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报告撰写要求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报告撰写要求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报告撰写要求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报告撰写要求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报告撰写要求

标题:“标题”是现场调查报告内容的高度概括,必须简明扼要,包括疫情发生地点、涉及内容等要素。一般标题的表达形式:“关于+地点+事件名+的调查(初次/进程/结案)报告”。若为个案病例调查报告还需在标题最后注明病例姓名,表达形式:“关于+地点+事件名+的调查报告(病例姓名)”。

前言:“前言”部分主要对事件的发现、报告、调查经过进行简单概括。一般篇幅不宜太长,200-500字即可,包括以下内容:1.简述发现事件的信息来源,包括接报及上报情况等。

2.交待事件发生经过,以及调查工作的任务来源(如下级请求或上级要求等)。

3.简述现场工作经过,包括调查的地点、时间、参加单位与人员、调查方法、调查工作经过、调查处理结论等。

正文:一般包括基本情况、病例定义及搜索、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测结果、流行病学调查情况、病因或流行因素分析、调查结论、防控措施建议、防控效果评价、再发风险评估和经验教训总结等十个部分内容,也可根据事件性质、程度、范围及控制情况,确

定报告的次数、形式和内容。

1.基本情况:介绍事件发生地的地理、人口、交通、经济、文化、气候、卫生服务情况等方面的基本情况以反映事件产生的客观基础;了解平时疾病流行情况或历史上该疾病在该地区流行状况及相关疫苗预防接种情况等。重点说明与事件性质和原因有关的本底情况,如呼吸道传染病重点描述生活居住情况;肠道传染病重点说明当地卫生状况、水源分布情况;虫媒传染病应说明媒介种群、密度与变化情况;人畜共患传染病应说明当地牲畜家禽养殖情况、动物间监测疫情;输入性疾病应说明病例输入来源、旅行史、境外工作情况等。

2.病例定义与搜索:制订明确的病例定义,包括时间、地点、人间分布特征和临床资料等四要素,根据不同病种调查处置要求设定病例类型,如确诊病例、疑似病例、观察病例、病原携带者等。按病例定义搜索病例并说明病例资料收集和分析方法,包括所用的统计分析软件等。

3.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测结果:描述病例的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结果,特别是首发病例和典型病例的临床表现应详尽描述;辅助检查结果一般直接列出,但必须有异常与否的判断。

4.流行病学调查情况:这是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报告的重要部分之一,一般可先计算发病数、罹患率、死亡数和病死率等流行

强度指标,描述事件的波及范围和暴露人数;通过对临床信息及三间分布的描述和客观分析,提出流行因素假设;开展病例对照研究,阐明共同暴露与疾病发生关联,并给出关联的概率。进程报告应根据疫情发展变化及时更新,流行强度使用新发病例数、累计发病数、累计死亡数、累计罹患率和病死率等指标描述。

5.病因或流行因素分析:该部分是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报告的另一重要部分,根据实际调查情况采用病例对照或队列研究等方法计算病因关联强度、剂量-反应关系等指标(如OR值,RR值,相关系数r等),对病因假设进行验证。每次调查无论病因是否被证实(甚至有时某一起传染病疫情的病因并不是唯一的),都应详细描述调查过程和内容。

6.调查结论:根据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测结果及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对本次疫情发生的性质、致病因素做出诊断,有时诊断并不能达到病原学诊断的要求,则可从临床症状体征角度做出临床诊断或从控制角度做出流行病学诊断。

7.控制措施建议及落实情况:所提措施一定要有针对性,有重点,控制(干预)措施的落实,应与流行病学调查同时开展。可对各种技术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描述,包括采取控制措施的时间、范围和对象等。选择过程性指标进行描述,如传染源隔离、疫苗接种、消杀面积、消杀药品使用情况、医学观察或密切接触

者追踪情况、健康宣教开展情况等。已采取防制措施和即将采取防制措施分开描述。

8.防控效果评价:这部分一般只有在结案流行病学调查报告中才有。根据疫情最终发展结果,通过疫情持续周期、处置周期、是否有二代病例或次生不良反应等指标评价控制措施效果,并根据效果评价列出结案依据。

9.再发风险评估:根据调查结果分析、控制效果等信息,对事件发展趋势进行简要的再发风险分析。

10.经验教训总结:一般也是在结案报告中描述。主要是对调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阐述;对处理不当或效果有限的措施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对疫情处理过程中所采取的关键措施及人、财、物使用情况等进行介绍;提出下一步工作建议,包括开展进一步调查研究、尚需采取的对策方法等建议,以及预防今后类似事件再次发生的建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