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这是我世尊深知凡夫的病,特地为凡夫巧开的方便。......凡夫之所以成为凡夫,没有别的原因,主要是因为背觉合尘,向外驰求吧了。

那为什么向外驰求呢?没有别的原因,主要是分别幻相、贪着幻相吧了。那为什么分别和贪着呢?没有别的原因,主要是错误地认为一切有为法是真实的吧了。因此之故,便愈迷愈深,不肯回头,永被轮转了。所以,如今在入门初步时,必须先教令我们深观一切有为法,把一切有为法看作如梦、如幻、如泡、如影、如露、如电,没有不是虚假的、一切皆空的,最终应是一无所得。如果有所得的话,所得的只有一苦味而已。而且,这一苦味是没有穷尽的,正是说也说不出。所谓“万般将不去,唯有业随身”便是。果能常常作如是观,并洞明皆空之理,方能不再受骗,而能死心蹋地回光返照。这是为什么要在观无为的真性之前,应先观有为的幻相的原由。这是必须应当了知的第一要义。

......在六喻中,梦喻是总,而幻、泡、影、露、电是别,但都是说明它如梦一样。根性好的人,一听到梦喻,便可以明了缘生之法,当体即空。但世尊又恐怕有人或者还不明了,因而又说了幻、泡等五喻。对于这五喻若明白了,便当可恍然,万事都同样归到一梦了。

所谓梦,也是缘生法之一。古语说:“日有所思,夜形诸梦”。这个所思的,就是他作梦的缘。但也有并没有所思而作梦的,如世俗所说的托兆,那个托兆也是他入梦的缘。所以说,梦是缘生之法。

有缘必定有因。那么,作梦的因是什么呢?是意识(也叫妄心)。如果没有这个因,缘也就无从相遇。所以说“至人无梦”。因为有道的人,他的妄心虽然或者还未曾断,但必定已能降伏,因而他的梦就少了。从此可知:一切都是唯心所造的。

可怜凡夫,在他做梦的时候,固然是妄心,即使当他所谓醒的时候,也全是妄心。所以,他的所谓醒,依然也是在梦中。为什么呢?因为他从来在迷中而未曾觉的缘故。如果他已经觉的话,决不致于只知道梦中的悲、欢、离、合,得、失、穷、通是假的,而又认为所谓醒时的悲、欢、离、合,得、失、穷、通倒是真的。须知醒时的心和梦时的心,既然都是妄的,不是真的,所以当醒时的种种境遇,或者是由于计划而成,或者是出于意料之外,其实,这同他入梦之缘,或者是由于日有所思,或者是由于神灵托兆,其理由是完全相同的。而转眼皆空,了无所得也毫无二样。岂不是醒时就是梦时吗?所以经警告我们说“如梦”!但凡夫却迷恋在梦中,计较分别,执着不舍。真正是“痴人说梦”,所以说:众生从来不觉。现在警告说如梦,正是唤醒我们很快地觉醒。

......一切有为法,都是依心为因,托事为缘,因缘会合所生的果吧了。除了因果之外,便一切乌有了。而称它是果的,却又成为因;说它是因吧,但又变成了果。这是从因果的本身而言,又是毫无定形,因此说:当体即空。

譬如做梦,在梦中所遇到的事相,不是象真有的那样吗?其实这个有却是非有。因此说:因缘生法,即假即空。所以,只要举出一梦

喻来,便已足够了彻一切了。但由于众生长久以来,一直在迷途之中,在平日也未尝不知世事如梦,但当一遇到顺逆境界现前时,却仍执迷不悟,放不下去了。还说道:过去的事,确实是象梦一样。倘若遇到顺逆境界现前,但又是清清楚楚地亲身受到,你说它不是实事,可以吗?因此,又要告知他说:你所遇到的顺逆种种境界,虽然历历身受,其实都如幻的啊!

“幻”,就是佛经所说的幻术。现在世间上就叫它戏。意思是说:你见过幻人、幻术吗?幻人能变出种种飞潜、动植物来,难道不煞象真的一样吗?

又如演戏那样,演员们粉墨登场时,有邪、正、贤、愚、悲、欢、得、失的剧情,演得多么神情活现!有时能使人看了发笑,也有时看了就会泪下。你不是也认为那是真的吗?

是不是因为那个戏演得无比悲喜,犹如自己亲受一样,因而才执以为是事实吗?

当知,我们人生在世,也如同演戏一样,一切所遭遇到的,无不都是妄识、业缘所变现的而已。人世间就是戏场,而一切众生就是这戏场中的各色演员。当戏场里锣鼓喧天,非常热闹的时候,其中有智慧的人,便已在警告自己,一转眼便下台了。这时,在这戏里所扮演的这个角色不过是由于业力所牵,必须了却一段缘法而已。岂可当真呢?

譬如唱戏,既然做了戏曲中的一名演员,其中必定有缩因才现出这果来。当然,他也不能不用心去唱、做,却误了所抱的目的。然而,

也决没有执着戏中所扮演的人物,而当作是自己的。今世来做这个人,不过是暂时充当这出戏的一个角色吧了。演员尚且能不执着他所扮演者当作自己,那么,我辈难道可以把暂充的角色,误认为是自己呢?应当知道:因果是难逃的,因果是可畏的。我辈既然暂充了这个角色,自然也就不能不用心去唱、做,以免误了所抱的目的。但是,切不可以只认名利为目的,必须认准自己本有的家宝为目的。

家宝是什么呢?家宝就是自性三宝。应当在了了觉悟之中,演这出假戏。既不可错了因果而牵累自性,更不可把假戏误认为是真的而昧失自性。所以,正当在笙歌嘹亮、大众注目的时候,便应自觉、自悟,认识到这一出幻戏,并非是我的本来面目,并发誓还我原来的面目。这样,在锣鼓收声、风流云散的时候,才不致于懊恼悲伤、手足无措。所以经告诫说:应作如幻观。

......世尊大慈,还恐怕众生执迷不醒,认为一切人事,说它如幻,确实不虚的。但是在抚念身世时,终觉得难以放下。因为在他的想法中,仅能领会到世事如幻,但对于偌大的世界和他宝贵的色身,还认为是真实有的,因而才放不下呢。所以,世尊又告诫说:“如泡、如影”。

如“泡”,是比喻世界。如影,是比喻色身。为什么?所谓泡,是由于水受到风的鼓动,激荡而成为泡。而世界,则是由于一切众生在性海中,起无明风,造这共业所结成的。所以用如泡来比喻世界。

“影”,那是由于日、月、灯、光所照它而现出来的影子。而色身则是由性光之所变现。所以用如影来比喻色身。

这个世界和这个色身,既然与泡、影同一缘生,可见色身和世界也与泡影同样是虚妄的了。怎可以把色身和世界迷误为真实呢?有关这一义理,在《楞严经》中讲得最为明确。

《楞严经》说:“认悟中迷,晦昧为空。空晦昧中,结暗为色。色杂妄想,想相为身”。这段经文是说:觉性圆照,大而无外,小而无内,本来是无所谓虚空、世界、色身。那全是由于众生的觉性受到障蔽,因而才使本来圆照的觉性成为晦昧。所谓晦昧是一种昏扰扰相,既然已经不悟,乃反而认为晦昧是虚空。所以经说:“晦昧为空”。那是由于他“认悟中迷”的缘故。

什么叫做认悟中迷呢?是说他自以为悟,其实依然是迷。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他把晦昧认为是虚空的缘故。虚空既然是晦昧,后来又纠结这晦暗者成为色。所以经说“空晦暗中,结暗为色。”

色是什么呢?色是指地、水、火、风四大。正是指世界及一切有情、无情的色相而言。先认为晦昧者是虚空,又认为晦暗结成者是世界,更认为色同妄想杂成者是那宝贵的身躯。所以经说:“色杂妄想,想相为身。”

经中首句的那个“认”字,一直贯通到底。“妄想”这二字,也是贯通前后的。为什么会误认呢?是由于有妄想的缘故。所谓妄想是识的别名,受、想、行是识的心所。因此,这里所说的妄想,就是指五蕴中的受、想、行、识四蕴。“想相”是身的相,也就是上文中的那个“色”字。想,就是妄想,一切众生的身,无非是五蕴所假合。所以经说:“色杂妄想,想相为身”,是说四大的色相是与受、想、行、

识的妄想,混合而成这个幻身的。

这段《楞严经》经文,很明白地开示:虚空、世界、色身,全是由于众生昏扰扰的妄想所变现的。妄想本来是不真实的,并在刹那地生灭。由妄想所变现的身、世,岂能是真实的吗?

人人都知道:水中的泡极其脆薄,是最容易坏灭的。却不知道这个世界也如同泡一样,切勿以为江山能千古长存。整个世界,虽然不能马上坏灭,但是,那陵谷山丘不时在起着桑田沧海的变化。足证一切事物,时时刻刻在成坏之中。这些现象,对上了年纪的人来说,他们是常常经验到的事情,原来不是什么理想之谈。

而且,《楞严经》又说:“空生大觉中,如海一沤发,有漏微尘国,皆依空所生,沤灭空本无,况复诸三有。”

有漏微尘国----有漏,说明它必定要坏。微尘,说明它极细极细。

三有----指三界。

这段经文是说:晦昧的虚空在大圆觉海中,象海上的一个泡那样。“沤”,就是泡的意思。而微尘国土,它更是依附在海泡上的东西。如果当泡坏灭时,晦昧的虚空尚且没有,何况是三界呢!一切学人都应常常观照这些义理。

所认为的虚空,尚且是晦昧的昏扰扰相,尚且是渺小得象泡一样,更何况是世界?何况这个色身?何足算哉?怎么可以遗弃包含虚空、囊括三界的真实圆明性海,而去认那一渺小脆薄、成坏无常的浮沤呢?

至于所谓影,看去似乎有,但细细考实一下,则也是没有的。我们的色身也是这样,虚妄地现出有,但细细考实一下,则也是没有的。

譬如镜中的人影,是因为对镜照了,才现出人影来的。而现出的人影,肥、瘦、长、短,一点儿也不差。我们的色身也是这样。由于心造出业来,随着所造的业而现出这个色身来,而这个现出来的色身,寿、夭、好、丑,因果难逃,也是一点儿不差的。

《如梦令》李清照赏析习题及答案

《如梦令》李清照赏析习题及答案 内容:【原诗】【翻译】【作者】【主题思想】【赏析】 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 【原词】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译文】 时常记起溪边亭中游玩至日色已暮,沉迷在优美的景色中忘记了回家的路。尽了酒宴兴致才乘舟返回,不小心进入藕花深处。怎么才能出去呢?怎么才能出去呢?划船声惊起了一群鸥鹭。 【作者】 李清照,南宋女词人,婉约派代表。号易安居士,济南人。所以后人又称她为李易安,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代表作品有《漱玉词》等。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早年生活优越,和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主旨】 这首词形象生动逼真,语言自然优美,表达了作者内心世界的深美和高雅的生活情趣。显现出一位活泼率真、热爱生活的女词人形象。 【名句赏析】 这首小令是词人李清照的早期作品,一共六句话,却似一幅图。内容曲折而含蓄,语言深美而自然,笔调跌宕而有致。 写景:“雨疏风骤”,雨小而风急;写人:“浓睡”、“残酒”,睡得香甜而残醉未醒;写花:“绿肥红瘦”,绿代指叶,红代指花,暮春时节,叶儿茂盛了,花儿稀少了;如此精心刻意地选择对立统一的形象和词语,相彰并比地渲染和形容,给读者更加鲜明醒豁的印象.其中尤以“绿肥红瘦”一语最为清新、色泽浓艳,形象逼真,从来没有为人道过.甚至在用韵上,依律上、去可以互押,但作者哪怕在这方面也用心做到上去递换使用,象∶“骤”、“酒”、“旧”、“否”、“瘦”,抑扬相间,跌宕

入耳。 再看词中的问答。“卷帘人”指正在卷帘的侍女。“试问卷帘人”,引出女主人公与侍女的一番对话.“却道海棠依旧”,是答语,问语省去,从答语中可知问的是:“经过一夜风雨的海棠究竟怎么样了?”问答显然不相称,问得多悄,答得淡漠,因答语的漫不经心,逼出一句更加多情的“知否?知否”来.《如梦令》小词,安顿两个叠句短语最难,然而这里的“知否?知否”,口气宛然,浑成天巧,非圣于词者不能到此。女主人公出于对花的关心,问得那么认真:出于惜花的心情,驳得那么恳切。 结句“应是绿肥红瘦”,是她脑中浮现的景象和感受,“绿肥红瘦”四个字,无限凄婉,却又妙在含蓄,蕴积了她对春光一瞬和好花不常的无限惋惜心情;体现了女词人的纯净心灵和高雅情趣。 【习题】 一、理解性默写: 1、李清照的《如梦令》:追忆郊游地点、时间及由于景色迷人而忘了归路的诗句是: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2、翠绿的荷花和旭日中,嫣红的荷花,给人以凉爽幽静,清香扑鼻的感觉,诗人杨万里赞其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而词人李清照却在《如梦令》中嗟叹: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3、写回舟迷路的句子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二、选择题: 1、对《如梦令》一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B ) A.这首词表现了词人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欢畅心情和清雅逸趣。 B.“沉醉”表明因尽兴畅饮而大醉,也包含了词人为初秋溪边美景沉醉之意。 C.“惊起”句让我们联想到当时鸥鹭受惊纷飞,主人公心惊酒醒,倍感舒畅的情景。 D.朗读时,第一句节奏可划分为“常记\溪亭\日暮”。 【解析】B 被美景陶醉,非畅饮而大醉。 2、下列对李清照《如梦令》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高效液相色谱法习题

第12章高效液相色谱法习题 (一)选择题 单选题 1. 在高效液相色谱中影响柱效的主要因素是( ) A 涡流扩散 B 分子扩散 C 传质阻力 D 输液压力 2. 在高效液相色谱中,提高柱效能的有效途径是( ) A 提高流动相流速 B 采用小颗粒固定相 C 提高柱温 D 采用更灵敏的检测器 3. 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分离效果比经典液相色谱法高,主要原因是( ) A 流动相种类多 B 操作仪器化 C 采用高效固定相 D 采用高灵敏检测器 4. 在高效液相色谱中,通用型检测器是( ) A 紫外检测器 B 荧光检测器 C 示差折光检测器 D 电导检测器 5. HPLC与GC的比较,可忽略纵向扩散项,这主要是因为( ) A 柱前压力高 B 流速比GC的快 C 流动相黏度较小 D 柱温低 6.液相色谱定量分析时,要求混合物中每一个组分都出峰的是( ) A 外标标准曲线法 B 内标法 C 面积归一化法 D 外标法 7.下述四种方法中最适宜分离异构体的是是( ) A 吸附色谱 B 反离子对色谱 C 亲和色谱 D 空间排阻色谱 8.在液相色谱中,梯度洗脱适用于分离( ) A 异构体 B 沸点相近,官能团相同的化合物 C 沸点相差大的试样 D 极性变化范围宽的试样 9.在HPLC中,范氏方程中对柱效影响可以忽略不计的因素是( ) A 涡流扩散 B 纵向扩散 C 固定相传质阻力 D 流动相传质阻力 10.当用硅胶为基质的填料作固定相时,流动相的pH范围应为( ) A 在中性区域 B 5一8 C 1一14 D 2一8

11.高效液相色谱法中,常用的流动相有水、乙腈、甲醇、正己烷,其极性大小顺序为( ) A 乙腈>水>甲醇>正己烷 B 乙腈>甲醇 >水>正己烷

李清照(如梦令二首)赏析

如梦令【宋】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作者介绍】 李清照(1084年~1151年),号易安居士,宋代历城(今山东省济南市)人。父李格非是当时著名学者。丈夫赵明诚历任地方官职,对金石学很有研究。她早年生活在一个学术、文艺气氛都非常浓厚的家庭里,过着优闲平静的生活。南渡以后不久,丈夫死去,颠沛流离,境遇孤苦。她是南宋有名的女作家,诗词散文都有成就。所作词,前期以抒发对爱情的要求和对自然的热爱为主,写得曲折、含蓄,韵味深长,形象鲜明;南渡后在词中蕴含着沉痛的家国兴衰之惑,通过个人遭遇反映时代和社会的动乱,现实意义较强。她是词中婉约派的大家,擅长白描手法。论词注重协律,崇尚典重、情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所作诗风格豪迈,爱国热情

极强,但流传不多。所著《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辑有《漱玉词》,今人辑有《李清照集》。 【简析】 本篇是李清照早期的词作之一。词中充分体现出作者对大自然、对春天的热爱。这是一首小令,内容也很简单。它写的是春夜里大自然经历了一场风吹雨打,词人预感到庭园中的花木必然是绿叶繁茂,花事凋零了。因此,翌日清晨她急切地向“卷帘人”询问室外的变化,粗心的“卷帘人”却答之以“海棠依旧”。对此,词人禁不住连用两个“知否”与一个“应是”来纠正其观察的粗疏与回答的错误。“绿肥红瘦”一句,形象地反映出作者对春天将逝的惋惜之情。 词的写法别致,侧重于从听觉方面来塑造形象并构成意境。作者不是平铺直叙地去描写百花凋残的暮春景象,而是立足清晨醒后,从“昨夜”写起,通过“雨疏风骤”,从听觉上展开联想,然后转化为视觉形象:“绿肥红瘦”。值得指出的是,这“绿肥红瘦”四字只不过是作者内心虚拟想象之词,它还有一个向客观现实转化的过程。正因为这首词有一个从听觉到视觉,有一个从内心到客观现实的转化过程,所以才能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便于进行艺术的再创造。这首词之所以耐人咀嚼,其原因也正在这里。

第二章电化学分析法概论

第二章电化学分析法概论 教师:李国清 一. 教学目的: ⑴掌握电化学电池的结构和表示方法 ⑵了解电极电位、液体接界电位、电极极化的形成过程 ⑶了解电极的作用及分类 二. 教学重点: ⑴掌握电池的表示方法 ⑵了解电极的极化和电极的分类 三.教学难点: 电池的表示方法、电极的分类 四.教具:多媒体计算机。 五.教学方法:讲授、演示、提问、讨论。 六.教学过程: §1. 电化学分析的定义及特点: 一、电化学分析: 根据物质在溶液中的电化学性质及其变化来进行分析的方法称电化学分析。它是以溶液电导、电位、电流和电量等电化学参数与被测物质含量之间的关系作为计量基础。 二、电化学分析法优点: 1、准确度高 精密的库仑滴定分析法,不需要标准物质做比较,仅参考法拉第常数,误差为0.0001% 2、灵敏度高; 一般可测到10-4 ~ 10-8 mol/L,伏安分析法可测到10-10 ~ 10-12 mol/L 3、选择性好 可通过控制化学电池的某些条件,大大提高测定的选择性 4、分析速度快; 5、测定范围宽:电导、电位、电解分析法可测定常量组分,而极谱和伏安分析法可以测定痕量组分 6、仪器设备简单

§2. 电化学分析方法分类 电化学分析方法主要有下面几类: 1.电导分析法 2.电位分析法 3.电解分析法 4.库仑分析法 5.极谱法和伏安法 1.电导分析法 (1)电导滴定法:通过电导的突变来确定滴定终点,然后计算被测物质的含量。(2)直接电导法:直接测定溶液的电导值而测出被测物质的浓度。 2.电位分析法 电位分析法:用一指示电极和一参比电极与试液组成电化学电池,在零电流条件下测定电池的电动势,依此进行分析的方法。包括:⑴直接电位法⑵电位滴定法3.电解分析法 电解分析法:应用外加电源电解试液,电解后称量在电极上析出的金属的质量,依此进行分析的方法。也称电重量法。 4. 库仑分析法 库仑分析法:应用外加电源电解试液,根据电解过程中所消耗的电量来进行分析的方法。分为: ⑴控制电位库仑分析法:直接根据被测物质在电解过程中所消耗的电量来求含量。 ⑵库仑滴定法:用恒电流在100%的电流效率下进行电解,使电解过程中产生一种物质,该物质与被测物进行定量的化学反应,反应的化学计量点可用指示剂或电化学方法来指示,根据电解电流和电解消耗的时间按法拉第电解定律计算分析物的量。 5.极谱法和伏安法 两者都是以电解过程中所得的电流—电压曲线为基础来进行分析的方法。 ⑴极谱法:使用滴汞电极或其它表面能够周期性更新的液体电极,称为极谱法。 ⑵伏安法:使用表面静止的液体或固体电极,称为伏 安法。

选修4第四章《电化学基础》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常芸)

选修4 第四章《电化学基础》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荔湾区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常芸 一、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 (1)本章是高中化学基本理论知识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学生所学高中知识的难点之一。有关电化学知识考点是高考考查的必考点、热点。 (2)本章在必修2教材“化学能与电能” 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宽和加深,同时,在学习了前面溶液中离子平衡知识已经为学生建立了微观、动态、相互作用的认识深度,并且建立了分析反应体系中微粒及运动情况的认识思路,因此电化学是对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等知识进行深化和应用。 (3)本章知识在了解和掌握了原电池、电解池工作原理的基础上,通过对碱性锌锰干电池(一次电池)、铅蓄电池(二次电池)、燃料电池、电镀、金属精炼的分析,体会电化学知识与生产、生活、国防等工业的密切联系以及对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重要作用。其中涉及的“化学能与电能的相互转化”是选修4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学习的延续。 (4)通过对金属腐蚀和防护原理和实验的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应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 2、知识结构 本章的知识结构为:

二.课程标准、考试说明对本章的要求 三、课时分配建议 第一节原电池(含原电池的设计)1课时 第二节化学电源 【一、二次电池、燃料电池】1课时 第三节电解池2课时 第四节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2课时 复习2课时 测验、评讲2课时 合共10课时。 四、各节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在氧化还原的知识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原电池、电解池的反应原理与它们的装置。能够根据电极材料、氧化还原反应原理写出电极反应式。 ②了解原电池、电解池的工作原理在实际的一些应用。 ③了解金属腐蚀的原理与种类,认识金属腐蚀的危害,知道防止金属腐蚀的方法。(2)过程与方法: ①在运用氧化还原反应原理来分析原电池、电解池及各类化学电源工作原理的过

如梦令李清照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年级上】

如梦令李清照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年级上】 班级:姓名: 习题:【理解性默写】【选择题】【赏析简答题】【参考答案】 《如梦令》李清照 【习题】 一、理解性默写: 1、李清照的《如梦令》:追忆郊游地点、时间及由于景色迷人而忘了归路的诗句是: 2、翠绿的荷花和旭日中,嫣红的荷花,给人以凉爽幽静,清香扑鼻的感觉,诗人杨万里赞其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而词人李清照却在《如梦令》中嗟叹: 3、写回舟迷路的句子是: 二、选择题: 1.对《如梦令》一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词表现了词人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欢畅心情和清雅逸趣。 B.“沉醉”表明因尽兴畅饮而大醉,也包含了词人为初秋溪边美景沉醉之意。 C.“惊起”句让我们联想到当时鸥鹭受惊纷飞,主人公心惊酒醒,倍感舒畅的情景。 D.朗读时,第一句节奏可划分为“常记\溪亭\日暮”。 三、赏析简答题: 1、试赏析“惊起一滩鸥鹭”中“惊”字的妙处。

【答案解析】 一、理解性默写: 1、李清照的《如梦令》:追忆郊游地点、时间及由于景色迷人而忘了归路的诗句是: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2、翠绿的荷花和旭日中,嫣红的荷花,给人以凉爽幽静,清香扑鼻的感觉,诗人杨万里赞其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而词人李清照却在《如梦令》中嗟叹: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3、写回舟迷路的句子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二、选择题: 1.对《如梦令》一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B ) A.这首词表现了词人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欢畅心情和清雅逸趣。 B.“沉醉”表明因尽兴畅饮而大醉,也包含了词人为初秋溪边美景沉醉之意。 C.“惊起”句让我们联想到当时鸥鹭受惊纷飞,主人公心惊酒醒,倍感舒畅的情景。 D.朗读时,第一句节奏可划分为“常记\溪亭\日暮”。 【解析】B 被美景陶醉,非畅饮而大醉。 三、赏析简答题: 1、试赏析“惊起一滩鸥鹭”中“惊”字的妙处。 答:“惊”字既暗写出了船行之快,又生动地写出停栖在小洲上的鸥鹭被吓得惊慌失措的情态。

第四章电化学与电位分析法

第四章 电化学与电位分析法 一、简答题 1.化学电池由哪几部分组成?如何表达电池的图示式?电池的图示式有那些规定? 2.电池的阳极和阴极,正极和负极是怎样定义的?阳极就是正极,阴极就是负极的说法对吗?为什么? 3.电池中"盐桥"的作用是什么?盐桥中的电解质溶液应有什么要求? 4.电极电位及电池电动势的表示式如何表示?应注意什么问题?何谓式量电位?如何表示? 5.电极有几种类型?各种类型电极的电极电位如何表示? 6.何谓指示电极、工作电极、参比电极和辅助电极? 7.何谓电极的极化?产生电极极化的原因有哪些?极化过电位如何表示? 8.写出下列电池的半电池反应和电池反应,计算电动势。这些电池是原电池还是电解池?极性为何?(设T 为25℃,活度系数均为1) (1)Pt│Cr 3+(1.0×10-4mol·L -1),Cr 2+(0.10mol·L -1)‖Pb 2+(8.0× 10-2mol·L -1)│Pb 已知: 322//E 0.41,E 0.126Cr Cr Pb Pb V V θθ+++=-=- 已知: 2332//E 1.00,E 0.77VO VO Fe Fe V V θθ++++== (3)Pt,H 2(20265Pa)│HCl (0.100mol·L -1)‖HClO 4(0.100mol·L -1 )│Cl 2(50663Pa),Pt 已知: 22//E 0.0,E 1.359H H Cl Cl V V θθ +-== (4)Bi│BiO +(8.0×10-2mol·L -1),H +(1.00×10-2mol·L -1)‖I-(0.100mol·L -1),AgI(饱和)│Ag 已知: 17,//E 0.32,E 0.799,8.310sp AgI BiO Bi Ag Ag V V K θθ++-===? 9. 电位分析法的理论基础是什么?它可以分成哪两类分析方法?它们各有何特点? 10.以氟离子选择性电极为例,画出离子选择电极的基本结构图,并指出各部分的名称。 11.写出离子选择电极膜电位和电极电位的能斯特方程式。 ⑵

(上册)部编版八年级语文李清照《如梦令》赏析

李清照《如梦令》赏析 《如梦令》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写的是词人一次郊游归途中匆忙间“误入藕花深处”的事。稍加品味,词人心中的无比喜悦可以悟得。去野外风景绝妙处“溪亭”游玩应该欢快,因为欢快就喝过头了酒,因为醉酒后沉沉睡去在太阳快落山时醒来才匆忙驾船回家;这喝酒是助兴,喝醉酒是爽朗尽兴。“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表明临出荷花荡还赏看到了满滩鸥鹭从荡中齐飞出的壮观场面;即惟其晚归才见到了这平时难得见到的美妙画面,心情定然转生愉快。归结起来,青年时期李清照的生活由自己意愿而定,大抵以美满尽兴为终极追求目标,人生潇洒,情趣率真。 词中只是写到“满心欢乐”吗?笔者认为,“惊险刺激”在文本中也多有交待。一个青年女子郊游到“日暮”,路途行走就有不便,此一险;因为“沉醉”于酒恰才醒来,头脑昏昏沉沉,又加上天已擦黑,辨不清方向,此二险;荷花荡水域到处荷到处花,本想撑船回家却终于“误入藕花深处”离开家里反而更远,此三险;天黑心慌,手忙脚乱,“惊起一滩鸥鹭”的同时也极有可能就惊吓了自己,此四险……而所有这些,倘凑巧造成自己醉眼心慌、手忙脚乱而哐铛入水,则是天大的惊险。以致于如今追忆起来,仍然心悸而魄动;这从词的开头“常记”一词可以体会出来。

或者说,“满滩鸥鹭”惊飞正是词人意乱神散情形的映衬,以景衬情,写照真实。 要说词中要“喜悦”有“喜悦”,要“惊险”有“惊险”。而这个“喜悦”有“喜悦”本身的“喜悦”,也有“惊险”中孕育的“喜悦”;同样的道理,“惊险”本身固然“惊险”,就是没在“误入”之前已是包孕了“惊险”。即“喜悦”、“惊险”不是割裂开来而是相互关联又相互交融的。 让我们再来总观该词,词语“常记”表达的信息是什么呢?第一,词人仍然是在青年时写作该小令;第二,词人是在很多年后的中老年时期写作了该词。如果属于第一种情况,无非是写郊游的开心快乐以及归程的惊险刺激;倘是第二种情况,那么第一种情况包容的含义理所当然地应该具有,似乎还应该包括“青年时欢乐是欢乐,惊险刺激也仍然是欢乐”,因为中老年的李清照饱受战乱和丧夫之苦,心情自然是极度凄凉,人也就衰弱;故即使想率性有所作为也提不起精神来,去冒险掠奇寻赏新鲜味就更没有胆量了。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常记”坐实而落在中老年李清照的脑瓜和视野中似乎更为觉得合理些。即一旦上述第二种情况的设想果真成立,该曲词作所包藏的意蕴就有了三层:①欢乐;②惊险;③凄切。 要说明的是以“凄切”来烛照该词,不但不会大杀“欢乐”的风景,而且还会使“欢乐”更显得可贵无比。也即以“欢乐”去写“凄凉”,李清照南渡后的“凄凉”几至极点。正因为“欢乐”不再,“凄凉”就满心满怀。常常追忆“欢乐”,只能惹动“凄凉”更转为“凄惨”。 李清照《如梦令》小词既欢乐开心,又惊险刺激,还凄切悲惨。

如梦令李清照精全阅读

如梦令综合练习李清照 一、选择题 1.下列对《如梦令》的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从内容上说,“常记”一词表现出作者非常怀念当初的美好生活,流露出作者对大自然的向往与赞美。 B.“沉醉”二字流露了作者心底的欢愉,“不知归路”也曲折传达出作者流连忘返的情致,这是一次给作者留下了深刻印象的十分愉快的游赏。 C.一连两个“争渡”,表达了主人公急于从迷途中找寻出路的焦灼心情,曲折地反映了词人内心的忧愁。 D.本词反映了词人早年无忧无虑的生活,表达了词人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感情。 【答案】C.“曲折地反映了词人内心的忧愁。”有误。一连两个“争渡”,表达了主人公急于从迷途中找寻出路的焦灼心情。“争渡,争渡”的重叠,这本是词牌的要求,但在这里却显得妙合自然,形象地刻画了主人公奋争之状,欢快之情,同时使词的音节变得顿挫有力。桨声、笑语声、惊起鸥鹭的拍翅声和群鸣声互相交织,组成一个优美欢畅的意境,展示了作者青年时代的性格和生活。故选C。 二、诗歌鉴赏 阅读《渔家傲》和《如梦令》,完成下列小题。 1.结合诗歌内容和链接评价,应填写在①②两处的一项是() (链接评价)梁启超在评价李清照的①这首词时说:“此绝似苏辛派,不类《漱玉集》中语”。其中,“苏辛”指的是豪放派词人②和辛弃疾。 A.①《如梦令》②苏辙B.①《渔家傲》②苏轼 C.①《如梦令》②苏轼D.①《渔家傲》②苏辙 2.在《渔家傲》和《如梦令》两首词中李清照都提到了“日暮”。请结合两首词的内容分析,同样的“日暮”下,作者的心情有何不同。 《如梦令》中“日暮”写的是作者沉醉于游玩后,不觉天黑时的惊讶和着急。这里的“日暮”指的是太阳落山,并无伤感之情,反而有种又令人流连忘返的美好之感。而《渔家傲》中的“日暮”和“路长”在一起,给人一种难以摆脱的困境之感。表现了作者不满现实的孤独与苦闷。 1.B 2.试题分析:《渔家傲》一词写梦中海天相接的景象及与天帝的问答,作者把真实的生活感受融入梦境,以浪漫主义的艺术构思,梦游的方式,奇妙的设想,倾述隐衷,寄托情

李清照《如梦令》(语文版九年级必修教学设计)

李清照《如梦令》(语文版九年级必修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大家会不会唱《童年》这首歌?(会!) 我们请一位同学起来为大家唱一唱这首歌,好不好?(指 名学生唱歌) 唱得非常好!这首歌好听吗?(好听!) 对!这首歌非常的动听,多年来,它不知道打动过多少人的心。特别是那朴实优美的歌词,让人回忆起无忧无虑的童年,给人以无限的遐思,所以有人说“旋律是美感的延伸,歌词却是情感的载体。”现代是这样,在古代就更是这样。这节课,我们就来看看古人是怎样用歌词来表达情感的。 二、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许多词,知道了(1)词是诗 的别体,是唐代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到了宋代,经过长期不断的发展,进入了全盛时期。词又称曲子词、长短句、诗余,是配合宴乐乐曲而填写的歌诗,词牌是词的调子的名称,不同的词牌在总句数、句数,每句的字数、平仄上都有规定。 (2)词的特点: 1、每首词都有一个表示音乐性的词调(词牌)。一般 说,词调并不是词的题目,仅只能把它当作词谱看待。到了宋

代,有些词人为了表明词意,常在词调下面另加题目,或者还写上一段小序。 2、词一般都分两段(叫做上下片或上下阕),不分段或分段较多的是极少数。 ( 词有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的分别。词不分段称为“单调”,分段称为“双调”“三叠”“四蝶”。又叫“片”或者“阕”。“片”即“遍”,指乐曲奏过一遍。“阕”原是乐终的意思。单调的词往往就是一首小令。它很象一首诗,只不过是长短句罢了。)除了小令外,词还有其他两类:;⑵中调;⑶长调。有人认为:五十八字以内为小令,五十九至九十字为中调,九十一字以外为长调。这种分法虽然未免太绝对了,但是,大概的情况还是这样的。 (3) 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 (4) 在了解了有关词的一些基本内容之后,我们学了就用,试着用初学的知识来看一看《如梦令》这首词的词牌名是什么?它属于词中的哪一类呢? (由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词牌名如梦令,属于小令,因为它只有33个字) 一.作者简介: 同学们:风格分类:词基本分为:婉约派、豪放派两大类。

仪器分析作业参考答案

第二章 电化学分析法 6.计算[OH –] = 0.05 mol/L ,p(O2)=1.0×103 Pa 时,氧电极的电极电势,已知O2 +2H2O+4e= 4OH –,φθ=0.40 V 。 解:根据能斯特方程 ()ln (Re )RT a Ox nF a d θ??=+ 代入数据计算得?=0.438V 7. 试从有关电对的电极电势,如?θ(Sn2+/Sn )、?θ(Sn4+/Sn2+)及?θ(O2/H2O ),说明为什么常在SnCl2溶液加入少量纯锡粒以防止Sn2+被空气中的氧所氧化? 答:?θ值较大的电对中的氧化态物质能和?θ值较小的电对中的还原态物质反应。所以在SnCl2溶液加入少量纯锡粒以防止Sn2+被空气中的氧所氧化\ 11. 下述电池中溶液,pH = 9.18时,测得电动势为0.418 V ,若换一个未知溶液,测得电动势为0.312 V ,计算未知溶液的pH 值 玻璃电极 ) (H x s a a 或+饱和甘汞电极 答:根据pH 的实用定义公 式: F /RT .E E 3032s x pHs pHx -+ =, 代入数据得PH=7.39 12. 将ClO4-离子选择性电极插入50.00 mL 某高氯酸盐待测溶液,与饱和甘汞电极(为负极)组成电池,测得电动势为358.7 mV ;加入 1.00 mL 、0.0500 mol /L NaClO4标准溶液后,电动势变成346.1 mV 。求待测溶液中ClO4-浓度。 答:根据 /0.059(101)s s x n E x c V c V ±?= -,代入数据 Cx=1.50?10-3mol/L 第五章 气相色谱分析法 6.当下述参数改变时: (1)增大分配比,(2) 流动相速度增加, (3)减小相比, (4) 提高柱温,是否会使色谱峰变窄?为什么? 答:(1)保留时间延长,峰形变宽; (2)保留时间缩短,峰形变窄; (3)保留时间延长,峰形变宽; (4)保留时间缩短,峰形变窄。 11. 分析某种试样时,两个组分的相对保留值r21=1.11, 柱的有效塔板高度H=1mm ,需要多长的色谱柱才能完全分离? 解:根据公式 21212121 11(()r r R r r --= 得L=3.67 m

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法测定阿奇霉素及相关组分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P TCA(PA R T B:CH EM.ANAL.)2009年 第45卷6工作简报 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法测定 阿奇霉素及相关组分 余剑英1,饶均明1,陈本美2,刘劭刚2,邓富良23 (1.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长沙410008; 2.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分析测试中心,长沙410078) 摘 要:提出了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法同时测定阿奇霉素颗粒中阿奇霉素(A ZMC)及相关组分(即脱糖氧胺阿奇霉素、阿奇霉素A及N2去甲基阿奇霉素)含量的方法。采用Thermo C18柱(150mm×4.6mm,5μm)作固定相分离上述4组分。以20mmol?L-1磷酸二氢钾(用1mol?L-1氢氧化钾溶液调p H为7.37)2甲醇(47+53)为流动相,流量为1.0mL?min-1,电化学检测电位为1.05V,柱温为35℃。阿奇霉素及相关组分的峰面积值与相应浓度之间的线性范围依次为 37.06~593.00,2.63~84.00,9.20~294.50,6.69~107.00mg?L-1,检出限(3S/N)分别为 9.28,1.32,4.60,3.35mg?L-1。用标准加入法作回收试验,测得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9%, 100.6%,99.9%,99.8%。 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阿奇霉素;相关组分 中图分类号:O657.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24020(2009)0620636203 HPLC Determination of Azithromycin and R elated Components with Electrochemical Detection Y U Jian2ying1,RAO Jun2ming1,CHEN B en2mei2,L IU Shao2gang2,DENG Fu2liang23 (1.X iangy a Hos pital,Cent ral S outh Universit y,Changsha410008,China; 2.A nal y tical and Testi ng Center,X iangy a Medical College,Cent ral S outh Universit y,Changsha410078,China) Abstract:Azithromycin(AZMC)and related components[i.e.,desosaminylazithromycin(DSMAZMC), azaerythromycin A(AZEMC2A)and N2demethylazithromycin(N2DMAZMC)]in AZMC granules were determined simultaneously by HPL C with electrochemical detection(EC detection).The Thermo C18column(150mm× 4.6mm,5μm)was used as the stationary phase for separation of the components with column temperature at 35℃.A mixture of20mmol?L-1KH2PO4solution(pre2adjusted to p H7.37with1mmol?L-1KO H solution) and methanol(mixed in the ratio of47to53by volume)was used as the mobile phase with flow2rate of1.0mL?min-1.The EC detection was made at the potential of1.05V.Linear relationship s between values of peak area and concentrations of the4components were obtained in the ranges of37.06-593.0mg?L-1(for AZMC),2.63- 84.00mg?L-1(for DSMAZMC),9.20-294.5mg?L-1(for AZEMC2A)and6.69-107.0mg?L-1(for N2 DMAZMC).Detection limits(3S/N)found for the4components were9.28,1.32, 4.60, 3.35mg?L-1, respectively.Tests for recovery were made by standard addition method,and values of average recovery obtained were99.9%,100.6%,99.9%and99.8%respectively. K eyw ords:HPL C;Electrochemical detection;Azithromycin;Related components 收稿日期:2009202205 作者简介:余剑英(1965-),女,湖南长沙人,主管技师,主要研 究方向为临床生化及免疫学。 3联系人 阿奇霉素为氮杂内酯类新型抗生素,其作用机理是通过与敏感微生物的50S核糖体的亚单位结合,从而抑制依赖于蛋白质的合成,具有广谱抗菌作用,且副作用小等优点,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中 ? 6 3 6 ?

电化学分析法(最全)汇总

电化学分析法 [日期:2011-06-24] 来源:作者:[字体:大中小] 电化学分析法(electroanalytical chemistry)是根据电化学原理和物质在溶液中的电化学性质及其变化而建立起来的一类分析方法。这类方法都是将试样溶液以适当的形式作为化学电池的一部分,根据被测组分的电化学性质,通过测量某种电参量来求得分析结果的。 电化学分析法可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类型是最为主要的一种类型,是利用试样溶液的浓度在某一特定的实验条件下与化学电池中某种电参量的关系来进行定量分析的,这些电参量包括电极电势、电流、电阻、电导、电容以及电量等;第二种类型是通过测定化学电池中某种电参量的突变作为滴定分析的终点指示,所以又称为电容量分析法,如电位滴定法、电导滴定法等;第三种类型是将试样溶液中某个待测组分转入第二相,然后用重量法测定其质量,称为电重量分析法,实际上也就是电解分析法。 电化学分析法与其他分析方法相比,所需仪器简单,有很高的灵敏度和准确度,分析速度快,特别是测定过程的电信号,易与计算机联用,可实现自动化或连续分析。目前,电化学分析方法已成为生产和科研中广泛应用的一种分析手段。 第一节电势分析法 电势分析法是一种电化学分析方法,它是利用测定原电池的电动势(即用电势计测定两电极间的电势差),以求得物质含量的分析方法。电势分析法又可分为直接电势法(potentiometric analysis)和电势滴定法(potentiometric titration)。 直接电势法是根据测量原电池的电动势,直接求出被测物质的浓度。应用最多的是测定溶液的pH。近些年来,由于离子选择性电极的迅速发展,各种类型的离子选择性电极相继出现,应用它作为指示电极进行电势分析,具有简便、快速和灵敏的特点,特别是它能适用于其它方法难以测定的离子。因此,直接电势法在土壤、食品、水质、环保等方面均得到广泛的应用。 电势滴定法是利用电极电势的变化来指示滴定终点的分析方法。电势滴定法确定的滴定终点比指示剂确定的滴定终点更为准确,但操作相对麻烦,并且需要仪器,所以电势滴定法一般适用于缺乏合适的指示剂,或者待测液混浊、有色,不能用指示剂指示滴定终点的滴定分析。 基本原理 在电势分析法中,构成原电池的两个电极,其中一个电极的电极电势能够指示被测离子活度(或浓度)的变化,称为指示电极;而另一个电极的电极电势不受试液组成变化的影响,具有恒定的数值,称为参比电极。将指示电极和参比电极共同浸入试液中构成一个原电池,通过测量原电池的电动势,即可求得被测离子的活度(或浓度)。 例如某种金属M与其金属离子Mn+组成的指示电极Mn+/M,根据能斯特公式,其电极电势可表示为:

《如梦令》李清照阅读试题(附答案)

《如梦令》李清照阅读试题(附答案) 《如梦令》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诲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诗歌解读 这是南宋女词人李清照的一首惊世之作。闺中女主人憧憬着美好的生活,关切着美好的事物,无忧无虑,敏感多情。我们从《如梦令》中是否能得到如上印象?“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这是一种无忧无虑的生活,诗中的主人虽是一夜的浓睡,也没消尽昨晚尽情饮酒的醉意。然而她却有所关切,想到“昨夜雨疏风骤”,“试问卷帘人”,小院里的海棠怎样了?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这时她根据季节、根据经过一夜的“雨疏风骤”,根据自己的观察和经验,急切的更正:“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请看,女主人是多么关切她周围美好的事物。 词的遣词造句又把女主人活泼好逗。情趣雅致性格的另一面表现了出来。“试问卷帘人”,其实是明知故问,她要逗逗身边这个憨而粗疏的小丫头,果然灵验,小丫头不经意地回答“海棠依旧”。这一下,女主人乐了!你知道不知道?你知道不知道?应该是叶子更绿了,花儿却残了。二字叠句“知否”把女主人的活泼多情表现了出来。“绿肥红瘦”用了借代和拟人,创造性地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暮春风雨后花叶的神采。仅此四字,表现了女主人不同凡响的文雅情深,为文坛之绝无仅有。

练习 1、“绿肥红瘦”中,“绿”、“红”分别代替叶和花,“肥”和“瘦”分别形容__叶的茂盛_ 和__花的凋零。 2、作者采用委婉含蓄手法,表达了对春花的留恋和惜别的一种伤感情绪_。 3.词中“绿肥红瘦”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 A ) A.叶茂花残 B.红花绿叶相映衬   C.红花绿叶很艳丽 D.绿叶红花茂盛 4.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D ) A.“浓睡不消残酒”表明作者一夜未眠,但仍然酒意未消。 B.“知否?知否?”是“卷帘人”在追问。 C.这首词押韵的字是“人”和“旧”。 D.这首词在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的惜春伤感情绪。运用了寓情于景(或借景抒情、间接抒情)的方法抒发了作者的伤春之情。 5、对李清照《如梦令》一词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D ) A.“不消”表面是指酒意未消,实际指的是消不尽的伤感和烦闷情绪。 B.“绿肥红瘦”中,“绿”“红”分别代替叶和花,“肥”“瘦”分别形容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C.这首词从一般叙述,转入到一问一答,然后是设问和慨叹,层层拓展、深入。 D.作者采用直抒胸臆的手法,表达对春光留恋和惜别的一种伤感

中考古诗词如梦令5分钟理解背诵小测

部编版八上中考古诗词 5分钟《如梦令》理解背诵小测及答案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李清照) 1、《如梦令》中景色迷人,乐不思“宿”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李清照的《如梦令》:追忆郊游地点、时间及由于景色迷人而忘了归路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翠绿的荷花和旭日中,嫣红的荷花,给人以凉爽幽静,清香扑鼻的感觉,诗人杨万里赞其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而词人李清照却在《如梦令》中嗟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写回舟迷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分钟《如梦令》理解背诵小测及答案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李清照) 1、《如梦令》中景色迷人,乐不思“宿”的句子是: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2、李清照的《如梦令》:追忆郊游地点、时间及由于景色迷人而忘了归路的诗句是: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3、翠绿的荷花和旭日中,嫣红的荷花,给人以凉爽幽静,清香扑鼻的感觉,诗人杨万里赞其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而词人李清照却在《如梦令》中嗟叹: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4、写回舟迷路的句子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李清照《如梦令》阅读试题与答案

《如梦令》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诲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诗歌解读这是南宋女词人李清照的一首惊世之作。闺中女主人憧憬着美好的生活,关切着美好的事物,无忧无虑,敏感多情。我们从《如梦令》中是否能得到如上印象?“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这是一种无忧无虑的生活,诗中的主人虽是一夜的浓睡,也没消尽昨晚尽情饮酒的醉意。然而她却有所关切,想到“昨夜雨疏风骤”,“试问卷帘人”,小院里的海棠怎样了?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这时她根据季节、根据经过一夜的“雨疏风骤”,根据自己的观察和经验,急切的更正:“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请看,女主人是多么关切她周围美好的事物。词的遣词造句又把女主人活泼好逗。情趣雅致性格的另一面表现了出来。“试问卷帘人”,其实是明知故问,她要逗逗身边这个憨而粗疏的小丫头,果然灵验,小丫头不经意地回答“海棠依旧”。这一下,女主人乐了!你知道不知道?你知道不知道?应该是叶子更绿了,花儿却残了。二字叠句“知否”把女主人的活泼多情表现了出来。“绿肥红瘦”用了借代和拟人,创造性地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暮春风雨后花叶的神采。仅此四字,表现了女主人不同凡响的文雅情深,为文坛之绝无仅有。练习1、“绿肥红瘦”中,“绿”、“红”分别代替叶和花,“肥”和“瘦”分别形容__叶的茂盛_ 和__花的凋零。2、作者采用委婉含蓄手法,表达了对春花的留恋和惜别的一种伤感情绪_。3.词中“绿肥红瘦”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 A )A.叶茂花残 B.红花绿叶相映衬 C.红花绿叶很艳丽 D.绿叶红花茂盛4.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D )A.“浓睡不消残酒”表明作者一夜未眠,但仍然酒意未消。B.“知否?知否?”是“卷帘人”在追问。C.这首词押韵的字是“人”和“旧”。D.这首词在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的惜春伤感情绪。运用了寓情于景(或借景抒情、间接抒情)的方法抒发了作者的伤春之情。5、对李清照《如梦令》一词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D )A.“不消”表面是指酒意未消,实际指的是消不尽的伤感和烦闷情绪。 B.“绿肥红瘦”中,“绿”“红”分别代替叶和花,“肥”“瘦”分别形容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C.这首词从一般叙述,转入到一问一答,然后是设问和慨叹,层层拓展、深入。 D.作者采用直抒胸臆的手法,表达对春光留恋和惜别的一种伤感情绪。6、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这一句中,是卷帘人的回答,从这个回答中我们可以推测出,作者当时问的是: 7、对卷帘人的回答,作者满意吗?显然不满意。“应是”这个词表达了作者的猜想。她想,此刻外面的景色应该是绿肥红瘦,绿指的是,红指的是,肥这个字指的是,而瘦这个字写出了。8、肥、瘦常用来形容人物身材形貌,这首词中,作者把当作人来写,表达了她的感情。9、“不消”在词中的意义是什么?(1)“不消”表面上是指酒意未消,实际指“消不尽的伤感和烦闷情绪”。10、“绿肥红瘦”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析之。(2)借代。“绿肥红瘦”中“绿”“红”分别代指“叶和花”;“肥”“瘦”分别形容“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李清照《如梦令》阅读试习题

李清照《如梦令》阅读试习题 《如梦令》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诲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诗歌解读 这是南宋女词人李清照的一首惊世之作。闺中女主人憧憬着美好的生活,关切着美好的事物,无忧无虑,敏感多情。我们从《如梦令》中是否能得到如上印象?“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这是一种无忧无虑的生活,诗中的主人虽是一夜的浓睡,也没消尽昨晚尽情饮酒的醉意。然而她却有所关切,想到“昨夜雨疏风骤”,“试问卷帘人”,小院里的海棠怎样了?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这时她根据季节、根据经过一夜的“雨疏风骤”,根据自己的观察和经验,急切的更正:“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请看,女主人是多么关切她周围美好的事物。 词的遣词造句又把女主人活泼好逗。情趣雅致性格的另一面表现了出来。“试问卷帘人”,其实是明知故问,她要逗逗身边这个憨而粗疏的小丫头,果然灵验,小丫头不经意地回答“海棠依旧”。这一下,女主人乐了!你知道不知道?你知道不知道?应该是叶子更绿了,花儿却残了。二字叠句“知否”把女主人的活泼多情表现了出来。“绿肥红瘦”用了借代和拟人,创造性地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暮春风雨后花叶的神采。仅此四字,表现了女主人不同凡响的文雅情深,为文坛之

绝无仅有。 练习 1、“绿肥红瘦”中,“绿”、“红”分别代替叶和花,“肥”和“瘦”分别形容__叶的茂盛_ 和__花的凋零。 2、作者采用委婉含蓄手法,表达了对春花的留恋和惜别的一种伤感情绪_。 3.词中“绿肥红瘦”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 A ) A.叶茂花残 B.红花绿叶相映衬 C.红花绿叶很艳丽 D.绿叶红花茂盛 4.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D ) A.“浓睡不消残酒”表明作者一夜未眠,但仍然酒意未消。 B.“知否?知否?”是“卷帘人”在追问。 C.这首词押韵的字是“人”和“旧”。 D.这首词在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的惜春伤感情绪。运用了寓情于景(或借景抒情、间接抒情)的方法抒发了作者的伤春之情。 5、对李清照《如梦令》一词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D ) A.“不消”表面是指酒意未消,实际指的是消不尽的伤感和烦闷情绪。 B.“绿肥红瘦”中,“绿”“红”分别代替叶和花,“肥”“瘦”分别形容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C.这首词从一般叙述,转入到一问一答,然后是设问和慨叹,层层拓展、深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