市农业特色产业的发展。 (一)产业发展采用新模式 根据丽江实际,通过采用各种类型与组织模式推动农特产业发展:以龙头企业带动的“公司+协会+基地+农户“的形式;以合作经济组织带动型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户”的形式;四位一体型的“企业产业联合会+大户+农民”的形式;通过培育专业市场带动发展的形式;以特色产业带动的“公司+特色产业+农户”的形式;以农业园区带动的“高新技术开发区+示范农户”形式。 (二)加大科技创新和科技推广力度,提高产业化经营科技水平 建立和完善科技服务体系,兴办各类科研生产经营实体,加快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充分调动各部门科技人员为农业产业化服务的积极性,吸引年轻的农业科技人才投入科技兴农事业。同时,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提高农民素质,切实改变农民的传统观念,培养他们的市场经济意识。通过不同的形式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知识和经营管理水平,学会运用先进科学技术。

产业扶贫项目实施方案

产业扶贫项目实施方案 方案一:产业扶贫项目实施方案 一、项目区及项目概况 (一)项目区情况 项目共涉及幸福村、联盟村、金新村、桃元村四个村,重点 发展区在幸福村,幸福村位于金沙县城关镇东部,距县城3公里,地理位置东经°,北纬°,东面是新坝乡关平村,西 面是黎明村,南面是金谷、金坪村,北面是玉屏金堡村,总 面积平方公里。东西地势较高,地貌以山间盆地为主,海拔 900-1000 米之间。小洋溪水库位于金丰村中央,村民生活饮 水以山间挖井蓄泉水为主。全村有耕地342 亩,林地 6500 亩,农作物以水稻为主,经济作物以油菜为主。 (二)项目区建设概况 项目所涉及的四个村共有贫困户313 户 847 人,其中:低保 户245 户 530 人,占贫困人口 62%;五保及因病因残丧失劳动力,需民政救济 67 户,199 人。项目村总劳动力 4551 人。其中:文盲半文盲劳力 845 人,小学文化程度劳力 2185 人,

初中文化程度劳力 1437 人,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劳力 108 人。目前输出的劳力只有 715 人。除有部分打散工外,大部 分劳动力都闲置在家,劳动力较丰富。 项目村重点发展区幸福村金丰组农业总产值374 万元,其中: 农业 238 万元,牧业136 万元,人均纯收入2760 元,农民 纯收入 1200 元以下196 人,占全村人口的 %。目前没有属于 村集体、村民的企业。农作物总播种面积342 亩;粮食播种 面积 343 亩;粮食总产量吨,人均占有粮食450 公斤。猪存 栏数 672 头;猪出栏数 583 头;家禽存栏数1980 只,家禽 出栏数 1200 只。 幸福村金丰组村级公路 3 公路,桥 3 座;东南面还没有通公路。饮水困难户 135 户 375 人,饮水困难牲畜 310 头(只),无自来水,农户自己在山间挖井取泉水饮用。 二、目标任务 (一)目标 项目实施 1 年后,受益农户户均增收33000 元,人均增收7250 元,实现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目标。

乡镇产业化扶贫项目年度工作总结

乡镇产业化扶贫项目年度工作总结 产业化扶贫项目工作总结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区农业发展的相关精神,加大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力度,发展有一定潜力的特色产业,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按照《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关于下达省级财政2亿元产业化扶贫资金计划的通知》、《关于下达省级财政产业化扶贫资金计划的通知》文件要求,在我乡革约村、马铃村和谷增村的沿河两岸实施了产业化扶贫项目。该项目在市农办、市蔬菜办、区委、区政府及上级有关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乡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关于产业化扶贫项目的有关方针、政策和工作步署,认真抓好项目实施的各项工作,并取得一定成效,现将项目实施情况总结如下: 一、项目实施情况 1、项目区基本情况 马铃村、革约村、谷增村三个村作为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村,总户数1124户,总人口4463人,其中低收入贫困户149户,626人。耕地总面积5986亩,其中田1800亩,土4186亩。气候宜人,属喀斯特中低山峡谷地貌,海拨999米—1150米,年均气温16℃,无霜期298天,年降雨量1200毫米,全年日照时数为小时,年积温为5200度。土壤以黄壤为主。水资源丰富,项目区有河流总长6公里,常见地表断头河与地下河贯通,水源丰富、水量充沛、水质清澈,有马铃河、盐井龙滩和革约龙耳朵等。乡党委、政府在各级、各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利用本区域内自然资源条件,积极

发展农业生产,通过几年来的努力,三个村西瓜种植规模已达3000亩,蔬菜种植500亩,香菇种植达3000平方米,特色水产养殖已有一定的发展基础。群众通过种、养殖项目的示范带动,生产积极性高涨。 2、项目实施及完成情况 按照筑财农[]119号文件精神,下达我乡省级财政产业化扶贫资金100万元。项目建设内容为在我乡革约村、谷增村、马铃村种植露地冬豌豆1000亩、黄瓜500亩,建设反季节蔬菜大棚50个9000平方米、香菇大棚50个3000平方米。 在市农办、市蔬菜办、区委、区政府及上级有关工作部门的领导下,,乡人民政府作为产业化扶贫项目的实施主体,严格按照省、市、区相关精神及项目实施方案要求进行项目实施,共完成冬豌豆种植亩,豌豆种植于10月启动,于4月中旬采收结束;完成反季节蔬菜钢架大棚建设50个9000m2,香菇大棚50个3000m2黄瓜种植500亩。 3、资金使用情况 市财政下达财政扶贫资金计划100万元,资金拨付到我乡95万元。具体使用情况如下:豌豆种子12万元;50个蔬菜钢架大棚建设30万元;香菇大棚补助1万元;黄瓜架材47万元;培训费5万元。 二、采取的工作措施 建立了三个体系 1、建立组织保障体系 蔬菜种植具有较强的季节性,从宣传发动到项目种子的入土实施,时

蔬菜产业化扶贫项目实施方案

蔬菜产业化扶贫项目实施方 案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蔬菜大棚建设项目 实 施 方 案 项目名称********蔬菜大棚建设项目 申报单位(盖章):********* 实施单位(盖章):********* 主管部门(盖章):***县扶贫开发办公室

二○一七年三月 一、基本情况 (一)项目概要 项目名称: ******蔬菜大棚建设项目 项目实施单位:******* 实施单位法人代表:*** 联系电话:******** 项目主管单位: ***县扶贫办 项目主管单位法人代表:**** 联系电话:*********** 技术依托单位: **县农业局 技术依托单位技术负责人:*** 联系电话:******** 项目建设性质:新建 项目类别:蔬菜 项目建设地点:****** 申请财政扶贫资金: ***万元 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新建标准大棚55个,肥料补助吨。项目建设期限: ***个月

(二)项目区基本情况 ****位于********北部,距县城50公里,境内盛产水稻、玉米、红薯、土豆等多种农产品。全村辖1个行政村,13个村民小组,****总人口875户2516人,其中贫困户325户1180人。长期以来,****以传统农业为主,产业结构单一,农民生活水平落后,2015年末人均纯收入6248元。****地处云贵高原向湘西丘陵的过渡地带,山地起伏,溪流纵横,海拔在500—800米之间,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年平均温度℃,无霜期300天左右,具有典型的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四季分明的特征,很适宜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全村村民以农业、畜牧业、务工和服务业收入等为主。2017年,预计农民人均纯收入7245元。我村贫困人口相对集中分布,是全乡贫困人口较多的村之一,由于受山区自然条件限制,产业发展滞后,农业发展缺乏规模化经营,生产技术与市场信息匮乏,种植业发展技术不成熟。 项目区位于****,该地地势教平坦,土地肥沃,水源充足,稻田成片,区域广阔,农业生产条件十分优越,适宜蔬菜种植产业的发展。 2、交通状况 ****的公路交通便利,有***省道和“****”高速公路贯穿而过,全村已实现组组通公路工程。组组通移动电话。便利的交

蔬菜产业精准扶贫规划

蔬菜产业精准扶贫规划 【篇一:精准扶贫大棚蔬菜示范种植基地项目实施方案】此文为word的版本,下载后可修改 1 目录 第一章概述 (1) 1.1 项目概况 (1) 1.2 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依据和范围 (1) 1.3 项目经济效益 (2) 1.4 综合评价和论证结论 (3) 第二章项目的必要性与市场分析 (5) 2.1 项目建设背景 (5) 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6) 2.3 市场分析 (8) 2.4 市场风险分析 (10) 第三章建设条件 (12) 3.1 区域概况 (12) 3.2 项目关联产业发展现状 (14) 3.3 项目建设条件优劣势分析 (15) 第四章建设规模和生产设计方案 (18) 4.1 建设规模及内容 (18) 4.2 生产方案 (19) 4.3 温室大棚建设方案 (21) 4.4大棚节水灌溉系统设计方案 (26) 4.4大棚栽培蔬菜种植管理方案 (31) 第五章项目节能 ..................................... 39 2 5.1、项目节能概述 (39) 5.2 节能措施 (39) 5.3 节水措施及水耗指标分析 (41) 第六章环境影响评价 (42) 6.1 环境影响 (42) 6.2 环境保护与治理措施 (43) 6.3 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44) 第七章劳动安全卫生与消防 (45)

7.1 劳动安全卫生 (45) 7.2 消防 (46) 第八章项目组织管理及招标 (48) 8.1项目工期 (48) 8.2项目建设管理 (48) 8.3项目经营管理 (50) 8.4 工程招标 (51) 第九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53) 9.1 投资估算依据 (53) 9.2 投资估算 (54) 第十章财务评价 (55) 10.1财务评价依据 (55) 10.2 营业收入及所得税金 (55) 10.3 财务效益分析 ................................ 56 3 10.4 盈亏平衡分析 (56) 10.5 财务评价结论 (57) 第十一章社会效益、生态效益评价 (58) 11.1 社会效益分析 (58) 11.2 生态效益评价 (61) 第十二章结论与建议 (63) 4 大棚蔬菜示范种植基地扶贫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概述 1.1 项目概况扶贫 1.1.1项目名称 1.1.1项目名称:精准扶贫大棚蔬菜示范种植基地项目 1.1.2项目建设性质:新建 1.1.3项目投资方:xx乡郭庄行政村 1.1.4项目建设地点:xx乡菜篮子实验基地 1.1.5建设年限:一年 1.1.6建设内容 1.1.7投资规模及构成 投资规模及构成:总投资102万元,全部为建设投资。 1.1.8资金筹措

(最新精品)精准扶贫项目实施方案--花椒树产业化精准扶贫项目实施方案

此文为WORD的版本,下载后可修改

目录 一、项目概况 二、编制实施方案的指导思想、依据和基本原则 三、项目建设内容 四、项目投资预算 五、组织保障措施 六、效益分析 七、市场风险及对策

一、项目概况 (一)项目区自然经济基本情况 YYY位于QQQ北端,地处大娄山脉东北端与四川盆地交界地段,位于东经107°—107°15′,北纬28°48′—28°54′之间,东靠南川区草坝场镇,南连QQQ水坝塘镇,西接万盛区黑山镇,北与南川区金山镇接壤,南距QQQ城160公里,北距重庆市南川区63公里,314县道横穿其境,村村通公路,交通便捷。全镇辖10个村、97村民组,总人口4.4万人,9763户,其中农业人口4.27万人,占总人口的97%,现有贫困人口419户1195人,占全镇总人口的4.1﹪。全镇人均纯收入7922元,人均口粮372公斤。有劳动力1.76万人,其中外出务工劳动力1.12万人;国土面积202km2,耕地总面积4.1万余亩,可利用荒地8万余亩,土壤主要有黄棕壤、黄壤、石灰土、紫色土、潮土,沙壤土等6个类型,45个土属,168个土种,粮食作物主要以水稻、玉米、薯类为主;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境内有少许山原、宽谷及山间盆地,(山地面积占45.5%,坝区面积占41.8%,丘陵面积为12.7%),呈三山夹二水地貌,西高东低,北高南低,呈筲箕状。YYY 平均海拔900m,最高海拔2227米,最低海拔614米,高差1613m;境内属亚热带高原季风湿润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雨热同期,相对湿度79%,近十年年平均雨日168天左右,年均无霜期在270天左右,年均降雨量1100mm,年均气温15.5℃,年均太阳总辐射量33789×105焦耳/平方米,年平均积温4219—6696℃,盆地地区大于6500℃,半山地区5000—6100℃,高山区小于5000℃。

产业扶贫工作调研报告范文

产业扶贫工作调研报告范文 产业扶贫调研报告范文(一) 产业化扶贫是国务院扶贫办“一体两翼”战略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的重点,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建立贫困群众增收长效机制,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帮助贫困地区逐步培育支柱产业,促进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稳定增收的一项重要举措。按照州承接东部产业转移规划领导小组的要求,州扶贫开发办公室组织各县扶贫开发办公室、各科室对“十一五”以来的产业扶贫项目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州贫困地区产业发展的重大意义 产业扶贫是我州全面推进扶贫开发工作,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增收和“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我州扶贫开发工作在坚持原有各项扶贫措施的基础上,不断拓宽扶贫思路、探索扶贫途径、创新扶贫机制,围绕整村推进、整乡推进、连片开发,以产业扶贫资金、贫困村互助资金、小额信贷资金等,通过扶持农户、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和龙头企业等方式实施产业扶贫,对稳定增加农民收入,从根本上构筑起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长效机制奠定了基础。 实施产业化扶贫的必要性主要表现在: 1、实施产业扶贫,是实现新纲要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实现新纲要提出的“两不愁、三保障”的奋斗目标,必须以贫困地区经济发展、贫困人口收入增加为前提。新纲要明确把产业扶贫作为专项扶贫的一项重点工作,将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作为工作任务之一,要求“到2020年,力争实现1户1项增收项目,到2020年初步构建特色支柱产业体系”。从我州贫困地区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看,完成这样的目标任务仍然需要大力发展产业,建立贫困地区贫困群众稳定的增收长效机制。 2、实施产业扶贫,以增加贫困群众收入和提高贫困人口生活水平为目标,既是一项重要的扶贫手段,更是党委、政府关心“三农”最现实最具体的体现。 3、实施产业扶贫,是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国民经济和全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