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刑诉专业介绍

刑诉专业介绍

诉讼法学专业介绍

一、本专业是博士学位授予点

二、专业研究方向、研究内容、培养目标

该学科主要研究方向有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刑事侦查和物证技术四个方向。下设有刑事诉讼法暨侦查与物证研究室(隶属于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民事诉讼法研究室(隶属于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诉讼制度与司法改革研究中心、物证技术实验室。

三、师资力量、主要博士生导师姓名

该学科现有教师19人(在职14人,返聘3人,兼职2人),其中教授9人(在职4人,分别为陈卫东教授、何家弘教授、汤维建教授、陈桂明教授;返聘3人,分别为程荣斌教授、江伟教授、周惠博教授;兼职2人,为王新清教授、甄贞教授),副教授7人;博士生导师8人:江伟教授、程荣斌教授、陈卫东教授、何家弘教授、汤维建教授、陈桂明教授、王新清教授、甄贞教授。在职的教师中,获得博士学位的13人;50岁以下教师12人,全部获得博士学位。

陈卫东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法学博士,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人民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执行主任,诉讼制度与司法改革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国法学会刑事诉讼法学会副会长。担任河北省人大常委会、深圳市人民检察院、北京市公安局、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等立法、司法、公安机关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并受聘西南政法大学、香港城市大学等十多所高校兼职(客座)教授。1999年被评选为北京市优秀青年法学家,2001年获国家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2007年受聘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刑事诉讼法、律师学、证据法、司法制度等。

汤维建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法学博士,诉讼法学教研室副主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人民大学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民事诉讼法学研究所所长、中国人民大学诉讼制度与司法改革研究中心副主任,兼任中国法学会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副会长。2006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民事诉讼法、外国民事诉讼法、证据法、破产法、司法制度等。

陈桂明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法学博士,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人民大学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法学会《中国法学》总编辑。中国法学会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会长,中国法学会法学期刊研究会会长,中国卫生法学会副会长,司法部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最高人民检察院“百千万”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导师,贵州省委省政府科教顾问、《法制日报》法学专家顾

问团成员、多家仲裁委员会仲裁员、西南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学院、湘潭大学、

上海大学法学院等多所高等院校兼职教授。1999年被中国法学会评选为第二届全国十大杰出中青年法学家。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民事诉讼法、外国民事诉讼法、

比较民事诉讼法、证据法、破产法、司法制度等。

何家弘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法学院院长助理、证据学教研室主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人民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兼任最高人民检察院渎职侵权检察厅副厅长、中国人民大学侨联主席、中国行为法学会副会长、北京市物证技术学会常务理事。主要研究方向证据学、侦查学等。

四、专业背景、专业概况、建设成果

本学科1950年即有建制,是新中国成立后最早建立的诉讼法学科点。学科发展基础雄厚,培养了一大批诉讼法学的师资与人才,教学与科研水平在国内处于相对领先水平。本专业1981年被批准为硕士学位点,1993年被批准为博士学位点,为全国第二批诉讼法学博士点,1995年开始录取博士后研究人员。刑事诉讼法、侦查物证以及民事诉讼法分别为1999、2000年首批建立的教育部刑事法律科学与民事法律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的组成部分。

五、对外学术交流

近年来,与国外、境外四十多个国家或地区的学术机构保持密切的学术联系,开展并完成了二十多项国际、区际学术合作项目,研究视野开阔,主办了二十多次大型国际和区际学术会议,学术思想活跃,学术影响广泛。

六、导师介绍

陈卫东教授

一、简介(含基本资料,教育背景、工作经历、社会职务、奖励、荣誉称号)

陈卫东,男,1960年7月生,山东蓬莱人,法学博士。1979年考入中国政法大学法律系,1983年毕业,获法学学士学位,同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攻读诉讼法学研究生,1986年毕业,获法学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历任助教、讲师、副教授,1997年晋升为教授。

现为中国人民大学诉讼制度与司法改革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人民大学律师业务研究所所长。兼任中国法学会诉讼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法学会董必武法学研究会理事、北京市法学会理事、北京市诉讼法学会副会长,河北省人大常委会、

深圳市人民检察院、北京市公安局、北京市第二人民检察分院、北京市东城区人

民检察院、西城区人民检察院、海淀区人民检察院、海淀区人民法院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并受聘西南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学院、河北大学、湘潭大学、上海大学、国家检察官干部学院、北京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兼职教授。

1999年被评选为北京市优秀青年法学家,2001年获国家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

在《中国法学》、《法学研究》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00余篇,出版专著《自诉案件审判程序》、《司法文书写作教程》、《中国刑事诉讼法》、《检察监督职能论》、《刑事普通程序》、《刑事特别程序的实践与探讨》、《刑事二审程序论》、《审判监督程序论》等8部,主编、参编各类教材、著作《刑事诉讼法学》、《中国律师学》、《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民事、行政、刑事诉讼》、《刑事诉讼法实施问题调研报告》、《刑事诉讼法实施问题对策研究》等50余部。

近年来,陈卫东教授致力于中国的司法改革研究,发表、出版了许多学术论文与著作,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革主张,为中国的司法改革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参加了全国人大、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司法部的一系列改革论证会,参加了中国律师法、中国刑事诉讼法的立法起草与修正工作,目前正在参加刑事证据法的立法起草工作。

陈卫东教授与英国大使馆文化委员会、英中协会、美国福特基金会有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先后承担了美国福特基金会《中国刑事诉讼法实施问题与对策研究》、《中国刑事诉讼法的配套措施与保障机制研究》等项目,目前正在承担英中协会《保释制度研究》等一系列课题,主持召开过司法公正与司法改革、司法公正与律师辩护等大型国际研讨会。还与美国纽约大学正在合作《刑事审判及审

前程序》的课题。

二、教授课程

本科生:

1.程序正义讲座

2.教授讲座

硕士生:

1.刑事诉讼法专题

2.刑事诉讼法

博士生:

1.法学前沿

2.刑事证据法

3.刑事诉讼讲座

4.外国刑事诉讼程序

三、主要研究方向

四、主要科研项目与课题

五、主要科研成果

(一)专著

1.《刑事诉讼法学》(2003年全国司法考试指定教材),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2.《美国刑事法院诉讼程序》(译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3.《刑事诉讼法实施问题调研报告》,中国方正出版社2002年版

4.《刑事诉讼法案例分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5.《刑事诉讼法实施问题调研报告》,中国方正出版社2001年版

6.《审判监督程序研究》,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7.《中国律师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12月版

8.《腐败控制论》,中国方正出版社2000年版

9.《刑事诉讼法学》(全国律考统编教材),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10.《刑事诉讼法及配套规定》,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1999年版

11.《中国律师制度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12.《中国刑事诉讼法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13.《中国刑事诉讼法学》香港三联书店有限公司1997年版

14.《刑事二审程序论》,中国方正出版社1997年版

15.《司法文书写作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16.《新刑事诉讼法通论》,法律出版社1996年4月版

(二)部分代表性论文

1、《论刑事强制措施的立法完善》,《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6年第2期

2、《论立案管辖的立法完善》,《政法论坛》1996年第2期

3、《论律师在刑事诉讼中的作用》,《法学家》1996年第5期

4、《论不起诉制度》,《中国法学》1997年第1期

5、《论涉台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7年第2期

6、《我国刑事诉讼中法官司法调查权的变化》,《法学评论》1998年第2期;

7、《正当程序的简易化与简易程序的正当化》,载于《法学研究》1998年第2期

8、《关于死刑复核程序的现状及存废的思考》,《中国法学》1998年第5期

9、《侦检一体化模式研究》,载于《法学研究》1999年第1期

10、《实然与应然——侦检权是否属于司法权的思考》,载于《法学》1999年第6期

11、《被告人诉讼权利与程序救济论纲》,载于《中外法学》1999年第第3期

12、《刑事申诉制度改革研究》,载于《法学家》1999年第4期

13、《中国刑事审判制度的发展与完善》,《中国律师》2000年第2期

14、《21世纪中国刑事诉讼法学前瞻》,载于《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0年第1期

15、《刑事诉讼中的司法资源配置》,载于《中国法学》2000年第1期

16、《刑事再审一审终审制之改造》,《法学家》2000年第4期

17、《我国公诉方式的结构性缺陷及其矫正》,《法学研究》2000年第4期

18、《谁有权力逮捕你》(上、下),《中国律师》2000年第9、10期

19、《论侦查权的司法控制》,载于《政法论坛》2000年第6期

20、《法院主动提起审判监督程序之研究》,《中国刑事法杂志》2001年第5期

21、《刑事二审全面审查原则质疑》,载于《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1年第2期

22、《关于完善我国刑事证明标准体系的若干思考》,《法律科学》2001年3期

23、《控辩式庭审方式的制度保障》,《刑事法判解》第3卷,法律出版社2001年2月

24、《中国共产党与新中国刑事司法制度的创立、发展及其完善》,《法学家》2001年第3期

25、《公诉的价值冲突与衡平论略》,《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1年第3期

26、《论检侦一体化改革与刑事审前程序之重构》,《刑事法评论》第8卷,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8月

27、《司法公正根植于法官的职业道德》,《南通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第4期

28.《公正与效率——刑事审判的两个目标》,《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1年5期

29.《司法公正与律师辩护》,《检察日报》2001年12月21日

30.《如何保障法官的真正独立》,《诉讼法学研究》2001年12月

31.《刑事庭审查程序改革研究》,《诉讼法学研究》2002年2月

32.《以法官独立为核心推动我国法官制度的现代化》,《人民司法》2002年2期

33.《司法改革十年检讨》,《人民检察》2002年3期

34.《联合国准则与警察保障人权》,《山东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2期

35.《我国检察权的反思与重构》,《法学研究》2002年2期

36.《司法官遴选制度探微》,《法学论坛》2002年3期

37.《论遏制刑讯逼供的程序保障(一)》,《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3期

38.《从建立有罪答辩制度到引入辩诉交易——论美国辩诉交易制度对我国的借鉴意义》,《政治与法律》2002年第6期

39.《集中审理原则与合议庭功能的强化》,《中国法学》2003年第1期40.《英国保释制度及其对我国的借鉴意义》,《人民检察》2003年第3期

汤维建教授

一、简介

汤维建,男,1963年8月18日出生,江苏省镇江市人。1995年7月,从中国政法大学毕业,获法学博士学位,成为新中国第一批毕业的民事诉讼法学博士。1995年9月,进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博士后流动站,成为新中国第一个民事诉讼法学博士后研究人员。现为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诉讼法教研室副主任。中国法学会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副会长。教育部国家督学。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

主要从事民事诉讼法学研究和教学,所涉及的领域包括中国民事诉讼法、外国民事诉讼法、比较民事诉讼法、证据法、破产法、司法制度、仲裁与公证法等等。

二、开设课程

民事诉讼法

三、研究领域

中国民事诉讼法、外国民事诉讼法、证据法、破产法、司法制度、仲裁与公证法等

四、主要科研成果

共出版《美国民事司法制度和民事诉讼程序》、《破产程序与破产立法研究》等著作18部,其中个人专著3部。在《中国法学》、《法学研究》、《法学家》、《政法论坛》、《法制日报》等报刊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130余篇。

五、联系方式

82500329

陈桂明教授

一、简介

陈桂明,男,1961年4月生于江苏海安。法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教育背景与工作经历:1984年从西南政法大学毕业并获法学学士学位,同年考入中国政法大学,先后在该校获得法学硕士学位(1987年)和法学博士学位(1991年在职攻读),系全国首位民事诉讼法学博士。1987年留校任教,1992年破格晋升为副教授,1996年破格晋升为教授,成为此前学校历史上最年青的教授。执教期间先后担任院长、处长等职。2004年调任《中国法学》杂志社总编,2006年6月起同时担任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社会兼职:中国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会长,中国法学期刊研究会会长,中国卫生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司法部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最高人民检察院“百千万”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导师,国家司法考试命题委员会委员,贵州省委省政府科教

顾问,多家仲裁委员会仲裁员,西南政法大学、中南大学、华东政法学院等多所高等院校兼职教授。

奖励和与荣誉:全国第二届中青年诉讼法学优秀成果(专著)一等奖,全国第三届中青年诉讼法学优秀成果(论文)一等奖,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等学校青年教师研究二等奖,北京市高等学校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司法部优秀论文奖。1999年被中国法学会评选为第二届全国十名杰出中青年法学家,1997年首批入选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计划,1995年首批入选北京市跨世纪理论人才百人工程,1993年被评选为北京市高等学校(青年)学科带头人。1999年中组部邀请作为中青年专家到中南海与曾庆红等中央领导座谈。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二、开设课程

中国民事诉讼法、比较民事诉讼法、民事证据法、仲裁法、司法制度等。

三、主要研究方向

民事诉讼法、仲裁法、证据法、司法制度等。

四、主要科研项目与课题

先后主持多项国家级与省部级科研项目,如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民事诉讼法典修改的理论研究与制度设计》,教育部重大项目《民事纠纷解决的诉讼与非诉讼机制研究》,中国法学会部级法学研究重点课题《公益诉讼制度》,司法部部级课题《国家司法考试题库研究与建设民事诉讼法》等。曾经参加《民事诉讼法》、《律师法》、《公证法》等多部法律和司法解释的起草和论证。

五、主要科研成果

主要著作有:《诉讼公正与程序保障》、《程序理念与程序规则》、《民事审判方式改革与发展》、《民事诉讼法通论》、《民事诉讼法原理与实务》等。

主要论文有:《民事诉讼中法院职权的弱化及其效应》、《论推定》、《诉讼契约论》、《程序安定论》、《我国民事诉讼上诉审制度之检讨与重构》、《诉讼欺诈及其法律控制》、《民事举证时效初探》、《缺席审判制度研究》等。

六、联系方式

电子邮件:cgm6686@https://www.doczj.com/doc/b06571923.html,

82500328(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66132105(《中国法学》杂志社)

何家弘教授

一、简介

何家弘,男,1953年5月出生于北京市,满族,1986年在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获法学硕士学位,1993年在美国西北大学获法学博士(SJD)学位,1996年评为教授,1998年获得博士生导师资格,现为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证据学研究所所长,曾经在法国艾克斯-马赛大学法学院做访问学者,在香港城市大学法学院任客座教授;1999年入选北京市“优秀中青年法学家”,2003年被国家授予“留学回国人员成就奖”,2004年获得“宝钢优秀教师奖”,2005年被评为“中国人民大学十大教学标兵”。何家弘在业余时间还为“普法”而撰写法学小说和推理小说,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他创作的四部“犯罪悬疑小说”已经被翻译成法文在法国出版,并有一部被译成意大利文在意大利出版,颇受好评;英文译本也将由企鹅出版公司于近期出版。

社会兼职:

最高人民检察院渎职侵权检察厅副厅长(挂职)。

中国行为法学会副会长

北京市刑侦学会副会长

二、开设课程

1、证据法学;

2、证据调查学;

3、犯罪侦查学;

4、外国刑事司法制度;

5、

法律英语

三、研究领域

1、证据学;

2、侦查学;

3、刑事司法制度

四、研究项目与课题

1、“刑事审判中的证据制度研究”,国家重点社科基地重大项目(已完成)

2、“刑事审判认证制度研究”,美国福特基金会项目(已完成)

3、“电子证据法研究”,教育部“十五”规划项目(已完成)

4、“中外司法体制研究”,司法部项目(已完成)

5、“证人制度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已完成)

6、“检察机关执法观念的转变”,最高人民检察院重大项目(已完成)

7、“欧盟刑事司法一体化与中国司法改革”,欧盟-中国司法合作项目(已完成)

8、“陪审制度比较研究”,司法部项目(已完成)

9、“刑事错案实证研究”,美国福特基金会项目(进行中)

10、“证据的审查与认定制度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进行中)

五、科研成果

(一)著作类(主编、单独撰写或第一作者)

(1)《刑事审判认证指南》,法律出版社,2002年7月

(2)《电子证据法研究》,法律出版社,2002年7月

(3)《域外痴醒录》(第二版),法律出版社,2002年12月

(4)《刑事证据制度改革研究》,法律出版社,2003年1月

(5)《法律英语》(第三版),法律出版社,2003年4月

(6)《毒树之果》,大众文艺出版社,2003年5月

(7)《神证、人证、物证》,大众文艺出版社,2003年5月

(8)《中外司法体制研究》,中国检察出版社,2004年1月

(9)《证人制度研究》,人民法院出版社,2004年6月

(10)《刑事司法大趋势》,中国检察出版社,2005年1月

(11)《享受法缘》,法律出版社,2005年9月

(12)《中美检察制度比较研究》(英文),中国检察出版社,1995年

(13)《何家弘作品集·犯罪悬疑小说系列》(5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7年

(14)《证据学论坛》(已出版12卷),中国检察出版社,法律出版社

(15)《法学家茶座》(已出版15辑),山东人民出版社

(二)论文类(单独撰写或第一作者)

(1)“论司法证明的目的和标准”,《法学研究》2001年6期

(2)“中国刑事证据规则体系之构想”,载《法学家》2001年6期

(3)“测谎结论与证据的‘有限采用规则’”,载《中国法学》2002年2期

(4)“‘文书审’与司法公正观”,《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3年第1期(5)“中国刑事证据制度改革的方向”,《中国法与比较法》(香港,中、英文)2003年5月

(6)“论法官造法”《法学家》2003年第5期。

(7)“司法证明标准与乌托邦”,《法学研究》2004年第6期

(8)“对法定证据制度的再认识与证据采信标准的规范化”,《中国法学》2005年第3期

(9)“从司法证明模式的历史沿革看中国证据制度改革的方向”,《法学家》2005年第4期

(10)“中国陪审制度的改革方向”,《法学家》2006年第1期

六、联系电话:

82509436

程荣斌教授

一、简介

程荣斌,男,1930年11月出生于山西省左权县。1956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并留校任教,一直从事刑事诉讼法学和律师学的教学科研工作,曾为多个层次的学生讲授刑事诉讼法。自1995年起担任中国人民大学诉讼法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导师。1999年离休后经返聘仍担任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现在兼任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第一届理事会顾问。

二、开设课程

刑事诉讼法学、律师学。

三、主要研究方向

中国刑事诉讼法学、律师学

四、主要科研项目与课题

1、曾主持国家教委博士点项目《检察制度研究》、《两岸交往中的诉讼法律研究》;

2、曾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的律师制度原理》。

五、主要科研成果

主要著作有:

1、编著《关于青少年犯罪的几个问题》,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2年版。

2、主编《检察制度的理论与实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3、主编《检察制度基础理论》,中国检察出版社1992年版。

4、主编《外国刑事诉讼法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5、主编《中国律师制度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6、主编《中国刑事诉讼法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7、主编《刑事诉讼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8、主编《中国刑事訴訟法の理論と実際》,日本成文堂出版社2003年版。

9、主编《海峡两岸交往中的诉讼法律与实务》,中国工人出版社1997年版。

10、编著《中国刑事诉讼法学》,人民法院出版社1997年版。

主要论文有:

1、《运用证据错误问题研究》,载《中国刑事法杂志》 2003年第2期。

2、《构建现代公诉制度的理论尝试——<公诉问题研究>评介》,载《检察日报》2002年4月26日。

3、《加入世贸组织对诉讼法学的影响》,载《检察日报》2002年3月19日。

4、《制度创新难能可贵》,载《法制日报》2002年7月16日。

5、《中国“入世”后诉讼法学的机遇和挑战》,载《中国刑事法杂志》2001年第6期。

6、《建设口供制度要走法制化道路》,载《中国刑事法杂志》2001年第3期。

7、《审级制度研究》,载《湖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年第5期。

8、《经济全球化与刑事司法协助》载《中国法学》1999年第4期。

9、《我国刑事诉讼制度的重大改革与完善》,载《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7年第2期。

10、《从保障人权的高度规定了被害人的诉讼权利》,载《政法论坛》1996年第4期。

11、《辩护律师应提前参加刑事诉讼和扩大诉讼权利》,载《现代法学》1996年第1期。

12、《反贪污中的国际司法协助问题》,载《人民检察》1995年第11期。

13、《检察官素质的保证》,载《人民检察》1995年第6期。

14、《修改与完善刑事诉讼法(笔谈会)》,载《中国法学》1994年第5期。

15、《要重视发挥刑事诉讼的预防教育作用》,载《政法论坛》1994年第2期。

16、《我国海峡两岸交往中的刑事诉讼问题》,载《政法论坛》1991年第3期。

17、《怎样学好刑事诉讼法学》,载《法学杂志》1988年第2期。

18、《贯彻综合治理方针,要充分发挥政法机关的职能作用》,载《法学杂志》1984年第6期。

19、《辩护人必须为社会主义法制服务》,载《法学》1958年第2期。

20、《试论刑事公诉案件中的被害人》,载《法学》1957年第5期。

六、联系方式

010-82572753

江伟教授

一、简介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法学会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名誉会长、最高人民检察院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司法部公证律师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诉讼法论丛》主编。长期致力于民事法学尤其是民事诉讼法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是我国著名的老一辈法学家,新中国民事诉讼法学的重要奠基人之一。

江伟教授1930年10月生于河南省开封市,解放战争时期参军,1956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并留校任教至今。其主要研究领域为民事诉讼法、破产法、公证法、仲裁法、人民调解制度。自1979年以来,参与我国《民事诉讼法》、《破产法》、《民事证据法》、《强制执行法》、《仲裁法》、《公证法》、《人民调解委员会组织条例》、《票据法》等多部法律的起草、修订或论证工作。曾先后被聘任为西南政法大学、西北政法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海南大学、湘潭大学、中央政法管理干部学院、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等高等院校的特聘/客座/兼职教授。多次应邀赴美国、日本、香港、台湾等地讲学、访问。多次主持和承担国家级与省部级科研项目,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出版论著数十部,其中多部专著、教材及多篇论文获得国家级和省部级奖项。

二、开设课程

民事诉讼法、比较民事诉讼法、证据法

三、主要研究方向

民事诉讼法、破产法、公证法、仲裁法、人民调解制度。

四、主要科研项目与课题

“中国证据法草案(建议稿)及立法理由书”课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01年度重大科研项目,主持人。

“民事诉讼法典的修改与完善”,司法部2003年度法治建设与法学理论研究重点科研项目

五、主要科研成果

专著和主编的主要作品:

1.江伟主编:《民事诉讼法》(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一版、2004年第二版,获教育部200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等奖。

2.江伟主编:《民事诉讼法学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获司法部2002年法学教材与法学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

3.江伟主编:《中国民事诉讼法专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4.江伟、邵明、陈刚著:《民事诉权研究》,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5.江伟主编:《中国证据法草案(建议稿)及立法理由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版。

6.江伟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修改建议稿(第三稿)及立法理由》,人民法院出版社2005年版。

7.江伟主编:《民事诉讼法》(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一版、2003年第二版。

8.江伟主编:《民事诉讼法》(全国高等学校法学专业核心课程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第一版、2004年第二版。

发表论文:

1.《建议民事诉讼法先于民法颁布施行》(与刘家兴合作),发表于《民主与法制》1981年第5期。

2.《完善我国民事诉讼立法的若干理论问题》(与王强义合作),发表于《中国社会科学》1991年第5期。

3.《简论民事诉讼法与实体法的关系》(与赵金山合作),发表于《法学杂志》1998年第6期。

4.《论现代民事诉讼立法的基本理念》(与吴泽勇合作),发表于《中国法学》2003年第3期。

5.《市场经济与民事诉讼法学的使命》,发表于《现代法学》1996年第3期。

6.《走向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民事诉讼法学》(与傅郁林合作),发表于《中国法学》1999年第6期。

7.《论诉讼标的》(与韩英波合作),发表于《法学家》1997年第2期。

8.《请求权竞合与诉讼标的理论之关系重述》(与段厚省合作),发表于《法学家》2003年第4期。

9.《论既判力的客观范围》(与肖建国合作),发表于《法学研究》1996年第4期。

10.《民事诉讼中当事人与法院的作用分担——兼论民事诉讼模式》(与刘荣军合作),发表于《法学家》1999年第3期。

11.《论民事诉讼法律关系》(与常怡合作),发表于《法学杂志》1984年第1期。

12.《民事诉讼程序保障的制度基础》(与刘荣军合作),发表于《中国法学》1997年第3期。

13.《论集团诉讼(上、下)》(与贾长存合作),发表于《中国法学》1988年第6期、1989年第1期。

14.《关于代表人诉讼的几个问题》(与肖建国合作),发表于《法学家》1994年第3期。

15.《试论人民检察院参加民事诉讼》(与刘家兴合作),发表于《法学研究》1981年第1期。

16.《证据法若干基本问题的法哲学分析》(与吴泽勇合作),发表于《中国法学》2002年第1期。

17.《对我国举证时限制度确立的反思》(与孙邦清合作),发表于《证据学论坛》第6卷,中国检察出版社2003年5月出版。

18.《完善我国财产保全制度的设想》(与王国征合作),发表于《中国法学》1993年第5期。

19.《民事诉讼中的行为保全初探》(与肖建国合作),发表于《政法论坛(中国政法大学学报)》1994年第3期。

20.《我国民事诉讼主管之概念检讨与理念批判》(与廖永安合作),发表于《中国法学》2004年第4期。

21.《论公示催告程序》,发表于《中国法学》1991年第6期。

22.《民事执行制度若干问题的探讨》(与肖建国合作),发表于《中国法学》1995年第1期。

23.《论我国强制执行法的基本构造》(与肖建国合作),发表于《法学家》2001年第4期。

24.《民事行政争议关联案件诉讼程序研究》(与范跃如合作),发表于《中国法学》2005年第3期。

25.《刑民交叉案件处理机制研究》(与范跃如合作),发表于《法商研究》2005年第4期。

26.《仲裁适用范围初探》(与王国征合作),发表于《法学家》1993年第2期。

27.《论人民法院与仲裁机构的新型关系──为《仲裁法》的颁行而作》(与李浩合作),发表于《法学评论》1995年第4期。

28.《WTO协议与中国民事司法制度的完善》(与王景琦合作),发表于《中国法学》2001年第1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