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不同手术切口取跟骨骨折术后钢板内固定的效果比较

不同手术切口取跟骨骨折术后钢板内固定的效果比较

不同手术切口取跟骨骨折术后钢板内固定的效果比较
不同手术切口取跟骨骨折术后钢板内固定的效果比较

不同手术切口取跟骨骨折术后钢板内固定的效果比较

闫超1 阴小龙2

(1陕西中医药大学2014级研究生咸阳712046;2西电集团医院陕西西安710077)摘要:目的:探讨外侧小切口和“L”型切口取跟骨骨折术后钢板内固定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6年1月分别采取外侧小切口与“L”型切口治疗的48例跟骨骨折术后行钢板内固定取出的患者,观察两组术后切口愈合情况、愈合时间及切口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小切口组(A组)甲级愈合率为95.83%,切口愈合时间为(12.87±1.596)d,未出现切口并发症;“L”型切口组(B组)甲级愈合率为84.33%,切口愈合时间为(16.45±2.963)d,切口并发症发生率为8.33%:小切口组切口甲级愈合率、愈合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优于“L”型切口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P<0.05)。结论:外侧小切口在跟骨骨折术后钢板内固定物取出中效果显著,创伤小、切口愈合快,术后切口并发症少。

关键词:跟骨骨折术后;外侧小切口;“L”型切口;切口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R683.42 文献标识码:B

跟骨骨折是常见的跗骨骨折,占全身骨折的2%,占足部骨折的80%,其中85%~90%为关节内骨折[1]。临床上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多采用外侧“L”型切口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但“L”型切口内固定治疗的并发症多而复杂,其中手术切口的软组织并发症一直是困扰临床医生的难题[2]。取钢板内固定物时同样会面临此类问题,特别是初次手术出现切口并发症的患者,二次手术时更需慎重。临床上大家往往只重视初次手术技巧,对于骨折愈合后需二次手术取钢板内固定物的研究较少。本文回顾性分析了经外侧小切口与“L”型切口治疗跟骨骨折术后钢板内固定物取出时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诊治的跟骨骨折术后行钢板内固定取出的患者48例。纳入标准:(1)均为闭合性骨折后愈合病例;(2)均为外侧“L”型切口甲级愈合;(3)达到骨折愈合标准,术后8~14个月,平均12个月。排除标准:(1)有糖尿病病史;(2)有周围血管疾病病史。根据切口不同分为小切口组(A组)24例(24足),其中,男性16例,女性8例,年龄18~55岁,平均40.5岁,吸烟者3例,致伤原因:坠落伤17例,交通伤5例,扭伤2例;“L”型切口组(B组)24例(24足),其中,男性14例,女性10例,年龄20~50岁,平均36.6岁,吸烟者2例,致伤原因:坠落伤15例,交通伤8例,扭伤1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 治疗方法

1.2.1 术前准备充分查体,完善跟骨侧位及轴位片,明确骨折及软组织愈合情况,确定钢板及螺钉型号、大小,备好配套器械,吸烟患者禁烟[3]。

1.2.2 手术方法所有患者均采用硬膜外麻醉,取健侧卧位。B组:取原手术切口“L”型切口,起始于外踝尖上2~3 cm,在跟腱前方平行于跟腱方向向下,达足背和足底皮肤红白线交界处、沿皮肤交界向前,呈“L”形,末端至第5跖骨底,用手术刀切开皮肤皮下组织直至深筋膜,向足背锐性剥离皮瓣逐渐显露钢板及螺钉,取出内固定物。A组:术前患者摆好体位,将铁网格放在跟骨外侧,C型臂透视定位,根据铁网格显影图像判断钢板及所有螺钉的位置,在其相应的格子上方直接用标记笔在皮肤上标记。术区消毒,铺巾,上气囊止血带,切口起始于外踝尖上2~3 cm,在跟腱前方平行于跟腱方向向下,达足背和足底皮肤红白线交界处,长约5 cm,均全层用手术刀直达钢板锐性切开,但不能用电刀切开[4],显露部分钢板及钉帽,再根据螺钉体表标记点取3~4个长1~1.5 cm刺孔,用弯钳分离皮下

组织及筋膜,显露剩余钉帽,依次取出螺钉,最后取出钢板,所有患者检查无误后双氧水、盐水冲洗伤口,在无张力下缝合皮下组织及皮肤,伤口适当加压包扎。

1.2.3 术后处理 术后抬高患肢,应用抗生素3 d 预防感染、给予活血、消肿对症治疗,术后伤口定期换药,14~16 d 视情况拆除缝线。

1.3 疗效判定标准 术后伤口定期换药,观察并记录切口的愈合情况、切口愈合时间、切口并发症进行对比分析。切口愈合标准判定:(1)甲级愈合:切口直接愈合且术后无任何不良反应;(2)乙级愈合:切口有炎症反应,出现红肿、渗出、皮缘裂开等,经加强换药后切口延期愈合;(3)丙级愈合:切口出现皮缘坏死,感染化脓,经切开引流,加强换药或植皮后愈合。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用(%)表

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 ±s )表示,采用t检验进行两组间比较,P<0.05为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A 组甲级愈合率为95.83%,切口愈合时间为(12.87±1.596) d,未出现切口并发症;

B 组甲级愈合率为84.33%,切口愈合时间为(16.45±2.963) d,切口并发症发生率为8.33%:小切口组切口甲级愈合率、愈合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优于“L ”型切口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x ±s )

注:两组比较,P<0.05。

3 讨论

跟骨骨折多为关节内骨折,目前多行手术治疗,而钢板内固定能整复距骨下关节面,恢复跟骨长度、高度、宽度和Bohler 角,达到解剖复位[5]临床上多采用钢板螺钉内固定术,术后1年左右,当骨折愈合时,需将内固定物取出。传统的的内固定取出方法是取原手术切口,逐层分离,暴露钢板及螺钉,取出内固定。但是由于跟骨骨折多为高能量损伤,伤后跟骨周围软组织也严重损伤,加上跟骨周围特殊的解剖特点、初次手术时对跟骨周围软组织的剥离,极易导致严重的伤口并发症,具统计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达19%~37%[3],给患者带来严重的痛苦与负担。当骨折愈合后需要取内固定物时,传统的方法取原切口入路,组织剥离多,损伤大,对周围的软组织再次破坏,特别是初次手术出现伤口并发症的患者,发生再次伤口并发症的风险极高,因此必须慎重,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尤为重要。

外侧小切口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外侧小切口的优点:(1)切口相对较小,避免损伤跟骨外侧血管,不影响跟骨外侧的血供;(2)减少了对周围皮肤软组织的剥离,牵拉;(3)切口小,暴露少,大大减低了切口感染、坏死的可能;(4)术后切口愈合快,可以明显缩短住院时间及医疗费用。本研究结果显示,与“L ”型切口组比较,外侧小切口组术后切口愈合情况、愈合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优于“L ”型切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可以有效促进伤口愈合和减少切口并发症的发生率。综上所述,与“L ”型切口相比,外侧小切口在跟骨骨折术后钢板内固定取出中效果显著,切口愈合快,创伤小,切口并发症发生率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值得推广,特别是同时合并肥胖、糖尿病、吸烟、高龄及瘢痕体质的患者[6]。

参考文献

分组

n 甲级愈合[例(%)] 乙级愈合[例(%)] 丙级愈合[例(%)] 切口口愈合时间(d ) 切口并发症[例(%)] A 组

24 23(95.83) 1(4.17) 0 12.87±1.596 0 B 组 24 19(84.33) 5(16.67) 0

16.45±2.963 2(8.33)

[1]曾林如,汤样华,徐灿达,等.分期手术应用带抗生素的人工骨植骨治疗开放性跟骨骨折[J].中国骨伤,2014,27(7):540-544

[2]周玉宽,张彪,胡廷军.外侧L形切口和微创小切口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比较[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0,25(4):357-358

[3]郝东升,陈晨,王东,等.跟骨骨折外侧延长L形切口并发症非手术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13,27(1):30-35

[4]王瑞良,张媛,李森,等.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皮缘坏死原因分析与对策[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1,26(2):169-170

[5]李春宇.跟骨骨折手术与保守治疗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1,8(16):148-149

[6]许新忠,荆珏华,张积森,等.56例跟骨骨折切口并发症预防和分析[J].实用骨科杂志,2013,19(11):984

(收稿日期:2016-02-28)

支架手术后的十大注意事项

支架手术后地注意事项 (一) 做支架不是一劳永逸地,药物治疗一定要跟上,还应建立科学地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要想一个支架撑起生活地全部是不可能地,支架顶多就是一个“管道工”,要想全身畅通,全身地环境都得进行综合治理. 、患者应坚持服药,注意自我观察.支架手术后,常常需要服用较多种类和数量地药物,如果发生皮肤或者胃肠道出血、疲乏无力等症状,应带上出院总结和所服用药物地资料尽快去医院就诊.支架病人接受其他治疗,需要停用所服用药物时,需要与心脏科医生商议后决定. 、要定期检查.包括检查血压、血糖、血脂、血黏度等.如果这四项指标不能保持在较好水平,患者在半年左右就会面临复发危险.原有高血压、糖尿病和脑血管病地病人,更要重视原发病地治疗和定期检查.即使没有原发病,也要每~个月复查一次,如果指标高于正常范围,就要积极采取治疗措施. (二) 支架将堵塞或即将堵塞地血管开放,疏通,并不等于这个血管或者这个部位不会再次发生狭窄或者阻塞.为了防止血管再次发生病变,需要服用一些药物控制冠心病地危险因素.支架术后头半年,是最容易发生支架内再狭窄地时间段.必须坚持吃抗凝药. 饮食:在接受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后地恢复期,通常需要增加热卡,蛋白质以及维生素地摄入,以促进手术后地尽快康复.但在这以后,对冠心病患者而言,膳食治疗即控制高血脂症则是一项长期地任务.因为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只是治疗了冠状动脉堵塞造成地心肌缺血,而不是针对冠心病病因地治疗.因此,在饮食方面,注意控制高脂血症地发生是预防和减缓冠状动脉或术后再堵塞地重要措施之一. 术后复查:在你离开医院时,你要与医生约好什么时候复查,如果你在家中休息期间,有任何不适和问题请不要犹豫,尽早和当地医院或手术时地医院联系.通常情况下,术后月应全面复查一次,若当地医院熟悉您地情况亦可在当地进行,也可以到完成手术地医院进行复查. (三) 心脏血管支架手术后,第一年是关键,因此需要做好两件事情:一,有可能再次慢性狭窄,但这不会造成致命影响,最多是患者胸疼,大不了再放支架,或做个搭桥.二,对于使用

跟骨骨折内固定术并发症综述

跟骨骨折内固定术并发症原因分析及其对策综述 【摘要】:跟骨骨折占全身骨折的2%,且大部分为关节内骨折。跟骨为人体负重骨,手术治疗为其主要治疗方案。跟骨骨折有明显规律,本文从跟骨解剖特点、手术复位原则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评价,在跟骨骨折治疗中,严格选择手术适应症,把握手术时机,提高手术技巧。本文还全面综述了分析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出现并发症时根据情况作出相应处理。 【关键词】:跟骨;骨折;骨折内固定;并发症 跟骨骨折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占全身骨折的2%,占跗骨骨折的60%,累及距下关节的骨折占全部跟骨骨折的83%,以青壮年伤者最为多见[1]。多年来对其采用保守治疗还是手术治疗一直有较多争议。近年来较多学者主张手术治疗,但在手术治疗后有可能发生切口感染、皮瓣坏死、骨髓炎、距下关节炎等并发症。有文献报道高达30%~50%[2]。因此,对跟骨骨折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预防和对策的探讨十分重要。 跟骨骨折的解剖学特点:跟骨为最大的附骨,呈不规则长方体,其上有3个关节面与距骨相关节,后关节面最大,为主要承重区及活动区。前方有以关节面与骰骨相关节。临床解剖观察发现,关节面下部软骨下骨质比较致密,特别是跟骨后关节及Gissane角部,跟底远端关节部;另外,跟骨结节部骨质也比较致密,因为共为负重区,生物力学也决定了它有较高的强度。梅焗等[3]对30例成人跟骨样本进行解剖学观察,发现跟骨骨小梁分布特点为跟骨内、后、上部致密,外、前、下部稀疏。同时发现载距突部骨质、内侧骨皮质均较厚且较致密,这使得跟骨结节及载距突成为跟骨骨折内固定可靠的固定点,而跟骨体部及外侧部成为跟骨骨折塌陷最为常见的区域。梅焗等[4]在另一篇研究中发现,这些结构周围有着坚强的肌腱、韧带及关节囊附着,当跟骨骨折时,这些结构限制了载距突的移位,使得它保持正常的解剖部位,这也为其外侧关节面塌陷移位的骨折块解剖复位提供可靠的参考点。 跟骨骨折多数是由距骨在跟骨上直接的垂直暴力造成的,包含有剪切力及压缩力,前者造成纵行的骨折线,由上方斜向内下方,纵贯或斜贯后关节面或嵌于跟骰关节。手术中发现最多的骨折位于后关节面下部,即跟骨突部,骨折线呈纵行走向,有1~2条骨折线甚至更多。压缩力在Gissane角产生一种“楔形挤压”作用[5],导致后关节面骨折处再次骨折,使得跟骨骨折进一步复杂化。这种情形常产生四大骨折块:跟骨前部,载距突,跟骨后关节面部(跟骨丘部)几跟骨结节;各部又可细分为细小的骨折。 1.临床观察资料: 有报道统计,校伯平等[6]对189例跟骨骨折手术记录资料进行分析:①跟骨骨折最多的部位位于跟骨后关节面下部,即跟骨突部,骨折线程纵行走向,有1~2条骨折线甚至更多。骨折面呈矢状位,内侧的载距突位置因有其坚强的韧带附着及屈趾长肌腱的固定而几乎没有移位,而其外侧的骨折块往往塌陷进入跟骨体内,关节面向前并向下翻转90°左右,外侧壁向外侧膨出,大部分病例均涉及;②其次70.8%位于Gissane角部,此部使跟骨横断或斜行骨折,使跟骨成前后两大块,Gissane角变大或变小;③再次是跟骨结节部,使跟骨

腹腔镜手术后的注意事项

腹腔镜手术后的注意事项 一、伤口护理:因腹腔镜的患者,住院天数极短,所以患者返家后,每天一定要注意伤口有无红、肿、热、痛的现象,以防感染发炎的发生,不过由于腹腔镜手术伤口小,术后伤口的发炎相当少见。 二、生活起居:维持舒适的生活,并做微量的运动,有助于身体的康复,施行腹腔镜输卵管手术及腹腔镜卵巢手术的患者,在手术后二周应可恢复往日的正常的作息。 三、营养摄取:通常腹腔镜手术恢复清醒后,应该都可以恢复进食,起先,先喝些温开水,没有不适应的现象,就可以开始进流质的食物,隔天就可恢复正常的饮食,由于伤口的愈合需要利用蛋白质,因此要摄取高蛋白质的食物,以加速伤口的愈合,并避免刺激性的食物。 四、性生活:一般腹腔镜手术者,在两周后即可恢复正常的性生活,而一般不孕症患者,进行输卵管检查及整型手术者,有时为配合排卵的时间,则一周后也可进行同房,不过行房时不宜太过激烈才行。 注意事项:患者要注意个人卫生,最好用棉签蘸着肥皂水或植物油将脐孔内的污垢除掉。术前应以清淡、易消化食物为主,切忌大鱼大肉,以防引起术后肠胀气。同时注意调整心理状态,保证充足睡眠。术后6小时内,应采取去枕平

卧位,头侧向一边,以防呕吐物阻塞呼吸道。每过半小时应为病人翻身一次,按摩其腰和腿部,以促进血液循环。手术6小时后,应让病人进少量流质软食,如稀米汤、面汤等,不要给病人饮甜牛奶、豆奶粉等,以防出现肠胀气。术后第2天,病人可进半流质食物,如米粥、汤面条、蒸蛋糕等。手术当日液体输完即可拔掉导尿管,鼓励病人下床活动。在手术一周内也要注意适量活动,这样有助于身体早日复原。手术一周后即可去掉腹部敷料,可淋浴,并逐渐恢复正常活动。

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30 例报告

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30 例报告 发表时间:2012-10-24T16:17:50.827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18期供稿作者:耿承奎段洪李兴伟闵捷邵标张克强蔡国锋张云峰[导读] 因此Sanders Ⅳ型还是首选切开复位跟骨锁定钢板内固定术。 耿承奎段洪李兴伟闵捷邵标张克强蔡国锋张云峰余林薪张启 (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云南昆明 650011) 【摘要】目的评价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疗效。方法2008年10月~ 2012年1月,收治跟骨骨折30例, 根据Sanders分型:II型8例、III型15例、IV型7例, 所有患者术前均行跟骨侧位、轴位X线摄片及CT检查。采用切开复位跟骨锁定钢板内固定术进行治疗。结果随访6~42个月,按Maryland足部评分标准评价术后功能为优16足、良8足、可3足、差3足,优良率为80%。结论跟骨锁定钢板是治疗跟骨关节内粉碎性骨折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跟骨骨折内固定术锁定钢板 【中图分类号】R687.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18-0274-02 跟骨骨折是一种很常见的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的2%,占跗骨骨折的60%,而关节内骨折约占跟骨骨折的75%[1]。跟骨骨折经常作为多发骨折的一部分,常常合并脊柱及下肢近端的骨折。近年来,跟骨切开复位植骨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在临床中被广泛应用,临床疗效不断提高。笔者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SandersII、III、IV型30例,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30例,男20例,女10例;年龄17~ 63岁。右足17例,左足13例。高处坠落伤24例,车祸伤6例。均为闭合性骨折。合并症: 脊柱骨折4例,同侧胫骨平台骨折3例,同侧股骨骨折3例,骨盆骨折2例。根据Sanders分型:II型8例、III型15例、IV型7例,术前均行跟骨侧位、轴位X线摄片以及跟骨水平面和冠状面CT检查。受伤至手术时间5d~12d,平均8d。 1.2 手术方法 在连续硬膜外麻醉或腰麻下充气止血带下进行手术,单侧取侧卧位,双侧取俯卧位。采用足跟外侧“L”形切口,切口自跟腱前1cm,外踝上2~3cm,向下至足背与足底皮肤交界处,向前达跟骰关节远侧1cm,拐角处呈弧形,减少皮肤角坏死,切开皮肤、皮下直达跟骨骨膜,锐刀紧帖骨膜锐性剥离全层皮瓣,保护好腓肠神经,腓骨长短肌腱腱鞘及跟腓韧带自骨膜表面锐性剥离掀起,切口要足够暴露距下关节和跟骨关节,应用3枚直径2mm克氏针分别固定在外踝、距骨、骰骨上。折弯后牵开软组织,避免用拉钩牵拉皮肤,减少皮肤坏死。充分显露距下关节面,跟骨关节面、跟骨外侧壁,对跟骨塌陷严重,关节面被外侧皮质骨壳所覆盖者,将外侧皮质向远端翻转,跟骨结节穿入1枚4.0mm 斯氏针以帮助牵引。自跟骨塌陷明显处下方插入小号骨膜剥离器,撬拨顶起塌陷、旋转的关节面骨块,恢复跟骨前、中、后关节面的正常解剖位置,在3个关节面中,以后关节面最为重要,调整结节块与载距突位置关系,恢复跟骨Bohler 角,最后复位外膨的跟骨外侧壁,用拇指由外向内挤压跟骨外侧壁,或用器械将外膨的外侧壁向内敲平,以纠正增宽的跟骨体部,并检查恢复正常的跟腓间隙,不压迫腓骨肌腱。术中视骨质缺损情况以决定是否进行植骨(自体髂骨或人工骨),以支撑关节面。复位后,从跟骨结节面到复位的后关节面沿跟骨轴向穿一枚2.5 mm 克氏针至距骨临时固定,然后拍摄侧位、轴位 X 线片,确定复位满意后,应用跟骨锁定钢板模型进行外形模拟帖附,选用长度适宜的跟骨锁定钢板并根据模板形状进行预弯塑形,穿过腓骨长、短肌腱下方紧贴跟骨外侧壁放置置入钢板,选用 6~9 枚锁定螺钉多点固定。钢板被部分锁定钉固定后,发现钢板帖附面欠佳,可应用锁定螺钉瞄准器,进行局部折弯。“C”型臂机透视检查骨折复位情况及锁定钛钢板、螺钉的位置满意后,放橡皮片引流,严密缝合皮下,关闭切口,加压包扎。 1.3 术后处理与康复 术后不用外固定,抬高患肢,48~72h后拔去引流条。2~3周拆线,术后第2天即可以进行足趾主动功能锻炼,术后1周进行踝关节主动活动,6~8周后扶拐下地,12周后弃拐行走。术后3月内禁止负重,3月后逐步部分负重,术后4~5个月时可恢复正常活动。 2 结果 随访6~42个月,术后复查 X 线片见解剖结构恢复满意,Bohler 角恢复至平均 35°。1例切口皮缘浅表感染,换药后3周愈合。无伤口裂开、伤口感染、跟骨骨髓炎、腓肠神经损伤、腓骨肌腱炎等并发症发生。按Maryland足部评分标准[2]评价术后功能为优16足、良8足、可3足、差3足,优良率为80%。足跟疼痛2例,3例距下关节炎发生,应用非甾体类药及理疗后缓解。 3 讨论 跟骨主要为松质骨,多为高能量损伤所致,大多波及跟距关节面,造成跟距关节面塌陷缺损、跟骨变宽,非手术治疗效果差,即使复位也易再移位,而致跟骨高度丢失、宽度增大、跟骨关节面不平整等,从而导致跟骨畸形愈合和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引起局部疼痛和关节功能丧失,严重影响患者行走站立及跳跃功能[3]。 目前根据Sanders 分型,Ⅱ、Ⅲ、Ⅳ型中存在关节内骨折移位大于2mm的均为手术适应证,但由于 Sanders 分型只能部分反映关节面的粉碎程度,不能反映跟骨骨折的严重程度,也不能反映跟骨长宽高及Gissane角Bohler角,跟骰关节损伤等,故还需根据其它指征来判断,如有以下情况应考虑手术: (1) 跟骨宽度增加1cm以上影响外踝部腓骨长短肌腱的活动;(2) 跟骨高度降低2cm以上;(3)Bohler角缩小≥15°;(4)伴有跟骨周围关节的脱位或半脱位;(5) 内翻畸形成角大于5°或外翻成角大于10°。 跟骨锁定钢板为钛合金材料,组织相容性好,术后局部无不适感,减少了异物反应、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锁定钢板可塑性好,可以根据跟骨的解剖特点塑形,能够保证钢板紧附于跟骨,当钢板被部分锁定后,可采用瞄准器在无需拆除钢板的情况下进行局部折弯,使钢板更加贴附于跟骨壁,有效维持复位后的跟骨形态,满足了骨折对固定材料牢固性能的要求。锁定钢板前部的上下弯片可加强跟骨前突粉碎性骨折的复位及固定,维持手术复位后跟骨的最佳状态,最大限度避免了骨折复位后的移动,且不需要时可剪除。 锁定头螺钉无加压作用,不能用于复位,在拧入锁定头螺钉之前,必须先复位距下关节面碎片。跟骨锁定钢板上均为锁定孔,螺钉方向根据钢板位置和预弯情况已固定,故无需再向截距突内拧入普通螺钉,根据锁定内固定的桥接原则,6~9孔多点固定即可,不要将所有的螺钉孔均置入锁定螺钉,其余锁定孔内可根据骨折线分布选择性置入非锁定螺钉。跟骨锁定钢板的锁定螺钉钉尾不突出钢板,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创面张力。跟骨中央三角区的骨量比较少,置入螺钉时应予避开,螺钉置入不宜过长,以免损伤内侧血管神经及肌腱。Stoffel

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前后护理常规

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前后护理常规 跟骨骨折多由直接暴力高处坠落,足跟着地所致,间接暴力可致跟腱撕脱骨折。临床表现 1.气滞血瘀证:血离经脉,气血不得宣通;常见骨折部剧烈疼痛,局部瘀肿明显。舌淡、苔薄白,脉沉细。治宜: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2.肝肾不足证:骨折愈合迟缓,骨痂较少,腰膝酸软,舌淡胖,苔薄白,脉细。治宜:补益肝肾,强壮筋骨。 临证护理 应抬高患肢,高于心脏水平,防止或减轻患肢的水肿。局部还可进行冷敷,以减轻疼痛和淤青。如局部出现张力性水疱,需在无菌操作下抽吸疱内液体,覆盖无菌纱布。 饮食护理 1.骨折早期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富含营养之品,忌食肥甘、煎炸之品。 2.骨折中后期宜选择补益气血之品。 3.长期卧床患者鼓励多饮水和富含纤维素的蔬菜和水果,以利大便通畅。 用药护理 疼痛时遵医嘱使用止痛剂或针刺止痛。观察药物不良反应与止痛效果。 情志护理 生活上给予关心和照顾,使之安心养病。 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前后护理 术前护理 1.按骨外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护理。 2.完善术前的各项常规化验检查。 3.介绍手术的大致过程及配合方法,解除患者的思想顾虑。 4.做好术前功能锻炼指导。 5.指导深呼吸训练,防止发生肺部感染。吸烟者戒烟。 6.练习床上使用便器,防止术后因体位不习惯而致尿潴留及便秘。 7.充分休息,保证良好的睡眠。 8.保持皮肤清洁。手术日晨备皮。 9.手术前禁食12小时,禁水8小时。 10.遵医嘱术前给予镇静剂,排空膀胱,取出义齿,贵重物品等交家属保管。 术后护理 1.按麻醉后护理常规进行护理。

2.观察生命体征、伤口渗血渗液情况、患肢血循环、足趾活动度情况。如有异 常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3.抬高患肢且高于心脏水平,有利减轻患肢的肿胀。 4.如有负压引流要保持引流管通畅,保持负压状态,妥善固定,准确记录引流 的色、质、量。 4.功能锻炼: (1)术后6-12小时,一般术后24h即鼓励并指导患者做患肢足趾和踝关节的伸屈活动,特别是跖屈锻炼,对恢复和维持足的纵弓有重要意义。 (2)术后第2天开始主动活动踝关节,加强踝关节的各项自主锻炼,腓长肌及股四头肌舒缩功能锻炼。 (3)术后1周,开始膝关节屈曲练习。 (4)术后2~3周后扶拐下地不负重练习。 (5)术后2—3个月后根据X线摄片情况进行负重行走。功能锻炼要循序渐进,要防止不正确的过度运动。锻炼时间以感到疲劳为度。 并发症护理 1.感染:术后密切观察体温变化,如体温持续过高者,伤口红肿、波动感,考虑伤口有感染的可能,立即报告医生,及时处理。 2.伤口不愈:密切观察伤口周围皮肤颜色,如发现有切口皮缘坏死、感染、切口裂开、钢板外露,及时报告医生进行创面处理,待炎症基本控制后行带血管蒂皮瓣移植。 健康指导 1.防止跌倒,鞋宜选软底避免穿高跟鞋及过滑的拖鞋,避免在凹凸不平或过滑的地面上行走。 2.生活起居有规律,居室宜通风干燥,关节部位注意保暖。 3.保持心情愉快,增加营养,以促使骨折愈合。 4、定期摄片复查 5.一旦手术部位出现红、肿、热、痛或有液体流出时,应立即来院就诊。

支架手术后的十大注意事项

支架手术后的注意事项 (一) 做支架不是一劳永逸的,药物治疗一定要跟上,还应建立科学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要想一个支架撑起生活的全部是不可能的,支架顶多就是一个“管道工”,要想全身畅通,全身的环境都得进行综合治理。 1、患者应坚持服药,注意自我观察。支架手术后,常常需要服用较多种类和数量的药物,如果发生皮肤或者胃肠道出血、疲乏无力等症状,应带上出院总结和所服用药物的资料尽快去医院就诊。支架病人接受其他治疗,需要停用所服用药物时,需要与心脏科医生商议后决定。 2、要定期检查。包括检查血压、血糖、血脂、血黏度等。如果这四项指标不能保持在较好水平,患者在半年左右就会面临复发危险。原有高血压、糖尿病和脑血管病的病人,更要重视原发病的治疗和定期检查。即使没有原发病,也要每2~3个月复查一次,如果指标高于正常范围,就要积极采取治疗措施。 (二) 支架将堵塞或即将堵塞的血管开放,疏通,并不等于这个血管或者这个部位不会再次发生狭窄或者阻塞。为了防止血管再次发生病变,需要服用一些药物控制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支架术后头半年,是最容易发生支架内再狭窄的时间段。必须坚持吃抗凝药。 饮食:在接受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后的恢复期,通常需要增加热卡,蛋白质以及维生素的摄入,以促进手术后的尽快康复。但在这以后,对冠心病患者而言,膳食治疗即控制高血脂症则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因为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只是治疗了冠状动脉堵塞造成的心肌缺血,而不是针对冠心病病因的治疗。因此,在饮食方面,注意控制高脂血症的发生是预防和减缓冠状动脉或术后再堵塞的重要措施之一。 术后复查:在你离开医院时,你要与医生约好什么时候复查,如果你在家中休息期间,有任何不适和问题请不要犹豫,尽早和当地医院或手术时的医院联系。通常情况下,术后3--6月应全面复查一次,若当地医院熟悉您的情况亦可在当地进行,也可以到完成手术的医院进行复查。 (三) 心脏血管支架手术后,第一年是关键,因此需要做好两件事情:一,有可能再次慢性狭窄,但这不会造成致命影响,最多是患者胸疼,大不了再放支架,或做个搭桥。二,对于使用

跟骨骨折的手术内固定治疗

跟骨骨折的手术内固定治疗 发表时间:2010-09-03T09:20:03.060Z 来源:《中国医药卫生》杂志2010年第3期供稿作者:杨雷[导读] 跟骨骨折是足部的常见损伤,以青壮年伤者多见,跟骨骨折占跗骨骨折的60%,大部分骨折累及跟距关节。杨雷 河北省遵化二院(河北遵化064200) [中图分类号]R6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0 5734(2010)3-0026-01 跟骨骨折是足部的常见损伤,以青壮年伤者多见,跟骨骨折占跗骨骨折的60%,大部分骨折累及跟距关节。目前无论对跟骨骨折的受伤机制、骨折分型、手术方式、疗效评价均无统一标准,存在一些争议。我科自2006年7月至2008年7月对于有移位的跟骨关节内骨折,采用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69例。其中36例术后随访功能情况,疗效满意。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36例,其中男32例,女4例,平均年龄38.5岁,受伤原因:坠落伤29例,交通伤6例,运动伤1例。骨折分型:按Sanders分型:Ⅱ型23例,Ⅲ型11例,Ⅳ型2例。术后骨折愈合时间1 2.4周。 1.2 术前准备:手术一般在伤后一周内进行。伤后抬高患肢,给予消肿药物治疗,完善术前检查,常规跟骨轴、侧位、足正位X片,跟骨CT扫描。 1.3 手术方法:采用腰麻或连续硬膜外麻醉,单侧跟骨骨折采取健侧卧位,双侧跟骨采取俯卧位。手术在下肢止血带下进行。取跟骨外侧L形切口,注意保护腓肠神经,不剥离皮下软组织,紧贴跟骨外侧壁锐性做骨膜下剥离。切口要足够显露距下关节、跟骰关节,保护好腓骨长短肌腱。用3枚直径2mm克氏针分别固定在骰骨、距骨颈、距骨体后外处,以暴露术野,减少拉钩对皮瓣的反复牵拉损伤。掀开跟骨外侧壁皮质骨块,将塌陷的骨折翘拨复位,关节面平滑,恢复Bohler角、Gissane角。有时有些骨块需要用1-2枚克氏针临时固定。用打击器挤压恢复跟骨的宽度,选择合适的跟骨板固定,拧入螺钉,去除克氏针。术中要注意至少有一枚螺钉打到内侧载距突上。冲洗缝合切口,常规放置引流条,注意用弹力绑带加压包扎。 1.4 术后处理:术后不需要外固定,抬高患肢,24—48小时内去除引流条,常规应用抗生素5—7天,术后24小时开始主动功能练习,8周内避免负重,12周后负重活动。 1.5 结果:36例病人平均随访14个月,优良率达91.7%,8.3%的病人术后走路有轻微疼痛。 2 讨论 2.1 跟骨的解剖特点:跟骨是足部最大的一块跗骨,形态不规则,有六面和四个关节面,跟骨前方有一突起为跟骨前结节。跟骨骨小梁多在跟骨体后部密集,而其下方存在一个骨小梁稀疏区,称中央三角区。在压缩骨折复位后,此区常有骨缺损。正常时,跟骨成外翻状着地,力点主要在内侧突。载距突相连于跟骨内侧皮质骨中部,周围有坚强的三角韧带和骨间韧带,当发生骨折时,这些韧带能够保持载距突骨块的稳定。这对外侧骨折块的固定极为重要。Bohler’s角、Gissane’s角常被用作判断跟骨骨折程度及预后的重要指标。 2.2 跟骨骨折治疗的问题: 2.2.1 跟骨骨折手术治疗逐渐的得到认可,越来越多的骨折被手术、复位、固定以求得到早期功能活动,这也是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治疗原则。 2.2.2 手术指征:无移位或移位小于2mm时,采用非手术治疗。SandersⅡ、Ⅲ、Ⅳ骨折应选择切开复位手术,对于患有严重糖尿病、周围血管疾病、身体极度虚弱或合并全身其他部位损伤不宜手术时,应考虑非手术治疗。 2.2.3 手术中注意事项:一般外侧入路,切口要足够大,以显露术野,不要过度牵拉组织,以免造成软组织损伤,影响伤口愈合。外翻皮瓣时,用两根丝线牵开,尽量不用拉钩反复牵拉组织。应用克氏针固定的方法暴露术野,点状接触皮瓣,减少组织损伤。特别要注意的是固定丘部的螺钉一定要穿过载距突。对有跟骰关节损伤的病人,要恢复跟骰关节的正常位置,否则会遗留术后跟骰区的疼痛。 2.2.4 手术的并发症:肿胀,筋膜室综合症,腓肠神经的损伤,距跟关节炎,伤口感染,骨感染,皮瓣的坏死或伤口延迟愈合等。 2.2.5 有关置骨的问题:从理论上讲,再植入松质骨,有利于防止塌陷及愈合,但我们认为,骨缺损是中央三角区,正常情况下,该区骨小梁稀疏。骨折复位后所遗留的骨缺损完全可以通过血肿激化、成骨完成。

桡骨远端骨折锁定钢板内固定:手术技巧整理

桡骨远端骨折锁定钢板内固定:手术技巧 目前对于桡骨远端骨折的内固定,有多种解剖型的锁定钢板系统应用于临床。这些内固定物为为一些复杂的骨折类型提供了较好的解决方案,从某种程度上扩大了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的手术适应证,尤其对于一些伴有骨质疏松的骨折。来自麻省总医院的Jupiter教授等曾在JBJS上发表系列文章介绍了他们对于桡骨远端骨折锁定钢板内固定的研究结果以及相关的手术技巧。本文主要介绍基于特殊骨折块的内固定技术固定桡骨远端骨折的手术方法。 手术技巧 以尺桡骨远端的生物力学和解剖学特征为基础提出的三柱理论,是2.4mm钢板系统研发和临床应用的基础。三柱的划分如图1所示。 图1 尺桡骨远端的三柱理论。 桡侧柱为桡骨远端外侧半,包括舟骨窝和桡骨茎突,对于桡侧的腕骨具有支撑作用,一些稳定腕关节的韧带也起自于此。

中柱为桡骨远端的内侧半,包括关节面的月状窝(与月骨相关节)和乙状切迹(与尺骨远端相关节)。通常情况下负荷,来自月骨的负荷经由月骨窝传递到桡骨。 尺侧柱包括尺骨远端、三角纤维软骨和下尺桡关节,承载来自尺侧腕骨以及下尺桡关节的负荷,具有稳定作用。 手术在臂丛麻醉下进行,术中C臂X线成像必不可少。手术开始之前至少30分钟给予静脉滴注抗生素,使用气压止血带减少出血。 掌侧钢板固定 对大多数骨折而言,都可应用掌侧入路,在桡侧腕屈肌和桡动脉之间进行显露。识别并牵开拇长屈肌后,可看到深面的旋前方肌,“L”型分离掀起。对于较为复杂的骨折,为了便于骨折复位,可进一步松解肱桡肌腱。 在桡腕关节中插入一枚克氏针,这有助于确定桡骨最远端的界限。如果存在关节边缘的小骨折块,可将掌侧2.4mm钢板放置在桡骨远端关节边缘进行固定。换句话说,月骨关节面的小骨折块可用2.4mm“L”或“T”型钢板进行支撑,如图2。 图2 复杂的掌侧关节内骨折,应用两块“L”型钢板进行支撑。 对于背侧移位的关节外骨折,注意以下几个要点是很有帮助的。首先,很重要的一点是,临时复位骨折,确定骨折端没有软组织嵌入。第二,对于没有骨质疏松的患者,可通过钢板辅助骨折复位:先在掌侧解剖型钢板的远端置入锁定螺钉,将其与移位的远骨折段固定在一起,然后在钢板的辅助下将远近骨折段复位,最后再在近端置入其他螺钉(图3)。

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临床疗效观察 李栋 宋晓菲

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临床疗效观察李栋宋晓菲 发表时间:2016-01-25T13:24:23.743Z 来源:《健康前沿》2015年12月供稿作者:李栋宋晓菲[导读] 邢台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二附属医院在今后的跟骨骨折临床治疗中,应将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的方法进行推广应用。(邢台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二附属医院手足外科河北邢台 054000)【摘要】目的:观察和评价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 年6 月到2015 年1 月于我院收治的跟骨骨折患者共84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43 例,对照组患者41 例,对照组患者入院之后采用普通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组患者入院后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发现观察组中的43 例患者在采用锁定钢板内固 定治疗效果,要明显优于对照组41 患者采用普通钢板内固定治疗的效果,组间对比具有明显的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具有极强的稳定性和良好的固定效果,比普通钢板内固定术相比,锁定钢板内固定术的治疗效果明显要优于普通钢板内固定术,在今后的跟骨骨折临床治疗中,应将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的方法进行推广应用。【关键词】锁定钢板内固定;普通钢板内固定;跟骨骨折【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9128-6509(2015)12-0008-01 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观察和评价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选取2014 年6 月到2015 年1 月于我院收治的跟骨骨折患者共84 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其中观察组患者在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之后,取得非常满意的治疗效果,其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4 年6 月到2015 年1 月于我院收治的跟骨骨折患者共84例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43 例,对照组患者41 例,观察组43 例患者中男性患者25 例,女性患者18 例,患者年龄在18-64 岁,平均年龄为3 2 岁;对照组患者男性22 例,女性患者19例,年龄21-68 岁,平均年龄34 岁,两组患者在在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对比上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对两组患者的伤口进行止血、临时固定和消肿治疗后,对患者的跟骨进行拍片后,将诊断的结果确定好进行手术。观察组: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在患者的大腿根部将充气止血带固定好,将患者身体微微倾斜,并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的方式在根骨外侧采用扩大“L”形切口,将骨膜进行剥离,使距下关节显露出来,并将跟骨外侧的骨皮质掀起来,参照距下关节,采用C 形臂X 线机监视跟骨和跟骰关节,将跟骨锁定钢板顶弯分别用两枚皮质骨螺钉固定在后关节面和跟骨结节部,当患者外侧的皮质与钢管吻合后,用C 形臂X 线机检查骨折端的复位情况[1]。当情况良好时,放置引流管,进行闭合即可,术后一周后患者要进行肢体功能的锻炼,对踝关节进行活动,术后三个月再用C 形臂X 线机检查患者的骨折是否痊愈。对照组:采用普通钢板内固定治疗,通过撬拔复位和手法复位的方式进行跟骨的复位闭合,当撬拔复位或手法复位的效果较为满意时,用鞋型石膏进行固定,4—6 周后对石膏进行拆除和相应的术后锻炼。 1.3 术后疗效评价标准依据美国的足踝骨科协会对人类足部评分标准和AOFAS 踝后足评分系统对术后疗效进行评分[2]。其中<50 分为差、50-74 分为中、75-89分为良、90-100 分为优。 1.4 统计学方法对上述两组患者各项记录数据进行分类和汇总处理,采取SPSS19.0的统计学软件对汇总数据进行处理及分析,运用X2 对计数资料进行检验,对比以P<0.05 为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发现观察组中的43 例患者在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效果,要明显比对照组41 患者采用普通钢板内固定治疗的效果更好,组间对比具有明显的差异,P<0.05 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比分析[n(%)] 3 讨论 跟骨骨折是临床上发病率比较高的疾病,多是由于高空坠落而导致足部受力过大,造成跟骨骨折。由于根骨解剖的位置较为特殊且骨架结构关系复杂,使得临床治疗的效果并不是很满意。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具有极强的稳定性和良好的固定效果,通过螺丝钉直接对钢板进行锁定,能够对跟骨骨折的距下关节面和坍陷起到良好的支撑作用,在保证患者骨折端内部环境的情况下,为骨折端血运提供了保护,使跟骨骨折能够更快的痊愈,锁定钢板内固定的方法能够大大地减少患者跟骨愈合畸形和术后关节功能障碍等并发症。普通钢板内固定术是用螺丝钉将钢板压在患者的鼓面上进行稳定和拧紧,由于钢板与骨面之间有着极大的摩擦力,从而保证了普通钢板内固定术的稳定性[3]。但患者的跟骨为松质骨,导致跟骨与螺丝钉的把持力受到了严重的限制,使得普通钢板内固定术在进行固定的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难度。在本次研究中,选取2014 年6月到2015 年1 月于我院收治的跟骨骨折患者共84 例为研究对象,其中观察组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其治疗效果较好的有43 例(优+良+中);对照组采用普通钢板内固定术,其治疗效果较好的有36 例(优+良+中),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发现观察组中的43 例患者在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效果,要明显比对照组41 患者采用普通钢板内固定治疗的效果更好,发现具有明显的差异,P<0.05 具有统计学意义。综上所述,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具有极强的稳定性和良好的固定效果,比普通钢板内固定术相比,锁定钢板内固定术的治疗效果明显要优于普通钢板内固定术[4]。在今后的跟骨骨折临床治疗中,应将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的方法进行推广。参考文献:

后踝骨折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

后踝骨折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 目的分析后踝骨折钢板内固定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收治的34例后踝骨折患者,给予患者采用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结果对选取的患者进行为其5~15个月随访观察,34例患者中,优30例,良4例。结论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后踝骨折,骨折固定复位效果良好,患者后踝骨折恢复效果良好,可显著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标签:后踝骨折;钢板内固定;开放手术 踝骨骨折为一种常见的骨折,多发人群为年轻患者,主要发病是因外伤或病理原因而导致骨质部分受到影响或出现完全断裂情况,患者主要表现为脚踝畸形、青紫、疼痛以及肿胀。为研究有效治疗后踝骨骨折的方法,笔者对我院收治的34例患者采用钢板内固定治疗,骨折愈合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对我院于2011年9月~2012年6月收治的34例后踝骨折患者,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34例患者中,男21例,女13例,年龄为19~55岁,平均年龄为(37±1.2)岁,骨折发生时间为1~13h。致伤原因:扭伤7例,高处坠落伤8例,重物砸伤10例,车祸伤9例。其中2例患者因内踝处受到严重的挤压而导致患者的软组织受损,在治疗1个月后可见患者骨折复位情况良好,其余28例患者均于伤后3d接受手术治疗。 1.2方法给予闭合性患者,术前先给予患者CT、三维重建方法对后踝骨骨折块情况进行观察,对于偏向胫骨外侧或内侧的患者,做合适的手术切口。根据踝关节解剖结构以及患者受伤机制特点,多于腓骨后侧切口处做手术切口,从后踝-外踝-内踝的手术治疗方法,连续给予患者实施硬膜外麻醉后,取俯卧体位,患肢驱血后在大腿根部采用气囊止血带实施止血治疗。首先固定后踝对患者骨折实施复位,沿腓骨远端对患者实施纵切口手术治疗,将腓骨长短肌显露后,将肌鞘切开后,向外侧对腓骨肌实施牵拉。从脾肌与腓骨长短肌处实施钝性分离,将胫骨远端后侧骨膜切开后,将后踝折块或胫骨远端后侧完全显露出,并做好骨折块之间的组织以及凝血块清理工作。选择一个适合的腓骨远端异形板实施固定,先在骨折端近侧的胫骨处合适位置放置放置钢板,保证钢板活动范围适度。复位后拧紧螺钉,并采用钢板对骨折块实施复位固定,并根据骨折快的形态以及大小将于钢板远端拧紧螺钉孔,实施复位,在近端采用1~2枚螺钉进行固定,完成后踝骨折复位手术。若骨折块偏内侧,可与踝关节后内侧做出一个切口,之后逐层深入,做好胫神经和胫后动脉的保护工作,显露出后踝骨折块胫骨下段后侧,按照之前的方法实施骨折复位。在切口深筋膜下对内踝骨处实施分离,并采用拉力螺钉进行固定,并在外踝处对患者实施纵切口。在直视下对患者实施外踝骨复位。 1.3术后处理所选取的患者手术后均不接受外固定,其中2例患者因内踝骨外露后皮瓣出现转位,为有效保证皮瓣的正常供血,开始引导患者适当进行功能

咽喉手术后的注意事项及保养

咽喉手术后的注意事项 1、注意科学用喉,在术后几天内要禁声,后面呢也要注意不要过度用喉。 2、咽炎手术后一般身体比较虚弱,应该要注意休息,为防治咽炎的有效措施。 3、手术后要严禁烟酒及辛辣等有刺激性的食物。还有要注意卫生,不要让伤口受到感染。 4、咽炎手术后要尽量避免粉尘、烟雾、刺激性的气体,可以戴口罩出门。 术后7天后: 1、平时生活要有规律,劳逸结合,养成体育锻炼的好习惯,如慢跑、打太极拳、游泳等,使机体的新陈代谢能活跃。 2、多进行室外活动,呼吸新鲜空气,接受阳光沐浴,常用冷水洗澡,擦身,能使人精力充沛,增强对冷热的适应力,提高抵抗能力。 3 、要注意预防感冒,不要受凉,所以注意气候有变化,就要及时的添减衣物。 4、要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健康的心态有助于提高治疗的效果,也可以更好的预防复发。 5、平时注意饮食不宜过咸、过甜、过干、过燥、过饱。不能偏食,不要吃各种肉类和油煎食物,不吃蔬菜或者只吃蔬菜和少量谷物面食。不能吃过热、过冷或辛辣刺激食物,或嗜饮烈酒、浓茶。

6、居室空气干燥、过冷、过热和过湿都可能影响咽部粘膜的防御机能,造成功能障碍,咽部感觉异常。要经常打开窗户,保持室内合适的温度和湿度,空气流通。 7、治疗咽炎要以清淡容易消化的饮食为好,再辅助一些清爽去火、柔嫩多汁的水果。比如广柑、鸭梨、橘子、菠萝、橄榄、甘蔗、苹果等水果,平常要多喝水和清凉饮料,但是饮料不能太浓。 8、通常在变声期、月经期和感冒期要慎重用嗓。 保养 1、术后当天应观察病人吐出的唾液有无带血。如唾液中混有少量血丝或血液,不用处理;如持续口吐鲜血,应及时送医院治疗。 2、术后第二天,创面会结成一层白膜,一星期后白膜自行逐渐脱落。有的患者在白膜脱落时可有极少血液吐出,属正常情况。 3、饮食:手术当天给冷的流质,第二天改为半流质,5天后可进饮食。 4、声带息肉摘除术后,禁声3天左右,以利愈合。 5、喉部活组织活动检查术后,注意呼吸和出血情况。

钢板螺钉内固定术-骨科手术讲解

钢板螺钉内固定术 这种内固定术多用于长管骨骨折,比较牢靠,临床应用较多。但缺点是切口长,软组织分离和骨膜剥离较广泛,骨折端的血运受损较重,愈合较慢。 [适应症] 1.四肢长管骨骨干横折或短斜折,手法复位、外固定失败或其它原因不能行手法复位、外固定者。 2.全身多发性骨折或一骨多处骨折,全部用手法复位、外固定处理有困难者,可考虑对1~2处手法复位困难或外固定不易维持对位的骨折,施行钢板螺钉内固定术。 3.骨折畸形愈合或不愈合需施行手术治疗时(如切骨矫形、骨移植等),多需同时应用钢板作内固定,以恢复骨支架。 4.骨畸形切骨矫正术(如股骨转子下切骨术或股、肱骨髁上切骨术)后,可用预制的成角钢板或加压成角钢板(如髁钢板等)固定。 5.某些长斜形、螺旋形、蝶形粉碎性骨折亦可用加压螺钉及平衡钢板固定,可有效地抵消扭转、剪刀和弯曲应力。 6.干骺端粉碎性骨折或缺损,为保护移植骨及碎骨片,以防压缩,用支柱钢板固定,可起到架桥作用,保证植骨愈合[图1]。 图1 钢板螺钉内固定术适应症(1)(2) 图2 钢板的要求 ⑴钢板的横断面呈弧形,孔有斜面 ⑵正确的钢板、螺钉固定 图3 钢板的种类

⑴直形长钢板 ⑵成角钢板 ⑶成角尖形钢板 ⑷转子钢板 ⑸三叉形钢板 ⑹圆孔加压钢板 ⑺自动加压钢板和相应的螺钉头示意图 图4 加压器械 ⑴加压器 ⑵钻头导向器 ⑶活动板手 图5 钢板螺钉内固定术 ⑴用骨折固定器暂时保持骨折复位和钢板位置 ⑵测量骨外径,选择螺钉 图6 用加压器行加压钢板螺钉内固定术 ⑴解剖复位,拧入第一枚加压螺钉,置放钻头导向器钻孔 ⑵安装加压器,用扳手轻轻旋进,使折端纵向加压 ⑶利用导钻在钢板孔中心钻孔,在丝锥套引导下,用丝锥攻纹 ⑷拧入第2、3枚螺钉后,用扳手进一步加压

跟骨骨折固定手术

Coordinating Committee in Orthopaedics & 跟骨骨折固定術(Calcaneal Fracture Fixation) Traumatology Effective date: 19 February 2009Document no.: PILIC0003C version1.0 Version 1.0Page 1 of 1 跟骨骨折固定手術 簡介 跟骨是下肢足踝部最底層的一塊骨,它承受全身的壓力最大、但也是踝下關節重要的一部份,踝下關節對於行走凹凸不平的路最為重要。跟骨骨折是足部最常見的骨折之一。 手術過程 手術是把骨折復位,然後用螺釘、鋼板內固定,目的是保存關節、減少骨折移位後的後遺症,也可盡快恢復病人踝骨關節的活動能力。方法常是從足踝外側路入,復位後加內固定。如有骨塊嚴重缺損,可能需要植骨。 手術風險或併發症 一般風險 跟骨骨折手術跟其它骨科手術一樣,存在一般手術的風險和併發症:關乎痳醉的、自身的和傷口。例如肺炎、失血、中風、心臟病、感染、昏迷等等…足以危害身心及生命,並要作出相對治療。 與手術部位相關的風險 ?後遺症如骨折不癒合、骨折畸形癒合、復位不完美、關節活動不靈、踝下關節創傷性關節炎等。 ?其他如傷口問題、表皮神經線受傷、內固定器引致的痛症、鬆脫或外露等。這些都可能需要再行處理。 手術後跟進 ?一般手術後免除石膏,病人需要用拐扙走路,患肢不能著地約六周,但需要物理治療,活動踝關節尤為重要。如患者是勞工,職業康復訓練很 重要。 ?由於傷口的癒合可能複雜,痛症可能維持,須要耐心治療。 ?至於接骨內置物如鋼板,要因應個別情况作考慮拆除,如病人要求拆除,也必須在癒合後才考慮。 備註 可能發生的風險或併發症,不能盡錄。不可預計的併發症亦偶有發生,某類病人的風險程度亦為不同。如有查詢,請聯絡你的醫生。

非锁定钢板内固定与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对比

非锁定钢板内固定与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 效对比 摘要目的观察非锁定钢板内固定与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64例跟骨粉碎性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非锁定钢板内固定组和锁定钢板内固定组,每组32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愈合情况、复位情况、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的踝关节评分。 结果术后3个月复查拍片显示两组患者均骨性愈合。非锁定钢板内固定组中28例切口甲级愈合, 4例切口乙级愈合;骨折解剖复位良好28例,复位不良4例;锁定钢板内固定组中32例切口甲级愈合;解剖复位固定复位良好32例;锁定钢板内固定组切口甲级愈合率、骨折解剖复位率明显高于非锁定钢板内固定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病例骨折在愈合过程中未出现移位现象,无畸形愈合、感染、创伤性关节炎,也未出现排斥反应引起切口积液等现象。锁定钢板内固定组患者的满意率100.00%明显高于非锁定钢板内固定组的84.3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踝关节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锁定钢板内固定组患者的踝关节评分显著高于非锁定钢板内固定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内固定方法对于跟骨粉碎性骨折的治疗均有肯定的疗效,且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效果更好,更有利于术后的功能恢复。 关键词跟骨粉碎性骨折;切开复位;空心加压螺丝钉;临床疗效 根骨是足部骨中最大的一块跗骨,该部位的骨折占足部骨者的很大一部分。临床上常见的是跟骨粉碎性骨折,由于治疗相当的棘手,若处理不当,常遗留一些后遗症,严重影响患者的足踝功能[1]。目前常使用的手术治疗方法为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已经成为该病的潴留治疗方法[2],但关于普通钢板与锁定钢板内固定对疗效的影响相关研究较少。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本院近年来两种方法的内固定治疗情况,比较两种方法的临床疗效,为今后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本院骨科于2015年3月~2017年 3月诊治的64例跟骨粉碎性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非锁定钢板内固定组和锁定钢板内固定组,每组32例。非锁定钢板内固定组中男20例,女12例,年龄23~45岁,平均年龄32.8岁;按Sanders分型:Ⅱ型5例,Ⅲ

四肢骨折锁定钢板内固定手术技术

四肢骨折锁定钢板内固定手术技术(第2版)【张长青曾炳芳主编】 《四肢骨折锁定钢板内固定手术技术(第2版)》是一部专门介绍锁定内固定手术技术的学术专著,其第一版于2007年初出版发行,深受临床医生的欢迎。近年来,锁定接骨板已在国内骨科临床得到广泛的推广和使用。此次修订,对原来的内容进行了重新梳理,补充了一些典型的临床病例,并对锁定钢板内固定的常见并发症及其处理进行了探讨。全书共四章。第一章为总论,介绍了锁定内固定技术的发展史及生物力学原理,锁定钢板的种类、应用现状和应用要点,适应证和禁忌证,以及微创技术与锁定钢板的应用等。第二章为《四肢骨折锁定钢板内固定手术技术(第2版)》重点,详细介绍了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各类四肢骨折的手术技术,并配以大量典型、翔实的临床病例分析。第三章为锁定钢板的特殊应用,结合临床实际病例,介绍了编者应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技术在治疗特殊骨折及骨不连中的体会。第四章为新增部分,探讨了锁定钢板内固定技术的常见并发症及其处理。《四肢骨折锁定钢板内固定手术技术(第2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内容丰富,图文并茂,配以大量的典型临床病例,实用性强,适合骨科临床各级医生阅读。 (三)外固定架治疗 用外固定支架固定骨折,固定螺钉在远离骨折的部位经皮钻入骨干,同样不需要扰乱骨折处,符合微创的原则。手术操作简便,以及术后可调节性,是其主要优点。特别是在处理开放性骨折时,固定螺钉可以放置于远离创口的部位,为创面的修复和日后处理提供极大的方便,外固定支架因此成为治疗开放性骨折的首选固定方法。只是由于固定杆远离骨干,存在一定的力矩,加上固定螺钉的弹性,固定的稳固性存在问题,尤其是用于固定股骨干骨折时常常发生固定失效和骨折再移位,甚至导致骨连接迟缓或不连接。因此临床上多用于开放性骨折的早期处理作临时固定,待条件适宜再改作内固定;当然也可以用作非负重性长骨,如肱骨及桡骨远端骨折的最终治疗。不过也有人用钢缆接骨技术(cableosteosynthesis)来弥补外固定支架稳定性不足的缺陷,用于治疗长骨骨折不连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尽管对于关节内骨折和许多干骺端骨折,不可避免地需要切开复位,但越来越多的医生依然遵循微创的原则,采用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的方法,实现骨折的复位和固定,既最大限度地减少手术创伤对骨折片血液供应的破坏,又达到尽可能解剖复位满足肢体功能恢复的需要。不过,外固定支架的稳定性需要改善,固定螺钉裸露在体外,护理不当容易发生松动和钉道感染,这有赖于器械的改进和应用技术的完善,例如使用带有羟基磷灰石涂层的固定螺钉,有助于防止松动。现在临床使用的外固定支架有多种,除了经典的Ilizar.ov支架、OrthofiX单臂外固定支架外,还兼有两者的Hybrid支架等。它们各有千秋,但原则是一致的,既追求稳固又不失简便。临床上还有应用带关节的支架治疗关节内骨折和关节僵硬的报道,实现动与静的结合,在提供固定的同时允许适度的活动,在很多情况下发挥独特的治疗效果。 第一章总论 第一节锁定钢板内固定技术的发展历史 第二节锁定接骨板固定的生物力学原理与骨折愈合 第三节锁定接骨板的种类、应用现状和应用要点 第四节锁定接骨板内固定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第五节微创技术与锁定接骨板的应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