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华为的人才培养体系

华为的人才培养体系

华为的人才培养体系
华为的人才培养体系

华为的人才培养体系

华为的人才培养体系

我们将持续的人力资源开发作为实现人力资源增值目标的重要条件。实行在职培训与脱产培训相结合,自我开发与教育开发相结合的开发形式。

为了评价人力资源开发的效果,要建立人力资源开发投入产出评价体系。

——《华为基本法》第七十三条

一说起华为,好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高薪”,但华为最吸引人才的地方除了相对高薪外,更重要的是还有良好的培训体系。

著名人力资源与管理咨询专家彭剑锋认为:在他所接触到的中国本土企业中,华为是在人力资源培训开发方面倾注的热情最大、资金投入最多的公司。

华为作为一家世界级公司,每年都要招收一大批优秀的员工。但考虑到新员工经验不足,毕业生上手的能力还很弱,潜力需要通过培训发掘、训练,华为公司每年在员工培训方面的开支都非常庞大。为此,华为公司2005年正式注册了华为大学(简称华大),为华为员工及客户提供众多培训课程,包括新员工文化培训、上岗培训和针对客户的培训等。

华大本质是对已经受过正规教育的人进行再教育,华大观点是你从事这个工作,就给你赋能。华大的赋能要支撑公司文化、管理平台、关键业务能力和战略预备队的建设。

华大的强调,要推动员工循环赋能,关注和管理优秀种子,每个班挑选优秀学员上项目。项目实践做得好,要敢于提拔。华大的常常以美国军队的培养方式举例子,认为三十几岁的青年也能当将军。在艰苦地区待了很长时间的干部,也要允许他们参加到赋能中来。因为华为想到,在一个地方待了很久的干部难免对一些外面的东西缺乏认识。这种对老员工的赋能就如同炼钢环节中的回炉再造一样,赋予老员工新的活力。

而且,为了保证培训的公平、公正,学员在赋能期间的评价由华大说了算。在华大有这样一句话经常被人们传诵:你有资格但是你没有能力,你还是老红军。不能因为你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你就能上航母。

如今,好多公司有这样一种现象,人越优秀,越被部门抓着不放,耗干了能量,然后被末位淘汰。而华大的赋能就是推动解决这个问题,释放个人能量。

华大的培训还有一个很强的理念,就是要从项目管理与经营实践中选拔发展后备干部。培训的考场和业务的战场是紧密结合的。在循环赋能的过程中,华为尤其关注“项目管理”能力的培养。因为,华为认为“项目管理”的训练过程浓缩了一个管理者最基本的职业化管理的素养。

华大的核心业务围绕“管理能力”“专业能力”和“项目管理能力”展开,但其核心的核心是文化传承。华大内部部门名字很有意思,不是叫“某某部”而是叫“项目群”。因为华为自身的组织就是一个以项目为核心的组织,项目是跟着业务需求走的,只要有业务需求,华大就会配合出一个项目群。从组织特征上来看,华大绝对是实用导向而且

灵活应变的。教学策略和教学理念是一致的,实战实用、案例教学、发展讲师制。

在“赋能”过程中,与任正非针对公司管理所提出来的“简化考核、减少考试”观点正好相反,华大培训主张多考试,一个星期至少考三次,而且培训结束之前,先把你自己的沙盘(职业规划)讲清楚,毕业后带着沙盘回去,一边实践,一边修改,最后看结果。

许多人得知了华大的培养模式,都不由得惊叹华大比一所正规的大学还要厉害,但是任正非并不这么认为,他解释道:华大不是一个正规院校,正规院校是培养大学生、培养硕士博士。我们的学员都接受过正规教育。而华大的特色就是训战结合,赋予学员专业作战能力。

华大的培训不是关起门来学习,要训战结合。训战结合就是训练和作战是一回事。比如所有训练的表格要和实际操作的表格一模一样,代码、标识符……也是一模一样的。接受培训的人不能只教授原理,应该学会如何做,学会怎样把哲学变为现实,这才是大师。

训战结合上,华大教的所有东西都是打仗用的东西,明年出去开飞机,就教如何开飞机。不会教一个小兵如何在航母上开汽车。例如,华大在2015大规模启动了战略预备队的项目,开发了680多学时的课程,长达半年工作日的课程。华大之所以能够开发出这么多学时的课程,关键是因为课程不是理论的堆砌,而是真刀实枪的案例,而这些案例是和业务部门一起花了两个多月的时间整理出来的。换句话来说,华为大学不做精品,而做实战。

如今,华为大学每年培训的新员工超过2万人,最多时一年3万人。华大非常强调新人的入职引导这一段,整个入职培训就是一场文化的培训,把新人刷成一个颜色,让他们认同华为最基本的价值观: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