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复习与总结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复习与总结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复习与总结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复习与总结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整理复习》教案设计

秦皇岛市昌黎县昌黎镇第三完全小学徐莲荣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学目标:

1、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表面积、体积的概念以及相邻单位间的进率;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有关知识的内在联系,并能灵活运用。

2、在学生对这些形体认识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空间观念。

3、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难点:

学生对知识用思维导图的形式进行自我梳理,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准备:

牛奶(4盒)、多媒体课件、投影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复习

1、师:“同学们请看大屏幕,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什么?”(多媒体课件出示各种盒子画面)

2、师:观察这些图片你们想到了我们学过的什么知识?”(出示牛奶盒等图片)

生:“长方体和正方体!”

3、师:“的确,它们能让我们想到最近学习的长方体和正方体,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复习关于正方体和长方体的知识!”

(板书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整理复习)

【设计意图:谈话导入,由生活中的物体引起学生的联想,引入对本单元知识的回顾。认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二、课堂展示,交流体会

1、学生展示:

师:“课前老师曾要求同学们,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整理出本单元的知识,你们完成了吗?谁能来给大家展示讲解一下?”(学生边展示边叙述。)预设:

生1:长方体和正方体这单元内容很多,我用的是树形图,从三方面给大家总结一下…

师:她是概括的总结了本单元的知识,树形图画得真漂亮!谁还有不同的

方法?

生2:我是用框架图整理的。我的……

师:他做得也不错!还有比较详细些的内容吗?

生3:……

师:你做得也很棒!既总结全面又有重点分析。谁还想展示?

生4:……

师:她的思维导图不仅内容详细,而且图画的也非常漂亮,讲解的也很清晰。真好!谁还想和大家分享?

生5:

2、简单回顾,梳理知识:

师:刚才这几位同学分别从不同的方面整理总结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关知识,都很精彩,像他们所展示的作品,包括了多种整理方式:树形图、框架图、思维导图、列表法等,针对这几个同学对本单元知识的梳理情况,你们有什么感想吗?

生:6:他们整理的都很全面,也很清晰,我以后要向他们学习,为了更好的运用所学知识,每学完一单元都要进行梳理。

师: 说得真好!以后大家都要学会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总结呀!

师:还有想说的吗?

生7:我平时做题发现,实际生活中求表面积时,并不总是求长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有时会遇到其他的情况,我来说说!(生展示)

师:你们同意她的说法吗?说的真好!

师:以上几位同学分别从表面积、体积、容积这几方面,针对意义、计算方法、常用计量单位和进率等方面进行了整理,做的都很好!

师:老师这制作了一个没有完成的表格,我们来看一下。(展示表格)

现在,请同学们帮老师把它填写完整好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回忆与整理这一单元所学知识,有利于他们主动地梳理头脑中原有的知识体系,加深知识间内在联系的理解,使知识在孩子们的头脑中形成网络,强化思维导图再复习过程中的应用。而让学生自主整理,再进行交流互动,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也能展示学生学习的个性。】 3、知识运用(小热身)

师:看来基础知识你们掌握的都不错。下面来检验一下复习效果。

(大屏幕展示三个小练习:数学诊所、快速切换、思维快车)

指名快速回答,并说明理由。

三、综合运用,解决问题

师: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已经明晰了本单元的知识点,你们表现得

都很出色!所谓学以致用,那么你们能不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呢?敢不敢接受老师的挑战?

师:“我朋友要搬新家了,为了祝贺她乔迁之喜,星期天我去超市购物顺便给她选购了礼物。你们猜猜,我买了什么?” 学生猜。

(一)课件出示:(鱼缸图)

1、观察:金鱼缸是什么形体?做这样的鱼缸需要哪些材料?(棱用角钢做成,底面用铁板做成,侧面用玻璃做成。)

2、讨论:你能对这个鱼缸及鱼缸的材料提出一些问题吗?小组讨论并把问题写在答题纸上。

(四人一组讨论问题,派代表到前面展示)

师:数学上的问题往往不是这样提的。我帮大家总结了一下,请同学们看问题。

(1)做这个鱼缸要用多少分米的角铁?

(2)做这个鱼缸要用多少平方分米的铁板?

(3)做这个鱼缸要用多少平方分米的玻璃?

(4)这个鱼缸占多少空间?

(5)如果忽略厚度,这个鱼缸可装多少升水?

3、不论解决哪个问题,都必须具备什么条件?(生:长、宽、高)

老师给出数据:长:10dm 宽:8dm 高:5dm

在此基础上学生齐练。

师: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

生:解答以后,要注意单位和验算。

老师根据学生回答,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找一名学生上台投影答案,并简单讲解过程.

4、突破难点,展现活力

师:同学们完成的都很好!我想给你们难度升级一下怎样?

师:老师这里还有几个与这个鱼缸相关的信息你们看!

(1)每平方米的玻璃售价是40元,做这个鱼缸需要多少钱?

(2)我朋友用小水泵往鱼缸里面注水120升,鱼缸内水的高度是多少分米?

(3)又往水里放入鹅卵石、水草和鱼,水面上升了5厘米,这些鹅卵石、水草和鱼的体积一共是多少立方分米?

(学生上台投影答案,并简单讲解过程.)

(二)实物出示:(牛奶)

师:做得很好!为了奖励你们,看看我又给大家带来了什么?(牛奶)想得到它们吗?(想)

师:好,那你们有信心完成老师的问题吗?

课件逐一出示:

1、把两盒牛奶拼在一起,有几种拼法?哪种最省包装材料?省多少?

不同的拼法体积和原来总体积相比有变化吗?表面积呢?

2、这四盒牛奶拼在一起,哪种拼法最省包装材料?

师:注意听他们说的你同意不同意。

(学生逐一解答,指名板演、说思路。)

师:你讲的太精彩了!

四、课终回顾,深化认识。

师:看来同学们都积极动脑思考了,无论是总结整理还是灵活解决问题,你们都做得很好。那么,通过这节课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知识的整理复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与困惑吗?

(学生自由发言)……

【设计意图:一节课复习完后,宜让学生谈谈收获与遗憾,给学生一个自我反思、自我总结的机会,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埋下伏笔。而延伸题则体现了“带着问题进课堂,出带着问题出课堂”的思想,让数学能最大限度地影响着、激励着一部分学生。】

学生谈收获。

师:“这节课我们通过温故而领略到很多新知识,看来学习中回头看还是很有必要的。老师有句话想和大家分享:如果我们只学习具体方法,就像给车装货加载;而好的学习习惯就像给车加装发动机。希望好习惯能为大家插上腾飞的翅膀,领略到学习中更多的乐趣!”

感悟:“整理与复习”课是以整合、梳理已学的知识、技能为主要任务,促进知识系统化,提高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课型。整理课一要体现“理”,即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使之“竖成线”、“横成片”,组织成系统的知识结构。二要体现“通”,沟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三要体现“用”,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实际问题,发展学生潜力,培养学生能力。现以五年级数学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整理与复习》课为例,谈谈笔者几点感悟。

一、注重“理”,让学生主动建构

乌申斯基有句名言:“智慧不是别的,只是组织得很好的知识体系。”这句话很中肯地说明了整理的重要性。平时教学中的知识点往往是零散地一个一个呈现,缺乏系统整理。引导学生经过一个阶段的学习后整理、归纳所学的内容,有助于促进知识条理化、系统化,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结构。整理课的教学设计体现出整理过程。一是回忆再现。有意义的数学学习是建立在学生的主观愿望和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的。教学中,教师有意的出示几道思考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回忆再现所学知识。二是整理。即根据数学知识间的联系,按照一定的标准、选择一定的方法,对所学过的长方体和正方体内容进行有序编码。教学时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学生自主选择整理知识的方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展示学生学习个性。

二、注重“通”,让学生主动交流

整理的目的不仅要使知识系统化,还要对知识有新的认识和感悟。教学中,教师以思维含金量颇高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同时,教师给学生创设了“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展示汇报”等交流互动机会。再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对比、归纳、概括等,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了表面积与体积,体积与容积等区别和联系,巩固本单元所学知识,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从而形成知识体系。

三、注重“用”,让学生拓展提高

学生的数学能力不仅反映在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上,更在于能否应用知识自觉地解决实际问题,复习课必须精心设计练习题,使知识的应用更具综合性和灵活性,使学生在牢固掌握知识的同时,实践能力也得到培养。因此,在学生梳理、归纳知识的基础上,复习时还应充分体现“有讲有练、精讲多练、边讲边练、以练为主”的原则,并力求做到:习题要“精”,方法要“活”,时间要“足”。如最后的实践操作题。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与反思

上传: 黄亿珍更新时间:2012-6-7 18:14:06

疏理沟通应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与反思

By 陈华忠发表于 2008-3-21 13:41:00

【教学内容】:人教版实验教材数学第十册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整理与复习》

【教学目标】:

1、通过整理、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表面积、体积的概念以及相邻单位间的进率;能进一步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及其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理解它们的内在联系,能灵活运用。

2、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的价值,从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学生对知识进行自我梳理,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准备】:牛奶盒、魔方、尺子、课件、投影等。

【复习过程】:

一、联系生活,导入复习

师:同学们都带来了牛奶盒和魔方,今天这节课,这小小的牛奶盒和魔方将成为我们学习的小助手,与我们一起来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有关知识进行一下整理和复习。(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平时接触较多的“牛奶盒、魔方”入手,给学生一种亲切与熟悉的感觉,能更好地使学生从心理上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距离。】

二、自我梳理,建构体系

(一)自主梳理

师:大家回顾整理第个单元的知识,我们应该从哪几方面进行整理呢?

1、放手让学自主梳理,然后小组进行交流。(用喜欢的形式把长方体和正方体有关的特征、表面积、体积、容积的知识整理出来。)

2、指名汇报。说说你是怎们整理的?用投影展示:(学生呈现多种整理方式:分解法,列表法,树形图,雪形图,伞形图等等)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回忆与整理这一单元所学知识,有利于他们主动地梳理头脑中原有的知识体系,加深知识间内在联系的理解,使知识在孩子们的头脑中形成网络。而让学生自主整理,再进行交流互动,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也能展示学生学习的个性。】

(二)沟通联系

1、师出示思考题:

a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特征?

b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体积、容积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它们之间区别与联系?

2、先独立思考,再进行小组交流。

3、指名回答。

4

师:那对于这一单元的知识,你还有什么提醒同学们注意的地方吗?

(学生自由发言,如果学生说不到的,可以引导学生说。)

三、理解应用,解决问题

(一)针对训练。针对本单元知识的重点、难点与学生平时作业出现的知识缺漏设计形式多样的练习题。如填空题、判断题、选择题、比较题等,(略)(二)综合练习。

做一个鱼缸,长12分米,宽8分米,高6分米,至少需要多少玻璃?这个鱼缸的容积是多少?

【设计意图:在复习前摸清学生中的“漏”和“缺”非常重要。在整理与复习课中,应重视补“缺漏”和纠错误。摸清“缺漏”和常见的错误,平时摘录学生作业中的问题不失为一个好方法;先回顾自己在批改学生作业过程中所发现的错误与问题,再针对学生缺漏与知识的重难点进行训练。这样,找准重点、难点,找准各知识点容易出错的地方,增强复习的针对性。做到“有的放矢”,突出复习的重点,才能达到整理与复习的预期效果。】

(二)实践操作

1、这个牛奶盒的体积是多少呢?需要测出哪些数据,提醒:量出的数据最好保留整厘米数。单位:厘米(标出长6,宽4,高11)

指名学生汇报,6×4×11=264(立方厘米)

思考:计算结果是264立方厘米,为什么牛奶盒上写的净含量是250毫升?2、做个小小包装师:

(1)不计算接头处与损耗材料,做一个牛奶包装盒最少需要多少硬纸?

(2)在这盒的四周贴上一圈环保广告纸,广告纸至少要多大?

同桌先交流一下两题的区别,然后只列式不计算。

【设计意图:实践练习要由学生自己测量出数据,解决实际问题,这自然需要学生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这种练习设计体现了课标所倡导的“应用性”的特点。】

四、课终回顾,深化认识。

1、师:通过这节课复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与困惑?

(学生自由发言)……

【设计意图:一节课复习完后,宜让学生谈谈收获与遗憾,给学生一个自我反思、自我总结的机会,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埋下伏笔。而延伸题则体现了“带着问题进课堂,出带着问题出课堂”的思想,让数学能最大限度地影响着、激励着一部分学生。】

1、这个牛奶盒的体积是多少呢?需要测出哪些数据,提醒:量出的数据最好保留整厘米数。单位:厘米(标出长6,宽4,高11)

思考:计算结果是264立方厘米,为什么牛奶盒上写的净含量是250毫升?

2、做个小小包装师:

(1)不计算接头处与损耗材料,做一个牛奶包装盒最少需要多少硬纸?

(2)在这盒的四周贴上一圈环保广告纸,广告纸至少要多大?同桌先交流一下两题的区别,然后只列式不计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