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四单元第四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复习教学设计济南版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四单元第四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复习教学设计济南版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四单元第四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复习教学设计济南版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四单元第四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复习教学设计济南版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复习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遗传和变异现象是生物体在新陈代谢的基础上,通过生殖和发育过程完成的。没有遗传,就没有相对稳定的生物界。没有变异,生物界就不可能进化和发展。这部分内容抽象,相关的概念很多。学生在第一轮基础知识的复习中仅仅停留在对概念的回忆和再认,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这节复习课,采用“支架—构建”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回顾与提炼,把抽象的、分散的知识重新梳理、组合,理顺各部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规律,自主建构知识网络,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使知识变多为少,化繁为简,便于理解记忆,以达到灵活运用知识的目的。

【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或多或少接触过相关内容或观察过此类现象,只是未能上升到理论的层次。而且,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理解、判断、推理的能力。教师要注意用大量的生活实例加以说明,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充分调动起他们的这些能力,引导学生分析概括出遗传和变异普遍存在的结论。让学生对已有的生活经验产生升华,上升到理性的层次。但是,学生的总结水平有限,所以教师要适当进行必要的引导和补充。【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回顾基因及其对性状的控制。

(2)、描述基因及其传递的特点。

(3)、理解基因及其显性与隐性。

(4)、解释性别决定与变异。

2、能力目标:

(1)、通过思考交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自主合作探究能力。

(2)、初步培养大胆猜测、质疑、推理、想象的能力。

(3)、通过指导学生做题的方法,培养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举一反三,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增强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运用科学方法解释生命科学的有关问题。

(2)、关注高科技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

【教学重点】

1、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

2、生殖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

3、变异的类型、应用。

【教学难点】

1、性别遗传的染色体决定。

2、理解染色体及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教学策略】

每一部分知识的复习按以下三个层面去完成,

1、独立思考,排查疑点;

2、小组讨论,疑点突破;

3、师生合作,盘点收获。

让学生有一个由自主到合作再到自主的学习体验。教师引领学生穿针引线编织知识网络。

流程:质疑问题—合作交流—教师点拨—知识梳理

(自主)(合作)(合作)(自主)

【教学过程】

【导学(板书)设计】

7 / 8

细胞核

遗传物质

环境

变异

遗传 ( ) ( ) ( )

染色体 DNA 基因

性状

( )

( )

性状:指生物体表现的( )、( )、( )。 相对性状:同( )、同( )不同( )。

能形成卵细胞的细胞 卵细胞 受精卵

女孩

男孩

在亲子间的传递显性与隐性:

1、相对性状有( )性状和( )性状之分,

2、表现为显性性状的基因组成为DD 或( ),表现为隐性性状 的基因组成为( ),

3、基因组成是Dd 的,( )控制的性状虽不表现但会遗传下去。

【自我反思】

1、遗传和变异这一章被分割成五节课,每节课貌似独立其实又和其它几节课密不可分, 如果讲不好势必会变成新授课的浓缩,因此在复习时就特别注意点面的结合,搭建支架帮助学生把一个个的知识点编织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完成了由点到面地体验。通过支架复习把原先学到的孤立的、简单的问题又细化、分解、合成,形成一个系统的知识网。

2、重视生物课程与学生生活的联系。教学中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通过具体教学案例的呈现,引导学生思考其中蕴涵的生物学现象和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做到知识处理有理有据,体现了思维的严密性和逻辑性。

3.课堂环节简单流畅,通过进入问题情景——提出问题——学生质疑——解决问题的教学流程,激发出学生的兴趣;在此过程中既要有学生独立思考,又要有学生间、师生间合作释疑,最后通过表达与交流展现思维成果。在选择问题时,具有一定的层次性,思维含量层层递进,使学生的思维一步一个台阶达到更高的水平。

4、通过支架式的复习方式,因为学习目标明确,所以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相对增加;而因为采用知识串讲与习题处理相结合的形式,突出对所学知识的运用和活化;同时注意同学之间的合作及交流。符合自主、探究、合作的课程理念。在实施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高,师生间对话积极,课堂效率高。

5、教学案例创设的情境贴近学生实际,课堂中根据案例提出的问题才会步步深入,学生在对问题链的思考和讨论过程中,就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不同的环节上,用同一案例对知识进行了迁移,提升了学生的思维水平。

6、教学过程中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引导全体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提高,获得发展。

不足之处是本节课在具体实施时没有利用挂图、多媒体、网络等课程资源,教学的直观性体现不充分。应充分利用典型习题的变形、拓展和延伸,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达到对知识的灵活运用和学科能力的提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