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马哲选择题复习

马哲选择题复习

马哲选择题复习
马哲选择题复习

期末复习

一、单项选择

1.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合理内核”的是()

A、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

B、费尔巴哈的唯物论思想

C、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

D、圣西门的“和谐社会制度”

2.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A、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B、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C、代表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D、坚信共产主义信仰

3.现实生活中的“求神拜佛”现象就其世界观而言属于()

A、朴素唯物论观点

B、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C、形而上学观点

D、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4.按照列宁的概括,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A、运动的绝对性

B、运动的相对性

C、客观实在性

D、主观能动性

5.宗教就其世界观而言是属于()

A. 主观唯心主义

B. 宗派主义

C. 客观唯心主义

D. 朴素唯物主义

6.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属于()

A、形而上学观点

B、辩证法观点

C、唯物主义观点

D、唯心主义观点

7.旧唯物主义作为“半截子”唯物主义,其错误在于()

A、他们的自然观是唯物主义的

B、他们的历史观是唯物主义的

C、他们的自然观是唯心主义的

D、他们的历史观是唯心主义的

8.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A、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B、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观点

C、量变和质变的观点

D、肯定和否定的观点

9.新事物之所以为新事物是因为它是()

A、最近出现的事物

B、多数人认同的事物

C、合乎发展规律的事物

D、不一定有客观依据的事物

10.“物极必反”体现的是()

A、矛盾的同一性

B、矛盾的斗争性

C、矛盾的特殊性

D、矛盾的个别性

11.“静中有动,动中有静”表明了()

A、物质与运动的统一

B、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C、有限与无限的统一

D、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

12.人们总是按照自己的形象造神,说明人们关于神的观点是()

A、感觉的复合

B、主观自生的

C、有客观原型

D、意识能动性的产物

13.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所见所思往往各不相同,这说明()

A、意识是主体的自由创造

B、认识是不受客体制约的

C、意识要受主体状况的影响

D、意识的形式和内容都是主观的

14.在马克思主义看来,人类认识的基础是()

A、人们的社会实践

B、客观事物

C、主观经验

D、人的理性

15.看问题“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是()

A、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B、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C、形而上学的观点

D、不可知论的观点

16.“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体现的是()

A、矛盾普遍性原理

B、矛盾特殊性原理

C、矛盾斗争性原理

D、矛盾同一性原理

17.下列表达运动的正确观点是()

A、“飞矢不动”

B、“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C、“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D、“飞鸟之景,未尝动也”

18.从哲学上讲,可持续发展观的理论基础是()

A、重点论原理

B、矛盾同一性原理

C、矛盾斗争性原理

D、普遍联系原理

19.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是()

A、观察实验方法

B、逻辑推理方法

C、归纳演绎方法

D、矛盾分析方法

20.在中国革命过程中,王明主张的“毕其功于一日”是()

A、庸俗进化论的观点

B、庸俗唯物论的观点

C、辩证法的观点

D、否认质变须由量变做准备的形而上学观点

21.“军功章上有你一半,也有我一半”体现的是()

A、矛盾斗争性

B、矛盾同一性

C、矛盾普遍性

D、矛盾特殊性

22.“一国两制”不会改变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这是因为它符合()

A、事物是质和量统一的原理

B、主要矛盾决定事物发展方向的原理

C、局部性部分质变原理

D、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关系原理

23.在对立统一规律中,作为矛盾问题精髓的是()

A、内因和外因

B、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C、两点论和重点论

D、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24.“毋以善小而不为,毋以恶小而为之”这句话表明()

A、质变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

B、量变必然引起质变

C、肯定中包含着否定

D、否定中包含着肯定

25.唯物辩证法的实质或核心是()

A、质量互变规律

B、普遍联系与永恒发展

C、对立统一规律

D、否定之否定规律

26.辩证否定的联系环节体现的是()

A、新旧事物本无区别

B、不能离开旧事物理解新事物

C、新旧事物势不两立

D、只能仅仅从新事物上理解新事物

27.实践成为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根本依据是()

A、实践具有客观性

B、实践具有能动性

C、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

D、实践具有社会性

28.“生即意味着死”表明()

A、肯定中有否定

B、否定中有肯定

C、肯定就是肯定

D、否定就是否定

29.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根本区别在于()

A、坚持反映论

B、坚持可知论

C、坚持唯物论

D、坚持能动反映论

30.从矛盾的角度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体现的是()

A、矛盾的同一性

B、矛盾的斗争性

C、矛盾的主要方面

D、矛盾的次要方面

31.下列属于意识形态的是()

A、哲学、道德学

B、逻辑学

C、心理学、语言学

D、物理学、化学

32.下列符合辩证否定观的是()

A、新事物把旧事物赶尽杀绝

B、新事物把旧事物全部保留下来

C、新事物在否定旧事物中有所保留

D、新事物脱离旧事物另起炉灶

33.对待腐败现象一定要“防微杜渐”,这完全符合()

A、事物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B、量变必然引起事物的质变

C、否定中包含着肯定

D、肯定中包含着否定

34.历史唯物主义中的“人民”是一个()

A、文化范畴

B、经济范畴

C、历史范畴

D、应然范畴

35.社会主义上层建筑的核心是()

A、生产力的质量

B、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

C、国家政权

D、科学技术的发展程度

36.在生产关系中,具有决定作用的是()

A、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

B、人在生产中的地位关系

C、产品的分配关系

D、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37.“两极相通、物极必反”的体现的是()

A、矛盾的斗争性

B、矛盾的同一性

C、矛盾的普遍性

D、矛盾的特殊性

38.国家的本质是()

A、神的意志的体现

B、以人为本

C、阶级统治的暴力机器

D、契约公众意志的体现

39.“葵花向日”属于物质的()

A、反应特性

B、刺激感应性

C、感觉、心理

D、人类的意识

40.同一认定的哲学基础是()

A、矛盾的特殊性

B、矛盾的普遍性

C、矛盾的同一性

D、矛盾的斗争性

41.促进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迅速形成的因素是()

A、商品生产者的分化

B、高利贷者的借贷

C、资本的原始积累

D、大机器生产的发展

42.两只羊能够与一头牛相交换,是因为()

A、它们的使用价值相同

B、它们的交换价值相同

C、它们的价值相同

D、交换者的心理认同

43.“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的理论是()

A、价值二因素理论

B、劳动二重性理论

C、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理论

D、价值增殖理论

44.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A、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

B、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

C、交换价值和价值的矛盾

D、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45.劳动力使用价值的最大特点是()

A、它是控制在资本家手中的

B、它是控制在工人手中的

C、它能够创造出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

D、它只是原有价值的转移

46.价值增殖过程是延长了一定点的价值形成过程,这里的一定点是指()

A、劳动力价值补偿

B、劳动力使用价值补偿

C、原材料的价值

D、剩余价值

47.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的工资是()

A、工人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B、工人劳动的报酬

C、工人向社会缴税后的劳动报酬

D、资本家任意给工人的

48..垄断的形成是( )

A.、生产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结果;

B.、生产输出的结果;

C.、金融资本统治的结果;

D.、国家干预经济生活的结果

49.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本质是()

A.国有企业的存在; B.国私共有的垄断资本;

C.私人垄断资本的主导地位; D.国家政权与垄断组织的结合

50.经济全球化()

A.是生产力高度发展的产物;B.与生产力高度发展无关;

C.阻碍了生产力高度发展;D.是少数国家推动的结果

51.解决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唯一途径是( )

A.用垄断代替自由竞争;

B.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代替私人垄断资本主义;

C.用国际垄断代替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D.用社会主义制度代替资本主义制度

52.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它明确地指出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

A、革命性和斗争性

B、先进性和革命性

C、阶级性和先进性

D、先进性和科学性

53.马克思主义认为,消灭三大差别的关键在于()

A、消灭工业与农业的差别

B、消灭城市和乡村的差别

C、消灭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

D、消灭利益差别

54.工人4个小时就创造出了自己的劳动力价值,但他的工作日是8小时,资本家的剩余价值率是( C )

A、80%

B、90%

C、100%

D、110%

55.马克思分析资本主义经济的起点是()

A.商品

B.价值

C.流通

D.生产

56.费尔巴哈说,住在茅草屋里的人与住在宫廷里的人说的就是不一样,这说明()

A.意识是主体的自由创造

B. 意识是不受客体制约的

C.意识要受主体状况的影响

D.意识的形式和内容都是主观的

57.在马克思主义看来,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B. 阶级斗争

C.社会基本矛盾

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58.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公安机关属于()

A. 观念的上层建筑

B. 政治的上层建筑

C. 意识形态

D. 普通社会组织

59.狭义的马克思主义是指()

A. 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

B. 列宁发展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C. 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D. 当代西方的马克思主义

60.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宗旨是()

A.大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B.实现中华民族的腾飞

C.弘扬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

D.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61.促进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迅速形成的因素是()

A.商品生产者的分化

B.高利贷者的借贷

C.资本的原始积累

D.大机器生产的发展

62.实践成为检验真理标准的优点在于实践()

A. 具有普遍性的特点

B. 具有特殊性的特点

C. 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

D. 具有主观能动性的特点

63.“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是()

A、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B、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C、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64.科学证明,人脑是()

A、思维的源泉

B、思维的产物

C、思维的器官

D、思维的对象

65.能够彻底坚持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是()

A、庸俗唯物论

B、辩证唯物论

C、机械唯物论

D、朴素唯物论

66.唯物主义发展的三个阶段是()

A、朴素的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西方现代唯物主义

B、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C、古希腊原子论、法国唯物主义和马克思主义

D、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

67.正确发挥意识能动性的客观前提是()

A、个人积极性的充分调动

B、集体智慧的充分发挥

C、对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

D、对保守思想的彻底克服

68.承认“人类的一切认识具有相对性”是()

A、相对主义的观点

B、诡辩论观点

C、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D、怀疑论观点

69.从认识论的角度说鬼神观念是()

A、在实践中产生的

B、剥削阶级捏造的

C、人脑想象出来的

D、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歪曲反映

70.承认“人类的一切认识具有相对性”是()

A、相对主义的观点

B、诡辩论观点

C、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D、怀疑论观点

71.“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这两种观点是()

A.前者是辩证法,后者诡辨论

B.前者是形而上学,后者是辩证法

C.是相同的,只是强调的方面不同

D.二者都是辩证法,后者是对前者的发展

72.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是()

A.观察实验方法

B.逻辑推理方法

C.矛盾分析法

D.归纳演绎方法

73.“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两句诗句含的哲学道理

是()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B.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

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量的统一

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74.“一个志在有大成就的人,他必须如歌德所说,知道限制自己。反之,那些什么事都想做的人,其实什么

事都不能做,而终归于失败。”这段话告诉我们()

A、要学会分清事物矛盾的性质 B.要懂得对事物进行矛盾分析

C.要学会解决不同矛盾用不同的方法

D.要抓住要矛盾,不要平均使用力量

75.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问题

B.社会规律和主观意识的关系问题

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D.自然和社会的关系问题

二、多项选择

1.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是()

A、马克思主义哲学

B、马克思主义政治学

C、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D、科学社会主义

2.哲学基本派别包括()

A. 唯物主义

B. 唯心主义

C. 辩证法

D. 形而上学

3.社会主义的发展总要经历曲折,这是因为()

A. 社会主义是一个新生事物。

B. 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展开是一个过程。

C. 全球化对社会主义有不同的影响。

D. 社会主义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是()

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5.标志着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的三大工人运动分别是()

A、法国里昂工人的武装起义

B、德国西里西亚工人的武装起义

C、巴黎公社武装起义

D、英国宪章运动

6.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革命性相统一主要表现于()

A、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C、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D、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7.唯心主义所以在历史中长期存在,是因为()

A、唯心主义理论中包含着一些真理的颗粒

B、唯心主义也是一种真理形态

C、科学技术的发展总是存在着一定的局限

D、人们都需要这种理论

8.下列哪些说法属于主观唯心主义()

A、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B、生死由命,富贵在天

C、存在就是被感知

D、运筹帷幄

9.下列观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是()

A、生死由命,富贵在天

B、思想有多高,路就有多远

C、命有八尺,难求一丈

D、万物皆于我心中

10.马克思恩格斯实现人类思想史伟大变革的两大理论成果是()

A、唯物史观

B、劳动价值论

C、剩余价值论

D、科学社会主义

11.意识的起源、产生表明()

A、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B、意识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C、意识是心灵的产物

D、意识是从天上掉下来的

12.下列那些说法表示了时间的特点()

A、盛年不重头,一日难再晨

B、失落黄金有分量,错过光阴无处寻

C、光阴好比河中水,只能流去不复回

D、百事宜早不宜迟

13.联系的主要方式包括()

A、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

B、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

C、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

D、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

14.意识是()

A.人脑的分泌物

B.人脑的属性和机能

C.神的启示

D.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15.在架桥过程中,人们按要设计出施工图纸,然后按照图纸施工,这表明()

A、人的活动不同于动物,是有意识、有目的的

B、意识产生后绝不是消极被动的

C、意识对物质也有决定作用

D、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

16.在现代高科技条件下,人们可以遨游太空、培育试管婴儿等说明()

A、人们可以认识规律,也可以改造规律

B、人们可以驾驭规律,也可以创造规律

C、人们可以依据规律发明、创造自然没有的东西

D、人们认识和利用规律的能力得到了空前的提高

17.规律是()

A、事物的固有联系

B、事物的本质联系

C、事物的必然联系

D、事物的稳定联系

18.下列现象属于矛盾同一性的有()

A、物极必反、两极相通

B、利用犯罪团伙的薄弱环节予以摧毁

C、农业支援工业、工业反哺农业

D、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

19.把两个不同的事物区别开来,就是要揭示()

A、事物的质

B、事物的量

C、矛盾的普遍性

D、矛盾的特殊性

20.矛盾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作用是()

A、调和矛盾双方的对立

B、使矛盾双方消除分歧

C、使矛盾双方相互吸收有利于自身的因素

D、规定事物的发展趋势

21.割裂了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会导致()

A. 历史循环论

B. 直线论

C. 悲观论

D. 经验论

22.下列属于实践中介系统的是()

A、计算机

B、望远镜

C、思维方式

D、收割机

23.矛盾问题的精髓是()

A、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问题

B、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问题

C、一般和个别、共性和个性的关系问题

D、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问题

24.下列能够表现出否定之否定规律的是()

A、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B、私有制被公有制所取代

C、小麦苗被牲口吃掉

D、社会的自我否定

25.从矛盾角度上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当是()

A、各种社会规范相互协调的和谐

B、各种社会阶层兼容共生的和谐

C、整齐划一、排除多样性的和谐

D、稳定与活跃、纪律与自由相统一的和谐

26.“白马非马"的命题()

A.割裂了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B.割裂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C.揭示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

D.割裂了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27.掌握事物度的重要性在于()

A.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做到“胸中有数"

B.它可以克服“过"与“不及"的错误

C.它可以避免“左"或右的错误

D.掌握度才能更深刻准确地认识事物

28.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左”倾机会主义的错误在于()

A、只承认质变而否认量变

B、只承认量变而否认质变

C、割裂了质变与量变的统一

D、认为量变可以永远持续下去

29.下列属于矛盾同一性的表现是()

A、夫妻间“你挑水来我浇圆”

B、生物界中的物竞天择

C、“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倚”

D、鸡生蛋,蛋生鸡

30.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属于()

A、社会主义的根本质变

B、社会主义总的量变中的部分质变

C、社会主义的整体飞跃

D、社会主义的阶段性部分质变

31.下列事例中属于前进中的回复的是()

A、被推翻的旧势力暂时复辟

B、从原始公有制到共产主义公有制

C、实践——认识——实践

D、“天下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32.“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表明()

A、人的感觉能力是实践的结果

B、认识源于实践

C、认识源于某种神秘启示

D、认识因人而异

33.下列现象属于事物质变的是(AC )

A、警察变成了罪犯,公仆变成了败类

B、专科学校变成了本科院校

C、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转变成了社会主义社会

D、“442”阵型变成了“343”阵型

34.下列属于矛盾普遍性的是()

A、人生过程就是一个矛盾的过程

B、一切犯罪都具有社会危害性

C、某大学有自己的专业特色

D、认识中总是伴随着真理与谬误的斗争

35.任何事物都有多方面量的规定性。以一个工厂为例,下列那些表现出了它的量的规定性()

A、劳动生产率

B、产品的名称

C、产品的技术水平

D、各车间的空间布局

36.下列属于事物质的有()

A、小王意志坚强

B、小李身高1.8米

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资本主义制度

37.真理向谬误的转化是由于我们破坏了()

A、真理的具体性

B、真理的发展性

C、真理的相对性

D、真理的体系性

38.按规定进行现场勘验,即按步骤搜集侦查材料,这表明()

A、现场勘验是理性认识

B、现场勘验是感性认识

C、感性认识中有理性认识

D、感性、理性本无区别

39.下列属于理性认识的是()

A、苹果又香又甜

B、水是氢氧化合物

C、雷锋的精神是无私奉献

D、水往低处流

40.从哲学上讲,“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这符合()

A、运动发展的观点

B、实事求是的观点

C、实践的观点

D、相对静止的观点

41.从哲学角度说,“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是由于()

A、认识要受到主体情感、立场、方法等局限

B、认识要受到对象存在复杂性的局限

C、认识要受到一定历史时期科学技术水平的局限

D、认识要受到认识手段、工具的局限

42.下列真理观中正确的是()

A、有用就是真理

B、科学理论是真理

C、符合客观实际的就是真理

D、大多数人拥护的就是真理

43.实践的基本形式有()

A、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践

B、处理人与人社会关系的实践

C、科学实验

D、数学推演

44.生产力的实体构成要素包括()

A、从事生产活动的人

B、劳动对象

C、人与劳动对象的媒介体

D、科学技术与管理

45.在人的本质问题上的错误观点是()

A、脱离开社会关系和社会发展谈论人的本质

B、认为有永恒不变的人性

C、认为人的本质是“人之初之性”

D、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46.上层建筑为经济基础服务的主要表现是()

A、保护自己的经济基础,排除异己

B、通过国家的行政命令决定经济基础的发展

C、通过对社会生活的控制实现其服务职能

D、可以促进也可以阻碍社会历史的发展

47.在生产关系中,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是基础,这是因为()

A、所有制关系是生产力成为现实力量的前提

B、生产关系决定产品分配和消费关系

C、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交换关系

D、所有制关系是划分生产关系类型的根本标准

48.国体与政体的正确关系是()

A、国体是内容,国体决定政体,

B、政体是形式,政体为国体服务

C、国体可以采用任何政体

D、政体影响国体的巩固和发展

49.下列属于第一部类(I)的企业是()

A、电视机生产企业

B、炼钢生产企业

C、原油开采企业

D、桥梁建筑企业

50.下列属于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有()

A、选举制度

B、政党制度

C、民主与法制

D、天赋人权论

51.当商品顺利交换时,意味着()

A、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得到了解决

B、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没有得到解决

C、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矛盾得到了解决

D、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矛盾没有得到解决

52.资本积累的后果是()

A、少数人发家,多数人贫困

B、人们共享生产积累的结果

C、一些人被迫失业、待岗

D、社会就业得到了充分保障

53.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是()

A、劳动力交换阶段

B、购买阶段

C、生产阶段

D、售卖阶段

54.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正确评价是()

A、在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起过积极的作用

B、在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后总体上是退步的

C、在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后也有一些合理的因素

D、在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后完全走向反动

5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垄断发展的新现象有()

A.垄断资本的跨部门发展;B.跨国公司成为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

C.私人垄断资本加速向国家垄断转变; D.大型企业间的联合与兼并加剧;

56..经济全球化的内容主要包括( )

A.、企业经营的全球化;

B.、金融全球化;

C、.生产全球化;

D、.贸易全球化;

57.空想社会主义不是一个科学的思想体系,是因为()

A、它只是对资本主义罪恶进行了天才诅咒。

B、它没有揭示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经济原因。

C、它没有找到建设新社会所依靠的阶级力量。

D、它没有找到通往理想社会的现实道路。

58.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A、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互为前提。

B、是社会进步的重要内容。

C、既是社会发展的结果,又是社会发展的原因。

D、是社会发展的根本目标。

59.关于共产主义理想,下列提法正确的有()

A、共产主义渺茫论。

B、共产主义是能够实现的理想。

C、在社会主义历史阶段,不应树立共产主义理想。

D、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

60.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导核心,是因为社会主义建设()

A.需要党的政治领导

B.需要党的经济领导

C.需要党的组织领导

D.需要党的思想领导

61.价值形式的发展经历了以下阶段()

A. 偶然的价值形式

B. 一般价值形式

C. 货币

D. 扩大的价值形式

62.在中国革命中王明主张“毕其功于一日”,其错误在于()

A. 只承认量变而否认质变的意义

B. 只承认质变而否认量变的意义

C. 认为质变可以突如袭来

D.把质变与量变割裂了

选择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答案

1.A

2.A

3.D

4.C

5.C

6.D

7.D

8.A

9.C 10.A 11.B 12.C 13.C 14.A 15.C 16.B 17.B 18.D 19.D 20.D 21.B 22.C 23.D 24.B 25.C 26.B 27.C 28.A 29.D 30.A 31.A 31.C 33.B 34.C 35.C 36.A 37.B 38.C 39.B 40.C 41.C 42.C 43.B 44.D 45.C 46.A 47.A 48.A 49.D 50.A 51.D 52.C 53.D 54.C 55.A 56.C 57.B 58.B 59.A 60.D 61.C 62.C 63.C 64.C 65.B 66.D 67.C 68.C

69.D 70.C 71.A 72.C 73.D 74.D 75.C

二、多项选择答案

1.ACD

2.AB

3.ABC

4.ABC

5.ABD

6.ABCD

7.AC

8.AC

9.AC 10.AC 11.AB 12.ABCD 13.ABCD 14.BD 15.ABD 16.CD 17.ABCD 18.ABC 19.AD 20.CD 21.ABC 22.ABD 23.BC 24.ABD 25.ABD 26.BD 27.ABCD 28.AC 29.ACD 30.BD 31.ABC 32.AB 33.AC 34.ABD 35.ACD 36.AD 37.ABD 38.BC 39.BC 40.ABC 41.ABCD 42.BC 43.ABC 44.ABC 45.ABC 46.ACD 47.ABC 48.ABD 49.BCD 50.ABC 51.AC 52.AC 53.BCD 54.ABC 55.ABCD 56.ABCD 57.BCD 58.ABCD 59.BD 60.ACD 61.ABCD 62.BCD

华工《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期末考试题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期末考试题 (答卷需抄题,请在姓名后面加上个人编号) 1、请根据本门课程的授课内容,结合国内外的发展形势,分析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意 义。结合自身的专业领域,谈谈如何推动中国的创新型国家建设。(25 分) 答: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意义:①建设创新型国家,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生 活的重大举措。为实现新阶段的发展目标,不能再继续依靠牺牲资源、环境、劳动这三个要素,因为它违背科学发展观,是经济起飞初始阶段和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粗放的增长方式,依靠这种增长方式难以保持国民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②建设创新型国家,是解决我国当前 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的紧迫要求。目前我国科技发展总体水平,同世界上的创新型国 家相比差距较大。自主创新能力特别是企业核心竞争力弱,关键技术自主研发比例和自给率低。③明确提出建设创新国家的任务,既反映了党对世界经济、科技发展趋势和内在规律的 准确把握,也反映了对我国基本国情和战略需求的科学分析,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我们提 出建设创新型国家,不仅是要让国内生产总值翻几番的需要,从根本上来讲是我们这个国家 民族生存、发展、统一的需要。 作为一名车辆工程专业的学生来说,推动创新型国建建设的途径有:第一,国家和企业 应制定汽车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能力的规划,如发动机技术,节能减排技术等;第二,制定和 ______ 完善促进自主创新的产业政策,如国家给予汽车企业自主创新的优惠激励政策,提高研发人员的自主创新意识;第三,加大对自主创新的投入,尤其是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投入,女口新能源汽车等;第四,推进国际合作。自主创新是开放式的创新,因此,要充分利用全球资源,积极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2、在你的专业领域,科研工作者应该具备怎样的社会责任感?为什么?(25 分) 答:科研工作者应该具备的社会责任感有: ①践行科研诚信,净化科研氛围 诚实向来是一种美德,它更是科技工作者探索、治学的态度,是一个国家社会的保障。科技工作者要在自己的研究过程中,遵守最基本的行业规范,从客观事实出发,严谨、真实的记录、发表自己的研究过程,不弄虚作假。尊重他人的劳动果实,不剽窃他人的劳动成果。如果科技工作者做不到这些,不仅会影响科技的进步,也会影响社会公众对科技事业的信任度。 ②开展科学探索,创新研究成果

马哲选择题答案

15.衡量社会进步的根本标准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水平)。 1.“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的理论品质) 2.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是(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4. 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掌握分寸,这在哲学上属于(把握事物的度)。 5.否定之否定仿佛是向肯定的复归,这种观点是(辩证法 )。 6.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7.做任何事情都要“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这句话体现的哲理是(实践是正确认识的来源)。 8.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不存在(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斗争)。 9.生产力诸要素中起主导作用的是(劳动者)。 10.我国社会主义上层建筑的核心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 11.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规律是(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 12人民群众的主体是(包括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的劳动群众)。 13.从历史观上看,人类解放就是(摆脱盲目必然性的奴役)。 1.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标准是(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2.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等,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提供了(自然科学前提) 3.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直接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 4.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5.空间是指(物质运动的广延性) 6.在意识的本质问题上,庸俗唯物主义的错误在于(认为意识是人脑的分泌物) 7.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的惟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8.一些地方的人们掠夺性地滥挖草原上的甘草、发菜,过度放牧,获得一定经济利益,然而却破坏了草原植被,造成土地荒漠化,一遇大风,沙尘暴铺天盖地而至,给人们带来巨大灾难。这些人们(只看到眼前的直接联系,没有看到长远的间接联系) 9.矛盾问题的精髓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问题) 10.“居安思危”这名话体现的哲学道理是(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11.“因为未来的一切早就在宇宙诞生时便已完全确定了,所以,以后的各种情况都可以精确无误地推演出来。”这是一种(形而上学机械决定论观点)

研究生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标准化期末考试试卷-课后习题答案

1.如何理解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性质和特点: 方法是主体依据对客体发展规律的认识而为自己规定的活动方式和行为准则,是人们实现特定目的的手段或途径,是主体接近、把握以至改造客体的工具或桥梁。 方法论是关于方法的理论,它以多种多样的方法为研究对象,探讨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原则,为人们正确认识事物、评价事物和改造事物指明方向。方法论具有不同的层次,如哲学方法论、科学方法论、技术方法论等。 社会科学方法论是从事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它是对各门具体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概括和总结,因而对各门社会科学研究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论特点: 第一,社会科学研究的主客体同体性。社会科学研究者是社会中的人,他们对研究对象来说是主体,而本身又是被研究的客体。 第二,社会科学研究的价值关涉性。社会科学研究总是包含、渗透、负载着人的价值因素。完全的“价值中立是做不到的。 第三,社会研究的理解建构性。社会科学研究,特别是人文科学研究,不能像自然科学那样单纯进行客观的描述和说明,只能通过理解来把握。 2.如何理解社会系统研究方法和社会矛盾研究方法的关系: *所谓社会系统研究方法,就是从系统观点出发,按照社会本身的系统性,从社会整体与其组成要素和结构之间以及与自然系统的相互联系相互用、相互制约的关系中,综合、精确地考察社会的一会方法论体系。主要包括整体分析方法、结构分析方法、层次分析方法、历史性方法和协同相关分析方法。社会系统研究方法是马克思主义认识社会和改造社会的锐利思想武器。 *社会矛盾分析方法是指观察和分析各种事物的矛盾运动,进而解决矛盾的一种方法,是人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普遍根木的方法。矛盾分析法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基本方法在唯物论的方法论辩证体系中,矛盾分析法居于 之一,对研究社会现象具有普遍适用性。 核心地位。分析矛盾特殊的方法,“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结合的方法,抓关键、石主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烈对立,批判与维承相统一的方法,都是矛盾分析法的主要内容。 社会系统研究方法从整体上研究社会,社会矛盾分析方法从某种现象的矛盾分析社会, 都属于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是一种并列的关系。 系统分析方法以矛盾分析方法为指导.系统强调要素之间的彼此协调与相互促进,但是 这并不是说系统之间没有差异与矛盾的存在。与此相反,系统分析方法正是在以矛盾分析方法为指导的基础上发展建立起来的,并且不断地丰富着矛盾学说。系统学说从实质上说就是一个多维的立体的矛盾网络。 矛盾分析方法与系统分析方法之间具有辩证统一性,矛盾是有系统性的矛盾体,而系统 则是包含着矛盾的系统。矛盾分析方法为系统分析方法提供指导,为系统分析方法的具体实施是供可能; 系统分析方法是矛盾分析方法的丰富发展,为矛盾分析方法的运用进一步的补充; 矛盾分析方法与系统分析方法在实践中达到真正的统一。 实践的发展要求我们必须要将矛盾分析方法与系统分析方法销合起来;实践为矛盾分析 方法与系统分析方法的有机统一提供了可能,矛盾分析方法与系统分析方法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二者既相互区别,有所侧重,又相互补充,不可分割。矛盾是有系统性的矛盾体,而系统则是包含着矛盾的系统,矛盾分析方法为系统分析方法提供指导,为系统分析方法的具体实施提供可能; 系统分析方法是矛盾分析方法的丰富发展,为矛盾分析方法的运用作进一步

马克思主义哲学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

福建师范大学期末考试试卷(A卷) 考试科目: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重修) 考试时间:2004年8月26日院、系:年级:专业:

答案: 福建师范大学期末考试试卷(A卷)答案考试科目: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重修) 考试时间:2004年8月26日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6分,请将答案填入表格内) 1.人们无法自由地选择生产力。 答:对。(2分) 生产力是在人与自然之间进行物质和能量的变换过程中形成的特殊的社会物质力量。生产力的形成和运动虽然离不开人的精神因素,但却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其运动变化有其内在的客观规律,一定时代的生产力既是前人实践活动的客观结果,又成为后人进行实践的既定前提。因此,人们无法自由地选择生产力。(2分) 2.矛盾的基本属性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答:错。(2分) 唯物辩证法所说的矛盾,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的对立和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从辩证矛盾的含义可以看出,对立(斗争性)和统一(同一性)是矛盾的两个根本属性。(2分) 3.错误的认识也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答:对。(2分) 人的认识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无论正确的认识还是错误的认识,都不是主观自生的,都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错误的认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歪曲反映,它也能从客观存在中找到根据。(2分) 四、简答题(每题6分,共24分) 1.简述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 答: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运动是物质存在的方式,没有无运动的物质。(2分)任何运动都有它的物质承担者,世界上不存在没有物质的运动,脱离物质的所谓“纯粹”的运动是没有的。(2分) 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否认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认为物质从本质上是不运动的,即使有运动变化,也是由外部力量的推动而引起数量的增减和位置的移动。唯心主义则主张没有物质的运动。(2分) 2.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表现在哪里?

1辽宁科技大学马哲期末考试试题

马哲期末考试试题 1、试述辩证否定观(否定之否定规律) (1) 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是:第一,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第二,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它是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转变,是从旧质到新质的飞跃,只有经过否定,旧事物才能向新事物转变。第三,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新事物孕育产生于旧事物,新旧事物是通过否定环节联系起来的。第四,辩证否定的实质 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 (2) 事物的辩证发展过程即否定之否定,它具有周期性而且是上一个周期和下一个周期的无限交替使事物的发展呈现出波浪式前进和螺旋式上升的总趋势。 (3) 辩证否定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这表明事物的发展不是直线式前进的而是螺旋式上升的。(4) 辩证否定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对于人们正确认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按照辩证否定规律办事,要求我们对待一切事物都要采取科学分析的态度,反对肯定一切和否定一切的形而上学否定观。 2、 试述科技革命的社会作用 (1) 科学技术作为先进生产力的重要标志,对于推动社会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衣食住行,提高了人们生活的质量。 (2)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科学上的新发现和技术上的新发明不断涌现,而当这一进程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则会产生科学技术上质的飞跃和重大突破,从而推动社会生产、经济和生活领域发生深刻的变革,我们把人类社会的这一历史现象称为科技革命。(一般地说人类经历了三次科技革命:第一次科技革命是以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第二次科技革命是以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以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的发展为主要标志。)(3) 科学技术革命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杠杆。 ①第一,科学技术特别是科学技术革命是“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力量”。 ②第二,近代以来,科学技术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社会历史的进步。

马哲选择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第小题1分,共40分)在第小题列出的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 C ) A.唯心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 B.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 C.全部哲学的基本问题 D.一部分哲学的基本问题 2、“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创造客观世界",这种意识能动性的观点是( C ) A.夸大了意识的作用 B.唯意志主义的 一种表现 C.对意识能动作用的一种正确的揭示 D.唯心主义哲学的一种表现 3、物质的本质特性是(A ) A.客观实在性 B.实物性 C.结构性 D.可分性 4、所谓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是指 ( D ) A.意识是客观精神和主观感觉的产物 B.意识是沟通主、客观的桥梁 C.意识的形式是客观的、而内容是主观的 D.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而内容是客观的 5、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是( B ) A.认识世界多样性的统一 B.认识物质对 意识的根源性 C.一切从实际出发 D.反对一切形式的二元论 6、一切依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是( D ) A.把外因作为事物变化根据的形而上学观点 B.否认主观能动性的机械决定论观点 C.右倾机会主义的“唯条件论"观点 D.关于联系条件性的唯物辩证法观点 7、“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这两种观点是( A ) A.前者是辩证法,后者诡辨论 B.前者是形而上学,后者是辩证法 C.是相同的,只是强调的方面不同 D.二者都是辩证法,后者是对前者的发展 8、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的事物发展的辩证形式是( C ) A.事物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过程 B.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过程 C.事物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过程 D.事物不断周而复始循环的过程 9、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的事物发展的辩证内容是(A ) A.自我发展、自我完善 B.事物发展的周期性、曲折性 C.既肯定又否定 D.既前进又倒退 10、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这句话说明的哲学道理是( B ) A.理论高于实践活动 B.科学理论对 实践有指导作用 C.理论是革命工作的出发点 D.理论对实践 起决定作用 11、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是(C ) A.观察实验方法 B.逻辑推理方法 C.矛盾分析法 D.归纳演绎方法 12、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C )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问题 B.社会规律和主观意识的关系问题 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D.自然和社会的关系问题 13、划分生产关系类型的基本标志是(B ) A.产品的分配形式 B.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 C.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 D.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性质 14、杰出人物的产生是( C ) A.纯粹是必然的 B.纯粹是偶然的 C.既是必然的,又是偶然的 D.有些人是必然的,有些人是偶然的 15、“谋事在人,成事在天"(B) A.唯物主义的历史观 B.宿命论的历史观 C.唯意志论的历史观 D.循环论的历史观 16、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A) A.十九世纪初德国古典哲学 B.十七世纪英国唯物主义哲学 C.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 D.古希腊素朴唯物主义哲学 17、“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 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两句诗句含 的哲学道理是(D)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B.事物 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 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量的统一 D.新事 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18、价值规律是通过商品交换中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表现出来的。这说明(A) A.必然性通过偶然性为自己开辟道路 B.必然性可以转化为偶然性 C.事物的发展是由量变向质变转变的过 D.事物发展是由可能性向现实性转化的过程 19、在社会生活中,上层建筑对于社会发展的性质取决于(C) A.国家政权的阶级属性 B.社会意识形态的性质 C.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 D.社会生产力的性质 20、生产关系范畴反映的是(C) A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B人与人之间的政治关系 C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D人与人之间的思想关系 21、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是 (A) A科学技术B劳动对象C劳动者D管理方式 22、英雄史观的理论出发点是主张( C )

马克思主义哲学期末试题选择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试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直接的理论来源是(C) A.古希腊罗马哲学 B.中世纪唯名论哲学 C.德国古典哲学 D.近代英国唯物主义哲学 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 ) A.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B.经济和政治的关系问题 C.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 D.自然和社会的关系问题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结束了(A) A.作为“科学之科学”的哲学 B.一切唯心主义哲学 C.一切唯物主义哲学 D.一切思辩的哲学 4.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方法是(C ) A.掌握基本理论 B.亲自参加实践 C.理论联系实际 D.虚心向人求教 5.物质的惟一特性是(D ) A.实际存在 B.运动变化 C.可感知性 D.客观实在性 6.在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上,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错误是(D ) A.夸大运动的绝对性 B.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 C.否认相对静止的存在 D.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 7.时间和空间(C ) A.同物质运动无关 B.是一种先验的形式 C.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方式 D.是运动着的物质自身 8.医学科学证明,如果人的大脑皮层受损,就会丧失思维能力,没有意识。这说明(B) A.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B.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 C.人脑健康自然会有正确的意识 D.意识是对外界事物的正确反映 9.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C )(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A.物质决定意识的观点 B.实践第一的观点 C.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D.对立统一的观点 10.在生活和工作中,凡事要掌握分寸,坚持适度原则,防止“过”和“不及”。这在哲学上符合(B ) A.内因和外因关系的原理 B.量变和质变关系的原理 C.重点论和两点论相统一的原理 D.认识和实践相统一的原理 11.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尽管在发展中曾遇到和仍将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但它已经取得并将继续取得巨大的成就和胜利。这说明(D ) A.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B.事物的发展是运动和静止的统一 C.事物的发展是间断性和连续性的统一 D.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期末考试试题库答案

答案 一、单选题 1、B 2、B 3、C 4、C 5、C 6、C 7、D 8、C 9、C 10、B 二、多选题 1、ABC 2、ABCD 3、ABCDE 4、ABCDE 5、ABC 6、ACD 7、CD 8、CDE 9、CE 10、ABCDE 三、名词解释 1、经济基础:指同生产力的一定发展相适应的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 系各个方面的总和 2、理性认识:(1)使认得的高级阶段,是人们对感性材料的抽象和 概括而形成的关于事物的本质、内部关系和整体的认识。(2)其特点是间接性和抽象性(3)它包括概念、判断、推理三种形式。 3、社会进步:是对社会进步发展的总概括,包括社会形态的更替, 社会本质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等社会基本领域的变化和变革。 四、判断说明: 1、一切社会意识都是社会意识形式。 答:(1)此命题是错误的 (2)社会意识从高低不同层次看,可以区分为社会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社会心理是低水平的的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形态则是高水 平的社会意识 (3)只有高水平的社会意识才是社会意识形态。

2、真理是有用的,所以有用的就是真理。 答:(1)错误 (2)这是正确的前提发引了错误的结论 (3)真理是有用的是指它能指导实践、改造客观对象 (4)有用的不一定是真理,“有用即真理”是实用主义真理观 五、简答题 1、简述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及其辩证关系。 (1)物质文明是人类改造自然界的物质成果的总和,它包括生产力的状况,生产关系,社会物质财富积累的程度,人们日常物质生活 条件的状况等等。 (2)精神文明是人类改造客观世同时也改造主观世界的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人类精神生产的发展水平及其成果的体现,它包括两个方 面:智力、文化、方面和思想改造方面。 (3)二者关系:a物质文明是精神文明的基础,没有一定的物质文明就没有一定的精神文明,物质文明是社会文明发展的根本标志; b精神文明为物质文明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为物质 文明的正确发展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 2、简述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 (1)人民群众是一个广泛的社会范畴,它包含的内容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展变化的。人民群众是指居民中的 大多数,那些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和社会集团

马克思主义 第七章练习题及答案

第七章练习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揭示了未来社会发展的() A.具体细节 B.一般特征 C.具体阶段 D.特殊规律 2.马克思主义指出,在共产主义社会,劳动是() A.人们谋生的手段 B.人们生活的第一需要 C.休闲的手段 D.完全由个人自由选择的活动 3.自由王国是指() A.共产主义社会 B.社会主义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原始社会 4.必然王国是指() A.共产主义社会以前的社会状态 B.原始社会 C.文明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 5.“各尽所能,按需分配”是() A.原始社会的分配方式 B.社会主义的分配方式 C.共产主义的分配方式 D.资本主义的分配方式 6.自由王国和必然王国是人类社会发展的() A.两种不同的状态 B.两种不同的道路 C.两种不同的理想 D.两种不同的选择 7.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根本条件和基础是() A.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 B.社会生产关系的高度发展 C.人的思想觉悟的极大提高 D.自然环境的优化 8.马克思主义认为,自由是() A.人们选择的主动性 B.人们能够随心所欲 C.人们能够摆脱必然性 D.人们在对必然的认识基础上对客观的改造 9.共产主义理想之所以能够实现,是因为它() A.具有客观可能性 B.人类向往的美好境界 C.具有客观必然性 D.人类追求的目标 10.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最终目是()

A.夺取政权 B.消灭阶级 C.消灭剥削 D.实现共产主义 二、多项选择题 1.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是() A.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按需分配 B.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 C.每个人自由全面发展,人类从必然王国过渡到自由王国 D.劳动全部由机器人承担 2.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是两种不同的社会状态,这两种社会状态是() A.共产主义以前的社会 B.共产主义 C.社会主义 D.资本主义 3.下列属于共产主义涵义的有() A.共产主义是一种科学理论 B.共产主义一种现实运动 C.共产主义是一种社会制度 D.共产主义是一种社会理想 4.自由王国是指() A.人们不受任何制约的自由状态 B.人们完全认识了自然和社会的必然性 C.人们摆脱了盲目必然性的奴役而成为自己和社会关系的主人 D.共产主义的社会状态 5.19世纪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是指() A.欧文 B.圣西门 C.傅立叶 D.斯密 6.下列属于必然王国社会状态的有()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共产主义社会 7.共产主义理想之所以能够实现,是因为() A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为依据 B.以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发展为依据 C.可以用社会主义运动的实践来证明 D.要靠社会主义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来实现 8.在共产主义社会() A.工农差别将消失 B.城乡差别将消失 C.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将消失 D.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将消失 9.人的全面发展包括()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考试题库

21、只有彻底否定传统文化,才能解放思想,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21、答:错误。(3分)(1)辩证的否定是既克服又保留。对传统文化,包括中国和外国的,应其取其精华、弃其糟粕,采取批判继承的态度,而不是彻底否定。(3分)(2)借口解放思想,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提出彻底否定传统文化,在理论上是否定一切,从而否定发展的形而上学观点;在实践中是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的民族虚无主义和全盘肯定西方文化的崇洋媚外思想。(2分) 22、“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对客观真理的否定。 22、答:错误。(3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说对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见解。这是由于人的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人的认识不仅具有客观性,还具有主观性和差别性。(1分)所谓客观真理是指人的认识中含有不依赖于人的客观内容,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2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表明人的认识的主体差别性,而这些差别的认识是否是真理以及在多大程度上是真理,应由实践来检验。承认人的认识上的主观性和差别性并不等于否定客观真理。(2分) 23、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劳动也成了商品。 23、答:错误。(3分)劳动在任何条件下都是劳动力的使用,能够成为商品的只能是劳动力,而不是劳动。(3分)在资本主义条件下,资本家向工人购买的是劳动力。(2分) 21、唯物主义都认为意识具有能动性。错误。(3分)唯物主义一般都认为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但只有辩证唯物主义才认为这种反映具有能动性。(3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或机械唯物主义一般会否认这种能动性。(2分) 22、人的现实本质是由他/她的选择决定的。错误。(3分)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他是什么样的人,取决于他所处的社会关系的体系。(3分)人的选择不是随意的,而是受到一定的社会关系条件的限制,所以人的选择并不能决定自己是什么样的人。(2分) 23、剩余价值不产生在流通领域中。正确。(3分)剩余价值是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它是由雇佣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以上的那部分价值。(3分)剩余价值不能在流通领域中产生,因为在商品流通过程中,等价交换只是价值的变换,不等价交换只是对既定的总价值量的重新分配,都不产生剩余价值,但可以实现剩余价值。(2分) 2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错误。(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绝对和相对的关系。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包含普遍性。(3)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不是一般和个别、共性和个性的关系。整体由部分构成,部分存在于整体之中,且只能作为整体的一部分才能存在。不能把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与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相混同。(2) 22、真理没有阶级性。正确。(3分)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3分)因而真理的内容不因任何认识主体的意志和要求而改变,这就是所谓真理没有阶级性。(2分) 23、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两种不同性质的劳动。错误。(3分)按照马克思的劳动二重性理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乃是同一劳动的两种规定。任何一种劳动,一方面是特殊的具体劳动,另一方面又是一般的抽

精选2020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完整考试题库310题(含答案)

2020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试题库310题[含参考 答案] 一、单选题 1.最基本的社会关系是B A.政治关系 B.生产关系 C.家庭关系 D.宗教关系 2.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C) A.劳动过程和使用价值生产过程的统一 B.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 C.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D.价值形成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3.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D) A.生产与需要的矛盾 B.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C.生产力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D.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的矛盾 4.生产关系的基础是 A A.生产资料所有制 B.产品分配关系 C.产品交换关系 D.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 5.社会革命最深刻的根源在于B A.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之间的矛盾 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尖锐化 C.产品分配不公、收入差距加大 D.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 6.人类社会发展最基本的规律是B 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规律 B.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

C.阶级斗争推动社会发展的规律 D.社会形态由低级到高级依次更替的规律 7.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D A.主体与客体的统一 B.自然与社会的统一 C.生产与消费的统一 D.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 8.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主要通过 D A.对人的生理结构的影响来实现 B.对人的心理素质的影响来实现 C.对民族气质的影响来实现 D.对生产过程的影响来实现 9.改革开放以来,我党制定的一系列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促进了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这说明C A.经济基础发展的道路是由上层建筑决定的 B.上层建筑的发展决定经济基础的发展方向 C.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积极的能动作用 D.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不受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规律的制约 10.“蒸汽、电力和自动纺织机甚至是比巴尔贝斯、拉斯拜尔和布朗基诸位公民更危险万分的革命家。”这一经典论断的含义是C A.科技革命对统治阶级有极大威胁 B.科技革命可以直接变革社会制度 C.科技革命可以促进社会政治革命 D.滥用科技成果会对人类造成“危险” 11.生产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的 B A.道德关系 B.经济关系 C.政治关系 D.思想关系 12.从本质上看,认识是(D) A.主体心灵的主观创造 B.主体心灵对客体的直觉 C.主体对客体的直接反映 D.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马哲期末试题

马哲期末试题(二)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中有四个备选答案,其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请把它写在括号内,每题2分,共40分) 1.在实际工作中害怕矛盾、回避矛盾的表现违背了( A ) A.矛盾的普遍性原理 B。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C.矛盾的同一性原理 D。矛盾的斗争性原理 2.“宿命论”在物质和意识关系上的错误观点上( A ) A.夸大了人的自觉能动性 B。否认了规律的客观性 C.否认了精神的作用 D。否认了人的自觉能动性 3.生产关系体现了( C ) A.人与自然的关系 B。人与物的关系 C.人与人的关系 D。物与物的关系 4.生产力诸要素中的主导因素是( C ) A 。劳动对象 B。劳动资料 C。劳动者 D。生产资料 5.国家是代表( B ) A.统治阶级利益的 B.广大劳动人民利益的 C.全体社会成员利益的 D.少数剥削阶级利益的 6.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之后,开始出现了( D ) A.唯物论与唯心论的对立 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 C.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D。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对立 7.唯物主义一元论与唯心主义一元论对立的根本点在于( D ) A.世界发展动力问题 B。意识的本质问题 C.世界的本原问题 D。实践的本质问题 8.某人得病住院,想吃水果,子女们给他买了苹果、樱桃、梨送去,他说他要吃水果而不是这些苹果等,他犯的错误是( B ) A.把个别当作是独立的存在 B。把一般当作是独立的存在 C.认为个别就是一般 D。认为一般就是个别 9.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 B ) A.根本动力 B.直接动力

C.最终动力 D.唯一动力 10.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的本质是( B ) A.人和自然界的关系 B。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C.阶级关系 D。人的理性 11.否认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会导致( A ) A唯心主义 B形而上学 C二元论 D不可知论 12.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原理或出发点是( D ) 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B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C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D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13.生产资料中既属于不变资本又属于固定资本的是( A ) A.机器设备 B。原材料 C。燃料 D。辅助材料 14.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从根本上说是( D ) A.国内市场竞争激化的结果 B。国际竞争激化的结果 C.垄断经济加强的结果 D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发展的结果 15.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具有特定的两重性,它是( C ) A.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 B.生产资料旧价值转移和新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 C.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D.劳动力价值转移和剩余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 16.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占统治地位的资本是( D ) A.银行资本 B。工业资本 C。商业资本D金融资本 17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是因为剩余价值被看作是生产商品中所( C )A.耗费的可变资本的增加额 B。预付的不变资本的增加额 C.预付的全部资本的增加额 D。耗费的全部资本的增加额 18.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爆发的根源是( C ) A社会化大生产 B资本积累 C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D固定资本的大规模更新 19.资本的有机构成是指( D ) A 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比例 B 生产资本和货币资本的比例

马哲考试试题和答案

马哲考试试题和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各有四个备选答案,其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对把正确答案选出,并将答题卡上相应题号下的字母涂黑。每小题1分,共40分) 1.社会经济基础是指 A.一定社会中各种生产关系的总和 B.社会存在和发展所必需的物质生活条件 C.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 D.特定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 2.作为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的阶级斗争是 A人们随意制造的"阶级斗争" B.一切形式的阶级斗争C.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阶级斗争 D.只是指经济领域的阶级斗争 3.社会上层建筑体系的核心是 A.哲学观点 B.道德规范 C.国家政权 D.艺术形式 4.原因是指 A.在某一现象出现之前的现象 B.被某一现象所引起的现象 C.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现象D.引起一定现象的现象 5.实践的观点是认识论首要的观点,这是因为 A.实践中的认识都属于真理性的认识 B.来源于实践的认

识都是真理 C.实践就是真理D.人们的认识过程就是一个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去检验和发展真理的过程 6.区分社会的根据主要是 A社会的阶级关系 B.生产力发展水平 C.产品分配形式D.建立在一定生产力水平之上的经济基础 7.否认运动的绝对性,把静止绝对化的观点是 A.唯心主义 B.唯物主义 C.形而上学 D.相对主义 8.只承认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的观点是 A.主观唯心主义B.相对主义 C.客观唯心主义 D.唯物主义 9.一定的社会形态是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B.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统一 D.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统一 10.在现实中缺乏充分根据,因而在当前条件下,不能实现的,称之为 A.不可能性 B.现实的可能性 C.抽象的可能性 D.微小的可能性 11.坚持真理的客观性是真理观点的 A唯物主义 B.唯心主义

马哲试卷期末考试题与答案

科技学院马哲试卷 一、单选题 1、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2、实践中“一刀切”的工作方法是由于忽视了矛盾的特殊性 3、“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表明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4、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过程的两次飞跃是指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 5、划分阶级的标准是人们对生产资料的不同关系所造成的不同 6、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的特殊性在于能创造出大于自身价值的价值 7、资本循环三种职能形式是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 8、金融寡头在经济上的统治是通过“参与制”实现的 9、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和生产社会化之间的矛盾 10、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对经济生活进行干预和调节,实质是维护垄断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 1.马克思主义哲学吸取的黑格尔哲学中的“合理核”是辩证法思想。 2.马克思一生的两大发现是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3.矛盾具有两个基本属性,期中一个是同一性,另一个是斗争性。 4.“居安思危”着名话体现的哲学道理是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5.“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必然灭亡的理解”这是一种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6.一切唯物主义都是可知论。 7.真理和谬误的根本区别在于真理是对事物的正确反映,谬误是对事物的歪曲反映。 8.实践高于理论是因为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的优点。 9.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突出的表现在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 10.社会形态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 11.生产力所体现的关系是人同自然界的关系。 12.上层建筑系统的两大组成部分是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 13.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14.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和可变资本之比。 15.资本主义再生产的特点是扩大再生产。 16.金融寡头实现其经济上统治的主要途径是参与制。 17.资本的周转时间包括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 18.垄断统治的实质是获取高额的垄断利润。 19.在揭示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问题上,首先要区分劳动和劳动力。 20货币能够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因为货币自身也有价值。 21.在实际工作中害怕矛盾、回避矛盾的表现违背了矛盾的普遍性原理。 22.“宿命论”在物质和意识关系上的错误观点上夸大了人的自觉能动性。 23.生产关系体现了人与人的关系。 24.生产力诸要素中的主导因素是劳动者。

部分马哲期末练习题3

试卷名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题03》 共 100 题共 100 分计时 60 分钟 第一题单选题 (共 60 题,总分 60 分) 1. 历史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表现为 A. 加速或延缓历史的发展 B. 改变历史发展的规律 C. 决定历史时代的根本特点 D. 改变历史发展的方向答案( 1 ) 标准答案:1 2.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受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这种观点是说 A. 人民群众不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B. 人民群众不是历史活动的主体 C. 人民群众没有杰出人物的创造能力强 D. 人民群众不能随心所欲地创造历史答案( 4 ) 标准答案:4 3. “任何英雄人物的历史作用都不能超出他们所处历史条件所许可的范围”。这种观点属于 A. 历史宿命论观点 B. 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C. 机械决定论观点 D. 否认个人历史作用的观点答案( 2 ) 标准答案:2 4. 既承认社会形态发展的客观规律性又承认人的活动的作用的观点,属于 A. 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B. 相对主义观点 C. 诡辩论观点 D. 折衷主义观点答案( 1 ) 标准答案:1 5.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说的是 A. 任何社会的上层建筑都要在它的经济基础建立之后才能产生 B. 任何社会的上层建筑都根源于它的经济基础 C. 上层建筑任何部分的变化都是与经济基础的变化同步的 D. 上层建筑中的任何部分的性质都是由经济基础直接决定的答案( 2 ) 标准答案:2 6. 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是 A. 劳动对象 B. 生产工具 C. 生产关系 D. 生产力答案( 4 ) 标准答案:4 7. 生产力中的劳动者是指 A. 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的人 B. 从事体力劳动的人 C. 从事脑力劳动的人 D. 经济上不占统治地位的人答案( 1 ) 标准答案:1 8. 在生产力的要素系统中,其中最活跃、占有最主导地位的要素是 A. 劳动资料 B. 劳动对象 C. 劳动者 D. 科学技术答案( 3 ) 标准答案:3

马哲选择题附答案2

一、单项选择题 1、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 C ) A.唯心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 B.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 C.全部哲学的基本问题 D.一部分哲学的基本问题 2、列宁的物质定义揭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D ) A. 运动 B. 物质可以认识 C. 物质能为感官感知 D. 客观实在性 3、就意识的能动性而言,“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创造客观世界",这种观点 ( A ) A.夸大了意识的作用 B.是唯意志主义的一种表现 C.是对意识能动作用的一种正确的揭示 D.是唯心主义哲学的一种表现 4、“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这两种观点是 ( A ) A.前者是辩证法,后者诡辨论 B.前者是形而上学,后者是辩证法 C.是相同的,只是强调的方面不同 D.二者都是辩证法,后者是对前者的发展 5、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的事物发展的辩证形式是( C ) A、事物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过程 B、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过程 C、事物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过程 D、事物不断周而复始循

环的过程 6、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的事物发展的辩证内容是( B ) A.自我发展、自我完善 B.事物发展的周期性、曲折性 C.既肯定又否定 D.既前进又倒退 7、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这句话说明的哲学道理是( B ) A.理论高于实践活动 B.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C.理论是革命工作的出发点 D.理论对实践起决定作用 8、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是( C ) A.观察实验方法 B.逻辑推理方法 C.矛盾分析法 D.归纳演绎方法 9、“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两句诗句含的哲学道理是( D )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B.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 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量的统一 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10、人们先设计图纸,然后根据图纸施工建成大楼,这说明( C ) A.意识决定物质 B.意识创造物质 C.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 D.意识依赖于物质 11、中国古代庄子说:“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这是一种( A ) A.抹煞事物质的稳定性的相对主义观点 B.折衷主义观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期末考试题及参考答案

《通俗哲学》期末考试试题 考试时间:120分钟总分:100分 一、单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60分。 1、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唯心主义哲学、旧唯物主义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 A、坚持人的主体地位 B、坚持用辩证发展的去认识世界 C、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D、从客观的物质活动去理解现实世界 2、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是()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D、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主要是() A、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 B、细胞学说和生物进化论 C、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 D、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4、“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这一观点() A、否认了运动的绝对性 B、否认了静止的相对性 C、认为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D、认为运动是相对的,静止是绝对的 5、某先生病了,家人给他端来香蕉和苹果,他却说,医生让他吃“水果”,不是吃这些。这一病人的错误在于() A、否认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区别 B、夸大了共性和个性的联系 C、忽视了共性与个性的转化 D、不懂得矛盾的共性不能离开个性而存在 6、“骄傲自满,固步自封”之所以是错误的,从哲学上看是因为() A、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B、违背了发展的观点 C、违背了世界的物质性原理 D、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7、有的人做事情往往急于求成,总是企图“立竿见影”。这样的做法违背了() A、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 B、量变达到一定的程度必然会引起质变 C、量变比质变更重要 D、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 8、下列成语与"梅花香自苦寒来"这一诗句包含共同哲理的是()

马哲期末论述题及答案

哲学部分: 1、试述唯物辩证法总特征的两个基本观点及其现实意义。 答:唯物辩证法总特征:即普遍联系的观点和永恒发展的观点。 首先,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与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事物的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和多样性。 普遍联系的原理要求人们在现实生活中,要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确立整体性、开放性观念,从动态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联系。例如(适当举例)…… 其次,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是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的,在社会领域是符合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要求的,是不可战胜的。发展观的原理要求对现实生活的基本态度是顺应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勇于创新、勇于变革。例如(适当举例)…… 4、试述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辩证统一的原理及其现实意义。 答:⑴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辩证统一。前进性是事物发展的总体趋势,曲折性是事物发展的路径,事物的发展只能是螺旋式的上升、波浪式的前进。 ⑵前进性体现在:每一次否定都是质变,都把事物推到一个新的阶段;每一个周期都是开放的,不存在不被否定的终点。曲折性体现在回复性上,其中有暂时的停顿或倒退,但曲折性终将为事物的发展开辟道路。 ⑶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辩证统一的原理,对于正确认识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要坚信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前途是光明的,时代总是要前进的,不能因暂时挫折而动摇。其次,发展的道路没有一帆风顺的,要看到社会主义发展的艰巨性和复杂性,要有克服各种困难的勇气,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要曲折的斗争中开辟前进的道路。 5、试述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辩证统一的原理及其现实意义 答:⑴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统一的。第一,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第二,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又必须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⑵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我们必须把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变革热情与科学的求实态度结合起来,既要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积极性和创造性,又要踏踏实实地按客观规律办事情;既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又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只有这样,才能把各项事业不断的推向前进。 6、论述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及其辩证关系 社会存在也成为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主要是指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及生产方式,也包括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 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意识具有复杂的结构,可以从不同角度将其划分为个人意识和群体意识、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以及作为上层建筑的意识形式和非上层建筑的意识形式。 辩证关系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是第一性的,是社会意识的根源;社会意识是第二性的,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