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数学分析定义,定理,推理一览表

数学分析定义,定理,推理一览表

数学分析定义,定理,推理一览表
数学分析定义,定理,推理一览表

定义1 给定两个非负实数 012

..,n x a a a a = 012..,n

y b b b b =

其中00,a b 为非负整数,(),1,2,k k a b k =为整数,若有

09,09.k k a b ≤≤≤≤ 则称x 与y 相等,记为x y =.

()0011,0,1,2,

,

,.

k k l l a b l a b k l a b x y y x x y y x ++>==>><若或存在非负实数使得而则称大于或小于分别记为或

定义2

012012

..1

10

0,1,2,.n

n

n n n

x a a a a x a a a a x n x x x n n ===+=设为非负实数.称有理数

为实数的位不足近似,而有理数

称为的位过剩近似,

1.R 00.

2.b b,b, b.

3.b,b c, c.

4.b R,b>>0,n n >b.

5.a a a a a a a a a R >=<>>>∈实数的一些主要性质

实数集对加、减、乘、除(除数不为)四则运算是封闭的,即任意两个实数的和、差、积、商(除数不为)仍然是实数实数集是有序的,即任意两个实数、必满足下述三个关系之一:实数的大小关系具有传递性,即若则有实数具有阿基米德性,即对任何、若则存在正整数,使得实数具有稠密性,即任何两个不相等的实数之间必有另一个实数,且既有有理数也有无理数.

6.如果一直线(通常画成水平直线)上确定一点o 作为原点,指定一个方向为正方向(通常把指向右边的方向为正方向),并规定一个单位长度,则称此直线为数轴.任意实数都对应数轴上唯一的一点;反之,数轴上的每一个点也都唯一地代表一个实数.于是,实数集R 与数轴上的点有着一一对应关系.

定义3

,0,

,0.

a a a a a a a a a ≥?=?

-

绝对值得一些性质

1.0;=00.

2..

3.;(0).

4..

5..

6.

(0).a a a a a a a a h h a h a h h a h h a b R a b a b a b ab a b a a

b b b

=-≥=-≤≤∈∈-≤±≤+==≠当且仅当时有对于任何、有如下三角形不等式:

定义4

区间和邻域

(){}[]{}[){}{}{}{}{}(),,,,,

,,.,],

(,),(,),(,),,0.;,(),(a b x a x b a b x a x b a b x a x b a b R a x x a a x x a a x x a x x R a R x a x a U a U a U δδδδ??=<

=≤≤??

??

=≤

∈?-∞=≤???

+∞=>??

??-∞=

??-∞+∞=-∞<<+∞=??∈>-<开区间:,有限区间闭区间:半开半闭区间:区间(无限区间邻域:满足的全体实数的集合称为点的邻域,记作或即有;){|||}(,).(;){|0||}.(;)[,);(;),];(;)(,);(;)(,);(){|||}(){|a x x a a a a U a x x a a U a a a a U a a a a U a a a a U a a a U X x M M U X 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

-

=-<=-+=<-<=+=

-=+=-∞∞=>+∞+∞=。。

点的空心邻域:

点的右邻域:点的左邻域:(点的空心右邻域:点的空心左邻域:邻域,其中为充分大正数;邻域}(){|}x M M U X x M M >-∞-∞=<-,其中为充分大正数;邻域,其中为充分大正数;

定义5 有界的定义

(),(),(),0,,S R M L x S x M x L S M L S S R M x S x M S S S S ∈≤≥??>?∈?≤设为中的一个数集.若存在,使得对一切都有则称为有上界(下界)的数集,数称为的一个上界(下界).

简记:称有界.若数集既有上界又有下界,则称为有界集.若不是有界集,

则称为无界集.

定义6 确界的定义

()()()()00001..,,,,,=sup ..,,,,,S R i x S x S ii x S x S S S S R i x S x S ii x S x S S ηηηαηαηηηξξξβξβξξ??∈≤???∈≥?>?∈<设若数满足:

有即是的上界;

使得即又是的最小上界,

则称为数集的上确界,记作

2.设若数满足:

有即是的下界;

使得即又是的最大下界,

则称为数集的下确界,记作

=S

ξ inf

定理1

min .

S S S S S S S ηηξξ∈?∈?=设数集有上确界.

i)=sup =max .ii)=inf 定理一 确界原理

.S S S S 设为非空数集若有上界,则必有上确界;若有下界,则必有下确界.

定理2

.sup inf .

A B x A y B x y A B A B ∈∈≤≤设、为非空数集,满足:对一切和有数集有上确界,数集有下确界,且

推广的确界原理 任一非空数集必有上、下确界(正常的或非正常的).

函数的概念 定义1

{}:,

.().()|(),().

D M f D x y M f D f D M x

y D f x y f x f x f D y y f x x D M f ∈→==∈?给定两个实数集和,若有对应法则,使对内每一个,都有唯一的一个数与它相对应,则称是定义在数集上的函数,记作数集称为函数的定义域,所对应的数,称为在点的函数值,常记为全体函数值的集合称为函数的值域

函数的四则运算

{}1212*1

2*,,,=,.

()()(),,()()(),,()()(),.

()0|()0,,

()()/(),.

f x D

g x D D D D D f g D F x f x g x x D G x f x g x x D H x f x g x x D D g x x D D x g x x D L x f x g x x D ∈∈≠?=+∈=-∈=∈==≠∈≠?=∈给定两个函数和记并设定义与在上的和、差、积运算如下:若在中剔除的值,即令则除法如下

初等函数

()()(0,1);log (0,1);

sin ,cos ,tan ,cot ;arcsin ,arccos ,arctan ,cot .

x a y c c y x y a a a y x a a y x y x y x y x y x y x y x y arc x αα===>≠=>≠========常量函数为常数;幂函数为实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三角函数反三角函数

定义2

0, 1.{|}1{|}01.sup inf r x r x

r

r x

a a x a r a a a r a <<>≠?>?

=?<

为有理数,当时

几个重要的等式(不等式)

23121n

n

n n a n

a a a a a a +++==

=时, 数列极限

定义1

(){}{}{}{}{}'10;.

2lim 0,.

2.1.

n n n n n n n U a a a a a a a a a a εε→∞

>=-定义任给,若在之外数列中的项至多只有有限个,则称数列收敛于极限定义若则称为无穷小数列定理数列收敛于的充要条件是:为无穷小数列

收敛数列的性质

)02,

.

lim

n a N →∞

若存在正数,当

定义1 设{}n a 为数列,{}k n 为正整数集N +的无限子集,且12k n n n <<<<

则数列12,,

,,

k n n n a a a 称为数列{}n a 的一个子列,简记为{}

k n a .

平凡子列:数列{}n a 本身以及去掉有限项后得到的子列. 非平凡子列:不是平凡子列的子列.

数列{}n a 与它的任一平凡子列同为收敛或发散,且在收敛时有相同的极限. 定理2.9 数列{}n a 收敛的充要条件是:{}n a 的任何非平凡子列都收敛.

定理二 (单调有界定理)在实数系中,有界的单调数列必有极限.

函函数数极极限限定定义义

函数极限的性质

无穷小量阶的比较(定义见下页末)

()

()

()()()()()()

()

()

()

()

()

()()()0

0000001.lim

0,.

2.,lim

0.3.lim

=1~.

x x o x x x x f x x x f g g x f x o g x x x f x K L U x K L g x f g x x f x c f g g x f x f g x x g x f x g x x x →→→=→=→≤

≤→=≠→→若则称当时为的高阶无穷小量记作若存在正数和,使得在某上有则称与为当时的同阶无穷小量.特别的当

时,与必为同阶无穷小量若,则称与为当时的等价无穷小量.记作

函数极限存在的条件

两个重要极限

0sin lim 11lim 1x x

x x x e x →→∞

=??

+= ???

()()()0

0000lim 0,

.o x x o f U x f x f x x g U x g x x →=→→设在某内有定义,若无穷小量:

则称为当时的无穷小量有界量:若函数在某内有界,则称为当时的有界量.无穷小量的和、差、积仍为无穷小量.无穷小量与有界量的积为无穷小量.

常见的几个等价无穷小量

()()()()

()()()

()()()()()

()()()()()()()

2

0001.1~02.11~03.1cos 02

~~~~~~x e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μ

μαααββααββγαγ-→+-→-→→?→?→自赖性:对称性:传递性:,

()()()()()()()()0

000000

0.0,0,;,lim .

1

.o o o x x o f U x G x U x U x f x G f x x f x x n f U x f x x x x f

δδ→>>∈?>→∞=∞→∞∞∞∞→→无穷大量

设函数在某内有定义若对任给的存在使得当时有则称函数当时有非常极限,记作对于自变量趋于某种趋向或时,所有以,+或-为非正常极限的函数(包括数列),都称为无穷大量.定理3.13

(i )设在内有定义且不等于0.若为 时的无穷小量,则

为时的无穷大量001

ii .

g x x x x g →→()若为时的无穷大量,则为时的无穷小量

函数的连续

()()()()()()()()()()()()0

000000000000000lim ,

0,0,,.

2.lim lim .4.1

o x x o

o x x x x f U x f x f x f x x x f x f x f x f U x U x f x f x f x f x f x f x f x εδδε+-→+-→→=>>-<-

1.设函数在某内有定义.若则称在点连续;也可表述为:若对任给的存在使得当时有则称在点连续设函数在某内有定义.若

,则称在点右(左)连续函数在点连续的充要条件是:定理在点即()()()()()0

000000000.

.lim ,4.,.5.lim lim .

6.o

x x x x x x f U x f x f x x f f x A f x f x A x f f x f x f x x f +-→→→=≠≠是右连续,又是左连续间断点及其分类3.设函数在某内有定义.若在点无定义,

或在点有定义不连续,则称为函数的间断点

或不连续点若在点无定义,或有定义

可去间断点

但则称为函数的可去间断点若函数在点的左右极限都存在,但

跳跃间断点,则称为函数的

跳跃间断点以上两种间断点统称为第一类间断点,其他所有形式的间断点统称为第二类间断点.

区间上的连续函数

[][],,f I f I f a b f a b 若函数在区间上的每一点都连续,则称为上的连续函数。对于闭区间或半开半闭区间的端点,函数在这些点上的连续是指左连续或右连续.若函数在区间上仅有有限个第一类间断点,则称在上分段连续.

连续函数的性质

()()()()()()()()()()()()00000000000004.2.

00,4.3,.4.4,.

f x f U x f x f x r f x r f x U x x U x f x r f x r f x

g u u f x g f x ><<<-∈><-=。定理(局部有界性)若函数在点连续,则在某内有界若函数在点连续,且或则

定理(局部保号性)对任何正数或,存在某

使得对一切有定理(四则运算)两个函数连续,则他们加减乘除之后依旧连续.定理4.5若函数在点连续,在点连续,则复合函数在点连续

()()()()()()()()()[][]()

[][]()

[]()()()()0000.,1.,,.,4.6,.

,,.

,,4.7f D x D x D f x f x f x f x f D f x f D f a b f a b f a b f a b f a b f a f b f a f b μ∈∈≥≤≠设为定义在数集上的函数若存在使得对一定义切有则称在上

有最大最小值,并称为在上有最大最小值若函数在闭区间上连续,则定理最大、最小值定理称在上有最大值与最小值若函数在闭区间上连续,则推论有界性定理在上有界设函数在闭区间上连续,且若为介于与之间定理介值性定理()()()()()()()()[]()()()()()()0000,,.

,,

,,00,.

f a f b f a f b x a b f x f a b f a f b x a b f x f x a b μμμ<<>>∈=∈==的任何实数

或,则至少

存在一点使得设函数在闭区间上连续,且与异号推论根的存在定理则至少存在一点使得,即方程

在内至少有一个根

()()4.100,,,.4.1104.12.4.13.

x a a a a a a a a R β

αβαβααβαβ+>?==>初等函数的连续性

定理设为任意实数,则有定理指数函数在上是连续的.

定理一切基本初等函数都是其定义域上的连续函数定理任何初等函数都是在其定义区间上的连续函数

导数和微分

()()()

()()()()()()0

0000

'00'00'000=1lim

.

=

0==..

x x y f x x f x f x f x x x f x f x y

f x x f x x

x x o x y f x x o x f x f x εε→--?-??→?????+?设函数在点的某邻域内有定义,若极限

定义导数:存在,则称函数在点处可导,

并称该极限为函数在点处的导数,记作设在点可导,那么是当有限增量公式:时的无穷小量,于是,即

该式即为有限增量公式.

定理5.1 若函数在点可导,则在点连续

定义2单侧导数

()[)()()()()()()()()()0000000'0000000'0=,lim =lim 0.lim =lim 0.

=x x x x y f x x x x f x x f x y

x x x

f x f x f x x f x y

x x x

y f x x f x δδδ+

+-

-?→?→+?→?→++?-?

,则称该极限值为在点的右导数,记作类似的可定义左导数

左导数和右导数统称为单侧导数.若函数在点的某右邻域上有定义,则

定理5.2存在的充要条()()()()''00''00=.

f x f x f x f x +-+-件是和都存在,

导函数

()()()()()'''0,..,,=lim ,.x I f I x I f f x f I f x x f x dy dy

f y x I dx dx x

?→∈+?-∈?若函数在区间上每一点都可导对区间端点,仅考虑单侧极限,则称为上的可导函数。此时对每一个都有的一个导数或单侧导数与之对应称在上的导函数,也简称为导数记作或

,即

导数的几何意义

()()()

()()

()()()()()()()()()()()()()()0

000'0

'00000'0000000000,lim

.=,,.=,.

3

x x f x x x k x x f x f x k k f x y f x x x x y y y f x x x f x f x y f x x y f x U x x U x f x f x f x f x f x x →=→-==--=-∈≥≤在点的切线斜率正是割线斜率在时的极限,即由导数的定义,所以曲线在点的切线方程是这就是说:函数在点的导数是曲线在点处的切线斜率若函数在点的某邻域内对一切有,则称函数在点取得极大小定义值,称点()0为极大小值点.极大值、极小值统称为极值,极大值点、极小值点统称为极值点.

()

()()()()

[]()()()()()()00'00'0'''''.5.30.

0..

,,5.4,,..

f x x x f f x f x f a b f a f b k f a f b Darboux a b f k ξξ+-+-==≠∈=设函数在点的某邻域内定义,且在点可导定理费马定理若点为的极值点,则必有满足方程的稳定点驻点取得极值的点是驻点或不可导点,但驻点不一定是极值点若函数在上可导,且为

介于,之间任一实数,则至少存在定理达布一点使得又称导函数的介值定理

求导法则

(){}()()()()()()()()()()()()()()()()()()()()()()()()()()()()()()()()()()

()

()00'''00000'''000000'

'00005.5.

5.6.

.

05.7u x x x f x u x x x f x u x x u x x x f x u x x x f x u x x u x x u x x c cu x cu x u x x x x u x f x x x υυυυυυυυυυ???????

???

=±=±==+=≠=

四则运算若函数和在点可导,则函数

定理在点也可导,且

若函数和在点可导,则函数

定理在点也可导,且

若函数在点可导,为常数,

推理

若函数和在点可导,且,

定理则函数在点()()()()()

()()

''0000'02

.

u x x u x x f x x υυυ-=

也可导,且

反函数的导数

()()()()()()()()()

0'00

'0

00'05.80,1

.y f x x y y y y f x x x

y f x y ?????==≠==

设为的反函数,若在点的某

定理邻域内连续,严格单调且则在点可导,且

复合函数的导数

()()()()()()()()()()()()()()()()()()()0000'00000000'''''00000=,.==5.8.f x x x U x x H x f x f x H x x x f x H x u x x y f u u x f x f x f u x f x x ?????????????

??--=????=??

??

??==????

在点可导的充要条件是:在的某邻域内,引理存在一个在点连续的函数使得从而设在点可导,在点可导,定理则复合函数在点可导,且

基本求导法则

()()()'

''

'

'

'''

'

'

''

'22

1.2.,13.,1

4.=.

5.=.

u v u v uv u v uv cu cu u u v uv v v v v v dy dx

dx dy

dy dy du

dx du dx

+=+=+=-????

==- ? ??????反函数导数复合函数导数

基本初等函数导数公式

()()()()()()()()()()()()()(

)()'

'

1''

''

22''

'

'

'

'

'''

1.0

2.

3.sin cos ,cos sin ,

tan sec ,cot csc ,

sec sec tan ,csc csc cot .

115.ln ,,log ,ln ,ln 1

,01ln .1

,0

6.arcsin arccos x x x x a c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a a a e e x x x a x

x x

x x x x

x x ααα-=---=---

==-==-==-===

=?>??==??

22

11arctan ,cot .11x arc x x x -==++

参变量函数的导数

数值分析公式、定理等

第一章 绪论 1. *x = n 21k a a a .010?±,如果|*x -x|≤0.5n k 10-?(这里n 是使此式成立的最大正整数),则称*x 为x 的具有n 位有效数字的近似值。 2.定理:设x 的近似值*x 有(1-1)的表示式: (1)如果*x 有n 位有效数字,则 n 11 10a 21|x ||x x |-**?≤ - (2)如果n 1110) 1a (21 | x ||x x |-* *?+≤ -,则*x 至少有n 位有效数字。 第二章 非线性方程根求解 1. (零点存在定理)如果f(x)在[a,b]上连续,使f(a)?f(b)<0,则必存在α∈(a,b),使f(α)=0。 2.二分法的误差: |1 k 1k k k 2a b |x x ||x x +-*-=-≤- 3. 局部收敛性:设α是f(x)=0的根,若存在α的一个邻域?,当迭代初值属于?时,迭代法得到的序列{k x }收敛到α,则称该迭代法关于根α具有局部收敛性。 4. 收敛速度:设i x 为第i 次迭代值,α是f(x)=0的根,令α-=εi i x ,且假设迭代收敛,即α=∞ →i i x lim 。若存在实数P ≥1,使 c | |||lim p i 1i i =εε+∞ →≠0 ,则称此方法关于根α具有P 阶收敛速度。C 称为渐近误差常数,渐近误差常数C 与f(x)有关。C ≠0保证了P 的唯一性。对于特殊的函数,C 可能为零,此时,由这个函数针对此方法迭代产生的序列收敛得更快。一般情况下,P 越大,收敛就越快。当P=1时,我们称为线性收敛。P>1,称为超线性收敛。P=2,称为平方收敛。 5.牛顿迭代法:) x (f ) x (f x x k k k 1k '- =+ 定理3:如果方程f(x)=0的根α是单根,且在α的某领域内f(x)具有二阶的连续导数,则Newton 迭代法必是局部收敛的 且 ) (f 2)(f lim 2i 1 i i α'α''- =εε+∞ →(即具有二阶收敛速度) 定理4:如果α是方程f(x)=0的r 重根(r>1),且f(x)在α的某邻域内具有r 阶连续导数,则Newton 法具有局部收敛性,且具有线性收敛速度。 定理5:如果α是方程f(x)=0的r 重根(r>1),且f(x)在α的某邻域内具有r+2阶连续导数,则修正Newton 迭代公式:)x ()x (f r x x i i i 1i '?-=+,具有局部收敛性,且具有二阶收敛速度。

高中的数学公式定理大全

高中的数学公式定理大集中 三角函数公式表 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 倒数关系: 商的关系:平方关系: tanα·cotα=1 sinα·cscα=1 cosα·secα=1 sinα/cosα=tanα=secα/cscα cosα/sinα=cotα=cscα/secαsin2α+cos2α=1 1+tan2α=sec2α 1+cot2α=csc2α (六边形记忆法:图形结构“上弦中切下割,左正右余中间1”;记忆方法“对角线上两个函数的积为1;阴影三角形上两顶点的三角函数值的平方和等于下顶点的三角函数值的平方;任意一顶点的三角函数值等于相邻两个顶点的三角函数值的乘积。”) 诱导公式(口诀: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 sin(-α)=-sinα cos(-α)=cosαtan(-α)=-tanα cot(-α)=-cotα sin(π/2-α)=cosα cos(π/2-α)=sinα

cot(π/2-α)=tanα sin(π/2+α)=cosαcos(π/2+α)=-sinαtan(π/2+α)=-cotαcot(π/2+α)=-tanα sin(π-α)=sinα cos(π-α)=-cosαtan(π-α)=-tanαcot(π-α)=-cotα sin(π+α)=-sinαcos(π+α)=-cosαtan(π+α)=tanα cot(π+α)=cotα sin(3π/2-α)=-cosαcos(3π/2-α)=-sinα

cot(3π/2-α)=tanα sin(3π/2+α)=-cosα cos(3π/2+α)=sinα tan(3π/2+α)=-cotα cot(3π/2+α)=-tanα sin(2π-α)=-sinα cos(2π-α)=cosα tan(2π-α)=-tanα cot(2π-α)=-cotα sin(2kπ+α)=sinα cos(2kπ+α)=cosα tan(2kπ+α)=tanα cot(2kπ+α)=cotα (其中k∈Z) 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公式万能公式

小学数学定理及定律

1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2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3 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4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5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 6 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7 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8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9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0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1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13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14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15 定理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16 推论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17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18 推论1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19 推论2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20 推论3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2010年中考数学几何公式、定理汇编(二) 21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22边角边公理(SAS) 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3 角边角公理( ASA)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4 推论(AAS) 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5 边边边公理(SSS) 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6 斜边、直角边公理(HL) 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27 定理1 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28 定理2 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29 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30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即等边对等角) 31 推论1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 32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33 推论3 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 34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 35 推论1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6 推论 2 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7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38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 39 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40 逆定理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2010年中考数学几何公式、定理汇编(三) 41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可看作和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42 定理1 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43 定理 2 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 44定理3 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如果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那么交点在对称轴上 45逆定理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被同一条直线垂直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 46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即a^2+b^2=c^2

数学分析·下定义及定理

第十二章 数项级数 1、级数的收敛性 定义1 给定一个数列{}n u ,对它的各项依次用“+”号连接起来的表达式 ???++???++n u u u 21 (1) 称为数项级数或无穷级数(也常简称级数),其中n u 称为数项级数(1)的通项. 数项级数(1)也常写作: ∑∞ =1 n n u 或简单写作 ∑n u . 数项级数(1)的前n 项之和,记为 n n k k n u u u u S +???++==∑=211 , (2) 称它为数项级数(1)的第n 个部分和,也简称部分和. 定义 2 若数项级数(1)的部分和数列{}n S 收敛于S (即S S n n =∞ →lim ),则称数项级 数(1)收敛,称S 为数项级数(1)的和,记作 ???++???++=n u u u S 21或∑=n u S . 若{}n S 是发散数列,则称数项级数(1)发散. 定理12.1(级数收敛的柯西准则)级数(1)收敛的充要条件是:任给正数ε,总存在正整数N ,使得当m >N 以及对任意的正整数,都有 p m m m u u u ++++???++21<ε. (6) 定理12.2 若级数∑n u 与 ∑n υ 都收敛,则对任意常数,,d c 级数 ()∑+n n d cu υ亦收 敛,且 ()∑∑∑+=+. n n n n d u c d cu υυ 定理12.3 去掉、增加或改变级数的有限个项并不改变级数的收敛性.

定理12.4 在收敛级数的项中任意加括号,即不改变级数的收敛性,也不改变级数的和。 正向级数 定理12.5 正项级数 ∑n u 收敛的充要条件:部分和数列{}n S 有界,即存在某个正数M , 对一切正整数n 有n S N 都有,n n u υ≤,则 (i )若级数 ∑n υ 收敛,则级数 ∑n u 也收敛; (ii )若级数∑n υ 发散,则级数 ∑n υ 也发散. 推论 设 ???++???++???++???++n n u u u υυυ2121, ()()43 是两个正项级数,若 , lim l u n n n =∞ →υ 则 (i )当+∞<

小学数学公式大全之定律大全

小学数学公式大全-----定律大全 加法交换律: 简介 在两个数的加法运算中,在从左往右算的顺序,两个加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此定律为小学四年级的学习内容。 公式 a+b=b+a 加法结合律: 定义 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另一个加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另一个加数,但和不变 法则 a+b+c=a+(b+c)=(a+c)+b 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 例题 78+56+44=78+(56+44)=78+100=178 乘法交换律: 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三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它是一种简算定律,在小学四年级均有涉及。乘法交换律是乘法运算的一种运算定律。主要公式为ab=ba(注意,在乘法与数字中,乘号用·表示,列:a·b=b·a或:ab=ba)。 作用 它可以改变乘法运算当中的运算顺序,在日常生活中乘法交换律运用的不是很多,主要是在一些较复杂的运算中起到简便的作用。 应用 (1)因数中间有零或者未尾有零交换位置相乘一般情况下可以简便计算过程。 (2)其中一个因数由重复的数字组成的,利用交换律计算也有简便。 运算例题

如: 3×4×5=3×5×4=60 5.5×9×10=5.5×10×9=55×9=495 乘法结合律: 定义: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不变。 运算方法 主要公式为(a×b)×c=a×(b×c),它可以改变乘法运算当中的运算顺序 .在日常生活中乘法结合律运用的不是很多,主要是在一些较复杂的运算中起到简便的作用。 乘法结合律是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不变。 注意:乘法结合律不适用于向量的计算。例子: 69×125×8 =69×(125×8) =69×1000 =69000 乘法分配律: 两个数相加(或相减)再乘另一个数,等于把这个数分别同两个加数(减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相减),得数不变。 用字母表示: (a+b)x c=axc+bxc 还有一种表示法: ax(b+c)=ab+ac 分数的加减法则: 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再加减。 分数乘法 分数乘整数 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做分子,分母不变。能约分(化简)的要约分(化简)。 例1:4/5×3=4×3/5=12/5 例2:3/22×2=3×2/22=6/22=3/11 分数乘分数 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做分子,分母相乘的积做分母。能约分(化简)的要约分(化简)。 例1:5/6×1/3=5×1/6×3=5/18 例2:2/5×1/4=2×1/5×4=2/20=1/10

【大全】中考数学常用公式和定理大全

【关键字】大全 中考数学常用公式定理 1、整数(包括:正整数、0、负整数)和分数(包括:有限小数和无限环循小数)都是有理数.如:-3,,0.231,0.…,,.无限不环循小数叫做无理数.如:π,-,0.…(两个1之间依次多1个0).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为实数. 2、绝对值:a≥0丨a丨=a;a≤0丨a丨=-a.如:丨-丨=;丨3.14-π丨=π-3.14. 3、一个近似数,从左边笫一个不是0的数字起,到最末一个数字止,所有的数字,都叫做这个近似数的有效数字.如:0.05972精确到0.001得0.060,结果有两个有效数字6,0. 4、把一个数写成±a×10n的形式(其中1≤a<10,n是整数),这种记数法叫做科学记数法.如:-40700=- 4.07×105,0.=4.3×10-5. 5、乘法公式(反过来就是因式分解的公式):①(a+b)(a-b)=a2-b2.②(a±b)2=a2±2ab+b2.③(a+b)(a2-ab+b2)=a3+b3.④(a-b)(a2+ab+b2)=a3-b3;a2+b2=(a+b)2-2ab,(a-b)2=(a+b)2-4ab. 6、幂的运算性质:①am×an=am+n.②am÷an=am-n.③(am)n=amn.④(ab)n=anbn.⑤()n=n. ⑥a-n=,特别:()-n=()n.⑦a0=1(a≠0).如:a3×a2=a5,a6÷a2=a4,(a3)2=a6,(3)3=9,(-3)-1=-,5-2==,()-2=()2=,(-3.14)o=1,(-)0=1. 7、二次根式:①()2=a(a≥0),②=丨a丨,③=×,④=(a>0,b≥0).如:①(3)2=45.②=6.③a<0时,=-a.④的平方根=4的平方根=±2.(平方根、立方根、算术平方根的概念) 8、一元二次方程:对于方程:ax2+bx+c=0: ①求根公式是x=,其中△=b2-叫做根的判别式. 当△>0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当△=0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当△<0时,方程没有实数根.注意:当△≥0时,方程有实数根. ②若方程有两个实数根x1和x2,并且二次三项式ax2+bx+c可分解为a(x-x1)(x-x2). ③以a和b为根的一元二次方程是x2-(a+b)x+ab=0. 9、一次函数y=kx+b(k≠0)的图象是一条直线(b是直线与y轴的交点的纵坐标即一次函数在y轴上的截距).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直线从左向右上升);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直线从左向右下降).特别:当b=0时,y=kx(k≠0)又叫做正比率函数(y与x成正比率),图象必过原点. 10、反比率函数y=(k≠0)的图象叫做双曲线.当k>0时,双曲线在一、三象限(在每一象限内,从左向右降);当k<0时,双曲线在二、四象限(在每一象限内,从左向右上升).因此,它的增减性与一次函数相反.11、统计初步:(1)概念:①所要考察的对象的全体叫做总体,其中每一个考察对象叫做个体.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份个体叫做总体的一个样本,样本中个体的数目叫做样本容量.②在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有时不止一个),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③将一组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把处在最中间的一个数(或两个数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2)公式:设有n个数x1,x2,…,xn,那么: ①平均数为:; ②极差: 用一组数据的最大值减去最小值所得的差来反映这组数据的变化范围,用这种方法得到的差称为极差,即:

新人教版小学1-6年级数学公式+定律汇总

新人教版小学1-6年级数学公式+定律一网打尽! 公式 01 几何公式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C=(a+b)×2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S=ab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C=4a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S=a.a=a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S=ah÷2 ?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度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S=ah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h÷2

?圆的直径=半径×2(d=2r) ?圆的半径=直径÷2(r=d÷2) ?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圆周率×半径×2 C=πd =2πr ?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半径 S=πr×r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V=abh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V=aaa ?圆柱的侧面积:圆柱的侧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 S=ch=πdh=2πrh ?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表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再加上两头的圆的面积 S=ch+2s=ch+2πr×r ?圆柱的体积:圆柱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 V=Sh ?圆锥的体积=1/3底面×积高 V=1/3Sh

02 单位换算 长度单位 1公里=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面积单位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 1公顷=10000平方米 1亩=666.666平方米 体积单位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立方厘米=1000立方毫米 1升=1立方分米=1000毫升

1毫升=1立方厘米 质量单位 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1公斤=2市斤 人民币单位 1元=10角 1角=10分 1元=100分 时间单位 1世纪=100年 1年=12月 大月(31天)有:18月 小月(30天)的有:49月 平年2月28天,闰年2月29天平年全年365天,闰年全年366天1日=24小时 1时=60分=3600秒 1分=60秒

数学分析求极限的方法

求极限的方法 具体方法 ⒈利用函数极限的四则运算法则来求极限 定理1①:若极限)(lim 0 x f x x →和)(lim x g x x →都存在,则函数)(x f ±)(x g ,)()(x g x f ? 当0x x →时也存在且 ①[])()()()(lim lim lim 0 .0 x g x f x g x f x x x x x →→→±=± ②[])()()()(lim lim lim 0 x g x f x g x f x x x x x x →→→?=? 又若0)(lim 0 ≠→x g x x ,则 ) () (x g x f 在0x x →时也存在,且有 )()()() (lim lim lim 0 x g x f x g x f x x x x x x →→→= 利用极限的四则运算法则求极限,条件是每项或每个因子极限存在,一般所给的变量都不满足这个条件,如 ∞ ∞、00 等情况,都不能直接用四则运算法则,必须要对变量进行变形,设法消去分子、分母中的零因子,在变形时,要熟练掌握饮因式分解、有理化运算等恒等变形。 " 例1:求24 22 lim ---→x x x 解:原式=()()()022 22lim lim 22 =+= -+-- - →→x x x x x x ⒉用两个重要的极限来求函数的极限 ①利用1sin lim =→x x x 来求极限 1sin lim 0 =→x x x 的扩展形为: 令()0→x g ,当0x x →或∞→x 时,则有

()()1sin lim 0=→x g x g x x 或()()1sin lim =∞ →x g x g x 例2:x x x -→ππ sin lim 解:令t=x -π.则sinx=sin(-π t)=sint, 且当π→x 时0→t 故 1sin sin lim lim 0 ==-→→t t x x t x ππ ~ 例3:求() 11 sin 21 lim --→x x x 解:原式=()()()()()()()211sin 1111sin 1221 21lim lim =--?+=-+-+→→x x x x x x x x x ②利用e x x =+∞→)1 1(lim 来求极限 e x x =+∞ →)1 1(lim 的另一种形式为e =+→α α α1 )1(lim .事实上,令 .1 x =α∞→x .0→?α所以=+=∞ →x x x e )11(lim e =+→ααα1 0)1(lim 例4: 求x x x 1 )21(lim +→的极限 解:原式=221 210)21()21(lim e x x x x x =?? ?+????+→ 利用这两个重要极限来求函数的极限时要仔细观察所给的函数形式只有形式符合或经过变化符合这两个重要极限的形式时才能够运用此方法来求极限。一般常用的方法是换元法和配指数法。 ⒊利用等价无穷小量代换来求极限 所谓等价无穷小量即.1) () (lim =→x g x f x x 称)(x f 与)(x g 是0x x →时的等价无穷小量,记作)(x f )(~x g .)(0x x →.

初中三年数学常用公式定理大全

初中数学定理、公式汇编 第一篇数与代数 第一节数与式 一、实数 1.实数的分类:整数(包括:正整数、0、负整数)和分数(包括:有限小数和无限环循小数)都是有理数.如:-3,,0.231,0.737373…,,等;无限不环循小数叫做无理数. 如:π,,0.1010010001…(两个1之间依次多1个0)等.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为实数. 2.数轴: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数轴。实数 和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 3.绝对值:在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到原点的距离叫数a的绝对值, 记作∣a∣。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如:丨-_丨=;丨3.14-π丨=π- 3.1 4. 4.相反数:符号不同、绝对值相等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 a的相反数是-a,0的相反数是0。 5.有效数字:一个近似数,从左边笫一个不是0的数字起,到最末 一个数字止,所有的数字,都叫做这个近似数的有效数字. 如:0.05972精确到0.001得0.060,结果有两个有效数字6,0. 6.科学记数法:把一个数写成a×10n的形式(其中1≤a<10,n是整 数),这种记数法叫做科学记数法. 如:407000=4.07× 105,0.000043=4.3×10-5. 7.大小比较:正数大于0,负数小于0,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 反而小。

8.数的乘方:求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乘方,乘方运算的结果 叫幂。 9.平方根:一般地,如果一个数x的平方等于a,即x2=a那么这 个数a就叫做x的平方根(也叫做二次方根式)。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它们互为相反数;0只有一个平方根,它是0本身; 负数没有平方根. 10.开平方:求一个数a的平方根的运算,叫做开平方. 11.算术平方根:一般地,如果一个正数x的平方等于a,即x2=a,那么这个正数x就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0的算术平方根是0.12.立方根:一般地,如果一个数x的立方等于a,即x3=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立方根(也叫做三次方根),正数的立方根是正数;负数的立方根是负数;0的立方根是0. 13.开立方:求一个数a的立方根的运算叫做开立方. 14.平方根易错点:(1)平方根与算术平方根不分,如 64的平方根为士8,易丢掉-8,而求为64的算术平方根;(2)4的平方根是士2,误认为4平方根为士 2,知道4=2. 15.二次根式: (1)定义:形如a(a≥0)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 16.二次根式的化简: 17.最简二次根式应满足的条件:(1)被开方数的因式是整式或整数;(2)被开方数中不含有能开得尽的因数或因式. 18.同类二次根式:几个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以后,如果被

定律公式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公式S= a×h÷2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公式S= a×a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公式S= a×b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公式S= a×h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公式S=(a+b)h÷2 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度。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公式:V=abh 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公式:V=abh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公式:V=aaa 圆的周长=直径×π 公式:L=πd=2πr 圆的面积=半径×半径×π 公式:S=πr2 圆柱的表(侧)面积:圆柱的表(侧)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公式:S=ch=πdh =2πrh 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表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再加上两头的圆的面积。公式:S=ch+2s=ch+2πr2 圆柱的体积:圆柱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公式:V=Sh 圆锥的体积=1/3底面×积高。公式:V=1/3Sh 分数的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再加减。 分数的乘法则:用分子的积做分子,用分母的积做分母。 分数的除法则: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读懂理解会应用以下定义定理性质公式 一、算术方面 1、加法交换律:两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和不变。 3、乘法交换律:两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4、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三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 5、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 如:(2+4)×5=2×5+4×5 6、除法的性质: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O除以任何不是O的数都得O。 简便乘法:被乘数、乘数末尾有O的乘法,可以先把O前面的相乘,零不参加运算,有几个零都落下,添在积的末尾。 7、么叫等式?等号左边的数值与等号右边的数值相等的式子 叫做等式。 等式的基本性质:等式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 等式仍然成立。 8、什么叫方程式?答: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式。 9、什么叫一元一次方程式?答: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一次的等式叫做一元一次方程式。 学会一元一次方程式的例法及计算。即例出代有χ的算式并计算。

数学分析学习方法与心得体会

数学分析学习方法 数学分析是基础课、基础课学不好,不可能学好其他专业课。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门课就是器。学好它对计算科学专业的学生都是极为重要的。这里,就学好这门课的学习方法提一点建议供同学们参考。 1.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首先要有学习数学的兴趣。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就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里的“好”与“乐”就是愿意学、喜欢学,就是学习兴趣,世界知名的伟大科学家、相对论学说的创立者爱因斯坦也说过:“在学校里和生活中,工作的最重要动机是工作中的乐趣。”学习的乐趣是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我们经常看到一些同学,为了弄清一个数学概念长时间埋头阅读和思考;为了解答一道数学习题而废寝忘食。这首先是因为他们对数学学习和研究感兴趣,很难想象,对数学毫无兴趣,见了数学题就头痛的人能够学好数学,要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首先要认识学习数学的重要性,数学被称为科学的皇后,它是学习科学知识和应用科学知识必须的工具。可以说,没有数学,也就不可能学好其他学科;其次必须有钻研的精神,有非学好不可的韧劲,在深入钻研的过程中,就可以领略到数学的奥妙,体会到学习数学获取成功的喜悦。长久下去,自然会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并激发出学好数学的高度自觉性和积极性。用兴趣推动学习,而不是用任务观点强迫自己被动地学习数学。 2.知难而进,迂回式学习 首先要培养学习数学分析的兴趣和积极性,还要不怕挫折,有勇气面对遇到的困难,有毅力坚持继续学习,这一点在刚开始进入大学学习数学分析时尤为重要。 中学数学和大学数学,由于理论体系的截然不同,使得同学们会在学习该课程开始阶段遇到不小的麻烦,这时就一定得坚持住,能够知难而进,继续跟随老师学习。

初二数学公式定理大集合-(详细)

实 数 考点一、实数的概念及分类 1、实数的分类 正整数 整数 零 有理数 负整数 正实数 实数 分数 实数 零 负实数 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 2、无理数 在理解无理数时,要抓住“无限不循环”这一时之,归纳起来有四类: (1)开方开不尽的数,如32,7等; (2)有特定意义的数,如圆周率π,或化简后含有π的数,如3 π +8等; (3)有特定结构的数,如0.1010010001…等; (4)某些三角函数,如sin60o 等 考点三、平方根、算数平方根和立方根 1、平方根 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a ,那么这个数就叫做a 的平方根(或二次方跟)。 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他们互为相反数;零的平方根是零;负数没有平方根。 正数a 的平方根记做“a ±”。 2、算术平方根 正数a 的正的平方根叫做a 的算术平方根,记作“a ”。 正数和零的算术平方根都只有一个,零的算术平方根是零。 a (a ≥0) 0≥a ==a a 2 ;注意a 的双重非负性: -a (a <0) a ≥0 3、立方根 如果一个数的立方等于a ,那么这个数就叫做a 的立方根(或a 的三次方根)。 一个正数有一个正的立方根;一个负数有一个负的立方根;零的立方根是零。 注意:33a a -=-,这说明三次根号内的负号可以移到根号外面。 代 数 式 考点一、整式的有关概念 1、代数式 用运算符号把数或表示数的字母连接而成的运算式子叫做代数式。单独的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代数式。 2、单项式 只含有数字与字母的积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

注意:单项式是由系数、字母、字母的指数构成的,其中系数不能用带分数表示,如b a 2314-,这种表示就是错误的,应写成b a 2313 -。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的和叫做 这个单项式的次数。如c b a 235-是6次单项式。 考点二、多项式 1、多项式 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其中每个单项式叫做这个多项式的项。多项式中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多项式中次数最高的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整式。 用数值代替代数式中的字母,按照代数式指明的运算,计算出结果,叫做代数式的值。 注意:(1)求代数式的值,一般是先将代数式化简,然后再将字母的取值代入。 (2)求代数式的值,有时求不出其字母的值,需要利用技巧,“整体”代入。 2、同类项 所有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分别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几个常数项也是同类项。 3、添(去)括号法则 (1)括号前是“+”,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一起去掉,括号里各项都不变号。 (2)括号前是“﹣”,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一起去掉,括号里各项都变号。 4、整式的运算法则 整式的加减法:(1)去括号;(2)合并同类项。 整式的乘法:),(都是正整数n m a a a n m n m +=? ),(都是正整数) (n m a a mn n m = )()(都是正整数n b a ab n n n = 22))((b a b a b a -=-+ 2222)(b ab a b a ++=+ 2222)(b ab a b a +-=- 0()1(0)a a =≠ 11 ()(0)a a a -= ≠ 整式的除法:)0,,(≠=÷-a n m a a a n m n m 都是正整数 注意:(1)单项式乘单项式的结果仍然是单项式。 (2)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结果是一个多项式,其项数与因式中多项式的项数相 同。 (3)计算时要注意符号,多项式的每一项都包括它前面的符号,同时还要注意单 项式的符号。 (4)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展开式中,有同类项的要合并同类项。 (5)公式中的字母可以表示数,也可以表示单项式或多项式。 (6)),0(1 );0(10为正整数p a a a a a p p ≠=≠=- (7)多项式除以单项式,先把这个多项式的每一项除以这个单项式,再把所得的 商相加,单项式除以多项式是不能这么计算的。 考点三、因式分解 1、因式分解

(完整版)初中数学常用公式和定理大全

初中数学常用公式定理 1、整数(包括:正整数、0、负整数)和分数(包括:有限小数和无限环循小数)都是有理数.如:-3,,0.231,0.737373…,,.无限不环循小数叫做无理数.如:π,-,0.1010010001…(两个1之间依次多1个0).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为实数. 2、绝对值:a≥0丨a丨=a;a≤0丨a丨=-a.如:丨-丨=;丨3.14-π丨=π-3.14. 3、一个近似数,从左边笫一个不是0的数字起,到最末一个数字止,所有的数字,都叫做这个近似数的有效数字.如:0.05972精确到0.001得0.060,结果有两个有效数字6,0. 4、把一个数写成±a×10n的形式(其中1≤a<10,n是整数),这种记数法叫做科学记数法.如:-40700=-4.07×105,0.000043=4.3×10-5. 5、乘法公式(反过来就是因式分解的公式):①(a+b)(a-b)=a2-b2.②(a±b)2=a2±2ab+b2.③(a+ b)(a2-ab+b2)=a3+b3.④(a-b)(a2+ab+b2)=a3-b3;a2+b2=(a+b)2-2ab,(a-b)2=(a+b)2-4ab. 6、幂的运算性质:①a m×a n=a m+n.②a m÷a n=a m-n.③(a m)n=a mn.④(ab)n=a n b n.⑤()n=n. ⑥a-n=1 n a ,特别:()-n=()n.⑦a0=1(a≠0).如:a3×a2=a5,a6÷a2=a4,(a3)2=a6,(3a3)3=27a9, (-3)-1=-,5-2==,()-2=()2=,(-3.14)o=1,(-)0=1. 7、二次根式:①()2=a(a≥0),②=丨a丨,③=×,④=(a>0,b≥0).如: ①(3)2=45.②=6.③a<0时,=-a.④的平方根=4的平方根=±2.(平方根、立方根、算术平方根的概念) 8、一元二次方程:对于方程:ax2+bx+c=0: ①求根公式是x= 24 b b ac -±- ,其中△=b2-4ac叫做根的判别式. 当△>0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当△=0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当△<0时,方程没有实数根.注意:当△≥0时,方程有实数根. ②若方程有两个实数根x1和x2,并且二次三项式ax2+bx+c可分解为a(x-x1)(x-x2). ③以a和b为根的一元二次方程是x2-(a+b)x+ab=0. 9、一次函数y=kx+b(k≠0)的图象是一条直线(b是直线与y轴的交点的纵坐标即一次函数在y轴上的截距).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直线从左向右上升);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直线从左向右下降).特别:当b=0时,y=kx(k≠0)又叫做正比例函数(y与x成正比例),图象必过原点. 10、反比例函数y=(k≠0)的图象叫做双曲线.当k>0时,双曲线在一、三象限(在每一象限内,从左向右降);当k<0时,双曲线在二、四象限(在每一象限内,从左向右上升).因此,它的增减性与一次函数相反. 11、统计初步:(1)概念:①所要考察的对象的全体叫做总体,其中每一个考察对象叫做个体.从总体

小学数学公式定义大全

一、小学数学几何形体周长 面积 体积计算公式 1、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3、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4、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5、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6、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7、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8、直径=半径×2 半径=直径÷2 9、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圆周率×半径×2 10、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半径 11.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度。 12.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13.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14.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15.圆的面积:S 圆=πr 2 半圆面积:=半圆S πr 2 2 16.圆的周长 :C 圆=πd =2πr 半圆周长:2r πr +=半圆C 17.圆环的面积:圆环S =22πr -πR )(22r -πR = 18.扇形面积:2πr 360 n (n 为扇形圆心角的度数) 19.扇形周长:d n +πd 360(n 为扇形圆心角的度数) 二、单位换算 (1)1公里=1千米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1米=100厘米 (2)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 1平方千米=100公顷

(3)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立方厘米=1000立方毫米 (4)1吨=1000千克 1千克= 1000克= 1公斤 = 2市斤 (5)1公顷=10000平方米 1亩=平方米 (6)1升=1立方分米=1000毫升 1毫升=1立方厘米 (7)1元=10角1角=10分1元=100分 (8)1世纪=100年 1年=12月 大月(31天)有:1\3\5\7\8\10\12月小月(30天)的有:4\6\9\11月 平年2月28天, 闰年2月29天平年全年365天, 闰年全年366天 (9)1日=24小时 1时=60分 1分=60秒 1时=3600秒 三、小学数学定义定理公式 1.加法交换律:两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和不变。 3.乘法交换律:两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4.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三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 5.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如:(2+4)×5=2×5+4×5。6.除法的性质: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初中数学几何公式大全

初中数学几何公式 1 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2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3 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4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5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 6 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7 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8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9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0 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1 同旁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12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13 两直线平行,错角相等 14 两直线平行,同旁角互补 15 定理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16 推论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17 三角形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角的和等于180° 18 推论1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19 推论2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角的和 20 推论3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角 21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22 边角边公理(SAS) 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3 角边角公理( ASA)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4 推论(AAS) 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5 边边边公理(SSS) 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6 斜边、直角边公理(HL) 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27 定理1 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28 定理2 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29 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30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即等边对等角) 31 推论1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 32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33 推论3 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 34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 35 推论1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6 推论 2 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7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38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 39 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40 逆定理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41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可看作和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数学分析定义、定理、推理一览表

定义1 给定两个非负实数 其中00,a b 为非负整数,(),1,2,k k a b k =L 为整数,若有 则称x 与y 相等,记为x y =. 定义2 定义3 绝对值得一些性质 定义4 区间和邻域 定义5 有界的定义 定义6 确界的定义 定理1 定理一 确界原理 定理2 推广的确界原理 任一非空数集必有上、下确界(正常的或非正常的). 函数的概念 定义1 函数的四则运算 初等函数 定义2 几个重要的等式(不等式) 数列极限 定义1 收敛数列的性质 定义1 设{}n a 为数列,{}k n 为正整数集N +的无限子集,且12k n n n <<<

无穷小量阶的比较(定义见下页末) 函数极限存在的条件 两个重要极限 常见的几个等价无穷小量 函数的连续 区间上的连续函数 连续函数的性质 导数和微分 定义2单侧导数 导函数 导数的几何意义 求导法则 反函数的导数 复合函数的导数 基本求导法则 基本初等函数导数公式 参变量函数的导数

高阶导数 定义略 微分 定义1 定理5.10 可微函数 若函数在定义区间上每一点都可微,则称函 数为可微函数. 微分的运算法则 高阶微分

小学数学全部公式定理

小学数学全部公式定理 一.概念 (一)整数 1、整数的意义:自然数和0都是整数。 2、自然数:我们在数物体的时候,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1,2,3……叫做自然数。一个物也没有,用0表示。 3、计数单位 一(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都是计数单位。 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这样的计数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4、数位 计数单位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 5、数的整除:整数 a除以整数b(b≠0),除得的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a能被b整除,或者说b能整a。如果数a能被数b(b≠0)整除,a就叫做b的倍数,b就叫做a的因数(或a的约数)。倍数和因数是相互依存的。 因为35能被7整除,所以35是7的倍数,7是35的因数。 6.比:两个数相除就叫做两个数的比。 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7、比例: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8、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9、解比例: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 10、正比例: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的比值(也就是商k)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就叫做正比例关系。11、反比例: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就 叫做反比例关系。 12、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 百分数也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 13、把小数化成百分数,只要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同时在后面添上百分号。 把百分数化成小数,只要把百分号去掉,同时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 14、把分数化成百分数,通常先把分数化成小数(除不尽时,通常保留三位小数),再把小数化成百分数。 其实,把分数化成百分数,要先把分数化成小数后,再乘以100%就行了。 把百分数化成分数,先把百分数改写成分数,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15、要学会把小数化成分数和把分数化成小数的化法。 16、最大公因数:几个数都能被同一个数一次性整除,这个数就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或几个数公有的因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最大公因数。) 17、互质数:公约数只有1的两个数,叫做互质数。 18、最小公倍数: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 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