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意象月亮的现代诗歌

意象月亮的现代诗歌

意象月亮的现代诗歌
意象月亮的现代诗歌

意象月亮的现代诗歌

导读:洁白如玉的月亮向来就是文人笔下的意象,下面是意象月亮的现代诗歌,欢迎阅读!

一、《断章》卞之琳

我望见有两个月亮:

一般的样,不同的相。

一个这时正在天上披敞着雀的衣裳;

她不吝惜她的恩情,满地全是她的金银。

她不忘故宫的琉璃,三海间有她的清丽。

她跳出云头,跳上树,又躲进新绿的藤萝。

她那样玲珑,那样美,水底的鱼儿也得醉!

但她有一点子不好,她老爱向瘦小里耗;

有时满天只见星点,

没了那迷人的圆脸,

虽则到时候照样回来,

但这分相思有些难挨!

还有那个你看不见,虽则不提有多么艳!

她也有她醉涡的笑,还有转动时的灵妙;

说慷慨她也从不让人,可惜你望不到我的园林!

可贵是她无边的法力,

常把我灵波向高里提:

我最爱那银涛的汹涌,

浪花里有音乐的银钟;

就那些马尾似的白沫,

也比得珠宝经过雕琢。

一轮完美的明月,又况是永不残缺!只要我闭上这一双眼,她就婷婷的升上了天!

二、《两个月亮》徐志摩

月亮升起

有雕归巢的声音

有鱼儿跃出碧光

有琴声演绎古老传说

好多不知谁的眼睛

落于白桦树上

眨眨地透出智慧和孤傲

夜里却抛给月亮

无限柔情

也是那晚

贴在窗上的那些

姥姥剪出的窗花

被冰凌花裹着

在我的梦中

溶化了

三、潮汐(王家新)月光下

大海涌起爱的潮汐

月亮离地球越近

大海越是激荡不息

那一层又一层的潮汐呵涌向了海滩

苦地寻觅。。。。。。月亮因羞涩而脸红了——虽然大海并不曾把她的嘴唇轻轻吮吸大海呵

只是从月亮的流照那里得到了一种深深的激励那雪白的,爱的潮汐呵一排升腾起来

一排又跌落下去——就这样来回往返生生不息

可是,要接近月亮

却是不可能的

——大海知道这个

于是把月的倩影

默默地带回到海心的深处

象为了孕育珍珠的贝壳

夹进一粒沙子

又旋即紧紧地合闭

——只给观潮者

留下一个永恒的谜

这是沉默

又是默许

四、远望(李少君)

天空含着一个古老的月亮

我含着一颗怀乡的心

在恍惚之中隐约望见:

山路上,父亲头顶着月亮

在前面走着

我跟在后面,拖着长长的瘦小的.影子五、花瓶,月亮(欧阳江河)

花瓶从手上拿掉时,并没有妨碍夏日。它以为能从我的缺少进入更多的身体,

但除了月亮,哪儿我也没去过。

在月光下相爱就是不幸。

我们曾有过如此相爱的昨天吗?

月亮是对亡灵的优雅重获。

它闪耀时,好像有许多花儿踮起了足尖。我看见了这些花朵,这些近乎亡灵的

束腰者,但叫不出它们的名字。

花瓶表达了直觉,

它让错视中的月亮开在水底。

那儿,花朵像一场大火横扫过来。

体内的花瓶倾倒,白骨化为音乐。

一曲未终,黑夜已经来临。

这只是许多个盈缺之夜的一夜,

灵魂的不安在肩头飘动。

当我老了,沉溺于对伤心咖啡馆的怀想泪水和有玻璃的风景混在一起,

在听不见的声音里碎了又碎。

我们曾经居住的月亮无一幸存,

我们双手触摸的花瓶全都掉落。

告诉我,还有什么是完好如初的?

六、皓月(法国·魏尔伦作丨葛雷译)

皓月闪烁在树林,

枝干上树叶下

发出一种声音

啊,心上的人。

池塘像深邃的明镜,

倒映着黑色的柳影,

风在柳梢啜泣嘤嘤……

梦幻吧,是时候了。

辽阔,温馨的宁静

似乎走下

星光闪烁的苍穹

这正是美满的时刻。

【意象月亮的现代诗歌】

1.《琵琶行》中的月亮意象

2.李白诗中的月亮意象

3.李白诗歌中的月亮意象

4.《琵琶行》中的五处月亮意象

5.浅析李白诗歌中的月亮意象

6.唐诗宋词“月亮”意象的解读

7.张爱玲《金锁记》中的月亮意象

8.李白诗歌中的月亮意象浅析

上文是关于意象月亮的现代诗歌,感谢您的阅读,希望对您有帮助,谢谢

古代诗歌中的月亮意象(可编辑修改word版)

中国古代诗歌中地月亮意象 “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曹植《七哀诗》)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水调歌头》) 中国地骚人墨客似乎特别钟爱月亮.在浩瀚如银河地历代诗词中,月亮高悬中天,被众多诗人反复地吟咏,成为一个有趣地文学现象. 想象卓绝地诗人们,为月亮取了许多雅号:玉蟾、白兔、桂宫、圆魄、麝月、天镜、玉盘、冰轮、玉壶、银钩、玉弓、嫦娥、婵娟等等,不下四十余种.美名如月晕,环拥着这天之骄子., 大千世界,月亮为何具有独特地魅力,受到诗人们地青睐?莫非因为,月亮是亲切地,一如温柔地女性,宜作倾吐心事地对象;莫非因为,月亮是轮回地,盈虚有期,暗含着某种命运地启示;莫非因为,月亮是永恒地,饱经沧桑,纵览古今,无愧为历史地见证;莫非因为,月亮是神秘地,移步随影,缺蚀无定,常在波诡云谲中隐现,在斗转星移中升沉,动潮汐,变节令,卜晴晦,兆吉凶,可望而不可即,令人遐想无穷? 作为情感地载体,月亮是严重“超载”了.千百年来,人们把贫富穷通、悲欢离合、生死沉浮、感物叹世、旅愁闺怨等种种情感寄托在上面,使月亮成为一种不折不扣地“人化地自然”, 成为一个使用频率很高地“公众”意象. 在剖析月亮意象之前,有必要先说明“意象”及其相关概念. 意象,指作家对存在于头脑中地记忆表象进行提炼、加工、改造地结果,其物化形态就是作品中地艺术形象. 诗人以主观之“意” 浸染或赋予客体之“象”,形成主客体同一、情与景交融、感性形式与理性内容统一地“意象”.诗人地种种内心情状包括无意识地那些可意会而不可言传地东西,通过“象”而显现出来,达之于人,呈之于众,变得可观照、可感受、可领悟、可玩味.因此意象地实质,并非要人们去认识“象”之本身,而是要人们去体察揣摩“象”中蕴藏着地意绪、心境、愿望、理想等主观精神地内容.“意”在“象”中,如盐在水中,盐化无形,水却有味.古代诗论讲“味象识情, 析象解理”,“搜求于象,心入于境”,指明了欣赏意象地方法,是授人以锁钥;又讲“思与境偕,意与象应”.“情景相生,妙合无垠”,指明了创造意象地方法,是传人以圭臬. 意象是意境地构件,作品地整体意境总是由若干意象构成.精彩地意象,即主客体完美结合地意象,不仅可以深化意境,成为作品动人地关键,而且可以摘取出来单独欣赏与品评,成为独立审美地精品.历来人们乐于从古诗词中摘录佳句,甚或感叹某些诗作“有句无篇”,便是个别意象受到重视地证明.由此可见,意象单纯,然而并不单薄.好诗中地每一个意象,都是诗人用心灵对宇宙地感应.尤其是像月亮这样一个“几千斤重地橄榄”<曹雪芹语),更是耐人咀嚼、含味无穷.

关于月亮的现代诗

关于月亮的现代诗 篇一:关于月亮的现代歌 关于月亮的现代诗歌 关于月亮的现代诗歌文/吴佩瑶你这有皎洁光芒,时圆时弯的月亮啊!离我们有多远?没法用尺子量。你这银光闪闪的,夜夜高悬的月亮啊!你到底有多美?曙光也比不上。你这又圆又大的,如玉盘的月亮啊!你要干什么呀?照亮祖国的大地。劳驾您啊,月亮!请带去我们———无限的情谊,无限的未来,无限的希望。《关于月亮的现代诗歌》 篇二:关于月亮的现代诗歌 关于月亮的现代诗歌 月亮文/吴佩瑶你这有皎洁光芒, 时圆时弯的月亮啊! 离我们有多远? 没法用尺子量。 你这银光闪闪的, 夜夜高悬的月亮啊! 你到底有多美? 曙光也比不上。 你这又圆又大的, 如玉盘的月亮啊! 你要干什么呀? 照亮祖国的大地。

劳驾您啊,月亮! 请带去我们——— 无限的情谊, 无限的未来, 无限的希望。 月亮作者:春日放歌 ——送给外孙女六岁生日的礼物有两个月亮一个挂在天上 一个挂在心上 天上的月亮清澈明亮 心上的月亮聪明漂亮 天上的月亮时隐时现 心上的月亮总在身旁 我喜欢天上的月亮, 更喜欢心上上的月亮 月亮的名字 叫起来很响 听起来很棒 有时她随妈妈出门 我便站在窗前守望 看见了天上的月亮 就看见我家的小姑娘

天上的月亮像小船 船上坐着个小姑娘 漂啊漂 心上的月亮又回到我身旁 浓眉大眼,小脸胖胖 睡梦里笑得很香 我摘下一片月光 披在她的身上 ﹍﹍﹍﹍﹍﹍﹍﹍﹍﹍﹍﹍﹍﹍﹍﹍﹍快乐的月亮作者:晚点回来2 那优雅的快乐女神 拒绝了太阳的盛情 翘首等待夜幕降临 携手风云繁星 共度爱的良辰 在风轻云淡中漫步 是她最惬意的时刻 品尝风脉脉温情的拂爱 体会云绵绵千般的柔情 她早已似醉如痴 她早就心花怒放 那爱的激流呀 让她仙姿佚貌

(完整版)古诗中关于月亮的诗歌精选

古诗中关于月亮的诗歌精选 1.明明如月,何时可掇——曹操《短歌行》 2. 月明星稀,乌雀南飞——曹操《短歌行》 3.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4.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5.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梦游天姥吟留别》 6.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白居易〈琵琶行〉 7.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白居易〈琵琶行〉 8.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白居易〈琵琶行〉

9.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白居易〈琵琶行〉 10.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洒还独倾——白居易〈琵琶行〉 11.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冥》 12.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刘禹锡《石头城》 13.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李商隐《锦瑟》 14.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李煜《虞美人》 15.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 16. 今宵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 17.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18.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一剪梅》 19.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姜夔《扬州慢》 20.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苏轼《江城子》 21. 举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苏轼《赤壁赋》 22.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李白《将进洒》 23.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抒怀》 24.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杜甫《咏怀古迹》 25.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关汉卿〈窦娥冤?滚绣球〉 26.愁,愁老父破碎的月光满怀

论李白诗歌的月亮意象

论李白诗歌的月亮意象 摘要:自李白因母梦长庚而出生到晚年因醉酒入水捉月仙去的传说,表明诗人一生与明月有着不解之情缘。其千首诗作中就有月意象336例,涉月诗更高达400多首,月意象之丰富,意蕴之深邃,表现之突出,艺术之高超,都非他人可比,且对后来如刘禹锡、苏轼等咏月诗词的创作产生深远的影响,为中国月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关键词:李白;诗歌;月亮;意象; 说到对唐诗的接触,首先是幼时从李白的《静夜思》等诗歌开始的,并由此而一下子喜欢上了唐诗。常为诗人笔下那吞吐山河、包孕日月的壮美意象所吸引,如:“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上李邕》)[1]的大鹏;“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公无渡河》)、“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将进酒》)的黄河……深感诗人对那些雄伟、壮观的景象尤为倾心,总是将其放在广阔、苍茫、浩瀚的时空背景下,以其如椽的生花妙笔予以大胆夸张或神奇想像的艺术描绘和表现,构成雄奇壮美的诗歌意象;与此同时,也时常为诗人笔下那清新明丽的优美诗歌意象和意境所倾倒、所陶醉,如:“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清溪行》)的诗情画意;“山明月露白,夜静松风歇”(《游泰山》其六)的清新、明丽等等。特别是诗人笔下那反复出现的月亮意象,诸如:“绿水净素月,月明白鹭飞”(《秋浦歌》其十三)、“波光摇海月,星影入城楼”(《宿白鹭洲》)、“月随碧山转,水合青天流”(《月夜江行》)、“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与夏十二登岳阳楼》)等等,更是给读者以目不暇接之感。月的意象在李白的诗作中反复出现,其使用次数之多,频率之高,可谓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笔者据《全唐诗》统计,李白的近千首诗中涉及到月亮的就有400多首,仅“月”的意象就出现了336次,这还不算那些如“玉盘”、“玉轮”、“玉环”、“玉钩”、“玉弓”、“玉镜”、“天镜”、“明镜”、“玉兔”、“嫦娥”、“蟾蜍”等等月亮的代称、别称,至于那些表现时间和月份的月则更不在统计之列了。由此可以看出,李白对月亮有一种出于本能、超乎常人的特别喜爱之情。对他来说,恐怕最为美好、最感亲切的东西就是心中和笔下的月亮了。诗人之恋长空皓月,不仅因为她有照见离人的情愫,温馨怡人的风致,飘逸脱尘的气韵,晶莹高洁的品格,而且因为她善解人意,能够慰藉诗人悲苦幽怨的心灵,并伴随其度过孤寂飘零的流落生涯,使之暂时忘记尘世的纷扰纷争,在安宁静谧的世界中,感悟人生的真谛,寻觅尘世之外大千世界所涵蕴的无穷美感。 一、李白与月之不解情缘 李白的一生与月亮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和不解之缘,或者说他对月亮有着一种特别的、如同图腾般的崇拜情结,诗人的一生也仿佛和月亮紧密联系在一起,他们相互视对方为知音与挚友,将对方作为情感诉说的对象,诗人将人生的喜怒哀乐诸般心绪都诉之于月,托之于月,常使得人与月共喜,月和人同忧。月亮成了反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年第4期李军:论李白诗歌的月亮意象及意蕴映和负载诗人无限情思的“心灵多棱镜”与“心灵多媒体”。在诗人笔下,有静态的月:清月、明月、圆月、残月……有动态的月:月出、月涌、月升、月落、月圆、月亏……有不同时间的月:古月、今月、春月、秋月、夕月、晓月……有不同地点的月:松月、萝月、林月、江月、海月、山月……也有各种形态的月:玉盘、玉轮、玉镜、玉环、玉钩、玉弓……不一而足。真可谓是多情谁似南山月,天上人间长相知了。试读其诗:“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写诗人少年时对明月的认识和理解。因年幼,把一轮圆月当作

关于月亮的现代诗歌简单

关于月亮的现代诗歌简单 《关山月》 唐·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月》【唐】薛涛 魄依钩样小,扇逐汉机团。细影将圆质,人间几处看? 《旅宿》【唐】杜牧 旅馆无良伴,凝情自悄然。寒灯思旧事,断雁警愁眠。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 《故人寄茶》【唐】曹邺 剑外九华英,缄题下玉京。开时微月上,碾处乱泉声。半夜招僧至,孤吟对月烹。碧沉霞脚碎,香泛乳花轻。

六腑睡神去,数朝诗思清。月余不敢费,留伴肘书行。《把酒问月》 唐·李白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望月怀远》 唐·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月夜忆舍弟》 唐·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皓月》 皓月闪烁在树林 枝干上树叶下 发出一种声音 啊,心上的人 池塘像深邃的明镜 倒映着黑色的柳影 风在柳梢啜泣嘤嘤 梦幻吧,是时候了 辽阔,温馨的宁静 似乎走下 星光闪烁的苍穹 这正是美满的时刻

《月亮》 有两个月亮 一个挂在天上 一个挂在心上 天上的月亮清澈明亮 心上的月亮聪明漂亮 天上的月亮时隐时现 心上的月亮总在身旁 我喜欢天上的月亮 更喜欢心上上的月亮 月亮的名字 叫起来很响 听起来很棒 《温顺的月亮作者》 白天,头也不回的走了 只剩下月光 温暖而驯服 不会在音乐里哭泣 不会在屏前发呆 成为唯一可以占为已有的秘密

古代诗歌中月亮的意象(一)

古代诗歌中月亮的意象(一) 古代诗歌中月亮的意象(一) 对人生及永恒的哲思 月亮高高挂在夜空,它激发了人们浩渺如烟的宇宙意识以及遥远悠长的历史意识,促使人类生出一种探索生命奥秘的哲人式愿望,它不断启发人类对宇宙进行思索。正是在人们这样的心态下,明月意象成为了永恒不变的象征。 诗人身处月光中就会生出一种难以掩饰的思古情感,这时候的月亮就化作一位饱经沧桑的老者。张若虚曾经在《春江花月夜》中这样描述月亮:“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朦胧的月光中,诗人神思飞跃,他由人生联想到月亮,寻求着浩瀚无际的宇宙奥秘以及人生哲理。人的生命在月亮面前显得那么短暂易逝,可是从人类总体来看,又是永久存在的,一代又一代绵延不息,正因如此,年年相似的月亮得以与代代无穷的人类实现共存。 古代诗歌中月亮的意象(二) 对时空意象的表达 月亮不仅仅是短暂易逝的人生的对照,更是历史长河的永恒参照。“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出自王昌龄《出塞》)该诗开始主要描述景物。“秦时明月汉时关”,皎洁的月亮高挂天际,万里关塞一览无余,把边关的寂静寥廓以及景物的萧条表达得淋漓尽致。将“秦汉时”放置在“月”以及“关”之前进行修

饰,提升了诗词的意境,而我们也彷佛回到了遥远的时代,引发出人们无限的思考:自从秦汉开始边防战争就一直没有断过,直到今天,拖得如此之长。这是诗人站在时间的角度对边塞悠久的描述。“今年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出自李白的《把酒问月》)世事不断变迁,旧人早已老去,只有月亮依旧,世世代代依然,它静默地注视着人世间的沧桑巨变,而月光有没有由于哀伤而更加阴寒呢?杜牧《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和《寄扬州韩绰判官》“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则是利用月亮意象感今怀昔,感叹历史的荣辱兴衰。 在中国古典诗坛之上高挂着的月亮不仅多情而且美丽。她在作为一种道具、背景以及氛围的同时,还象征着一种文化以及情感。其皎洁以及明亮的品格,其象征以及蕴含等功能,让多少诗人为之着迷。所以,在古代诗词中总是处处渗透着月亮意象,凝结成作品的灵魂以及血液。 古代诗歌中月亮的意象(三) 文人的失意情怀 文人墨客在实际生活中由于怀才不遇、落寞孤寂、仕途不顺,不断承受着痛苦,因而也往往钟情于将自己的情感寄托在月亮之上,在失意文人的眼中,月亮是孤月,冷月或者是寒月。杜甫就曾在《月》一诗中这样描述月亮:“斟酌?娥寡,天寒奈九秋。”诗人通过对嫦娥的描写,来表达自身寂寞凄惨的晚年光景。孤身居住于月宫的嫦娥,由于不能承受无边的孤寂凄凉,只好自斟自酌,以勉强打发秋水一般孤独的日子。而诗人年老,独自一人漂泊西南,有家难归,这多么像月宫嫦娥的生活情境。

李白用月亮表达思乡的诗句

论文编号 内蒙古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汉语言文学专业 毕业论文 准考证号010********* 论文题目论李白诗歌中月亮的意象 姓名张树新 指导教师石海光 论李白诗歌中月亮的意象 作者:张树新 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青年政治学院 [内容摘要]:李白的一生都与月亮有着不解之缘。自古以来月亮就很浪漫,而诗人对月亮的那份独爱,那份真挚,那份同生共死,使笔下的月亮更加风情万种,千姿妩媚。在李白笔下的月亮有乡思乡闺的,感慨人生的,感叹历史的,清幽淡雅的,伤感时事的……无所不及。 [关键词]:李白诗歌月亮意象 自古以来泱泱华夏民族对月亮就有一份独特的情感,人们喜欢月亮,崇拜月亮。尤其是文人骚客们对咏月亮诗歌更是数不胜数、千姿百态并且还都赋予了她无数风情。月亮,从而被卷入中国的文学殿堂。千百年来,使历代文人所传唱。在诗歌的国度里写月亮的诗歌灿若星河,名篇佳句更是层出不穷,在这其中李白便是佼佼者。李白的一生都与月亮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和不解之缘,或者说他对月亮有着一种独特的爱恋,在他的笔下月亮更是千姿百态。在李白的诗歌中涉及月亮诗歌高达三百多处。月亮就如“月随碧山转,水合青天流”的诗情画意,“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的神奇梦幻,“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孤独寂寞,“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的真挚友谊,“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的生命感慨。李白笔下的月亮有千姿万态的风情万种,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月亮在李白诗歌的意象美。 一、月亮的独特——情感 月亮在中国已成为一个历史文化,它早已超出了赋予她本身所在的意义。在中华民族文化海洋中,尤其是在灿若星辰的诗歌中,早已形成了一个独特的文化意象。月亮本无情,但文人骚客们面对皎洁的月亮变产生了无限的畅想,并赋予了月亮真挚的亲情。把自己的满腔真情,无限乡思都赋予了广袤天空中的那轮优美的月亮之上。在李白的诗歌中,月亮便是故乡,寄托了诗人的恋恋依乡之情;月亮便是闺妇眼中的柔情哀怨,有着无限的孤独与相思;月亮便是边塞战士孤寂的身影,有着一抹苍凉与悲壮。 (一)望明月抒思乡之情 自古以来,就把月亮作为思乡的一种寄托被历代文人所使用。人们追求和睦、美满的幸福家庭,追求对祖国的挚爱。在这种强烈的回归故里中望月思乡变成为一种固定的文化。无论是客居他乡、孤寂漂泊的游子,还是久戍边关、悲壮凄凉的边塞战士 ,月亮都是诗人借用的寄托手法。李白的乡思最著名,甚至人人皆知。如《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1】 这是一首抒情诗,描写无声的月光和客居他乡的漂泊游子,在秋夜望月时的思乡之情。生动形象的描绘了诗人在深夜人静,辗转难眠思乡的情感。同时也表达了背井离乡游子的共同心声。诗中没有神奇新颖的想象,也没有精巧华美的词语,有的只是对家乡深深的思念。望月就将李白对故乡的思念一一表露出来。他对故乡的思念全都寄托在这质朴无华、平淡如素的文字上,全都寄托在夜空中那轮皎洁的明月之上。正因“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是思乡的千古名句,所以月亮便成了那些漂泊他乡的游子对家乡思念的寄托。在几个明月高照

“月亮”意象的含义

月亮意象的含义 在恬淡闲适、乐观旷达的人的眼里,月亮这一意象成了清幽雅致、悠闲自在的代名词。 在不少古诗词中,文人墨客常常以明月来渲染清幽气氛,烘托悠闲自在、超脱旷达的情怀。 如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是一幅多么幽雅、明净而又充满情趣的画面啊!在这里,一切都显得自在安然、新鲜活泼,洋溢着诗人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和隐逸山水间的飘逸情怀。 又如王维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在这首诗中,月亮以动态的形式出现,一个“惊”字打破了宁静,唤醒了一个息息相通的世界。在这夜静春山空中,一轮明月的出现,更加渲染了清幽与雅致! 其它咏月渲染清幽气氛,烘托悠闲自在、旷达的情怀的古诗词还有很多,如: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明月未出群山高,瑞光万丈生白毫”(苏轼《和子由中秋见月》);“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前赤壁赋》)等。 二、以月寄托相思之情,抒发思乡怀人之感 在远离家乡,远离亲人者的眼里,月亮这一意象或是寄托恋人间的苦苦相思,或是蕴含对故乡和亲人朋友的无限思念。在众多的咏月古诗词中,这一类是最多的。从月相的形态及其变化来看,圆月如盘,团团圆圆;残月如勾,残缺不全。月亮圆了又缺,缺了又圆,自然勾起人们的想象和联想。宁静的月夜里,沐浴着清幽柔和的月光,人们很容易陷入沉思,展开遐想,产生缠绵而渺远的情思。离家在外的人,仰望明月,思绪常常飞越空间,想起同在这一轮明月照耀下的故乡、亲人、朋友。 李白《静夜思》中的乡情,就是这样生发出来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当诗人“举头望明月”时,一缕乡思便从心头油然升起了。这样一个乡思引动的过程,不但人们很容易理解,而且不少人都亲自体验过,这就突破了诗人与读者之间因生活经验不同可能产生的感情上的隔膜,因而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诗中的月亮已不再是纯客观的物象,而是浸染了诗人感情的意象了。李白的诗作中,有大量都是咏月的诗歌,如:“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只到夜郎西”(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帏望月空长叹”(李白《长相思》);“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李白《渡荆门送别》)等。 其他以月寄托相思之情,抒发思乡怀人之感的古诗词还有很多,如: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杜甫《月夜》);

中西方诗歌中的月亮

中西方诗歌中的月亮 在中西方诗歌里,“月”是一个常见的意象,它积淀了人类浓郁的文化情蕴。在中西诗人的笔下,“月”所被赋予的审美内涵在以月喻人,寄托孤怀上有相通之处。但由于中西传统文化的差异,中西诗歌中月亮所代表的意象也有所不同。 从古到今,月亮在咱中国文化中是举足轻重的。历代诗人笔下,出现了大量咏月明篇佳作,赋予月亮的美名、代称和雅号竟多达110多种。中国的文人对月亮的赞美已经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文学作品中对月亮描写的词语散落在数不清的诗歌和文章之中,大多遣词优美,简直俯拾皆是,举不胜举。据统计,在《唐诗三百首》中,月亮意象出现了90余次,超过日、星、云、风等自然意象。尤其是唐朝大诗人李白,在他现存的900多首诗里,咏月和咏及月的诗竟高达330首!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月亮常常作为诗人触景伤情的媒介,是诗人宣泄内心悲苦的窗口。“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明月传递着李白无法言说的孤独;“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残月再现了杜甫颠沛漂泊的垂暮;“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落月承载着张继科举落第的悲伤;“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月魂描画出昭君远嫁边塞的苍凉。相比之下,英语诗歌中的月亮形象要轻松、活泼、亲切得多.一个典型的例子便是鲍勃·图克的诗,《月亮,我的朋友》—— My Friend, The Moon Bob Tucker I see the moon with its round light, Is here again for fun tonight. It seeks its playmates on the ground, For in the sky no one's around. It sneaks its light down through the trees, It's moonbeams seem to light the breeze. And colors dance as cool winds blow, As it paints for us its famous glow. 在这首诗中,月亮被描绘成天真可爱而又淘气贪玩的小孩子,因为天空中太寂寞,无人陪伴,便悄悄从树梢上溜下,到地面上寻找伙伴。这种拟人化描写令人忍俊不禁.接下来,诗人用细腻的笔触,勾勒出宁静祥和的月夜——月光照亮了微风, 月色随风翩翩起舞, 月亮的清辉洒满大地。整首诗基调欢快,节奏明朗,给人轻松愉悦的感觉。

唐诗中月亮的意象

唐诗中月亮的意象 一、抒发作者个人情感的意象。 中国古典诗歌一向以含蓄蕴藉为美,诗人往往不直抒胸臆,而是寄情于物、托物言志,创造出情景交融、物我合一的境界。当天边的一轮圆月打上了诗人主观情感的烙印后,就不再是客观存在的无意识的事物,而是能动地反映了诗人思想情感的意象,“月”的意象在这方面总结起来有五点: 其一是借“月”的意象表现作者对于自然世界的思考。作者通过月亮表达的思考是双重的,一方面借月亮的意象思考如何正确看待大自然。例如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升。潋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和“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这里的“月”反映的是内心的宁静和对天地寄予无限希望的真实流露。李白的“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精帘,玲珑望秋月。”则把月亮升华到了晶莹剔透的境界,以自然的纯洁对应人心灵的纯洁。把月亮作为最美好、最纯洁的象征。而在另一方面,由于在人类的印象中,月的盈亏往往又与圆满、欠缺等事物相联系,所以借月亮表现的是对茕茕孑立,回避自然,消极出世的思考。尽管曹丕早有了“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的诗句,谢灵运也写过“明月照积雪,北风劲且哀”等哀愁的诗句,但是对月抒发愁苦的思索在唐代的诗歌中依然有很大的反映。除了人们熟知的“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以外,还有“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的凄恻孤寂;“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的蕴藉深沉;“同来玩月人何在,风景依稀似去年”的潸潸泪下……在历代文人的笔下,月作为人类对于自然的思考所表露的意象,构思巧妙而想象丰富,笔法空灵而抒情婉转,从而获得了后人极高的评价和不朽的艺术生命力 其二是送别之作中以“月”体现离别的意象。古人离别之苦甚于其他,“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离别时的那种落寞与惆怅的心情是无以言表的,面对即将离去的亲朋好友,只能是“我寄愁心与明月”,此时此刻的月亮相应的更带有几分凄切伤感的色调。由于古代交通和通讯不发达,往往“劝君更尽一杯酒”之时就是今生诀别之日,因而这些送别作品中所写的月亮都具有一个明显的共同点,即“月”的意象都并非象征团圆的“圆月”、“满月”,而是所谓的“残月”、“新月”。萋萋满别情,对于这一点,我认为可以从两个方面去理解,一是从纯自然科学角度分析,古人远行时,大多启程于黎明之时甚至夜半时分,此时月将西斜,月亮表现出来的特点便是残缺的、朦胧的,因此,运用“残月”、“新月”等意象是符合实际的,是对现实世界的客观描写。二是从心理角度分析,“残”与“缺”同意,“残月”即“缺月”,“残月”与“新月”这些都是不团圆的象征,所以,天边显现的一弯钩月,正是对应了分离的痛楚,是离别之人内心伤感的生动而贴切的写照。 其三是关于“月”的情爱意象。古人认为天人感应,因而月就变成了心中爱情的倾诉对象。恋人孤枕难眠,夜之将半,能陪自己的或许就只有那天边的那一轮圆月了。对月形单,多少人在月的柔光中继续着自己梦一般的爱情。爱情作为人类文学的一个永恒的主题,在历代诗歌中占有很大一部分空间,那些描写男女间纯真爱情生活的作品,读来让人有一种纯朴温馨之感,回味无穷。而在这类表达爱情的唐诗作品中,“月”的意象除了用来烘托渲染幽会时那种恬静温馨、柔情蜜意的氛围之外,也是借月亮的皎洁无瑕来象征青年男女间爱情的纯真,给人以美的享受。“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的缠绵,“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的悲凉,“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的寂寥,情到深处,月便自然与情爱相连了。月是一种表达情与爱的最佳寄寓和祝愿。孟郊的“别后唯所思,天涯共明月”,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深挚的情与爱,化为“曾经沧海难为水,除

论李白诗歌中“月”的意象

摘要:李白是我国开一代诗风的伟大诗人,是浪漫主义诗歌艺术的伟大典范。李白诗中的月意象内涵丰富,随着环境和心情的变化而意蕴纷呈。月意象是可以倾诉衷肠的知已;是故乡,是亲人,是挥洒不尽的情愁;是诗人高洁人格的化身,是诗人崇高精神的宿营地。月意象之丰富,表现之突出,艺术之高超,都非他人可比,月意象的运用,使李白的诗歌更具有超凡脱俗的艺术特质,其妙处常在可解与不可解之间,即可以说它有寄托,也可以说她只是抒写感慨,想落天外,奇之又奇。增强了李白诗歌动人心魄的艺术感染力,为李白诗歌涂上了一层明丽、神奇的艺术色彩。 关键词:李白;诗歌;月亮;意象;

目录 一、引言----------------------------------------------------------------3 二、李白与月的不解情缘--------------------------------------------------3 (一)意象的内涵-------------------------------------------------------------------3(二)李白的不解情缘-------------------------------------------------------3三、李白诗中的“月”意象-------------------------------------------------------------------------4 (一)、以明月象征美人和恋情-------------------------------------------4(二)、以明月象征国家、帝王--------------------------------------------4 (三)、以明月象征对故乡、亲人、友人的思念之情---------------------------------------4 (四)、以明月象征自己对人生理想的执著追求----------------------------------------------5 (五)、以明月象征人的高洁品质-----------------------------------------------------------------5 (六)、以明月抒发孤独、凄清、郁愤之意-----------------------------------6 (七)、以明月意象象征哲理的启迪-------------------------------------------------------------6 四、“月”意象在李白诗中的作用---------------------------------------------------------------------7参考文献--------------------------------------------------------------------9

古诗词中月亮的意象赏析

古诗词中的月亮意象赏析 展开浩如烟海的诗卷,咏月诗词俯拾皆是,更不乏名篇佳作:或描绘其绰约妩媚的姿影,或抒发相思和离别之情,或感伤身世和流离之苦,或倾诉旷达潇洒之胸襟,或寄托济世报国之壮志,或是借以抒发对宇宙、社会人生的思考。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月亮这一意象常常成了人类思想情感的载体,她的意蕴十分丰富。在很多咏月诗歌中,诗人将月融于的内心思想情感之中,并使月与内心的思想情感互为辉映,创造了许多优美的审美意境,并将诗的文学品位、思想内涵与艺术造诣提升到一个极高的水平。 由于作者心境不同,在不同的古诗词中,月亮这一意象表现出的意蕴也往往不尽相同,体现出其意蕴的丰富性。月亮这一意象在诗人们的心中有着多种不同的意蕴:幽美、自由、纯洁、美好、永恒、凄凉、悲惨、悲欢离合等等,无不表达。月亮的不同意蕴,形成不同的审美意境,烘托出诗人们的不同情怀。在这方面,我们应当引导学生有所积累。否则,就容易犯囫囵吞枣、生搬硬套的错误。 一、以月渲染清幽气氛,烘托悠闲自在、旷达的情怀 在恬淡闲适、乐观旷达的人的眼里,月亮这一意象成了清幽雅致、悠闲自在的代名词。在不少古诗词中,文人墨客常常以明月来渲染清幽气氛,烘托悠闲自在、超脱旷达的情怀。如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是一幅多么幽雅、明净而又充满情趣的画面啊!在这里,一切都显得自在安然、新鲜活泼,洋溢着诗人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和隐逸山水间的飘逸情怀。 又如王维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在这首诗中,月亮以动态的形式出现,一个“惊”字打破了宁静,唤醒了一个息息相通的世界。在这夜静春山空中,一轮明月的出现,更加渲染了清幽与雅致! 其它咏月渲染清幽气氛,烘托悠闲自在、旷达的情怀的古诗词还有很多,如: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明月未出群山高,瑞光万丈生白毫”(苏轼《和子由中秋见月》);“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前赤壁赋》)等。 二、以月寄托相思之情,抒发思乡怀人之感 在远离家乡,远离亲人者的眼里,月亮这一意象或是寄托恋人间的苦苦相思,或是蕴含对故乡和亲人朋友的无限思念。在众多的咏月古诗词中,这一类是最多的。从月相的形态及其变化来看,圆月如盘,团团圆圆;残月如勾,残缺不全。月亮圆了又缺,缺了又圆,自然勾起人们的想象和联想。宁静的月夜里,沐浴着清幽柔和的月光,人们很容易陷入沉思,展开遐想,产生缠绵而渺远的情思。离家在外的人,仰望明月,思绪常常飞越空间,想起同在这一轮明月照耀下的故乡、亲人、朋友。 李白《静夜思》中的乡情,就是这样生发出来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当诗人“举头望明月”时,一缕乡思便从心头油然升起了。这样一个乡思引动的过程,不但人们很容易理解,而且不少人都亲自体验过,这就突破了诗人与读者之间因生活经验不同可能产生的感情上的隔膜,因而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诗中的月亮已不再是纯客观的物象,而是浸染了诗人感情的意象了。李白的诗作中,有大量都是咏月的诗歌,如:“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只到夜郎西”(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帏望月空长叹”(李白《长相思》);“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

唐宋诗词中月亮的象征意义

唐宋诗词中月亮的象征意义 月亮本无生命情感,是人们把自己的喜怒哀乐成败得失,溶进月光里,注入明月中,从而使月亮这一无生命的物象变得多姿多彩,有情有义有理。 (一)月亮象征着伤情愁绪 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日是太阳,月是太阴,太阳对应于男性、父亲,月亮对应于女性、母亲。月亮高挂苍穹,放射出皎洁而又凄清的柔辉,让人不自觉会对之伤情。在忧患意识极其深重的中国古典诗人眼中,“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温庭筠《菩萨蛮》十四首之二)的“月色”、“夜景”,充满了忧怨凄凉的意味。类似借月抒发哀哀愁绪的诗句真是数不胜数。像“可怜歌吹明月中,此夜不堪肠断绝”(权德舆《秋闺月》),像“忧来如其何,凄怆摧心肝”(李白《古朗月行》),像人们熟知的“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像“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孟浩然《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像“可怜今夕月,恍惚使人愁”(辛弃疾《木兰花慢》),都是“怎的一个愁字了得”。 另外,月亮有明也有阴,有圆也有缺,常常让人联想到人世的圆满、欠缺。所以中国古代诗人对人生际遇的敏感,常常因月明月阴月圆月缺而倍增。宋代苏轼面对明月慨叹“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豁达中带着挥之不去的忧愁。 (二)月亮象征着思乡怀人 当一轮明月升起,由于在极广阔空间中的人都可以看到,所以诗人以明月为媒介,抒发思乡怀人之情的作品便几成定式。在诗人笔下,明月与诗人一样深沉而多情,温暖着离情与客思。谢庄的“隔千里兮共明月”(《月赋》)、孟郊的“别后唯所思,天涯共明月”(《古别怨》)、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望月怀远》)、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宋代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建的“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白居易的“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等诗句,都是抒发客旅思乡怀人的千古绝唱。“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是杜甫《月夜》中的句子。当时诗人身陷敌中,而妻子儿女却在鄜州,明明是他看着长安之月思念亲人,却想着妻子在鄜州也在看月想念着他。 (三)月亮象征着边塞关隘 一轮明月高悬夜空,跨越了时空的距离。戍守边疆的征夫、苦待闺中的思妇,苦苦相思,唯有明月可以相共,唯在梦中可以相逢,所以许多边塞诗中离不开“明月”这个意象。比如李白《关山月》中有“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的句子,诗中关、山、月三种物构成了辽阔的边塞图景,从而表现出征人怀乡的情绪。唐诗中有“陇头明月迥临关,陇上行人夜吹笛”(王维《陇头吟》)的啜泣诉说,有“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沈全期《杂诗三首·其三》)的寂寥深沉,有“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的幽怨悲亢,有“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王昌龄《从军行七首》)的悲凉凄婉。当然,边关的明月也不全是幽怨和哀愁,唐诗里也有“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的雄浑苍茫,有“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高适《塞上听吹笛》)的开朗壮阔,有“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王昌龄《从军行七首》)的雄心忧患。在明月辉映之下,那些边塞关隘分外苍茫而悲壮。

李白诗中的月亮意象

李白诗中的月亮意象 导语: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写月写得最多的是李白,在他现存的千余首诗中,就有430多首提到了月亮;写月写得最好的也还是李白,他笔下的明月为盛唐诗坛增添了无尽的光彩。月在李白笔下被构建成了广泛而多样的意象,这些意象,有儿童般的天真;有气盛之年的豪情;有耄耋老人的沧桑,又甚至显示了一种朴素温馨、近乎女性的柔情。 李白与月,因缘甚深,深到简直有点生死相许。传说李白生于满月之夜,女儿叫月圆,儿子叫明月奴,李白之死也是因“醉入水中捉月”故。尽管后人考证这些传说不尽可信,但诚如有人指出的那样。“李白作为伟大的月光诗仙,却’是毋庸置疑的”。皓月千里,窗前庭院,山川溪谷、松林竹丛,湖畔江岸,诗人精心细品,想落天外。或悲或喜,亦哭亦笑;时吟啸抒怀,偶黯然神伤;法自然之天趣,得宇宙之空灵――月与李白构成了千载佳话,万世景观。月之与李白,如菊之于陶渊明,梅之于陆放翁,活脱脱诗人的化身!据粗略统计,在李白流传至今的千余首诗歌中,就有430多首提到了月。这些月亮,就时间而言,有晓月、落月、夜月、秋月等;就地点而言,有峨眉山月、长安月、金陵月、洞庭湖月等;就景物来说,有山月、湖月、云月、沙月、石上月等。至于一般人描述的圆月、半月、弯月等形态不一的月亮和明月、朗月、皎月、浩月等色彩各异的月亮则更不在话下。此外,还有苦月、寒月、冷月、孤月这些带有浓厚主观情感的与明镜、琼钩、白玉盘等称呼不同的月亮。月在李白笔下被构建成了广泛而多样的意象,这些意象,有儿童般的天真;有气盛之年的豪情;有耄耋老人的沧桑;又甚至显示了一种朴素温馨、近乎女性的柔情。仔细研读李白的咏月诗,粗略地把他笔下丰富的月亮内容抽象地概括为自然、情爱、边塞、时间四种意象。 一、月的自然意象 月首先就是作为一个自然的审美对象而被人们歌咏与吟唱的。她朦胧美丽、静谧皎洁。晶莹澄澈的月光世界是美丽纯洁的象征。从《诗经》中“月出皎兮,佼人僚兮”到“花容月貌”、“闭月羞花”,一直以来月都是以一种与太阳精神相对立的审美意象而存在,是女性和爱情的代言体,加上洁白玉兔、美丽嫦娥

有关月亮的诗词歌赋

有关月亮的诗词歌赋 《关山月》(唐朝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枫桥夜泊》(唐朝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父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十五夜望月》(唐朝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把酒问月》(唐朝李白)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宿建德江》(唐朝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静夜思》(唐朝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明月夜留别》(唐朝李冶) 离人无语月无声,明月有光人有情。别后相思人似月,云间水上到层城。《中秋月》(宋朝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山居秋暝》(唐朝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天仙子》(宋朝张先) 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 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 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重重帘幕密遮灯, 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 《旅宿》(唐朝杜牧) 旅馆无良伴,凝情自悄然。寒灯思旧事,断雁警愁眠。 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 《水调歌头》(宋朝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浅谈李白诗中的月亮意象

——浅谈李白诗中的月亮意象 一说到李白,最容易让我们联想到的是他的《静夜思》,这首诗,作者以“月”作为中心意象,将诗人抽象的思乡之情形象化。千百年来,不知曾激起过多少他乡游子的深切共鸣。“明月”也成了诗人们公认的乡情的寄托。李白对月情有独钟,五代王定保《唐摭言》甚至载有“李白着宫锦袍,游采石江中,傲然自得,旁若无人,因醉入水中捉月而死”的故事。李白的诗歌,既有《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入中京》、《月下独酌》、《把酒问月》等专题咏月诗篇,更有许多散见在其它诗篇中的咏月佳句。“月亮”已成了李白艺术创作不可或缺的素材,也是他思想表达的重要载体。他给我们创造了意蕴十分丰富的月亮意象。意象,作为中国古典诗歌的审美范畴之一,是由主观与客观结合交融,即物外形象和诗人的情意相结合而形成艺术境界,它是诗人根据抒情言志的需要,对种种现实生活现象进行概括,从而创造出来的具有一定思想内容和艺术感染的具体的审美图景。李白是咏月圣手,他所创造出的月亮意象,或造境或喻人,或寄意或探理,十分丰富而幽美。 一以月造境 月亮是一种自然物象,她本不以人的主观意愿而阴晴圆缺,自有她自身的运行规律。然而诗人们却往往在客观存在的月亮身上,结合其它的景物描写,营造出千姿百态的月夜景色,为人物活动提供适应感情表达的场景。

营造宏阔之境李白善于利用月亮营造宏阔壮丽的意境。如“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渡荆门送别》)写月亮把影子投在水里,像从天上飞下来的明镜,云气簇拥而来形成海市蜃楼,真是新奇美妙!“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关山月》)一轮明月从天山喷薄而出,云海苍茫,空阔辽远,无边无际,是何等的雄伟壮观!“长风吹月渡海来,遥劝仙人一杯酒。”(《鲁郡尧祠送窦明府薄华还西京》)月亮趁着长风从海面飞渡过来,诗人不禁举起酒杯邀月中仙子共饮,这又是多么的超凡脱俗。“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空。”(《望庐山瀑布》)无边海风浩荡而来,月光辉映在空阔的江面上,真是风月无边啊!以上诗句,诗人都将“月”与“海”并提,辅以“风”“云”,给人展现了一幅幅开阔宏丽,包容万象的奇丽画面,形成一种超越鸿蒙,笼盖宇宙的非凡气势,让人一读顿觉心胸开阔,逸兴遄飞。 营造淡远之境李白以月造境,有时也平和淡远。如:“盘白石兮坐素月,琴松风兮寂万壑。”(《鸣皋歌送征君》)“琴清月当户,人寂风入室。”(《赠清漳明府侄聿》)在万籁俱寂的夜晚,坐在皎洁的月亮下静赏松风琴韵,是多么惬意。“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月随碧山转,水合青天流。”(《月夜江行寄崔员外宗之》)这两句中的月亮,犹如善解人意的天使,与人为伴而同归,与山为友而随转,和谐共存。这种淡远之境,以月为主要画面,伴奏以天籁之音,烘染以天然之色,顿生平和之风、淡远之意、自然之趣,作者的心境与物境融洽无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