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层智囊预测中国经济未来十年

高层智囊预测中国经济未来十年

高层智囊预测中国经济未来十年
高层智囊预测中国经济未来十年

高层智囊预测中国经济未来十年

林毅夫可以说是中国经济学界一个传奇性人物,在献身经济学之前,他是一名上尉军官。改革开放初期,设法回到大陆,在北京大学攻读完经济学硕士之后,赴美留学,师从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80年代末,携妻再次回到内地,开始了漫长的中国经济发展专题研究,带着中国经济案例走上世界讲坛。曾是第七、八、九届全国政协委员,是前任(前前任)总理倚重的经济决策智囊之一。

林毅夫:经济学家,世界银行高级副行长,北京大学教授

2019年11月演讲

转载来源:王璞(ID:wangpu1968)

文章内容不代表公众号观点和立场

大家下午好,很高兴能够在创新工场10周年的时候,应邀来谈中美未来新的局势跟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前景。

今年对于中国是一个很重要的年份,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同时也是中美建交40周年,在开始今天的主题之前,我想先对新中国70年,尤其是中美建交以后的发展做一个回顾。了解了过去、现在,才能更好地展望未来。

01

中国经济七十年:从贫穷到领先世界

70年前,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向全世界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从1949年后,为了实现中华民族复兴、民富国强的愿望,中国政府和百姓都付出了很多努力。60年代,中国试爆原子弹;70年代,人造卫星发射成功,这些科技工业取得的成果标志着中国从一穷二白的农业基础上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但是,在1978年,中美发表建交公报的时候,中国还是非常贫穷的国家。按照世界银行的指标,当年中国的人均GDP只有156美元,这是什么概念?我们一般认为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国家是世界上最贫穷的地区。1978年的时候,撒哈拉沙漠以南国家平均人均GDP是490美元。当时中国的人均GDP连世界上最贫穷非洲国家的1/3都没有达到。当时中国经济的体量是2119亿美元,在全世界当中排名第9,只有美国GDP的9%。而且当时中国对外贸易非常少,每年只有206亿美元,对美国的贸易只有9.9亿美元。而且当时中国外汇储备非常少,1978年的时候,外汇储备仅有1.67亿美元。为了改变中国经济落后的面貌,1978年,邓小平开始推动中国改革开放。这40年间,中国每年经济增长达到9.4%。人类经济史上不曾有任何国家、任何地区以这么高的速度持续这么长时间的增长。中国对外贸易每年的增长速度达到14.5%。在这个高速的GDP和贸易增长的基础上,2010年中国的经济规模超过日本,变成第二大经济体。同年中国的出口超过了德国,变成了世界第一大出口国,而且出口的产品当中,97%是工业制成品,所以中国被称为世界工厂。2013

年,中国的贸易总量超过美国,变成第一大贸易国。2018年,我们的人均GDP达到9608美元,是一个中等偏上收入的国家。中国的经济规模从1978年只有美国的9%增长到现在相当于美国的65%。并且,中国有8亿人摆脱了贫困,对过去40年世界减贫的贡献率超过70%。如果把中国改革开放以后这8亿减少的贫困人口刨除掉,世界的贫困人口不仅没有减少,而且还在继续增加。过去40年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中美建交,中美贸易的贡献是非常大的。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一般有三架马车:出口、投资、消费。从1978年到1984年,中美之间的贸易基本平衡,中国从美国进口多,出口少。但是1985年开始,中国对美出口开始增多,当年获得了6000万美元的顺差。此后贸易顺差一路上升,2018年,中国的贸易顺差就达到了3200亿美元。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从1985年只占美国对外贸易逆差的0.3%到现在变成美国对外贸易逆差的大约45%。由于贸易之间的顺差、逆差的变化,中美两国最近关系紧张,出现很多争端,我想大家都看到了。

02

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经济为何能奇迹式增长要了解未来的发展,我想,

必须要了解以下几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为什么改革开放中美建交以后,中国的经济能够取得这样奇迹式的增长,了解了其中原因才有办法判断未来中国经济可能发展的态势。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靠的是劳动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劳动力水平的提升一方面离不开技术创新,技术的创新提升了生产效率和质量。另一方面,附加值更高的新产业不断涌现,资源配置得到优化。这是劳动生产力水平提高的两个机制,适用于任何发展水平的国家。发达国家的生产力水平高,技术在世界前沿,只能靠自己研发新技术来获得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靠这种方式从19世纪末以来发达国家取得了平均每年3%-3.5%的增长。但是发展中国家跟发达国家的劳动力水平和技术水平有很大差距。一个发展中国家,如果懂得利用跟发达国家的产业跟技术差距,来取得技术创新跟产业升级,它的成本跟风险就会比发达国家自己发明低多了,这样就有可能比发达国家的技术创新跟产业升级更快,这在经济学上被称为后来者优势。利用这个可能性,发展中国家可以比发达国家发展得更快。从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在200多个发展经济体当中有13个懂得利用跟发达国家的产业跟技术差距,基于后来者优势加速技术创新、产业升级,取得了每年7%或者是更高,是发达国家两倍甚至三倍,持续25年或者是更长时间的经济发展。中国在1978年开始改革开放以后,变成这13个经济体当中的一个。对于第一个问题“为什么从1978年底开始改革开放以后,中国能够经济发展这么快”,我认为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中国充分利用后来者优势。但是,过去的40年中,每隔几年就有一个声音说中国的经济即将崩溃,但实际上中国是这40年当中唯一没有出现系统金融危机的国家。这是为什么?原因跟另外一个问题相关。其实,后来者优势1978年以前就存在了,但是那时中国主动放弃了后来者优势。当时中国实行的发展战略是十年超英,十五年赶美,要马上发展跟发达国家一样的产业跟技术,才能够快速赶超他们。发达国家的技术都有专利保护,并且,许多跟国防军工有关,即使想付专利费也买不来,所以中国只能自己发明,这意味着中国放弃了引进技术引进产业的后发优势。重工业资本密集,当时中国属于一穷二白的农业经济,在资本很密集的产业上没有比较优势,企业在这种环境下只有依赖国家保护补贴才能够把产业建立起来。这种保护补贴就造成经济的扭曲、资本的错误配置等问题。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

中国才走上一条新的道路,按照中国的比较优势发展经济。在八九十年代,中国的经济主要发展是一些劳动密集型的加工业,沿海劳动密集型、出口导向型的加工业。那些劳动密集型的产业跟中国的比较优势相同,所以就能够把比较优势变成竞争优势,可以占领国际国内市场,创造很多的利润,迅速积累资本,产业升级的时候就可以利用后来者优势,而取得快速增长。在80年代转型的时候国际上有一个共同的认识,认为过去社会主义国家或者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不好,是因为政府的干预太多,市场不能发挥作用,如果要向市场转型,必须要把市场必要的制度安排一次性建设到位,用休克疗法落实《华盛顿共识》里所讲的市场化、私有化、自由化的改革措施。而中国在1978年底改革开放之后,并没有按照这种方式,推行的是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对原来优先发展起来的重工业继续给各种保护补贴,由政府来配置资源、动员资源等等,另外放开市场准入,让过去受到抑制的劳动力密集市场能够发展起来。这种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造成政府跟市场在经济当中共同配置资源。这在当时被认为是最糟糕的转型方式。会出现寻租、收入分配等问题。80年代的时候,中国最时兴的产业就是“倒爷”,这是有时代背景的。现在反思起来,80至90年代所有社会主义国家都在改革,发展中国家也在改革。大部分的国家是按照当时主流的“华盛顿共识”的休克疗法改革,其经济是崩溃、停滞、危机不断,跟发达国家的差距越来越大。而中国是稳定快速地发展,不断缩小跟发达国家的差距。这是因为休克疗法忽视了一点,转型前的政府干预扭曲是为了让违反比较优势的产业能够存在的必要制度安排,如果把那些保护补贴都取消掉的话,那些原来没有自生能力的企业就会全部垮台,垮台以后造成大量的社会失业、政局不稳定、社会不稳定,这样怎么发展经济?而且,电力、电信是资本密集型产业,是经济运行之必要,资本密集的国防军工相关的产业,也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即使私有化以后,还要给它保护补贴。私有化以后给它保护补贴,通常私有老板跟政府寻租的积极性更大,因此腐败现象还更普遍,收入分配差距更大,中国那种渐进的双轨改革是最好的改革方式,因为对那些老的国有企业继续给它补贴保持稳定,对新的产业允许进入利用后来者优势快速发展,快速发展以后还积累资本,慢慢就把原来违反比较优势的产业变成符合比较优势,保护补贴从雪中送炭变成锦上添花。补贴对企业来讲是好的,但可能造成腐败、收入分配差距的问题,因此这也就是中国在2013年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上起决定作用,潜台词就是要把各种保护补贴都取消掉。但是,由于中国没有把市场有效运行所需要的制度安排一次性的改革到位,因此,只要经济一慢下来,中国经济即将崩溃的说法就在国际上此起彼伏。

03

中美贸易格局为何发生巨变

第二个必须理解的问题是为什么中美两国的贸易格局发生了变化,中国逐步占据有利地位。理解格局的变化,首先要知道中美巨大贸易逆差出现的原因。一些媒体分析认为是因为中国违反知识产权,中国强迫美国或者是外资企业技术转让,或者是中国人为的操纵汇率造成的,我认为这些都不正确。真正造成中美贸易逆差巨大的原因是中国跟美国的比较优势不同。美国从19世纪末以后成为全世界最发达的国家,它的工资水平在全世界最高,所以劳动密集型的企业就没有比较优势。东亚经济相对落后,收入水平低。所以,东亚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上有比较优势,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所需要的劳动密集型的生活必需品,一般都是从日本进口的。美国

对日本就有很大的贸易逆差,到了六七十年代日本收入水平也上涨了,当时亚洲四小龙,包括台湾、香港、韩国、新加坡刚刚开始发展,工资水平低,相较于日本,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上有比较优势。所以日本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就转移到亚洲四小龙来,美国的贸易逆差因此从日本转移到亚洲四小龙。八十年代刚好中国改革开放以后,美国的贸易逆差以相同的原因转移到中国。美国跟亚洲四小龙跟日本,由逆差变成顺差,逆差都集中在中国,这是比较优势变化的结果。美国这种贸易的形态实际上是二战以后就形成了,并且在80年代的时候美国对外贸易逆差80%以上是来自于东亚经济,最高的年份还超过100%。现在美国对东亚的贸易逆差从中国角度来讲0.3%变成45%,好像增加了很多,但是它对整个东亚的贸易逆差从原来80%多,甚至超过100%降到现在只有60%左右,这样看,美国对外的贸易逆差扩大并不是中国造成的。中美贸易两国之间的贸易逆差,是两国之间的比较优势不同。美国在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有优势,中国在劳动密集型有优势。这是长期以来中美存在贸易不平衡的原因。美国对外贸易逆差增长过快的主要原因是自己的结构性问题。美国的政府消费跟百姓消费非常多,储蓄非常低。任何一个国家如果消费多、储蓄低,国内生产满足不了国内需要,就要从国外进口,那就会有逆差。绝大多数国家这种逆差顶多维持两到三年就维持不下去,美国长期维持这种贸易逆差是因为美元是国际储备货币,可以印钞票买东西。所以,这些年美国的贸易逆差绝对量不断的扩大,是因为它的消费越来越多,靠美元印了以后可以买世界产品来维持,这当中中国比重比较大,无非是把亚洲那些原来对美国的逆差转移到中国大陆来,但是整个东亚的贡献其实是在下降的。在这种情况之下,美国政府对中国的产品增加关税于事无补,反而会加重贸易逆差。2018年,特朗普政府为了缩小贸易逆差,对中国、日本、欧盟、韩国都增收关税。但是2018年美国的逆差跟2017年比总体增加了12.1%,对中国的逆差增加了11.7%。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美国的问题是没有看到问题的根源,找错了原因,采取的措施不仅不利于中国,不利于世界,也不利于美国。

04

预测未来十年:中国经济为何仍能年平均增长6%

在了解这些背景后,我们更重要的是要了解中国未来的发展情形以及中美关系的发展趋势。中国过去依靠后来者优势,经济增长迅速,这种后来者优势到底还有多大?有的人认为,经过了40年,这种优势大概没有了。我对这个看法不太同意。后来者优势不在于已经用了多少年,而在于跟发达国家还有多少的技术差距。怎么样衡量技术差距呢?最好的衡量指标是看人均GDP,人均GDP代表平均技术水平和平均的产业附加值水平。根据著名经济史学家Angus Maddison编制的跨国数据,2008年,中国的人均GDP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是美国的21%,相当于日本在1951年跟美国的差距,也相当于新加坡在1967年、中国台湾在1975年、韩国在1977年跟美国的差距。这些东亚经济体利用跟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都实现了20年平均每年8%-9%的增长,他们是二战以后利用后来者优势取得经济快速增长的13个经济体当中的几个。东亚经济体利用后来优势实现20年8%-9%的增长,这代表什么?这代表中国从2008年以后应该有20年8%增长的潜力。从2010年以后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节节下滑,2010年是10.6%,去年是6.5%,今年第一季度是6.4%,第二季度是6.2%,第三季度是6.0%,一路下滑。增速下滑的原因存在各种争论,有的说是因为中国渐

进式双轨的改革还留有很多的扭曲,政府有很多的干预,国有企业太多,人口老龄化等造成的。这些问题确实存在,但我认为它们不是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主要原因。2010年之后所有金砖国家经济都在下滑,下滑的幅度比中国大。不仅金砖国家,连东亚的新兴高收入经济体,包括台湾、韩国、新加坡同样在2010年以后经济增长速度下滑,下滑的速度都比中国大。这些经济体都没有中国存在的那些问题,所以这种现象只能从一些共同的外部原因才能够解释。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从发达国家爆发,到现在发达国家还没有完全复苏,前面谈到发达国家长期的增长速度是3%-3.5%,在发达国家当中美国表现最好,去年的增长速度也不过 2.9%,今年可能是2.3%,明年达不到2%。欧洲国家从2008年以后长期在2%上下波动,日本从1991年以后到现在都在1%上下波动。在这种情况下,发达国家的GDP占全世界还能达到50%。他们的经济增长疲软,需求增长速度就慢,导致整个国际贸易增长速度下滑,现在国际的贸易增长速度比国际经济的增长速度还慢。所以,发展中国家出口少了,三架马车少了一架。应对2008年的金融危机,每个国家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通过基础建设等等来启动需求、创造就业,现在这些项目都建成了,可是国际经济还没有复苏,所以民间的投资就减少,除非政府再进行新一轮的积极财政政策。这是共同的原因,共同的经济增长速度下滑。展望未来,我对发达国家比较悲观。发达国家到现在还没有做它应该做的结构性改革,所以结构性的矛盾还在那个地方,因此,发达国家可能步日本的后尘,出现长期的增长疲软,展望未来它的发展速度会是慢的。对于中国,如果对外出口这驾马车快不起来,经济增长就必须靠内需增长,即依靠投资和消费增长。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经济的体量大,旋转的空间大,可用的手段多。就投资而言,首先,中国还是一个中等发达的国家,可以在中高端产业上面去升级,好的投资机会有很多。

其次,基础设施,中国这些年做的基础设施大部分是城市之间,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城市内部基础设施还是很不足。

再来,环保也要投资,城镇化也要投资。中国和其他发达国家不一样,在经济疲软时,其他发达国家也应该搞投资,但是它的产业已经走到世界前沿,如果产能过剩不太容易找到好的投资机会。它们的基础设施是好的,无非比较老旧,环境是好的,城镇化已经完成了,这是中国跟发达国家不同的地方。投资要有钱,中国的政府财政赤字占GDP比重不到60%,民间储蓄达到45%左右,占全世界最高,可以用政府的钱撬动民间投资。另外中国还有3.1万亿美元储备,投资要进口机器设备,中国有钱。这三点又是中国跟其他发展中国家不同的地方。其他发展中国家在全球经济疲软的时候也应该加大投资,也有很多的机会,但是,可能政府的财政不好,储蓄不足,外汇储备不足,而无法投资,中国没有这种情况。展望未来,中国可以维持一个合理的投资增长速度,有投资就会创造就业,有就业了家庭收入就会增加,家庭收入增加以后,消费就会增加。所以,在中国到2028年或者是宽松一点到2030年,还有8%的增长潜力,利用国内的有利条件,我判断实现6%左右的增长没有问题。今天我刚看到哈佛大学国际增长研究中心的最新经济发展报告,认为中国有可能到2030年之前平均每年维持6%的增长速度,这是英雄所见略同。如果中国能够实现每年6%左右的增长,应该到2025年的时候中国就可以跨过12700美元的门槛,变成一个高收入国家。当然这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在这段时间里中国每年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会超过30%,并且也可以为缓解中美关系打下一个物质基础。随着中国的收入水平提高,当中国变成高收入国家以后,劳动力密集型加工业就会从中国转移到越南、柬埔寨甚至是非洲国家,像60年代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从日本转移到亚洲四小龙,80年代从四小龙转移到中国一样。美国对

中国经济长期增长预测情况

一、中国经济长期增长情况预测 世界银行的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认为中国将持续8%增长率20年。中国的增长速度一直被西方社会称为“奇迹”,但这种8%以上的惊人速度到底还能保持多久呢?对此世界银行的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倒是非常乐观。在2011年3月23日香港的活动上,他放言:中国还能以8%的年增长率发展20年,直到发展成两倍于美国的经济体。林先生指出,用所谓的“相对购买力指标”计算,这一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很有可能在20年的时间内发展到美国的两倍。考虑上市场汇率,中美也很可能势均力敌,他补充说。中国在过去十年里以超过10%的年均增长率高速发展,已经赶超了日本、德国、英国以及法国。林指出,中国的发展速度得益于“起点低的优势”,因而“有可能能在未来20年保持8%的增长率。”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李雪松表示,未来一二十年中国经济增长轨迹将是一条比较平稳的曲线,但是由于2020年左右的基数较大,整体来说,曲线会呈现缓慢下降趋势。他说“根据我的预测分析,中国经济年均8%左右的高增长,应该还能够持续20年,即一直持续到2030年。” 经济学家、北京大学副校长海闻对未来20年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前景表示乐观。他认为,中国经济发展面临四大“利好”:劳动力存在长期比较优势、巨大市场规模、制度

改革仍存空间、国际环境趋向优化。这四个有利条件决定中国未来20年仍有希望以平均6%-10%的速度继续增长。他表示,市场规模在当代经济发展中非常重要。日本等东亚经济体在高速增长后进入了缓慢发展阶段,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缺乏一个国内大市场。而中国却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在前30年主要依赖国际市场推动经济起飞之后,未来的二、三十年里,继续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将来自国内市场的巨大需求。国际经验表明,大国经济增长主要靠内需支撑。改革开放30年来,投资、出口和重工业推动了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目前,中国经济正在转向国内需求拉动。2008年,美国、印度内需占总需求的比重分别为92%、88%。而同年中国这一比重仅为72.8%,空间和潜力巨大。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张连城和该院博士生韩蓓2009年通过HP滤波平滑参数的选择及应用方法对中国潜在经济增长率进行了分析。根据其测算,1978年至2007年中国平均潜在经济增长率为9.6%,适度增长区间为[9%,10%]。自2000年以来经济在波动的位势上持续多年适度高位运行,经济周期由过去起伏剧烈、峰谷落差极大的波动轨迹,转变为起伏平缓、峰谷落差较小的波动轨迹。2009年由全球金融危机导致的全球需要萎缩对中国实体经济影响较大,实际经济增长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但随着制度变迁作用的继续发挥,人力资本不断提高,管理和技术创新的

揭开中国经济长期高速增长的终极秘密

揭开中国经济长期高速增长的终极秘密 中国经济长期高速增长,世人皆惊。国內外的专家学者也极力去解读。但他们用尽了各种方法和手段,总是不得要领,隔靴搔痒所得出的结论更是连他们自己也说服不了,更遑论说服他人。 雾里看花,水中捞月-----洋专家及其弟子们不知中国经济的庐山真面目,乱开黄腔-----一致认为是市场经济和经济自由化及人口红利导致了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并据此为中国开出了私有化,城市化,消费(内需)驱动的三张药方,以促使中国经济持续增长。 这三张按经典资本主义经理论开出的药方如果不是阴谋整垮中国的话,实际实施起来也一定会搞垮中国。 因为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根本原因与此毫无干系。 作为身处其中的中国人,这些年一直在用心领悟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秘密。经过大量的观察并用新哲学的方法分析-----得出的结论和西方学者的结论基本上相反,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秘密在于-------中国人的:勤劳! 就这两个字。字数虽少,但解读起来就不那么容易了。 请看下列数据:

指标年末 数比上年末增长% 各项存款余 额 826701 13.5其中:住户存 款 351957 15.5其中:人民 币 348046 15.7非金融企业存 款 313981 9.5各项贷款余 额 581893 15.9 其中:境内短期贷 款 217480 21.8 境内中长期贷 款 333747 11.8 这是我国单位居民截止到2011年年底的存款总量。如果情况正常的话至少到2013年年底,中国的存款总量将超过100万亿人民币。

就按82万亿算,这个总量和美国一年的GDP总量差不多;大约相当于中国GDP总量的两倍。 这么多的存款,在正常情况下投入到经济运行中去,就是它每年周转一次,所创造的经济规模和效益也是惊人的。有这么多钱,就是傻子使起来也能发大财。尽管我们比傻子还傻-----我们对单位和居民存款的运用很粗放很滥。但、正是这几乎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资金来源,从根本上保证了中国经济高速发展。 特别指出的是:1,中国银行的存款利率极低,远低于同期的通胀率,而中国的借款利息很高。实际上国家银行不仅白用这些存款,而且从利差和通胀中,获得了巨额利润;2,中国老百姓的存款虽然有存有取,但总是存的多取得少。从历史的角度看-----这些存款实际上等同于白给了银行。因为如果不出现国家信用破产的情况,老百姓永远也不会取走这些钱;而出现国家信用破产的情况------老百姓也沒法再取走这些钱。 以上数据仅是现象,它反映的实质问题是-----低消费,多创造,高积累是中国人民的基本特性。这个特性就是:勤劳。勤俭节约、勤学苦干、热爱劳动。 勤劳的特质,是中华民族几千年优秀文化的积淀,是解放以来长期对人民进行勤俭建国,热爱劳动的教育的结果。是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具备的最大的中国特色,也是中华民族具有的任何人都学不来的优秀品质。正是这个特质,使中华民族成为人类文明产

浅谈当代中国经济发展形势

浅谈当代中国经济发展形势 崔宝林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国家经济实力大幅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迎来改革开放的第三十三个年头之际,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对国家的经济发展也抱有足够的信心和满心的期待。 下面浅谈对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形势的个人见解。 我们国家在过去几十年经济的快速增长时期,主要是依靠投资带动。而这种集中于基础设施、机器设备和厂房等方面的资本投入,不仅获得了相应的回报,同时也得到了市场认可。在参与全球贸易分工过程中,随着产业的专业化、规模化发展,劳动力和劳动技能的持续提高,也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中国经济发展呈现的是资本投入与GDP产出同步增加的现状,而没有出现资本投资的边际收益递减的效应。因此我们不需过于担心世界经济放缓和外贸出口的下降会对中国GDP增长产生太大影响。 虽然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GDP总量约6万亿美元,美国约为15万亿,但人均水平仅相当于美国的十一分之一。主要因为我们的经济社会发展在延续“黄金发展期”态势的同时,也面临诸多矛盾的凸显、各种挑战日趋严峻的态势,社会、经济的整体转轨正在经受历史性的考验的缘故。 尽管如此,中国经济的增长势头并没有改变。目前正处于调整和改革期,虽然增速出现一定幅度回落,但也只是经济增速的短期回落,并不意味着中国经济进入了新的衰退阶段。而且目前中国经济发展已

经表现出积极向好的变化: 首先,挤出了“泡沫”,缓解了通胀压力。制造业购进价格指数显示,上游产品价格涨势明显减缓。从目前来看,一些行业产品价格回落到较低水平,影响了企业的正常效益,对此企业要引起自身发展的关注点,不可以盲目扩张的方式获取利益。 其次,结构向优化改善方向发展。从PMI来看,当前第三产业发展好于第二产业。今年以来,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保持在较高水平,与去年同期相差不大,发展较为稳健。在第二产业当中,制造业发展势头好于采掘业。而在制造业领域,装备制造业又好于基础原材料加工业。1-5月份,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PMI平均为55.7%,明显高于钢铁、有色、化工等行业,这些行业PMI平均为48.9%-52%之间。这些方面反映出,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都在不断优化,不断改善。 第三,就业保持稳定增长。制造业从业人员指数,自3月份以来,一直保持在50%以上,5月份为50.5%;非制造业从业人员指数自年初以来稳定地保持在50%以上。两组数据均显示出就业保持稳定增长,有利于提高公民收入、扩大国内消费需求,使经济发展保持稳定增长动力。 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过程中,由于经济增速回落、结构调整,也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新的问题和矛盾。当前面临的突出问题是经济增长基础尚需巩固。另一个方面是小企业发展困难增加。小企业受政策利好带动,年初曾出现短暂回升,最近三月持续回落,反映小企业在经济增速回落过程中,受到的影响更为显著。

中国未来九大预测

中国大趋势:中国未来十年的九大预测 2012-03-05 字号:小中大 日前,由笔者撰写的《中国大趋势4:中国经济未来十年》上市,书中提出了中国经济未来十年的九大预测: 1、世界将从“海洋时代”回归到“陆地时代” 大家不要再预测第四次科技革命,因为第四次科技革命已经来临,高铁就是第四次科技革命的主力,中国在第四次革命上已经占据先机,这点包括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内的领袖人物已经看的非常清楚,由于政治原因,他们很难对中国进行赶超,因为高铁是公共产品,没有一个强大的政府是不可能建设成高铁的。在未来十年世界将掀起一股国家间修建高铁的热潮,这将标志着世界将由海洋时代回归到陆地时代。 在这个时代中国是具有先机的,到时候亚欧大陆将结合的更加紧密,欧洲、亚洲、阿拉伯世界的地缘政治将重新改写,阿拉伯世界的重要性将被重新凸显出来。目前中国正在与17个国家协商关于建设亚欧高速铁路网络事宜,计划在十年内修建三条高铁线路贯穿南北,连通欧亚。届时,乘坐时速超过200英里的火车,从伦敦到北京只需要两天时间。这三条计划线路分别为,一条向北延伸经俄罗斯到德国,与欧洲铁路系统会合;一条向南延展连接越南、泰国、缅甸以及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另有一条线路将连接中国与英国、新加坡、印度及巴基斯坦。目前,伊朗、巴基斯坦和印度正就铺设高铁线与中国谈判,而东南亚方向的线路已经先期在云南省开工。在工程标准方面,中国希望所有线路规格与国内高铁保持一致,越南方面已表示同意,其他国家还在协商中。这项伟大的工程在未来十年将成为现实。 2、中国将面临最后一个“黄金十年” 很多人在看空中国的人很多,既有海外的,也有中国的,但是中国的发展大潮并不会因为这些人而消退,中国民众也不能听信这些带有政治性的忽悠,中国经济未来十年仍然是“黄金十年”,当然这黄金十年,笔者主要指的是经济,而不包含民生,因为经济是经济学者可以预测的,而民生是政治,是没有规律可循的。如果我们,特别是商业人士过度恐惧,就会错判机遇,以至于丧失机遇。未来十年的机遇中国以前没有,今后也不会有。与之前相比,将来十年中国经济增加的优势首要表现在量上,中国人均GDP从十几美圆增加到4000美圆,用了六十多年,可是再增加4000美圆,或许只需几年时间,从这个角度讲,将来十年的经济增加将远远超过以前几十年的增加;假如与今后比照,将来十年中国经济增加的优势则表现在速度上,这或许是中国继续经济高速增加的最后十年。中国人均GDP到达15000美圆今后也将进入一个低速增加期。从这两个方面本人们就能够看出,将来十年是一个何等的黄金时期,这必将是中国经济“从质变到质变”的十年。 3、世界将上演“日本行情” 日本自经济泡沫破裂后,在近20年的时间内除了在1997年前后实行适度从紧的政策外,日本绝大部分时间都在实行的低利率、零利率和量化宽松政策,这是因为政府拥有大量的财政赤字,政府负债的同时,日本企业也背负了巨大债务,导致日本不能加息,因为一加息,政府和企业的还贷负担就会大大加重,从而导致经济恶化,萧条重新回归。 世界主要发达国家都面临着较高的偿债任务,而从技术上看,日本、美国以及欧盟的不少国家都已经财政破产,他们要摆脱高额的债务,除了不断的平衡预算之外,就是开动印钞机稀释债务,这都会导致这些国家将长期处于极低的利率水平,而这些国家将会出现这些资本大出逃,将逃向高利率国家进行资本套利。 4、中国将“拯救式”崛起 在人们的印象中,中国崛起必然对其他国家构成挑战,但历史并不是这样的,因为除了“挑战式崛起”之外,还有一种崛起方式为“拯救式崛起”,同样美国的崛起也不是通过“挑战式崛起”实现的,

中国经济的发展趋势

未来十年中国经济十大发展趋势 希望对你有帮助 1,趋势之一:人民币国际化步伐加快 人民币难成自由兑换货币,稳健升值是大势所趋 未来10年,将是人民币加快走向国际化的10年。2020年,人民币在国际贸易结算中的比重将超过10%,在国际储备和外汇交易中的比重甚至将高达15%。到2020年,在美元没有出现崩溃性贬值的情况下,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将在4.2:1左右,年均升值约4.5%。 今后10年,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将更多地受到我国经济和外贸持续较快增长的推动,人民币加快国际化将推动我国利率汇率改革、资本市场扩展、货币监管调控水平提高。 相对于我国经济规模和外贸占全球总量的比例,目前我国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已明显滞后,但人民币国际化水平的提高一直受制于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和金融监管水平。本次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和现有主要国际货币尤其是美元的冲击,为加快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难得的契机。 预计今后10年,我国GDP年均增长8%,至2020年,我国经济总量将达到75.7万亿元左右,按目前汇率计算,大约相当于11万亿美元。考虑到人民币升值因素,届时我国经济规模可能接近美国水平,超过日本一倍,相当于全球GDP总量的20%。 贸易方面,我国进出口也将年均增长8%,仍将快于全球5%的平均增速。由此,我国外贸总额至2020年将达到6.4万亿美元,大大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占届时全球贸易总额的13%。并且我国外贸将由顺差转为逆差。2020年,人民币在国际贸易结算中的比例将大致与我国外贸占全球贸易的比例相当,而人民币在储备资产中的比例或许更高。 人民币国际化的羁绊依然存在。首先,我国经济增长过于依赖出口和投资,贸易和投资的双顺差阻碍了人民币的输出,而这是本币国际化的首要条件。即使外贸和投资全部以人民币结算,出口和投资双顺差也将吸干通过进口支付和对外投资流出的人民币,造成境外人民币流通的短缺,或只能以大幅增加外汇储备来支持人民币国际流通量的需要,即以美元等外汇的流入换取人民币的输出。 人民币走出去的过程还将伴随着我国资本市场进一步对外开放和拓展,为境外人民币持有者提供较充分的可供投资的“资产池”。人民币利率和汇率的形成机制也将更加市场化,使得持有人民币的风险降低。资本项下的资金进出管制将放松,以满足人民币资产投资者对投资安全性和盈利性的流动性要求。 这些趋势都将推动我国货币金融调控手段的完善。 10年之内,人民币依然难以成为自由兑换货币。但人民币稳健升值则是大势所趋。预计至2020年对美元将累计升值60%以上,先慢后快,年均升值约4.5%。 2,趋势之二:新能源助中国成汽车强国 在中低端汽车市场上将孕育出一批世界知名大众品牌 到2020年,我国汽车保有量仍将较大落后于美国,千人汽车保有量仍将不及世界平均水平。 汽车市场高速成长带来的能源和环保压力将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很可能成为我国汽车工业缩小与汽车强国之间差距的一个契机。

中国经济中长期发展前景

《中国经济中长期发展前景、主要问题与解决思路》测试答案 (2012-02-16 17:21:09) 分类:安徽干部教育在线学习测试答案 标签:杂 谈 试卷名称:中国经济中长期发展前景、主要问题与解决思路 考试人员:滕修福 提交日期:2012-02-16考试用时:7分钟39秒 考试得分:100未评分试题:0 答对试题数:20正确率:100% 单选题:共10题,正确10题多选题:共5题,正确5题 判断题:共5题,正确5题问答题:共0题,正确0题 1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快于经济增长年份出现(),其中,农民收入达到14%,高于经济增长。(分值:5/得分:5) 二五时期 四五时期 七五时期 六五时期 2“十二五”规划要求,战略性( )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8%左右。(分值:5/得分:5)支柱经济 新型经济 新兴产业 经济增产 3需求问题中,我国()过低,如2010年仅占34%,而中等收入国家是60%。(分值:5/得分:5) 居民消费率 工业消费 居民购买力 消费水平 4我国实际上老龄人口过亿的国家,预计到2015年,老龄化率接近()。(分值:5/得分:5) 14.9% 15.1%

14.6% 12.5% 5按照世界银行的标准,2010年,我国人均GDP达到4000美元,已经进入()收入国家的行列。(分值:5/得分:5) 脱离贫困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中等偏上 6从外需看,我国的外贸依存度,基本在()以上。而美国对外依存度20%,日本对外依存度30%。(分值:5/得分:5) 50% 54% 49% 61% 7未来5年,城乡居民将更好地分享发展成果,特别突出以()的社会建设,提出其的十大行动计划。(分值:5/得分:5) 改变面貌 改善民生 改善生活 改进民主 8到2015年,我国的城镇化率将达到( )。(分值:5/得分:5) 56% 49% 54% 48% 9城市化是最大的(),一个国家走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分值:5/得分:5)投资 消费 内需 外需

中国经济发展形势分析与预测

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 一、2016年中国经济预测 预计2016年中国经济增长6.6%至6.8%,主要考虑是:第一,中国经济已进入新常态,结构调整在加快,潜在增长率趋于下降。第二,全球贸易低速增长,外部需求疲弱态势仍将持续;国内投资基数已经十分巨大,投资增速将回归常态;消费总体仍将保持平稳。第三,国内将加大积极财政政策实施的力度,将加强稳健货币政策实施的灵活性和前瞻性。 总之,2016年中国经济增长将在新常态下运行在合理区间,就业保持基本稳定,中国经济不会出现硬着陆。 二、把“稳增长、增效益”作为积极财政政策的重心,积极扩大国内需求。 当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和通货紧缩压力持续。在此形势下,2016年加大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力度十分必要。应把“稳增长、增效益”作为积极财政政策的重心,加强积极财政政策在扩大需求方面的直接作用;适当加大政府投资力度,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在基建投资方面的先导作用和对民间投资的带动作用;适度扩大财政赤字规模;加快构建新的地方税体系,适度扩大地方财政税源;做好地方政府债券置换工作,认真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1、财政收入增速创新低,积极财政政策面临新挑战。 2015年以来我国财政收入增速继续下降。财政收入增速放缓,并非是一种短期、暂时的现象,而是同我国经济进入转型阶段有密切的关系。在历经30多年的长足发展后,当前我国的资源、环境、生态对发展的约束性空前加大,以往粗放式发展模式不可持续,转变发展方式成为必然。而中国庞大而复杂的经济要实现转型必然付出巨大的转型成本,财政收入增长受到较大影响是难以避免的。

在当前国内外错综复杂的形势下,客观上对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迫切性进一步加强。财政收入增速显著下降,意味着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难度在增加,因此积极财政政策正面临着新的挑战。 2、把“稳增长、增效益”作为积极财政政策的重心,加强积极财政政策在扩大需求方面的直接作用。 在当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增大的形势下,如何实现“稳增长”是关键性的问题。要把“稳增长、增效益”作为积极财政政策的重心,加强积极财政政策在扩大需求方面的直接作用。 要实现稳增长,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是扩大内需。以“营改增”为主要核心内容的结构性减税政策是当前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重点之一,“营改增”具有降低企业成本、增强企业活力及增加员工收入等多方面的积极效应,这些效应主要体现在供给方面。未来一段时期,为了稳增长、增效益、防风险,需要把供给侧管理与需求侧管理更好地结合起来,特别要进一步加强积极财政政策在扩大需求方面的直接作用。 为了加强积极财政政策在扩大需求方面的作用,重点可放在加强积极财政政策对投资、收入和消费等领域的影响,以引导、启动和扩大相关的市场需求。在投资领域,加强以基础设施建设为主的公共产品投资。当前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城镇化进程与新农村建设远没有完成,因此公共基础设施和社会公共服务需求是巨大的。这些需求是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潜力。在收入领域,重点要加强财政在国民收入再分配中的重要作用。 3、适当加大政府投资力度,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在基建投资方面的先导作用和对民间投资的带动作用。

2020年中国经济现状与未来走势

2020年中国经济现状与未来走势 2020年春节期间中国遭遇“新冠疫情”爆发,零售业、旅游业、餐饮业等均受打击,市场蒸发过万亿元。新冠疫情对我国经济发展和世界政经格局造成重大冲击。 2020年中国经济现状分析 内部来看,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大幅下滑,消费、投资增速出现断崖式下跌。随着我国对疫情的有效防控,二季度实现大部分复工复产,消费、投资、工业企业利润等的降幅均出现不同程度收窄。但受全球疫情蔓延及世界变局的进一步影响,疫情不仅对中国对外贸易增速形成拖累,也导致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重新调整及贸易保护主义叠加,进一步加剧了经济下行压力,我国经济复苏的前景仍不明朗,具有较大不确定性。劳动力市场冲击大,就业、收入、劳动力流动影响明显,用人需求与求职人数均有较大幅度下降,城乡居民收入不平等加大,复工复产仍需稳步推进,不同地区、群体和行业的影响差异较大,再加上包括南方部分地区洪涝等自然灾害,稳就业、保民生的压力仍不容忽视。家庭债务持续累积,受疫情冲击影响,不同收入群体间家庭流动性差异加大,低收入家庭流动性面临枯竭风险。劳动力市场的震荡和收入不确定性的增加导致消费恢复缓慢。受抗疫所采取的区域隔离和政策调控举措的影响,中小银行区域性经营的局限性进一步凸显,其风险加速积聚。同时,为对冲疫情影响,稳定地方经济,地方政府债务扩张压力持续增加,极易与影子银行等金融风险交织传染,需警惕财政金融风险反弹回潮。银行风险溢出自2 月以来连续上升,尤其是中小银行的风险溢出比例上升速度高于平均水平,银行系统的总体稳定性有恶化的苗头。疫情冲击导致国

际金融市场大幅震荡,尽管当前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区间内双向波动,人民币长期贬值压力不可忽视。 从外部环境看,世界经济在新冠疫情冲击下正陷入衰退境地,加上全球性、地域性政经摩擦和冲突导致的不确定性急剧上升,更对下半年经济运行提出了严峻挑战。中国在应对外部挑战的同时,应立足于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正如课题组一直分析强调的,当前中国经济的主要矛盾依然是内部的结构性失调,长期增长潜力仍未得到充分释放。通过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倒逼深层次的结构性、体制性改革,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并能够实现内外部相互促进,同时辅以一定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对冲政策,将有助于释放经济增长潜力、稳定就业保障民生。 2020年中国经济发展展望 中国拥有超大规模经济体的优势,经济发展具有韧性和潜力,综合考虑国内外经济发展环境和中国的宏观调控政策,预计2020年中国经济将增长6%左右,全年呈现前低后稳走势。 (一)2020年中国内需企稳 从政策效应看,2019年以来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会对2020年的制造业投资、基建投资产生一定的拉动作用。2020年,中国的积极财政政策和减税降费预计可拉动经济增长0.4个百分点左右。 综合考虑各种因素,预计2020年中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7.5%,库存对经济呈现正拉动,内需总体稳定。 (二)中美经贸摩擦效应持续显现

中国未来十年经济转型和突破重点

美国经济的第一次重要转型,是在十九世纪的最后 30 年,美国处在重工业化的阶段, 当时最重要的产业是石油、冶炼、钢铁、化工 ,等等,美国涌现出了一批伟大的公司,美孚 石油、 通用电器、 杜邦化工, 他们都是通过资本市场这个平台上迅速崛起的。 尤其重要的是, 在这个阶段,美国资本市场上的并购浪潮风起云涌。 1901 年,卡耐基钢铁公司的产量已经 超过了英国的全国产量,而英国仍然是当时世界上第一大经济体,但华尔街的J.P 。摩根组 织的财团, 买下了卡耐基, 也买下了美国其他几个最大的钢铁公司,

并把它们整合成为了美 国钢铁集团, 一举奠定了美国在世界钢铁业的绝对垄断地位; 而同时期的洛克菲勒的美孚石 油,收购兼并的中小炼油厂多达 400 家。资本市场的平台整合了美国经济,使之上了一个 新的台阶, 成功跨越了重工业化的阶段, 并一举崛起在世界舞台上, 成长为全球最大的经济 体。 美国经济的第二次重要转型,是在二十世纪的最后 30 年,美国高科技产业迅速崛起, 在 PC 、电信、互联网、生物制药等四大新兴产业中,独占鳌头,而这些产业中的每一个领

头羊,微软、思科、朗讯、谷歌,无一例外,几乎全部依托于美国资本市场尤其是纳斯达克 的发现和推动。 金融危机 3 年后, 我们突然发现, 美国冒出了两个东西, 第一个是 iPhone , iPhone 横空出世,诺基亚在全球纷纷退市, 2009 年苹果的股价是 70 美元,那时已经是一 个世界级的企业,现在超过了 700

美元。一个世界级的企业在 3 年之内市值翻了 10 倍,我 们还是要惊叹资本市场的资源动员能力。第二个是 Facebook , Facebook 一上市,我们发现 社交网络能够成为了一个新兴产业,这大概是所有人不敢想象的。这又是资本市场发现的。 美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两次转型, 都与资本市场息息相关, 不是偶然的。 经济转型是一个 巨大的系统性工程,但社会资源配置效率的高下,是决定转型成败的关键。而从长期来看,资本市场配置金融资源的效率远远超越其他方式。 可能一些同学读过《伟大的博弈》这本书,它是我翻译的,讲述了华尔街发展的历史,

中国未来十年的九大预测

中国未来十年的九大预测 作者:高连奎时间:2012-03-05 日前,由笔者撰写的《中国大趋势4:中国经济未来十年》上市,书中提出了中国经济未来十年的九大预测: 1、世界将从"海洋时代"回归到"陆地时代" 大家不要再预测第四次科技革命,因为第四次科技革命已经来临,高铁就是第四次科技革命的主力,中国在第四次革命上已经占据先机,这点包括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内的领袖人物已经看的非常清楚,由于政治原因,他们很难对中国进行赶超,因为高铁是公共产品,没有一个强大的政府是不可能建设成高铁的。在未来十年世界将掀起一股国家间修建高铁的热潮,这将标志着世界将由海洋时代回归到陆地时代。 在这个时代中国是具有先机的,到时候亚欧大陆将结合的更加紧密,欧洲、亚洲、阿拉伯世界的地缘政治将重新改写,阿拉伯世界的重要性将被重新凸显出来。目前中国正在与17个国家协商关于建设亚欧高速铁路网络事宜,计划在十年内修建三条高铁线路贯穿南北,连通欧亚。届时,乘坐时速超过200英里的火车,从伦敦到北京只需要两天时间。这三条计划线路分别为,一

条向北延伸经俄罗斯到德国,与欧洲铁路系统会合;一条向南延展连接越南、泰国、缅甸以及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另有一条线路将连接中国与英国、新加坡、印度及巴基斯坦。目前,伊朗、巴基斯坦和印度正就铺设高铁线与中国谈判,而东南亚方向的线路已经先期在云南省开工。在工程标准方面,中国希望所有线路规格与国内高铁保持一致,越南方面已表示同意,其他国家还在协商中。这项伟大的工程在未来十年将成为现实。 2、中国将面临最后一个"黄金十年" 很多人在看空中国的人很多,既有海外的,也有中国的,但是中国的发展大潮并不会因为这些人而消退,中国民众也不能听信这些带有政治性的忽悠,中国经济未来十年仍然是"黄金十年",当然这黄金十年,笔者主要指的是经济,而不包含民生,因为经济是经济学者可以预测的,而民生是政治,是没有规律可循的。如果我们,特别是商业人士过度恐惧,就会错判机遇,以至于丧失机遇。未来十年的机遇中国以前没有,今后也不会有。与之前相比,将来十年中国经济增加的优势首要表现在量上,中国人均GDP从十几美圆增加到4000美圆,用了六十多年,可是再增加4000美圆,或许只需几年时间,从这个角度讲,将来十年的经济增加将远远超过以前几十年的增加;假如与今后比照,将来十年中国经济增加的优势则表现在速度上,这或许是中国继续

中国经济未来走势.

中国经济未来走势分析 中国经济面临巨变短期无趋势性机会 花旗在最近报告中表示,中国可能将要经历较长时期的经济减速,但短期内有望避免全面衰退。中国目前只有东北、山西、河北、海南和上海的经济增长放缓。上游行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出口与房地产都出现负增长。新经济具有灵活性,基建尤其如此。 摘要: 1)世界经济:三轨运行。当前世界经济形势的根本问题是由于复苏进程不同步导致的货币政策节奏不一致,进而引发国际资本流动加大、金融市场动荡加剧、新兴经济体脆弱性增加、黑天鹅频出。 2)中国经济:经济L型,结构分化。从增速换挡进程看,已由快速下滑期步入缓慢探底期,未来经济将呈弱平衡的L型,可能还有5-7年的底部调整期,市场对此应有充分估计。预计3季度GDP增速6.7%,微刺激带动4季度回稳;由于金融业高基数和微刺激效应衰减,下调2016年一季度GDP增速至6.5%。中国拥有13.7亿人的广阔市场,宏观虽缺增长,但微观不缺生意,也不缺伟大公司的崛起,产业呈结构性衰退与成长,地区呈雁阵式梯次跃迁。 3)物价:4季度CPI涨幅有望放缓,PPI通缩持续。

4)宏观调控:货币松、财政放、汇率稳的新不可能三角。人民币国家化和纳入SDR需要加大资本账户开放和汇率市场化改革。但目前国内经济衰退、物价通缩等要求央行进一步降息降准,这又增加资本流出和人民币贬值压力。预计4季度有1次降息1次降准,人民币汇率中间价短期将稳定在6.4附近。 5)改革的时间表和路线图:以财税始,以国企终,中间夹金融。成功重启改革需要具备三个条件:政治控盘、形势倒逼达成共识和价值观。 6)大类资产展望。 a)股市:随着去杠杆去泡沫进入尾声,市场正进入安全区间,但估值尚不足以吸引长期投资者进场。未来分子L型,无风险利率下降和资金充沛提供了条件,风险偏好的修复有一个过程。短期没有趋势性机会,但有结构性机会:十三五规划、新一轮微刺激计划、混改试点、军改、新通州新北京新奥运。 b)债市:6月以来债牛主要受股市牛熊切换资金流出和经济基本面预期转差推动。未来债牛的驱动力来自货币宽松、资金成本下降、经济基本面再下台阶等。 c)房地产长周期拐点之后的新趋势是“总量放缓、结构分化”。 d)世界经济三轨运行,美元阶段性见顶但仍在强势周期,大宗商品价格底部盘整。 7)风险提示:12月美联储加息预期;新兴经济体中的资源国;中国经济L型只是弱平衡并容易被打破;三大资金黑洞的无序去杠杆和资金链断裂;在各环节链条绷得较紧情况下,政策的不审慎操作可能被市场误读及放大。 1.世界经济:三轨运行 1.1.当前世界经济形势的根本问题是由于复苏进程不同步导致的货币政策节奏不一致

经济专家对中国未来十年经济发展做出展望

【经济专家对中国未来十年经济发展做出展望】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展望未来中国经济走向,对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新能源对中国汽车业的影响、未来中国能源消费格局、未来中国银行(行情股吧)业发展趋势、中国纺织业的前景、文化创意产业的兴盛、网络生活的新阶段、粮食供求的平衡、资本市场的深化和城镇化发展水平等作出了全方位预测。从中不难看出,经济国际化、产业高级化、市场深度化, 将贯穿于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全过程。 趋势之一:人民币国际化步伐加快 人民币难成自由兑换货币,稳健升值是大势所趋资料图片来源:中新社 未来10年,将是人民币加快走向国际化的10年。2020年,人民币在国际贸易结算中的比重将超过10%,在国际储备和外汇交易中的比重甚至将高达15%。到2020年,在美元没有出现崩溃性贬值的情况下,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将在4.2:1左右,年均升值约4.5%。 今后10年,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将更多地受到我国经济和外贸持续较快增长的推动,人民币加快国际化将推动我国利率汇率改革、资本市场扩展、货币监管调控水平提高。 相对于我国经济规模和外贸占全球总量的比例,目前我国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已明显滞后,但人民币国际化水平的提高一直受制于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和金融监管水平。本次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和现有主要国际货币尤其是美元的冲击,为加快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难得的契 机。 预计今后10年,我国GDP年均增长8%,至2020年,我国经济总量将达到75.7万亿元左右,按目前汇率计算,大约相当于11万亿美元。考虑到人民币升值因素,届时我国经济规模可能接近美国水平,超过日本一倍,相当于全球GDP总量的20%。 贸易方面,我国进出口也将年均增长8%,仍将快于全球5%的平均增速。由此,我国外贸总额至2020年将达到6.4万亿美元,大大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占届时全球贸易总额的13%。并且我国外贸将由顺差转为逆差。2020年,人民币在国际贸易结算中的比例将大致与我国外贸占全球贸易的比例相当,而人民币在储备资产中的比例或许更高。 人民币国际化的羁绊依然存在。首先,我国经济增长过于依赖出口和投资,贸易和投资的双顺差阻碍了人民币的输出,而这是本币国际化的首要条件。即使外贸和投资全部以人民币结算,出口和投资双顺差也将吸干通过进口支付和对外投资流出的人民币,造成境外人民币流通的短缺,或只能以大幅增加外汇储备来支持人民币国际流通量的需要,即以美元等外 汇的流入换取人民币的输出。 人民币走出去的过程还将伴随着我国资本市场进一步对外开放和拓展,为境外人民币持有者提供较充分的可供投资的“资产池”。人民币利率和汇率的形成机制也将更加市场化,使得持有人民币的风险降低。资本项下的资金进出管制将放松,以满足人民币资产投资者对投 资安全性和盈利性的流动性要求。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优劣势分析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优劣势分析 来源:宣讲家网站报告发布时间:2011-03-15 03:12 增强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 十七届五中全会公报指出,我国的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国际金融危机以后,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不是下降了而是上升了。在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全世界经济、政治格局重新洗牌,中国要集中精力把经济发展好,把社会建设好,进一步在国际舞台上寻找更大的发展机会。 现在我们到美国或欧洲去考察,会发现和30年前大不一样,和10年前都大不一样。我们到法国凡尔赛宫都有中文说明书, 10年前就没有,这说明中国到国外旅游的游客越来越多。上个世纪90年代以后,特别是21世纪以来,中国经济在发展,中国的各种文化、政治、经济的交流也在加强,中国到国外去的人越来越多。外国人也要为中国服务,重要的旅游景点、场所都要补上中文说明书,他们欢迎我们去学习、考察,说明中国的力量越来越大。 国际金融危机给中国提供一个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国际经济格局、政治格局在调整,中国应该在这个伟大的历史性转折中抓住机会,有所作为。一是2010年我们经济总量已经超过日本,虽然人均GDP还很少,撵上美国还要好多年的历史。但是总的GDP能在全世界由过去的几十位上升到世界第二,这本身就是一件很大的事件。中国的地位也在上升,政治、经济、文化地位都在上升,给我们提供了大的机会。二是西方强势国家现在面临大的挑战,进入缓慢发展时期,这也给我们提供了发展机遇。三是亚非拉国家、非洲的发展中国家非常希望跟中国建立友好的关系,这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长远稳定,包括我们和这些国家进行资源等方面的交流合作也创造一个好的条件,为我们争夺了更多的发展空间和战略空间。四是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很深远,整个全球经济出现大调整,围绕着市场、

2017年中国经济形势预测

2017年中国经济总体平稳,但发展趋势会放缓 固定投资方面:房地产市场降温,加之国内多地的房地产调控政策,房地产投资会有所下降。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对房地产的调控,是长效机制,一年半载难以见效。长期来看,能促进房地产健康持续发展,而不是出现剧烈波动,我国房地产发展的特殊性,决定了其不会有太大的变动,趋势相对平稳:制造业投资会有小幅下降,如电力、化工等行业严重的产能过剩抑制了制造业投资增长:基础设施投资基本稳定。 消费方面:2016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821元,比上年增长8.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3%。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对消费有拉动作用;城镇化中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压力大,人口结构变化使劳动力供给增长放缓,就业压力的增加抑制消费需求;但随着电商等网络购物模式、物流网络的完善,减少了消费成本,居民消费倾向会进一步提高。 外贸方面:2016年,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24.3万亿元人民币,较2015年下降0.9%。其中,出口13.8万亿元,下降1.9%;进口10.5万亿元,增长0.6%,扭转了2015年大幅下降的态势,预计17年发展趋势平稳;但国际政治局势动荡,对我国外贸形势严重不利。 货币方面: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平稳增加,短期来看,人民币有贬值压力,但中长期看没有贬值压力;2016年,央行不断通过降准、逆回购、MLF等货币政策工具弥补基础货币缺口,保证货币供给。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精神,2017年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

的货币政策。 物价水平;去产能政策以及结构性改革的不断推进,工业领域结构性通货紧缩缩得到明显缓解,工业企业盈利尤其是产能过剩行业的盈利大有改观;通货膨胀预期偏弱但会持续蔓延。 国际形势:美国新总统特朗普就任、韩国总统换届和“萨德事件”持续发酵、英国脱离欧盟等国外局势变动对我国影响巨大。 国内政策:“十三五”规划开局次年、习总书记“一带一路”战略规划、亚投行战略。 综上所述,在世界经济新常态的大背景下,结合我国目前经济发展形势,认为:2017年我国宏观经济总体平稳运行,但增速会有所放缓。

中国产业经济发展历程、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中国产业经济发展历程、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产业,简而言之,即是具有某种同类属性的具有相互作用的经济活动组成的集合或系统。 产业经济学研究的是产业内部各企业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规律、产业本身的发展规律、产业与产业之间互动联系的规律以及产业在空间区域中的分布规律等等,这些都是产业经济学研究的具体对象。产业经济学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应用性很强的经济学科。它以“产业”为研究对象,研究产业的形成、发展和调整,也研究和分析产业内企业之间的市场竞争关系。 它既涉及了偏向宏观的经济问题研究,如产业布局、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等;也涉及微观经济问题的分析,如企业的定价理论、企业的兼并、技术创新等。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在欧美产业经济学中即为产业组织,研究的是市场运行,主要关注企业行为,其与市场结构和市场演变过程具有密切关系,涉及相关的公共政策。我国50 年代受苏联的影响,产业主要指计划经济中的行业和部门,没有明确的产业经济学名称。改革开放后受日本的影响,强调产业结构和产业政策。80 年代末,欧美主流的产业组织理论引入中国,使得以产业组织和公共政策为主的欧美和以产业结构与政策为主的日本体系相结合。针对产业经济本身所具有的不同层次的具体行为规律,产业经济学又有不同的具体研究对象,包括产业组织、产业结构、产业关联、产业布局、产业发展、产业政 研究产业经济学,有利于建立有效的产业组织结构通过对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可以探求过度竞争或有效竞争不足的形成途径及消除方式;发现规模经济的形成原因及优点等等,从而根据不同的产业,分别制定正确的产业组织政策。研究产业经济学也有利于有效的产业组织的形成以及产业结构的优化,产业结构的合理均衡是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前提,而产业结构的升级则更是国民经济迅速发展的必由之路。寻找产业结构不合理的成因,并以此制定有效的产业结构政策、调整产业的结构,也是研究产业经济学的意义所在。进一步而言,研究产业经济学,探寻产业升级的规律和带动经济起飞的主导产业,利用合理的产业政策加以保护和扶持,便可以实现产业结构向更高的水平演进,以增强整体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促进经济的发展。寻找产业合理布局的基本原则 也是促使产业经济学研究进一步深入的动力之

一篇文章看懂中国经济未来十年趋势

一篇文章看懂中国经济未来十年趋势 一篇文章看懂中国经济未来十年趋势1、中国未来十年的外部环境所谓的世界大事,其实古往今来的几千年,国与国之间只有三件事:战争,和平与发展。战争是和平的前提,和平是发展的前提,经济发展的失衡又会带来新的战争。战争发生,是因为国与国之间的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需要进行再平衡,以使国与国之间的形成新的力量均衡。新的均衡完成之后,就会产生和平。一个和平的国际秩序,进而带来经济发展。有的国家发展的好些,有的国家发展的差一些,新崛起的国家,就要向旧的霸权发起挑战,来重新划分世界利益格局。地缘政治,和狮王争霸,侯王争霸,本质都是一样的。把世界文明史上的帝国兴衰,替换成新老狮王之间的争雄角逐,会发现其中的道理是一样的。它们都遵循一个古老而恒常的法则:丛林法则。毕竟人类也是动物,脱离不了动物界的那套普世法则。直到核威慑这个恐怖平衡的新法则,取代了一贯的丛林法则。人类的战争形态,发生了根本改变。核大国之间,再难以像往常那样,搁个几十年上百年,就要来一套侯王争霸。因为核威慑的恐怖平衡的法则是,没人会赢,也没人会输,只会两个一起死。所以,作为再平衡手段的战争,对于核大国之间而言,没有输赢,费那么大代价除了同归于尽也捞不到什么好处,作为手段的战争失去了

意义。军事只是手段,利益才是目的,自古以为都是如此。中国是一个核大国。核大国之间,在恐怖平衡新法则下,轻易不会发生战争。而非核国家,想要以武力挑战中国,无异于痴人说梦以卵击石。所以,中美之间。不会爆发全面战争,俄美之间也不会爆发全面战争,中俄之间也更不会爆发全面战争。如果世界上前三名的军事大国,相互之间都不会发起全面战争,那么第三次世界大战,根本就打不起来。第三次世界大战不会到来,但是不意味着一切都风平浪静。在全面战争不可行的情况下,敌对国之间,技术性祸害就是新的遏制与再平衡常规手段。比如代理人战争,比如输出恐怖主义,比如各种互相恶心。祸害与反祸害,遏制与反遏制,依然是世界地缘政治和全球经济中的长期主题。这就是未来10年里,中国将面临的外部环境。至于台海问题,南海问题,东海问题,本质上,都是中美关系的延伸。2、海权的没落与陆权的崛起在美洲大陆上,没有可以与之匹敌的对手。两边都是大洋,纵使有强敌,也很难进犯到美国本土。而美国却可以通过超级海军,控制两个大洋,一手北约,一手亚太,来控制全世界。过去的几十年,也就是所谓的二战秩序,便是以美国所主导的海权时代。海权的象征,便是航空母舰战斗群。航母的作战范围可以达到方圆1000海里,像一个移动的黑洞一样巡弋在大洋上,常规的武器,很难靠近它,更不要说攻击并摧毁它了。航母真正的天敌只有两个,一个是

浅谈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所需面对的问题

浅谈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所需面对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中国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中国国际地位显著提高,综合国力大幅提升。然而,不可忽视的是随之而来的一系列等待处理的问题: 1、资源浪费与环境污染问题 过去我国长期实行的是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靠消耗资源、牺牲环境为代价来拉动经济增长。再加上在发展过程中,资源没有得到合理的利用,浪费现象普遍存在。因此时至今日,资源浪费和环境恶化问题也接踵而来。很多地方都因为环境问题而造成巨大损失,因此当我们在强调经济效益的同时,还应注重社会和环境效益,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2、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 我国农业基础薄弱,制造业大而不强,服务业发展滞后。我国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的格局没有根本性转变。 3、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 改革开放后, 我国地区发展不平衡呈现出不断加剧的局面。城乡收入差距逐年扩大,调查显示中国农业从业者的收入增幅一直在下降,粮食产品价格下降,即使收成增产了,但收入却不见增加,地方政府对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视程度远远大于对农业的关注。另外,行业收入差距的扩大,贫富差距问题的深化,造成的社会分配不公平现象的剧增,也令社会不稳定的因素有所增加。除此之外,我国东中西部发展差距也较大。 4、就业和失业问题 中国是个经济大国,同时也是个人口大国。虽然我国GDP水平已达世界前列,但人均GDP 水平在世界上始终居于落后位置。就业问题也一直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受人民币升值,取消出口退税与实行紧缩货币政策的负面效应影响,沿海地区大量出口企业倒闭,金融危机爆发后情势进一步恶化。企业用工需求急剧下滑、现有就业岗位流失严重,失业数量骤增。再加上近年来高校扩招,大学生数目激增,求职者供过于求的现象,致使我国的就业问题进一步恶化。除此之外,我国人才和劳动力市场不规范,以及我国职业教育和培训工作相对滞后,这都加大了我国的就业压力。 这些都是中国发展壮大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问题,只有正确处理好这些问题,我国经济才可以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然而,在经济高速发展的背后,同样存在着不少隐患: 1、通货膨胀压力明显偏大 目前,中国CPI涨幅虽有所回落但仍在上涨,而工业品出厂价格处于历史高位,价格上涨的压力尚未根本缓解。同时,一些地区和行业增长速度出现回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