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亲爱的 教学教案

我亲爱的 教学教案

我亲爱的 教学教案
我亲爱的 教学教案

我亲爱的(Caro mio ben)

乔尔达尼(Giuseppe Giordani)一、作者简介

乔尔达尼(Giuseppe Giordani,1753~1798)生前除了活跃在第勒尼安海岸的那坡里等地外,还曾到英国伦敦进行过音乐活动。他一生写过不少那坡里风格的歌剧和清唱剧、教堂音乐、器乐曲等,但都没有传世。只有这首名为《我亲爱的》的小咏叹,却一直流传至今,成为每一个声乐学生必唱的曲目,和深有造诣的歌唱家的演出节目,由4\4节拍第三拍上起唱的旋律委婉动人,流畅率直,加上安静、平稳的节奏,使这首短歌具有女性柔美的性格。

二、时代背景

巴洛克,西方艺术史上的一个时代,大致为17世纪。其最早的表现,在意大利为16世纪后期,而在某些地区,主要是德国和南美殖民地,则直到18世纪才在某些方面达到极盛。

关于baroque一词的起源,公认的看法是源出葡萄牙语barroco(西班牙语barrueco)一词,意为“不合常规”,特指各种外形有瑕疵的珍珠。法语形容词baroque由伊比利亚语派生而成,后从法语原封不动地移入英语。17世纪末叶以前最初用于艺术批评,泛指各种不合常规的,稀奇古怪的,因而也是离经叛道的事物。到18世纪用作贬义,一般是指违反自然规律和古典艺术标准的做法。在19世纪中叶之前,依然用作贬义而非艺术风格名称,直到沃尔夫林(Heinrich Wolfflin)发表《文艺复兴与巴洛克》(Renaissance und Barock, 1888)一书,对巴洛克风格这个问题才作了系统的表述。

小资料:巴洛克时期的一些问题

简介“巴洛克”这个词在音乐史上的含义

葡萄牙语baroque原意为不圆的、形状不规则的珍珠,现指欧洲17世纪和8世纪初期豪华的建筑风格。音乐家借用此语概括地说明同一时期的音乐风格(见下文)。

巴洛克时期音乐的旋律有什么特点

乐句长度不一,气息较长,无论是声乐还是器乐,旋律都空前地华丽复杂,有相当多的装饰音和模进音型。和文艺复兴时期的旋律一样,曲调的进行常常带有形象化、象征性特征。引人注目的是旋律中有明确的和声属性。

巴洛克时期音乐的节奏是怎样的

主要分为自由节奏的和律动鲜明、规整的这两种节奏。前者用于宣叙调、托卡塔、前奏曲等,后者用于咏叹调、赋格、舞曲等,在一个乐章中会保持始终。这两种节奏常常搭配使用,如宣叙调与咏叹调,前奏曲(或托卡塔)与赋格。

巴洛克音乐采用什么调式

大小调体系,它已取代了过去的“教会调式”。

巴洛克音乐的和声是怎样的

已形成了完整的以主、属、下属为中心的大小调功能和声体系,利用不协和音作调性转换并使和声进行富有动力和情感色彩。十二平均律在17世纪的发明与和声体系的充分发展有密切的关系。

什么是通奏低音

(thoroughbass, 又称作数字低音figured bass或basso continuo)?

巴洛克时期特有的作曲手段。在键盘乐器(通常为古钢琴)的乐谱低音声部写上明确的音,并标以说明其上方和声的数字(如数字6表示该音上方应有它的六度音和三度音)。演奏者根据这种提示奏出低音与和声,而该和弦各音的排列以及织体由演奏者自行选择。

巴洛克音乐的织体是怎样的

复调织体占主要地位,其写作技术达到了空前绝后的高峰。与文艺复兴时期的复调不同之处在于它是在功能和声基础之上的对位。同时也有许多作品采用主调织体。

巴洛克时期的曲式是怎样的

以相互间形成节奏、速度、风格对比的多乐章结构为主,如组曲、变奏曲、协奏曲、康塔塔、清唱剧等,常用前奏曲与赋格、宣叙调与咏叹调的搭配关系。复调乐曲的内部结构是以模仿手段写作的连续体(不分段),但可看出明确的呈示、发展和再现因素。同时也有分段结构、变奏曲、在固定低音旋律之上进行变奏的帕萨卡利亚、夏空形式。

巴洛克时期有哪些主要的音乐体裁

声乐:弥撒、经文歌、众赞歌、歌剧、清唱剧、康塔塔、受难乐以及各种独唱、合唱曲。器乐:托卡塔、前奏曲、幻想曲、赋格曲、变奏曲、组曲、奏鸣曲(以独奏奏鸣曲与三重奏鸣曲为主)、协奏曲(管弦乐协奏曲、大协奏曲、、独奏协奏曲)。

巴罗克时期音乐的情绪是怎样的

在一个乐章之内保持一种基本情绪,在乐章与乐章之间才形成对比.

巴罗克时期音乐的力度是怎样的

不追求渐强和渐弱的细微变化,而是采用较为清晰的“阶梯式力度”。

歌剧的诞生和早期歌剧

1. 歌剧(Opera)诞生于何时何地?它是怎样诞生的?

16世纪末、17世纪初诞生于意大利的佛罗伦萨。由巴迪宫廷的卡梅拉塔会社(camerata,意为俱乐部或小集团)成员巴迪、温琴佐.伽利莱伊以及佛罗伦萨学者梅在经过大量的对古希腊悲剧研究的基础之上诞生的。

2. 歌剧的前身是哪些音乐形式?

音乐和戏剧的结合可以追溯到古代,包括古希腊悲剧、中世纪的仪式剧、宗教神秘剧、奇迹剧,文艺复兴的牧歌套曲、田园剧、幕间剧等形式。

3. 简介幕间剧(intermedio)、田园剧(pastoral drama)。

幕间剧是在戏剧两幕之间演出的有音乐的短剧。田园剧是传奇题材或乡村题材的带有音乐的舞台剧。

4. 历史上第一部歌剧是哪一部?谁创作的?故事取材于哪里?

1597年由里努契尼写剧本、佩里作曲的《达芙尼》,取材于希腊神话。但乐谱已遗失。

5. 现存的第一部歌剧是哪一部?谁创作的?故事取材于哪里?

1600年里努契尼写剧本、佩里和卡契尼作曲的《优丽狄茜》。取材于希腊神话。

6. 在最早的歌剧中音乐形式是怎样的?

声乐部分以接近于朗诵的宣叙调为主,由少量乐器伴奏,采用通奏低音。音乐形式较为简单。

7. 简介蒙特威尔第(Monteverdi)的歌剧写作观念以及他所奠定的早期歌剧形式。

主要是加强音乐性和情感表达。具体做法是将宣叙调的旋律线条拉长,使其具有歌唱性,并与短小的歌曲、二重唱和牧歌式的重唱交替,形成对比。他采用较大规模的乐队伴奏,并通过弦乐器的震音、拨弦以及不协和和声的运用造成强烈的戏剧性效果。在歌剧中加入器乐段落,如一开始的“托卡塔”(即后来的序曲)、中间的舞曲等。歌剧的基本模式正是在他的创作中形成的。

8. 举出蒙特威尔第的两部代表作。

《奥菲欧》(或译作《奥尔菲斯》)、《阿丽安娜》。

9. 继蒙特威尔第之后,17世纪威尼斯歌剧的代表人物(歌剧领域的威尼斯乐派)是谁?

蒙特威尔第的学生卡瓦利(Cavalli,1602-1676)、切斯蒂(Cesti,1623-1669)。

10. 18世纪意大利拿坡里(那不勒斯)歌剧(拿坡里乐派或那不勒斯乐派)主要代表人物是谁?他的创作有哪些特点?

阿.斯卡拉蒂(Alessandro Scarlatti,1660-1725)。他重视音乐在歌剧中的抒情作用,强调咏叹调的表现力,创立了ABA形式结构,称作“返始咏叹调”或称“再现咏叹调”(da capo aria)。他的乐队更加完备,还创立了“快-慢-快”的歌剧序曲(当时称作“交响曲”sinfonia)。

11. 拿坡里歌剧的特点是什么?

注重独唱者声音的美感和音乐外在的效果,追求音乐语言和形式的程式化,音乐织体较简单,主要是独唱旋律和简单的和声伴奏。缺点是缺少真实性和戏剧力度。这种倾向导致了歌剧在18世纪的衰败。

12.介绍宣叙调和咏叹调.

宣叙调在歌剧(或清唱剧)中用于人物对话和剧情发展,其旋律接近于朗诵,咏叹调用来抒发人物感情并表现演唱技巧,音乐优美华丽,音域较宽。

13. 什么是白话朗诵宣叙调(又译作清宣叙调、干宣叙调,recitativo secco,dry recitative)和带伴奏宣叙调(recitative obbligato,accompagnato)?

前者是只用羽管键琴和一件低音乐器伴奏的宣叙调,主要用于大段的对话和独白。后者采用乐队伴奏,用于紧张的戏剧性场面,由于它在某中程度上带有咏叹调特点,因此又称之为咏叙调(arioso或recitativo arioso)。

14.什么是“Da Capo Aria”(返始咏叹调)?

ABA三段式咏叹调,再现时可以随歌手喜好加上一些自由的炫技。

15. A.斯卡拉蒂确立的意大利歌剧序曲是怎样的?

(见本节第10题)

16.法国歌剧是怎样形成的?

十七世纪从意大利传入后,立即带上了法国化特征:重视宣叙调,在其中突出了法语特有的韵律和节奏感;在歌剧中加进大量舞蹈场面;舞台装饰极为华丽,表现帝王生活的气派;歌剧序曲采用与意大利相反的速度安排:慢--快--慢。

17.奠定了法国歌剧形式的是哪一位作曲家?

原籍意大利的吕利(Lully,1632-1687)。(歌剧风格见上面第15题)

18.简介法国作曲家拉莫的历史贡献。

作有大量歌剧和古钢琴作品,但更重要的是在1722年发表了《和声基础理论》,为现代和声理论奠定了基础。

19.英国歌剧创作的代表人物是谁?请举出代表作一部。

浦赛尔(Purcell,1659-1695),代表作是《迪东和伊尼》。

20.简介德国“歌唱剧”(singspiel)。

有对白的德国民间喜歌剧,音乐带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对德国歌剧的发展有重要影响。

21.简介清唱剧(Oratorio)、受难曲(Oratorio Passion)和康塔塔(Cantata)。

清唱剧:将宗教或史诗题材的歌词谱曲,音乐形式包括独唱、重唱、合唱和管弦乐,在教堂或音乐厅演出。与歌剧不同之处在于清唱剧没有复杂的舞台装置和戏剧动作表演。

受难曲:音乐形式与清唱剧一样,在题材上集中于基督耶稣受难(钉十字架)的故事。

康塔塔:也译作大合唱,是带有独唱、重唱、合唱及管弦乐的体裁,内容有宗教的也有世俗的。与清唱剧一样的是没有舞台装置和戏剧动作表演。

三、风格特征

西方音乐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巴洛克时期,是以意大利歌剧的产生为标志的。意大利歌剧中流传至今的优秀曲目成为这一时期音乐创作中的古典艺术精品。这些歌曲可称得上是世界声乐作品中一枝独放的奇葩,虽然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但仍以主题内容具有鲜明的

人文特征;旋律声部优美、流畅;钢琴伴奏的织体简洁、纯朴;以及歌唱风格柔美、抒情等特征为世界各地的声乐爱好者和歌唱家们所珍爱。这些歌曲在当今的声乐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关键词]巴洛克;歌剧;咏叹调;风格特征

巴洛克(Baroque)一词源于葡萄牙语barroco,意为“畸形的珍珠”。音乐史上把自歌剧诞生的1600年至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去世的1750年的这段欧洲音乐历史称为巴洛克时期,也是早期音乐向近代音乐过渡时期。在这一时期,涌现出一大批杰出的作曲家如卡奇尼、蒙特威尔第、阿·斯卡拉蒂和亨德尔等,他们创作了大量经典的意大利歌曲。这些作品不但反映了当时先进的思想,而且在声乐写作技巧上有许多可取之处,开启了人们声乐听觉上的新感受,奠定了我们现在称之为艺术歌曲“古典美”的美学规范。目前,巴洛克时期的意大利歌曲已经成为国内外音乐院校和高等师范院校声乐教学的首选教材。因此,对这一时期意大利歌曲的风格特征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美学价值和实践参考意义。

I、主题内容的人文性

巴洛克时期,声乐艺术取得了最伟大的成就是:实现声乐与宗教的分离,声乐趋向世俗化和人性化。虽然有时也出现一些宗教情绪,比如宗教歌曲等,但主要表现的已不再是“神”而是人自己的内心独白和忏悔。它也有绝望、叹息和对于死亡的恐惧,但就在这里面我们也可发现它实际上洋溢着强烈的对生活的热爱。随着声乐趋向世俗化和人性化,以歌颂爱情和赞美大自然为主题的抒情歌曲极大丰富了声乐体裁,并第一次占据了声乐曲库的首席。正如尚家骧在《欧洲声乐发展史》所说的:“这个时期的音乐作品大量的反映了思念、爱慕、离愁、哀怨、邂逅的喜悦、失恋的痛苦、典雅的风度、高尚的情操、纯洁的友谊、甜蜜的回忆、幸福的憧憬……爱情方面的主题。”歌曲《别再使我痛苦、迷惘》是阿·斯卡拉蒂的一首哀怨、悲戚、凄凉风格的小咏叹调,表达了一位深受爱情折磨愚弄的人想用死来解脱自己的痛苦和迷惘。歌中凄楚无奈地唱道:别再使我痛苦迷惘,让我死,把我埋葬!你那双负情的眼睛,毫无同情、怜悯的目光,心如铁石,寒若冰霜,无视我的悲伤,无视我的悲伤。别再使我痛苦迷惘,让我死,把我埋葬!作品形象地刻画了一个失恋者内心强烈的哀痛、失落、无奈、苦不欲生与背弃爱情者那比冰还冷、比石还硬的残酷绝情,使作品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增强了撼人心魄的悲剧性的效果。《恒河上升起太阳》是斯卡拉蒂的另一首具有民歌风格的小型艺术歌曲。它描绘了在阳光的沐浴下,恒河两岸万物生长,五彩斑斓,生机盎然,是一首充满对大自然赞美的颂歌。歌中唱道:恒河上升起太阳,多灿烂、多辉煌,河面上也闪耀着光芒……它擦干那露水,让它不再发光,那泪珠般的朝露,它不能再发光。草原上的花朵像星星在闪烁……歌曲风格华丽、明朗,具有强烈的抒情性。

这些歌词具有鲜明的人文主义特征。人文主义的精神实质就是人性的解放,它热情讴歌曾经被教会倍加贬抑的自然人性和世俗生活,它的目的是要把人的自然欲望的满足和感性享乐由教士阶层的偷偷摸摸的勾当转变为所有人理直气壮的行为。这些歌词都是大胆的歌颂爱情和赞美自然,崇尚理性和追求人性的发展,强调直接可感的人的心境和感情表达;洋溢着肯定现实生活、肯定人的乐观明朗情绪,以细致的笔调、丰富的感情抒写了摆脱禁欲主义的人的种种喜怒哀乐的情愫,既典雅、甜美、流畅和风趣,又含蓄、高贵、庄严甚至气势宏伟。

II、音乐的风格特征

1旋律声部的流畅性

旋律作为构成歌曲的首要要素,是人们感受并理解歌曲音乐的最直接载体,蕴藏着深刻而丰富的内涵。这一时期的歌曲具有篇幅短小但艺术表现独立而完整的特点,为了更好地表达作曲家对生命浓缩的感受,展现内心世界丰富的情感,作曲家在旋律上倾注了更多的心血。19世纪俄国作曲家和音乐评论家谢洛夫曾说过:“音乐艺术的主要魅力,主要诱人力量就在旋律中,没有旋律,即使有再勉强的和声组合,发挥了对位法和配器法的全部奇妙的作用,

一切也仍然是苍白,没有色彩,僵硬的。”巴洛克时期的意大利歌曲一般具有音域不宽,音程以级进为主,旋律优美、流畅自然,感情真挚细腻,即使偶尔出现一些音程的大跳,也是为了情感表达的需要。

旋律的调式与调性是旋律构成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它直接影响歌曲的感情色彩与情绪。不同的调式有各自的表达方式和情绪,或明亮或暗淡,或刚劲或柔和,各具特色。巴洛克时期的音乐特征之一是教会调式为大、小调所代替。大调对于表达明朗、抒情的音乐内容很适合。歌曲《胜利啊、胜利啊》就是以C大调为其骨干调式创作而成的一首挣脱欲海情渊,歌唱爱情解脱的胜利之歌。该作风格明朗、欣慰优美、坚韧刚毅。小调在表达黯然、忧郁、忧伤而含蓄等音乐内容是特别有效果。歌曲《别再使我痛苦、迷惘》是以典型的西洋g和声小调式,以带严格再现的单三部曲式创作而成的一首旋律哀婉、风格凄楚的爱情悲剧作品。乐曲开始就以小调为主干音:属音的反复出现而确立了小调毋庸置疑的统领地位,而且小调的主、属音贯穿于全曲的始终。所以小调的暗淡色彩、低迥的风格也无疑是此曲的主调风格。此外,为了情感表达的需要,作曲家更多地将大、小调两种不同表现手法有机结合在一起,推动音乐的发展,进行色彩的对比,生动地塑造歌曲的音乐形象,深刻地表达歌曲的内容与情感,收到极好的艺术效果。《让我痛苦吧》是歌剧《里那尔多》中的一首着名咏叹调,它是以歌剧咏叹调常用的三段体曲式结构写成。A乐段宣叙调是降b和声小调,急若旋风般的道白,奠定了全曲的音乐基调。B乐段开始就引入新的调式——升F大调,音乐从激愤狂怒转至凄苦、悲凉的主旋律。C乐段回到降b和声小调,与A乐段在调式上形成首尾呼应,起到了既变化又统一的作用。

2伴奏织体的简洁性

巴洛克时期,在音乐上的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数字低音”,它的运用构成了一种典型的巴洛克音乐织体——基本上是由旋律加和声伴奏构成。这种织体的优点在于:它强调的是两端的声部,即低声部和高声部这两个基本的旋律线条。我们现在接触到的乐谱是根据当时的“数字低音”而编配的钢琴伴奏谱,所以伴奏织体具有上述的特点。

这一时期的绝大多数声乐作品采用了几乎与旋律及其节奏同步的四部和声式的和弦伴奏织体(即柱式和弦织体),有着突出的旋律、清晰的低音和丰富流动的和声。这种和声性伴奏织体是以突出的和声表现为特征的,依赖和声的功能作用、力度、色彩及和弦的各种变化来为主旋律服务,使音乐的形象更加鲜明与清晰。歌曲《阿玛丽莉》《多么幸福能赞美你》《让我死吧》《让我痛苦吧》等这类作品速度不快,节奏平稳,旋律线以级进为主,起伏不大,一般都是采用了四部和声式的和弦伴奏织体。此外,还有少量速度稍快、节奏有弹性、音调活泼的歌曲一般采用复调性伴奏织体。这种伴奏织体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具备独立的旋律共同结合为特征,表现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乐思,其内涵丰富而深远。

这些古典意大利歌曲无论在表达方式还是艺术内容上,都表现一种简洁朴素、自然流畅的特点,与后来的歌剧相比,它没有复杂多变的心理和剧情,也没有气势磅礴的音乐背景。它的表现方式简单而且大众化,伴奏和声的写法简洁。但是,简洁不等于单调,古典作品表现出的纯朴性正是人们倍感亲切、乐于接受的。伴奏采用简洁、流畅的织体造型,更加体现出古典时期作品的平静、文雅、朴素而丰富的艺术风格。

III、演唱风格的抒情性

演唱从来就不只是简单的发声过程,即使作品的表现只需难度不高的发声技巧,它仍然需要丰富的情感和对作品的深刻理解。巴洛克时期意大利歌曲的演唱也如同作品一样简单,不矫揉造作,宁静又连贯。演唱者必须严格按照谱面的要求,不能随意加快、放慢或者延长,尤其是有装饰音的乐句,必须认真对待装饰音中的每个音符,使其在准确的节拍中表达。

在人文主义思潮的影响下,封建的、神学的、禁欲主义的桎梏被打破了,个性解放的直接结果是爱情成为文艺(包括音乐)强烈、突出的主题。为了表现这样的内容,就必然形成了

一种以柔和而甜美、细腻而舒展、幽婉而恬静为基础的演唱风格。再者由于当时的作曲技法、和声、节奏等色彩运用的变化比较简单,描写强烈戏剧矛盾冲突的音乐手段还不够突出,以及受到当时审美理念和审美风格的限制,所以当时的演唱既无强力的重音,也无浓厚的低音,声音的力度也不是很强,不能形成强烈的鲜明对比。为了达到抒情演唱的目的,一方面对音量的控制至关重要。这一时期大部分的歌曲的演唱力度不宜过大,强弱幅度也不要过于夸张。尽管那个时代的人同样具有真挚、深沉的感情,但是作品的创作手法和技术条件,以及当时的审美观念,都不允许也不可能容忍那个时代的声乐作品的演唱,像浪漫主义和真实主义思潮繁荣时期那样的热情和激烈。细腻而不纤弱,激情之处的弱声运用也会产生特别的美感,同时更加贴切作品的风格,平实的演唱蕴涵着无限激情。巴洛克时期意大利歌曲的魅力大概正是在表面的柔情和内在的激动之中。在这些歌曲中,经常会出现在一个音上用气息调节声音的渐强或渐弱以及渐强或渐弱的乐句语气的强弱变化。声音力度的强弱变化,是人的情感表现与乐感表现的重要手段。在演唱中如果从头到尾用一成不变的音量,就会使听众失去新鲜感,听觉就会变得迟钝起来。用声音的力度变化、对比的手法来处理和演唱歌曲,不仅使旋律增加律动感,造成一种波澜起伏、滚滚向前的动态美,而且可以用来描绘意境和抒发人们心潮起伏的激越情怀。无论是对独唱还是合唱歌曲,在塑造音乐艺术形象时是绝对离不开声音力度变化、对比的处理方法的。歌唱演员掌握和运用声音力度变化的演唱技巧越熟练,对歌曲的艺术表现也就越有帮助。

另一方面对声乐作品连贯(1egato)的把握。这里所指的“连贯”是指音乐情绪上的连续、不间断。再者是指声音的连续、平稳,避免声区和音色、咬字和吐字不统一的现象。声音的连贯意味着声音均匀流畅自如,音波平稳而自然,音色统一而优美,不能因为音高的变化、母音的转换和咬字动作使音乐和声音的线条受到破坏。声音的连贯要求歌唱者气息的控制应像小提琴演奏中的运弓那样平稳、流畅、抑扬、自如。这一时期的许多声乐作品如《不,不,不要期望》《阿玛丽莉》等几乎每个乐句都被标上长长的连音线。事实上,即使有的歌曲在谱面上虽没有标记很多的连音线和“legato”标记,为了真实地表现作品,在实际演唱中也一定要讲究声音和音乐情绪的连贯。没有声音的连贯,是无法把握巴洛克时期意大利歌曲的情绪和风格特征的;没有声音的连贯,是很难做到美声歌唱中“美”的歌唱。

IV、结语

综上所述,伴随着意大利歌剧的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这些古典意大利歌曲,不仅体现出作曲家个人的创作风格,同时又具有这一时期所特有的风格:主题内容具有鲜明的人文思想,一般音域不宽,音程以级进为主,旋律流畅、优美,词曲结合紧密;钢琴伴奏织体简洁、纯朴;歌唱的风格典雅,感情细腻。正是这些风格特征构成了古典声乐的艺术美,给了后世莫大的声乐艺术享受和启示,开辟了声乐创作艺术的新天地。理论是为实践服务的,笔者诚望通过本人的研究,加深现今歌唱者对这类歌曲的理解,从而能更好地表现作品的思想内涵,最大限度地发挥作品的艺术感染力,给听众带来完美的声乐艺术享受。

五、歌曲简介

[意]乔尔达尼曲尚家骧译配

1=bE 4/4 小广板

歌曲诠释:

乔尔达尼(1753-1798),从奇马罗萨和费纳罗利学习作曲,在佛罗伦萨、那不勒斯、罗马、贝加莫和都柏林等地从事音乐活动。作有歌剧30多部、独唱歌曲5集及清唱剧、戏剧配乐、重奏曲和协奏曲等。

演唱提示:

《我亲爱的》是声乐学生的必修曲目,也是歌唱名家常用演唱曲目。旋律柔美流畅,委婉动人,深受大众喜爱。它看上去简单,实际上很难唱。第一个音就不容易唱好,音高和力度都

要恰到好处,辅音C嵌入元音a须十分清脆。很多人喜欢用假声唱首段和末段,这并不好,不能正确表现歌曲的内容,但声音过于饱满也不好,要恰到好处,才能表现出作品的高雅与美感。中段要唱得轻快,滑音要用得典雅,并注意控制气息。下功夫唱好这首歌,定能学到真正的美声技巧。可参听吉利(Gigli)、贝克(Baker)和冯德利希(Wunderlich)等的演唱录音。

校本舞蹈教案

舞蹈校本课程纲要 课程类别:舞蹈 适用对象:1—6年级爱好舞蹈的学生 课程理念: (1)强化舞蹈审美理念 审美体验是在审美过程中所产生的心理效应。在舞蹈教学的各项内容、各个环节中,应以情感人,创设艺术化的教学氛围,师生共同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从而丰富人的情感世界,培育高尚的情操和完美的人格。 (2)激发巩固学习舞蹈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舞蹈的动力,它的产生与保持,取决于是否能从舞蹈动作中获得每的享受和身心愉悦,要根据学生学习舞蹈的认知规律,增强舞蹈动作的贴切性与情绪性,要创设生动活泼的舞蹈教学环境,对学生予赞赏和鼓励,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生成强化。 (3)注重舞蹈的文化品位 舞蹈蕴涵了很深的文化内涵,具有相应的文化价值。舞蹈教育要以舞蹈文化为主干,注重舞蹈教学内容的人文性与时代感性,形成多元文化,达到传承民族文化,拓宽艺术视野的目的。 (4)重视实践 实践是培养舞蹈能力的基础。舞蹈教学中应激励学生主动地参加集体性、多样性、探索性的实践活动,并在活动中充分

发挥潜能,获取新的知识。 (5)关注个性发展 舞蹈属于提高性艺术教育。应充分发挥学生个性特点,是学生在舞蹈教学活动中获得自主的空间。 设计思路: 按照课程的定位、性质及课改的心理念,结合教师自身特点、学生的现有水平,制定总体目标、阶段目标。低年级为基础班,主要是基本功练习和律动表演再穿擦学习简单的舞蹈,每学期学跳二个舞蹈作品,对学生而言,既有所得,又没有太大的压力,使学生的兴趣得以充分的提高。教师尽量的给孩子多些舞蹈素材,对学生今后的编舞大有帮助,使她们成为班级的文艺骨干力量。本课程基本符合学生的身心能力,又能促进个性发展,兼有拓展性课程与选修课的功能。 课程目标: 总目标: (1)通过舞蹈实践活动,激发学习兴趣,为今后的舞蹈学习奠定基础。 (2)在自信、有表情的表演中,加强合作交流,既表现个体的水平,有体现群体的意识,增强集体主义精神。 (3)在舞蹈训练、表演过程中,丰富情感,提高审美能力,进而促进人格完善。 (4)了解舞蹈的基本要素:动作的姿态、节奏和表情;掌握一定的舞蹈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动作的协调性、节奏感。使

倒数的认识优秀教案完整版

倒数的认识优秀教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倒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佴家湾小学 教学内容: 新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24页例1、例2及练习六第3、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探究活动,认识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2、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推理和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倒数的意义和求法。 教学难点;1、0的倒数,小数的倒数。 一、猜字游戏引入 师:今天上课之前,老师来考考同学们的语文学得如何。“吞”这个字读什么,如果把上下部分颠倒后是什么字?(“吞”——吴),“杏”这个字读什么,如果把上下部分颠倒后是什么字( “杏”——呆), 师:中国汉字有不少字有这样的关系,在数学中也存在这种关系。如:(板书:)如果把这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的位置调换,是哪个分数( ) 师:谁还能说出这样的数(生说师相应板书。) 师:象这样把分数的分子和分母上下颠倒之后就成另一个数,你能给这种特性给这些上下颠倒的数起个名字吗? 生:倒数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倒数(板书:倒数的认识) 师:看到“倒数”这个新名词,你的脑子里产生哪此问题? 生:什么时倒数怎样求倒数学习倒数有什么用 二、引导发现倒数的特征 师:那我们就一起先来研究什么是倒数呢?

课件出示算式: 师:现在请同学们完成黑板上的算式,并认真观察这些算式,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师:完成的同桌交流。 生:(两个数相乘积是1。) 师:你们还能发现什么呢?请大家讨论一下。 师:看等号左边两数有什么特点(分子和分母调换了位置) 5X1/5的5没有分母啊,它跟1/5的分子分母上下颠倒关系吗? 生:的分母是1,所以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 师:通过同学们刚才的研究,现在谁来说一说什么叫倒数? 倒数的概念: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师:课件出示几组数据,你能多这些算式中说出谁和谁互为倒数。还能举出其它例子吗? 师:我也说一个3/5是倒数,对吗为什么 生:应该说3/5和5/3互为倒数。 师:同学们理解得真透彻,注意到了互为这两个字。倒数是对两个数来说,它们相互依存的,必须说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倒数,不能单独说某个数是倒数。就像倍数和因数。 师:现在请同学们帮小明和小华解决一个问题(课件出)(1)三个数的积是1。(2)写等于的倒数。 师:现在请同学们看一看下面这些有没有倒数,如果有它的倒数是多少,如果没有为什么? 课件出示:2/3,11/8,5,4又1/4,0。25,1,0。 现在请同学们独立完成。(后并同桌交流) 师:指名回答。谁来说一说哪些数有倒数, 师:象4又3/4这样的带分数有没有倒数,如果有怎么找。 生:先把它化成假分数,再颠倒这来, 师:能不能这样求。

奥尔夫教学法基本内容

①说白。内容取自本民族、本地区的儿歌、童谣等。在实际教学中常把所学歌词以说白的形式教给学生,并配以音韵、节奏、速度、力度和情绪等。 ②唱歌。对于初学音乐的孩子,奥尔夫教学法并不要求他们必须学会读谱。它选择的歌曲多为五声调式,并采用听唱法教学,从感知入手使学生摆脱纯理论的识谱、视唱、乐理知识等的学习。这种方法对于从幼儿园刚走进小学校门的低年级学生更为合适。 ③声势。是以人体为天然乐器通过拍、打,跺、捻、捶、搓等发出不同力度的声响所具有的姿势。声势通常是和节奏连在一起的。它通过拍手、拍腿、跺脚、捻指等学生易学易做的方法做一些单声部或多声部的节奏训练,并多以“卡农”形式出现。 ④打击乐器。这里所指打击乐器包括两种。即无固定音高的打击乐器:如沙球、三角铁、双响筒、手鼓、西斯特等和有固定音高的打击乐器,如音条乐器(钟琴、钢板琴、木琴等)、定音鼓等。奥尔夫乐器具有简单易奏的特点,以五声音阶为主,通常是为主旋律伴奏。以一个低音或一个五度“波尔动”(通常为调式的主音与属音)或将几个音按固定节奏型组成“固定音型”反复使用于全曲,是奥尔夫乐器伴奏中常用的方式。 ⑤舞蹈。这里指的舞蹈包括律动、表演等。同时,又都不能等同于有关艺术门类的专业概念,而具有“元素性”的含义。奥尔夫教学法所设计的舞蹈对于任何没有学过舞蹈的人也能学会。它所要求的是按音乐的节奏跳、按音乐的形象去想象,最重要的是即兴,学生们可以自由设计,自由编排自己理想的动作。 ⑥音乐与美术。奥尔夫教学法经常把一首乐曲用美术图形表示。根据乐曲的旋律、力度、速度、重复等设计几种不同的符号把乐曲的结构明确地显示出来,形成一个极易看懂的图形谱。根据这个图形谱或说白或运用打击乐就能极方便而有效地为所学乐曲伴奏了。此方法多用于欣赏音乐。 ⑦游戏。奥尔夫教学法要求每一节课都是游戏。当然这种游戏不是单纯地玩,而是通过游戏学习音乐知识。它所设计的游戏都是具有音乐性的,都和音乐知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⑧创作。奥尔夫教学法让每个儿童把机器开动起来,积极参与创作。这里指的是“元素性”的创作,如一个节奏型、一个舞蹈动作、一个简单的固定音型,虽然总是比较简单、粗糙,但在孩子们眼里却是“我们自己的”。 ⑨戏剧。奥尔夫教学法把本民族的民谣、童话、民间故事等编成音乐舞蹈剧。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小歌舞剧。当然,这里一切都是孩子们自己设计的,他们的创造精神在欢乐和愉悦的课堂气氛中得到发展。 ⑩欣赏。奥尔夫教学法欣赏音乐的原则是让孩子通过自身的活动直接去感受音乐。它有时用不同的节奏乐或不同的声势表现音乐中某一特定乐句,有时则采用图形谱分析出乐曲的结构,让学生在读图形谱的过程中欣赏音乐。它提倡的欣赏是主动地欣赏,而不是被动地听,然后逐一地分析。

《倒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倒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数学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 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与基本技能、数学思想的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本课以学生发展为本,着眼于数学方法的教学和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充分的观察、分析、讨论,理解倒数的意义,认识倒数的特征,自主构建新的知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概括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24、25页 教材分析: “倒数的认识”是西师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这部分内容学生是在学习了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为后面学习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做准备,因为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归结为乘这个数的倒数。所以它是学习分数除法计算的知识基础,沟通分数乘法和除法的计算,起着承前启后的桥梁作用。 教材中通过几组乘积为“ 1”分数乘法的算式,积累学生对倒数的感性认识。试一试的安排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学情分析:部分学生在课前预习学习中已经接触了一些关于倒数的知识,但是对于倒数概念的建立非常不系统、不牢固,他们不会用语言叙述倒数的意义,在写法上也会出错,并且认为倒数就是分数的分子、分母颠倒位置,将倒数的意

义和求一个数倒数的方法混为一谈。 学生对倒数的认识局限于一个数,或者是把两个数倒过来。而大多数学生还没有接触过倒数知识。 设计理念: 本课以学生自己的举例、观察、比较、分析、抽象和概括为学习的主要方法,获得“倒数”的概念这一知识要点,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掌握求不同数的倒数的一般方法和数学的思想方法,发展初步的抽象能力,并使学生在学习和探索的过程中,培养独立思考和与人合作的能力。 教学目标设计: 课标要求: 1、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2、学生经历探索“倒数意义”和“求倒数的方法”的过程,学习运用数学的 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并发现它们的规律;借助几何直观渗透数学知识之间普遍联系的思想,感悟“ 1”的重要作用。 3、初步培养学生乐于思考,勇于质疑的良好品质。体会数学的特点,感受数 学的价值。 学习目标: 1、知道倒数的意义。 2、经历倒数的意义这一概念的形成过程。 3、会求一个数的倒数。 教学重点:倒数的意义与求法 数学难点:理解“互为”的意义,明确倒数只表示两个数间的关系,而不能单独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 这是一个独创的音乐教育体系。它赋予音乐教育以全新的反传统的观念和方法,它赋予音乐教育以全新的反传统的观念和方法,已经对许多国家和地区的音乐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奥尔夫认为:表达思想和情绪,是人类的本能欲望,并通过语言、歌唱(含乐器演奏)、舞蹈等形式自然地流露,自古如此。这是人原本固有的能力。音乐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不断地启发和提升这种本能的表现力,而表现得好不好则不是追求的最终目标。而我们传统的音乐教育认识却不是这样,我们的课程一直是把通过学习歌唱和乐理以及相关的音乐技巧和能力作为美育的手段和目标,目光集中在如何学得好上。 其实,学生在音乐学习中,本能的唱、奏、舞蹈并不是很难的,甚至可以表现出一定的水平。因为出于本能的唱、奏、舞蹈是符合人的天性的,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没有担心“学不会”而挨训或丢面子的精神负担,因而都会得到各种不同程度的满足感。这种自然流露的形式还有助于促进学生即兴发挥的创造力的萌发。由于这种创造力的萌发和得到激励,所以造就了学生学习各种音乐技巧和能力的最佳状态,教师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必然成了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诱导者和参与者。愉悦身心、学习艺术,二者相得益彰。这正是奥尔夫教学法的重要特点之一。 奥尔夫音乐教育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是当今世界最着名、影响最广泛的三大音乐教育体系之一。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即原本性的音乐教育。原本性音乐不只是音乐本身,它是以节奏为纽带,把动作、舞蹈、语言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它是一种由人们自己参与、创造的音乐,也就是人们不是作为听众,而是作为合奏者参与到音乐中去。原本性的音乐是接近自然的、源于生活的、能为每个人学会和体验的,非常适合于儿童的。原本性音乐形式简洁,不用什么大型的形式和结构,是小型的序列形式、固定音型和小型的回旋曲形式。 奥尔夫原本性音乐教育的理念,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点: 1、综合性音乐是综合的艺术,音乐不是以单一形式存在的,不仅仅是用嘴唱或用耳朵听,它是结合动作、舞蹈、语言的有机整体;这恰恰又是人与生俱来的本能,是源于生命开端的,是接近土壤的,是心灵最自然的表露。 2、创造性(或称即兴性)即兴创造是每个人具有的本性,是散发心灵的本能反应。当6岁以前儿童听到音乐时能随乐而舞,边舞边哼唱;当看到一幅画时,他们可以按自己的理解用语言表达出来,并可通过简单的打击乐器,即兴演奏、即兴表演;没有乐器时,他们主动地去创造、发挥想像,用手、脚等或用其它物品代替进行表演。 3、亲自参与,诉诸感性,回归人本人类认知是感性到理性,奥尔夫音乐教育就是通过感觉(即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去协调、发动各个方面的能力,让儿童主动参与到游戏活动中,去体验、去唱、去跳、去抒发与宣泄。因此获得这个经验过程是人类学习的最主要途径,是培养情商最重要的手段,是奠定智力的基石。 4、从本土文化出发奥尔夫教学法不是一种固定的、封闭性的“条条框框”,他的整体内容和方法都鼓励和启发人们自己去创造和安排,他自身也在不断地吸收新的东西,不断地发展、前进。因而奥尔夫教育思想和教学法是充满开放性的、充满活力的。

古典舞基本功教案

古典舞基本功教案 一、指导思想: 舞蹈是以经过提炼,组织和艺术加工的人体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艺术形式。舞蹈的基本要素是动作的姿态、节奏和表情。舞蹈作为教育的内容和手段,不仅可以培养教育对象具有健美的身体姿态,培养动作的协调性、节奏感,而且可以抒发和表达感情,加强相互交往,美化生活,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二、教学任务: 1、通过舞蹈基本知识的讲授和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舞蹈基础理论,常用术语,并能在舞蹈学习实践中应用。 2、舞蹈基训部分,即对学员进行基本能力的训练,女 口: 发展学员身体各部分肌肉的能力,训练关节的柔软性,控制身体活动的能力、灵活性和稳定性,以及跳、转、翻等各种技巧。本学期舞蹈基训主要是中国古典的基本手型、脚型、手位、脚位以及手臂的基本姿态。 三、授课时间: 每周一至周五中午、周六上午、周日下午

四、授课地点: 音乐教室 五、内容安排: 第1-2周:中国古典舞基本手型 第3周:中国古典舞基本脚型 第4周:中国古典舞基本手位 第5周:中国古典舞基本脚位 第6-7周:单手基本动作 第8-9周:双手配合动作 第11-14周:身体各部分中间活动训练 第15-16周:以上基本动作练习 舞蹈队活动计划 舞蹈教育是艺术教育。掌握舞蹈的基础理论知和舞蹈的基本技能,可以训练学生感受美、体现美的能力。以活跃少年儿童的生活情趣,促进身心健康的发展。由于少年儿童舞蹈的主题、体裁、表现形式丰富多彩,在学习、排练、表演 的过程中,表现力和创造力的方面,都有着积极的意义和功

本学期我从低年纪学生开始选拔,通过舞蹈基础的教授和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舞蹈进本动作,根据学生的特点,初步掌握儿童舞和进本动作、基本能力、训练过节柔软性,控制身体活动的能力,灵活性和稳定性以及跳、转、翻等各种技巧,使学生身体运动更符合舞蹈规律的要求,为上台表演打下坚实的基础。如:通过对学员基本能力的训练,使其身体运动更符合舞蹈规律的要求,以适用各种类型动作,发展身体个部分的能力,灵活性和稳定性以及跳、转,翻各种技巧动作。 通过作品排练使学生尽可能地掌握部分代表性民族舞蹈,为随时扮演各种人物形象作好准备。 活动时间:每周六 活动地点:舞蹈教室 活动内容: —、身体基础训练1、基本脚位 2、上身练习 头部、膀子、胸腰、腿部、胯腰、后腰 3、现代舞训练 仰卧起坐、蝶式、胯部练习

倒数教学设计

《倒数》教学设计 【教材依据】:《倒数》这节课是北师大版五年级下第三单元第四节内容。 一、设计思路 1、指导思想 本节课主要讲的是倒数的理解,以及如何求一个数的倒数,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系统学习了分数乘法,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将为以后的分数除法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及新课改的创新教学理念和素质教育精神为指导,五年级的学生绝大部分已经处于形式运算阶段,并且向抽象逻辑思维水平阶段过渡,具备了熟练地数学运算水平,自主学习水平,能够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数学问题,但是在比较复杂的含有抽象思维水平的数学问题上有些困难,缺乏逻辑思维水平,数学概括水平,特别在分数乘除法方面有所欠缺,这些都是有待进一步提升的。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倒数概念,会求一个数的倒数,并能解决相关问题。过程与方法:经历倒数的发现过程,多角度理解倒数的意义,提升学生的数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乐趣。现代教学手段的使用:本节课采用多媒体课件形式实行教学。

3、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经历倒数的发现过程,理解倒数意义。 教学难点:会求一个数的倒数,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准备 基于对教材的分析和新课标理念的理解,我采用了引导启发、小组合作以及谈话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以及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这样有助于学生理解倒数的概念,掌握倒数的计算方法。科学的学习方法是非常重要的,是迈向成功的桥梁,学生通过观察法、小组合作探究、自主探究的方式掌握了倒数的概念以及如何求一个数的倒数,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过程: 引入 课件上出现了两个汉字,学生观察汉字后发现了什么?学生发现了这两个上下结构的汉字上下部分能够调换位置,从而引出本节课课题。 新授 一、初步感知倒数概念,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1、算一算,并认真思考: (1)这些算式的乘积有什么共同特点? (2)每个算式中两个乘数有什么特点? 小组交流讨论,3分钟后比一比谁表现的最棒! 我的发现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教案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教案]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教案 教学课题:拉丁美洲音乐之巴西音乐 教学班级:高一年级三班 教学课时:45分钟 教学目标:1、通过拉美音乐中最具有拉丁节奏及风格的代表—— “桑巴”的学习,了解拉美音乐对节奏的重视,同时丰富同学们对节奏的了解和把握,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教案。 2、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合作,让学生亲身参与到音乐表演活动当中,在“玩”的过程中享受音乐表现的乐趣,陶冶情操。同时开发学生的创作能力,培养学生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教材分析:拉丁音乐是一种以节奏为中心的流行音乐,它的节奏所具有的不仅仅是简单的强弱规律,而是作为一种音乐的灵魂使其上升到主导地位。因此,在了解拉丁音乐的过程中,首先需要了解的就是它的节奏。今天我们着重介绍一种具有代表性的拉丁节奏及风格——桑巴。桑巴是拉丁美洲最具代表性的舞蹈之一。它源于巴西,是以黑人所具有的美洲节奏为基础,大量的融进欧洲旋律二产生的舞蹈音乐形式。其音乐特征是2/4拍,音符短促地滚动节奏,节奏感很强。 教学重点:1、利用拉丁美洲最具代表性的舞蹈之一----桑巴,使学生把握拉美音乐的节奏特点,教案《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教案》。 2、在教学过程中,切实体现“学生亲身参与”的理念。 教学难点:1、通过对拉丁美洲最具代表性的舞蹈之一——桑巴的认识,分析它的音乐特点,把握拉美音乐的节奏特点。 2、注意学生的参与性,创造性。 教学媒体:多媒体,小鼓(或者其他可用于击打的物品),身体乐器 教学过程: 1、 导入:请同学们看一段视频。(文根英《舞者的纯情》) 2、这段视频中的音乐是“桑巴”舞蹈中一段常常会听到的音乐,是很著名的一段“桑巴”配乐。(桑巴源于巴西,它是以黑人所具有的美洲节奏为基础,大量地溶进欧洲旋律而产生的舞蹈音乐形式。传统桑巴可分为农村桑巴和城市桑巴两种。现代欧美所流行的桑巴,于1920年左右形成于巴西的里约热内卢。)其特征就是2/4拍,音符短促地滚动节奏,可以说是拉美音乐的代表之一。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桑巴”的典型节奏型。 2、带领同学们一起做几个简单的节奏练习。(小鼓) (1)(2)(3) 3、通过刚才的练习,使同学们发现有大量的切分音出现。 再通过另一段反应“桑巴”节奏的视频(九拍小鼓手演奏的桑巴节奏),归纳出该视频最突出的节奏型:切分。 从而了解到桑巴中最常见的节奏型就是切分节奏,它能很好的融入桑巴的舞步当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4、让同学们四人一组进行节奏的创编,使它既能突出2/4的特点,有能让每个人都用不同的节奏型来敲击,重点是突出切分的节奏感,体验桑巴的节奏特点。 5、在经过了同学们的分组讨论和练习,请几组同学来表演一下他们的成果。并且请其他同学来说明一下他们的节奏特点。

中国古典舞基本功教学教案

中国古典舞基本功 一.教学目标 通过系统的,有计划,有步骤的训练,使学生能够掌握中国古典舞的风貌及理解其精髓,掌握与具有中国古典舞规范,扎实的基本技术,技巧的能力。通过把上擦地组合训练脚下的基本功及腿、胯的外开,控制能力及其稳定性。对身体控制力的基本训练以及基本姿态的掌握。让学生可以更好地在舞蹈表演中完成完美的动作与要求。从而使学生的专业素养总体符合社会对舞蹈人才的需求这一目标。 二.教学对象 职业中学舞蹈专业一年级学生(有一到两年的舞蹈训练基础)。三.教学内容 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把上擦地组合 四.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脚背,与腿部的软开度的加强,与腿部力量的加强与控制。 2、擦地时脚的动作完满与控制 3、腿,胯要始终保持外开延伸。 (二)教学难点:动作过程中注意身体保持直立,从脚往上肌肉的收紧。 五.教学准备 (一)学生准备:舞蹈基训服 (二)老师准备:钢琴伴奏 六.教学方法

示范法;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 七.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二)明确新课内容 介绍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的要求与作用,明确中国古典舞基本功练在今后的舞蹈表演中的作用性与重要性。 (三)教学内容 1.基本素质练习 (1)压脚背练习:音乐节奏3/4拍,学生地面横排插空对齐,脚背绷直跪下,脚腕并拢准备,双手平放膝盖前,音乐响起,胯部抬起,膝盖伸直。做8x8拍。教学要求:脚腕并拢。 (2)压腿练习:音乐节奏2/4拍,地面右脚在前竖叉准备。a 向前压8x8拍,前4x8双手扶地,后4x8双手变三位手。b向后压8x8拍,前4x8拍双手扶地,后4x8拍左手扶地,右手三位手。c变横叉4x8拍,身体往前趴。然后变反面。教学要求:腿要直,脚背绷直,上身直立,不能掀胯,节奏要准确。 (3)踢腿练习:音乐节奏2/4拍。学生依次站在把杆前做准备。前、旁、后,各4x8拍,反面一样。要求:脚背带动,快起慢落。 2.把上擦地组合 (1)教师完整示范:钢琴伴奏准备2/4拍。双手扶把,一位站好准备。动作过程:a右脚由脚后跟带动向前擦出,脚尖点地整条腿外开,1x4拍完成前擦动作,然后由脚尖带动擦回一位,1x4拍完成擦回动

倒数教学设计教案

倒数教学设计 桑溪中小汪桂樟 教学内容:北师版教材第十册第24页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体验、研究、类推等实践活动,理解倒数的概念意义。 2、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探索问题、应用知识的过程,自主总结出求倒数的方法。 3、通过合作活动培养学生学会与人合作交流的习惯 教学程序及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入概念 1.文字游戏. 课件出示:找一找下面文字的构成规律: 吞──吴上──下土──干 2、按照规律,学生填数(实际上就是说出几个分数的倒数。)符合小学生喜欢探究新奇奥妙事物的特点,由语文联想到数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观察归纳——形成概念 仔细观察三组算式,除了形上有倒的现象外,每两个分数之间还存在什么特征?教师引导学生概括总结出本课新的知识点:每两个分数相乘的积是1,在此基础上引出倒数的概念,重点理解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三)讨论研究——深化概念 ①找倒数(这里指的是分数),引导学生考虑怎么找的?有什么规律?教师引导学生概括总结出本课新的知识点:求一个数的倒数,只要把这个数的分子、分母调换位置。

②整数(这里指的是大于1的自然数),这样的数怎么办?教师引导学生概括总结:整数可以看成分母是1的分数,它们的倒数也是只要把这个数的分子、分母调换位置。 ③1有没有倒数?如果有,它的倒数是多少?引导学生概括总结:1有倒数,1的倒数就是它本身, ④ 0有没有倒数?学生起争议,0不能作分母,0不能作除数,任何一个数和0相乘的积都不会是1,所以0没有倒数。 ⑤充实规律,加深规律。非0自然数的倒数和0没有倒数是学生容易混淆出错的地方,也是学生认识的误区。 (四)即时训练—巩固新知 为了使学生达到对知识的深化理解,从而达到巩固提高的效果,我特地设计了一组即时训练题,通过学生的观察尝试,讨论研究,教师引导来巩固新知识。 (五)总结反思——提高认识 由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习的主要内容:⑴倒数的意义;⑵倒数的求法;⑶非0自然数的倒数;⑷0的倒数。让学生通过知识性内容的小结,把课堂教学传授的知识尽快化为学生的素质;通过数学思想方法的小结,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数学思想方法在解题中的地位和应用,并且逐渐培养学生的良好的个性品质目标。

奥尔夫教学法的借鉴意义

奥尔夫教学法的借鉴意义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为联邦德国著名音乐家卡尔?奥尔夫所创建。这是一个独创的音乐教育体系。它赋予音乐教育以全新的反传统的观念和方法,已经对许多国家和地区的音乐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其方法有三个内涵思想,即三大原则,包括一切从儿童出发是奥尔夫教学法的首要原则;通过亲身实践,主动学习音乐是奥尔夫教学法的又一个基本原则;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奥尔夫教学法的第三个基本原则,也是奥尔夫教学法的归结点。思考和借鉴奥尔夫教学法对当前的小学阅读是有积极意义的。 当前小学阅读教学总体上还处于比较传统的模式,比如疑难生词学习,中心思想概括,段落大意总结等几个重要部分的分析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基本上不能脱离教学大纲的要求,尤其是受制于教师参考用书的固有提示和参考。长期以来学生已经形成了一种很固定的思考模式,不论什么样的文章,粗略阅读后习惯性地就想要找到文章的段落划分与中心思想,总是忽略了阅读真正的快乐和体验。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发现小学生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很少或者是意识不到洋溢在文章字里行间的美感。很多学生对于大纲要求的背诵课文可以背得滚瓜烂熟,但要是问他们课文好在哪里,

他们大多不知所措,大部分学生会知道文章的思想,但也是基本雷同的,大都逃不出参考用书中概括的内容。长期以来已经形成了这样一种定向思维模式。 奥尔夫这一独创的教学法是针对音乐课堂教学所独创,在音乐课的教学中对全世界的音乐课堂,从小学到大学甚至到更高层次以及各种音乐培训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奥尔夫完全打破了传统音乐教学中以学习目标和学习结果为重的教学方法,他强调学习的过程,他认为每个学生都有天生的音乐舞蹈的天赋,只不过高低不同,都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去激发出来,教师要做的工作就是想办法激发学生的这种热情和天性。让他们真正体会学习中的快乐并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 小学阅读中同样也存在上述类似的问题,由于长期以来考试要求和上课方式的影响,学生在阅读中总是抱着一种寻找答案的心态和思路对待阅读,基本上忽略了阅读本身的快乐感,所以他们的阅读兴趣和热情有明显的下降趋势。再加上现代科技的影响,小学生对于电子产品的热衷,对于纸质文章的阅读兴趣更加淡化。面对这样的现状,笔者认为对于小学阅读的传统教学模式亟待转变和改善。那么具体如何将音乐教学中的奥尔夫教学法借鉴和引入阅读中呢,笔者有以下几点建议和思考: 首先,传统的阅读教学总是在学生阅读前提出几个问

古典舞基本手位教案

古典舞基本手位教案 教学目的学习古典舞基本手位,通过学习古典舞手位组合,较准确熟练的运用古典舞的风格特点,提高舞蹈动作的表现力 教学重点通过理解、体会、运用中国古典舞手臂的“圆”,刚中有柔,柔中有刚、动手先动腕、眼随手动等风格特点,提高舞蹈动作的表现力 教学难点让音乐与感情的融合、与动作的配合,化成整个肌体的动力抒发在流动的形体线条之中 课程类型 综合课 教学方法讲解、示范、练习 教具(含电 教用具) 音响、VCD、光盘 教学过程说明

一、复习上节课的组合《小踢腿》 二、学习古典舞《基本手位》 1、每个动作单独讲解 (1)准备位:手兰花指状,双手背在身后左右髋关节处,手指向斜下方身体的内侧相对(2)插腰位:手兰花指状,虎口张开,拇指外分,双手贴在腰的斜前位置 (3)山膀位:手臂在身体的旁边起至90°,小臂内旋,腕部下按外推成弧形,肘部稍曲(4)托掌位:手臂保持山膀状抬至头上方,手心向上,兰花指,抬头时可以看到手(分为单托、双托) (5)按掌位:兰花指,手抬至身体前方,手与上腹部保持平行,掌心向下,手臂保持半圆状 (6)山膀按掌:手臂一臂为山膀,一臂为按掌位 (7)按掌掌位:手臂一臂呈按掌,一臂托掌位 (8)斜托掌:右手扬掌位,左手低于山膀位,手心向上 (9)顺风旗:一手托掌位,一手山膀位。兰花指手心朝外 (10)提襟位:手臂在身体的旁边弯曲成弧形,小臂内旋,双手握拳,虎口对着髋关节斜前方,提起衣襟的感觉 2、看视频,听音乐数节奏 3、示范教学组合:动作(略) 4、学生练习 5、合音乐,指出问题。 课堂小结略 作业布置1、晚练练习组合、基本功 2、自学幼儿古典舞手位组合《寻胡隐居》 3、下周进行芭蕾基训把上组合回课

奥尔夫教案

《奥尔夫教学法在农村中学音乐课的实践》教案 课题:奥尔夫教学法在农村中学音乐课的实践 课型:集体课 教学对象:农村中学音乐教师 教学目标: 1、了解奥尔夫教学理念及其原则。 2、通过奥尔夫教学实践练习了解奥尔夫体系的一些教学方法。教学重点: 1 、奥尔夫音乐理论体系 2、奥尔夫教学的实践练习和运用 教学难点:奥尔夫教学的运用 教学方法:练习法、讲授法、示范法 授课时间:150分钟 教具:多媒体、音响 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 了解学员对奥尔夫教学体系的掌握程度。 一、介绍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5) 1、奥尔夫简介: 德国当代杰出的作曲家、指挥家和音乐教育家(1895——1982),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是当今世界最著名、影响最广泛的三大音乐教育

体系之一。 2、世界三大音乐教学体系: 瑞士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体态律动) 德国奥尔夫音乐教育(原本性音乐) 匈牙利柯达伊音乐教育(歌唱教学、本土化音乐及五声调式、柯尔文手势) 3、奥尔夫教学目的:通过音乐培养人的素质,培养一个健全的人格。 4、奥尔夫音乐教育六大原则 (1)、综合性原则 (2)、以节奏为基础 (3)、以身体的动作感受音乐 (4)、即兴性 (5)、本土化 (6)、面向全体学生 ——其中即兴是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最核心、最吸引人的构成部分。 二、声势律动 1、声势:是以人体为天然乐器通过拍、打、跺、捻等发出不同力度的声响所具有的姿势。 2、声势特点:声势通常是和节奏连在一起的。声势练习以节奏为基础,奥尔夫认为音乐中节奏是比旋律更为基础的元素,不同的歌不可能是同一个旋律,却可以是同一种节奏。 3、声势形式:它通过拍手、拍腿、跺脚、捻指等学生易学易做的方

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数学《倒数》教学设计

五年级数学《倒数》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材分析 这节课的课题是倒数的认识,是一节新授课,倒数的认识是北师大版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册第三单元,分数除法的第一节内容,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要使学生掌握以下两个知识点①理解倒数的意义②会较熟练地求一个数(0除外)的倒数。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怎样求一个数的倒数,倒数的认识是一节概念教学课,它是在分数乘法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为后面学习除法作准备的,因为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是归结为乘上这个分数的倒数,所以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将会直接影响分数除法的教学进度、在教学中,必须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以后学习分数除法扫清障碍,提高学习效率。 学情分析 学生能否熟练地求出一个数的倒数,将会直接影响分数除法的计算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效率的提高。因此根据学生特点和大纲的要求确定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和掌握求一个数(0除外)倒数的方法。只要学生掌握了方法,再加以适当的练习,求一个数(0除外)的倒数对学生来说已经是再简单不过的事情了。对于倒数的意义来说,表面上看起简单,即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但学生在理解的时候往往把“互为”两个字丢掉,例如5和,应该说成5和互为倒数而部分同学会说成5是倒数,也是倒数,要想使学生真正理解倒数的意义,必须抓住关键词互为化抽象为形象,因此准确透彻地理解倒数的意义是本节课的难点。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只有准确、理解了倒数的意义才能初步引导学生掌握求倒数的方法,学生才能逐步的会求一个数的倒数,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因此,我确定了第一个目标,知识目标即: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一个数(0除外)倒数的方法。 2、能力目标要使学生理解倒数的意义,发现求倒数的方法,学生就必须通过分析、比较抽象等思维过程。因此确定了第二个目标能力目标即:提高学生运用新知识解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概括能力及创造性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才会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因此制定第三个目标、情感目标即:选用恰当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发现倒数的特征,理解倒数的意义 难点: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中国古典舞基本功教学教案

中国古典舞基本功 一.教学目标 通过系统的,有计划,有步骤的训练,使学生能够掌握中国古典舞的风貌及理解其精髓,掌握和具有中国古典舞规范,扎实的基本技术,技巧的能力。通过把上擦地组合训练脚下的基本功及腿、胯的外开,控制能力及其稳定性。对身体控制力的基本训练以及基本姿态的掌握。让学生可以更好地在舞蹈表演中完成完美的动作和要求。从而使学生的专业素养总体符合社会对舞蹈人才的需求这一目标。二.教学对象 职业中学舞蹈专业一年级学生(有一到两年的舞蹈训练基础)。三.教学内容 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把上擦地组合 四.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脚背,和腿部的软开度的加强,和腿部力量的加强与控制。 2.擦地时脚的动作完满和控制 3.腿,胯要始终保持外开延伸。(二)教学难点:动作过程中注意身体保持直立,从脚往上肌肉的收紧。 五.教学准备 (一)学生准备:舞蹈基训服 (二)老师准备:钢琴伴奏

六.教学方法 示范法;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 七.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二)明确新课内容 介绍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的要求和作用,明确中国古典舞基本功练在今后的舞蹈表演中的作用性和重要性。 (三)教学内容 1.基本素质练习 (1)压脚背练习:音乐节奏3/4拍,学生地面横排插空对齐,脚背绷直跪下,脚腕并拢准备,双手平放膝盖前,音乐响起,胯部抬起,膝盖伸直。做8x8拍。教学要求:脚腕并拢。 (2)压腿练习:音乐节奏2/4拍,地面右脚在前竖叉准备。a 向前压8x8拍,前4x8双手扶地,后4x8双手变三位手。b向后压8x8拍,前4x8拍双手扶地,后4x8拍左手扶地,右手三位手。c变横叉4x8拍,身体往前趴。然后变反面。教学要求:腿要直,脚背绷直,上身直立,不能掀胯,节奏要准确。 (3)踢腿练习:音乐节奏2/4拍。学生依次站在把杆前做准备。前、旁、后,各4x8拍,反面一样。要求:脚背带动,快起慢落。 2.把上擦地组合 (1)教师完整示范:钢琴伴奏准备2/4拍。双手扶把,一位站好准备。动作过程:a右脚由脚后跟带动向前擦出,脚尖点地整条腿

示范课倒数教学设计精修订

示范课倒数教学设计 SANY标准化小组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倒数》教学设计 西乡县城北小学李凤 [教学内容]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P24页《倒数》。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主要突出了两个方面:一是倒数的意义,一是求倒数的方法。把这部分知识安排在分数除法的前面,主要是为了学习分数除法做好铺垫,打好基础。教材列举了八道乘积为1的乘法算式,设计了“算一算”这个活动,目的就是想让学生通过实际计算更直接地感受这组算式的共同特点,从而发现倒数的特征并理解倒数的意义。通过“试一试”写出一个数的倒数,让学生在实际的寻找中,自然而然的运用倒数的特征和意义来寻找出倒数,掌握求一个倒数的方法。再加以适时的练习,让学生对这一知识的掌握更为全面。 [教学目标] 1、在计算、比较、观察中,发现倒数的特征并理解倒数的意义。 2、掌握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 3、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鼓励学生之间互相评价 [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对于分数的认识和分数乘法的计算掌握较好,因此,我采用直入主题的方法,通过让学生比较一组分数乘法算式的两个乘数和积的特点,来引导学生发现倒数的特征并理解倒数的意义,然后让学生在寻找一个数的倒数的过程中自主探究,逐步总结出求一个数倒数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求一个整数(0除外)或分数的倒数的方法。难点:0没有倒数。 [教法学法] 教法:游戏激趣法,观察发现法 学法:观察发现法,交流讨论法。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时间] 40分钟 [教学过程]

一、比赛引入 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分数的乘法,今天老师给出一些乘法算式,请你仔细观察或者计算,比一比谁能最先发现这组算式的秘密!(出示P24页算一算。) 学生思考、计算后汇报 生1:“我发现两个乘数分子分母位置颠倒”。 生2:“我发现每个算式的乘积都是1”。 [设计意图:从一组有趣的乘法算式入手,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通过观察或者实际计算更直观地感受这组算式中两个乘数和积的特点,进一步发现这组算式的共同特征。] 二、理解倒数意义。 1、初步理解倒数的意义 师:“如果两个数的乘积是1,那么我们称其中的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倒数。如:算式×=1我们就说是的倒数,是的倒数,和互为倒数。 师:你能说出黑板上谁和谁互为倒数吗(学生举例说明。) 师:你们是怎么样理解“互为”这两个字的请你举例说一说。 学生举例:互为朋友就是指互相是朋友;互为同学就是指互相是同学…… 师:像这样乘积是1的算式,你还能写一个吗请每个学生写一个算式,然后告诉同桌说你写的算式中()是()的倒数,()是()的倒数,()和()互为倒数。 [设计意图:通过前面的观察比较,教师明确指出倒数的意义,使学生初步理解倒数的含义,并使学生通过具体的例子,初步感受倒数是对于两个数来说的,不能孤立地说某一个数是倒数。] 2、利用倒数的意义辨析。 ⑴与是倒数。() ⑵得数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⑶是倒数。() ⑷乘积是1的几个数互为倒数。() 要求:①学生判断对错,并讲明理由。 ②对题目进行修改,使其正确。 [设计意图:通过对具体的例子进行辨析,进一步强调倒数是对于两个数来说的,不能孤立地说某一个数是倒数。在对题目的修改过程中,加深了学生对倒数意义的理解,使学生对倒数的理解更为明确、深刻。] 3、理解意义,明确特点。 师:通过刚才的辨析,谁能说说互为倒数的两个数有什么特点 生:两个数的乘积是1,分子、分母位置颠倒。 [设计意图:在整个独立计算、比较分析、观察发现的过程中,使学生对倒数的理解更为明确深刻,对倒数的特点也是了然在胸,为后面找一个数的倒数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 1、找朋友:在下列一圈数中,请把互为倒数的每一对数连起来。

《中国古典舞基本功》教案上课讲义

《中国古典舞基本 功》教案

《中国古典舞基本功》教案 一、指导思想: 舞蹈是以经过提炼,组织和艺术加工的人体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艺术形式。舞蹈的基本要素是动作的姿态、节奏和表情。舞蹈作为教育的内容和手段,不仅可以培养教育对象具有健美的身体姿态,培养动作的协调性、节奏感,而且可以抒发和表达感情,加强相互交往,美化生活,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二、教学任务: 1、通过舞蹈基本知识的讲授和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舞蹈基础理论,常用术语,并能在舞蹈学习实践中应用。 2、舞蹈基训部分,即对学员进行基本能力的训练,如:发展学员身体各部分肌肉的能力,训练关节的柔软性,控制身体活动的能力、灵活性和稳定性,以及跳、转、翻等各种技巧。本学期舞蹈基训主要是中国古典的基本手型、脚型、手位、脚位以及手臂的基本姿态。 舞蹈课教案 1、舞蹈中的呼吸 教学目的: 1)在基训中运用呼吸,以更好地训练学生软开度。 2)学习舞姿组合《大海啊,故乡》(A)让学生体会呼吸对舞蹈动作的修饰作用。 教学重难点:呼吸与动作的协调配合。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导入新课,授新课。 1.舞蹈是以肢体语言塑造艺术形象的一种表现美的艺术。俗话说:“一戳一站一伸手,便知有没有”,所谓“有没有”是指舞蹈有没有艺术性和规范性,今天我们来学习影响舞蹈艺术性和规范性的重要因素——呼吸。舞蹈的呼吸不同于生活中的呼吸,后者平稳均匀,而前者是有弹性,有韵律,有节奏的,有时长,有时短,有时平稳,如何掌握运用呢?是一个坚持不懈的训练过程,现在让我们在压腿组合中初步体会一下在基训中如何运用呼吸。

2.把杆组合《压腿》。 预备:45度面对把杆单手扶把,单背手,小八字脚位。 前压腿:动力腿外开,双腿绷直,身体正对,脊柱拉直,肩线与动力腿成90度,前压时以胯为轴心,上体保持平直,向动力腿折叠。用前额触脚背。 旁压腿:在前压腿的基础上,换手扶把,转体180度,身体与两腿成一个水平面。旁压时,以胯为轴心,上体保持平直,向动力腿折叠。用耳触脚背。 体会运用呼吸:压、呼气;立、吸气(反复练习、体会)。 作用:身体线条更易拉长,动作具有弹性,避免了僵硬和拉伤肌肉,提高了动作质量,更有利于软开度的练习。 3.呼吸在舞蹈表演中同样起着巨大的作用。它使我们的动作更具有了延伸感、韵律感,更富有艺术表现力,下面学习的舞蹈组合《大海啊,故乡》会让大家学习到舞蹈表演中如何运用呼吸。 1)身体的呼吸(吸气时身体拉长展开,呼气时身体收敛内含)。 2)头的呼吸(指头时吸气,低头时呼气,转头时先吸后呼)。 3)手臂的呼吸(手臂波浪时以肩为轴,肘、腕依次向上带动吸气,向下带动呼气,体会手臂连绵不断的延伸感)。 4)造型时的呼气(造型时,身体姿态不动,然后气息流畅自然,不僵硬)。 训练步骤: 1.教师完整示范,并且边示范,边讲解呼吸的运用。 2.训练学生: a.双跪坐,双背手,听音乐,节拍练呼吸,找呼吸时身体的韵律感。 b.练习单一的头的呼吸,然后与身体配合。 c.先练习单臂波浪时的呼吸,再练习双臂波浪时的呼吸,呼吸越深,动作越大,情绪越高。 d.大呼吸后双晃手造型,体会该动作的延伸感(眺望远方),双绷脚坐地展胸腰气息流畅。 训练时先把动作揉碎,分解练习,再教单一动作,然后与身体配合,最后配音乐练习组合。 二、小结

奥尔夫音乐教案

一、奥尔夫音乐卡尔.奥尔夫简介 卡尔.奥尔夫(1895—1982),当代世界著名的德国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奥尔夫1895年7月10日出生在慕尼黑一个有艺术素养的军人世家,受家庭环境的影响,卡尔?奥尔夫从小对音乐和戏剧产生浓厚的兴趣,这为他成为一个伟大的音乐剧大师奠定了基础。奥尔夫基本上是自学成才的大师,从少年到青年,他通过自学刻苦钻研大师们的作品,在不断地探究大师们的风格中顽强地寻找着自己独特的艺术表现语言:“那种“野生”的具有原本性的音乐、戏剧”。他从不把自己禁锢在某一专业、学科之中,作曲、指挥、戏剧、舞蹈……,他均报有极大热诚去关注、去研究。 1924年奥尔夫与友人—舞蹈家军特合作在慕尼黑创办了一所军特体操音乐舞蹈学校,即“军特学校”。在那里奥尔夫开始了他变革音乐教育的一系列尝试,如新的节奏教学和将动作与音乐相结合的试验。在音乐方面最突出的是在音乐与动作教学中突出节奏性乐器,他为了使学生们亲自参与奏乐,并通过即兴演奏设计自己的音乐,制造出了一套可以合奏用的以打击方式为主的小乐队编制乐器。这套已被人们统称为奥尔夫乐器的教具现已闻名全世界,成为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重要标志之一。奥尔夫为了实现“尽量使学生能自行设计他们的音乐和为动作伴奏”,他从本土及外国的民俗音乐中找到了编写教材的源泉。1930年他与终生的合作伙伴凯特曼编写的教材初版第一卷发表了。这本教材作为基本的音乐教材练习引导人们走向音乐的原本力量和原本形式,由于其演奏和舞蹈的性质,使外行很容易学会。接着,又陆续出版了许多其他的小册子,为奥尔夫乐器的练习编配了大量教材,在这个过程中奥尔夫的学生—也是后来一生中最重要的合作伙伴—古丽特?凯特曼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军特学校”的实验由于在国内外的旅行演出和在各种国际会议上进行的教学法示范性演出受到许多教育家们的关注,有力地推动了有关音乐教育思想的发展。1932年,一部意味音乐教育革命的作品—《奥尔夫教材——为儿童的音乐,由儿童自己动手的音乐——民歌》已准备出版,但是由于政治和历史的原因,这个出版计划搁浅了。奥尔夫决定离开音乐教育去从事专门作曲。1937年以一部十四世纪诗集手抄本创作的音乐剧《卡尔米娜?布拉纳》实现了他的突破,四十二岁的他此前已有许多探索性的作品问世,但他称这种突破为他的“全集”的开端。从1935年至1942年,奥尔夫的三部成名作问世:《卡尔米娜?布拉纳》(1934—1937)、《月亮》(1937—1939)、《聪明的女人》(1941—1943)相继问世。奥尔夫从青年时代起就在追求的“完全戏剧”——一种通向人本的、寻找最初的、原始的、融音乐、舞蹈、戏剧为一体的那种艺术,在这三部作品中得到体现,使他在“完全戏剧”(或称整体艺术)的创作上已走向成熟,形成了真正的奥尔夫风格。这里同样体现了奥尔夫在音乐教育中所体现的那种原本性的原则和理念。1948年到1949年完成《安蒂戈尼》,这部作品综合音乐、舞蹈、戏剧为一体,而在伴奏乐队的配器上采用4架钢琴、59种打击乐器与人声的大胆结合,以体现最古老的神话——太阳神与月亮神的结合,刚与柔、健与美的天然合一。这部作品奠定了他在世界上作为大师级的作曲家的声望。他在专业作曲上所采用的技法与他在音乐教育上一样,都是突出节奏性因素,以某种固定音型不断反复作音乐发展动力,在旋律中较少使用半音音阶和变化音,和声让位到更次要的位置,总之无论旋律、伴奏都以古朴、简洁为创作技法和表现形式。舞台布景、演员服装的象征性都是体现他原本性的“完整艺术”的理念。奥尔夫一生耕耘不息,创作了大量音乐作品和音乐戏剧,直到1973年78岁高龄时,还创作了他最后一部大作《世界末日之剧》。 1950年—1960年奥尔夫曾任慕尼黑音乐学院作曲大师班教授和负责人,他的教学是以让学生发现自我为宗旨,这在专业音乐教育领域仍贯穿他一生的教育思想。奥尔夫从1948年开始为巴伐利亚电台编写“学校音乐教育”,连续播了五年,受到学校的热烈欢迎。1950—1954年出版了五卷本《学校音乐》(《Orff-Schulwerck》),被欧美各国相继翻译出版介绍到世界各地。这是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具有奠基性意义的大事。1961年在奥地利萨尔斯堡“莫扎特音乐及造型艺术大学”成立了“奥尔夫学院”,建立起第一个奥尔夫教学法的研究和培训中心。1962年奥尔夫和凯特曼访问日本,在日本掀起研究和实践奥尔夫教法热潮。奥尔夫教学法与东方文化的结合开始了奥尔夫教学法新的里程。 1982年奥尔夫在慕尼黑他的家中去世,享年87岁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是当今世界最著名、影响最广泛的三大音乐教育体系之一。奥尔夫的音乐教育原理,或曰“理念”用一句话即是原本性的音乐教育。原本的音乐是和动作、舞蹈、语言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它是一种人们必需自己参与的音乐,即:人们不是作为听众,而是作为演奏者参与其间;它是先于智力的,它不用什么大型的形式,不用结构;它带来的是小型的序列形式、固定音型和小型的回旋曲形式。原本的音乐是接近土壤的、自然的、机体的、能为每个人学会和体验的、适合于儿童的。奥尔夫原本性音乐教育的原理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综合性; 2、即兴性; 3、亲自参与、诉诸感性、回归人本; 4、从本土文化出发; 5、适于开端; 6、为所有人。其中即兴是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最核心、最吸引人的构成部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