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谐波的产生

谐波的产生

谐波的产生
谐波的产生

谐波的产生

在供配电系统中的高次谐波主要产生于非线性负荷用电设备,如变流装置及电弧炉等;在低压电网的谐波污染,主要来源是功率电子设备,如驱动器、UPS、焊接器、计算机、打印机等。通常设备里的半导体开关只会在基波周期的某段时间通电,这使设备具有剩电、动态特性和灵活控制等优点,从而产生较大畸变的不连续电流。以下列举一些典型负载引起的谐波畸变。配备平滑电容器的单相整流器电路布置如图1(a)所示,可在单相负载中应用。从电源取用的电流值会在一周期的某段时间突然上升或下降,电压与电

流波形见图1(b)。

这种电流波形包含了很多奇次谐波,奇次谐波的幅值可能会高于基波电流分量。该电路布局的广泛应用,将导致过多的谐波电流流入供电系统。六脉波桥以三相功率为主的设备通常采用六脉波桥,例如驱动装置和UPS,六脉波桥的直流侧,可连接平滑电抗器、平滑电容器或以上两者。所用的开关可以是可控的(可控硅等)或不可控的(二极管),视所用设备确定。连接平滑电抗器的二极管桥的电路布局如图2(a),

电流波形如图2(b)。

连接平滑电容器的二极管桥的电路布局如图3(a),电流波形如图3(b)。

事实上,对于六脉波变流器而言,在理想条件下即:

(a)电源为理想的正弦波、并三相对称;

(b)直流侧电抗足够大,直流电流无纹波;

(c)交流侧电抗为零。

对于如图4(a)而言,交流电流波形可分解为一系列谐波电流分量

对于如图4(b)而言,交流电流波形可分解为一系列谐波电流分量

由上式可见,注入系统的谐波是kp±1次。

通常,一个连接着很大的平滑电抗器的六脉波桥,所产生的谐波电流值大约为

其中:I n———n次谐波电流幅值;I1—基波电流幅值;N———谐波次数

2 谐波标准

目前大多数现代电力设备是谐波电流的来源。这些电流进入供电系统后将造成电压谐波,这将影响到连接在同一母线的其他负荷或连接同一电源的临近装置。因此,国家规定谐波造成电网电压波形畸变率极限和用户注入电网的谐波电流允许值应满足国家标准。

当电网公共点的最小短路容量异于表中基准短路容量时,按下式修正表2中的谐波电流允许值

式中S k1———公共连接点的最小短路容量,MVA;

S k2———基准短路容量,MVA;

I np———表2中第n次谐波电流允许值,A;

I n———短路容量为S k1时的第n次谐波电流允许值,A。

3 谐波的限制

由于电网所带的很多种类的负载会把谐波电流带入电源,而这些电流会使供电电压畸变,同时增加了畸变波形的有效值和峰值。有效值的增加会使电力设备过热导致发、配电设备及用电设备效率降低,影响继电自动装置动作的准确性,电子通信设备亦将受到干扰。为抑制谐波的产生,可采用很多方法。对装置作出结构上的改造,例如采用12脉波变流器取代6脉波变流器,因为12脉波变流器产生的谐波电流次数是11、13、23、24…,而每一谐波分量的幅值是:

可见这比6脉波变流器有很大改变。

当谐波值较高时,可使用谐波滤波器。在中压以上供电系统中,目前常采用无源滤波器,无源滤波器大致

分为以下六种,如图5所示。

单调谐滤波器通频带窄,滤波效果好,损耗小,调谐容易,是使用最多的一种类型;双调谐滤波器可代替两个单调谐滤波器,只有一个电抗器(L1)承受全部冲击电压,但接线复杂,调谐困难,仅在超高压系统

中使用。

一阶高通滤波器因基波损耗大,一般不采用;二阶高通滤波器通频带很宽,滤波效果好,但损耗比单调谐大,通常用于较高次谐波;三阶高通滤波器电容器利用率较高,基波损耗小,但滤波效果不如二阶高通滤波器,一般用于电弧炉滤波;“C”式高通滤波器滤波性能处于二阶和三阶高通滤波器之间,R的基波损耗最小。用于电弧炉滤波,对二次谐波特别有效。

在600V以下的供电系统中,目前较多使用动能滤波器。动能滤波器的原理与无源滤波器是不同的,无源滤波器是不可控制的且滤波作用是基于阻抗的特性。在动能滤波器中,则测量谐波电流,然后制造一个与该谐波电流相反的谐波电流频谱与原谐波电流相抵消。

笔者在进行一大型铜冶炼厂铜电解系统设计时,由于铜电解整流器采用了六脉波可控硅整流桥进行电流逆变,将交流电整流成直流电流对电解槽供电。在生产过程中将产生较高的5次、7次11次及13次等谐波,为消除谐波污染,设计中采用了一套5次谐波滤波器、一套7次谐波滤波器,一套11次谐波滤波器、一套13次谐波滤波器,有效地抑制了流向电网的谐波电流。同时,滤波器中的电容器组可兼作基波电容补偿,有效提高了系统的功率因数。

电力系统的谐波产生的原因

电力系统的谐波产生的原因电网谐波来自于3个方面: 一是发电源质量不高产生谐波: 发电机由于三相绕组在制作上很难做到绝对对称,铁心也很难做到绝对均匀一致和其他一些原因,发电源多少也会产生一些谐波,但一般来说很少。 二是输配电系统产生谐波: 输配电系统中主要是电力变压器产生谐波,由于变压器铁心的饱和,磁化曲线的非线性,加上设计变压器时考虑经济性,其工作磁密选择在磁化曲线的近饱和段上,这样就使得磁化电流呈尖顶波形,因而含有奇次谐波。它的大小与磁路的结构形式、铁心的饱和程度有关。铁心的饱和程度越高,变压器工作点偏离线性越远,谐波电流也就越大,其中3次谐波电流可达额定电流0.5%。 三是用电设备产生的谐波: 晶闸管整流设备。由于晶闸管整流在电力机车、铝电解槽、充电装置、开关电源等许多方面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给电网造成了大量的谐波。我们知道,晶闸管整流装置采用移相控制,从电网吸收的是缺角的正弦波,从而给电网留下的也是另一部分缺角的正弦波,从而给电网留下的也是另一部分缺角的正弦波,显然在留下部分中含有大量的谐波。如果整流装置为单相整流电路,在接感性负载时则含有奇次谐波电流,其中3次谐波的含量可达基波的30%;接容性负载时则含有奇次谐波电压,其谐波含量随电容值的增大而增大。如果整流装置为三相全控桥6脉整流器,变压器原边及供电线路含有5次及以上奇次谐波电流;如果是12脉冲整流器,也还有11次及以上奇次谐波电流。经统计表明:由整流装置产生的谐波占所有谐波的近40%,这是最大的谐波源。变频装置。变频装置常用于风机、水泵、电梯等设备中,由于采用了相位控制,谐波成份很复杂,除含有整数次谐波外,还含有分数次谐波,这类装置的功率一般较大,随着变频调速的发展,对电网造成的谐波也越来越多。 电弧炉、电石炉。由于加热原料时电炉的三相电极很难同时接触到高低不平的炉料,使得燃烧不稳定,引起三相负荷不平衡,产生谐波电流,经变压器的三角形连接线圈而注入电网。其中主要是2 7次的谐波,平均可达基波的8% 20%,最大可达45%。 气体放电类电光源。荧光灯、高压汞灯、高压钠灯与金属卤化物灯等属于气体放电类电光源。分析与测量这类电光源的伏安特性,可知其非线性十分严重,有的还含有负的伏安特性,它们会给电网造成奇次谐波电流。 家用电器。电视机、录像机、计算机、调光灯具、调温炊具等,因具有调压整流装置,会产生较深的奇次谐波。在洗衣机、电风扇、空调器等有绕组的设备中,因不平衡电流的变化也能使波形改变。这些家用电器虽然功率较小,但数量巨大,也是谐波的主要来源之一。 供电系统的无功补偿及谐波治理 在供电系统中,为了节能降损、提高电压质量和电网经济运行水平,经常采用各种无功补偿装置。近年来,配电网中整流器、变频调速装置、电弧炉、各种电力电子设备以及电气化铁路大量应用。这些负荷大都具有非线性、冲击性和不平衡性的特点,在运行中会产

谐波的危害及其抑制措施

谐波的危害及其抑制措施 中国联通苏州分公司 柳振伟 摘要:本文对谐波的概念及产生原理、谐波产生的问题作了较为详细的描述,并对目前解决谐波问题的措施作了分析。 关键词:交频器;谐波危害;抑制谐波措施 一、概述 理想状态下,优质的电力供应应该提供具有正弦波形的电压。但在实际中供电电压的波形会由于某些原因而偏离正弦波形,即产生谐波。我们所说的供电系统中的谐波是指一些频率为基波频率(在我国工业用电频率以50Hz 为基波频率)整数倍的正弦波分量,又称为高次谐波。在供电系统中,产生谐波的根本原因是由于给具有非线性阻抗特性的电气设备(又称为非线性负荷)供电的结果。这些非线性负荷在工作时向电源反馈高次谐波,导致供电系统的电压、电流波形畸变,使电力质量变坏。因此,谐波是电力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当电流流经负载时,与所加的电压不呈线性关系,就形成非正弦电流,从而产生谐波。谐波频率是基频率波的整倍数,根据法国数学家傅立叶(M.Fourier)分析原理证明,任何重复的波形都可以分解为含有基波频率和一系列为基波倍数的谐波的正弦波分量。谐波是正弦波,每个谐波都具有不同的频率,幅度与相角。谐波可以I 区分为偶次与奇次性,第3、5、7次编号的为奇次谐波,而2、4,6、8等为偶次谐波,如基波为50Hz 时,2次谐波为lOOHz,3次谐波则是150Hz。一般地讲,奇次谐波引起的危害比偶次谐波更多更大。在平衡的三相系统中,由于对称关系,偶次谐波已经被消除了,只有奇次谐波存在。对于三相整流负载,出现的谐波电流是6n±1次谐波,例如5、7,11、13、17、19等,变频器主要产生5、7次谐波。一个正弦波在5次谐波和7次谐波的影响下怎样发生畸变。(相对于基波的24%和9%),如下图所示。 图1 基波和谐波 图2 失真波形 谐波的危害表现为引起电气没备(电机、变压器和电容器等)附加损耗和发热,使同步发电机的额定输出功率降低,转矩降低,变压器温度升高,效率降低,绝缘加速老化,缩短使用寿命,甚至损坏,从而降低继电保护、控制、以及检测装

谐波的危害与治理

谐波的危害与治理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谐波的危害与治理随着工业的发展,客户的用电量不断增长,谐波的影响和危害也日益严重。 1谐波源 电力系统中谐波源有以下几种:一是各种非线性用电设备,如换流设备、调压装置、电气化铁道、电弧炉、光灯、家用电器以及各种电子节能控制设备等是电力系统谐波的主要来源。这些设备即使供给它理想的正弦波电压,它取用的电流也是非线性的,即有谐波电流存在。这些设备产生的谐波电流也会注入电力系统,使系统各处电压产生谐波分量,这些设备的谐波含量决定于它本身的特性和工作状况,基本上与电力系统参数无关。二是供电系统本身存在的非线性,元件这些非线性元件主要有变压器励磁支路、交直流换流站的晶闸管控制元件、晶闸管控制的电容器、电抗器组等。三是家用电器,如荧光灯等的单个容量不大,但数量很多且分布于各处,又难以管理。如果这些设备的电流谐波含量过大,会对电力系统造成严重影响,此类设备的谐波含量,在制造时即应限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 2电容器不能正常投入问题的分析

通常将低压电容器组接到配变二次侧或0.4kV母线上,以补偿变压器和负荷的无功损耗,由于无功自动补偿装置能够根据负荷的变化自动投切电容器组,使功率因数保持在0.9以上,且不过补偿,能够获得良好的补偿效果。但装设电容器后系统的谐波阻抗随系统的谐波频率不同会发生变化,即可大可小,并且当系统的谐波频率达到某一特定值时,并联电容器可能会与系统发生并联谐振或导致该次谐波被放大。谐波电流一旦被电容器放大并迭加在电容的基波电流上,这将使流过电容器电流的有效值增加,电力电容器会由于谐波电流引起绝缘介质损耗加大、温度升高,加快电容器绝缘老化,甚至引起过热使电容器损坏。此外,谐波电流放大引发的谐波电压增大一旦叠加在电容器的基波电压上,同样会使电容器承受电压有效值增大,并且电压峰值也会大大增加,造成电容器发生局部放电,这也是电容器损坏的一个主要原因。由于电容器对谐波电流的放大作用,它不仅危害电容器本身,而且会危及电网中的其它电气设备,严重时会造成电气设备损坏,甚至破坏电网的正常运行。因此,当谐振频率等于或接近于某次谐波分量的频率时,引起谐波电压与谐波电流的放大是影响电容器正常运行原因之一。存在非线性负荷的客户要保证电容器的正常运行,必须要解决好电容器对谐波电流的放大问题,而解决问题的根本方式就是采取措施抑制谐波的产生。 3谐波对配网的危害 谐波除了影响电容器正常运行之外,还会对以下设备造成危害:

谐波的危害

1、高次谐波能使电网的电压与电流波形发生畸变,另外相同频率的谐波电压和 谐波电流要产生同次谐波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从而降低电网电压,增加线路损耗,浪费电网容量, 2、影响供电系统的无功补偿设备,谐波注入电网时容易造成变电站高压电容过 电流和过负荷,在谐波场合下,电容柜无法正常投切,更严重的请况下,电容柜会将电网谐波进一步放大。 3、影响设备的稳定性,尤其是对继电保护装置,危害特大。 4、谐波的存在会造成异步电动机效率下降,噪声增大;使低压开关设备产生误 动作;对工业企业自动化的正常通讯造成干扰,影响电力电子计量设备的准确性。 5、谐波的存在会使电力变压器的铜损和铁损增加,直接影响变压器的使用容量和使用效率;还会造成变压器噪声增加,缩短变压器的使用寿命。 谐波对公用电网和其他系统的危害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1、加大企业的电力运行成本 由于谐波不经治理是无法自然消除的,因此大量谐波电压电流在电网中游荡并积累叠加导致线路损耗增加、电力设备过热,从而加大了电力运行成本,增加了电费的支出。 2、降低了供电的可靠性 谐波电压在许多情况下能使正弦波变得更尖,不仅导致变压器、电容器等电气设备的磁滞及涡流损耗增加,而且使绝缘材料承受的电应力增大。谐波电流能使变压器的铜耗增加,所以变压器在严重的谐波负荷下将产生局部过热,噪声增大,从而加速绝缘老化,大大缩短了变压器、电动机的使用寿命,降低供电可靠性,极有可能在生产过程中造成断电的严重后果。 3、引发供电事故的发生 电网中含有大量的谐波源(变频或整流设备)以及电力电容器、变压器、电缆、电动机等负荷,这些电气设备处于经常的变动之中,极易构成串联或并联的谐振条件。当电网参数配合不利时,在一定的频率下,形成谐波振荡,产生过电压或过电流,危及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如不加以治理极易引发输配电事故的发生。

谐波分析产生原因,危害,解决方法

谐波分析 一、谐波的相关概述 谐波是指电流中所含有的频率为基波的整数倍的电量,一般来说是指对周期性的非正弦电量进行傅里叶级数分解,其余大于基波频率的电流产生的电量,其实谐波是一个正弦波分量。 谐波产生的根本原因是非线性负载造成电网中的谐波污染、三相电压的不对称性。由于非线性负荷的存在,使得电力系统中的供电电压即便是正弦波形,其电流波形也将偏离正弦波形而发生畸变。当非正弦波形的电流在供电系统中传输时,将迫使沿途电压下降,其电压波形也将受其影响而产生不同程度的畸变,这种电能质量的下降会给电力系统和用电设备带来严重的危害。 电力系统中的谐波源主要有以下几类:(1)电源自身产生的谐波。因为发电机制造的问题,使得电枢表面的磁感应强度分布偏离正弦波,所产生的电流偏离正弦电流。(2)非线性负载,如各种变流器、整流设备、PWM变频器、交直流换流设备等电力电子设备。(3)非线性设备的谐波源,如交流电弧炉、日光灯、铁磁谐振设备和变压器等。 二、谐波的危害 谐波对电力系统的危害主要表现在:(1)谐波使公用电网中的元件产生附加的谐波损耗,降低发电、输电及用电设备的效率。(2)谐波影响各种电气设备的正常工作。(3)谐波会引起公用电网中局部的并联谐振和串联谐振,从而使谐波放大,引发严重事故。(4)谐波会导致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误动作,并使电气测量仪表计量不准确。(5)谐波对临近的通信系统产生干扰,轻则产生噪声,降低通信质量;重则导致信息丢失,使通信系统无法正常工作。 三、谐波的分析 由于谐波导致的各种各样的事故和故障的几率一直在升高,谐波已成为电力系统的一大公害。我国对于谐波相关工作的研究大致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我国国家技术监督局于93年颁布了国家标准《电能质量——公用电网谐波》(GB/T 14549-1993)。该标准对公用电网中各个等级的电压的限用值、电流的允许值等都做了相应的规定,并以附录的形式给出了测量谐波的方法和数据处理及测量仪器都作了相应的规定。这个规定给我国相关人员进行谐波检测分析、谐波污染的抑制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大致思路。

二次谐波的产生及其解

§2.3 二次谐波的产生及其解 二次谐波或倍频是一种很重要二阶非线性光学效应,在实践中有广泛的应用,如Nd:YAG激光器的基频光(1.064μm)倍频成0.532νm绿光,或继续将0.532μm激光倍频到0.266μm紫外区域。 本节从二阶非线性耦合波方程出发,求解出产生的二次谐波光强小信号解,并解释相位匹配对二次谐波产生的影响。 2.3.1 二次谐波的产生 设基频波的频率为,复振幅为;二次谐波的频率为,复振幅。由基频波在介质中极化产生的二阶极化强度,辐射出的二次谐波场所满足的非线性极化耦合波方程 (2.3.1-1) (2.3.1-2)注意简并度, (2.3.1-3)波矢失配量, (2.3.1-4) 写成单位矢量(光波的偏振方向或电场的振动方向)和标量的乘积形式,基频光场可能有两种偏振方向,即,两种偏振方向可以是相互平行也可以是相互垂直,并有 (2.3.1-5) 基频波与产生的二次谐波耦合产生的极化场强度,辐射出基频光场满足的非线性极化耦合波方程。 (2.3.1-6) (2.3.1-7) (2.3.1-8) 如果介质对频率为的光波都是无耗的,即远离共振区,则都是实数。 进一步考虑极化率张量的完全对易对称性和时间反演对称性可以证明: (2.3.1-10) 二次谐波的耦合波方程组为: (2.3.1-11) (2.3.1-12) 2.3.2 二次谐波的小信号解

图1 倍频边界条件 1、小信号解 在小信号近似下,基频波复振幅不随光波传输距离改变, (2.3.2-1)并由边界条件,对二次谐波的耦合波方程(2.2.1-12)积分得: (2.3.2-2)二次谐波的光强为: (2.3.2-3)利用有效倍频系数(有效非线性光学系数) (2.3.2-4) 和函数定义, (2.3.2-5) 以及 (2.3.2-6)得到小信号近似下的二次谐波解 (2.3.2-7) 小信号近似下倍频效率: (2.3.2-8)倍频效率正比于基频光束功率密度,输出倍频光强是基频波光强的平方。同时由曼利——罗关系,在产生一个二次谐波光子的同时,要湮灭两个基频波光子。转换效率正比于倍频系数的平方,即与正比于有效极化率系数的平方。 2、二次谐波解的讨论 定义相位匹配带宽:由二次谐波光强最大值一半处的宽度,定义允许的相位失配量 (2.3.2-9)定义相干长度:如果相位失配量,使倍频光强单调增长的一段距离为相干长度 (2.3.2-10)由上面的讨论知,在小信号近似下,为获得高的倍频效率,首先应满足相位匹配条件,并且选用有效倍频系数大和较长的晶体,尽可能增强基频光的强度。 §2.3.3 二次谐波的大信号解(基频波存在损耗) 产生二次谐波的耦合波方程为 (2.3.3-1)讨论在相位匹配条件下,即,此时基频波和二次谐波的折射率相等,如果基频波存在损耗,

谐波的危害及治理

谐波的危害及治理

谐波对供电系统的危害及治理 中铝贵州分公司第一铝矿汪元江 [摘要] [关键词] 1、引言 一个理想的电力系统是以单一恒定频率与规定幅值的稳定电压供电的。但实际上,由于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在电力系统中大功率整流设备和调压装置的利用、高压直流输电的应用、大量非线性负荷的出现以及供电系统本身存在的非线性元件等使得系统中的电压波形畸变越来越严重,对电力系统造成了很大的危害。因此,要实现对电网谐波的综合治理,就必须搞清楚谐波的来源、危害及电网在各种不同运行方式下谐波潮流的分布情况,以采取相应的措施限制和消除谐波,从而改善供电系统供电质量和确保系统的安全经济运行。 2、谐波产生的原因 在电力系统中谐波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由于非线性负载所致。当电流流经负载时,与所加的电压不呈线性关系,就形成非正弦电流,从而产生谐波。谐波频率是基波频率的整倍数,根据法国数学家傅立叶(M.Fourier)分析原理证明,任何重复的波形都可以分解为含有基波频率和一系列为基波倍数的谐波的正弦波分量。谐波是正弦波,每个谐波都具有不同的频率、幅度与相角。谐波可以区分为偶次与奇次性,第3、5、7次编号的为奇次谐波,而2、4、6、8等为偶次谐波,如基波为50Hz时,2次谐波为l00Hz,3次谐波则是150Hz。一般地讲,奇次谐波引起的危害比偶次谐波更多更大。在平衡的三相系统中,由于对称关系,偶次谐波已经被消除了,只有奇次谐波存在。对于三相整流负载,出现的谐波电流是6n±1次,n 为整数,例如5、7、11、13、17、19等。变频器主要产生5、7次谐波。 3、电网谐波的来源 3.1 发电源产生谐波,由于发电机三相绕组在制作上很难做到绝对对称,铁心也很难做到绝对均匀等其他一些原因,发电源多少也会产生一些谐波,但对电网影响很小。 3.2 输配电系统产生谐波,输配电系统中主要是电力变压器产生谐波,由于变压器铁心的饱和,磁化曲线的非线性特性,加上设计变压器时考虑经济性,其工作磁密选择在磁化曲线的近饱和段上,这样就使得磁化电流呈尖顶波形,因而含有奇次谐波。它的大小与磁路的结构形式、铁心的饱和程度有关。铁心的饱和程度越高,变压器工作点偏离线性越远,谐波电流也就越大,其中3次谐波电流可达额定电流0.5%。 3.3 整流设备产生谐波,近年来,由于晶闸管整流装置在电力机车、铝电解槽、充电装置、开关电源等许多方面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给电网造成了大量的谐波。目前,常用的整流电路几乎都采用晶闸管相控整流电路或二极管整流电路,其中以三相桥式和单相桥式

谐波产生的根本原因及治理对策

谐波的产生主要是来自下列具有非线性特性的电气设备:(1)具有铁磁饱和特性的铁芯没备,如:变压器、电抗器等;(2)以具有强烈非线性特性的电弧为工作介质的设备,如:气体放电灯、交流弧焊机、炼钢电弧炉等;(3)以电力电子元件为基础的开关电源设备,如:各种电力变流设备(整流器、逆变器、变频器)、相控调速和调压装置,大容量的电力晶闸管可控开关设备等,它们大量的用于化工、电气铁道,冶金,矿山等工矿企业以及各式各样的家用电器中。以上这些非线性电气设备(或称之为非线性负荷)的显著的特点是它们从电网取用非正弦电流,也就是说,即使电源给这些负荷供给的是正弦波形的电压,但由于它们只有其电流不随着电压同步变化的非线性的电压-电流特性,使得流过电网的电流是非正弦波形的,这种电流波形是由基波和与基波频率成整数倍的谐波组成,即产生了谐波,使电网电压严重失真在电力系统中对谐波的抑制就是如何减少或消除注入系统的谐波电流,以便把谐波 电压控制在限定值之内,抑制谐波电流主要有四方面的措施: 1)降低谐波源的谐波含量。也就是在谐波源上采取措施,最大限度地避免谐波的产生。这种方法比较积极,能够提高电网质量,可大大节省因消除谐波影响而支出的费用。2)采取脉宽调制(PWM)法。采用脉宽调制(PWM)技术,在所需要的频率周期内,将直流电压调制成等幅不等宽的系列交流电压脉冲,这种方法可以大大抑制谐波的产生。3)在谐波源处吸收谐波电流。这类方法是对已有 的谐波进行有效抑制的方法,这是目前电力系统使用最广泛的抑制谐波方法。4)改善供电系统及环境。对于供电系统来说,谐波的产生不可避免,但通过加大供电系统短路容量、提高供电系统的电压等级、加大供电设备的容量、尽可能保持三相负载平衡等措施都可以提高电网抗谐波的能力。选择合理的供电电压并尽可能保持三相电压平衡,可以有效地减小谐波 对电网的影响。谐波源由较大容量的供电点或高一级电压的电网供电,承受谐波的能力将会 增大。对谐波源负荷由专门的线路供电, 减少谐波对其它负荷的影响,也有助于集中抑制和消除高次谐波。 谐波的产生原因及其危害介绍 一、概述 在理想的情况下,优质的电力供应应该提供具有正弦波形的电压。但在实际中供电电压的波形会由于某些原因而偏离正弦波形,即产生谐波。我们所说的供电系统中的谐波是指一些频率为基波频率(在我国取工业用电频率50Hz为基波频率)整数倍的正弦波分量,又称为高次谐波。在供电系统中,产生谐波的根本原因是由于给具有非线性阻抗特性的电气设备(又称为非线性负荷)供电的结果。这些非线性负荷在工作时向电源反馈高次谐波,导致供电系统的电压、电流波形畸变,使电力质量变坏。因此,谐波是电力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B][/size] 谐波的危害表现为引起电气没备(电机、变压器和电容器等)附加损耗和发热:使同步发电机的额定输出功率降低,转矩降低,变压器温度升高,效率降低,绝缘加速老化,缩短使用寿命,甚至损坏:降低继电保护、控制、以及检测装置的工作精度和可靠性等。谐波注入电网后会使无功功率加大,功率因数降低,甚至有可能引发并联或串联谐振,损坏电气设备以及干扰通信线路的正常工作。供电系统中的谐波问题已引起各界的广泛关注,为保证供电系统中所有的电气,电子设备能在电磁兼容意义的基础上进行正常、和谐的工作,必须采取有力的措施,抑制并防止电网中因谐波危害所造成的严重后果。

倍频效应二次谐波

倍频现象的理论解释线性光学效应的特点:出射光强与入射光强成正比;不同频率的光波之间没有相互作用,没有相互作用包括不能交换能量;效应来源于介质中与作用光场成正比的线性极化。 非线性光学效应的特点:出射光强不与入射光强成正比(例如成平方或者三次方的关系);不同频率光波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可以交换能量;效应来源于介质中与作用光场不成正比的非线性极化。 倍频效应是非线性的光学效应,当介质在光波电场的作用下时,会产生极化。设P是光场E在介质中产生的极化强度。 对于线性光学过程:P=ε0χE 对于非线性光学过程:P可以展开为E的幂级数: ε=ε0χ(1)E+ε0χ(2)E2+ε0χ(3)E3+...ε0χ(ε)Eε+… 其中:ε(1)=ε0χ(1)E,ε(2)=ε0χ(2)ε2,ε(3)=ε0χ(3)ε3,…,ε(ε)= ε0χ(ε)εε分别为线性以及2,3,…,n阶非线性极化强度。χ(ε)为n阶极化率。 正是这些非线性极化项的出现,导致了各种非线性光学效应的产生。而倍频效应,就是由其中的二阶极化强度ε(2)所导致产生的: ε??[εε?ε???? ?ε???? ]+c.c. 设光场是频率为ε、波矢为ε???? 的单色波,即:ε=1 2 ε0ε(2)ε2???[2εε?2ε???? ?ε???? ]+c.c. 则ε(2)=ε0χ(2)ε2中将出现项:1 4

该极化项的出现,可以看作介质中存在频率为2ε的振荡电偶极矩,它的辐射便可能产生频率为2ε的倍频光。 介质产生非线性极化:从微观上看,非线性是由原子、分子非谐性所造成的。物质受强光作用后,电子发生位移x,具有位能V(x),对于无对称中心晶体,与电子位移+x和-x 相对应的位能并不相等,即:V(+X)≠V(-x),因而位能函数V(x)应该包含奇次项: ε(ε)=1 2 εε02ε2+ 1 3 εεε3+? 相应的,电子与核之间的恢复力为: ε=??ε(ε) ?ε =?(εεε2ε+εεε2+?) 当D>0时,正位移(ε>0)引起的恢复力大于负位移(ε<0)引起的恢复力。如果作用在电子上的电场力是正的,则会引起一个相对较小的位移;反之,则会引起一个相对较大的位移。那么,电场正方向产生的极化强度就比电场反方向产生的极化强度小。这就使得非线性极化的产生。 有了非线性极化,那么,一个给定的强光波电场对应的极化波就是一个正峰值b比负峰值b’小的非线性极化波: 而根据傅里叶分析,任何一个非正弦的周期函数,都可以分解成角频率为ε、2ε、3ε、…的正弦波。所以强光波电场在介质中引起的非线性极化波,可以分解成为角频率为ε的基频极化波,角频率为2ε的二次谐频极化波,以及常值分量等成分。而其中角频率为2ε的二次谐波,就是倍频光。

次谐波的产生原理

在理想的干净供电系统中,电流和电压都是正弦波的。在只含线性元件(电阻、电感及电容)的简单电路里,流过的电流与施加的电压成正比,流过的电流是正弦波。 在实际的供电系统中,由于有非线性负荷的存在,当电流流过与所加电压不呈线性关系的负荷时,就形成非正弦电流。任何周期性波形均可分解为一个基频正弦波加上许多谐波频率的正弦波。谐波频率是基频的整倍数,例如基频为50Hz,二次谐波为100Hz,三次谐波则为150Hz。因此畸变的电流波形可能有二次谐波、三次谐波……可能直到第三十次谐波组成。 有几个常见多发的问题是由谐波引起的:电压畸变、过零噪声、中性线过热、变压器过热、断路器的误动作等。 ①电压畸变:因为电源系统有内阻抗,所以谐波负荷电流将造成电压波形的谐波电压畸变(这是产生"平顶"波的根源)。此阻抗有两个组成部分:电源接口(PCC)以后的电气装置内部电缆线路的阻抗和PCC以前电源系统内的阻抗,用户处的供电变压器即是PC C的一例。 由非线性负荷引起的畸变负荷电流在电缆的阻抗上产生一个畸变的电压降。合成的畸变电压波形加到与此同一电路上所接的全部其他负荷上,引起谐波电流的流过,即使这些负荷是线性的负荷也是如此。 解决的办法是把产生谐波的负荷的供电线路和对谐波敏感的负荷的供电线路分开,线性负荷和非线性负荷从同一电源接口点开始由不同的电路馈电,使非线性负荷产生的畸变电压不会传导到线性负荷上去。 ②过零噪声:许多电子控制器要检测电压的过零点,以确定负荷的接通时刻。这样做是为了在电压过零时接通感性负荷不致产生瞬态过电压,从而可减少电磁干扰(EM I)和半导体开关器件上的电压冲击。当在电源上有高次谐波或瞬态过电压时,在过零处电压的变化率就很高且难于判定从而导致误动作。实际上在每个半波里可有多个过零点。 ③中性线过热:在中性点直接接地的三相四线式供电系统中,当负荷产生3N次谐波电流时,中性线上将流过各相3N次谐波电流的和。如当时三相负荷不平衡时,中性线上流经的电流会更大。最近研究实验发现中性线电流会可能大于任何一相的相电流。造成中性线导线发热过高,增加了线路损耗,甚至会烧断导线。 现行的解决措施是增大三相四线式供电系统中中性线的导线截面积,最低要求要使用与相线等截面的导线。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曾提议中性线导线的截面应为相线导线截面的200%。 ④变压器温升过高:接线为Yyn的变压器,其二次侧负荷产生3N次谐波电流时,其中性线上除有三相负荷不平衡电流总和外,还将流过3N次谐波电流的代数和,并将谐波电流通过变压器一次侧流入电网。解决上述问题最简单的办法是采用Dyn接线的变压器,使负荷产生的谐波电流在变压器△形绕组中循环,而不致流入电网。 无论谐波电流流入电网与否,所有的谐波电流都会增加变压器的电能损耗,并增加了变压器的温升。 ⑤引起剩余电流断路器的误动作:剩余电流断路器(RCCB)是根据通过零序互感器的电流之和来动作的,如果电流之和大于额定的限值它就将脱扣切断电源。出现谐波时RCC B误动作有两个原因:第一,因为RCC B是一种机电器件,有时不能准确检测出高频分量的和,所以就会误跳闸。第二,由于有谐波电流的缘故,流过电路的电流会比计算所得或简单测得的值要大。大多数的便携式测量仪表并不能测出真实的电流均方根值而只是平均值,然后假设波形是纯正弦的,再乘一个校正系数而得出读数。在有谐波时,这样读出的结果可能比真实数值要低得多,而这就意味着脱扣器是被整定在一个十分低的数值上。 现在可以买到能检测电流均方根值的断路器,再加上真实的均方根值测量技术,校正脱扣器的整定值,便可保证供电的可靠性。

谐波谐振产生的原因及危害分析

谐波谐振产生的原因及危害分析 摘要:在电网运行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谐波和谐振。当谐波谐振发生时,其电压幅值高、变化速度快、持续时间长,轻则影响设备的安全稳定 运行,重则可使开关柜爆炸、毁坏设备,甚至造成大面积停电等严重 事故。本文就其定义、产生原因、危害及预防措施作以介绍,供参考。 1.定义 谐波是一个周期的正弦波分量,其频率为基波频率的整数倍,又称高次谐波。通俗地说,基波频率是50HZ,那么谐波就是频率为100HZ、150HZ、200HZ...N*50HZ的正弦波。 谐振是交流电路的一种特定工作状况,是指在含有电阻、电感、电容的交流电路中,电路两端电压与其电流一般是不同相位的,当电路中的负载或电源频率发生变化,使电压相量与电流相量同相时,称这时的电路工作状态为谐振。谐波在电网中长期存在,而谐振仅是电网某一范围内的一种异常状态。 2.产生的原因 谐波的产生是由于电网中存在着非线性负荷(谐波源),如电力变压器和电抗器、可控硅整流设备、电弧炉、旋转电机、家用电器等,另外,当系统中发生谐振时,也要产生谐波。 谐振的发生是由于电力系统中存在电感和电容等储能元件,在某些情况下,如电压互感器铁磁饱和、非全相拉合闸、输电线路一相断线并一端接地等,在部分电路中形成谐振。谐波也可产生谐振,由谐波源和系统中

的某一设备或某几台设备可能构成某次谐波的谐振电路。 3.造成的危害 3.1谐波的危害 谐波电流和谐波电压的出现,对公用电网是一种污染,它使用电设备所处的环境恶化,也对周围的通信系统产生干扰。电力电子设备广泛应用以前,人们对谐振及其危害就进行过一些研究,并有一定认识,但那时谐波污染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近三四十年来,各种电力、电子装置的迅速使用,使得公用电网的谐波污染日趋严重,由谐波引起的各种故障和事故也不断发生,谐波危害的严重性才引起人们高度的关注。谐波对公用电网和其他系统的危害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1)谐波使公用电网中的元件产生了附加的谐波损耗,降低了发电、输电及用电设备的效率,大量的3次谐波流过中性线时会使线路过热 甚至发生火灾。 (2)谐波影响各种电气设备的正常工作。谐波对电机的影响除引起附加损耗外,还会产生机械振动、噪声和过电压,使变压器局部严重 过热。谐波使电容器、电缆等设备过热、绝缘老化、寿命缩短,以 至损坏。 (3)谐波会引起公用电网中局部的并联谐振和串联谐振,从而使谐波放大,这就使上述(1)和(2)的危害大大增加,甚至引起严重事故。 (4)谐波会导致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的误动作,并会使电气测量仪表计量不准确。 (5)谐波会对邻近的通信系统产生干扰,轻者产生噪声,降低通信质量;

谐波的产生及危害,常见的谐波危害有哪些

谐波的产生及危害 电力谐波对电力网(用户)危害是十分严重的,它是一种电力污染,一种人们看不见、嗅不到、摸不着的污染。所以往往不被人们注意。对于电力系统,谐波是个很要命的问题! 1.谐波的危害的产生主要表现在 当电网中的电压或电流波形非理想的正弦波时,即说明其中含有频率高于50Hz的电压或电流成分,我们将频率高于50Hz的电流或电压成分称之为谐波。当谐波频率为工频频率的整数倍时,我们将其称之为整数次谐波,这类谐波通常用次数来表示。例如:将频率为工频频率5倍(250Hz)的谐波称之为5次谐波,将频率为工频频率7倍(350Hz)的谐波称之为7次谐波,依此类推。当谐波频率不是工频频率的整数倍时,我们将其称之为分数谐波。这类谐波通常直接使用谐波频率来表示。例如:频率为1627Hz的谐波。 2.谐波产生的原因多种多样。比较常见的有两类 第一类是由于非线性负荷而产生谐波,例如可控硅整流器、开关电源等,这一类负荷产生的谐波频率均为工频频率的整数倍。例如三相六脉波整流器所产生的主要是5次和7次谐波,而三相12脉波整流器所产生的主要是11次和13次谐波。 第二类是由于逆变负荷而产生谐波,例如中频炉、变频器,这一类负荷不仅产生整数次谐波,还产生频率为逆变频率2倍的分数谐波。例如:使用三相六脉波整流器而工作频率为820Hz的中频炉则不仅产生5次和7次谐波,还产生频率为1640Hz的分数谐波。

谐波在电网诞生的同时就是存在的,因为发电机和变压器都会产生少量的谐波。但是由于产生大量谐波的电气设备不断增加,并且电网中大量使用的并联电容器所造成的谐波放大,使得谐波的影响越来越严重,从而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 当电网中的谐波电流较大,以至于电压波形也产生畸变时,我们将其称之为电网被污染。电网的污染程度用电压波形畸变率来表示,简称THDu。按照国家标准GB/T14549-93《电能质量公用电网谐波》的规定:10KV电网的THDu应小于4%,400V电网的THDu应小于5%。谐波与无功电流不同。无功电流只影响电网的电压,并增加供电系统的铜损,通常不会影响用户,也不会影响计量精度。而谐波的影响可以用“无孔不入”来形容。在电网被污染的情况下,所有电网中的设备与负荷均会受到影响。谐波与无功还有一点不同:无功电流在没有补偿的情况下会一直传送到发电机,而谐波电流通常全部被电网中的设备与负荷吸收掉。 3.谐波造成的危害大致列举如下 ①. 由于谐波的频率较高,使导线的集肤效应加重,因此铜损急剧增加。同时变压器铁心由于不能适应急剧变化的磁通而导致铁损急剧增加。 ②. 谐波会影响表计的计量精度。从原理上进行分析:谐波源将其吸收的一部分电网电能转变为谐波发送到电网中去,因此电能表会将谐波能量当作发电来进行计算,从而导致计量误差。对于机械式电能表还会由于高频率谐波所产生的高频涡流阻力而变慢。因为在高次谐

谐波的概念及危害分析

什么是谐波?供电系统的谐波是怎么定义的? 电力系统中有非线性(时变或时不变)负载时,即使电源都以工频50HZ供电,当工频电压或电流作用于非线性负载时,就会产生不同于工频的其它频率的正弦电压或电流,这些不同于工频频率的正弦电压或电流,用富氏级数展开,就是人们称的电力谐波。 供电系统谐波的定义是对周期性非正弦电量进行傅立叶级数分解,除了得到与电网基波频率相同的分量,还得到一系列大于电网基波频率的分量,这部分电量称为谐波。谐波频率与基波频率的比值(n=fn/f1)称为谐波次数。电网中有时也存在非整数倍谐波,称为非谐波(Non-harmonics)或分数谐波。谐波实际上是一种干扰量,使电网受到“污染”。电工技术领域主要研究谐波的发生、传输、测量、危害及抑制,其频率范围一般为2≤n≤40。 Q:谐波有什么危害? 电网谐波造成电网污染,正弦电压波形畸变,使电力系统的发供用电设备出现许多异常现象和故障,情况日趋严重。谐波的危害电力系统中谐波的危害是多方面的,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对供配电线路的危害 ( 1)影响线路的稳定运行 供配电系统中的电力线路与电力变压器一般采用电磁式继电器、感应式继电器或晶体管继电器予以检测保护,使得在故障情况下保证线路与设备的安全。但由于电磁式继电器与感应式继电器对 10%以下

含量高达40%时又导致继电保护误动作,因而在谐波影响下不能全面有效地起到保护作用。晶体管继电器虽然具有许多优点,但由于采用了整流取样电路,容易受谐波影响,产生误动或拒动。这样,谐波将严重威胁供配电系统的稳定与安全运行。 ( 2)影响电网的质量 电力系统中的谐波能使电网的电压与电流波形发生畸变。如民用配电系统中的中性线,由于荧光灯、调光灯、计算机等负载,会产生大量的奇次谐波,其中 3次谐波的含量较多,可达40%;三相配电线路中,相线上的3的整数倍谐波在中性线上会叠加,使中性线的电流值可能超过相线上的电流。另外,相同频率的谐波电压与谐波电流要产生同次谐波的有功功率与无功功率,从而降低电网电压,浪费电网的容量。 2. 对电力设备的危害 对电力电容器的危害 当电网存在谐波时,投入电容器后其端电压增大,通过电容器的电流增加得更大,使电容器损耗功率增加。对于膜纸复合介质电容器,虽然允许有谐波时的损耗功率为无谐波时损耗功率的 1.38倍;对于全膜电容器允许有谐波时的损耗功率为无谐波时的1.43倍,但如果 谐波含量较高,超出电容器允许条件,就会使电容器过电流和过负荷,损耗功率超过上述值,使电容器异常发热,在电场和温度的作用下绝缘介质会加速老化。尤其是电容器投入在电压已经畸变的电网中时,

电力谐波的产生原因及其抑制方法

电力谐波的产生原因及其抑制方法 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在电力系统中,非线性负荷大量增加。这样的非线性负荷在电网中产生的干扰越来越严重,也越来越复杂化,使得电网的供电质量越来越差,对同一电网的其他用电设备和小型用户的影响越来越大。在电力系统中,谐波污染与电磁干扰、功率因数降低成为了三大公害。 一、谐波产生的原因 谐波是指一个电气量的正弦波分量.其频率为基波频率的整数倍,不同频率的谐波对不同的电气设备会有不同的影响。谐波主要由谐波电流源产生,当正弦波(基波)电压施加到非线性负载上时,负载吸收的电流与其上施加的电压波形不一至,其电流发生了畸变。由于负载与整个网络相连接,这样畸变电流就可以流人到电网中,这样的负载就成了电力系统中的谐波源。 二、谐波源的种类 在电力系统中产生谐波的主要谐波源有两种。 1.含有半导体等非线性电气元件的用电设备。比如工业中常见的各种整流电气装置、大容量变频器、大型交直流变换装置以及其他的电力、电子装置。 2.含有电弧和铁磁材料等的非线性材料的用电设备,比如电弧炉、变压器、发电机组等电气设备。 三、谐波的危害 1.使供电线路和用电设备的热损耗增加。 (1) 谐波对线路的影响 对供电线路来说,由于集肤效应和邻近效应,线路电阻随着频率的增加会很快增加,在线路中会有很大的电能浪费。另外,在电力系统中,由于中性线电流都很小,所以其线径一般都很细,当大量的谐波电流流过中性线时,会在其上产生大量的热量,不仅会破坏绝缘,严重时还会造成短路,甚至引起火灾。 而当谐波频率与网络谐振频率相近或相同时,会在线路中产生很高的谐振电压。严重时会使电力系统或用电设备的绝缘击穿,造成恶性事故。 (2) 对电力变压器的影响 谐波电琏的存在增加了电力变压器的磁滞损耗、涡流损耗及铜损,对带有不对称负荷的变压器来说,会大大增加励磁电流的谐波分量。 (3)对电力电容器的影响 由于电容器对谐波的阻抗很小,谐波电流叠加到基波电流上,会使电力电容器中流过的电流有很大的增加,使电力电容器的温升增高,引起电容器过负荷甚至爆炸。同时,谐波还可能与电容器一起在电网中形成谐振,并又施加到电网中。 (4)对电机的影响 谐波会使电机的附加损耗增加,也会产生机械震动,产生甚至引起谐波过电压.使得电机绝缘损坏。 2.对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的影响 对于电磁式继电器来说,电力谐波常会引起继电保护以及自动装置的误动作或拒动,造成整个保护系统的可靠性降低.容易引起系统故障或使系统故障扩大。 3.对通信线路产生干扰。 在电力线路上流过幅度较大的奇次低频谐波电流时,通过电磁耦合,会在邻近电力线路

电力系统中谐波的危害与产生

编号:AQ-JS-03716 ( 安全技术)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 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 电力系统中谐波的危害与产生 Harm and generation of harmonics in power system

电力系统中谐波的危害与产生 使用备注:技术安全主要是通过对技术和安全本质性的再认识以提高对技术和安全的理解,进而形成更加科 学的技术安全观,并在新技术安全观指引下改进安全技术和安全措施,最终达到提高安全性的目的。 电网谐波造成电网污染,正弦电压波形畸变,使电力系统的发供用电设备出现许多异常现象和故障,情况日趋严重。本文全面论述了电力系统中谐波的危害及产生情况,希望能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谐波的危害电力系统中谐波的危害是多方面的,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1.对供配电线路的危害 (1)影响线路的稳定运行 供配电系统中的电力线路与电力变压器一般采用电磁式继电器、感应式继电器或晶体管继电器予以检测保护,使得在故障情况下保证线路与设备的安全。但由于电磁式继电器与感应式继电器对10%以下含量高达40%时又导致继电保护误动作,因而在谐波影响下不能全面有效地起到保护作用。晶体管继电器虽然具有许多优点,

但由于采用了整流取样电路,容易受谐波影响,产生误动或拒动。这样,谐波将严重威胁供配电系统的稳定与安全运行。 (2)影响电网的质量 电力系统中的谐波能使电网的电压与电流波形发生畸变。如民用配电系统中的中性线,由于荧光灯、调光灯、计算机等负载,会产生大量的奇次谐波,其中3次谐波的含量较多,可达40%;三相配电线路中,相线上的3的整数倍谐波在中性线上会叠加,使中性线的电流值可能超过相线上的电流。另外,相同频率的谐波电压与谐波电流要产生同次谐波的有功功率与无功功率,从而降低电网电压,浪费电网的容量。 2.对电力设备的危害 对电力电容器的危害 当电网存在谐波时,投入电容器后其端电压增大,通过电容器的电流增加得更大,使电容器损耗功率增加。对于膜纸复合介质电容器,虽然允许有谐波时的损耗功率为无谐波时损耗功率的1.38倍;对于全膜电容器允许有谐波时的损耗功率为无谐波时的1.43倍,但

二次谐波-相位匹配及其实现方法

二次谐波的应用 二次谐波成像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三维光学成像技术,具有非线性光学成像所特有的高空间分辨率和高成像深度,可避免双光子荧光成像中的荧光漂白效应。 此外二次谐波信号对组织的结构对称性变化高度敏感,因此二次谐波成像对于某些疾病的早期诊断或术后治疗监测具有很好的生物医学应用前景. 二次谐波英文名称:second harmonic component 定义:将非正弦周期信号按傅里叶级数展开,频率为原信号频率两倍的正弦分量。 SHG的一个必要条件是需要没要反演对称的介质其次是必须满足相位匹配,传播中的倍频光波和不断昌盛的倍频极化波保持了相位的一致性. 谐波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由于非线性负载所致。当电流流经负载时,与所加的电压不呈线性关系,就形成非正弦电流,从而产生谐波。 SHG实验装置SHG实验装置按二次谐波信号收集方式可分为前向和后向,图2为前向和后向二次谐波产生的实验装置示意图.以图2(a)为例:由激光器产生的角频率为的入射基频光,经过物镜聚焦到样品上,产生频率为2的二次谐波,由另一个高数值孔径的物镜收集,滤光片(一般为窄带滤光片)滤掉激发光和可能产生的荧光和其他背景光,再用探测器件(如PMT)和计算机系统进行信号的采集、存储、分析和显示.要实现二次谐波微成像需要对以下因素进行最优化考虑:超短脉冲激光、高数值孑L径的显微物镜、高灵敏度的非解扫面探测器、准相位匹配和具有高二阶非线性的样品J.激光器:掺Ti蓝宝石飞秒激光器因具有高重复频率(80MHz)和高峰值功率,单脉冲能量低且町在整个近红外区(700~1000nm)内连续调谐,所以是二次谐波显微成像的理想光源.激光的重复频率对SHG也有影响,如果提高激发光的重复频率,激发光的平均功率可相应提高,二次谐波信号也得到增强.物镜:一般情况下,二次谐波主要非轴向发射,即信号收集时必须有一个足够大的数值孑L径来有效接收整个二次谐波信号.滤光片:为保证所收集的信号为二次谐波信号,必须使用滤光片.一般采用一长波滤光片和窄带滤光片(带宽10nm)组合以过滤任何干扰信号.信号收集系统:为尽晕减少二次谐波信号在系统中的损失,提高系统的探测灵敏度,最好采用非解扫(non.descanned)的信号.信号收集系统中的主要部件是PMT探测器.首先,为收集整个二次谐波信号,需要探测器的接收面足够宽.其次,对于由可调谐Ti:蓝宝石飞秒激光器,要接收的二次谐波信号处于350~500nm波段,故可采用双碱阴极光电倍增管.由于激发光波长离探测器的响应区很远,故可有效探N--次谐波信号.除了使用不同的滤光片外,二次谐波显微成像和双光子激发荧光显微成像在系统结构上是完全兼容的.已有人成功地将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改造成双光子系统9,同样,也可以方便的用改造后的系统进行两者的复合成像 二次谐波显微成像技术的发展及其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 细胞膜电压的测量对理解细胞信号传递过程有重要作用. 使用合适的膜染剂进行标记, 通过对染剂分子的二次谐波显微成像, 信号强度变化便能反映膜电压的大小. 近年来, 二次谐波显微成像的一个主要领域, 就是发展具有高时空分辨率及高灵敏度的活细胞中横跨膜电压的光学测量方法. SHG成像用于膜电压测量细胞膜电压的测量对理解细胞信号传递过程有重要作用.使用合适的膜染剂进行标记,通过对染剂分子的二次谐波显微成像,信号强度变化便能反映膜电压的大小.近年来,二次谐波显微成像的一个主要领域,就是发展具有高时空分辨率及高灵敏度的活细胞中横跨膜电压的光学测量方法.1993年,OBouevitch等人¨证明,所加电场可强烈地调制SHG强度.1999年,PJCampagno!a等人则证明了SHG信号随膜电压变化.实验结果表明,激发波长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