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对自闭症幼儿的特殊教育(一)

对自闭症幼儿的特殊教育(一)

对自闭症幼儿的特殊教育(一)
对自闭症幼儿的特殊教育(一)

对自闭症幼儿的特殊教育(一)

一.背景介绍:

自闭症是怎样的一种疾病?在我的教学生涯中从没有遇见过,直至宝宝(化名)的出现。他是一名自闭症患者.

自闭症也叫孤独症,即人为地自我封闭于一个相对固定与狭小和环境中,由于隔绝了人的交往而产生的迟到是障碍的症候群。刚开始时,宝宝一日活动无法正常,原因是他只认教室,孩子们要去户外活动,宝宝就兴奋异常,发疯似的到处乱蹿,迅速奔向校门,再奔向水池,跑来跑去,到处飞奔。看到孩子惊慌地表情与眼神,我赶紧将他抱起,抚摸他的头,轻柔地说:“来吧,我们休息一下,老师在。”伏在我的肩上,宝宝好像得到了坚实的依靠,“老师在”也让孩子的心里得到了安慰,慢慢地平静下来,于是我牵着他的小手又回到他熟悉的教室,陪着他讲故事,玩玩具。一次又一次母爱似的给予,身体的接触体肤的亲近,宝宝渐渐地对我有了好感和我亲近起来。每天清晨来园,他会奔到我身边,让我牵他的手,到我脚上坐坐,“傻傻”地朝我笑。孩子的动作,表情虽然幼稚,但我能感受到他对爱的回应。爱在人类各种需要中居于首位,是孩子最基本的心理需要,也是造就孩子健全人格的关键所在。对于患自闭症的幼儿来

说,爱就是安全的保障。我对他特殊的爱心,感染了班中的幼儿,宝宝抢了别人的玩具就走,孩子们会原谅他,宝宝摔倒了,孩子们会扶起他,进盥洗室,孩子们又争着帮宝宝洗手、帮助他,善良、友好的孩子们和我一起为宝宝创设了一个爱的精神环境。

在与宝宝的接触中,我发现虽然孩子有一定的心理障碍,但他也有自己的情感世界,教师应当理解孩子,先不要生硬地去要求孩子适应集体,而应主动地进入他的精神世界,察觉与体恤孩子的各种需求,不仅是生理的、身体上的,更重要是心理、个性发展上的需求,按孩子本来面目发现、了解他,孩子便会在爱的感召下被唤醒、被激励。

宝宝的运动量很大,很喜欢到操场上玩,我们就特别引导他与普通孩子一起进行户外活动,在活动中鼓励普通孩子与他交流。老师也有意识地他与普通孩子一起交流,让他们跟着普通孩子一起学习排队,如滑滑梯是他们喜欢玩的一种器械,如果教师放任让他们自己玩,玩了两下他就不高兴玩了,因此,在活动时我请班级的孩子和他一起玩,并和他交流,引导他游戏。由于自闭症幼儿的精力非常的充沛,午睡是他最难熬的一段时间,以前一直是在小床上翻来覆去,有的时候还自言自语或者摆弄一些一切可以玩得东西,我只有轻轻的拍他的背,哄她入睡,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幼儿已经可以安静的入睡了。

自闭症幼儿不会与其他幼儿交往,他们把自己封闭在一个独立的环境中,无人懂得他们的情感。因此,在集体教学时,孩子们都已准备好了开始教学,可是宝宝却依然坐在建构区中玩塑料积木,手拿两块小积木,移来移去,看似非常的专注,对其他人的活动根本不在意,无动于衷。我一边叫着他的名字,一边走过去,拉着他的手坐在孩子们中,对他轻轻地说:“现在我们要讲故事了,宝宝看看图片上有什么?”宝宝用他无神的眼睛东张张,西望望,一言不发。一日生活中,更多时是我说得口干舌燥,孩子毫无反应,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会有时看着我,这给了我极大的推动力,使我持之以恒。于是,我主动寻找时机和他对话,来园、桌面、活动、午餐、活动间隙都可以让我与宝宝说上几句。孩子有反应,说明他听得懂,要激发他开口说话的兴趣,我对他讲些什么更好?什么内容是孩子关心或感兴趣的话题?通过观察我根据孩子的面部表情来判断,当图片或荧幕中出现孩子感兴趣的形象时,他会看着,并自言自语,我马上抓住时机因势利导,告诉他小动物们到哪儿去?发生了什么事?引导他开口说话。通过开口讲话,来提高李怿琛的语言表达能力,是最有效的方式。因为儿童语言的发展与其他认知过程密切相关,语言的学习过程也是概念形成思维发展的过程,对话是最恰当的方式。以语言教育为载体对幼儿智力上进行引导,孩子慢慢地向正常幼儿转变。

(未完待续)

《对自闭症幼儿的特殊教育(一)》

自闭症儿童个案分析

请以班级中的自闭症儿童为个案,找出一名学生的5个生活事件,并对这些事件进行功能性评估。 东城区特殊教育学校邢映梅 因我所教班级是聋生班级,班内没有自闭症学生,所以无法按要求完成上述描述。但在我的班中似乎有自闭症倾向的学生,他的一些表现似乎有些问题,不知是否符合此题的要求。 小霆是一个12岁的男孩子,在班内听力较好,进行简单对话交流没有问题。但是当他受到批评不高兴的时候,他会不断地重复老师说的话,双手紧紧握拳,有时情绪激动时会扯自己的头发或扣手指甲。有时在老师批评他后,他会去打班里比较弱的同学。有时还会有精神分裂的表现,说自己看到两个小人,一个是恶魔,一个是天使。恶魔叫他去做坏事,天使叫他做对的事,这两个小人就在他的头脑里打仗。 A(前事分析): ?(何时)在老师批评后。 ?(何地)学校 ?(何人)自已、同学 ?(怎样)受到老师批评,情绪变坏。 B(行为本身的描述): ?不断地重复老师说的话,双手紧紧握拳。 ?扯自己的头发或扣手指甲 ?打班里比较弱的同学。 ?精神分裂的表现。 C(行为的结果): ?强制性安抚:要求其承认自己发脾气是不对的,要对自己做错的行为承认错误。 (导致屈服于老师,但是自身的脾气可能更加厉害) ?设计性安抚:分散注意力,带着参与各项活动。等其情绪平复时,再来谈心。 因为本学生并不是自闭症学生,只是在行为中略带过分的行径。所以在对该生的指导时还是以讲理为主。 1、告诉该生不管是因为什么,有自我伤害行为都是一种不好的行为,应尽量避免和改正。当伤害性行为出现时,即使后果没有特别严重,也要告诉他这样做是错误的。 2、对于该生的各种情绪,教师要与家长经常沟通,以便用心加以体会。当该生能明白教师批评他是为了他好以后,他的愤怒就会大大地降低,从而放弃过激的破坏性行为。同时,这也可以发展他们的沟通能力,使师生感情更亲密。 3、搞清楚该生发生破坏性行为的原因。在他有所不适当的行为发生时,不要过分批评,应采取措施安抚他们的异常情绪。 4、对于该生在情绪激动时的破坏性行为所破坏的东西,凡是能恢复原状的,作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要求该生和自己一起将它加以恢复和修补。如果不能恢复原状的,要带领他做好善后工作,让该生了解破坏的后果是什么。

发展特殊教育的意义[综合实践课在特殊教育中的意义和价值分析]

发展特殊教育的意义[综合实践课在特殊教育中的意义和价 值分析] 摘要:从一般性质上来考察综合实践课,其不但能满足学生专 业技能的形成。同时,也符合历史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原理。特殊教育的目的和任务,是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的要求和特殊儿童的教育需要,发展他们的潜能,使他们增长知识、获得技能、完善人格,增强社会适应能力,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因此,增强综合实践课在特殊教育领域的比重,就显得格外重要。 关键词:综合实践课特殊教育意义价值 从一般性质上来考察综合实践课,其不但能满足学生专业技能 的形成,同时,也符合历史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原理。根据历史唯物主义原理,人在实践中,不断地产生客体主体化的过程,人又通过主体客体化的活动来指导实践。关乎这一过程,将促进人本身适应社会能力的提升。由此可见,综合实践课在特殊教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所谓“特殊教育”可以理解为:使用一般的或经过特别设计的 课程、教材、教法和教学组织形式及教学设备,对有特殊需要的儿童进行旨在达到一般和特殊培养目标的教育。它的目的和任务是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的要求和特殊儿童的教育需要,发展他们的潜能,使他们增长知识,获得技能,完善人格,增强社会适应能力,成为对社会

有用的人才。因此,增强综合实践课在特殊教育领域的比重,就直接体现了上述概念中,关于“特别设计的课程”这一要求。 综上所述,本文以“综合实践课在特殊教育中的意义和价值分析”为题,目的就在于对特殊教育教学环节中,有关特别设计的课程、教法乃至教学组织形式进行探讨。这里指出,本文关于特殊教育所针对的学生为:智力残疾的学生。 一、特殊教育的特点 特殊教育和普通教育有许多共同的地方,普通教育的一般规律在特殊教育中也是适用的,但特殊教育也有它的特殊的一面。它不仅像普通教育那样,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还特别强调进行补偿缺陷和发展优势的教育。例如,教盲童学习盲文和定向行走,对聋童进行听力、语言训练,对弱智儿童进行感知觉和动作能力的教育训练等。特殊教育更重视早期教育,因为儿童年龄愈小,可塑性愈大,也可以及早保护残疾儿童的残余视力和听力,开发儿童的智力和语言能力,错过了最佳期,往往事倍功半。如对聋童没有进行早期语训,就会给今后语言的发展带来很大困难。特殊教育相对于普通教育来说,也更重视个别教育,更强调在教育中因材施教,满足不同学生的特殊需要。特殊教育要取得好的效果,必须和社会教育、

特殊孩子自闭症的案例分析

特殊孩子自闭症的案例分析 自闭症是近几年才被人们正视的一个病种,过去就有,但统计的发病率越 来越高。对自闭症的定义有很多种,自闭症也叫孤独症,即人为地自我封闭于 一个相对固定与狭小和环境中,由于隔绝了人的交往而产生的迟到是障碍的症 候群,社交困难,缺乏与他人的情感交流,对外界刺激无动于衷。语言发育迟缓。在社会交往中很少使用言语,即使使用也多为模仿言语、刻板言语、言语的可 懂性差。 一、个案资料 本班有一名叫小王的男孩,7岁,患有自闭症。刚来校时,整天呆坐在位置上,不和旁边的小朋友交流,全然一副与身边同伴井水不犯河水的模样。与他 交流比较吃力,要放慢速度,用简短 一、两个字进行对话。集体活动时,总漠然的呆在一边,不会主动参与,老师用很多种方法引导他参与集体活动,他都是不予理睬。即便是排队洗手等简单的活动,都需要老师走过去手把手的拉,更有的时候,即使老师带领他到活动场地,他也是旁若无人的定格在那里,什么也不动。很少讲话,即使讲话声音也很小,很低,经常自言自语重复一些单调的话:“来吧?要吃。做了。”等 二、调查与分析 小王的自闭症是天生就有的。我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发现小王的语言发 展能力迟缓,语言表达能力弱,就不能和小朋友正常的交往,久而久之,小王 就产生自卑心理,不喜欢和人交往,不喜欢和小朋友接触,慢慢的演化成当旁 边一切事物不存在,活在自己一个人的世界里,不主动找小朋友玩,别人找他 玩时表现躲避,对呼唤没有反应,总喜欢自己单独活动,自己玩,例如:嘴经 常地发出怪声;在教室、走廊、操场乱跑;手中总爱玩弄一些物品,如铅笔、 橡皮、笔袋等。对周围的事不关心,似乎是听而不闻,视而不见,自己愿意怎 样做就怎样做,毫无顾忌,旁若无人,周围发生什么事似乎都与他无关,很难 引起他的兴趣和注意,目光经常变化,不易停留在别人要求他注意的事情上面,似乎生活在自己的小天地里。而且生活不能自理,整天不去厕所,有时大小便 解在裤子上。针对他的这些行为,我决定在他身上实施训练,以帮助它缓解一 些较严重的症状,并努力改掉一些不好的习惯。

特殊孩子自闭症的案例分析

特殊孩子自闭症的案例分析

特殊孩子自闭症的案例分析 自闭症是近几年才被人们正视的一个病种,过去就有,但统计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对自闭症的定义有很多种,自闭症也叫孤独症,即人为地自我封闭于一个相对固定与狭小和环境中,由于隔绝了人的交往而产生的迟到是障碍的症候群,社交困难,缺乏与他人的情感交流,对外界刺激无动于衷。语言发育迟缓。在社会交往中很少使用言语,即使使用也多为模仿言语、刻板言语、言语的可懂性差。 一、个案资料 本班有一名叫小王的男孩,7岁,患有自闭症。刚来校时,整天呆坐在位置上,不和旁边的小朋友交流,全然一副与身边同伴井水不犯河水的模样。与他交流比较吃力,要放慢速度,用简短的一、两个字进行对话。集体活动时,总漠然的呆在一边,不会主动参与,老师用很多种方法引导他参与集体活动,他都是不予理睬。即便是排队洗手等简单的活动,都需要老师走过去手把手的拉,更有的时候,即使老师带领他到活动场地,他也是旁若无人的定格在那里,什么也不动。很少讲话,即使讲话声音也很小,很低,经常自言自语重复一些单调的话:“来吧?要吃。做了。”等 二、调查与分析 小王的自闭症是天生就有的。我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发现小王的语言发展能力迟缓,语言表达能力弱,就不能和小朋友正常的交往,久而久之,小王就产生自卑心理,不喜欢和人交往,不喜欢和小朋友接触,慢慢的演化成当旁边一切事物不存在,活在自己一个人的世界里,不主动找小朋友玩,别人找他玩时表现躲避,对呼唤没有反应,总喜欢自己单独活动,自己玩,例如:嘴经常地发出怪声;在教室、走廊、操场乱跑;手中总爱玩弄一些物品,如铅笔、橡皮、笔袋等。对周围的事不关心,似乎是听而不闻,视而不见,自己愿意怎样做就怎样做,毫无顾忌,旁若无人,周围发生什么事似乎都与他无关,很难引起他的兴趣和注意,目光经常变化,不易停留在别人要求他注意的事情上面,似乎生活在自己的小天地里。而且生活不能自理,整天不去厕所,有时大小便

中国特殊教育事业发展史

https://www.doczj.com/doc/b610974118.html,/48005 698.html 这个网址里面的也不错看看 二、我国特殊教育发展的历史及走向 谈这个话题之前首先要界定特殊教育对象,长期以来,我国政府界定的特殊教育对象主要指的是医疗部门界定的在视觉、听觉、智力发展方面存在缺陷的儿童,近年来,又将有神经系统发育障碍的儿童(孤独症儿童)扩展为特殊教育对象。其实,根据国际上对特殊儿童的范围界定,特殊教育对象还包括有情绪行为障碍儿童、学习障碍儿童和智力超常儿童以及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等。这里所讲的特殊教育对象,主要是指视觉、听觉、智力发展方面存在缺陷的儿童。在我国,特殊教育的发展有一个演进的历史过程。 一、特殊教育的准备阶段:标志为古代特殊教育思想及机构的萌芽 我国古代就有开明的残疾人政策,夏商周时期有减免残疾人税收的规定,从秦汉到明清,开明统治者都设臵了专门机构去关注残疾人的生存状况,如对残疾人赐谷等等。 中国的特殊教育学校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渊源。据陆得样和福森信昭(日本)1996年考证,我国在周代出现了公有性质的残疾人教育,源起于夏商周时期的盲人乐师得到专门的职业技能教育,并训练聋哑、盲及肢体残疾者为有用之人。 我国自古代就不泛有对残疾人一视同仁的例子,周代就有盲人担任乐师和相应官职,孙膑和司马迁受刑后成了肢体残疾者,后来仍被重用,都是明证。 二、特殊教育的早期阶段:标志是近代特殊教育学校的产生 漫长的封建社会,使特殊教育发展异常缓慢甚至停滞。我国近代真正意义上的特殊教育始于清末明初,这种特殊教育最早由国外的教会带入,然后国内一些开明人士介入,并开办了一些专门从事特殊儿童教育的会馆。也就是说中国近代特殊教育的兴起与西方传教士的传教有一定的关系。据《教育年鉴》记载,1874年,英国英格兰长老会传教士威廉?穆(William Moore)在北京东城甘雨胡同创建了中国近代第一间盲校-「瞽叟通文馆」。(“瞽”是瞎子的意思,“叟”是老头的意思,“瞽叟通文馆”就是流落街头的瞎子、老头子学文化的地方,这是教会办的慈善机构。现在成了北京市盲人学校。学校创建时,只有个位数的学生,到1919年学生人数已增加到200人。1920年校址迁到北京西郊八里庄,改名为「明瞽目院」,该校招收社会上盲童学点字、传播宗教和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在教学中,引进了法国布莱尔点字,创立了中国点字,即「瞽手通文」,也称「康熙盲文」。由于经费短绌,终年战争,学校停止上学好几次后来又恢复。13年之后的1887年美国传教士梅尔斯夫妇在山东登州(蓬莱)建立了“启喑学馆”进行对聋哑人的教育。1887年初时,只接受了一名聋哑学生。该生的衣食、住宿全由学校提供。由于全靠善心人士捐助来维持学习开支,三年后,在校学生也只增加为11人。1898年迁至烟台,改名为烟台瘖学校。解放以后,人民政府接管了这所学校并改名为「烟台市聋哑学校」。又过了28年,1915年7月,民国政府的《国民学校令》正式提出了残疾儿童的义务教育问题。一年之后的1916

对自闭症学生的个案研究报告

对自闭症学生的个案研究报告 关注有缺陷学生的心理健康,培养新一代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有用人才。在这个社会上对于这些不算残疾却会有点孤僻自卑的学生的关注还是比较少的,这次我们就是通过对个案行为的观察来探究自闭症学生和普通学生是否有差异,从而为我们更深层次的了解自闭症学生,为以后关于那些有部分缺陷的学生的教育事业提供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一、个案描述 (一)个案学生的基本情况 姓名:袁成 性别:男 出生:1995年 籍贯:万州区沙龙路 家庭背景:袁成老家在农村,是家中的独子,父母都是在外打工,家里还有爷爷奶奶,体弱多病,相对来说袁成的家庭条件不是很好。 (二)研究的重点 1、诊断教育问题的成因 个案的主要特征: 个案发展与人交往情况: 此名学生内向,平时课余时间都是一个人单独坐在角落里.因为自闭症的原因很少主动跟别人说话,在回答别人说话的时候也总是低着头不敢看着对方。 ②个案情况:

他在上课的时候总是很沉默,不会举手回答问题或向老师询问任何问题,在几次主动提问他的时候发现他只是站着不说话,但学习还是比较认真的,课堂上的笔记整理得很完整,功课也总能及时完成,成绩基本上都能在班级的前20名内。 ③个案问题的成因 可能因为自闭症的原因,他个性比较自卑,在与他人的交流中缺乏自信,性格上相当沉闷孤僻。 2、寻求有效的教育对策 ①通过与其沟通,逐步与他建立起良好的关系,引导他放开自卑和自己做朋友。 ②私下鼓励其他学生跟他有意识的拉进,跟他聊天,不取笑他的自闭症,把他当成一个正常的孩子去对待。 3、观察个案的行为,并对其行为的分析。 (三)研究的步骤、内容与方法 1、关系建立阶段 我从一开始就发现在这个年龄段里的学生特别是男学生都有很强的自尊心,希望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和肯定,而袁成因为语言表达方面的缺陷,便表现得很内向自卑。要他对你信任首先我们必须尊重他,让他觉得你尊重他。 2011年9月1日开始,我以一种班主任助理的身份进入这个班级。起初我并没有对他表现出很明显的关注,在一些看似不经意的时候跟他聊天,引导他讲话,并在他讲话的过程中尽量微笑地看着他的眼睛。渐渐的袁成便把我当成了朋友,可以放心交谈的朋友。在与他交谈的过程中我发现他的自闭症是天生的,虽然还是比较严重的,但还不至于没办法把自己的意思表达清楚。这时我感觉到我和他的关系建立得相当好了,没有什么顾虑的了,我感到很有成就感。 我们要无条件的小心翼翼的关注他们才会和我们建立良好的关系。首先我们必须先了解这个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状态,尊重他们,让他觉得你不是看不起他或者太明显的关注他都会

一个自闭症小学生教育案例分析.doc

一个自闭症小学生教育案例分析 案例 记得刚开学时的一名叫陈XX的女孩子,小小的个子。刚来时,躲在妈妈的身后,不肯放手,她那大大的眼睛警惕地看着周围的一切,流露出那份惊恐和不安。她不爱说话,课堂上也不发言,在学生齐读齐唱时,她只是默默地坐着,课间操也不做,只是静静地站着,脸上丝毫没有笑容。 原因分析 经过和她母亲的交谈了解到,这孩子从小胆子就小,在幼儿园时做操都不跟,在家依赖性强,有一次在数学课上,数学老师说她是班上最嫩的一个,接下来她就不愿去上课,有时连饭也不吃,实在没办法。通过家访,我明白了笑妍她由于从小性格内向、敏感、自尊心强,如果家长和老师不闻不问,或批评责骂她,不仅不会消除这种不健康的心理,反而会增强这种心理。长此下去,心理的闭锁就逾强,最终将导致对任何人都以冷漠的眼光看待,更加孤立自己。孩子一旦对自己的某方面的能力丧失自信,还可能会跟着连带对自己的其他方面的能力也丧失自信,最后造成多方面甚至全面地落伍。 个案处理 尊重她,帮助她消除自卑心理,树立自信。

有人说孩子就是一本书,要想教育好孩子首先就要读懂这本书。作为老师应该认识到从幼儿园到小学,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学习上不适应,生活上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我把这个时期称之谓“断乳期”,作为班主任老师如何做好这个过渡我认为非常重要。孩子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强烈,有些甚至到了过于敏感的程度。在学校,他们会用警惕的目光注视着老师和同学对自已的态度,只要稍稍挫伤了他们的自尊心,他们就会变得自我封闭。XX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其症结就在于自卑、自尊心强。要纠正她的这种不良行为,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做到保护好她的自尊心,帮助她消除自卑心理,树立起自信。我主要采取以下方式方法: 1、在思想上开导她,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 告诉她,老师和同学都很爱他。老师就是她的好朋友,遇到不开心的事就和老师说,老师会帮你的。她拼音学得不够好,就鼓励她说她很聪明,只要稍加努力,上课大声读就可以取得好成绩。同学、老师都会帮助她,和她一起努力的。每次做课间操,我都会到她旁边,告诉她,其他同学也和她一样不会做,都是跟着领操的大姐姐乱做,没关系的,只要动起来就好。 2、注意多表扬,不“语罚”。 赞扬可以对儿童产生奇迹,过多批评则塑造自卑、怯懦的“绵羊”;惩罚易使孩子产生逆反和报复心理。有自卑心理的孩子更需要老师的关爱,希望老师的赞扬,十分厌恶那些疏远、冷落责备她的人,因为这些人不仅伤害了她的自尊心,用引导代替讥讽,用表扬代替批

学龄前特殊教育的重要性

學齡前特殊教育的重要性 台中市特教資源中心職能治療師張伍毅 「特殊教育是教育的專業,是教育界的精英」------祂洞察了人性,進化了教育,是基礎教育!更是教育的發電廠!沒有特殊教育,教育只是寧靜黑白,有了特殊教育,教育將是生動彩色! 然而,教育為什麼要向下延伸?國民義務教育向下延伸已經是既定政策,牽涉的理由,因素繁多,最重要的還是回歸到早期及基礎教育重要性的本質上,因此,在這科學昌明,教育多元化的現今社會裏,學前教育是重要的!也是建立未來教育品質的基石,更遑論學齡前期的特殊教育了! 拜科技進步,醫學發達之賜,教育方法策略大幅提升,已不再是一支粉筆,一片黑板能夠滿足的時代了,所以學齡前期的教育,以至於特殊教育,已經是日益重要的課題了,這已經關係到人類生理發展的里程碑,更有牽一髮而動全身的考量存在------簡單的說,依據生理而言,什麼時間,做什麼事最佳,是有一定的最低準則,(例如生產年齡,懷孕過程)今日事、今日畢是有其避免惡性循環必要性,否則「失之毫釐、差之千里」就是最後的結果! 換句話說,大家都知道學齡前的準備教育是重要的,因為關係到日後的學習效果,尤其在目前競爭激烈的社會環境下,少有充份準備,是難以勝任教育學習的工作。殊不知什麼要提前做準備工作,就是要達到教育中所謂「預習」的前置作業,更何況特殊教育。複雜的問題沒有簡單的答案,特殊教育有其特殊性,更顯其重要性存在,必需要適當的深入了解。 特殊教育法中,十二類身心障礙者的特性,基本氣質,以致於各類障礙彼此間的差異性,都是必需要了解的,但是雖然障礙者分成十二類之多,彼此間仍有其共通性存在,每一種障礙類別對於認知教育教導方面,仍有其技巧性,茲依各分類,闡述於下,提供大家做另類的思考: 一、智能障礙: 我有我的快樂,你有你的悲傷,大智若愚是我們的宗旨,你可以近一點觀察我,但我也一樣在看你喔。對於這類的幼兒,可以從建立小小的自信心開始,建議從簡單的事情重覆做為起點,基本的數字概念(1-10)、顏色分類(12色)、簡單的團體規則、引導式、倒序型教法,引導出自主性、創造性功能學習。 二、視覺障礙: 眼不見為淨!我不看,但是我用耳聽、用頭腦想、用心去感受,本體感超好,觀察力不佳欠缺前庭及速度感的活動,這是我永遠的心痛。建議學習時從地板教學開始,逐漸從蹲著教學,到坐在小板凳上,以增強穩定性,及觸覺辨識等身體功能發展,視力使用避免度疲勞,除非是弱斜視等特殊性。 三、聽覺障礙: 耳不聽為清!請不要生我的氣或在背後叫我,愛我就要讓我清楚的看見,我要用眼睛看全世界,不要遮住我的視線,否則我將一無所有。眼見為憑是我的原則。增加視線的反應力,聽覺視覺的速動反應,打鼓及聽力反應等學習律動及音感的熟悉性,儘可能的訓練,必要時透過醫師選擇合適的助聽器以幫助學習。 四、語言障礙: 脾氣不好不是我的錯,其實你不懂我的心,我有我的感受但實在無法用言語表達清楚,啞巴吃黃

五个自闭症儿童个案分析

五个自闭症儿童个案分析 (1) 引言 随着融合教育在欧美植根后,让有特殊教育需要得学生回归主流,已成为本港教育发展得一个大方向(教委会,1996)。融合教育就是特殊教育发展一个很好得路向,但要达成融合教育得使命,支持主流学校推行融合教育得工作实不可少。 因此本校在2000年度申请优质教育基金,在本校成立资源中心(RCIE, Resource Centerfor Integrated Education),开始对兼收特殊教育需要学生得主流学校作出支持,以求落实融合教育得理念,为有特殊教育需要得学生,提供更优质得教育。正因为这样,本校能有机会与主流学校教师分享一些教导智障及自闭症儿童得经验;「五个自闭症得少年」,便就是有关帮助一些抗拒参与大班体育课自闭症儿童得个案分享、 (2)理念 教育主宰着每个人得未来,而教育得成功与否,亦决定在每个教师得手上。要帮助自闭症儿童融入主流学校中学习,主流学校得教师必须对自闭症儿童有一定得暸解与认识。 每个自闭症学生均有着多种得、不同得,又或相关得学习障碍与特征(教育署,2002),例如她们有沟通障碍,不懂得以适当得方法表达自己得不快情绪;她们可能有特殊得感觉反应,对光线及炎热天气有着烈得反应;又或就是她们得一些固执及不易接受改变得性格等。而这种种得障碍与特征,正正令自闭症儿童在大班体育课中引出了许多学习及行为问题。 「学生为本」、「永不放弃」就是本港教育改革得重要原则(教统会,2000),而这两项原则,亦就是成功教育得根本要素,更就是达成融合教育愿景得关键所在。因此,若能协助主流学校教师,因应自闭症学童不同得障碍与特征,在教学策略上作出相应得调适;以及运用创意及想象来设计独特得、富个别性得教学方法及策略,便有助鼓励自闭症学童参与体育课,投入体育课学习;让她们能在愉快得环境下,享受体育活动得乐趣;并协助她们朝着全人发展得方向迈进。 (3)自闭症儿童体育教学个案分享 个案一

第一章特殊教育概述_特殊教育概论

教学课题第一章特殊教育概述 第一节特殊教育的基本概念第二节特殊教育的发展历程 教学目的1.掌握特殊教育的基本概念; 2.了解国内外特殊教育的发展历程、特点及趋势。 教学重点、难点与思考题1.重点:特殊教育的对象和概况。 2.难点:特殊教育的“特殊性”。 3.思考题:(1)怎样理解特殊儿童的含义?(2)特殊教育的含义是什么?(3)特殊教育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教学方 法与 手段 讲授法、讨论法,多媒体教学 教学的基本内容(过程) 第一章特殊教育概述 第一节特殊教育的基本概念 一、特殊儿童(约15分钟) (一)定义 1.特殊儿童(1)广义:是指与正常儿童在各方面有显著差异的各类儿童;(2)狭义:专指残疾儿童,即身心发展上有各种缺陷的儿童。 2.残疾儿童:指身心发展上有各种缺陷的儿童,又称“缺陷儿童”或“障碍儿童”。 3.特殊教育需要儿童:是指因个体差异而有各种不同的特殊教育需求的儿童。 (二)分类 关于特殊儿童的分类,由于界定的范围不同,分类也不同。 1.美国残疾人教育法(IDEA)的分类 2.国内的分类(2006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标准中的分类) (三)个别差异 1.个体间差异:指不同个体之间智力、能力、兴趣等心理特性方面的差异。 2.个体内差异:指同一个体内部内在能力发展的不平衡。 二、特殊教育(约20分钟) (一)教育对象 1.广义的特教概念认为,特殊教育的对象包括三类儿童:残疾儿童、问题儿童、超常儿童; 2.狭义的特教概念,只把残疾儿童,甚至于将残疾儿童中的一部分如盲、聋、弱智等列入特殊教育的范围。

教学的基本内容(过程) (二)教育内容 (三)教育方法 (四)教育场所 (五)从事特殊教育和相关服务人员 第二节特殊教育的发展历程 一、国外特殊教育发展历程(约15分钟) (一)西欧特殊教育的兴起 特殊教育起源于欧洲。如1760年,法国人莱佩在巴黎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聋校;1784年,法国人霍维在巴黎建立了世界上第一所盲校等。 (二)北美特殊教育的发展 二、中国特殊教育发展历程(约20分钟) (一)古代中国特殊教育的起源 (二)旧中国特殊教育的兴起 (三)新中国特殊教育的发展 (四)港台特殊教育发展的概况 三、世界特殊教育发展的特点与趋势(约20分钟) (一)特殊教育观念的变化 (二)特殊教育范围的扩大 (三)政府的直接干预和特殊教育立法 (四)特殊教育的一体化 (五)科学技术的发展给残疾人提供的帮助 (六)国际合作日益加强 参考文献 1.方俊明. 特殊教育学[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2.(美)William L.Heward(著),肖非(译).特殊需要儿童教育导论(第八版)[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 3.朴永馨.特殊教育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5. 4.陈云英.中国特殊教育基础[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5.汤盛钦.特殊教育概论——普通班级中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6.潘一. 特殊教育学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7.刘春玲,汪琴娣. 特殊教育概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自闭症儿童语言训练个案分析

自闭症儿童语言训练个案分析 研究对象 孙某某,男,六岁,3岁多检查出有自闭症倾向,一直在长沙一所康复机构训练,于今年年初来我校,继续接受训练和教育。 基本情况 通过观察并根据我校的孤独症学生的建档和评估,通过对该生运动能力、认知能力、感知能力、语言交往、生活自理、社会适应这6个方面的评估。了解到,第一、在情绪方面:基本稳定,没有太多异常情绪反应,当违背自己意愿的时候易大叫大喊、甚至有轻度攻击行为,以表示不满和委屈;第二、认知方面:有一定的认知能力,但对事物的内在联系,以及配对等方面较差;第三、语言方面:能够模仿三个字以上的句子,能回答老师提出的简单问题,但在发音的清晰度上稍差,并且说话的声音不够响亮;第四、社交方面:有一定的主动语言,但很多情况下是被迫的,而不是自愿的,沟通能力较差,社会交往障碍,没有太多主动交往意识,但别人与他交往时他有一定的回应能力,偶尔能主动表达自己的需求, 与老师有简单的交往,喜欢到处走、自己玩与其他孩子没有互动,有时可以在老师辅助下参加班内活动但不和班内同学一起玩;第五、注意力方面:兴趣单一狭窄,训练时比较喜欢翻书,特别是动物的图片,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能持续注意一段时间,在训练时,更多的是注意别的东西,

和老师的眼神交流较少;第六、规则意识:有一定的日常规则识,但需要老师经常的提醒,能听指令搬椅子、拿东西等。 由于自闭症儿童在社会交往、语言发展、认知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存在障碍,从提高其沟通互动能力入手进行干预,会带动其他方面能力的提高。 研究方法 个案法针对该名自闭症幼儿的严重程度、发展情况及特点等设计语言训练的计划和目标,将训练的侧重点放在了该生的主动语言的发展上,加强孩子与人的交往意识。 观察,记录法通过自编的语言评估细则,对该生进行了第一时间的评估记录,了解该生的发展优势和劣势,从而进行更有针对性的训练。通过初期的评估可以及时了解孩子的情况,中期的评估可以更好的帮助我们检查计划的实施情况,末期的评估可以更好地让我们了解孩子的进步情况和不足,以便在下学期制定更适合孩子发展的计划。并且在每天的训练结束后,我们都会及时的记录下孩子的训练情况,还有就是在每周和每个月末,我们也会进行效果的反馈,这样,就能更及时的记录孩子的变化,更及时的调整训练的计划,以取得更好的训练效果。 研究的过程和效果

特殊孩子自闭症的案例分析

创作编号:BG7531400019813488897SX 创作者:别如克* 特殊孩子自闭症的案例分析 自闭症是近几年才被人们正视的一个病种,过去就有,但统计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对自闭症的定义有很多种,自闭症也叫孤独症,即人为地自我封闭于一个相对固定与狭小和环境中,由于隔绝了人的交往而产生的迟到是障碍的症候群,社交困难,缺乏与他人的情感交流,对外界刺激无动于衷。语言发育迟缓。在社会交往中很少使用言语,即使使用也多为模仿言语、刻板言语、言语的可懂性差。 一、个案资料 本班有一名叫小王的男孩,7岁,患有自闭症。刚来校时,整天呆坐在位置上,不和旁边的小朋友交流,全然一副与身边同伴井水不犯河水的模样。与他交流比较吃力,要放慢速度,用简短的一、两个字进行对话。集体活动时,总漠然的呆在一边,不会主动参与,老师用很多种方法引导他参与集体活动,他都是不予理睬。即便是排队洗手等简单的活动,都需要老师走过去手把手的拉,更有的时候,即使老师带领他到活动场地,他也是旁若无人的定格在那里,什么也不动。很少讲话,即使讲话声音也很小,很低,经常自言自语重复一些单调的话:“来吧?要吃。做了。”等 二、调查与分析 小王的自闭症是天生就有的。我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发现小王的语言发展能力迟缓,语言表达能力弱,就不能和小朋友正常的交往,久而久之,小王就产生自卑心理,不喜欢和人交往,不喜欢和小朋友接触,慢慢的演化成当旁边一切事物不存在,活在自己一个人的世界里,不主动找小朋友玩,别人找他玩时表现躲避,对呼唤没有反应,总喜欢自己单独活动,

自己玩,例如:嘴经常地发出怪声;在教室、走廊、操场乱跑;手中总爱玩弄一些物品,如铅笔、橡皮、笔袋等。对周围的事不关心,似乎是听而不闻,视而不见,自己愿意怎样做就怎样做,毫无顾忌,旁若无人,周围发生什么事似乎都与他无关,很难引起他的兴趣和注意,目光经常变化,不易停留在别人要求他注意的事情上面,似乎生活在自己的小天地里。而且生活不能自理,整天不去厕所,有时大小便解在裤子上。针对他的这些行为,我决定在他身上实施训练,以帮助它缓解一些较严重的症状,并努力改掉一些不好的习惯。 三、教育策略 我们知道,患有自闭症孩子不会像正常的孩子一样,正常的去玩,去参与游戏,只会独自玩耍,封闭自己。因此如何让自闭症孩子走出孤独,和正常孩子一样生活,学习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有专家也曾提出:“让孩子得到情绪上的成长,满足他某些发展上的需要,并获得自我结构上更统整的层次和情感控制的统整。”以下是我的一点做法和体会,和大家交流一下。 1.培养兴趣,引起注意。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患有自闭症孩子而言,要引起其注意,必须先从其兴趣出发,引起他的无意注意,然后将他的无意注意转为有意注意,服从教师的言语指令。但在训练过程中必须注意,自闭症孩子的语言理解能力很差,所以,给出的指令必须是简单的,而且要统一,变化尽可能少。例如上音乐课,上课前老师做了一些基本的上课动作,然后一个个同学点名,跟他们每人都打一声招呼,然后击掌。我发现欢快的音乐能使小王兴奋,他对击掌很感兴趣,会引起他的注意。随着音乐响起有的孩子会跟着音乐的节奏动,小王也会跟着音乐,跟着大家动起来。发现了他对音乐感兴趣,在他怪叫的时候,我就放音乐,在音乐声中,小王会安静下来,听老师和他说话,久而久之就改掉了怪叫的毛病。 2.表扬鼓励,培养信心。 老师的一个表扬、一个鼓励是每个孩子梦寐以求的奖赏。对于一个自闭症孩子,则更为有意义。在他封闭自己的同时,自卑应该也是一个强有

特殊教育教师培训的意义与方法2020

特殊教育教师培训的意义与方法 2020年度 培训是教师提升专业素养的重要保障,特殊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特教教师也是广大教师队伍中的重要成员。因此特殊教育教师的培训也是提升特殊教育专业发展的有效举措。 一、特殊教育教师培训的意义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师者,是教育学生的先行者,本身的学识能力水平,思想观念意识和教育教学理念都决定了教师的胸怀和眼光,决定了教师的思维定式和教育方法,也从中影响了学生的思维习惯和行为作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在一份报告中指出:二十一世纪的文盲将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教师应该牢牢竖立终身教育的思想。终身教育的主导思想就是要求每个人必须有能力在自己的一生中利用各种机会,去更新、深化和进一步充实最初获得的知识,使自己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 每位教师都必须具备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能力,不断地提高自我素质,不断地接受新的知识和新的技术,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专业知识和能力结构,以使自己的教育观念、知识体系和教学方法等跟上时代的变化,加深对教育和学科最新发展的了解。试想如果一个教师自己的思想观念、知识结构从始至终都是一成不变的,他如何能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 特殊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特教教师也是广大教师队伍中的重要成员。特教学校数量少,不同地区之间的教师交流受到限

制,知识更新缓慢,因此,特殊教育教师同样也需要不断地学习、充电。他们比普校教师更需要培训。 二、做好特教教师培训工作的几点妙招 1、深入基层,了解特教教师培训需求。 古语说:“知已知彼,百战不殆。”目前,许多培训者对特殊教育的实际情况了解的不是很清楚,培训课上一般是凭自己感觉设计讲稿,有照本宣科、说空话、套话等现象,这只会使受训者失去对继续教育的兴趣。针对培训内容与特殊教育教学实践相脱节的问题,我们必须对特殊教育现实情况进行调查,有调查才有发言权,以期增强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和适应性。因此,培训人员必须深入到特殊教育学校教学活动中去,深入了解特殊教育教学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多倾听一线教师的意见,然后把调查得来的有关信息进行深入分析,找准原因及其涉及的有关理论等,再确定适当的培训内容,制定出科学规范的培训方案。 2、培训者必须了解掌握特殊教育基本理论和特殊教育发展的最新动态。 特殊教育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培训者必须了解掌握特殊教育基本理论和特殊教育发展的最新动态,才能做好特殊教育师资培训工作。这就要求特殊教育师资培训者要到特殊教育高等师范院校进修学习,经常参加各级、各类特殊教育研讨会,关注特殊教育的有关网站和网络论坛,及时搜集信息,进行整理消化吸收,对其他教师进行培训。

孤独症儿童的情绪行为的个案研究

孤独症儿童的情绪行为的个案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儿童孤独症((autism)又称自闭症,是一种广泛性发育障碍。1943年美国约翰·霍普金大学的心理医生雷奥·凯纳(Leo Ke er)首次将孤独症作为一种诊断分类提出。他报告了11个患有此症的儿童,其共同表现为:从婴儿期开始很少与人交往,极端孤僻,语言发展迟滞,缺乏交际语言,重复简单活动,要求环境中的刺激保持原样,行为刻板,缺乏想象。Ka er将这类患儿命名为婴儿孤独症(infantile autism)。我国开始对儿童孤独症的研究,特别是对弱视群体的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对孤独症儿童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及重视。 而在家长们中,有些家长对孩子是孤独症的问题并没有正确的看待,也不知道如何去治疗矫正孤独症幼儿,另一方面,如何对孤独症儿童进行个别教育,这对教师提出严峻的挑战。 二、研究目标 作为一线幼儿教师,了解儿童孤独症的特征,采取一定的方法、手段,积极的教育和训练,使孤独症儿童在语言方面的障碍及交流、交往方面的障碍得到较大的改善,对我们更好地研究儿童的认识和情感活动有很大的帮助作用,也为我们了解认识儿童的精神世界提供了可探索的途径。 三、研究的内容、方法 1、文献资料查阅法。用文献资料查阅法掌握整理有关儿童孤独症的理论和实践资料。 2、观察法。观察幼儿在幼儿园中的具体表现。 3、访谈法。通过访谈,和家长、教师交流,如实的记录幼儿在家在园的表现情况以及家庭学校对幼儿的矫正教育情况。 四、研究的时间、对象 研究时间:10个月(2004.9---2005.7) 研究对象:小班的一名特殊幼儿 五、研究实施阶段 (一)搜集资料,建立档案 1.个人情况 姓名:郑XX,性别:女,出生年月:2001年3月,入学时间:2004年9月 2.家庭情况 父亲:郑XX,私营商人,文化程度:大专。母亲:朱某某,无业。文化程度:中专。因工作繁忙,父亲很少和孩子进行交流和沟通,在孩子身上投入的精力较少!母亲的文化程度较低,是较传统的家庭主妇。两个人较重视对孩子的教育与治疗,注重孩子的发展。 3.表现情况。 郑XX小朋友表现情况 能力项目 表现情况 交往

自闭症儿童康复训练个案研究

自闭症儿童康复训练个案研究 学前教育系082班程万 【摘要】早在自闭症被认识和命名之前,具备所有自闭症表现特征的儿童和成年人可能就已经出现在我们生活中了。这些孩子中的大多数看上去身体都是正常的,他们的外表往往非常漂亮。从人们认识到这些孩子患有自闭症以来,自闭症的康复、治疗就成了教育界、医学界的研究焦点。一个多世纪以来,由于自闭症的发病原因还未找到,因此自闭症的真正治愈办法还未研究出来。但是,自闭症的康复治疗方法却在不断的进步、发展。 【关键词】自闭症;结构化教学;感觉统合;游戏治疗法;音乐陶冶法 自闭症是一种通常起病于3岁以前,以明显的社会交往障碍、言语沟通异常以及刻板的兴趣、奇特的行为方式为特征的广泛发展障碍,男孩发病率比女孩高。从19世纪欧美各国记录这种特殊疾病至今,自闭症的病因一直是个谜团,也没有治愈的药物或疗法。只有尽早发现并根据自闭症儿童显著特征,有针对性的对其进行语言训练、感觉统合训练、行为改变等。 自闭症儿童发病早,起病缓慢,严重阻碍了他们的语言和社会性行为的发展。所以,自闭症儿童的康复训练越早越好,康复训练在自闭症儿童的成长过程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单一的语言训练或者是单一的感觉统合训练不利于自闭症儿童的发展。现如今的教育提倡综合素质教育,对自闭症儿童的教育,也应当讲究综合教育。长期的、综合的、有目的的进行康复训练可以有效的促进和提高自闭症儿童的各个方面的提高。 一、研究目的 本研究通过采用感觉统合训练、游戏治疗法、音乐陶冶法和结构化教学对一名自闭症儿童进行语言、认知、情绪行为三个方面的综合康复训练,探其对自闭症儿童的语言、认知、情绪行为等方面的促进作用。 二、研究对象 1、个案基本情况: 李亮,男,2003年5月出生。2010年入读某市残疾儿童学前教育中心。医生诊断为中度自闭症,韦氏智力量表测试其智商为59。 2、研究前的行为表现: ①语言方面:语言流畅,语速较快,被叫名字时会回应但是不看对方,偶尔会莫名其妙的笑或是自言自语。 ②认知方面:能从1数到20,若给以引导能数到30,但不会书写;不会写字,能识别自己的名字;模仿能力强;用蜡笔给图画图上颜色的能力较好,上色慢却均匀。 ③情绪行为方面:易发脾气,有时在要求得不到满足时会出现自己掐自己手腕的自伤行为;玩游戏时间长一点就表现出不耐烦,对别人的指令不予理睬;注意力不集中;让其洗毛巾或者餐具时如不命令其停止,他会一直洗下去。 ④生活自理方面:能自己如厕;会简单的自我清理,比如自己用纸巾擦鼻涕、饭后用抹布擦桌子;会系扣子,但是不会拉拉链。 因此,2010年9月到2010年10月我在师兄的帮助下,针对亮亮的情况,在课上及课后进行了两个月的综合康复训练,主要内容为语言、认知、情绪行为三个方面的训练。

特殊教育意义 -发展趋势 1

学前特殊儿童教育具有的三个方面的重要意义1、直接效益对特殊需要儿童成长的意义。学前特殊儿童教育的最重要的价值,主要表现为帮助具有特殊需要的儿童在发展的关键期内建立全面发展的基础,充分促进学前特殊儿童的潜能的发展,以及有效预防学前特殊儿童第二障碍的出现。2、间接效益对特殊需要儿童家庭的意义。任何一个特殊需要儿童的存在,都给他们的家庭带来许多特殊的问题,学前特殊教育有助于家长正确认识孩子的特殊需要,并且积极参与到教育过程中以帮助自己的孩子;有助于家长减轻精神和物质方面的负担,为特殊需要儿童的成长提供更好的家庭条件。3、社会效益对社会发展的意义。每一位特殊儿童,都是作为一个社会的个体存在的,与整个社会及社会发展都有一定的关系。学前特殊儿童教育对我国社会发展的作用集中表现在:为社会发展增加建设者的力量;有效地减少社会承担的特殊教育和残疾福利费用;同时有助于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全面发2 展。 学前特殊教育的发展趋势1、早期发现与早期干预的趋势。当代世界范围内对儿童早期教育的提倡和重视,使得特殊儿童教育出现了突出的?早?之倾向。世界各国都在试图通过一系列的方针、政策和措施来保证早期干预的实施,注重从法律上保证特殊儿童早期发现和早期干预的可能性;加强早期发现的研究,提高早期诊断的准确性;围绕特殊儿童的需要制订早期干预方案,以使他们获得最佳的发展。2、一体化融合教育的趋势。当代特殊教育的一体化倾向使得特殊教育不再是一个与普通教育截然分离的独立系统,促使整个社会教育体系产生了变革。一体化融合教育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回归主流的一体化融合教育,主张特殊教育正常化---让特殊儿童回归社会主流,比较集中地表现在对特殊儿童的教育安臵方面,要求尽可能的将特殊儿童与正常儿童安排在一起接受教育。二是全纳性的一体化融合教育,要求在普通学校的普通班级内教育所有学生,满足所有儿童的需要,并根据儿童自身的特殊需要为其提供特殊服务。3、整合教育的趋向。受当代儿童学习和儿童教育理论的影响,对特殊需要儿童进行整合教育的问题也受到了特殊教育研究者的普遍关注。摒弃陈旧的单纯训练的特殊教育观念方式,在整合观指导下的特殊儿童教育课程改革正在进行。这种改革从传统的分科教育转入整合教育,从封闭式教育到开放式教育,从以教师为中心 3 的教学转向以儿童作为学习主体的?建构式?教学,从传递知识的课堂教学转向激励儿童参与、探索与创造的活动教学。这样的整合教育取向,充分注重给每一个学习者满足的完整经验,以促进个体的自我实现和发展。

孤独症儿童的情绪行为的个案研究

孤独症儿童的情绪行为的个案研究 韦芳燕 一、问题的提出 儿童孤独症((autism)又称自闭症,是一种广泛性发育障碍。1943年美国约翰·霍普金大学的心理医生雷奥·凯纳(Leo Ke er)首次将孤独症作为一种诊断分类提出。他报告了11个患有此症的儿童,其共同表现为:从婴儿期开始很少与人交往,极端孤僻,语言发展迟滞,缺乏交际语言,重复简单活动,要求环境中的刺激保持原样,行为刻板,缺乏想象。Ka er将这类患儿命名为婴儿孤独症(infantile autism)。我国开始对儿童孤独症的研究,特别是对弱视群体的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对孤独症儿童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及重视。 而在家长们中,有些家长对孩子是孤独症的问题并没有正确的看待,也不知道如何去治疗矫正孤独症幼儿,另一方面,如何对孤独症儿童进行个别教育,这对教师提出严峻的挑战。 二、研究目标 作为一线幼儿教师,了解儿童孤独症的特征,采取一定的方法、手段,积极的教育和训练,使孤独症儿童在语言方面的障碍及交流、交往方面的障碍得到较大的改善,对我们更好地研究儿童的认识和情感活动有很大的帮助作用,也为我们了解认识儿童的精神世界提供了可探索的途径。 三、研究的内容、方法 1、文献资料查阅法。用文献资料查阅法掌握整理有关儿童孤独症的理论和实践资料。 2、观察法。观察幼儿在幼儿园中的具体表现。 3、访谈法。通过访谈,和家长、教师交流,如实的记录幼儿在家在园的表现情况以及家庭学校对幼儿的矫正教育情况。 四、研究的时间、对象 研究时间:10个月(2004.9---2005.7)

研究对象:小班的一名特殊幼儿 五、研究实施阶段 (一)搜集资料,建立档案1.个人情况姓名:郑XX,性别:女,出生年月:2001年3月,入学时间:2004年9月 2.家庭情况父亲:郑XX,私营商人,文化程度:大专。母亲:朱某某,无业。文化程度:中专。因工作繁忙,父亲很少和孩子进行交流和沟通,在孩子身上投入的精力较少!母亲的文化程度较低,是较传统的家庭主妇。两个人较重视对孩子的教育与治疗,注重孩子的发展。 3.表现情况。郑XX小朋友表现情况 能力项目表现情况交往平时沉默寡言,从不主动与他人交往,不和别人目光对视,从不关心周围发生的事情,不参加集体活动。玩具不感兴趣。固执要求得到某样东西。 语言间断性地冒出不符合汉语语法规则的话语并不断重复。以尖叫的方式对大人提出要求。情绪长时间发呆,或经常性莫名其妙地咬牙切齿,歇斯底里地尖声喊叫,固执。爱好咬袜子、脱裤子,有时甚至会喝自己的尿液;尿盆、对小大便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并趁大人不注意玩起这些东西。 习惯睡觉时只盖从小到大盖的一床被子,如得不到满足则尖叫、哭闹,并无法入睡。上幼儿园或出行旅游都要带上小被子。 (二)分析原因,确立目标 郑XX小朋友存在着以上的表现状况,究其原因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1.认识理解障碍。郑XX小朋友,理解别人的语言十分困难。当大人向对她提出要求时,她只会做简单的回应,却很少能做出正确的应答。她无法用常人的语言同我们进行沟通,当她想表达自己的需求或情感时,却不知道该如何开口。当别人不理解她所说的话时,她便会歇斯底里地尖叫、发脾气,以此束发泄自己的不满情绪,同时也希望能引起别人的注意。2.交往障碍。郑XX小朋友同许多孤独症儿童一样,缺乏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和兴趣。她对许多人的态度是冷漠的,见到父母也是面无表情。因为她没有掌握与人交往的技能,当她和别人接触时,时常会感到束手无策,久而久之便失去了与人交往的意愿。也许只有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她才不会感到紧张和压抑。3.语言沟通障碍。郑XX由于言语障碍不能象正常人那样灵活自如地运用语言,只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